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体育发展战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发展战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发展战略

第1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体育行业和各行业一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体育事业“十一五”时期的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初步建成与大众消费水平相适应,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兴办的格局。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显著增加,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拉动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中的作用,把体育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就新时期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

何为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产业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可以预计,体育产业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

一、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冠名权被万宝路集团买下,足协杯比赛由飞利浦公司赞助,这对于我国球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体制一直沿用原苏联模式,政府办体育。也即“举国体育”。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比如一次全国运动会,主办城市要投资几个亿,一次省级运动会,主办城市动辄要花费几千万。各级体育部门注重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忽略利用各种赛事,增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发展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体委1993年既提出体育改革意见“体育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发以体育培训、体育健身娱乐和体育竞赛、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与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科技、卫生等相融合的体育产业。”但客观而论,我国体育的产业的发展进程,目前仍正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场地利用仅仅处于提供训练和场地出租;业余体育人才培养处在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竞技体育表演对国民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体育产品无论数量和质量方面还难于国外品牌抗衡;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功能发挥的还很不够,等等,可以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体育产业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

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一)加强体育法规建设,营造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一种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首先要完善各项法规政策。目前来看,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尚不完善,市场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体育市场的发展,体育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表现为,体育产业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多头管理,政令不一,各行其是,有法不依,无法可依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如2006年潍坊市体育局对潍坊市体育市场的调查,全市近200家体育经营单位,不符合俱乐部、经营单位审批条件的占90%以上,“两无”现象比较严重(无教练员证、无审批手续),有的体育技术含量高的体育产业项目,不以体育行政部门审批为主,使有的人钻政策的空子,造成了体育产业市场的不规范和混乱,影响了体育产业的科学和规范发展。“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体育市场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信贷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与教育和文化部门相同的待遇。各地可将体育产业的税金纳入政府投资。”国家体委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方针政策在现实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影响了社会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体育产业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应围绕体育事业发展,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制定和实施。现阶段应本着“放水养鱼,培育市场”的原则,给予税收和经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下,鼓励社会投资、个人投资和境外投资体育产业,提高社会办体育、个人办体育的积极性。

第2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休闲体育;经济价值;对策

在经历了持续发展的工业化社会之后,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和人的生活方式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了轮回,人们迅速增加的休闲活动开始创造财富,孕育了休闲经济的产生,推动了休闲经济的急剧发展。休闲体育作为“休闲”时代中人们重要的休闲消费方式之一,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助推器。休闲质量的好坏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社会文明和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开展休闲体育的经济价值休闲体育是人类针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而创造的一种文化,是体育文化宝塔中坚实的基座。无论是现代意义上的休闲体育,还是根植于中国几千年的民间体育娱乐活动,就其历史而言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只有提高作为生产力最重要的因素———人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生产效益。体育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直接经济影响和间接经济影响。直接经济影响可以通过统计生产的各种要素,包括“最初投入”的收入总额(工资、薪水、增补劳动收入、直接税收、非股份经营的纯收入)进行评估。间接经济影响主要通过体育产业与其它产业的交互作用得到体现,这种交互作用是由于中间投入需求产生的,表现为生产过程中从其它产业购买的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一)缓解金融危机,刺激和拉动内需在全球经济黑云压城之际,国务院已经把刺激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到拉动消费上。体育产业是刺激和拉动内需的经济部门,拉动内需的核心在于拉动消费,在今天这样一个异常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下,国家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刺激消费、鼓励消费,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来扩大内需,以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解决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决策。休闲体育消费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消遣娱乐的认识发生了许多变化,在工业发达国家产生了有关游戏、娱乐、运动、消遣的理论,终于成为了一种公认的社会文化活动,也形成了一个收入甚丰的体育文化市场。体育产业在几个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为休闲娱乐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设备和器材。

(二)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早在1994年,我国国务院就通过了《我国21世纪章程》,主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我们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我国21世纪初经济、社会工作的核心内容,并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

第3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内容摘要:体育营销是一种现代营销传播手段,随着现代产业的蓬勃发展而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多数企业借助体育营销推介产品提高知名度。文章指出,当前我国企业的营销理念和水平有了大幅的提升,但仍需深挖企业品牌精神与体育精神的契合度;树立“主动―整合―共赢”的营销模式;保持营销策略的系统化和连续性;增强企业营销的创新性和文化内涵;培养高素质营销人才;完善法律机制并增强企业自救措施,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体育营销目标。

关键词:体育产业 体育营销 发展战略

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中指出:“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使“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明显提高。”要达到上述目标,企业就要采用合理有效的营销手段来提高企业知名度,推介产品达到深化企业品牌的目的。目前,体育营销在企业市场推广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呈爆发性增长,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包括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推动力。但是,与国际上已经成熟的体育营销来比,中国的体育营销还略显稚嫩,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实现我国体育营销的健康发展并实现体育营销的创新,需要对我国体育营销现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并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适合我国体育营销的发展战略规划和建议。

体育营销的内涵和形式

(一)体育营销的内涵

体育营销是把营销原理和过程专门运用到体育产品和那些借助于体育来营销的非体育产品上,是依托于体育活动,将产品与体育结合,把体育文化与品牌文化相融合以形成特有企业文化的系统工程。企业借助体育营销引起消费者与企业的共鸣,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长期的特殊偏好,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优势。包括把体育作为商品销售的体育产业营销和企业通过体育来进行的市场营销。

(二)体育营销的形式

在我国,体育营销经过30多年的发展,营销形式不断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层面:

体育媒体营销。主要是利用媒体的曝光率和广泛的受众面。包括:企业赞助体育赛事的电视直播或转播,或在媒体购买广告时段,取得良好曝光率获取连带利益;冠名赞助媒体的体育节目或主持人,赞助参与体育赛事采访的媒体和记者。

体育赛事营销。即主要利用体育赛事强大的宣传潜力以及较高的媒体曝光率。包括:体育赛事和赛场冠名,这是体育赛事赞助的主要手段;体育赛事赞助商,包括赛事赞助商、赛事装备商、赛事指定产品商、赛事供应商等;赛事会徽和吉祥物的使用权,像奥运会和世界足球赛等重大赛事都有吉祥物和会徽;与赛事相关的广告权,如体育现场广告、虚拟广告、运动器械广告、赛事文件广告以及户外广告等;公关活动权,指赞助在体育现场与普通消费者的沟通、特殊对象礼遇权和媒体曝光权;独家现场销售权,指赞助商获得在体育赛场独家专卖其产品的权利。

体育团队、明星营销。主要利用名人效应扩大企业产品的影响力。包括:被赞助的运动员在赛场内外及媒体上必须使用该赞助商免费提供的产品;赞助商可邀请体育团队或运动明星拍摄广告,也可让他们参加球迷见面会、签名会,或代表赞助商参加公益活动或高层宴请等交际活动;赞助商可用著名俱乐部和明星的名字来命名产品;体育明星代言产品;特许纪念品经营,比如球迷穿的印有喜爱球队队名或标志的运动服装、队旗、招贴画等。

体育组织营销。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体育组织在体育行业中代表着行业地位和权威性,通过赞助体育组织,赞助商能获得时效长、影响大的回报,主要方式有组织赞助商和常年赞助商。如国际奥委会的全球赞助伙伴计划TOP(The Olympic Partners)。如成为TOP常年赞助商,不仅是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合法赞助商,也是国际奥委会IOC和各国国家奥委会NOC指定的独家赞助商,由此获得广泛的赞助权利。

