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英语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教学法;幼儿英语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84—02
一、引言
学前教育是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教育的重头戏,而幼儿英语教育是新时期全球化发展的要求,其兴起和发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乔姆斯基的语言发展理论以及其他人的如伦勒伯格和纳尔森的遗传决定论,其主要生理机制是语言获得装置(LAD)。乔姆斯基的语言发展理论建立在“关键期”的基础之上,它认为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几乎不可变更地存在于5岁之前。遗传决定论也证明了,在生命早期,似乎存在着一个学习一门或一门以上语言最容易的敏感期。
我们知道,儿童从发出第一个有意义的声音到6岁时能够进行流利的对话,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然而大多数儿童显然轻松地完成这种学习。同样,成人学习第二语言要比年幼儿童困难得多,即使取得了成功,他们的发音常常伴随着大量的错误,这在年幼儿童身上却不会出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幼儿阶段进行英语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学前儿童是指3—6、7岁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一般正在接受入小学之前的教育,所以被称为学前儿童(狭义)。习惯上也把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称为幼儿。在正常生活条件下,幼儿身体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就为其心理发展提供了直接的生理前提。皮亚杰认为,学前儿童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学前儿童还处于感知运动表征和完全使用逻辑规则来进行思维之间的阶段上,他们使用前运算思维。他们的思维是直觉思维,他们以意识中的形象、自身的感受而不是以逻辑为基础来进行推理。那么,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显得颇为重要。
在谈论教学方法之前我们先谈谈幼儿英语教育的目标。根据乔姆斯基的语言发展理论和伦勒伯格和纳尔森的理论以及皮亚杰有关学前儿童的认知理论,我们将幼儿英语教育定位在培养幼儿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语言敏感性、发展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引导幼儿感悟多元文化的差异性等方面。要达到以上目标教师在完善幼儿英语课程设置,运用科技手段,如网络、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二、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TotalPhysicalResponse简称TPR),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圣何塞(SanJose)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Asher创立。它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为的协调来教语言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包括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人文主义教育学等。
全身反应法吸取了心理学中“记忆痕迹”理论的观点。该理论认为,记忆联系越是经常和强烈,该记忆的联想和回忆越是容易。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Asher认为小孩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句,小孩一般先用身体反应,而后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Asher还吸取了人文主义心理学关于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一种对幼儿的言语输出不作严格要求并带有游戏性质的方法可以减少幼儿的心理负担,培养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TPR的总目标是在初级阶段交给幼儿口语能力。祈使句操练是TPR中主要的课堂活动。它们主要用来调动幼儿的身体行为和活动。在TPR中,幼儿的角色基本上是个听众和表演者。他们必须认真听每一个命令以准确做出身体上的反应。而教师起着十分积极和直接的作用。教师是舞台导演,幼儿就是演员。教师决定教什么,如何教。因而,需要教师课前认真作好准备,甚至要把课堂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
在运用TPR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鼓励学习者在轻松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英语,在不知不觉中把握语言的意义,从而提高学习者的参与意识与兴趣。将不可能运用英语的环境变成了一种活泼、自由的积极的语言环境。将肢体语言赋予枯燥的词语上,给孩子一种直观的印象,使其记忆更加的深刻。诚然,TPR教学法并非创设宽松自由环境的唯一方法,精心营造幼儿物质环境同样可以为宽松语言环境的创设提供帮助。在教室中,尽量在环境中体现英语。
三、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
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TheOralApproachandtheSituationalLanguageTeaching)是上个世纪30—60年代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师们设计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外语教学法。时至今日,我们在许多国内外的英语教材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的影子,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们更是对它偏爱有加。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的语言理论基础是英国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口语被认为是语言的基础,结构是说话能力的核心,也就是说语言教学从口语开始,新的语言点通过情景进行教学和操练。那么在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为幼儿创设情境,这种情境要生活化,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例如:教师创设打电话、拜访朋友的情境,使用与当前情景直接相关的英语,并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还要尽量符合英语文化特点,使幼儿不借助汉语的中介直接理解教师的英语含义,然后再让幼儿玩打电话、拜访朋友的游戏,及时的巩固了教学内容。以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幼儿即能理解又能学以致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口语法和情景教学法的幼儿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一是示范作用,演示语境并提供例句让幼儿模仿;二是协调指挥作用,教师就像一个乐队指挥,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三是监督作用,在幼儿操练的过程留意幼儿的错误以便在以后的课堂中把正确的作为模仿的对象。
四、游戏在幼儿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法 商务英语教学 运用
任务型教学(TBLT)是建立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基础上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英语教育的最新发展成果。
一、任务型教学的内容与模式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教学的完善和延伸,强调“在做中学”。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环境模拟、任务实践等活动,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也熟悉了语言的使用环境,提高了用专业语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课堂的组织者、问题的指导者、结果的评价者。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是任务的实践者、完成者。这种教学理论认为,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并不能直接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而“用语言做事”,即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产生语言习得,最终达到掌握语言的目的。
任务型教学可包括三个环节:(1)前任务(pre-task),在开新课之前,教师要给学生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去完成。(2)任务环(task cycle),教师要根据课文所提供的话题和素材设计一些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辩论、表演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学生必须主动搜集,分析与解决任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最终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3)后任务(post-task),任务完成后,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给予总结和评价。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及特点
