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自主德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自主德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自主德育论文

第1篇: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评论选题的广泛性与贴近性体现民主思想

新闻评论也和新闻报道一样,选题尤为重要。选取什么样的题目,针对哪些问题与受众是决定新闻评论能否发挥其作用的关键。所以,新闻评论的选题要多针对受众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矛盾、困惑和问题,抓住他们应知、欲知的各种问题进行评论。

1.选题广泛:实现社会公器功能

《南方都市报》评论集两版的版面优势,决定了其评论范围的广泛性。其评论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生活、福利保障、城乡差距等与当前社会形势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时评版的“规模效应”,又扩大了该报舆论监督的声势,提高了该报的影响力,为该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器功能开辟了有效的途径。以《南方都市报》的社评版为例。《南方都市报》作为都市报,本来并没有社论,2002年3月4日,《南方都市报》在全国都市报中率先开办时评版。综观笔者随意抽取的2008年4月份《南方都市报》24篇社论,其内容分别涉及股市监管、食品安全、城市规划、工会维权、企业改革、高校评估、政府职能完善、北京奥运、台海关系、社会道德、法律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绝大部分是依托当前社会改革、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展开的分析讨论。评论报道涉及面广,上至国家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如《基层自治缺的不是热情而是权利》、《以汇率手段抑制通胀是矫枉之举》、《政府改善决策,历史才有生路》,下至群众日常生存疑难,如《公交线网优化,政策合理延续?》,同时也不缺乏充满温情与缅怀的颂扬,如《为城市献出生命,让城市铭记名字》等。

2.选题贴近:凸显人文关怀

在新闻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的报业环境中,凸显人文关怀的精神,既是都市报目前的一个竞争策略,又是将来的一大比拼点。以《南方都市报》的街谈为例。从内容上考察,《南方都市报》街谈主要评论的是日常状态下与百姓衣食住行等密切相关的话题。评论作者所想、所感的东西以贴近百姓为宗旨。在考虑新闻性的同时,更注重读者的关注度与实在性。从表达上看,《南方都市报》街谈的基调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与西方新闻界的“软评论”类似,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和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特点是浅显易懂,平易近人。从宗旨和终极目标上看,《南方都市报》街谈是以关切的目光注视民生疾苦,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立足于分析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如2008年1月22日的街谈《少喝一瓶茅台酒,创卫更有希望》中就写道:

“现在,8小时的劳动时间是有保障了,但是工资也紧跟着缩减了一半,由1500元减到750元,新增的环卫工人还要大幅度裁员。果真如此,我倒有些‘不要脸面’的想法:城市,脏就脏点吧,慢慢来,让人过得下去日子,千万不要伤人的心……前几天,省监察厅厅长在两会参加分组审议时,痛斥公款吃喝、公车滥用、公费出国的不良风气,表示要积极推行公务消费改革,降低行政成本……作为一个普通的纳税人,兄弟我心里痴想:你们少喝一瓶茅台,就差不多多个环卫工人在扫街,城市变干净的希望或许就大一点。”

评论风格的变化体现民主立场

1.评论语言的平民化

《南方都市报》街谈的评论一改以往新闻评论长、空、呆的写作套路,不论大事小事都采用了家常语气。在论述方式和语言表达上,采用一种平民能够理解的通俗形式,站在平民的立场“代民者言”。在文风上,注意贴近群众的口味,评论篇幅大多以短小、通俗、生动见长,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如《越改越凉,越调越乱?》的开篇就写到:

“裕泰茶馆的伙计李三有句名言: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老舍先生设计这句台词,原本是为了说明改良不能救中国,不料放到今天的语境中,竟让人们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这且按下不表,单说广州近期的公交线路大调整,初衷据说是为了解决广州公交的五大问题,但经此一调,不少市民的肝火反倒上来了,纷纷抱怨越调越不方便,越调越不省钱。”

2.评论思想的个性化

在《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中,精悍、朴实、轻灵的新闻评论如雨后春笋般活跃于版面,此中,涌现出不少品位较高、不同流俗的言论。《南方都市报》时评小组曾经的6位成员,“在到南方都市报之前,束学山、孟波、杨耕身已经是颇有名气的杂文作家和时评人,于平的‘业余’身份是网络”。在评论语言的运用上,他们或风趣幽默、清新明快;或朴实平易、娓娓动人;或尖锐泼辣、文采斐然,极富思辨性。如徐友渔专栏中的文章《权力说冒犯就冒犯了?》说法治:

