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

第1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一、一年来工作回顾

(一)继续做好新教师培训工作。近几年来,分配到我镇工作的新教师相对较多,为了使这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于讲台,我们对这些青年教师进行了“教材与教法”及“教学常规工作”等方面的培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骆驼山小学邹新丽老师走上讲台一年的时间,参加今年县青年教师数学课堂大赛荣获三等奖。

(二)举行教学设计、论文专题讲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镇数学教师撰写教学设计、论文的水平,4月12日,在中心小学举行了“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论文专题讲座”活动,我镇各所学校的数学科组长和各校青年教师共5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讲座,重点对我镇近两年获得市、县一、二等奖的优秀教学设计、论文进行案例剖析,从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论文所应具备的基本要素入手,使我镇数学老师对教学设计和论文的基本思路有了清晰的认识,并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撰写教学设计和论文的格式以及基本要求。

(三)加强教师对数学课标的理解,提高教学理论水平。针对当前教师队伍对《数学课程标准》并没有真正深入理解的状况,小学数学科在上年度要求每一位数学教师要精读《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强化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深入领会《标准》的精神,提高数学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数学教学的专业理论水平。为检查这次阅读活动的效果,在本年度初我们开展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测试活动,从测试成绩的反馈情况分析,绝大部分教师对《课标》的掌握情况良好,并能熟练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四)组织数学科组长及教师开展专题研究活动。3月1日组织全镇小学数学教师观看了山东省第小学数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年会的录像课,大大提升了全镇小学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数学素养。9月27日,为提高各校数学科组长的评课水平,在中心小学举行了一次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活动先由中心小学的杜界飞和骆驼山小学的李艳玲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了“乘除法(一)”和“运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两节研讨课,接着在会议室进行了数学科组长评课的活动,活动中先后有7位数学科组长对这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和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会后,我们对“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范畴进行了专题总结,对促进全镇的小学数学技能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成绩与反思

(一)本年度取得的成绩

1.李艳玲老师荣获县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能手。

2、邹新丽老师参加县青年教师教学课堂大赛荣获三等奖。

3.李义堂、李艳玲老师荣获县小学数学技能比赛优秀辅导教师。

4.李明军等四位老师的教学论文、教学设计分获县一、二等奖。

(二)不足与反思

1、我镇青年教师相对较多,经验不足,下年度要加强对新教师培训工作。

第2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

中图分类号:C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6―101―03

一、问题提出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教师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是教师的成长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教师个体与教师群体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一些教师存在着职业道德缺失、心态失衡、职业倦怠、教育观念、能力和知识结构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等问题。严重妨碍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如火如茶的教师继续教育,尤其是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这些培训实效如何?一线教师到底需要接受哪些培训?如何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提高培训效率?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状况显得异常重要,尤其是目前民族地区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为此。我们利用组织凉山州各个区县小学数学教师培训的机会,展开调查,以期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研究设计

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查法研究四川省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情况。采用个别访谈,了解他们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理解以及改进的建议;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来了解教师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以参加培训四川省民族地区凉山州的70名小学数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

三、民族地区凉山州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分析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70名培训教师中,有33名女教师,37名男教师。其中第一学历中专的53人,专科的15人,本科的2人;最终学历专科的54人,本科的13人,其他3人;小学数学一级教师46人,小学数学高级教师21人,中学数学二级教师1人,中学数学一级教师2人;教龄5年以下的有7人,5~10年的8人,11~20年的40人,20~30年的14人,30年以上的1人,可以看出参加培训的教师群体不管从学历、职称,还是教龄等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对待继续教育的态度

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完善的心愿,教师也不例外。这种追求自我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教师对于教育、学生的热爱,教师为了学生发展,继续进行学习。调查结果显示教师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是“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占82.96%,“追求完善自我”占60%。教书育人的观念深深植入教师心中,教师自我发展的目的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数学教师参加高级别的培训机会较少,一些主客观条件限制了教师的培训机会,譬如“学校领导安排”占71.43%,“自己主动申请”的20%,“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占7.14%。这使得教师对于参加培训不是很积极,缺少主动性,处于被动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对于继续教育学习的应付,甚至是厌恶。

3 对继续教育内容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个人亟待提高的方面:“教学业务能力”占85.71%、“现代教育技术”占61.43%、“教育教学理论”占51.43%、“数学专业知识”占47.14%;民族地区小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按从高到低依次为“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占54.29%、“转变教学观念”占52.86%、“学习现代的教学理论”占31.43%、“开展教研活动”占18.57%;民族地区小学教师培训的基本内容“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培训”占52.86%、“数学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占35.71%、“教育教学技能培训“34.2%、“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占25.71%、“教育科研方法培训”占18.57%、“思想道德和教师职业水平”8.57%。结合个别访谈,老师们对“教学中能够用到的实践知识、加深对数学理解的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这几点的期望最高,这就给培训单位提供了信息,在以后的培训内容设置是就可以多设置,这样更有利于吸引老师参加培训,更好完成培训任务,千万不能出现“二少一脱离”的现象,即涉及教育教学科研的内容较少,达不到提高教研水平的目的;涉及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少,达不到开阔眼界的目的;部分培训内容脱离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达不到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此外,51.4%的教师没有公开发表文章,37.1%的教师没有主持或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其余的教师或多或少参与教育教学研究与发表文章,说明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逐步在增强是事实。通过访谈了解到,许多教师没有确实找到研究的切入点,另外许多教师挂名,没有真正动起来进行研究,贡献比较小。

