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移动营销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营销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营销论文

第1篇: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数字电视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企业营销职能外部不可控制因素和力量因素和力量与企业营销活动企业生存和发展外部条件它内容和自身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主要以间接而作用于企业营销

1、媒介自身趋利性其地寻求新经营增长点

在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一可以看到新兴数字技术广电经营升级、发展另一也呈现出广电经营寻求新利润增长点、新经营口战略姿态当前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恢复自主经营意识个体向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关系密切

人市场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特殊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户外流动人口们大多无事可做空闲状态传统电视在某地方“静止”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人群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群体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为移动电视市场营销了更多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数字电视发展

数字化一场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只充当了广电业产业结构、经营效益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优势对营销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盲区”中挖出庞大受众群体它特殊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所在

1、受众群体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目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因城市规模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

不段内乘客人员结构呈现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班一族为主收入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上班族为主不间段观众结构可控稳定客户可以不段不同群体性广告投放

3、对受众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流动也电视广告能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了广告受众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击中受众但另一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心态也更浮躁不安程度上会注意力关注屏幕频次高但单次连续观看短.

第2篇: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1移动时代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智能手机保有量持续增加,移动网民数量也相应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我国移动网民的规模超过5亿,预计到2017年移动网民将赶超计算机(PC)网民,成为互联网的第一大用户群体,移动端市场对网络购物市场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数据显示,2013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0余亿元,对网络购物的贡献率已达到15.4%。与传统PC端购物市场不同,移动市场领域更多利用的是消费者的碎片时间,具有时间的灵活性、地点的任意性等优势,成长空间巨大,因此电商纷纷抢占移动端市场。除传统网络电商外,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也加入电商市场竞争行列,以微信群、朋友圈为营销手段的新型社交化电子商务模式正在迅速壮大。可以预计,异常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日渐成熟的移动技术,将强力推动移动电子商务发展。

2移动时代购物用户消费特点分析

我国移动购物用户消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2.1消费时空“移动化、碎片化”。相较于传统购物,移动购物全天候、全地域不分昼夜的购物优势和价格优势打破了实体店对消费者购物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移动互联环境下购物显得很随意轻松、高效快捷。当今社会,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使更多消费者考虑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购物,用户常利用手机在上下班路上、入睡前等碎片时间完成快速浏览、比价、快速购买等活动,用户消费呈现“移动化、碎片化”的特征。

2.2消费需求“个性化”。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者需求经历了从工业时代的标准化,科技时代的标签化,到如今信息时代的个性化。在现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型消费群体,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化需求,当代人的个性诉求之强大,已经从根本上颠覆了以标准化为标志的20世纪商业逻辑。

2.3消费入口“多元化”。在PC时代,搜索几乎一统所有需求入口,成为所有细分业务的流量分发中心。移动互联时代,移动用户习惯于使用各类手机客户端,想买东西,会直接上淘宝或京东,想聊天,会打开微信,想吃饭,上大众点评,找房子,上安居客,订机票,上携程,所有的需求都细分成一个个客户端。用户消费入口的多元化,使得移动电商需要更多的营销模式创新来吸引消费者,也为中小电商提供了赶超的机会。

2.4消费决策“理性化”。随着条形码、二维码扫描、图形和语音搜索等人机互动技术的成熟,移动电子商务可以让购物意向明确的用户更快、更直接地找到目标商品。用户购买产品前会再三对比,对比商户口碑、对比产品质量、对比价格优惠、对比售后服务等等,不再会因为一个广告直接完成购买,用户消费购买决策越来越理性化。一淘、我查查、蘑菇街、大众点评等第三方平台也为用户的消费决策提供了便利。

3典型移动时代电商营销模式分析

3.1基于社区导购平台的营销模式。社区导购平台具有用户聚集和购物引导等优势,较为典型的平台有蘑菇街、美丽说等。社区导购平台更加突出内容的编辑与用户的互动,每天精选潮流热卖商品,推荐热门商店,不仅能分享服饰搭配、逛“街”(浏览商品图片)、晒货,也可以直接入入商家页面下单。社区导购平台还提供真人导购服务,专业达人帮你搭配,为你推荐流行潮品,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主要缺点是面向小众市场,对女性等愿意花费较多时间进行购物选择的用户吸引力较强。

3.2基于本地生活类平台的营销模式。围绕定位和位置服务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具有无限的营销想像空间,较为典型的本地生活类平台有百度手机地图,团购、打车等客户端。例如,网友可以通过百度手机地图进行自定位,迅速定位“我在哪儿”,搜索周边美食、酒店,查看最新优惠等折扣信息,在线定餐叫外卖、查看预定影院座位,免费导航找到消费地点。而作为企业,则可以在其中植入自己的打折优惠促销等信息,提供优惠券下载,吸引用户直接到店消费,实现对目标消费人群的精准锁定。本地生活类平台可以很有效的拉拢商户周边的用户,主要缺点是辐射范围有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3.3基于电商网络平台的营销模式。传统电商网络平台通过功能移植和优化创新,将客户吸引到移动端,较为典型的电商网络平台有淘宝、京东等。例如,淘宝客户端依托淘宝网强大的自身优势,整合旗下团购产品聚划算,天猫商城为一体,具有搜索比价,订单查询,购买,收藏,导航等功能,为用户带来方便快捷的移动购物新体验。由于电商网络平台在PC时代已经建立较完整的购物生态体系,通过第三方支付方式较好解决了移动购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缺点是对消费者黏性不足,用户除购物外一般不会在电商网络平台停留,商户营销渠道少、成本高。

第3篇: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1.1移动作业系统功能

移动作业系统采用大集中的方式部署在广西电网公司本部,共分10个部分:业务办理、离线待办、班组计划、客户走访管理、备忘录、客户档案查询、业务信息查询、应急预案查询、营业厅巡视、政策法规查询。其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1)业务办理办理营销业扩报装业务中的高压(含新居配)、低压、居民(含快通电)工作单的申请登记、中间检查、竣工检验3个关键环节。办理客户的短信订阅业务。通过户号、户名、客户手机号,查询到对应客户的短信订阅信息,并可以在移动作业系统上办理对应客户的短信订阅服务,如电费通知、停电信息、缴费信息等。欠费客户实际停复电时间实时记录和回传。查询客户停电工作单信息,如工作单号、停电设备、停电类型、停电原因、停电开始时间、停电结束时间、申请日期、申请人、备注等,并在系统中录入实际停复电时间,实时更新到电力营销系统。2)离线待办在无网络的情况下,对营销业扩报装业务中的高压(含新居配)、低压、居民(含快通电)工作单的申请登记、中间检查、竣工检验进行离线业务的登记、查询、办理,有网络时再把相关业务数据在线提交到营销MIS系统,由相关人员进行后续业务办理。3)班组计划以周日历形式展示班组各班员的日计划,包括抄表计划、用检计划、低压巡视计划、线损整改计划等,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记录、派工,实时传输到营销MIS系统。4)客户走访管理从营销MIS系统实时查询客户走访计划,可在现场填写客户走访记录相关信息。5)备忘录通过备忘录,业务人员可以记录与工作相关的代办事宜,起到提醒备忘的作用。6)客户档案查询查询客户基本档案信息、电源信息、计量点信息、电能表信息,便于现场办理相关业务。7)业务信息查询查询客户抄表记录、电费应实收记录、欠费及违约金记录、客户短信等信息,便于了解客户的相关资料,提高客户现场办理业务的工作效率。8)应急预案查询查询用电检查信息,如重要客户应急预案相关信息等。9)营业厅巡视查询营业服务场所日常巡视记录。10)政策法规查询查询《电力法》、《供电营业规则》等法律法规,新居配政策、电价政策等政府文件以及公司管理制度、作业标准和技术标准等信息。

