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教师读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读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读书论文

第1篇: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教学;素材整合

引言

与语文等课程相比,数学课程更具有严谨性与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相对较高。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习惯沿用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授课方法进行教学,试图将教材中的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以此来提高其学习效果。然而,传统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与反感,从而进一步降低其学习欲望。阅读能力对学生学习能力与解题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完善,并将课外素材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其数学阅读水平。本文从教学素材的角度出发,就素材整合在小学数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进行了分析[1]。

一、根据学生兴趣选取素材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不重视数学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一般只存在于语文教学中,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阅读教学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提高。实际上,数学阅读能力与学生解题能力息息相关,只有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才能在做题的过程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尽快明确题目想要考察的知识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而将素材与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为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教师必须要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选择素材,让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2]。例如,学习与“加减法”有关的内容时,学生容易对数值较大的计算题产生恐惧心理,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截取素材,让其感受一下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首先,教师提出一道题目“134-98=?”随后利用多媒体介绍素材内容:“如果你爸爸带着你一起去超市买生活用品,你们总共有134块钱,买了98块钱的东西,那么还剩下多少钱?该怎么计算才能最快算出答案呢?”此时,学生便能想到可以用100-98+34进行计算,这样很快就能算出还剩多少钱,以此激发其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又如,学习与“小数”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在教学前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超市各种物品价格的图片,并让学生看看图片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每个物品下面都有具体的价格,而且每种物品的价格都不一样。”教师继续引导:“没错,但是还有其他的信息,你们再仔细看看。”学生则会发现每种物品价格中间都有一个小数点,此时,教师则可以导入“小数”的内容进行教学。由此可见,通过创设情境、引入生活内容等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还能激发其学习的动力。当然,数学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教学情况丰富阅读素材,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根据教材内容整合素材

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不仅包括概念、公式等,还包括一些法则。然而,简单的死记硬背并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与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探究教材,从而帮助其尽快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例如,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等内容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背出运算定律,还应通过口头解释、动手操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运算定律的原理,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当结合课外素材来阐述这些运算定律背后的意义,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在预习或复习教材内容时要做到仔细、认真,将不懂的地方圈出来,并及时在课堂上提问,不能似懂非懂或者不懂装懂。如学习《平行与垂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直线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让学生找出这些直线有哪些共同点,此时,学生会发现两条相互平行的线永远不会有交点。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再仔细回顾教材中的内容,并将存在疑问或者不懂的地方提出来。有一位学生则提出了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课文中在介绍直线相互平行时,提到了一个前提,就是要求在同一个平面内,这是为什么,难道不同平面的就不可以吗?”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阅读态度进行表扬与肯定,随后再通过多媒体来展示一些图片素材。图片内容为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立交桥、三维立体图形等,学生详细观察后会发现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虽然不相交,但也绝不会平行。通过阅读、提问,学生可以明显感受到数学并没有想象中的难学,但是数学语言的确具有严谨性与周密性,学习时容不得半点马虎。又如,学习与“平行四边形”有关的内容时,由于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对平面图形并不陌生,从而也降低了学习难度。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可以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并通过前后翻页的方式将平行四边形的内容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内容进行联合阅读,找到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宏观上把握不同章节的内容。通过仔细阅读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动画来展示图形的具体变换过程,此时,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两个角伸拉之后就可以变为长方形(正方形),换言之,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可见,数学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相关素材来帮助学生厘清不同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逐步构建其数学框架,这样在阅读环境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与提高,学到的知识也就更具有逻辑性与条理性,从而会渐渐形成知识体系。

三、紧贴时代气息挖掘素材

从教育角度来说,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展的要求,教师必须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与改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在进行数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适时更新教学素材,使素材体现时代的气息与特点,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体会,并感受到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3]。例如,在学习《百分数》这部分内容时,众所周知,百分数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如酒瓶上的酒精含量,矿泉水瓶上的矿物质含量等,只是学生平时没有注意到而已。为了能让学生注意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可以随机截取一段新闻素材:“2016年我国经济仍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5%,经济增长则连续四年高于10%……”这样的新闻素材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生活气息,在新闻联播上具有较高的出现频率,学生开始明白原来百分数在生活中是这样运用的,从而为其学好这个章节的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第2篇: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一、探究性阅读

对于阅读来说,它是将文学与心理和语言这三个复杂心理活动结合的一个过程。而阅读主体的自我构建,它是能通过对作品对话交流以及与作品产生感情共鸣碰撞实现的,可以将其归纳为是探究、理解、发现世界的一个过程。

探究性阅读,主要是在阅读的基础中,能够有效的进行作品分析、掌握,是一种有效处理知识、处理语言信息的阅读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式阅读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能帮助学生提升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因此,对于探究性阅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它是能够对作品内涵进行更深一层的探究、研究,是阅读中最高境界。在高中语文中,开放性与综合性是语文学科特点所在,基于此,探究阅读能够针对这些特点,提供出更多的学习空间给学生,能够给语文知识与其他科目知识构建跳跃平台。

