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的执着范文

生命的执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的执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生命的执着范文

作者/邓万祥

加德纳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原来是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75%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

加德纳曾做过一个实验:让死囚躺在床上,并告诉他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手术刀的刀背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接着把事先准备好的水龙头打开,向床下的容器里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那个死囚昏了过去。加德纳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后,遭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支柱,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他的生命也就变形了。

第2篇:生命的执着范文

2、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仙人掌。他们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有点像薯条,有的像冰激凌,还有的像无数个红色的星星。他们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好几个月才用浇一次水,它们非常美丽,却有许多小刺。

3、仙人掌不仅耐旱,而且它那百折不挠的性格让人十分惊讶。在炎热久旱的夏天,其它植物早已垂下了头,而仙人掌像勇士一样抬着头,眺望那蓝蓝的天空;在寒冷刺骨的冬天里,别的植物早已被主人捧回室内,可仙人掌还顶着寒风,不怕周围的环境。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有谁能比得上呢。

4、小草,没有牡丹花的绚丽多彩,没有月季花的亭亭玉立,没有的婀娜多姿,更没有树木那样高大、挺拔。但它的足迹踏遍了整个世界,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能找到它的足迹。一层层,一片片的小草,没有索求,只有奉献,它们争先恐后地用那顽强的生命力,编织成一望无际的绿,踏遍了平原、山川。

5、大自然中的昙花,一夜之间尽情绽放,给人们留下无尽的回味、方香和永恒的陶醉;流星与焰火,即便是天空的匆匆过客,依然把美丽尽情绽放;小草在经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里依然展示着顽强,向世人宣告生命花开,精神犹存。

6、野那小小的绿色叶子,衬托着它那小小的黄色花朵,好看极了!像身穿金黄色衣裳的小仙女。摘下一朵野菊闻一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它的生命力像小草一样顽强,花期也长。到了深秋初冬的时节,百花都凋谢了,只有它还依然开放得那么美。

7、不知不觉地拐了一个弯,熟悉的大温室再次映入我的眼帘。各种各样的植物尽情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其中一棵高大的仙人掌吸引住了我,让我想起了它那坚韧不拔的性格,矗立于茫茫沙漠中的那一株绿色,不畏一切的艰难,不禁让我感叹生命的顽强。望着天它那傲立着的身影,我离开了大温室。冬天,植物园里没有几个人,我就是喜欢这种安静的氛围,让我聆听这来自大自然的美妙的音乐。

8、在我家的阳台上有一盆仙人掌,我特别喜欢它,它虽然浑身是刺,不如杏花那样风韵天成,不如桃花那样妖冶艳美,不如牡丹那样冠群绝芳,不如石榴那样色红似火,不如荷花那样高洁,不如海棠那样娇艳超凡,不如桂花那样十里飘香,不如那样千姿百态,不如水仙花那样雅洁清馨,但它却有着极其顽强的生命力。

9、古人有句话说得好: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之所以香气袭人,是因为他不畏寒冷,以顽强的生命使自己在冬季得以生存,而冬季的花都已凋谢,只有梅花绽放显得格外香。

第3篇:生命的执着范文

细读《庄子》,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对庄子的曲解和误读。庄子终生都在积极用世,从未消极,也没把审美看得那么重要,而是把整个生命和学识都用于生态文明的探索和实践。在整个封建时代,他显得特别超前,人们无法理解,难以接受,自然要斥之、拒之。今天,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地球生态环境的加剧恶化,庄子及其学说的真正价值理应日益彰显,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

“物固相累”――环境凶险是生命悲剧的根源

这是庄子生态文明思想的第一要义。

一天,庄子到家附近的雕陵栗树园散步,时值秋季,栗果累累,好一派秋韵。庄子信步走来,刚迈进栗园的篱笆,就看见从南方飞来一只奇怪的喜鹊,翅膀宽达7尺,眼珠直径有1寸,猛一下撞到庄子额头上,又顺势停在栗树林子里。庄子惊奇:“翼殷不逝,目大不睹”,翅膀这么宽却飞不远,眼睛这么大却看不见,这是只什么鸟啊?庄子“蹇裳步,执弹而留之”。他悄悄走过去,拿起弹弓准备射过去,却忽然发现原因:一只蝉因找到一片理想的树叶,乐得忘记身后有危险;藏在树叶后的螳螂要捕那只蝉,顾不得隐蔽自身,遂被怪鸟当作捕食对象;这鸟一心想啄食螳螂,飞不远也看不清,竟撞到庄子额头上;而庄子自己也是见怪鸟有机可乘,遂动杀机。

庄子不禁打个冷战:“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万物之间,怎么会是这样:总是一个谋害一个,而害人者又因此暴露弱点遭到他人谋害。如此谋害下去,永远没个终结,这世界如何得了!想到这里,庄子扔下弹弓,回头便走。管栗园的人见庄子这副样子,以为他偷了栗子,追赶着斥骂他,搞得素以心净身洁傲世的庄子狼狈不堪。刚才还侥幸身后没危险呢,原来早已被管栗园的人盯上了。哎呀,自己也没能逃脱想害人复被人害的怪圈呵。

庄子灰溜溜地回到家里,“三月不庭”,一连三个月闭门不出。弟子蔺且问他,为何这样长时间关在家里生闷气?庄子曰:“吾守形而忘身”,即只注意了外物,而忘了自己的本真,所以这些日子是在闭门思过,寻找原因,总结教训。

庄子这番思索的成果,就是他那独到而珍贵的生态伦理观和生态文明思想。其中,一部分由庄子亲自挥洒成文,收入《庄子》内篇,一部分则由其弟子及后学散记于《庄子》外篇和杂篇中。那些“参天地,并日月”的光辉思想,将庄子由一个普通学者升华为生态文明的伟大先哲。

“与物皆昌”――环境友好乃有道之世的标志

“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在庄子眼中,天下是万物共同生存的地方;“天地虽大,其化均也”,天地虽然广大,化育万物却一视同仁,从来也没有单单偏向于人类;“万物殊理,道不私”,万物本性各异,大道却无所偏私,对谁都不加干预,一任其自由而自然地发展;“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所有物种皆源于自然,归于自然。

庄子根据当时的生物知识,描绘出一条生物演化轨迹,说明人即产生于这条轨迹中,人也是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所以,“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人类与其他物种应在自然这个共生基础、共生舞台上和谐相处,共同繁荣;认为“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最理想的时代,是人和禽兽住在一起,同万物并列为伍,人可以随便与禽兽结伴游玩,何其友好。