“真正的法治,真正的依法行事绝不能是这样,如果执法机关的审查根据不能明白公示于人,那么它就可以以法律的名义做任何事情,用随意性代替法律。”

评论主体的开放性体现民主话语权

报道的力量在于摆出事实,而评论的力量在于摆出观点、讲道理。新闻评论的深度与广度源于新闻评论主体思想的深度与广度。

《南方都市报》的评论主体不仅包括记者、编辑等专职评论员和社会各界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兼职评论员,更包括广大社会普通民众等非专业、非定向评论员。

《南方都市报》2003年4月2日专辟来论版,时评版由每天一个版增加到每天两个版:社评版和来论版。社评版的栏目包括:本报社评和观察家。署名的评论员文章,也有署名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来论版的栏目包括:马上评论、视点、观点交锋、南方论谭、第三只眼、议论风生、众说纷纭和时事漫画。该版所有言论皆为公众评论。这种评论主体的开放性体现出的是一种比较民主的话语权。

1.营造积极、开放的言论氛围

《南方都市报》是全国首家用两个版面做时评的报纸,而且该版所有栏目“全部开放”,来稿的“文章但求言之有理,不求面面俱到”。这是媒体对民众民主意识和受众接近权(或表达权)的尊重,是报纸对人(读者)的真正影响。如《南方都市报》的读者来信版,它既不同于社论那样反映编辑部观点,也不同于署名评论员文章和专栏作家那样有系统性,它零散而不琐碎,不拘一格,与报刊的言论版构成一种微妙的舆论平衡,它可以更加自由地反映读者看法,体现平等的交流,是报刊与读者最直接的沟通。另外,重视来论,为群众提供话语(监督)平台,为广大群众直接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对自己关心的事件提出意见提供了平台。

2.评论观点的开放性维护了评论话语的丰富性

言论版应该具有冲突性。作为一个社会的影像,言论版是具有冲突性的,因为社会人群的观点是相互冲突的。言论版的冲突性,本身就是它的宽容性。《南方都市报》时评设有“另类观点”和“观点交锋”两个栏目,以保证受众能尽可能地听到多元的声音,从而形成自己的判断。例如来论《改革不能让弱者“一切归零”》就是针对劳动法实施过程中企业的“下有对策”而提出的质疑:

第2篇: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语文在小学阶段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语文的学习甚至对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素质提高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影响。在这个彰显个性、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时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获得语文知识学习、自主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营造氛围,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环境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教师在课堂中营造出充分民主、平等、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让学生在潜意识中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心理,从而推动小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进行。

所以,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抛弃自己的“权威”,实现师生间平等对话,让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进行提问。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较低,需要教师进行不同层次和方面的指导与问题解决。这要求教师必须耐心、一视同仁地针对每个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1.问题引导,创设情境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性格特征,所以教师可以提出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让他们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语文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比如,在教学二年级课文《四个太阳》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我们知道天上只有一个太阳,为什么这里要写四个太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课文的好奇心和热情,使其在欲望和热情的带领下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因此,教师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

如今,多媒体依托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呈现技术,可以通过视频、音频和图片创设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拥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例如,在学习《望庐山瀑布》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让学生领略庐山瀑布的奇伟和雄壮,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古代人会怎样用古诗来描绘这个壮观景象,从而让学生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拥有学习的欲望,进而实现古诗的自主学习。

三、结合生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事实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的教学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更多的还要通过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获得。由于小学生的经验和阅历有限,因此语文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并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观察、实践、练习和讨论,同时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语文的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举例而言,教师在讲解《火车的故事》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和交流对火车的认识、自己坐火车的经历,并通过选派代表的方式讲出自己知道的关于火车的知识。之后,教师结合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和探究,使其感受到知识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热情

在小学阶段,哪怕语文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再丰富详

实,教师也不能忽视让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更加广泛的语文知识积累和巩固。这绝非单纯地通过家庭作业或课后练习实现,而应当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并使其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效率。

