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设计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高考;电学;实验设计;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
48(2007)7(S)-0056-3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可知,电学设计性实验是最为常见的题型。其特点:均为课本实验的拓展与变式,均需要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思考与设计,弱化了直接用公式或模型,强化实验设计中的原理意识。如何让学生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实验设计能力,是复习教学中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为例,谈谈传统高三实验复习的一些误区及突破电学实验设计难点的教学策略。
1 对实验复习教学误区的审视
从目前的情况来讲,对高考命题方向、内容的把握其实并不难,难在如何高效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切实提高学生的掌握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对此,首先要反思实验复习中一些实际做法。在新课程背景下,目前还有不少教师对实验复习保持着陈旧的做法,存在不少误区,具体表现如下:
1.1 教学过于简单化倾向
实验复习往往为了省时间赶进度,热衷于多练题,简单采取逐个复习课本实验,教师讲清实验原理、器械选择、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学生进行记忆、理解,接着做习题的方式。缺乏整合、联系、体验,导致学生的理解简单片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妨碍了在具体问题中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
1.2 照本宣科,造成学生思维定势
把课本知识当成定论,把课本提供的方案当成唯一正确的方案。如用伏特表、安培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对课本实验方案没作解释、质疑,只让学生被动接受。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停留于教条式掌握、简单套用。
1.3 重结论,轻设计过程、轻体验
传统教学认为熟能生巧,从而进行反复训练。在实验练习分析中往往想当然地认为,只要告诉学生答案就能一点即破,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忽视让学生经历实验设计的判断、评价过程。
2 突破电学实验设计的策略
新课程重视过程与方法,在过程中感悟,从而构建对事物的个人看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些也应该是我们实验复习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办法。复习中应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积极参与实验电路设计、系统误差分析,在具体实验设计中揭示思维过程,提高实验设计的探究能力。
2.1 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促进原理、方法迁移
电学实验设计过程是综合运用电路知识的过程,教学应重视对知识系统的构建,充分注意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综合性。在实验复习中,应让学生独立地对课本电学实验所涉及到的概念、原理进行初步归纳总结,比较不同实验之间在知识、方法上的联系、区别,做到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探究具体实验中可用的原理、方法,促进原理、方法迁移。如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基本原理为闭合电路欧姆定律、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等,是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
2.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
诱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变换思维角度,进行多途径、多方向、多侧面思考,从而设计出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的实验方案,这是提升学生实验规划、设计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如要求学生利用常用的仪器与仪表设计几种“测定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实验方案,说明实验原理和方法,并画出电路图。学生在经过思考、讨论之后,能设计出如下几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 如图1所示,当R变化时,由电压表和电流表可读出电压和电流的数值。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方程组:
方案二 如图2所示,其原理和结论同方案一。
方案三 如图3所示,电路中R1、R2的阻值给定。实验时分分别测量电键S连接R1和R2时的电流I1和I2则有:
解以上方程得:
方案四 如图4,电路中R1、R2的阻值给定。实验时分别测量电键S连接R1和R2时的电流V1和V2则有:
2.3 重视系统误差分析,拓宽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创新能力
实际测量中由于电表本身内阻影响,不同测量方案带来误差原因、效果不同。学习中如缺乏对实验的系统误差分析,会导致对实验方案优劣不能判断,只能束缚于课本知识,造成思维定势。
在上述方案一中,由于电压表的实际分流作用,引起实验误差。以I真=I+URV,代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的I,解得:
在方案二中,由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引起误差。以U真=U+IRA代换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中的U,解得:
由上述误差分析可知,为了减小误差,如满足RVr,采用方案一;如满足rRA,则采用方案二较为合理。一般情况由于电源的内阻满足RVr,而RA≈r,应采用方案一(这就是课本中所采用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如果安培表的内阻已知,则采用方案二更为合理。方案三误差分析同方案二,方案四误差分析同方案一。通过误差分析让学生拓展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过去按教科书上电路“依葫芦画瓢”的情况。
2.4 重视应用中评价、判断,揭示设计的思维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形成基本技能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各种变化的情景中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充分讨论,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学生的思考方式,揭示实验设计的思维过程,形成深层次理解。
例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E及内阻r(E约为4.5V,r约为1.5Ω)。器材:量程3V的理想电压表V,量程0.8A的电流表A(具有一定内阻)。固定电阻R=4Ω,滑线变阻器R,电键K,导线若干。
①画出实验电路原理图。图中各元件需用题目中给出的符号或字母标出。
②实验中,当电流表读数为I1时,电压表读数为U1;当电流表读数为I2时,电压表读数为U2。则可以求出E=______,r=______。(用I1、I2、U1、U2及R表示)
解本题时首先想到的是上述设计方案一(同课本),但电压表的量程只有3V,而电源电动势约为4.5V,故不能直接用电压表测量电源的路端电压,在此处学生碰到困难。这时,教师不能直接提供答案,而应该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多角度出发,设计出各种可能的方案。学生常见方案如图5-图8所示。接着让学生从精确性、安全性、可操作性进行判断、评价,充分暴露、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在集体讨论下确定最佳方案。答案如下:
①实验电路原理图8所示。
②根据U1=E-I1(r+R),
总之,电学设计性实验已成为高考实验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高三物理实验复习教学,应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张健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6