我国体育营销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大多数企业忽视产品品牌内涵与体育媒介的内在关联度

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前要考虑企业品牌和体育精神、体育明星、体育受众(潜在的目标消费群体)是否存在关联度,这是体育营销是否成功的前提。运动服装、功能饮料等行业特点和体育运动关联紧密,进行体育营销容易成功。而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和体育活动之间无甚关联,这就需要深挖企业品牌的文化内涵,找出品牌和体育活动之间的有机对接点,来达到通过体育深化企业品牌的目的。一些知名企业之所以获得体育营销的巨大成功,无不是找到了企业品牌和体育活动的完美的对接点。然而我国很多企业依旧被曼德拉“体育,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句话而鼓舞,也为可口可乐、三星等企业借助体育营销一飞冲天的事实而激动,也不管企业品牌和体育活动是否存在关联性,盲目跟风。“纳爱斯”赞助足球世界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洗涤用品的目标消费群体(女性)和足球的受众(男性)没有大的关联;另外,在签约体育明星方面也存在饥不择食的抢占行为,不管明星的影响力如何,也不考虑明星所从事的项目和产品内涵有无关联。企业这种不考虑产品品牌与体育媒介契合的现象,不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更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二)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营销是体系推进的战略行为

体育营销的滞后性决定体育营销是一种策略和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企业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持续投入与经营才能逐渐树立品牌的形象并巩固受众的忠诚度。因此,持续的体系推进是体育营销成功的长效机制。国内一些企业往往把体育营销当作一种战术,缺乏用战略的眼光来审视体育营销。他们希望通过赞助大型体育赛事,提高其品牌知名度,但是在赛事过后,既没有再赞助其他体育赛事,也没有进行配套的营销活动。这种短期性体育赞助行为很难使企业收到好的效益。如2003年皇马足球俱乐部中国行期间,七匹狼斥资400万元,成为皇家马德里中国之行第一场“龙马之战”的惟一指定服装赞助品牌。但是,皇马中国行结束后,项目也正式完结。由于体育赛事的阶段性特征,赛事期间产生的广告效应随赛季的结束消亡殆尽。另外,品牌的巩固需要“一种形象、一个声音”持续作用于消费群体,以获取营销协同优势,最大限度发挥营销资源的效用。但2002年世界杯期间,健力宝“第五季”以3100万元买断央视独家特约直播权,打算利用世界杯的轰动效应让品牌一炮走红。而世界杯过后,“第五季”的广告代言人换成时尚、前卫的日本明星滨崎步。结果在消费者心中靠3100万换来的“体育概念”与后来的“时尚、前卫”发生了冲突,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也没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整合体育营销模式还没有形成

体育营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由众多相互关联的要素组成。首先,体育营销形式多种多样,如赞助媒体和赛事、明星代言、产品促销、公共关系等;其次,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比如体育赛事组织、赞助商,体育营销机构,媒体等;最后,体育资源丰富多彩,有竞技运动和全民健身项目。只有好好梳理,深层挖掘,有机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发挥协同作用,创作出具有文化内涵、新颖性的作品,从而吸引消费者眼球,使营销获取最大化的成功。但目前我国体育营销整体水平较低,企业缺乏整合各种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多数营销案例都是单线作战,缺乏文化内涵和创新,显得单薄。比如:企业单纯利用在赛场上摆放一些广告牌和运动员服装上的logo;或者是利用媒体播放产品的广告;或是单纯利用体育明星代言其产品等一些营销形式,而没有充分利用多种体育营销形式构筑一个链条式的营销体系。而且,在营销的同时,企业还没有充分整合身边没有利害冲突的利益团体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营销投入最少、效益最大化的结果。另外,对于中国这个体育超级大国而言,诸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世界一流的潜在体育资源还有很多,全面健身更是一个广阔的市场,可我国的体育赞助商并没有充分地将这些资源整合起来,为其品牌营销服务。赞助商如果能利用主动营销模式的基本理念积极对潜在体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并结合其他可控制资源进行创新品牌营销,无疑是提高其品牌营销效率的重要途径。

(四)体育营销市场中隐性营销时有发生

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取体育资源的一方通常会遭到竞争对手的营销袭击。隐性营销的企业并不承担像奥运赞助商那样的巨额赞助费用,相对来说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体育营销或与奥运有一定关联的营销活动中,从而对真正的奥运赞助商造成损害。其实,营销袭击本身无可厚非。在全球,有不少这方面的经典案例。如1984年洛杉矶夏季奥运会上,柯达对头戴奥运合作伙伴桂冠的富士的成功袭击,就获得巨大成功;在国内,雪花啤酒的非奥运营销也小有名气。但中国有些企业的营销袭击,却是建立在毫无道德感、游离于违规与违法的基础上。对于恶性的偷袭营销,除了当事企业在社会责任和道德修为上的欠缺之外,更多的原因乃是在残酷竞争压力下的心理失衡。这些行为严重违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体育隐性营销不良事件的频频发生,导致企业进行体育营销的预期目标不能实现,进而挫伤企业进行体育营销的积极性。

(五)缺少专门的体育营销组织机构和高水平专业人才

不论是金融危机的背景,还是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时候,体育营销都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正确判断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反应。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之前,要为其决策投资的价值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充分预期其风险和投资收益,并要制定详细的体育营销战略规划与体系推进方法,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专门的营销组织和优秀的营销人才来科学进行这项工作。而我国现阶段,除稍具规模的中体产业公司之外,体育营销公司尚未多见。且这些公司尚处起步阶段,实际运作经验非常有限,在沟通企业、运动队、传媒公司等方面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随着中国体育市场的不断繁荣,面对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本土营销公司在这方面明显有些力不从心。

我国体育营销发展战略规划与建议

现阶段,中国体育产业同样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只有选择积极的营销策略才可能成功回避风险,应对危机。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说明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决心。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经营者以及市场负责人必须更加积极地认识体育的强大齐聚力和感染力,借助体育平台,用好体育资源,深化体育营销。以体育勇往直前的精神去应对危机,以体育丰厚的资源去寻求解脱危机的渠道,寻找和自身品牌定位相契合的营销战略,携手体育转“危”为“机”。

(一)企业应注重品牌战略定位与体育媒介相契合

契合的关联度是体育营销的基点,在实施体育营销策略时,寻求企业品牌与体育精神的关联度至关重要。只有当赞助的体育项目与企业产品及其品牌形象相符合时,才能有效地将人们对体育的感情转移到赞助的品牌上,将赞助对象的某些独特特征转移到企业或产品上,才能真正达到深化品牌内涵的目的。因此企业在确定营销规划前,首先应分析产品和品牌战略是否适合进行体育营销,适合什么范围或领域的体育营销,据此制定后续具体的营销战略规划。比如联想期望建立世界品牌,因此舍国内足球而冒险参加了奥运会的TOP计划;而资金雄厚的麦当劳却认为其品牌价值与奥运并不十分契合,就放弃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TOP计划。其次,就要考虑企业品牌产品目标消费群体与体育受众间的契合,依据消费者的偏好,选择正确的促销对象,从而保证提供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接下来就要寻求企业品牌战略与体育活动精神契合;做到比赛品牌的宣传诉求要尽可能多的与所投资的体育赛事特征相适合,从而达到品牌叠加的效应。比如万宝路连续12年赞助国际一级方程式赛车运动,是因为一级方程式赛车奔放、自由竞争和极具挑战性的体育精神正符合万宝路要塑造的“男子汉形象”。最后,企业在签约体育明星代言的营销方式上也要考虑明星类别、明星形象和明星档次与企业类别、品牌形象和企业档次等是否匹配,选择维护好自己的品牌形象代言人,借助他们传达企业信息,从而坚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品牌的信心。比如:2001年“金六福”酒用米卢作形象代言人,是因为米卢当时正带领中国足球队在2001年冲击世界杯的十强赛中胜利出线,米卢成为拯救中国足球的英雄和大福星,正好和品牌定位是“中国人的福酒”的“金六福”相契合,使金六福集团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二)企业克服短视行为且做好持久战略准备

