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范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范文

综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卷,记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直接默写型、理解默写型、迁移默写型、运用默写型等。笔者收集了多地2011年中考语文试卷,诗词默写的考查率几乎为100%,且多以直接默写型为主,兼顾能力考查。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 直接默写型

1. (2011・江苏省徐州市) ,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2011・江苏省苏州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

3. (2011・江苏省南京市)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2011・北京市)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理解默写型

5. (2011・江苏省南通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 (2011・江苏省泰州市)《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三、 迁移默写型

7. (2011・湖北省孝感市)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请写出含有“舟”字的一联诗句: 。

8. (2011・山东省莱芜市)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请再写出一个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 , 。

四、 运用默写型

9. (2011・江苏省常州市)面对艰辛与压力,不少古诗词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坚强的人。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10. (2011・云南省玉溪市)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请用相连的两句古诗描绘出你向往的生态环境(课内外均可): , 。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直接默写型试题涉及古诗词、古文中的名句和重点句,以及对短小的诗词进行全文默写,比较容易。但有些同学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所以,同学们平时就要按照要求认真背诵,认真默写,对写错的字结合句意加以理解记忆,或把易错的句子加以整理,以免再犯。

理解默写型试题要比直接默写型难度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同学们不仅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原文,还要对诗词中的每句话加以正确理解,尤其要把名句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记忆,同时将所学的诗词紧密联系生活,学会拓展运用。

迁移、运用默写型试题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注重考查综合掌握能力、同类归纳能力,同学们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才能从容不迫。对待这类题目,我们可以按照种类进行一定的梳理归纳,如按照“风”“花”“雪”“月”等自然类,按照“酒”“舟”等物件类,按照“送别”“思乡”等情感类,加以分类整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选自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卷)

4. 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4~6选自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

7.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8. (2011・广东省深圳市)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

9. (2011・广东省梅州市)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面对人生。

第2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文范文

关键词: 汉语经典 英文素养 重要性

一、引言

国内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英文修养欠缺且汉语水平低下,这从平时翻译的文章中就可见一斑。很多学生翻译出来的根本不是地道的汉语,句意不通,晦涩难懂,成了欧化式汉语,虽然是用汉语表达的,但套用的却是欧洲语言的句式和表达方法。欧化式汉语除了缺乏传统中文的特色外,还可能因为用词繁琐生硬,导致阅读及理解上的障碍,这一现象在翻译自英文的作品中尤其常见。译者若采取逐字直译的策略,而忽略中文固有的语法或用词习惯,便容易写出欧化式汉语。举何其芳《雨前》中的一段作例:“白色的鸭也似有一点烦躁了,有不洁的颜色的都市的河沟里传出它们的焦急的叫声。有的还未厌倦那船一样的徐徐地划行。有的却倒插它们的长颈在水里,红色的蹼趾伸在尾后,不停地扑击着水以支持身体的平衡。不知是在寻找沟底的细微食物,还是贪那深深的水里的寒冷。”[1]这段译文用了16个“的”,读起来很拗口。其中,“白色的鸭”、“徐徐地划行”、“深深的水”本可以译成“白鸭”、“徐徐划行”、“深水”。除了“西而不化”的原因外,英汉字典的编译者把形容词都用“的”表示,也造成了这种现象。例如“beautiful”的辞典解释总是“美丽的、美观的、美好的”。通过这些例子,不得不感叹道:汉语修养欠缺确实是英语学习者的悲哀。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习得汉语经典对提升英文素养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认识到:如果一个人的汉语不好,一般来说,他的英语也很难到达一个较高的境界。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汉语水平是他英语水平的上限。

很多学生在做英翻汉练习的时候,往往抓耳挠腮,词穷至极,常常为一个贴切的表达思考半天。例如有的学生把“complete strangers”直接翻译成“完全的陌生人”(应翻译为“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把“dream full of color and beauty”翻译为“充满色彩的美丽的梦”(应翻译为“梦境色彩缤纷、绚丽无比”),“something felt wonderfully different,yet familiar”翻译为“感觉特别不同,但又很熟悉”(应翻译为“那感觉奇特无比、妙不可言,而又似曾相识”)。以上译文都不符合汉语习惯表达,中国读者读起来不是很通顺。如果译者汉语造诣不高,就有可能在做英汉翻译时为一个地道的汉语表达而考虑良久,这就间接地造成译文质量不高,翻译速度缓慢。

