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第1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物业管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从业人员。这些人的经历、学历、阅历、年龄等情况均不相同。随着十以来改革的力度不断深入,社会处于转型期,从业人员的思想十分活跃,社会上的各种思潮均会影响他们,我们要认真分析,做出正确判断,有的放矢地做思想政治工作。

(一)技术更新要求及时思想引导

物业管理企业是各层次人员密集,专业技术门类繁多的部门,是广大从业人员从事工作实践的场所。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进步、知识更新已经成为现代化物业管理的特点。现代化设备、经验的引入,无不影响着员工们的行为和思想,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及时、正确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员工保持学习心态,掌握新技术、新知识,转变陈旧理念,充分运用新方法,指导实际工作,提升从业人员的各项素质,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用品质赢得市场。

(二)职业属性要求从业人员思想素质高

高校物业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责任意识以及为师生服务的奉献意识。高校物业管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员工服务理念、提升员工道德水平着手,将员工思想建设作为平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避免出现因为价值观念不同、态度不友善、道德观念扭曲等问题破坏与高校师生之间的联系,损害学校利益的现象。此外还需定期调研分析员工的思想状态,随时把握员工工作中出的问题,根据问题的不同、表现的不同和性质的不同,对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应采取因人而异的方法,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从员工的角度出发,以获得最佳工作效果,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一切为学校师生服务”的目标上来。

(三)从业人员自身素质需要

健康、快乐、高效的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是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发展的根本保障。企业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中,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出发点,实事求是,了解员工实际情况,体贴关怀爱护所有员工,提高员工待遇,完善激励机制,从实际出发帮助和解决员工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充分运用组织的力量,坚持以员工利益为中心,秉承公开、公正、公平原则,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积极采纳员工提出的建议与意见,上下齐心,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二、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为构建和谐校园服务

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离开了这个就无从谈起,因此,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了师生意愿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也是以往思想政治工作最缺乏、最薄弱的环节。

(一)服务质量高,师生生活满意度高

物业服务的对象是业主,好的物业服务能让业主的生活更舒适和便捷。高校中,物业公司服务的对象相对集中,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和教师,服务对象的素质相对较高,同样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要求也会更高,因此物业全体员工应以热情周到的服务,全心全意地为师生服务,提高自身服务质量。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对学校产生认同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二)根据师生所需,完善服务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物业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首先要从服务流程、服务态度以及设备环境等方面进行不断改善,其次对危机意识和市场意识也需正确引导,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服务质量高低为依据,满足师生间的不同需求。同时还需建立服务满意度测评系统,分析与评估师生的满意度,寻找服务质量与高校师生期望值之间的差距,查找工作中出现的不足,提出针对性强的管理举措,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师生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高校物业管理的服务品质,打造精品服务团队。

(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提升服务质量

物业服务是一项特殊的、较繁杂的服务工作,由于在服务与管理过程中,服务与被服务双方供需信息不平等,作为业主方希望得到更多周到的服务,而作为物业管理企业,必须考虑成本、利润等各方面因素,因此,高校物业管理公司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与师生的理解信任关系,从员工的意识和行动出发,切实履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自身业务技巧,加强与师生的沟通,搭建起理解、尊重、信任的桥梁,让师生了解物业管理中的独特之处与所面临的困难,物业公司也能理解和化解高校师生对工作中不合理的方面的投诉与抱怨,做到真正的让师生满意,建立良好的新型业主关系。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构建和谐物业管理企业服务

第2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重实效,要讲效益。因此,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进一步明确职责,理清思路,紧扣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工作主题,围绕贴近教学科研、贴近干部师生、贴近校园生活的工作中心,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即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要讲效益。效益不仅是物质生产的追求,也是精神生产的追求。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是当今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概念和特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系统工程,其目的在于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思想问题,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属于精神成果的范畴,作为精神领域的生产,其成果比物质劳动的成果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效益,它具有与经济工作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间接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并不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范围之内,而是体现在其服务保证的对象中。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传承和创新科技文化的重要领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个核心,服务于教学、科研这个大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要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保证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通过完善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通过提高校园文化品位,为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等途径来实现。

第二个特点是共有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总要反映到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通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来体现;反过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却很难说完全是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成果。但一般说来,思想政治工作应当而且能够促进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完成。

第三个特点是延滞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地显现出来,它往往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反映在某个体的身上,或许可能存在着思想认识上茅塞顿开的顿悟现象,但就群体而言,要促其思想道德品质的质变,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量的积累过程。不仅如此,人的思想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都可能对人的思想产生不同的影响,使人的思想行为出现反复。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效益

讲求效益,有利于克服工作的盲目性,增强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有其特有的规律可循。只有讲求效益,才能使我们在工作中时刻从效益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和措施,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并能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结合实际工作成效,不断反思总结,有意识地去发现规律,归纳提炼,上升到一个理论高度,用于指导我们今后的实践。讲求效益,可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走向科学、走向成熟,工作更规范、更有成效。

讲求效益,有利于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摆脱“等、靠、要”的被动局面,不断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方法、特点、规律、工作机制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最大限度地激发思想政治工作主体的活力,促进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自觉优化,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氛围;不断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开放自己的封闭体系及领地,积极吸纳其他学科的知识精华和方法手段,最终实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从观念到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讲求效益,有利于克服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模糊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不但能产生很大的思想效益,而且能和教学、科研等其它积极因素一起相互作用,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讲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有利于消除漠视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认识偏见,纠正只注重专业而轻视政治的认识错误,激发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热情,使更多的人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地投身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的“虚功”得以“实做”。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益的途径

1.融入现代气息,塑造自身新形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和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思想活跃、个性突出,求知欲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发生着变化,也为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和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和素材。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走出封闭,广纳博采实现自身的科学化和现代化。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努力塑造“学术专家型”的形象,增强自己在学生和教职工中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要不断地充实和更新,进一步充实紧扣时代脉搏、为广大师生员工所关心和欢迎的新气息,要用当代最鲜活、最生动的实例引导师生员工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强化心理教育,健全人格防疾患’

