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神经病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病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病学论文

第1篇: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弗吉尼亚·伍尔夫;精神病:文学创作

伍尔夫是英国19世纪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女权运动的经典作家,其特立独行的创作活动享誉世界文坛。她创造性地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有意识地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发。积极寻求和营建与女性作家的性别身份相吻合的文学话语方式。其女性主义思想对于后来的女权运动具有奠基性的指导意义。但是与伍尔夫的创作活动相伴随的是间歇性的精神抑郁与兴奋,从作家一生的情况看。弗吉尼亚伍尔夫每完成一部小说的时候.她都会精神崩溃;而在小说创作投入时,往往会极度地兴奋。吉尔伯特·桑德拉和苏珊·古芭在女性经典之作《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指出:“疯女人”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女性作家笔下女性人物及女性作家自身形象的典型意象,反映女性作家在表达真实自我与传统男性写作规范之间痛苦的精神抗争。伍尔夫的文学创作就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伍尔夫曾描述自己的生活是“那种走在深渊旁的羊肠小道的感觉”。

一、伍尔夫的精神病概况

1941年3月28日.伍尔夫59岁的时候,在写下给丈夫伦纳德与姐姐文妮莎的信后,来到乌斯河畔,在衣兜里装满石头,慢慢走入河心沉入水中结束自己的生命。传记学者们大多认为她的死与她的精神病史有关.伍尔夫确实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它是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行为与其存在的客观世界发生了严重不协调和冲突时所出现的一种精神异常现象。对伍尔夫而言,疯狂的警告性症状是头疼、失眠、视听幻象,血管刺痛,头晕目眩。伍尔夫曾多次表现出自杀倾向.1904年,父亲去世。她不断陷入幻觉,试图从窗户跳出去:1913年,婚后生活的不适使她一度陷入精神紊乱,悄悄吃下100片左右的巴比妥,经过紧张抢救才脱离危险;28年后,她以自杀这种极为疯狂的形式摆脱病魔的困扰,来完善生命、实现自我。

伍尔夫的精神病首先是源于家族的遗传。斯蒂芬家族存在着精神病不稳定的血缘气质。其父莱斯利-斯蒂芬发作过他称为“狂暴突发症”的病。他的朋友们都害怕流露对他的批评意见.伍尔夫也继承了这种对舆论意见的极度敏感。其次。伍尔夫的疯狂是一种对往昔岁月的逃避。这与她身边亲人接二连三的死亡有关:13岁时深深依恋的母亲朱莉亚因流感而引发风湿病去世:15岁时接替母亲照顾她们的同母异父的姐姐斯蒂娜离开了他们:22岁时父亲斯蒂芬患胃癌去世:24岁时哥哥索比也离开了他们。除此之外,伍尔夫幼年曾经遭受过同母异父哥哥的犯。痛失亲人的伤心、无助以及对父亲的负罪感严重地影响着她的健康。最后,男性社会各种制度规范对女性的压抑与女性追求精神心灵的自由、表达女性真实内心世界的努力之间的各种矛盾也是伍尔夫精神疯狂的原因。伴随着伍尔夫的文学创作活动的是她的精神疾病:“创作的成功使她享受到满足,创作的过程中的心路折磨则使她感受到深刻的忧虑,每当焦躁和忧虑猛烈地袭来,就会成为精神病复发的诱因。”

二、女性作家身份焦虑加剧病情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在其诗学著作《影响的焦虑》(AnxietyofIn.lfunece,1973)中将文学的影响比作父子关系,弱势诗人只能模仿其父辈诗人。而强势诗人却能奋起抗争,挑战父辈诗人。形成俄狄浦斯式的对抗。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中修正了哈罗德·布鲁姆关于影响的焦虑的理论,将“文学父子之间的俄狄浦斯斗争的弗洛伊德范例转变成女性主义的影响理论,用来形容在父权制文化与文学中的19世纪妇女作家的焦虑。”实际上l8、l9世纪在传统男权社会的各种社会道德规范束缚下的女作家就扮演了文学中“子”的角色,吉尔伯特和格芭指出,“在男性中心的文学俄狄浦斯范式中,女作家被忽略。女作家在面对这样男权中心思想所建构的创造力与文学史图景,她的焦虑是更深层的。——一种对作家身份的焦虑。”

