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中考前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考前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考前学习计划

第1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Abstract: In universities, there are program focus and compression of test scope. Academic circles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on them.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ssence and cause of the sit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in order to more clearly distinguish the cause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oduce better talent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考前划重点;经济学;博弈论;收益成本;强化理论

Key words: program focus;economics;game theory;benefit cost;reinforcement theory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295-02

1 大学考试现状

考试是考查和衡量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一种量化手段,没有考试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在我们这个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异大的国家,国家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进行单独的特殊测验,也无法通过学生的自述、他荐或者是身份背景的差异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机会。考试自然而然成为比较公正合理的手段。

但是,在现今的大学里,出现了考前划重点的普遍现象,任课老师在临近考试时划出重点或压缩范围,有的老师甚至将考试的题目透露给学生,学生只要依照着老师的临时指点和考前记诵便能轻松过关,甚至拿取较高的分数。这种考试制度不但无法公平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反而会助长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抱佛脚的现象。其直接后果就是大学生的学习态度越来越不端正,侥幸学习心理越来越强。对于此现象的前因后果以及对于此现象的客观评价,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进行分析。

2 前提假设

根据经济学原理成立的假设要求,下面的经济学分析都应该以所有的大学教师都是同等水平为前提假设的。也就是所教师的教学水平、个人魅力、教学经验、职称等级、外貌性别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偏好程度等各方面都是同水平的,都是无差别的。在控制教师差异的前提下,用经济学的原理去研究和分析教师考前划重点行为才是合理的,否则,下面的分析依据和结论都是无法成立的。

3 从教师收益成本的角度看

从老师角度来讲,如果他不划重点,而其他老师划重点,那么学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获得与其他课程相当的分数,学生更倾向于对该教师产生不满情绪,这时教师将面对相对其他教师更大的学生评教压力。老师为了迎合学生的需求,就会像其他老师一样考前划重点。

从经济学上的收益成本的角度来衡量,从收益来讲,如果老师不划重点,将面临学生评教压力;如果老师划重点,可以得到学生较高的评教成绩,利于职称评选。

从成本角度看,如果教师不划重点,可能会面临学生更加苛刻的要求,自己需要更加努力备课,来让学生满意;如果教师划重点,学生对老师授课要求就会降低,老师就可以减少工作量,不用努力备课。

总的来说,在所有老师水平相同的前提下,老师划重点的成本更低,收益更高,老师存在划重点的激励。

4 从学生个人收益成本角度看

教师如果不划重点,学生将获得较低的绩点,难以去竞争奖助金以及以后的更好的就业机会。为了提高绩点,学生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这样会和学生的社团工作相冲突。教师如果划重点,一方面,学生可以轻松应付疯狂的考试月,在一个月内背完所有考试范围,获得更高的绩点,另一方面,学生可以解决社团工作与学习的冲突。因此,当教师划重点时,学生的收益是获得更高的绩点,解决社团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以及有利于以后就业。学生的成本是和老师保持好关系以及给老师较高的评教分数。当教师不划重点,学生的收益是因为花更多时间学习该课程知识,专业知识相对扎实,可能更利于以后的工作。学生的成本是获得较低的绩点,不利于以后求职,另外需要花更多时间学习,造成学习与社团等工作的冲突。对比之下,当教师划重点时,学生的短期收益是更大的,付出的成本也是更低的,学生倾向于支持教师划重点。

5 从强化理论看

以我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角色来看,一名普通的大学生的70%以上的课外时间都花在课外活动上。大学本科4年,第一年担任社团干事,第二年担任社团部长,第三年加入社团主席团,第四年实习。一个学期大概四个月,前三个月忙社团,参加集体活动,待到考试时,只剩下一个月复习所有的课程考试。这种学习和考试方式本身就存在不合理性,学生也正是因为知道这种不合理性,因此他们有绝对的理由和老师谈判、协商考试模式。在师生之间的协商下,考前划重点现象便看似合理的应运而生。老师在考试上的让步以及学生在这场师生谈判中的胜利间接强化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抱佛脚,一样拿高分的行为。测量学生该门课程掌握情况的考试变成了一场记忆竞赛,谁的记忆好,谁就在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最佳奖学金得主。每一次的考试,每一次考前划下的重点以及每一次根据成绩高低评选的奖学金以及优秀干部称号等等,这都是对学生这种不好行为的变本加厉般强化,也是对考试存在的必要性的彻底否定。