激烈的社会竞争,引发了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而就业的压力又带来了学业的压力。又由于某些大学生思想还不太成熟,心智还不太健全,人生经验也不太丰富,他们往往会处于矛盾交织和困惑丛生的人生困境之中,经受着巨大的心理考验。于是,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心理障碍。因此,应将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加以重视,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成立心理咨询中心,培养心理咨询人员,使思想政治工作者人人都成为心理辅导老师,帮助学生们处理好在学习、生活、求职、恋爱等方面产生的心理矛盾,预防各类精神疾患和变态心理的产生,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3.浓化人文氛围,力求管理人性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是高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严格执行者,而在工作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个性化的人,这就需要在保持制度的威严和严肃性的同时,工作方式还要力避呆板生硬、简单粗暴。要在校园里创造浓厚的人文气氛,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更要用自己浓厚的人文情怀,从塑造崇高灵魂的高度,对学生的人格给予充分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第一,创建浓厚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大学教育是接受人文知识的重要场所,作为政治思想工作者,除了教育学生重视对人文学科的学习之外,还要从文化、艺术教育人手,通过听、读、观、行等教育方式,从而增强人文底蕴,增加人文内涵。

第二,建立健全以学生管理规定为核心的学生管理规范体系,规范管理行为。增加学生评优、困难学生资助、学生违纪处分等方面工作的公开性、公平性和透明度,完善学生违纪处分处理程序,建立学生对违纪处分处理申述受理制度,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申诉权,认真做好学生违纪处分申诉处理工作。

4优化工作程序,积累微“量”促质变

第3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系统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党交给高校的神圣使命。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和具体实施者,该如何开展工作呢?本文拟以系统论的思想来全面解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和方面,试图探索适合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和措施。

一、系统论概述

关于系统论,一般要追溯到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Bertalanfy)。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标志着系统论的诞生。他定义“系统”是“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 [1],与“系统”直接相关的则是“要素”和“环境”等范畴,这一概念强调系统之中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对要素的整合。基于此简单的说,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2] “系统论的观点总是把系统作为由从属组成部分结合成的集体成整体来对待,从来不把系统当作处在孤立因果关系中的各部分机械聚集体来对待”。 [3] 由此可见,系统论强调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它给我们的理论启发是: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

二、用系统论认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涉及面广,关系复杂,是一个庞杂的工程。从系统论视角来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和整体,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实施是以高校为载体,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力,协调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因素来形成合力,以期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目的。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最主要参与主体的大学生,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包括:在内容上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等方面;在空间上有学校的、家庭的、社会的诸方面;在时间上各种影响因素有先有后,纵横交错,互相渗透。可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认识了这一点,为自觉运用系统论原理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高校大学生思想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就必然具有特定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既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具有自己的若干子系统。这些子系统不仅横向间有着多维联系, 而且纵向间又有着自己的子系统或子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这就构成了一个多维的、网格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在这一复杂系统中, 各子系统都具有独特的联系机制, 具有不同的不可取代的功能。

我们不妨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大方面来解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由高校党政行政系统、校园环境系统和各院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子系统构成,同时受社会环境大系统的影响。院系思想政治工作子系统由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院系党政行政体系、教学老师和辅导员,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或者对象——学生群体,以及校园、社会等要素构成的外部环境这三大部分构成。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载体——院系和客体——学生群体本身也是一个高度自治的自组织系统。这些子系统或者构成系统的各大部分之间以高校(院系)自身的有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章制度、上级党政部门的指示、工作部署等为基础而形成的工作机制相关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基本功能是对大学生施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期达到立德树人之效果。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个性特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除了具有一般系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结构性三个基本特性外,还有其自身的个性特质。具体来说有如下个性特质:

第一,人本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以人为本,以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健康发展为本、以大学生的人生发展为本,工作方式以引导、教育、激励为主,始终尊重人性、人格,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工作宗旨。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具有鲜明的人本性,任何工作和工作的任何方面、环节都要遵从之,否则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第二,政党性。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切以党的事业为出发点,一切为了党的事业发展服务,着眼于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党的思想为指导思想,坚持党的方向、立场、路线、观点。具体说,其目的就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用来教育大学生,尤其是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之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采取正确的政治行为,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自觉的为实现党当前和长远的奋斗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坚持政党性,这是这个系统的精髓与灵魂,是其最根本的社会属性,违背这一属性,将失去其存在的合法性。

第三,实践性。人以实践的方式而存在,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体——教育者是人,客体——教育对象也是人,其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从实践对人的意义这个角度来看,实践也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存在方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工作的一种实践方式,最忌抽象空洞,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实践——反思——实践”,从而不断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可见,实践性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基本属性,失去这一特性就将失去这一系统存在的意义。

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

从系统论的认识高度,我们把握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性,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始终彻底的贯彻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笔者抛砖引玉谈一些自己的粗浅见解。

