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偷吃人参果范文

偷吃人参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偷吃人参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偷吃人参果范文

低调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世外高人 《西游记》中的镇元大仙

镇元大仙可谓是《西游记》中最吸引观众且“深藏功与名”的角色之一,因为该作品中其他出场的“神级人物”,例如玉皇大帝、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太上老君等,都是普通百姓妇孺皆知且时常供奉的仙班,而他们中除了少数几位“大神”,其他的都拿孙猴子很头疼。而镇元大仙,不但不曾出现于道家各圣山庙观中,也不为大众所知,但他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收拾唐僧师徒四人,比孙猴子打发几个小山贼还易如反掌!其形象道骨仙风、高深莫测,充斥着未知的人格魅力,让读者们无不想探究其真实来历。

按照小说中的描述,镇元大仙是与元始天尊“有交情”的大神,其身份之尊贵自不待言。他的道观门前贴着“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的联书。孙悟空见过世面,自然认为他说大话:“俺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在那太上老君门首,也不曾见有此话说。”而镇元大仙的五庄观中,也并不供奉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按照清风、明月两个童子的说法,只一个“天”字能受大仙的香火,“地”字还不配呢!并且三清是其朋友,四帝是其故人,九曜是其晚辈,元辰是其下宾!

能够与三清四帝并列,总不至于默默无闻吧,然而道教中却并没有这么一位地位如此崇高的神圣,甚至整部道藏中也都没有出现过“镇元大仙”或“镇元子”的名号。那么他的真实身份究竟是谁? 画像作品中的西王母

从“人参果”入手探寻镇元大仙的来历

要想一探镇元大仙的来历,就要从五庄观的仙家至宝人参果说起了。《西游记》第二十四回曾描述人参果树和人参果道:只见那正中间有根大树,真个是青枝馥郁,绿叶阴森,那叶儿却似芭蕉模样,直上去有千尺余高,根下有七八丈围圆……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像孩儿一般,原来尾间上是个蒂,看他丁在枝头,手脚乱动,点头晃脑,风过处似乎有声。

人参果是有原型的,见于南梁任P所著《述异记》:大食王国在西海中,有一方石,石上多树,干赤叶青。枝上总生小儿,长六七寸,见人皆笑,动其手足。头著树枝,使摘一枝,小儿便死。

类似的文字描述在《通典》、《酉阳杂俎》、《太平广记》等典籍中也有记载。到了宋元时代,三藏取经故事开始吸收各种神话元素,逐渐流行、壮大起来。而在人参果这个神话元素上,则出现了与另一神话元素――蟠桃合流的趋势。

《西游记》小说的故事蓝本,成形于宋元之际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其有法师与猴行者入王母池偷吃蟠桃的情节。猴行者自述:“我因八百岁时,偷吃十颗蟠桃,被王母捉下,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配在花果山紫云洞,至今肋下尚痛。”这与《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蟠桃的情节相似。而接下来猴行者第二番吃蟠桃的情节,倒像是《西游记》小说中人参果的故事了:“熟透的蟠桃落入王母池边,猴行者在池边以金I杖敲石,三下敲出个面带青色、爪似鹰鹞的三千岁孩儿,五下敲出个面如满月、身挂绣缨的五千岁孩儿,直到敲出七千岁孩儿才化作乳枣与法师服用,后来法师东归吐枣核于西川,当地乃产人参。”

蟠桃是一个更为古老的神话,它总是与上古传说中的西王母联系在一起。但取经诗话这个故事里的诸多元素,比如以金敲击、果实形如孩儿、名为人参,法师或三藏初见果实惊疑不敢食用等等,都被《西游记》小说中的人参果故事所继承。

如出一辙的细节还有很多:取经诗话中的猴行者称自己当年偷吃过十颗蟠桃;而《西游记》中镇元大仙就曾摘了十个果子酬谢众仙。猴行者称自己偷吃被打,左肋判八百、右肋判三千铁棒;孙悟空吃完人参果也被镇元大仙的龙皮七星鞭惩罚……从蟠桃与人参果交互影响的角度来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镇元大仙,与地位崇高、来源神秘的西王母何其相似!