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使得我国的对外商务交流口益频繁,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英语作为专门用途的商务教学,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1.商务英语的传统教学模式及弊端
当前商务英语教学基本都依照“英语+商务知识”的模式进行。学生通过该阶段的课程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笼统的商务知识,但应用能力欠缺,毕业生从事商务工作能力不足,这样的学习不利于学生运用英语处理商业事务能力的提高。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应做到英语技能和商务知识并重,将学生的主体角色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相结合,以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改革原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要借鉴其他应用性较强学科的教学方法。
2.任务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任务教学法的根本核心是以交际为目的,因此它对解决我国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差的现状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做法如下:
(1)前期任务(pre-task)。在前期任务阶段,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设计是否恰当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遵循以下原则:反应原则、交际原则和复杂原则,在这一阶段应给予学生足够量的信息输入,使他们能掌握口语表达所需要的材料,对他们的语言表达提供足够的素材,为下一步的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2)任务环(task-cycle)。任务型教学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使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在实践上,商务英语教学任务可以是利用广告、产品宣传、说明书,比较同类产品,提出改进意见,就某个营销问题提出看法,解决商务谈判中的分歧等。通过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在公众面前展现出来。
(3)后任务阶段(post-task)。在小组任务完成后,教师应进行总结点评。在点评中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多加鼓励和褒奖,总结某特定任务下的口语表达具体模式,同时列出易出错误之处,使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总结加深对本话题的理解,同时掌握必要的口语表达方式,使学生再遇到类似话题时有话可说。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反思
任务型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任务型教学体现了新的语言学习观和教学观。同时任务型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师应该精心选取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且学生有能力出色完成的任务。学习任务应该和现实商务活动紧密相关,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2.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应该体现出难易程度的层次性。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考虑设置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保证大部分学生保持良好的参与任务的学习热情。
3.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所有学生的表现,对于某些学生长时间发言而让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发言机会时,教师也应该作出适当调节。
4.注意引进激励机制。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的表现应该被具体量化,在这种正面激励因素下,学生就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任务的执行中,以达到更好的商务英语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晓棠.任务性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6-37.
[2]翁震华,王群珉.任务型教学在联合培养外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浙江科技学院学报,VOL20,(1):56-59.
一、语法-翻译教学法
首先,语法-翻译教学法强调:①学生的母语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强调母语和英语共同使用。②将母语与英语进行比较,把两者间的异同充分挖掘出来,这样学生可了解到两种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加明确地理解英语。③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法的学习,着重理性的认识,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英语的理解。
其次,语法-翻译教学法认为:①学习英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其语法,语法是语言的核心,语法既有助于理解英语、翻译英语,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②在学完字母的发音和书写后,让学生系统地学习语法和扩大词汇,然后学说话并阅读课文。③在讲授语法时,首先要讲授词法,然后讲授句法,最后采用演绎法讲授语法规则以及语法应用。
总之,语法-翻译教学法是一种双向语言教学法,除了为加深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对某些难句采用英译汉的讲解方式外,还应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点指导学生系统地进行汉译英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最终掌握两种语言顺利转换的技能,达到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
二、交际教学法
第一,初级阶段。这阶段的学习者大都是5~14岁的儿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大都是感性的,而且对新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按照所选材料相关单元的内容(包括词汇、语法等)配合教学可适当使用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图片资料作为辅助材料,增加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多地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各种场合中英语运用的不同情况。
第二,中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者大都是14~20岁的中学生,他们在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理性思考,已具备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跨越初级阶段后,他们对英语的认识水平已由一无所知上升到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所以这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让学生认识和摹仿各种场景中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其逐步适应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提高其对英语语言高度性的认识。
第三,高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者一般都是在20岁以上的大学生,或成人学习者,他们大都经历了初中、高中时的英语夯实期,具备较高的英语认识水平和较强的理解力,但英语运用的灵活性还有待提高,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指导目标应着重使学生把英语当汉语一样作为日常人际关系交往的重要手段,丰富实际使用英语的意识与能力。把学生感兴趣的英语原声电影、录像片、电视剧等视听材料适当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实践内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由课堂上的客体变为主体。最终提高学生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更准确、更恰当、更丰富地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两种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综合应用