6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

如果学生预期老师划重点,就会降低平时的努力程度,通过考前突击达到预期分数;如果学生预期老师不划重点,就会提高自己努力程度,通过平时努力学习达到预期分数。换句话说,无论老师是否划重点,学生都会有相应考试的策略,以达到学生的预期收益。所以说,划不划重点与学生的相对绩点无关。

举个例子,假设A大学考试不划重点,B同学的绩点为2,在班上排名为20。假设C大学考试划重点,D同学的绩点为3,在班上排名为20,那么,我们可以说B同学与D同学的成绩是相当的。因为这时候相对排名比绝对分数绩点更有可比性,更能达到考试的区分度的目的。这个例子也就说明划不划重点与学生的绩点没有必然联系,学生也不会因为绩点的高低影响机会的获得,绩点的高低在于学生的努力程度,而不是取决于划不划重点。

7 从短期收益与长期收益的角度来看

从短期收益来说,教师不划重点会大大消弱学生的考前抱佛脚心理,间接促使学生必须花更多时间在课程学习上,才可以考取不错的分数,这就使得考试成绩更具有可比性,意义更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奖项的评选公平性,极大地正面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从长期收益来讲,教师不划重点可以使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社会单位对其专业能力的认可,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长远看,又可以吸收更多优质学生报考该校,间接提升学校的生源质量和学校的声誉,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人才培养循环系统。

8 结语

教师和学生在看待教师考前是否应该划重点行为时,都倾向于从自身的短期利益出发,教师渴望学生评教给与高分,学生渴望教师在课程期末考试时给与高分。因此,考前划重点行为刚好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短期利益的实现需求。而学校的目的主要考虑到长远的学校教育发展目标,主要是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的,所以教师靠前划重点的行为和师生的短期目标是相符的,和学校的长远目标是相悖的。总之,教师划重点与否不应该仅从教师或学生个人角度去看,应该把这个问题提高到整体学校的培养工作层面上来探讨。因为影响一个学校声誉的不是学生的绩点,而是他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实力,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因此,学校应该杜绝考前划重点的不良现象,努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培养学生较强的专业能力,从而减少师生博弈过程中出现的不经济的结果,加强师生双方面沟通,从而寻求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安双宏.论印度大学考试制度的弊端[J].比较教育研究,2004(6).

[2]郭健,杨继霞.英国大学校外考试员制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6(7).

[3]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

第2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1.“学参”优化设计的提出

钱梦龙老师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使学生乐学、会学并且学活、学实,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自觉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自我教育。因此教学改革应体现创造为本、能力为魂,素质为先的宗旨。笔者以教学信息资料有选择地包容、吸取为核心,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新性为基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关键,追求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符合教师要“加压”,学生要“减负”的趋势。教师先跳进题海,以大纲为纲,教材为主,教参为目,“学参”为辅,再让学生跳出题海,获得元认知知识,通过精讲、精选、精练,举一反三,熟能生巧。这样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在“学参”帮助下最大程度地起到诱导、指正的作用以提高效率,变劳动密集型为智能密集型学习,走出片面追求分数结果的怪圈,把求知作为信息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让大家突破教材和课堂束缚,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知识的广阔天地中展示其能,实现分享学习,走出传统教学的狭隘圈子。因而提出了“学参”优化设计的轮廓构想。

2.“学参”优化设计的框架

“学参”是指教师在全面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班级情况,对教材中每单位(课时、单元)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教师通过编篡“学参”来代替过去的教案与学案,使教案和学案合二为一,“学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学参考书,与授课进度相同步(课前发给学生并经装订成册,可滚动使用),便于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贯通与互动,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学与思、读与练相辅相成,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融合。