其实,关于人参果与蟠桃、镇元大仙与西王母的关系,小说中频有暗示:沙僧一见人参果就认识,称在蟠桃宴上“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观音救活人参果树后,镇元大仙便摘了十个果子,做了个“人参果会”,看来,这就是“人参果版”的蟠桃会。在人参果三回故事中,正文叙述及诗歌韵文中提及瑶池2处、王母3处、蟠桃4处,如此高频率出现实非偶然。

不仅如此,小说中的这段故事还出现了三个很是特别的人物:寿星、东华帝君和东方朔。

所谓“寿星”,就是星空中的老人星,位于南方地平线上的船底座,很难被中原地带的人们看到,所以便有“看到南极老人星便能长寿”的传说。悟空为救活人参果树,求见了福禄寿三星和东华帝君。人参果事件本与寿星无关,却因他登场而与长生长寿的蟠桃挂了钩。在《封神演义》中,南极仙翁向王母求用素色云界旗,极其恭谨谦卑,一则曰“小臣南极仙翁奏闻金母应运圣母”,再则曰“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具疏小臣南极仙翁具奏”,这是臣下对君上的礼仪。在道教的神话系统中,寿星、南极仙翁和南极长生大帝渊源甚深,极有可能来自同一个源头,其掌人寿命、主人长生的职责,正是从掌握了不死之药和蟠桃的王母的手中接过来的。所以,《西游记》中的三星见到地仙之主镇元大仙,便不能不执“晚辈之礼”。

种种迹象都在指向蟠桃和西王母,暗示人参果对蟠桃的继承,以及镇元大仙对西王母的影射。所谓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子,万寿者,长生也;五庄观者,无庄观也;镇元者,镇园也,即镇守蟠桃园之意。

第2篇:偷吃人参果范文

于是,我连忙跑进厨房,打开?锅,啊!是我最喜欢吃的小章鱼。这一只只章鱼排列整齐,让我垂涎三尺,便随手抓一只放进自己的嘴巴里。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一口吞了下去,一点儿味道都没尝出来。

这时,爸爸走了进来,笑着说:“洋洋,你又在偷吃了,赶快把章鱼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吧!”

于是,我便把章鱼端了出去。一坐下,我迫不及待地又抓了一只,发现小章鱼像外星人,脑袋巨大,两只眼睛向外凸出来,一张嘴巴成圆锥状,大概是吐墨水的吧!底下还有八只爪子,上面都是吸盘,它的模样真好玩又可爱。

不管三七二十一,吃为主。我立刻把它塞进嘴巴,咬了几下,囫囵吞枣咽了下去。

今天吃得真饱啊!两碗饭加一碗章鱼,一个字:爽!

第3篇:偷吃人参果范文

关键词:血液灌流;炎症因子;动态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随着血液滤过、血液灌流等新型血液净化模式的开展,使得以直接的方式将炎症因子清除成为可能,采用合适的血液净化模式对炎症因子进行清除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1]。由于血液灌流对肌酐、尿酸等小分子毒素的清除作用差,而且不能纠正MHD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所以临床上常联合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即组合型人工肾)来进行治疗,其在清除小分子毒素的同时,还能清除一部分包括炎症因子在内的中大分子毒素,但关于这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炎症因子清除效果维持时间,目前还缺少相关的研究报道,也尚无一个明确的指南,来指导临床上合适血液净化模式的选择及长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组合型人工肾这种临床上已开展的血液净化方式单次治疗后这些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来探讨其对炎症因子清除效果的评估方法,进一步探寻控制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理想血液净化模式及其适当的治疗量,为MHD患者长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月我院54例尿毒症患者,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男性3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为(50.37±15.07)岁。原发病组成: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高血压肾损害10例,糖尿病肾病8例,梗阻性肾病4例,多囊肾4例。入选标准:①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龄≥3个月;②年龄≥18岁;③近6个月内透析治疗方案固定,2~3次/w,4~4.5h/次,近1月内未行常规血液透析以外的血液净化治疗;④本人同意参与本项研究。排除标准:①有急性感染、血管炎、活动性肝炎、无法控制的心力衰竭及其他活动性疾病;②在观察期结束前有新的肺部感染或全身性的感染;③近2月内有接受输血、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治疗;④近1月内有外伤或手术史者。

