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企业融资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融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融资管理

第1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融资;融资管理;建议

刚刚经历了金融危机足以让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警醒:传统的企业生产经营商务模式会让传统的企业费劲心血却始终收获甚微,其原因是,中国2010年代已经步入金融资本时代,企业做好生产经营还远不够,生产经营的过程必须要与融资、投资、收购、兼并、上市等资本运作相结合的手段才能真正使企业做大做强。经验证明,用资本运作创造财富,用金融知识武装头脑,才正是现代企业基业常青的法宝。

一、融资管理与融资方式

1.融资管理。所谓融资管理是在企业满足资金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融入资金的风险与成本的双重控制,企业通过风险分析选择相适应的融资模式和选定可行的融资战略,从而建立更有弹性的资本结构。

2.融资方式。融资方式是按照融资过程中资金来源的不同方向,可以把融资方式分为外源融资和内源融资。(1)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包括了很多种,典型的一种是银行贷款。这种方式一方面较为直接,且利率低,还款方便,但最大的缺点就是银行要求严格。我国正是因为银行业高度垄断,大型商业银行就可以借助自己对市场的控制,获得高额利润,小企业被它们拒之门外,低风险的大型企业成为银行服务的对象,企业有银行借贷但一般很少有长期负债,大多是短期负债。(2)内源融资。自己通过资金的积累,满足生产需要获得资金的一种方式,内部融资是企业资金缺少时很好的解决方式。企业通过融资节省贷款成本,获得发展资金;钱借给企业的员工可以规避参与民间借贷的风险,又可以享受存款高于银行利率的贷款利息,且他们会更关心企业的发展。但企业靠内部融资只是杯水车薪,企业的壮大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现在很多中小企业享受不到银行贷款优惠政策,银行贷款需要一定的抵押担保,没有低息或贴息,企业很难做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内部融资不会影响对市场传递不利于公司价值的因素,是企业内部筹集并购支付对价以实现低成本并购的有效途径。

二、企业融资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投资项目的不同、建设规模的不同、经营种类的不同导致其融资渠道千差万别的建设资源,有的企业虽然融资规模较大,却从没有与银行之间真正发生过的融资业务行为,他们的贷款管理者不清楚主要办理的是银行,实际上银行就是首选对象的融资渠道。企业融资目前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虽然重视对银行类融资渠道行为的储备,却忽视了对商业融资渠道的储备及拓展;企业对外部融资的渠道方式储备较重视,忽略了对内部融资渠道的合理储备;只片面的重视眼前短浅的融资渠道储备却忽略了全方位、长远的融资渠道储备;在资金较充裕富足时却忽略融资渠道储备,仅在资金短缺时才想起储备;对融资渠道的储备仅停留在凭空想象或口头说教层面,却始终没有付出行动、制定具体的融资计划,切实的开展融资资源投入建设,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实施一定的财务安排;在资源的储备进程中不能突出优势、重点强化或依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等。

三、如何加强企业融资管理

1.监管部门对企业融资做详细的制度规定。除了限制对企业融资比例外,还应当限制对再融资的具体用途、时间间隔等。上市公司再融资的行为用制度规定来规范,在考虑上市公司需求融资的同时,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达到投资者和融资者“双赢”的效果。这样,股市才能像不竭源泉的活水汩汩流淌,带给投资者和上市公司更多的营养和滋润。

2.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政策性银行开展此项业务应遵循市场原则和有效控制风险原则,着重从资金和技术两个方面支持中小商业银行改善面向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贷款风险由具体参贷银行自负。进出口行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已经发展壮大、经营状况好、财务透明度高的成熟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如绩优上市公司、知名品牌的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积极支持;对发展稳健、有适销对路的核心产品、财务相对透明的成长型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有选择地适度支持。同时,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特点,积极改革创新,研究建立符合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构建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与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适应的信贷文化。建议政府对给予中小企业贷款的银行以高息补贴,即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过高支出及风险溢价,从政府那里以利息补贴的形式得到补偿,而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息获得贷款。因为只有在获取相对较高的收入和风险溢价的条件下,银行才有兴趣参与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在融资成本相对合理的条件下,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才能获得正常发展。以现在政府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及日常经营成本估算,给予贷款机构的补贴支出会低于上述两项支出,并引发贷款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的大幅增长。

3.报表要完善规范。很多有银行融资经历的企业,都知银行对报表的要求。银行的融资都实行限额管理,即对一个企业的授信额度与企业现金流量、净资产、利润额等有一定的关系。对企业会计报表国际投资者也比较关注,要求中介机构进行审计,投资者根据审计评估结果决定投资额度和投资与否。中小企业报表主要的常见问题是:报表时间短;大多数企业报表报表不实,“明亏实盈”;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和盈利规模不符合资金的要求,资产、收入、利润等规模太小;报表科目核算内容名不副实,不规范;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合理;很多企业报表没有合并,实际上建立了母子公司运营体系,但没有合并报表等。

4.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我国长期以来,仅有10%左右的直接融资比重,整个企业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银行间接融资。金融结构中偏重于间接融资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等。2010 年,在股票市场中上市企业融资额虽有所增长,企业直接融资的整体所占比重依然比较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重要原因是发展滞后债券市场。在国外一些成熟市场经济的国家,债券融资比例一般大于股票融资,而我国去年发行的企业债与同期股票筹资额的比重是44%。因此,今年我国作出了“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的部署。启动公司债发行,为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新渠道,将有力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证监会负责人表示:“与发行股票和银行贷款相比较,一批质地优良、负债率低的公司更急需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开辟新的筹资渠道,调整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成本,以进一步增强其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5.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企业的会计人员通过培训,使其进一步掌握内部财务管理的财政政策和控制制度,督促和支持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提高守法意识和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会计法制观念,正确行使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并从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具体行为上担负起社会责任,是有效强化会计工作的自我监督措施。同时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理论知识、业务操作技能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决定着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的是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知识水平的高低。会计人员要有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在保持合法合规操作的同时,运用科学的方法,从全局出发,准确判断。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性、真实性,使会计监督的职能有效地得以执行。

参考文献

[1]李倩.企业融资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2)

[2]刘现忠.浅谈企业融资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0(1)

[3]刘正昶.国有企业融资管理战略研究[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6)

第2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小微企业 融资难 对策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企业经营状况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企业创业初期所使用的那一套传统的经营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速度。大部分小微企业仍然存在着经营管理人员能力不强、治理结构不完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较弱,以及小微企业的负债率整体来看较高,从而使得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估结果并不太好。一般来说,受到企业本身资金和市场信息不足的限制,小微企业缺乏专业的相关机构和部门制定未来的发展战略,导致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其经营活动也只能在三四年内发挥作用。由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前途难以保证,银行在实施贷款业务时也要严格考核小微企业的还贷能力,即使国家实行了宽松的经济政策,银行也会对小微企业贷款保持谨慎态度。无论市场和国家如何发展,银行审批小微企业贷款也必须具备抵押物。工信部在2010年年底曾过一组关于小微企业的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我国的小微企业的健康水平只能达到百分之六十,在内部管理方面,小微企业也没有多大的优势,加上小微企业本身发展存在风险较大,一般的金融机构不会轻易对其发放贷款。