“学参”大体框架包括下列项目:㈠“课时学参”包括⑴目标要求、⑵导学过程、⑶知识结构、⑷材料补充、⑸知识迁移、⑹作业练习;㈡“单元学参”包括⑴阶段特征、⑵学法指导、⑶主要人物活动、主要时间、地点、⑸疑难解释、⑹学习札记等,各课时结束以“单元学参”作总结,设置应灵活便利。其中“目标要求”包括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能力和思想教育要求;“知识迁移”包括学科内纵横知识联系。特别是中外联系,显性尤其是隐性知识,及与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交叉综合运用,史论结合等;“作业练习”有常规题型(如5分钟随堂练习),也可以是开放性写作题,但侧重单选和材料解析题。“补充材料”包括相关原始史料、争鸣观点、典型例题、还附有相应参考书目、影视歌曲,名人名言等;“学习札记”由学生独立完成,其中可记录某些疑问、心得,还有自我设计试题,答题失误分析等,教师作定期检查。

3.“学参”优化设计的特点

诚然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其中“学参”的精心编写无疑只是一种尝试,。笔者对“学参”进行了长期酝酿、论证,在1999年已作初步实施。它与教参、学案和教案不同,主要突出之处有: 转贴于

3.1独创性;⑴结构不同:教参包含引言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要点、教材分析、教学建议、练习提示、资料和注解等;教案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小结和作业等;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识方法、技能训练等组成。⑵主体不同:教参由权威专家合作著写;教案由各位任课教师单独准备完成;学案由备课组教师共同编制。⑶对象不同:教参为教师服务,作备课参考;教案针对相应的学生,作授课蓝本,限于课内使用,不与学生见面;学案联系学生实际,公开在全年级统一使用。

3.4针对性;目前制约中学历史素质教育的因素,除观念导向和学校客观条件外主套还有:①教师因素。不少教师的知识面狭窄,功底浅,对现代学术动态知之不多,而且教法古板,重教轻学,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习惯于满堂灌或照本宣科,知识承载量少,导致出现启而难发,启而不发的现象,因而师资的知识和方法尚待更新。②学生因素。在基础知识、技能欠缺和学习方法、习惯不如人意,学生对教师和教材过于依赖和盲从,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有被牵着走、喂着吃之虞,只知死记硬背,临时突击,一味猜题押题,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教材和参考资料因素。由于课本体系陈旧,观点滞后,既无法反映国内外形势变化,也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更无法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潮流,况且缺乏配套辅助资料精品,存在过多过滥,过偏过难,搞题海战术或雷同抄袭等弊端,辅导用书良莠不齐,无谓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选择的疑虑,因而“学参”的编写呼之欲出。

3.3启发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要学生形成浓厚的兴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帮助他们去“发现学习”,培养“问题意识”,让学习者经历一个发现过程,让他(她)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学参”的运用旨在透过表象深入发掘隐性的、潜在的知识联系,形成点、线、面的立体智能结构,这样学生先通读学参,设疑质疑,然后带着问题上课,在课后进一步吸收、消化和巩固。进而夯实基础,扩大视野,活化思维,挖掘禀赋潜能,最终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3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初一新生学习计划1: 为了提高各学科成绩,科学合理安排时间,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特制作如下学习计划。

一、每日早读课,主要用来背语文、英语,有多余时间可用来背副科(包括生物、历史、政治、地理)。

二、每日中午主要学习副科(包括背诵、作业、资料) 三、下午放学后及晚上主要学习主科(包括作业、所有资料)。 四、根据学习需要可适当调整时间。

五、周末或平时有空闲,找爸讲主科的教材全解和所做作业中的错题。

六、按时完成老师所布臵的作业;每学期要写好学结和心得体会。

学 习 方 法

一、各学科要求在课堂中消化吸收,要坚决执行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讲,并做好重要笔记,课后要总结性回忆,同时,强化课后练习是关键(多做试题加以巩固)。

二、语文、英语、副科主要靠记忆,当然做大量的试题巩固也很重要。学好语文的关键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学好英语的关键是能读写常见的单词和熟练掌握语法。

三、数学、物理、化学主要是靠理解性记忆和做大量的试题加以巩固,多见识题型和掌握多种解题思路,做到举一反三,才能得心应手。

四、选好参考书,最好是两本书:一是中学教材全解(很有价值,必须学完,要“√”好易错题和重点题,便于复习);另一本是轻巧夺冠试题(也要做完)。要求是不懂之处一定要找老师或同学求教。

五、高考或中考前做大量的模拟试题,总结和找准易错题,再针对性地加以练习。

六、高考或中考前5日内,将所有章节的重点(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的所有知识)复习1-2遍。