[2]陈才兴.对2005年高考实验题的分析和思考.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5.8
近二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城乡经济社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于居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不在是过去那种单纯的对于居住功能空间的需求,而是提高到较高的居住环境需求上,甚至于更高的文化品位。住宅产业不仅是建筑业的重要支柱,也是城市建筑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文化的物质表现。近年来,住宅市场各种欧式、美式及一些说不出风格的楼盘获得了蓬勃发展;传统民居由于空间、层数等的限制,却日渐稀少。城市建筑在大踏步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同时,城市文化的个性和特色也逐渐丧失,城市建筑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失去了地域与民族应有的特色。中式传统建筑强调在有限的封闭空间内营造出大意境,这非常符合现代人对家的需要。基于对现代都市人精神和物质的需求,将中式古典建筑的空间序列与现代居住建筑的空间进行有效组织和优化,成为一种新的形式--新中式建筑。本文中,作者以江苏淮安市金凤梧桐华苑小区规划设计为例,探索在现代住区规划中如何融入中式传统民居建筑的精髓,创造出符合地域城市特色的居住建筑,以期为建筑师进行现代中式住区规划设计提供借鉴。
2项目概况
金凤梧桐华苑小区地块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延安西路7号,京杭大运河北岸,基地西起规划道路、东面和南起面临规划中的运北西路、北侧有道路连接延安西路。地势总体较为平坦,临近淮安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是淮安市区中综合设施配套较好的地区之一。小区幽静恬适,相对独立的环境,内部宽大绿地的美景,造型典雅古朴的设计风格,先进完善的配套设施,形成一个集居住、休闲为一体的住区环境。项目总用地面积7.28hm2,地上总建筑面积16.73万m2,地下建筑面积3.52万m2,容积率达2.29,地形较不规则;因此,设计中以高层住宅建筑居多。
3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3.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创造“理想的家园”,实现小区居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将居民生活真正融入到自然环境中,为小区提供高品质的居民交往空间。
3.2贯彻“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小区以建设生态宜居型居住空间环境为目标,满足住宅空间的舒适性、安全性及宜居性,着力提高住区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3.3利用现代建筑技术与材料传承传统民居建筑文化。淮安早在1986年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历史文化背景深厚,境内有着丰厚的民居建筑文化遗迹;加上本次项目地块位于古运河沿岸,设计中自然将小区定位为现代中式风格,以传承地域民居建筑文化。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
4总体环境规划设计
4.1总平面规划
4.1.1住区建筑布局
考虑到淮安地处夏热冬冷地区,借鉴传统民居院落的布局形式,将住宅都南北向布置,以便能获得良好的通风、采光及日照条件,不仅适合本地气候特点,也符合地区人们的传统生活习惯。住区总平面规划主要依据地形展开,采取分片布局的形式。由于基地北侧是多层住宅,东侧虽没有建筑,根据《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要求也需要沿地界向西退一定距离,建筑高度越高退的越多;而小区要求高容积率,同时考虑小区开发梯次问题,设计时将东、北两侧布置多层住宅,其余区域为高层住宅。西侧沿规划道路布置四栋高层,平行布置,底层设二层商业用房,以解决小区相关配套设施用房。
4.1.2入口与规划结构
住区西侧是规划道路,南接运北西路,北连延安西路,是理想的小区主入口方位;基地东北角是旧金凤集团厂区主要道路,向北也可以连接延安西路,适合作为次入口兼作前期施工通行之用。小区整体由近似椭圆形的环道与其下方半方形道路组成主要路网,连接主、次出入口;另有两条交叉的生态绿带穿行其中,共同组成空间骨架;小区内部空间布置灵活,建筑摆放符合传统民居特征,形成静谧的总体空间格局。
4.2景观环境设计
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住区环境设计尤为重要,人们不仅要在其中居住、生活,还要学习、娱乐、享受自然环境及满足人际交往等需求;传统民居封闭的院落式,一家一个小天地的建筑环境形式在现代就不太合适了。本项目设计中,笔者努力营造一种比较静谧的、适宜交往的、半开半合的中式环境空间,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在小区的景观环境设计中,主要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布局形式。集中布置是在中间椭圆形环道的中心区设置小区中心绿化广场,在地块左下角区域设计一个组团中心广场,用一条斜向弧形步道联系这两个中心广场;北侧一条横向的生态绿带穿过中心绿化广场,不仅将中心绿地向四周扩散,也将城市绿化引入小区,丰富了小区绿化空间层次。此外,将两个绿化中心周围的高层住宅底层作架空设计,既解决了底层住宅的日照问题,又可作为邻里交往的场所,还可以加强夏季导风效果,在炎热的夏季为小区居民引入凉风,借鉴传统民居中的穿堂风设计,节约小区能耗。分散环境布局就是利用住宅之间的小片空地,做成类似江南私家园林那样的小环境,再用块石或卵石砌筑小路与中心绿化相连通,使小区形成分散的、半封闭的小环境和半开敞的中心大环境相结合的、层次分明的景观空间。
4.3道路与停车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的总体情况设计小区内部道路,用椭圆形和半方形组成小区环形路网结构,路面宽7m,椭圆和方形道路重合部分在日常管理时作步道使用,紧急情况下可打开供车辆通行,这样最大程度的实现小区内部的人车分流,保证居民出行的安全与内部环境的完整性,有助于形成安静、优美的内部景观环境。为确保小区环境品质,除东侧多层住宅区及沿中心环道设置了部分地面停车位,绝大部分停车都在地下解决,地下室停车库面积达3.5万m2,地面沿环道设置了4个汽车库出入口,高层区居民可以通过单元垂直交通直接到达地下车库,方便了居民出行。
5建筑设计
5.1户型设计
根据项目总体定位及淮安居民传统居住习惯,设计力求为住户提供舒适、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间。具体做法是:
5.1.1在保持户型方正实用的基础上,力争户内通透明亮,主要卧室多设置在南向,以争取获得较多的日照。
5.1.2根据人们的家庭生活习惯,积极引入南向客厅的观念,使住户家庭白天活动空间能充满阳光。
5.1.3考虑现代人的生活特点和个性需要,建筑多采用框架结构,使户内空间可以灵活隔断,可塑性更强;同时设置大阳台,东西山墙户型设大的观景台,引入美丽的运河水岸风光。
5.2建筑造型设计
本项目以中式设计风格为主基调,根据地方传统民居,运用现代设计方法和新材料,创造有时代感的“新”而“中”的建筑,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淮安传统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的,风格既有北方民居的庄重、典雅,也有江南徽式民居的精巧、秀美;建筑多外砌青砖,内衬木结构框架,正立面为木雕花门窗,青砖铺地。本次方案设计中积极吸取传统民居的一些做法,整体以白色外墙为背景色,搭配灰色面砖山墙等,细部简化、抽象的雕花处理,现代简洁流畅的线条,使住宅造型不仅具有传统民居的古朴、典雅,而且颇具现代感。具体设计手法如下:1)所有建筑以白墙为基调,在建筑下部、山墙局部内凹砌筑灰色面砖,多层仿传统民居做坡屋顶,深灰百叶,使建筑整体呈现白墙、灰瓦的传统民居风韵。2)高层住宅出于视角、比例与尺度问题,取消传统民居坡屋顶的做法,将女儿墙和阳台框架提升上去作为屋顶部分的延伸,墙上开竖条形、小方形洞口,以减少建筑顶部的沉重感,再在女儿墙上加深灰色压顶,加强高层住宅的传统中式韵味。3)细部方面在阳台栏板上做个凹灰条,高层顶部几层阳台做连通的玻璃窗,用深色铝合金仿传统窗花装饰,上部做突出的抽象简化方块体等与传统民居元素相呼应,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总体而言,设计出来的建筑新中式的风格非常明显,特别是高层住宅,虽然没用坡屋顶,但是整体效果上看中式味道很足,也可说是对高层现代中式造型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6结语