(二)小微企业规模小,信用水平低

正常的企业融资需要包括五个要素即担保、资本、能力、品德和经营环境,即五个“C”,但是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大多采取合伙制和业主制,并且多数企业的发展规模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贷款能力还不能使金融机构放心。不仅如此,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特别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许多企业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也没有明确的管理方案,导致企业资金混乱,这就使企业自身的信用度遭到了严重削弱,大大降低了其融资能力。由于小微企业的信誉也相对比大型企业的信誉弱很多,所以,银行在关于小微企业的贷款条件要求上也比一般的大型企业严格得多。所以,从整体来看,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之所以面临重重困难,最主要的障碍是信誉风险。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曾对一些地区进行了专门的调查活动,事实表明在小微企业中,超过百分之五十五的部分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缺陷,超过百分之六十五的企业信用等级低于3B。

(三)担保抵押财产不足

银行在受理小微企业时,可供抵押的资产是一大考虑因素。一般情况下,银行会着重考虑其固定资产,尽管其流动资产可能产生更大的效益,但由于其风险较大,银行不会接受。由于信用问题已成为小微企业借贷的主要障碍,健全信用担保制度成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所在。由于小微企业的资产结构不同于其他企业,有形固定资产较少,此类现象在高新科技类企业中尤为突出,以科技、专利等为主要资产,因此可以用来抵押的不动产并不多,不足以满足金融机构提出的要求。金融担保机构随之产生,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企业融资,但这种担保持续时间较短,通常为半年或一年,不能满足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而信用担保机构无特殊情况,只对流动资产进行担保,对于一些长期性的设备投资难以发挥作用,这无疑增加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难度。除此之外,担保公司都会提高条件以保证在其自负盈亏的经营状况无失误,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公司要求的担保手续十分繁琐,并且费用也较高,这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率。因此,政府在健全担保体系的同时,还应积极推广更多有利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如“打包贷款”等。

(四)信用担保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虽然有4000多家各种类型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而且还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融资贷款,但距离它们的发展需求还远远不够,并且国内信用担保体制的不健全也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限制,因此进一步加强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在计划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企业的资金来源完全依靠政府或国家的需要,由于它内部制度的缺陷与不足,导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而小微企业规模小,成本低,资金周转较快,相反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规模较大,成本相对较高,资金拖欠等现象严重,使银行产生许多坏账,而这其中小微企业的逃账金额就占很大一部分,小微企业信用条件较差的普遍形象也影响了企业的融资贷款。尽管我国少数地方也正尝试着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企业信用低下、融资条件不够格,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处于滞缓状态。

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制定的解决方案

(一)注入现代经营管理新观念

企业要注重形象的包装与宣传。自身优势和特点,要及时展现给人民大众,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得到他们的认同,并且要巩固企业在该行业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总而言之,让社会各界,特别是金融机构“懂你”,那么融资就会变得轻而易举。

在这个信息时代,宣传片的出现,为我国企业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宣传方法。区别于平面宣传,宣传片以动态的形式,图、文、声加以综合运用,使企业的形象及其所注入的经营理念以立体的形式尽情的展现给大众,更具吸引力,更加全面丰富的体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一个好的企业宣传片可以使企业的整体形象塑造的更加完整,也能够加深大众对企业自身实力的了解。

(二)树立诚信形象形成信用观念

树立企业的根本在于诚信,诚信与否决定企业的兴亡。信用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事实证明,但凡是信用好的小微企业,同样像国有大型企业一样在银行信贷中得到信任和相同待遇。因此,每一个小微企业要精心维护自身的诚信形象。避免一切恶性逃避银行债务和拖欠利息的事件发生,在运行过程中,要守信用,讲规则的向银行进行借贷。

首先,必须信用观念要正确,要在法律与道德的约束下,严格依法运行企业,开展各项活动,以诚实守信为原则,实现企业间的公平竞争。

其次,要树立良好的诚实守信的社会形象,赢得社会各界及合作伙伴的信任。第一,就要做好财务管理,完善财务制度,向社会实现财务信息透明化,得到大众监督。第二建立会计结算体系,完善会计真实材料,严格执行国家会计制度规定,严惩造假行为。树立诚信形象,得到社会信任。

最后,要着重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管理水平。小微企业应当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经营管理模式,招聘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内部管理制度。并实现由经验型管理模式向知识型、开拓型管理模式转变,企业管理由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方式逐渐替代了以家族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方式。改善企业责任制,合法合规经营、规范化管理,加快与银行形成信任关系,得到银行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和信任。

(三)尽快构建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小微企业担保机构,可以有效的解决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抵押难的问题。信用评级制度的不断完善,创设全国性的跨地区联网信用担保体系并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登记、收集、评判和信用公布等资料。从组织形式上保证信用制度的落实。

同时,借由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使得金融机构信用担保程序的完善,良好的外部环境的营造,设置健全扶持我国小微企业的法律法规制度,保证金融担保体系的正常运作。

三、结论

资本市场流行着一句话,“100家小型企业,最终能存活的不到5家”,也就是说小型新生企业的存活率小于5%,这和融资问题息息相关。自内至外双向分析探究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因素更为客观全面:由于部分小微企业,对于现代经营管理理念没有较高的认识,甚至能够用以担保抵押的资产稀缺,致使企业融资投入增加且运营陷入高风险之中;对于规模小且未能获得较高信誉水准的小微企业而言,包含融资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都将受到约束。以上即是其主要的内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致使小微企业难以融资的重要元素之一即是政府的政策未能给予大力支持。而企业的信誉担保,金融机构体系乃至资本市场的不足之处,都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小微企业的融资。政府、银行及企业在宏观和微观对策上共同努力,是改观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状况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第3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融资难的问题一直阻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分析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问题,寻求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活跃我国的市场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融资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中小企业。国务院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1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及成因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融资需求日益增大,与此相适应,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或债券、金融租赁、民间借贷以及近年来兴起的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尽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多元化的趋势,但总体来看,直接融资准入门槛高,能够通过上市或者风险投资渠道获得资本的企业有限;民间信贷目前在我国并不规范,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银行贷款仍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

1.1银行融资状况。截至2007年末,全国小企业授信户数381万户,小企业贷款余额2.52万亿元,仅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9%。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取得银行贷款是很困难的。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一些基层银行授权有限,这就使得许多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银行取得贷款。中小企业借款一般为小额短期借款,又因为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银行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于追求低风险低收益的单位和个人存款,不应投向高风险的借款人,所以银行一般不愿意借款给中小企业。此外,信用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的不健全,让银行承担了过大的决策成本和风险成本。在预期收益并不是很大的情况下,银行对中小企业表现出来的大多为惜贷。