如何将这两种教学法或多种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各取所长,相互补充,这正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其做法如下:
1.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不同年龄的人对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是不同的,这是由他们的智力特征所决定的。小孩虽不解其意,但能很流利地背诵各种各样的诗歌,这说明他们的理解力尚不完善,但他们的模仿力却远远超过成年人,并且不耻开口。相反,成年人愿意探究语言自身的规律性。由此看来,对小孩来说,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多采用交际教学法,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多听、多看、多说一些真实自然的语言,让他们亲身感受语言,这不失为明智之举。而对于已是成年人的大学生来说,要多提高他们的理性认识,对一些语言现象以及语法要点,要及时给他们讲清楚,让他们深刻领会并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做到理性认识与应用能力的完美结合。
2.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及时调整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交际教学法 英语教学矛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9-0087-03
英语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20世纪80年代后在世界上被很多外语学习国家广为推崇的二语习得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推进,也在我国很多地区的英语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当初的推广至今,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参与都已有了很大的改变:从绝大部分老师对其敬而远之并束之高阁到今天的尝试中前行,这是一种进步。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却发现了一些客观存在的矛盾,这些矛盾从某些方面影响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造成不良的后果。笔者就结合实践中的一些矛盾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 英语交际教学法中对教师与学生素质的要求及角色与行为转化
研读英语交际教学法,它体现的是一种语言本质观的转变:倡导在英语实践中通过语言交际学习过程培养语言基础知识与技能,使语言知识的习得与交际能力的培养相得益彰。它旨在让学生通过更有兴趣、有效率的学习过程,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并发展语言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同时发展合作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并形成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策略。而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观念使得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正是英语交际教学法在教与学层面上的内涵;而它最核心的精髓是它倡导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建立新的对学生的评价模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状态。这种交际教学法的实施更多的是依赖于教师与学生自身的素养。
首先,教师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口语基础,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熟练地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或其他手段开展课堂交际活动及运用英语组织教学的能力,这是由于英语教学目标从过去重视语言形式和语言能力到加强语言运用的转变而决定的。其次,从学生层面上来讲,他们必须有能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配合的意识,这是学生主体性作用能够发挥
的内在要求。只有学生耳听、眼看、动脑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以交际为目的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将短时兴趣转变为持久学习的动力,这也是学好一门语言学科所必备的品质。
二 英语交际教学中的矛盾及其表现
1.教语言与教交际的矛盾
教语言与教交际的矛盾,其实从本质上说就是如何处理语言能力(linguistics competence)与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关系。根据交际教学法的理论,其实就是如何将这两种能力更好或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使其在学生的语言习得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而这种矛盾更深层次反映的是语言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交际运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者本应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前提,技能是桥梁,交际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有学生牢固地掌握了语音及词汇或语法知识,结合模仿、操练、练习等一系列训练,形成一定的语言交际技能,在模拟的真实语境中运用,逐步培养交际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交际教学法并不主张对于语法规则的演绎与讲解,认为学生不需要在学好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实践,而是在交际实践中学习,培养交际能力。这种通过交际过程中内化与调解的方法从而习得语言的方法,在儿童学习语言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后来的交际教学法的形成。但是,在我国,英语是作为外语而非二语存在的,或者说英语学习更多的是基于考试而非应用于社会生活的主要交际语言的情况下。这种以交际为目的与手段的语言学习方法似乎在教学中不合时宜,这是因为:
首先,交际能力的培养或者说语言的运用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完成,这也正是儿童或婴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而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学习英语的,在课后生活中缺少语言交际的环境与场所,这种情况在一些中小城市或偏远地区尤为明显,所以由于交际不能达到足够的训练量影响了交际能力的真正获得。其次,由于受课时和总体教学进度、学生智力和能力等诸多主观因素的影响,语言知识的夯实、巩固和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似乎很难在45分钟内达到两者兼顾或“两手都要硬”的效果,而如果语言知识基础不牢,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效果就很难实现。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英语学习不能仅仅靠课堂45分钟就能够完成,而应该是更多地将课内教学延伸至课外,这是由记忆规律与认知规律决定的,但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课外的英语学习资源与环境是比较匮乏的,所以这必然会在客观上制约交际教学法在中国推行的效果。同时,还由于受测试的反拔作用的影响,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隐性而抽象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是无法通过现阶段的考试评估就能反映出来的潜在能力,而传统的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更能体现教学工作的有序性,可以把教学推向新的高度,也更容易使学生取得好成绩。
正是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测试的反拔作用,使语言知识的传授与操练仍是很多地区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2.学生学习的短时兴趣与持之以恒的热情和动力转化的矛盾
在英语交际的课堂中,由于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更多的是通过情境设置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来实现,所以,这种课堂中的语言教学往往更容易引起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此外,交际课堂中教师角色的变化是从传统的领导者变为了组织者或协调者,这种课堂中的老师往往更具有亲和力与个性感染力,这些从客观上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必须看到这种兴趣本身更多的是一种新鲜感和好奇心。英语学习在我国始终是以一门考试学科的地位出现的,所以这绝不是靠这种短时兴趣就能学好的,它更要求学生掌握语言技能和知识,要达到此目的势必要求学生将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学习热情与动力,这种动力是什么?就是学生学习上的成功,这是促进学生持之以恒地学习英语最直接的动力与外部原因。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习上的成功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而积极的情感态度又反过来促进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功。而要获得语言学习的成功又需要学生具备以下几种学习素养与情感态度:
首先,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和正确的语言学习方法,这是保证学生能够坚持学习并能够成功学习的根本条件和内部原因。很多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好的方法与习惯,以至于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便由喜欢到厌倦并放弃语言学习。其次,明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也是语言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不可否认,语言学习的过程是枯燥而艰苦的,因为语言学习习惯和方法本身就是枯燥的,特别在很多地方英语语言环境缺乏的情况下,语言的掌握势必要靠日积月累的识记、背诵、朗读、模仿、听说,并无捷径可走。其实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磨砺意志、锤炼品格的过程,学生自身独立的主动认识和发展活动是包括老师以外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个人行为。
3.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与学习效果之间的矛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英语交际课堂必然要求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从现在英语课程安排的体例也可以看出存在这样一个特点,即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多信息,指的是听说和阅读课文的外语材料多、信息量大、视野宽,这就是教师为什么老抱怨课时紧、课文量大的原因所在;高密度,指的是要求学生积极相互交往,增强语言实践和信息交流的强度与速度;快节奏,必然要求学生的思维主动积极且反应快速,积极配合并主动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中来。这种特点客观上要求教师上课环节要富有紧凑感,环环相扣,学生们的学习操练的节奏频率要高,对于这种高标准的要求,智力松弛是无法适应的,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也是无法适应的。在这种交际课堂中,必定要让学生不仅仅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放在课堂上。而且,要有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的自觉意识,积极地复习、巩固以达到内化与吸收的效果。
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英语交际课堂中影响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式,学生就往往采用相应的学习方式,而学习方式的选择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凸显的程度。其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固有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等因素。这是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决定因素。主体性作用发挥好的往往是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成绩较好而且学习自觉意识较强的学生。再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有助于交际教学法的更好实施,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从而更好地发挥主体性作用,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在实践中,这种与学生主动性发挥相背离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地说明,不妨按照教学方式不同分成两类对比阐述:第一类,传统的坚持语言能力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他们无论是出于教师外来督促的原因还是出于自身内在需求,在背诵、记忆等方面总是表现得很好。而且,他们在语法知识学习方面更有优势,所以,较容易在各级各类考试中取得相对较高的成绩,因此也被认为学习效果较佳,教师的教学也被认为更为成功。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知识传授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所以学生参与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较少,即使有,也只是公开课中的点缀与表演。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发挥的程度较低。第二类,在交际教学的课堂中,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交际活动中来,努力地尽可能多运用语言表达意思,尽管有语言知识上的错误,但通过老师的纠错及交际策略(communicative strategies)的运用,不会影响交际的流畅与理解。但值得一提的是,能较高质量地进行交际活动的依然是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次,除了一些学习态度端正和成绩较好的学生外,绝大部分学生在课后完成不了教师布置的记忆、背诵等任务。而且语法学习即便是在课堂内通过交际手段能够理解,但在配套习题、专项训练或各类考试中总是不尽如人意,因此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反馈比较差。通过比较上述两类教学模式中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不同侧重点及学习效果,不难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如果从以交际为教学目标的角度来说,似乎主体性地位并未得到凸显,但从学习成效来看,学习的效果更为乐观;而交际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则情况恰恰相反。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通过这种矛盾的研究,不难发现隐藏于这其中的原因:第一,和谐而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把“双刃剑”。愉快的学习氛围虽有助于学生保持一种良好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保证课堂交际活动的广泛开展。但另一方面,一个不以权威监督者形象出现的老师似乎很难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特别是在今天很多地区的学生自觉性、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参差不齐甚至整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老师的威严有时也是促进或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二,学生自身的学习素养也是一个制约交际教学法能否取得应有效果的重要原因和关键因素。正如前面分析中所提到的那样,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极强的个体性色彩,同一个课堂中,甚至有时一个英语口语水平很高的老师所教出的学生的口语水平也存在着千差万别。语言学习归根结底是个人行为,这是由语言学习的特点及学习方法所决定的。
三 英语交际教学法之矛盾成因及对策分析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不可回避的矛盾体现在诸多方面,究其原因无非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首先,传统的注重语言知识能力的教学方式(linguistics competence)影响并制约着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很多时候交际教学法所倡导的“交际”或由此所应进行的口语练习活动总是由于受有限的课堂时间的影响而不能真正实现,更多的时候,这一环节都被砍掉或只是公开课中的“表演”。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或许交际教学课堂的学习过程是有趣的,但英语语言知识的习得过程却是枯燥的。再次,从评价模式的角度来说,我们的评价机制仍然是基于“linguistics competence”基础上的,能真正体现出“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题型很少,事实上,由于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针对“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评价标准是一个现阶段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产出”是以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课堂45分钟以外的时间和精力的高投入换来的。上述种种现象造成了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很多教师将英语交际教学法视为“曲高和寡”而将其束之高阁。因为,升学率和班级优秀率等硬性指标是迫使广大英语教师采取“穿新鞋,走老路”这一必然对策的重要因素。