二、实施策略分析

在语文改革后,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的要求则更高了。新课程改革后,在教材结构与内容结构方面也作出了一些调整,它调整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将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就当前情况看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探究性教学策略有下面几点: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探究性教学价值主要是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注意学生这一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运用各种探究方式,对作品进行不断研究,将其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进而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条件。比如,在进行《荷塘月色》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在讲解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对文章进行整体的基调感受,从而使得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心境,然后,在让学生对一些包含探究性或是美感的句子进行解析,将存在文章中的深层哲理与蕴含的意思挖掘出来,然后让学生在这些基础上,在对作品进行欣赏学习,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就能够使得学生的感性经验得到升华与充实。

(二)老师需要将引导作用发挥

在探究性阅读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的参与其中不断地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做好引导者与启发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问题的创设,引导学生们能够进行探究性阅读,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丰富语的语言能力,去引导学生们进行文章的朗读与理解。另外,老师可以通过自己对本文的理解和学生们进行讨论,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的方式进一步感知文章,从而能将文学之美细细品味。

(三)把握好文本的客体作用

对于阅读而言,文本是阅读的客体,它所提供的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框架,其中的一些空白点与细节,还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因此,在进程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善于将文本中的未定点与空白点挖掘出来,要将文本的阅读客体的身份充分利用,进而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比如:在进行《老王》这一文本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对文章情感更加容易理解,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集历史材料的方式,对作者写作时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对作者写作的心路历程进行了解。通过这种由点到面的探究性阅读方式,能够将学生阅读美感能力提升的同时,还能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四)做好课外资料与课堂内容的延伸

教学过程中,课本上的内容以及知识是十分有限的,而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无限的,在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仅通过固板的教学材料是无法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要。因此,这就要求学校以及老师能够在立足于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拓展阅读视野,为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做出不断的努力。

三、探究性教学的方式

(一)有效运用情境教学,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

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学阶段,融洽的课堂氛围,趣味的情景故事,具备好奇的课件,这些因素都是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意识的培养,是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主要条件。

(二)知识探究体验

语文科目它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所以在教学阶段中需要增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实践,将独特的感受与个人体验相结合进行获取,这也是让学生亲历阅读探究的一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角色演示,进入意境体验,这种方式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探讨来进行知识巩固,使其能够感受到探究性阅读的快乐。例如,在进行《鸿门宴》这一文本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然后通过学生对表演人物言行举止拿捏分寸优劣的讨论,将他们阅读的兴趣激发,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阅读体验。

(三)将阅读的探究源头拓展

第3篇: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关键词:语言输入理论;语文阅读教学;启示

自从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后,人们将其应用于语言学习的各个方面,如听说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使我们对语言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拟就次理论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展开探讨并就其对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做初步探讨。

一、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

克拉申(Krashen)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在于获得输入(input),并且一定是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如何获得可理解性输入呢?首先要分清楚两个“水平”的问题,即:(i)学习者已有的语言水平及(i+1)学习者要达到的语言水平。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再现学习者已经习得的内容和准备学习的内容。通常情况下,学习者都很难把学得的知识运用起来达到习得的目的。因此,以“旧”导“新”,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挂上钩,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阅读水平,为他们提供合适的阅读材料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必要条件。克拉申认为,语言输入的质很重要。所要学习的材料首先应该是可理解性的。课堂是学生获得可理解性语料的主要途径,如果学生理解不了输入的信息,教师的课上得再精彩都是徒劳。其次,语言输入的量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可理解性语料是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最后,所学习的内容总体上不应该超过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又必须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语言的习得才可能发生。因为,如果是学习者已经掌握的、很容易理解的所输入的语料将无法激起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但是,若所输入语料的难度大大高于学习者现有的水平,他们将无法理解语料,从而丧失学习兴趣,这也不利于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1、中学语文阅读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要求中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此外,对于课外阅读,提出: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从总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获得通过阅读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输入有效的、足够的语料。

2、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很多学习中,合理的方式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而在现今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担当主角,学生被牵着鼻子走。前者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后者只要顺着预先设计好的轨道思考就可以了。从整篇文章的布局,到具体词句的推敲,都由教师倒给学生。大部分的课堂时间被教师主观的分析和繁琐的提问占据,学生能自己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最终导致学生“被阅读”的现象。

(2)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很多教师将中学语文阅读课上成了阅读应试课,如何在阅读测试部分获取高分成了这门课的终极目标。忽视原文的意义及其想要传达的情感,按照阅读考试模式训练学生,统一标准答案,在解题技巧和方法上花费大量时间,从而让学习者在阅读中的独特情感体验得不到开发。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方式便会陷入机械化,阻碍他们的个性发展。

(3)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量少,且缺乏有效的指导。相当多的学生除了学习课本知识外,很少阅读其它材料。即使有课外阅读,他们接触到的目前市面上充斥的盗版书籍或一些不适合他们年龄的小说等,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者阅读能力的提高,还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

总体来看,我国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存在语料输入的质和量的问题。

三、语言输入理论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1、准确把握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根据这个现有水平和他们的实际需要,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阅读课堂输入语料的质,这是“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在阅读教学上的运用。教师不仅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输入,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语料。理解在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理解不了信息, 就谈不上吸收所输入的信息,更谈不上输出和运用所学内容。因此,在课堂上采用何种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提供给他们的材料是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或教材再好, 若教学方法不当, 就达不到教学目标,产生不了想要的教学效果。方式和手段可以多种多样,例如,《语文课程标准》有一条规定,要求学生自己能够“体会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词语的含义,找找同意词和反义词;接着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把生活阅历和文本环境融合起来理解;然后可借助词典字典帮助理解,把具体语境中重点词的意思与工具书中的意思对比理解;最后,可让学生造个句子,边运用边理解。此外,回读全文、重温精彩片断、积累储存等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有效手段。

