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作为教了十几年或几十年书的教书匠,总是习惯于多年来的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说,总觉得形成了自我的教学模式,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习惯了这种传统的教法,固守着自己的教学模式。想改变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二、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把握新课标、吃透教材、落实新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只顾埋头教书不去抬头看“路”――将课程标准束之高阁,其实课堂的低效就是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从而影响教学效率。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满堂灌”“填鸭式”等讲授法教学模式的影响,习惯了这种模式,新一轮教过以后,再上第二轮时,总是犯经验主义,不思改进,新课标不去研读、教材不想再多“读”,新方法不想采用。觉得第一轮的课已经备好了,课前也没有热情备课了,上课固然就缺少了激情。信息时代的今天,知识更新非常快,新思想新观念伴随时代潮流的推进而日新月异,还用老的方法方式去教新一届的学生必然就落伍,新一届学生必然无味听课,我们课堂教学就无法高效。如,当今的学生,要求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愿望很强,老师还在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块黑板、一杯茶……一个人站在三尺讲台苦口婆心地讲到底,不让或很少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即使让学生参与课堂了也是按照教师自我预设的教学问题去教,我们的学生自然会对课堂产生不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低效甚至无效。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快乐
(一)采取小组合作方式教学,让学生能够参与
无论是山东杜郎口中学、还是昌乐二中,他们之所以取得了教学的高效,是因为他们将讲台让给学生“表演”,更归功于“分组合作”方式的教学模式。分组合作,就如同火车站面对潮水般的乘客同时开了十几个窗口卖车票一样,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了高效。因为将学生分成5-8人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更容易形成生生互助和师生互动,学生从被动服从向主动参与,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
教师将教学问题交给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去合作,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就会在小组合作互动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就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炬,也是保持学生不断自觉探索的动力。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才更容易促使学、思、问、悟的结合,学生学习有了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就产生了高效。
(二)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
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必须创造条件,从培养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求知欲望的基础。学生有了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讲故事、猜谜语等方式引入新课。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兴奋点和愉,而且在这种气氛下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更加牢固。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帮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并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注意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创造成功的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乐于参与。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一是教学生学会阅读。会阅读才善于思考,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二是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启发学生学会“连锁”联想。教师要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疑难点设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学生自然就会多参与了课堂教学。
四、构建高效课堂,要注重发挥教师的特长形成独特的教风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生活环境,有不同的阅历、学历、专业知识、个性品行和人生价值观,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有不同的看法和解读,面对同样的文本就会有不同解读和教法,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扎实而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学生就会学得快乐。其次,高中学生对语文课要求很高,大部分课文您不教学生也能读,关键是,只有教师将高中语文课上成了欣赏课,学生就会获得丰富的情感,学生才能听得入耳入心,那就需要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满腔热情地艺术授课――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教法。最后,要注重营造教学的良好气氛。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多种要素,但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 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五、构建高效课堂,善于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
借助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恰好可以为这一目标“加一把火”。良好氛围的营造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鉴赏情境,并在音乐与画面的推动下,激发审美情趣,提高品德修养。例如,上《大堰河――我的保姆》时,用多媒体展示“大雪”场景,为学生理解感受大堰河悲苦的生活创设了氛围;上《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用多媒体展示“惊涛骇浪”壮阔之景,让学生立刻感悟文本所彰显的激扬慷慨之意境;《再别康桥》教学中,康桥美丽风光的重现,都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语文教学多适合于创设文学情境的文学欣赏课与加大课堂容量的常识介绍课。多媒体课件尽可能地适应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口味,还应考虑多媒体课件是否有利于帮助讲授和理解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所以要运用好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必须熟悉其特性,熟练掌握,扬长避短,才能达到完美境界,从而使我们的课堂高效。当然,一堂好的语文课在于教给了学生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一味的追求形式的完美,面面俱到、唯恐遗漏的教学,实际上是在涂万金油,与其说是教学的周到,不如说是教学的败笔。
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没有教师的个性就没有学生的个性,而教师的个性又往往体现在他的教学个性,这也是教师本人创造性能力的体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语文教学个性的教师是如何让其学生去体验语文魅力,进而对语文产生执着兴趣的!另外,一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只有铸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惟有此,自己才能在众多流派中自成一家。君不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引申过来也可说“有个性的才是有魅力的”。但今天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化的操作中“追随于名家,模仿于技巧”,在应试教育的挤压下“埋首于应试,汲汲于分数”,哪有时间奢谈什么教学个性? 鉴于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强烈呼唤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那什么是语文教学个性呢?笔者窃以为,语文教学个性就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生命力的独特呈现,它是指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包括文本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乃至教案的写法等)所表现出来的带有语文味的个人化的特征。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置身于丰厚的土壤,汲取思想的养料,开放出创造的花朵,才能实现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发展。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其独特的个性品质(气质、风格、情感等)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教师的个性品质又与其自身的学养有关。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养气,诗书能为语文教师的气质增华添彩。同时,在接受书的个性教养过程中,你又会用形成的个性眼光去解读书中的个性。如此相互作用,语文教师身上的个性品质和独特的“语文味”才会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学富五车”,方有可能“才高八斗”。因此,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是个乐读好学之人。任何一个语文教育家都离不开学习。事实上,很多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君不见古今中外的名家大师,不论是苏霍姆林斯基、卡耐基还是陶行知等,无一不是饱览诗书、满腹经纶之士,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他们一代宗师的地位。另外,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人文性”的基础学科,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卢梭就曾言:“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从这个角度来讲,从一个教语文者上升为教语文之“师”,则须虚心好学,广泛吸收,纵横古今中外,融得众家所长,同时也要定位一门,苦心钻研,或古典文学,或现作,或语言文字等,让学生从你身上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语文味”,使自己就成为一部令人感叹不已的个性经典。
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采来的石头不尽都是玉,它需要雕琢方可成器。因此,一个富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要有“拿来主义”精神,且善于发展自我的吸收改造能力,从而铸造自己的“杀手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