庄子甚至提倡人去学学鸟的声音,与其他物类交流,“合喙鸣,喙鸣合,与天地为合”,认为说话如同鸟鸣,即可进入“与天地为合”的境界,即生命的最佳状态。所以庄子反复颂扬的圣人、至人、神人,都是崇敬自然、亲和万物的典范。圣人“处物不伤物”,所以物也不伤他,圣人最善于体会大自然赋予自己的生命愉悦,经常虔诚地感恩自然,“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至人“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至人不干扰其他物类的生活,其他物类都喜欢他,生活在和谐友好的生态环境里,故能“得至美而游乎至乐”;神人呢,就更值得效法了,“之人也,之德也,将磅礴万物以为一”,认为这样的人物呀,情怀呀,他的理想和致力目标,是要消除世俗偏见,恢复天地间万物一体的本来面目。

庄子自己也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他终生志存高远,但世间几无知音,所以只好孤独地“与天地精神往来”。但他却不因孤高傲视别的物种,而对之尊重有加,以同胞同体相处,逢人就宣讲他的生态伦理观。他对此执著以求,任别人怎么反对,都无法让他改变,“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世人盼望他出来治理天下,他却不愿;楚王派特使聘他为相,他头也不顾。他是在做更大的事,因为他的理想一旦实现,天下即臻至治,“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他哪里顾得上去干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世人不明,还以为他自私自利,惟顾一己逍遥,真是冤枉了他!

历史终究是公正的,庄子所作的努力,到底没被湮没。郭庆藩在《庄子集释》中说:“庄子之言,无为虚谈,可以逍遥适性,荫庇苍生也。”认为庄子的生态文明思想可以涵养人的性灵,拯救人类的灵魂,真乃功莫大焉!

但是,人类更多的时候总想着改造自然,征服自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知识和器械越多,自然界被破坏得越严重。“弓弩毕弋机变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网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捕鸟的知识和工具多了,鸟类在天上的生活被搞乱了;捕鱼的知识和工具多了,鱼类在水中的生活被搞乱了;捕兽的知识和工具多了,兽类在草泽的生活被搞乱了。一损俱损,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也随之日益恶化了。所以,庄子号召人类:“堕尔形体,吐尔聪明,伦与物忘,大同乎。”忘掉人为万物灵长的尊贵身份,抛弃自以为是的聪明才智,与万物为伍,和元气混同;“颂论形躯,合乎大同”,将自己的形体容貌都融入大道之中,与万物一体,与自然一体。

庄子向往远古之时,人们“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淡漠焉。”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平淡相处,互不骚扰,相忘于江湖。“四时得节,万物不伤,群生不夭”,大家“莫之为而常自然”,谁也不想改变谁,一切都处于自在自由的天然状态。这不正是当今国际上努力探索、大力倡导的最先进的生态理念么!

“万物与我为一”――大家都是世界的主体

都说人是万物灵长,对还是不对?庄子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苦苦思索着,隐几而坐,仰天而啸,形同枯槁,像丢了魂魄一样。恍惚间,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在栗园的树枝上、篱笆间,翩翩起舞,长得既漂亮,飞得又自在,好不快活。谁知这蝴蝶一下又变成了庄周,愣愣怔怔,傻了吧唧,又老又丑,让人难受。晃晃头,揉揉眼,庄子总算明白过来:刚才老年症又犯了,竟然白日,变了蝴蝶。好梦难长,片刻间又回到令人沮丧的现实!然而,人做梦为啥会变成其他物类?这不正说明人与世间万物原是相通的,可以互变的么?为什么我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就飘飘然,由蝴蝶再变成庄周就怔怔然?或者,当蝴蝶是蝴蝶的时候,蝴蝶就高兴快活,当蝴蝶变成庄周的时候,蝴蝶就沮丧发愣?这不正说明人与万物之间本来就是平等的,绝无高级低级、尊贵下贱之分么?若硬要分个高低贵贱,也许高贵的并不一定是人,至少蝴蝶就比庄周高贵,比庄周活得自在!可见,所谓人为万物灵长之说,不过是某些学者的霸道之言,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想到这里,庄子一下来了精神,提笔濡墨,在竹简上挥洒开来。

先述梦: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再记梦后心得: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

正所谓天地、万物,皆与我同生、同体。既已齐同,还能再讲什么谁是谁非,高低贵贱么?

世俗皆尊崇古帝尧舜,却不知尧的学问是从他的曾祖师王倪那里传承下来的。王倪就认为,天下万物各有各的是非,谁都不应以一己之是非,评判它物之对错。“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人睡在潮湿的地方腰易生病,而泥鳅专爱住在烂泥里却无碍;要是让人住到树上,一定会吓得浑身发抖,猿猴住在树上却觉得最适意。能说人住的就对,泥鳅、猿猴住的就不对吗?“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蛆甘带,鸱鸦嗜鼠,四者孰知正味?”人吃粮食和肉类,麋鹿吃草,蜈蚣爱吃蛇,猫头鹰和乌鸦好吃老鼠,能说人吃的就好,麋鹿、蜈蚣、猫头鹰和乌鸦吃的就不好吗?

第4篇:生命的执着范文

江苏省常州市的一位白血病患者王连生为筹集巨额手术费,万般无奈之下通过媒体向全社会求助,却不料竟未能收到一分钱资助。而与他同住在一个病区的一个小女孩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收到了社会各界的数十万元捐款。相比之下,王连生愤愤不平。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好不容易才为他找到了合适的骨髓配型者,就等着手术费到位了。在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心理极度失衡之下,王连生给上海某大食品厂等厂家写信,敲诈巨额款项。接到报警后,上海警方派警员赶到常州。当警察在医院里见到卧病在床的王连生,并切实了解到他写信的动机及眼前的困境之后,决定将拯救他的生命作为此案的重点。那位自愿为其捐献骨髓的女大学生得知这一情况后,也表示绝不会因此事而改变自己的捐髓计划。这种光耀人间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份感人至深的宽恕之爱,终于让王连生如梦初醒――生命诚可贵,但比生命更为贵重的,是一个人的精神。

重病缺钱,中年汉子愁断肠

王连生于1959年,江苏省常州市人,在常州市园林系统工作。上世纪90年代初,王连生凭着自己过硬的园艺专业知识,辞职下海开办了一个园艺公司,生意一度非常红火,还在山东等地开办了分公司。拥有了私家轿车和洋房的王连生,在生活中依然保持着朴素的感情。1995年春,他得知山东分公司附近的一所中学有五个初二的孩子因为家境贫寒即将辍学,当即找到学校负责人提出要资助这五个孩子。从那年起,王连生每年至少要在每个孩子身上花3000元。