1.2移动作业系统拓扑结构

从图2可以看出,移动作业系统是由移动终端、服务器、营销移动平台应用服务器与电力营销数据库4部分组成。图2移动作业系统拓扑图支持安卓系统的平板电脑或大屏幕手机的移动终端,利用广西电网公司现有3G网络通道和APN专线通道通过认证服务之后接入企业内网DMZ区域,请求访问内网的服务器,再自动转发到营销移动平台应用服务器与电力营销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设备配置参数见表1。

2技术要点

2.1基于Android平台的开发

Android是Google公司于2007年11月开发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及平板操作系统,在An⁃droid平台上,可以开发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了2D、3D的图形支持、数据库支持(SQLite),并且集成了浏览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移动作业系统的开发,有效降低开发成本。移动作业系统开发采用三星、华硕、华为的部分机型作为开发样机,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择优选取。

2.2Web应用服务层

Web应用服务层是运行在一立的Web服务器上的Web应用服务程序,它一般运行在Web容器中。移动作业系统采用Weblogic,接收Android客户端程序的请求,然后调用EJB数据访问层读、写数据,将EJB数据访问层的返回结果进行处理后将结果返回给Android客户端进行展示。通过这个Web应用服务层,使Android客户端程序与营销系统数据库隔离,提高系统安全性。

2.3EJB数据访问层

EJB数据访问层是一个基于J2EE技术的EJB应用,运行在J2EE容器中,它负责与数据库服务进行通信,读、写数据库数据,为上层的Web应用服务提供数据服务。

3移动作业系统特点

3.1办公模式多样化

移动作业系统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设备通信、笔记、摄像等集成功能,完成基层现场作业的各项需求,实现了无纸化移动办公。这种全新的办公模式,可以让办公人员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移动设备功能,业务信息可以随时随地通畅、安全地进行交互流动。通过移动作业系统和手持终端设备,业务人员在现场即可快速查询相关信息、办理营销业务、记录业务数据、流转业务工单等,实现了移动办公模式多样化。

3.2支持离线业务办理

离线业务办理,简单来说是在无网络或信号差的地区通过离线登陆客户端系统,在离线环境下办理相关业务。离线业务办理是C/S模式下移动软件应用的重要特点,不需要消耗网络资源且不受限于网络环境的影响,安全可靠且快捷稳定,当切换到有网络的环境时,在线提交相关业务数据即可,为大面积推广使用移动作业平台提供了基础条件。

4结语

第4篇: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消费文化;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机制解析;应对策略

Abstract:Historical districts ar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urban culture space, the renovation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which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hance urban cultural quality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rban culture is becoming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urban renewal and urban cultural strategies.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reform practice is canonized because of the promotion of local vitality, but also disputed because of development damage on historical cultur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ption cul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and problems of the commercialized rehabilitation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to realize the return of cultural values. In this paper, the turn of consumption culture is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motivation of commercial renovation of historical districts, and it also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authenticity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social culture. It needs to re-establish cultural values, choose the direction of renovation, promote the renovation process and design methods to find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consumption culture ; historical districts ; commercial renovation ; mechanism analysis ; coping 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TU-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6)-12-94(3)

1 引言

历史街区是指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的旧城地带,其不仅包括由官方认定的历史文化街区,也包括其他能反映历史文化特色的规模化区域。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历史文化”不仅成为城市政府的一项保护责任,更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城市活力的一种战略资源,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性利用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在大量的历史街区改造实践中,历史街区的商业价值被不断挖掘,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触媒。当前学术界,对于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模式存在较大争议。部分观点认为其创新了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与再生的新模式,缓解了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文化建设中资金投入的压力,实现了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另一部分观点则认为,历史街区的改造存在商业化破坏的倾向,是历史文化价值的异化,造成了历史街区不可逆的文化破坏。与激烈争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理论探讨和机制分析相对缺乏,且尚未能形成有效的应对策略。

1960 年代后伴随这经济、社会的深刻转型,西方世界相继呈现出“消费社会”的特征。文化、艺术成为一种可被消费的商品,承载文化、艺术基因的空间亦成为重要的消费对象。在全球化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的浪潮中,近年来中国社会也呈现出新的消费文化的蔓延现象。消费文化的特征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行为模式和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消费文化的理论探索,起源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却同样对于以空间营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建筑、城乡规划学科提供了崭新而系统的理论视野,形成了一套透过空间现象观察社会本质的方法论。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试图引入消费文化的理论视角,解析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和问题,并从消费文化与历史文化共存互荣的角度探索相关改造规划应有的策略应对。

2 机制理论:消费文化与文化空间的生产

2.1 城市消费文化的转向:以空间符号为消费对象

在经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物质财富大量积累之后,西方社会普遍进入了以消费支撑经济增长、以消费激发城市活力的阶段,带来了产业体系和社会文化氛围的全面变化,进入了所谓的“消费社会”。法国学者鲍德里亚(J.Baudrillard)从符号学角度对消费社会和商品的符号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现代社会消费开始由物的使用性消费过渡到物的“符号消费”,并断言符号价值将取代使用价值,成为社会主要的消费对象。符号消费的出现,代表了整个社会消费层次的分异与消费结构的调整――以证明个人购买能力的炫耀性消费和以表现个人品位的风格性消费,将代替纯粹物品使用的实用性消费,成为社会消费文化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际资本与消费文化的持续影响,以及国内居民财富的不断增加,加快催生了中国的消费社会。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完全契合了中国正在涌现的“符号消费”的需求,因而具有巨大的市场动力。历史街区是承载历史文化的空间符号,人们在历史街区中进行餐饮、购物的同时,也消费着由空间符号传递的文化体验。这种模糊的“穿越感”满足了人们的猎奇形心态,也将会激化人们的消费热情,诱发炫耀性消费和风格性消费的行为。

