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评估与监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持续创新教育理念是其首要任务。在高等教育评估活动中创新教育理念就是要以监测评估理念为引领,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整合国家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构及资源,完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监测评估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明确提出“委托社会组织开展教育评估监测”。积极开展监测评估活动,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内涵
教育评估作为教育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积极开展教育评估,既是满足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我国教育发展的需求,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的客观需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历经三十年的发展,高等教育评估制度不断完善,评估理论不断丰富,评估队伍不断扩大,评估水平不断提高,已基本形成了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两大评估体系,评估工作初步实现了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和专业化。但是我们也看到,传统的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均存在着评估过程缺乏有效监督、评估过分注重结果、高等学校缺乏参与评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等缺陷。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推动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也要求一种全新的教育评估理念与之相适应。高等教育监测评估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监测一词,原是项目工程上的用语,是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项目的数据信息,其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项目组织的有效性。[1]杭德格姆等把管理分成4个阶段:计划―做事―检查―作用,其中监测属于“做事”阶段,主要是监测过程是否符合目标,如果与目标不符则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2]OECD认为,监测具有常规的、持续性的功能。它运用特定的指标系统性地收集数据,为管理者和主要利益相关者提供活动执行中的有关信息,包括活动的进展状况和目标实现程度,以及所分配的资金使用情况。[3]世界银行认为监测包括:持续收集并分析活动实施信息,评价活动过程,通过比较实际实施情况和预定目标,随之进行调整,以实现既定目标;它是活动实施管理者的责任,属于活动内部管理实践。[4]
将“监测”这一概念应用于高等教育评估领域,属于教育评价的范畴,承载着教育评价与教育监督的功能。所谓高等教育监测评估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收集和深入分析有关数据,直观呈现高等教育状态,为多元主体价值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过程。[5]相对于传统的评估体系而言,高等教育监测评估是通过对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组成部分的状态信息进行持续地、不间断地收集、整理、分析与挖掘、预判等过程,直观呈现高等教育状态,从而为多元主体进行价值判断和科学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监测评估坚持用数据说话,更加突出评估的持续性、系统性、直观性、客观性,更加强调监测的常态性与过程性,并通过对高等教育教学信息的持续监控,更好地发挥对高等教育的连续监测、预测预警与及时改进等功效,推动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监测评估是在反思传统评估理论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吸收其经验优势的基础上,在评估理念、目标、方式、手段等方面充分反映了当今时代对教育评估的新要求,预示着一个新的评估时代的到来。
二、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基本理念
1.监测目的重在持续改进
美国著名教育评估专家斯塔弗尔比姆指出:评估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6]高等教育监测评估是一项科学性和技术性相结合的专业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高等教育相关教学数据的监控,寻求高等教育教学活动持续改进和质量提高的途径,推动高等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高等学校内涵建设,以实现高等教育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方向发展的转变。正如吉特等人指出的,监测评估依据持续收集到的数据,评价项目的进展情况的目的是通过获得项目的所有有关数据,以识别可能会引起不同于原定目标的特别程序,决策者可以根据结果对实际的执行方法或者具体目标进行持续性的调整,从而实现最终目标。[7]相对于过分强调评估结果和实施成效的传统评估活动,监测评估突出强调监测目的的持续改进,即通过持续监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相关信息,准确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及时修正活动偏差,并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与提示,促进监测对象连续地、不间断地改进正在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评估目标。
2.监测主体的多元化
治理理论倡导通过多元主体之间的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共同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和自下而上的。[8]监测评估打破了政府单一主体的传统评估模式,突出强调评估主体的多元化,使得监测评估的组织模式、评估的手段与方法、以及评估结果等更加多样化。所谓监测评估主体的多元化,是指通过充分调动利益相关方参与评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由外部评估专家、教育管理者、专业机构和第三方社会组织、用人单位、高等学校等共同构成的多元评估主体。在评估过程中,监测评估积极倡导和明确树立评估主体地位平等性的理念,尊重利益相关方的多元价值诉求,保障各方以平等的身份积极参与评估活动,维护相关各方的利益。同时,监测评估实行评估方案由各方协商构建,评估过程由各方共同参与,评估结果公开合理使用,有效地保障了利益相关方的独立性、自主性。
3.监测方式的常态化
按照评估周期的不同,可以把评估分为常态性评估和周期性评估两大类。依此划分标准来看,合格评估和水平评估都属于周期性评估。这两类评估对于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推动我国教育评估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周期性的评估有其不可克服的缺欠,一是外部性,二是周期长。[9]再加上评估过程静态化、评估结果滞后性等缺陷,难以真正实现对高等教育的有关信息进行及时性、常态化评估,无法及时监测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因此,路易斯等在探讨评估未来发展趋势时,提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关注度的提高,评估结果的有效周期会越来越短,所以需要采用高效率低成本的监测技术进行实时评估。[10]监测评估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缩短评估时间尺度,数据采集和更新的时间间隔至少缩短至一年及以下,部分数据达到每季、每月、每周、每天甚至实时采集,这样就能够完整记录和及时反馈评估对象的状态,发现异常、预测趋势、促进改进。[11]监测评估提出的常态监测理念,一方面打破了传统评估中只关注已发生的事实和评估的偶发性和周期性特点,监测周期更短,可以做到对教育教学状态的常态监测。另一方面,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基本状态信息库等数据资源,对有关信息进行常规性、连续性与制度化的信息采集,并利用现代技术和科学的方法对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性、常态性监测,以实现评估方式的常态化。
4.监测手段的多样化
为了克服传统评估活动中过分依赖专家进校考察为主的评估手段,保障监测活动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监测评估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手段对高等教育教学状态进行多维度、多角度的监测。一方面是高等教育主体通过对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办学条件、德育工作、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的监控与改进等方面实施数据常规性、持续性、系统性与制度化的采集、整理和分析,直观呈现高等学校状态,以实现对高等教育教学状态监测的常态化。另一方面,监测评估还强调充分利用实地考察、收集高等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报告与信息公开清单内容等手段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进行监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利用网络组建评估团队、创新开发工具、开展网络评价是今后教育评估发展的重要方向。[12]监测评估紧跟时展的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通过组建全国联网的由国家、省级和高等学校三级构成的网络化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平台,加强对高等教育的常态监控,以推动高等教育评估手段的现代化。
5.监测程序的透明化
监测程序是否公开、透明,是决定评估结果能否被社会广泛接受的关键。《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监测评估充分利用各种公开、透明的数据,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高等教育教学状态进行常态性、持续性监测。在监测评估过程中,虽然多元评价主体的出发点不同,评估的依据和标准不同、评价的结果不同,但是各个监测评估的整个程序都是清晰的、透明的、可见的。之所以说整个程序具有透明化是源于监测评估所需数据均来源于高等学校公开数据,各评估主体都可以自由获取;各评估主体指标体系的设计均遵循导向性、整体性、可测性与客观性原则;评估的技术与方法科学规范、评估的组织与管理规范有序、评估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监测程序的透明化,能够有效保证整个监测评估过程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保障评估的公信力。
6.监测结果的多元价值判断