举例而言,表演课本剧是一个能够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外活动。教师可以针对《从现在开始》《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等表演性较强的课文布置课本剧表演任务,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剧本改编,并且可以在不改变文章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增删和更改。教师还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一起排练和表演。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表演,并评选出表演最佳、最具创新、最接近原文的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课文和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思维发散能力和集体荣誉感,使语文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提高创造力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另外,教师应当注意的是,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做好教学的引导和方法的传授,让学生拥有探究和创新精神,实现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3篇: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职校;自主学习能力;自觉性;自我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51-01

新课程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前,在部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旧相当普遍。那么,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下面从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善于激发职校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高低与学习效果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负责任的职校语文教师,必须注重激发职校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的学生认为“语文每天都在学,天生就会,没什么好学的”,如果有这样的心理,则学习语文时就索然无味。还有的学生对文言文缺少兴趣,比如《过秦论》,还没开始学习,他看到篇幅长就感到头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心理上克服畏难情绪,发自内心地喜欢语文。例如,在开学第一堂课,本文作者用这样一首藏头诗介绍自己,“无(吴)技压身自难行,单枪匹马工贸寻。你我师生来结缘,好换来日骋职场。”这不仅展现了教师的语文素养,而且体现了语文本身的强大魅力,阐述了其丰富的内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善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某位教师,就会喜欢这位教师所授的课程。为了能够引起教师的注意,回报教师的关心,学生会主动地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学记》中指出:“亲其师,信其道。”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往,真正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不仅要在授课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还要在课后多关心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三、课堂上善于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并不意味着能够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的不同搭建各种学习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会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声音、画面、实物等多种形式,创设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阶梯式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自主学习搭建一个情境平台。二是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学生学习的感受和体验,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当学生正确时,教师应及时给学生以鼓励;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必过分批评,即使批评也要委婉地进行指正。长此以往,学生将会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无穷乐趣,从而愿学、乐学。三是采用学案制教学模式。在学案制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阅读、练习、交流讨论、展示汇报等任务。采用学案制教学模式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当然,编写学案是一件苦差事,是对教师个人能力和经验的挑战。

四、课后善于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

语文这一学科比较特殊,它的外延非常广。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学生仅仅学习一些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多进行课后学习,注重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学习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比如,可让学生阅读和摘抄《语文报》上的美文,以及其他一些报刊、图书中的哲理散文和修身名句。经常进行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做人。同时,还要重视写字。此外,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后的语文作业评改,通过评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五、促使学生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体现在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上。学生学会了什么、什么没学会、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最有效,都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来进行评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认识自己“学会”的过程是不是合理有效,在学习中使用的方法是不是得当。当然,教师也需要在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六、结束语

新课程呼唤新课堂,新课堂需要新理念。只要职校语文教师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以改革的视角去关注课堂、关注学生,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孙云晓,赵霞.自主学习决定成功[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第4篇: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 藏语文 教学 模式

自主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提高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藏语文和运用藏语文知识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自知识的理解,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体会,促使中学生阅读能力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则应当将学法的指导作为主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学习逐渐领悟到自主性阅读的真正内涵所在,使这种藏语文自主性阅读之法成为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的金钥匙。

随着藏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藏语文教学模式正在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藏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藏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谁要想在当今藏语文教学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所教的学生在藏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大胆地进行藏语文教学改革。所谓教学改革就是对所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是藏语文教学思维理念的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藏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呢?我们所倡导的藏语文阅读教学会对学生的将来发展要求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传统的藏语文阅读教学法能真正适应藏族地区学生将来的发展要求吗?当前的初中生需要什么样的藏语文阅读训练呢?

1. 学生自主性阅读

在藏语文教学的改革浪潮中,我们的藏语文阅读教学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只有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藏语文教学工作与时代同步,在藏语文阅读教学中适当引进各种时尚的元素,让学生在藏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藏语文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养成阅读文章的好习惯。因此,学生自主性阅读顺理成章地成了我们藏语文自主性阅读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会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至理名言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

2. 实施藏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策略

新课程标准也给藏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藏语文新课程的实施需要丰富多彩的藏语文阅读教学,让课堂上学生自主与创新的精神得到张扬,层出不穷的新的授课方式,使藏语文阅读课重新出应有的生机。在日常的藏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正在尝试着用新的藏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代替过去的传统藏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我这里所讲的藏语文自主阅读方法的精髓在藏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文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文本,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文本,用自己的思维去理解文本,在新的藏语文阅读方法面前,作为教师该如何进行因教材而施教呢?