2.2 空间生产逻辑的转向:以迎合空间的消费需求

在消费社会之中,消费的需求将会主动控制生产的逻辑,进而直接影响着城市空间的改造过程。波兰学者鲍曼(Z. Bauman)提出消费场所将逐渐替代传统的公共场所,纯粹的公共空间将被赋予文化的符号,进入商业运作的领域;借由商业运作空间的生命得以延续和再生,却不仅局限于真实的文化价值。

当前,中国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正是迎合消费需求的空间生产过程,植入了消费社会的资本运作逻辑。对历史建筑加以改造、装饰,形成迎合现代需求的公共消费空间,将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量化为租金、税收等资金收入,较快平衡改造成本,因此成为政府、开发商甚至是原住民都愿意积极参与的模式。而建筑形式与功能的改造往往以刺激消费需求为导向,通过提炼历史建筑的元素,将文化符号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和反复强调,寻找并建立现实空间形象与历史文化的多重联系。同时,在空间的改造中植入符合商业潮流的形象、符号、故事等素材,构建出时尚的空间意向,形成更为多元的消费动机。例如,采用将传统建筑符号与新建筑进行拼贴、基于传统形式演绎出新的文化小品等。因此,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本质上并不是为了形成以传统商品为消费对象的零售业态,而是要打造出一种以“超现实”的空间符号为消费对象的休闲业态。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虽然可以实现资本高效回报与社会消费需求的耦合,但却容易会诱发与历史文化保护的更大冲突。

3 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批判性反思

3.1 符号消费导致的文化异化

符号消费的特点以及炫耀性消费和风格性消费的潜在客群,催生了对商业化改造的社会诉求,也导致了历史街区改造过程对于历史文化原真性的忽视和“肤浅”加工,大量以刺激消费为重点的改造方案出现,历史文化的保护被商业利益所裹胁。而在国民文化素质滞后于财富积累的整体社会环境中,看似滑稽、猎奇的设计方式反而容易受到追捧,鲜有人去拷问其对历史文化的真正贡献。现代材料和工艺的历史建筑复制品开始肆无忌惮地出现,历史文化符号滥用于各种场景和建设之中。大到街区的整体环境、小到建筑的细节,都呈现出再创造的痕迹。改造后的历史街区不但没有获得文化活力的再生,甚至丧失了原有的历史文化积淀。以符号消费为导向的改造过程,往往是一种新文化的植入过程,其混淆了商品与文化、历史文化与新兴文化,并将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形成较强烈的冲突。这一切印证了英国艺术家汉密尔顿(R.Hamilton)的观点,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更倾向于后现代的波普艺术(Pop Art),是一种流行、低成本、年轻且有商业效益的艺术。此类再创造手法虽新鲜且易于复制,但也将进一步抹杀文化的特异性,使得本应该各具特色的历史街区却呈现似曾相似的感觉。

3.2 经济利益推动的空间绅士化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对于原来是居住功能的历史街区,其改造过程往往倾向于引入商业资本,并对于原居民采取整体搬迁异地安置。这样的推动方式,忽视了历史街区现阶段生活氛围的真实性,将彻底破坏原有的社区文化,割裂改造前后历史街区的文化联系。改造后的历史街区纯粹地成为中产阶级、小资群体的消费空间,是一种仅针对特定群体的“绅士化”的空间。这样简单粗暴的改造方式,是基于更容易操作和整体营销的经济理性,却将进一步加剧城市社会的不平等和文化层的断裂。相对贫困的原住民被强迫迁出旧城地区,重新制造的文化空间横空出世,“马赛克”式地镶嵌在城市原有的社会空间中,形成一套为城市精英服务的新的社会关系。而这一过程,也将导致历史街区文化的根治性进一步丧失,并可能带来非消费时段城区的空心化现象。

4 改造策略:文化价值的系统回归

4.1 改造方向:凸显商业化改造的文化意义

首先,应该慎重筛选改造对象,尽可能针对具有历史商业事实的地区进行改造,且充分尊重历史地段原真的商业特性。其次,应该体现局部商业化改造对于城市整体文化资源整合的触媒效应,以最小的商业化改造盘整最大的文化活力。再次,可以创造性地整合城市的文化要素,集中形成民俗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展示空间,通过商业吸引人气,通过公益传递城市文化精神。以南京的老门东为例,改造之前的老门东以居住功能为主,但其历史上是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集散地,直至清末才逐渐为居住功能所替代,因此该地区的商业化改造,其实是一种对于历史商业场景的回应。整合周边明城墙、秦淮河等历史文化资源,改造后的老门东开设了金陵刻经、南京白局,以及手制风筝、布画、竹刻、剪纸、提线木偶等民俗工艺博物馆,体现了对南京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彰显;其商业街区以中低端的餐饮小吃、休闲娱乐、商品零售为主,整体上并没有脱离城南地区市井生活的文化根基。

4.2 改造方式:创造商业态和生活态的和谐

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历史时期的特定场景中,也体现在历史变迁的脉络中。从这个角度看,历史街区的原住民同样也是地方文化的组成部分,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不应该采取彻底搬迁原住民的方式,粗暴地隔离与此空间紧密相关的社区文化。居民生活形态的消失,容易导致历史街区整体氛围的消沉。因此,理想的历史街区改造模式不仅仅是一项建筑设计工程,更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原住民的意愿,调动原住民力量,合理引导原住民的职业转型,适度保留居住空间,在商业化改造的同时提升居住生活品质。在日本,以尊重原住民社区为前提,采用社区营造的方式进行遗产更新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岐阜古川盯、北海道小樽等地区都有令人欣慰的成功案例。除了政府的制度和立法支持以外,真正推动社区营造的是社会团体和普通市民,这与日本市民社会的成长、壮大密不可分。当前中国,居民自治的力量相对薄弱,保护生活态的文化价值、协调资本的商业化冲动和原住民利益则成为政府的主要责任。在巨大的市场利益面前,保持对于历史文化和社会责任的坚守,选择一条相对复杂的改造路径,是对政府地方治理水平的巨大考验。上海的田子坊改造,在没有开发商资本注入、没有大规模动迁的情况下,维系了原有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文化,可算是协调商业态和生活态的一种积极尝试。

4.3 改造方法:界定保护与创造的设计边界

首先,在空间的设计与改造过程中,应该确定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明确刚性的保护要求,保留弹性的创造空间。其次,历史街区改造应该保留甚至恢复街区总体的街巷肌理、建设强度与高度、建筑颜色基调,保护历史空间总体的文化意向。最后,根据不同建筑的文化价值、区位价值,区分不同的利用和改造方式。