美化生活环境以及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建筑装饰室内的设计,而不断创新就是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核心,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价值取向在于创造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活空间以及审美空间,并且坚持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多元化以及多层面这一重要价值取向。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是以优秀的文化传统作为审美取向的,并且在建筑艺术以及观念艺术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设计师将建筑装饰的室内设计这一艺术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使其成为更加具有原创性以及先锋性的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作品。本文中,笔者就对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装饰;室内设计;艺术感;发展趋势;研究
我们建造一个室内的空间目的就是想要把美的环境传达给身临其境的人,因此,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师就必须要懂得室内空间这一形象的心理效应,并且对不同地区人们的不同风俗人情、民族精神、、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人生哲学以及文化传统等等进行很好的了解和掌握,还要对不同心理效应进行合理的调度和安排,从而恰如其分的将其应用到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之中去。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下面,笔者就对建筑装饰室内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趋势之体现人文精神
所谓的人文精神就是指在人类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尤其在是当代的社会物质世界所呈现出来的精神上无限膨胀性的复杂情况下,人类对生命、艺术、文化、存在、历史等等永恒基本产生的心理性、精神性体验。现代的建筑装饰室内设计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的应用和体现,一直遵循着以人为本这一重要设计理念,将人类的心理和生理的需求作为了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师一般都是通过对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理念注入到其空间设计中去,使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更加具有个性、文化、情感以及生命的等等,这一设计理念所体现出来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和设计境界,是不能够用具体的指标来进行衡量和量化的。然而,正是这种看似虚无缥缈的精神态设计理念,才真正做到了撒去物质化这一表面浮沫,进而积极地引导着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其对感情的归属以及认同。
二、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趋势之装饰材料应用多样化
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程项目具有多样化,以及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具体的情况不同,这两点都要求室内设计工作人员对设计本身以外的知识进行更多的了解,要求设计师们不仅仅要了解和解决建筑装饰室内设计项目中的颜色、材料、比例、尺度以及空间等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还需要了解并且能够很好的运用与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有关的空调、电气以及照明等等知识。因此,建筑装饰室内设计的装饰材料应用的越来越多样化,所有的设计都是由一些看似关系不大的元素构成,只有组合的感官好并且功能问题能够等到很好的解决,那么,这个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就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设计。例如,如果我们所设计的是一个饭店,那么我们就必须具备一些与餐饮有关的知识,要对饭店所经营的菜式风格进行很好的掌握,通过其菜式风格来进行座位、餐桌、厨房等等诸多方面的设计。
三、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趋势之回归自然化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然更加向往,很多人都渴望居住在天然的绿色环境中,因此,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流派兴起,这一流派的兴起对世界各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建筑装饰中创造田园的舒适氛围,就必须要对天然材料以及自然色彩进行强调和采用,对许多民间的艺术风格和手法进行采用,并且要求设计师在这一基础之上不断贴近“回归自然”这一主题,创造新颖的机理效果,并且运用抽象的、具象的设计手法从而使人们联想到大自然。
四、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趋势之整体艺术化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的物质财富逐渐丰富起来,人们逐渐要求从“物的堆积”中将自己解放出来,因此,人们对于建筑装饰室内设计项目工作有了一定的要求,人们要求建筑室内的各种物件之间要存在着一种统一的整体之美。建筑装饰室内环境的设计是一个整体的艺术,这一整体的艺术应该是由色彩、形体、空间以及对虚实关系的把握,意境创造的把握,功能组合关系的把握以及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协调。近些年来,很多成功的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案例都是艺术上强调整体统一的设计作品。
五、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趋势之高度现代化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中对一些现代科技手段进行采用,能够使建筑装饰室内设计达到最佳的形、色、光、声的匹配效果,从而实现建筑的高效率、高速度以及高功能,进而创造出值得人们为之赞叹的理想建筑装饰室内空间环境来。
六、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趋势之高度民族化
在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中,如果只对高度现代化进行强调,虽然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人们会感觉在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失去了原本一种叫传统和过去的东西,高度现代化会使人们内心产生对高度民族化的向往。因此,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趋势就是在高度现代化基础之上讲究高度传统化。在日本,很多新的建筑装饰室内环境设计都反映了日本设计师对高度现代化与高度民族化结合的现金的设计理念。在去年落成的日本东京雅叙园饭店以及办公大楼,对该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其传统的风格即浓重又新颖,其材质、设备以及工艺都体现了高度现代化,而其室内装饰细部以及其室内空间的处理处处都引人入胜,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给使人们深受其启发。因此,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具有高度民族化这一重要的趋势。
七、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发展趋势之环保节能化
在自然生态中,人类也是一部分,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不单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精神欲望与物质欲望,更加应该使设计与生态环境保持着相互平衡的关系,这样做能够有效的防止“建筑病”对人们身心的危害。建筑装饰室内设计不仅仅只是对这一代人的发展与生存问题进行考虑,还要对下一代以及下下代人的发展和生存问题进行考虑,因此,在进行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工作时,我们应该将人类-建筑-生态-环境-能源这个环节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结合,我们不能够只将目光放在“现在”,最后因为“发展”而破坏了其平衡与协调。
验收座谈会记录
时 间:2008年7月4日下午
地 点:建国门社区办公室
验 收 方: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办公室、区城工办、城北办事处等各级领导。
