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上海高中辅导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题记
进入初中了,随着课业一天一天的繁多,难度一天一天地增大,作业一天一天地增多,压力也一天一天地增加,烦恼不请自来:不仅要做完学校里老师们布置的一大堆作业,周末回到家好不容易吁口气还要做完父母留的一大堆作业;考试考好了父母不怎样表扬,一个劲地说不要骄傲,保持等等,考试要是考砸了,扑面而来的就是劈头盖脸,令人无地自容的一顿批评,当学生苦啊!我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多的快乐。我觉得自己不幸福。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唉!”一天在家背唐诗,无聊极了,也心烦意乱,就从已“满面尘灰烟火色”的书架上随意乱翻,无意中看到了一本本子,字迹清晰秀丽呀,是妈妈的手迹!
“一天突然问女儿:‘你觉得你幸福吗?’上三年级的女儿甜甜一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啦。’‘为什么呢?’女儿又说:‘有爸爸妈妈陪我玩,每天上学很开心,还有爷爷奶奶做的饭很好吃!”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既眼熟又陌生,不禁沉思起来:这还是那个有如此单纯,如此简单快乐的自己吗?我们每天努力学习,刻苦竞争上好高中、好大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原来在短短的四年间,岁月已无情地改变了我。
自己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了,凡事应当想想自己也想想别人。每天的作业很多,很累,很繁琐,可是为什么不站在老师的立场上想一想呢?老师批改这么多的作业难道不也是很累吗?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让我们巩固一天所学的之时,难道不是希望我们成才吗?父母给我们千辛万苦挑选了好的辅导书,呕心沥血地布置习题,难道不也是希望我们能有一个好的前程,将来能过得比他们还好吗?也不再过个十年多,这样学习的生活不就成为了往事了吗?再怀念再追忆也回不去了,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眼前,珍惜现在呢?忽然间觉得释然许多,也轻松许多,想象着自己能在同学们的抱怨声中露出一个满足的笑容,我突然觉得自己好伟大。
伊丽莎白·泰勒曾在她暮年的时候感叹自己一生曾爱过七个男人,有过八段婚姻,上帝给了她美貌声望权力地位,却唯独没有给她幸福。难道我们不也是这样吗?学习给了我们压力、作业,让我们少了许多时间、自由,并且这种状态将会持续个十六年甚至更长,但是我们是否想到过,今后我们都可以凭借着丰富的知识,可以自信、勇敢地面对漫漫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
当学生虽苦,但是当学生可以在我们今后已不当学生的时候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得到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自由,以及更多的快乐与幸福。总归苦尽甘来呀。
关键词 内地新疆高中班 预科化学课程 学习经历 学习需求 学习态度
1 问题的提出
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强新疆人才培养工作,国家自2000学年开始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2个内地经济发达城市设立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招收新疆品学兼优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就读高中[1]。其后,内高班年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共在24个内地经济发达城市设立内高班[2]。内高班学制4年,含预科1年。学生不分民族统一编班,使用汉语文授课。预科重点补习初中的汉语文、英语和数理化课程,以达到初中毕业水平[3]。除预科一年独立编班外,内高班在高中三年实行与办班当地学生混班办学[2]。
笔者所在学校自2002学年开始承担设立内高班的任务。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内高班预科学生具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一定的学习能力,符合学习高中课程的基本条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是教师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起点,内高班预科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重构以适应客观实际的要求。化学课程是中学重要的理科课程,也是中考和高考的考试科目之一。因此,极有必要了解内高班预科新生的初三化学课程学习经历和对预科化学课程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所持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判断和行为倾向[4],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包括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同伴交往等内容,它既是学生在以往化学课程的学习结果之一,也是影响其在日后化学课程的学业成就和学习表现的重要因素,内高班预科新生的化学学习态度值得人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因此,笔者开展相关主题的问卷调查以进行较全面的试探性研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以笔者所在学校内高班预科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由于学生分别来自新疆各地区的城市或农村,且由新疆教育主管部门分派,研究对象也具有随机抽样的特点。其中,男生17人,女生28人;学生均为“民考汉”(指参加所在地区中考时使用汉语答卷,主要报考汉语授课的高中的少数民族学生)或“汉考汉”考生,其中24人曾在新疆区内初中班(简称内初班)学习;学生的内高班升学考试物理与化学科目总成绩为40.5~144分(总分150分),平均分为114.4分,90分以上的有37人,120分以上的有22人。本研究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2.2 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是笔者自编的调查问卷。该调查问卷共分为个人信息、学习经历、学习需求和学习态度4部分,问卷内容由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已咨询过化学教育领域专家和资深中学化学教师,并且作出相应修改。在调查问卷正式施测前,笔者已反复完善调查问卷各题目的文字表述。