七、考试时要做到从容镇定,注意审题,做题要从易到难,并合理安排时间。若有剩余时间,再回头对未做的题或无把握的题重试一次。

八、若有时间,一定要温习已学过的知识(包括1-2年级的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直至达到创新境界。

学 习 要 求

一、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做到不懂就问,问老师或同学均可。

二、上课要专心致志,思路跟着老师走,能做到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

三、学习中要做到忘我的境界,充分运用好温故而知新的良好学习方法。

四、解题思路要广,要多问自己为什么?所学知识要联系生活实际。

五、在学习无法集中或疲倦时,要休息好之后再学习;养成每日午休好习惯,有利于分配时间和精力。

六、切记好的学习方法:坚决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考前梳理知识、考后总结学习经验。

初一新生学习计划2: 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一个人生新的阶段,自己从一个小学生变成了一个初中生。期待着新的生活,结交新的朋友,掌握新的知识。

在这个新的学期里,努力并且尽快的适应初中的新的生活。容入这个大集体之中。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知识的海洋。积极的参加课外活动,争取为班级争光。做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今年我要好好学习,争取天天向上……

学习计划:

1.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钟将头天要背的课文温习1—2遍,6:40从家出发。

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3.认真仔细写作业,不对答案,认真对待每一门课。

4.写完作业后,复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第二天上课的内容。

5.对于副课及历史、地理、生物每学完一课后,要用心去作自己买的课外习题书,作的时候要做到不抄答案,不看书,凭借自己所学的去做。如果遇到不会的题,也不能马上看答案或看书,要等到全部做完后,再去找答案,并及时背过。

6.对于主课及数学(代数、几何)、语文、英语、物理和政治,每学完一单元或一课时,要对比《优化设计》的讲解部分进行进一步的加深理解和巩固,并要做练习题,写时仍不能抄答案,写完后可交老师批改或对照答案,找出错误及时纠正。

第4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烦恼一:慌了

现象:有的同学平时模考期间成绩都挺好。中考临近,却变得没有信心,总有惧怕情绪,就感到大难临头,忽然觉得这也没巩固,那也不扎实,恨不得一口气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好。题目做得晕头转向,甚至越做心中越没底,最后简直就乱了阵脚,东一榔头,西一锤,到处找参考书,弄得自己疲惫不堪,极度忧虑,还没有收获。

原因:同学们的不自信往往缘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平时积累不够,知识储备量不足,临近中考出现心慌现象。另外就是心理过于紧张造成思维迟缓。正常情况下面临中考这样的情境,紧张总是难免的。但由于大部分同学想着“胜败在此一举”、“背水一战”等,这种想法往往无形中又加重了自己的心理压力。其实,中考又不是考什么难题,只是课本大纲的题。所以如果你真正掌握了课本的知识,中考对你绝对不是难事,知识有了,还有一点你要重视的就是心情,如果考试心里太紧张,对你会有很大的影响,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水平。

调节:对于这个烦恼,你可以分散一下精力,去做点别的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于学习不要和别的同学比较,自己尽力就行了,多出去走走,不要老是呆在家里,那样只会让你想得更多。尤其是考前不要做难题,因为做难题会影响你的自信,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本来你正准备以正常的自信心态迎接考试,可复习中突然遇到了难题,你不由得变得心中无底了。

烦恼二:拼了

现象:有的同学认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临考前记住的知识是最靠得住的,总复习中的分分秒秒都会直接关系到考试的好坏;于是,拼命加班加点,挤掉所有的娱乐和休息时间,恨不得把吃饭和睡觉的时间都用到复习中去,很多同学最后到考场前还感慨:“再给我一个月就好了。”

原因:不少同学在临考前为了争时间,因而拼命地开夜车,并挤占了娱乐和锻炼时间。再加上复习阶段思想高度紧张,脑力劳动强度增大,身体的消耗加大,长期这样就会给同学们带来身体和心理的疲劳,若只顾加班加点,身体条件跟不上复习的需要,就会头昏脑涨,弄得身心疲惫,导致复习效率下降。