1.2方法 采用HA130树脂吸附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在灌流器静脉端串联透析器,治疗时血流量为200ml/min,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时先灌流联合透析2h,待灌流器饱和后取下灌流器继续透析2h,治疗时间共为4h。于HD+HP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以及此次治疗后3d、1w、2w三个时间点分别留取血标本7ml(如为透析日,则于透析前抽取血标本,观察期间各组的原基础透析方案模式不变)。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β2-MG;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 ELISA法测定血清IL-6。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样本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结果

单次HD+HP治疗后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

3讨论

患者体内炎性因子水平的升高可介导体内产生级联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多组织损伤,是导致透析患者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干预研究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于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本身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诊断主要依靠外周血中炎性蛋白及炎性细胞因子的检测,在微炎症状态时体内有多种炎性标志物的升高,但一般认为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已可以满足MH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诊断[1]。

本研究结果示,单次组合型人工肾治疗后,患者血清hs-CRP、IL-6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

参考文献:

[1]刘莎,刘文虎.血液灌流技术应用与进展[J].中国血液净化,2008,16:97-99.

[2]解德琼,杜一平,朱磊.血液灌流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0,31(8):1080-1082.

第4篇:偷吃人参果范文

一、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我国重视农村的发展与建设,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从不同方面着手,其中教育是重中之重。教育代表着农村的未来发展之路,决定着农村小学生的知识功底和人文素养,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数学成为备受关注的重点科目[1]。传统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采用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平平,小学生活泼好动、自主学习能力弱,面对无聊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大大下降,是教学模式选择错误所致,数学成绩相较于城市小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为改变当前这种现状,应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趣味性的图片、视频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对小学生能力的锻炼,提高其数学能力是必然结果。可见,多媒体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意义非凡。

二、多媒体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原有的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缺乏创意性,教学方法过于死板、老套,教学效果不佳,为改变次现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特性来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兴趣。多媒体能够将书本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动画或图片,更容易被小学生所理解,是辅助小学数学学习的“良药”。教师可以依靠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让小学生参与到情境之中,在情境中要涉及到数学知识,利于小学生对知识的快速把握[2]。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来创设情境,首先用多媒体来展示一段超市购物的视频,根据视频邀请3名学生来演绎超市购物的情境。3名学生中,让1名学生扮演超市收银员的角色,另外2名学生扮演顾客,然后分别准备书、本、笔来代替商品,并进行明码标价,来锻炼学生的加减计算能力。

2、借助多媒体彰显趣味,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课堂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应珍惜多媒体资源,运通网络资源来开展教学,以多媒体为载体,开展游戏教学,能够满足此年龄段小学生的心理与身体上的需求,并让小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能增强小学生的课堂充实度,提高教学效率是必然结果。借助多媒体的图片、Flash动画等资源来充实与娱乐课堂,定能达到吸引小学生眼球的目的,将数学知识点运用动画的形式进行演绎,既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也能实现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有高效性。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相关“乘法”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展现《西游记》中“偷吃人参果”的情节,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孙悟空每次偷4个人参果,若其偷3次,一共是多少呢?”学生们经过计算后迅速得出正确答案。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既能增强课堂趣味性,也能增强教学质量。

3、借助多媒体还原生活,充分体现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平台来还原社会生活[3],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再现,能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无处而不在,能够激励小学生去感受与观察生活。这样当遇到同样的生活情境时,小学生的模仿意识会增强,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对小学生的成长更为有利,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可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正方形,如自己的卧室平面、房子平面、花园等等,运用PPT的形式进行播放,并附加上背景音乐,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发现与思考的动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布置作业,让每个小学生都能测量自己卧室的长、宽,并求出其周长和面积。