个人信息部分了解学生的性别、生活地区等背景信息。学习经历部分有2道题目,分别了解学生在初三参与某些化学学习活动的频率和拥有的化学课外辅导书的数量。学习需求部分有3道题目,分别了解学生对预科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愿意参与哪些化学学习活动,并由学生自陈具体的学习需求和期望。
学习态度部分参考PISA 2006科学态度素养的维度[5]和学生问卷中科学态度的部分项目[6]来设计。学习态度部分有45个项目,分为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同伴互动3个量表,共7个分量表。其中,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量表分为化学学习自我效能(5题)、完成特定化学实验的自我效能(6题)和化学学习自我概念(6题)3个分量表;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量表分为对化学学习的喜爱(6题)、对特定化学实验的兴趣(6题)、化学学习的工具性动机(6题)和化学学习的未来性动机(4题)4个分量表;同伴互动量表包含6个项目。这8个量表均是李克特4点量表,学生需要从每个项目的4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选项,分别给予4、3、2、1分。项目得分愈高,愈代表学生对项目内容持有正向的态度(非常同意、非常有兴趣、轻而易举);反之,则代表持有负面的态度(非常不同意、非常没兴趣、不能完成)。整份量表并未经过试测,但在本研究中,整份量表的Cronbachα值是0.91,各量表的Cronbach α值在0.71至0.87之间,符合量表编制的要求。
2.3 研究程序
问卷调查在内高班预科第一节化学课实施。笔者先向学生介绍高中化学课程结构、笔者所在学校化学课程开设安排和广东省高考的基本情况,随后即实施问卷调查,学生填答问卷的时间是20分钟。所有回收问卷数据均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3 调查结果
3.1 学生的初三化学课程学习经历
根据调查结果,53.3%的学生表示经常进行化学实验,46.7%的学生表示有时进行化学实验。这表示学生在初三化学课程具有不同的化学实验经历,近半数学生缺少充足的化学实验训练。另外,24.4%的学生表示经常参与化学专题研究,高达75.6%的学生表示以往较少参与该类活动。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缺少系统地进行实验探究的经历,可能缺乏足够的科学过程技能,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易受限制。
在师生课堂互动方面,55.6%的学生表示有时会主动回答教师的提问,这部分学生欠缺个人表现的主动性。这可能是他们自信心不足而畏惧回答教师的提问,也可能是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已经习惯了直接接受的学习方式所致。
分别有35.6%、46.7%的学生表示有时、几乎或从来没有在课堂上独立进行化学主题内容汇报,只有17.7%的学生表示有较丰富的经历。这一结果与初三化学教师的教学内容安排有关。相对而言,曾参与该类活动的学生具有较多的学习和表现机会。
只有13.3%的学生表示经常阅读与化学有关的科普书籍和刊物,分别有64.4%、22.2%的学生表示有时、几乎或从来没有阅读过这方面的资料。这表示大多数学生较少阅读与化学有关的科普书籍和刊物,他们了解化学知识的渠道可能仅来自初三化学教科书和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本研究同时以学生拥有的化学课外辅导书的数量作为衡量其化学学习机会的一种方式。40.0%的学生表示没有化学课外辅导书,28.9%的学生表示有1本,31.1%的学生表示有2本或以上。学生拥有的化学课外辅导书数量越多,代表其相应的自学的机会越多,以上数据均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机会有较大差异。
3.2 学生对预科化学课程的学习需求
84.4%的学生认为预科化学课程在复习初三化学课程内容的同时,应该补充适量的高一化学课程内容,11.1%的学生认为应该直接根据高一化学课程内容进行教学,4.4%的学生认为仅需要复习初三化学课程内容。许多学生在陈述题都表达出预科化学课程需要复习和巩固初三化学课程内容的意见,希望教师能够做好初三和高一学习内容的衔接,“细讲一些对我们来说较难的知识”,“多讲初三上、下册几个重要单元”,更“希望自己在预科这一年把初中落下的功课补回来”。
笔者列举6种化学学习活动供学生选择(可多选),按照选择率的高低依次是:经常到化学实验室上课(86.7%)、经常亲身完成化学实验(73.3%)、进行一些化学专题研究(64.4%)、独立设计和完成化学实验(44.4%)、较多个人发言的机会(40.0%)、有大量的化学习题训练(40.0%)。许多学生在陈述题也重复提出相应的要求,希望教师“在课上多讲一些有关化学的课外知识”,“任课老师上课时不要太严肃”、“上课生动有趣,不要太枯燥”等。
3.3 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
3.3.1 化学学习自我效能
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是学生个体对自己有效解决化学学习问题、克服困难的一种自我知觉和评价。该分量表各项目的平均得分在2.62~3.04之间,学生的化学学习自我效能处于中等水平。77.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清晰了解在化学课程遇到的学习困难,86.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克服学习困难,但只有55.6%的学生表示自己能够理解最难的学习内容。“最难的学习内容”是因人而异的,但是近半数的学生在面对自己认为困难的学习内容时缺乏自信心。虽然有72.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化学课程要求的化学实验,也只有53.3%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具有熟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男、女生评分的t检验,男、女生的评分在该项目上有显著差异(M男=2.94,SD男=0.90,M女=2.43,SD女=0.74,t=2.074,p=0.044<0.05)。与女生相比,男生在“具有熟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这一问题上更具自信心,这可能与男生更倾向于动手实践的心理特征有关。
