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境保护问题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环境保护问题论文

第1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1.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溯源与展开

2.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效率核算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3.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现状、经验与政策建议

4.中国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支出的效率分析

5.无人机遥感系统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6.论环境保护视角下消费税改革的再次深化

7.我国环境保护规划的分析与展望

8.基于经济责任的环境审计路径选择——浅析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环境保护责任审计

9.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形势及其研究进展

10.中国环境保护事业60年

11.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内涵、框架与改革思路

12.“十一五”环境保护投资评估

13.新疆十大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及其对策探析

14.从环境权到国家环境保护义务和环境公益诉讼

15.中国西部能源及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

16.地方政府环境保护激励模型设计——基于博弈和合谋的视角

17.环境保护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18.湖南省农村环境保护社区机制质量的实证研究

19.资源、体制与行动:当前中国环境保护社会运动析论

20.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制改革构想

21.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治机制研究

22.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环境保护方案设计研究

23.环境保护权利话语的反思——兼论中国环境法的转型

24.农村环境保护法治建设的成就、问题和改进

25.环境保护检举权及其司法保障

26.建立中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的思考

27.环境保护相邻权制度之体系解释与司法适用

28.大秦岭西安段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探析

29.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30.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

31.关于尾矿库的建设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思考

32.企业环境保护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33.构建环境保护税制体系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34.美国水环境保护立法及其启示

35.我国海洋渔业环境保护管理机构间的协调机制探析

36.中外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比较

37.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视角的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38.我国环境保护投资效率问题研究

39.可扩展的环境保护档案元数据研究与实践

40.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的若干看法与政策建议

41.关于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战略思考

42.环境保护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基于中国四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面板数据分析

43.云南环境保护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44.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

45.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环境保护政策演变

46.城市环境保护满意度及案例分析

47.京津冀地区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

48.日本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研究

49.澳大利亚生态环境保护的举措及经验借鉴

50.日本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研究  

51.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初创——兼述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及其历史贡献

52.中央财政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优化设计探讨

53.湖南省环境保护投资现状分析

54.流域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及其应用

55.构筑促进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制度

56.公众环境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现状的调查报告

57.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

58.关于我国环境保护费改税的思考

59.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研究综述

60.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土地利用规划与环境保护规划的空间衔接研究

61.中国环境保护规划评估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分析

62.国家级流域水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一般模式研究

63.论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64.环境保护:海外投资者面临的法律问题

65.新时期国家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66.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67.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68.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分析——基于各级政府博弈视角

69.中国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体系设计

70.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模式研究:社区磋商小组

71.中国环境保护投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72.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网络参与研究——以PX项目的网络舆论演化为例

73.作为生态和环境保护手段的空间规划:联邦德国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74.中国工业环境管制强度与提升路线——基于中国工业环境保护成本与效益的实证研究

75.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若干哲学思考

76.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

77.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定位和策略分析

78.农村环境保护:国内外的经验、做法与启示

79.湄公河下游水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各国政策取向与流域治理

80.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

81.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 完善广东农村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82.进一步促进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研究

83.三峡库区流域水环境保护分区

84.地方政府竞争的博弈行为与流域水环境保护

85.论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86.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以潘得巴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为例

87.新常态下我国环境保护的战略与原则

88.环境保护中政府规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及其博弈分析

89.中国城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差距比较

90.环境保护与公众参与

91.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研究

92.环境保护税与排污费制度比较研究

93.论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环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政策与法律对比分析的视角

94.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95.我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研究

96.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之立法及执法完善研究

97.环境保护税法的实体原则与程序原则

98.中国海外投资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第2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定未来政策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和家在环境——贸易上存在重大市场分岐和利益冲突,国际目前仍没有解决这一问题的明确思路,但是,各个国家就这一问题继续协商,争取达成一致,实现全球的国际社会的合作。

关键词:WTO自由贸易 环境壁垒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为了促进这两大主题的实现,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基本主题。贸易自由化,全球化,人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等。我们希望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但是,我们在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我们生活的环境也在消无声息的遭受破坏,有些甚至到了正常的生活,因此环境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这两大世界潮流发生交汇并产生冲突,使国际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国际关系的一个热点问题。就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一般关系来看,彼此相互促进,同时又产生消极影响。目前体现贸易自由化的加际主要是世界贸易组织(WTO)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对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有所关注。近年来,由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WTO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更加强烈。WTO成立的文件中写入了可持续发展,并且成立了专门的没有与环境委员会有关环境保护的条款和实践越来越丰富,而且在案件裁决中出现由没有自由倾斜转向环境保护的倾斜,在国际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协调国际没有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WTO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新任务。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议定书与2001年12月11日生效,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没有组织的正式成员,我们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经济,提高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在WTO多边贸易体制中,我们希望进一步消除关税与非关税壁垒,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有所作为,但是“绿色”却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最大障碍。进口国制定严格的绿色标准,给我国的商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这些应该引起我们的巨大思考:如何运用WTO的有关环境保护条款来最大限度的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强对环境——贸易问题的,对我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实践问题的急需。20世纪是环保的世纪,我国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大的作为,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适应环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新要求。

一、WTO体制下贸易规则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解释

WTO国际贸易政策的目标是消除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实现贸易的自由化,与国际贸易相联系的环境保护政策的目标是防止贸易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保护改善环境。WTO有关贸易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原则和规定的总目标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优化和使用世界资源,根据各自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水平,寻求既保护环境又达到上述目标的手段。WTO与CATT的宗旨相比改进的主要是增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内容。多边贸易体系是否由于环境的原因进行修改,应该遵循的原则为公开、平等、非岐视性,有利于促进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且要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避免贸易保护措施。

GATT第一条,第三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在国民的基础,对进口产品征收各种旨在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税收;应当给予最惠国待遇,取消数量方面的限制。WTO的各成员国应该进行磋商协调,以协定的方式指定环境标准,我们应该鼓励环境方面的研究以及创新和新技术的开发、转让、使用、提高各国的环境保护能力,某些对环境保护有害的发明等,应当拒绝授予专利权。同时应当允许各国对环境进行有条件的补贴,而且环境补贴是不可申诉的补贴,这样有利于提高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也有利于实现WTO体制下环境——贸易的总目标。WTO专门设立的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应该充分发挥其在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协调贸易自由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其互相支持。