体育营销是一种战略行为而不是战术行为,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根据体育营销的“二八游戏”规则,即体育营销项目本身工作占20%,围绕着体育营销项目的辅助工作占80%;在营销费用上,花20%的费用赞助体育比赛,还需要80%的资金作后期的跟进。即企业通过投入巨额赞助费建立的知名度,需要通过连续性的营销或赞助活动进行维持和提升。企业应该有充足的资金准备并进行完整的战略规划以避免短期性赞助行为。在这方面三星企业是大家学习的典范: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始至今,持续性赞助奥运会盛典。2004雅典奥运会三星花费4000万美元成为奥运的“TOP”赞助商后,又投入巨额资金开展系列宣传推广工作:如网上征文比赛,奥运火炬手沿线宣传工作,城市大众跑步比赛机会的宣传工作,赞助有办事机构的国家,请运动员大使代言产品,在奥林匹克公园搭建展厅展示产品,举办娱乐活动,赞助奥运工作人员产品,为赛事研发更为先进的通讯设备等,使三星企业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2008奥运会后,许多企业的体育营销就宣告结束,但三星企业为了保持品牌的鲜活力,持续投资关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作为冬奥会的主赞助商,三星利用冬奥会宣传自身的环保理念,树立节能环保的绿色形象,更加强化了自身品牌的优势,创造了从低端品牌窜升为顶尖品牌的传奇。三星在体育营销方面深厚的经验和系统的推广计划值得我国企业学习。

(三)企业应树立“主动―整合―共赢”的营销理念

体育赞助商要加强整合潜在体育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在品牌营销中创造价值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在整合营销手段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整合营销过程涉及的多种主体(比如营销公司、传媒公司等)的资源,树立“主动―整合―共赢”的营销理念,即赞助商在品牌营销中积极主动出击,寻找新颖的品牌营销机遇,整合各种潜在资源并在品牌营销中发挥这些资源的特点,针对各种潜在合作对象的利益需求,从合作共赢的角度设计品牌营销产品的各个细节,以最小的投资获得最丰厚的回报,实现共赢。耐克公司打造的“科比训练营”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耐克公司利用“中美友谊”的政治背景,选择美国NBA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与中国球员互动,并把整个活动(选秀活动、训练营的训练和最终比赛)的看点精心制作成精彩的电影短片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为CCTV奥运频道提供了精彩的节目,从而以最低的成本成功整合了最具权威和受众群体的CCTV媒体平台;同时耐克公司用很低的成本专门为“科比训练营”建了“nike-basketball.省略”主题网站,网站媒体平台的运用无疑低成本、高效率地扩大“科比训练营”的宣传力度,从而间接地成功实现了品牌营销的目的。另外2008北京奥运会,联想与VISA、可口可乐等“巨人”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跨行业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拉开了联想和本土品牌的差距,提升其国际化品牌形象。“主动―整合―共赢”的营销理念使体育赞助商打造的品牌营销更具有针对性、新颖性,从而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营销结果。

(四)加强体育市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和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保护

[2010]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明确监管主体及其管理职能和各类市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提出加强对体育无形资产的开发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营销主体的利益,使打击恶意隐性营销行为有法可依。另外,体育组织和官方赞助商应积极主动开展自救措施,如:体育赛事利益各方签订严密、合理、可行的合同并严格执行,确保赛事赞助商的利益;加强赛事环境控制,包括赛场、运动员服装器材、观众服装和食品饮料、媒体等,不给其他主体和非赛事赞助商任何可乘之机。重视舆论向导作用,对体育营销中发生的不道德行为加以谴责,针对涉及奥运隐性市场、专打奥运“球”的行为发出自律倡议,为体育营销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培养高水平的体育营销人才且发展体育营销公司

[2010]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体育教育培训,多渠道培养既懂经济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体育产业管理人才。有关高等院校要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和课程设置,培养适应体育产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这为建立符合国情、结构健全、可操作性强的体育营销公司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指导企业制定出高效可行的体育营销推广计划、执行方案和最后的体育营销效果评估;有机“整合”体育营销结构中企业、运动队和传媒公司之间的关系,使体育营销得以高效顺利进行,最终实现体育营销利益各方共赢的体育营销目标。

体育营销对于推动体育产业和现代企业的发展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不少国际知名品牌都把体育营销作为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国际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市场更成为了各国竞相发展的一大市场。而我国企业在体育营销方面还只是处于刚刚起步状态,不少企业都在这方面作了尝试和努力,相信会对以后的发展提供很多经验与帮助,也会对中国体育营销事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2010]2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R].2010,3,19

2.刘璞.对“体育营销”概念的二元解读[J].经济师,2009,6

3.张锦年,梁强.体育营销的作用机制与应用模式选择[J].体育学刊,2006,1

4.王宝英.我国企业开展体育营销的研究[J].经济师,2007(2)

5.游战澜,肖楠.联想集团北京奥运营销的经验与启示研究[J].企业改革与发展,2009,10

6.孟德莹,王月辉.中国企业体育营销的误区与对策[J].市场与营销,2007,1

7.韩勇.纯隐性营销行为防范救济及北京奥运会实践[J].体育文化导刊,2010,1

8.黄明胜.体育营销的盲目与躁动[J].国际关系,2007,5

9.秋竹.营销人眼中的体育营销活动[J].环球体育市场,2009,3

10.王钧.赢在体育营销[J].环球体育市场,2009(3)

第4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 后奥运 我国 体育用品业 发展创新

伴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落幕,整个奥运产业的发展在历经高速增长期、繁荣期,以及平稳期后逐步过渡到奥运后期,在此时期,最明显的特征是奥运效应持续弱化。显而易见,此种变化对业已依赖奥运效应获得巨大收益的我国体育产业而言,将会成为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相对制约因素,加之以美国次债危机为首的金融海啸的迅速席卷全球。不难发现,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环境已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复杂的动态链之中。具体细分到体育用品产业,目前我国的体育用品业何去何从,应该对整个行业做何定位,进而制定和实施灵活多变的产业政策,以应对不断无序变化的环境,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形势下,笔者籍此过渡时期,试图进行前瞻性的思考和研究,力求解码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现状,查究和矫正可能发生的重大偏差,以期为未来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些许理论参考。

一、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现状

1.行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高速发展,体育领域内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申办,给我国的体育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体育用品业也不例外。据不完全统计显示,此次奥运会所需的各类体育器材、设备用品等,价值在2亿元左右。而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正是凭借本届奥运会对体育用品设施需求的拉动,使其年产值达到了历史的峰值,从而使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通道。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尽管目前我国体育用品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从宏观层面观测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较多不足。比如,品牌定位不清、大规模、大品牌很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对产品的科技、个性化投入不足,以及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等等。这些制约因素皆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用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较小,短时期内很难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成熟的体育用品企业相抗衡。同时也说明了未来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2.地区发展不平衡