受 检 方:建国门社区
与会人员:社区共建组长、副组长单位、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十余位。
会议内容:
一、曾书记对社区工作做全面汇报。详见《建国门社区创建市级文明社区汇报材料》
二、何主任做补充汇报
三、余主任对社区今后的工作表态
四、各级领导对社区工作的评价
1、城北办蒋部长:建国门社区各项工作都做得很扎实,与辖区单位紧密配合
2、城工办王主任:市、区都很重视社区建设,社区干部公开招聘后,队伍素质得到了提高,社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安定的社会局面跟社区工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建国门社区在各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我们看来,该社区工作突出
五、市文明办陈主任肯定了社区的成绩并指出社区工作是协调工作,以排忧解难,服务群众为主体,社区今后的工作应抓好四个方面:
1、抓环境整治,抓居民楼院、家庭的环境问题。配合搞好绵阳城区“三优一学”、创文明城市的活动,做好发动、组织、协调、配合等工作。
2、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这是经济发展的必要。
3、抓社区服务,繁荣社区经济,帮助安置下岗职工。
4、抓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居民的教育,依托市民学校对辖区居民进行道德教育。
六、市文明办刘主任:建国门社区作为绵阳市的客厅和脸面迎接了多次检查和验收,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说明工作做得很扎实。对于今后的工作我有两点建议:
1、思路要打开,搞好服务工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组织下岗职工就地解决工作问题,争取搞一些实体。
2、服务工作要有好的政策和方法,及时反映下面的意见和建议。
七、共建组长外贸局杨主任:社区的各项工作均做得很到位,创建、创卫、综合治理等工作抓得很扎实,也有部分创收,但社区发展经济有一定的实际困难,需要各方的扶持。
八、区委宣传部梅部长:建国门社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区,工作非常出色,我认为文明社区应该具备五个特点:福利救济型;教育文化型;道德型;安全型;富裕型。同时我也对你们提出两点要求。
关键词:大规模社区;市政建设;发展现状;发展要求
1 引言
居住是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而社区是人类生存发展和和进化的基地。随着社区建设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推进,各式各样的社区也应运而生。大规模社区具有一定的人口数量和地理位置,大规模的社区建设与市政建设紧密联系。市政建设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含了城市道路、公路、桥梁、城市建筑、天桥与地道、工程测量等等所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广泛。文章主要针对大规模社区市政建设设计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对加强市政社区工程建设管理的几点意见。
2 市政设计的发展现状
2.1 公路规划以及周边配套道路探索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工作经验的提高,国家不断引进外国公路建设的先进经验,并逐渐形成了公路网规划,这种规划有利于加强我国公路建设的行业管理和宏观控制,有利于建立健全我国公路建设和科学管理体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公路规划网可以长期规划公路建设,是公路工程建设选择项目的依据,它能合理布局公路工程建设,促进公路建设协调发展,能有针对性、决策性和明确性的规划公路建设。要从整体布局上探索公路网,通过研究公路的路线、路段的技术、性能而进行比较来选出最优建设点。
2.2 合理布局道路横切面形式
公路横断面布置的较合理较科学的话,能够有效控制川流不息的车流,能够确保市政公路的畅通无阻。公路与城市的道路横断面的组成有很大的区别。按照道路设计的标高和横断面土方不同不同填挖情况,横断面根据道路的性质、等级和功能的不同要求分为了三种基本形式。横断面的选择要符合城市道路系统对道路性质、功能、路线、路段、等级和红线宽度等方面的要求,要能确保交通安全和交通畅通,要满足绿化带布置的要求。根据这些要求,再综合考虑道路改建工程措施和交通组织管理措施以及建设投资、建设用地和建设时间,有效合理的布置道路横断面的形式。
2.3 合理的对公交车停靠站的形式进行布置
对公交车停靠站的布局形式进行高效合理的布置,这就要求这种布置要符合公交运营的服务水平的标准,更重要的是符合公交车辆与非公交车辆很少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的标准。为满足这些标准,相关部门可以在市政道路设计中将公交站设在道路缺口或者弧形的位置,这样公交行驶安全系数更高,有利于行人出行,也有利于公交车辆与非公交车辆的安全行驶。并且在站台停靠点做好车辆行驶的防滑措施。
2.4 彩色防滑路面的设计
彩色防滑路面设计是一种新型的路面美化技术设计,它能通过色彩作用让看起来比较严肃昏暗的黑色和灰色路面看起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同时还达到防滑的目的。彩色防滑路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说,这些特点也是它独一无二的优点:标识清晰、分辨率高、安全性能好、防滑性能好、刹车性能好、行驶噪音少、施工方便等。由于许多城市未能达到路面的基本要求,所以在我国还没有推广应用,这就导致经常出现路面损坏和路面塌陷的情况,所以需要相关人员大胆创新,科学设计。
2.5 市政附属设施设计
市政附属设施设计要做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在大规模社区建设中要尽可能的采用天然无污染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采用太阳能来做路灯、标志的原理是利用太阳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原理,除此之外,太阳能无污染、开发难度低且潜力大,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2.6 交通信息动态采集系统
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是城市道路交通信息的两大类型。采集城市道路交通信息一般采用动态采集和静态采集。在我国,各大型的城市一般采用动态交通信息的采集模式,城市交通动态采集系统包含多种技术,有效利用交通信息动态采集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市政建设中出现的交通拥堵和混乱的问题。
3 对市政设计的发展提出新要求
3.1 充分重视市政设计前期规划阶段的工作
对市政设计要采取先规划后实施的方针。只有做好市政规划阶段的工作,确保市政规划能与建筑规划有效配合,才能满足市政设计对建筑布局的要求,才能了解建筑布局是否经济可行。例如,对路网的纵向规划设计结果可以用来检测建筑立面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市政设计的详细规划能够有效预见和暴露出市政建设过程中得问题,提前预见可以事先掌握市政设计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避免社区出现突然的被动局面。有了详细的市政设计规划,可以极大地减少问题和冲突。由此可见,市政设计前期的规划工作必不可少。
3.2 市政设计应与社区环境有机统一
市政设计是为社区服务的,应做到与周围环境的统一。社区的一些基础设施应和生活场所保持一定的距离,社区的构造形态应和色调处理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可以与公共建筑物结合在一起,让他们的布置符合社区的整体景观,使它们既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又为社区多添一道风景线。
3.3 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市政工程的质量监控,是每项市政工程建设的重点,一旦工程质量出现了问题,将会使国家和群众损失严重。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应该经常学习和引进其他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先进方法,不断改进、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对于大规模社区市政建设的管理工作,要实施统一监控。加强市政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能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的监控力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4 “以人为本”的市政设计理念