对历史文化价值相对突出的典型建筑,应该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无论是在材质还是工艺上都应该力求保持历史文化的特质;对一般性建筑可以适当加入设计师的个人创造,合理演绎历史符号的现代样式,但应该尽量避免与总体环境的冲突。同时要注意控制创造性元素、创造性建筑的比例,不宜一味地迎合消费需求,避免将具有现代甚至是后现代的时尚文化作为历史街区改造的主要基调。

界定保护与创造的设计边界已经逐渐成为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行动的基本共识,但是边界设计的合理性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以成都的宽窄巷子为例,在改造设计之初,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绘工作,将宽、窄、井巷子中的每一个院子按照建筑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价值进行了三级分类,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性设计,但这一商业化改造项目,仍因存在较大规模的新建和改建工程而受到部分学者的质疑。

5 结语

虽然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改造已经成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学界对于实践的效果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对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误区以及应对策略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本文基于消费文化的视角对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现象进行深入剖析,认为以空间符号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文化,诱发了迎合消费需求的改造模式,并将导致文化异化和空间绅士化的过程。为了应对商业化改造需求对街区历史风貌及文化的重大冲击,需要探索回归文化价值的改造策略:在改造方向上,应凸显商业化改造的文化意义;在改造方式上,应创造商业态和生活态的和谐;在改造方法上,应界定保护与创造的设计边界。在推进商业化改造的全过程,时刻保持对历史文化的崇敬之心;在疯狂的消费时代,时刻保持对历史文化的脉脉温情。

因本文主要是从理论建构的角度,试图解析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与应对方法,而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具有广泛而复杂的现象特征与分析层次,尤其对于合理的改造方式、方法的研究讨论更是具有现实意义和挑战性,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朱直君. 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广义原真性得失[J]. 城市规划,2010(7):70-75.

[2]王又佳. 谈大众消费文化场景下建筑的价值取向[J]. 华中建筑,2014(11):19-23.

[3]吴晓庆,张京祥. 从新天地到老门东――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价值的异化与回归[J]. 现代城市研究,2015(3):86-92.

[4]李和平,薛威. 历史街区商业化动力机制分析及规划引导[J]. 城市规划学刊,2012(4):105-112.

[5]张杰,庞骏. 论消费文化涌动下城市文化遗产的克隆[J]. 城市规划,2009(6):81-87.

第5篇: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微企业,移动新媒体营销,营销特征分析

1 移动新媒体营销的定义与特征

1.1 移动新媒体的定义

移动新媒体是所有具有移动便携特性的新兴媒体的总称,包括手机媒体、平板电脑、掌上电脑、PSP、移动视听设备等。

由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拉动网民规模增长的主要因素,因此本文中所探讨的移动新媒体主要指的是智能手机新媒体。

1.2 移动新媒体营销的定义

顾名思义,移动新媒体营销就是指利用各种移动新媒体技术手段和设备所开展的各类丰富的营销活动。

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同时,智能手机终端使得人们的生活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新媒体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使得手机成为信息的承载体,以前所未有的商机与活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当前,企业可以充分利用app、二维码、短信、微信等移动新媒体平台开展各种营销活动,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属于自己的物品,改变了以往企业只能靠单一的传统渠道赢得更大市场的做法。移动新媒体营销以其独特的模式发展,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潜力。

1.3 移动新媒体营销的特征

1)方便快捷。移动新媒体的运用基本不受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可以实现真正的随时、随地、随身信息访问。因此,移动新媒体营销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且将信息传递到消费者的形式更为便捷。

2)互动形式多样。目前,无论是手持终端还是局端设备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计算能力,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其丰富的互动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

3)个性化定制。与传统媒体不同,移动新媒体通常为私人独立使用,并且使用者在体验过程中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隐私,并不受他人的干扰。这就使得移动新媒体营销活动更具有个性化定制的特点。

4)免费增值服务。消费者愿意通过移动新媒体进行购物活动,还有一个根本性原因就是能够获得更多的免费的增值服务。企业也可以通过移动新媒体平台提供免费增值服务来获得更为稳定精准的消费群。

5)成本低廉。与其他营销方式相比较,由于移动新媒体营销的传播方式主要面向的是小众的精准的消费群,因此推广成本较为低廉。

2 中小微企业开展移动新媒体营销的现状

2.1 意识形态方面的转变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庞大的智能终端用户群体的兴起,各中小微企业开始将“互联网+”行动计划纳入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在开展网络营销的企业中,有35.5%的企业通过移动互联网进行了营销推广,毕业论文怎么写其中21.9%的企业还使用过付费推广。运用移动端进行企业营销推广已经成为各中小微企业的共识。

2.2 营销推广方式的转变

随着移动新媒体平台的日益成熟,为中小微企业利用其开展丰富的营销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方式。目前,常用的移动新媒体营销推广方式有app营销、二维码营销、微信营销等,且大多数中小微企业会综合运用多种移动新媒体营销工具开展推广活动,其中,微信营销推广是最受中小微企业欢迎的移动营销推广方式。

2.3 创新创业模式的转变

2014年4月2日,第九届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大会提出,移动电子商务将是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意味着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已经进入一个移动新媒体营销的新时代。2012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2014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均为大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在移动互联网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

3 中小微企业移动新媒体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有很多中小微企业看到了移动新媒体营销的优势,非常希望借助移动新媒体平台占领移动消费市场,但是由于市场因素、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原因,还存在有许多问题。

3.1 移动新媒体营销手段运用还不成熟

当前,中小微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等原因导致其接触移动新媒体平台还不长,运用移动新媒体开展营销活动的手段还掌握的不够,移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中小微企业中,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建立微网站、开通微信公众号、开通微店然后就开始利用移动新媒体平台进行促销推广活动。由于前期对本企业面向的主要消费群体认识不足、营销思路局限于传统营销模式等原因,推广效果达不到企业的预期,就是可想而知的了。

4 总结

总之,移动新媒体时代已经悄然到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移动新媒体市场的领域,中小微企业必须抓住机遇,找准目标消费群体,展开适合其自身的移动新媒体营销活动,同时,还需注意移动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以及建立移动新媒体营销管理机制,将移动新媒体市场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薛伟莲,李倩影.新媒体环境下中小企业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研究[J]电子商务,2015(10):53-54.