(一)优化整个系统,提升运行效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高效运行是思想政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的基础和保障。要提升其运行效率就需要优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关联机制。首先,要优化教职员工的素质,提升其工作能力。广大教职员工是这个系统运作机制的创立者和践行者,他们的素质能力直接决定着这个系统以什么样的机制运作和这个机制运行的效率怎么样。其次,要优化工作制度、规范和联系机制。这是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工作和全体青年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游戏规则”,要围绕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和环境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征,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目标,逐步构建起科学、规范、系统、实践性强的制度机制。再次,要优化信息的传输、处理系统。[4]这里既包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外的信息沟通,也包括内部的信息沟通,要构建起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当地有关部门,校内党政行政体系内及其与师生间、相关老师间、学生之间的信息高效传输的渠道和处理机制,畅通民主渠道, 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主动性。优化系统的目的是降低系统内耗,提高对外沟通效率,全面提升系统整体功效的发挥,此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二)加强各要素间的协调,发挥系统整体效应。基于系统的整体性原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者组成部分和要素间须按系统的运作机制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其合力,系统的整体功效才能有效发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只涉及学校学工部(处)、团委一两个部门,而是由许多人共同实施,或由不同部门共同来完成的,而且各级领导、部门、全校教职员工在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上都发挥着各自的重要作用而又彼此相互影响。我们要从总体上把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各个要素协调一致,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调控系统,进而形成具有同向性的合力,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整体效应,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三)强化主客体主体地位,提高工作实效。师生关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关系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包括课程教师和政治辅导员)都有育人职责,这是整个系统各种关系的主体。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间关系的主体地位才能在整个思想政治工作中抓住“牛鼻子”。 [5]因此,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率先垂范,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进程中自觉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另一方面,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一个要素,又具有其独立性、主观能动性。因此,要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的个性、要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教育实践中, 要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 结合教育内容、目标、任务等因素设计教师与学生间互动的最优方案,促其自觉能动地实现思想政治的自我转化,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重视与社会的协作,实现系统与环境的良性互动。环境是组织系统发展的必要条件,任何组织系统都与其周围的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因此,高校要根据外部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措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校及高校的教育者要加强与家庭、社会的协作,整合相关要素的力量, 发挥协作效应, 形成内外一致的强大合力。实际工作中,要以学校教育为主导途径,发挥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同时,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学校与社会、学校与虚拟社会(网络)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协同一致,有机统一。这样,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进而都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五)构建评估机制,有效发挥系统反馈功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测评估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是整个思想政治工作系统的重要反馈机制。有效发挥系统的反馈功能将有助于有效的调整和评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高校党政领导及时有效地掌控思想政治工作的大局。[6]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和效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渗透性、长期性等特点,因此,须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评估机制,把教育目标和考核评估统一起来,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考核评估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坚持方向正确、全面准确、客观公正、知行统一等原则的前提下,结合高校的实际,逐步确立和完善针对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尽可能科学的指标体系、检测程序和评估方案,充分发挥反馈功能,着力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贝塔朗菲著.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林康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2]E.拉兹洛著.用系统论的观点看世界[M].闵家胤,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0,13.

[3]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4]张世欣.思想教育规律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第4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运用的各种媒介形式并传递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一种育人活动。现如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机、微信、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为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携带物,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品格、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因此,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一定新载体包括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和网络心理咨询等形式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创新大学生载体教育是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是在新时期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时代要求和必然趋势。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客观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情、社情、国情和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素养和行为表现也出现新变化与新情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必须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形式,以便跟上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从而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自由发展,实现大学生成人成长成才的宏伟目标。

社会信息快速传播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出了新挑战。随着信息随带的到来和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主流信息与非主流信息给大学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影响,混淆了视听,也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提出了新挑战。一是当前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难以跟上现代化的信息传播速度,很难适应电视、广播、报纸等这种旧式滞后性和低效率的载体,急需跟上时代步伐。二是学生接受能力强,超前性、跟风性、潮流性是大学生的个性风格,而网络信息渠道多、覆盖面广,使得课堂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同一个信息接收平台,导致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和影响力。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信息网络空间参差不齐,多元化、亚文化等观念充斥其间,其交互性、海量性和虚拟性以及隐藏性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面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念歪曲等一系列问题,大学生甄别能力差,手机、Q群等网络信息模糊视野,思想变得随意,意志力下降。这种情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特别注意现代媒体对大学生的冲击力和负面影响力,如何引导大学生学习积极健康的文化,不断增强信仰,如何把网络信息时代不对称的信息转化为正确的价值行为,是高校管理工作者探索焦点问题,这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高校教育改革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高校开展了以内部管理体制和创新教育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与探索,但效果并不明显。现如今,高校迎面而来的是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不适应,给传统的高校思政带来了巨大瓶颈。例如,高校学分制改革,学生选修课,文理科打通以及分级教学管理等出现,打破了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开放性和自由度更强,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被弱化,甚至难以在时间和地点上同步进行。敞开式校园给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打乱了原有的校院系班管理框架,教育和管理变得自由而松散,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革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旧的机制体制的藩篱束缚,创新高校思政工作模式,建立适合大学生实际、个性、喜爱、心理需求的工作载体,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增强大学生思政时代性和实效性。

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原则

唯物论认为,原则是观察事务与处理问题的准绳和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条件和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与时俱进,优化创新。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优化与创新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而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继承创新原则。创新载体是已有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继承上的一种发展、超越和提升。高校中有许多优良传统载体应当合理地继承并需要大力弘扬,例如,传统的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培训班、开会、作报告、思想政治理论课灌输、开展党团活动等,都是应当合理而科学地继承和发展的,不能全盘否定掉。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以生为本,学生喜爱的课程理论和各项活动,应继续坚持和完善,而学生厌倦和反对的应及时更新换代,坚决取缔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只有在安排密度上、运用时间上,要恰当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避免重复和活动形式的单调死板,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资源的功效,不断增强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升大学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潜移默化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到达效果和目的,须是一个逐渐灌输和渗透的过程。理性和抽象地加强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灌输固然重要,但校园文化和优秀历史文化等这种隐形无形地渗透,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不可或缺,甚至会超越显性文化的载体。墙壁的名人名言,著名校友的精神,一条文化长廊,这些都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效果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载体运用要优于这种渗透方式,比如,校园社区文化、社团文化、艺术节活动、寝室文化建设、大一军训、周末劳动大扫除等等,都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往往会让学生无形地感受到某种启迪感悟和熏陶感染,纠正了错误的人生理想和歪曲的价值观念,真正强化了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