传统评估活动中政府作为评估的唯一主体主导着整个评估过程。评估计划由政府制定,评估指标由政府设计,评估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由政府组织,评估过程由政府监督与管理,结果评判由进校考察专家组和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委员会的意见和结论构成,导致了评估结果的单一性和片面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主体更加多元化,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积极参与高等教育治理。多元主体在参与高等教育监测评估活动过程中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自身需要,对高等教育教学的结果进行价值判断或事实判断,实现了评价结果的多元化。这是由于政府、高等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第三方组织等多元主体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因此他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结果评判也不尽相同。而就监测评估本身而言,它只是对高等教育基本状态进行客观的事实呈现,并不做出任何价值判断,其目的是通过直观呈现高等教育教学“状态”,促进高等教育的办学主体、实施主体、监督主体等不断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监测评估需要明确的几对关系
1.主体与客体
实践的本质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实践活动的开展既离不开作为实践载体的主体,也离不开作为实践对象的客体,二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二者也只有在相互关联中才会有自己的本质与规定。[13]在评估实践活动中,只有首先明晰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评估活动。监测评估打破了传统评估实践活动中政府是唯一主体的地位,明确评估的主体由专业机构、第三方社会组织和用人单位等共同构成。在监测评估活动中,政府从传统评估活动的“裁判员兼运动员”变成了监测评估活动中的“裁判员”,能够更好地转变政府管理部门职能,增强对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管办评分离。同时,以第三方作为评估的主体,能充分发挥第三方的“外部性”特点,有利于形成独立客观的结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平性。高等学校作为评估活动中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它既是评估的客体,被评估的对象,更应是评估活动的主动参与者。监测评估充分强调高等学校作为质量保障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高等学校参与评估的主动性,让高等学校主动参评、乐于参评,以提高高等学校在评估活动中的话语权,增强高等学校作为质量保障主体的意识和责任。
2.一元与多元
一元和多元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开展监测评估,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一元和多元之间的关系。在此,我们所说的一元是指管理主体的一元性。各级政府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门,对高等教育具有管理权、监督权、问责权。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社会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新时期,政府作为高等教育管理的主体,要发挥好宏观管理的作用,积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即从传统评估活动的领导者、具体组织者、实施者等角色,转变为监测评估活动中的外部监督者、宏观管理者。所谓多元,是指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估结果的多元价值判断。在评估主体上,监测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用人单位、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到评估活动中来,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估结果的价值判断上,监测评估活动本身只对高等教育教学状态进行直观呈现,在价值判断上保持中立。而对于高等教育教学状态的价值判断由政府、高等学校、用人单位、第三方独立评价机构等相关利益者,根据自身的需要独立进行。因此,在监测评估中,处理好一元和多元之间的关系,就是要界定清楚谁是评估活动真正的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监督者,明确政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限,处理好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开展监测评估。
3.定量与定性
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是评估活动中采用的两种基本研究方法。二者在不同类别评估活动中的作用有较大差异。上一轮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评估方式单一,过多依赖专家进校考察方式。[14]监测评估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判断为辅,同时二者有机结合,实现评估方法的多样化。监测评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集、分析、整理有关数据,深入挖掘各数据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通过运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把高等教育教学的状态以数据形式客观呈现出来。同时,监测评估并不完全否定专家的作用,而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专家从整个评估活动中解脱出来,有效发挥专家在评估理念、指标的设计等环节中的智慧与作用。这样,既可以发挥专家的特长与优势,也可以避免评估过程中过多依靠专家经验进行评断,减少专家在评估活动中的道德风险和对评估结果的主观性判断。监测评估充分认识到以数据为主的定量分析与以专家经验判断为主的定性判断中各自的优点与不足,把专家评价和数据评估进行优势互补、有机结合,促进评估活动更加科学、合理、客观、公正。
4.过程与结果
过程与结果是哲学当中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统一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其中,过程是结果的基础与前提,它指向结果,为结果服务。结果是过程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结果影响过程。监测评估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既重视监测过程又强调监测结果,并将两者进行有机地结合,以实现对高等教育教学状态进行常态监测、及时发现、预测预警、及时改进的监测目标。在监测评估实践活动中,通过对高等教育教学的有关数据进行反复性、持续性、常态化的监测,以实现对高等教育教学状态的实时掌握。同时,监测评估也十分重视评估结果对评估过程和整个监测评估活动的影响与制约作用。特别是在评估结果的功能上,监测评估突出诊断功能与预警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常态监测,诊断出评估对象的现状,预测评估对象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处于临界阈值的有关指标及时做出预警,促进评估对象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偏差进行及时修正和持续改进,从而确保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推动评估对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因此,在监测评估活动中,评估结果需要监测过程的持续性与常态性,从而保证评估结果对评估对象实现强大的诊断功能和预警功能。
参考文献:
[1]沈南山.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评价制度分析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0(7):37-40.
[2]Annie Hondeghem,Karolien Van Dorpe.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s for senior civil servants: how strong is the managerial public service bargain?[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3, 79: 9.
[3]Evaluation guidelines Between past and future[EB/OL]http: // / derec/finland/47384551.pdf.
[4]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 A Closer Look[EB/OL]http:///evaluations/evaluation-capacity-development-ecd.
[5]王战军,乔刚,李芬.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类型:监测评估[J].高等教育研究,2015(4):39-42;60.
[6]Stufflebeam D.L.The CIPP model for program evaluation[J].In Madaus G.F, Scriven M.S, Stfflebeam D.L(els.).Evaluation Models.Boston, MA:Kluwer-Nijhoff,1983:117.
[7]Guijt I, Gaventa J.Participatory Monitoring & Evaluation: Learning from Change[R].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8:2-4.
[8]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6.
[9]刘振天.我国新一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总体设计与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12(3):23-28.
[10]Louise Yarnall , and Nick L.Smith.The Evaluation Theory-Practice Interface in 2036[J].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11, 32: 565.
[11]王战军,乔伟峰,李江波.数据密集型评估:高等教育监测评估的内涵、方法和展望[J].教育研究,2015(6):29-37.
[12]Nick L.Smith, Paul R.Brandon, Melanie Hwalek, Susan J.Kistler, Susan N.Labin, Jim Rugh Veronica Thomas and Louise Yarnall Looking Ahead: The Future of Evalua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 2011 32: 565.
