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高考病句类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病句类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病句类型

第1篇: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那何为病句呢?字面来看,就是这个语句在表达意思时有毛病、不准确、不清晰,甚至有错误了。那该怎样去修改呢?其实语句有病就好比一个人生了病,人生病了就应该去治疗。找出病因,正确医治,我们的身体也随之康复了。病句亦然!可随着高考题型的逐渐成熟,病句试题考测难度也大大增加了,设置的陷阱更多了,考题的迷惑性都很大,有时即使明显感到不对劲,也很难正确快速地将它修改过来,何况还是高考那种高压力的场合呢!所以要想实战时能明辨是非、准确快速地解题,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研究,究其因,明其果,我们面对一个病句时就应该像一个医生面对一个病人一样,认真细致地检查,精心设计治疗方案,冷静准确地治疗,使其康复!我们传统的中医理论“望闻问切”四诊法我觉得可以巧借过来作为修改病句的良方!

何为“望”?望其形,观其相也!简单地说,就是看病者形体脸色如何,对患者的身体有大致的了解,放在修改病句中讲,首先要通读语句,对句意有个大致的把握,在脑海中形成一种意识,一种与要解决的题目有关的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从几个句子当中选出有可能有语病的句子,凭借平时阅读积累的语感初步定位,有的放矢,做到“牵牛要牵牛鼻子”,有针对性地感知病句,初步了解“疑似病人”的情况。

接着就要“闻”了,那何为“闻”呢?“闻”就是要嗅出其异于正常的味道!闻其异味能对病因多一些了解,可是文字又不能拿来闻啊。没错,文字的确不能闻,可我们能使用类似的方法来帮助我们修改病句:不同类型病句就像不同的疾病一样一定有其特殊独有的表象,那我们就要充分了解各种语病类型的特殊病征!记住常见的特殊病征,做题时,我们细细观察语句,“闻”出病征再对号入座,斟酌审议,进一步推究其病源所在。

“问”者,询其因,究其果。语句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啊,我们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寻求解题良方,探究解题思路。记住:问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眼前的难题,还能让我们学习他人成功的经验和诀窍,加深对此类题型的理解,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至于“切”,就是把其脉,治其病。这是诊治过程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直接和病者接触,充分掌握了他的情况,知其然,就可以开方抓药治病了。我们实战解题时,在先前慢慢地做了各项检查后,开始修改病句,找出病句所错之处,结合病因,定位病源并将其修改,语句修改完毕再通读一遍,查漏补缺,至此,诊其因,治其病,成功解题!

下面结合题例来具体解析下吧!如2011年安徽高考卷第18题的第一个句子,“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还有众多的内陆水域,水下文化遗产丰富,这些遗产在整个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读全句,“望”其形,也还算通顺,可总有一种别扭的感觉,这时就要在“闻”上下工夫了。细读之下,后面句子均无大碍,只是“中国有超过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疆”读起来总感觉不太对劲,没错,这就是病因所在,“超过”不就是“多”的意思吗?这是典型的成分赘余,因此造成语意重复,二者删其一即可,再把修改后的语句读一遍就可以了!

那究竟该如何更准确快速地成功修改病句呢?执教高三语文多年的我总结为以下四小点:首先是对语病类型有很透彻的了解,掌握其规律与特征,为修改病句打下坚实的基础,练好“内功”;其次,要反复阅读那些优美的范文、传诵不衰的名篇佳作,如我们语文课本上的经典作品,以慢慢养成我们良好的语感;第三,可以经常与老师或者同学交流探讨,共同解决问题,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学习他人好的方法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最后,当然就是平常大量的强化练习了,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真功夫”,只有勤加练习,掌握不同的题型,面对高考,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底,也就不会因为题型“变形”而心慌出错!

第2篇: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病句教学,往往只是各类考试之前给学生强化高考中的“六大病句类型”意识,为应试而进行高考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训练。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告知学生病句的几大类型,如(一)语序不当;(二)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或赘余;(四)结构混乱;(五)表意不明;(六)不合逻辑。然后给出判断病句的方法:紧缩法、类比法、语感审读法、逻辑分析法、抓标志词法等,接下来便是拿历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则学得不堪其苦,而历次考试成绩中,病句题的得分率还是很不理想。久而久之,我们不由得怀疑起高考设置这个题目的作用以及我们病句教学的价值了。

显然,我们需要有效的病句教学,而笔者认为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先要树立健康的病句教学观。那么,什么是健康的病句教学观?在健康的病句教学观指导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病句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区别“典型”病句和现实病句