在我国,纵观整个体育用品行业的布局,不难发现,随着各区域经济的明显不同,各地区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态势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总体而言,体育用品行业是在供需同时增长的情况下表现出地区和行业不平衡的特点。即沿海等发达城市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明显优于内陆城市体育用品业的发展,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呈现典型的“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现象。从具体的地理区域分布情况来看,按照产业集群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体育用品产业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天津等经济大省。例如,运动鞋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建的晋江、莆田,广东的东莞,浙江的慈溪;运动服装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福建的石狮、广东的中山、浙江的海宁;体育器材的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浙江的富阳、苍南,江苏的江都、泰州,河北的沧州;篮、足、排三大球的生产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和浙江的奉化、富阳。这表明了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

3.缺乏总体的中长期发展观

制定中长期的发展目标也就是从战略的角度规划体育用品企业的发展方向,重点是解析商业环境中涉及范围最广的宏观环境,进而搜寻那些可能影响体育用品企业发展的结构性驱动因素,最终依靠这种高度不确定性和关键性的宏观环境因素和变革驱动力进行不同的组合,以便让体育企业能采取最富效率性的商业运营模式从事高效生产。显而易见,预先对体育企业进行合理的战略定位,一方面能有效减少变化的冲击,使浪费和冗余减至最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构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优势,并且如果定位准确、得当,则能长时间的保持此种竞争优势,使得体育企业源源不断的获取收益。因此,制定总体的中长期发展观对企业来讲具有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事实上,通过调研却发现,大多数体育用品公司常常忽视战略定位的作用,缺乏或者从未制定企业的总体中长期发展观。特别是一些经济规模小,总体竞争力不强小型体育企业,“拍脑袋”式制定企业经营决策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战略

1.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的变革方案

对尚属于行业初级发展阶段的大多数体育用品企业来讲,目前的企业经营状况处在经营规模较小、总体竞争力不强的状态之中。这种经营规模一般归属于小型的体育企业,其市场开发往往在单一或有限的几个市场上经营,只能提供种类较少的产品或服务。这就决定了这些体育企业的运营范围相对狭窄,运行机制也通常是由企业的创始人直接负责。因此,这些企业在战略选择时应侧重于竞争战略的实施,大力推行以全面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变革方案。全面质量管理专注于质量和持续的改进活动。一个企业满足顾客对质量的需求能够达到什么程度,他拥有的独特核心能力就达到什么程度,同时顾客的忠诚度就能更长久的保持下去。采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竞争优势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武器,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此项管理技术作为竞争优势的途径。当然,对一些规模较大、多元化程度较高的大型企业甚至是跨国公司的企业而言,由于其具有多元化的产品和不同地域的市场,在进行合理的战略定位、选择和实施的过程中,亦应视不同地域经营目标的不同而相应的制定各异的战略决策方案。

2.培养“体育企业家精神”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家决策能力的高低与企业经营成败的关联度愈来愈紧密。早在1800年,法国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的就提出,“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综合才能的表述方式,它是一种重要而特殊的无形生产要素,能使经济资源的效率由低转高。毋容置疑,一个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高层管理者将是任何一家体育企业最强大的生产力。这是因为具有企业家特质的高层管理者倾向于密切监视环境的变化并从中发现商机,重要的是其能产生投资的效益,甚至能够突破现有的资源获得超额利润。不可否认,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业最匮乏的稀缺资源是高素质的、具备企业家精神的高层决策人员,这是一个行业进行改革的最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奥运后效应、全球金融海啸的窘境下,体育用品企业欲逆境而上,维续行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无疑亟待一支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型人才队伍的坐阵。只有这样,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才能在真正意义上造就一个个阿迪达斯式的公司。对此,在创新型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着力培养一种适宜于企业家成长的有机环境,为塑造杰出的企业家型的高层管理人员提供丰富的“土壤”。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加大力度,对外采取各种招聘措施,以吸引更多的精英人才加盟企业。对内积极寻觅“黑马”,对那些有潜力的员工实施综合素质培训,不断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创业精神,以及宽容精神,从而更好地为企业保持竞争优势奠定基础。

3.在行业内部实行因“企”而异的“公司层”战略

众所周知,在体育用品产业内部存在着种类繁多、规模各异、经营模式迥异的体育用品公司,这就决定了不同类型的体育企业的运营模式应视不同的情境、时点,以及资源等要素而相应选择灵活多变的运行机制。有鉴于此,整个体育用品产业链要想增加顾客认知利益,降低企业的成本支出,并减少耗散价值的损失,进而形成一个真正动态持续的经营产业链,就必须在行业内部实行因“企”而异的“公司层”战略。公司层次的管理者是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代表,他们“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向各附属业务单位提供服务和战略性指导(如图),而各业务单位的主要任务是直接与客户进行有效互动来创造价值。

如图所示,这是一个业务多元化体育公司简化的公司结构模型,在这个结构中,公司总部是为首席执行官工作的人员;然后是各个分部,假如是一个跨国体育公司,这些分部就代表不同洲或国家分部,最下面是各分部内部的不同部门,比如市场营销部、生产部、市场销售部等等。当然对于规模非常小的体育公司而言,由于其业务主要经营单一产品,上述结构图则没有如此复杂。

三、小结

首先,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尚属初级阶段,发展水平受诸多因素调控,在众多影响因子中,奥运效应和经济形势对其影响巨大。在此背景下,查究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存在品牌定位不清、大规模、大品牌很难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对产品的科技、个性化投入不足,以及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的障碍,地区发展不平衡,缺乏总体的中长期发展观等现实问题。

其次,后奥运时期我国体育用品业的发展战略主要有: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核心的变革方案;培养“体育企业家精神”;在行业内部实行因“企”而异的“公司层”战略。

参考文献:

[1]“十一五”体育产业研究报告[EB/OL].sport.省略

[2]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第5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

1.研究目的与意义

通过对黑龙江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现阶段黑龙江省体育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在对国外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思考的基础上,提出黑龙江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再构建,以期为我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提供参考。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2.2问卷调查法

以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和牡丹江师范学院的体育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制定并发放问卷300份,具体情况见下表。

问卷的发放、回收情况统计表

2.3访谈法

对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和牡丹江师范学院部分体育学全日制研究生及导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培养现状的看法。

2.4数理统计法

本文中的数据的计算与处理主要采用了Excel软件完成。

3.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培养目标重点不够突出,没有形成各院校的个性特点,执行性不强,对学生的指导意义不明确

通过调查得知,研究生基本了解所读专业的培养方案及目标,这有利于研究生的自我定位,提高学习效率。各高校在培养目标的制定上相比过去有了很大变化,基本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但在具体的宣传和教育上大同小异,时代特点和宣传教育效果都不是很明显,各校的培养方案特色不鲜明,大多缺乏操作的细致要求,对研究生的指导不够具体,这样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能更好的定位自己,从而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学习。

3.2没有切实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相对固定,申请提前毕业制度较为刻板

调查结果说明黑龙江省学术硕士研究生都认为目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年限较长,非常渴望实行弹性学制,同时也可以看出实行弹性学制是我们体育高校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趋势。很多高校虽实行了弹性学制,但对于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要求还是比较严的,对于这些要求,很多学生在表示能够理解的基础上提出,不应用硬性指标作为衡量是否能够申请提前毕业的标准,学校应该灵活的把握弹性学制。