3.3.2 化学学习自我概念
化学学习自我概念是学生个体对自己拥有的化学学习能力和学业成就的一种自我知觉和评价。该分量表各项目的平均得分在2.36~2.96之间,学生的化学学习自我概念处于中等水平。75.6%的学生认为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容易的,66.7%的学生认为其很容易就学会新的知识和一直都具有良好的表现,62.2%的学生认为其很容易就了解新的观念。59.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在化学课程的测验或考试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但只有38.6%的学生认为化学是其初中阶段表现最好的科目之一。这意味着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的化学学习能力和个人表现持负面、消极的态度,学生的初三化学课程学习经历对其化学学习自我概念影响甚巨,而这种负面影响又会延续不断。进一步的分析显示男、女生的评分在“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是容易的”、“我很容易就学会新的知识”这2个项目上有显著差异(项目1:M男=3.35,SD男=0.93,M女=2.71,SD女=0.71,t=2.593,p=0.013<0.05;项目2:M男=3.18,SD男=0.88,M女=2.64,SD女=0.62,t=2.378,p=0.022<0.05)。以上数据表示男生比女生更强烈地认为自己容易学习化学课程,这一结果也符合人们认为男生容易学习理科的社会印象。
3.3.3 对化学学习的喜爱
对化学学习的喜爱分量表是了解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内在动机。该分量表的项目得分越高,越能表示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动力是出于对该学科的爱好,能够从该学科的学习中获得满足和喜悦的感受。97.8%的学生表示不会放弃化学课程的学习,93.3%的学生喜欢获得化学课程的新知识和乐意完成习题。在对以上项目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中,可能有一些学生是考虑到化学课程的重要性而表示同意的。结合其他项目的回答情况,即分别有88.9%、86.7%的学生表示在学习化学课程时会感到愉快和对学习化学极感兴趣,这能够充分说明学生对化学学习持有强烈的喜爱态度,具有较强的化学学习内在动机。
3.3.4 化学学习的工具性动机
化学学习的工具性动机分量表是了解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外在动机。该分量表的项目得分越高,越能表示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动力是由于肯定该学科具有的独特价值,并且认为该学科的学习将有助于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或未来的发展。学生对6个项目均持肯定态度,即肯定化学的独特价值,对化学学习具有较强的工具性动机。对于努力学习化学课程将获得何种收益,100%的学生认为能够增加对科学的认识和了解,97.8%的学生认为有助于了解生活上的一些问题,91.1%的学生认为能够应对高中的学习任务和考试,但只有77.8%的学生认为能够带来学校和教师的良好评价;在未来发展方面,88.9%的学生认为将对其未来从事的职业带来帮助,84.4%的学生认为能使其人生前景变得美好。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的态度与化学课程宣扬的“化学是中心学科”、“化学与生活联系密切”、“化学能够造福社会”等观念相一致。
3.3.5 化学学习的未来性动机
化学学习的未来性动机分量表是了解学生在未来学习化学课程或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作的意愿。88.9%的学生愿意在高中阶段多修读一些化学课程,只有46.5%的学生愿意在大学就读与化学有关的本科专业,分别有38.1%、32.6%的学生愿意在大学毕业后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作或研究。以上数据一方面表示学生具有多元化的学习兴趣和就业愿望,另一方面也让人怀疑:这是否由于化学“有毒”、“危险”的负面印象促使学生对就读与化学有关的本科专业、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作或研究失去兴趣?对于在该分量表中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教师有必要为其提供额外的学习机会和持续维持其化学学习的未来性动机。
3.3.6 对特定化学实验的态度
完成特定化学实验的自我效能分量表和对特定化学实验的兴趣分量表借鉴了PISA 2006以具体情景了解被测者对某些科学主题具体态度的测试方法。2个分量表选择的6个化学实验均来自人教版初三化学教科书。2个分量表分别了解学生对完成这6个化学实验感到的难易程度和兴趣程度,学生对这6个化学实验的态度评分分别列于表1和表2。
学生对这6个化学实验的自我效能评分相差颇异。只有实验3、5和6的平均得分在3分以上,其中得分最高的实验3达到3.34分,91.0%的学生认为该实验容易完成,该比例也是6个化学实验中最高的。得分最低的实验4为2.60分,55.5%的学生认为该实验完成困难;事实上,该实验的实验步骤并不复杂,其得分不高可能与部分学生不熟悉该实验的具体内容而给予低分有关。除实验3以外,24.2%~55.5%的学生对其余的5个化学实验感到完成困难。这说明部分学生的实验自我效能较低,需要接受适当的化学实验训练,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自我效能。