有效的病句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廓清一组概念,即“典型”病句和现实病句。

所谓“典型”病句,是指试卷上经常考到的六大病句类型,这样的句子缺少足够的前后语境,具有孤立静止的特点,容易辨别分析和修改,讲解起来可操作性强。如:

例1.不同的生活习俗、自然条件以及地理环境,使各地的民居在平面布局、结构方法、造型等方面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的特色。(2011全国卷)

例2.失眠是指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佳对身体产生损害而出现的不舒服的感觉,应对失眠需要了解相关的睡眠卫生知识,进行自我调护。(2011全国卷)

例3.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教风和学风建设,而中小学是人生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这样的活动应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紧抓好。(2011全国卷)

例4.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2011江苏卷)

例5.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2011江苏卷)

例6.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2011四川卷)

以上句子都病症明显,容易诊治,例1属于成分残缺,即缺少宾语,应改为“呈现出淳朴自然,而又有着各自特色的风格”;例2属于主宾搭配不当,“失眠是感觉”应改为“失眠是现象”;例3属于语序不当,应改为“于中小学就要着力抓紧抓好”。例4属于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去掉“取得的”或“靠的”。例5属于表意不明,有歧义。“其他学校领导”可以理解成“本校的其他领导”,也可以理解成“别的学校来的领导”。例6属于不合逻辑,应改为“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禁用服务忌语”。

这些典型病句若是进行归类强化练习,学生或许一眼就能辨别其病症。但事实上语言在运用中千变万化,现实生活中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现象则往往不是这么容易归类的,也就是说,进行这样的训练,对学生的实际语用能力并无真正的培养和提高作用。

所谓现实病句,是指学生在日常表达与交流中产生的病句,包括口头病句和书面病句。现实病句不具有孤立静止性,而是出现在动态的语境中,且类型繁杂,所以辨析修改起来就有些棘手。下面这些病句就是从学生的作文本中摘录出来的:

例1,这种用生命支撑这个家,为他们的孩子支撑起生的希望多么伟大,多么让人感动。(成分残缺,“这种”缺少呼应的同位语“精神”,且感叹句式运用得不完整)

例2,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称为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致给后人留下对曹操的偏见。(不简明,可把“曹操”改为“他”)

例3,我想这样一则真实的事例对于任何一个人都为之感动,为之震撼,对于一天到晚叫苦连天的我上了很好的一课。(滥用“对于”,分不清“对于”和“对”的用法)

例4,上网对于现在的摩登家庭来说已经是不新鲜的话题了。他们所享受的是上网能带来的一些乐趣。(否定词位置不当,导致语义不顺,“已经是不新鲜的话题了”可改为“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了”;“上网能带来的一些乐趣”改为“上网所带来的一些乐趣”更佳)

例5,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就喜欢仰望星河,并且发出了思考星空和道德律的智慧。(“发出智慧”搭配不当,错误很幼稚)

例6,在经历过长跑后的一次呕吐,就代表了向成功迈进了一步。(语义不合逻辑,且存在语法错误)

例7,没有邓亚萍先天的身体条件不足,她也不会发奋训练,夺得世界冠军。(第一分句应改为“邓亚萍若不是先天的身体条件不足”,该句病在假设复句中主语的位置不当,且“没有”与“不是”的用法不清)

例8,无论从一盏灯、一句话、一杯水、一件外套中去感受,去体味,你就会成为一个充满幸福的归人。(假设复句的关联词不当,可把“无论”改为“如果”;搭配不当,末句可改为“你就会充满幸福感”)

第3篇: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一、语言感悟法

语言感悟的主要途径是朗读,通过朗读可以读出成分残缺或赘余、句式杂糅、语序不当(包括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状语次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和表意不明等病句。

误例1(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B项):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侵害,并提出3万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千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此句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就会感觉到表达不完整,属于成分残缺,缺少“提出”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补充宾语“的要求”。

误例2(2010年湖北高考C项):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们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此句在朗读的过程中会有一种不顺畅的感觉,在此犯了主客体颠倒的错误,即“专业课”(客体)与“我们”(主体)倒置,应改为“虽然我们对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们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二、寻找标志法

寻找标志就是找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其实,很多病句常见的情形就是滥用、误用关键词语。标志性的词语主要包括:

1.介词。当“由于”、“通过”、“经过”、“对”等介词出现在句首时,常常会犯“滥用介词,掩盖主语”的错误。

2.关联词语。当句中出现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能否搭配、位置是否恰当、领属的内容是否颠倒。

误例3(2008年天津高考D项):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此句犯了“关联词语位置不当”的错误,因为含有关联词语的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城市”,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是“人”,所以,根据“主同关后,主异关前”(笔者归纳)的原则,“不仅”应调到“我们的城市”前面。

3.两面性词语。当句中出现“是否”、“能否”、“成败”、“得失”、“好坏”、“高低”等词语时,一定要看句子前后是否对应一致,做到“两面对两面,一面对一面”。

4.否定词。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还包括两类比较特殊的形式:一是反问句;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如“防止”、“避免”、“杜绝”、“禁止”、“忌”、“忘记”、“终止”、“否认”、“劝阻”、“排除”、“免去”、“取消”、“忽视”、“放弃”、“拒绝”等。当句中出现这些表否定意义的动词、反问句或否定副词时,要看是否将其连用造成表意相反。

5.代词和连词。句中出现代词常犯的错误是指代不明有歧义。句中出现连词往往造成并列不当、搭配不当或语序不当。

6.数词短语。数词短语易出现的语病主要是表意不明有歧义、位置不当、倍数用错、表约数词语重复或矛盾。

误例4: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列车硬座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此句倍数误用。“低一倍多”说法有误,表示“降低”、“减少”的意义时不能用倍数。

三、提取主干法

一句话的主干是:主语中心语+(否定词)+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高考试题中相当一部分病句是由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搭配不当造成的,对这些病句可以用提取主干的方法来判断。通过提取主干可以查出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或赘余,成分搭配是否恰当等。

误例5(2009年安徽高考C项):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此句通过提取主干的方法可以看出,“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一句中的“总结”这个动词缺少了宾语中心语,可在“发展”后加上“的经验”。

误例6:这家企业虽然成立不久,规模不大,但已经两次荣获省科学创新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南美地区。

第4篇: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辨析病句一般的解题思路,一是找主干,看残缺,审搭配;二是看语意,看语序,审逻辑等等。但在高考如此紧张的环境中,病句辨析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准确,所以考生能找到一条便捷快速的方法尤为重要,在此,笔者建议同学们不妨从病句设题雷区的角度去辨析病句,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一、搜索并列结构,查搭配、逻辑、分类

并列不当排在六大雷区之首,是因为它是语句常见的语病之一,也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病句类型。在辨析病句时,如果看到“和”“与”“同”或用顿号分开的并列短语,我们要高度警惕,要考虑搭配是否恰当,逻辑合理否,呼应配对否,以及分类正确否。

【典例分析】

1.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2011年新课标)

解析:并列词语搭配不当,应为“提供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2.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资源。(2011年江西卷)

解析:并列不当,“枪支”就是武器。将“武器物资”改为“及其他军用物资”。

3.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2011年江苏卷)

解析:并列成分“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二、搜索关联词语,查搭配、语序、位置

病句题一般主要是对关联词的考查,其雷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联词的位置问题,当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第一种正确格式是:主语A关联词……(主语A)关联词……

第二种正确格式是:关联词主语A……关联词主语B……

二是关联词的搭配问题,比如固定的句式,“不但……而且……”“不是……而是……”“虽然……但是……”“无论……都……”等等。

三是关联词前后的逻辑语序问题。如果关联词前后是表递进关系的,要注意语序的逻辑关系,由浅到深,由现象到本质。

【典例分析】

1.不断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解析:“改善并切实保障民生”改为“保障并切实改善民生”,“进一步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提到“才能真正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前面。

2.我们一定能在奥运之际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解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不仅”应放在“那时”之后。

3.人们认为,团队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解析:关联词搭配应该是“不是……而是……”。

三、搜索否定成分,查两面对一面、反问句、否定词

在句中如果出现“能否”“能不能”“是否”“好坏”“有没有”“好不好”“成败”“得失”“高低”等词语时,我们首先要注意前后是否互相照应,不要陷入“两面对一面”的雷区。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形式上的两面对一面都是错误的,要注意,前面为一正一反的,后面只涉及正面的为病句,而后面可作正反理解的则为正确的句子。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否定词、反问句运用是否恰当,掌握否定句相当于一重否定的原则。

【典例分析】

1.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解析:此句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应删掉“是否”和“能否”。