GATT/WTO长20条的有关规定为:“本协定的规定不得解释为禁止缔约国采用或加强以下措施,但对情形相同的各国实施的措施不得构成武断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构成对国际贸易的变相限制……为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与国内限制生产或消费措施相配合,为有效保护可用竭资源有关的措施。”专家组对该规则作为以下解释:根据“为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规定采取措施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第一,不存在符合GATT的其他措施可供选择;第二,即是在此种情况下,所采取的偏离GATT的措施也应该是最合理的。可用竭资源的范围扩大,认为生物资源与石油、铁矿石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一样是有限的。对“有关”的理解应该是仅要求引起争议的措施与保护可用竭自然资源这个合法目标之间存在实际联系即可,这些解释成为处理贸易领域内的环境争端的准则。

GATT/WTO的争议解决机构对解决环境——贸易争议,对锻造形成环境——贸易政策和规则有重要意义。WTO取代GATT,新增加了上诉审理程序之后,相比原来的专家组,上诉机构无论是解释规则还是表明态度都与专家组有明显区别。1998年11月的海虾——海龟案上诉的裁决,第一次向环境保护倾斜,这种突破受到国际社会和各界广泛的关注。此案裁决指出:在WTO体制下,各国政府完全有权利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采取措施来保护可以用竭的自然资源。各国政府不需要经过WTO的“允许”而采取环境保护措施,这一些裁决遭到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非议,认为这是给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开绿灯①。

发达国家受到国内环境保护认识日益增长的压力,要求调整环境——贸易关系,加强环境保护。而发展中国家担心在国际贸易中产生环境壁垒,因环境保护的要求而引起他们在国际市场中的准入机会减少。在这种背景下,WTO在环境与贸易关系的议论中形成一些基本观点:

(一)WTO不是环境保护组织,它在环境保护领域中进行政策协调对贸易有重大影响的环境政策。在环境与贸易的关系问题上,WTO认为两者是可以互相支持的。环境保护政策保护了自然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是经济能够在此基础上不断增长,贸易自由化带来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增长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投入,促进环境保护的发展。WTO的任务协调贸易自由化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继续坚持原来自由的政策,同时又为自由化扫除障碍,使贸易自由化也不防碍各国的环境保护。

(二)GATT/WTO已经给各国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重要依据。但是,环境保护政策必须在非岐视的基础上进行。对待进口产品与本国产品要坚持国民待遇原则。WTO保证市场准入机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地理、人为等各方面原因造成贫困,这种现状已经被WTO广泛承认和接受,所以WTO的政策规定有益的倾向发展中国家。贫困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首要原因,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障碍。实行贸易自由化,减让关税和消除非关税壁垒,增加发展中国家市场准入的机会,扩开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加上资金和技术的授助,对发展中国家积极的发展十分重要,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意义。

(三)国际协调和多边合作对正确处理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非常重要。国际社会的贸易与环境政策的协调与助于消除环境与贸易的政策冲突。多边环境协定是解决跨国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性问题和地区性问题)的主要途径,不赞成单方面解决环境问题。通过国际合作解决环境问题,减少武力和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多边环境协定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切和责任,促进贸易自由——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WTO环境与贸易关系尚待解决的问题

在环境与贸易关系的问题上,WTO成员方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共主只,形成了结论。但是有些问题争议较大,目前仍然在进行讨论。成员方之间,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认识上的分岐和实际的利益冲突,使得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协议有相当大的难度。我国入世后以成员方、贸易大国、环境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讨论,因此,了解议题的内容和实质,了解各成员方的立场,以及各议题对我国的意义和影响,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多边贸易体系与多边环境保护协定之间的关系

二者之间可能产生两类冲突,一是多边环境保护协定中的贸易条款可能违反非岐视原则,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同类产品实行不同环境标准而违反最惠国待遇,对国内外产品给予不同环境待遇违反国民待遇原则。二是多边环境协定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有关贸易问题依照何种原则来开展。目前涉及到贸易协定还不是很多,而且至今还没有多边环境协定有关贸易的案件提交到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

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被公司认为是“WTO最独特的贡献”,WTO成立以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该争端解决机制是整个WTO的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的机制②。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为各国提供了原则和可以借鉴的,贸易体系与环境保护的两种冲突的解决,可以使用国际法中“特定法优先适用”“国际法优于国内法”的原则,WTO鼓励采取多边协定的方式解决环境问题。并且多边贸易体制争端解决与多边环境保护协定解决争议机制在程序方面有较多不相容的地方,成员方对依照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有较大异议。

2、与贸易有关的以及对贸易有重大影响的环境、政策、措施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

成员方对该问题的争议较多,主要集中在补贴问题。补贴对环境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负面影响包括:补贴可能引起对资源的过度使用。补贴能够稳定人们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起稳定人心的作用,这种作用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尤其是农业和资源领域的补贴可能扭曲市场,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恶化。③环境保护主义认为,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包括补贴在内,鼓励采用对环境有益的行动和技术。有些代表认为这类规定能鼓励能源密集技术的出口,这些规定可能被某些人滥用,使市场准入问题的既有成果遇到破坏,也不符合“污染者负担”的原则。补贴对环境保护也起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新技术的转让和使用。

3、多边贸易体制与环境、税、费、以及产品的环境标准的关系。

征收环境税费已被越来越多的成员国政府采用,用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标和减少环境保护成本的要求。为防止进口产品的环境税费以及内外产品的环境税费上的差别过大,WTO规定政府在这一方面的行为限制。

在产品的环境标准上,生态标志问题争议最大。生态标者有基于产品本身的生态标志和机遇产品生产过程的生态标志两种,由于各国所采用的标准不同,并且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发达国家可以利用生态标志造成贸易壁垒,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者的选择,最终影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同的环保技术标准以及绿色包装制度等形成绿色壁垒,限制出口国的贸易,最终体现在环境措施对市场准入的影响。制定正确的环境政策和贸易政策,使之互相支持,推动下一轮市场准入谈判,对加强WTO在环境保护方面作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家来说,贸易是获得环境保护所需的资源(包括资金、技术、生存需要)的主要手段,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发展和环境保护,主要由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援助,但这些基本上都没有实现,发达国家制定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限制发民中国家的市场准入,给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和环境的保护造成进一步障碍。

