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力安全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子公文是指以电子形式表现的并通过网络传送的,用于政府机关相互之间联系事务的专用文件。电子公文的特点是基于电脑和互联网联网的特性而产生的,因为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及接收都需要通过电脑和互联网这两种媒介来进行。首先是电脑,它的最大作用是将政府公文中所有具体的信息都进行了数字化的改变,这里所说的数字化是指电脑将输入的具体信息以“1”和“0”来进行存储和运作,这不像传统的政府公文是以具体的书面形式来表示的。其次是互联网,互联网将电脑里的数字化信息在各个政府机关之间迅速地传送。互联网本身有其特殊性,即公开性和全球性。所谓公开性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进出互联网,而全球性是指信息在互联网上的传递是没有边界障碍的。根据上述分析,较之传统的政府公文,电子公文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电子公文是一种数字化的、虚拟化的文件形式;(2)电子公文的传送是在公开环境下,通过互联网进行的;(3)电子公文的传送可以在各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范围内的政府之间进行;(4)电子公文的广泛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显然,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政府机构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公文传送方式使政府机构背负着沉重的时间负担和经济负担。传统公文在这一场变革中受到了电子公文这一新生事物的强有力的冲击。电子公文的制作、发送和接收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给人们以快速和便捷。可是电子公文毕竟是近年来才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很多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特别是,由于电子公文刚刚开始启用,有关电子公文的法律纷争还颇为鲜见。就世界范围来说,还没有专门的法律规范,也无强制性的原则可以遵循。可以说,其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
二、电子公文应用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目前,电子公文应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主要有:
1.黑客问题。黑客入侵网站的消息在近年被频频报道。以前黑客们往往挑选美国国防部和雅虎这些安全防范体系堪称一流的硬骨头啃。而随着各种应用工具的传播,黑客已经大众化了,不像过去那样非电脑高手不能成为黑客。如果安全体系不过硬的话,黑客便可以肆意截留、毁灭、修改或伪造电子公文,给政府部门带来混乱。
2.电脑病毒问题。自电脑病毒问世几十年来,各种新型病毒及其变种迅速增加,而互联网的出现又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最好的媒介。不少新病毒直接利用网络作为自己的传播途径。试想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府体系中某个环节受到病毒感染而又没有被及时发现,电子公文系统全面瘫痪,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病毒的感染会使一些电子公文毁灭或送达延误,整个电子政府将会指挥失灵、机构运作不畅。
3.信息泄漏问题。目前,各大软件公司生成的网管软件使网络管理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方便地对网上每个政府用户的各种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监测。此外,网络中存在不少木马程序,如果使用不慎,就会把公文中的重要信息泄漏给他人。而某些大公司生产的软件或硬件产品所带的后门程序更可以使这些公司对政府用户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对政府而言,信息泄漏将会给其工作带来麻烦,甚至会危及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及国防利益,有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会因此被追究法律责任,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而对这些大公司的法律管制,对于在信息产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家来说是根本无法解决的难题,但光靠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也是不行的,必须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管制的合力。
三、电子公文安全体系法律制度建构
1.科学的密钥使用制度规范。密钥是一种信息安全技术,又称加密技术,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中。它包括两种技术类型,即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和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其中秘密密钥加密技术又称对称加密技术。倘利用此技术,电子公文的加密和解密将使用一个相同的秘密密钥,也叫会话密钥,并且其算法是公开的。接收方在得到发送的加密公文后需要用发送方秘密密钥解密公文。如果进行公文往来的两个政府能够确保秘密密钥交换阶段未曾泄漏,那幺,公文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是可以保证的。这种加密算法的计算速度快,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商务活动过程中。公开密钥加密技术又称为非对称加密技术。这一技术需要两个密钥,即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私有密钥只能由生成密钥对的一方政府掌握,而公开密钥却可以公开。用公开密钥对公文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私有密钥才能解密。用私有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只有用对应的公开密钥才能解密。此二种技术相比,显然第二种技术的安全系数更大一些,但这种技术算法速度较慢。我们可以根据各种公文的秘密等级,采用不同的加密技术。对于一般的公文往来数量大且频繁,不宜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还有秘密等级较低的公文亦可采用对称加密技术。而对那些重大的通知及秘密等级较高的公文则必须采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凡违反上述技术性规范的要求造成公文泄密或是公文的完整性受到损害的,需追究其法律责任。
2.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公文传送过程中数据的保密性通过加密和数字签名得到了保证,但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甚至两个密钥对,不同的用户之间要用公开密钥体系来传送公文,必须先知道对方的公开密钥。公文传送中有可能发生以下情况:用户从公钥簿中查到的不是对方的公钥,而是某个攻击者冒充对方的假冒公钥;或者公文互换的双方在通讯前互换公钥时,被夹在中间的第三者暗中改变。这样的加密或签名就失去了安全性。为了防范上述风险,我们可以仿效电子商务中的做法,引入数据化证书和证书管理机构,建立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这里所说的证书是指一份特殊文档,它记录了各政府机关的公开密钥和相关的信息以及证书管理机构的数字签名。证书的管理机构是个深受大家信任的第三方机构。考虑到电子政务的特殊性,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根目录证书管理机构最好由一国的最高政策机关设立的专门机构出任,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去管理。在我国,根目录的管理工作可由国务院信息办来承担,其它各级目录分别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各政府机关须向相应的证书管理机构提交自己的公开密钥和其它代表自己法律地位的信息,证书管理机构在验证之后,向其颁发一个经过证书管理机构私有密钥签名的证书。政府出面作为证书的管理机构,其颁发的证书信用度极高。这样一来将使电子公文的发送方和接收方都相信可以互相交换证书来得到对方的公钥,自己所得到的公钥是真实的。显然,电子公文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转离不开完善的政府证书管理制度的确立。
3.有效的数字签名制度。在电子公文的传送过程中可能出现下列问题:(1)假冒,第三方丙有可能假冒甲机关给乙机关发送虚假公文;(2)否认,甲机关可能否认向乙机关发送过公文;(3)伪造,乙机关工作人员可能伪造或修改从甲机关发来的消息,以对自己有利。这些问题要靠数字签名来解决。数字签名在电子公文传送中的应用过程是这样的:公文的发送方将公文文本带入到哈希函数生成一个消息摘要。消息摘要代表着文件的特征,其值将随着文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不同的公文将得到不同的消息摘要。哈希函数对于发送数据的双方都是公开的。发送方用自己的专用密钥对这个散列值进行加密来形成发送方的数字签名。然后,这个数字签名将作为公文附件和公文一起发送到该公文的接收方。公文的接收方首先从接收到的原始公文中计算出消息摘要,接着再用发送方的公开密钥来对公文的附加的数字签名进行解密。如果两个消息摘要相同,那幺接收方就能确认该数字签名是发送方的。通过数字签名能够实现对原始公文的鉴别和不可抵赖性。目前数字签名在电子商务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日本等国政府已通过专门的立法对数字签名的法律效力予以确认。在电子公文传送中引入数字签名也是必然的选择,只是我们要从法律上确认数字签名的效力,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努力设法从技术和制度规范入手不断提高安全系数。以数字签名只有相对的安全性来作为反对其应具有法律效力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任何所谓安全保障都是相对的,橡皮图章就经常被不法之徒伪造。
【关键词】电网运行;故障分析;安全运行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国电网互联的格局也初具模型,省与省之间的电力电量交换总量不断攀升,各种先进的电网设备和技术也不断在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整个电网系统中,必须要将电网设备和控制技术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关系着指挥、操作、控制、协调等众多环节,决定着电网系统能否安全的运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电网运行故障分析及安全隐患
1.1电网运行主要故障
1.1.1雷击跳闸
近几年的电网事故中,雷击跳闸事故出现的频率最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下列两方面:①电网运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②运行维护工作不完善。雷击跳闸的产生原因是接地电阻大于规定值,再加上山区存在较多的坡地、丘陵等,复杂的地形会使输电线路的保护角发生改变,一旦保护角增大,则会使屏蔽区域减少,加大遭受雷击的概率。经过对众多跳闸现场的勘测,发现山区的输电线路多为雷电绕击跳闸,而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设置的保护角过大,或者是输电线路在设置时与地形的变化不符,而使预设的屏蔽区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此外,在线路设计工作中,未实施科学的实地勘测,这会使设置的输电线路不能与实际很好的结合,会使雷击跳闸的概率大大增加。在电网运行中,必须做好定期维护工作,因为绝缘性的降低使得输电线路的抗雷击能力大大减弱,如果附近又没有设置防绕击装置,则电线的接地部分就很容易被腐蚀,这大大增加了雷击跳闸的可能性。
1.1.2风偏放电