2、重视课外阅读,课内课外相结合, 增加学生阅读的量。教师只有在抓紧课堂阅读教学的同时, 充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才能真正做到厚积薄发。当前,初中语文课内教材主体部分主要包括两大板块: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不仅阅读主体部分,就连综合性学习板块,也包括了大量的阅读内容。而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材自2001年起,开始尝试把课外阅读材料纳入教材编排体系,七至九年级在每册安排2—3部作品,高中每册介绍2部,这些措施突出课外阅读的重要地位,表明了阅读量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形成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最终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由于课内材料数量不多,教学时数也有限,与实际需要的阅读量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课外补充材料,以课内教材为主,课外自读为辅,让学生有机会能够把在课内学习时获得的种种知识和能力,举一反三,用到课外阅读当中。这个辅助不但可以巩固和扩大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可以充分锻炼自学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现在数字化和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明显的趋势,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阅读文本除了书籍外,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磁带、光盘等都是比较容易获得的阅读载体。而网络因其大容量、简便快捷、可以随意进行等优势,能够同时传播大量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各种形式的信息,大有取代以往传统阅读模式而成为更流行的阅读方式。但网络阅读也有其缺点,如信息的正确性、持续性等都无法得到保证。因此,语文教师还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网络阅读,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指导学生不断收集课内外语文阅读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重视阅读主体的地位,让他们能自主思考,使阅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从而凌驾于阅读的标准答案之上。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体验各不相同,他们对于相同材料的感受也不尽相同。一百个人能读出一百部《红楼梦》。因此,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不能用标准答案去框住学生,不能轻易评判答案的对错, 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与阅读文本、学生与教师的自由对话。让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求, 自主发现, 有所创新,将课堂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的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产生新的知识情感体验,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

四、结束语

“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国民年人均阅读量仅有0.7册,韩国11册,日本40册,美国60册,犹太人75册,俄国每20人便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的阅读的质和量呢?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效地结合起来,把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作为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语文既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第4篇: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党的“十七”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我区人民对优质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十一五”教师继续教育要突显时效性,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此我们推出“营造书香校园、建立学习型学校”读书活动,以此为契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这是我们迎接挑战和机遇的策略之一。

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开展全员参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在精神文化的支撑和引领下,必将促进学校的整体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个人成长,营造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书香校园文化。

读书活动将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培训内容。通过读书构建教师个人的精神家园,是教师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高专业素养的必经之路。

学校作为最基层的组织和管理单位,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卓有实效、形式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

二、实施“书香校园”读书工程的目标

1.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创设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使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思考习惯。

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朝着“有哲学的头脑,有学者的风范,有精湛的教艺,有愉悦的心境”这一目标不断迈进。享受工作的快乐,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4.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营造书香校园,创建学习型学校。

三、推荐阅读内容

读书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读书不仅要专,更要博。我们提倡教师读五种书:

一是名人传记。名人成长历程里的动人故事对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是教育理论书籍。在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提高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不断调整教育实践,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

三是学科专业书籍。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不断向前发展的,通过读书更新专业知识,引进时代的活水,从而保证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

四是现代科技书籍。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我们对生活的认识,读这些书有助于教师了解现代人的心理、感悟现代生活,开拓教师的视野。

五是美学、文学、史学和哲学书籍。通过阅读,思考人生,积淀精神文化,寻求心灵家园,提高生命质量。

四、实施“书香校园”读书工程的具体措施

(一)组织管理

1.教委人事科负责统筹安排,监督整个过程的组织管理。

2.进校师训部根据读书计划,协助督促学校按要求完成任务。

(二)具体安排

1、20xx年1月18日,召开动员大会。

组织部门:教委人事科、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

参加人员: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直属单位教学主任、继教负责人。

具体内容:布置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具体方案;下发文件及材料。

2、20xx年1月—3月,教师利用寒假自主阅读。

A、20xx年1月,学校帮助教师利用多种途径确定所要阅读书籍,并填写“门头沟区‘书

香校园’读书活动登记表”(见附表一)一式三份。

B、20xx年2月,教师利用寒假时间认真阅读所选定的书籍。

C、20xx年3月1日前,各校将本校开展“书香校园”的读书活动计划上传至读书活动专用邮箱mtgdshd@sina.com。邮件题目为“xxxxx学校‘书香校园’读书活动计划”。

D、20xx年 3月20日前,各校继教负责人将本校教师填写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登记表”(附表一)上交至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各学段负责人处。(“‘书香校园’活动登记表”统一用A4 纸打印,内容部分为宋体四号字。)

3、20xx年3月—20xx年7月,在深入读书的基础上完成论文 或读书体会的撰写工作。

A、要求文章内容真实,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行体验、感悟、尝试,将个人的独特实践或思考写成文章。若发现抄袭,取消继教学分。由继教负责人协同教研组长检查确认,确保文章的原创与真实。

B、各校要开展校内评选活动,所选优秀论文 或读书体会不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一。