考虑到自己的父母年事已高,且孩子已经读到高中,家中需要有人照应,王连生从2000年春节起关闭了山东的公司,回到常州发展。就在那年,王连生将自己数十万元积蓄全部投入了股市,却没想到恰逢股市连年低迷,短短两年间就全部亏了进去。他只得继续操起老本行做园艺生意,而此时常州的园艺市场已被重新“洗牌”,王连生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太理想。就在这时,一个坏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给了王连生全家更大的打击。2004年4月20日上午,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的王连生无意中发现自己的胳膊上有一大块青紫色的瘀斑,当时他以为是自己干活时没注意碰撞所致,也没往心里去。此后的一个月里,王连生又连续发现自己身上频繁出现多处瘀斑和出血点,还经常伴有头晕、乏力等现象,他这才想起应该去医院看一看。化验结果很快出来了,王连生被诊断患了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5型。王连生当即住进了血液科病房。在连续进行了三个疗程的化疗后,2004年7月底,王连生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症状也明显缓解了。医生告诉王连生,要想彻底根治他的病,惟一的办法就是进行骨髓移植,而这项手术的治疗费用至少得30万元。医生同时还告诉王连生及其家属,王连生目前是处于化疗后的第一次缓解期,这个时期的病人最适合做骨髓移植,希望他们无论如何不要错过这个绝好的治疗期,尽快将30万元医疗费筹集到位,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医院还紧锣密鼓地与中华骨髓库进行联系,请他们帮助寻找与王连生骨髓组织类型相合的捐髓者。王连生很幸运,很快就有消息反馈回来:中华骨髓库在深圳找到了一位与王连生骨髓组织类型完全相吻合的捐髓者,此人是一位在校的男大学生,而眼下最要紧的,就是尽快落实手术费用问题。这一下子,王连生一家人可难坏了。从发病到治疗,王连生每天的医疗费至少在700元钱以上,短短三个疗程的化疗已经让王家花了10多万元钱,他的家庭情况早已捉襟见肘。而作为个体经营者,他又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所有的医疗费用都必须完全自理。医生还告诉他们,做骨髓移植前,王连生必须提前20多天进入无菌病房进行移植前的“预处理”,光这一项的费用每天就至少需要3000元。更可怕的是,骨髓移植后,王连生还必须每天服用大量的昂贵药品并进行相关治疗,每天的费用至少要在1万元以上,此后王连生还要连续服用半年的抗排异药。细算起来,这笔费用至少还得30多万元。王连生全家都蒙了:到哪里去找那么多钱啊?

免予,此案的重点是生命

王连生面临的经济困难深深牵动着同病区病友们的心。无奈的是,同样身患疾病的他们大多和王连生一样,被疾病拖得不堪重负,他们根本不可能在经济上帮助王连生。但他们却给王连生提供了一个信息,请媒体呼吁一下,求得全社会的援助。病友们还告诉王连生,三个多月前一个也住在该病区的10岁女孩,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收到社会各界捐款近40万元,医疗费的问题当时就迎刃而解了。听了病友们的话,王连生也心生希望,因为他自己也曾捐助过贫困学生,觉得这世上一定会有人肯帮他的。2004年7月22日下午,他打通了常州当地一家报社的求助电话。记者听了他的倾诉,马上赶到医院采访他。他一见到记者,立刻就泪流满面。看着记者掏出纸笔坐在他面前,他觉得自己已经看到了生命的希望。他对记者说,他是个“还有很多人生任务没完成的中年人”,他不能死,他要活!王连生强烈的求生愿望感动了记者,记者不仅自己写了文章,还请了电视台的朋友来拍了电视。

第二天,当地的报纸和电视台都对王连生的病情及眼前的实际困难进行了客观报道。王连生看着这些报道,热泪盈眶。他热切地等待着好心人的捐款和帮助。但不知因为什么原因,报纸和电视台的报道过后的两个多月的时间里,王连生竟然没有接到一笔捐款。每天都翘首以待的王连生心里很不是滋味。病友们也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都用同情的目光看着他,却又不敢多说什么。想到病友们说起的那个得到了40万元捐款的女孩,他心里极为不平。他觉得社会在对儿童充满爱心的同时,对他这个中年人太不公平了。那几天,王连生整夜整夜地失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天,医生告诉王连生,原先答应给他捐献骨髓的那名深圳男大学生突然变卦,不愿意为他捐骨髓了。之后,中华骨髓库又先后为他找到了另外三个骨髓类型匹配者,但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也先后改变了主意。中华骨髓库无奈只得重新寻找志愿捐髓者,让王连生等候消息。

那些日子里,全家人所有的事情就是四处奔走求告。深爱他的妻子含着泪去向过去的一些熟人借钱,但跑了很多人家、看了很多冷眼,却没借到多少钱。这一切让王连生的心冷到了极点。但是,求生的本能又让王连生不愿意放弃,他在夜深人静时常常落泪,把枕头都湿透了。一天,百无聊赖的王连生正在看电视,电视里播的是一个电视剧,讲述的是一个人向知名企业敲诈。那个人狂叫着说:“他们那么有钱,这点钱对于他们来说是九牛一毛,算得了什么?”王连生的心里一动,他突然有了一个荒唐的主意:向一些有钱的厂家要点钱。这些厂家效益那么好,几十万元钱还是能掏得出的,就当是他们做了一次公益活动吧。求生心切的王连生没有再多想,立刻就用自己的身份证到常州某银行办理了一张银行卡。2004年9月10日,王连生给海南某椰奶公司和上海某粮油厂等多家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写信,他在信中说:我眼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个困难是我从未遇到、暂时也无法克服的,请你们必须在10日内将钱汇到指定的账户,否则就让你厂的经营彻底崩溃。如果我没有收到钱,你们自己设想后果吧。

上海某粮油厂董事长张某收到了王连生的信,全厂惊慌不已、鸡犬不宁。2004年9月21日,张某向上海警方报了案。次日,上海市公安局水上分局成立专案组对此案展开调查。警方从信封上的邮戳发现,此信是从常州寄出的,便派侦查员赶赴常州。在常州警方的协助下,上海警方查遍了常州市的人口信息,但却一直没有找到“王连生”这个人。最后,上海警方通过一些特殊的侦查方式查出有一个名叫王连生的人,户籍在河北,现因患白血病正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其银行卡就是在医院附近的一家银行办理的。最后,警方终于查实,这个王连生就是写敲诈信的王连生。让警方吃惊的是,王连生写敲诈信时,用的竟是自己的真实姓名。上海警方决定将王连生带回上海进一步审查。

警员们找到医院,王连生的主治医生曹祥山告诉警方,王连生目前正处于治疗的关键时期,如果有什么刺激,马上就有生命危险。令他们惊讶的是,王连生写出敲诈信后,银行卡上一笔钱也没有收到。他们觉得,这显然不是一个熟练的敲诈者,敲诈也是事出有因。如何妥善处置好这个处于特殊时期的“特殊犯罪嫌疑人”呢?警员们立刻向上级部门请示,并认真征求了医院方面的意见。得知王连生的特殊情况后,上海警方决定: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把拯救王连生的生命作为此案目前的重点。为了避免刺激王连生致其病情恶化,侦查员当天就撤回了上海。回到上海后,上海警方就此案再次进行研究。警方认为,王连生出于求生本能敲诈他人,事出有因。而由于他目前的特殊情况,更鉴于他的敲诈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后果,经上级部门批准,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2004年11月24日,上海警方得知王连生近期病情稳定后,当即便派出三名警员再次赶赴常州。三名上海警察在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王连生。王连生一见警察,脸色都变了,他开口就说:“你们不用多说了,我跟你们走。”警员们与王连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长谈,最后,他们郑重地向王连生宣布:“我们决定不对你采取强制措施,此案也就此了结了。希望你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一定要记住知法守法,以后无论遇到多大的难关,都要以合法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王连生根本没有想到警察们会这样宽恕他。那一刻,他的眼眶湿润了,哽咽着说:“我发出信以后就后悔了,可我收不回来了呀。我知道我糊涂,我知道错了啊!感谢你们,是你们让我重新获得了另一种生命。如果我真的敲诈到了钱,就算做了手术,还有什么脸活着呢?”

