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众化经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前一段时间,一位比较有实力的食品公司老总问我“如果能给我们提出一只能够在全国市场销售的战略性产品,一年内销售额达到一个亿,那么我们可以谈合作!”
分析:
首先,这类问题是很多企业向咨询公司提出比较常见的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因为问题的答案不具有唯一性,这是一个广泛性的多项选择题,涉及到的所有战略营销的问题都选上了,并实现了目标就得100分,漏选几项也不能说你的观点错误。
“全国市场的战略性产品在哪里”?
开发一只全国市场的战略性产品,其实就是一种大众化的营销路线,实施这一路线首先要进行市场细分。
大众化营销的市场细分:和锐方略的营销专家认为,市场细分一般为完全市场细分与无市场细分,在该两极端之间存在一系列的过渡细分模式。所谓完全细分就是市场中的每一位消费者都单独构成一独立的子市场,企业根据每位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为其生产不同的产品。理论上说,只有一些小规模的、消费者数量极少的市场才能进行完全细分,这种作法对一般企业而言是不经济的。尽管如此,完全细分在某些行业,如飞机制造业等行业还是大有市场,而且近几年开始流行的"订制营销"就是企业对市场进行完全细分的结果。无市场细分是指市场中的每一位消费者的需求都是完全相同的,或者是企业有意忽略消费者彼此之间需求的差异性,而不对市场进行细分。就消费者市场而言,细分变量,归纳起来主要有地理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因素,消费心理因素,消费行为因素,消费受益因素等。就有了地理细分、人口细分、心理细分、行为细分、受益细分这五种市场细分的基本形式。
完成市场细分后选择进入目标市场,市场细分后的子市场比较具体,比较容易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其一,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经营思想、方针及生产技术和营销力量,确定自己的服务对象,即目标市场。针对着较小的目标市场,便于制定特殊的营销策略。同时,在细分的市场上,信息容易了解和反馈,一旦消费者的需求发生变化,企业可迅速改变营销策略,制定相应的对策,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选择目标市场和制定市场营销策略。例如,联想的产品细分策略,正是基于产品的明确区分,联想打破了传统的“一揽子”促销方案,围绕“锋行” “天骄”“家悦”三个品牌面向的不同用户群需求,推出不同的“细分”促销方案。选择“天骄”的用户,可优惠购买让数据随身移动的魔盘、可精彩打印数码照片的3110打印机、SOHO好伴侣的M700多功能机、以及让人尽享数码音乐的MP3;选择“锋行”的用户,可以优惠购买“数据特区”双启动魔盘、性格鲜明的打印机以及“新歌任我选”MP3播放器;钟情于“家悦”的用户,则可以优惠购买“电子小书包”魔盘、完成学习打印的打印机、名师导学的网校卡,以及成就电脑高手的XP电脑教程。
其二,通过市场细分,企业可以对每一个细分市场的购买潜力、满足程度、竞争情况等进行分析对比,探索出有利于本企业的市场机会,使企业及时作出投产、移地销售决策或根据本企业的生产技术条件编制新产品开拓计划,进行必要的产品技术储备,掌握产品更新换代的主动权,开拓新市场,以更好适应市场的需要。其三,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投入目标市场。任何一个企业的资源、人力、物力、资金都是有限的。通过细分市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目标市场,企业可以集中人、财、物及资源,去争取局部市场上的优势,然后再占领自己的目标市场。
大众化营销的产品要求:大众化营销就是找到针对大众的产品,才能形成最大的市场规模。是在实施营销活动中,企业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向消费者传播同一种信息,以吸引目标消费者购买,从而实现产品的规模市场价值。大众营销一实现市场需求的一般满足为目标,客户辐射范围广、综合营销成本相对较低。例如饮料行业,大众化包括原料的大众化为大众所熟悉、所能理解;口感的大众化,即为口感为绝大部分消费所接受、所喜欢;包装的大众化,即采用市场上代表性、流行的、具有时尚性的包装;价格的大众化,即价格为大众所能够普通接受;销售渠道的大众化,即在普通大众经常购物的渠道进行销售,其中有一项不具大众化条件,就很难称之为“大众化产品”,也很难形成大众化市场规模。纯果汁为什么经过那么多年推广起来还是难以形成足够的市场规模?除了原料的大众化外,口感不够大众化、包装不够大众化、价格离大众太远,从而导致销售渠道局限于餐饮店,纯果汁始终处于“阳春白雪”地位。而经过口感大众化、包装大众化、价格大众化后的果汁饮料,自然就在销售渠道上走向大众化,走向“下里巴人”后马上形成了一个果汁饮料时代。对于那些以大众所不熟悉的原料为主的产品,企业要么进行区域营销,成为区域性产品,要么将原料通俗化,使变得为大众所能理解。消费者是通过品牌和口感来判断质量的,因为内在的质量如含量、成份并不通过口直接判断出来,对他们来说,口感才是第一的,他们所谓的质量,除了品牌的保证外,就是口感——流行的口感。真正质量好口感好的产品,不一定受消费者欢迎,质量一般而口感好的产品则相对容易获得他们的认同。所以,企业应当走出一味追求内在质量的误区,而应当在保证基本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将口感放在首位。在普通饮料行业,没有什么高深的高科技,消费者也不相信、明白什么高科技,他们只相信口感。
“精细化营销如何实施”?
和锐方略的营销专家认为,在具备了大众化营销的市场细分和大众化营销的产品要求基础上,企业才能进入精细化营销实施阶段。我们可以理解为从两个阶段来实施,精细化营销的策略制定和精细化营销的市场执行。
精细化营销的策略制定:
即以精细化营销生产厂商的客户和销售商以及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科学分析,确定可能购买的消费者,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销售推广方案,同时为生产厂商提供客户、销售商的追踪服务。企业可恰当而贴切地对自己的市场进行细分,并采取精耕细作式的营销操作方式,将市场做深做透,获得预期效益。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个性化的顾客沟通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可度量的低成本扩张之路!