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吸引力原则。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吸引力是教育者追求的目标之一,是高校思政内容创新的根本需求。除了在教育载体内容上加强改进和优化方式方法以外,载体的形象生动和丰富多彩,以及载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也是很重要的。当代大学生个性化突出,自主性较强,有理想有抱负也有渴望成才,爱美、好动、时尚、选择是大学生的真实写照。因此在育人载体上要考虑全面,在选择载体上要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不断增强载体的有效性和感染力。

三、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的路径选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总是通过一定的载体进行。承载和传递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信息,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可谓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须从优化活动载体、优化管理载体、优化课堂载体和优化服务载体等几个方面入手,以此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创新大学生的活动载体。活动载体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完善的活动,将活动孕育于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学生志愿者活动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提高思想觉悟。高校在创新思政载体上,应注重活动载体的层次化、特色化,分门别类,分类指导,精心谋划,从形式到内容上做到思想性、教育性、生动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统一。其一,通过社会服务活动,把活动目标与解决大学生心理普遍关心的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开展义务服务进社区、志愿支教、无偿法律援助、送温暖送爱心、结对扶贫助学等活动,力戒走过场、搞名堂、不落实。其二,开展健康有益的大学生文体活动。利用海报和编辑手机短信等多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拓宽视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活动方式选择上大学生文化状况、工作特点、年龄层次和兴趣爱好,举行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其三,举办大学生学习活动,开办“第二课堂”,组织大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教育基地,感受革命伟人的精神风格;主动参加先进典型人物的事迹报告会、宣传展,举办训练班等,发挥形象化教育的辅助作用,把说服教育落到实处。

创新大学生的传媒载体。新闻传媒载体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传播手段,应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重要形式。尤其是QQ空间、微信微博、百度贴吧等网络在大学生生活中日益广泛,这种忘了载体具有开放性、信息的海量性和及时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征,远远要胜过报纸杂志、宣传橱窗、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传统的媒介的宣传作用,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媒体创新势在必行。一是,网络载体创新应该观念和理念的改变。新型网络媒体的出现并不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削弱,恰恰相反,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载体创新提供了重要新方式和方法,带来了新教育契机,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重新审视并更新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目标和原则。二是新兴网络载体的创新应是机制的优化。大学要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机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利用网络载体做好学生的思政工作,加大大学生网上网下生活的监管,积极倡导大学生寝室文明上网、文明交友。

创新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载体。所谓日常管理载体,就是指让各种高校的日常管理活动承载并传导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 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具体学习生活当中,从而达到优化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高校在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取得了一定的育人实效。但我们也应看到日常管理过程中还仍然存在各种漏洞和困难问题。因此,做好高校日常管理载体的创新,应首先要提高高校管理育人的意识,更新管理理念,形成立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氛围。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日常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并加强配合力度,在高校各系统、各部门之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和凝聚力,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结合起来。其次,高校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道德修养能力,营造浓厚的以师生为主体的民主管理的氛围。三是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的自身理论水平、管理水平、工作态度,以身作则,用率先垂范来影响学生,达到感染人和教育人的目标。 四是要以生为本,与学生平等互动,要营造公平、民主、科学的良好氛围,争取得到学生认同、接收和赞成,进而支持和参与高校各项事务的管理,实现日常管理刚性与柔性、民主性与开放性的有效结合。

创新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载体。马克思在其博士毕业论文《费尔巴哈提纲》中指出,社会社会的一切都是实践,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源。参与社会实践作为一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过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社会实践载体的创新应是机制和模式的创新。大学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应紧扣“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认真总结历年开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科学把握生活实践规律,积极探索大学生暑假义务支教、开展三下乡活动等长效机制,建立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持久性和新颖性,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成效、见实效、形机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应突出社会实践案列教学,采取图片、声音、PPT等多形式,图形并茂,绘声绘色,展现给大学生面前。例如,在全国许多高校中推行“第二课堂制”,这更是创新思政育人载体的有益尝试,值得广泛推广实行。二是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应是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高校每年每学期都应该策划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践育人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途径,力求把社会实践与思想教育、专业学习与理论研究、择业与就业相结合,大胆创新实践思路,在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大力开展“爱心乐园”学雷锋活动,大学生“进千村调查”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践履社会责任感和砥砺品格的意识。

参考文献:

[1]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2]荆惠民.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胡滢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 2013(9).

[4]宁廷国.浅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2(5).

[5]柯文进.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思考[J] 北京教育 2011(5).

第5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高校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面对新时期大学生们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需要采取正确的策略与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发展,既反映我国社会的性质与发展要求,又体现学生能动性和全面发展的愿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属。在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在经济全球化与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在人才竞争与人才开发过程中,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断丰富与发展,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新时期大学生的特点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元化的进程中,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如今,大学生已不像封闭年代那样简单,他们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对时代的认识、对金钱的追求都有着不同的表现。社会经济成分及其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逐步多样化,也使学生在思想活动上存在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和差异性。市场经济活动中带来的消极影响,使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关系上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所谓的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在社会上不同程度地影响人的价值观念,使得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发生深刻变化。

另外,不断扩大的高校招生规模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就业心理压力无形中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2.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教育工作方式单一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层次性增强,他们的需求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在政治思想的教育上,需要更加直接;对成功的需要更加强烈;为适应社会竞争需要,他们在文化上的需要更加多样;在社交方面,需求更加广泛,更强调实践经验和交际能力的提高。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较为单一,多以理论说教为主,缺乏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较差。

2.2 教育工作管理理念落后

如今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对社会的敏感度大大增强,自我意识较强,强调自由。而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上仍然停留在人治的层面上,管理理念落后,对学生管理的规定过于严格,对学生的合法权益做出了过多的限制,缺乏对学生人性尊严的维护。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适得其反的作用,使得学生对一些规定产生反感情绪,甚至表现在行为的对抗上。