产生以上种种矛盾归根结底是两种评价模式的矛盾,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矛盾。英语交际教学所倡导的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主张让学生在错中学,边错边学,通过老师不断的纠错逐渐减少错误。这样做的目的旨在通过让学生敢于开口说英语,它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实践、参与的情感与状态。然而,在包括笔者所在地区在内的很多地方,各类考试标准采用的都是终结性评价,即通常意义上的考试,它更注重检测学生的语言技能而非交际能力,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定学生水平的优劣高低,并进而评定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正如前面所说的那些因素,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本身是一种显性与隐性的关系。显性可以通过分数直接体现,而显性却是一种潜能或趋势,无法通过分数直观体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现行的考试评价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甚至影响了交际教学法的贯彻与实施。
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建立一种更科学的评价制度。这种评价制度至少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首先,它应具有激励功能,应关注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有一丁点,还应善待学生,让学生从评价中受益,而不是受挫或受罚。其次,它不仅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交际用语的积极性,更应激励老师,因为教师在英语交际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它应具有调节和指向功能,应更多地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教育理念和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要促进教师不断地提高教育教研水平,而不是为那些片面追求高分数的教学行为大开绿灯。
总之,交际教学法作为一种广受推崇的理论,如何能使它更好地在我国的英语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一个值得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问题。我们应不断实践并创造性地进行改革,使其能适合我国国情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tern. H.H.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王守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6~27
根据学习者年龄大小、心理特征及其对英语认识水平的高低,英语交际教学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初级阶段。这阶段的学习者大都是5-14岁的儿童,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大都是感性的,而且对新事物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按照所选材料相关单元的内容配合教学可适当使用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图片资料作为辅助材料增加学生对英语的感性认识和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尽可能多地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各种场合中英语运用的不同情况。因此尽可能不断地给学生提供众多的场景练习机会,最大限度地营造出贴近英美社会生活的实用语言环境是十分必要的。视、听、说教学可以在这方面大大发挥作用,当学生观看或聆听有关音像材料时,教师可以针对具体地场景进行适当的讲解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地把所学内容在实际的语言环境中展开。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编写简单的对话,进行情景练习,达到巩固所学英语知识的目的。
第二,中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者大都是14-20岁的中学生,他们在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理性思考,已具备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在跨越初级阶段后,他们对英语的认识水平已由一无所知上升到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所以这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让学生认识和模仿各种场景中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使其逐步适应不同场合使用不同语言表达方式的能力,提高其对英语语言高度性的认识。
第三,高级阶段。这一时期的学习者一般都是在20岁以上的大学生,或成人学习者,他们大都经历了初中、高中时的英语夯实期,具备较高的英语认识水平和较强的理解力,但英语运用的灵活性还有待提高,所以这一阶段的教学指导目标应着重使学生把英语当汉语一样作为日常人际关系交往的重要手段,丰富实际使用英语的意识与能力。
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由于双方“社会身份”不同,权力关系不平衡,对交流的过程就有不同的控制权。下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A:a foreign immigrantB:a native Canadian One day A and B were working together.There was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B pointed at a man and said:"Do you see him?"
A:Yes,why?B:Don't you know him?
A:No,I don't know him.
B:How come you don't know him?Don't you watch TV.That's Bart Simpson.
It made A feel so sad and she didn't answer B anything.Until now A doesn't know why this person was important.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主要特点
当我们探究何为案例教学法时便会先从案例的内容来入手,我们通常所说的案例也可以成为个案、个例或者实例和实例,它最初产生在医学领域后被广泛的应用于法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的专业学科。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在案例提供的一种情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实现对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掌握的一种教学中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借助于具有多元表征且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探讨和学习。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学习,使学生们掌握某种规律或者实现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刻认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也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并通过课堂的辩论或者学生自己的归纳概括等得出一定的结论或者具体的解决方案,使学习者掌握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应用于实践教学的案例教学法也便有了真实性、辩论性、综合性、应用性和过程性等特点。真实性使得学生能够更接近教学应用的实践活动,辩论性使得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提升,综合性则体现为案例学习中知识的综合和能力的综合培养,应用性和过程性则是在案例学习过程中相关规则的掌握和知识的总结应用。
二、案例教学法对于商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跨国贸易的发展对于高素质商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传统商务英语教学中注重语法和翻译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商务活动对于人才的需求,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和有利条件。同时,案例教学本身能够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和案例真实性等特点也为其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以提供了一种可能。