在电网运行中也常常会产生风偏放电的故障。且这种情况万一产生,便极难进行重合闸工作,这会使整个电网系统无法安全运行。在线路产生故障的区域一般有以下显著特点:①放电区域及放电时间段会有较大的狂风,有时还会有暴雨或冰雹;②风偏放电的区域一般都没有辨识度高的地形地貌特征;③输电线和杆塔上曲臂构架会出现面积较大的电弧烧痕,还会出现放电路径;④难以合闸,即使暴风、暴雨结束后,合闸的难度仍然很高。下列两种情况能导致风偏放电现象产生:首先是强风天气的出现,其次是输电线路的抗强风能力较差。
1.2电网运行的安全隐患
1.2.1开关遮断容量不足
随着现代社会用电负荷的逐渐增大,电网分层的配套设施越来越不能满足高用电量的需求,给电磁网环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导致220kV 系统短路情况增加,220kV开关遮断容量不足问题日益严重。近些年,在电网枢纽位置的厂站,220kV母线短路现象发生率增大,对电网设备和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假使开关相邻处发生故障,不仅损害开关,更给周围相关设备带来严重影响,如果开关断不开,存在问题,必然会引起更大事故,后果不可想象。
1.2.2电压高低差幅较大、低谷电压太高
主网电压高低差幅较大、低谷电压太高,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严重影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电网计划设计部门存在工作失误,未严格认真执行“技术规范”的要求;2)没有考察当地实际情况,按照电网固有的客观规律将感性、容性无功补偿容量装够。
2、电网的安全运行管理
2.1提高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
继电保护装置对于电网的运行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能使电网运行更加安全,但另一方面,它可能使电网故障的规模更大,产生更多的损失。所以必须不断加强对继电装置保护和定期检查,以减少电网事故的发生率。保护继电装置时必须做好“三个管好”和“三个检查”。
1)“三个管好”:a.管好控制保护设备;b.管好直流系统及各个分支保险;c.管好保护压板。
2)“三个检查”:a.做好送电后的检查;b.做好停电后的检查;c.做好事故跳闸后的检查。
2.2提高电网运行人员素质
现今电网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一般都比较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①电网基层的从业人员一般行事都较随意,没有严格的规定进行约束。此外,他们本身的技术水平就不高,也没有认真进行培训工作,所谓的培训成为了面子工程。甚至当电网出现问题时,电网的基层工作人员都无法立即作出较准确的判断,无法找到事故发生的具体地点和产生原因,有的严重的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②一般情况下,从事电网工作的人员年龄都比较大,相应的文化背景也比较低、思想也较保守,长期缺乏新鲜思想的注入,这严重影响了电网企业的长期发展。
要想真正提高电网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则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化培训,管理者要首先意识到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培训工作,另外,培训内容一定要本着实用的原则,并尽可能的进行模拟操作。第二,进行科学的指导,以使操作人员更加明确相关标准,提高自身责任感。只有作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工作失误所带来的恶劣影响,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工作质量。第三,重视对员工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他们时刻树立安全输电的思想,并很好的开展故障排查工作。
2.3提高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
现在我国的电网业在运行过程中常常会受到许多外界不可避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天气的变化,并且现今我国意外天气出现的概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增加。例如:夏季的时候容易受到雷击和暴雨冲击,而在冬季则有可能受到大规模巫闪的袭击。在某些电网设计中,其设计结构可能根本无法承受有些强度太大的灾害侵袭。不仅如此,电网运行中还经常发生外损和偷盗的情况,这就要求有关电力部门采取积极的措施,但这一问题又是电网运行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必须做好下列两方面的工作:①管理电网运营的有关企业必须持续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从法律层面对违法行为加以制约和惩罚;②要尽快在企业内部制定一套高效的、科学的、可行的意外事故处理制度,以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解决意外事故的能力,从而使电网运行机制更加合理,更加安全。
3、结语
电网业中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使用虽然使供电的安全性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可是我们仍不能忽略其中存在的诸多隐患。所以,电力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对设备进行更新和维护,以使输电系统的安全性更高,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供电效率,最重要的是,能有效降低供电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摘 要 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一项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本文分析了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手段,最后通过先进实例探索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为广大欲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电力企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安全文化 班组安全 现场安全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占据主导地位并为全体员工认可和恪守的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行为习惯。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到有的影响,达到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事故发生的目的。
一、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落实国家政策的需要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先后颁布施行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企业安全文件建设评价准则》、《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价标准》,并在国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中将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程,以规范和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使各级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具备良好的安全管理技巧、能力以及安全意识,为电力企业创造一个人人懂安全、人人知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安全生产环境。
2、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职工素质的需要
在安全生产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统计显示,80%的事故都是来源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在人为因素中,安全意识薄弱的因素又占到90%多,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使每个职工都能清醒地认识到,安全在于长期警惕,事故出于瞬间麻痹,安全管理无小事,要想安全就得从一言一行、从细小甚微处着手,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遵章守纪,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有效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有效杜绝安全违章行为,真正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3、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综合水平,树立电力企业形象的需要
安全文化建设既包括软件方面,如精神激励、举办文艺活动等,也包括硬件方面,如加大安全措施的投入,改善工作环境等,通过“软硬兼施”,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职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事故减少了,效益倍增,电力企业呈现出一片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大好景象。这些改变无疑对树立电力企业形象,增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4、加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增近员工感情,增强电力企业凝聚力的需要
安全文化建设要求全员参与,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可以拉近员工之间的距离,增近员工之间的感情,使员工在工作中不但关心自己而且留心他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条件。通过增加安全投入可以使员工了解到电力企业对员工的关爱,让员工深刻感受到“企业爱我”,产生“我爱企业”的深厚感情,并将这种感情转化为企业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从而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二、安全文化建设的层次及手段
1、管理层及决策者的安全文化建设
全面安全管理、责任制、三同时、五同时、三同步、监督制、定期检查制、有效的行政管理手段、常规的经济手段、三同步原则、三负责制、意识及管理素质教育、目标管理法、无隐患管理法、系统科学管理、人机环设计、系统安全评价、应急预案对策、事故保险对策、三因(人、物、环)安全检查等。
2、班组及员工的安全文化建设
三级教育、特殊教育、日常教育、全员教育、持证上岗、班前安全活动、标准化岗位和班组建设、技能演练、三不伤害活动、定置管理、“三群”(群策、群力、群管)对策、班组建小家活动、“绿色工程”建设、事故判定技术、危险预知活动、风险抵押制、家属安全教育、仿真、演习等。
3、生产现场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标志(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指示标志)、事故警示牌、技术及工艺的本质安全化、现场“三标”建设、三防管理(尘、毒、烟)、四查工程、三点控制(事故多发点、危险点、危害点)等。
4、电力企业人文环境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宣传墙报、安全生产周(日、月)、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演讲比赛、事故报告会、安全文艺(电影、电视)活动、安全文化月(周、日)、事故祭日、安全汇报会、安全宣传的“三个一工程”(一场晚会、一幅新标语、一块墙报)、青年员工“六个一工程(查一个事故隐患、提一条安全建议、创一条安全标语、讲一件事故教训、当一周安全监督员、献一笔安措经费)”等。