C、各校要组织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活动,继教负责人协同教研组长进行检查指导。师训部随时指导学校的读书活动,积极参与学校的读书交流展示活动。

4、20xx年9月—20xx年12月,在组织全区检查、交流研讨的基础上,评选“书香校园”活动先进校。

A、 20xx年9月20日前,各校继教负责人完成“‘书香校园’教师读书活动情况统计表”(见附表二)的填写工作,用A4纸打印并上交到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各段负责人处,同时将全校教师论文 或读书体会刻成光盘一并上交。

B、各校将推荐的三分之一优秀稿件按统一格式打印后上交至师训部,准备参加区级的评选和交流展示活动。优秀稿件格式要求:首页格式(见附表三);正文字体为小四、宋体;字数20xx字以上3000字以内。

C、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将组织专人对论文 和读书

体会进行评选,评选结果将在门头沟区科研月活动中公布。各校获奖教师名单及奖励学分将在科研月中发回学校继教负责人处,以便学校进行继续教育学分登统。

D、各校继教继教负责人对本校教师参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的学分进行登统。填写完成附表四(教师参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学分统计表)。 总结和附表四(教师参加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学分统计表),上传到读书活动专用邮箱mtgdshd@sina.com。邮件题目为xxxxx学校“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总结及附表四。

F、20xx年12月师训部按学段进行继教分数的登统。

G、20xx年1月进行区级优秀“书香校园”的表彰活动。

(三)继教学分的获取

1、各校继教负责人检查确认教师基本阅读任务完成情况,并填写完成附表一、附表二的登记。4学分。

2、各校继教负责人检查并确认教师按要求完成了论文 或读书体会的撰写。2学分。

3、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将对各校推荐的优秀论文 或读书体会,以及参加区级读书活动大会交流展示或获奖的文章予以学分奖励。

(四)给学校的建议

1.挖掘资源,提供书籍。学校充分挖掘图书馆的资源,加大投入,保障读书。学校图书室建立科学合理的借阅制度,充分发挥其作用。

2.搭建平台,观摩读书。

可在校园网上开辟“读书俱乐部”专栏,并开设相应的子栏目:读书

体会、精品书屋、读书笔记、读书活动、推荐文章、新书介绍等。为教师阅读交流提供便利。没有校园网的学校应开辟相应的读书专栏展示上述内容。

充分利用教研组活动、学校活动时间组织灵活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开展校内读书论坛,为教师在全校范围的交流展示搭建平台。

3.开展研究,深入读书。

学校也可根据校本培训、校本研究的课题,指导教师要围绕专题进行重点阅读,用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4.撰写体会,实践读书。

读书体会可多种多样,读书笔记,学习体会、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反思等。学校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对在实践中产生良好效果的范例,要大力表彰宣传。

5.评价导向,激励读书。

学校对教师的学习计划、读书笔记、读书体会、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进行评价考核,作为评优评先中考核工作业绩的一项内容。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论文 的评选;鼓励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奖励办法依据学校奖励制度。

每学期制订读书活动计划,确定读书内容、目标、措施、效果预测等。

第5篇: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一、 多管齐下, 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

1.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情况家长调查的基础上, 召开家长会, 改变部分家长的陈旧观念, 取得家长的帮助, 保证课外读物有来源, 课外阅读有监督。有条件的家庭, 提倡亲子阅读, 这对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教室内张贴读书名言, 布置班级读书角, 图书来源一是学校图书馆, 二是学生家中藏书。同学之间可交换阅读书籍, 提高读物利用率,减轻家长经济负担。 “读书小屋” 每周推荐一本好书, 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垂范,与学生共读。 特级教师支玉恒说: “教师不读书,对学生是灾难性的。” 阅读可以让我们的文化底蕴渐渐地丰厚起来,思维逐渐地活跃起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身上就会带有某种特殊的精神气韵和文化归属感,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与教师共同阅读,不但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也便于教师进行及时引导。

二、 帮助学生选择健康、 适合的课外读物

1.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有的喜欢名家名著; 有的喜爱科普作品; 有的迷于军事知识; 还有的只对卡通书籍感兴趣……因此, 我们放低要求, 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选择健康、 有价值的书。 课外阅读益处很多, 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论文格式, 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 选择最有价值, 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尤其孩子, 纯净幼小的心灵如果借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和经典名著来滋养, 心灵会日渐纯净, 感情会日渐丰富,兴趣爱好会日渐广泛, 智力与承受力也将日渐增强。

三、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

1.不动笔墨不读书。根据阅读情况填写读书卡, 记录阅读的篇目、 时间、 字数、 摘录好词佳句、 展示心得体会, 学会积累, 学会与文本对话, 学会做读书笔记; 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再创作 ( 会续写、 扩写、 缩写、 改写等) 。以保证阅读数量, 提高阅读质量。

2.集中指导, 提高课外阅读能力。学生共同阅读同一读物, 便于教师指导。但教师要挑选出人人喜爱的读物, 并不是一件易事。人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 “课外书屋” , 介绍了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漫画 “好看的圣诞书” ,它的幽默、 温情一下抓住了孩子们的心。我顺势引导阅读漫画集 《父与子》 , 它由一组组生动幽默的画面组成, 幽默、 温馨, 流露出纯真的赤子之情和融融的天伦之乐, 感人至深。我请孩子们谈体会, 谈各人发笑的角度, 从而理解 “各人笑各人的所笑” 正是漫画集所独具的魅力。并根据本单元课文均体现父母之爱的特点, 重点推荐漫画 “寻找出逃的儿子”等, 分组学习, 小组交流, 填写读书卡。