案例法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被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将其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时,能够改变传统的将商务知识和语言能力作为重中之重的情况,从而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能够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现行商务活动所需要的是具备解决相应问题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案例法教学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中时,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学习,在一种相对开放的环境下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同学间的相互辩论以及自己的思考总结等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并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学习法下,每个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都能使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实现其商务英语的具体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当我们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以及它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后便要探索具体的实现方式。首先,根据案例教学法及商务英语的特点合理规划教学环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都会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产生直接的影响。当我们将案例教学法和商务英语相结合时,便要针对两者的特点对课堂构成进行合理的规划,将一个完整的课堂划分为课前的案例准备、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和辩论、对于案例的总结和相关报告的撰写等。当我们理顺该种结构并以此为指导开展教学活动时便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注重案例的选择和准备。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选择具有典型性和一定代表性的案例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效果,保证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但是教师在教学案例选择时,应该注重案例的难度和真实性,保证所选择的案例难易适度并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在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中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案例教学法中讨论是一个必然的环节,这个环节的实现可以通过多组的讨论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在讨论前,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资料被对一些专业问题进行讲解,并限定学生用英语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并对其讨论中的一些知识运用错误及时纠正,使学生在分析讨论的过程掌握知识并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最后,教师应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总结和相关报告的审核。在案例教学的分析讨论过程中会暴露出学生在知识掌握等方面的问题,在案例谈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该过程进行相应的总结,及时指出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有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其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提出有益的建议。并且对于学生案例学习的相关报告进行仔细评审,提高学生知识概括和语言使用的能力。
参 考 文 献
一、任务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对教学任务缺乏兴趣。实行任务教学法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它的形式是非常活泼的,课堂上的任务多是一些角色扮演、任务展示,任务及任务实施的过程具有较高的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完成任务,生生、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及时的交流,从而达到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受传统英语课堂习惯的影响,习惯于教师课堂讲解,自己处于被动听讲地位,这种依赖型的学习习惯弱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无法提高,学生将自己英语成绩的好坏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会大大降低,不会主动参与到英语的学习中去,更不用说有好的方法去学习,去提高自己的英语成绩。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成绩会一落千丈,这时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就更是没有自信,也就更加没有热情。而任务教学法要求学生要对英语有充分的兴趣,能够营造一个活泼的学习气氛,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缺失,给任务教学法在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麻烦。2、学生的英语水平无法完成英语学习的任务。进入高职的学生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从中专、技校和职高升入高职的学生,他们的英语学习基础非常薄弱,不少学生初中之后没有接触英语,在这类学生中进行任务教学法,困难重重。他们发音不规范、词汇量不足,单词拼写准确性不高,语言的运用表达能力欠缺,在课堂教学中,无法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开展造成了困难。还有一类是在高考中竞争失利的学生,这类学生尽管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英语知识,但是整体英语水平普遍较低,学习中他们能够对任务教学法有一定的了解和实行,但是配合度不够,参与度不高,对于任务型教学的推动作用不显著。3、任务教学法本身存在着局限性。任务教学法本身的一些局限性阻碍了其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开展。任务教学法能够使语言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它在保持语言知识的系统性方面做的不是很好。客观上,高职学生英语水平较低,他们对于任务教学法的实行能力不是很强,如果我们在高职中强行实行任务教学法,一味的强调语言的实践性,但是对于学生系统的学习语言知识不是很重视,也不会进行详细的讲解,这就会使学生不能系统的把握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进行任务教学时,既要注意学生语言学习的真实性和实践性,又要意识到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为学生进行语言自主学习提供帮助,有目标的加强对语言结构的传授。
二、促进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任务教学法的有效措施
1、教师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要与情感投入相互结合。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如果教师还是一味的重视知识的教授,而不注重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目标,也就无法与学生进行及时的交流,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情况和想法。所以,现在的高职英语教师已经不能只进行知识的教授,还应该在学习过程中激励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从而能够健全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各个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方式不同,所以,高职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高职院校进行公共英语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本院校拥有的资源和优势,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和他们培养起深厚的感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的找老师沟通,从而能及时解决他们的问题,与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情感状态,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从而主动参与配合任务教学。在进行任务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任务完成及时进行鼓励和肯定,应该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清楚的知道每一个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从他们自身的情况出发,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使学生得到一定的鼓励,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和学生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上的朋友,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指导,学生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公共英语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水平,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实现双赢。