3.3培养方式单一,导师组制度实行不合理

目前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方法中依旧以单一导师制为主。从研究生自己所期望的导师制度的选择来看,占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研究生指导小组的指导。从论文上来看,研究生学位论文正向着多学科方向发展,单一导师制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研究方向的发展,使其单一、研究科学范围缩短,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毕业时学位论文的广度和深度,导致学位论文质量不高。

3.4导师与学生普遍交流沟通频率偏低,效率不高,部分导师指导研究生数量过多

研究生要顺利完成学业,除了要自己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多与导师交流沟通,更多地探讨学术问题,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以及对本学科知识有更深的理解[3]。

在调查与导师交流少的原因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认为导师工作太繁忙或指导学生人数较多而无暇与学生单独交流指导。而超过半数的学生是因个人原因导致与导师沟通交流的时间比较少。

3.5课程设置缺乏前沿性知识,与本科课程重复较多,选修课种类较少,技术课比例小

在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目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所讲授的内容与本科课程基本无实质性差异,不能体现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专业性,从而导致课程开设效果不佳的局面,学生对课程开设状况的认可度不高。

3.6研究生科研能力不强,以完成学校规定为主,多数人很少参加科研实践活动或论文报告会

研究生教育区别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最大特点是,要掌握更深的理论知识、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4-5]。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是研究生在未来工作岗位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探索客观真理、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检验一个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文字功底,思想层次及创新能力。

调查发现硕士研究生几乎都在2篇以下,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发表任何论文。调查发现其原因主要有:部分调查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入校不久,未能及时;自身科研能力有限,力不从心;时间原因,不够重视;经费不足等。

撰写学位论文是硕士研究生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最为重要的学业任务。对于学位论文的要求,有57.4%的研究生认为比较严格,只有10.2%的研究生认为不是很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大部分院校都采用了随机抽审、学术不断检测等方法在最大程度上杜绝论文抄袭的发生,在审核学位论文的过程中实行双盲评审的方式,整个论文评审的过程都是比较公开和严格的。

4.建议

4.1注重加强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评价

在研究生招生中应打破“重考分轻技能、重书本轻能力”的思路,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市场需求和社会反应的角度评价体育专业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4.2目标设定应更具体可行,符合目标设定的基本要求,实行弹性学制

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培养目标,更明确,更具体,让学生明确研究生阶段自己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的任务,针对性地朝着目标努力。学制方面应实行弹性学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学习年限,允许部分优秀学生在提前完成学业的情况下申请提前毕业,为优秀研究生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与可能。

4.3增强研究生与导师的交流,实行双导师或导师组指导制

导师的“导”与研究生的“学”是互动关系,而关键取决于研究生的自觉主动性研究生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研究生与导师的沟通与交流,并积极参与导师的科学研究之中,不断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养。在导师制度方面,可以考虑采取双导师或导师组指导制。

4.4改革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新颖性、专业性,体现专业特点

在开设课程全面性基础上,注重增加实用性和新颖性的课程,应增加选修课,及时传授前沿性的科学知识,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增强各种技能和创新能力。

4.5提高要求并落实,强化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提高招生生源质量,逐步推行改革,提高人才选拔的精准度,录取真正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探索建立切实可行的奖励机制;同时,各单位要积极搭建平台为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导师也要加强指导和督促,重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瑞林,闻兰,路锋辉.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素质评价体系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3):111-113.

[2]熊蜀蓉.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8).

[3]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7-9.

第6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战略

中图分类号:K825.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200-03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与产业范畴

(一)休闲体育的概念界定

休闲体育是以休闲为目的,或以休闲的心态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作为休闲生活方式之一的活动方式。休闲体育强调以体育活动为路径、方法、手段和舞台,进而获得健康和高尚的魂魄①。在体育的概念体系中休闲体育从属于社会体育,具有健身性与娱乐性、全民性与普遍性、余暇性与主动性、多样性与灵活性等特点②。在体育、休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学术界出现了休闲体育旅游的提法。认为休闲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离开居住地,进行以体育休闲为目的与形式的旅游活动,并得出休闲体育旅游是休闲体育的一个子集的结论。

(二)休闲体育的产业范畴

广义上休闲体育产业是指社会各部门提供的与休闲体育活动有关的一切产品和服务,以及与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所有经营活动的总和,即休闲体育产业不仅包括向社会提供休闲体育服务的各部门,而且还包括提供有形休闲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部门③。从旅游城市的视角,休闲体育产业包含三个层次:一是典型性休闲体育产业,如高尔夫、赛马场、冰雪运动项目、漂流、拓展项目、旅游城市的体育场馆与建设设施等;二是复合型旅游项目的休闲体育成分,如草原度假区的草原卡丁车、山岳型景区的爬山攀岩、滨水型景区的游艇等;三是休闲体育辅助行业,如体育俱乐部、车友俱乐部、媒体网站、科研教练部门等。

二、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背景分析与重要意义

(一)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济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主导力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美国为例,休闲体育产业在体育市场上排位第一,占到总产值的32%,占国民经济的1%。休闲体育吸引了众多美国人参与,对旅游、交通运输、食宿、体育用品等的消费起着巨大的刺激作用,为美国体育产业源源不断地创造价值④。在发达国家,休闲体育产业直接为国民经济创造收益的功能及拉动关联产业增长的功能,越来越被政府所重视。

(二)我国休闲体育产业进入国家发展规划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休闲观念的日渐成熟,我国正步入世界休闲国家行列。休闲体育作为现代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与国民健康需求的天然链接性、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高度融合性,受到了各级、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发展健身休闲体育,由此休闲体育正式进入国家发展规划。

(三)承德市旅游产业进入战略调整期

承德市旅游资源丰富、等级高,是中国旅游名城与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2460万人次,同比增长22%左右;实现旅游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接待国际游客的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均位于河北省首位。同时一个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2013年承德市国内游客接待人次总量只排到河北省的第七位,相较于2012年又下滑一位。诚然,在不考虑城市自有客源市场规模、旅游产业历史基础规模、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行业效率等因素,单纯以接待数字来衡量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不但有失公允,也不符合学术研究规范。但是这一数字作为承德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表象,与我们的心理预期还是有很大差距。来自旅游行业一线的信息为这一表象提供了佐证。2013年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动与国家政策新导向的出现,承德市旅行社、酒店与景区行业普遍感觉经营困难,均认为承德市目前单纯依靠观光团队支撑的旅游产业形态将难以为继。

承德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制定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把文化旅游服务业作为第一主导产业,明确了发挥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并提出把承德建成多元支撑、复合型、国际化的休闲旅游基地的战略发展目标。

(四)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是促进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

承德市作为河北省旅游龙头城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已经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研究、探索、建立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战略构想与实施路径,顺应了旅游活动从表层观光旅游到深度体验旅游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旅游市场从团队观光市场到家庭自助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顺应了旅游产业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对于丰富承德旅游产品谱系、引导承德旅游产业形态升级、优化承德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带动关联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也有可观的预期价值,

三、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的基础条件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优势得天独厚,从历史底蕴、生态环境、市场条件与交通区位等方面,都具备做实、做大、做强的潜力。