1.2资本市场融资状况。目前,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虽然2004年5月27日在深圳交易所启动了中小企业融资板块,但是只能解决极少数高新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而且收到的效果不容乐观。2009年10月30日第一批创业板上市,给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带来了一丝希望,但是相对于约400万家的中小企业总量,创业板的市场容量还是很小的。

公司债券的发行又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而且其规模由国家根据每年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决定,并具体分配到各地、各部门。这些因素造成了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筹集到资金。由于证券市场门槛高,为筹得更多的资金,各地、各部委都竞相推荐大公司上市,这也导致中小企业进入证券市场融资非常困难。

1.3民间融资状况。长期以来,多数中小企业在民间融资,采取职工入股的方式筹集资金,或借民间的高利贷。尽管筹资成本较高,但由于手续简便、资金到账及时,多数中小企业还是愿意通过民间借贷融资。但由于民间资本规模有限、风险很大、且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所以中小企业不能长期依靠民间融资。

1.4其他融资渠道。其他渠道包括政府设立的创业扶持基金,政策性贷款。对于政府来说,中小企业效益不稳定、贷款回收不好、信誉差,所以银行一般对中小企业贷款十分谨慎,条件较为苛刻。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对策

2.1首先解决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缺点,使得融资变得困难。其中,最主要的缺点就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完善,战略性失误。这导致了企业生产效率低、负债过多、企业信用等级低、易受经济环境的影响,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这些都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

针对以上问题,中小企业应转换经营机制,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强化信用观念,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建立良好银企关系。从而达到提高自身融资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1.1建立科学的经营管理机制。中小企业要尽快建立健全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营决策机制,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透明度与科学性,解决银企关系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企业应努力克服自身的缺陷,来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规范经营并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逐步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

2.1.2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基于现阶段中小企业以银行贷款为融资主渠道的现实,而银行在对企业发放贷款可行性分析时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财务分析。中小企业应尽快建立完善财务制度,这有利于社会中介机构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资信状况的了解,便于银行对其进行信用评级,降低银行获取信息的成本,从而提高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2.2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首先,银行应改变一些传统的观念,对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应一视同仁,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支持比例。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确定中小企业贷款投向,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贷款环境。其次,要改进贷款授权授信制度,下放贷款权限,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对有市场、信誉好、效益高的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权额度。再次,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银行可以对中小企业提供从企业创办、生产经营、贷款回收全过程的金融服务,包括投资分析、项目选择、融资担保、财务管理、资金运作等内容。这将极大地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贷款的回收,降低信贷的风险。

第4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一、疏通股票融资渠道

股市行情的变动与货币政策和真实经济的关联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我国股市还仅仅是国有企业分散风险、筹集资金的一条途径,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则基本被排斥于股票市场之外。在过去“额度管理”的股票发行机制下,广大中小企业很难从相当紧张的发行额中分得一杯羹,高额的佣金成本和成本也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因此,要疏通股市渠道,就应在继续发展主板市场的同时,积极借鉴和吸取西方国家发展股票市场的经验和教训,努力营造上市环境,为那些成长性较高,但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不适应主板市场要求的中小企业提供新的融资场所。

二、发展和完善投资基金市场

市场机制能确保资金的高效配置,它通过价格调节使资金直接流向需求者,并在保持流动性的同时,不断降低交易成本。我国居民储蓄余额现今已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这预示着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众所周知,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可以通过市场的有效配置,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急需的资本性融资。其中,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参与市场竞争并已产业化的产业或企业;而风险投资基金则专投于尚未产业化的项目,或者是直接投资于技术人员或企业家,即种子投资。投资基金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上市前的创业投资,特别是商业模型好、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因此,发展和完善投资基金市场,是弥补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缺口的最佳选择。

三、规范地方产权交易市场

对于9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的某些区域性股票市场,由于市场极不规范,场外交易出现了很多问题,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被国家责令关闭。目前应考虑在清理整顿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实现市场的制度创新,为中小企业的股权交易和融资开辟渠道。

四、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当前基层银行不愿积极发放贷款的原因,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透明度不高、信贷担保体系缺乏、信贷风险难以分散和规避有很大关系。通过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重要条件。

1.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目前我国的担保机构多为政策性的,担保机构力量较为薄弱,而且各自为战,不成体系,难以更好发挥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为此,政府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支持力度,从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提供支持。在资本金的来源方面,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如商业担保公司和互助担保基金,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多种形式并存的局面。

2.成立再担保机构,降低担保机构风险。建议成立国家和省两极再担保机构,分担担保机构的业务风险。具体模式是:各种形式的担保机构直接面向中小企业,为它们提供融资担保,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同时,担保机构将所有的担保业务向省级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省级再担保机构以对区域内的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为主要业务,同时负责对担保机构的业务监管和协调等其他事务,省级再担保机构还可以将其承担的再担保业务,拿到国家再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国家再担保机构负责担保行业法律法规的制定、全国范围内的担保业务监管以及最终再担保。以此形成“一体三层”的担保体系机构、共同解决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3.对中小企业的担保合同进行保险,以减少和分散贷款风险。保险机构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开发合同担保保险这一保险项目,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保险业务。当企业不能还款时,保险公司给予贷款担保机构或银行一定的补偿,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程度。

五、加强整合,建立银企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

所谓银企之间新型的战略伙伴关系,是指由银行过去对企业单纯的资金支持,上升为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进行帮助和改进,它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融合发展的具体表现,其核心内容是银行与企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发展中小企业的战略实施与我国银行企业化的改革,从根本上决定了银企之间必须重新整合,尽快建立性的战略伙伴关系。

从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小企业要想得到成功发展,离不开政府和银行的支持。美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在这方面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尤其是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我国应考虑在中小企业中建立结合中国国情的主办银行制度,重建银企关系:

1.赋予银行更多的权益。

我国目前所实行的主办银行制度,与国外相比,在于银行对企业不控股,只是通过加强信贷管理和改进金融服务方面来建立银企关系,只规定了银行的义务和责任,很少提及权益。而且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禁止商业银行对企业持股。根据这一规定,银行与企业之间缺乏产权联系基础,银行只能作为债权人从外部服务于企业,很难改变企业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而银企结合的核心是要实现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融合,双方资本互相流动。要实现这一点,一个较好的途径是银行实行股份制。在这方面可选择部分有潜力、成长型好的中小企业进行试点,允许企业与银行相互持有各自的股份。这样可以使银行超越一般债权人的身份,不仅可以促进银行集团化发展,更是解决现阶段银行不良债权、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的一种手段,密切了银企关系,有利于互相监督。

2.强化银行服务功能。

首先,要发挥信贷桥梁作用,促使科研单位与中小企业联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软投入。银行在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期间,与众多的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伙伴关系。如果能够发挥信贷桥梁作用,促进和鼓励科研单位同中小企业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支持中小企业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获得专利产品、科研成果和先进技术,指导中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上马“短、平、快、高、精、尖”项目,将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问题,促进新产品的开发。

