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年的习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字:诉讼时效制度 诚实信用 指导思想
成文法以文字为载体,但文字作为人们表达思想的工具并非是十分完美的,①文字的多义性、模糊性、表达的有限性往往导致法律语言的模糊法律规定的不合目的性,需要运用法律解释方法进行明补充和完善。法的解释实为解释者通过其价值判断为矛盾各方之间利益衡量确定一个解决的原则和标准。正确地理解法律条文背后所蕴含的法理念,科学进行利益衡量,是理解和适用法的根本要求,对于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法的根本要求,对于诉讼时效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也不例外。
一、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取向与立法目的
诉讼时效制度的价值取向如何,取决于对其立法目的的正确分析。诉讼时效制度督促权利人行使权利的立法目的,虽从表面上分析为限制权利的行使,但就其实质,并非否定权利的合法行使和权利存在本身,而是禁止权利的滥用,以保护义务人基于时间的经过而享有的认为权利人不再行使权利的合理信赖利益,避免义务人受到不正当请求或者过时请求的干扰,使义务人的财产只为现在及将来的债务提供担保,以维护法律关系和社会交易秩序的稳定,进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诉讼时效制度的根本立法目的在于维护社会交易秩序稳定、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世界两大法系的诉讼时效立法均体现了这一根本立法目的。
应当说,诉讼时效制度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立法目的是基于对社会利益的保护而对权利本位的修正和完善。社会学法学派较好的阐释了以社会为基本立足点、以社会利益为终极关怀的利益平衡理论。该学派认为,要“尽可能保护所有社会利益,并维持这些利益之间的、与保护所有利益相一致的某种平衡和协调”。②要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注意个体间的合作本能,以及个体权利之间的利益平衡、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在诉讼时效制度中,为保护义务人的权利而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限制,是对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利益的平衡,也是权利人为保护社会公共利益而作出的牺牲和让渡。但应注意的是,通过权利人的权利进行限制的方式对义务人的权利和社会公共利益进行保护应有合理的边界,该合理的边界为应在公平的基础上进行利益衡量,不能背离实质公正,不能滥用诉讼制度,随意否定权利本身。因此,诉讼时效的价值目标实为在社会公共利益视角内对公平与效率价值目标的衡量、对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的衡量、对权利人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衡量以及对个体利益之间的衡量。此也为该制度存在的正当性的法理基础。
然而,由于对于诉讼时效制度的立法目的和价值取向未能准确理解,在司法实务中出现了过于限制权利人的权利、使诉讼时效制度成为义务人故意逃避债务合法工具的问题。“消灭时效原为绝大多数主体免于随时备证抗御干扰的利益而开发、运作的结果,却成少数例外主体摆脱义务的工具;真正请求权因消灭时效期间的经过而难以伸张,反使义务人逍遥于义务之外,消灭时效的如此反射效果,乃例外非原则,时至今日已喧宾夺主。”③笔者认为,诉讼时效抗辩权的滥用,会导致义务人为免责而故意不主动履行义务,甚至躲避权利人的追债、待时间经过而以诉讼时效抗辩权拒绝履行债务,这显然有违民法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必须意图诚实、善意,行使权利时不侵害他人与社会利益。在权利人滥用权利、怠于行使权利时,法律通过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督促其行使权利,稳定社会秩序,使个体利益为社会利益作出牺牲,具有其正当性。但在义务人滥用诉讼时效抗辩权、逃避债务时,法律也应遵循诚实信用的基本原则,相应设立合理的诉讼时效制度,规定较为宽松的诉讼时效障碍事由认定标准以保护权利人的权利,实现实质公平和正义。
二、诉讼时效制度的指导思想
综上,正确理解和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必须明确以下基本指导思想:应在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公共利益与当事人利益以及当事人之间利益的衡量。因此,立法在进行诉讼时效制度的设计时,注重对权利人与义务人之间的利益进行衡量。如:虽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的权利不受法院保护,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了限制,但同时规定了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不完成④等诉讼时效障碍制度以保护权利人的权利。⑤尽管诉讼时效制度是世界各国民法所规定的一项基本制度,但在具体制度的设计和适应上,仍然应注意国别性,要立足于本国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法律文化传统。在我国,私权意识尚未完全树立,诚实信用原则仍被奉为社会交易的核心,在民法领域也被奉为帝王原则。而且,我国关于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相对较短,对权利人的权利保护不利。因此,相对于权利的限制而言,权利意识的培养、保护的保护、诚实信用原则的维护应居于基础地位。在司法适用中,在不违背法律和基本法理的前提下,如果存在既可做有利于权利人的理解也可做有利于义务人的理解的情行,应做有利于权利人的理解。
注释:
①Knapp,Crytal:Problems in Contract Law,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93,p413。
②Social Control through law,New ham 1954,p46。
③曾世雄著:《民法总则指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12—213页。
④德国民法典及我国台湾地区“民法典”规定了诉讼时效不完成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并未做出此规定。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
当前,受到硬件设施和教学理念的影响,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还存在着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状,主要问题如下:
1.硬件设施薄弱
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学校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设施的配置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学校领导或教育主管部门将少量的资金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建设上,使得硬件设置薄弱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硬件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2.课时少
当前,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 主要科目是语文和数学, 而屈于副科地位的小学信息技术,存在着不被重视和课时少的现状。对于大部分的小学而言,信息技术课程一般为一周一课时,甚至有些学校是两周一课时。这样的课时量,就算教师有回天之力,也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因为,信息技术本就是一门技术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而一周一课或者两周一课的教学现状,难以让教师实施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更难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更有甚至,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还会被其他科目的教师所挤占,这就使得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信息技术课时更加的狼狈不堪,严重影响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稍显落后。但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讲,其严谨性和理论性强的特点,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尤其是教师给学生讲解的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较强的理论性使得小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倍感乏力。尤其是对于现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来讲,绝大部分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单一落后,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仅仅是给学生讲解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效率也就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对策
以上,笔者简要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革和创新,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呢?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模目的。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立足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法,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在问题情境的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激发小学生的探索热情,促进小学生积极发问,并在发问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互动效果。