第5篇:偷吃人参果范文

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大部分师生均没有付诸实施,课时紧张,课外时间有限是客观原因,老师在每学期开学前有计划的提倡和指导不够,学生阅读的兴趣不高这是主观原因。怎么能把阅读这个平台搭好,让它充分发挥能量,是我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因此从这学期一开始,我就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一年来我在这一版块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与各位同行商榷。

首先,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

因为名著的篇幅教长,容量教大,这就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要如何利用好,以便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是老师在教授新课之前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把学习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所以应该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让他们自己在阅读中去认识、感知、收获。但在学生阅读之前,老师首先应该教会他们一些好的读书方法,让他们运用这些方法去阅读去学习,因为好的阅读方法对学生的阅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书本无定法,条件也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可以分为“略读”和“精读”两种。宋代学者朱熹主张“熟读精思”,可谓精读;晋陶渊明常常“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可谓略读。学生在读整本书时,则可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去了解全书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等等,不须面面俱到,遇到不懂的地方,不妨跳过去,继续往下读。而在欣赏精彩片段时则可采用精读的方法,去理解、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品味作品的语言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重点在于“通”,要融会贯穿,闻一知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精读必须做到“三勤”:勤查、勤问、勤记。遇到不认识的字,不懂得的词,不知道的成语、掌故、典章制度等,要随时利用各种工具书和有关的书籍来查检,有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别人请教,做到不耻下问,一字为师。懒怠因循不求甚解,是不行的。另外在看书有得时,就应该随手做记录,或写入小册子,或载入卡片,这些都要立即动笔,不能迟疑,否则放下书本,再找即难。

学生在掌握了这些有效的读书方法之后去阅读作品,效果将非常的明显,这很好地表明了好的正确的读书方法能够让学生受益非浅,也充分证明了指导学生用恰当的读书方法去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注意阅读时的三个阶段。

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深度和难度逐级递增:

(1)首先是浅层次的学习和反思:定期做故事内容概括和语段摘录

在阅读的过程中,第一步,让学生在阅读文学名著每一章每一节时学着缩写故事梗概,要求语言简洁流畅,内容完备、准确,结构完整、清晰。第二步,学生可以一边读书,一边摘录,加批注,写心得。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的把你的体会和认识等智慧的火花用笔写下来,使之形成很好的读书笔记。

(2)其次是中层次的学习和反思:故事演讲和课本剧的创作

学生在读完名著之后,对名著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这时教师可利用课堂上的一些时间让他们把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自己所喜爱的精彩的片段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很多学生对其中的一些故事十分的感兴趣,比如“大闹天宫”、“偷吃人参果”、“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等,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这些故事进行了加工和再创造,然后以课本剧的形式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效果极佳,课堂气氛也极其的活跃,给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确实,用这样的方式去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充分的锻炼,特别是在讲故事和表演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这一教学步骤的设计达到了多个教学目标。自然在学生个人能力展现的同时,老师也对学生的阅读情况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自然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必不可少了。

(3)再者是高层次的学习和反思:读后感创作和人物形象分析

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去理解并评价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了解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语言风格等等,从中读出感悟和认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自然也应达到这一高度。

比如在《水浒传》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辨证客观去看待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行为。很多同学对这一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的认为他做得对,勇敢,见义勇为;有的认为他聪明,粗中有细;也有的认为他暴力,没有法制观念……可以说得上是众说纷纭,各辩一词,都有理有据,课堂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从他们的激烈讨论中可看出学生对原著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进行了自己的独立的思考,作为老师要珍视学生的这种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他们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将学习、思考和交流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真可谓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在这个阶段,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由的思想交流。我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己在此过程中适时做出评点,用中肯的评价、鼓励的话语去激发他们发表见解的热情。例如在《西游记》的阅读之后学生自由地谈论了自己对唐僧师徒四人的看法,在谈对书中人物喜好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审美评价和价值取向。“课堂发表”之后,我让学生筛选自己的感受,就“写作、活动”中的议题或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思考,形成书面文字。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选择好的作品办一期专题墙报。同学们都兴趣盎然地忙乎起来。