学生对这6个化学实验均感兴趣,这6个化学实验的平均得分均在3分以上,分别有77.8%~90.9%的学生表示感兴趣。得分最高的实验6达到3.50分,感兴趣的学生比例总共达到90.9%,表示非常有兴趣的学生比例也达到61.4%。另外,学生对一些化学实验既感兴趣又感到完成困难,6个化学实验在自我效能和兴趣这2方面的得分排序无必然联系。
3.3.7 同伴互动
同伴互动量表是了解学生在化学课程中与同学互动的意愿。88.9%~95.6%的学生对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化学课程学习经验或知识总结、讨论双方遇到的学习困难等持肯定态度,100%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与同学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化学实验。以上数据均表示虽然学生间相互认识的时间并不长,但对相互交流、合作和帮助具有较强的意愿和较开放的心态。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对评价同学的化学课程学习情况持中立态度,对该项目选择同意的学生比例仅达到60%。选择不同意的学生可能是考虑到同学间的人际关系而选择回避,也可能是以往缺乏评价同学学习情况的经历而对自己的评价能力存疑。另外,男、女生的评分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化学课程学习经验或知识总结这2个项目上有显著差异(项目1:M女=3.43,SD女=0.63,M男=3.00,SD男=0.71,t=-2.105,p=0.041<0.05;项目2:M女=3.43,SD女=0.63,M男=2.94,SD男=0.90,t=-2.131,p=0.039<0.05),至于是何原因促使男生具有相对较弱的态度则待日后深入探讨。
4 讨论与建议
4.1 预科化学课程的设计
概而言之,学生对预科化学课程的学习需求可以归纳为以下4方面:巩固基础、适当提高、强化实验、激发兴趣。笔者将在日后的预科化学课程中尽量通过合适的教学活动逐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笔者在接手预科化学课程的教学任务时,曾对该课程的定位思量良久。笔者认为预科化学课程必须能够顺利衔接初、高中化学课程,因而不应该是对初三化学课程的重新学习或简单复习,而应该是通过深化初三化学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减少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产生的各种迷思概念,建立或健全完整与科学融贯的心智模式,形成精致的化学知识和严密的知识结构。在落实上述要求的前提下,教师有必要以专题形式适当穿插补充高中化学课程重要的基础知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能够从更宏观的视野反思初三化学知识,并为高一化学课程的学习分散学习难点和减轻学习负担。
本研究发现学生的化学实验经历差异甚大,学生对进行化学实验有强烈的愿望。化学实验不仅是一种认识化学知识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解科学探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笔者希望通过一系列引导式实验或开放式实验,逐步让学生形成提出假设、下操作性定义等科学过程技能,切实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体会科学是实验探索、论证和解释的过程。
某位学生提出“化学方程式带加汉意,多教读法,有便于背诵”,这显示部分学生通过机械记忆学习初三化学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知识整理方法也成为预科化学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本研究同时发现许多学生对于在公开场合发言持保守或抗拒的态度。合理地组织语言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学生必须具备和不断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笔者拟选择一些重要的初三化学主题知识,由学生整理其内容并作口头汇报,籍此提高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整理和口头演说能力。
4.2 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学生对化学学习具有中等强度的自我效能、自我概念和未来性动机,具有较强的内在动机、工具性动机和同伴互动态度。PISA 2006将对科学学习的自信心分为科学学习自我效能和科学学习自我概念2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是否具有充足的自信心将影响其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对未来的学习期望,而且自我效能与学习表现很可能是互惠的[5]。一些研究已经显示自我效能、自我概念与科学学习成就有密切关系。刘燕儒[7]使用PISA 2006芬兰、加拿大、爱沙尼亚、日本、香港与台湾6个国家或地区的数据探讨自我效能与科学学业成就的关系,结果显示学生的自我效能与科学学业成就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且自我效能对科学学业成就有影响力。陈玉桦[8]使用PISA 2006台湾的数据建立科学学业成就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内在动机对自我概念与科学学业成就有直接影响效果,而且内在动机较工具性动机强烈;工具性动机对科学学业成就没有直接影响效果,必须透过自我概念对科学学业成就产生间接影响效果;自我概念在个人动机与科学学业成就之间起到中间变量的作用。换而言之,增强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自信心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学业成就。由此可见,除了常规的教学设计,如何激发学生形成正向、积极的化学学习态度也是教师在预科化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不可否认,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厌倦和逃避与化学教师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教学呆板、只重视机械记忆、忽视化学实验、一味强调解题训练都可能是造成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渐趋负面、消极的主要原因。因此,预科化学课程需要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结,提供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这或许能够为学生带来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3 未来的研究建议