重获新生,用阳光的眼睛看世界

王连生万般无奈敲诈厂家的事情被他的家人知道了,家人们震惊之余,对警方的做法也深为感动。外人都能这样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何况家人呢。王连生的哥哥和弟弟自己家里的经济也不宽裕,但他们还是想尽办法相继拿出了6万元。他们再三叮嘱王连生:“好好治病,风雨之后一定有阳光的。”王连生刚上大一的儿子也非常懂事地将自己的生活费用压缩到了最低点,他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的花费连午餐在内不得超过5元钱。王连生的妻子为了给丈夫治病,毅然把家里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子以14万元的低价卖掉……

王连生的朋友和邻居们听说了他的事后,也都被感动了。一个邻居说:“连远在上海的警察都要救他一命,我们是每天见面的,说什么也得尽点心啊!”他们也尽自己的所能,拿出了一些钱,并为王连生一家提供了不少力所能及的帮助。就这样,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王连生一家很快就筹集了20余万元的医疗费。

在王连生积极筹措医疗费的同时,有关方面的救治行动也在紧张地进行着。中华骨髓库终于在2004年11月26日在浙江省舟山市为王连生找到了一位骨髓类型匹配者,是一位刚满20岁的女大学生。因为类型匹配,骨髓库的工作人员约见了这位女大学生。这个年轻的女孩身高只有1.5米,而且非常清瘦。工作人员担心地问她:“你的身体受得了吗?”女大学生高兴地说:“没什么,如果我的骨髓能救一个人,那太有意义了!”但她要求,一定要了解一下王连生的情况。2004年12月6日上午,浙江省红十字会应这位女大学生的要求,来电话向医院了解王连生的情况。出于救治及医疗惯例等方面的考虑,主治医生曹祥山在向对方介绍了王连生的生理特征及健康情况后,也将王连生前不久发生的敲诈事件告诉了这位女大学生。曹医生很担心,这件事可能会影响王连生在这位女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她也许会改变主意。但这位女大学生听完后,态度坚决地说:“我一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配合院方,将自己的健康骨髓无偿地捐献给王连生。我要通过这件事,让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关心着他,让他更切实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并希望他能将爱的种子播向四面八方!”曹医生放下电话立刻赶到病房,把这位女大学生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王连生。王连生几度哽咽,他对医生说:“以前是我自己误解了一些事。我们这个社会,其实还是好人多,还是个非常温暖的大家庭。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让这个大家庭更温暖、更团结、更有活力。命运对我是残酷的,而我却是幸运的。我一定要像那个女大学生那样,用阳光的眼睛去看世界。”

一切就绪,江苏、浙江两地的红十字会已经为王连生安排好了所有的骨髓移植事宜,手术确定在2004年12月下旬进行,届时浙江省红十字会将在浙江大学附属医院从这名女大学生体内两次采集造血干细胞,然后经过特殊处理后,于当晚迅速输到王连生的体内。

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于2004年12月13日起对王连生进行手术前的“预处理”。如果顺利的话,一般术后十天左右王连生体内就可长出新鲜骨髓,届时他的血型和染色体都将改变。考虑到目前王连生与那位女大学生的血型不相合,医院在骨髓移植手术前还将对王连生进行血浆转换手术。

此时此刻,王连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自己病好了以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到浙江去寻找那位女大学生,感谢她的再生之恩。这之后,他会用自己的全部精力重振事业,让家人早一天过上好日子。将来有了能力,他一定会努力回报这个给予他厚爱的社会。

编后语: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因而在这永不再来的岁月里,我们应学会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份欢乐、每一份痛苦。生命需要我们全身心地用每一分钟去充实,需要我们用满腔热情去拥抱,更需要我们用心去尊重?选生命中不只是快乐,也不只是痛苦,快乐和痛苦原本就是形影相随、相互衬托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痛苦的人永远也不会懂得快乐的真谛。记得冰心说:“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够的云彩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第5篇:生命的执着范文

她曾经是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县汉旺镇的舞蹈老师,在2008年“5.12地震”废墟中被埋26个小时后获救,失去双腿、失去女儿、失去婚姻的她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她坚强,她微笑,她舞蹈,忍着双腿截肢的痛楚重新站立起来,为参加《鼓舞》义演忘我排练,被灾区人民誉为“断腿舞者”。

2013年4月的四川雅安地震,她戴着假肢赶到灾区送衣、送粮、送发电机、帮助搭帐篷,因为微博上一张貌似明星的照片广泛流传被网友称为“最美志愿者”。她的故事感动了四川,感动了中国,人们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熟悉了这个外表柔弱而内心坚韧的美丽女孩。她就是廖智,一个5.12地震的幸存者,一个热爱舞蹈而进入演艺圈的女孩,近期还在央视的《舞出我人生》节目中获得了亚军,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乐观和坚强,也让我们知道了身体残缺同样也可以创造完美!