调节:要制订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好的计划能使你做到每天的学习心中有数、张弛有度,不搞疲劳战。许多同学计划简单,往往形同虚设。做计划时一定要做时间总量和学习内容总量的分析,然后根据自身对各学科掌握的情况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内容一定要具体到何时、多少页,具有可实施性。每周末要留出三个小时空余学习时间,以用来调整当周学习计划,保证当周计划的完成。那些无计划、每天起早贪黑搞疲劳战的同学,往往会事倍功半。无论如何,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证良好的学习状态。

烦恼三:烦了

现象:不少同学考前变得消沉,情绪低落,终日疲倦没精神,听课效率低,总是看不进书,觉得心烦意乱,心老是静不下来,既担忧,又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原因: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担忧。具有担忧心理的同学,往往比较要强,一旦发现别人比自己努力,就想比别人更用功,而且这些同学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做灾难性想象,一次模拟考试考砸了就觉得世界末日到了,甚至想起考后的安排,“能不能考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怎么办”等等,由于忧心忡忡,使得这类同学无法把精力集中在复习中。此外,当同学们感到所要复习的东西太多时,则往往会因多而生乱,因乱生烦。

调节:无节制的重复、强化也会导致学习枯燥无味,影响学习兴趣,所以感到学习紧张烦躁时,可适当做短暂的体育活动,如做做操、听听音乐、散散步,这样在减轻疲劳的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情绪,排解心中的郁闷。也可以与同学、朋友聊天、讲笑话等,天南地北,天文地理都可涉猎,以缓解压力,调整好心态。还有一点非常重要,要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进步。我们可以把学习比喻成一个吃带壳核桃的过程,核桃的肉是味美的,但如果不把坚硬的核桃壳打开是尝不到的。有些同学经过刻苦的学习,靠自己的意志努力终于打开了核桃壳,尝了核桃的美味,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也就建立起来了。

烦恼四:倦了

现象:同学们已经为中考紧张学习了一年,课本、笔记、资料看了一遍又一遍,发现都是一些知识上的老面孔,自己在大考前怎么也紧张不起来,越复习越没劲,于是,便感觉到倦了厌了,再也激不起最后一搏的劲头了。

第5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初中 英语 态度 方法

学生在经历了小学简单的英语学习之后,进入到初中开始正规系统的学习了,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英语的打基础阶段,这段时间的英语学习一定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还有方法,它一直可以影响到以后直到大学的英语学习,况且初中生正在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良好的学习可以辅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学习思想。

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1.要勤学苦练。学英语没有捷径可走,要真正掌握英语,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非下苦功夫不可。下苦功夫就是要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使各项技能达到纯熟的地步。语言知识应该了解,但不下苦功在听、说、读、写上练习,仅靠死记硬背一些孤立的单词、一些语法条条,是很难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的。应该是Learning English而不是Learning about English。就像学游泳、跳芭蕾舞一样,对其理论掌握再好,不通过反复训练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2.要持之以恒。学习英语既然是练功夫的过程,就并不是那么轻松。要不怕困难,坚持学习。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日积月累,付出长期的努力。人贵有志,学贵有恒。

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对英语学习之兴趣,提高实际英语应用能力

一些学生总是说自己对英语不感兴趣,原因是他们觉得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我认为“天分”是在兴趣中发现的,而兴趣是可以培养的。一个人不可能在没有接触一个东西之前就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有天分”,而是因为投入了,沉迷了,再逐渐发现自己不但爱它而且能把它做好。而“兴趣”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精灵,它不会主动靠近你,只有你先亲近了它,而且是连续坚持一段时间的主动亲近,它才会慢慢地进驻你的内心,说不定到了哪天你蓦然回首,就发现你再也离不开它了。所以,如果你对英语太矜持,是无法体验“兴趣”和“乐趣”的。

提高实际英语能力,尤其应注重英语口语和听力的提高。事实上,根据中考近年频繁的改革,对初中生英语水平和能力的要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从以往的重语法轻应用转移为重应用轻语法,即更看重初中学生实际运用英语交流和学习的能力。中考改革的种种迹象表明,初中学生的英语能知道多少不是最重要的,能用上多少才是最重要的。