关键词:教学质量 监测与评估系统 高效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36-02
1 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行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一方面是师生应对高考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
经济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完善的考试专业机构,很多机构根据自己的职能建立了数字化试卷分析系统,但这对目前中国学校来说并不符合国情。试卷分析在国内属于起步阶段,以往对学生考卷的分析,大多是用人工方式来完成的,操作过程周期长且容易出错。引进计算机辅助工具(如Excel)后,情况有所改善,在数据量少的情况下,这些软件基本可以胜任。但是当数据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专门的系统来分析和处理这些数据信息。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辅助分析是其必由之路,在一定意义上,它能促进成绩考核和教学管理的定量化、科学化。
2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的选择、学习和分析
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有:全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MEQS,深圳海云天公司研发的海云天教育测评及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以及南昌丽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LeaScent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系统等。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一般具有如下功能:(1)答题卡制作;(2)试卷扫描;(3)识别裁切;(4)试卷分发;(5)阅卷客户端;(6)数据统计报表。因其有针对性和可移植性,基本符合“教育测量学”要求的统计分析与评价功能。下面以LeaScent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系统为例,介绍学生、家长和教师使用较多的“数据统计报表”功能。
数据统计报表功能主要包括:(1)成绩报表中分析了各班各科各题的正答率、难度系数、区分度、均分、标准差,还根据试题作答情况统计出试题的闪光灯、薄弱点;(2)综合指标分析统计各班的有效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低分率、标准差、众数等信息;(3)分数段统计表灵活变动,可根据学校具体要求来进行设置,细分到1分一个分数段,统计年级各班均分、优秀数、及格数的排名和各分数段每个班所占的人数比;(4)分数段频数分析显示各班分数段之间的人数和年级累加总人数,附带频数分析图能直观的看出各班之间的差距;(5)考试情况统计表中详细记录了考号填涂有问题的学生姓名、考号;(6)总分排名显示每个学生各科目成绩的具体分数,总分、单科的年级排名、班级排名;(7)总分报表导出能提供给每个学生一张自己的成绩单;(8)可生成学生脱机查询库,便于学生查询自己的试卷成绩信息。
3 高三生物考试分析及对策
借助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对考试进行分析和教学调整,拟以“问题、反思、策略”为主线,根据系统分析结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以2012年至2013学年某次生物全市模拟考试为例进行分析。
3.1 考试试题信度分析
本套试题没有超纲、试题不偏,考查内容都是高考所要求的考点。重点考查了本学科的核心知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的基本规律、基因表达、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二次免疫、生态系统的功能,DNA的粗提取和蛋白质的分离,生态工程的原理,探究实验);试题分布广泛(细胞结构和功能、减数分裂、种群和群落没有出题)且较合理,难度适中,基本没有学生做过的原题,多为改编试题,无特别新颖试题(高考中的新材料题)。着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在核心知识和能力考查方面、题型、题量、试卷编制等都符合高考的要求或与高考一致,因此,总体来说本套试题具有较好的可信度。
3.2 考试情况及分析
从考试均分看:本次考试总体情况良好,考试成绩与兄弟学校考试成绩比较可以看出,均分高出约11分,如果排除阅卷不统一造成的误差,至少均分也要高出5分以上;仅从客观题(选择题)来看,我校的均分比其他学校的均分高约20%。
从临界生(是指上一本边缘的学生)的转化情况看:临界生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各个班级上次的临界生这次都有不同程度的转化,如2班,上次班主任确定的9个临界生中,已经有6人被转化,补差工作也有明显的效果,参加补差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由此可知,本次考试有明显的进步,可以说取得了良较好的成绩。但是通过学生各试题的得分情况分析、学生答题卷的分析以及对答卷的面批、和学生面谈的综合分析,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学生本次考试及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3.3 问题诊断分析
3.3.1 易错题的分析
试卷第3题:占人类基因组中近一半的“垃圾”DNA之前一直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科学家新发现一种酶,该酶能在基因组的任何位置中“剪切”和“黏贴、垃圾”DNA,
而“垃圾”DNA的移动对细胞会产生影响。下列关于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酶的成分可以是蛋白质或脂质
B 该酶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C 该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D 该酶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分析:本题均分为2.9分(满分4分),难度系数0.72,区分度0.28。
考点分析:本题考查酶的化学本质(种类),酶的作用特点(高效性、专一性)。题干给予最新的科研成果,选项中设置干扰项,着重考查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以及运用相关生物学知识规律推理判断能力。
错因分析:错误选项B(7人)、C(23人)、D(144人)。
学生错误集中在D选项的主要原因:(1)知识方面:知识点(酶的本质-蛋白质/RNA)遗忘,也有不少思维敏捷的同学认为此酶可能是新发现的全新的酶类,不同于已知的任何一种酶类,误认为A正确;(2)能力以及应考策略方面:本题给予新信息,题目中设置对应的干扰项,对学生新信息获取以及排除干扰能力有一定要求。题干“该酶在基因组任何位置”,选项D“专一性”,不少同学将该酶与限制酶比较,认为材料中的信息已经了此酶的专一性。酶的专一性有绝对专一与相对专一之分(簇专一,键专一等),不少同学对酶专一认识不足,在信息与干扰下选择D。
3.3.2 易错题的诊断与矫正试题
(对应试卷第3题)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的速率便慢了下来。由此可以说明:
A RNA是核酸的一种
B RNA也可起生物催化剂的作用
C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 RNA是该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正确答案B:此题考察酶的化学本质, 题目中给予新的信息,要求学生根据信息做相关判断。考察的知识点,能力要求与试卷试题高度吻合。
3.4 反思和体会
(1)进一步落实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以教材为蓝本,先按每节知识为单位,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然后,再以章为单位构建。最好的方式是引导学生自己构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不要包办。
(2)狠抓核心概念的教学。对核心概念不仅要从概念的内涵、外延,讲清楚、将透彻;而且,尽量将相关概念联系起来,通过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避免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混淆。
(3)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的教学思想。在今后的复习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围绕考纲要求的十一种能力,有计划、有步骤的一一加以落实。尤其要把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从文字、图表中获取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审题和答题能力放在首位。
(4)重视对临界生的面批、面谈工作。通过面批临界生的答卷和相互交谈,将“掌握学情、落实教学方法”真正落到实处;准确把握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能力、方法、思路、技巧等。确定知识的难点、重点和易错点,落实矫正的具体措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郑均辉.试卷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实现[Z].2010.
[2] 刘颖梅,罗键,高红英,等.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学反思[J].生命世界,2010(1):95-96.
[3] 徐殊均.信息技术与高三生物自主学习整合的实证研究[Z].2011.
[4] 陈熙.试卷分析与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6,14(5):58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34-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具有社会主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课程。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理论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的思想理论,养成的科学思维;而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实质上是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践和学生个体的思想认识、直接体验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有着自己特有的目标。所以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对于高校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目前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不能高标准地达到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要求,不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模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的。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能够有效地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求真务实精神。通过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利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的培养,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了解世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环节。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有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指引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思想觉悟状况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不光让大学生从理论上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而且要让大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真真切切地理解体会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使得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1.缺乏对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正确认识,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投入不足。我国的高校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高校教学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缺乏一个系统的认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缺乏一个正确认识,从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缺乏相应的投入。高校教学中只是片面注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而没有注重理论实践教学对于高校大学生能力和思想培养的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中只是做一种形式,没有深刻的理解实践教学对于整个高校教学体系和大学生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在高校教学中对于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投入来支持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使得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能够顺利的开展。