安全文化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安全文化建设在于培养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能真正的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大大减少人为事故的发生,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身心健康,效益实现最大化,实现从业人员、电力企业、社会三赢良好的和谐社会局面。
参考文献:
[1]王强.企业安全文化进家庭的实践与思考.企业文化.2010(5).
关键词: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5-0141-02
“安全文化”的概念最早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1986年召开的切尔诺贝利事故评价会,是核电站安全管理思想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是从企业文化的概念演绎而来,旨在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核电站的安全可靠性。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成为安全科学领域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也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或有意识塑造的又为全体职工接受并遵循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打造特色安全文化,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是一项理论化、系统化的工程,是贯穿于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是企业和职工利益的保障体系之一。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电力安全更是事关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特别是作为全国特大型发电企业,机组容量大、参数高、自动化程度高、对电网影响大,要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首先必须不断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
发电企业建立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发电企业安全文化可划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精神层。
一、安全文化的物质层
物质文化层是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的最表层部分,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所构成的。主要包括厂房、发电机组、辅助设备、厂容厂貌、内部网络和宣传媒介、职工的劳动环境和文化设施等等。它是形成安全精神文化层和制度文化层的基础条件,它所折射出的是发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理念、思想、作风和意识等。
为了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企业的更大发展,必须加强物质文化建设,通过树立个性鲜明、文化独特的企业形象,用有效的手段传达企业的良好风貌,寻求公众的瞩目及社会的认同。发电厂作为以电力为主要产品的企业,应该通过管理提升,着力在电网树立“安全、可靠”的形象,在业内树立“经济、高效”的形象,在社会树立“诚信、环保”的形象。
不断提高技术、设备现代化与安全文明程度。加强科技进步、技术改造和环保工作,消除生产过程中人、设备、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最终实现人员无违章、管理无漏洞、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环境氛围好,安全生产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的本质安全目标。
加强安全环境建设。进行生产现场的综合治理,提高安全文明生产水平,优化生产环境,彻底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最大程度控制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为职工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场所。增加厂区安全文化氛围,如举办安全生产月展览、设立安全文化长廊、增设人性化安全标语牌等,使其体现企业特色,成为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窗口。
二、安全文化的行为层
行为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行为原则、标准和模式,包括职工行为准则、生产经营活动、教育宣传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的活动和各种文体活动等。安全文化的行为层体现了企业管理者及职工在长期的安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企业精神、价值观的折射。
人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企业良好的群体安全行为的形成,离不开企业良好的物质、生活、学习和人际环境,更离不开职工个人安全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有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同职工个人的行为联系起来,才能唤起“人人保安全”的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
搭建安全宣教平台。通过企业安全生产例会、安全抽考、车间和班组安全学习日、开(收)工会等,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宣教和组织开展安全征文、知识竞赛等安全文化活动,切实唤醒职工对安全的渴望,把《电业安全规程》变为每名职工的安全习惯,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强化安全和岗位技术业务培训,促进职工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岗位技能达标,培养职工精心维护设备的责任感,提高职工的应对突发事件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反事故措施,规范职工现场安全作业行为,保证电力企业生产现场每一个作业人员与作业对象的安全。
三、安全文化的制度层
制度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指对职工和企业组织的安全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是一种强制性文化。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在电力生产中的安全问题,运用有效的资源进行相关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设备、环境的和谐,保障生产人员免遭风险的伤害,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向用户提供充足可靠的电能,努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由于电力安全是伴随着电能的生产而产生的,而电能的生产原理和过程复杂,高温、高压、带电设备多,交叉作业、特种作业和不确定因素多,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策划、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档案等。通过制度化管理,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严格安全奖惩制度,以规范职工的行为,保证电力生产的有序进行。
几十年电力生产的实践证明,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发电企业在安全生产中不断总结与提高的结晶,是企业实施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制度化管理是发电企业安全生产最有效的管理方法,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保障,有利于调动职工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强化职工安全素质,有利于提高安全监督、管理的效率,较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控在控、本质安全”的价值理念。
四、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精神层是指企业的领导和职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和标准等,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企业安全文化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精神层的形成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安全文化的标志。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生产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也是发电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的总纲。“安全第一”明确了安全生产在发电企业所有生产经营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就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上,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为主”,就是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关口前移,超前防范,建立预教、预测、预想、预报、预警、预防的递进式、立体化事故隐患预防体系,改善安全状况,预防安全事故。在新时期,预防为主的方针又有了新的内涵,即通过建设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提高安全科技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大安全投入,构筑坚固的安全防线。“综合治理”,是指适应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要求,自觉遵循安全生产规律,抓住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制度、管理、教育、设备、素质、环境等方面进行治理,有效解决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问题。
此外,“以人为本,可控在控,本质安全”的安全理念、“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安全共识、“珍惜生命,关爱家庭,稳定企业,和谐社会”的安全价值观、“四不伤害”(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的安全道德观等,都通过情感管理和文化管理,把职工自身安全的需求和企业共同安全愿景的实现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了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