第6篇: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客户体验管理;客户黏度;相关分析;旅游服务

随着现代旅游业发展,旅游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显著。游客出游热情活跃、出行需求丰富,旅游客户管理愈加得到重视。延边州旅游业自长珲城际铁路的开通,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本文从客户体验理论出发,以延边州来访的旅游客户为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量化分析的形式,展开研究。

一、研究模型与假设

客户黏度理论追溯至用户黏度,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它是指用户购买同品牌产品的一致性或为用户在某时间段持续重复购买的行为,与顾客满意度息息相关。客户体验理论追溯至服务营销领域“旨在通过对企业各体验要素的设计和管理、借助品牌体验和体验式营销等手段为客户设计有价值的独特体验,最终提高客户满意和忠诚,增加企业赢利”,与感知体验、行动与关联体验和品牌体验具有相关性。根据以上理论,本文将客户黏度作为结果因素,通过借鉴商业经济与交互设计领域中用户渴望体验产品以满足自身需求的体验内涵和旅游体验营销的决策;人们对产品使用意愿的技术接受模型;心流体验与用户黏性模型作为建模基础,从旅游客户关系管理角度,从感知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分析通过客户体验对客户黏度的相关性,提出模型(图1)。假设感知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分别对客户体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客户体验对客户黏度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共4个假设。

模型中旅游客户的感知体验基于Julie.E.Otto和J.R.Brend Ritchie(1996)以旅行业为对象,提出的衡量服务体验质量维度和Schmitt提出的感觉、感受、思维三个维度,结合实地旅游业定义为包含对旅行社报价感知、计调感知、心理预期、感知有用性、主题宣传效果的主观评价;测量尺度和方法主要借鉴国内外的测度量表,通过两轮小样本调查,结合到访游客采访建议、旅行社调查和专家指导针对延边州旅游业客户黏度决策调整最终问项,并依据Likert量表法对变量设置“非常同意、同意、一般、不同意、非常不同意”等五级选项以用于实证分析。其中感知体验借鉴黄婷的测量表,测量5个问项;服务体验借鉴石芝和Ellison的测量表,测量6个问项;品牌体验借鉴李启庚的测量表,测量4个问项;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借鉴Judy的测量表,分别测量4个和6个问项,总计32个问项。

二、问卷分析与检验

在高铁站和旅游景区等地调查随团到访延边州的380名旅游客户,回收299份。出于对经济收入和年龄的考虑,20岁以下的旅游客户多为学生,还未从事工作;50岁以上的旅游客户,多为即将或已经退休的人群。根据经济收入,划分4个层次;根据年龄,划分4大年龄层。着重分析20到49岁有固定经济收入的旅游客户,获得有效问卷241份,样本有效率达80.6%。

研究使用SPSS18.0分析数据并检验结构方程,以Cronbach's Alpha系数测量出问卷总体内部信度值达0.887,感知体验、服务体验、品牌体验、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分别为0.719、0.725、0.713、0.701、0.736,各项内部信度值(表1)均达到探索性研究可接受值0.70,测量工具可信度较高。

各变量间因果关系路径系数均在95%的置信区间中达到显著水平,四个假设均成立(表4)。探究表明:服务体验对客户体验水平的正相关性最大,旅游业服务水平越高,客户体验效果越好(P

三、结论分析与讨论

模型中相关系数均在0.5到0.8之间,表明本文研究的模型各变量间呈中度相关。这表明在问卷设计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探究性变量和测量样本较少,研究对象界定范围依然较大,测量工具的问项设计可能还有待改良。尤其是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的相关性,较之于前人的研究,相关水平并未达到高度相关。可见本研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数据的累积。

基于上述探究分析,延边州旅游业应尤其注重客户服务体验吸引旅游客户以引发客户再访和推荐意愿。经营方应时刻体现诚信服务和责任意识,可将客户利益和客户需求的满足放在首位而非将盈利作为首要目标,还可通过多种非正式的渠道,如创作实地休闲、民俗等文化宣传的娱乐型视频,为企业拓展潜在的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适宜的服务,增加客户复选率、满足度和关注度以降低长期成本,保留旅游客户并增强客户黏度。从经营方(旅行社兼营销团队)和服务方(计调兼导游)两角度,拟定如下策略:

采用交互设计策略和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战略,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多渠道分享旅游客户,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如用心管理微信号,提倡并提供定制服务,深入发展旅游移动服务业务,引进智慧旅游信息化决策。将服务理念和态度融入实际计调工作,协调住宿、餐饮、交通、娱乐等琐碎安排并鼓励预先服务,如鼓励导游提前接站、备用交通专车,事事赶在和客户当面服务之前,为客户营造方便舒心的绿灯效应。

从客户价值链出发,适当采用价格优惠、预订奖励和消费累积奖励方式以实现客户黏度良性互动、创造持久旅游客户热情,带动收入螺旋式上升的盈利模式。结合四线城市经济条件和综合竞争力,降低旅游客户对高档奢侈性需求的认知度,不夸大其词误使客户有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营造高经济水平城市所缺乏的特色体验。强化接待处舒适环境并进行合理布局,营造优良的接待环境和氛围。结合人体工程学设置舒适的座椅、新颖且有色彩的旅游杂志,提供不同温度的饮水设施及器具;结合消费者行为心理,少量设置接待员以发现到场客户的需求并减少潜在束缚感。

结论

延边州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应抓住高铁开通的机遇,更加注重旅游客户的心理活动和体验,设法提高服务旅游客户关系管理的相关程度,使旅游业拉动延边州居民消费、促进延边州经济稳健增长。

参考文献:

[1]丁宁.零售竞争模式下的用电客户黏度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2]金大鸿.休闲服务业的客户体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3]赵放.体验经济的本质及其成长性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03):24-27.

[4]熊巍等.微信移动社交用户心流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研究[J].博士生新论,2015(07):13-18.

[5]黄婷.社交网络服务(SNS)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石芝.移动旅游服务用户接受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Ellison.The Benefits of Facebook “Friends”: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 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 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2007,12(4):1143-1168.

[8]李启庚.品牌体验的形成及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9]Judy.Online stickiness: its antecedents and effect on purchasing intention[J]. Behavio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7,26(6):507-516.

作者简介:

周理军(1995.03- ),吉林长春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孙楠(1995.01- ),河南邓州人,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4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

第7篇: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 重入网 模型 大数据

一、背景及研究现状分析

重入网客户行为指的是已拥有某电信运营商的A地市分公司一个移动号码的客户,由于某种原因又新买了该运营商A地市分公司的另一个同类终端产品(手机、数据卡、上网本、MIFI)的号码入网。由此消耗的营销资源包括号卡资源以及渠道销售成本,还有客户在重入网后对前一号卡进行弃卡,引发恶意欠费等现象。传统的重入网识别技术是基本信息识别、IMEI识别和社交匹配度识别,这三种技术或单独或交叉使用,但是这些识别技术准确率低,例如基于用户资料的移动用户身份识别准确率仅为42%,有待改进:1、客户基本信息在实名制还未普及的情况下,很多信息是错误的;2、IMEI识别受山寨机的影响,存在错误;3、可引入大数据实现信令数据的采集,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定位和跟踪,从而分析两个用户是一个客户的可能性。

二、客户重入网识别方法优化方案介绍

以下介绍三种模型优化的方法。

2.1客户基本信息校验

客户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姓名、家庭住址和身份证,先对客户信息的有效性进行验证,仅在信息有效的客户中识别重入网用户:

1、姓名识别,剔除:

以下一个或多个词语的用户:“预开”、“营业厅”、“开户”、“直邮”、“套卡”、“代销”、“中心”、“批量”、“批开”、“直供”;

中文字符小于2个的。

2、家庭住址识别:剔除中文字符小于2个的。

3、身份证有效性识别,为防止客户乱填,号码有效性识别如下: 参数1:取前17位数字,以i表示其所在位数,从左向右依次为17、16、15...2、1;参数2:每一位上的身份证号码数字记为Ai 参数3:计算MOD(2^i,11),记为Wi;参数4:将每一个Ai与对应位置上的Wi相乘。

将参数4得到的17个数值求和,然后除以11求余数,得到一个数值n

通过n在下面的对应表中进行查表,得到最终的校验位字符:

计算值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校验码 1 0 X 9 8 7 6 5 4 3 2

2.2IMEI信息有效性校验

采用IMEI识别之前,先判定客户的唯一有效IMEI,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判定方式:

1、剔除1个IMEI对应多个号码的情况,即山寨机:

IMEI号对应3个以上号码;

IMEI长度小于14个字符;

IMEI字符全是0或者空的。

2、剔除1个号码对应多个IMEI 的情况,这类客户可能存在频繁换机情况:

IMEI号对应3个及以上号码 ;

用户2个IMEI号,取一个月内使用天数最多的标识为用户的唯一有效IMEI。

三、引入用户位置轨迹匹配

同一个客户的上班地点、住宅地点相对固定,而且该客户出现在这类地点的时间遵循一定的规律,所以,通过比较两个用户在上班地点和住宅地点,来识别两个用户是一个客户的可能性。首先,按照工作日白天、工作日晚上、休息日白天、休息日晚上来划分时段;其次,A口信令数据在客户进行位置移动、开机、关机、通话时等操作会产生数据,无以上操作时,将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集,由此可以计算出客户在该基站下的逗留时长;最后,匹配客户在这四个时段的相同位置的逗留时长,即可评估两个用户是同一客户的可能性。

四、总结及下一步发展

经过对比测试,对客户基本信息和IMEI信息进行校验后,分别有30%和38%的信息正确可用,只针对信息有效的用户识别,重入网准确率达到75%;其余客户基本信息和IMEI信息错误的用户,采用交往圈和位置轨迹匹配的方案提升重入网客户识别的覆盖率,这部分用户通过外呼确认,准确率为48%。总体而言,通过三种方法的引入,能有效提升模型识别的准确率。通过加强社会渠道的管控,随着实名制的普及和携号转网业务的发展,重入网客户可在业务办理时即得到识别和控制。

参 考 文 献

[1]温瑞军.移动商渠道养卡套利行为识别与治理[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3):54-55.

[2]罗亚.移动电话用户重入网识别及营销建议.北京邮件大学硕士论文,2010.

第8篇: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一、精确策划

策划是事关全局的问题,如何办好一个刊物,一要有合适自己的办刊宗旨,这是策划的最关键部分;二要有体现办刊宗旨的栏目;三要有服从以上两项工作的一套适合刊物的品牌发展战略。

(一)办刊宗旨

办刊宗旨体现了办刊的主要目的和意图。办刊宗旨对于学术期刊的作用很明显,即能够指导学术期刊的运行和发展,就其性质而言,具有内在规定性,而且具有方向性,可以称之为学术期刊的统领和灵魂。学术期刊的宗旨对于学术期刊的定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学术期刊的追求、学术期刊的特色、学术期刊的品位、学术期刊的旨趣,以及学术期刊主要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从小的角度来看则表现了一个主编的选题意见,也是主编进行相关编辑活动的依据,同时影响作者投稿。办刊宗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层面,它在期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体现,贯穿于整个环节之中。在期刊的整个活动中,都能够体现出办刊宗旨。每一期的学术期刊都会反映出不一样的内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办刊人的目的、意图以及其他内容。办刊宗旨还有一个虚的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术期刊的性质,而且这种办刊宗旨的虚需要通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被读者感受到并理解清楚。学术期刊的全部活动和工作都需要一个落脚点,这一落脚点是其办刊宗旨。为了让学术期刊的内容符合读者的要求、时代的需求,在学术期刊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应当反映出办刊宗旨,而且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也应当积极贯彻办刊宗旨。在编辑出版方面贯彻办刊宗旨,主要体现的是办刊宗旨实的一面,这种实可以对学术期刊的活动和工作开展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一个精确的办刊宗旨应政治正确、特色鲜明,体现刊物所在的行业和地方特色,内容上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一定变更的包容性。如学报原来是立足校内,作为学校宣传的窗口而存在的;如今则基本开放办刊,内外作者差别不大,以稿件质量择优录稿。因此,办刊宗旨可以因时而变。办刊宗旨也不是形成制度后锁在保险柜内、编辑部内部传阅执行就行,而是通过刊登在刊物封面以及目录页面上比较显著的位置,或者在“主编寄语”以及“稿约”等版块中明示,以便作者、审稿人以此为据从事写作和审稿工作。总的说来,它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正确。应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探讨。二是突出传统优势。根据主办单位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选用刊物名称和刊物内容,这样在办刊中可以利用本单位的优势,也能得到主办单位的人员和资金支持。三是突出地域文化优势。地方学术期刊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刊物理应为地方经济建设进行理论探索。四是体现编辑意图。在办刊宗旨和栏目设置上体现编辑的意图,有利于发挥编辑的特长,利用人脉关系约到好稿,办好刊物。

(二)栏目策划

办刊宗旨在栏目策划上必须有所体现,前面已经提到办刊宗旨是学术期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概念,即是学术期刊的灵魂,就栏目策划的性质而言,可以说栏目策划相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就是骨架,能够从各个方面具体体现办刊宗旨。栏目策划的作用是让期刊成功。期刊成功与否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一是期刊的形象特色,二是期刊的整体质量。无论是哪一种期刊,体现其办刊宗旨的都是栏目,这样才能够吸引读者。栏目策划一般可以采用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方法来展现学术期刊的形象,让其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和特点。另外学术期刊处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总是需要展现出个性特征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目前存在一些期刊不注重形成独特的风格,一味抄袭和借鉴,导致读者数量急剧下降,渐渐失去市场的状况。栏目策划如果没有展现出基本的风格和特色,便会令栏目内容丧失基本的感染力,更不用说内容对读者所产生的影响力。因此,在办刊的栏目策划环节必须体现与时俱进,让学术期刊的发展机会增多,定位变得更加准确。利用学术期刊自身的优点,让栏目具有个性,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体现编辑的能动作用。在具体操作上,栏目命名要准确、精炼、形象;栏目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栏目,又要有随稿子变化而设置的开放栏目,这是和组稿互动的结果,优秀的选题可以上升到固定栏目;相反,随着热点的变化,当论文没有多少内涵时,固定栏目可以取消。