2.缺乏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活动缺乏规范性。因为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实践专业老师需要专业的实践经历,只有老师具有专业的实践经历才能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工作,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课老师自身的能力不足,使得实践教学的目的难以实现。在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中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践教学部分,同时还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各种教学方式,但是在具体的实施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特定的教学大纲进行规范,在进行实践教学的时候没有一个统一的内容、目标、方式和要求,使得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随意性增大。由于没有相应的标准使得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能够达到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其结果只能使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缺乏科学的实践教学指导,考核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涉及到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各个环节和因素的顺利进行和保障是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良好手段,但是由于对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从而使得整个实践教学缺乏科学的指导,让实践教学的具体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让整个实践活动和实践教学不能全面的开展,对于整个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对于整个实践活动缺乏相应的具体实施措施,从而使得整个实践教学的意义很难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实现。目前许多高校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过于陈旧,不够完善、科学,忽视过程性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考核依据主要是查看学生是否参加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实践报告质量,对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具体表现没有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学生不够重视实践教学课,只专注于文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忽视实践课的参与过程,甚至于对实践活动敷衍行事,实践报告抄袭了事,更有甚者是不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成绩反而比参与者的好。
三、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督导;督导职能;督政;督学;质量监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推进管办评分离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变革的重要内容。在推进管办评分离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与社会力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准确定位与深化教育督导评估职能的认识与理解,合理地重构教育督导评估职能,更好地促进与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督导评估职能的基本性质
教育督导评估是政府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能,它与社会组织开展的评估不仅存在着评估主体的差别,而且,在评估职能的性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分。社会机构开展的教育评估是按照市场机制运行的,而政府组织开展的评估则是按照法律与政策规定运行的。概括地说,由政府组织开展的教育督导评估具有四种特征,即强制性、监督性、指导性与专业性。
1.强制性
社会评价机构实施的教育评价不具有强制性,它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通过合同与契约的调节践履教育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社会行为。这种社会行为的发生不仅受社会评价机构自身的服务供给能力及其竞争环境的影响,还要受到学校与其他教育部门的行政限制及其购买能力的约束。
教育督导职能的强制性有两方面来源:一方面,法制来源。法制与社会契约不一样,社会契约是在双方自愿基础上达成的,而法制则是行政主体依据国家政治与公共事业发展需求对行政客体行为予以强制规定而形成的。也就是说,不论被督导对象是否愿意,其对法制规定的职能都必须要给予执行。另一方面,职权来源。在行政组织体系中职权存在着等级与层次之分,在这种体制中下一层次与等级的职权需要服从上一层次与等级要求,这种服从性要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行政强制性对于保障与提高行政权威是不可缺失的前提条件。
2.监督性
在任何两个主体之间开展的评价活动都具有监督性质。根据监督主体身份性质不同,可以把监督分为行政性监督与社会性监督两种类型。行政性监督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特点:第一,合法性。必须依据一定的政策与法律开展监督活动。第二,强制性。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不论被监督对象主观上是否愿意,都必须要接受行政主体的监督。第三,规范性。行政性监督对被监督的对象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典型的规范性。第四,组织性。行政监督是由行政主体组织实施的,个人在监督过程中是以组织的身份与名义而存在的。第五,利害性。行政监督过程及其结果会直接影响到评估对象利益的获得。
教育督导评估属于行政性监督,而不是社会监督。因此,其具有合法性、规范性、强制性、组织性与利害性等特征。强制性与利害性使得教育督导评估行为之于督导对象而言具有很大的外部性。这种外部性既可能是正的外部性,也可能是负的外部性。教育督导评估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增加其正外部性,并且降低其负外部性的过程,这是未来教育督导评估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3.指导性
教育督导评估职能的重要目的是促进教育目的与方针的实现、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的执行以及学校组织的发展。学校组织的发展不仅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规的要求,而且也要遵循学校组织发展的自身逻辑要求。
学校组织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说是建立在自我发展逻辑基础上不断的改进与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受到来自外部的信息指令与干扰,这些来自外部信息的指令只有在被学校组织认同并符合学校组织发展自身逻辑要求时,才能对学校组织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育督导评估过程中,除了法制规定的必须强制执行以外,其他方面职能的践履都是指导性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教育督导评估的指导性职能,首先,需要把促进学校发展作为督导评估的根本目的。其次,在督导评估过程中之于学校评估的结论必须建立在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基础之上。最后,之于学校发展的建议需要符合学校实情,取得学校组织的认可。
4.专业性
教育督导评价是一项通过主观判断来反映与呈现客观现实并带有政策性的认识活动。这就决定了评价活动本身存在着两大局限:第一,主观性局限。任何一种评价活动不论其多么科学都具有一定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无论凭借什么样的手段在评价活动都无法得到根本消解。第二,非彻底性局限。教育督导评估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人的认识活动具有非彻底性,即无论在任何条件下人类都不能够达到对认识对象的彻底认识与了解。而为了提高教育督导评估的质量,就必须要在评估活动中消解所潜存的主观性与非彻底性。评价科学的进步与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评价的主观性与非彻底性不断消解的过程。
掌握了教育督导评估的技术与方法,并不一定就能够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为了使获得的结论更为客观,就需要对被督导评估的对象与内容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这是教育督导评估专业性的另一体现。认识与了解教育督导评估对象与内容,一方面,需要掌握教育督导评估的技术与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掌握同督导评估对象、内容直接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经验。
对教育督导评估性质的职能进行分离
管办评的分离就是要将教育督导评价公共事务根据法律规定采取委托授权或服务购买的方式,交由社会部门来承担。进一步说,就是要促进评价权从政府向社会的分离。政府评价对象的内容、性质不同,其所拥有的督导评价权的属性也不一样。教育督导职能的内容包括督政、督学与监测三个方面。是否需要对教育督导评价职能进行分离以及如何分离,不能一概而论,而应该根据教育督导评价职能内容的性质进行区别对待。
1.督政职能的分离
督政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落实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情况开展的督导,它是教育督导的重要职能之一。督政职能具有强监督性、强制性,弱专业性与指导性,这一职能的有效行使不仅需要督导者能够熟悉国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规,而且要求其具有很高的行政权威。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等是否得到有效的实行,首先受到观念阻力与政治阻力的影响,而不是经济与技术阻力。因此,督政职能的重点是在对被督导对象的监督,而不是指导。由于督政工作的开展需要督导者具有很高的行政权威,这就决定这一公共服务的职能不宜由社会部门提供,而必须由政府直接提供。
2.督学职能的分离
督学是一项专业性与指导性要求很高的行政活动,其具有强指导性与专业性、次强监督性以及弱强制性。督学职能内容包括督导评估方案的研发、对学校进行实际督导与提出整改意见、根据督学结果对学校进行整改等。督导评估方案的研发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研究工作,严格意义上讲,它不是一项行政工作。因此,仅仅依靠督导机构本身的力量难以制定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督导评估方案。督导机构可以把督导评估方案研制这一职能通过委托招标等形式交由专业研究机构来履行。在交由社会专业研究机构研制督导评估方案过程中,政府组织需要对社会专业研究机构研制的督导评估方案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并组织好专家进行论证、广泛征求学校意见,严把督导评估方案质量关。
3.监测职能的分离
监测活动是由监测工具开发与使用、监测结果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等环节组成,从本质上来说它也是一种专业性的研究活动,并且,相对于督政与督学而言其具有更高的专业性与技术性要求。监测的重要意义是对教育质量发展状况的了解,而不是在于对教育活动的监督与指导。所以,监测活动本身具有强专业性,弱强制性、监督性与指导性。监测的专业性不仅体现在评价活动之中,而且也体现在学科活动之中。如若开发一套信效度都很高的监测工具,不仅需要对评价技术本身要有精深的了解,而且也需要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课程政策、教材以及学科教学活动有很深入的了解。所以,为了保证监测质量,监测职能也需要交由专业的社会评价机构来履行。政府可以将监测职能通过委托授权的方式交由社会专业机构来完成。
基于专业性与指导性职能分离的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重构
教育督导职能的分离,不能考虑是否有利于教育督导工作开展的问题,而必须要考虑分离什么样的职能才是合理的问题。在推进教育督导职能分离过程中,应该充分地考虑到教育督导职能性质的差异。进一步来说,对于不同性质的教育督导评估职能,那么,对其提出的分离要求是不同的。向社会分离的教育督导评估职能应该是那些具有强指导性与专业性的职能,而不应包括那些具有强监督性与强制性的职能。因此,这就决定了那些承接教育督导评估服务的主体本身必须具有很强的研究性与专业性。
1.建立教育督导评估服务分类承接制度
承接教育督导评估职能的组织,并不仅仅限于国内专业评价组织,其同时也包括其他国家专业评价组织以及国际专业评价组织。对于国内外不同的专业评价组织应该根据教育督导评估职能性质差异对其主体资格给予不同的限定,并依此建立教育督导评估服务分类承接制度。对于强政策性、监督性的教育督导评估职能任务的完成,不是靠纯粹的技术能够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对一个国家教育目的与方针,以及隐性的意识形态、文化的了解与认同问题。因此,这类督导评估职能的分离,其承接主体的资格不能向其他国家专业评价组织与国际组织开放,即不能由这两者来承接具有较强政策性与监督性的教育督导评估的服务职能。国内专业社会评价组织只要具备一定的资质皆可以成为教育督导评估职能服务潜在的承接主体。但其是否能够真正地成为教育督导评估职能承接的主体,除了其要具备足够的专业供给能力以外,还必须要取得承接服务主体的资格。
2.建立社会评价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