针对这些局面,WTO推荐对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保护环境都有好处的“双赢政策”,即给发达国家带来一定的利益,使其有利可图,同时也增加发展中国家市场准入的机会,带来环境效益,又通过取消贸易限制,降低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出口限制以及补贴等贸易现象,以次达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和环境保护的益处。但是,如何实现达到“双赢”的目标随之而来。可以通过竞争,扩大贸易,消除贫困,鼓励对资源的可持续开发,通过解放市场,增加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使用,继续进行多边谈判,加强国际合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消除贸易限制,改善贸易环境,使贸易和环境向积极方向发展。

发达国家考虑到环境保护,对某些产品禁止国内生产,主要依靠进口。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人才,往往成为这类产品的受害方,进一步使环境恶化。经济水平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循环不断进行,在发展中国家呈现出恶性循环,所以提高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实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对环境保护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多边贸易协定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环境保护规定的透明度问题。GATT规定各国迅速公布其有关决定,事后通知并提供信息的义务,同时提供机会的规定和成员国设立咨询点的规定,应该将生态标志,环境经济手段中的环境补贴、税、费、包装和废物的处理纳入透明度制度,透明度的增强能够更好地遵守规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WTO贸易与环境关系尚未解决的其他问题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知识产权的保护能鼓励发明和创造,推动的发展,其中一部分对环境保护有益。但是,一些新发明、新技术,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要达到全球的贸易自由——环境保护,就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在转让过程中出现冲突,国际法中规定以优惠条件向发展国家转让,这一点在实践中很难操作,需要进行协调。

服务贸易对环境保护也有不利的影响。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部门分工更加专业,更加精细,服务业的发展也不断提高。随之而来对环境造成了破坏,如运输业中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大气污染,业造成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破坏。《服务贸易协议》的规定对环境问题有所涉及,但比较空泛,初中起来比较困难。

三、WTO环境——贸易问题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贸易目的是“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和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最佳利用世界资源”,环境保护的目标是“改善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更好地全面提高和管理生态系统,争取一个更为安全,更为繁荣的未来”。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本应是互相支持的,然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的差距和经济利益的冲突,导致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的根本分岐。环境贸易问题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南北关系问题,国际社会还没有解决此问题的明确思路。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与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合理的资源转移,发展中国家向发这国家输入的主要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这其中没有包含出口国的环境代价。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入的主要是品,其中包括了控制环境污染的代价。发达国家通过贸易和投资方式把对环境有害的产品,技术从他们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重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的负担。如发达国家又在贸易市场上罩上了绿色大伞,筑起绿色壁垒,把发展中国家拒之门外。环境因素正在成为国际社会贸易和投资的重要条件,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在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人类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发展中国家既是环境破坏的最大受害者,也是环境最大的破坏者。

基于当今国际社会的实际情况,在环境问题上的当务之急不是更多的立法,而应当落实已有的法律规定。最重要的是协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根据各自的力量承担环境保护但有区别的责任,防止发达国家以保护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理由的贸易主义的蔓延。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受拒绝,没有市场竞争力,收益的减少,带来环境保护支付能力的降低。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借口的贸易保护主义已形成环境壁垒。

专家组一直在不断对贸易——环境的争端进行,从上诉机构的报告中可以看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它反映了从GATT到WTO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变化。各成员国根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采取环境保护措施是其应当享有的权利,只是各成员国还承担着总协定及其他协定的贸易规则方面的义务。因此,各国必须还违背自由贸易,非岐视待遇的承诺,就其本质而言,协调环境政策与贸易政策实际上是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体现。④

WTO在环保问题上的主要发展方向是:WTO的价值在平逐渐向环境保护倾斜;在国内环境措施的域外效力问题上的松动;有条件地将国际环境协定作为解释渊源;条约规则的变化;这些趋势的出现为我们制定环境措施提供了参照意见,减少在国际贸易中因绿色壁垒而造成的损失。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WTO在运作和裁量的过程中逐渐重视非政府组织的意见,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扩大了WTO的参与者的范围,能够更广泛的体现了大众的意见,在解决问题时更加民主和平等。WTO已经改变其封闭性,承认环境、商业等领域有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并且做出了若干规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贸易——环境保护日益被世界各国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要彻底解决贸易自由——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力量,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全球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和平与发展。世界贸易组织也应更在程度的发挥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制定统一的环境标准,实施统一的政策,正确处理自由贸易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参考:

①那力:《WTO与环境保护》,载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2期。

②王铁崖:《国际法》,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66页。

第3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规划;环境保护

在城市的发展与建设中,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城市规划中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关于环境的保护工作,而过于重视街道的布局、建筑的造型等,殊不知,环境建设与人们的生活具有更加密切的关系,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将会严重影响城市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因此,本文通过讨论在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环境保护工作作为今后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

1 城市规划中的环境问题

1.1 城市大气质量日趋恶化

在近几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高楼大厦林立,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人们在感受到便捷生活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城市的大气环境不再有原来那样清新了。这是因为各个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对于大气环境的保护,过于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却没有对大气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城市中的大气污染物严重超标。究其原因,在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主要是以传统的煤炭资源为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在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进一步污染了城市中的大气。尤其是一些以工业为主的城市,环境质量令人堪忧。大气环境一旦受到严重的污染,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酸雨的形成导致建筑受损、农业受到破坏等,更严重的问题是温室效应的产生,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1.2 城市水体污染问题

根据相关环保部门的一份调查研究发现,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水体污染是继大气污染后最主要的一项污染。一些工厂在未经过处理的情况下,就将工业废水排放进河流湖泊中,有些河流湖泊还是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全国近千条河流中,受到污染的河流居然占据了七成,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应该能让人类警醒的数字。城市用水一旦受到污染,那么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首当其冲的就是生活用水无法得到有效的供应,从而引发供水危机,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1.3 垃圾围城现象日趋严重