2.3 教育工作针对性不强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通过大一每周2节的政治课程和辅导员来完成。对于政治课程,学生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学分的修取。高校辅导员往往是几十或上百的学生配备一名,因此,他们面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只注重整体,无法全面的顾及个体,他们主要是注重普遍性,忽略特殊性,致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针对性教育上做得不够。

3.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3.1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在教育中应该以人为本,服务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教育要达到高效,要遵循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每位学生都有自身的特点,他们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只有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解决最实际的的问题,才能获得学生的肯定,才能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要形成教育的现代意识。根据新时期的社会特点,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更新自我的教育思想和方式,在教育中保持超前意识,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做出思想教育,把一些不良的思想消除在萌芽状态。

3.2 注意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转贴于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及爱国情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入开展素质、诚信和身心健康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时代性和现实性。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是学生成才的基础。爱国主义精神的贯彻,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真正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其次,在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渗透的今天,更要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远离追求物质利益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的认识。

3.3采用有效多样的教育方法

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如果一味地通过纯理论的说教,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发挥好“两课”的重要作用,就要做到不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通过有效多样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对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形成自我的判断和分析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选取相关主题,采取讨论、辩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进行思考,提高教学实效。

4.结束语

实际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人格,唤醒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特殊的优势,起着重要作用,当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出现及由此带来的新问题时,我们只有及时地更新观念、改革教育方式,才能加强和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第6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高校后勤社会化,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如何在强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各高校共同面临重要课题。

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年来,随着我校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公寓管理为重点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对于学校扩招后得以更好地集中精力抓教学、抓科研,全面提升我校办学水平,加快实现向重点大学迈进的步伐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近两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强化高校学生公寓管理过程中,学生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这种冲击伴随着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教学体制改革等一系列因素,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宿舍已经成为新时期我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1、开放的社会与开放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思想变得更加复杂。大学生的思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日益加深,学生们受各种思潮影响程度大,观念多元化现象突出。社会各路商家都把校园视为有利可图的市场,纷纷抢占有利地势,在学校四周建起了稠密的娱乐场所、商业网点。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以及市场经济直接表现出来的对于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不断影响着学生思想,使他们原本就脆弱的道德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

2、学生生员复杂也加大了工作难度。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试型的强化教育导致了对德育教育和政治要求相对放松,使得他们当中相当一部份人素质不高。另外,扩招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相对低素质的人群在急剧扩大。学校抓思想、保稳定的压力也越加沉重。

3、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淡化了学生对学校的依附。近几年各项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改革全面推进,招生制度改革,就业制度改革,收费上学等等与后勤社会化交织在一起,大学生与社会结合得更加密切,对学生的思想影响不可低估。学生平等的、独立的意识增强了,传统的学生依赖学校的心理在淡化,出现了在心理和感情上分离或游离于学校的倾向。

4、改革后的公寓工作人员思想还没到位,因管理和服务问题引发的矛盾增多。后勤社会化改革后的公寓管理人员,还没有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换,原本与学生是服务与被服务之间的关系,却常常因把学生视为被管理对象而制造出种种对立情绪。

后勤社会化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许多新难题,这一现象,在全国带有普遍性。对此,许多高校针对新情况、新挑战,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公寓管理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1、专职政工人员进住学生公寓。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教育群体不但要使之成为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而且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任务的神圣性和严肃性,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思想过得硬、业务水平高的政工人员队伍。政工人员进公寓可以采取以值班制与巡班制两种方式进行。值班制,在重要时期由学校安排专职的政工人员在公寓区全天候值班。巡班制,要求各系政工人员及辅导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学生公寓了解学生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政工人员深入宿舍,有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有利于学校与学生的沟通。

2、建立精干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四自”作用。现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有着良好的文化素质,但自理生活能力、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水平则显得较差,特别是当生活上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情绪上表现出焦虑和不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因此,在新生入校伊始,就应该对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教育,培养他们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成长和进步以及学生公寓的管理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3、以活动为载体,推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首先要齐抓共管,建立学生公寓管理新机制。要加强学生公寓文化氛围建设,为大学生成长、进步创造条件。例如,在学生宿舍内外建造和张挂由学生自己设计制造的各类人文景观及人生格言、警句、艺术作品等。是较为有效的方式;在公寓内举办各种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晚会、音乐会,并以寝室为单位开展篮球赛、台球赛、讲演赛、寝室设计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在学生寝室文明建设中积极开展评选文明寝室、标兵寝室、文明宿舍生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士气,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培养了团队精神,提升了学生的素质和校园文化的品位。

其次是在公寓区里实行民主管理,建立和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为打造硬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成立以学生代表为主的公寓区管委会,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管理。管委会除各公寓区的学生代表外,为了体现其权威性,成员组成还应有后勤党总支、后勤管理中心、学工办代表和学生会代表参加。管委会日常工作的主要职责是对后勤服务中心进行民主监督,及时听取学生意见,促进其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总之,后勤服务的中心要切实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第7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市政施工企业

Abstract: build municip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s the very vital significance. How to establish such appraisal system, and put forward and set up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must follow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 must have the perfect design evaluation indexes.