(一)承德市休闲体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脉可续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指出“休闲是文化的基础,从古到今、从东到西,休闲作为一种特殊的亚文化形态,始终传承着主流文化”。满族是骑射民族,习武、行围、打猎是满族传统的习俗,也是满族皇族十分钟情的休闲体育活动,满洲皇帝进关之后,难以忍受盛夏的酷热,自然要出关择地避暑休闲,并融避暑、游猎、习武、御政为一。康熙皇帝为此兴建木兰围场与避暑山庄,在承德市书写了辉煌璀璨的历史篇章。所以承德市休闲体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脉可续。并以“皇家休闲体育”的文化形态,在中国休闲体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承德市现阶段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源头活水。

(二)承德市是环京津地区的生态高地,具备发展休闲体育的比较优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进入明星产业的最佳途径》一书中认为,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的将是未来的明星产业――健康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组成部分的休闲体育产业对于区域生态环境提出很高的要求。承德市拥有华北地区最优异的环境质量,林地面积达到3310万亩,占全省44.7%,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达到55.8%,被誉为华北的“生态绿肺”和“天然氧吧”,是承德市发展户外休闲体育的首选之地。

(三)承德市拥有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市场基础

休闲体育产业对市场规模与成熟度有很高的要求。承德从属的京津冀都市圈人口7605.1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79%,人均收入在国内位居前列。北京市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2069.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37元。天津市2013年全年常住人口1413万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京津两市汇集我国最大的高端消费群体,对以健康与休闲为特色的休闲体育呈现出旺盛的需求。

(四)承德具有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交通区位优势

承德市毗邻京津、具有“一市连五省(市、区)”的区位条件,随着“一环十射”高速公路、京沈客运专线和承德机场的建设开通,使承德将进入北京1小时,天津、沈阳2小时交通圈,密联京津、通达辽蒙、辟通港口的区位优势将成倍放大。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为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创造了外部进入、区内连点成线与组线成网的空间组织基础。

四、承德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战略举措与实施路径

(一)思想引导、政策对接,把发展休闲体育产业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

承德市明确提出将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冰雪、温泉、狩猎、户外运动、商贸服务综合体等新业态,不断完善文化旅游服务产业体系,实现全天游、四季游,增强国际旅游城市竞争力。近年来,在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承德市滑雪、漂流、草原运动等行业蓬勃发展。承德市已经具备了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政策环境与产业基础。

从发展现状来看,承德市没有把休闲体育作为一个独立行业去培育,现有产业形态均以休闲旅游的分支形式出现。虽然拥有众多的相关景区与项目,但是没有形成鲜明的产业外宣形象,没有与京津休闲体育市场有效对接,没有打造出自己的竞争力,没有发挥出休闲体育的巨大产业带动效益。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不是对现有相关产业要素的简单提炼与组合,而是从行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去把握、去组织、去实施,是政府顶层设计、行业组织承接推进、企业实体贯彻执行等组成的一个系统工程。

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契合了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执政思路与发展部署。现阶段应该做好调研与规划工作,争取获得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早日上升为市级发展战略。

(二)统筹规划、把休闲体育产业打造成为承德市市域经济的新亮点

1.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总体定位:中国休闲体育产业示范区与环京津地区休闲体育最佳目的地

我国已经开展全国社会(休闲)体育示范区的评选活动。承德市应以评选全国休闲体育示范区为提纲挈领,加大休闲体育产业的培育力度、发展速度。同时对接京津休闲体育巨大的市场需求,打造环京津地区休闲体育最佳目的地,使承德市成为国内休闲体育产业客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优选汇集地。

2.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空间格局:一心、两极、三片区

一心:承德市区。利用现有体育场馆与体育设施,把休闲体育与休闲度假旅游、企业奖励旅游与企业文化培训结合起来,重点发展职业竞赛、京津冀及其他地区大企业与社会团体的行业联赛与内部赛事。在前期市场调研中发现,已有京津唐大企业自觉来承德开展以上活动。双峰寺水库建成后,可以开展游艇、皮划艇、赛龙舟等水上休闲体育项目。冬季利用市区周边滑雪场、武烈河冰面开展冰雪运动项目。

两极:北部坝上草原休闲运动区与南部山岳休闲运动区(雾灵山及周边山地)。这两处区域清代为木兰围场与东陵后龙风水禁地,是承德两块自然环境的美玉。坝上草原休闲运动区主要发展赛马、热气球、射箭、草原定向越野、草原漂流等休闲运动项目。山岳休闲运动区主要发展登山、山地穿越、高山滑水、山地漂流、攀岩、溯溪等山地运动。

三片区:金山岭长城穿越区、蟠龙湖水上休闲运动区与承德县乡村休闲运动区。金山岭长城徒步穿越区:范围为金山岭长城与长城沿线乡镇,主要针对国际旅游者退出以长城穿越为核心的文化休闲体育项目。蟠龙湖水上休闲运动区主要开发水上休闲体育项目。承德县乡村运动区范围为新杖子乡、刘杖子乡与大营子乡,结合花果乡村体验,发展以自驾车、自行车、徒步游为特点的乡村运动项目。

3.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行业运营

在发达国家,休闲体育由政府和非赢利机构以及赢利性机构来实施和承担,并且主要是以俱乐部会员制的方式经营。根据承德市市情,建议建立由承德市休闲体育行业协会(负责标准引导、服务监督、外联营销)、休闲体育俱乐部(负责客源输入、活动组织、技术指导)、休闲体育基地(负责客源接待、安全保障)组成完整的行业运营体系。

(三)构建全产业链,发挥产业联动作用,把休闲体育产业培育成为承德市产业升级的驱动源与增长极

承德市构建包含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休闲服务业(咨询机构、培训教育)、休闲体育传媒业(网站、会员刊物)与电子竞技业等组成休闲体育产业链条,并发挥休闲体育对承德市建筑业、金融业、制造业与贸易业的拉动作用。承德市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将会促进旅游产业升提档升级、为服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集聚,成为承德市产业升级一个重要的驱动源与增长极。

(四)理顺管理体制、开展专业教育与科研,保障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休闲体育与国际发达地区休闲体育产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行业管理体制与休闲体育教育科研落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这也是承德市规划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应该注意的地方。

休闲体育行业管理体制:建立政府主导、行业自治的管理体制,成立承德市休闲体育协会与专项协会,最大限度激活社会力量参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热情,引导整个行业向商品化、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方向迈进。

休闲体育教育科研:在承德市高校设立休闲体育专业,开设休闲与运动操作、运动管理和推广、社区体育推广、体育和娱乐领队,为承德市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承德市体育局与旅游局牵头,成立涵盖体育、旅游、文化等相关领域的承德市休闲体育研究会,为承德各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休闲运动企业管理运营提供智力支持。

注释:

①马惠娣.休闲、休闲体育、后北京奥运会[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3).

②李建国.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③杨德云.体育产业研究评述[J].市场论坛,2007(1).

④黄玮.揭秘美国体育产业[N].实时报告,2012-6-19.