其次,要充分利用银行信息网络优势,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和咨询服务,帮助其提高应变能力。目前,各个国有商业银行大都建立了自己的信贷管理系统,收集了大量的分析数据和行业信息,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信息咨询系统。如果商业银行能发挥其联系面广、信息灵的优势,及时向中小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帮助中小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较大帮助。

第5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 融资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企业融资管理的内涵及主要方式

融资管理是企业为满足自身资金需求,实现融入资金的风险与成本的双重控制,通过风险、可行性分析等而选定的融资战略及相应的融资模式,以构建更加合理的企业资本结构。融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明确企业财务目标、科学预测资金需求量、选择合理的融资渠道与方式、确保资金结构的合理性。目前,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两大类。其中,内源性融资是企业通过经营利润的积累,作为企业运营资金的来源,如企业的资本公积、折旧基金、累计未付工资等,其具有低成本性、低风险性等,但融资规模相对有限。而外源性融资则是企业融资的首选方式,它能借助金融市场向社会筹集资金,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常见的有:向商业银行贷款、发行企业债券、以企业固定资产融资、通过上市发行股票融资、互助式担保融资、民间借贷等融资方式。外源性融资规模较大,能够满足企业发展资金需求,但融资成本和风险相对较高。

二、企业融资管理现存的问题分析

(一)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较差

目前,一些企业为解决眼前经营问题,盲目举债,不顾资金利用效率的高低,也不管企业资本结构如何,在融入资金前对借入资金的使用缺乏合理的财务规划,导致资金闲置、浪费问题严重,增加企业财务风险。资金成本观念差体现在缺乏对企业融入资本的成本与收益配比原则的考量,财务人员融资时,只在意目标资金的筹集,而不考虑资金成本,淡薄的资金成本意识也使企业融资管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二)企业融资渠道相对狭窄

企业融资方式虽多,但针对企业实际情况,我国现有的融资渠道仍相对狭窄,尤其是未上市的中小企业。上市公司融资渠道主要集中在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银行贷款等方式;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则集中在银行贷款,以及借助于担保公司的担保贷款等,融资渠道单一。由于上市融资门槛较高,债权融资流通性较差等,使得大部分企业依靠银行贷款进行融资,而银行业惜贷使企业难以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

(三)企业自身财务管理混乱

企业财务管理混乱,主要表现为财务信息失真,因而难以获得期望的融资额度。一是财务报表与实际情况不符,存在人为粉饰经营业绩的行为,从报表层面看,表现为企业资产、收入规模与盈利状况不相符。二是会计核算及科目使用与实际不符,存在故意错用会计科目的现象,或是通过提前、推后入账的方式影响财务报表数据。三是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资产负债率过高,导致企业融资审核不过关。

(四)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

对于多数企业而言,由于上市融资不易实现,因而多数采用从商业银行贷款的债权融资模式。这一方式相对安全,且贷款利率在企业的承受范围之内。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这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并非“优质客户”,给其发放贷款比大型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性,而且中小企业可抵押的、易变现的资产相对较少,因此商业银行并不热衷于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即使受理此类业务,也会要求偏高价值的抵押物,使得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三、加强企业融资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风险意识和资金成本观念

企业管理层及财务人员应理加强风险意识,在综合分析企业资金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筹资方式,将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有效结合,避免资金闲置问题,以降低因融资成本过高引发的财务风险。在降低资金成本方面,企业要合理预测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提前做好融资准备,分阶段进行资金筹集,以实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标。此外,要分析各种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其融资成本进行比较,在规避融资风险的基础上,选出融资成本最低的方案。

(二)完善金融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层面应采取措施完善金融市场,为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环境。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规范各类融资形式,使得各类融资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勇于创新,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在相关制度的保障下,充分发挥新融资渠道的作用。此外,应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为外源性融资奠定基础。通过完善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使得各项指标满足外部融资要求,为企业争取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应做好融资渠道储备,避免依靠单一融资渠道带来的风险。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报表信息真实性

不论企业以何种方式融资,都离不开对其财务报表信息的审核,只有经营状况良好、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才能获得所需的资金。企业应加强自身现金流管理,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增强获利能力,从本质上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融资渠道。此外,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分阶段对资本结构进行调整,并在财务报表中如实反映。这样可以使投资者在做出投资行为前,客观评估企业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进而决定是否投资或是投资金额的多少。

(四)提高商业银行对多数企业的扶持力度

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上应倾向于扶持实体经济中小企业,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一是通过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中小企业股权交易平台、加强司法监督、提供财税支持等方式,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借助网络信息化技术,组建公开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企业融资的信用管理,促使企业加强自身经营管理,提升企业资信度。三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合作型的金融机构及相关中介结构,疏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并规范民间融资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鸿川.浅析企业融资管理[J].企业导报.2011

第6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融资管理 融资战略 融资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

一、前言

所谓融资管理就是指企业为了满足经营的资金的需求,有效的控制融入资金的成本风险,选择合适本企业发展的融资战略和融资模式,从而最大限度的优化本企业的资本结构。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化的加深,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的加大,许多的企业开始实行多元化式的经营方式,企图以此来有效的降低企业经营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对外竞争力,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实现高水平融资管理的重要保证,有效的融资管理则是实现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融资管理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总之,两者对企业的生存发展都具有长远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在融资管理方面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企业的融资管理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如何有效实现企业的融资管理,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是新时代背景条件下财务从业管理人员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杠杆,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融资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势必会使我国企业的融资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笔者根据相关的从业经验认为,当前我国的许多企业在融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家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无法解决企业资金的融通问题

我国资本市场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资本市场长期存在“强股市、弱债市;强国债、弱企业债”的结构失衡特征,资本的分配相当的不均,很多的资本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起到应有的作用,企业的得到的资金分配不足,经营较为困难。

(二)我国企业融资困难重重,融资渠道单一

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本来就不多,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股市融资门槛高和进入债券市场难。虽然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扩大企业融资渠道的政策,但是审核的程序却是相当的严格,很多的大型企业都无法得到实质性的帮助,更别说是小企业。而债券融资相对来说较容易,也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形式,但是由于企业债券在市场上的发行管理的计划干预较大,且债券信用评估的可信度较低,以及利率管制较为混乱,所以许多的企业对其都望而却步。另外,当前很多的企业都把融资的重点放在银行上面,对于商业性的融资不太重视,所以造成融资的方式较为单一,一旦经营出现资金上的缺口,企业就会进行无计划的商业融资,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企业的融资管理的混乱,无形中也加大了企业融资的风险,十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企业的财务信息管理混乱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混乱主要表现在:许多的财务信息失真,报表时间短,不符合实际的情况,资产规模、收入规模和盈利规模不符合资金的要求,资产、收入、利润等规模太小;报表科目核算内容名不副实,不规范;资产负债率过高、资产和负债结构不合理;很多企业报表没有合并,实际上建立了母子公司运营体系,但没有合并报表等。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无法通过银行的财务评估,导致融资失败。另外,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为企业的许多的投资决策提供真实地有效的财务信息以及投资依据,有效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整合,合理的评估企业的融资能力,降低企业的投资经营风险。反之,财务信息管理的混乱,则有可能使决策者无法做出正确的投资决定,也不利于投资者规避经营中的风险,可能会导致企业融资困难的进一步加剧。