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精神层这四个层次,形成了发电企业安全文化由表层到深层的有序结构。其中,物质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质载体,所表现的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程度,构成安全文化的硬件外壳。行为层是一种处在浅层的活动,构成企业文化的软件外壳。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其他三个层次的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骨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精神层则是物质层、行为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过程中,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建设安全文化,注重用文化力引导、培育广大职工对安全与健康的自愿、自需、自求意识,用安全文化推动职工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与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从而实现职工个人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 刘光明.企业文化:第5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 蒋庆其.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王森.核电企业的灵魂[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5.
关键词:电力技术;发展;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电力作为现代社会一种特殊的产品,已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电力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电路技术、电力控制技术通过计算机将强电和弱电有效的结合,实现一体化的服务性的技术。
一、电力技术的发展
经过50年的发展历程,电力技术在传统产业设备发行、新能源开发、电能控制、和民用产品的方面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上世纪50年代,电力技术以晶闸管的问世为里程碑,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可控硅整流装置,此举也代表了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传动技术,实现了巨大的跨越。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大功率电子技术是直流输电成为了最大的成功。20世纪80年代,相继出现了柔流输电技术,同时各种电力设备也发明出来,极大的发展了电力系统,形成了一条朝阳的高科技产业链,促进了工业技术的创新发展,成为了走一条工业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的道路。但是日本、法国、美国、荷兰、及欧洲投入了很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使得电力技术不断完善,极大的促进了电力技术朝着高频化发展,实现了用电设备的高效节能,为实现设备的智能化、小型化、轻量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我国开发电力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要发展我国电力技术就必须去创新,并形成产业化,走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向国外吸收先进的电力技术牢牢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共同发展之路,逐步走上自主研发的科学大道。
及时了解和掌握电力设备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让人叹为观止,想要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不落后于其他技术领域,就要不断的融合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与电力设备结合,时刻保持我国电网系统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这就需要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国内外电力设备的最新进展情况,保持信息的先进性与及时性,对于最新的科技成果要积极促成成果转化, 形成应用效果,并对最新的技术报道进行跟进。
二、加强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安全文化体系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是一个高危行业,“安全大事”使人们不得不去考虑,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电力企业已经形成了独俱特色的安全文化。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供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确保电网坚强、确保供给高质量的电能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最基本保障;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对人的尊重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理念,在保证电网安全、用户可靠用电的同时首先是保证人的安全。由于电力供应的质量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人作为电力企业的主体,从主观上说电网的安全主要靠人们的安全意识,只有电力人增强了安全意识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在人们增强安全意识的过程中便形成了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安全文化建设及其重要性:
1、完善安全机制,努力使员工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机制是一种有利于调动职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管理手段。它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电网安全的最基本的制度,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安全机制,才能保证规范的安全管理,从而使电网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完善安全保证机制,突出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安全保证作用。建立和健全3种体系,即:建立以各级行政正职为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建立适应现代安全管理,实行标本兼治,做到行为有规范、考核有依据、奖惩有标准的制度体系;建立党政工团齐抓、部门联动、人人监督、纵到底、横到边的网络体系。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和激励机制。建立安全风险共担机制,层层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奖优罚劣。健全安全检查评比机制,达到超前控制,它是保证电力安全的治本之举,是保证电力企业职工生命安全的最根本保障。不管机制有多好,不付诸实施一切都是空谈,只有严格落实、严格奖惩才能使安全机制真正起到保护员工保护电网的作用,否则再好的机制也是一纸空文。
2、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树立安全意识
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的每一个员工,企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反过来说人的行为又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想办法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从管理方面人手,加强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效益。
树立安全意识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这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人是安全工作的主体,人是保证电力生产顺利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和行动的计划者、执行者和控制者,但往往也是事故的引发者、事故责任的承担者、事故后果的受害者。因此,电力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因素,强调内因在保证安全上的主导作用,强调以人为本。安全是靠人创造的,大多数事故也是人为的,事故往往要以人的生命为代价,所以,维护生命权,是保护员工所有合法权益的基础。关爱员工就要从保护生命、关心健康做起,使员工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这既是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安全文化的首要目的,也是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更是员工家庭和社会的基本愿望,这些目的和愿望都要以很强的安全意识为基础,因此,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就是对职工的关心和关爱。
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的关键在于人,具体体现在人的安全意识、工作责任感、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防护能力上,其中,安全意识尤为重要,安全意识的强弱对安全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因为电力设备的缺陷、作业环境中的事故隐患,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及时发现和处理,而人的行为又是受思想意识支配的。安全意识强的人,必然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正确地作业;反之,安全意识淡薄的人,则往往忽视安全、违章作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必须把培养职工树立牢固安全意识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环节来抓。其次,要认真贯彻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电力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理念。由于电力行业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职业规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严格的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形成一种统一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从而使员工能真正地吸取前人的教训。
3、规范员工的安全技术行为
监督一线生产人员必须遵守相关电力法规和电力规程,要在《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基建安全管理规程》等规程对安全工作明确指引下努力工作,这样既能在战胜安全生产的敌人又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否则,我们就会被隐藏在身边的生产敌人—安全隐患所侵害。
结束语
电力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是一个重要领域,只有不断的加大创新研究,从而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通过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大对电网的投资、提高电力系统设备的可靠性,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保证供电可靠性不可或缺的两项重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材料、新结构器件、新技术的诞生,也能不断改善经济可行性,大幅度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水平,产生巨大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海平.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J].广东科技,2011(14).