Key words: the thought political work; Evaluation system; Municip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所谓“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程序和技术方法,对人或事物的状况、性质、过程等方面进行评判,得出一定结论的活动。从哲学认识的角度看,评价是对以往认识的再认识,足“反思”;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对系统进行运行控制,是“反馈”。

一、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评价体系(以下简称评价体系)是某一市政施工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走上更加科学的道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以盘业员工“满意度”指标为尺度,充分运用行为科学等相关理论,依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市政施工行业的特点而制定的,并引入计算机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收集、反馈和处理。

评价体系是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行为特征和市政施工企业的工作特点出发,引入行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同时继承传统评价特点,建立起能反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绩效的综合评价体系,其实质是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和加强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职工的团队精神,凝聚职工的向心力,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

二、建立市政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的意义

1、有利于科学客观地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体系,对市政施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工作成绩难以作出科学的评价,只能得出总体的、大概的一般性结论。因此,建立市政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它能够摸清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情况,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为有针对性地作出对策提供基础和前提。

2、有利于市政施工企业切实贯彻“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应该承认,市政施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由于思想政治工作着眼于员工思想道德的建设的形成,其功绩在短时间内难以奏效,因而往往把它放在务虚的地位。由于评价不到位,致使一些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模糊,责任不清。要克服上述现象,除了进一步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外,必须建立一套对思想政治工作实绩进行评价和考核的科学方法,象抓教学评估工作一样,评价有指标,奖纠有制度、环环扣紧,项项落实,有助于市政施工企业领导做到思想两手抓,两手都硬,把思想政治工作由虚到实的转变。

3、有助于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约束机制。长期以来,市政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约束软化的问题,致使有些人看来,抓思想政治工作是“软指标”,看不见,摸不着,搞得好与坏难以判断。这样,严重挫伤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形成一种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激发人们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4、可以帮助思想政治工作者对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认识。通过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对以往工作肯定或否定,或嘉奖,或批评,总结经验,克服不足,找出问题,指明方向,不但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改进和创新,而月、可以帮助人们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评价,思想政治工作者能进一步深化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目的的认识。评价得出的结论,经上级领导机关采取相应的奖惩、引导、调节等行政措施得以体现,可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在推动力;而评价活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倾向发生的影响,可以形成作用更为深远持久的内在推动力。

5、有利于增强员工的自我调控能力。思想政治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质是一个运用多种手段调节和控制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中对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评价,是一种在社会因素制约下的群体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由于评价活动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可以人人加深受评者对于测评标准及其中的包含的价值准则的体会和认识,从而提高遵循社会要求,遵守校规校纪的自觉性。测评结果引发的社会舆论、行政措施与受教育者自我的认识相结合,可以转化为员工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调控的强火力量。

三、评价体系的应用及其效果

评价体系基本成形后,我公司评价小组二次深入基层单位开展评价。从评价的结果看,我们认为,该评价体系是比较科学可行的。

1、员工群众参与测评,体现了考核的直接性,有利于落实党的群众观点。

在被评价的10个单位中,有6个单位已经获得过省部级文明单位称号,其中3个获自治区优秀政工单位、1个获一流企业称号。到底员工群众如何看待这些工作绩效和荣誉称号呢,在评价中,受评价单位的员工按30%一50%的比例参与了问卷调查,直接参与了对所在单位的评价,从机制上不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也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有利于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宗旨,有利于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化解于群之间的矛盾。

2、随机抽取员工群众参与测评,体现了考核的真实性。

参与测评的员工是经过随机抽取或以负工名册序号每10人中抽取3个至5个(即30%~50%)相同尾数的名单确定,在这些员工中,有干部、有工人;有中层部,有机关1:作人员;有一线上八、有后勤员工;有男员工、女员工;有各种文化层次的员工;有60岁以下的各年龄段的员工,总之,抽中谁谁就参与测评,无指定、内定之嫌:同时在填涂答题卡的过程中,参与测评的员工大都能实事求是地填涂,反映了考核的真实性。这也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整改方向得到明确,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工作效率。

3、方案的设计、答题的方式、数据的采集及处理,体现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体系方案的设计,经过了多次的修改,并进行了试点工作,特点是实施评价中,被抽出答题的职工,经过认真仔细审阅《调查问卷》,在“答题卡”上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进行填涂,由评价工作人员收集后,经数字采集机、计算机汇总、统计、分析,形成具有参考价值、反映被测评员工意见的测试图表,体现了评价系统的科学性,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相结合,使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很好地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创新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4、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使被测评单位对存在问题能有较为明确的改进目标,具有指导性。

在每次评价之后,工作组将被测评单位的评价结果及时地反馈,促使其及

时地修正各自的不足。如某一市政施工企业,在第一次评价后,引起了党政领导的极大重视,他们以此为契机,党政工团领导班子分别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和有支部书记、中层干部、工会委员、分会主席、部份员工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层层通报评价结果,并认真地进行讨论和研究,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客观、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满意度”低的问题,发动广大下部、党团员进行查摆,找根源,寻对策,在广泛听取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针对11个因素100道题的“满意度”,制定了本单位的整改措施。经过认真的整顿,在事隔半年的第二次评价中,该供电局员工满意度得分有了极大提高,由原来的倒数第二跃居为13个受评单位的第二:这个单位的经验,充分体现了该评价体系的指导性和可行性。

结束语:

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体会到该评价体系对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综台评价,准确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存在问题、整改方向等,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和方法。

参考文献:

第8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已进行了多年,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也日益显现出来,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缺失表现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我国对此相关的研究也不断的涌现出来。近15年来,研究已从人文关怀的内涵发展到问题的解决办法等诸多方面。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文献综述

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历经多年,伴随着时代的急剧转型,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日益的表现出来,尤其是在大学生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尤为明显。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的相关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对这些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与分析,有助于了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问题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更有助于分析与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问题的防治措施,最终引导教师、学校、教育机关以及社会各界积极关注并防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栋梁之才。本文通过对中国全文期刊网(CNKI)“篇名/主题词”模糊匹配所检索的1995~2010年共计198篇相关的文献资料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试图对近15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一、人文关怀的内涵

在我国,“人文”一词始于《周易・贲辞》,表示与自然天象相对应的人类文明或文化。“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由此可见,“人文”最基本的内涵就是指与“人”有关的现象。人文关怀是一个热门话题,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贾高建先生认为人文关怀,应主要是指对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它所体现的是一种人文精神。刘建娥认为,人文关怀作为一种人本文化,一种人文情节,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关心和爱护,重视人的作用,重视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精神和人的主体性,是对人生命存在价值的终极关怀。周悟、罗会德等认为,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趋势的关注,它与人生、生命、意义等问题紧密相关,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强调重视对人类命运的无限关怀,它对人的关注是全方位的。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所谓人文关怀,是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提出来的,其基本的内涵是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人的主体性的培养,都强调重视人的个性和人的主体性。