2.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的理论教学很重要。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是巩固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基础。但是,相比较理论知识的教学而言,实践教学则显得更加重要。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操作实践,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尊重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师都应当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和接受水平,采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4.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 阅读能力
语文教育有自身的特点,笔者将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运用活动因素的分析法,深入分析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对分析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科学的鉴别,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的结构,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一、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因素的分析
教师在分析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的因素时,在围绕应该采用哪一种方法的问题时一直存在争论。教学活动因素分析法则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结构的特点,采用斜交旋转分析的方法是最合适的。几十年来的大量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陈立教授也认为,事实上,社会中完全独立的集团因素是不存在的,社会集团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所以,为了使活动因素分析的合情合理,采用真正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结构的自然模式是较合理的。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采取实践模拟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用抽样法抽取公共因素,得出科学合理的初始因素的矩阵,在对初始因素的矩阵进行斜交处理,得出旋转式的因素矩阵。根据资料矩阵的分析,可以求出相应的矩阵,结合矩阵的分布情况和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被测验学生之间有很大程度的正相关,这表明完成这些分测验有共同的能力因素,这些学生的能力因素对于产生相关系数的产生存在着巨大的关联。
同时,我们采用雅可比法求出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然后对贡献率,如果超过75%,则可以确定从相关矩阵中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涉及到词义的理解、词语语法的理解、病句错句的理解、文言文的理解等多种涉及语文阅读能力的部分。所以我们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即在于此。然而我们上面所揭示的只是停留在数学意义上,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理解,下面我们从心理学意义上对其做出合理的科学的解释。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影响因素的鉴别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因素分析在分析出结构因素之后,由教学研究者根据自身测验的心理过程来解释该因素,并揭示学生的心理实质,这是完全不科学的。这种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研究者主观臆断的可能性较大这样,由此必然导致结论的差异性。
活动因素分析法指出,学生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的,对个体的定性的分析研究可以揭示调节学生内心活动的心理特征。所以,可以将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编制,让学生们独立完成测试,然后研究者对完成的作业进行具体的定性分析,并揭示学生的心理机制,从而根据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实质进行分析鉴别的基本做法,研究者称为活动鉴别法。此外,作为补充性的方法,可以用鉴别性插入法对相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但这种分析方法的心理意义不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很难直接依据对某一特定因素的测验去解释该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影响并调节着在记忆中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从而对信息进行解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这种方法的测验分析,然后按照研究人员设计的方法进行阅读广度的测验,以此来测试学生,然后将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
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主要从阅读方式、阅读情志两个方面构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方式上,新课程标准在朗读方面增加了两点要求:一至九年级的学生朗读要用普通话;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朗读内容要上由课本扩展到课外读物,朗读的内容要先借助课本用普通话做正确的、有感情地学习。此外,训练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这不仅尊重了教育的规律,而且也尊重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在培养快速略读方面,2001年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初步掌握快速略读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三、四年级的学生就要学习如何略读,如何根据文章的首尾句,粗知文章的大意,要求从小学五、六年级学习浏览,并提出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资料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个挑战。
关于阅读情志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教学的质量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体验。
小学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的不同要求,教师要明确这些,才能把握教学的脉搏,让各学段紧密的衔接,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学习畅通无阻,也才使学生阅读能力由课内转到课外,才能带动阅读能力考核成绩的不断提高,才能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也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也这是语文教学的正真意义。
总结:
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其结构的影响因素和鉴别以及分析阅读结构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指导性意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罗照盛,张厚粲.中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结构及其发展特点研究[J]. 心理科学,2007(06)
[2]莫雷.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关键词] 老年人; 消化性溃疡; 出血; 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1-127-03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Hemorrhage in the Elderly with Peptic Ulcer
WENG Zhixiong YU Zhijin LE Sheng WANG Guobiao LIU Zhihong