教育督导评估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对承接教育督导评估服务职能的社会评价机构的资质与能力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社会评价机构之于学校评估市场的进入不应是完全开放的,而应该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资质与专业要求的社会评估机构才能够准许进入学校评估市场之中。政府要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与条件,确保社会评价机构进入学校评估市场以后能够真正胜任承接教育督导评估职能的能力与资格。市场准入的标准需要对社会评价机构提出专业技能以及服务能力上的要求。市场准入的条件需要对社会评价机构的性质、注册时间、注册条件等方面作出规定。同时,也需要对社会评价机构取得市场准入主体的程序作出严格的规定,并严格地遵循准入审批程序的要求。
3.建立社会评价机构承接服务的监控制度
社会评价机构是否能够很好地完成督导评估职能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社会评价机构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社会评价机构的机会主义与寻租行为。为提升社会评价机构的专业技术服务能力,避免其机会主义与败德行为的出现,需要对社会评价机构服务职能的履行状况进行及时监控。第一,发挥被督导评估主体学校组织的监控作用。一方面,赋予学校之于承接督导评价职能服务的社会评价机构的选择权;另一方面,督导评估结束后由学校对社会评价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在整个学校系统内进行公开,以为日后学校在对社会评价机构选择时提供参考依据。第二,根据社会评价机构提供的督导服务质量情况对经费进行拨付。经费拨付是监控社会评价机构履行自身服务职能的重要方式。经费不宜一次性拨付,要保留一定比例的经费在督导评估服务职能完成后根据任务完成的质量状况进行拨付。
4.建立社会评价机构承接服务的定期认定制度
为了避免社会评价机构在履行督导评估服务职能过程中出现机会主义、寻租与败德行为,不仅需要对社会评估机构履行督导评估职能的状况进行监督,而且也需要对它们的市场准入资格进行定期认定。认定内容包括社会评价机构是否存在违法与典型过错行为、督导评估职能完成状况、学校满意度、政府满意度以及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政府每隔一定时期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社会评价机构进行一次资格认定,对经认定不能很好履行承接督导评估职能的社会评价机构,要取消其市场准入的主体资格,同时也为其他社会评价机构获得市场准入资格提供一种可能性,使其能够平等参与承接教育督导评估服务主体的竞争,进而激发社会评价机构更好地承担与履行承接督导评估服务职能的潜能与活力。
参考文献:
[1][美]萨瓦斯.民营化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美]埃贡・G.古贝,伊冯娜・S.林肯.第四代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4][美]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东方之星成立于2002年,从2007年起专注于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2012年成立了基础教育评测技术的研究中心,从事研究教育督导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督政、督学和教育质量监测信息质量环境的构建。东方之星从软件开发到以第三方的身份参与教育督导评测,其成长过程既是一个政府培育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督导监测的过程,也是一个政府研究如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评测机制实践的过程。
1.提供多方位技术支持,服务教育督导评估
东方之星为大连市先后建设完成了教育督导评估综合应用系统、责任区挂牌督导管理系统、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发展监测系统、学生品德发展监测系统、教育督导数据管理平台和教育督导数据中心。随着应用软件系统建设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大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提出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宽泛的要求,需要企业自己根据国际、国内教育督导发展趋势,从基本理论(发展性督导评价理论)到操作理念(ISO9000标准的PDCA循环),再到技术发展(云计算到大数据到充分互联)提供多方位技术支持,为大连市设计、规划教育督导信息生态环境,而不仅仅是按照需求开发系统。
2.提供个性化决策支持,服务教育行政治理
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督导评估中,国务院教育督导办采用“差异系数”来监测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八项指标的综合均衡状况,用数据说话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大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引导东方之星在差异系数的基础上,设计差异标准、差异贡献,给出改进工作的具体量化标准,以此为标准开发了决策支持模型,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详实的数据依据。
至此,东方之星发展成为了一家可为教育提供决策支持服务的企业,向为教育督导评估提供第三方评估服务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连市教育行政体系也逐步接受、认可并主动寻求这种第三方提供的决策支持服务,并希望东方之星能够直接介入教育监测,思想和理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转变。
3.提供数据分析,受托参与教育督导评测
东方之星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在决策支持模型的基础上,研制了发展程度指数、基尼系数、投入倾斜指数、效率指数等。在县域均衡、市域均衡分布监测的基础上,综合监测和分析省、市、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八项指标的均衡情况、发展情况(相对辽宁省义务教育办学标准)、投入情况。
大连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东方之星研究成果进行了评估,认为科学、合理、可行,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委托东方之星以第三方的视角,独立编制《2014年大连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分析报告》、2014年大连市各区市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分析报告》、2014年大连市各学校《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报告》。2015年,受辽宁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委托,东方之星独立编制了《2015年辽宁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分析报告》《2013-2015年辽宁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数据分析报告》。
农村基础教育所追求的现实目标还是升学教育,原因很简单,学校的升学人数关乎其生存与发展。这样,农村教育的实际背景和生存困境,使得农村教育成就感的逻辑归属自然是“学而优则仕”,学生、家长乃至整个农村社会的基本教育观念是读书考学。人们朴素的“功利唯上”的教育思维认为,考不上学校就没有成就感,“读书无用论”在农村蔓延,甚至有燃起的火焰。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境遇、认识危机和教育评价制度的失真需要我们厘清农村教育发展思路,确立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教育要依法治教,包括“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问责制”等。对农村教育来说,教育发展需要标本兼治,根本途径是要加强和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基本目标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和评价体制改革,以实现教育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制度建设是基础,法制建设是制度建设的有力保证,是农村教育管理的重要价值目标。第一,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是农村教育管理的重要价值追求。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是指依据教育立法,对农村教育评价政策、制度和教育管理基本领域的全面调控,教育教学及其评价依法运行。它包含3个方面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国家立法文件作为教育评价管理的基本依据。农村教育教学评价管理的行为规范都应当按照立法文件精神、原则和规则进行。
其次是规范评估农村基础教育,健全和完善农村教育评价管理制度。再次是维护教育公正和秩序,确立教育评价权威,增强教育评价依法管理意识,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依法表达教育诉求。第二,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是农村教育评价管理创新的核心内容。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的基础相对薄弱,教育评价制度立法是农村教育评价管理的基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制度、体制、机制和教育模式都要通过立法和多层次的规范性文件形式得以实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农村基础教育法制化建设,是教育主体依法主张自己的教育权利,承担相应的教育义务与责任,有序参与教育民主管理的重要立法制度构成。第三,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是农村教育评价管理规范性的重要保证。面对新的教育形势,直面新的课程、教学和评价变革,教育主体要强化保证教育公平、维护教育环境、加强教育保障等职责,以教育公正、教育利益、教育责任等作为价值标准评估农村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的基础
农村基础教育评价体制改革需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行政监督与指导,保障教育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农村基础教育需要社会主体提供一个有效的监管和纠偏机制,以维护教育的效益与公平,需要建立一个教育质量监测机构,对农村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为教育质量监测管理运行、检测服务提供支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是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的基础,也是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与任务。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评估和教育绩效审计。
(一)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评估
农村基础教育需要有效的教育质量监测的导引,需要制度立法对基础教育质量进行评估和监督。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评估的基本任务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需要建立权威的专业评价机构,负责对学生学业成就评估的统筹和指导,其职能是制定学生学业成就评估的有关政策法规,制定评价标准和考试建模,负责解释评价结果,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建立,能够保障公众对基础教育质量状况的知情权,同时接受社会监督,满足教育问责要求。主要形式是应用网络媒体,通过设立教育网站,登载评估数据信息,公布测评结果以及学生、学校、县(区)、乡镇的教育质量的相对位次等。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1)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标准及测试框架说明;(2)学生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达标状况和整体发展趋势;(3)学生学业成就发展的地区差异、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差异等;(4)改进建议及教育决策等。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是发展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需要科学建构中小学学业成就评价体系,为农村教育质量评估提供一个有效方法。教育质量监测的过程,是一个依法办学使教育教学程序规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过程。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评估需要科学建构中小学学业成就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主要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生学业成就质量检测,这是农村基础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业评价立法制度,它是基 于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据此建立的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框架。学生学业成就质量检测的操作系统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测试程序:规定测试目的、学科、年级、试题开发、审题人员、评分标准、结果分析与报告等。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的结果及其分析就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制度建设。学生学业成就评价制度涉及对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研究,需要根据农村教育实际的具体情况,建立符合农村教育规律的评价制度。