二、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

(一)从学生主体的角度来看,研究者认为,人文关怀的缺失主要表现在:1.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一直采用刻板的灌输、管理等方法强制学生服从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注重外在制约力,而缺乏自己独立的判断和理性思考。2.忽视个性教育。教育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习惯于用过高标准和统一目标来教育和要求学生。3.忽视情感教育。学校在管理模式上重管理、轻关爱,没有在意学生的情感,使有的学生在心里上出现问题。

(二)从教育者角的度来看,唐新华、张陶然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存在错位现象,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师权威,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从教育方式的角度看,任效峰等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僵化。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直采用单一的单向灌输的办法,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采用灵活多样的新的教学方式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从约束性出发, 更多囿于规章制度及行政管理手段, 更多的是说教,无条件的服从, 而不是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去关心人的发展,体现人性的需要。

(四)从教育的内容上看,杨林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重意识形态的教育而轻思想道德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师仅向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往往回避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这样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思想上的一些困惑,再加上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陈旧单调,使学生产生了被愚弄的感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学生的需要,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价值定位来看,任效峰等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实现社会政治目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片面夸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弱化了思想道德的教育功能,政治色彩明显,政治功利趋向性明显;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本位”“讲无私、奉献”,用一元标准来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绝对价值,而缺乏理性的分析。

(六)从结果来看,陈伟等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造成大学生价值观的困惑。当今时代,传统的价值观念与西方传入的价值观念同时并存,大学生的价值观由单一走向多元。大学生因其自身的特点,往往成为社会思潮积极的参与者、追随者、传播者、甚至是实践者,而且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所以易受落后、错误社会思潮的误导。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仍沿袭传统的单一的价值标准,忽略了对大学生面对多种价值观选择方面的引导,导致了青年学生在价值观选择上的困惑。一方面,摒弃了因循守旧、不图进取的传统价值观,出现了适应市场经济的新价值观,如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以及打破常规、积极进取的精神等;另一方面,受商品经济影响,也使一些不好的价值观念盛行,如社会责任感、社会义务感的淡化,见利忘义行为的增加,人际交往中实用性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倾向日益增加等等。

三、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分析

(一)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韩华认为,1.加强人文关怀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加强人文关怀是高校承担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任务。3.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正如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存在科学发展问题。研究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努力实践这一理念所包含的人文关怀意蕴,使之变为真真切切的社会现实。新形势下,青年学生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凸显,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大大拓宽,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大大增强,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出新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将人文关怀精神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以便更好地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精神,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特色。

(二)从与时俱进的角度来看,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在综合国力竞争、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有模式已很难应对纷繁复杂的思想流变,在新的实践问题前表现出了回应的迟钝与乏力。然而,高校要切实担当为祖国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的重任,就必须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者们认为,加强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社会环境的需要,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创新基点。

(三)从对大学生的期望来看,素质教育要求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文关怀源自大学生的感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从理性方面去关注大学生的成长无疑非常重要,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忽视源自大学生心底的情感需要,即对人文关怀的渴求,这样必然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人文关怀的缺失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贫乏的根本原因。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忽略了他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感情需要,也就不能理解人文关怀对塑造人,培养人,了解人,完善人的重要作用。研究者认为加强人文关怀是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从对教育的有效性角度来看,研究者认为,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激活政治课堂,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顺利完成、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功能的提升,而且人文关怀还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四、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论分析

在众多的关于人文关怀的研究中,对于人文关怀的理论研究不是很多。研究者主要是:

(一)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文关怀是人学理论的基本维度,是中国化的价值追求。

(二)从学生主体角度出发,认为人文关怀的理论基础是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要求。

五、高校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

对于高校加强人文关怀的措施,研究者主要从学生主体性、教育者、制度、环境和教育方式的角度来研究。

(一)从学生的主体性来说,研究者认为:1.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架设一座由“学会”到分析的桥梁。2.要增强主体意识,培养独立人格。3.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说,大部分研究者主张,教育者应重视学生的个性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育者应重视情感教学,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没有脱离情感的认知,也没有脱离认知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三)从制度角度来说,陈伟提出,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落实到实处,就要强化制度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开展,需要合理的制度为其支撑。学校为了便于管理,都设立了一套严格的、系统的管理制度,但一些死板的、硬性的不科学条文体现不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制度的设计,应体现人文性的价值取向,应建立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立足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体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精神。

(四)从环境的角度来看,朱光好等研究者提出,要营造良好的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一定环境中实施,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成长、成才,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吴正勇、黄玮也认为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五)从教育的方式上说,随着高校先进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与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研究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建立以校园网络为载体的互动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总之,对于高校人文关怀的研究正在深入的展开,取得了较大成果。希望对高校人文关怀的研究者、教育者在实践中不短的改进方式、方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效峰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应对策略[N] 理论观察 2006,37:32~33

[2] .周 悟.人文关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点[N]法治社会 2008.6,215~216

[3].杨 林.基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寻[N]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2 :67~70

[4] .胡钦太.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N] 肇庆学院学报第 2003.8,24(4):88~91

[5].戴树根.论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N]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7(6):122~125

[6] .唐新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人文关怀[N]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8:90~92

[7].顾春禄.基于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N]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0.5,290:282~283

[8].周琼花.略论人文关怀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3,12(2)11~15

[9].李桂凤,杨继昭,韩国新.以人为本思想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1:110~112

[10].张 迪.人文关怀对思想政治教学实效性的影响[N]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2010.4: 97~98

[11].朱光好.试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N] 北京教育・德育 2010.4: 30~40

[12].陈 伟.人文关怀的内涵与策略研究[N]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0,33:56~57