1.First Aid and Trauma Center;2.Endoscope Center,Huizhou Municipal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hemorrhage in the elderly with peptic ulcer(PU)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liable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leeding. MethodsThe data of the patients with PU aged 60 years old in the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from May 2005 to May 2009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ased on whether they had bleeding. The risk factors of bleeding in the elderly with PU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Of the 342 elderly PU,119(34.3%)had bleeding.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in general conditions,basic disease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female,basic disease,NSAIDs intake,no abdominal pain and compound ulcer were correlated with bleeding in the elderly with PU(P
[Key words]Aged; Peptic ulcer; Hemorrhage; Risk factors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人(>60岁)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已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具有临床症状隐匿、并发症多、病情重等特点,且其患病率与病死率有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故应全面提高对该病的防治水平[1,2]。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本文拟对影响该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作一探讨,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病例选择:连续选择2005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有完整病例资料的60岁及以上的PU患者共342例,所有患者均经内镜检查确诊,并经病理学检查排除恶性病变。内镜和病理检查均由我院专科医师完成。(2)诊断标准:患者有呕血、黑便、便血症状、大便隐血阳性、内镜下见溃疡活动性出血诊断PU合并出血。所有患者在本次住院期间均接受了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组织1块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3)排除诊断:既往有胃癌病史,应激性溃疡,吻合口溃疡,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道肿瘤出血及血液疾病所致出血的病例均排除在外。
1.2 研究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按照本次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出血,将其分为两组,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吸烟史、饮酒史、服用NSAIDs情况、腹痛、反酸嗳气、溃疡部位、溃疡数量、溃疡直径、幽门螺杆菌检测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上述资料均从住院病历获取。
1.3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有342例老年PU患者入选,按本次入院期间是否并发出血分成两组,其中出血组119例中,男78例,女41例,年龄最大89岁,平均(67.50±3.46)岁;未出血组:年龄60~76岁的患者共223例,其中男178例,女45例,平均年龄(63.30±2.23)岁,男:女为3.95∶1。两组性别比较,χ2=8.400,P=0.004,差异有显著性(P
2.2 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
见表1。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构成比较,χ2=7.695,P=0.006,差异有显著性(P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见表2。两组患者的服用NSAIDs情况、腹痛、溃疡部位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4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女性、基础疾病、服用NSAIDs、无腹痛和复合性溃疡是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高危因素(P
3 讨论
据最近统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在青年人中明显下降,在老年人中有所增加,尤其在女性中更为明显[3]。本资料显示,女性老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为25.4%(86/342),而并发出血率为34.3%(41/119),与未并发出血组有显著性差异(P
在本资料中,出血组患者有基础疾病为63.4%(75/119),较未出血组有显著性差异(P
Arroyo等[5]认为,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是造成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资料中,出血组患者使用NSAIDs的比例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
本研究显示,出血组中无腹痛患者比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从资料中显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这与相关文献报道[8,9]基本一致。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无腹痛可以增加老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危险(OR2.157;95%CI 1.372~3.392)。可能出现的因素:①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差,往往早已出现黏膜溃烂,患者仍未引起重视,直至并发出血才就医或引起重视;②较多患者服用NSAIDs,因药物本身有止痛,常掩盖不适症状,未及时采取促进溃疡愈合的防治措施。
Davidovic等[8]研究发现,老年消化性溃疡更易出现复合病变。在意大利,Zullo等[7]亦发现,复合性溃疡是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高危因素之一。而本资料显示,出血组复合性溃疡的发生率为17.8%(21/119),较未出血组有显著性差异(P
综上所述,女性、基础疾病、服用NSAIDs、无腹痛和复合性溃疡是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高危因素,其中复合性溃疡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在评价上述相关危险因素后可早期评估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早期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Bardhan KD,Royston C. Time,change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Rotherham,UK[J]. Dig Liver Dis,2008,40(7):540-546.
[2] Di Carlo I,Toro A,Sparatore F,et al. Emergency gastric ulcer complica- tions in elderly. Factors affecting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relation to therapeutic approaches[J]. Minerva Chir,2006 ,61(4):325-332.
[3] Higham J,Kang JY,Majeed A. Recent trends in admissions and mortality due to peptic ulcer in England:increasing frequency of hemorrhage among older subjects[J]. Gut,2003,52(3):458.
[4] Kimura A,Iwamoto T. Acute massiv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in the elderly[J]. Nippon Ronen Igakkai Zasshi,2009,46(3):250-258.
[5] Arroyo M,Lanas A. NSAIDs-induced gastrointestinal damage[J]. Minerva Gastroenterol Dietol,2006,52(3):249-259.
[6] Peura DA. Prevention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ssociated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and ulcer complications[J]. Am J Med,2004, 117(Suppl 5A):63S-71S.
[7] Zullo A,Hassan C,Campo SM,et al. Bleeding peptic ulcer in the elderly: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J]. Drugs Aging,2007,24(10):815- 828.
[8] Davidovic M,Svorcan P,Milanovic P,et al. Specific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NSAID effects in the elderly. Rom J Gastroenterol,2005, 14(3):253-258.
[9] Khaghan N,Holt PR. Peptic disease in elderly patients[J]. Can J Gastroe- nterol,2000,14(11):922-928.