(二)农村基础教育绩效审计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加强教育督导,进行教育绩效审计。教育督导对农村基础教育评价法制化建设具有研判和问责意义。教育督导主要是监测教育发展状况,如教育事业协调均衡发展,教育经费投入和使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设施配备和使用,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等,并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对学校的检查评估和评比,指导规范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的评估。农村基础教育绩效审计的最终落脚点是追寻教育责任。农村基础教育失败,谁负责任?评估分划责任,责任促进教育进步。目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评价权责明晰度较差,教育问责制度很难实施。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教育责任是承担教育行为主体的共同责任。因为教育绩效评价制度和政策涉及的不单是教育本身,它还蕴含着教育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效率价值、平等价值等自由度问题,这是教育者和立法者所必须共同关注的问题。学校、学区、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都是相应的责任主体,农村基础教育绩效制度应有明确的问责制度,承担教育责任。
农村基础教育绩效审计需要分划教育责任,即教育责任主体应承担哪些教育责任?整体上说,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主要监测因素包括学生学业质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教育管理效率、农村学校办学业绩以及教育政策实施等。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提高学生学业成绩;(2)提供一个安全的教育环境;(3)提高教育管理效率;(4)改善社会公众支持和对学校的信任;(5)创造一个积极良好的社区文化;(6)为所有孩子提供一个规范化的学习条件等。农村基础教育绩效审计需要建立关于教育责任主体的评估标准。教育责任法的内容和定责要素必须齐备,立法条文规范完整、清晰和明确,如具体规定教育主体“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该怎么做”、“由谁负责”、“负什么责”等,行为标准尽可能定量化,以便于操作。例如,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实行周期性的年度监测报告制度,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结果及其分析是评价学生、教师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并依据监测报告追寻教育责任。具体到学校绩效评估,需要建立基于一定标准(评价参照性指标)的评估系统,包含学生学业成绩指标、学校年度表现报告、学校改进计划,以及奖惩措施等内容。评鉴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学校是否实现指标所规定的工作任务与目标。学校依据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实行学校年度评鉴,并规定一定时期内学校未能取得评价指标所规定的工作目标,则应接受相应的教育惩戒等。
立法规制: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立法规制是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的逻辑起点,以国家教育评价政策为指导,明确基于3级课程管理体制下的3级评价系统以及各级管理者的责任。其立法规制应进行系统化的政策体系设计,并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加强教育主体依法治教的能力建设。
(一)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的政策体系设计
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改革不仅需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具体方案的周密安排,更需要有清晰的理论假设、系统的逻辑设计与分析,以及基于农村教育实情的政策体系设计。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对农村教育的关注极为重视,但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对农村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逻辑分析与论证仍不够深入,对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的政策设计也不够全面和系统,导致农村教育评价改革存在某些断层和断链现象,进而影响农村教育评价制度的法制化进程。从表面上看,农村教育评价并不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但这些规章制度,或法律层级不高,或缺少透明性,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为此,有必要提高立法层次和技术含量,增强教育法律的权威性。因而,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的政策体系设计必须深入到位,如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需要在国家《义务教育法》框架下制定有关法律条款,对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实施细则进行更为具体的规范。而且,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关系最优化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公平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教育评价政策和制度的法制化实施问题,研究和建立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的政策体系是解决农村教育公平、教育利益、教育规范等问题的关键和保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评价制度教育立法,以立法规制来保障农村素质教育的实现。例如可以考虑制定《农村教育法》、《教育投入法》、《学前教育法》、《农村教育评估监测法规》等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的政策体系设计,以此来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二)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推进农村教育评价管理体制改革。第一、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首先要完善立法制度改革。如教育投入分配制度,我国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口中农村人口占绝大部分,按照平等受教育的原则,财政教育支出的主要部分在农村,因而就必须对农村教育投入,包括农村教师工资标准、学生受教育权益、学校设置标准等进行统筹立法。第二、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要加强教育评价管理体制改革。有效的教育评价运行机制要形成“科学、规范、协调、高效”的教育评价管理体制,重点是农村评价管理效率的提高和教育职能的转变,推行公共管理机构的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教育生产力。第三、农村教育评价制度法制化需要进行农村基础教育行政优化改革。教育行政方式与权力对农村教育目标的实现具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构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承载教育督导功能,工作应超越某一具体的教育部门或系统,它代表政府行使权力,不受政府行政体系的干预。
其教育职能的协同性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提高农村教育管理的法制化水平。主要强化农村教育法规体系建设,强化依法治教,依法监督。二是加强农村教育行政协同。在完善教育行政管理的同时,建立教育行政协调机制,追求整体绩效。三是加强农村教育现代化与科学化建设,建立教育行政管理的技术方法体系。建立农村教育行政规范体系与标准体系,努力提高教育行政有效分析、评估和决策水平。
(三)加强教育主体依法治教的能力建设
此外,在多年的攻坚中,贵州还探索出了“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农业实用技术走进初中课堂”、“开展省级义务阶段教学质量评估监测”等在全国独树一帜的教育新思路。
民族文化丰富课堂教学
案例:“从2002年开始,我们在学生的课程中,每周增加了2节舞蹈课,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祖先曾经创造了多么美丽的舞蹈。”台江县城关二小副校长刘夙旭说,如今,跳反排木鼓舞在台江县各中小学蔚然成风,每到课间休息时,学校广播里响起明亮的鼓点,操场上到处是舞动的人群,就连台江县示范性幼儿园的孩子们早上也踩着鼓点手舞足蹈。台江县人口不到15万,会跳反排木鼓舞的不下2万人。
背景: 2002年,省教育厅、省民委联合下发《关于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民族民间文化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2008年7月,省教育厅、省民委联合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是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需要,是“多彩贵州”繁荣发展的需要。很多学校认为,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开发了孩子的禀赋,是贵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实践,走到了全国前列,受到教育部表彰。
农业实用技术走进初中课堂
案例:安顺市宁谷农业技术中学毕业的周忠超,从课本里把禽阉割技术、动物疫病防治等农业实用技术带回家,并利用这些知识到辖区内边远的岩腊乡医治牲畜300余头,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20余万元。
背景:在“两基”成果的推动下,2004年秋起,我省在农村县及县以下初中开设“农村实用科技”地方课程。一大批掌握实用技术的初中毕业生回到家乡,成为“三农”生力军和致富带头人。“两基”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是我省提升教育质量的一大举措,是又一次有效的农村教育改革试验。
质量监测评估更趋合理
案例:省教育厅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估课题组《贵州省2008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估报告》里写到,“小学生喜爱所在学校和所学学科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学生,小学生大约有80%的学生喜欢所在学校,80%的学生喜欢数学和科学学科,但初中生只有60%的学生喜欢所在学校,喜欢英语的学生只有53.65%,喜欢生物的学生只有65.5%。”报告提出,这说明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喜爱所在学校和所学学科的人数在下降。大约有80%小学学生比较喜欢所在学校和测试的两个学科,这是今后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2018年,市教育督导工作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入贯彻国家《教育督导条例》为依据,以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为手段,以落实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主线,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深入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紧紧围绕全市教育中心工作,积极探索教育督导工作新机制、新策略,进一步增强教育督导工作职能,积极推动全市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要点
1.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XX市级过程性指导后的整改工作,迎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初评验收。
2.继续开展对乡镇教育督导工作暨乡镇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工作。
3.开展对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
4.制定责任督学管理办法,加强责任督学管理。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大力推进责任区督学挂牌督导工作。
5.做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指导工作,缩小各校在教学管理、教育质量、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差距,推进教育教学均衡发展。
6.进一步抓好督导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督学队伍素质,增强教育督导工作效能。
三、工作措施
(一)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按照省、市政府规划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福建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和评估细则》,以义务教育“差异系数”达标和标准化学校建设等核心指标为重点,加强对普九水平、师资配备、经费保障、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和督查,缩小初中、小学阶段校际差异系数,积极有效地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自查自纠工作,督促各有关部门单位,做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XX市级过程性指导后的整改工作,迎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初评验收。
(二)督促有关部门开展XX市“乡镇教育督导评估”抽查的整改工作