(四)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融资风险管理意识

融资风险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要注意投入资本的回报率与借款利息之间的比例,尽量地降低借款带来的风险。有效的对风险进行管理是强化企业融资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融资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由于举债而可能导致企业股东利益遭受损失的风险等。加强风险管理的是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但是当前,很多的财务管理人员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上,且业务素质较为落后,风险管理意识较弱,甚至觉得那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

三、加强企业的融资管理的相关措施探讨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当前,我国的企业在融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严重的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要解决以上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融资管理办法,优化企业融资结构

企业的融资的重要的目的在于保证企业的长远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在制定相关的融资管理的办法的时候,应该要以企业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合理的评估企业自身的融资还债能力,同时必须要关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变化,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另外,企业应该要使自己的财务管理纳入规范化发展的轨道,结合本企业经营的现金流量情况,做好相关的预算管理以及融资计划安排,最大限度的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企业在经营中还必须要实时的关注资金的动态使用情况,随时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以便合理的规划融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优化企业的债务结构。

(二)根据银行的要求做好企业的财务报表

企业的财务报表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支撑,有过融资经验的企业都清楚的知道,银行是否贷款给企业,主要是以企业的信用额度、企业的现金流量情况、企业的利润等为依据,因此,企业要获得银行资金的注入的第一步就是要做好自己的财务报表,以便银行的审核。另外,企业的报表也是许多投资者关注的问题,许多的投资者在决定是否作出投资行为之前,都会从企业的财务报表来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才最后作出是否投资或者是投资大小的决定,因此企业一定不能忽视了对财务报表的管理,尽可能的保证企业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融资加分。

(三)企业要尽可能的拓宽融资渠道

我国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都是依靠银行融资,而忽视了商业性的融资渠道。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中,直接融资比重仅有 10%左右,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银行的融资渠道,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的风险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银行上面,因此,企业应该要尽可能的拓宽融资的渠道,比如开拓债券市场等,以降低融资的风险,满足企业平时经营的资金需求,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管理的水平。而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的手段也在日益的更新,这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合理预测企业财务风险的能力。但是当前我国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知识储备的更新速度却是无法更上企业发展的要求,管理的方式也较为落后,风险意识更是淡薄。因此,企业应该要实时关注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关注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成长,做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定期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及时更新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理念来武装他们的头脑,不断强化他们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为企业的融资管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队伍,从而提高企业的融资管理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融资管理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职能,对企业的生存以及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国际化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做好企业的融资管理成为企业合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竞争力,不断寻求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企业融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了初步的分析,并对相关的措施作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刘现忠.浅谈企业融资管理[J].财经界.2010.1:74—75

第7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中国自有的资源禀赋结构决定了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却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决定了它无法进入我国股市或债市融资,而我国的产业、风险投资基金也没有多少发展,因此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无论是营运资金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筹措基本上是依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间接融资来完成的。

而在银行的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完备造成经济主体之间巨大的交易费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息非对称问题更为严重,潜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更大,成了中小企业从正规渠道融资的一个重要的障碍。

一、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所谓不对称信息是指“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996。)这里讲的信息不对称是指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由于规模与信息披露条件的限制,股票市场通常只面向大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模式实际上主要集中在银行信贷市场。

在银行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中小企业掌握的信息经常是不对称的,企业往往比银行掌握更多的信息。因此,他们就有可能利用这种信息优势在事先谈判、合同签订或事后资金的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张维迎教授在“首届投资银行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投资项目预期和实际有关的成本收益状况银行无法得到可靠的信息。中小企业作为借款者,当然要对即将上马的项目进行规划、评估、论证和测算。因此,项目的潜在回报中小企业大致知道而投资者并不知道;二是中小企业融资后的选择行为信息不对称。借钱后赚了钱是自己的,亏了本是别人的,这时中小企业更容易倾向于投资风险大的项目。三是中小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不对称。中小企业自然会对自己的经营能力有信心而别人却未必清楚。正是由于以上三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才限制了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活动,企业融资问题就等价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徐良平等,《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2002。)

由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主要是“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不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的称为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息优势方的行为人可能会故意隐瞒信息,以求在交易中获得最大收益,而信息劣势方则可能受损。在融资市场上,企业和银行是交易的双方。企业融资可以看成是由企业和作为投资者的银行之间博弈的结果。因而企业融资的性质可以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认识。在一般情况下,企业比银行具有更多的信息优势。企业对投资项目未来的收益和风险,对投资回报与盈利以及借入资金的运动偿还概率都有较清楚的了解;而银行对于资金运用的有关信息并不能直接了解到,只能通过企业提供的信息来间接了解到资金的运用情况。银行虽然不能确切了解到企业投资项目的风险,但它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形成一个对融资市场的期望风险值。在决定放款时,银行就会根据自己的风险期望值调整放款利率。按照风险——收益对称的原则,银行对风险较高的资金使用者收取较高利率以弥补风险损失,而对风险较低的资金使用者则收取较低的利率。虽然银行在投资项目之前可以进行认真的审查,但总有一些甚至是关键的信息可能被资金使用者隐瞒。为了保证盈利,银行不得不将利率提高到能弥补平均违约风险的程度,但这样反而会使那些风险较低的资金使用者退出资金信贷市场,这一过程不断重复,随着低风险资金使用者的不断退出,融资市场上就只剩下高风险的资金使用者,这就是所谓的“逆向选择”。而逆向选择使得银行可能招致信贷风险,即使市场上有风险较低的投资机会,银行可能决定不提供任何资金。因此,在交易之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

不对称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后的称为道德风险,道德风险就是交易双方在订立合同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任一交易方所做出的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道德风险的产生可用经济学中的委托关系来解释。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银行是具有信息劣势的一方,则是委托人;而中小企业是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则是人。银行和企业的目标是不完全一致的。比如说,在信贷市场上,银行的目标是要中小企业不仅按时还本而且按时支付利息,而中小企业的目标是利用所借的款进行投资以获得最大的收益。为了达到这目的,中小企业在得到资金后,在不对称信息的掩护下,可能改变原来的承诺,从事偏离银行利益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活动,比如改变资金的用途,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或者故意拖欠借款,甚至逃废债务。许多项目的资金到位之后并没有按原先设计的用途使用、资金挪用就是道德风险的表现之一。正是由于道德风险的存在,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则银行的投资行为表现得更加谨慎,甚至可能放弃提供资金。