二、学习英语语言,就要学习西方文化

相信大家都难忘电影《Titanic》中令人震撼的一幕幕灾难场景。是什么造成这艘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坚固的客轮沉入深海?是一座冰山。一座冰山之所以有如此威力撞沉Titanic,不是因为它有多高,而是在海面之下掩藏着相当于冰山水上体积4倍的冰山主体。同样的,英语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吸引无数英语爱好者终生孜孜不倦的追求探索,并非完全源于语言本身,更引人入胜的是语言外衣之下沉积数百年丰富的西方文化内涵。学英语并不仅在于学语言本身,而更需要学习西方那一套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作为中国人,我们当然也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然后把中西文化比较一下,就会当即发现很多有趣之处。对同一件事,西方人想问题和我们想问题有什么不同?他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和我们不同,又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等。 事实已经证明,掌握更多英语国家文化的学生,在英语成绩和大小考试中表现更优越。了解了更多的文化背景,在阅读英语文段,听对话或短文和在语法题中体验语境都有非常明显的帮助。

三、平时积累更多单词,做好储备

不少学生恐惧英语的原因就是难过单词关,而影响学生表现的也往往体现在单词量上。备考的时候不是储备单词的最好时机,要真正掌握以致能运用一定量的单词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因此从初一开始就应该狠下功夫开始储备。记忆单词和学英语一样,是没有捷径的,只能狠下功夫,但有方法可掌握。关于记忆单词的方法新东方的很多老师都已介绍很多,各种英语学习的书籍也有不少可供选择,笔者在这里不作无谓的重复。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背单词方法,一旦找对了方法,并形成用功的习惯,语感就会不期而至,到时记忆新单词也不再是刻意的事。

初三阶段的英语学习,同学们一方面仍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另一方面也已进入了查漏补缺、归类总结的复习阶段。因此,同学们应学会做个有心人,把学校学习和自我学习,语法巩固和能力突破,学习新知识和复习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充实自己的英语学习,以备战中考。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初三英语学习的要点和方法。

错题集:临考前的“宝典”

上课的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的环节:预习、上课和练习巩固。这三个环节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缺一不可,都需要同学们认真去落实。预习帮助你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使你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知道自己应做什么和怎么去做,为认真上好课打下基础。上课时应集中注意力,主动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教学活动。同时要善于做笔记,有选择性地把老师教授的重点、难点都记录下来。我们还应积极地回答问题,在口头表达中把新学的语言知识运用于实践,如小组对话、小品表演等,以加深我们的印象。做练习时应首先复习一遍所学的单词、语法,然后抛开课本、单词册和笔记,独立地完成练习,这样才能反映我们语言学习的真实掌握情况。同时,及时地批改和订正也是非常重要的。建议同学们应准备一本错题集或难题集,对所学的词汇、词性转换、时态、固定句型等都能有所积累,也使这本错题集成为自己临考前的“红宝书”。

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第6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学习篇

新年开始,初三生基本完成了新课的学习,进入总复习阶段。北京汇文中学老师李红艳提醒,初三生新年要制订一个总的复习计划,对每一科有一个细致的安排。

偏科的初三生要在新的一年及时纠偏,针对自己的强势和弱势合理安排时间。在这个寒假,初三生可将课本按章节复习一遍,确定薄弱环节,以便制订复习计划。学有余力的考生还可尝试做几套模拟练习题。

复习时,不管考生学习成绩如何,都要强调基础,尤其是平时成绩较好的考生,更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初三生还要学会思考,对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每做一道题,要仔细思考解题过程,归纳解题方法,不要只顾埋头做题。

心理篇

期末考试后,寒假将至。在这段时间里,一些初三生的心理、学习状态容易出现变化。对此,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心理教师陈晨说,初三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效果会互相影响,比如有没有学习的信心、恒心,能不能抵御玩的诱惑,承受学习压力,正确处理青春期问题等,这些都是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陈晨说,安排好学习计划和目标,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放假过年时,初三生容易放松,开学后有些人会发现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成绩下降、心情容易郁闷,若把这种状态持续到初三下学期的学习中,会形成压力更大、成绩不理想、挫败感加重的不良循环。因此,在寒假这个缓冲期里,考生要做好复习计划,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身体篇

5月,初三生将迎来中考体育测试。从测试项目中可以看出,中考体育测试重点考查考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需要考生长时间、有计划地坚持锻炼。

北京三中体育老师邓莹说,现在距体育测试不到半年时间了,各项测试水平较低的考生,要及时为自己安排一个短期有效的锻炼计划,找出体育成绩不好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平时锻炼少,就要加强练习。