2017年11月,我市接受了XX市人民政府对我市“乡镇教育督导评估”抽查,抽查了新桥、溪南、官田三个乡镇,肯定了工作成绩,也指出不足。我室将根据反馈意见和市政府制定的整改方案督促教育行政及有关部门,落实整改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乡镇“两项督导”评估体系,把对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与推动各项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加大评估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激发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抓教育工作的热情,在全市各乡镇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有效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强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实施。
(三)开展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根据《XX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意见的通知》(岩教〔2013〕21号),我室制定下发了《关于对
原各级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跟踪督查和新一轮“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示范校”认定授牌工作的通知》(漳教综〔2013〕26号),2017年4月起,我室对漳平一中等13所原XX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对和平中学等16所原XX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跟踪督查。通过校园巡视、查阅档案、抽阅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进行督导评估,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了整改意见,并以文件形式下发,我室将对这些学校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并对新申报的一批学校进行督导评估,评选出部分示范校,同时推荐部分学校参加XX市级先进评估,扩大我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引领队伍,带动全体学校快速发展。
(四)学习贯彻《条例》,增强督导工作的实效性
1.学习贯彻《条例》,提高督学素质。深入学习贯彻《教育督导条例》,把学习贯彻《教育督导条例》及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强化教育督导工作的功能,提高督学的政治理论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组织好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
2.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的通知》精神,认真落实《XX市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督学责任区制度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指导的有效机制,组织责任区督学经常与责任区学校沟通与联系,及时对学校教育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交流和沟
通,研究其对策,达到“督”和“导”的目的。
3.认真开展督导调研工作。经常深入基层学校,深入开展教育督导科学研究,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高督学的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撰写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一、指导思想
2018年全县教育督导工作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县总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落实教育督导领导体制改革精神、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做实常规督导工作,进一步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引导和激励作用,努力打造溆浦教育督导新常态,推动全县教育事业新发展
二、主要工作
1、扎实开展第三轮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工作。一是下发第三轮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责任分解文件,做好第三轮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责任分解。二是开展第三轮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县级初评工作,为迎接省、市评估验收做好充分准备。
2、进一步加强督学责任区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办法》和《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以《湖南省学校督导评价指南》为基本依据,落实学校督导“七步法”工作常规,明确申报备案、团队分工、制定方案、准备工具、收集信息、现场评估、形成报告并反馈等七个挂牌督导工作步骤,建立以评估和指导学校完善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校特色发展为主线的发展性评价制度。强化随访督查和专项督查,有效促进办学行为的规范和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切实把督学责任区制度建设引向深入。
3、认真开展学校评估验收工作。开展好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县级初评,做好对2017年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的整改督查。开展县级示范性幼儿园和合格乡镇中心幼儿园督导评估。
4、进一步做实中小学校绩效目标管理工作。牵头修订2018年全县中小学校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完善评估考核方式,进一步提XX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执行力和对学校的指导能力
4、积极开展专项督查。按照上级督导部门XX县教育局的要求,紧紧围绕教育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有效开展以义务教育合格学校、教师周转房、新课程改革、规范办学行为、行政领导值班等教育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的专项督查。
5、抓实督导机构队伍建设。成立XX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做好第四届XX县人民政府督学换届工作,开展2-3期督导人员轮训,切实提高督学队伍专业化水平。
6、不断加强教育督导宣传工作。进一步健全落实教育督导信息上报制度,办好教育督导专题简报及溆浦教育督导网站,实现教育督导信息的及时反馈和交流。开展好“溆浦教育督导好信息”评选活动。通过多种媒介广泛宣传教育督导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典型,进一步扩大教育督导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7、扎实做好其他各项常规工作。一是开展全县教育督导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二是配合其他股室做好相关督查协调工作;三是高效、保质完成省、市教育督导室XX县教育局布置、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工作措施
1.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继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督导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坚持业务学习制度,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工作水平。认真落实《湖南省教育督导人员行为规范》,规范教育督导评估行为,维护和树立教育督导良好形象。
2. 切实加强督学队伍专业能力建设。大力加强督学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建立督学培训的常态化机制,县督导室和各督学责任区开展三期以上的督学人员培训,以提高责任区督学人员的专业水平。按照上级指示精神成立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做好县督学换届工作,聘任第四届县督学。
3、.加强对督学责任区工作的督导力度。一是坚持督学责任区工作一月一小节,半年一总结制度,二是协调落实督学联系会议制度,三是开展督学责任区工作专项督查。
4、强化督导评估结果运用机制。高度重视督导评估结果运用这一关键环节,坚持评估结果在主要媒体公布并实施奖惩。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督导评估结果,充分发挥溆浦教育督导网站和溆浦教育督导简报的阵地作用,定期下发督导评估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整改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单位将报请县教育局予以处理。
四、工作安排
元月
1、2017年中小学绩效目标考核统计;
2、牵头召开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工作会议;
3、制定2017年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二月
1、协助筹备全县2018年教育教学工作会议;
2、牵头修定《XX县2018年中小学校绩效目标管理责任书》;
3、第一期督导工作简报。
三月
1、开展2018年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查;
2、审核督学责任区工作计划;
3、第二期督导工作简报;
4、召开第一次督学办主任联席会议;
5、筹备督导人员培训会。
四月
1、项目校园建设及教师公租房建设专项督查与调研;
2、第三期督导工作简报;
3、开展督导人员业务培训。
五月
1、开展市示范性幼儿园及乡镇合格幼儿园县初评和上报工作;
2、督学责任区工作督查;
3、第四期督导工作简报。
六月
1、协助做好各级各类考试工作;
2、召开第二次督学办主任联席会议;
3、第五期督导工作简报
七月
1、杜绝家教家养和违规办班补课专项督查;
2、组织督导人员赴外地学习;
3、第六期督导工作简报。
八月
1、向县汇报县教育督导委员成立和第四届县督学换届工作,2、起草县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和第四届县督学换届文件;
3、组织督导人员参加省市培训;
九月
1、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查;
2、督导人员业务培训;
3,第三轮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数据上报;
4、第七期督导工作简报
十月
1、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县级初评;
2、召开第三次督学办主任联席会议;
3、综合督查;
4、第八期督导工作简报。
十一月
1、乡镇XX县直相关职能部门教育工作督导评估;
2、迎省、市合格学校建设项目校和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园督导评估;
3、开展教育督导论文评选;
4、综合督查;
5、第九期督导工作简报
十二月
1、民办幼儿园年检评估;
2、中小学绩效目标考核;
3、召开第四次督学办主任联席会议;
4、督学责任区年度考核;
5、全年工作总结;
6、第十期督导工作简报。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化教育督导机制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强化教育督导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通过依法督导促进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从教,建立完善督导常规,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督导工作实效,更好地服务学校内涵发展和教育强县建设。
二、重点工作
1.认真做好县级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迎市初评工作。根据《关于公布湖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规划(2017年—2020年)的通知》(湘政教督〔2017〕1号)、《关于印发<湖南省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方案(2017年—2020年)>的通知》的安排和要求,2018年我县将接受市督导评估。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积极筹备成立县自查自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认真对照督导评估指标开展自查自评,协调各部门、单位扎实做好各项迎检工作,确保我县“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工作顺利通过市初评,为2016年迎接省第三轮县级教育工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打好基础。
2.切实加强学校督导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校内督导工作制度,改革创新督学责任区运行机制,扎实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桂阳实际的督学路子,实现工作制度化、督学常态化、效果明显化,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内涵发展,积极创建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示XX县。修订完善《XX县2018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评估方案》,探索建立督导评估信息化平台,把依法治校能力和水平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内容,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依法依规办学,不断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3.积极启动新一轮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制定出台《XX县2018—2017年幼儿园督导评估规划》,根据《XX市幼儿园督导评估方案(试行)》和《XX市幼儿园督导评估细则与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与要求,对列入2018年督导评估对象的幼儿园进行督导评估。同时,积极指导省、市示范性幼儿园做好迎市督导评估各项准备工作。