在城市生活中,居民每天要扔掉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中以固体废弃物居多,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处理,就会造成垃圾的大量累积,占据了大量的土地面积,这些土地原本可以用来进行生产建设,现在却成为垃圾的堆放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固体废弃物的占有量仍然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那就说明还将会有更多的土地被垃圾所侵占,同时,垃圾所散发出的刺激性气味对于城市大气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想有效的改善这一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进行固体废弃物的掩埋,还人们一个整洁的环境,将用于生产建设的土地重新收回,这样才能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鸟语花香常伴人们左右。

1.4 噪声污染现象不容忽视

除了上述的问题外,噪声污染又是不得不提及的现象之一。很多人对于噪声污染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认为与其他污染相比,噪声污染仅仅算是九牛一毛。其实不然,如果不能及时的解决噪声污染的问题,其产生的影响与其他污染同样严重。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城市发展日益加快的今天,工厂生产以及交通等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制造了大量的噪音,这些噪音会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通过对噪音检测的结果,一些工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地区噪音污染更为严重,这些城市的居民除了要忍受大气污染外,还要承受噪声带来的污染,其后果可想而知,长期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城市中生活,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造成精神上的损害。

2 我国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措施

2.1 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既然我们认识到环境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将城市中企业类型进行适当的变革。将传统性的、产生严重污染的企业进行迁移,进而发展污染少甚至是没有污染的企业,对当地的企业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能够有效的降低大气污染对城市环境带来的损害。同时,有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这种情况下,要将企业迁至城市的周边,并且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噪声污染进行治理,以关、停、并、转为基本原则,进一步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

2.2 保护重点区域

重点区域指的是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具有水源的地区等,在重点区域中,严禁建设可能产生污染的企业,对于已经建设的企业,要及时进行拆除,杜绝任何产生污染的现象的发生。尤其是对于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这类城市在进行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如果没有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一旦出现酸雨,就会造成古建筑的腐蚀,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来说,无疑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2.3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

这需要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分,并按预先拟定的环境目标来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然后再制订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采用落后的燃煤方式和日渐增多的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的,由此产生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城市环保规划的远景目标应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发展煤化工企业,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无污染或少污染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小烟囱;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创建大气无烟控制区;通过采用技术和行政手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木花草,大力发展净化植物种植事业。

2.4 治理水体污染的规划

在对水体污染制订综合治理规划前,应先对水体污染现状作个详细的调查研究,然后再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出最大允许污水排放量,并由此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据各地环保部门检测,我国每年工业废水排入长江、黄河、松花江等的排放量约为520亿吨,其中含化学需氧量约710万吨、氰化物约2500吨、重金属约1580吨以及砷、汞、酚类、油脂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全年排放总量的1/4,其中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鉴于上述污染状况,结合我国国情,我们对水体污染的综合治理规划必须是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先进的少废水乃至无废水的工艺流程来实现清洁生产,切实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利用率,强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达到保护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结束语

城市环境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标志城市社会文明的象征。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最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殿录.生态农业环境保护读本[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刑事立法 刑罚

一、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和人口大幅增长的压力,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环境破坏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制约公众生活质量提高及影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为保护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法律手段在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1997年修订的《刑法》分则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别设立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对各种严重破坏环境资源的犯罪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此外,《刑法修正案(二)》、《刑法修正案(四)》、《刑法修正案(八)》也分别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中的一些犯罪进行了修改。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较,根据我国保护环境资源的现实情况和基本要求,我国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事立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刑法立法体系设置不科学

我国刑法分则对于犯罪的分类标准是犯罪所侵犯的同类客体;对各类犯罪以及各种具体犯罪的排列主要采取了社会危害性标准。据此,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依次分为十类: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侵犯财产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危害国防利益罪,贪污贿赂罪,渎职罪,军人违反职责罪。其中,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以亚类罪的形式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而不是按照同类客体的标准在刑法分则中独立成章。由此看来,刑法分则对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设置,显然与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分类的标准不相符。

(二)刑法中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罚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刑法对于环境污染犯罪的规定之所以存在一些缺陷的主要原因是立法价值取向的偏离,这一立法价值的取向是重视惩罚而轻视预防。具体来讲,重惩罚轻预防的立法价值取向首要表现为刑事立法观念上对一般污染环境行为或破坏环境行为的危害性缺少足够的重视。正是因为这一点,导致了刑法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惩罚力度偏轻;其次是在刑事立法思想上重视刑法的惩罚功能而轻视了预防功能。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刑事立法注重犯罪行为的结果而轻视了犯罪行为的本身,从而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规定为结果犯罪而非行为犯罪;另外没有从预防犯罪的角度去健全刑事处罚的手段和方式,导致在刑事处罚手段上的单一性。

(三)刑法对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处罚范围狭小

我国刑法涉及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罪名仅有15个,虽然我国1997年刑法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行为所涵盖的范畴,但是与发达国家的刑事立法相比较,我国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行为的范围依然很狭小。《刑法修正案(八)》第四十六条对《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所规定的罪状进行了修改,降低了犯罪成立的标准,扩大了刑法对污染环境行为的调控范围。在美国诚如学者Yingyi Situ和David Emmons所言:“所有的环境刑事立法都将危险视为一种重罪而适用严厉的刑罚。”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家的刑事立法都同时惩罚环境污染犯罪的危险犯。我国刑法的这一规定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很不利,必然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刑事处罚,最终使刑法在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的特殊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四)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罚力度较轻

罪行均衡是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同时也是刑法调控体制最基本的要求。意大利的刑法学家贝卡里亚曾指出“犯罪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利益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这就需要刑罚与犯罪相对称。”但是,我国刑法对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处罚却明显偏轻。比如严重污染环境罪和过失致人死亡都是过失犯罪,如果都只造成一人死亡的结果,前者适用的法定刑幅度是拘役以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后者的法定刑是有期徒刑六个月以上七年以下。从这一点来看,在危害程度同等甚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程度更大的情形下,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所施予的刑事处罚显然轻于刑法对过失致人死亡的处罚。