四、 有机整合, 减轻课业负担

1.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古人云: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确实在社会上处处有语文, 人人时时学语文、 用语文。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去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美, 并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 特殊的节日, 特殊的事件, 特殊纪念日等拓展阅读。如学了 《草船借箭》,引导阅读 《三国演义》 有关章节;学了 《十里长街送总理》 后, 推荐阅读 《大地的儿子》 ;学了《少年闰土》,推出鲁迅小说 《故乡》。3月5日, 读 《雷锋的故事》 ;父亲节,看朱自清的 《背影》 ……学生手中的 《同步阅读》 教材, 文章不但精彩,而且与课文主题紧密相连,应充分利用。

2.保证阅读时间。 课外阅读需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囫囵吞枣地应付课外阅读量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 要控制过多的机械繁琐的语文书面作业, 保证学生每天有半小时自由阅读的时间。每周的周记也可改为阅读、 与家长交流、 填写读书卡等。假期作文改为出一期读书专题小报等等, 让语文作业变得有趣起来。

第6篇: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一、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程理论,改变观念,提高教科研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培养学校教科研骨干队伍,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为进一步将理论学习和教科研实践融为一体,我校充分发挥校长室、教科室的指导作用和服务功能,以读书、教师培训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1)读书。我校开展“研读教育名著,与专家对话”的读书活动。充分结合县镇的读书活动,以“第五届读书峰会”为契机,共同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同时在阅读好的数目时能够及时交流心得体会。组织教师将读书所得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写出读书论文、心得、读后感等,并积极向报刊投稿。

我校积极发挥教研组长组织成员广泛阅读理论书籍,吸取营养。每个教研组有固定的理论学习时间。获奖情况统计如下:

2009年西沿小学教育教学读书获奖或发表统计

 

(2)教师培训

为增强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通过积极组织教师的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科研业务水平,本学期我们根据县、镇教科室的安排,认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学习和听课活动,外出听课后,我们要求外出的教师认真写一份听课心得或上一节移植课,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

二、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

本学期,学校要求每位教师上完每一节课都要及时的思考,把本节课情况做一个总结。及时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自身的教学环节进行反复推敲。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及时记录下来,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思考解决方法。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充分让教科研活动能够有效地辅助我们的教学,同时教师的个人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本学期,在教师的博客整理过程中,教师能够及时地总结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以及教学随笔,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我校四十五岁以下的教师都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相互督促和激励,采取“互助学习,相互提高”的学习形式,使我校的读书及科研氛围得到了加强,教师的行为素养有了极大的提升。

三、在上学期活动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继续落实教学常规。我们克服师资不足的困难,采有专兼结合的办法,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开齐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坚持常规月查和通报制度,定期组织“五查”,即查所开学科的教学各环节是否落实,查学生课业负担是否减轻,查教师听评课是否参加,查教研活动是否开展,查教师的教后体会和小结是否撰写,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2、活动课的开设,培养了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以落实活动课为突破口,扎扎实实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把活动课列入教师工作量,千方百计解决场地、器材和师资等困难,保证活动课做到有教师、有设施、有计划、有检查、有记载、有总结。我校根据学生爱好,成立了书画、电脑、习作、英语、数学、体育兴趣小组,每周开展一次活动,使一大批特长生成长起来。

3、充分发挥校教研组的作用。根据教研组制定的学期计划和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及时调整适合现实的活动,使学生的成长伴随着老师的成长而成长,真正体现“教学相长”的理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教研室深入不够,特别是对一部分教研组长指导不到位,导致一部分教研组教研活动实效性不强,没有长远规划,无针对性,从而不利于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下一步打算

针对教科研存在的问题,我校今后工作将进一步立足于课堂教学,本学期打算申报两个课题,将课题的“立足点”与学校当前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同步;将教研的“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教研的“切入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力上。教科室紧密与教导处工作配合,重视过程的管理,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监管、检查与考核。每次活动的出缺勤点名记录等。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汉王镇西沿小学    教科室 共2页,当前第1页1

第7篇: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课外阅读,调查,分析,教学的质量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1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1、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1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1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中,占了小部分。说明在当今社会里,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许多学生都积极地从课外书中汲取新知识。但是,有些学生不经常看课外书,认为忙于学业、游戏,没有时间。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1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1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着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着、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1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着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着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论文的格式。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1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2、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1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1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1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1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其次,有些学生家长往往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是不务正业,会影响考试分数,因而对学生看“闲书”也大多持否定态度(当然,这也有唯恐学生缺乏分辨能力而误入歧途的考虑),也给课外阅读设置了障碍。即使“通情达理”的家长,这也往往局限于让学生读“作文选”之类,岂不知这不仅无益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反而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

除此之外,1些学校忽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1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1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3、解决方案