关键词:大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变化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9-0099-03
An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 dents In Four Year's Campus Life
HUANG Yong1, DENG Xiaofen2, DENG Mingying1
(1. D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Jiangxi Agriculture Universi ty, Nanchang 330045, Jiangxi china; 2. Dep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 tio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Austin 73301, Texas America)
Abstract: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monitored by the Chinese natio nal fitness testing committee (CNFTC) regularly. This study aims to examine cha nges of student physical fitness scores in four years. The participants are 632students, of which 28.64% are females. Repeated ANOVA was performed to test t he significance of the overall difference of fitness scores over the four yearswhile MANOVA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gender difference on all five testingitems. Repeated measures ANOVA revealed that students had the highest total tes ting scores in the second year of college and the lowest scores in the fourth ye ar. Additionally, the MANOVA test result suggested that males had significant l ower scores than females on all five tests each year, indicating that females ou tperformed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hysical fitnessof the male students and senior students shall be improved by specific measures .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esting, change of fitnessscores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1990)是我国开展体育运动的一项基 本体育制度,自颁布以来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并逐步得到完善,它对促进我国广大人民群众 ,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现行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 按不同的年龄组制定测试项目和评分标准的,18岁以上(大学)成年组的测试项目分成5大 类。每人从每类项目中各选择1项参加测验,5类项目的测验必须在1年内完成。各高校根据 自己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从5类项目中各选1项作为本校的达标项目。
江西省各高校大多数是以50 m、800 m(女)/1 000 m(男)、立定跳远、铅球、引体向 上(男)/1 min仰卧起坐(女)作为本校的达标项目。测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评分法。根据测 试者完成5类项目测验后相加的总分确定其达标等级。总分达标等级分及格、良好、优秀三 级:及格标准:250~345分;良好标准:350~415分;优秀标准:420~500分。其中各单项 得分不能低于30分,总分不能低于250分,5项必须在1年内测试方可有效,否则不能作为达 标(国家体育总局,1990)。 多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一直是体育科研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但是,以往的研究 大多数是集中在对达标评分标准的差异性分析及项目的合理性探讨(程幼新,夏五四,1998 ;赵桂生,赵春玉,1996)。其中也有对1年级新生身体素质的追踪比较(王秀云,2000; 何敏,谢维军,2002)。以往一些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变化的研究,主要是以不同年 级在同一年中的测试数值作为探讨大学生历年身体素质变化的研究重点,并且到目前为止, 追踪仅仅局限在1、2、3年级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张少柏,1998)。尽管此类研究对 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但由于缺乏对相同大学生4年体育达标成 绩的系统分析,我们对此方面的理解仍是不全面的。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对同年级的学生在校4 年期间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进行追踪研究,以便更深入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江西农业大学的632名2002届学生,其中女生181名,男生451名,各占样本的28.64%和71 .55%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研究法 对以往有关体育锻炼达标方面的10多 篇文献资料进行了收集与分析。
1.2.2 数理统计法 本课题随机抽取了632名01届学生1至4年级的5项达标成绩。首先对各单项得分的4年平 均值及标准差进行了一般性的统计,然后对男女各项及总分进行了同样的均值及标准差计算 ,最后对各单项及总分4年的平均值进行了方差分析以检验其显著性,以及男女生4年的单项 及总分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在电脑上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本文将对各单项总体及总分4年的得分变化首先进行逐一的分析,然后再对男女各单项 及总分4年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
2.1 50 m单项男、女生及总体平均成绩变化 50 m总体平均成绩4年不理想,4年中有3年低于50分。在4年中女生50 m的平均成绩全部低 于男生,且男、女生4年50 m成绩变化的趋势及为相似,都以2年级的得分为最高,4年级的 成 绩则显著下降,1年级和3年级的得分相差不大。多元方分析(MANOVA)显著性性别差异[Wi lk’s Lambda=0.935,F(4,627)=10.89,p
4年总体的均值变化同样有显著性差异[F(3,1893)=383.06,p
2.2 800 m(女生)/1 000 m(男生)单项男、女生及总体4年平均成绩变化 800 m/1 000 m是测试学生耐力的项目,4年的变化趋势与50 m的相同,同样是2年级成绩最 好,4年级的成绩最差(表2)。值得注意的是,2年级女生的成绩好于男生,但1、3、4年 级成绩却低于男生。然而,男女前2年成绩差异并不显著[F1(1,630)=0.84,P