一些学生在做汉翻英的作业时,由于没有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出现了误译的情况。譬如“打铁还需自身硬”被翻译为“To be turned into iron,the metal itself must be strong.”,译文中,原句想要传达的意思被曲解了。“打铁还需自身硬”来源于“绣花先得手绵巧,打铁还须自身硬”,意思是说绣花要绣得好,先要练就一双灵巧的手,打铁要打得好,得要练就强壮的身体,没有强壮的身板扛大锤都费力,拿什么去打铁呢?这里,英语译文中把“自身”理解为“metal”金属本身纯属误译。有学生将“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译为“of the thirty-six stratagems,the best is to quit”。如果了解“三十六计,走为上策”的历史文化背景,就知道这里的“走为上策”其实是计策的名字,为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意为在不占优势的时候,“走”是上策,并不是指“走”是三十六计里最高明的一计。因此,上面的英译曲解了汉语原文的意思,实属误译。另外,不少译者在翻译“九代之文,富矣盛矣;其辞令华采,可略而详也。虞夏文章,则有皋陶六德,夔序八音,益则有赞,五子作歌,辞义温雅,万代之仪表也”。[2]或“欧阳文忠尝爱林逋“草泥行郭索,云木叫钩”,钩,鹧鸪声也,李群玉诗云:“方穿诘曲崎岖路,又听钩格磔声。”郭索,蟹行貌也,扬雄《太玄》曰:“蟹之郭索,用心躁也。”[3]等文言文时望而却步。究其原因,都归结于译者汉语修养不高,特别是汉语经典著作理解能力欠缺。所以,如果想要学好英语、做好汉英互译,首先应该精通母语。在历史悠久、绚烂璀璨的中华文化中,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是最值得学习的。因为母语经典不仅能给人们带来美感和享受,更能带来思想和精神上的升华。先秦的诗经楚辞,两汉的乐府双壁,唐宋的诗词雅韵,明清的散文小说,让我们的精神更加充实。“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概;“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壮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禅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都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灵魂的深处。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诗经》中,我们知道了众口传承的君子形象是温润如玉、坚硬如玉的,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雍容的气度。“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李清照的深情歌颂中,我们明白了中国人欣赏的是怎样豪爽大气的英雄:人生在世,就应该慷慨激昂,轰轰烈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特别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更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辱历史赋予我们的庄严使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陆游的《游山西村》中,我们学到了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遇到困难,前途渺茫时,不丧气,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希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直示腐朽没落的旧事物,旧制度终究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潮流,新生事物代表了社会前进的方向,充满生机和活力;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赞美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历史潮流不可阻挡,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从卢梅坡的《雪梅》中,我们了解到人和事物一样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此,要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指出: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的《水调歌头》让我们认识到自古及今,人间天上都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中有无法克服的遗憾,希望各自珍重。

学习中国古代诗词不但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够提高我们的语言鉴赏能力及综合素质,这对我们以后的语言学习及翻译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哲学中说存在必有其合理性。我们的诗词经典能够传承至今,历经五千年而不衰亡,必然有它的优秀之所在。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巴比伦文化早已在风沙的肆虐下成了废墟;灿烂的玛雅文化也已被历史所尘封;古埃及文化在尼罗河河水的泛滥和英国的殖民统治中失去了颜色。而唯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越发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因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先祖留给我们的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认真习得母语经典的博大精深之处,通过学习汉语诗词提高英语的水平,在比较的过程中更好地把握中文和英文。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语言不过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汉语还是外语,都只是表达思想的方式,只不过是不同的符号系统罢了。当一个人的外语水平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最重要的不是他如何表达,而是他要表达什么,如果汉语水平低下,将直接导致英语中“无话可说”,这充分表明了汉语的修养对于外语学习的重要性。

三、结语

纵观国内英语界的前辈,从翻译名家杨宪益、钱钟书,到活跃于教学前沿的学界泰斗季羡林、许渊冲,哪一个不是中西合璧、学贯古今。他们成功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如何处理好中英文的关系。早在八十年代,语言大师许国璋就曾多次强调学习母语的重要性。他说:“大学外文系和中文系要打通,学外语的人一定要学好汉语。”“中国人治语言之学,终究要回到自己的语言文化中来。”汉语经典的学习和英语水平就像是人的两条腿一样,只有一条腿迈出去了,另外一条腿才能迈得更远。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始终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古为今用”和“洋为中用”。

参考文献:

[1]何其芳.画梦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