2013年7月,我想趁回四川德阳老家探亲顺便拍摄一组舞蹈题材的片子,在构思主题和选择模特的时候我想到了邀请她出镜演绎。她在繁忙的演出档期中抽出时间从上海飞回四川,我们一起在德阳的什邡、绵竹(曾经让她失去双腿的地方)以及江油大剧院合作拍摄了这组片子。当我看见戴着假肢的她在废墟上不需任何扶持单腿独立劈出了一字马,我感觉她就是一个完美的舞蹈天使;当我看到她脸上露出了纯真美丽的笑容,我知道她已经从地震的阴影中走了出来,重新开始精彩的人生。

我相信,上帝在为你关上那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1.相机:Canon EOS-1D Mark IV 光圈f/1.2 快门:1/125秒 焦距:85mm ISO:160。

我相信,上帝在为你关上那扇门的同时,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2.相机型号:佳能 1D Mark IV,焦距85mm,光圈f/1.2,快门1/2000秒,感光度ISO 160,手动曝光。

失去双腿、失去女儿、失去婚姻的她没有失去生活的勇气

第6篇:生命的执着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生命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72―01

1 一般资料:

2007-2010年我科少数医生对病人实施一些治疗方案及检查项目时,缺乏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沟通,病人自愿接受治疗及检查的人数达50%,由于病人文化程度低,不了解各种检查结果对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帮助,加之检查费用昂贵,部分病人及家属认为只有药物用到病人身上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由于这些原因的误诊及耽误治疗者达2%-5%。

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病人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一无所知,卫生方面、饮食方面条件差, 不知晓卫生、饮食对疾病的影响。

2方法:

2010年以来,我院大力提倡优质护理服务及健康教育质量。通过宣传、学习提高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水平,开展以病人为对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教育过程,使病人认识到卫生、饮食、社会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改变病人不利于健康的错误思维,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建立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和疾病的应对方式,促进身心康复。澄清一些不利于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的错误认识,最终帮助病人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对应方式。预防疾病复发,减少疾病导致的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3讨论:

制定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以怎样的方式与病人交流时全体医护人员应面对的问题。我科全体医护人员召开讨论会,针对健康教育问题展开讨论,一直认为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同时还要注意病人的隐私系统的健康教育过程,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用我们的爱心、诚心、细心换取病人的舒心、放心、安心,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结果:

第7篇:生命的执着范文

关键词:生命;意志;表象;意欲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032-02

自哲学产生之初,哲学家们就没有停止过对“生命是什么?”这个命题的思考。在历史长河中,生命被理性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者们不断地赞颂,或被赞为纯粹理念的外显、或被看作是造物主的神圣印证。然而叔本华对待生命的态度却是冷静而严肃的,他向世人揭示了“生之罪”,并指出摆脱意志的束缚方式。叔本华的生命观饱含了人文关怀,能够给已经习惯于人类中心主义的我们带来些许启发。笔者在文章第一部分对叔本华意志哲学作了概述,在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叔本华悲观主义的生命观,最后一部分论述了叔本华生命观的意义和价值。

一、意志与表象的对立统一

叔本华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是基于其意志哲学体系的。因此,要对其生命观有一个深入的理解,首先要理解他的意志哲学。

叔本华延续了德国古典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的传统,他的意志哲学中最核心的概念:“意志”和“表象”可以看作是对康德认识论对现象与物自身的二元区分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文中,叔本华开宗明义地宣称:“没有真理比以下这个真理更明确、更独立于所有其他东西并且更不需证明的,亦即:因为认识才存在的所有那些事物,也就是这整个世界,就其与主体的关系而言只是客体,只是直观者的直观,简言之,只是表象”[1]。由此可见,叔本华同康德一样也认为我们的认知能力无法掌握到世界的本质结构,我们所掌握到的东西,只是本质在心灵的表象。既然叔本华是用“表象”的概念替代了康德的“现象”概念,从理论系统性的角度出发,就必然有关于本质的概念来替代康德的“物自身”。对此,叔本华的回答是:“客体的世界,世界作为表象,这并不是世界唯一的一面,而只是它的外部的一面,也就是说,世界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面,那是它‘世界’最内在的本质,它的核心,亦即‘物自身’,而这个我们将在下一部探讨,根据最直接的它的客体化,它被命名为‘意志’”[1]。可见,在叔本华这里,“意志”是被作为外在世界的本质的,而对“意志”和“表象”的阐述也构成了其意志哲学体系的基础。

叔本华在对意志和表象进行界定后,又进一步阐释了意志与表象的关系,他指出“意志”不仅出现在人类身上,也出现在所有的动物、植物、无生物,乃至于整个自然之中。因而,意志可以看作是一种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个体所接触到的只是表象,是意志客体化的世界。因此理解作为意志客体化的表象世界与意志本身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解叔本华意志哲学的一个关键。首先,“意志”与“表象”二者是对立的关系,叔本华明确指出了“意志”是自由的、是不受表象世界中“形式”的所支配的,那么何谓“形式”呢?叔本华给予的解释是“时空”或“个体化原则”,是专门针对“表象世界”而言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意志”与“表象”二者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其次,“意志”与“表象”二者又有统一性,叔本华指出“意志”能够通过客体化显现自身,由“意志”转变为“表象”,由此构成表象世界,此时二者又有了统一性,而且当“意志”转变为“表象”时,要受“时空”或“个体化原则”的支配。简而言之,个体作为表象是处在时空之中的,就必须受“个体化原则”的支配。而“意志”则不在时空之中,当然就不受“个体化原则”的支配。

“意志”与“表象”的对立统一是叔本华意志哲学的特点,世界作为内在本质的外显是理解其意志哲学的核心,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基于其意志哲学来解读他对生命的思考和看待。

二、生命作为客体化的意志

如前所述,在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中既然世界最内在的本质是“意志”,那么,“生命”作为表象,其本质同样也是“意志”。叔本华用“意志”的概念来对“生命”进行思考和反省,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是‘意志’的客体化,同时也是‘意志’自身的彰显”。要理解叔本华的生命观,就要从“意志”彰显的过程中去解析意志的活动,而由此便引出叔本华在思考生命时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意欲”(willing)。“意欲”(willing)可以看做是从“意志”(will)这个核心概念中衍生出来解释生命的概念,用来表达“意志的活动”。叔本华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人之所以承受着无止尽的痛苦,其根源在于无法摆脱“意欲”的折磨,因为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每一刻都离不开“意欲”,然而作为表象的生命必然要受制于表象世界的“个体化原则”,于是“意欲”就成为了折磨个体生命的痛苦之源。

叔本华作为一个悲观主义者,对生命的认识凸显出了悲观的色彩,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他指出:“‘意欲’,至少对较高等的生物而言,乃是无止尽的痛苦的来源。仅在我们脱离意愿束缚的范围内我们才脱离痛苦。”[1]我们分析这段话可以得出叔本华所要表达的是以下两点意思。1)“意欲”是无止尽的痛苦。2)痛苦的唯一解脱之道便是摆脱“意欲”的束缚,也就是弃绝“意欲”。叔本华指出只要我们的意识被我们的意志所填充,只要我们以它“愿望”的持续的希望和恐惧,忙碌于愿望的追求,只要我们是意欲的主体,我们就决不能得到持续的快乐或安宁,没有安宁,真正的幸福是绝对不可能的。叔本华认为“意欲”无止无尽,而且永不满足,甚至所谓的满足根本就只是假象,所以他认定“意欲”是痛苦之源,并且进一步认为,唯有断绝意欲,才能超脱痛苦。然而,事实上,饮食的需求、性的渴望以及其他意志的客体化,有些是生命所赖以延续的本能需求,有些则构成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我们如何断绝这些本能的渴望和需求呢?或许答案是根本不可能。这样的推论和结果,必然会导致叔本华走向悲观主义的道路,即,只要生命要延续下去,就必须不断地满足那些无止无尽的“意欲”,因而,必须不断地经验到那无止尽的痛苦,这就是他所强调的“生之罪”。