2、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任务教学。基于学生英语学习基础差别较大,教师在进行任务教学时,设置任务应当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具体的情况设置教学任务。对于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布置相对简单易于完成的任务,更多的鼓励他们参与任务并独立完成任务,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其英语学习的信心,在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进步和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适时的表扬,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并融入课堂教学。实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避免由于学生水平的较大差距造成任务教学法无法实施。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能动性较弱的学生组成互助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这样能够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学生之间小组分工,相互合作,增强了学生团队意识,促进了班级的共同进步。3、优化教学模式,保持英语学习的实践性和系统性。任务教学法过度强调语言的实践性,忽视了对语言知识的系统性重视,导致了任务教学法本身存在局限性。所以,我们在进行高职公共英语的任务教学中,对于某些语言结构的把握和使用,没有足够的机会进行操作,教师有目的的操作的可能性也不高。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对语言结构的使用和语法进行系统讲解,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每一个单元中去,对每一节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在结尾处总结的教学方式,从而能够使教师对每一节的英语语言结构和语法的讲解从浅及深、循序渐进,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英语的任务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进行一个语法讲解的时候,给出一个具体的句子,为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说,使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本节课的任务,为学生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提供更多正确的指导。教师创设特定的情境,在这其中抽取常用的句型,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的操练中,对学习任务中出现的语法问题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
三、结语
关键词:中职英语;中职学生;情景教学法
作者简介:闫影(1983-),女,回族,教育硕士,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王成(1986-),女,教育硕士,单位: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景是指英语活动的内容进行社会情景交际活动中来,情景教学法是英语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由于中职英语教材的越来越注重听说读写,而这些内容与社会实际交际的联系非常相关。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中,英语教学表现出其尴尬的处境。英语这一门课属于必修课和文化课。在职业学校里,中职英语教学是为其文化基础知识做铺垫还是为职业技能的发展而结合?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师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它使师生间的交流更加相融与和谐。
二、情境教学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情境教学法利于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让每个学生重分发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并没有唯一的答案,让学生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指导要结合学生的个人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有耐心、细心的观察学生的反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师生之间以友好的方式相互交流,创造和谐的课堂,以至于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任务中来。
2.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能掌握并牢记学到的知识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兴趣、注意力及心理因素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潜在的非智力因素,设法调动这些潜在的因素。情景教学法是一手段,它把视、听、说合为一体对学生进行的信息的输入,充分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出来,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兴趣引导到学习任务上,经验证明:只要学生对某一件事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努力想去做好这件事。对待学习英语也是如此。
三、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课前做好准备。在备课的过程中,备教材时,考虑到我校学生的自身情况,那些该删去,那些应该加入让学生能够接受的材料;备学生时,由于我校学生的特点:学生的英语水平悬殊较大,大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弱,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有限,组织性、纪律性较差,所以每节课的任务是有限的。例如,在中职英语教学第3册即《新技能英语3》基础教程里第一单元:U-nit1Itisreallyabestbuy!本单元讲述如何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最熟悉不过来,在课堂上,给学生们的热身准备活动中要导入情景教学,并且在课前的预习时,让学生了解中英互译的购买商品中常用的词汇用语和句式结构,及商品的标签逐一了解清楚,如在购买衣服时,看商标的说明:Size表示尺寸,Medium表示型号,50%cotton表示百分之五十的棉,50%MODAL表示百分之五十的莫代尔棉等等,让学生课下查找相关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真实场景,例如:买衣服是如何选择颜色、款式、型号、讨价还价等等细节,使学生在课堂的模拟情景中较好地把握。
2.课堂上实施好情景教学的应用。教师在课前即备课的时候准备好每一节课和每一个主题相关的内容,设计出相应的情景教学主题,以便能在上课时能灵活地应用到教学。在课堂上遵循教学环节,准备好每一相应环节需要的教学设计例如:教学步骤STEP1(第一步),Warming-up: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STEP2.Newles-sontask:新课程的展现环节:创设真实情景,培养学生交流语言的能力。STEP3.练习环节Dull-task和STEP4.总结Sumary-task:STEP5.Assignment-task:问题的应用,本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掌握的情况,是否会灵活地运用。每节课的情景教学中,由于已准备好了相应话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地加入课堂教学进行交流。有时候,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自由分派角色练习。3.教学反馈情景教学适合中职学生的学生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他们充分地发挥各自的特长,在相对轻松的条件下完成教学项目。但是,教师还要及时地关注到学生的反应,有些同学在情景教学的课堂里如鱼得水,然而,有些内向的同学不敢开口,不愿配合教师的分配的任务,教师应给与疏导和鼓励,还应知道具体的原因,以便在以后的学习里能够施展自己。教师要牢记:100句奖励的惩罚话语,不如1句奖励的语言所起的作用大。
四、结束语
在情景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组织课堂、引导讨论。教师在情景教学中起着引领作用,控制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活动中审时度势,引导好每一个学生去充分地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多多鼓励、引导好学生向积极方向看齐。有方向有信心有,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徐杨.情景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海外英语2011义(08)。
[2]李建霞.浅谈情景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中)2011义06).