虽然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有必要持续不断地追踪学生化学学习态度的变化情况。日后可以尝试建立动态的化学学习态度调查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水平,为实施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提供量化的参考依据。
囿于研究条件,本研究仅以笔者所在学校内高班预科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不记名调查且人数有限,未能深入分析不同化学学业成就学生的化学学习态度有何差异。笔者计划在日后尝试联系广州其他设立内高班的高中,采用整群抽样对所有预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期获得更深入的研究结果。
内高班预科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预科化学课程也具有独特性,但却一直鲜见与之相关的教学研究报道。内高班预科化学课程的设计、学生在化学课程的学习表现等主题也值得日后深入研究与交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内地有关城市开办新疆高中班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教民[2000]2号
[2]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扩大内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规模的意见.教民[2005]10号
[3] 教育部.关于印发《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民[2000]8号
[4] 杨治良主编.简明心理学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175
[5] OCED. PISA 2006: Science Competencies for Tomorrow′s World, Vol. 1 Analysis. Paris: OECD, 2007
[6] OCED. PISA 2006 Student questionnaire. pisa2006.acer.edu.au/downloads/PISA06_Student_questionnaire.pdf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教学;问题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历史上的数学成果和影响数学发展的各种因素,探索前人的数学思想,借以指导数学的进展,并预见数学的未来.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应适当介绍数学发展的历史、应用和趋势、数学科学的思想体系、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家的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八个基本理念之一.而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国高中新课程数学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数学史内容,并将“数学史选讲”专题编入选修内容中.高中新课程实验改革以来,我国数学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也努力尝试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其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有助于促进高中的数学史教育.
一、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中数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数学史知识,无从谈起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对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普遍持欢迎态度.他们
认为数学史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爱国情操,对数学的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偶尔进行数学史教学,甚至完全不进行数学史教学,学生获得数学史知识的途径主要还是通过对感兴趣的数学史自己阅读而得,造成学生对数学史知识的学习片面、匮乏.这主要是由于高中数学教师缺乏必要的数学史知识.据调查,目前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只掌握了教材中提到的数学史知识,对于那些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中国数学史知识还没有掌握,对外国的数学史知识了解得更少.例如,许多教师不知道世界著名的“中国剩余定理”的出处,也有大部分教师不知道概率论的创始人.
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发现高中数学教师缺乏数学史知识的一个直接原因是他们缺乏系统的数学史教育.现在高中数学教师的来源各不相同,大部分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从未系统学习过数学史知识,只有一部分年轻教师在大学时上过数学史选修课,但主要是为了拿到学分而学,掌握的数学史知识不够系统,在当了高中教师以后,受到有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的影响,也只重视课本上考试内容的学习和讲授,不会主动去学习数学史知识.