[2]范孝民, 赵丽华, 杨华伟.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办公自动化, 2012(15).
关键词:供电行业;电力企业;电力安全;监督检查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94-03
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日常生活。所以,找到科学合理的途径来加强整个电力行业的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性,就成为国家相关部门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解决的问题,不仅如此,做好安全监督检查也能够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正常运行。
1建设电力企业完善的安全制度
首先,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职能部门所颁布实施的各种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电力法》等,在结合各个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科学的教育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等。只有通过制度来约束和管理人员、按照流程处理日常事务,才能使得安全监管有所依据。
其次,在各个电力企业来工作的职工,都应该严格按照科学的工作态度去对待工作中的每件事情。应该经常进行各种规范化建设,从基层的班组和变电站开始,带动提高整个企业和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再次,严格执行制度规定,从严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才能彻底夯实电力企业的安全基础管理。现在,通过对所有电力企业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整个电力行业的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即:各种规章制度和安全责任机制不能够落实到实处;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网络建设不完善;基层班组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活动基础建设不够;各种制定的安全培训还不够到位。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就应该在电力企业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夯实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强化制度建设,用统一的制度、标准来进行监督、统计和管理。
2建设和培养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
对于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其根本目的在于让电力系统的每个成员,不管是普通职工,还是企业管理层,都应该在正确、端正的安全心态的支配下,在高度安全的设备、电网和环境系统中,自觉自主自动地按照各种安全规章制度来规范其行为,是每个成员的行为都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用能够为电网和各种设备提供安全,从而确保各类生产作业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所以,对于安全文化的建设,应该着重从员工的安全心态、安全行为,安全制度准则和设备,电网以及环境系统的安全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和开展。
利用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宣传活动,让企业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并通过各种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关于生产作业安全技术、专业安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提供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素质。
不仅如此,还应该牢固树立健全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以及各种保证规章制度落到实处的保证体系和监督机制,且在落实过程中更要奖惩严明、上下一致、监督到位。
由于企业的各种安全事故跟员工的行为紧紧相连,所以,通过严格规范员工行为,大力提供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已经成为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作为电力行业和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必然要求,电网、设备和环境系统的安全本质化也应该是电力系统每名员工长期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该目标,就应做到如下几点:(1)从源头上彻底消除各种事故隐患,彻底淘汰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施和设备;(2)按照科学的态度来完善和充实安全风险监控、防护和预警措施;(3)要不断推广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4)不断优化生产环境,改善劳动条件,为员工创造安全、文明、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3开展各种安全教育培训
为了大力提高电力行业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应该着力加大培训和教育力度,从形式和内容上创新培训手段,从根本上提高各种培训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提高电力企业和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各个企业也要健全和建立自己的安全生产和教育培训制度,大力增加教育培训的投入规模和力度,重点开展对企业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员、初上岗和特殊岗位人员的安全培训。国家相关的电力监查部门也要针对电力行业安全管理的特点和弱点,展开电力应急管理、电力二次系统防护、电力建设施工安全管理、各级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水电站大坝安全管理和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通过组织电力企业的安监人员、安全检查人员的定期培训,大力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切实实现员工对安全问题认识的转变,从“要我安全”转向“我要安全”和“我能安全”。
4建设完善合理的应急保障体系
对于各级电力监管机构而言,应该加快对电力应急预警和指挥体系的全面建设,通过对电力监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着重构建电力预警和指挥平台,从根本上构建高效的电力应急管理和预警指挥平台和体系。各个电力生产企业也应该从自身完善和建设入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各级应急指挥系统和平台进行科学构建和完善。充分做好各种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按照储备物资的种类、数据和用途等对其进行科学管理和配置,同时,还应该注重与物质供应方紧密联系,建立物质储备和管理的动态更新,保证应急状态环境下的及时调用或者生产。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电力应急抢修维护队伍的科学建设和合理配置,并对其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着力打造和建设多支平战结合、技术过硬、相应迅速的电力应急抢险队伍。
5建设高效的电力安全监管队伍
当前,更是应该按照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据法律和科学对电力行业进行监管,监管的同时还应该为其提供服务和支持。应该通过对专业监管知识的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管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和法规,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同时,大力提高监管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事故调查能力,特别是对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彻底解决电力安全生产中所遇到的各种难点和热点问题,将保证电网和电力供应的安全作为对其进行监管的核心,认真对电力系统运行中可以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随时了解和掌握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新情况和新问题,并组织制定相应的有效对策和措施。应该着力增强监管人员的服务意识,通过翔实、准确的隔离监管报告和安全性评价报告,为电力行业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有效提高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
电力企业应该通过制定科学的安全生产方案,引导所属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理念,对生产行为进行规范。
6结语
总之,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都需要强有力的电力工业提供能源服务,而向社会提供安全、稳定、优质的电力供应也一直是电力企业的根本责任。所以,各个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和情况,通过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效能,促进安全生产,从而切实加强电力企业安全监督检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龙卫星.电力施工安全管理[J].贵州电力技术,2008,(10).
[2]王德忠.确保电力施工安全、推行安全设施标准化[J].吉林电力技术,1993,(4).