第6篇:偷吃人参果范文

海纳百川的年代

代表脸谱:黄元申(《霍元甲》)、翁美玲(《射雕英雄传》)

刚刚经历过巨变的中国人对于丰富的精神生活极度渴望,迅速普及的电视机日益成为占据文化生活的重要道具。相应地,电视剧事业自然而然地被带动发展了起来。一批外来电视剧如《安娜・卡列尼娜》、《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以及港台电视剧《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在内陆播出,带给人们崭新的认知。

[阶段奇观] 这个时期的人们不仅见证了电视剧的成长,同时也见证了电视机从无到有的过程。摄于1981年的20集连续剧《霍元甲》作为第一部引入内地的港台剧,播放时万人空巷。那时只有一部分家庭有电视机,而且还是9英寸或12英寸的黑白电视,因此全国还流行起一种电视屏幕五色彩纸。1984年,一部至今仍被称为华人电视史上开山巨作的《射雕英雄传》,再一次让国民热血沸腾,以致播出时有电视机的人家都会坐满左邻右舍,直至节目结束只剩雪花点,人们还在七嘴八舌讨论剧情,不肯散去。

[阶段特色] 这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荧屏主要被“外来剧”占据。本土创作上,虽然从1981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9集)起已有不少连续剧出现,但这时期电视剧的主流艺术样式是依据电影的方式拍摄的单本剧,故而,这一时期被称为“电视单本剧”(长度1集到2集、每集长约45分钟的电视剧样式)时期。

[阶段首创] 1979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斯拉夫电视剧《巧入敌后》成为了中国第一部译制剧;198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2、成长期(1986-1989):

名著拍摄的高峰

代表脸谱:陈晓旭(《红楼梦》)、六小龄童(《西游记》)

1986年被称为中国连续剧阶段的起点,自那一年起,连续出现了几部引起极大轰动的连续剧作品:《四世同堂》(28集)、《寻找回来的世界》(12集)和《新星》(12集)。更重要的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接二连三被搬上荧屏。《红楼梦》、《西游记》都在这一时段完成,并且都是在有限的技术条件下拍摄的,它们让中国电视剧第一次走进了海外市场。

[阶段奇观] 在国民不是十分富足、不知“戏说”为何物的年代,电视制作人对每一分钱、每一个镜头都慎重对待。一部《西游记》拍了整整六年,仅一个“特技”就忙活了一周――“偷吃人参果”那一集,镇元大仙出庙门时要有一个升降镜头,于是剧组用两根竹竿绑在一起,架在房檐上,再拿一个竹椅子把摄影师捆在上面,派人在二楼拿绳子往上拽椅子,就这么完成了所谓的“升降镜头”。孙悟空怎样表现天旋地转的头疼?就让摄影师躺在一块三合板上,4个人拉着三合板的角,像推磨一样跑……

[阶段特色] 我国电视剧的主流样式开始转向了连续剧(4集和4集以上,分集播出,主要人物和情节有一定贯穿性的电视剧样式)的创作。如果说单本剧在时空构成方式上拉开了电视剧与古典戏剧的距离,那么这一阶段的连续剧则在时间上疏远了电视剧和电影艺术的联系。电视剧发展至此,终于告别了模仿戏剧、模仿电影的历史,这也是我国电视剧本体自觉时期。

[阶段首创] 1987年,36集电视剧《红楼梦》第一次完整地将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红楼梦》搬上荧屏,被红学家周汝昌称之为“首尾全龙第一功”;1988年,25集电视剧《西游记》第一次将全本《西游记》搬上荧屏,也首创了电视剧出国拍摄的先例。

3、成熟期(1990-1995):

平民情结的回归

代表脸谱:凯丽(《渴望》)、葛优和吕丽萍(《编辑部的故事》)、宋丹丹(《我爱我家》)