作为女性作家,伍尔夫对其作品创新、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焦虑使其处于精神痛苦中,甚至多次精神崩溃。伍尔夫在其El记中大量记载了这种担心与忧虑。“就写作而言。最糟糕的是作者过分看重外界的赞誉。可以肯定,这个短篇(《邱园记事》)是得不到什么赞赏的。而我还会对此有些在乎。一大早的没人来说好听的,很难动笔。”(1919年5月12日记) “《夜与日》仍缠绕在心头,浪费了许多时间。乔治·艾略特从不读书评,因为别人的飞短流长会令她无法写作。现在我明白她的意思了。毁还是誉我并不特别计较。只是这些东西扰乱了心神。”(1919年11月16日)今天下午我终于设想出一部新小说的新表现手法。……即结构松散,可以包容一切,同时,更接近主题.却又能保持形式和节奏的不变。”(1920年1月26日)“我将不再为取悦别人而写作,而作出改变,现在我完全是自己的主人,将来也是。”(1937年8月6日)培伍尔夫的成长受到已经内化于心的贞洁观念的影响,她常处于缄默状态。“作为一个女性,她常常会感到很难替复杂的思想状态找到适当的语言表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中的女性和小孩都储藏着私人化的词语内涵。因为她们使用公共话语的空间受到了她们低微地位的限制。”千百年来女性的缄默状态与作家所必需的心灵的自由、表达的自由形成一种的尖锐的矛盾,这使得女性作家在创作活动充满了困惑与焦虑。伍尔夫常处于思想表达的压抑状态,“我有一个女人的感情,但我只有男人的语言”。当她写作时感觉到:女性写作“缺乏一种传统规范,而一代人的工具对下一代毫无用处,又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在文学创作中,伍尔夫发现,要大声地表达她作为一个作家的声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对现存的语言无法表现的女性特有的感情建构一种表述方式,几乎需要疯狂地冒险。基于传统的“性别类比的思维习惯”,大男子批评家像对待妇女那样评判她们的作品:“妇女作品所受的待遇好象它们本身就是妇女,对它们的评论往往始于其胸围、臀围进行的学术测量”。同仰对于伍尔夫来说,写作是一种革命行为,她与英国父权制文化及其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形式和价值观的差异是如此之大,以致她在落笔时充满恐惧和决心。因为语言和文化被压迫者攥在手里,要和他们争夺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略,但伍尔夫还是义无返顾的拿起笔,努力地抗拒和颠覆着父权文化。

三、创作的文学治疗作用

心理学理论认为,精神抑郁状态是心理能量长期淤积的结果,这本身是一种致病的过程,淤积的心理能量必须释放,释放了才觉得舒畅和健康。而文学、艺术、科学和哲学等精神创造活动便是心理能量释放的重要途径和出路。对于伍尔夫而言,早年母亲的去世诱发了精神病,之后亲人接二连三的离去以及同父异母哥哥的犯都使她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特别是婚姻生活的不适及没有孩子常常让她在姐姐跟前感到自卑,还有将自己所思所得诉之于笔端的冲动欲望等等。而伍尔夫创作活动使她表达自己声音的欲望得到满足。创作上的成功也冲淡了婚姻生活的阴郁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写作缓解了伍尔夫的精神抑郁症,有自我精神治疗的作用。

伍尔夫生病时。她经常会产生幻象并受到奇怪的声音的折磨,她会听到死者声音,这种幻象与往昔的生活和已逝的灵魂联系在一起,使她处于一种精神上的孤立状态和毁灭性的隔绝状态中。她的思想空白,退化到完全被动的植物状态。这与她早年失去亲人的的经历以及成长中的孤独有关。为此,父亲死后,伍尔夫兄妹们逃离了令人窒息、充满伤心记忆的肯辛顿区搬到布卢姆斯伯里区,企图从父亲的专横、呆板、阴暗的生活阴影中摆脱出来,伍尔夫一直都在做着努力。然而,早年刻骨铭心的记忆以幻象的形式使她精神恍惚,难以摆脱。她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写作来记载斯蒂芬一家曾经的快乐生活.也塑造心目中父亲和母亲的形象,期望卸出心头的重负,后来的《到灯塔去》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小说中的拉姆齐夫人就是她塑造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一个有个性却没有留下生动言论和著作的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从13岁母亲去世到44岁完成《到灯塔去》草稿的多年里,母亲的灵魂始终占据着她的心灵。当这部小说完成时,她就不再看见母亲了,也不再听到母亲的声音了。通过给记忆赋予形体,她现在能够自己支配父母遗传禀赋,排除他们的错误从而将自己造就为艺术家。