第7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一、制订复习计划

1.依据学生现状,制订学习计划

对于学生的现状,教师首先要自我感知。经过多半年的教学,教师都能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反应、作业反馈、课外辅导等感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学习习惯、基础知识的掌握等,这是制订计划的依据;其次,进行一次中考模拟检测。这样不但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不足,还需认真复习,而且也为教师制订复习计划提供了依据。

2.把握复习要点,制订学习计划

初中化学的复习重点:重要概念的理解及应用;一个定律(质量守恒定律);两种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分类(化学反应类型和物质的简单分类);两种推断(1-18号元素的推断和某些重要物质的推断);三种示意图(①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②常见仪器示意图,③典型实验装置示意图);三个规律(①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②金属活动性顺序规律,③物质间相互反应的简单规律);三种计算(①根据化学式计算,②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③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四种元素(O、H、C、Fe)及其单质和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五种常用的化学用语(①元素符号,②原子团符号,③离子符号,④化学式,⑤化学方程式);五种关系(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②无机物间相互转化的关系,③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⑤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十个方面的实验(①O2、H2、CO2的实验室制法,②H2、C、CO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③无机物间相互转化的典型实验,④化学实验基本操作,⑤常见气体的鉴别实验,⑥常见酸、碱、盐的鉴别实验,⑦简单的除杂实验,⑧金属活动性的验证实验,⑨实验装置的纠错,⑩重要实验的操作步骤);几个方面的判断(①常用化学用语在读写上的正误判断,②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③反应类型的判断,④某些重要实验现象的判断,⑤涉及重要概念说法是否正确的判断,⑥对某些重要物质的性质的描述是否正确的判断,⑦某些实验操作的正误判断,⑧化学计算结果的正误判断等)。

3.制订计划要注重环节,合理分配时间

复习要分层,分时间段来完成。一般先单元过关,再分类复习,最后进行模拟训练。时间安排具体,不能随心所欲。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抓好基础,建构知识网络

首先要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基本概念理解的深浅将会影响其他问题的思维。对一些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做专题讲授,反复应用;对于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要经常书写;其次要及时进行归纳、概括主要内容,构建知识网络。

2.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并非简单的重复和循环,教师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如,在做练习题时,对清楚的题目一带而过,不要浪费时间,对有问题的题目进行标记,重点思考,自行不能解决,再向别人请教,并在过后回头复习。

3.提高参与意识,增强学习兴趣

传统的复习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做,教师讲。这样的复习时间长了会使学生失去兴趣,效率不高。在复习时,尽可能以学生为主角展开复习课的教学活动,如各章节的复习,学生先做专题练习,之后由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然后请学生提出需要讲解的题目。将错误率较高的题拿出来,让学生来分析,再由其他学生作评价与纠正,我边质疑,边点拨,带着学生共同去发现错误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性地习得知识。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知道学生已掌握了些什么,掌握了多少,还存在什么不足,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习。最后依据学生的问题,教师有重点地复习某知识点,梳理整章节的知识,使知识再现和与整合更具有合理性。这样的复习课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仅释放疑惑,而且大胆质疑,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生动活泼、气氛热烈,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4.进行题型分析,做到胸有成竹

各地区的初中化学毕业试题都相对比较稳定,重点比较明显。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可对照模拟试卷,进行考点分析,部分题目让学生考前就成竹在胸。如在选择题中考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化合价的推断、化学式的意义等,填空中考化学用语、溶解度的知识、化学与生活等,在实验中考以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制取而设计的综合实验题目,在计算中考化学式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并融进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三、考前调整,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1.变大量练习为集中训练

在临近考试时,一般不要给学生留大量的习题,在空余时间给学生留休息时间。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量的题目,让其限时独立完成,自我检查,提高效率和得分能力。

2.进行心理疏导,轻装上阵

在激烈的竞争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的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考出水平。

3.进行正确的考场答题指导

首先,在答题时先浏览试卷,检查试卷是否有破损和漏印等意外情况,其次整体感知题目难易。要让学生保持平常心,题目简单时不要过于高兴,因为你简单谁都简单,你考95分别人可能考98分。题难时也不要丧气,难也是同等而言的,只要你坚持你就是胜者。