二、我国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完善的立法建议

正是由于我国刑事立法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刑法在环境治理中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在当前人类社会面临严峻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形势下,我国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治理过程中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环境刑事立法方面的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通过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刑事立法的完善,充分发挥刑法调控机制在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功能,从而保障人类社会与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在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事立法中,首先需要确定的是生态效益大于经济价值,应该重视环境刑法的生态本位。自然环境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侵害的直接对象,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只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间接后果。此外,虽然一般环境污染或破坏直接结果的危害性看起来并不严重,但是其潜在的危害却是我们不可估量的。假如忽视了对一般环境破坏或污染行为的刑事处罚,就很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环境破坏或污染行为,最终给人类环境造成的重大危害。此外,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立法价值关键在于犯罪预防,应当注重通过对环境污染或破坏行为的刑事处罚实现犯罪预防,才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在分则体系中独列成章

我国学者对于环境刑事立法体例的设置问题存在不同的主张,有学者认为在刑法典外特别立法,也有的学者认为在刑法典内独立成章。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客体是生态环境利益,这一类犯罪客体具有特殊性,是整个刑法分则中所没有的客体类型,因此应该把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独自作为一类犯罪,跟刑法分则的其他十类罪并列;此外,从社会危害程度上看,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社会危害性是仅次于危害国家安全罪和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把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置于公共安全罪之后,既能够体现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又能够体现我国环境刑事立法对于生态价值的重视。

(二)完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罚体系

完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法体系,首先应该增加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刑罚的处罚方法。因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刑罚种类的完善受到刑罚体系的牵制,加之我国目前刑罚种类较少,并且没收财产刑和罚金刑在功能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重复适用不符合法律原则,因此应该通过修改刑法扩大资格刑的范畴,对与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增加试用资格刑。此外,我们应明确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罚金刑的相关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以贪利形犯罪为主,所以只有以判处罚金刑剥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所得的经济利益,才能够有效预防和惩治这类犯罪行为。

(三)扩大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调控范围

环境污染导致的全球性气候变暖日益严重,这就迫使我们必须拓展刑法对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范围,应该要求将所有坏境因素都纳入到刑法所保护的范围。此外,必须规定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危险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危险犯的规定在于某些危害环境的犯罪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非常严重,当这种危害结果实际发生了,定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未当危害环境的实际损害结果发生,刑法就把这种足以造成环境破坏和污染的行为规定为犯罪。

(四)加强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处罚力度

依照我国刑法有关规定,大部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罚比财产犯罪的刑罚要轻,一般的侵犯财产罪最高法定刑达到无期徒刑更甚至于死刑,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刑罚大多在有期徒刑3年以下,最高的也只是10年以上有期徒刑。这样低的刑罚设置明显轻于财产性犯罪的刑罚设置。然而,我们从犯罪社会危害性的程度上对比,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远远大于财产性犯罪。所以应该加大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处罚力度,只有当犯罪人所受到的刑罚与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相对等,才能够有效的预防和惩治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行为。

第5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电子商务 消费者权益

中图分类号:DF52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购物成为越来越多人选择的购物方式。与此同时,这一新兴事物不可避免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危害,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属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

笔者认为,在探讨这一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消费者的定义,这样才能判断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网购主体。《消法》第2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据此,笔者又根据王利明教授的观点,总结出消费者必须符合以下特征:(1)消费者是指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人;(2)消费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非以盈利为目的;(3)消费者是指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个人。

一、网络环境中可能存在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

现行电子商务模式包括B2B、B2C、C2C,是按电子商务中按交易对象进行的分类。其中B2B是指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都是商家(企业),代表网站有阿里巴巴、慧聪网、一达通、百纳网等。而B2C则是指商家(企业)对客户(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模式,代表网站有淘宝网商城(天猫)、卓越亚马逊、京东商城以及凡客诚品等。至于C2C,意思是客户对客户,即个人(或个体户)对消费者。这种模式就是网站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在线交易平台,使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而买方可以自行选择商品进行竞价。C2C代表网站有淘宝网(非商城)、易趣网、拍拍网等豍。

根据对消费者的定义,笔者认为只有B2C和C2C模式存在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问题,因为只有以非盈利为目的的个人消费才符合《消法》保护消费者弱势群体地位的初衷。

二、我国网络环境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及对策

即使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网购亦是一种创新的交易方式,但它并没有脱离传统的商业框架,是传统商业交易的电子化。随着近几年来网络消费热潮的袭来,网络环境中的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正面临极大的挑战,像是2011年底刚落下帷幕的淘宝商城“双11”事件,就裸地显出了网络环境中消费者的弱势群体地位。

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是以《消法》为基础和核心构建的,主要包括《消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商标法》、《价格法》、《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其中《消法》明确规定了消费者的九大权利:人身、财产安全权,真实情况知悉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成立维权组织权,获得消费知识权,受尊重权,监督批评权。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样作为“上帝”的网络消费者却比实体交易中的“上帝”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权益受损问题。

(一)交易安全。

网络环境中的交易问题比之实体交易,最大的风险的就是交易安全。因为网络环境的虚拟性,交易双方无法见面并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所以往往容易出现交易欺诈的案件,而电子技术的局限性则致使容易出现电子支付风险。

1、消费欺诈。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对网络安全信用体系的满意度极低,其中消费者最害怕的就是网络交易欺诈问题。一些不法之徒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目前电子科技技术的漏洞,在网上虚假信息、设置骗局陷阱,进行恶意欺诈,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根据对真实案例分析,常见的网络消费欺诈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钓鱼网站;第二种是挂木马;第三种是假网站;第四种是销售欺诈。而最普遍的就是销售欺诈,包括价格欺诈、质量欺诈以及虚假广告宣传等,除了C2C模式存在此种情况外,B2C中一些知名企业也时有发生这种欺诈行为,天猫、京东商城等也屡被消费者投诉。