首先,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

1、与课堂教学的互补作用

1方面,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自己的阅读天地,可以自由思考,自由发表见解,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内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从而既拓展学习的空间,积累写作的素材;同时又可以自觉不自觉地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与方法加以实践应用--印证、对照、比较、揣摩,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形成,达到“不待老师教”的目的。另1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学习1些阅读的方法、技能等,寻求1把开启阅读天地的金钥匙,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做到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2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2、有助于落实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要求

语文课外阅读以其实践性、自主性的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带来的不足,同时又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从而使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的目标共同指向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3、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阅读是智力和思维发展的源泉,因此,应多读课外书籍,以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他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记住的多数倍……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那么他就连教科书都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学好正课,而且会剩下时间去满足其他方面的兴趣。”而博览群书也正是1个人汲取文化知识,丰富人生经验的手段。课外读物本身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熔铸了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探求。学生在阅读中不仅可以获得广阔的生活空间和生活阅历,还可以被引导着回到生活中去观察、体会和求证,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和当前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的源泉。

其次,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

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这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最后,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

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

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1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1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1些健康有益、切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当然,教师也应通过课堂教学或举办讲座、专题介绍等形式,对有关的文章、作品等进行精当的点评,留下1些思考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通过阅读课外书籍以寻求答案的兴趣。

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1种良好的阅读氛围论文的格式。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

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学习节选的课文可推荐全文让学生去阅读,通过阅读全文,能加深理解课文,如果是小说,则更能够完整、深刻地认识人物形象,如学了《分马》可读读《暴风骤雨》,学了《杨修之死》可读读《3国演义》等等。这样配合教材,与课本内容对接,从而带动学生广泛阅读,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更能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学期或年度书目的推荐,1定要根据课外阅读计划,配合教材的学习,认真审慎地选取高品位、高质量的读物,开列1个比较适量系统的清单,不能仅局限于与课文关系密切的内容,仅局限于书籍、报刊,应注意“杂1点”,广播、影视作品等不妨也列入1些,以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尤其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1些科普读物。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培根说过,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效果,浏览、精读、略读、读书笔记,必须从实际出发,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切实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方法的指导既可结合课堂教学进行,也可开设专题阅读方法指导课。

5、组织交流,检查督促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学生之间的交流至关重要,学生间的相互影响产生的作用有时比教师的指导更大。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新书推荐、书评、朗诵会、讨论会、专题墙报以及小型征文比赛等等,可结合有关的语文活动来进行。通过此类交流,学生阅读的兴趣往往大增,对于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大有裨益。

同时,对于课外阅读也要及时进行检查督促。检查的方式也应灵活多样,如召开课外阅读调查会、检查读书笔记或书面总结阅读情况等等,并及时公布结果,总结经验,予以表扬,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以促进课外阅读的进1步开展。

总之,当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切实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切实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必须大力加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并实现最优化,而绝不可忽视和放任自流。

第8篇: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关键词]青岛市实验小学;教师发展;教师素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2-0065-03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所好学校不仅是要有好的办学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几年来,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青岛市实验小学认真总结以往办学经验,始终坚持把教师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要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厚德养学的教师发展观,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规划,描绘美好的教育人生

宏伟的事业需要悉心的规划。多年来,学校为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了各种发展规划,为学校、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也激励着每位教师与学校一同前进。

(一)确立学校发展行动规划,形成共同教育愿景

学校是实现教师人生理想、成就学生未来的地方,教师的发展是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基础。因此。学校以学生发展为基点,以教师成长为轴线,制定学校发展行动规划,建立教师、学生和学校发展的利益共同体。学校树立“教师是专家”的观点,从教师发展、学生成长角度重新架构了学校的管理框架,对教师采用教研组和年级组双轨并行、协同管理的方式,一条线抓教师的职业精神培养,一条线抓教师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高水平教师梯队建设,从而实现学校与教师的共同愿景。

(二)制定教师梯级培养规划,记录个体发展轨迹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认同,更需要规划。学校遵循职业生涯规划规律,以全球的视野思考,以本土的方式行动,出台了《学校教师梯级培养规划》《学校后备人才库建设规划》。学校还依据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教师给予不同的目标定位,制定分层梯队建设措施,从不同层次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同时,学校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从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两个方面规定教师职业发展的底线,描绘其专业发展的高标,为其搭建最近发展区。为落实规划,学校实施了《教师素养改进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并要求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扬长,即教师要发掘自身优势,分析原因、寻求突破,向风格迈进;二是补短,即教师要剖析自身问题,反思原因、改进行动,向和谐发展。

(三)实施协同式教师发展评价,关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

质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教师发展既要关注结果,更需关注过程。为此,学校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和奖励机制,建立教师发展专项基金,构建协同式教师发展评价体系,并采取月考核与学期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等级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达标式考核、过程性记录、阶段性面谈、发展性评价、综合胜评定的评价流程,对教师进行发展性评价,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这种协同式评价的建立既使教师发展的经费得到了保障,确保了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性工作的正常开展,又加强了对教师发展规划落实的过程性跟踪指导,有利于促进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四)建立教师发展人才库,孕育多彩教学新葩

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因为有梦才有追求。对于那些能够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学校鼓励他们敢于梦想。为此,学校出台了《青岛市实验小学后备人才库建设规划》,请有梦想、勤勉执著的教师入库,遵循“严格管理、跟踪培养、循序渐进、滚动发展”的原则进行培养;同时,学校依据教师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并安排学科分管干部、校聘专家对这些教师进行跟踪指导,以孕育多彩的教学新葩。