生态建筑和自然美的充分融合是现代社区的设计方向,体现“以人文本”和“以自然为本”的设计思想。社区规划应始终从居民的需求来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使其富有人情味。社区规划也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社区有机的融入到城市的大环境中。使建成后的社区既体现了一种传统文化的沉淀,又具备了现代化的居住环境,满足了人们对社区人文氛围的要求。所以社区市政设计应该本着“以人文本,回归自然”的原则,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有限空间,实施绿化、造景,力求打造出绿树成荫、花木扶疏、阳光活力、生机盎然的现代社区环境。
5 结束语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和质量,而是开始对居住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大规模社区市政设计是我国当前形势下普遍受关注的问题,因为它影响着市政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社区市政公用设施资源共享,防止市政公用设施重复建设,提高社区建设水平,让居民们亲身感受到社区带来的便利,国家、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针对大规模社区市政设计的发展现状以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总之,是社区的市政设计达到舒适、适用和经济,是我们追求的至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廖彩凤,孔庆伟.大型居住社区市政设计若干问题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
一 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设计概念的提出
秉承以上理念,现代公共空间设施设计的整体性能、综合效益、和谐环保等迫切需要顺应时代,得到催生。由此凸显出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在公共空间组合与分割的布局设想、功能完善和寓意传达等方面的重要性,为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设计概念的提出予以首肯。
(1)吸烟及非吸烟人群的双向性要求
近年来,欧洲的禁烟运动如火如荼,全球范围内民众对吸烟的危害性觉醒度日益提升。在我国尽管经过多年推动,但公共场所吸烟的状况尚未得到良好控制,围绕公民吸烟而展开的争议颇多,实现百分百无烟环境积极推进的同时,我们需要清醒看到控烟政策、资源与庞大吸烟人群个体诉求的矛盾性和差异性,吸烟者的个体需求与环境社会约束双方不可分割却又存在冲突,公共空间内吸烟区公共设施设计的提出及完善呼声强烈。
(2)空间范围规划的环保要求
现代公共空间设施化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在于其理性约束和感性惠顾的统筹以及人与环境可持续的兼顾。正如人所共知的被动吸烟危害生命健康同理,环境面对公共空间吸烟现状的立场诚然是极为被动,面对冷烟雾这一与环保背道而驰的重要推手,公共空间设计也极端渴求吸烟区设施化所提供的清洁过滤性能和绿色清洁保障。对比欧洲公共空间规划布局强调氛围塑造、系统化建设、空间尺度友人性化设计等方面,我国公共空间划分更侧重实用性传承和群体兼容性。吸烟者与非吸烟者需要公共空间的划分与隔离,香烟燃烧所产生的有害冷烟雾亦针对公共空间整体的室内外划分提出特性鲜明的环保要求。
(3)公共空间的场所特性要求
人的主体社会特征是差异性的集中阐释。公共空间承载着不同人及从属关系的流动人群个体,实现优化基准也要遵循其自身固有特点:人口相对集中,相互接触频繁,流动性大;设施重复使用率高,易污染;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疾病的传播等。特别是吸烟行为的普遍受害性——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皆对健康双向损害,因此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设计的概念即是出于公认的崇尚健康和行为便捷化映射在设施使用人群针对吸烟这一特殊行为的综合需求。
(4)设施的商务效益要求
公共空间设立吸烟区并引入设施化新式经营渠道直至把设施的多重效益展现于使用者,是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中市场营销程序的关键环节。这种多重效益在吸烟区这个设施化载体的具体演绎主要体现于四点商务化收益:1)针对设立部门有偿吸烟的收取费用效益;2)针对吸烟人群控制其吸烟频率时长的督导效益;3)针对非吸烟人群避免被动吸烟损害的健康效益;4)针对环境的和谐可持续无毒烟雾排放的环保效益。此外,吸烟区设施化采用标准化安装模式所带来的后期维护和使用及更换耗材的资源节约、吸烟区安装模式的其他多样性空间引用、设施内部的宣传展示广告合作等多方的经济效益也定会在具体的实践中提高吸烟区设施化的整体应用价值,摒弃公共设施政府及设立方高投入、低收益的无偿公共概念,重塑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设计为兼顾经济收益效益、商务扩展效益、社会共享效益、大众督导效益等多重化互通的效益集合体。5)功能形态的教育要求:优秀的公共设施设计是形态与实用的完美结合,因此与之核心呼应的外在设计形式更要突出对积极寓意的形态设计追求,吸烟这一争议颇多的诉求往往以灰阶色彩或棱角形态示人以显示社会对吸烟行为的排斥感和限制教育目的。
二 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设计的可行性
(1)高新科技的技术支撑
1)烟气回收技术——控制烟气扩散目的
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在公共空间中的首要核心技术是烟气的回收与聚拢。此种吸烟区设施化设计的可行性构成是以多门学科交杂为技术依托的:根据空气动力学和流动力学原理形成自抗的风幕,阻止多重抽力对资源的浪费同时较出色的完成吸烟有害气体的迫使性回收。
2)气体净化技术——环保目的
吸烟区设施化设计的真正环保理念是一个可循环性质的综合系统,深入到具体技术层面也必然是承接性良好的技术性扩展,由此对于已经回收的吸烟区有害气体的良性改造即肯定了气体净化多重技术、多种手段的互通式配合,为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可行性提出支持。
3)防火材料技术——安全目的
优秀的公共设施化设计充分考虑到其物质使用功能和精神协调功能的作用,提高其整体的便捷易操作性,更高层次表现为高度专业性的安全保障。在公共空间这样人群密集度高、空气流通率低同时明火接触率频繁的特殊载体中,吸烟区的设施化存在意义以不仅局限于提供场所区分和实用意义上的概念辨别,更要强调安全性保障的设计和生产模式。
4)智能限时技术——限制目的
吸烟区设施化的积极目的不仅是保护被动吸烟者免于有害烟气的损害,更要强调的是其设立对吸烟人群的欲望控制,缓解进而减少公共空间吸烟行为的个体行为。“计时吸烟、有偿吸烟”的概念应运而生,相应的智能计时系统技术及程控计费模式为吸烟区功能的完善化提供了无忧的技术性保证。从吸烟区设施化在公共空间的直观功能中迸发全新的功能性设想。
5)网络宣传展示技术——教育目的
吸烟区设施化的主要应用场所为强大的广告宣传商业运作模式提供可能,网络展板技术、动态液晶LED技术的展示技术将与公共设施领域实现多层次、全方位的一体化结合,为社会公共行为方式的积极教育、吸烟行为的督导限控及社会思维的健康引导发挥更加积极的设计意图。
(2)标准化的安装模式
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设计要以多变的形式适应不同性质的公共集散空间,变换设计的通用性与标准化概念具有综合作用和相关必然性:通用性要求吸烟区设施内产品部件或单元甚至模块能达到可置换性要求;标准化一是追求吸烟区设施系列中为达到互换目的而建立的标准;二是公共设施行业或者国家制定的公共空间设施使用标准,通过这种横纵向或多向变换、相似变换及模块化设计等多重手段,实现公共空间吸烟区设施化的安装模式标准化,完善其轻便简洁、实用耐用、易更换维护和无障碍的多重效益优化。
(3)设施化的人群共享
公共空间中吸烟区的设施设立既是功能意义上的超越,通过施加人性诉求的满足和环境统一的优化,不仅满足了吸烟者与公共空间之间的生理心理需求,同时保障了非吸烟人群被动吸烟的危害;通过无障碍实施因素与吸烟区设计相结合扩大受用人群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通过安装模式的标准化与设施化延伸至国际通用趋势的人群循环受用系统化配置;种种深入层层循环,构建公共空间吸烟区扩大化的适用人群及大众化的收益效果。
三 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的前瞻性探讨
(1)以环保为主导的多元化
公共环保意识的强弱对环境体系的决定性作用不容忽视,亦是对公共空间设施化语义传达的集中体现。凸显环保作为解决公共空间实际问题的吸烟区设施化设计始终遵循原则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兼顾环境、人群、经济的多元化链接模式必将公共空间的吸烟区设施化框架扩大,涉足多产业、多领域、多国界的环保资源化共享。
关键词:城市住宅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住宅区绿化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绿地,对美化住宅区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阐述园林绿化的特性,分析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住宅区的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1、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