针对网络消费欺诈,在目前还没订立电子商务法且其他网络法律不尽完善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建立一种事前预防机制,需要建立一个经营者信息管理中心,由工商部门和行业协会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共同负责,对经营者和商家、卖家的资质基本信息、资质证明、产品信息进行审查备案以及监督管理,保证所有交易信息真实可靠地呈现在消费者面前。另外,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也是极其必要的,应对互联网信息服务实行许可制度,明确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商的审查义务以及不切实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的责任。

此外,笔者还认为在涉及网络消费合同时规定,消费者的付款在交易过程完成之前,所有权不发生转移。此点是针对不通过第三方支付中介(即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支付时,消费者支付完交易款项,未收到货物前,货款仍属于消费者所有,银行可以向网购的消费者提供类似第三方支付中介的服务,提供暂时监管账户里的货款的服务,待消费者发出付款指令后再解冻。

2.电子支付。在网络环境,电子支付的安全风险往往令很多消费者望而怯步,不敢选择网购,这也成为对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阻碍。消费者在电子商务中可能面对各种风险,例如厂商或银行泄露消费者网上支付信息,导致他人冒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擅自提前支付;信用卡欺诈;账号密码被破解导致电子货币被盗、丢失;支付系统被非法攻击等。

笔者认为,对于网络支付安全,除了加强监管和技术更新外,最重要的是要从法律上明确银行、经营者的赔偿责任,平衡其与消费者之间的权利义务。

(二)隐私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传统交易模式里不常出现泄漏消费者隐私的问题,而网络环境中消费者的隐私权,由于网络技术的发达和消费者隐私保护意识的单薄,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尤其是现在的网络交易,在交易发生之前,普遍都要求消费者填写详细的个人信息,而后这些信息往往容易被盗后再出卖给其他网站、公司、个人等。网络环境中还有一种不良现象,就是在交易不愉快时,消费者容易受到商家或卖方的恶意短信或电话骚扰,甚至其他更恶劣形式的骚扰,例如最近影响较大的“女大学生因给差评被卖家寄送寿衣事件”。在我国法律中,《民法通则》当中规定了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隐私权并未被明确保护。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电子商务立法中应考虑明确规定经营者有保护消费者隐私权的义务以及非经消费者同意非法泄露消费者隐私所应承担的责任。

(三)合同问题。

1、格式合同。

目前,在电子商务中的消费类合同普遍采用格式合同的形式,大多数交易条款或服务条款都是商家或卖方事先拟定好的,消费者若要购买货物必须全部接受,协商余地很小。在实体交易中格式合同的弊端早已出现,并且相对明显,而虚拟交易中很多格式合同中包含的免除经营者责任或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条款由于网页的页面设置等网络先天优势条件而容易被消费者忽略豍,对消费者来说极其不公平与不合理。

2、消费合同履行问题 。

在电子商务消费合同中亦会出现不适当履行,主要包括延迟履行和瑕疵履行。网络环境消费中,由于商家或卖方的延迟发货或是物流公司的配送延迟等原因,常会出现消费者迟于承诺日期收到货物的情况。而商家或卖方由于疏忽配货,或是物流公司运输途中的过错,亦常出现实际交付商品的种类、数量、质量等与购买时不一致的情况。

另外,网络环境购物中,消费者收到货物后,售后服务无法保证的情况亦很常见。电子商务最大的特点,就是跨越地域限制高效率促成交易,虽然《消法》规定了经营者承担“包修、包换、包退”的义务,但因网络环境的特殊性,现实生活中消费者往往很难实现其享受售后服务的权利。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立法中可以学习一些欧美国家的的经验,例如规定供应商必须自消费者向其发出订单的一定时间内履行合同,无论出现任何原因,供应商未能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合同,必须尽快通知消费者并返还所涉款项,如违反这一积极义务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四)消费者损害赔偿权的实现问题。

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我国目前对电子商务法律规制的不完善,导致网络交易中产生的各种纠纷难以有效解决,当消费者发现自己权益遭受侵害后,往往由于经营者身份不明、举证难、网络交易纠纷的管辖权不确定等原因,难以寻求救济,最后导致放弃救济权。

笔者认为,应建立一个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除了诉讼外,还可以设立行业协会投诉中心。在我国目前社会整体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行业系会应当发挥积极的作用,配合各级行政部门和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受理各地网络消费者投诉,帮助解决纠纷,维护消费者权益,并将相关案例和信誉资料向当地工商等部门提供反馈。

三、结语

对网络环境中消费权益的保护是一项系统且繁杂的工程,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电子商务立法的情况下,单从现有立法、司法的角度进行保护,远远不够。笔者认为,对于网络环境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仅要从政府、商家方面入手,行业协会、权益保护组织以及消费者自身等都应该行动起来,多层面和多方面合作,建立整个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首先必须要加强行政监管,因为在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强有力的监管对于减少侵犯消费者权益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其次,实行行业自律,最大限度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因为根据网络交易的特性,商家和卖方更注重商业信誉,此时行业协会的信誉评级等商业自律手段更容易规范商家和卖方的交易行为。从我国目前电子商务的现实情况看来,我们不仅仅要从立法、司法角度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要加强行业协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提高消费者对合法权益维权意识,全方面协作,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起网络环境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体系。

(作者:西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硕士研究生,从事经济法方向研究)

注释:

徐雯雯.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7

刘瑛.我国网络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法律思考.科教前沿.2009,9

参考文献:

第6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标准论文格式要求(1)】

1.中文摘要

(1)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

(2)“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个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好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

(1)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两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

3.目录

目录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一次标出。

4.前言

“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控一字符。

5.正文:

1XXX--章级层次

三号黑体居中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XXX--节级层次

四号黑体左起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1XXX--小节级层次

四号楷体左起排,段前0.5行;

1.1.1.1或1.XXX--条款层次

小四号宋体左起;

(1)XXX(小四号宋体,接排)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2磅,标准字距。

6.图

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5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方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标号在图下方。

7.表格

表格按章顺序编号,表格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标号在表上方。

8.公式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排列。标号在公式同行右对齐。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