2.储蓄所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

解析:“高”是增长,“低”也是增长,只是增长少些而已,都有作用。

3.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再次警示我们,检测的漏洞才是最可怕的“结石”。因此,必须从检测机制、手段、程序等诸多方面,一丝不苟地防止此类事件的不再发生。

解析:此句中“防止”“不再”连用,意思就是“让此类事件发生”。要注意一些特殊的否定词,如“反对”“拒绝”“禁止”“防止”“避免”“推辞”“阻挡”“忌”“难以想象”等,还要注意“无时无刻”的特殊用法,类似“无时无刻”“不明不白”等格式的词表达一重否定意思。

四、搜索定状成分,查修饰成分的语序、歧义

句子有多层定语和多层状语时,可以考虑语序是否不当或是否产生歧义。多项修饰成分的排序的规则是:①表示领属性的或表示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词;③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④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⑤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另外带“的”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定语之前。

【典例分析】

1.我先来得展厅后面一座小山上,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由一块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它保护着古墓的发掘现场。

解析:“巨大的”,语序不当,多项定语位置不当致语意不明,可改为“一个由一块巨大的茶色玻璃构成的覆斗形上盖”或“一个由一块紫色玻璃构成的巨大的覆斗形上盖”。

2.2010年4月10日,第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解析:将“起飞前”移至 “进行了”之后。

3.为纪念建党90周年,“唱支山歌给党听”歌咏比赛将于7月1日举行,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也将登台参加比赛。(2011年江苏卷)

解析:“届时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有歧义。

五、搜索介词成分,查多用、少用、滥用

介词一般不能单独使用,它通常与名词(名词性短语)、代词组成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等。多数介词从动词虚化而来,使得介词的用法比较复杂。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导致语病。介词使用不当,就会造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多种类型的语病。因此,在病句试题中一旦出现介词,就要注意分析介词使用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再进一步判断它属于上述哪种类型的语病。

【典例分析】

1.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不”。

解析:“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前面缺了介词“对”,本句属于成分残缺。

2.对杨洁篪外长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的出色回答,让很多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从中领略了一个大国外长的睿智和魅力。

解析:介宾结构掩盖主语,造成主语残缺。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格式或“使”“让”,造成主语残缺 。句中使用了介词(为了、由于、通过、经过、对、对于、作为、关于等),应检查是否缺少主语。

3.说起饺子,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感到陌生,中国的饺子对外国人也充满了难以抗拒的诱惑。

解析:主客颠倒,“对外国人”后加入“来说”。 句中有“对”“对于”的句子,应检查

是否有主客倒置的毛病。“关于”表示关涉,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只能放在主语之前;“对于”指出对象,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可放在主谓之间。

六、搜索“是”字句型,查主宾搭配、句式杂糅

有判断词“是”的句子,应检查是否有主宾搭配不当或缺乏宾语的毛病。遇到这种情况,只需用紧缩法找主干就可辨明正误。还要考虑是否句式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典例分析】

1.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解析:这是一个典型的是字病句,属于句式杂糅,去掉“取得的”或“靠的”。

2.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来不属于某一生态系统,但通过某种方式被引入到这一生态系统,然后定居、扩散、暴发危害的物种。

第5篇: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一、以两个或多个否定词设置语病

当考题句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我们要抓住“句子要考查的是多重否定”的考点,解答重点放在否定词搭配是否得当方面。

[例1]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2013江西卷)

[例2]互联网中的种种不良信息毒害着青少年的思想,进一步加大网络监督管理力度势在必行,而劝阻青少年戒除网瘾更是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

[例3]雷锋精神虽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我们需确定“否定”不仅包括否定副词“不”“非”等词,还包括两类特殊的形式,一是反问句,二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动词、名词、形容词等,如禁止、防止、避免、没、否认、免去、取消、禁令、忽视、放弃、拒绝等。如果句中出现两个以上的否定词,我们要通过“实际意义”来检验句意,判断是否为病句,例1中“没”与“漏举”,例2“劝阻”与“戒除”构成双重否定,表达肯定意义,与实际相反,故为病句。例3中“否认”“不”和反问构成三个否定,表达一个否定意义,也与实际相反,是病句。

以上分析的这些否定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题目中出现多个否定词时,一定要分清否定关系,弄清本意是肯定什么,还是否定什么,再确定句子是否存在语病。

二、利用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混淆判断

当试题句中出现正反词语叠用,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要确定下“考查正反两方面的前后呼应”是否得当的考点。句子中的正反两方面的词语需要平衡呼应,呼应有明呼应和暗呼应之分。以呼应关系构成句子的规则称之为“平衡原则”。