2.高中数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
新课程的实施向广大一线教师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也给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现实工作中,数学教师普遍感到教学任务繁重、要求高,但教学课时少.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只能完成考试内容的教学,课堂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融入数学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也不乏课时少、任务重的客观因素.但从主观上讲,是由于教师对数学史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认为数学史只能被当作具体的知识来讲授,而没有把数学史与相关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更没有把数学史真正地融入数学教学,数学史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3.高中数学教师缺乏融入数学史的有效策略,无从下手
把数学史知识从书本带入课堂,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许多数学教师都认为数学教学中有必要融入数学史,同时他们在教学中也不断尝试探索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和策略,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是数学教师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许多教师对诸如能否在数学课堂中讲解数学史,如何讲授,如何使数学史对数学教学起到更大作用等问题感到难以捉摸,无从下手.例如,反映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关系的“韦达定理”是方程理论中的重要定理,但并不是韦达的主要贡献.韦达的主要成就在于符号代数、方程理论、三角学和几何学,韦达定理只是他的方程理论中的一个结果.而且后来人们将一元高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式都叫韦达定理.教师感到困惑的是:如果只介绍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会导致学生片面地认识韦达的主要成就和韦达定理.如果将韦达的所有贡献罗列讲解,并将高次方程的韦达定理呈现给学生是否可行?意义何在?效果如何?如何使学生全面有效地了解韦达定理产生的背景?
4.高考不涉及数学史内容,学生不重视
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被称为“指挥棒”的高考仍在很大程度上影
响着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在高考的影响下,我国高中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考什么,教师教什么,不考不教;考什么,学生学什么,不考不学”的弊端.数学史虽然已出现在高中数学教材中,但历来的高考从来不考数学史知识.学生为了更好地学习高考内容,便忽视了数学史的学习,对数学史感兴趣的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兴趣也逐渐减退.所以即使教师利用一定的课时在课堂上讲授,学生也不认真学习.这种情况使得高中数学教师更加忽略数学史的教学,数学史难以真正走进高中数学课堂.
5.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选编不够合理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增加得比较多,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关于数学重要事件方面的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发展,从而加深对概念和原理的认识,总体上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但新教材选编的数学史内容结构松散,给出的数学史知识不完整,没有系统性,而且在形式上既有在章节引言和正文部分的插入,也有作为阅读材料的一般罗列,因不作为教学要求,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另外,教材中的数学史知识实用性不强,与其他知识衔接不好,往往单独成文,与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这些问题仍有待解决.
二、对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
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具备了丰富的数学史知
识才能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融入数学史,提高教学效率.一个具备较高数学史素养的教师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在职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有效利用教科书和辅导书、专业数学史书和网络资源,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充实数学史知识.同时,对于具有培养教师任务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应加强职前教师的数学史教育,可以将数学史设置为数学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重点讲授一些与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相关的知识.
2.探索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数学史的教育作用不是教条,不是理论论证,而是实践开发.数学教师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数学史,才能充分认识并发挥数学史的教育功能.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意识、系统地寓数学史于课堂中.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引入新课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史引入新课.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向学生介绍古代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来引入.还可以运用数学史知识作为教学结尾,使一堂课的收尾令人回味无穷,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讲授数学史时,应注重让学生掌握渗透在数学史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不只是简单地陈述故事.合理利用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3.在高考中合理评价数学史知识
我国历年高考从未涉及过数学史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数学史
知识的重视.可以在高考中加入一定分数的数学史知识,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引起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对数学史的重视,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4.教材编写者为教师提供合适的高中数学教材
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明显增多,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阅读.教材编写者应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史本身的价值等诸多因素合理地选择数学史内容,并在教材中合理呈现,为师生的学习数学史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1] 叶尧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包吉日木图.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1
一、学期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识点:
⑴、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原理;
⑵、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概念;
⑶、学习正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⑷、学习氧气、二氧化碳合金属等我们身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2、自主点:
以“1问题引导,自主预习;2小组交流,合作提高;3目标引导,合作整合;4展示交流,体验成功;5检测反馈,当堂达标”为基本环节的“快乐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⑴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自主学习燃烧和灭火等的概念;
⑵自主学习空气、生活中酸碱盐的使用等等。
3、综合点:
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相关学科:理化生综合如: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溶液的导电性;电池中的化学变化等等。
4、拓展点:
联系所学知识向实际生活、生产领域拓展,向当前高科技领域拓展。
5、创新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见解,能够进行简单的创造性小发明、小制作。
〈二〉技能目标
1、自主能力:能联系旧知识自主学习新课,能自主解决学习中遇到问题;
2、综合能力: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联系各科知识综合解决问题;
3、拓展能力:由所学知识拓展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
4、创新能力:改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进行小发明和小制作等科学探究,实施快乐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预习、复习、练习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3、根据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来辅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基本原理。了解有关知识的来源和推理过程以及生活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2、培养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敢于面对错误的意志品质。