[3]庄俊明.共同构筑电力施工安全大环境[J].安全与健康,2006,(8).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S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040-02
随着近年来电力体制的大幅改革,电力市场的开拓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便随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实现供电企业长足稳定的发展,便应进一步剔除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尽可能地维护安全管理系统的完善性,由此对供电企业的发展形成保障。为对电力市场的稳定运行形成维护作用,本文特立足于当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解决策略做出了探究,现总结如下。
1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1 缺乏到位的安全管理意识
当前大部分供电企业虽已出具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往往由于安全意识淡薄,导致相关制度的管理价值难以得到真正的体现。供电企业对于安全管理意识的匮乏大致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过于将生产重点放在生产效益方面。在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下,大部分施工人员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均难以引起足够的重视,抱着侥幸心理进行违规操作,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形成。②管理人员监管不力。部分管理人员在进行电力机械检查的过程中,对于机械好坏的判定方法往往过于武断,或是态度上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导致机械中存在的故障难以得到及时排查,由此为后期的安全生产工作埋下难以预估的隐患[1-2]。
1.2 疏于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即指将相关的安全知识、管理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向相关人员进行高度渗透,使其在对于安全管理的问题上能够发挥积极的能动作用。但在当前的供电企业中,相关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知识一知半解的现象却层出不穷,不仅表现为管理者的重视度不足,也表现为执行者的行动力不足,导致员工难以从根本上对安全管理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一方面,由于施工人员在法律知识、职业素养、道德教育等方面未经受专业性质的培训,导致对安全文化建设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管理者更多的倾向于企业的经济效益等问题,因此在安全文化教育方面难免疏于管理,导致管理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屡禁不止,形成了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隐患。
1.3 缺乏严格的安全器具管理制度
器具作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条件,对其进行妥善管理对于整体安全管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在当前的供电企业中,对于安全器具的管理却往往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企业对于安全器具缺乏必要的定期检测,导致部分已经出现损坏的器具继续投入于生产工作当中,由此形成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隐患;②对于已经到达报废期的安全器具,部分企业为缩减成本开支,抱着侥幸心理继续将其投入使用,极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出现[3-4]。总而言之,供电企业的大部分器具均在带电的情况下进行操作,在质量达不到相关标准的前提下,极易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将对电力的安全运行形成损害。
1.4 安全生产考核制度缺乏健全性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安全生产工作流程起到监督作用,以维护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但在当前的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相关考核制度的实际价值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奖惩制度缺乏明确性。大多数考核制度当中仅仅侧重于“罚”的方面,在“奖”的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激励力度,导致相关人员落实考核制度的积极性难以得到有效提升;②考核制度在落实的过程中往往以走过场的形式为主,在落实责任方面难以具体落实到个人头上,导致了管理价值的流失;③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导致部分投机取巧的员工所获得的劳动报酬与踏实工作的员工一致,易形成待遇失衡现象。
2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2.1 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
正确的安全管理意识是供电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必要前提,只有在正确安全管理意识的引导下,才可实现安全管理活动的有序性、规范性。
首先,企业管理人员应对安全意识建设的重要性引起足够重视,并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对安全管理工作做好调查分析工作,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的了解;其次,应当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依次为依据对员工进行严格管理;最后,应当加强安全管理宣传工作,将安全生产的重要理念在广大员工当中进行传播,对于违规、违章现象进行严惩,从而促使员工对安全管理工作引起足够重视。
2.2 完善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种安全意识的渗透途径,主要通过科学的安全文化知识引导来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以对员工的安全理念形成巩固作用。首先,企业管理者应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建立起足够的认识,并通过培训、演讲等形式在广大员工内部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其次,应从职业道德、思想认识、业务素养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基本安全文化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安全文化建设成果进行深入分析,以实现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最后,供电企业可通过设置安全生产标语等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安全知识宣传,在对员工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也可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充分渗透到员工内心深处,使其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具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2.3 确保器具管理制度规范化
为进一步消除安全生产工作中事故产生的诱因,对安全器具进行规范性管理便成为一个势在必行的环节。首先,在进行安全器具采购时,需对器具的性能、质量及使用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测,直至确认器具性能与相关标准要求相符;其次,应对投入使用的安全器具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如发现器具存在损坏或已达使用年限等情况,则立即予以维修或直接报废处理,防止漏电等安全事故的出现;最后,可安排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安全器具进行分类保管,保管的过程中需详细注明不同器具的使用年限、使用状态、使用类别等信息,以便于快速判定器具是否与实际使用要求相符。
2.4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
要从根本上维护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便应建立起健全的考核制度,并将该制度大力落实到实际生产工作当中,使其充分发挥管理价值。①应当建立起严格的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对于违规、违章现象要做到大力打击与惩处,对于先进工作者也应予以相应的报酬,以对员工的积极性起到提升作用;②将安全生产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头上,防止生产过程中投机取巧现象的出现,使考核制度的管理价值发挥至最大化;③强化安全监督职责,充分发挥管理者的监管作用,将安全生产考核制度落实到位。
3 结 语
综上所述,要实现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全面性、客观性管理,就应对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逐一排查,并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行状况,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解决,以实现供电企业长足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伟.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方法及常见问题[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8).
[2] 冯高敏.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 用,2013,(31).