第8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本期教学时间约14周,用三周时间完成新课,十一周时间复习。三月到四月底进行第一轮复习,五月分进行冲刺练习,六月余时就热点题押题和考前准备。

一、分册复习(用时两周)

中考考纲规定考课内字词和文常。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复习要点:1、课文的字、词

2.掌握其它文学体裁的常识,如散文、小说、

3、掌握重要的文学常识,侧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唐宋家等。

二、专题复习(三月下旬和四月共六周)

(一)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分类,进行专题复习(大概用时五周)

1. 古诗文专题复习(两周)

2、记叙文专题复习

3、说明文专题复习

4、议论文专题复习

5、语言运用其他专项练习

(二)作文训练(一周)

让学生熟悉假期收集的大量写作素材

学习优秀作文,摹拟其谋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

找一些典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训练除专题外,同时坚持每周一个作文训练)

三、模拟冲刺(五月三周时间)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躁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

四、猜题、押题(六月余时)

再次落实一些热点问题理解,辅之以试题,针对性更强,目标更明确,一切为了分数,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

附:教学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复习迎考,如何更优化、更有效地做好复习工作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难点。现备课组有如下思考:

一、突出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多半已有了自己的学习习惯,但极少部分没有养成。所以教师指导督促学生有每天的学习计划、目标,并对应过手的知识进行自测和师测,做到今日事今日毕,千万不能拖帐滚雪球。

二、功夫用在每一节课上

初三下学期的时间本身就很紧张,指望学生课下在语文上花很多时间是不可能的。为此,要特别注意当堂的学习效果,突出重点难点.务必要求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诸如第一轮复习当中,坚持当堂听写默写,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三、不忘学科的特殊性,注重语文的人文性

1、虽然在初三的语文教学中,“填入”式的传授不可少,但还应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才能形成真正答题能力,应对85%主观题目的考试。

2、在教学中,始终突出语文的人文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思想 ,对生活对社会有更深的认识,才能写出高水平的四、教会学生学会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让他们成为一个学习上“会思考”的人,能和老师一起从大量练习题中归纳出答题的规律和技巧,真正拥有答题的绝招。

第9篇:中考前学习计划范文

一、目的: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虽然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是通过取得优异的成绩选择一所好的高校去深造,仍不失为一种最好的途径。好的中考成绩对一个初三学生来说是其最重要的学习目标。目前,我的孩子已经进入到初三学习阶段,也可以说是到了中考前的冲刺期,我们作为家长的有必要配合好学校共同抓好孩子的学习工作。通过与孩子的深入沟通,特制定此家庭学习计划。

二、家庭学习内容:

1、思想品德学习:

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良好的人生观,端正学习目的。“灵”就是丰富的知识,“魂”就是良好的人生观,二者不可缺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知识,要从获得知识中找到乐趣,要从解决难题中找到快乐。获得知识的目的是将来更好的做事,而要做事就必须先做人。

2、学习方法指导:

①温习:通过在家温习当天在校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当天的学习成果。

②预习:预习第二天的上课学习内容。

③重点课门学习: 通过每次测验情况,找出自己需提高的课门作为重点学习对象,加强其学习。

④适当的课外练习:做一些学校发的或者着名出版社出的课外习题及阅读。

⑤英语听力练习:利用复读机等形式进行一定的英语听力练习。坚持每日听,培养语感。

3、全家读书计划

①开展家庭读书会。

为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和全局意识,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擅于表达自我的勇气,定期开个小小型的读书交流会,要求全家成员在一起交流近期读书体会。

②亲子共读。儿子现在还有点小,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不仅加强亲子之间的交流讨论,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的听力,引导孩子学习、思考的习惯。

③ 写读书笔记。我们大人有很多时候都不太喜欢动笔,对于这一点,我们完全看孩子的实际情况,决不强求.何时喜欢完全自愿。

④和孩子一起逛书店。定期陪孩子逛书店,每月至少一次。

⑤开展家庭阅读竞赛。孩子年小,有时贪玩,读书积极性会不高,为充分调动她读书的积极性我们要定期就近期的阅读收获等设计竞赛题,也能充分调动全家人的读书兴趣。

四、在家规章制度

1、尊老爱幼,礼貌待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