精细化营销的策略制定是一种营销价值链强化、细化、程序化的过程。强调的是市场预测和计划在先,执行力打造在后。当然,精细化营销的策略制定涉及到企业的各个层面,孔府家酒当年要是考虑到“基酒问题”也不会轰然倒下,旭日升冰茶如果预料到茶饮料市场成长如此之快!提前克服资金链问题,也不会短期内被后来者康师傅替代。由于旭日升在管理、营销水平上的重大失误,及对大众化产品特点的把握不足,最终走向失败,而后来者统一、康师傅等则以其成熟的网络、管理、营销水平及资金实力,一举取得主动,享受旭日升种的果实,颇有点“螳螂捕蚕,黄雀在后”的味道。例如,精细化营销的渠道策略制定:销售渠道决定了所能够接触产品的消费者的人数和次数,如果产品连大众都难以经常接触到,他们当然就不会经常购买,消费者不经常购买,就不能称之为“大众化产品”。所谓大众化的渠道,就是消费经常购买此类型产品的渠道,如餐饮店、商超、副食店等等。
精细化营销的市场执行:
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时间平稳增长,促成了各行各业的市场成熟度越来越高,新意品牌和产品日新月异!在模式上可以“克隆”、产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背景下,“市场执行力”将成为企业发展可圈可点的“核心竞争力”。诸如雀巢、可口可乐、康师傅,我们不谈及规模和品牌力,就单市场执行力而言,很多中小企业就已经闻而生畏了。旭日升冰在高峰期年营业额达到了40个亿,但是持续的负面新闻、经常的断货现象、混乱的市场价格,及时后来在其它品牌持续进行规模营销时,已经无力进行应对的处境,让消费者逐渐转移了忠诚方向。曾经的健力宝让很多市场在高考时出现脱销现象,也没有持续对其“东方魔水”的荣誉进行强化,再加上经常性广告长时间停播、由于市场和企业内部混乱导致的经常性停货,让其先入为主的优势逐渐被消费者所淡忘,它也失去了作为“东方魔水”的所有光环——健力宝已经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新品牌。
当然,精细化营销的市场执行不但要体现在制度制定、流程细节、环节管控。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速度上”。第一,快速形成购买。将快速形成消费者购买作为营销工作的重点,而广告、公关等宣传活动只是围绕形成购买来开展,快速铺市让尽可能多的消费能够方便购买到、强力持续促销让尽可能多的消费者能够重复购买,这也是现在时兴的“终端为王”的道理。这一点看似费话,但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似乎在做着只为广告(提高知名度)而广告,而没有将落地工作做踏实。这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是哈药的“三精”口服液和宁夏红枸杞酒——知名度很高,但购买率很低;第二,快速赢得市场主动。企业要形成先入为主的优势,就在营销上要做到尽可能快地形成相对强势,不要给其它品牌以随势在初期就进行强势争夺的机会;例如调味品业百年家良的妙伴酱产品,在进入沈阳市场时,迅速、大规模的进驻家乐福、沃尔玛、乐购等超级终端,在构建高端品牌影响力的同时,顺势形成了“渠道辐射流”,使得整体市场在短期内得到了主动权。第三,快速机动充分利用机会。如果某类型产品已经有品牌在开展强力的空中宣传活动,那么,其它企业完全可以这样加以利用。例如,1、如果该品牌也在做地面工作,那么就将自己广告费的一部分投入到地面营销工作中,在地面超过广告品牌,利用其广告宣传到得地面优势,争取更多的忠实消费者;2、如果该品牌的地面工作还未开展(有些品牌处于广告招商阶段),那么尽快开展地位工作,让该品牌的广告为自己服务,因为当消费者知道这种类型的产品,但市场上还没有该品牌产品时,他们可能就会选择其它品牌的同类型产品尝试;3、选择该品牌还没有涉足到的区域、市场与渠道开展地面营销工作。如某品牌在这个省开展营销工作,那么可以选择临近省提前开展营销工作;如某品牌在这个城市开展营销活动,那么选择临近的城市开展工作;如某品牌在城市开展工作,那么选择农村开发营销工作;如某品牌在餐饮开展工作,那么选择在商超开展工作,这样者可以形成相对强势,从而取得先入为主的优势。
结论:
无论是采取“大众化营销”路线还是 “窄众化”营销路线,关键是要看企业有效资源的可利用程度,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中国有好几个省的人口都能超过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目标可以放到全国,但资源集中投入到几个省,一年内做到一个亿其实也不是困难!
关键词: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
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化内部急速分化,其内部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认知。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这是根据形态划分的;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这是根据时间的跨度划分的。还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是根据什么划分的?什么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一定是对立的吗?有必要厘清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涵义及关系。
一、主流文化
主流文化是以影响力来衡量的、是指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所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的文化,是在文化竞争中形成的,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的传播力和广泛认同的文化,是能够在诸多文化中起到主导地位,并具整合和引领作用的文化。主流文化是在大众的生活理想和生活方式选择中发挥实际支配作用、支配性影响力的文化。主流文化是用为大众所乐于接受的间接或无形的方式,作用或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文化。主流文化不一定是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也不一定是大众文化。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遗产的、具有先进性并体现时代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反映着党和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精神、意识形态的承载者,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精神纽带;不仅具有价值包容性,而且具有整合资源、凝聚意志、形成共识、提振精神的力量,能够自觉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和代表国家文化力量,是支撑国家、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在现代复杂的社会结构下,必然需求各种不同的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这些文化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就造就了文化的多元化。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面临着古今中外、鱼龙混杂的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大众价值观的塑造方面担负着更加重要的真正的主流作用。2016年央视春晚,主流媒体一边倒力挺点赞,春晚总导演吕逸涛给本年春晚打一百分,而大众舆论一边倒批评吐槽。主流文化要注重改革创新话语体系、表达方式和传播方式,使其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大众口味,从而使主流文化的受众越来越多,在大众中的共享程度越来越高,在大众价值观的塑造方面更好的更有效的发挥真正的主流作用,成为真正占据主流的文化。
二、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是带有先锋性和探索性、实验性,面对小众、同行的文化,具有深刻、前卫和先锋的特点,是高品质的高雅的文化。精英文化重在历史文化精神的传承和文化创新,要从人文精神,终极关怀的标准要求精英文化。
上世纪80年代,大众文化还没怎么兴起,规模很小,在整个国家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反思社会的风气背景下,精英文化紧扣时代,对社会发展有很强的批判意识,在大众中受到广泛欢迎,启蒙唤醒了大众文化而成为主流文化。
三、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属于一种没有特定规律和标准可循的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动态的、可变的文化现象,
大众文化体现大众的意志,面对大多数人,表达的是普通大众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娱乐趣味、生活情态、情绪和情趣。大众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是轻松消遣、消费娱乐,但它的确又包含一种表达基本的、普遍的民众精神和情感的内涵。大众文化产品在市场上,是适应大众文化消费需求,依据消费来生产的,因此大众文化产品的策划、生产、销售带有强烈的市场运作特点。大众文化产品在市场上没有人购买消费,就很快不会被再生产,消失的无影无踪;大众文化产品在市场上被踊跃购买消费,就会被加速扩大再生产。
在当今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时代,大众文化以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大众文化是全民参与的、最活跃、最丰富、最有创新性、最受大众欢迎的文化。网络博客,微博、动漫、COSEPLAY,想写就写,想拍就拍,想演就演;影视不再由专业演员和导演专任,写作不再是作家的事,新闻媒体越来越依赖读者报料。
大众文化既有健康积极的成分,也有愚昧落后的成分,是能够被选择、被诱导甚至被误导的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矛盾和冲突中,大众文化促进精英文化的创新,使精英文化更具生活性,如果没有大众文化的广袤文化土壤,精英文化丧失现实批评力量,不能成为大众文化质量提升的推力,精英文化的发展也会缺少资源和张力。精英文化也对大众文化具有更新和提升作用,如果没有精英文化的张力和促进,大众文化会把自身保守颓废的消极一面张扬到极致,大众文化的定位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做人的道德底线。
参考文献:
[1]朱晓兰.浅议春节联欢晚会的文化意义及其变迁[J].新闻知识,2009年,(04).