四、患病丰富了她的文学视角,形成独特的艺术景观

伍尔夫在《奥兰多》中写到:一个作家灵魂的每一种秘密,他生命中的每一次体验,他精神的每一种品质,都赫然大写在他的著作里。患病是一种生命体验,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漫游,它带给作家探索人物内心隐秘世界的机会,也进一步拓展了作家文学描写的的空间。对伍尔夫而言,其身体的或精神的特殊体验都会影响到她的创作过程,写作既是为缓解疯狂的紧张状态而作的挣扎。同时也是对心灵挣扎的自动记录。“每一部作品都朝那个虚构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上堆积一点,我则把它像假面具戴着在世上走” “真我”和“假我”之间的抗争让作家陷入自我分裂之中。因此,“疯子”形象就是作者本人的重象,是作者的另一个自我,倾诉了作者本人的忧虑和愤怒。

在《达洛卫夫人》中通过赛普蒂默斯的形象传递了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认识。伍尔夫对赛普蒂默斯的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大篇幅地描写了他的妄想性的幻听幻视等错觉以及意念跳跃、情绪亢奋、语无伦次,有时听见麻雀用希腊语歌唱,有时又以先知的身份向世人宣布真理等等情景,显示了作家对于精神病人反常意识形态的深入把握;而且都可以在伍尔夫的病史中找到依据.这种人物的塑造方法与她患病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通过赛普蒂默斯的视角.对当时英国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第2篇: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1.1观察指标实验室检查:在整个医治过程中在2、4、8、12周的周末对所有患者进行抽血来检测ALT和AST。B超检查:在医治前后进行B超检查,察看其肝脏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观察:医治过程中采用作用量表来评估相关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

1.2疗效判断标准痊愈:肝功能恢复正常;好转:肝功能与医治之前对比变好,并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与进药之前相比该器官的功能无明显的改善。总有效率为痊愈与好转两项之和。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软件分析资料。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间疗效比较治疗后,甘利欣胶囊组总有效率为94.6%,护肝片组总有效率为50.0%。甘利欣胶囊组的总有效率高于护肝片组(P<0.05,见表1)。

2.2血清生化酶学指标变化对照2组患者治疗前ALT和AST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药物治疗之后,甘利欣胶囊组的两指标下降程度皆比护肝片组更加显著,从第4周开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甘利欣胶囊组中有1例出现不良反应,症状是呕吐、头痛,但程度比较轻,经过一段时间患者自行缓解;护肝片组中有2例出现了不良反应,症状是呕吐、食欲缺乏、头痛,同样未作特殊处理。2组不良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抗精神病药广泛应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及其他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由于得有精神障碍的患者一般都要进行长期的服药,这就会对药物代谢的重要部位肝脏产生一定的伤害,该类药物往往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肝损伤。肝损害的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药物对肝细胞产生了毒性作用或者是肝脏对药物产生了变态反应造成的。一般采用减小药量、增服保护肝脏的药物或者换药的手段来医治肝损伤。据报道抗精神病药物引起肝损害,以氯丙嗪为多,主要引起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少数人发生黄疸。

第3篇: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全面掌握神经病学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神经解剖学、临床神经生理学、临床神经病例学及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包括脑电图,在有条件的单位工作者,还包括肌电图及诱发电位);掌握颅内血流生理及病例生理学,神经影像学(包括头颅及脊柱X线平片、脑血管造影及CT)的基本理论,在有条件的医院工作者,还须掌握MRI有关技能;掌握神经系统症状学(包括头面痛、惊阙、瘫痪、颅内压增高、不自主运动、共济失调、复视、肢体痛、失语、昏迷)的理论、机电及鉴别诊断;掌握神经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精神病学、小儿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老年神经病学、心脏病学及呼吸内科学、内分泌学与神经病学有关的基本知识。

(二)相关理论知识

1、掌握神经生物化学、神经免疫学、神经流行病学、神经遗传学的基本理论。

2、掌握眼科、耳鼻喉科及骨科与神经系统疾病有关的理论知识。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专业期刊;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病房及门诊)部少于40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对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癫痫、脱髓鞘疾病、变性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周围神经病、肌瘤、遗传代谢性神经系统疾病一级椎体外疾病)的诊断、治疗机预防等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常见症状(包括:头面痛、眩晕、瘫痪、感觉障碍、惊阙、痴呆、晕阙、昏迷)有深入的认识并能作出正确地分型或病因诊断;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承担院内会诊,能承担神经内科二线值班、门诊咨询等工作;有一定的病房、门诊医疗组织、管理的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及工作量