(三)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栏目策划的细化和落实,而栏目是优秀主题的升华。要将创新作为主要精神,制定出年度选题方案;要对读者比较关注、感兴趣的以及比较有特色的主题进行选题策划,产生优秀选题;要及时刊登最新研究的学术报告成果;要对一些具有原创性以及填补某学科空白的科研成果重点关注[3]。

(四)品牌策划

品牌策划是以上所有策划的综合检验和目的,是对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以及发展策略进行规整,并且将其实施到期刊规划整个过程,具体表现在编辑出版和发行等各部分工作中。具体来说,包括读者人群、主题计划与栏目设计、包装设计(字体、美术、开本、印刷)等等。使用相应的营销方式,如广告宣传投放、开辟新的发行途径以及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等方式,让期刊能够给公众留下一个良好形象,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实现市场较高的占有率。学术期刊品牌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工程,其形成具有三个条件:一是期刊品质十分优秀,二是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三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具备这些优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进行有效的品牌策划。这个策划决不是只存在形式上或者计划书中,也不是只在局部或者单一栏目设置上,而要对整个期刊进行全面深入的策划。这个策划必定是仔细考虑后提出的全面而整体性的方案,具有一系列具体的策划步骤。

二、精准发力

我国正处于期刊数字化、新媒体融合转变工作方式的特殊时期,各编辑部正着力探讨适合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因此补充数字化、新媒体融合短板,并将它和落实办刊宗旨、栏目策划工作有机结合,是目前精准发力的方向。

(一)将学术期刊网站建成一个自媒体和经营平台

在数字化、新媒体及互联网、移动平台的快速发展下,大量的学术期刊网站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这主要是观念和囿于编辑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产生的。然而,加强学术期刊网站的开发建设对于搞好学术期刊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往往事半功倍。将学术期刊网站建成一个自媒体和经营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础来开展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是当前精准发力的方向。学术期刊网站建设主要应包括图1所含内容。图1杂志社自媒体网络平台从横向来看,期刊网络平台应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辅助写作平台。包含论文及期刊数据库,通过自动访问,能查到与本刊相关专业最新论文信息,本刊的电子期刊及创刊以来的所有过刊论文,期刊电子版或者电子期刊可以查到一些和印刷版相关的视频、图表,学者背景及讲座等相关的内容资料,同时能在线显示论文的访问和引用数据。也可以通过期刊访问知网等著名数据库,查阅论文写作规范方面的文件和实例。二是期刊互动社区平台。设置类似聊天功能的板块来实现与作者(读者)的在线互动,及时回答审稿、论文修改、作者校对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作者(读者)对本刊的忠诚度。三是期刊自动投稿平台。该系统能够自动对正文格式进行审核,并且对标题以及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提取;自行审核稿件格式组成部分是否完整,若有问题,要提醒作者修改之后再投稿,这样能够减少编辑工作量[5];参考文献自动抽取及校对,减少了编辑校对参考文献的时间;初审通过的稿子自动发送及收回等。四是期刊后台平台。这是期刊网站的控制平台,不一定对外公布,但确实存在,含综合加工制作平台、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多渠道平台、互动服务与支撑平台及相关公共技术等内容。从纵向来看,除上面介绍的互联网网站外,还应含移动平台和微信平台。这三个平台主要是为了吸引年青人碎片化的工作方式,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的可用时间更是如此,使用手机的时间大于电脑。期刊应建立基于移动平台的网站,并以适合的方式工作,如移动平台的内容比较精短,移动网站不能过大,阅读论文多采用图片格式,移动平台和互联网网站可以互访,移动平台的网页阅读可以进行各种奖赏等,兼以适合移动平台访问为特点。微信平台则适合各种内容的推送。

(二)探讨数字技术与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期刊工作方式转变

当建起适合新的工作方式的平台时,需要改变的是工作方式本身,有工作习惯的改变,也有观念的改变。我们应下力气探讨数字技术与新媒体融合环境下期刊工作方式的转变,这也是精准发力的一个方向。通过这种精准发力,缩短出版周期和提高刊物质量将成为可能。出版周期是期刊的第一生命线,而数字化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缩短出版周期。通过在线投稿和审稿平台,论文录用的时间大为缩短,论文加工板块可以快速实现论文排版。如论文加工板块具有如下功能,自动识别投稿文档的版心、页眉页脚、表格、图形及与图注的关联、目录识别等相关信息,再通过结构化的加工系统对相关内容进行自动化标注,并对整篇文章进行资源规范化处理,生成XML文档。其次是通过智能化排版引擎,在模板编辑工具的辅助下将规范化的XML文档智能化编排为期刊样式,并对版面优化调整,通过智能排版引擎生成整期版面,同时输出用于印刷、网络出版等格式的文件和信息。可以通过访问知网等数据库,也可以通过网站自动统计的热门关键词来选择一段时间的选题,将重大的政治理论课题、热闹的学术讨论课题、服务于地方的理论课题作为本刊的重要选题,重点关注以上内容的论文作者,设置在本刊上发表和访问比较频繁的作者为核心作者,重点约稿,以快速落实本刊的选题组稿。同理,当我们采用数字化出版模式时,可以利用黑马软件等自动校对论文。黑马软件对于专业词汇及人名、词组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弥补人工校对的不足。当我们构建起以网站为主体的自媒体出版平台时,如何熟练地技艺性运用该平台成了期刊工作的着力点。员工的素质提高和培训显得至关重要。

三、精细耕耘

(一)坚持三审三校制

在新媒体融合的情况下,工作更忙,诱惑更多,更需要我们坚持初心,严格坚持三审三校制,精于编校。只是三审三校制的方式可以有所变动,与时俱进。如三审中的初审环节可以部分地以知网重复率来取代编辑初审的功能,如以某个比较大的重复率如30%作为进入编辑初审环节的基准,以编辑阅读和重复率来共同完成初审环节。如以基于大数据下的审稿人数据库作为审稿人选择的依据,遴选审稿人。主编在基于数据库学者影响力检索的基础上确定学者的学术诚信度和学术水平,最后确定稿件的取舍。在三校环节,以互联网的检索和黑马校对软件部分代替编辑校对,认真阅读黑马校对软件揭示的错误,利用其校对优势,共同完成文稿校对,同时编辑应提高自己的校对水平。