4 对学习方式方面

对于问题“您最希望听到哪些专家的课”,30.7%的教师希望听到教育专家的课,62.5%的教师希望听到一线专家或名师的课,说明教师更加倾向于一线的观摩学习,来自于实践的操作,慢慢提升到理论,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希望听到原生态的课。在培训期间更喜欢的学习方式也刚好说明这一点,有43.4%的教师希望到一线观摩,有19.5%的教师喜欢听专家的讲座,有18.6%喜欢和专家一起讨论,有8.8%的教师喜欢与参训教师一起讨论,有8.0%的教师喜欢同构异课,使得教师的培训学习更应该是参与式,积极融入到学习中,此外需要加强教师以后的指导。教师获得教育教学知识途径调查结果显示:“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占82.86%,“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占64.29%,“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占52.86%,“在职培训”占40%,“阅读专业期刊”占31.43%,“教科书”占17.14%,“作为学生时的经验”占8.57%,职前培训占4.29%。从数据可以看出,获得教育教学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符合教师个体的成长规律,在职教师的重要成长历程也刚好证实这一点,加强教师自我意识,促进个体反思能力的提升是以后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比较有效的途径主要为和同事的日常交流、参加有组织的专业活动、参加在职培训。所以教学中需要不断总结与反思,加强同事之

间的交流互补,积极参加专业活动与在职培训。

5 影响发展的因素方面

对于影响个人专业发展的因素,“工作压力大”占44.28%,“收入低”占34.29%,“进修机会少”占28.57%,“学生成绩不理想”占15.71%,“业务能力较差”占12.96%。个人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行政部门支持力度不够”占72.86%,“外在氛围不利”占41.43%,“学校对个人发展有所限制”和“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均为35.71%。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现在多数老师希望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有进修的机会,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是由于行政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造成的。

6 经费保障方面

培训经费的保障是确保教师职后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物质前提。而我国是以世界教育公用经费的2%来支撑世界人口23%的教育,因此在教育经费投入上存在严重不足。对于培训经费问题的态度是:由培训单位来承担有55.71%,由学校承担35.71%,由培训单位、学校和个人一起承担22.86%,其他承担5.17%。目前,国家加大了对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经费支持力度,尤其是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特别是中西部培训计划,有效促进在职教师的成长。

7 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调查结果表明: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非常满意”占14.29%,“比较满意”占27.14%,“基本满意”占35.71%,“不太满意”占17.14%,“很不满意”占4.29%,与以前调查情况基本吻合。究其原因,教师通过纵横对比收入与付出,使得教师对于职业认同感减弱,再加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指责交织在一起,造成心理负担加重,存在心理疾病隐患。倘若老师都不热爱这个职业,那何谈做好这份工作,又如何推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呢?

四、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继续教育建议与对策

1 分类指导,因人而异

通过学员基本情况来看,参与培训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等存在的差距,每个人对培训目标的理解和对培训的期待不尽相同,故对教学方案、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需求也是各异,培训组织单位众口难调。譬如有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年轻教师,还有工作近三十年的老教师。为此合理地做一些规划设计,争取适当分层次分类别进行辅导,譬如按照年龄段、教龄段等,有效融合教师个人特色,力求达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增强培训效果。

2 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各级各类培训中基本是以“素质教育、新课标”为主旋律,以“专业素养提高”为副旋律的知识讲授将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但是需要进一步整合省内外、校内外培训资源。成立由专家、教授、优秀小学一线教师组成的培训师资团队,还要强化参训学员的“主体”意识,扩大学员参与度,充分利用资源,增强互动内容,增加更多的观摩研讨课,以自我分析、同行评析、专家点评等形式进行互动研讨,并通过网络和书面通知等形式预设下期互动研讨话题2―3个,让学员提前做好准备,对他们进行“参与式”培训,在参与中提高,在活动中成长。在注重理论讲座的同时,多提供一些现场观摩,多听一些优秀课,多给一些案例,让受训教师能较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延长周期,持续发展

培训周期短,难以形成系统认识,难以奏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简单的一次培训很难以获得收效,建议三年一周期的培训学习,使得培训学习呈现螺旋上升态势,也可相互认识。短短10天的培训教师们刚刚获得初步认识,大家相互需要进一步交流、进一步探索、进一步提升,没有三年一个周期的培训学习是难以奏效的。学员们的普遍体会和建议是“经常开办这样优秀的培训学习活动”,“多举办类似培训”,“时间太短,造成课程太紧,难以消化”,“延长时间,增加课程内容”等。