二、企业和金融机构如何来消解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并没有本质差异,只是由于它们与投资者间不同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导致了解决其融资问题方式的差异。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大企业由于具有开放的运作方式与各种公开的信息渠道,所以在赢得较高的社会公信度之同时,还为其扫清了各种融资障碍。投资者和银行之间都可轻而易举地以较低成本来获悉大企业各处信息资料,进而做出合理的选择。相比之下,较为封闭的运营方式及其弱势群体形象,不仅使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而且社会公信度不佳。因为它们自身的会计制度不健全,缺乏精通财务会计业务的专业人员,加上管理混乱,造成自身财务信息披露失当,经营状况透明度比较差的恶性局面。因此,尽管大企业贷款利率较低,但往往风险小,商业银行在以资金的安全和盈利为目标的情况下,还是愿意贷款给有保证的大型企业,而缩小或拒绝贷款给那些利率较高的中小企业。

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说,其融资问题的核心就是找到有效的融资方式能够降低中小企业与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首先,我们认为中小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入手控制信息不对称:

第一,提高信息质量。首先加强企业内部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的信息结构,特别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我国目前已经制定并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存货;将要制定并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体系有成本费用、筹资、经理人股票期权等。认真完善和执行这些制度,是中小企业提高信息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重要保证。因此,信息质量的评价可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善可行,信息披露的公允、及时,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等方面进行。

第二,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把融资作为战略性管理的内容,而不是临时性的管理活动。分析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明确贷款主体及其管理规范,固定的与相关银行打交道,主动邀请有关人员到企业来参观,保证信息通畅,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因此,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的评价可从融资战略的清晰度,企业与银行的良好信息沟通和合作关系等方面进行。

其次,从银行来说,第一,可以利用同业信息共享等方式尽可能地去收集相关企业的一些信息。目前,我国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收集和系统研究工作严重不足,可以设立专门的调研机构来从事有关中小企业的信息收集和政策研究,从而减少国家中小企业政策的盲目性。第二,完善企业资信评级制度。企业资信评级是资信评级机构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偿债能力、履约意愿等各方面状况做出评定和预测,从而确定企业资信等级的过程。客观、公正的资信评级结果可以为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减少信贷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第三,金融机构需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采用信息识别技术,完善信用记录以供同行查询,这样可以使同行在选择贷款客户时更加果断,更加充满信心。第四,与企业客户保持长期联系,银行可以通过同企业客户建立长期联系来获取借款企业的信息。通过对借款企业账户的调查,了解借款企业资金流动状况,从而识别信用风险。可见,与客户的长期联系,减少了收集信息的成本,并使识别信用风险更容易。

三、政府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消解信息不对称不仅仅是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两者要解决的问题,从社会大背景来看还要做到:

第一,建立高效的担保体系。目前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法》的有关细则还未出台,从而形成有些中小企业找不到担保机构担保,而有些有了担保由于没有具体的细则约束仍然出现逃废银行贷款的现象。因此应该建立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既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方便也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的借款还款的管理。此外,还可以推动企业间信用合作,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合作,同时也形成相互之间的约束。也就是将关联的中小企业纳入到大企业的信用中去,中小企业的贷款由关联的大企业担保,中小企业违约由大企业负责偿还,这样大企业就必然会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从而既可以让中小企业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也可以让银行放心发放贷款。

第二,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关于这种信息优势,Banerjee等提出了两种假说:其一是“长期互动”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地方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这就有助于解决存在于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另一种假说为“共同监督”假说,这种假说尤其适合于合作性中小金融机构。该假说认为,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地方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因而不能对中小企业实施有效的监督,但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一般来说,这种监督要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加有效。

所以,按照上述理论体系,大力发展民营的、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的有效办法。因为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最能充分利用地方的信息存量,最容易低成本了解到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项目前景和信用水平,具有信息优势和交易成本低的优势。

第三,应该加快建立和培育信用中介机构。可以让金融机构和企业都能得到他们所要的信息,有利于他们的双向选择,中小企业将享受更好更广泛的金融中介服务。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进入,必然会促进我国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竞争的压力以及先进的运作方式将推动我国金融中介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各种金融服务机构更加有效地辅助中小企业进行资信评估、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企业制度、进行项目规划、提供金融信息。

在此基础上,银行可开展对中小企业的票据承兑贴现、支付中介等业务。中小企业将得益于对风险更准确的评估、等待时间的减少、通过更好的借贷方式多渠道获得资金。

第四,信息不对称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没有解决一个市场化的问题。因为市场化机制不健全,银行和企业缺少了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健全,政府有时不得不运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从而经济运行缺乏灵活性;由于市场化机制不健全,社会上出现了“寻租”等道德败坏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因此,必须建立真正的市场机制并不断完善,信息不对称问题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其投资和再生产机会也就会增大,最终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值得欣喜的是,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内容分章作了规定,明确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支持体系。《中小企业促进法》着重从两个方面体现了国家对改善中小企业成长的外部融资环境所能做出的努力:一是在中央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二是国家鼓励从中央银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乃至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将对我国中小企业具有标志性意义,将中小企业的扶持纳入法制轨道,是规范性的,可操作性的,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能解决中小企业的重要问题。我们期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政府政策扶持下,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1]杜沔.我国证券市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的探讨[J].南开管理评论,2000,(3).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

[3]杨宗昌,田高良.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1,(4).

[4]俞建国,吴晓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张玉利,段海宁.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论基础[J].南开管理评论,2001,(2).

[8]钟田丽,弥跃旭,王丽春.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失灵[J].会计研究,2003,(8).

[9]Banerjee,A.V.,Newman,A.,Poverty,Incentives,andDevelopment.AmericanEconomicReview84(2):211-215,1994.

[10]Stiglitz,JosephE.andAndrewWeiss,CreditRationinginMarketsWithImperfectInformation.AmericanEconomicReview71(3):393-410,1981.

InformationAsymmetryandtheFinancingDifficultyoftheMinorEnterprises

WEILu-yingLIUQian

(Dept.ofAccounting,HenanInstituteofFinanceandEconomics,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act:Theminorenterprisesplayanimportantroleinourcountry’economicconstruction.