[例1]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2006年全国卷)

[例2]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2009年天津卷)

例1“是否收门票”,例2“能否形成”“能否真正适应”的后面均无表示正反两方面的呼应词语,故视为病句,这是明呼应。“暗呼应”是指后面的词语虽然无直接正反两方面词语来呼应,但从句意能表达出正反两方面的意思。

三、以关联词语“不相关联”设置病句

当句中出现关联词时,通常要先考虑关联词是否搭配,在高考中主要考查关联词连用是否恰当。

[例1]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2013辽宁卷)

[例2]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举止上的偏差。(2009年江苏卷)

例1关联词“……不仅……也……”连接的分句主语都是“电子商务”,分句主语相同,第一个分句主语在关联词的前面,所以应将“电子商务”位置挪到“不仅”之前。例2前后分句的主语为“青少年”,所以关联词“由于”应移到“青少年”后面。

通常情况下,若前后分句主语相同,则把第一个分句的主语置于句首,关联词上半部分置于主语的后边。若前后分句主语不同,每个分句都有各自的主语,此时关联词要分别置于前后分句的句首,各自主语放在关联词的后边。

四、错搭并列短语设置病句

高考中关于并列短语常设置的几种考法如下:并列成分的包含问题、并列成分的语序问题、并列短语的前后搭配问题。

[例1]这家乒乓球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2006年江西)

[例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安徽)

[例3]人们一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2007辽宁)

第6篇: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一、语言基础知识

(1)字音:三年高考的字音考查都是选择正确的一项,其中2013年、2014年标注了读音。2012年考查了声调(dānMdàn)、前后鼻音(línMlíng)、平翘舌(zīMzhī)。2013年标注读音,判断正误。B餐霜饮雪(xiě),误读;C谦逊(sùn),误读;D青苔(tāi),多音误读。2014年标注读音,判断正误。误读A 蓦(mù)然,D采撷(jié)声调C 脂(zhǐ)肪。

启示:关注生活中的常用常错字,做题时注意在前后鼻音、舌边音与鼻音、平翘舌、声调设置的陷阱。

(2)字形:三年高考的字形考查都是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两个两字词两个成语共四个词构成一个选项。2012年A“歌声缈茫”C“箫索”都是形异音同误写,B“廖廓”则是形似音异误写。2013年A“凄婉惆伥”B“精捍”D“典藉满架”都是形似音似误写。2014年全是形异音同误写。A“切蹉”C“时事造英雄” D“促不及防”。

启示:关注形似音异字,做题时小心认真。

(3)词语:三年高考的词语考查都是“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选择最恰当的一组”,三个两字词一个成语构成一个选项,其中一个虚词三个实词。

启示:注重语境及近义词的辨析,抓住不同语素分析近义词的差别。

(4)病句:三年高考的病句考查都是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2012年A成分残缺,“随风生长”缺少主语,B成分残缺,“闲情逸致”缺少谓语“有”,D语序颠倒,关联词“不仅……而且”后的内容颠倒。2013年A语序不当,“一幅大写意的美丽中国”,B结构混乱,“没有剥夺站在废墟上的那些生命依然坚强”,D成分残缺,“总有一种耐人寻味留在心中”。2014年B搭配不当“人口……高于……水平”,CD选项关联词的位置不对,主语不一致时,在主语的前面“公民不仅……还会有一个平台建成

启示:高考要求掌握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是: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序不当,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加黑的两种类型近三年没出现在考题中)

(5)文常:2012年A孔乙己,B哈莫雷特,C宋词苏轼,D意识流,《墙上的斑点》《追忆逝水年华》《半张纸》。2013年A《论语》,B《红楼梦》,C《狂人日记》,D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老人与海》。2014年A《孟子》话语理解,B《呐喊》中的《明天》,C《雷雨》,D卡夫卡《骑桶者》

二、现代文小阅读

2012年选文《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设题错误类型有6A张冠李戴,7C强加因果,8D无中生有,2013年选文《乡土本色》()。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张冠李戴都有设题。2014年《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设误类型有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三、文言文阅读

2012年《家有名士》正文选自《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有删改。2013年《廉希宪事略》选自《元朝名臣事略》《南村辍耕录》。2014年《基传》(宋濂・明),选自《宋学士全集》。9题词语解释,10题多项组合选择,11题有关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12题译文9分,为三个句子。文章为组合式,同一人事的不同记载或相似人事的不同叠加。13题为文言断句,3分,断句不超过6处。2012年选自《世说新语》刘孝标注。2013年选自《元朝名臣事略》。2014年选自《基传》(宋濂・明)。