4年的总体变化均有显著性差异,也同样是2年级成绩最好,4年级最差,但1、2年级成绩的 差值并不大。2.3 立定跳远单项男、女生及总体4年平均成绩变化 立定跳远4年总体成绩均高于50分,女生成绩好于男生。且男女成绩差异有显著性(Wilk’sLambda=0.964,F(4,627)=5,91,P0.09 ]。4年总体的变化也是2年级成绩最好,4年级成绩最差。总体4年变化有显著差异[F (3,1893)=336.51,P
2.4 铅球单项男、女生及总体4年平均成绩变化 铅球成绩女生明显低于男生,这种差异在4年中一直存在,也是女生五项测试中最弱的 一项,4年的平均分数低于50分。男女生4年的成绩变化也是2年级最好,4年级最差。男女生 4年的总体变化差异显著[Wilk’s Lambda=0.75,F(4,627)=53.78,P
4年的总体变化差异显著[F(3,1893)=238.31,p
2.5 仰卧起坐(女生)/引体向上(男生)单项男、女生及总体4年平均成绩变化
表5是仰卧起坐(女生)/引体向上(男生)的成绩。女生仰卧起坐四年的成绩是五项中 最好的一项,平均值很高(84-93分),而且普遍好于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值得指出的是 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极不理想。男女之间的差异也存在显著性[Wilk’s Lambda=0.53,F (4,627)=138.12,P
总体同样是2年级成绩最好,4年级成绩最差,总体4年存在显著差异[F(3,1893)=22 7.16,P
2.6 男、女生总分及总体4年平均成绩变化 4年总分平均成绩好于250分(及格级标准)。5项总分数女生4年平均成绩均好于男生(表6 )。但如果不考虑女生的仰卧起坐与男生的引体向上成绩,则女生4年的总分均比男生差。 男女4年的总体变化也存在差异[Wilk’s Lambda=0.96,F(4,627)=6.34,P
3 讨 论
1)总体50 m得分情况不容乐观,这表明此项是男女生的共同弱项,应是今后重点改善的 地方。速度素质虽然在中学已经趋于稳定,但它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它的发展与力 量、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说大学生的速度素质并没有达到最大 值,如果我们有针对性的专门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大学生的速度素质还是有很大的空间的 。(运动训练学2000)。
2)男生引体向上和男女生的铅球是5项成绩中比较弱的两项,这也说明男女生的上肢 力量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差与引体类项目的难度有关,有资料 表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男生第5项的项目对日益增多的“肥胖型”学生来说难度太 大(赵桂生,1996)。女生的铅球成绩差可能与大多数女生不喜欢进行上肢力量练习有关, 因为她们怕把胳臂练粗而影响美观。因此,培养女生对发展上肢力量的正确理解和找出有效 提高上肢力量素质的方法,应是我们今后教学研究的重点。
3)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女生仰卧起坐的得分很高,且4年中变化不大,这说明了《国家体 育锻炼标准》项目中的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评分标准偏低,学生无须经常锻炼均可得很高的 分(赵桂生,1996)。
4)可喜的是男女生1 000 m和800 m及立定跳远的成绩4年中虽有下降,但都仍保持在较高 水平。立定跳远是反映下肢爆发力的项目,而800 m和1 000 m是反映耐力素质的,它们的整 体 水平较好,说明男女生的下肢力量和耐力素质较好,这可能与开设体育专项课有关。我校开 设了球类和健美操等专项课,能促进学生耐力素质及腿部肌肉力量的发展。
5)5项单项的成绩与总分在4年中的变化,均以第2年成绩最好,然后逐年下降,4年级 最为明显,单项与总分均低于1年级,这说明体育课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 作用。因为目前大学只在1、2年级开设了体育必修课,通过体育课和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身体素质逐年得到提高。而3、4年级没有体育课,即使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了种类繁多 的体育选修课,由于3、4年级学生正值毕业前夕,社会活动意识增强,他们更多关心的是自 己切身利益之事,特别是4年级学生都忙于作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体育的学习兴趣和锻炼次 数明显减弱和减少。这个结果表明,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并没有在大学的体 育教育中形成。尽管3、4年级学生仍需达标,但学生很难保持在1、2年级中提高的良好身体 素质水平。这个结果给予我们两个启示:一是延长学生上体育课的时间至4年级,以确保在 校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不下降,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相一致(张少柏,1998);另一方面是加 强体育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6)女生的5项达标总分4年均好于男生,这主要是女生仰卧起坐得分高,而男生引体向 上则为最差的一项。如果不考虑此因素,女生4年的身体素质平均总得分低于男生。所以, 必须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男女总分4年的变化情况,从总体而言,女生普遍的身体素质还是 低于男生。
4 结 论
1)大学生4年身体素质呈显著性变化,各单项及总分均是第2年为最好第4年最差,第1 年和第3年的成绩有的有差别,有的差别不显著。这表明大学生不能保持第2年提高的身体素 质水平。
2)性别差异在4年中基本上普遍存在,从5项总分4年的发展状况来看,女生历年好于 男生。但是,如果不考虑男生的引体向上和女生的仰卧起坐,女生其它4项成绩普遍低于男 生。
3)农业大学生的速度素质和上肢力量素质令人担忧,整体水平急待改善。除了前2年 平均总分是在及格分数左右,3、4年级竟低于及格分数。因此,有必要全面提高农业大学生 的总体身体素质水平,特别是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
4)大学体育课对大学生在校期间身体素质水平有显著性的影响作用,应提倡大学4年均 开设体育必修课。另外,体育课的教学应加强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的公告[J].中国学校体育,2 004 (1):5-7.
[2]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3号文,2002:5.
[3]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继续做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的通知]体群字169号,2003:1.
[4] 赵桂生,赵春玉.对引体类项目设置的质疑[J].中国学校体育,1996(2):66.
[5]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
[6]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学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 版社,2000:206-215.
[7] 张少柏.对加强大学生高年纪学生身体素质和课外锻炼的必要性研究[J].体育学 刊,1998(1):75-76.
[8] 王秀云.对北京农学院96~98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00,23(2):224-225.