熟练掌握神经系统各部位(包括:大脑半球、丘脑及小丘脑、脑干、脊髓、周围神经)综合症至少30个。对其它系统疾病的神经系统合并症(包括:肝性脑病、门脉性脑病、肾性脑病、透析性病、瘤性神经系合并症、心肺功能障碍的神经系统合并症)有深入的了解。担任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诊治本专科病人至少300例,主管或负责主治的病例确诊符合率、治愈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指导下级医师、进修医师或协助指导研究生临床工作的能力;能主持门诊病例及病房查房讨论;每年为下级医师、进修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2次;有带教2名住院医师或协助指导1名研究生的经历。

(三)科研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担任主治医师工作期间,至少有2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或在省级省以上学术会议的大会上报告。

主任医师

一、专业理论知识

(一)基本理论知识

在副主任医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系统地掌握神经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对本专业某一领域有所专长。

(二)相关理论知识

在达到所规定的神经内科专业副主任医师水平的基础上,熟悉与其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

(三)学识水平

广泛阅读国内外专业期刊,深入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不断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用于医疗实践与科学研究。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一)医疗

1、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经历:

担任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平均每年参加临床工作不少于35周。

2、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能力:

在神经内科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熟练地组织、指导、抢救、治疗专科危重病人,有解决疑难病及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能承担院内外疑难复杂病例会诊;对本专业临床工作具备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

3、应承担的技术工作机工作量:

担任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工作期间,每年诊治神经内科病人至少150例,其中疑难危重病例不少于40%,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二)教学

具有培养本专业中、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和领导能力;每年为下级医师讲授专题课至少3次;有培养主治医师或协助培养研究生至少1名的经历。

第4篇: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西洛他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引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或体征。它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病变殃及到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后者尤为常见。其中远端感觉神经病变占据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50%以上,让患者身体祸不单行,生活质量低下,同时需要承受经济负担。笔者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患者,全部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临床糖尿病学》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1]共入选200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男49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9.6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3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4年;对照组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59.3岁,糖尿病病程平均6.5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1-4年。为了试验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感觉阈值测定评分基本保持一致,且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排除对两组试验有差异的其他因素。

1.2 病例纳入标准

①满足糖尿病诊断的依据;②四肢感觉异常、疼痛、肌无力的症状;③拇指振动觉失常;④跟腱反射降低或消失等病症。

1.3 检测方法

两组均在饮食控制、适当锻炼的基础上应用口服降糖药或皮下注射胰岛素,使空腹血糖在5-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6-10mmol/L之间,有高血压或脂代谢异常者应用相应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口服西洛他唑50毫克 2/日口服;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 粒,每天3 次。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变化。

1.4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治疗前的常规检测肢腱反射及痛觉、触觉情记录下来,3个月后重新检查患者肢腱反射及痛觉、触觉情况,做出对比分析。疗效如下表:

轻度神经病变记为1-4分,中度神经病变记为5-6分,重度神经病变记为7-9分。效果明显:患者患病症状消失,膝腱反射恢复正常,感觉阈值测定减少应大于3分;具有疗效:病症显著减轻,膝腱反射未完全恢复正常,感觉阈值测定评分减少1-3分;无疗效:病症无好转,膝腱反射未恢复,感觉阈值测定评分未降低。

1.5 统计方法

数据利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利用 ±s表示。对所有满足标准的正态分布规律的数据,进行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利用Ridit分析处理。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评定的比较

2.2不良反应

在治疗前,检测血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凝血四项指标,均属正常。在治疗中有1例患者曾出现少量鼻血,未经过特殊治疗,病情得到好转。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在临床医学中表现形式各种各样,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后者尤为常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与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血管损伤、神经营养障碍、氧化应激、自身免疫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尚未有一个明确发病机制。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提炼制作而成。丹参有苦味的口感,是一种微寒的药材,同时具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的功效。三七微苦之感,温和药材,具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功效。冰片性辛很苦,微寒药材,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止痛之功效。三药联合表现出特色的疗效,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疗效。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可阻止钙通道、改善微循环、清除自由基等功效,在临床医学上常用于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2]复方丹参滴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很好的防御和治疗的效果,调节周围神经微循环系统,使周围神经细胞不在缺氧,具有抑制血管黏附分子的基因表达,是理想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药剂,制作方便,服用简单,在临床上未出现不良的反应,能长期服用。西洛他唑及其代谢产物可有效的抑制环磷酸腺苷磷酸二酯酶,升高血管平滑肌和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浓度,发挥抗血小板及扩张血管作用;抑制ADP、肾上腺素、胶原及花生四烯诱导的血小板初期、二期聚集和释放反应。可以减小血小板粘附率,改善血液粘稠度,增加其未捎供血量。同时研究表明西洛他唑提高足、腓肠肌部位的组织的供血量,使下肢血压指数上升等,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综上所述,本研究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对照组比较的结果显示,有效率明显提高,说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洛他唑可相互作用,取长补短,共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具有显著的效果。此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周期短,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注:本文为廊坊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论文,课题编号2012013093)