二、浸润,让教育人生厚重丰盈

(一)文化浸润,让每位教师拥有光荣与梦想

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是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学校之水”就是学校文化,在它的浸润中,每个人得到陶冶,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变得充盈。

“一个团队的伟大并不是由于团队中某些成员的伟大,而是他们作为一个集体的伟大:”这正是青岛市实验小学的教育前辈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的真理:老教师倾情的带教、宝贵的经验材料、退休教师的文艺演出,每一次谈话、每一次展示,无论是特级教师还是人大代表,他们从不对自己夸夸其谈,而是在言行中透露着一种团队的自豪感、荣誉感。这使我们懂得,当这个团队所取得的成就让人产生敬佩之心时,团队的每一个成员也会产生荣誉感,以自己是这个团队的一员而自豪。同时,这种荣誉感又形成了强烈的责任感,促使团队的成员用实际行动去维护团队的荣誉和尊严。

高品位的校园人文环境、生动的师德培训、身边的榜样教师,使这种团队的荣誉感、责任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润着每个教师,使他们从跨进学校门槛之际便开始拥有着自己教育人生的光荣与梦想。

(二)科研带动,从“匠”到“师”的变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似乎是千百年来教师的标准形象,但是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如果仅仅“传道、受业、解惑”,那必然要成为“教书匠”。在匠人机械重复的讲说中,教师的思想、活力将耗尽,又怎能不产生职业倦怠呢?为避免这种现象,学校注重发挥科研在教师发展中的作用,培养科研型教师。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选择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课题展开了教改实验研究;1996年,学校正式提出走“科研兴校”之路,在“轻负高效”基础上先后进行了《‘双主”最优结合,深化素质教育》《发展创造思维,优化数学教学过程》《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情趣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情趣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国家级、省市级课题研究。从市级重点到教育部规划课题,从语数英到音体美课题,学校的科研兴校之路越走越宽,教育科研培训与教育教学培训互为犄角,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改变。同时,学校坚持主题式论文撰写活动,每学期确定专题让教师撰写论文,并由校聘专家进行评阅和一对一的指导,逐步提高了教师的写作水平,实现教师由“匠”到“师”的转变。

(三)乐教乐学,提升智慧与学习尊严

让学生享受学习的美好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而只有教师的乐教才能实现学生的乐学。为此,学

校立足课堂教学开展了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抓教师教的研究,打磨“两课”。“接力课”展示教研组整体研究状况,每学期两轮。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同组教师,对同一课题进行“三阶段两反思”研究、展示,在不断的教学改进中,实现组内教师的共同提高;“预约课”展示教师个人常态教学状况,初期由任课教师和分管干部预约听课大体时间,根据教学进度进行随时听课,同学段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在课堂教学打磨中,教师的学科素养得到不断提升。二是抓学生学的研究,探索学生学习目标。同时,学校开展主题教学调研,,一日四巡,把好备课、作业关,落实质量反思与改进;开展科学奥运会、头脑奥赛、讲故事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给每一位师生提供展现个性的舞台,提升他们的智慧与学习尊严。

(四)书香校园,陶冶情操与品行修养

阅读既是一个知识学习的过程,又是一个情感熏陶的过程;既是一个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心灵自我关照的过程。学校不仅提倡学生诵读,更注重教师阅读,设立了读书奖励基金,为教师订阅了多种报刊,并在每学期定期为教师送书。从“每周―读”到“读文摘、学文摘”,从读书分享日到读书辩论赛,从读书沙龙到读书论坛,阅读让教师学会了沉淀、养成了内省与深思的习惯,丰富着每位教师的精神世界。

(五)百家讲坛,成就品味与智慧之旅

教育是一种传递。成就教师,需要丰富的体验、多元的探寻和不断的学习。为此,学校开设了百家讲坛,从2005年4月至今,已经有顾明远、陶西平、崔峦、贾志敏、朱乐平、张连仲、路培琦等近百位教育专家、学科专家进入校园开展讲座。这种高层次的培训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理论视野的开阔、实践经验的提升,专家执著严谨的学术态度、勤勉奉献的工作精神也给教师心灵带来深刻的撞击,使教学、研究、反思、实践逐步成为教师熟悉的专业生活方式。同时,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多元的校本研修,从美术欣赏到健康讲座,从户外踏青到团队咨询……让教师感受到了教育的情趣、生活的乐趣。新加坡游学、欧美教育考察、香港真道书院探寻……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南北派教育的比较,让教师的视野更宽广、行动更智慧、人生更自信。

三、施展,为人生添加浓墨重彩

(一)导师引领,培育学校精英团队

学校实施“双名”工程,在“平等共享”的过程中,一手抓打造“名师”,一手抓培养“名徒”。因为他们的高度决定了一个团队的高度,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必然使深处其中的每个人快速成长。学校组织骨干教师赴欧、美、日、韩、新加坡等地考察,开阔他们的眼界,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教育境界。同时,学校为部分有需求的骨干教师及学科核心后备人才配备导师,借助专家的资源优势,由导师全程对其进行指导和引领,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使其及时梳理、提炼优秀的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学校的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育了一支具有良好专业风范的精英团队。