但是,叔本华并非绝对的悲观主义者,他也指出了获得幸福的方法:“纯粹的静观”,并且指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沉醉于其中、物我两忘的状态便是“纯粹的静观”,在这种状态下,个体不再受到“意欲”的支配,从而达到了一种“摆脱意志”的状态:“认识从意志的使役之中解放,‘人们’忘记自身是个体,意识的提升为纯粹、无意志、无时间性、脱离一切关系的认知主体。”在这种状态中,个体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幸福,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叔本华将生命看待为客体化的意志,并且指出唯有通过“纯粹的静观”才能让我们暂时忘却一切生之苦,从“意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有限的幸福。

三、深刻的审察与有限的幸福

未经审察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叔本华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以悲观主义视角来审察生命的哲学家,其生命观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通过对生命的审察,叔本华揭示了“生之罪”,即“存在之罪过”,这是对理性主义传统的扬弃,也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生命观的反思。他指出:“一个关于世界和存在特性之意义深长的暗示被发现了。它‘暗示’是意志跟自己的对抗,在此,意志以他的客体化的最高阶段被最完全地显示出来,并且可怕地显露出来。在人类的苦痛中它变得可见了,部分是由偶然和错误所造成,部分则是从人类自身所导致……直到最后,在个体的认识中,这个认识被苦痛本身所净化和提高”[1]。可见,叔本华认为个体存在于世界中是难以摆脱意志的束缚,随着意志的作用不断显现,个体会逐渐意识到唯有在苦痛中直面意识本身并与意志对抗,才有可能获得真实的认识。在叔本华这里个体生命存在于世是渺小和无力的,这对习惯于歌颂生命崇高伟大的人类中心主义者是一种警示,即对人类的态度不能过于乐观,更多的时候需要严肃的审察,把人的生命放在整体生存状态中去考量。

其次,叔本华用上帝的身份来审察世界的芸芸众生,看到了意志的自由、无限,生命的必然、有限,看到生命的种种障碍、欠缺,看到人们盲目的欲求、挣扎、奋斗,人们忙忙碌碌,但只是彷徨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最终都不可逃逸地走向死亡,归于空无和寂灭。短暂而悲剧的生命要获得幸福唯有通过对艺术作品进行“纯粹的静观”,即他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所说的:“认识从意志的使役之中解放,‘人们’忘记自身是个体,意识的提升为纯粹、无意志、无时间性、脱离一切关系的认知主体。”[1]可见,叔本华在揭示了生命悲剧性的同时,也为大众指出了摆脱意志束缚、获得幸福的方法,个体内心只有进入一种“摆脱意志”的状态成为一种纯粹的认识主体,仅仅关注“事物是什么”时个体就能够摆脱意志的束缚感受到生命的幸福。个体在“纯粹的静观”的过程中成为了纯粹的观察主体,暂时地忘记生活之欲并从“意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此时的个体可以体悟永恒之生命,同时内心也可以体会到物我为一、物我相忘的逍遥与幸福。

最后,叔本华的生命观中对理性主义传统的扬弃以及所蕴含的人文关怀都具有现实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饱受工具理性和人类中心主义之苦,对生命我们需要进行严肃而冷静的审察,需要“纯粹的静观”。总而言之,善待生命要从善待心灵做起。

参考文献:

[1][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杨一之,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第8篇:生命的执着范文

关键词:经济学意义人上的生命价值;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人的生命价值评估;健康与安全管制效益

中图分类号:F0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4-0012-05

一、引 言

现代社会,涉及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各国政府无不增加财政投入加强对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安全等公共事务的管制,以减少人员伤亡,保护人的生命安全,维护人的生命价值。在倡导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当今中国,涉及人的生命安全的各种工伤、死亡发生时,如何赔偿,赔偿多少,如何全面准确阐释人的生命价值,从而科学评估政府对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安全等社会公共事务管制政策效益,衡量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理论研究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实践中,在评估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时,由于管制经济学在研究生命价值时,往往忽略了哲学意义上人的人道价值、精神价值等,单纯强调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因而无法全面准确把握人的生命价值内涵,难以形成合理的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评价,导致政府财政资金在健康与安全管制领域的配置失当,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的失灵,涉及公共卫生健康与公共安全的危机事件仍然屡屡发生。对人的生命价值内涵的不同理解,测算出的人的生命价值也不同,从而对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也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本研究主要试图从哲学本源上探寻人的生命价值内涵并将其与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做出比较,从哲学角度吸取有价值的理念,丰富经济学意义人的生命价值意蕴,准确全面阐释人的生命价值,从而为有效评估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衡量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理论基础。

二、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文献综述

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往往与货币相联系用货币来衡量,指的是作为个体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最朴素的理解就是一条人命值多少钱。在人的生命价值的实际估计方法中,生命价值指的是一个统计学意义上“平均人”的生命的价值[1],而不是一个具体的确定的人的生命价值。因对人的生命价值认识角度不同,经济学领域对人的生命价值理解差异较大。如西方早期的经济学家配第认为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成与维持需要花费成本[2];Engel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人的价值,它由人的成本价值与人的投资价值两部分构成[3];Farr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人的资本价值,即人的未来净收入的现值[4];Wittisten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成与维持需要花费成本与人的未来收入现值之和[5]。可以看出,西方早期的经济学家都混淆了人的生命价值、人的价值与人的劳动能力价值,认为人的生命价值等同于人的价值或人的劳动力价值,实际研究的是人的价值或人的能力的经济价值,而不是经济学意义完整的人的生命价值。近代西方经济学家对人的生命价值也有不同的理解,也试图用其他可直接衡量的指标替代人的生命价值评估,如侯伯纳用人寿保险的价格[6];明塞尔用人力资本存量[7];Grammond和Bogart用死亡和伤残所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8-9]。他们将人的生命价值等同于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对人的生命定价实质就是对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定价。由于没有准确把握人的生命价值内涵,所以也就没有准确全面阐释人的生命价值意蕴。