参考文献

第5篇: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核心医疗制度;神经病学;研究生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576-02

核心医疗制度是临床诊疗过程中每个医务人员必须执行的医疗规章制度,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临床诊疗质量。我们在临床教学工作中发现核心医疗制度对神经病学研究生教学工作也有促进作用。

1.核心医疗制度在新的医学教学形式下的作用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医学研究生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招生的扩大使研究生数量明显增加,教学资源也更加丰富,对教育的要求更加现代化和高精化[1]。但是我们在临床医学教育中也发现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许多学生为了考研,在本科学习阶段忽视临床实习,将主要精力放在外语学习和考研准备上,导致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低下,并且对临床诊疗常规不熟悉。而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由于找工作、做科研,在临床上时间也大为缩短,易为毕业后的临床工作造成隐患。

医学研究生除了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完成一定的科研论文准备工作外,必须在病房进行临床“三基”能力的锻炼,以提高研究生的医学诊疗能力。以往的临床学习是研究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参加科室日常诊疗活动,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学习。研究生临床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带教老师的临床水平、工作和教学态度,以及研究生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随意性很大。很多研究生只是被动的参与临床工作,当医生危机感与责任感不强,到实际工作中明显能力不足。

为了适应新的医学教育形势,越来越多新的教学模式被用于医学研究生的教学中,如案例式教学,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等[2-3]。而我们发现,作为临床医疗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核心医疗制度的教学功能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对研究生临床能力的规范化培养非常关键。

2.不同的核心医疗制度对研究生教学的作用

不同的核心医疗制度对研究生教学有不同的作用,下面将分别阐述:

2.1 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在神经内科,科主任查房每周至少一次,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至少三次,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要求至少每两周教学查房一次,查房时要求相关下级医师参加。进入临床学习的神经病学研究生基本安排由高年资主治医师带教,分管4-6张病床,要求在上级医师查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查房过程中上级医师要查看研究生体格检查手法以及病历质量,对研究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甚至对研究生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都要进行指导。在具体执行中尤其注意神经系统相关检查手段及量表的应用,如每周需要进行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易智能评定量表(MMSE)和焦虑、抑郁等心理评定量表。对常见疾病如脑血管疾病、癫痫、多发性硬化等还要重点检查有没有严格按照临床路径执行,诊疗措施是否按照目前相关指南规范化处理。

通过三级医师查房制度让研究生明白必须把自己当作住院医师看待,而不再只是个学生而已;使研究生必须全面掌握自己负责床位病人的情况,对临床诊疗程序有了直接实践经验,也增加了研究生的责任感和相互协作的团队感。在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的实行中,上级医师讲述的国内外先进的循证医学理念和学科研究进展,以及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迫使研究生多看本专业和相关学科基础和临床知识,增加了临床学习的动力和竞争意识。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

2.2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神经内科要求首次病程记录必须由本科医师完成,研究生则在上级医师指导下通过自己采集病史并进行系统的体格检查来完成病历书写,在记录时严格注意时间、位点内的医疗行为。好的病程记录可以促使研究生加强对病人病情的细致观察,全面掌握病情变化,时刻提醒自己做医生应该对病人尽的义务,从而起到规范自己临床工作的作用。通过和上级医师的病历记录对比可以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临床思维的局限;而反过来,由于上级医师有自己习惯的临床思维模式,研究生有时候通过规范的病史询问和对病人的密切观察,可以完善病人的资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实施,可以帮助研究生及时发现诊疗过程中的不足,增加独立思考的机会,提高临床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加强了研究生对医疗文书的法律意义的重视,反过来进一步自觉规范病历书写,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提高。

2.3 值班、交接班制度。日常值班、交接班是医疗行为中最基本、最固定的方式,参加人员多,连续性强,因此可以作为研究生临床学习很好的载体。

为了充分利用日常值班、交接班制度的教学优势,神经内科对研究生做了明确的要求:①严格遵守医院工作纪律,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整体转变。②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程序。要求研究生不得单独交接班,必须先向带班本科医师汇报;遇到患者有病情变化,必须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不得自行处理。跟随老师会诊,扩大交叉学科的知识面。在此过程中逐渐训练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③医德医风培养。通过师生间传、帮、带,使研究生注意学习在临床工作中同事间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遇到问题用积极的方式处理,以保证临床工作秩序及医疗行为正常开展,减少医疗隐患,避免医疗差错事故发生。