2.1 让学生做一个生活上的有心人,在自主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去发现有价值的东西。经典著作中很多地方(立意、构思、语言、创作手法)都值得我们琢磨和借鉴的地方。就此,我会从一些极其简单的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精妙之处,然后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先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再试着去分析课文,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尽量鼓励学生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哪怕是一些幼稚的看法甚至是错误的主张,也不要打击他们,只是在表扬的同时要正确引导他们如何走向真理的殿堂。激发他们的兴趣,并加以方法上的指点。在教师指导和推荐下,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2.2 自主阅读教学重在对比,找出各知识点的异同。当学生的阅读量达到一定的标准时,我就会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尝试着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罗列,然后进行比较,相互验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整合知识、掌握知识。学生要想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就必须在课前做大量的材料收集,如:同一作者的文章、同一内容的文章、同一时代的文章、同一风格的文章,让学生收集到得内容进行比较,从中得出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通过这种对比阅读形式的渗透,我们的藏语文阅读教学课将会由课堂被动的阅读逐步发展成为课外主动的阅读。 难以想象,一个只读课本的学生长大了会怎么样,至少他的心灵之河不会有丰沛的水源。所以,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力争读

第5篇: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小学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其次,我们教师应该教育观念,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首要任务。要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实现高效教学,必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积极的创造能力。

因此,唯有教师角色的全方位更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创新教育,深层的开发中国最丰富的智力资源,最终赢得新世纪全球战略竞争的制高点和主动权。

而本文就是通过社会的人才需求来进行论述的,从而提出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论述。

关键词:建立关系

一、建立师生关系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应当极大地注意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在观念上破除“好为人师”,在课堂上要变展示自己为展示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能。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是前提条件。只有师生关系平等,学生才可能有“自我”,才能有机会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和研究。这种平等的关系需要教者能够走近并走进学生,学会“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让学生觉得你就是他们的同伴。其次,民主是催化剂,只有在民主的讨论氛围中,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做到畅所欲言,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教师教学要有意识渗透民主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营造民主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批评、争辨,提高其民主参与能力。最后,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哲学中,“和谐”是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和谐和平衡发展来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拥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实现学生的自主性课堂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外在氛围。

二、给予自主探究空间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乏精妙的思维火花的闪现。丰富的想象是他们年龄段的优势与财富,但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这种睿智,这种精彩,往往被教师的需求在不经意中无情的扼杀了,久而久之,学生便在教学中呈现出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答案,成为教师的附庸,除此之外,学生什么也没有。在我们大力倡导学生个性张扬,并善于自我表现时,我们同时也希望学生拥有全新的思维角度,因为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要在不断增强自我,发现自我,形成自我中,打造一个优秀的自我。

在形成学生独特的思维角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活动中积极挖掘学生的所不知、所不想、所不做寻找别人尚未发现的领域,并逐步建构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学会放飞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让学生会追溯、发散,让学生在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思考,不断寻找。从产生疑问到提出疑问,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十分注意这一环节,有机地引导学生勤思考、多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获得成功体验,不断激励自己,认识自己,为主动学习奠定基础。

三,自主探究学习建立

传统的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体地位,把学生看成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由此,小学生必须要一个完整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标准,笔者通过以下进行论述:

一、)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如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放影片的片断,让学生看后谈体会,学生便联想到火药,学生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超越了书本。

二、)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让学生观看、观察,给充足的时间去观察,通过“看”发现,在此基础上去主动学习知识。如学圆明园的风光时,采用CAI出示圆明园的风光图片,由学生尽情地观察、欣赏,再据自己观察和发现,给图片题一个与图同美的名字―题名。样学生在充分“看”的基础上进行探求并创造性地学到了知识。

三、)让学生尽可能的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是如何达到思维的合理性的。老师给学生创设了畅所欲言的自由空间,真正做到课堂教学的氛围和谐、民主,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蓝天。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