这一阶段,通俗剧创作显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视角开始瞄准人情冷暖。如《渴望》主人公刘慧芳就是一种真诚的呼唤,她给我们这个人情渐趋冷淡的社会带来了一种期望,所以,该剧播出时才会出现举国轰动的场面,被人们称之为“渴望现象”。另外,农民工大量进城,应运而生的电视剧《外来妹》让人们把目光投向了沿海地区;而《北京人在纽约》则展现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的“出国潮”;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十六岁的花季》是真正代表当时中学校园生活和青春思潮的一部标志性电视剧。

[阶段奇观] 看惯了正儿八经的电视剧的人们,没听说过情景剧。《我爱我家》和《编辑部的故事》刚播出时,评论界没见过这么个新鲜玩意儿,不明白电视剧怎么弄得跟剧场相声似的,满嘴跑火车不说,还老能听到电视里有人笑个不停,所以当时的创新剧没少挨砖头,《我爱我家》只播了6集就草草收场了。

[阶段特色] 这一阶段,电视连续剧在艺术手法、播出方式等方面所显示出的全新特征,从创作上确立了电视剧作为一种独立艺术的地位,这也是中国电视剧的成熟期。

[阶段首创] 1990年,我国第一部室内剧《渴望》诞生,并且成了通俗电视剧进入中国电视剧主流的标志;1992年,中国电视剧史上第一部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播出;1994年,第一部情景喜剧《我爱我家》登堂入室;1993年,第一部海外拍摄剧《北京人在纽约》首播。

4、发展期(1996-2000):

娱乐风气的兴起

代表脸谱:赵薇(《还珠格格》)、李保田(《宰相刘罗锅》)、张国立(《康熙微服私访记》)

这一阶段,大众的审美趣味开始向娱乐化转变,偏重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让人们乐在其中。《还珠格格》让琼瑶实现了最成功的转型;《宰相刘罗锅》让“戏说”成为热点后,接踵而来的《康熙微服私访记》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上续拍最多的系列电视剧;而《将爱情进行到底》和《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则使以“海岩剧”为代表的偶像剧浮出水面。

[阶段奇观] 一部《还珠格格》就让不少少女争相模仿,各类新闻不绝于耳―― 一女生跟老师发生冲突后,跑到河边高呼“要头一颗,要命一条!”之后跳河身亡。不久,“小燕子”又“迷死”了一名5岁女童。该女童趁家人不备竟模仿“小燕子”上吊,昏迷10天后去世。

[阶段特色] 这一阶段的作品更为多元化,也更加良莠不齐。虽然形式更为创新,但由于部分作品缺乏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挖掘, 从而对社会的影响也有利有弊。

[阶段首创] 2000年,内地第一部真正的偶像剧《将爱情进行到底》出台。

5、繁荣期(2001-2008):

多元题材的汇集

代表脸谱:蒋雯丽(《金婚》)、李幼斌(《亮剑》)、王宝强(《士兵突击》)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精良的大制作影视剧走进观众的视线,在各地收视冠军宝座上轮番出现的电视剧,题材可谓丰富多样:革命军事剧、家庭情感剧、青春偶像剧……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电视剧在娱乐中所占的分量虽有所下降,但是仍不乏重量级电视剧出炉――《闯关东》的轰动效应,《金婚》的全民共鸣,《士兵突击》“许三多”更成为“年度人物”……

[阶段奇观] 许三多,一位“傻根”式的士兵,在《士兵突击》之后成了中国人的标志性符号,它成功地实现了媒体之间的热传递――先在各大电视台收视率居高不下,继而转战网络,引发网民热议,接着又在传统平面媒体上频频亮相。许多网站上都辟有《士兵突击》专题,百度的“士兵突击吧”、“许三多吧”都异常火爆,远远超越了人们的想象。一个无论从任何条件看都无法跟“明星”身份扯上关系的男主角王宝强,突然对着花样百出的商业营销转头憨笑――“许三多现象”是当下电视剧制造的一个奇迹。

[阶段特色]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这一阶段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和播出大国。随着电视剧产量的逐年增加以及优秀连续剧作品的大量涌现,一支日渐成熟的电视剧编创队伍开始形成。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