启示:断句文段虽不出自前面的文言文篇章,但与之有关联。三年考在人物。

四、古代诗歌阅读

2012年唐诗,《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设题两个。第一题概括邹明府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第二题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分析。2013年宋词,《临江仙》(欧阳修)。设题两个。第一题概括词中丰富的情感。第二题结合两个句子赏析此词“飘逸”。2014年唐诗,罗邺《早发》。设题两个。第一题“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艺术手法。第二题赏析“背”表达效果。炼字类。

启示:考查的有人物形象、炼字、情感、风格。情与景、技巧手法及句子的赏析则较少涉及。

五、名篇名句默写

2012年,《诗经 关雎》《李凭箜篌引》《虞美人》《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逍遥游》《陈情表》《桃花源记》《出师表》。2013年,《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过秦论》《归园田居》《滕王阁序》《使至塞上》《梦游天姥吟留别》《赤壁赋》《声声慢》。2014年《短歌行》《桃花源记》《咏怀古迹(其三)》《琵琶行》《菩萨蛮(其二)》《醉翁亭记》《赤壁赋》《破阵子》。

启示:关注没考过的篇目。

六、现代文大阅读

三年的设题形式稳中有变,自2012年19题设为探究题,2013年16题明确要求,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2012年,《耳边杜鹃啼》(罗琅)。17题,文章用较大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的用意。18题,分析“姑嫂鸟”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19题,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2013年,《罗曼・罗兰》(徐志摩),17题,结合第②段内容分析,罗曼・罗兰为什么醉心于“敌人”的音乐艺术。18题,结合全文概括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了什么。19题,结合全文并联系现实探究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2014年《六指猴》(墨中白)17题,小说中那块活泼有趣的玉蟠螭在情节安排与人物塑造上有何作用?18题,概括候六与东家的性格特点,并作简要分析。19题,这篇微型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甚至大量使用一句一段的形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启示:2012年在结构上出题较多;2013年在概括上出题较多。句子的赏析,手法的运用较少设题;2014年考题虽常规,但容量增大。

七、语言运用

2012年,20题,全民读书月活动,为《楚辞》或《史记》写一则阅读宣传语。21题,用对偶句描述《红楼梦》中宝黛初会的情景。22题,欣赏漫画猫与衣衫上的鱼,为其题诗或配文。2013年,20题,你如何看待莫言与郭敬明作品销量现象。21题,《雷雨》台词的改变,你认为哪句更好。22题,丰子恺漫画《巷口》,围绕“盼”写一个场景。

2014年,20题,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21题,"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写一则赠语印制书签,原创,不超过30字。22题,用诗或文的形式描绘心中的奔马,原创,比喻、比拟两种手法,不超过60字。

启示:漫画题经久不衰,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八、作文

2012年,材料作文,科技发展与传统事物的流失。2013年,材料作文,“方”“圆”。2014年,材料作文,山脚、山腰、山顶的风景。

第7篇: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一、整理・系统整理,形成知识的锁链

语文知识庞杂,没有理科知识点清晰,但近几年各省高考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相对稳定和明确,这就使复习的针对性更加明确了。对于这些知识点和能力要求,同学们必须心中有数,同时每个知识点涵盖哪些具体内容必须有清晰的认识。比如诗歌鉴赏题就可以这样展开复习:

方法指南:依照上述方法,可以根据当年本省的《考试说明》逐条梳理。梳理时以全面细致为基本要求,力求穷尽到各知识点所涵盖的全部内容。因为同学们都已经进行过一轮复习,所以系统整理时,应结合复习时老师帮助大家归纳的内容。此外,在整理归类相关知识点时,最好能在旁边附上相应的例子,特别是已经做过的试卷上的典型例子,这样有助于我们触类旁通。

二、补缺・查漏补缺,明了复习突破口

“马后炮”和“事后诸葛亮”历来为人们所嘲笑,其实,对于高三复习,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在考试中没有弄清楚的问题,事后如果能琢磨清楚,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避免重蹈覆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吗?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要去分析自己的缺漏,无论是知识方面还是能力方面的,只有先找出来,才能明白自己的短板,才能寻找解决的办法。而要能发现自己的短板,面对一份试卷,你也许不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但当十几份甚至更多的试卷集中呈现在你面前,你可能会很快发现知识链中的缺漏,比如那些不断在不同类型试卷中反复出现的共同错误就是你的“软肋”,就是你必须利用寒假集中攻克的问题,这就是查漏补缺。此项工作虽然繁杂,看起来需要花很多的时间,但效果却是明显的,例如对于各种题型的查漏补缺可以这样来操作:

题型 考查内容 要点 攻克方法

语音题 主要考查多音字、形近字的读音 《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是识记多音字和难读字,其中多音字有150多个 多音字,就是一字多音。在汉语中,一字多音现象主要是因一字多用而产生的变调或异音现象,多音字用口诀法、联想法等方法记忆非常有效。比如: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字形题 主要考查日常生活中错误频率比较高的字 汉字的特点是音形义三位一体 依据当前词语应有之义,推断字形是否正确

根据当前字形的意思,看看是否符合词语的意思,从而判断字形是否正确

病句辨析和病句修改 主要考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类型的病句 解题的基础是要熟练掌握病句六种常见类型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把错误类型弄清楚了,把常见病句分别归类

解题首先要有程序:先找主谓宾,看搭配;接着查定状补,看修饰;再品味语意,看逻辑;其次要抓关键:抓关联词,看逻辑和位置;抓并列短语,看类别和搭配;抓否定词,看正反;抓双面词,看对应

现代文阅读 考查认读与理解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鉴赏与评价能力,其中如何辨别和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是一项重要内容之一 阅读的文本虽然不停变化,但考查点,甚至问题的设置却大同小异,我们要善于找出解题的规律 总结近几年高考阅读题分别考查了哪些知识点,怎样设置问题

看看自己的试卷,在每次练习中,经常在哪些问题上出现错误

参看高考试题的答案,并分析答案的构成,也就是基本的答题思路或者格式,以及答案是从文本的什么方面提炼出来的

诗歌鉴赏 …… …… ……

再例如对于成语运用题可以参照下表复习:

方法 捉襟见肘

准确理解重点字的意思,以便理解成语的含义 解字 襟:衣襟,肘:臂肘

准确把握成语的本义,加深理解用法 本义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

掌握用法,准确运用成语 用法 比喻困难重重,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明晰感彩,把握成语运用范围 色彩 中性

指出形似意近成语的相同点与相似点,分析意义与用法的区别 辨析 辨析“捉襟见肘”“左支右绌”“顾此失彼”

相同点:遇到困难而穷于应付。

区别:“捉襟见肘”强调困难重重,处境尴尬;“左支右绌”强调因为财力或能力不足,穷于应付;“顾此失彼”可适用于各个方面

例句多摘引新闻媒体,接近高考风格 例句 矿井急剧扩建,导致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线拉长,让安全管理捉襟见肘。(摘自2009年6月6日《新华日报》)

熟悉真题,百战不殆 高考试题 (2008浙江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鱼龙混杂)

B.她不属于学院派,自然少受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其创作往往天马行空,充满神奇瑰丽的想象。(金科玉律)

C.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弹冠相庆)

D.NBA季后赛中,由于缺少了主力姚明,火箭队内线空虚,在防守上往往顾此失彼,实力明显削弱。(捉襟见肘)

分析:A项“泥沙俱下”指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无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龙混杂”指鱼和龙混合掺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项“清规戒律”的“清规”指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指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多含贬义。C项“额手称庆”指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的“弹冠”指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指贺喜,常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项“顾此失彼”指顾得了这个,顾不了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即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①形容衣服破烂;②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答案选D

通过口诀,记忆用法 口诀 捉襟见肘穷于应付

方法指南:对于各种高考题型,我们可以简单分析一下高考近几年集中考什么,怎么考。然后利用寒假,集中精力攻克它,经过以上的归纳整理的工作,你会发现,相同题型的不同问题,答案的构成和来源却基本相同,如果找到了规律,也就找到了以不变应万变的路径。

三、回归・回归课本,确立拓展的基点

一轮复习和大量训练后,有心的同学会发现,虽然试题中很少有直接考查课本内容的,但是许多试题源头依然在课本,是在课本基础上的拓展和迁移,所以,寒假里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高三上学期的复习,我们可能更多地忙于做一份份的试卷而忽视课本,殊不知,课本乃一切知识的根本,几乎所有的考试内容,特别是基础知识、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依据,那么,你还能视课本而不见吗?