(二)勤于使用和维护网站

要改变传统媒体的线性工作方式,提高新媒体的应对素质,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这是新时展的必然选择。依据期刊特征,选用合理的媒体融合技术,提高编辑人员自身的素质是关键。编辑人员要勤于补课,认真学习新知识,其中对网站的维护和利用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传统期刊内容比较丰富,能够找准数字出版发展趋势,结合优质资源,与数字出版建立互补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因此,对网站的使用水平往往决定和表现编辑新媒体的素质及专业水平,是一个需要时时“经营”及提高的过程。如需要宣传的内容和新动态的,网站软硬件的维护和测试,基于大数据的作者、审稿人认定及信息的增补和统计,作者、审稿人的及时回复和学术社区主题的发起及主持,各种数据的汇总和归类以及在线使用这些资源,都是考验编辑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可以说在新媒体形势下,作者读者获得网站的信息如投稿、订阅更加方便,反馈更加及时,而编辑的工作更加繁琐仔细。因此,用精细耕耘来形容对网站的维护工作是恰当的。

(三)落实栏目策划与选题策划的组稿活动

当我们选定或制定栏目策划和选题策划后,组稿成了当然的选项。组稿也需要耕耘:一是精于耕耘和作者、读者的关系,时时问候。二是对于策划的题目和内容要精于落实,时时关注作者的写作情况。如刊物可根据作者忙又好面子的特点,对于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先预付论文稿酬,作者收到钱后觉得这个刊物很温暖,因而会在百忙中坚持完成论文。让作者在难点和自己还没有发现的创新点方面写作论文,即挖掘作者的潜力,让其写出好论文。对于投稿的论文应认真阅读和检测重复率,根据刊物的主题让作者修改论文的结构、内容,通过编辑不厌其烦又恰到好处的点拨、作者全力配合的修改,修回的稿件水平有所提高;而且作者反映论文的水平比自己平时的水平有所提高,甚至是自己不敢想的提高。三是应将策划内容以启事,如在杂志上刊登,在网站上和目标作者进行邮箱、短信、微信告知等。对于有一定创新性的来稿,应升级为约稿待遇,稿费也和约稿持平。通过这些措施,作者反映自己正是通过某某刊物编辑的引导,才知道如何写论文,从而走上了学者的道路,从此把自己的论文优先投给某某刊物。总之,所有这些都是编辑精于耕耘,以优质服务和严肃认真专业的工作态度让作者信任这个刊物的做法,使刊物稿件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于地方学术期刊尤其重要。

第9篇:移动营销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电信;3G市场;营销策略

3G时代的全面开启为中国电信市场带来了无限商机,也引起了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激烈的营销大战。为探索国内电信运营环境下的3G营销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3G时代的新特征和基于3G特征的4I营销理论框架,然后运用此理论具体分析了日韩运营商的3G营销策略,并由此引出了对中国电信3G营销策略的深入思考。

一、3G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1、3G的概念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

2、3G的发展状况

3G牌照发放在三大运营商2009-2011年3G投资分别为1300亿元、1000亿元和700亿元,三年3G总投资额为3000亿元,较工信部部长李毅中预计的09-10年两年2800亿元的计划要慢一些。但不排除各大运营商积极响应政府拉动内需的部署,以及竞争的需要,09年投资步伐比我们预期的更快一些。

二、中国电信3G业务市场环境分析

要深刻认识到把握3G就是对中国电信市场未来发展的把握,若是中国能够在3G的问题上对机会有很好的把握,中国电信业的增长速度会越来越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必须对自主核心的3G技术市场进行占有,必须以中国的3G技术开发带动3G全面推向家庭和个人,由此带动整个价值链的发展。现在中国政府正极力阻止3G这个价值链,包括从上游一直到下游,要让它尽快形成一个国产的价值链。3G产业每年至少有上千亿的资金在里面运作,所以大家最关心的就是,在这里面要如何控制和把握,这块市场由谁来统制。以前大家说2G已被国外占领了,现在大家也都在看3G是个巨大的市场,那么在3G上能否提前动手,抢占这块市场,但是有些因素使3G不能顺利运行。

三、中国电信的营销策略

1、探索商业模式,提升整合与掌控能力

1.1商业模式将成为运营商在信息服务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服务时代,产业生态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信息,原来运营商个体之间的竞争已经向产业价值链竞争演变,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商业模式的竞争力。对于产业链的主动权,电信应该尽量把握,对新型的商业模式要进行重新构建,核心就是企业利益的相关者,在价值链中,政府、银行、医疗机构、学教、社区等也要纳入其中,形成异业联盟;与此同时,要推出多功能信息终端设备,是要对内容和应用的纵向发展的依据,与设备商要加强联动。只有建立合作共赢的运作模式,才能使产业链良性发展,否则电信将会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逐渐被边缘化。

1.2商业模式在电信中不是有着普通的适用性,需要有业务特性的依据、确立不同的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

因为业务的不同,其产品周期、业务特性以及服务模式的不同导致其商业模式也是不太一样的。例如电信宽带、商务领航,无线业务,其商业模式将各有不同。

1.3构建新型商业模式,需要提升整合和掌控两大核心能力

2、加强产品体系管理,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2.1完善现有产品体系,建立清晰的产品开发与运作流程

产品的创新是运营商转型的关键。现阶段应该对国内外最新的产品的研发信息进行密切跟踪,对自身优势的结合,通过结合通信和互联网应用,对通信产品要增强其功能,对产品要逐步拓展外延。当前,要对产品体系的管理和规范进行加强,把握产品研发主动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2引入PLM(即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战略,要想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有所适应,就要快速的推出新产品

当前,全球化越来越强调竞争速度的环境下,很大一部分企业开始引进PLM策略。PLM和其他IT系统相比较有很独特的价值,就是对企业产品的创新体系有所改善,进一步是利润提高。

3、整合客户群,建立以政企、家庭、个人为基础的精确化营销

电信市场根据其发展趋势,逐步对电信转型进行深化,中国电信将形成以政企、家庭、个人为特征的新的战略分群。

4、加强渠道统筹规划,提升渠道对新业务的支撑

实现产品价值的关键环节就是渠道。在电信转型中,企业中的新业务的份量越来越重,所以,根据这种特点,渠道也要做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客户多层次化、差异化的需求。电信企业渠道的整合应主要集中在渠道建设、渠道运作和渠道管理上。

5、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品牌营销

正如美国的一位品牌策略专家所言:“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而拥有市场的惟一办法是拥有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品牌。”中国电信转型更需要进行整体品牌建设和规划,在全国电信市场发出同一个声音,表现同一个企业形象。

四、结语

在这场3G时代的电信营销之战中,中国电信通过自己严密、精巧的营销宣传手法,不但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还让移动和联通吃了苦头。但这并不代表电信从此就可以扬眉吐气,因为只有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才能最终获得用户许可。不然,即使有再好的营销手法,也只是水中月,镜中花。

参考文献:

【1】楼海燕.诸暨市电信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05).

【2】徐秋慧.电信企业转型下的整合营销策略分析[J].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