通过日常值班、交接班制度的执行,加强了研究生对医疗规章制度的切身体会,使研究生全面了解到科室所有患者的情况,扩大了对疾病病种的掌握程度;也增加了其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参与感和责任心,对毕业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 病例讨论制度。包括疑难病历讨论和死亡病历讨论。神经内科规定凡遇到疑难病历、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病人,均应组织会诊讨论,尽早明确诊治方案,避免不规范治疗。死亡病例则在病人死后一周之内进行,重点是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神经内科要求研究生轮流进入监护病房,跟随上级医师一起学习神经科危重症的管理。神经内科急重症病人较多,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高龄病人越来越多,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多见。这部分患者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而在住院过程中常易并发感染、多器官衰竭的合并症,由此导致病情加重,死亡率增加[4]。神经科监护病房病人住院时间长,用药复杂,会诊科室涉及广泛,要求研究生具备更强责任心,密切注意病人病情变化;这也要求研究生必须熟练掌握穿刺等有创操作,熟悉各种监护设施的观察和使用。通过对危重症病人的管理,系统学习急重症诊疗措施和抢救技能,锻炼自己的应急能力和反应速度。

在监护病房期间,疑难病历讨论和死亡病历讨论较多,这要求研究生先对诊疗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遇到交叉学科的问题,多查阅文献资料,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而通过讨论,验证自身的观点,吸收讨论精华,扩大临床视野。在每一次讨论中研究生都可以获得一些经验和教训,促进他们加快掌握对各种危重症情况的处理,有助于培养他们对临床诊疗各种的兴趣和参与感,对提高临床能力可以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5 医患沟通制度。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想要得到的医疗信息越来越多。而医疗保险改革的不成功,政府对医疗投入严重不足,以及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都导致了现在我国医患关系过度紧张,相互不信任。临床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将走上医生的岗位,因此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加强医患沟通意识和技巧的训练尤为重要。

神经内科严格规定研究生不得单独接诊病人,必须跟随值班老师进行诊疗活动,可以在老师指导下与患者及家属进行简单的初步沟通。在病人住院期间重点学习上级医师与病人及家属就病情变化、有创检查及有风险处置前后、贵重药品使用、发生欠费、急危重疾病转归等项目的沟通方式。在实践中让研究生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如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或遭遇、愿为患者奉献爱心的姿态并本着诚信的原则进行。同时还要留意自身的情绪反应,学会自我控制;发现存在的问题或潜在的隐患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不要自己处理。

通过加强研究生对医患沟通制度的认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而通过对研究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增强了他们以后当医师的信心;也促使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以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尽可能避免以后工作中出现医患矛盾。

总之,医疗核心制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临床诊疗中,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使其成为一种有力而且必需的教学工具,对帮助医学研究生在神经病学专业上进一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宜辉,王雷,柏建鹰,等.新世纪的临床医学教育[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268.

[2] 彭斌,倪俊,徐蔚海,等.“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在脑血管病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卒中杂志,2010,5:782-784.

第6篇: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1.1药学心理学具有更加广泛的专业知识

药学心理学必须掌握相关专业药学知识外,还包括神经病学,精神病学,心理障碍,药物滥用,儿科及老年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药学心理学专业的课程包括6个领域:神经药理学,毒理学,社会行为药学,包括研究和诊断中所应用的评估方法,药代动力学,药物化学和药剂学。这些涉及到3大知识体系。心理学药师必须对神经系统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等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必须掌握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以及神经药理学知识。

1.2物理学和化学知识

一些心理疾病的评估技术和物理疗法需要物理学的先进知识和实践,包括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地的测量,受体结合的鉴定,疾病状态的体表标志,脑波记录,大脑成像技术和电惊厥的技术等也是心理学药师必须熟练掌握的知识。另外,还必须掌握有机化学和药物化学的知识。

1.3行为科学行为科学知识

对药学心理学的实践是非常必要的。它包括药物治疗技术,环境和心理社会压力,心理学测试等知识及在诊断疾病和评估效果时采用的评价方法等。同时,对心理学药师来说沟通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他们必须把药物信息传递给患者和其他专业人员,提高患者的认知,减少患者用药时的抵制心理,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增加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2心理学药师的专业能力构成