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对人的设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产生了矛盾,景观规划设计就是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的设计,通过景观规划设计从而使人居住的环境和整个生态环境协调一致。现在景观规划设计区别与以往的园林景观设计,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而单独成立的,还要结合当代人和环境的关系,不仅要考虑人的精神享受更加注重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的关系。
2、居民对室外环境的需求特点
2.1、生理需求
充足的光照,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没有噪声的干扰,这些都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也就是人体舒适度要求。
在设计的过程之中,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住宅建筑物,可以得到良好通风环境与充分的日照,科学、合理的绿地与植被种植面积也就可以很好地提供新鲜空气以及遮阳蔽日的休憩地,然而对于噪声的污染我们也会相应的通过和建筑物与绿带种植等多种因素充分的结合在一起来遮挡或者减少噪声的污染。
2.2、行为需求
“所谓人类的行为习性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由于人和环境交互作用,逐步形成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户外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的广泛,除了有目的的出行、运动、健身、乘凉、游乐、休憩、交往以及散步等等一系列活动均需要在可供停留的空间之中来进行。在不同活动要求要有与之相应的环境空间,不同兴趣爱好、文化背景、职业、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对于空间的要求自然也不同。在室外景观的规划设计之中得事先进行全方位综合的考虑,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3、安全需求
室外的活动就得组要一个自由的、不受车辆干扰、安全的景观环境,来回穿越、快速行驶的车辆对于景观环境中之的人来说,就会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人们就会很难在环境中惬意、安全、静心的享受优美的景观环境和呼吸新鲜的空气。开放式的小区或者是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大型小区,大部分外来人员的随意穿行、停留均会给环境带来很多不安全因素,使得居住其中的住户会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景观环境也就会发挥不出其应有的作用。
2.4、社会交往需求
《马丘比丘宣言》指出:“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与住宅设计必须反映这一现实”;尤其是对于老人,小区的室外环境很有可能会是最为关键的交往场所,景观的设计得充分的考虑到将老人的孤独感降到最低,使他们更加的健康、快乐生活。其次,交往的行为有一定的尺度界限,在距离大于100m的时候,邻里之间的接触与往来明显就会下降。
2.5、审美需求
作为一种生活环境,居住区环境不仅赋予她实用的属性,更加的会赋予其美的特征。美的环境就会使得居住着精神审美得到极大满足,同时也是激发他们参与到环境活动中的动力。创造美的生活环境就一定要及时的了解点那个地居民的审美习惯与传统,只有充满时代性、民族性、文化性以及地域性,才可以充分的将人们生活的真实的美的环境但应出来,这才是居住者所期盼的。
3、住宅区室外景观组成研究
室外环境景观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部分是实体构成的空间。
3.1、构成实体的景观元素研究
3.1.1、道路
住区的道路可以分为:区间小路(2.6~3m,通向各住宅楼入口,供行人使用)、居住组团级道路(道路宽度是3~5m,是住宅群内的主要道路,主要通行自行车、行人、轻型机动车、消防车)、居住小区级道路(道路宽度是5-8m(人车混行),它起着联系居住区内部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以及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是20~30m之间,车道宽度≥9m,它的功能是解决居住区与外部的联系)。
3.1.2、停车场所
住宅区的停车方式有:路面集中停车,最常用的有小区干道路边停放、住宅前后院空地停放和室外停车场设置等等形式。从造价的角度来看,地面停车是最为经济的,对于中低档的住宅区而言,地面停车依旧有比较大的适应性。住宅底层架空停车,这种的停车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来节约景观用地,增加公共绿地面积,消除视觉环境污染,从根本上来很好的改善了住区的环境。
3.1.3、植被
①非视觉功能:这是实现居住区小气候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平衡将“热岛效应”排除。很好的改善了空气的湿度,吸纳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风防尘,减弱噪声。绿色还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②植被的视觉功能: 也就是植被的美学功能。在设计时候得要充分的考虑到植物的形状、颜色以及大小等等,用它来装饰室外空间,起到独立成景、框景或者是对其他景观元素的美化作用,例如作为其他景观的背景。
3.1.4、小品
住区小品分为:工程设施小品(井盖、绿篱、护坡、挡土墙、台阶以及坡道等)、功能性小品(标志牌、廊、亭、路灯以及垃圾箱等等)与装饰小品(花坛、花架、石、假山、雕塑等)。小品的设计要简单朴素,美学价值、实用性、和功能性要相辅相成,不能分离。小品的视觉效果、尺寸大小和风格要与环境相协调统一。
3.2、实体构成的空间的研究
希腊建筑师道萨迪亚斯(C.A.Doxiadis)认为:“人类的居住主要受到三种力的作用:一是良好景观的吸引力;二是交通干线的吸引力;三是聚居中心的吸引力。”(见图1)这一理论在小空间中同样适用,住区中,这几种具有吸引力的场所一般会形成户外空间。比如住区中心(绿地)空间、沿交通线的公共空间与住区景观休憩空间等等。
图1人类居住受到的三种
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划分的空间,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里主要从构成关系上来看分为:“开敞式空间、封闭式空间、下沉式空间、上升式空间、虚拟空间、过渡空间、字母空间等。”(见图2)
图2空间的类型
4、对城市住宅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的建议
4.1、统一规划,布局协调
住宅区的绿地种类较多,比如专用绿地、宅旁和院落绿地、中心绿地、道路绿地等,而且绿地的规模大小不一,功能也不相同。因此,在对住宅区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设计师应充分考虑住宅区的整体风貌,并按照使用和功能的要求,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科学的协调设计,使园林绿化景观系统更加完整。
4.2、因地制宜,合理利用
要使得原有地形地貌能够被最大程度地利用,而且要在可能的基础上,尽量将原有的树木保留下来,尤其是一些成年树木或者古木名树,这样就可以减少投入,并使景观显得自然真切。
4.3、以人为本,科学设计
在对园林绿化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充分了解居民对于光线、通风以及日照的要求,使绿地系统保持开放的格局,便于人们运动、休闲和交流等活动的进行,使人们的生活空间更加优美、舒适和安全。
4.4、融入生态化的理念
设计师要充分运用植物造景的艺术方法,合理进行种植结构的建设,增加住宅区的绿化;增加藤本植物的元素,使建筑物的硬质达到弱化的效果,使绿化和美化效果更加明显;条件较好的住宅区,可以在屋顶建造花园,使生态效益得到提高。
结束语
现如今,社会的经济水平发展迅速,人们也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质量也有了进一步要求。城市绿化系统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住宅区的绿化,住宅区绿化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衍生出的一种新型绿地。对于很多新建的住宅区来说,主要创造形态自然、功能合理,并且能够使居住地的生活环境体现出生态原则的小区。
参考文献
[1]齐晓飞.城市住宅区室外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1.