要点 拓展方式

回归课本 默写课本名句 高考默写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来自于课本,而且篇目已经确定了,务必花一些时间加以突破,确保这一部分内容不失分。另外,课外默写的名句,有的也出自课本,如果在回归课本的时候注意到这些,并集中抄写到一起,时时巩固,不但有助于默写,写作时也可以灵活引用

反复诵读文言文 在诵读中积累实词和虚词词汇,培养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高考文言文选段来自课外,但考查的知识一般都能在课本中找到依据

归纳整理一词多义的实词、虚词的一般用法和判断其用法的规律、特殊的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现象等,将其分门别类,并探寻文言现象的共性。对于文言文翻译,最关键的是一词多义、重要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活用现象和修辞方法,准确理解和判断所要翻译的句子中的得分点

整理各专题的话题 现行的教材基本上是按照人文话题编排,同一个话题的几篇文章,通常是从不同的角度立意。整理这些话题和不同的立意,并在此基础上再拓展一些内容和立意,可以为今后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和观点

第8篇: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关键词:“3+证书”;语文;答题指导

广东“3+证书”高考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已有的积累来回答命题者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我们在懂得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目要求,注意少用绝对化的句子。

做题总原则:选择题稍快点,2分钟答l题,且力争提前一点。

进到考场坐好后,做几次深呼吸,告诫自己:“欲速则不达。”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绝对不轻易留下空白;记住“整洁、美观、有效”的答题原则;然后拿起笔,进入到客观题的选择阶段。大致有:

一部分语言知识与应用

1.字音题

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题

可能是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字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义,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

如果题干是选全对的一项,就先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一项;如果题干是选有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一项。

总之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配合使用排除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像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问号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3.标点符号题

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逗号、引号、问号、分号、破折号、括号、冒号、省略号、书名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使用的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估计沿用见过的考查方式居多。

4.词语运用题

近几年都在考近义实词的辨析。通常是对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答案。

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5.词语(包括熟语)辨析题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感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项。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同时必须用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6.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是否恰当。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要先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意,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

注意题干的要求,要求选择没有语病的—项。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其次是回忆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类型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7.修辞辨析题

九种辞格,重点掌握五种辞格的辨识。对于比喻,要从五个方面把握:①本体和喻体是异类事物,具有相似点;②喻体要通俗易懂;③词的比喻义不是比喻;④比喻要贴切,即运用比喻时必须对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分析概括;⑤要注意感彩。对于设问和反问,考生只需把握其在作用和内容上的区别。对于借代和比拟,要求掌握其类型,并能把它和相关辞格(借代和借喻、比拟和比喻)区别开来,重在掌握其辞格的特点和作用。

8.语言连贯题

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上下文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首先是整体阅读。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认真读懂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画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阅读题目,找出选项相对应的区域。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印证。

其次是注意科技文、社科文的总体解题技巧。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整体的区别。

正常错误有故意混淆、以偏赅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强加因果等。

三部分诗歌鉴赏

如果可能,面对一首诗词,可先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中的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如果不了解诗人就不要管。诗词中如有议论、抒情,一般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第9篇:高考病句类型范文

一、刚进高三时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我所教的是两个文科平行班,当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语文有较浓厚的兴趣,但这些是相对于兴趣而言的,对应试而言则有很大的能力欠缺,况且,文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较强的上进心,面对高考,这些无疑造成了进入高三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上的隐患。

1.学习极其被动。

2.缺乏应有的基础,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综合做题能力差,应试能力弱。

3.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过关。

4.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5.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高三时期复习训练的具体措施。

鉴于上述学习背景及实际情况,高三时期我与备课组的各位同事在学期初就制定了针对高三全年的复习计划,并扎扎实实地加以落实:

(一)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高三阶段结合教材我重点抓了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复习及诗歌复习,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扎扎实实地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背诵名句佳篇;另一方面通过练习检查督促。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但如此,对文句优美、意蕴深厚的现代文,我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语言揣摩,佳句仿写。

(二)落实考试说明,研讨高考真题,分段过关。

考纲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说明也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对首届进入新课改的我们,因此,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课改区的说明,2012年考试说明较之2011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我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在复课过程中,我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参照2011年课改区如海南卷、浙江卷、山东卷,认真研究题型、题点、命题规律、答题技巧,将知识点的复习与例题训练有机结合,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如面对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般的字音字形及熟语的复习,我抓住命题规律、考点落实等方法,化繁为简。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积累。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