关键词:非老年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病因分析;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s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non-senil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78 patients with acute upper digestive bleeding, who were diagnosed b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Age
Keywords: non-senil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risk factors; cause of illnes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上消化道出血多为食管、十二指肠、胃、胰腺等部位病变引发的出血[1]。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病症急、变化快、发展快等特点,临床表现主要为咳血、呕血、黑便等症状。近几年来,关于上消化出血病因及危险因素的分析报告多集中于老年患者[2],但从病症角度上看,无论是老年或青年患者,过度、大量的失血,致使患者体内有效血容量缺乏,都会引发失血性休克等重症,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引发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因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3]。因此,明确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其危险因素,针对病因及时行相关的干预与治疗,对于防止病情恶化,及时止血,降低死亡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以非老年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该类患者病因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消化科2012年0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病症均经过临床体征、电子胃镜等检查后确诊,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等疾病均经过病理检查后确诊。排除大出血患者,排除合并其他肿瘤或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其中年龄60岁患者131例为老年组,男73例,女42例,年龄61-76岁,平均(66.8±5.4)岁。
1.2 分析方法
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性别、不恰当饮食、精神因素等进行整理和分析,记录患者冠状动脉疾病史和阿司匹林治疗史,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均采取常规二联方案进行治疗,均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其中奥美拉唑(国药准字H20055786,生产单位: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40mg混合0.9%NaCl溶液100ml,静脉滴注,1次/12h,持续治疗5d;奥曲肽0.2mg(国药准字H20090272,生产单位: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混合0.9%NaCl溶液50ml,静脉滴注,1次/8h,持续治疗5d。均行禁止饮酒、禁止食辛辣等干预。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血压快速下降,且伴随呕血、吐血等症状,应考虑大出血可能,转为手术止血治疗。
1.4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持续治疗24h内,停止出血,且后续治疗均无复发出血现象;有效:持续治疗24-72h内,停止出血,且后续治疗无反复出血现象;无效:治疗72h内,仍旧未能止血,转为内镜下喷药治疗或外科手术止血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患者人数。
1.5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分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行卡方值检验,同时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上消化出血病因分析
统计学分析发现先,非老年组患者十二指溃疡、胃粘膜病变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病率均明显高于老年组,而消化道肿瘤及胃溃疡发病率明显低于老年组,两组间上述各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分析对比
2.2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非老年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7例,占26.40%;统计学分析发现,非老年组患者男性率、不健康饮食习惯发生率、冠心病史率、阿司匹林药物使用率均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间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
表2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集病史情况对比
注:阿司匹林服用时间>3个月,即为有。
2.3 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危险因素主要为不健康饮食习惯、冠状疾病史、阿司匹林及男性;详细见下表3。
表3 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4 临床疗效对比
分析发现,两组行常规二联方案治疗,非老年组总治疗效率为91.49%,明显较老年组74.05%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表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急性消化道出血病症中,大约有75%-80%为上消化道出血[4],且随着目前社会形势,如就业压力、生活压力、饮食多样化等因素影响下,其发病率呈现一定增长趋势,而消化道病因的构成及分布也随着这种变化呈现出相应的规律,通过分析和掌握病因规律[5],采取针对性的治疗,能有效止血,避免患者失血过多,引发休克等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的病症。
基于上述形势下,本研究针对非老年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对其病因及诱发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非老年组患者病因多由十二指溃疡、胃粘膜病变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病症诱发,且发病率较老年组显著高,而老年组患者消化道肿瘤及胃溃疡发病率明显较非老年组高,这一研究结果说明两组患者在出血病因诱发构成差异性极为显著;针对这一结果,从多方面分析发现,非老年组患者男性居多,且不健康饮食习惯极为常见;有研究分析发现,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引发十二指肠溃疡,进而增加消化道出血几率[6-7];还有研究数据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患者多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史[8],这也提升上消化道出血几率。基于此,本文对影响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导致该年龄群体患者出现该病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男性、不健康饮食习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这一研究结果也与上述研究报道结果基本保持一致[9];另外,本文研究还发现冠状动脉疾病史也属于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研究还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疗效进行了分析,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二联疗法作为保守治疗急性上消化出血的常用方案,其临床疗效经临床实践早已证实;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析,特异性较强,主要作用于胃粘膜壁细胞,通过降低胃酸分泌细胞ATP酶活性,来达到抑制胃酸合成与分泌,从而改变胃部酸碱环境,减轻胃酸对溃疡部位的侵蚀,达到促进血栓形成、止血或减少出血的治疗效果;奥曲肽作为一种人工合成药物,其选择性较强,能针对性降低门静脉及侧枝循环血管压力,减少血流量,进而缓解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血压,同时还具备抑制胃蛋白酶、胃酸分泌的效果,促进胃粘膜组织血液的供应,这对减少出血量,促进溃疡部位愈合有积极效果。本文研究显示,非老年组接受该二联疗法,其总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老年组,这一结果与王迎昕等人[10]的报道内容有着明显差异,这可能与本文选取对象年龄及研究对象体质强弱有直接的联系。
综上所述,非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为不健康饮食、冠状动脉疾病史、男性等,值得临床医师重视;行常规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二联方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饮食干预,疗效较为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雷天霞,史美娜,雷晓毅,等.老年上消化道出血21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2,21(32):3164-3166.
[2]吴立明.老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发感染易感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1):31-32.
[3]徐永居,王道荣,王璐,等.影响消化性溃疡并大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0):2472-2474.
[4]陈飞,崔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上消化道出血[J].临床荟萃,2009,24(03):274-277.