本文试图讨论位于城市都会区的城市综合体设计,提出“分体式”的城市综合体形式,将其与现在常见的单一体量城市综合体对比,提出其可行性及优势,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都会区 城市综合体 分散型 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现代城市问题下城市综合体的概念及意义
城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矛盾性表现日益突出与激化,尤其是城市空间资源问题。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涌进,城市的数量与规模日益增长,城市人口的膨胀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交通压力日益增大,环境条件逐渐恶化,人类的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同时也衍生了更多的需求和更加繁复的活动方式,每种活动方式存在着向城市索取空间资源的需求;另外城市生活日益复杂,趋向多元性与多向性;城市的旧与新、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也日益激化;大部分现代城市的功能是严格分区的,城市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城市闲置土地得不到有效开发,通勤距离过长,城市集约化效应相对来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以上因素都加剧了城市空间资源的短缺。
2.城市都会区城市综合体设计策略
城市都会区具有高可达性、高聚集性、第三产业密集、经济强劲、交易和服务档次高等特点,它高度聚集了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商业、服务业以及交通线路;它的土地利用最密集,土地价格最高;聚集着最多、最大的建筑综合体,日益呈现出高密度的人口和密度。,可以为综合体项目提供稳定的客户群、便利的交通,可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
但该区位规划用地极其紧张,如何合理地组织空间并使之延续及提升城市面貌是设计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同时,由于建设用地通常复合地铁交通枢纽,地面、地下交通情况极为复杂,不仅仅为该区域提供服务,同时还承担了整个城市的部分交通枢纽的功能。
都会型城市综合于城市cbd,作为城市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手段,都会型城市综合体应具备全面的功能定位,同时与城市公共交通立体接驳,为城市提供公共空间,提供大量停车位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或缓解城市问题增进城市活力的能力。如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即是都会区城市综合体的典范,占地面积达 1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约 76万平方米,共分为四个街区,同时与地铁站相连,集成了零售、餐饮、艺术中心、美术馆、教育学院、电影院、剧场、办公、酒店、公寓、住宅等功能。该综合体充分整合了城市资源,展示了大都会的魅力。
而当前我国位于城市都会区的综合体却均有着一次成型,周期短,超大单一体量,高开发强度等特点,但功能却不够丰富。这种类似快餐食品的属性(时尚,快捷),这种模式的综合体在短期内可创造较高的社会效益,但对于城市长足发展的影响却不一定是正面的。
综上所述都会区城市综合体设计策略如下:
1、为应对大量人流集散,设置多基面,多路径接驳的立体集散空间。
2、注意其基面拓展性,预留或保留其扩建的可能性,为日后实现多基面预留垂直方向的发展空间。
3、必须有着环境的友好性,在提供商业服务的同时要注意人工生态环境的营造,为高度集约绿地面积有限的都会区提供开放的绿地。
4、竖向设置展示馆、音乐厅或图书馆等文化建筑,以空间集约为原则提高城市吸引力与活力。
5、需提供大量停车空间,缓解城市停车空间不足问题。
6、可通过地下通道和空中廊道将数个街区组织成一空间连续的城市综合体。该策略主要针对已经过长期开发的都会区,提高多基面可达性可以最低成本获取零售商业最大回报。
3.都会区分体式城市综合体概念
分体式综合体是一种城市综合体的形态。这种综合体不局限于单一体量,而是以街巷、广场等室外空间为交通组织形式,将交通组织外部化,并围绕外部公共空间组织业态,各业态既相对独立又紧密结合,共享着集中设置的便利的公共资源,发挥着产业集群的优势。
分体式综合体在形态上的两要素分别是:多体量要素和多基面要素。
分体式综合体的首要要素是多体量要素,它应根据业态形式将常见的单一体量综合体拆分,并根据各个业态的经营特点设置相应的空间形态,做到各体量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每个功能单元均可独立对外营业,降低干扰及管理风险,降低使用能耗,提升空间质量。
分体式城市综合体至少要具备三个自由基面,分别是:
1)与城市基面所持平的一般基面,该基面与场地周围无缝衔接,是常识性的基面;
2)地下基面,该基面为城市综合体提供公用配套,如停车场,污水泵房,电站等等配套设施,局部可作为地下商业(多为超市或低端零售业),是对于地面业态的补充,完善了业态层次。
3)空中基面,通过过街天桥、快速公交系统车站、轻轨站、高层写字楼空中连廊沟通及构建的空中基面,可以从不同的空间维度为综合体提供可达性,大大提升了商业的机会,弥补了分体式综合体在空中基面上联系不足的劣势,同时也丰富了空间形态,为提升综合体活力的必要要素。
4. 都会区分体式城市综合体优势
这种综合体相比传统综合体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4.1消防疏散优势
现行综合体多为高层建筑,但层数不多,由于须集合多种不同业态于一体导致了非常复杂的消防规范,如营业厅,影院,餐饮,ktv,游戏中心,酒店,公寓等均需适用不同的消防规范。为满足疏散要求,除了要合理划分防火分区,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满足疏散宽度要求之外,还需通过消防性能化论证,造成各类空间浪费,空间体验不理想,建造成本增加等问题。
4.2机电设备优势
单一体量的城市综合体每层均设置大量防火分区,每个分区均需单独设置进排风系统,空调系统,相应也要设置大量机房管井,且由于外墙面积有限或立面要求不能设百叶,导致管井均需通上屋面,浪费空间之余还给设备布置带来许多问题。其二,大型室内中庭大空间所须制冷量巨大,能耗负担非常大,不利于节能。街区型综合体却可以规避此类问题。同时提供局部自然通风的可能。
4.3多样空间体验优势
分体式综合体能够结合室外环境,提供多样的空间体验,避免了同质化的室内空间体验,如:街巷,广场,林荫道,露台,屋顶花园等等。同时室内能获得更多自然采光,业态也可据此营造更多样化的室内效果。
同时都会区多为城市历史街区,分体式综合体在肌理上可以很好的适应既有城市肌理,营造出丰富的城市尺度的街巷,提升购物体验。
4.4分期建设优势
分期建设优势相比起单一体量综合体非常明显,灵活布局可以很大程度上做到合理分期规避风险,也可根据业态要求变化及时调整设计及建造时序。甚至地下工程都可以合理分期,让项目能够在万变的经济环境中提高抗风险能力。
4.5 业态多样性优势
业态多样性是基于街区型综合体的空间多样性的,由于引入人流进入场地,搭配立体交通,产生了更长的"临街商铺"面,有效提高商业价值的同时提供了更多样的业态可能性。现许多奢侈品品牌对空间有着很高的要求,需要单独的不与其他零售业相连接的营业空间,如日本表参道(附图),而分散型城市综合体相对于传统单一体量综合体更有条件提供这类空间。
4.6 流线清晰优势
各业态之间界限清晰,可利用城市道路系统将零售业营业厅,影剧院,餐饮,ktv,游戏中心,美术馆,酒店,公寓等不同要求的流线分隔开,使其单独功能清晰高效,又有机结合。
5.对城市综合体的思考