作为一名心理学药师必须具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交流沟通能力以及综合技能。包括:①根据基础药学知识,如精神药理学,药动学,药效学等,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判定治疗结果的能力。②获取及传递患者的医疗数据有效信息的技能。③使用计算机检索工具,获得新知识信息的能力。④分析和评价药学文献的能力,确定其合理性。⑤评估患者身体状况的能力。⑥有效沟通的能力。⑦能熟悉与临床研究有关的法律和伦理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写作能力。

3心理学药师的作用

在不同的岗位以及对不同的患者,心理学药师的责任各不相同。但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以精神病理学和药理学为基础,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数据加以解释,并对其的诊断与治疗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②对相关医学,药学文献进行评估,综合整理出确实可行的治疗方案。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相关药物治疗的教育和专业咨询,加强沟通,以增加患者用药依从性。药师良好的形体素质可发挥治疗的暗示效应.。整洁的环境、良好的形象、贴切的语言、专业的动作神态能够拉近药患双方的心理距离,赢得患者的信任,积极肯定的语言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身心反应过程。④开展临床查房,与治疗体系的相关人员进行药物治疗的有效沟通,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⑤从事学术交流,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4结论

第7篇: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结合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Bell palsy),是指茎乳孔内急性非特异性面神经炎导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本病系常见病,迄今为止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面神经水肿和压迫性缺血所致,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与病毒感染、血管因素、面神经管狭窄等有关。早期病理改变为面神经的水肿和脱髓鞘,严重者可有轴突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经管部位最为显著。

        一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均为我院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门诊病例。年龄最大81岁,最小3岁,男71例,女55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二 治疗原则

        诊断一旦明确后,应尽快采取措施减轻面神经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的修复。同时应防治因眼睑不能闭合,暴露的角膜受损或继发感染。

        (一)一般治疗

        休息为主,适当活动;预防感冒,勿劳累及失眠;保证食物热量、蛋白质、维生素的摄入。 

        (二)药物治疗

        1.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发病1~2周内,尽早使用一个疗程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可服用泼尼松成人30~50 mg/d,最大为70 mg/d。可清晨顿服或分2~3次服用,连服3~5天,以后7~10天内逐渐减量;也可静脉滴注地塞米松5~10 mg/d,连用7~10天;对Hunt综合征,可用较大剂量,如口服泼尼松60 mg/d,或地塞米松2.5~5 mg/d,连服14天后减量。也可用相当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

 2.抗病毒药物  美国神经病学会检索了1966~2000年所有MEDLINE收录的有关糖皮质激素、阿昔洛韦治疗Bell麻痹的所有文献,得出结论认为:两者联合应用较单用更有效,更有助于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阿昔洛韦(无环鸟苷)口服常用剂量为1 000~2 400 mg/d,分3次,疗程为5~10天。

        3.小血管扩张药物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消退和水肿的减轻,从而减轻面神经受压。常用地巴唑10 mg/次,3/d,口服;氯苯氨丁酸,可通过降低肌张力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用法为开始5 mg/次,3/d,口服,可逐渐增量至30~40 mg/d,有个别患者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和嗜睡等。

        4.神经营养药物  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可用维生素B1片10 mg/次,3/d,口服,或针剂0.1 g,肌注1/d;维生素B120.1~0.5 mg,肌注,1/d。或片剂(弥可保)0.5 mg/次,口服,3/d;胞二磷胆碱250 mg,肌注,1/d;维生素B650 mg,肌注,1/d;新斯的明片15 mg/次,3/d,口服;加兰他敏2.5 mg,肌注,1/d;尚可试用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素或神经生长因子等。

参 考 文 献 

[1] 杨万章,吴芳,张敏.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西医结合评定及疗效标准[S].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6. 344-346.

第8篇: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目前,活血化瘀法治疗脑血管疾病已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我科从2005年起应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制药厂生产)对10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血液流变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70例,女34例,年龄41~69岁,平均52.3岁。其中急性期脑梗死59例,恢复期28例,后遗症期17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扫描证实。

治疗方法:入院后即给疏血通注射液6ml(3支)加入5%葡萄糖(或0.85%盐水)注射液250ml中,缓慢静滴,14~21天为1疗程。同时辅以甘露醇及脑保护等药物治疗。

观察指标:104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按中华医学会通过的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进行评定[2],并进行D-二聚体和血液流变的检测。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为22.71±7.29分,治疗后降至14.01±6.68分,t=5.16,P