影视是继文字印刷材料之后的本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影视从原来的宣传功能、教育功能发展到现在的娱乐、文化、艺术、信息等多种功能的复合体,是一种大众传播。
在影视传播中,影视媒介究竟给社会传送什么内容,是决定于影视传播中人这个因素的。在影视传播的各个环节,有很多实体的人的参与。可能是策划者、摄影师、记者、编辑等,每个客观存在的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根据自己的思考对信息进行筛选、归纳、编码、向下一个环节传递。每个人的思维都是互不相同的,但是传播的过程完成中,信息的损耗却是有限的。因为虽然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个体存在的环境――社会却是统一的。这些实践主体在相同的背景和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必须遵守社会规定的,所有自然成员必须遵守的一种文化逻辑。影视的主要功能是叙事。电影诞生只有100年时间,电视诞生也只有几十年时间。但是影视艺术却借用了发展成熟的叙事艺术来作为自身的工具和目的。影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系统。编导通过编码把自己的思想注入影视文本中,观众通过解码来了解编导的思想。这个过程就构成了一个传播的过程。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决定着传播是否成功,这个因素就是大众文化逻辑。
经典叙事在影视传播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经典叙事结构即传统的叙事结构,是作者实现和传递自己思想的一个外化通道,作者通过大众能普遍接受的语法规则赋予影视元素以特别的意义,来讲述一个故事,或者表现一个主题。经典叙事结构是指对故事的实际讲述,以及故事被组合在一起、合成、加工的方法。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叙事作品的结构是指作品中各个成分和单元之间关系的整体形态。叙事作品是一种话语系统,他的内部结构可以从两个向度来分析:首先是历时性向度,即根据叙述的顺序研究各个单元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共时性向度,研究内容各个要素在叙述背后的内在联系。前者我们称它为表层结构,后者我们称它为深层结构。麦茨作为经典叙事理论向后现代叙事理论的过渡人物试图用符号学对影视进行解释,但他的一些理论对传统叙事结构也不无借鉴意义,根据麦茨的理论,影片同时具有三种既重叠又独立的表达系统。首先是构成镜头内画面的基本影像成分,比如光线、色调、构图等,其次是这部影片的艺术性构成状态,即导演电影思维的一次具体的体现,正是这个“一次性”的构成使影片成为独特的作品。也就是故事内容,是前面所说的表层结构;再者影片是意指社会、历史、文化对象的视听记号,包括语言,这些记号传达着某种意识形态的内容,这就是影片所要反映的意识形态、特殊意义等麦茨分析:“在我看来,一些教养不足的观众不能理解这类影片,不是因为他们不理解系统1.而是不能理解系统2和系统3。”拿电影《公民凯恩》来说吧,观众首先看到的是投射在屏幕上的光线、色彩、色调等物理现象,在观众的脑海里这些元素整合成影像,形成假定的时空,这个过程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其次观众接受了导演讲述的报业大亨凯恩的故事,观众和凯恩同喜共悲,并接受他的故事。而故事背后隐藏的美国的社会文化,人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玫瑰花蕾代表凯恩失去的童年就不一定是每个观众都能接受和理解的。这就是作品的深层结构。传统的叙事结构主要是实现这个过程的有效手段,使得作者的思想和意识得到物化表现,引起信息接收者的共鸣,成为信息接收者和作者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
大众文化逻辑始终伴随着传播的整个过程。大众文化逻辑是大众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审美过程中所遵循的一般思维规律。影视作品是文化产品,既然是文化产品就必须遵守大众文化逻辑,否则就不能被信息接收者接受。经典叙事结构不像后现代的叙事结构,不太关注信息接收者的感受,只是强调作者的思想情趣、主观意圈。对经典叙事结构中的大众文化逻辑可以从阿个方面来探讨: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
的确,回顾台达发展历程,自1992年布局祖国大陆市场成立中达电通,时至今日,其大型生产基地已遍布东莞、吴江、芜湖、天津等地。台达位于上海的运营中心暨研发大楼,除担当了行政运营枢纽的角色之外,也是台达技术创新的心脏。在上海的运营中心暨研发大楼里,电力电子、视讯、汽车电子、新能源、语音辨识、网络通信等多个研发部门正在实现台达“环保、节能、 爱地球”的经营使命。
由此可见,成立四十年的台达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涉及电源及零组件、能源管理与智能绿生活三大范畴的多元化企业。为了展示台达集团的多元化特色,大楼还设有大型展示演示区。其中,在台达集团负责渠道与品牌销售的子公司――中达电通展厅,向业界展示了为工业级客户提供绿色节能的动力、能源、工业自动化与视讯等解决方案的“可靠的工业伙伴”的品牌形象。
整合与互补
多元化发展的企业固然存在管理复杂、竞争对手众多的挑战,但也具备风险分散、资源整合复用的优势。
作为多元化经营的代表,研发和制造是台达集团的发展重心,而中达电通的发展重点则是销售和渠道。新大楼落成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正在于其缩短了研发和销售之间的距离。“研发和销售要形成整合战略。”中达电通总经理游文人表示,“传统的模式往往是先研发再销售,而新型环境下则需要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我们必须做到集研发和销售于一体,这样才能将更优秀的解决方案提供给客户。”
由于背靠台达集团,中达电通可以更好地整合集团资源,比如整合集团下属企业旺能光电的太阳能新能源资源,使企业在市场中更具有竞争力。此外,中达电通在组合多元化新方案方面也很有一手,比如台达在台湾得到广泛应用的语音识别系统就在近日得以登陆祖国大陆市场。作为针对电信行业的新方案,它可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游文人表示,台达集团的主力产品将通过中达电通遍布在祖国大陆的41个分支机构迅速推向市场,中达电通的任务就是根据重要客户和行业的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并不断对台达集团提出产品方案的研发改进方向。为此,明年的重点将聚焦提升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这不仅要考量企业备件库分布的广度和深度,备件物流供应链的成熟度,还要考验整个团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中达电通将更为注重“十二五”期间新行业的发展,将投资聚焦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领域,以部署中长期战略。
方案系统化
中达电通动力事业部的UPS产品已经进入大陆市场前五名,但对于致力于方案系统化并具备集团整合资源的中达电通来讲,其自身的定位依旧是基础设施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在参观展厅的过程中,记者看到了其新一代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台达InfraSuite。相比多数UPS企业仅能提供机房电源产品,中达电通的解决方案显然要丰富得多。目前,它不仅提供高效电源、配电产品、智能机柜、空调系统和管理监控,连机房内的LED节能照明产品也都是自有品牌,方案系统化的整合效应突出。中达电通UPS开发部总监陈冰女士认为,未来,中达电通将紧随技术发展趋势,在供电方面继续模块化、高频化趋势,推出占地面积更小、管理更强、功率更大的新产品。据悉,中达电通400K和800K的更为可靠、更高性能的高端UPS产品将在不久面市。在配电方面还将体现智能管理、系统融合的特色,合理的机柜设计与机架式空调还将突出绿色节能发展理念。
据悉,明年动力渠道的经营目标是实现50%的超高速增长。对此中达电通UPS渠道业务总监李松林以“聚焦、辐射、整合”三个关键词概括了渠道发展重点。即聚焦行业市场,从重点项目型行业营销走向行业部门配合行业销售的整体资源布局,并针对多元化产品经营特点对合作伙伴进行定位和梳理,实现重点产品重点销售。市场辐射则会着力于两个层面,一是在同一渠道平台植入更多的集团多元化新品,二是同一产品通过客户需求的反馈,研发出针对不同应用的个性化方案。而整合不仅是渠道战略也是整个中达电通的发展重点。陈冰表示,整合体现在多个层次,比如横向整合台达集团各个子公司的产品技术资源,销售与研发的前后台整合,从提供单一产品到整体方案的能力整合,以及渠道资源的整合等,关键是要将绿色、节能、高效的理念和价值传递给最终客户。
链接
莫忘初衷
“在中达电通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我参加的会议比过去三年还多。”中达电通总经理游文人走马上任刚刚两个半月,面对媒体的诸多疑问谈到了自己的感受。对于这位在IT企业服务长达20年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来到中达电通这样一个工业级方案提供商,确实是一次不小的跨越。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背景知识 导入
一、前言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指导方向,一般着重于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传授,以及机械的句型练习,却忽视了英语的素质教育,即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得体地应用英语语言。新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应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促进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导入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文化背景知识(culture background knowledge)是指在学习和运用外语时,人们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掌握语言知识有助于正确使用句子结构,熟悉文化背景知识则有利于恰当使用外语。也就是说,阅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应该拥有和外国文化相关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比如读者在阅读之前获得的语言知识、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等都将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胡文仲(1998)教授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胡文仲,1999)由此可见,英语学习不是一个孤立的语言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问题。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无法真正理解和运用英语,交际能力将无法提高(王福祥、吴汉樱,1994)。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Hymes提出了交际能力的概念,涉及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包括交际场合。他认为,语言交际能力是用我们学过的语言知识点有效而正确地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和不同的人进行交际。他指出,一个人的语言掌握得好还是不好,不仅取决于他会造符合语法的句子,而且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时的适当性和得体性。这两个的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换言之,就是使用者应能在英语环境中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恰到好处地同他人交往,遵循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冒犯他人的隐私和忌讳等。因此,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须贯穿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导入的方法