环境工程职称论文范例欣赏: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

摘要:环境工程是一项重要工程,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也给与了高度重视,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治理经验。环境保护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程,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普遍关注、共同努力才能够收到成效,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工程的内容和管理手段,同时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前言:环境工程是一门提出控制、治理工程措施的使用科学,它所跨的专业内容包括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者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以及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成为环境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环境工程的内容

(1)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技术和工程上解决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的问题,提供保护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满足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用水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对废水的处理,一般是根据当地纳污水体的功能与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下允许的排放量及浓度来确定处理程度,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物的起因,并提供预防、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工程技术措施。大气污染问题主要为人类活动所造成,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三种,即生活污染源、工业及农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在宏观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对主要污染物可采取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或者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工程的角度,解决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回收利用的问题。由于固体废物来源面广、量大。若管理不当,必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其中的有毒有害废物和病原体,还会通过生物和环境介质的传播,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噪声及放射性污染控制工程。自然环境中除了大气、水、植被等环境要素以外,在我们的生存空间里还充满着各种声波、电磁波、光辐射等。随着核能技术及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应用,天然石材制品进入室内装饰领域,放射性污染也在走进我们。电磁、放射性、噪声、热、光污染的防治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环境保护课题。

(5)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环境工程具有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所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不仅限于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还包括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探讨和开发废物的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以及按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合理地布局与管理,以求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我们应该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全方位来考虑,以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

二、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1)水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行业水污染减排和禽畜养殖污染减排。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将污染源普查范围内的重点建制镇纳入污水处理范畴,推进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面实施雨污水分流工程,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式管道收集系统,新建渗透型雨水收集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综合整治沿海排污口,实现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重控制制度。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水源地的管理能力。

(2)大气污染保护。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汽车尾气;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家庭中能源的消耗;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①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②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③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3)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4)噪音控制。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另外,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律目前还是空白。因此,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今后应加快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立法步伐,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第7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课堂教学作为环境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环境教育过程中是必要的保障。根据我国目前环境教育的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立足课堂,以现有的课本内容为基础,尽量挖掘与环境教育相关的内容,自觉地、有效地渗透环保教育,是充分发挥教师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一个显著标志。随着社会生产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和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中会出现不少新的问题,也会有新的成就和经验,应及时地有选择地补充到教学中,这就需要开放性教学。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发性教学材料,即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收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出恰当的结论。

精心备好地理课外兴趣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内容

初中地理新课程课外兴趣活动安排得较为丰富,在备课中如何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环境教育内容,也是实现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方面。

(1)进行环保知识讲座,观看录像。教师在初中地理新课程备课中,结合教学内容,可安排课后环境知识讲座,观看环境问题治理的录像,由于一些专题报告、讲座及问答、讨论等是由学校或主管部门邀请环保机构、地方政府、环境专家、学者来校作报告。这些报告和讲座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分专题、有计划地进行,每次重点解决一个侧面的问题。从而拓展学生环境教育的知识面,弥补课堂教学中环境教育时间不足的缺憾,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

(2)对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初中地理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要求是多样的,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而是要求学生能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这种方式应该予以提倡。教师在备课中,结合教学需要,让学生对家乡附近环境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访问。参观前精心备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让学生在参观中思考,在访问中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能够提出一些有创意的建议,这样,无形中学生受到的环境教育是巨大的,认识也会不断加深。

(3)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初中地理新课程中,还有许多要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的片段,在备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内容,备好这部分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备课一定要细致,要让学生明确调查什么内容,调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什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通过调查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只有在教师认真备课,精心安排下,学生的调查才能够取得成功,才可能写出良好的调查报告,把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的应用中去,从而培养了学生保护环境的能力,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创新兴趣,达到多重教学效果。

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实行环境保护

依法行政,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强化预防监督,坚决遏制人为环境破坏。同时,通过法律执行,切实保障环境保护者的合法权益,把环境教育的宣传纳入法制化轨道。

加快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步伐,加强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坚定不移地控制人为造成的新的环境破坏,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环境保护工作重治理、轻预防的工作思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养育了祖先,抚育着我们,也是子孙后代繁衍的根基。然而,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的家园正经受着种种环境问题的困扰。环境问题正在危害着我们的家园,破坏生态平衡,威胁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过去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以环境污染为代价,造成公害横流的发展经济的道路,应当引以为戒。人类要过幸福生活,使经济持续发展,就要保护好环境。环境问题需要我们人人参与。人们环保意识的优劣,对环境保护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第8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标准;制造;质量控制

1机械设计标准的内容

当前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引入了很多全新的技术手段,现代化的机械制造企业已经不能采用传统的机械设计标准进行设计,需要在传统机械设计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也是当前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我国的生产方式正由粗犷型逐渐转向集约型,因此对机械设计制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机械设计企业要在保证地区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经济,因此要求机械生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环境保护的理念。机械的设计标准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在保证机械设计的安全标准基础上,技术人员要不断树立机械设计的安全理念,保障设备安全及技术手段的先进性。运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机械设备,引入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维护,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还要求机械设备的设计生产原材料坚固可靠,这样能在设备运行中有效防止对工作人员产生的伤害,提高机械设备的安全性。技术人员还要做好对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评估工作,对已经发生的事故要及时做好备案,将其作为实例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这样能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性的提示。最后,在进行机械设计时技术人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标准的智能化,这样可有效避免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使用疲劳的现象,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升机械制造的整体效率十分有益。

第二,机械企业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要在绿色设计的标准上,遵循环境保护理念,否则企业无法实现长期发展。很多企业因为没有遵循环境保护理念而被当地政府取缔,因此坚持环境保护理念也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市场竞争机制及资源整合的实际需求。坚持环境保护理念也是现代化机械制造企业必须要落实的机械设计标准,当前环境保护设计在机械产品中的分类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资源属性绿色设计,其二是生态环境属性绿色设计,其三是对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基本属性。绿色设计理念始终贯穿于机械设计中,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设计标准。在结构设计阶段,技术人员须在保证设计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细化机械设计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降低物料成本,遇到具体的机械设计问题时,技术人员要明确设计产品的质量和体积,保障机械设计成本策略的实现,促进结构设计可以在绿色环保理念下进行。在物料准备阶段,机械设计人员在设计初期就要体现出绿色保护这一理念,尤其是在选材环节,应尽量选择环境优良、污染少、能循环使用的材料,不要因价格问题而选择存在高污染等质量问题的原材料。在机械制造阶段,技术人员要保证减少废水、废气及废物的排放,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这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表现形式。在产品使用时,还要对消费情况进行监督和控制,体现绿色设计的理念。消费者也应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共同推进环境保护理念的形成。