4.认真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工作。根据《湖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湘教发[2012]61号)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县、校各级监测员认真开展2018年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数据的采集、审核、整理、分析等工作,形成有价值的监测报告,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供翔实依据,不断促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5.扎实做好村小合格学校、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督导评估工作。根据《湖南省小学教学点合格学校建设验收标准》和《湖南省农村公办幼儿园验收标准》,指导敖泉镇光路小学等40所村小合格学校创建单位、荷叶镇中心幼儿园等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实事项目园建设单位,认真做好自查自评及申报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县级评估验收,督促各创建校(园)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整改到位,确保顺利通过省、市评估验收。
6.积极开展乡镇(街道)教育工作、开学工作等专项督查。不断完善乡镇(街道)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考核机制,加大评估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促进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党政主要领导更好地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组织开展春、秋季开学工作督查和对各中小学校办学行为、民主管理、校务公开、食堂管理等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查,及时发现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化解各种矛盾,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科学、内涵发展。
三、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教育督导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断加大督学责任区工作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责任督学的办公条件。认真筹备召开XX县教育督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印发《XX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教育督导工作职责(试行)》,营造良好的教育督导工作环境,进一步凝聚建设教育强县强大合力。
2.牢固树立教育督导良好形象。进一步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督导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与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积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主动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和《湖南省教育督导人员行为规范》,完善督导评估责任制度,规范教育督导评估行为,牢固树立教育督导良好形象。
3.扎实推进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深入推进督学责任区建设,探索建立基于学校需求的教育督导,重点围绕办学条件、教育教学、教师队伍建设、安全教育及管理、村小建设及管理等开展专项督导,推动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创新督学责任区工作方式,围绕全县教育的重点工作、中心工作以及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实施督学责任区交叉督导。严格落实申报备案、团队分工、制定方案、准备工作、收集信息、现场评估、形成报告并反馈等工作步骤,提高督导工作实效,狠抓问题整改落实,强化督导结果运用。
4.大力加强督学队伍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督学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督学培训常态化机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通过选派督学参加国家、省、市等岗位能力培训,每月开展一次业务培训、交流,每期举办一次专业知识培训班,每年举行一次业务知识考试等,不断提升督学队伍的综合业务水平和督导工作能力。认真落实督学资格认证制度,积极引导督学通过考试取得督学资格证。
5.积极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根据省、市教育信息化建设部署,积极推进教育督导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学校、班级、教师、学生等网络空间资源,探索建立学校督导评估信息化平台,将信息化与教育督导工作深度融合。积极引导、鼓励督学建立个人学习网络空间,强化督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进一步办好桂阳教育督导网,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不断提升教育督导的社会影响力。
四、工作安排
一月份:
1.开展2017年度学校目标管理年终评估工作;
2.做好2017年度教育督导工作总结和资料归档工作。
二月份:
1.召开2018年督学责任区工作会议;
2.组织责任督学对寒假补课进行随访督查。
三月份:
1.积极筹备召XX县教育督导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2.印发《XX县2018年度学校目标管理评估方案》;
3.印发《2018年度教育督导工作计划》;
4.开展2018年学校春季开学工作专项督查;
5.迎接全市县镇义务教育学位专项督导。
四月份:
1.开展学校办学行为、教师从教行为等专项督查;
2.组织参加全市督学责任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五月份:
1.指导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样本校做好质量监测的各项准备工作;
2.协助做好义务教育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质量监测工作;
3.组织参加责任区督学岗位能力培训。
六月份:
1.对学校教育质量监测和考风考纪情况进行专项督查;
2.积极申报全国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示XX县;
3.全面总结2018年上半年教育督导工作。
七月份:
1.开展2018年上期责任督学工作考核;
2.指导桂阳一中、桂阳三中做好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网络督导评估自查自评工作;
3.开展中小学校暑假规范办学行为情况督查;
4.组织参加责任区督学专业知识培训。
八月份:
1.召开督学责任区总结会议;
2.组织督导人员开展暑期业务知识培训。
九月份:
1.开展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教育工作和2018年学校秋季开学工作专项督查;
2.安排部署2018年下期督学责任区工作;
3.开展XX县2018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工作。
十月份:
1.组织召开2018年幼儿园督导评估工作会议;
2.对村小合格学校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校(园)创建情况进行督查。
十一月份:
1.组织开展合格村小建设项目校及农村公办幼儿园县级初评工作;
2.组织开展教育督导与评价优秀论文评选活动;
3.组织参加责任区督学岗位能力培训。
十二月份:
1.认真做好县级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迎市初评工作;
2.做好2018年县级教育行政工作迎市评估考核工作;
依托教育科研的智力支撑,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成都经验是: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系统构建教育标准及指标监测体系;将教育科研成果有效转化为重大教育决策,以成果运用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一流教育科研体系:搭建高水平国际教育科研交流平台、建设国内一流教育改革实践基地、着力建设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改革实践的促进作用,宜宾翠屏区经验是:建立教育科研有效运行机制,加强科研基础能力建设:优化教育科研机构,打造专业科研队伍,落实科研经费保障,搭建科研立体平台;建立健全片区研修联组奖励、教师工作专项激励、教育科研成果奖励等激励机制,激发教育科研内在动力;建立统筹机制,统筹课堂改革目标与内容、特色学校建设研究实践与评估、校际联动等。
立足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强化教育科研指导、服务功能,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绵阳市教科所的经验是:坚持为教育内涵发展提供“增量”、破解素质教育“难题”,彰显教育科研价值;建立“多元立体化”教育科研模式,唤起教育科研文化自觉,推广有实践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提升决策执行和决策咨询效能,增强教育科研效能。
近年来,成都市以“学有良教、品质卓越”为努力方向,依托教育科研的智力支撑,充分发挥“首位城市”带头、带动和引领作用,深入推进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
一、先行先试,系统构建三化监测指标体系
一是深入开展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以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成都试验区有效发展模式研究》为载体,形成教育发展规划、办学条件、教育经费、队伍建设、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一体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模式。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批示:“成都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意义。”全面推进1个国家级、3个省级、82项市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专题会上交流。2012年,成都荣获全国第三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综台改革奖”。
二是全面建立“三化”监测指标体系。对照成都教育“十二五”发展目标,成都在全国率先研制出《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指标体系》、区(市)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指标体系》、《区(市)县推进教育国际化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标开展监测工作,实现了以标准建设和监测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管理方式转变。《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获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一等奖,《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研究报告》获四川省第15次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大力推进“教育标准”研究,从学校建设、教育质量、教师职业、学校运行和管理、区域教育办学水平评估、教育规范化服务等方面系统构建教育标准体系,着力促进教育发展从定量向定性、从经验到实证的转变。
二、强化应用,全面促进教育科研成果转化
一是研究成果有效转化为重大教育决策。根据《成都市义务教育校际均衡监测年度报告(2011年度)》反映的问题,市政府启动实施城乡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市县两级财政新增投入40亿元,推动成都义务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积极开展职业教育专题研究,研究成果为《成都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颁布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教育科研成果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近3年成都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8项、省级教育科研课题41项,每年10至20个市级教育资助课题;每两年一届评选成都市优秀教学成果,以典型经验为案例,深入探讨教育改革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有效推广应用教育科研成果。
三、借智借力,积极构建一流教育科研体系
一是搭建高水平国际教育科研交流平台。近年来成都成功举办“都江堰国际论坛”、“亚洲教育论坛”等高端会议,国内知名教育专家聚首成都,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成功争取将成都纳入中国联台目教科文组织垒国委员会“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省级监测试点”,引进观测成都教育发展的国际方法,全方位建立长效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