1.介绍法――教师直接讲解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主导作用,直接给学生作介绍。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书本为依据,一上课就开始讲解书本上所涉及到的词汇语法等知识,而无暇顾及其他知识。我在近几年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以自己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为依据,有意识地改变传统模式,每堂课在课前抽出五到十分钟传授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英语国家的政治体制、风俗习惯、传统、道德、社会文化、生活方式、言语礼节、习俗习惯、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知识,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熏陶。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一方面,真正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到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都有所拓宽;另一方面,文化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使原本枯燥、单调的语言学习与多姿多彩、包罗万象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层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可以培养其文化比较能力及对待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文化素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得体的交际文化,即在教授词汇时,除揭示词汇和成语的表概念部分的词汇意义外,还讲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词源典故。这种方法不讲究系统性,随时碰到随时教,细水长流,集腋成裘。例如bat(蝙蝠),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被认为是幸福的象征,因为汉语里“蝠”与“福”同音,而“蝠”谐音“福禄”,因此蝙蝠表示财富、地位、吉利。在欧洲民间传说中,蝙蝠总是和罪恶和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和中国对猫头鹰的感觉相近。英语成语中也体现了对于bat有坏的联想,如as blind as bat(有眼无珠),has bat in the belfry(异想天开)等。因此,只有了解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才能深刻理解内涵意义,翻译时才不会扭曲原意。
2.学生实践法――指导阅读和让学生参与教学
仅凭英语教课书上的文章就想了解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不可能的。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的书刊、报纸和杂志,要求学生有规律、有计划地阅读,不断地积累知识,阅读完后进行口语练习和写作练习,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谓一举三得。除此之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则是可培养学生合作交际能力的集体学习活动,为学生开辟第二教学课堂。让学生将相关教学内容改编成对话或剧本,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和文化,同时注意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和对外国文化的敏感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角色,用英语思维来展开对话和安排剧情,对于语言形式正确而不符合角色身份或场合的话应指出来,还要不断提醒他们从细节做起,如语音、语调、表情、用词甚至手势等。例如:在学习“Care If the Elderly:A Family Matter”(《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四单元)一文时,教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美国家庭结构及老年人问题的文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查看课文注释,学生在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之后,就能看到文章所反映出不同的关爱老年人的社会现象,即大家所认为的大部分的美国人把老年人送进养老院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是误解,相反,老年人得到的关爱中80%是来自家人或是亲戚,从而改变自己对美国社会现象的认识。
3.对比法――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
对比法又可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通过采用文化对比的方法,在教学中直接说明中外文化差异,使学生掌握英语的文化知识。比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揭示出词汇或语句的文化内涵;比较中西方在问候、称赞、颜色、忌讳语、动植物、姓名、饮食、着装、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再比如英汉两个民族都使用非言语交际手段,但其方式和意义有异有同,文化内涵丰富。如果英语教师能将这些中外文化内涵进行系统对比,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以及提高学生的外语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一定会有很大帮助。二是给学生分任务,让其在课前搜集资料,上课时教师作为主持人组织正反方的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同,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有助于他们获得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例如:在学习“Christmas Spirit”(《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一文时,课前,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有关西方圣诞节习俗方面的背景知识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获得完整的有关圣诞节习俗方面的背景知识。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对课文的理解就轻易多了。课后,组织学生就“Should We Chinese celebrate Christmas?”进行辩论,既加深了学生对圣诞节的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我在教授这一单元时,进行了对比教学分析。会计10级一班共有学生55人,将其分成了每11人一组,并且男女生搭配,我给大家分配的任务是上网或是看书去查西方圣诞节的来历、发展,以及中国春节的传统,并且对比习俗和文化差异,每个人都要在前70分钟的教学中脱稿发言。在后30分钟的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正反方,选出辩手进行“Should We Chinese celebrate Christmas?”该辩题的辩论。辩论非常精彩,辩手观点明确,有理可据,英语表达流利,学生观众的参与和互动辩论将本次教学推向,达到了寓教于乐,加深理解,增强学生交际能力的效果。会计102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前没给学生布置任务,在后30分钟组织的辩论中,学生的参与性明显下降,对文章内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不多,掌握了词汇、语法,却忽视了英语的实用性,这是学英语最大的忌讳。此外,还可以通过在课外举办英美文化知识的专题讲座,组织学生与外籍教师进行交流等方式来增加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语言教学必须紧密结合英语文化教学,这是改善和提高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由之路。学习语言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忽视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英语教师应帮助学生从英语语言现象中发现文化,再通过掌握文化去指导英语学习与实践。这样不仅体现了教学的目的和实用性,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语言与文化的探讨,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文化习得意识,使语言技能的培养与文化的规范教学同步进行,帮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同时学习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扫除在今后跨文化交际上的障碍。
参考文献:
[1]王福祥,吴汉樱.文化与语言[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大众化;精英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11―0040―03
一、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精英教育一直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态,除为社会培养各类精英人才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外,大学很少与社会直接发生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张,通过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反思,“精英”与“大众”的划分才从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并朝着大众化方向迅猛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不再专为原来单一的“精英”岗位服务,精英高等教育似乎已日渐式微、渐行渐远,完全淹没于大量涌入的学生之中,成为“失去的乐园”。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在精英向大众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精英大学只是在有限的方面进行了制度创新,精神追求并没有因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而发生根本的变更。如现在的哈佛依然是过去的哈佛,过去,“对独立思想的鼓励和培养”是哈佛大学的教育之本,今天,“为的是思考、并学会思考”依然是哈佛大学对学生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今天的哈佛比它在没有大众化时更加精英化了”便是精英教育持久弥新的真实写照。
从逻辑上而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虽在一定程度上会冲击精英教育的发展,比如与精英教育互相争夺稀缺的高等教育资源,但正如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首倡者马丁・特罗所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普及教育阶段转变,并不意味着前一阶段的形式和模式必然消失或得到转变”;“精英型和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非矛盾的共同体,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应当并行不悖,朝着不同的维度发展。没有广泛的大众教育,教育的公平性无从谈起,全民族成员的整体素质也无法提高;没有精英主义的理想和追求,整个高等教育存在的价值就可能退化为一种职业培训,失去其在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方面的显著作用。按照“人才金字塔”定律,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认为,只有在培养大量大众型人才的基础上,才能造就大批的拔尖创新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些不同类别的人才既包括社会所需要的精英人才,也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大众人才。因此,我们认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和精英教育阶段事实上都代表了一种大学教育的理念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其本质区别不是培养不培养“精英”的问题,而是培养精英的多样化问题。多样化并不排斥精英,是精英的范围、领域和数量的扩张。大众化教育阶段,精英教育同样存在,二者可以实现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寻求更大发展。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呼唤精英教育理性回归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知识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作用日渐凸显,各国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同时,更加重视后危机时代的谋篇布局,更加重视以人才和科技增续后劲,纷纷制定教育和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努力“将短期经济刺激与对人力资源、科学研究和基础设施的长期投资结合起来,把科技和教育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推动科学发展,我国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转变发展方式成为我们今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实现这种转变的根本在于教育要发展,教育要为这种转变来储备和提供能实现转变的先进知识、创新技术和人力资源,因此,发展好教育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而不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创新型人才、领军型人才偏少,教育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脱节,造成人力资源浪费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就迫切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质量的关键是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高等教育。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社会评价体系的干扰、教育体制的制约、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以“传授――接受”为主的旧模式,而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启发学生探索真理的欲望等方面明显不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发现”模式尚未真正建立,这直接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规划纲要》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布局,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从注重规模发展切切实实转到注重质量提高、内涵提升上来,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创新精英人才培养新模式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精英人才培养路径探讨
1.树立精英教育理念,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大学办学的根本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和提高教育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由大变强”的首要任务,再次强调了教育育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和提高质量的核心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们先后进行了4次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但在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中,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依然存在:一是“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二是功利性的教育模式根深蒂固;该种模式下,学校被人为地分割为多个狭窄的专业,过于强调人的培养,相对忽视人的教育,造成学生视野狭窄,缺乏创新思维能力。三是封闭式教学根深蒂固。传统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封闭式教育。这种方式表现为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虽然也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或者实习活动,但在学分构成以及学生评价中比例有限。这种封闭式的教育直接导致了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一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强化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开展归纳式教学、探讨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支持学生参与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二是要实现由“专业教育”向“全面教育”转变。由于社会分工不同,专业教育必不可少,但现实中的问题往往又涉及多个学科、多个领域,有些问题如环境、食品、卫生、能源等甚至超越国界。这就要求高校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多学科集聚的优势,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如果将知识传授限定在某一特定学科内,就会妨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人才培养过程要改变囿于某一学科、某一专业、甚至某一专门化的作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大胆突破学科专业的界限,让学生体验不同学科思维方法,通过尝试不同学科的思维方法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转变。开放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特征,也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标志和显著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能否以开放的姿态融入社会已成为评判大学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2.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学生分类培养体系