第8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关键词】 国有企业;融资管理;融资方式;战略研究

一、国有企业融资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国企改革和脱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80%以上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从现阶段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脱困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改制不彻底,还未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影响了国有企业进一步获得资金支持和发展,突出表现在:企业负债过度,悬空、逃废银行贷款现象严重,造成银企关系紧张,间接融资受到影响。国有企业的负债率普遍过高,平均负债率达70%,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的能力弱,造成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个别企业借破产、改制之机恶意悬空、逃废银行债务现象层出不穷,造成银企关系越来越紧张,银行“惜贷”倾向明显,国有企业间接融资受到限制。

二、国有企业的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是指企业获取资金的形式、手段和渠道。依照不同的标准,企业融资方式一般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同时,由于我国的具体特征,各种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因此,融资种类中还包括政策性融资,这也是中国具体国情所特有的。以下结合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现状分析各种融资方式。

(一)直接融资

资金盈余单位与资金短缺单位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协议,或者前者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后者发行的有价证券,实现资金转移,从而完成资金融通的过程。包括债券融资、股票融资、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个人信用等,主要是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债券融资具有财务风险较高、缺乏广泛的社会信用、企业债发行行政规制过严、企业债券市场的相关制度建设滞后等特点。

(二)间接融资

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银行机构(包括各种信用社)中介职能而获取资金的形式。

1.当前我国国有企业间接融资的问题。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尽管市场化转变的步伐已迈得相当大,但政府干预或导向的力量仍在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在资金供给、资金价格和资金流向等方面影响着企业的融资能力与融资选择。事实上,银行与企业之间根本不存在真正的产权独立和交易,以致企业的融资行为出现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的非理性、银行对企业的预算约束软化、企业融资行为行政化的扭曲。

2.非上市企业偏好银行融资方式的原因分析。国有企业间接融资行为的异化,很大程度上是由银行预算约束软化造成的。预算约束是指企业的支出不得大于其货币存量和企业收入之和,也就是必须由自己的收入弥补自己的支出。银行预算约束软化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产权关系的模糊不清,银行与企业产权的非独立性、非明晰化,具体表现在产权关系不明、产权主体虚设。一方面,他们行使资金使用、占用、支配权,另一方面,却不承担投资或企业亏损的经济责任,企业盈亏和他们自身利益无多大直接关系。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仅仅强调所有权公有是不够的。

(三)境内融资和境外融资

以上提到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主要针对的融资区域在国内,也就是境内融资;如果融资区域在海外,那就是境外融资,境外融资对国有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境外融资最主要的方式是境外上市,即通过在境外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筹集资金。

中国证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为48家,筹资金额约70亿美元;2004年的数量为84家,筹资金额111.5亿美元,尤其是2005年,由于有交通银行、中国神华集团、中国建设银行等大型企业,使得这一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筹资额达到了206. 47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在海外上市的近310多家中国企业的市值已经达到了3 700亿美元,为深沪两市A、B市场可流通市值的2.39倍,其中80%都是有垄断性资源的优质国有企业。从上面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规模都呈现升级趋势,大型国企现身于其中的次数越来越多,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上市公司的质量普遍很高。如前几年上市的中电信、中石化、中联通,2005年上市的中建行,2006年上市的中行、工行等,都是为国家创利的骨干企业或各行各业的领头雁。二是融资规模越来越大。2004年融资规模比2003年增长了59%,2005年比2004年几乎增长一倍。三是上市地点相对集中,美国、香港两地是国企海外上市的首选地,尤其香港已成国企境外上市的主要舞台。四是海外上市越来越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例如国务院专门制定的《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到境外上市公司章程必备条款》等法律、法规。

(四)政策性融资

政策性融资是根据国家的政策,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的政策性银行或其他银行对一定的项目提供的金融支持。主要以低利率甚至无息贷款的形式,其针对性强,发挥金融作用强。政策性融资适用于具有行业或产业优势、技术含量高、有自主知识产权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通常要求企业运行良好,且达到一定的规模,企业基础管理完善等等。政策性融资成本低,风险小,缺点是适用面窄,金额小,时间较长,环节众多,手续繁杂,有一定的规模限制。

(五)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物和供货人的选择或认可,将其从供货人处取得的租赁物按合同约定出租给承租人占有、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活动。适用于融资租赁交易的租赁物为固定资产。

融资租赁具备以下内涵:一是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二是承租人选定拟租赁物,由出租人出资购买;三是供货方、出租方、承租方三方当事人的基本经济关系同时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合同;四是租赁期间租赁物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必须明确;五是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对租赁物有购买选择权。

融资租赁在国有企业融资中的优势:融资租赁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承租人无需立即支付所需机器设备的全部价款,就可利用租赁物所产生的利润支付租金。另外,融资租赁还具有对企业信用要求较低、还款方式灵活的特点。而国有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用于采购机器设备,这与融资租赁方式恰好相吻合。融资租赁的特征决定了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其他融资方式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六)引进战略投资者

战略投资者是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定要求,与发行人具有合作关系或合作意向和潜力并愿意按照发行人配售要求与发行人签署战略投资配售协议的法人,是与发行公司业务联系紧密且欲长期持有发行公司股票的法人。我国在新股发行中引入战略投资者,允许战略投资者在发行人发行新股中参与申购。主承销商负责确定一般法人投资者,每一发行人都在股票发行公告中给予其战略投资者一个明确细化的界定。

具体来讲,战略投资者就是指具有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人才优势,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拓展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致力于长期投资合作,谋求获得长期利益回报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境内外大企业、大集团。

国有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增资扩股或出售国有股权等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达到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产品水平、扩大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的目标。

三、对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的若干思考

(一)国有企业融资行为规范的制度基础

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市场融资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资金配置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即社会资金配置都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之上,市场作为一种组织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交易的结合点。

1.产权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产权制度改革。要优化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必须划清产权,建立法人产权制度,承认法人所有权和投资者所有权。

(1)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只有采用资本市场主导型治理方式,才可以利用退出威胁等手段,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约束企业内部人。这样,资本市场就能成为传递企业真实信息、正确评价公司资产价格从而有利于公司控制权转移的竞争性的资本市场,经理市场、接管、破产机制才能相应建立。(2)只有引入私人(或法人)股东和机构投资者股东后,调整国有企业资本结构才有实际意义。在引入新股东、降低国有股权的过程中,由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和企业隐性负债的缘故,从国有企业中退出必然要发生一些费用,可称为退出成本。

2.管理制度改革。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企业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改革首先要建立的制度,国有企业由于存在“目标函数

异化”和“委托人监督机制虚置”等特殊问题,因而需要一种制度的重新安排。

(1)国有企业目标单一化。国有企业要实现目标单一化,首先要改善目前负债率高、财务状况恶劣的现状。由于隐性负债对政府―企业间关系影响较大,并由此引发出预算软约束及信用廉价等问题,从而使负债率过高,财务状况恶化,因此“显化”并解决隐性负债成为关键。(2)对股权代表的制度安排。应打破现行的利益格局,进行股权分散化,同样的国有股,可由不同的股权代表分散持有,包括行业部门、地方政府、企业法人等。对不同行业和类型的国有企业设计不同的持股结构和持股比例,这样可以实现股权代表之间的互相制约,以形成一种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新的均衡状态。

(二)重塑银企关系,硬化银行对企业的约束机制

具体而言,就是要使新型的银企关系有如下几个特征。

1.经济行为的独立性。银行与企业都是具有独立行使一切经济权利的行为主体,银行与企业可以自由地相互选择,不受对方或其它外部因素的干预和影响,而法律和体制对这种独立性予以保护,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最基本的特征。