[5]胡铭,邱可文,冯培峰,等.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预测[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07):652-654.
[6]Meltzer AC, Ward MJ, Gralnek IM,et al. The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video capsule endoscopy compared to other strategies to manage acut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the ED [J]. Am J Emerg Med. 2013 Nov ;7(13):624-627
[7]Liu S. Manage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portal hypertension: Elective or emergency operation? Pak J Med Sci. 2014 May;30(3):574-577.
[8]杨丽B,姜宏宁,耿亚辉,等.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467-4468+4580.
[9]Tammaro L, Buda A, Paolo MC, Zullo A, Hassan C, Riccio E, Vassallo R, CasertaL, Anderloni A, Natali A; T-Score Validation Study Group. A simplified clinical risk score predicts the need for early endoscopy in non-variceal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Dig Liver Dis. 2014 Jun ;10(19):197-204 .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体系;创新;途径
1.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
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与专业课程相比,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则相对较低,同时,再由于长时期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致使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现状难以令人满意。具体体现为:首先,学生对于数学教学的抵触心理较为严重。数学是一项基础学科,其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因此,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因此而产生一定的厌学心理,进而形成抵触情绪,这对于数学学习的实际效果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其次,数学教学的实用价值较为低下。数学具有基础性与工具性的特殊属性,是当代科学技术赖以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由于中职学校的职业性特征以及专指性发展取向,使得数学教学的被重视程度较为低下,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付心理明显,“60分万岁”的狭隘思想极其普遍,致使中职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价值取向仅仅是完成学业而已,而对于数学基础能力的发展则缺少必要的重视;第三,数学教学模式具有较为明显的陈旧性。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基本上是沿用了高中的数学教学模式,教师讲解学生接受考试评价这种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中被普遍采用。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数学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维系,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不仅造成了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基础能力方面只能够发挥出“蜻蜓点水”般的作用,同时,还会造成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慵懒思想的滋生。由此可见,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发展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不能够在中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2.素质教育对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体系创新发展的引导作用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我国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形势,打破应试教学思想长时期占据我国教育领域核心地位的局面,提高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质量而开展的重大创新改革。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将教学的关注点由传统的升学率、达标率有效地转变成为素养的提升与能力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理念对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促进了适应性教学目标的确立,将传统的数学知识传授这一具有局限性的教学目标,变革成为对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培养;其次,引导与规范实用性教学方法的择取。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以培养学生数学基础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已经确立,传统的教学方法已凸显陈旧性,因此,需要在教学中择取实用性的教学方法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第三,督促与推进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将考试评价仅仅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一种手段,而非唯一性标准,将能力素质的发展程度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由此有效地推进了中职学校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与重组。
3.素质教育理念引导下的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体系的创新途径
3.1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在数学教学中实现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素质教育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以人为本”育人观的确立,用以突出与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为根本目的。相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而言,提高职业技能、促进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给予其全新的发展诉求。而数学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肩负着培养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重要责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育人观,用意是想在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理念的传承与发展,就成为创新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体系的首要环节。
3.2确定适应性的教学目标,用以引导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在中职学校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提高考试成绩是其主要的发展目标,这是诱发“唯成绩论”思想泛滥的主要原因。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强调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确立具有适应性特征的教学目标,就成为创新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应依据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本着激发兴趣、提升能力的基本原则,来设置具有适应性与实效性的教学目标,用以引导数学教学体系的整体性创新与发展。
3.3采用开放性的教学手段,用以激发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意识与能力
培养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要求学生在接受教师的引导与启迪下,开展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用以实现对自身数学基础能力的不断充实与发展。因此,要求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彻底摒弃传统的强制性教学方法,采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对学生数学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本着开放、自主与服务的原则,积极研创启发式、自主式、互动式、合作式等具有开放特征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活动加以合理而有效的运用,进而为促进中职学校数学教学体系的创新,教学实用价值的全面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有效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7.17.076