人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和多样化的。只有承认人的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才能确立人的发展的主体性。因此,教育应当提供适应每个人发展的教育,只有当教育切实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最适合自己的教育,才能真正把人的潜能、特长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然而,由于目前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单一,导致许多学生的特长、兴趣、潜质都被淹没。要改变这种局面,我们认为,就必须以“个性化”教育为引导对教育进行改革创新,实行大类招生、分类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既为优秀拔尖学生脱颖而出提供机会,也为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展示特长提供空间和舞台。
具体来说,不妨建构如下三类人才培养体系:第一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是把绝大多数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深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和宽广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第二类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借鉴国内一些高校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经验,成立专门的学院或开设实验班,“采取自主招生、二次选拔等途径,遴选有兴趣、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第三类是具有特殊兴趣、特殊专长的人才即偏才、怪才的培养。在这三类人才培养体系中,第一类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主体,后两类则是必要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创造不同的条件,分类培养,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成为优秀人才,使优秀学生更加优秀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使偏才、怪才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都能成长成才,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3.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建构适合精英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
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不断被提及但至今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受集权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基本沿袭了政府组织机构构成与管理模式,主要依靠行政权力来治理学校,高校内部管理机制行政色彩浓厚,学术权力受到挤压并逐渐失去了其独立品格和批判精神,由此引发教学质量下降、学术风气浮躁、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迫切要求高校进行体制改革,探索建立适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模式。
具体来说,一是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以“教授治校”为抓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二是要改变现有的学校评估制度,注意各种评价体系和指标的导向作用。在对学校进行考核评估时,防止只看学科专业建设成效、科研成果数量和获奖的倾向,更要看人才培养的质量,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多少拔尖创新人才。三是要改进现有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将“创新”纳入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既能反映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又能反映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考核体系。
4.改善和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需要一流的学术环境和氛围,“人能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能创造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积极培育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使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是要在校园内营造有利于学术创新的环境和氛围。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二是要在校园内营造有利于学术讨论与学术争鸣的环境和氛围。对此,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加州理工学院不仅给学者、教授们,也给年轻的学生、研究生们提供了充分的学术权力和民主氛围。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学术观点都可以充分发表。学生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不同学术见解,可以向权威们挑战。”三是要营造一种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人人成才的环境和氛围。把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分类培养,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徐力,徐辉.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1(04).
[2]王建华.大学理想与精英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4).
[3]刘海燕.大众化教育进程中精英教育的重新审视[J].复旦教育论坛,2003(04).
[4]张岚.精英教育的守望与理性回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10).
[5][美]马丁・特罗.王香丽译.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01).
一)目的及依据
最大限度地控制、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应对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突发事故。根据上级文件指示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紧急处置范围包括临湘市文化行政部门主管的文化经营场所突发重大事故的紧急处置工作。
1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是指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共人员聚集文化场所。
2本预案重大事故是指地震等自然灾害;火灾、踩踏事故等平安生产事故灾难;恐怖爆炸、袭击等重大刑事、治安案件;突发污染疫情等卫生防疫事故;因演出纠纷原因引发的大规模群体事故等。
三)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提高文化行政部门及文化经营场所防范各种重大事故的意识。把保证人们生命财富平安放在第一位,坚持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谋生存和求发展,处置各种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中,做到及时报警,组织救援,努力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减少到最小程度。
2预防为主。消除各种重大事故隐患,随时做好突发重大事故的应急处置准备工作。
3快速反应。本着对人民生命财富高度负责的精神,迅速启动工作预案,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及时、迅速、有效、果断处置,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尽一切所能使重大事故所造成的政治、经济、人员、财富损失降到最低。
4统一指挥。本着“属地管理”原则,根据重大事故的紧急指挥处置。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紧急指挥领导小组
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紧急指挥领导小组是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指挥领导机构。
1紧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
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紧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文化局局长担任。
主管信息新闻报道和纪检监察的党组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分别由主管安全、文化市场管理、群众文化工作。
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紧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文化局办公室、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群文股负责人。
2紧急指挥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指挥、协调本部门参与相应紧急行动。
2协调、配合市政府有关部门做好重大事故紧急处置工作。
3研究决定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发生后本部门重大问题的处置方案。
3紧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分工
市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紧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负责总体紧急指挥协调工作。
协助组长做好紧急指挥协调工作。副组长根据领导分工。