第7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Abstract: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has a good developing potential,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has both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and constraints existing in the sports industr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The paper presents the future strategies for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and then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体育产业;现状;发展策略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present situation;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1-0320-02

0引言

中国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作为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也符合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因此,研究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如何进一步发展中国体育产业,首先应弄清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和现存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并制定适宜的产业规划。本文分析了中国体育产业现存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发展好体育产业对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必然起到积极作用。

1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为体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运行找到了切实可行的方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中国体育产业尽管在整体上还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已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产业,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全社会的消费投资热点。总体而言,中国已初步形成了各种体育产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体育产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显著。目前中国体育产业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中国体育产业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经历了产业形成、规模扩大、全面发展、市场成熟和市场领域扩大等5个发展时期;到20世纪90年代迎来了体育产业的第二次发展高峰,跨度约140年。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从20世纪中期开始,经历产业形成、规模扩大、全面发展和市场领域扩大等4个发展时期;到21世纪初市场成熟阶段经历了约50年,即中国迎来体育发展的高峰时期比发达国家缩短了约90年。

1.2 体育产业体系初具规模体育产业要遵循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这一流程,体育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后在市场上进行销售。故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以体育市场的发展为前提,体育市场的发展与繁荣决定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繁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也不断深化,中国体育市场逐步发展起来。目前中国的体育产业逐步由过去的单一、主次不清向全面、层次分明方向前进,市场购买力逐步扩大。体育产业的基本框架己经形成,它以竞赛表演市场为先导,体育健身市场为基础;体育培训市场、体育资产经营市场、体育彩票市场、体育广告市场和体育旅游市场等相继出现并不断日新月异、逐渐壮大。

1.3 体育产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市场在经济发展中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使很多体育资产和资源显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和潜在的市场优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消费的需求迅速扩张,许多健身娱乐性较好的体育项目正成为投资热点。近年来社会投资开发体育产业的势态发展很快,涌现出一大批经营良好、不同所有制或不同规模的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企业。除了一些大型企业经营足球、篮球或排球外,很多中小企业把投资热点放到群众参与性的消费市场上,如健美、保龄球、网球、羽毛球和游泳等项目上,此种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1.4 体育产业发展资金来源广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目的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资源配置方面,政府不再是单一的配置主体,而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从目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国家财政拨款依然是主要的、必不可少的方式。伴随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在体育经费来源配置作用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将体现在事业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捐赠收入和投资收入等非财政拨款比例增大和经费自给率逐渐提高。

2中国体育产业现存问题

尽管中国体育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体育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其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体育产业规模不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并存,产业发展明显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梯度发展的格局。这表现在3大经济带的“极化”现象: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带呈快速发展态势,而中西部则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体育消费主要是城市居民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而言,体育消费占其生活开支比例很小。过低的城市化率显然不利于体育消费的形成和聚集,从而导致培育体育市场的动力不够,中国较低的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制约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要培育中国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的发展,必须从激发、调动和创造居民有效的体育消费需求入手,这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

其次,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商业运作和资金支持。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强,体育产业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本多。而中国体育企业长期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成长,商业化运作水平不高,大多数靠自有资金缓慢发展。缺乏商业运作与资金支持使得体育经营机构缺乏以盈利为目的的意识,不能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商业运作机制。体育职能管理部门发展体育的目的是弥补体育事业经费不足,在资金匮乏情况下,体育职能部门不可能将大部分利润再投入到体育事业及后续的产业扩大。为缓解此矛盾,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解决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三,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不完备,产业质量有待提高。体育产业内部结构不完备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核心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未形成支柱优势。体育健身娱乐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主体部分,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自身优势还未充分发挥;而体育相关产业,如体育广告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等却发展迅速。同时,中国体育用品国际竞争力不强,中国制造的体育用品数量和种类不丰富,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不够,售后服务有待提高。

最后,体育标准化水平低,法制建设滞后。中国目前体育标准少、水平低、标龄长、采用国际标准率低等问题制约着体育用品总体水平的提高,影响中国体育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企业标准意识薄弱,标准化工作滞后;政府标准实施和监督动力不足,公共服务体系弱化。

3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策略

中国体育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业的社会环境亟待改善和优化。制定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划,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也应从国情出发;既要着眼于解决中国体育产业的矛盾,也要从战略上把握世界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基于前面对中国体育产业现状分析,下面提出了体育产业未来的发展策略。

3.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中国体育产业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体育职能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深化体育产业管理体制的改革,转变管理部门的职能以迎接挑战。为此,相关部门宜尽快组织修订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总体战略,确定发展体育产业的重点项目,定期体育产业的投资导向和行业信息,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政策指导作用,为体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积极采用或引入国际标准以适应产业国际竞争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实用的技术标准检测和监督体系,积极构建标准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正以较快速度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化社会转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我们应从体育产业总体规划着手,积极培育体育市场,为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转变政府职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资源配置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凡市场能为的,政府要减少行政干预,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进行干预。当前市场培育的重点是活跃体育产品的交易,把某些区域发展成为体育产品的交易中心,使其集聚和辐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仅是培育和发展我国体育产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新时期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2 积极开拓和发展体育市场体育己成为一项规模巨大的产业,目前全世界的体育产业总值约4000亿美元,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国家体育总局在《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到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组织体系。国民体质主要指标在经济发达地区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有所拓展,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法制化程度明显提高,为在新世纪中叶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纲要》进一步明确了21世纪前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战略,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措施和政策措施。为此各地体育职能部门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3.3 强化体育产业的内部要素

3.3.1 充分发展体育产业化主体首先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卖方主体。可通过财政拨款、体育部门自筹和社会集资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建设一批既可举办比赛、又可向社会开放的多功能中小型体育场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争取上市(如中体产业),这样既可融资,又可扩大知名度。通过推进体育产业化,使大部分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而进入市场,由事业型向经营型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境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建设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向广大消费者提供多种多样的体育服务,引导人们的体育消费。

其次是发展体育产业的买方主体。多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竞技项目,不断提高竞技水平,使体育比赛能吸引更多的观众。把培育体育市场与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结合起来,使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宣传,提高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育体育产业企业,提高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自身竞争力及生存和发展能力。

3.3.2 积极培育体育中介机构和体育市场管理人才体育中介业与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密切关联。中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一个明显的差距是体育产品的推广、策划和市场运作乏力,而体育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可弥补这个差距。体育中介机构是体育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在体育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等环节都离不开经纪人和中介机构专业水准的服务。目前,我国体育中介机构和体育经纪人不仅数量少且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都市。当前我国体育市场急需既懂体育又熟悉现代经营管理的人才来从事体育市场的拓展和体育经营项目的开发。体育中介机构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则是进一步拓展体育市场、不断满足体育消费需求的重要前提。为此,从我国体育市场实际出发,必须加快我国体育中介机构和经纪人制度的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成立专业化的体育经纪公司,开展全方位的体育经纪业务。各级体育市场的行政主部门也要配套地做好体育经纪人的培训和认证工作,规范体育中介市场的运作。

3.3.3 培育体育产业集团,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国际著名的体育品牌大部分己在我国投资设厂,我国若要成为体育用品生产强国,必须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品牌竞争力,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加强体育企业技术及服务营销创新。体育企业要尽快建立起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吸引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科技人才;强化体育服务营销创新意识,注重服务方式创新。

4结束语

总体而言,中国体育产业刚起步,基础较薄弱,产业结构还需完善。伴随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中国必将成为全球商业性体育赛事的热点国家。当前体育产业已为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健康而迅速的发展对于拉动体育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只要我们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合理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体育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改革步伐,推进我国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我国体育产业在未来一定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

参考文献:

[1]侯德红,侯广斌,刘建平等.我国与发达国家体育产业现状的比较研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2):23-25.

[2]张健勇.浅析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若干问题及对策.体育文化导刊,2005,(5):10-12.

[3]鲍明晓.我国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体育科研,2005,26(6):1-12.