角膜塑形镜是反向几何学设计的高透氧角膜塑形材料, 近视眼患者可以过夜配戴[1]。临床研究发现[2], 将角膜塑形镜用于非手术矫正近视治疗效果较好, 可以有效控制眼轴增长, 控制近视的进一步发展, 而且安全性较高, 调控优势明显[3]。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240眼)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分成两组分别应用戴框架眼镜和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进行对比, 其中夜戴型角膜塑形R取得较好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240眼)患者作为实验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60例(120眼)。对照组男29例, 女31例;年龄10~18岁, 平均年龄(12.5±2.1)岁;眼轴长度23.32~28.65 mm, 平均眼轴长度(24.15±0.2811)mm;观察组男28例, 女32例;年龄10~18岁, 平均年龄(12.8±2.3)岁;眼轴长度23.45~28.15 mm, 平均眼轴长度(24.13±0.2912)mm。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掌握两组患者卫生习惯、用眼习惯等情况, 为患者进行眼科检查, 检查两组患者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等, 排除了眼部的急慢性疾病和角膜配镜禁忌证患者。对照组按照散瞳检影和验光结果为患者选择合适度数戴框架眼镜。观察组根据患者屈光度、角膜曲率等情况选择合适角膜塑形镜试戴, 再对荧光角膜进行染色, 以裂隙荧光图像对镜片位置和活动度进行评估, 选择合适镜片度数, 指导患者配戴方式和眼部护理, 直到患者可以自行规范完成戴镜。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框架眼镜与夜戴角膜塑形镜后戴镜前、试戴1年后、2年后的眼轴长度变化情况。为减少误差, 两组患者均由相同小组医师与视光师完成检查和教育[4]。观察组按照患者角膜地形图的检查结果为患者试戴, 试戴片20 min以后对镜片适配情况进行评估, 再涂染色剂, 观察镜配适良好程度。试戴后2周后要回院复诊, 观察患者眼部是否出现异常。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戴镜1年后、2年后眼轴长度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1年后、2年后眼轴长度与戴镜前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视是眼科多发疾病,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手机、PAD等电子休闲方式的应用, 使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逐年上升, 近视眼矫正和进展也是临床治疗的重点。近视是因形觉剥夺、光学离焦等因素使眼球轴长受到影响, 从而引起眼轴增长, 近视疾病进展。对周边视网膜和偏轴成像处于远视, 中心成像也会导致局部眼球生长, 周边视网膜会聚焦成像。应用角膜塑形镜可以保证视力的矫正, 还能保持周边视野屈光正视化。本文研究眼轴长度为控制近视的参数, 其中眼轴长度是形成近视主要因素, 而且眼轴增长和近视屈光度增长呈正相关, 还会引起近视并发症。所以, 分析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眼轴增长有效性主要研究眼轴长度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儿童近视效果安全, 在提高裸眼视力同时, 还能降低患者的屈光度, 降低近视水平。角膜塑形镜为可逆非根治性治疗方法, 其中角膜塑形镜治疗机制为反几何设计镜片, 对患者角膜产生压迫, 从而使角膜形态得以改变, 使中央角膜变为平坦, 而旁中央区角膜变为陡峭, 角膜形态值可以接近零, 以此控制近视度数的增加。角膜塑形镜反转弧区是对应周边视野, 这样患者的周边视网膜成像会形成近视性漂移, 从而减缓眼轴增长速度, 使近视眼疾病进展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转弧弧形设计会影响周边屈光近视化, 近视进展也会受到影响。角膜塑形镜能抑制青少年眼轴增长速度, 从而控制青少年近视增长速度 [5]。可见, 青少年近视眼应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以更好的控制眼轴增长, 减轻近视增加程度, 从而控制近视的进一步发展。但是, 角膜塑形镜长期佩戴会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 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随访, 增加随访病例数, 从而保障临床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兰文, 陆燕, 杨丽萍, 等.夜戴型角膜塑形矫正及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分析.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 25(10):1061-1064.
[2] 刘祥明, 汪洁.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2):201-203.
[3] 牛燕, 李斌, 姬娜.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中度近视的临床观察.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14, 16(2):92-94.
摘 要: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很多时候教师讲了很多,学生却一无所知,课堂教学难以进行,教师觉得辛苦,学生也觉得乏味。这样的课堂是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还会制约学生地理水平的提高。核心素养理念对高中地理教学和学习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效率,要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成效。本文将分析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主要从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氛围、问题情景、分层教学和体验成功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念;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核心素养理念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能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要求高中地理教师承认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找寻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改进自身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高中地理教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高中地理这一学科的学习,实现每一位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充分发展,实现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有着直接影响和重要影响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更好的发展。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关系,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够充分得到激发,才能够在地理学习方面实现更好地发展。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师重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必要且迫切的。要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高中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进而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更加轻松和谐,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能够更加高效。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
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和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是一节好地理课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知识。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让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充满活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教师才能够在心理上与学生保持协调一致,以及在情感上和学生进行愉快的交流。高中地理教师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学,学生也能够在心理稳定和信心十足的学习状态下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地理教学的效果自然会得以体现。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只有保持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从而达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总的来说便是高中地理教师要尽可能地在学生面前展现积极情绪,努力创造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氛围,提升教师的教学成效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
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一切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和交流等途径来获得地理知识,形成自身的技能和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中地理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巧妙设计形象生动的课堂教学导入语言,并通过一些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例或是展示景观图片、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格主动性;②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学习注意力。高中地理教师在每一堂课开始之前应让学生明确首要学习的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做到心中有底,进而分清主次和增强自身注意力,明确学习任务。此外,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找寻最佳教学时机,创设感情丰富和生动活泼的情景来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实行分层教学模式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即以学生平时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等作为依据,将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成短期性的A、B、C三个层次,并依据各个层次群体学生的差异,为其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同样的机会实现地理学习方面的成功,树立自身在地理学习方面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地理学习。在地理学习方面的成功,也会影响学生在其它学科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达到全面的发展,实现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五、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胜败乃兵家常事”,失败对于学生来说也是非常正常的,尤其是在学习方面的失败。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遇到失败是非常正常的事,但是如果学生只是不断失败,完全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必然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久而久之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地理课堂的机会,让学生在成功解答地理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高涨,更加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六、结束语
核心素养理念下要实现高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教学,高中地理教师便必须不断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进而实现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提升。高中地理教师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实行分层教学模式以及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地理学习质量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道鹏.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2016,(15):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