(二)专项研修,提升骨干发展潜力

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风气和导向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骨干教师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外在的引领,更需要其内在的专业自主。为此,学校开展了问题解决式骨干研修,形成两个讲坛。一是教师发展讲师论坛:充分发挥校内教师人力资源的优势,学校干部、内聘专家、校内名师、骨干通过设立论坛、讲坛的方式,针对骨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缺失,从教育和教学两大领域,分知识和技能两个途径,对骨干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其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二是学科发展金点讲坛:以技能提升、方法提炼为重点,挖掘学科活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如课堂习惯培养、批评与表扬的艺术、后进生转化的策略等,通过金点讲坛的方式,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共享,在更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中唤醒教师内在的发展动力。

(三)课程跟进,积蓄青年成长后劲

第9篇:教师读书论文范文

一、对话新课程,在学习中转变教育观念

2001年9月,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工作正式开始,西罗园五小作为丰台区首批实验学校参与了这项工作。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抓住这个时机,引领教师与新课程对话,转变教育观念,使新课程改革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起点。

与新课程对话是从读书开始的。通过学习朱慕菊的《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这本书,教师逐步理解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教师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地进行精神交流的过程,是一种生命过程。在学校的“读书论坛”上,大家围绕“如何把新的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交流,对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有了新的认识:在对待师生关系上,要学会尊重和赞赏;在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要学会帮助和引导;在对待自我上,要学会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要学会合作。

教师们在与新课程对话、与智者对话、与同伴对话的过程中,充分地吸纳先进的教育思想,转变了教育观念,实现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练好内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

1.在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中,提高基本素质

为了开阔教师的视野,使他们有机会领略知名专家、教师的风采,获得直接的学习体验,学校创造条件,或邀请专家来学校与教师面对面地对话,或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研究、观摩活动。学校还利用校本培训的时间,开展现场说课、编写教学设计的比赛。在活动中提高教师理解教材、独立备课的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在扎实的教研组活动中,提高研究能力

注重针对性。教研组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准确理解教材、掌握课标要求、客观分析学情。大家围绕学科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教学干部深入到教研组和教师一起研究教材,要求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教学干部和教师要亲自做。对重点课文或单元的起始课,有时是几位教师同上一节课,在层层深入的研究中,找到最优的设计;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这样的教研活动抓住了教学中的关键,做到了“研之有物”,实现了“研有所得”。

体现自主性。每学期,除了教导处组织的听评课活动,很多教研组都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自发开展互听互评的研究活动。这样自主的研究活动,解决了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教师自主研究的精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由于课时多,教师经常利用课间休息的点滴时间,及时在组内探讨自己上课时发现的问题。

发挥实效性。每学期各个年级、学科组都要确定研究的重点课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开展问题研究,详细记录研究的过程,将研究体会通过总结和提炼,撰写成案例论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逐渐养成了随时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提高了研究能力,能够及时总结自己的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在市区级的论文评选活动中,西罗园五小都有一批教师获奖,有些教师还经常摘得一等奖。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问题研究,促进了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发挥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三、重点培养,在合作中发挥带动作用

1.确定培养的重点,提供有效的支持

2003年,学校出台《西罗园五小骨干教师管理办法》,确定了校级骨干教师的选拔条件和培养途径,对认定的校级骨干教师有计划地进行培养。骨干教师每学期制订自己的发展计划,分析自己的发展优势和不足,确定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学校对骨干教师有明确要求,如每学期记30篇教育日记,在全校范围做一节公开课,期末学校要对骨干教师的业绩进行分类统计。通过这样的管理措施,调动骨干教师自主发展的内动力。

学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发展阶段,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有的青年教师勤奋好学,但是教学方式不够灵活,缺乏创新。为了让这样的教师尽快成长起来,在学校指导培养的基础上,邀请教研员来校听课,给青年教师面对面的指导;为青年教师创造机会,参与课题的研究活动,拓宽视野;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在不同的舞台上锻炼和展示才能。有的校级骨干教师课堂教学注重实效性,勇于创新教学方式,但是在积累研究成果、总结经验上有困难。学校干部帮助他分析成功的教学课例,找到有价值的研究点,从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实践、总结提升,实现了骨干教师的再发展。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

2006年,当有三名教师被认定为区级骨干教师时,学校及时制订了《西罗园五小导师带教工作方案》,建立了“层级式带教”制度,即校长带区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带校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带青年教师的层级带教模式。2008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学校又产生了两名市级骨干教师,学校及时把“市级骨干教师带区级骨干教师”纳入其中。带教方案对双方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每学期要互听两节课,开展两次学习交流活动,活动过程中要定期做小结,期末学校要展示带教成果,组织教师交流带教活动中的经验与体会。

骨干教师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都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在他们的指导下,许多青年教师的独立备课能力得到了提高,成功完成了各种研究课。在他们的引领下,各个教研组研究的问题不断深入,活动更具实效,其中有两个教研组获得了丰台区优秀教研组称号。

通过几年的努力,西罗园五小的教师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校51名教职工中,有2名市级骨干教师、3名区级骨干教师、11名校级骨干教师,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队伍。在近两届的师慧杯和首届创新杯竞赛中,有9人获奖,其中5人获得师慧杯一等奖,2人获得创新杯一等奖。他们当中最年轻的教师只有七八年的教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