3、通过学习力争让全部学生顺利毕业,成为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4、提高学生各种能力,主要包括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综合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5、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二、教材分析:
(一)编排体系
本学期化学课讲授内容为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共五章。
上册: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共有三个课题:1、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2、化学研究些什么
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重点)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共有四个课题:
1、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
2、性质活泼的氧气(重点)
3、奇妙的二氧化碳(重点)
4、自然界中的水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妙
共有四个课题:
1、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2、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重点)
3、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重点)
4、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重点、难点)
第四章:燃料
共有三个课题
1、燃烧与灭火(重点)
2、定量认识化学变化(重点、难点)
3、化石燃料的利用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共有四个课题:
1、金属与金属矿物
2、铁的冶炼合金(重点、难点)
3、金属的防护和回收(重点)
4、石灰石的利用(重点)
在新教材中设计了以下栏目:
“活动与探究”即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体会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
“拓展视野”等增加有关科学知识的扩展性内容,增加同学们的知识视野。
“联想与启示”即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活动。
(二)基础知识:
⑴知识点:
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②水的组成;
③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
④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
⑤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⑥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⑦燃烧及灭火的应用
⑧酸碱盐的性质
⑵综合点
化学与物理、生物中有关知识如物质结构、带电粒子、原子的结构等的联系与综合。
⑶拓展点:
在教学中将化学知识拓展到化学、生物、地理、数学等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
⑷创新点:
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和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对已有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明创造。
(二)教材编排体例及特点:
本教材以义务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准则,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体现“三个面向”的精神为努力方向,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处理学生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结构的关系,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体现以探究性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
(三)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
1、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水的净化等
3、中和反应等有关酸碱盐的实验
4、有关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子原子等微观概念;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酸碱盐的性质
2、难点:知道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微观概念
学习酸碱盐的性质和有关性质及计算
学习正确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
学习氧气、二氧化碳合金属等我们身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五)思想教育内容:
1、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
2、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
3、环境保护意识和能源意识;
4、科学家不畏艰难、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独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研究与改革
(一)教研重点: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教研教改精神,结合化学本学科的特点,确定,本学科本学期的教研重点为“为先学后教”。
“先学”即学生拥有主动参与学习探索的欲望,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即学生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实践和主动发展。例如在实验教学中,可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变结果教学为过程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初中化学的实验有很多是验证性实验,而学生的分组实验是在授课后进行,作为巩固课堂知识的一种手段。依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做实验大多是“依照葫芦画瓢”,仅仅是完成了对知识的简单重复,几乎没有探索和创新的余地。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在实验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结果学习为过程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维,发挥思维的积极性。在自学中促使学生去阅读资料,设计实验,提出可行性的实验。“后教”即在学生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适时地引导点拨,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及时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创造良好的学习、求知氛围,并设计难易适中的习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改专题:
教改专题:
1、课题名称:“初中化学规范、参与、探索、创新教学”教改实验
2、目的:确立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在实验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发展能力为框架的教学模式。
3、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发动、准备阶段。制定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逐步研究探索,进行可行性分析;
第二阶段:深化提高、全面展开阶段:在局部调查实验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展开实验,及时阶段性成果,形成文字材料,指导实验的进一步开展;
第三阶段:验证完善、形成规范,结题阶段。
四、教学措施:
1、加强自身的业务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学习市教研室“自主、综合、拓展、创新”课题实验和“先学后教”精神和“快乐教育”理念。
2、通研大纲、教材,熟知大纲对知识、能力等的要求,把握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教材的编排体例、体系及知识结构,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案,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向40分钟要效益;使课堂充满快乐。
4、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师换脑工程,以适应素质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坚持“四为主原则”,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
5、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要将教学目标定位于最后一名学生,不放弃最后一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6、积极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授课效率,争取计算机达到高级水平;
7、做好特长生培养工作。在教学中,注意发现特长生,并积极做好特长的培养,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学生;
8、建立健全成绩检查评价制度。精选习题,认真批改作业,在作业批改中坚持使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
9、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建立“问题记录本”,要求学生人人做到每日一问;建立“错题记录本”,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错题;建立“典型题目集锦本”,做到聚集精华,举一反三。并指导学生预习、复习、解题的思路和能力;
10、积极开展化学兴趣小组的'活动,开辟学习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验证知识、应用知识、获取知识;实现快乐教育