四、)让学生尽可能去“做”。学生自己动手做的过程,实际上也包含了思维与探究的过程,在此就要为学生设计、提供做的时间和必要的物质条件。这样学生在自己找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

只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给学生留下时间、空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去看、去说、去做、去怀疑、既教给学习方法,有教给获取知识的途径。就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结束语

自主探究学习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小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自主探究学习发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不可抵估的,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这一点,用主体教育的理论武装自己,开放教学思想,孩子们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保护和培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方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

第6篇: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自主学习是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它的出现是必然的,时代要求的学生不只是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创新能力,有独立见解。并且,时代的发展无形中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才能使本专业专业化,才能跟上时代步伐,而语文学科本身具人文性。

新课程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教学理念,它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如何将自主学习方式运用到语文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以满堂灌的形式教学。学生大多是充当听众的角色。每个答案几乎都有标准答案,学生受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从而没有发展的空间。但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都犯着同一个毛病。他们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在讲台说,学生在安静地听。现在,为了适应课改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作出一些转变,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转变方面:

1、实现由教师权威的教授向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意味着教师的角色将由权威变成合作者,由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

2、实现由以教师教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为中心转变。 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二、营造自主学习氛围

氛围对学习热情有促进作用,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是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融洽的气氛。给学生轻松的心情学习。课堂气氛对自主学习的影响很大。教师摆下严肃的面孔,多给学生耐心的指导,多给学生鼓励。

学生的心理机智发展还不完善。如果放手让他们自主学习,是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生很难找到切入点。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教育家魏书生要求学生每个假期自学语文教材。

首先是要了解班级群体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群体规范。心理学指出:群体规范形成后,每个个体均会按照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班级的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而有的班级的学生则是启而不发。这正是一些群体规范在起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通过问卷、谈话、聊天等方式把握学生的群体心理,找出消极的群体规范,如“发言是炫耀行为”、“大家都就懂就你懂”……并分析这些消极规范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措施调动有发言倾向的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积极思考、勇于发言成为学生的共同规范。

其次是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培养特定的情感氛围。教师的精神面貌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很大影响。从教师进入课堂的那一刻起,学生就把目光盯在教师身上,开始向老师学习,包括教师的行为、情绪等。雨果说过:“笑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因此,教师还应注意要根据课文内容使使自己进入特定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自主学,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爱好。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爱好愈浓,留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四、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1.导入的探究。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的方式有很多。例如问题导入法,活动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等。用哪种方法导入都不重要。关键是你采用的导入切合课文。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到课文中的学习中。

第7篇: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一、教小学生“质疑”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在这个前提下,老师要做到这样,教师必须要学会质疑,必须让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勾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着矛盾。比如在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中,作者这样描述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作为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去想――“翠流”和“流入云际”是不是矛盾的两个词呢,是不是老舍先生弄错了呢?那么当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学生就会去思考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当然思考后才知道,这两个词语不但没有用错,反而让文章更没了,为什么呢?因为老舍先生描述了两种视觉,分别用不同的写作手法把草原写活了。这样学生就会更理解课文内容,那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时候,他会主动去思考的。

二、培养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

小学生要主动地去自学语文,对自学语文要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比如说,要随时带着工具书,当在语文课文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不懂的地方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去对待,自己通过查阅参考书或者是通过问老师或者是通过和同学一起讨论,把问题真正给弄明白。从最基本的地方,养成好的语文自学习惯,这样天长日久,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对小学生的求学生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经常查阅工具书,认真做好积累,才会学习进步得快。而且这种能力培养了,也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三、培养学生善于使用学习工具的习惯

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生字、生词、典故等不去主动查工具书,只等着教师讲解,或者凭空设想,跟着感觉走。如果这种现象不去改变,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形成使用学习文具的习惯,这样学生才能够自主去查找相关的问题,更好地自主学习。

四、要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只有学生不断反思,不断积累经验,发现不足,吸取教训,不断改进,才能日益进步。