2011年,超高压公司在总结分析以往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后,立足于解决不安全事件被忽略而导致安全经验、教训未能及时分享,“容错”与“问责”未能有效兼顾,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等问题,启动了以“分享、互助”为主题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其成果获得2012年度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一等奖。
提出树立“主动报告不处罚”理念
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被称为全球工业界的典范,在其倡导的安全文化中并不提倡轻易追究责任者的责任,因为严重的处罚会带来更为严重的负面效应:一是处罚会导致员工认为报告不安全事件面临严重后果,如潜在收入的损失,潜在晋升机会的损失;二是处罚可能会减少不安全行为,但不利于鼓励安全行为,易导致员工不去报告不安全行为;三是如果不安全行为被抓到的风险很低,且处罚缺乏一贯性和严厉性,那么员工会选择冒着风险采取不安全行为;四是处罚反而会培养员工判断自己在什么时候违反规定而可以躲避处罚的能力,沦为“猫捉老鼠”的游戏;五是处罚的过度使用对人际关系造成潜在伤害,削弱了团队的合作氛围。
处罚并不是灵丹妙药,处罚产生的效果在当时看来是管用的、有效的,但带来的负面作用对于将来缺乏积极意义,尤其是在发生未造成实质性后果的差错、未遂事件时,员工会存在思想顾虑,不去主动暴露现场存在的问题,导致深层次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经验教训得不到及时公布。因此,超高压公司提出“主动报告不安全行为、差错、未遂事件不处罚”的理念,即对于未造成实质性后果的事件,如果责任单位能主动报告,则免于处罚。
建设“四不三鼓励两表扬一追究”机制
为践行“主动报告不处罚”的安全理念,超高压公司建立了“四不三鼓励两表扬一追究”机制:“四不”——不记名、不批评、不追究、不处罚;“三鼓励”——鼓励对不安全行为及时制止并纠正、鼓励主动报告说真话、鼓励提出具体防范和整改措施;“两表扬”——对及时制止不安全行为并纠正的人员给予表扬、对主动报告说真话的人员给予表扬;“一追究”——对不安全行为没有及时制止而造成不良影响,隐瞒不报却被上级获知的,一经查实给予追究。
该原则中的“一追究”与“四不”中的“不追究”两者前提不同,并不矛盾。“不追究”是解决大家对“未造成实质性后果的不安全事件”因害怕被处罚而不愿上报的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一追究”是解决大家不敢不报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使得主动上报成为基层管理者和一线员工的“最优策略”, 解开了未遂事件“上报是找死,不报是等死,等死不一定死”的怪圈,使主动上报成为最优策略。
主动报告效果示意图
建立电力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
“信息是资源”,超高压公司日益认识到安全信息的作用日趋重要。为提高安全性,减少事故和事故征候的发生,应当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发现并改正系统存在的缺陷。已发生的不安全事件恰好暴露了系统内部缺陷,因此,收集已发生的不安全事件信息并对其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小的差错或不安全事件具有隐蔽、动态的特征,如果当事人不报告,其他人事后就很难发现。由于多数人出于害怕处罚或者丢面子等原因,不愿暴露自己的失误或错误,因此失去了完善系统的机会。如何能快速得到大量来自运行值班员、检修人员和安全区代表等一线人员的有关报告,发现现行的可能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隐藏在背后的制度流程缺陷,现行的安全信息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隐患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新型的电力安全信息系统。
为了给广大一线员工建立一条方便快捷的不安全事件报告渠道,借鉴民航安全管理经验,超高压公司于2011年建立了以自愿性、保密性和非处罚性为原则的电力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区别于传统的强制性报告,该系统主要接收安全生产过程中没有造成严重后果或无明显后果、不易被发现的事件或违章行为的报告。不受理涉及事故、重大和紧急缺陷等强制性报告。
该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初步实现了四个方面的目的:一是通过数据分析研究,及时发现事故隐患或危险状况,防止严重的不安全事件或电力事故发生;二是找出电力安全系统存在的不足,提高目前公司电力生产的安全水平;三是为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分析安全形势提供更为充分的信息,使分析更准确;四是传播安全信息,分享经验教训。
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模板
定期自愿报告系统安全信息简报
以每季度一期电力安全自愿报告系统信息简报的方式将收集到不安全信息予以公布,自愿报告系统执行工作组从自愿报告系统上报上来的报告和任务观察中的典型案例选取出来,经初步分析归纳后,将信息反馈专家工作组,通过专家进一步深入分析、给出解决建议等,执行工作组最终制作成信息刊物在全公司予以公布,不安全行为、差错以及管理制度中存在缺陷得到及时、充分的暴露,实现安全经验在最大范围内做到及时的分享,为管理层通过系统性思考、解决深层次问题提供了依据。
建立任务观察机制,强化现场任务观察
杜邦公司的安全训练观察,是一种以行为为基准的观察,通过观察者采取行动,帮助员工改变某些工作行为,以达到安全目的。与此类似,超高压公司建立了任务观察机制,以现场任务观察为技术手段,定期对作业人员执行任务过程进行观察,了解、掌握作业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或制度标准缺陷。编制的《任务观察现场运用手册》中的19类任务观察工作表单规范了开展任务观察标准和要求。通过月初编制当月任务观察计划、汇总分析上月任务观察发现问题、并跟踪发现问题处理,转变了过去传统的安全信息收集方式,依靠全员力量收集违章未遂、管理不到位、制度流程偏差等安全信息,提高了安全监督管理成效。
强化三级安全网第三级管理
传统的三级安全网是由企业安全监督人员、车间(工区)安全员和班组安全员(兼职)组成。但大多数基层单位的班组安全员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主要原因为:班组安全员大都由班员兼任,工作听从班长的安排,无特殊权利,往往在安全监督过程中说话没有底气;有些班组安全员的自身素质不高,经验不丰富;如何在三级安全网安全活动中实现“分享、互助”缺少相关指导性意见等。
超高压公司通过多次研讨、论证、反复修编后出台了《超高压输电公司三级安全网管理办法》,明确了局、部门、班组安全活动开展程序和办法,明确规定班组安全员必须由班组长兼任,首次以制度的形式将班组长纳入三级安全网成员范围,加强对三级安全网第三级(班组级)管理,避免了原先设置的兼职安全员被边缘化的情况。同时,该办法以“层次清晰、任务明确、合理全面、一目了然”的表单形式逐项梳理出局、部门、班组三级例行开展安全活动的程序、内容与要求,且对安全活动中如何开展安全经验分享进行了明确,提高了三级安全网工作成效。
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不安全事件得到有效暴露,安全业绩大幅提高。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至今,公司系统共开展任务观察4 651次,发现问题801项,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收到有效的主动报告19件。为上级工作决策、控制事故关口前移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帮助。公司2011年以来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杜绝了人身伤亡和恶性误操作,2011年全年发生一般设备事故4起、障碍73起,较2010年分别下降60%和41%,降幅居南方电网各分省公司之首,安全生产考核居全网第一。
提升了员工对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认同度。“分享、互助”班组安全文化建设中提出的树立“主动报告不处罚”的安全理念,建立“四不三鼓励两表扬一追究”机制,充分体现一线员工信息的重要性,鼓励每名员工能上报未遂等不安全事件,让一线员工的经验、教训、知识能够在最大范围内共享;将企业不安全的因素能够尽快从管理流程、技术规范中得以完善。这种开放的、相互信任、以人为本的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获得了一线员工的高度认同。
为管理者找到了有效的落地手段。有些管理者虽然知道安全文化的重要性,但往往停留在一知半解,热衷于坐而论道,不能起而行之。即使开展,也多表现为一些大同小异的安全活动、安全教育走廊、宣传口号和标语等表面文章,没有真正体现出安全文化的深层内涵。超高压公司通过树立“主动报告不处罚”理念,建立“四不三鼓励两表扬一追究”机制,抓好安全信息自愿报告系统、强化三级安全网第三级管理、强化现场任务观察等技术手段,切实为各级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落地手段。
解决了“容错”的宽松导向可能被员工误读的问题。金融方面有个名词叫“信托责任”,过去因仅依赖个人道德规范的信托责任因遭到普遍滥用,导致美国不得不于1890年出台《反托拉斯法》,英文名就是Anti Trust Law,TRUST就是信托,该法就是反信托法,目的就是通过严刑峻法来确保职业经理人履行信托责任。