11、在学生组织学习互助小组,发挥优等生的“小老师”作用,“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做好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12、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议,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寓教与乐。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在高一两个班上课,120多名学生,班主任是何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都是大学录取的新生,有些还扩招了。基础差,基础弱。对他们来说,对化学感兴趣并学好化学,明年选择理科是非常困难的。由于两个班都是高一新生,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在增强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亲近老师,让他们亲老师,相信他们的方式。
2、教学情境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级来说,学科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化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要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的情况下,不允许进入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你没有理由不能交作业。上课有问题可以举手提问。学生需要准备课堂讲稿和相关的补充书籍。对化学特别感兴趣,不遗余力学习的同学,会利用周六来训练。
这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内容,包括基础理论和概念,以及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在教学中,不仅要注意掌握知识,还要注意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当前的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的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史和化学序言中化学新能源第一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创新意识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根据高中新生求知欲强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为祖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物质的数量和等价理论,培养学生良好的辩证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对碱金属和卤素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转移目标
这学期通过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量的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其次,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化学术语的使用有一个牢固的掌握。通过物质浓度溶液的配制和碱金属、卤素性质的实验,有必要加深对相关元素化合物及其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础理论侧重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尤其是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注重化学术语的应用和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与提高。
(2)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侧重于钠、过氧化钠、氯的相关性质,氯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是配制一定量物质的浓缩液
2、教学困难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编制
这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个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来适应新环境。教师要帮助班主任从过度关注的初中阶段逐步改变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快速解决高中课时容量和难度大于初中,教师教学节奏快于初中,作业多于初中的问题,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教学计划,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拓宽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上课。教师应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尽最大努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
2、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将实验作为探索和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学科教师,可以协助实验者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
4、积极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每周安排一次课堂答疑,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5、加强定期复习巩固,加强定期考试,通过定期复习、单元复习、阶段复习和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及时巩固和系统化,提高能力。我们不提倡通过多做练习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学习方法和技巧来提高学生的能力标准,通过能力训练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感兴趣的同学不遗余力的提前学习。这学期的目标是完成高一的第一本教材,通过辅助练习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提倡学生至少要有一本化学辅导书,以弥补课本习题的不足;提倡学生订阅一份《中学生化学报》等报纸,扩大知识面;提倡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课堂笔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化学老师个人工作计划3
一、研究化学教学大纲,不断完善自己的化学教学和复习的指导思想。
1、立足教材,不超出教学大纲,注意紧扣课本。回到课本,并非简单地重复和循环,而是要螺旋式的上升和提高。对课本内容引申、扩展。加强纵横联系;对课本的习题可改动条件或结论,加强综合度,以求深化和提高。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的复习。对一些重要概念、知识点作专题讲授,反复运用,以加深理解。
3、提高做题能力。复习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发散性、独立性和批评性,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多项知识或技能的解题能力。
4、分类教学和指导。学生存在智力发展和解题能力上差异。对优秀生,指导阅读、放手钻研、总结提高的方法去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等生则要求跟上复xxx度,在训练中提高能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建立学生档案,实行逐个辅导,查漏补缺。
二、复习的具体做法。
1、循序渐进。学习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过程。第一阶段的全面复习必不可少。初三化学知识的一个特点是:内容广泛,且分散渗透。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2、讲练结合,专题讲解,加强训练。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抓住重要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尤其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代表性的内容更要加强,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严谨性和适应性。
3、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不论什么题型都有各自的规律,掌握了这些规律对解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反对题海战术,但多种题型的训练却是必要的。教师必须在阅读多种资料的基础上,整理出适量题目给学生练。教师进行题型分析,既使学生掌握解各类题方法,又能对各种知识再重新复习一次,这种做法很受学生欢迎。
三、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1、发动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向学生说明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提供反馈信息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装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密切配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将历届学生在学习上曾出现过的疑难问题作讲解。每一节复习课都反映了备学生这一环节的连续性。也激发学生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积极性,愿意与教师合作。
2、课堂教学注意捕捉学生情感因素的反馈信息。
教师对一个知识点的复习,学生反应会有所不同,如精神集中或焕散、迷惑不解或思索、轻松愉快或愁眉不展。多少可以反映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从中了解输入学生头脑中和知识是否被学生接受贮存?哪些仍含糊不清?从而调整复习的程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3、课后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各到各种干扰。每个学生接受程度不同,常会造成种种的差异。教师课后及收集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对下一节课的复习有较强的针对性,避免闭门造车,易被学生所接受。
四、做好备考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1、加强审题训练。不在审题上下功夫,就难以做到既快又准。我们提出:审题要慢,解题适当加快。通过审题训练,提高分析、判断、推理、联想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分步解决的问题,须得依次作答,才可取得较好成绩。
2、提高表达能力。不少学生会算知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在改变这些恶习,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