2.利益驱动性。银行和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一切经济行为都以利益驱动为目标,银行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完全以自身利益出发选择企业作为贷款对象,企业也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标,以赚取更高的收益作为借款的出发点,任何非功利都被视为无效活动而遭到排斥,这是维持银企关系的原动力。

3.资金安全性。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经济主体,作为以自己的全部法人财产承担民事责任的独立法人,保证资金的安全性是首要的前提,银行的借贷行为首先要考察贷款企业的信誉、实力及项目的可行性;企业作为经营商品的经济主体,作为独立的法人,借款也要充分考察资金的使用效率和还款能力,这是银企关系正常发展的基本前提。

4.有效约束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破产机制的存在,使企业在无法偿债或有意赖账不还的情况下,银行就可以依法要求对该企业实施破产来迫使其还债,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就会使无法偿债或有意赖账的债务人受到惩罚,强化债权约束,增加企业的融资风险,从而使正常的信用秩序或经济秩序得到维护。

5.竞争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贷交易行为的达成是双方自由选择的结果:银行选择资信度高,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企业选择效率高,实力强的银行,从而使银企关系中存在着广泛的竞争性。

(三)完善资本市场结构,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反映了我国经济体系运行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彻底改变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在硬化公司外部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上市公司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资本的利用率,增强公司自身积累的能力,使公司融资行为趋向合理,融资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上市公司可持续融资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改善上市公司股权资本结构,加强对经营者的约束和控制。改善股权资本结构主要的问题就是降低国有股比例。过高的国有股比例,使得政府仍然在国有企业中指手划脚,企业仍无法摆脱行政束缚。而政府由于其社会管理者的职能,既无能力也无激励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经营企业,一旦企业经营亏损,责任者既无义务也无能力承担亏损责任,而且国有股产权代表不清,使得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2.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中国目前股票市场的投资者中,中小投资者较多,机构投资者较少,短期投资者较多,长期投资者较少,造成中国股市的投机性比较强,投资者缺乏监控企业的激励。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如建立投资基金,放宽各类保险基金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入市的限制等。在企业经营欠佳时,不是简单地抛售其所持股票,而是尽可能行使基金股权,改组企业的董事会,更换不称职的经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3.加强投资银行、会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规范。中介机构是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银行的作用尤其重要。目前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投资银行已演变为主要从事企业并购的投资顾问和理财顾问等高智商业务的高级中介机构,成为市场经济中实现企业资本结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特殊机构和产业。同时,会计、评估、法律等中介机构也与企业的直接融资有密切的关系,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这类机构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包装上市”、信息造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些中介机构有关。只有加强对中介机构的建设和规范,尽快实现股票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和防范企业不规范的融资行为的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 曹斌.中国筹资现状简析[J].经济师,2008(6):65-66.

[2] 陈真子.经济体制改革条件下国有企业融资行为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 方小霞.中国企业融资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4] 国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误区[DB/OL].省略.2008.

[5] 国有企业融资效率与银行危机相关问题研究[DB/OL].省略.2008.

[6] 蒋其发.不完全合同理论与风险成因[J].经济建筑,2008(6).

[7] 李江.金融发展学[M].科学出版社,2005.

[8] 李宁.国有企业现阶段融资结构成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3(8):58-59.

[9] 李妍.拓宽国有企业筹资渠道的途径[J].现代企业,2008(5):45-46.

[10] 马小会.论企业筹资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8(2):56-57.

[11] 潘峰.有效建立国有企业投融资控制机制[J].风险防范,2008(6).

[12] 苏戈锋.国有企业并购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4):110-111.

[13] 孙莹.完善滨海新区企业直接融资体系[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8(5):96-97.

[14] 孙忠强,刘旭生.我国国有企业融资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2000(4):86-87.

[15] 唐建新,李青原.资本结构、金融中介和公司治理[J].南开管理评论,2002(2).

[16]王春世,崔柏波.中小企业筹资问题探讨[J].经济管理,2008(6):80-82.

[17] 北宁.项目融资模式的基本原则[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17).

[18] 杨运杰.国有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效率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286.

第9篇:企业融资管理范文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以下简称担保机构)是指政府出资(含政府与其它出资人共同出资)设立的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融资担保机构。

第三条设立担保机构需要依照法律及有关规定办理注册。担保机构经注册后可开展业务。

第四条担保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鼓励担保机构采取公司形式。目前难以采取公司形式的担保机构,应按照上述要求逐步规范,在条件成熟时改组为公司。

第五条担保机构应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照规定对担保项目自主进行评估和做出决策。担保机构有权不接受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为具体项目提供担保的指令。

第六条担保机构应为受托运作的担保基金设立专门帐户,并将担保基金与担保机构自身业务分开管理核算。

第七条担保机构收取担保费可根据担保项目的风险程度实行浮动费率,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一般控制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以内。

第八条担保机构对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金额最高不得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

第九条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对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提供担保和再担保,以及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的其它担保和资金运用业务。担保机构不得从事存、贷款金融业务及财政信用业务。

第十条担保机构要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贷款金融机构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对贷款实行比例担保。担保机构应与贷款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及时交换和通报投保企业的有关信息,加强对投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权益。

第十一条担保机构应建立严格的担保评估制度,配备或聘请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采用先进的项目评价系统,提高评估能力,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积累完整、详实的客户资料,为项目评估建立可靠的信息基础;严格执行科学的决策程序,切实防止盲目决策;加强对担保项目的跟踪,完善对投保企业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强化内部监控,防范道德风险,保证合规经营。

第十二条担保机构应积极采取反担保措施,可要求投保企业以其合法的财产(包括股权)抵押或质押,提供反担保。

第十三条担保机构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未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

第十四条担保机构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运用资金。

担保机构设立后应按照其注册资本的10%提取保证金,存入主管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除担保机构清算时用于清偿债务外,任何机构一律不得动用。担保机构提取的风险准备金必须存入银行专户。其它货币资金,不低于80%的部分可用于银行存款,以及买卖国债、金融债券及国家重点企业债券;不高于20%的部分,经主管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买卖证券投资基金等其它形式。

第十五条各级财政部门对按照本办法规范运作的担保机构,可给予适当的支持。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应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为担保机构落实反担保提供支持。

第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对担保机构的业务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重大问题应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

第十八条建立对担保机构资信的定期评级制度。担保机构定期聘请经财政部门认可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资信评级,并向社会公布评级结果。

第十九条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健全对以财政性资金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的效绩考核指标体系。效绩考核指标体系应综合考虑担保机构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代偿损失、资产结构及其社会和经济效益而确定。

第二十条担保机构定期向主管财政部门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其它报表和资料,于每月底前将上月的营业统计报表报送主管财政部门;于每一会计年度终了后3月内,将上一年度的营业报告、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有关报表报送主管财政部门。

各级财政部门应认真做好对担保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工作,定期向有关金融机构,必要时可向担保机构的注册机关通报情况。

第二十一条对已经设立的担保机构,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