牵头负责本部门主管的业务范围内突发重大事故的协调处置工作。紧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根据本股室的业务范围。
二)紧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及职责
职责是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突发重大事故后负责综合协调工作,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紧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和上报重大事故信息,督促各股室落实领导小组下达的工作任务。
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紧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临湘市文化局主管平安工作的领导兼任。
紧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包括:办公室、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有关负责人。
三)有关股室职责
1文化市场稽查大队:牵头负责全市文化娱乐经营场所。
2办公室:负责突发重大事故的有关外事、外宣的协调联络工作;负责在突发重大事故后提供有关政策、法规等处理依据;负责突发重大事故后车辆调配等后勤保证工作;纪委的领导下。防止在处置突发重大事故中出现违法违纪行为。
三、预防和预警
一)预防行动
1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认真履行国家和湖南省有关法规规定的文化行政部门的平安职责。加强对文化经营场所的平安监督管理,经常性开展平安隐患排查工作,督促各文化经营场所严格遵守国家、湖南省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努力消除各类平安事故隐患。
2建立必要的预警快速反应应急机制。定期组织各种突发重大事故应急演练,做好应对各种重大事故紧急处置的准备工作。
3文化经营场所应制定平安捍卫工作方案。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牵头协调下,请公安等有关部门给予支持和安全保障,并接受公安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配合做好各项平安工作。
4文化经营场所以及举办大型社会文化活动主办场所。严格内部平安管理,做到组织制度、消防设备健全,装置必要的技术防范设施,坚持疏散通道疏通。严格依照场所和大型社会文化活动核定的人数控制活动场所参与的人员,配备必要的治安捍卫人员,制订突发重大事故预案,开展教育培训活动,预防各种重大事故的发生。
5文化经营场所应依照防范突发重大事故的需要。做到定期进行维修和保养,保证随时能够提供使用。
二)预警信息
1定期分析平安工作形势。要早发现,早控制、早报告、早解决。
2发现可能危害文化经营场所平安的预警信息。解决不了应立即向市政府应急指挥办公室或依照预警信息的性质直接报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提出预警建议。
四、应急反应
一)应急响应
1值班室在接到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后。办公室主任立即紧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并通知紧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立即上岗。
2紧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立即向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报送信息。
二)信息报送
1信息报送应本着迅速、真实、全面的工作原则。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估计财富损失情况;
4分析事故原因;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工作措施、下一步方案;
6其他需要演讲的事项。
7重大事故信息应在事故发生后最迟2个小时内完成信息报送。随后应报送书面演讲,必要时和有条件的可采取录音、录像的方式。
三)应急处置
1临湘市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紧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重大事故的情况。布置并下达工作任务。组长、副组长以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解事态发展和事故的控制情况,市政府或公安、消防等现场成立的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现场处置及平安捍卫工作应本着依靠公安、消防、卫生救护等专业人员的原则。紧急疏散群众,出现人员伤亡的要立即组织开展救援。
3突发重大灾情、疫情。防止、减少损失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内容包括:
1文化经营场所开展宣传活动。
2根据灾情、疫情情况通知关闭文化经营场所。
3根据灾情、疫情情况。
4文化经营单位加强平安捍卫工作;
5根据灾情的需要调动物资和人员。
6暂停审批大型演出活动、停止、取消或延迟举办已经批准的大型演出等文化活动。
四)信息
1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向外界的信息工作。
2需要向社会事故信息的经市政府同意后方可召开新闻会。
向社会文化经营单位重大事故信息应做到全面、客观、准确、正确引导舆论。
五)应急结束及后期处理
1应对重大事故处置工作已经基本结束。由市应争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
2发生重大、特大事故。参与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向事故调查组、牵头处置有关部门提供文化经营场所的情况以及有关政策规定,协调、配合有关部门处置。
3发生重大事故。有关部门查清事故原因后,全市文化行业开展防事故教育活动,总结事故经验教训,加强文化经营场所平安管理。
五、应急保证
一)信息保证
向上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信息,建立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信息收集、传送、报送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文化经营场所突发重大事故后能够在报警、救援的同时。保证信息报送及时准确,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
二)物资和人员保障
每年申请一定的财政资金经费用于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应急预防工作。准备必要的抢险救灾物资。
并适时开展专项培训,各文化经营场所应根据场所的规模后备应急救援人员。突发重大事故后,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配合开展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六、宣传教育和培训
一)加强文化经营场所重大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工作。印发宣传资料、张贴宣传画、播放电视宣传片等多种形式,开展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防范突发重大事故的意识和自救能力。
据华夏基金近日公告称,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将在12月29日至1月18日发行,该基金是华夏基金为顺应资本市场全球化趋势,把握中国崛起机遇,重拳布局大中华企业而推出的战略性产品。投资者可在建行等各大银行、各大券商及华夏基金认购。
值得关注的是,该基金将由华夏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阳琨亲自担纲。阳琨认为,2016年低估值港股有望随着深港通政策的落地迎来一次性估值修复上涨,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正是掘金2016年港股的优良工具,他自己也将出资100万元认购。
全球市场走向融合
大中华企业投资价值凸显
近几年中国加速崛起,在全球事务中影响力不断增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中国创新企业也在快速崛起,成为全球商业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如腾讯、阿里巴巴、京东,携程等优质中国公司,其主要业务和利润来源来自于大中华地区,在海外上市后保持了较快业绩增长,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投资热点。
由于海外资本市场上市门槛低、周期快、市场环境相对成熟,大量境内成长型优质公司纷纷登录境外资本市场,其中不乏很多全球领先的公司,但目前境内投资者投资全球市场的门槛仍然较高,投资地域壁垒的存在使得境内投资者在过去几年错失了太多中国企业成长的机会,无法分享其成长收益。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全球化过程中的投资机会凸显。比如,2014年以来随着沪港通政策的落地,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的联系紧密程度逐渐增强.长期来看,随着制度框架的完善,港股的内资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尤其是2016年深港通政策如果能够如期实施,将会再次引发内地资金南下的热情,港股有望出现估值的一次性修复上涨。
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阳琨认为资本市场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A股市场和港股市场,欧美市场将逐渐走向融合。随着A股市场资金的进入,这些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会逐渐发生变化,进而带来市场风格的变化,并伴随着一系列资产的重新定价以及估值模式和估值体系的变化。长期而言,随着资本流动的开放,海外中资股的定价权必将属于中资投资机构。
借助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投资者可以顺应市场融合趋势,做前瞻性布局,把握定价权变化过程中的投资机会,突破地域壁垒,实现对优质中国公司的全球追踪。
纯正的大中华投资
本土思维全球视野
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以A股为主要投资标的,其次重点投资港股,并适度布局优质的美国中概股,同时也会积极关注其他在海外交易所上市的中资股票。
阳琨表示:“我们坚信研究创造价值,只有对企业、业务有超越他人的认识,才能寻找到价格和价值的偏离,以期获取超额收益。中资金融机构对中资本土企业有着深入的研究,对中资企业的文化和业务模式的了解更为深入,具有外资机构难以比拟的优势。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所投资企业的主要业务和利润来源来自于大中华地区,不会投资于非大中华企业。投资自己熟悉的领域,我们更有信心!”