[13].韩 华.人文关怀的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2:85~88

[14].罗会德.人文关怀.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N]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08,2:

23~25

[15].吴正勇,黄 玮.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N] 2010,2:

127~129

[16].张红海.让思想政治课充满人文关怀[N]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4,3:20~21

[17].周昌荣.彰显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N]

第9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论文范文

1.网络信息杂乱无章

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前,学生接受信息的主渠道是新闻媒体,这些媒体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工作规范,强调的是党性原则与社会规范,而网络媒体的出现使这种稳定的格局发生改变。由于在网络上传递信息、发表意见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不承担责任。因此,各种政治的、社会的谣言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到处流传,再从网上传到网下,会造成学生原有稳定的传统文化的分裂和趋异,对他们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政治信仰的畸变将产生重大影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也受到巨大的冲击,对学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2.网络对传统思想教育方式带来冲击

“网络信息时代”开放的、自由的信息系统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动态的和超文本式的传播模式,这种人机系统高度自动化、精确化而缺少人情味,容易导致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使人产生精神麻木和道德冷漠的问题。

3.学生网民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现实,网民的最大构成群体是学生,学生群体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极大地活跃着中国的互联网应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中国互联网的商业价值。网民数猛增,大学生上网人数占得比例很大,网络技术的发展严重冲击着大校园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充分利用网络有利条件,强化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与引导

发挥教育的“濡化”和“涵化”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批判意识。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优势,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学生参与“网络社会”的信息管理与研究工作,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促使他们成为“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主体。

2.网络良好的交互性克服了时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育者为中心,受教育者在封闭的空间被动地接受灌输,效果不佳,从而也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效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交互性和跨跃时空的特点,使得受教育者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网络上方便自由地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直接”对话,沟通交流,教师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和现实表现,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引导或对疑难问题予以解答、辅导,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而也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

3.信息网络与学校、家庭有效联合

通过网络,还可以将学校与家庭联系起来,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子女在校的思想表现、学习表现等情况,学校也可以在网上与家庭保持联系,即时沟通、交换信息,做到家庭、学校相结合,为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手段。

4.网络内容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

信息网络是一种具有感染力,充满时代性的传播媒介,其影响和吸引力明显大于过去任何一种传播手段。尤其是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人感觉身临其境,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其效果是传统的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的。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对策

职业院校肩负着为经济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人才的质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一批符合时展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当前,职业技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普遍存在效率低、效果差的状况。许多思想教育工作者都感到工作做了很多,精力耗了许多,却难以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应该针对当前网络信息时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1.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牢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面对困难和问题,要毫不退缩和畏惧,发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既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又要有创新、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特别要善于学习和吸收新的教育成果,并努力运用到工作中去。要通过开展辅导员工作经验交流、研讨、撰写论文、校外培训等活动,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向深入发展。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旧有的方法和措施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用新的手段和方法解决新的问题,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2.建立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建立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搞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没有一支精干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学院十分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网络信息技术和业务能力,诸如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能力、利用网络与学生互动的业务能力、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等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域学生进行沟通,才能更清楚地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情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对症下药,找出解决之策。

3.加强网络管理,促使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

学生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比较欠缺,极有可能在网上丧失自我而做出触犯法律、违背道德的事情。有的学生还因为上网没有节制而造成学业受挫。因此,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学生上网的条例和守则,对学生上网的机房、图书馆要配有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4.树立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的新观念

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是指各级党政机关、政工人员以及传输系统、通信系统组成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高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交换、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激励、引导和调控。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化可提高信息的传播率、利用率。通过网络传播,可使先进模范的讲话,有关专家的辅导、电视教育讲座直接进入网络课堂,使一人授课,全体学生同时接受教育成为可能。并且由于网络教学的趣味性、形象性、直观性的优点,使受教育者达到的学习效果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还可以将其他大众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和户外宣传信息移置到网络上,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大众传媒的结合与互补,大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教育引导作用。同时,在网络上还可以让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实现双向交流,及时获得咨询信息,及时反馈意见,从而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进一步增强其教育功能。

5.优化校园网站,积极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立体平台

面对学生上网的高比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润物细无声”地进行。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建设主题鲜明、独具特色的网站或网页,是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关键。为做好学生上网教育工作,必须积极主动建设好校园网,重点开发和扶持一批网站,形成立体式的宣传教育网络平台。

四、思想政治工作与网络技术有机结合的新思考

1.规范网络道德,促进网上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

这是提高对互联网的控制力和对有害信息的审视能力,坚决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在网上渗透和传播的有效途径。要加大网络监控力量,清除网上垃圾,规范网上行为,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上活动空间。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保证网络健康、有序运行。要在网络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规范他们的网上行为,强化他们的自律精神和责任意识。

2.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营造全新的网络文化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进网络的标志之一。我们要用先进的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应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电子论坛、聊天室等交互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把科学理论灌输和渗透到他们头脑中去,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价值观体系下学会鉴别,学会选择,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观念的侵袭。要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易参与性来实现受教育者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

3.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责任感

面对精彩得让人眼花缭乱的网络,要加大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提高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自觉对有害信息进行抵制,识别和拒绝网络破坏;另一方面强化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正确对待人机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理性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加强网络责任感。

4.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

互联网络的发展扩展了思想教育空间,今天的互联网,事实上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开放系统,高校“围墙”的概念将逐步消失,不同地点的高校学生,既可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教育资源,又可在网上自由地向教师咨询思想问题,与其他同学开展思想交流和讨论。互联网使用的普及性,将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连为一体,将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思想工作的社会化,使得原先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全社会育人创造了一个最新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模式。

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系,其内在必然性要求以全方位的工作实现网络管理的全面展开,即在以全新的理念管好全新的阵地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找准切人点,建立好网上网下互动、课内课外互补,覆盖全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交叉大网络,使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并努力取得优良的教育效果。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