五、激发高水平的自学动机

第8篇: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文 教师 自主

一、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自主、尊重个性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动机。教师备课时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熟悉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熟悉学生,克服“以教代学,照本宣科”的倾向;教师要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教师要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夸奖学生,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形成主动参与的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可塑性大的身心特征告诉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一言堂”的陈腐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意识为宗旨,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笔者常采用语言激趣、设置悬念、创设情景、猜谜语、讲故事等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热情明显高涨。如教学《愚公移山》一文时,对“杂然相许”的注解该如何正确理解,我便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对于移山,愚公的妻子一开始是否就毫无异议?全家人是否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这一情境的创设,使课堂气氛马上热烈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愚公家庭人口多,发表意见的人也多;况且愚公的妻子一开始就提出了疑问;但纷纷同意并不等于异口同声地同意。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教材中对“杂然相许”的解释不合理,应理解为“纷纷表示赞同”更合乎文意。这样,学生学会了批判地学习知识,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会生存》一文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只有“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织网”、“捕鱼”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只有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处学生主动地、不断地获取新知。事实上,在新课程理念下,一堂好的语文课,不是看教师教了多少知识,而是看学生学了多少,会学多少,学会多少。诸如识字释词的方法、遣词造句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的技巧等等。学生只有积累了这些学习方法,才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才能不断扩大知识面。实践证明,学生掌握的学习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语文综合能力也就越强。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了命运。因此,在语文学习中,尤其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自主预习的习惯。课前自主预习,就是直接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教师的“干扰”,学生可以以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价值观直接去理解课文,进行情感的体验、价值的判断,与作者、文本、心灵直接对话。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三读两查一质疑”(初读明大意、划新词、标段序,次读析思路、明主旨、质疑难,三读体情感、品语句;一查生字、新词,二查相关资料;质疑问难,标出不理解处)的预习要求,帮助学生养成写自学笔记的习惯。

2、自主复习的习惯。学生每天在完成作业之前对当天所学内容及时复习,不仅能提高作业速度,而且能巩固知识。复习的方法有:分类整理、重点忆记、自编习题等。

3、自主练习的习惯。告诉学生在“三读两答一检查”(即速读明大意,跳读带问题,精读作答案;先口头试答,后用笔正答;再对照答案检查)后认真思考出错原因,及时反思,总结提高,并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四联三不离”(联系中心,联系段意,联系写作方法,联系上下文;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自主反思的习惯。反思是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获得自我体验的过程。因此,学生在反思中要善于总结达成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即对知识内容及产生过程、思维方法及推理过程、语言表述等进行反思,从而真正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通过举行辩论会、演讲等方法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总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以及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第9篇:自主德育论文范文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好学生的自主讨论的能力,这样在阅读学习中,就能更好的和同学交换意见互相学习,学生自主讨论在阅读学习上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性格,让学生更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勇敢发表意见,尤其对于一些性格上偏胆小,比较腼腆的学生更具有很好的锻炼作用。

1 结合学生实际水平,选择有利于学生阅读的内容

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课堂上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好适合学生阅读的能容,小学期间,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事物的看法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所以结合学生实际选择阅读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是有利的,只有让学生一步一步的提高知识面,积累越来越多的知识,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打到教室的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一生长阶段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挑选一些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书籍,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慢慢的能够自主阅读。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身边做起,比如街道上的广告牌,超市购物时让孩子自己看物价标签,电脑上的同步学习、儿童故事等等,都可以在无形之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久而久之,习惯形成了自然,不知不觉间提高了学生爱观察的好习惯。学生爱观察了,知识积累也多了,那么在阅读时能提高阅读面了。

2.教师在进行讨论教学时,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的意见

在阅读讨论课堂上,学生是这一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每个学生意见各不相同,都带有个人的思想在里面,在讨论时难免有观点上的不同和相对立的意见,这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讨论的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讨论问题。在讨论问题时,给每一个同学合理的发表意见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讨论技巧进行阅读讨论

学生进行讨论时 ,教师要提前整理讨论内容的中心意思,围绕这一中心提出相关讨论点,让学生进行讨论。有趣的观点可以把学生很快的带到讨论氛围中,活跃生动的课堂气氛也可以让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在讨论中教师也可以以讨论着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带动讨论进入,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让学生紧紧围绕中心点进行讨论,不能跑题、偏题讨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