据了解,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的投资策略是,以本土思维研究企业价值,以全球视野寻找投资机会,多市场发掘价值洼地,寻找最有投资价值的企业。
具体看来,该基金在A股市场将重点布局受益于结构转型和调整的优质成长性行业,如智能制造、环保、新能源、芯片产业链等行业。在香港市场将重点布局在港交所上市的优质内地成长股,尤其是长期以来价值低估的中小市值股票,而在美股市场将重点布局市值相对较大(超过50亿美金)的中资全球龙头企业,如互联网、传媒、娱乐等发展较快的行业。
相较传统的A股基金,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除A股市场外,还能投资海外优质大中华企业,有利于分散单一市场波动风险。相较传统QDII基金,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不仅能投资在海外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也能分享A股市场投资收益。此外,不同于已有的“大中华”类基金,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除了可以投资海外大中华企业,其大部分资产仍将投资于中国内地市场。可以说,华夏大中华精选的投资结构和策略在市场中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可以在境内外自由配置中国企业,基金经理也可在大类资产上自由进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可以根据境内外证券市场走势,灵活选择投资区域,寻找投资机会。
重塑投研体系
投资总监亲自担纲
华夏大中华企业精选基金将由华夏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阳琨亲自担任基金经理。资料显示,阳琨具有20年的证券从业经历,是业内最资深的公募基金经理之一,投资管理经验丰富,擅长对优质成长型公司的研究和挖掘。其目前管理的华夏兴华基金,自其2013年4月任职以来,截至2015年12月25日,累计回报率达到106.35%。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培养路径
大学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纵观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大多数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简单强调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纯语言能力”,对文化意识的培养重视程度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对语言的正确理解、准确表达和得体交流。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在《语言》(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著名语言学家古德诺夫(H.Goodenoygh)在《文化人类学与语言学》(Cultural-Anthropology and Linguistics)一书中提出:“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类在学习运用语言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由此可见,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人们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社会风貌、经济状况、政治体制、历史背景、风俗习惯、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特点、行为模式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如果离开文化,语言就只剩下抽象的形式外壳。
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因此,大学英语教学,除了教授学生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外,还应有意加强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切实增强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1.关联性原则。文化意识培养必须与大学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即文化意识培养内容必须与所教授的教材内容息息相关,以课文为纲,为语言知识教学服务,避免出现边缘性和随意性问题。
2.适度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所教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语言水平的高低程度、理解接收能力的强弱程度及教学大纲基本要求,系统地、有策略地综合把握文化意识培养的广度和深度。
3.灵活性原则。文化内容广泛而又复杂,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语言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4.批判性原则。大学英语教材中的各类文章均以本民族的价值观为导向,所以有些观点可能会有失偏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客观公正的态度辩证地看待英美文化,既不能随波逐流,又不能故步自封。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有效路径
1.从背景知识入手。鉴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地了解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将语言文字语境化,即把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放到特定的文化语境之中,否则无法准确把握语言的深刻内涵。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以下简称《新视野》)第四册第2单元Text A:Charlie Chaplin为例,该课文讲述的是英国电影艺术家、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的故事及他的电影,单纯从语言角度看,没有太难的语法知识,但要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白为什么卓别林虽然是一名地道的英国人,但他著名的“流浪汉”形象并不那么像英国人(...didn’t seem all that English...),甚至被认为“多少有点粗俗(a bit crude)”,就必须充分了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国文化,设身处地地考虑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气候和文化特征。
2.从词汇入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必然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英国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Leech)在《语义学》(Semantics)一书中指出词义包含“概念意义、内涵意义、风格意义、感情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七个方面。除了概念意义属于基本词义外,其他各项都承载着不同层面的文化信息。这就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能简单强调词汇的“音、形、义”等字面意义的掌握,还要注重文化内涵信息的引导,帮助学生全面认知词汇的多种隐含意义。否则,语言学习就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甚至造成语用失误。例如,在《新视野》第四册第3单元Text A:Longing for a New Welfare System课文中,“high-profile”一词本义是“引人注目的”,但是在了解了美国社会福利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不难发现这个词在文中是讽刺那些大杂志社为了不给自己惹麻烦,对福利救济对象的态度“鲜明、毫不含糊”。
3.从习语入手。习语从广义上讲,包括俗语、谚语、俚语、成语等,是语言的精华与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仅从字面上很难领悟其真实蕴意。所以,为避免望文生义或主观臆断,我们必须熟知各民族独特文化赋予习语字面概念之上的隐含意义。例如,以《新视野》第四册第1单元Text A: The Tail of Fame为例,在“...‘Don’t quit your day job!’ is advice frequently given by understandably pessimistic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to a budding artist who is trying hard to succeed....”句中,“day job”不是“一天或全日工作”,而是指“普通的日常工作”,“budding artist”也不是“布丁艺术家”,而是指“新生的年轻艺术家”,翻译成中文即对一名正努力追求成功并刚刚崭露头角的艺术家,其亲朋常常会建议“正经的饭碗不能丢”,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4.从原版影视入手。原版影视作品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是现实生活的浓缩与升华,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地道、准确、生动和真实的语言输入,使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和体会语言。以《新视野》第二册第3单元Text A: Marriage Across Nations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节选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猜猜谁来晚餐)或者The Joy Luck Club(喜福会)等和课文主题相关的影视片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为什么作者认为:“The continual source of our strength was our mutual trust and respect.(相互信任和尊重才是我们俩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在跨国或异族婚姻中,夫妻双方由于国籍、风俗、习惯、观念、语言的差异,容易发生争吵,导致婚姻危机,因而夫妻之间需要彼此宽容、谅解和开诚布公(tolerance,compromise and being open with each other)。
文化包罗万象,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有历史的文化积淀,又有现实的文化镜像。想要真正学习好一门语言,不仅要掌握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功,还必须了解这门语言特有的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缺乏目标语言的文化知识,人们通常会从母语的文化角度理解另一种文化现象,从而导致信息的理解错误。所以,大学英语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积极探索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文化输入,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栗亚杰.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英语广场,2013(03).
[3]闫毓芳,张元元.英美文化融入与大学英语教学[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