D-二聚体改变:104例脑梗死病人经疏血通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下降,P

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104例脑梗死病人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

讨 论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日益深入,使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均得到长足发展。缺血半暗带,治疗时间窗,早期溶栓、降纤、抗凝、脑保护以及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治疗的方法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我们应用动物中药制剂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04例脑梗死不同病期的患者总有效率达79.6%,尤其是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有效率达91.4%,说明发病后治疗时间越早,疗效越好,且出院后部分病人可坚持正常工作。

疏血通注射液主要由水蛭、地龙等动物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功能。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水蛭含抗凝物质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多种活性物质,能降低全血比黏度和血浆比黏度。水蛭提取物经动物实验证明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不仅能改善脑功能,还能缓解脑水肿[3],并且还能阻止凝血因子的活化,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降低血凝集率的增高。还可以促进病变部侧支循环的建立,恢复缺血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地龙具有降压,通经络,增加脑灌注量等作用[4]。适应证包括:①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②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急型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劳力性心绞痛、肺心病等;③用于高血脂、高血黏度、高凝血症血稠等。

观察的104例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改变亦证实疏血通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进行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实验、过敏性实验、溶血性实验、局部及血管刺激性实验,表明本品为安全用药。通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的评定和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测定,亦表明疏血通注射液对提高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可激活纤溶系统,使生成的纤维蛋白很快被清除,起到了抗血栓作用,从而提高了本病的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特别是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疗效更为显著,能促进病人的侧支循环的开通和增加梗死区的血流量,改善脑缺氧及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的损伤,是当前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又一个理想药物和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黄如训,粱秀玲,刘焯霖.主编.临床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259.

2 孟家眉.对脑卒中临床研究工作的建议.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8,21:57.

第9篇:神经病学论文范文

一、当前临床医学本科五年课程设置情况

当前,临床医学本科五年一般要学习如下课程:系统解剖、局部解剖、生理、生物化学、药理、心理、病理生理、病理、预防医学、微生物、免疫、诊断、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传染病、神经病、精神病、统计学等。基本上分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基本课程包括解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医学免疫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后两年以临床课程为主,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药理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最后1年以临床实习为主。

二、当前临床医学本科五年课程设置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这种课程设置方法确有很多的优点,实践证明足以把学生培养成材。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毕业的学生多数都能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能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掌握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够处理本专业多发病和常见病以及危急病症,有一定的预防知识,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二)缺点

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可以发现这种课程设置方法也并不是十全十美,一些学生针对课程设置在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方面的不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值得我们重视。

下面仅对学生吐槽最多的一点进行分析,这也是我们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课程改革尤其需要注意进行优化的地方。

学生反映最多的是不同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严重的问题。很多学生戏言,这可以使得他们掌握的知识点非常扎实、牢靠,比八年制本硕博连读的学生学习更为深入。

下面以基础课程里的病理学、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为例说明这个问题。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分为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其中人体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有尸体剖检、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实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动物实验、组织和细胞培养。

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基本功能的科学。其任务使学生掌握人体各器官配布、形态结构和重要毗邻关系的知识和解剖基本技能,要求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系统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认识各器官、结构的正常位置与形态,正确应用解剖学术语描述之。

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构成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所表现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及其规律。掌握和利用这些机制、规律,可以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疾病的诊断、防治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使医学生掌握正常人体功能活动的基本规律。

在以上三门课程里,均讲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然而其中知识点显而易见有所重复。一旦各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沟通不畅,对学生的要求就会出现重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厌烦的情绪。

三、解决方案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可以从教材选择,教师要求等方面着手,既能让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到相关知识,而不出现各种重复的知识点学习,从而提高效率,加强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国内临床八年制医学本硕博连读在本科四年的一些专业课设置方法我们也可以进行借鉴。

我国临床八年制医学本硕博连读实行八年一贯制的教学安排。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医学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专业课)、临床通科实习、临床二级学科实习、科研训练、论文答辩等。各个院校对各阶段的学习时间安排均有所不同。

上海交通大学临床医学八年课程设置分为人文社会科学、公共基础、人体疾病与健康基础、系统整合、基础实验、临床医学等。其中第二学年主要开设人体疾病与健康基础,包括人体构造、分子细胞与组织、代谢、遗传等课程。第三学年主要开设系统整合,基础实验等课程,如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课程。第四学年主要开设临床医学等,如外科、内科、妇产科等。

这种专业设置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各科间知识点重复的问题。使学生更能高效率的系统深入的学习医学知识,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