国内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差异。王亮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在不同的行业人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其中又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含义为,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合法手段为自己及其家属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和财富;第二层含义是指,一个人一生为自己和社会所创造的全部收入和财富,也就是一个人的自我经济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之和;第三个层次的概念是最宽泛的,即认为人的价值不仅包含一个人生前为自己和社会所创造的全部收入和财富,而且还应包括其身后所创造的收入和财富”[10]。陆玉梅认为,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就是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因工死亡职工少创造的个人收入+生前培训所投入的费用[11]。卓志用工作损失价值、赔偿费、部分培养费三者之和来衡量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12]。国内学者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理解,实际是将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等同于人的能力,或等同于劳动力价值或等同于人的人力资本。可以看出,这些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理解实际上是不全面的,都没有全面准确揭示人的生命价值真谛,因而对于同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评估也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如果按照这样的思维理解人的生命价值,试问一个刚出生没有劳动能力的婴儿、残疾人、精神障碍者或丧失劳动能力老年人,他没有劳动能力,没有人力资本,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难道就没有生命价值吗?对其造成伤害、伤残或意外的人身伤亡就可以免责不赔偿或减少赔偿吗?显然,这种低估人的生命价值的态度与行为是违背社会良知与人类的道德底线,有漠视人的生命之嫌,在法理上也是缺乏依据的。当前,经济学领域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普遍接受的是Schelling的观点,即认为就是社会为避免或降低某种死亡或风险时所意愿付出的成本[13]。这种观点实际上假设,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是随着生命危险概率的增加,呈现一种线性递增的关系。Schelling所说的人的生命价值,只能是在一定的风险概率条件下,个体所索要的价格,而并非真实意义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

经济学中的不同应用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都有自己特定的根据,因而都有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为了分析某一特定的问题而侧重于人的生命价值的某一方面理解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某一方面的理解上升到惟一的、绝对的地步,用于指导政策实践,那就是错误的。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的终级目标是实现人的生命价值,保障人的生命安全与幸福,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评价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时,从理论上需要对人的生命价值做出完整的解析。人的生命价值除了经济价值外,还有其他层面的深刻意蕴。人的生命价值有多个维度,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并不是人的生命价值的全部。如果用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取代人的生命价值,则是矮化、低估了人的生命价值,是与以人为本的理念相违背的,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就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而言,单纯人的劳动能力或人力资本水平或创造的收入与财富也并不是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全部。衡量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主要就是衡量这些政策多大程度上实现并保障了人的生命价值,仅仅衡量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并不能对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具有不可逆转性,人的生命是生命价值的载体,也是人的一切权利的载体,人的生命终止了,人的生命价值、人的权利也就无从谈起。从伦理的角度看,人的生命是无价的。由于生命不同于实物资产,不存在交易市场,也就没有生命价格。这就造成了在评价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效益时评估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难度,但至少知道有众多因素影响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政府的公共治理、人所受的教育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环境质量、个体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收入、遗产及所从事的行业等等都可能在发展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水平产生影响,而这些因素对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影响是以人的生命存在延续为前提的。所以,人力资本水平或劳动力并不是影响或决定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的惟一因素。要全面合理评估人的生命价值,从而科学全面地评估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效益,理论上首先要从本源上探索人的生命价值意蕴并厘清其与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并从哲学角度吸取有价值的理念,丰富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意蕴。

三、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意蕴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有多层含义,出于研究的需要,没有必要罗列出其所有的价值,基于健康与安全管制效益评价,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含义:

1.人的生命价值是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与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的统一

如果按照马克恩主义价值观,从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界定人的生命价值,很自然会将人的生命价值表述为,人的生命价值就是以人的生命作为客体为满足自己、他人与社会而被自己、他人与社会需要的有用性。这种表述揭示的仅仅是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即人的生命作为手段、工具的价值。事实上,人不仅是手段,人还是目的,人应当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体。一切价值都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人不管是手段还是目的,其前提必须是人的生命存在,人的生命能够维持延续。所以,人的生命价值除了生命的效用价值外,还应包括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即人道价值[14]。所谓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也称人的生命的人格价值或人的生命的存在价值[15],它指的是人的生命存在即人活着,人就具有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是人的生命价值的一种形式。对于一般的对象来说其存在与否,同其是否有价值是两回事。客观存在着的东西,对人来说未必都是有价值的。但就人而言,他的生命存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因为所有的价值关系都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前提建立起来的,人的生命存在是一切价值关系存在的基础与前提,所以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是不证自明的。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强调的是某一生命个体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有用性,产生效用价值的基础首先必须是有人的生命存在。一个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的大小都是相对于人来说的。人的生命存在是价值产生的载体,有了人的生命存在,才谈得上主体与客体,谈得上某一生命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或有用性。一般而言,个人的生命活动对自己、他人与社会的贡献越大,人的生命作为客体对满足自己、他人与社会的需要程度越强,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越大。只要人的生命存在,即使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为零,但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也始终存在。也就是说,就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而言,不管其体格是否健全,身体器官是否完整,即使他没有任何能力为社会、他人与自己创造财富,只要他活着,他的生命存在,他就具有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生命的人道价值就一直存在[16]。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强调,人不分民族、国籍、贫富、贵贱、受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社会贡献的大小等都应享有同等的尊严与权利。因此,尽管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不同,但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是等价的、平等的、没有差异的,是无法用货币衡量的。正是由于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存在,才使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是等价的。所以,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是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产生的基础,人的生命价值是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与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相统一。

2.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是人的生命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的统一

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就是一个人的生命对于作为主体的自身需要和作为主体的社会需要的满足。根据主体的不同,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可以分为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生命的社会价值,完整意义上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应是人的生命的自我价值和生命的社会价值的统一。所谓生命的自我价值是指生命活动对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满足,是个体的生命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人的生命的社会价值是指生命存在对他人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满足,是个体的生命活动对他人、社会所具有的贡献。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其生命的价值也就越大。就生命的自我价值而言,人的生命活动越能满足其自身的各种需要,其自我价值就越大。人的生命的自我价值,受到人的生命长短制约,但人的生命的社会价值不受个人生命长短所限制,它既包括个人生命存续期所做的贡献,也包括死后其生前的成就、贡献和对社会的影响。有些英年早逝的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尽管其生命的自我价值短,但其对后世的贡献与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而其生命的社会价值是巨大的。在价值形态上,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又具有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两种形式。对任何人而言,这些价值都是客观存在的,这些价值在不同的人身上体现是不同的。一个人活着,即使丧失劳动能力不能自食其力,不能为自己与社会创造任何财富,即使他活着是一种痛苦,感觉生不如死,但他活着对家人、朋友可以起到精神慰藉、寄托的作用或起到一种凝聚作用,尽管其生命效用价值中不存在物质价值与自我价值,但生命的精神价值与社会价值却依然存在。

四、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与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比较及其意义

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与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不完全等同,但还是有一些相通之处。基于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评价研究的需要,可以将二者之间的众多相同与相异之处,做一些比较。

首先,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包括了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相当于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但这只是哲学意义中人的生命效用价值中的可近似计量的那部分货币价值或物质价值如自我经济价值与社会经济价值,所以,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与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二者并不完全对等。

其次,在人的生命价值中,人道价值是基础,效用价值是人道价值的延伸。也就是说,从人道价值看,人的生命是无价的,或者说人与人之间都是一样的,无贵贱之分;但从效用价值看,人与人之间是有量的差别,即在前者基础上呈现出量的差异。