第8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1、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是体育经济的重要决定要素之一,其结构分布和规划的合理性对于体育经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出现了本土体育产业败于国外对手、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介产业缺位等现象,阻碍了体育经济的增长和完善。

2、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工作不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尽管给予体育经济足够的发展空间和机会,但也相继出现了重复建设、盲目攀比规划等宏观调控失调的现象,且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对市场运作及其规律的了解,导致管理工作仍然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

3、民众体育消费欲望较低,影响体育经济增长。我们都知道,体育市场是居民进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发展的重要媒介和动力,然而在国内媒介以及体育企业的数量增长中,民众真正需要的体育产品没有得到较好的推广,科学合理的体育消费观也没有深入人心,阻碍了体育经济的进步。

二、关于加强和完善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对策探究

1、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推动体育经济发展。提高体育产业效益以及发展水平的根本途径之一就是优化产业结构,也是推动体育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基础。具体来说:首先要完善有关体育发展的各项政策以及法律法规,规范现有体育产业中的税制以及征收年限等,保证体育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其次,深入开发具有价值的体育资源,充分利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强大动力来扩大内需,从而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带动产业升级;再者,要按照市场需求采取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扶持明星企业以及名牌产品企业等措施,在提升产品品位的前提下增强体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积极地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相关体育企业的发展,加大开发本土体育文化以及产品的力度,增强我国体育产品的独特魅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总而言之,通过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不仅可以推动体育经济的发展,而且为体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开拓了更自由和广阔的空间。

2、加快体育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体育发展需要。只有谙熟体育经济运作流程、具有专业知识背景、能够将商机逐渐转化为产业的高级体育管理人才,才能为推动体育的发展注入更加新鲜的活力,加快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师资力量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之一,因此要根据我们体育发展的需要以及市场的最新动态等信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体育人才的培养提供基础性的保障;在体育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将课程体系、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提升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依据实际情况优化培养途径和方式;改变传统的体育管理体制的理念,拓宽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领域,并通过一定的形式加强体育人才在实践方面的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发展的需求……需要注重的是,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和满足当前体育发展的需要,而且要着眼于未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探索有效的市场开拓途径,增强体育经济消费市场。体育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以消费作为基础的市场,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开拓体育市场,提高消费率,是体育经济飞速增长的源动力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途径去实现:加强有关体育理念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在广大民众中提倡科学、健康的健身娱乐方式,让体育理念深入消费者心中,引起其消费行动;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消费者的需要倾向,建议有关职能部门将已进入竞赛表演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联赛作为优化发展领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吸引大众的眼球,激起大众消费的欲望;政府要加强对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相关企业践行常规体育娱乐消费项目与新型体育娱乐项目想结合的开发方针,大力发展符合市场要求的体育产品以及项目等,拓宽促进体育经济增长的媒介的领域,从一定意义上稳定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由于发展实际以及具体情况的不同,各地区各企业在开拓市场的途径上市不尽相同的,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第9篇:体育发展战略范文

关键词:天津海河教育园区 体育资源 共享 发展策略

1.影响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

1.1办学观念因素分析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目前有5所高职,2所技校,陆续还要有多所本科院校入驻,不同层次的学校之间在类型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公共服务理念上存在分歧。

园区内各学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办学理念、特色、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在短时间内很难加以融洽与协调,各学校的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结构及专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诸多因素影响着体育资源共享的实现。

1.2教育体制因素分析

教育园区进驻的学校总体上是公办校,由于各学校是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办学竞争问题就尤为凸显,国家在对高校进行评估时,在强调硬件条件和各学校广泛追求体育办学特色与创新的现实情况中,难免影响体育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与竞争的对立问题,实质上是我国传统的封闭管理体质长期制约的结果,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资源共享的实际进程。体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教育不能相互交流,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体育硬件设置和软件资源的共享进程。

1.3管理机制因素分析

教育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是协调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中设立的教育园区管委会就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协调方式。但这一管理机构一般更注重的是社会工作,在教育园区中的协调功能一定程度上也只是起着形式上的作用,整体功能发挥不强。体育资源共享不应仅局限于学校之间,也应对社会开放,充分发挥体育硬件资源优势,同时也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建立一个体育资源协调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制度,发挥资源整体功能。现有的管理机制各有不同,影响体育资源共享的发展。

1.4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第一,资源配置空间不合理。目前教育园区在资源配置中,仅注重于学校资源自身功能的发展,而忽视园区整体功能的挖掘,这样就使资源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各个“点”高度分散、高度分割的局面,没有形成合理的共享“面”。

第二,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学校体育资源配置过于“标准化”。调查显示,多数学校的场馆建设,注重竞技运动,轻视教学、大众健身、娱乐、文化等,造成大量高标准的场馆设施汇集,而健身需要的大众化场馆严重不足。大众化的体育资源较标准化、高质量、造价极高的体育资源更有利于实施体育资源共享,因此资源配置结构的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园区体育资源共享。

第三,资源配置方式过于单一,造成了教育园区在资源配置方式方面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等、靠、要”做法上,真正吸引社会力量来推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意识不强。这种单一的资源配置形式,显然制约了资源共享的规模和范围。

2.教育园区体育资源共享发展策略研究

2.1转变传统办学观念,明确体育资源共享的指导思想

对于教育园区的体育工作来说,要实现体育资源共享,首先各学校要转变以往传统、封闭、相对独立的办学观念,构建教育园区体育资源优化整合、融洽共享的指导思想:“相对独立,开放建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强化辐射”。各学校之间要明确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辩证关系,校际间应相互开放、相互扶持,树立开放、合作、共赢的办学新理念。

从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出发,对各种体育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形成新的配置格局。通过全方位、深层次、实质性的共知、共建、共享,充分发挥教育园区的集聚效应,体现园区的综合优势,突显园区的开放特色。

2.2设立教育园区体育资源共享的管理机构

教育园区校际间层次、类别等差异,要实现体育资源共享,就要在校际间设立资源共享的协调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及具体的实践操作方案,保障体育资源共享有效合理的运行。成立大学园区体育资源共享委员会,设立园区内主管体育工作的校长和政府负责人联席指导组、教务、信息部门和体育部门负责人联席协作组、体育专家指导协作组,各部门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规划,共同管理;共同制定资源共享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建立规范制度和激励机制,使开放工作规范化,并保证资源共享,相惠互利。

构建规范化的工作体系,可以促进体育资源效益的最大发挥,有利于各个学校充分发扬各自的传统和特色;有利于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中等教育中体育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的综合配套改革;有利于使教育园区不仅满足体育教育教学发展需求,而且能够使周边地区的人民群众受益,更好的实现“全民健身”。

2.3推动教育园区体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

2.3.1空间布局的合理化

2.3.1.1校园内部布局

根据高校生活区和学习区两大功能区,在生活区内主要配置以生活化、娱乐化为特点的小型体育设施,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场、篮球场等,以满足学生娱乐健身的需求;学习区主要配备以标准化为特点的多功能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如田径场、体育馆、网球场等,以满足教学和训练等的实际需求。

2.3.1.2校际间布局

根据各校之间的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可以分别建设不同项目的室内场馆,实现校际间体育资源共享,学生可凭学生证根据兴趣到自己喜爱的运动场馆去锻炼。这样的体育资源组合既节省投资,又提高了利用率,建设的高标准场馆还可以承办全国性甚至国际性赛事,提高教育园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