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体系中的“大建设”体系,确定了提高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工艺水平,提升建设管理效率和效益,实现电网建设“国际同行业领先、国内各行业领先”的目标。为此,在工程现场实行6S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实现施工现场各种物品分区、分类,树立好的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各安全标志摆放明显,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消除隐患,排除险患,预防事故的发生。因此,推行安全文明施工6S管理,是每一个安全工作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不可懈怠的职责。
1 电力基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及6S管理的目标描述
1.1 电力基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及6S管理的策略
针对电力基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及6S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力基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及6S管理的创新策略方法,包括: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施工管理中人员的素质管理;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落实目标管理;加强成本控制;重视安全生产;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施工现场档案管理;现场清理整顿与清除障碍物管理;消防与治安管理现场安全文明施工考核管理。
1.2 电力基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及6S管理的范围与目标
(1)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是创新施工管理的重要思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各级领导分级确立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狠抓安全施工各项措施落实,强化现场管理。
(2)施工管理中人员的素质管理?。
(3)认真抓好施工质量管理,落实目标管理?另外,要建立对工程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考核制度以及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2 电力基建工程6S管理及实施过程
2.1 6S管理的内容
6S管理即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和安全。由于前五个词组日文的罗马拼写和第六个词组英文的字母拼写中,第一个字母均为“S”,故简称为6S。6S管理起源于日本,现已成为企业现场管理的经典之作。
2.2 实施过程
(1)现场清理整顿与清除障碍物管理: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施工示范窗口”活动,安全文明施工责任区内,施工作业面应做到整洁、地面无积水;实行施工作业面移交验收制度,移交工作面应做到整洁、工艺质量符合验收标准;电气设备材料应做到当天领当天用完,特殊情况在作业场所存放不超过24小时,严禁将作业场所作为设备材料的堆放场使用;施工材料应在16小时内清理干净;现场使用的建筑、安装材料堆放整齐,无乱堆乱摊及堵塞通道现象;设备、材料开箱后的包装废料应及时清理运走;各种工器具摆放整齐,表面清洁;各种施工垃圾、废料应定期清理,堆放到指定场所;制订并执行金具、导线、包装材料等工程废料回收制度。工程液体废料不得直接排放,应按环保要求进行妥善处理;现场生活垃圾应集中装入封闭的垃圾桶(袋)内,每天清运出现场;严禁随地大小便或以其它方式污染环境。
(2)6S管理在现场施工中的贯彻:实现办法是“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可以使工作现场人员,都能一眼就知道何处有什么东西,有多少数量,同时亦可将施工规范、流程以及施工日常安排,制作成看板,使工作人员易于了解,以进行必要的作业。具体到每个施工人员,没人配发一个口袋版的操作手册,具体内容如下: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学习看板内容,然后规范佩带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扎好安全带及后背绳;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佩戴上岗证、出入证,穿着公司统一的工作服;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及流程操作,操作规范可参考口袋版的操作手册,确保施工的规范的安全。
(3)6S管理在施工现场档案管理的体现:资料员应严格城建档案管理要求,做好资料档案工作;做好施工现场每日例会记录、每周例会记录。临时现场会议记录;现场工作人员登记造册。施工班组人员身份证复印件整理归档;工程中工程量签证单、工程任务书、设计变更单、施工图纸、工程自检资料的整理归档;工程中其他文件、资料、文书往来整理归档;各类档案资料分类保管,做好备份,不得遗失。同时建立相关电子文档,便于查阅;借阅档案资料需办理借阅手续。填写工程资料借阅表,并及时归。
(4)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目标:杜绝人身伤亡及重大人身伤害事故;杜绝重大施工机械设备严重损坏事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杜绝重大质量事故;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工程地质灾害;不发生引用水和饮食卫生;安全设施标准、行为规范、施工有序、环境整洁。
2.3 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2.3.1 由公司(以下简称博源公司)负责成立“电力基建工程安全文明施工6S管理小组”(以下简称安全管理小组),公司总经理出任小组组长,副组长由设计、监理、施工等单位项目负责人组成,成员由各单位相关人员担任,共同管理工程施工安全,把好安全关,但安全小组不代替施工单位的内部安全管理工作。
2.3.2 项目工地安全生产部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考核,并公示对各施工队伍的考核情况,对在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在考核中责任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进行处罚。
2.3.3 监理人按照“四控制”原则,全面负责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监督管理和协调。对施工现场安全文明监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制止或采取妥善处理措施,同时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反馈。
2.4 保证流程正常运行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根据《2012年6S管理业绩考核办法》(鲁电集团人资〔2012〕174 号)及《2012年6S管理业绩考核方案》规定,做好各项工作考核评价。
考核依据:(1)各单位提报周报表、月度表;(2)管控系统数据;(3)现场检查情况;(4)各工程各指标完成情况;(5)各工程取得成绩情况。
由线路工区负责统计工程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在例会上进行汇报,分管领导对各工程进行总结点评并提出要求。被考核的有关部门会后找出差距并进行整改。根据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对被考核单位各项指标进行考核。被考核单位将考核情况在本单位进行通报,并考核到人,作为个人奖金发放的依据。
3 评估与改进
3.1 6S管理评估方法
(1)根据工程施工进展情况组织阶段性安全大检查,按照6S管理要求进行安全检查,主要检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安全文明施工现状及存在问题、安全文明施工整改情况,要有检查记录和整改反馈。
(2)安监部门应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定期召开由项目部领导、专职和兼职安全员参加安全例会,做到检查、会议记录完整,并存档。作业班组实行每日安全巡查。
(3)每月召开一次安全工作例会,研究并协调解决现场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检查安全工作目标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落实情况、制订阶段性安全工作措施。
3.2 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1)在以后工程要应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在公司领导下,以总目标为核心,推行安全文明施工6S管理,实现施工现场各种物品分区、分类,树立好的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各安全标志,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消除隐患,排除险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2)在今后工程中,加强施工人员个人素养及工作习惯的养成,使施工进度及质量都能取得较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