再次,对于生命价值中的人道价值,它是属性变量,而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是一个数值变量,二者完全是不同类的两个变量。管制经济学要对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进行直接量化分析确实困难。由于难以用货币直接计量或无法定量分析,在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研究中完全将它忽略了,对人的生命价值评估,几乎是将人的生命视同“自然物”一样来对它定价。哲学意义中“人的生命无价”,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而言的。人只要活着,他就有做人的尊严与权利,就要求其体面、有尊严地活下去,要求享有人的一切自然权利。

另外,对于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中的精神价值,或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中的非经济价值,无论是在已有的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概念,还是在其评估方法中,经济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都没有完全反映出来,但这些非经济意义价值又确实存在,对某一特定的人来说它又是有意义的。

最后,在不同领域中,强调人道价值和效用价值的侧重点是不同的。但是,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或趋势来看,人道价值将不断凸现,而效用价值将不断淡化,但这只是人们的理想,它只能作为人类的一个追求,至少现在及能预见到的未来是如此。

在哲学意义上人的生命价值多个维度中,并不是人的生命的各种价值都可以评估,只有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中的经济价值可以评估,但人的生命尊严、生命权利是无价的,无法用货币衡量的。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无法用货币衡量,在评估与对待人的生命价值时,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或忽略人的人道价值;在追求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并不意味着就可奉行物质至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随意践踏人的生命尊严、冷漠生命、甚至对人任意杀戮。相反,正是由于人的生命具有人道价值,才使人的生命价值具有权利至上性,人的生命权成为人权的最高体现[16],人生而平等成为一种普世价值观。将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等同于人的生命的全部价值或将人的价值等同于人的生命的经济价值,都是缺乏理论依据的。现实中,人们往往注重人的生命效用价值中的物质价值,却忽视人的生命的精神价值,有时过分强调人的生命的社会价值,一味要求人对社会作贡献,而对人的生命的自我价值却避而不谈,这实质是纯粹将人的生命视作一种工具,这种对待人的生命的非科学态度是现代文明社会所不允许的。现代文明社会要求将人当“人”看待,重视人的生命,善待人的生命,而不是将人仅仅当作工具,更不能将人的生命当作服务于某种利益或牺牲他人的生命去维护部分人生命的工具。如何对待人的生命,现代文明社会存在一种基本的生命伦理观,即人的生命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生命,任何生命个体都以自身为目的,而不是他人、社会或其它事物的工具;人对其生命只有自己才有决定与支配的权利。在人的生命价值的理论研究及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实践中,任何将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割裂开来,只片面强调人的生命的效用价值中的自我价值或社会价值,或只注重人的生命效用价值中的物质价值而忽视其精神价值,并不是对待人的生命价值应有的科学态度,也没有体现出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所以,在政府健康与管制政策效益评价研究中,要认同经济意义人的生命价值与哲学意义人的生命价值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尊重生命、以人的生命为本,强调生命的人道价值与精神价值,结合哲学意义人的生命价值意蕴,丰富经济学意义人的生命价值内涵,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全面阐释人的生命价值,从而科学全面合理评估政府健康与安全管制政策效益,衡量政府健康和安全管制目标的实现程度。

参考文献:

[1]

程启智.人的生命价值理论比较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6).

[2] 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陈冬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3] Engel,E.DerWerthdes Menschen [J].Verlagvon Leonhard Simon,Berlin:1833.

[4] Farr,W.Equitable Taxation of Property [J].Quarterly Journal of the Statistics Society,1853,(16).

[5] Wittisten,T.Mathematische Statistik undderen Anwendung Auf National-Economy and Versicherung-wissenschaft [J].Hahnsche Hofburch landlung,1867.

[6] S•侯伯纳.人寿保险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

[7] 雅各布•明塞尔.人力资本研究[M].张凤林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8] Crammond,E.The Cost of War [J].The 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ety,1915.

[9] Bogart,E.L.Direct and Indirect Cost of the Great World War[M].New York:Oxforld University Press,1919.

[10] 王亮.生命的经济价值解析[J].开放导报,2004,(2).

[11] 陆玉梅.人的生命经济价值的探讨[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8,(3).

[12] 卓志.人寿保险经济分析引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13] Schelling,T.C.The Life You Save May Be Your Own[A].Samuel,B.Problems in Public Expenditure Analysis[C].Washington,D.C: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68.

[14] 万慧进.论人的生命的人道价值――人的生命价值概念质疑[J].医学与哲学,1999,(3).

[15] 崔新建.略论人的价值[J].人文杂志,1996,(3).

[16] 甘绍平.以人为本的生命价值理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3).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 Value of Human

Beings i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Based on Evaluation of Health and Security Regulation Efficiency

HuangWan-huaChengQi-zhi

(School of Economics,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China 430073)

第9篇:生命的执着范文

一、破译考试说明密码

将浙江省2012年考试说明与2011年考试说明仔细对照可以发现: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部分在试卷结构和题型上基本没有变化,在考核目标和要求上也与往年基本相同,但在考试范围上做了一些调整。具体的变化有:

1 共删除了6个考点: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②世界贸易组织;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的影响;④国际组织;⑤联合国;⑥哲学与时代精神。

2 共增加了9个考点: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②中国与国际组织;③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④联合国主要机构;⑤联合国的作用;⑥中国与联合国;⑦世贸组织及其宗旨;⑧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和职能;⑨中国与世贸组织。

3 调整和改写了约18个考点(略)。调整和改写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国家与国际组织》中,《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没有变动。

说明:调整和改写后的考点文字表达更加简洁,意思表达相对准确,且根据教考一致的原则,在表述上与本届考生所学的教学内容一致。

二、备考策略

1 全面梳理考点,提高复习的全面性。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其选拔的功能一直不变,对学生的知识考核要求较高且全面。为此,在高考复习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全面梳理考点,防止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出现盲点和漏洞,以提高复习的全面性。

首先,要求学生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范围,复习所有的考点,不能挑挑拣拣,防止出现知识死角。其次,要求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复习每个考点,包括含义、性质、地位、作用(或意义)、途径(或措施),以及每个考点与一些相似、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再次,要求学生认识每一个知识点在学科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知识点的关系,做到心中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使基础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整合主干考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高考命题的主干性原则,要求学生在复习中把握命题规律,突出主干知识,善于构建主干知识网络,切实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结合教材中的重难点,并根据与时展趋势相结合的社会热点、时代特征,关注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的状况、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和经验确定复习的主干知识。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确定的主干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面构建主干知识网络,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混乱的思维条理化。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某个时政热点尝试构建专题的知识体系,大胆整合各主干知识要点,运用所储备的主干知识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时政热点,做到分析全面透彻,力求综观全局、高屋建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