当前城市发展的趋势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中转变,现今许多二三线城市纷纷仿效特大城市的商业模式,大规模地于城市中心进行城市综合体开发。然而一方面在人口、产业链及消费力方面不及特大城市,甚至不乏开发商一味追求利润、政府部门追求生产力总值增长等原因,使得城市综合体的开发被简化为盲目追求高密度和高容积率,带来的后果是与城市发展脱轨,交通、环境、能源等方面技术和配套设施发展滞后。而且,原有的城市风貌、建筑风格丧失殆尽,业态凋敝。所以,为了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城市,有必要根据自身条件及产业特点,深入了解和研究城市综合体的营造和赢利模式,对高密度和高容积率的单一体量综合体模式深思而慎行。
参考文献:
迈克·詹克斯等编著,周玉鹏等译.《紧缩城市—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形态》.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5
董贺轩, 卢济威, Hexuan D, et al. 作为集约化城市组织形式的城市综合体深度解析[J]. 城市规划学刊. 2009(1): 54
韩冬青、冯金龙.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深化统筹认识,促进产学研用工作开展
截至目前,我市无一所高等院校和市以上科研院所,科技人员4.8万余人,仅占总人口的1.2%左右。除了仍然存在贫困面大、区位劣势、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突出问题外,特别是科技创新要素严重匮乏已成为导致全市农村科技有效供给不足的瓶颈因素。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统筹科技创新要素,有利于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与我市的资源、产业优势紧密结合;有利于加快我市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聚合;有利于扭转我市科技创新要素十分薄弱的现状。2008年10月22日,市人民政府与四川省科技厅联合举办了“2008·四川*科技成果转化暨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会”,市人民政府与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食品院签订了市校(院)科技合作协议,北牧南江黄羊集团、康翔食品、普瑞制药、沃德公司等37家企(事)业单位与省内外10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了40项科技成果转化协议,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加强市校(院)联姻,推动创新平台重心下移
(一)建立研究开发平台。为加快南江黄羊、通江银耳的发展,依托北牧南江黄羊集团、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以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大学为技术支撑,正在积极争取成立四川省南江黄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通江银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南江黄羊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着力攻克南江黄羊高繁(NA)、快长(NG)、大型(NB)、黑色(NBL)品系的培育和疫病防治等一批关键技术,重点打造银耳多糖口服液、银耳胶囊、银耳功能饮料等一批新产品,有效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二)建立成果转化平台。按照全省五大片区产业布局要求,采取“龙头企业+大院大所+示范基地+科技大户”的模式,建立了南江黄羊健康养殖、通江银耳规范化种植、巴州虎杖规范化种植、平昌生态蚕桑规范化种植四大科技示范基地,大力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升级的步伐。平昌县依托西南大学、四川省蚕研所,在七里村生态蚕桑科技示范基地新栽桑苗1560亩,推广新品种5个,实现销售收入1125万元,利税275万元。巴州区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绿色药业研究所,在西华山村虎杖产业化示范基地种植虎杖610亩,种植农户户平增收800余元,以虎杖为唯一原料开发的“解毒降脂胶囊”年销售收入3000余万元。同时,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托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的技术支撑,使全市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农村科技创新与转化中心。通江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建立标准化耳房21个,钢架薄膜大棚6个,接种袋料银耳、香菇、金针菇等珍稀菌6.2万袋。巴州区优质果蔬科技示范园引进推广蔬菜新品种20多个和“SOD植入术”、设施农业等多项新技术,年创产值540多万元。
(三)建立科技信息平台。为给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依托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建立了*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平台和科技文献服务平台,共享维普、万方、同方、国研、专利、标准等国内著名六大信息资源,并纳入全省统一的TRS模块集中管理。建立了5个市、县(区)科技信息中心,124个乡(镇)科技信息服务站和378个村社科技信息示范户,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组四级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平昌县依托四川省计算机研究院,自去年9月开通“科技110”服务平台以来,已接受用户求助、咨询300余人次,现场诊断、指导和帮扶76人次,致富信息45条,发送农时品种信息41条、实用技术139项。
建立长效机制,加快科技人才流动步伐
(一)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了党政机关派、研学单位派、科农双向选的“两派一选”科技特派员选派机制,完善了科技特派员派出单位、派驻乡镇、企业、园区“四位一体”的监管机制,制定了派出单位对口扶联、派出单位定向指导、科技特派员月报等制度。目前,全市建立了南江黄羊、通江银耳、南江金银花、巴州虎杖、平昌蚕桑优势特色产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团队,选派科技特派员627人,其中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选派科技特派员85人。南江县抓住全省首批科技特派员试点县机遇,选派科技特派员380人,推广新技术、新品种30余项,实现利润300余万元,科技特派员参与利益分配60余万元。科技特派员、畜牧推广研究员贾正贵,在南江县字库村牵头建立了南江黄羊健康养殖示范小区28个,饲养南江黄羊4000余只,成为该县低山区成功圈养南江黄羊的样板。
(二)建立专家服务基地。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实施“借脑借智”工程,共建立专家服务基地5个,先后参与工作专家60余人。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分别在南江县寨坡乡、元潭乡建立了南江黄羊博(硕)士工作站和教学实习基地,仅去年参与研究工作的博(硕)士就达12人,已发表关于南江黄羊的科研论文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