[3]阮绩智.商务英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近代英语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 综合应用 启示
1 近代英语教学法概述
清朝末年,教会学校教授英语以达到文化侵略的目的;官办外语学堂旨在培养英语人才,维护其封建统治;民间则为满足贸易交往需要学习英语。特殊的历史背景和目的应运而生了语法翻译法(the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古安系列(the gouin series)、以及别琴英语(pidgin english method)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法各具特色,共同推动中国近代外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1.1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起源于德国,因其对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起到良好的作用,故又被称为古典教学法(the classical method)。这种教学法主要通过学习语法,查阅字典来理解文本,阅读古典文献,训练学习者心智,以提高其人文素质。19世纪初期,语法翻译法由欧洲早期传教士传入中国,成为当时中国主要的外语教学方法。1818年,外国传教士成立了马六甲英华书院,开设写作、中英翻译和语法等课程,翻开了中国“语法翻译”教学的历史。1862年成立了中国第一所官办外语学校——,其目的是为清政府培养翻译外交人才,因此,其核心课程仍是外语的文法和翻译。同文馆规定翻译西方书籍文献是其重要的教学内容,还对优秀者进行奖励。大量的翻译练习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语言基础。这种教学特色是当时用人制度的必然产物。当时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依据成绩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度,而语法翻译法强调准确性,书面表达的完整和准确性,评判标准上较客观公正,少有随意性,因此语法翻译法与当时的考试制度相匹配。
从英语教学特点看,近代盛行的语法翻译法有其合理的一面。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交际能力,即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语法翻译法运用大量的语法,翻译和写作练习,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使其在写作和翻译上力求完整与准确。因此,它在培养学生写和译等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也培养了一批英文写作和翻译人才,如著名翻译家严复。在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语法翻译法加大学生的词汇量巩固学生的语法知识,使学生具备潜在的口语表达素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说和读的能力。
1.2古安系列法
古安系列教学法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地的不断扩张,国际政治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外语口语交际能力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于此同时,欧洲语言教学改革运动(the reform movement)兴起,改革者们极力强调口语训练在外语教学中的绝对重要地位。他们主张将语言教学的重点从提高学生的心智,提高人文素养转向培训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在此历史背景下,法国人弗朗索瓦•古安(francois gouin)在观察研究儿童学习语言过程的基础上提出古安系列(the gouin series)教学法。此教学法强调口语的重要性,主张运用实物和动作进行直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强口语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宗旨。
1902年古安系列教学法引入我国苏州东吴大学,不久被广州岭南学院等教会学广泛采用,在英语口语教学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时很多一二年级的学生经由古安教学法的培训,都可做到口语流利,脱口而出。近代从语法翻译法的采用到古安系列教学法的引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大门进一步打开,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文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交际型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之急需。古安系列教学法因其具有直接法,交际法,自然法等教学的合理成分,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口语教学中效果明显,成为培养交际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它与语法翻译教学法一起成为我国20世纪初英语教学的两大方法。
1.3别琴英语法
别琴英语起源于广州,是我国19世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因当时中外民间经济贸易交往频繁,来华外国人和广州华人为扫除语言障碍而逐渐发明的一种混杂的交际
语言。它的最大特点是混合性和非规范性。其词汇主要源于英语,还夹杂着广东语,葡萄牙语,马来语和印地语。其语法规则基本上按照广东语的规则行事。它在近代外交,贸易和文化交流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别琴英语的教授方法非常特殊。它是一种口头语言,没有规范的语法规则,因此多以口授或汉语注音的方法来学习。其学习内容局限于商品名称和价格,日常见面用语,讨价还价用语等。学习者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汉语谐音学习英语,不可能掌握标准的英文发音,也不具备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虽然别琴英语有很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但他能够运用当时的英语教学条件,把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有机的联系起来,顺应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孕育了强大的生命力。
2 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03年教育部高教司制订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课程要求》将大学英语课程定位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实行四种转变,即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学管理体制的转变。回顾历史,近代的外语教育与时俱进,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需求,对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定位和发展不乏借鉴意义。
2.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
从开始,我国的英语教学就不断的借鉴世界上先进的教学理论。从最初语法翻译法的运用,古安系列英语教学法的传播,到当代英语教学中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的大胆尝试,体现了我国英语教育工作者兼容并蓄,推陈出新,不断进取的精神。任何一种教学法都各有利弊,全盘接收和全盘否定某一种教学法都是不可取的。听说法和交际法易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语法翻译法可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使学生熟练的掌握阅读,写作,翻译等基本功。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法,大学英语教学才能切实做到教学理念的转变,从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单纯培训学生语言技能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2培养应用和实践能力
近代英语教学的一大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实践。如同文馆的学生除课堂上学习英语知识外,还经常做笔译和口译的实践工作。除了翻译书籍报刊外,学生们还直接间接的参加各种外事活动。由此可见,语法翻译法也可以灵活运用,让语言理论知识与翻译外交实践相结合,综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中国今天正在加速国际化进程,中外交流日益频繁,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能力迫在眉睫。因此我们在强调听,读等“输入”能力的同时,努力拓展说,写,译等“输出”能力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调整各种语言技能训练的时间比例,适度加大口语,写作和翻译的训练力度。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当地的社会实践向结合,积极为地方的外语教育工作和外交旅游事业做贡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及语言应用水平。比如,组织学生到中学做助教,到旅游景点做导游,到外事部门做翻译。在干中学,在学中干,而不是简单的学习一些英文语法和单词。
本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了近代主要的三种英语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古安系列教学法、别琴英语教学法,认为这些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将英语学习与国家的发展和当地资源紧密的结合,培养了符合当时市场需要的人才,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之路。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给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以很大的启示。当今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考虑主体和客体条件,适当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因地制宜,认真总结前人经验,才能探索出一条具有创新性和时代特色的英语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传松,许宝发. 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2]范延妮. 试述近代英语教学方法及其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
[3]秦涛. 近代英语教学方法积极意义及其借鉴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8,(9).
[4]顾卫星. 近代“语法—翻译”教学法剖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