2机械制造质量控制

2.1质量控制概念

机械制造企业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下得到了极大提升,机械制造所面临的选择也是多方面的,不管机械制造的种类有多少,永远是用产品的质量说话,也就是说产品的质量才是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首要因素。产品的质量控制一般都是通过机械制造的质量控制实现的,单从这个层面来说,机械制造的质量控制在整个机械制造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2.2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精度影响。机械产品对精度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精度是对所加工产品质量的一种直接体现,一般来说产品的精度与生产成本是成正比的,精度越高就说明生产成本越高,但是产品的精度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反比关系,也就是说生产产品的精度越高,其生产效率就会越低。设计人员一定要根据产品的实际使用需求,制定出合理的精度,只要达到生产需求即可,过高的精度不仅不会对需求产生变化,而且还会影响施工的生产效率。因此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精度标准,才能保证较高的生产率。第二,生产工艺。在机械加工过程中,由于生产产品不同,因此所使用的生产工艺系统也存在很大差别。一般来说,须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工艺系统流程的调节,这样能有效避免系统出现生产误差,对机械生产过程影响深远。第三,外部因素。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的零部件可能会因为一些外部因素而导致变形,无法正常工作,再加上受生产过程中加工部件自身惯力以及重力的影响,使得最终的加工精度也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2.3质量控制方法

第一,测算。这一控制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加工完成的零部件成品的精度测算,主要是对成品的位置、尺寸以及形状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测算程序来达到提高机械精度的目的。我们的技术人员主要是通过对尺寸精度的把握来提高形状和位置的精度。第二,抵消外界因素。我们的技术人员要在制造产品的过程中,针对机械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工序检测系统,及时调整问题,将出现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了解清楚,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尽可能的避免外界因素对机械设计产生的影响。第三,工艺整合。要求设计人员对设计工艺进行分析和管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工艺生产路线,有效减少系统出现的误差。

3结语

本文主要对机械行业的发展及技术手段进行简要分析,指出机械设计及机械制造质量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械设计标准和绿色设计两种设计体系,希望能为我国机械行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郑伯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指导和答辩改革[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5.

[2]朱龙根.建设好专业课,把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办成特色鲜明的新型专业[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5.

[3]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七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2015.

[4]张奉禄,鲁墨武.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和管理搞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的改革[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4.

[5]陶金玉.精心组织课程设计,加强培养设计能力[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5.

[6]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六次工作会议———实验教学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2014.

[7]全国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纪要[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2•教学史志).2015.

[8]贾宝贤,何风梅.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多元化手段[C]//第五届全国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教学研讨会议论文集(卷1•教学论文).2016.

第9篇:环境保护问题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中,存在以牺牲旅游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短期旅游大发展的众多问题。本文对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与对策。

旅游,从个人活动、群体行为发展到当今的现代旅游业,已经成为涉及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活动等的社会生活方式。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并能为旅游业利用而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自然事物。在旅游业发展中,旅游资源处于基础地位,既是旅游产品的主要组成部分,又是旅游实践中吸引旅游者的直接条件和因素,更是旅游消费的客体对象。不论是文化旅游资源还是自然旅游资源,都是建立在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之上的。

一、旅游资源开发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1.旅游开发对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的影响

非生物类旅游资源包括水体、大气与气候、土壤与岩石等,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构成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最基本要素。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车辆、物资等大量涌入旅游地,旅游区出现了水质恶化、大气污染、土地板结、岩石(山体)坍塌等现象,这些对旅游资源构成了严重威胁。旅游对资源与环境的破坏,尤其表现在水体资源与环境方面。

2.旅游活动对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地球上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不但可以单独成为人类的旅游产业开发和利用对象,而且还与非生物类旅游资源组合,构成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托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总体系。

二、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旅游地生态系统是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同一体。与其他生态系统构成因子一样,一方面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演变同样也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基本规律。根据美国生态学家哈定和小米勒提出的生态学三定律,可得出三个结论:

1.旅游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事物(包括旅游资源及其各个构成因子)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影响也不是孤立的。

2.旅游活动不能对旅游地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

3.旅游活动影响旅游资源与环境后会产生无数效应,其中许多效应是不可逆的。这三个基本结论给我们提出了对旅游活动进行管理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在旅游地这个生态系统中,由于旅游区划而对旅游资源进行的分割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单元(即斑块),这些景观单元的空间格局随着生态过程的作用而不断改变。

三、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制度体系

通过立法建立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实现对旅游活动的规范管理,是当前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立法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与环境影响的基础上,必须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遵循资源与环境演变的自然科学基本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达到制定这些制度的根本目的。

1.旅游规划制度

旅游规划是指运用适当的经济、技术手段,对旅游区的旅游资源、人力资源、资金与物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定区域旅游资源的经济开发目标,实现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2.旅游资源与环境影响的评价

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为美国所创设。《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规定,对环境质量具有重大作用影响的联邦建议、立法方案和重大联邦行动都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包括该建议或行动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和拟议中的行动选择方案。实施这一制度是对传统决策机制的变革,是协调“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新途径和新方法,并已成为国际环境管理一种惯例。

3.旅游容量控制制度

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将人类活动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之内,是实现系统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要求和首要条件。旅游容量控制制度,是指从这一制度出发,根据旅游承载能力确定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对进入旅游区(点)人数进行控制的一项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在保护旅游资源、实现可持续旅游目标方面十分重要。

4.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

旅游资源与环境共同构成了旅游地的生态系统,保护资源与保护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与普通地区相比,旅游区的环境要求更高。因此,要建立环境资源与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旅游区旅游资源与环境消长情况的监测,并按照更加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做好旅游区的环境治理工作,保证旅游地的优良环境,给游客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贵华.旅游资源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