4 设立导师,远程跟踪

设立导师制度,将学员按地区分布情况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小组合作交流,每组一名负责人,并配备一名指导教师,具体负责本小组在培训期间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培训后期的指导。导师组成员在培训期间经常走进学员中间,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与他们一起交流思想,谈体会,通过各种方式的接触,增进了解,拉近距离,耐心细致地解决学员所遇到的困难。建立了数学教师培训网,建设学员交流平台,建立丰富的培训资料库,方便学员们在日后工作中使用和借鉴,加强学员之间、学员与指导教师之间相互探讨交流,建立QQ群,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资源的共享,通过高校、一线教师开展研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楚江亭。国家申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小学校长读本[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A,2010:164,

[2]土传金,论教师职业聿福实现的要素[J],教师教育研究,2009,2l(2):39―44,

[3]吴立宝,吴开腾,曾 意,王新民,宋维芳,西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JE4~-N查与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9):4―6,

[4]龙宝新,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的“钟摆”倾向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9,2l(1):1―5,

[5]李泽宇,冯 丽。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11):60一62,

[‘]昊立宝,宋维芳,曾 意。教师继续教育的特征[j],继续教育研究。2010,(2):18―21,

第3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今天我把它作为述职报告的开头,为的是提醒自己,能以一种平和而真诚的心态面对大家,客观的、真实的向大家汇报一年来我的工作情况,这几天的我一直在追忆中度过,忙忙碌碌中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这一年的锤炼虽然脚步蹒跚但受益匪浅,积累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今后的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一、思想方面

一年来,本人一直严于律已,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鞭策自己,紧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和关心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从不斤斤计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能出色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新世纪的优秀教师。

二、教育教学方面:

在教学工作上,根据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教材的内容,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钻研教材、研究具体教学方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每学期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定下目标和方向,保证了整个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备课时,我精心准备,努力钻研教材,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力求设计出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切实落实教学目标,流畅且富于特色的方案,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业余时间我主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来提高自己,如:《小学数学新大纲》、《小学数学教学》、《安徽教育》、上网查找资料等等。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式,不断吸取新思想、新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改变自己的教法,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并结合学校教研专题,认真考虑怎样使用好多媒体,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全过程。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引出课题后,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审题、自学,自己动手操作、猜想、探索,通过学生自己看书自学、说一说、模一模、想一想、画一画、猜一猜、剪一剪等方法了解圆柱的概念、性质、特征,同时使用电教手段以动态的画面再现同学们的操作,在整个过程中我只是学生探索中的参与者、引导者。这样做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教师也能抽出时间来点拨优生,辅导待进生。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做好待进生地转化工作: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之间的知识、能力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放弃了个人的课间休息和中午烧饭的时间,来辅导他们,要想收到预期的效果,得讲究方法,耐心教导,循循善诱,批评与诱导相结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经常与其谈心、交朋友,使学生心中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向师性。这也是我教育学生的一点浅谈。由于爱人上班教远中午不能会家,我个人还肩负者中午要给上高中的孩子做饭,有时忘记了时间,女儿中午从一中到家我还在学校,就要惨遭女儿的白眼,想一想,一看到自己教的学生有了进步,有给个人和家庭失去了的带来安慰.象五(2)班的赵馨兰、赵泽慧等同学,原来考试能及格就算考的不错了,现在赵馨兰的数学以进入班里优等, 赵泽慧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正在加大对班里的老大难张胜才、顾小龙的辅导

三、做好组内工作

一年来,在数学组管理中,我能做到尽心尽力,以身作则,团结同事,发挥各位教师的特长,把数学组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各项工作大家都争先恐后,如上学期的组内教研课都争着报名,由于报名教多,打破了教导处的只安排一上午的计划,

四、本人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成功转化待进生赵馨兰、赵泽慧效果显著;

2.处理教材,备教法、学法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能从激趣、自主、导练入手,力求向上40分钟要质量出发;

3.履行教研组长职责,带动数学教师进行教研、教改工作,效果显著:①各年级数学教师能依照教研计划,教法灵活地向课堂要质量;

4、撰写课例和论文分别获得省级二等奖和三等奖;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性。把提高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学校内涵,作为自己的一个奋斗目标。 新教师个人述职报告优秀范文二

本人热爱教育事业,爱学生,尊重学生,时时以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以集体利益为重,服从组织安排,从不无原无故乱发牢骚。

本年度上半年,担任学校的团队干部、初一(5)班数学教师,并参与部分政教处的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杂,但并未因工作多而敷衍了事,而是在每个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在团队工作中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总结组织团队员开展一系列活动,本年度我校大队部被评为上海市雏鹰大队。组织团队员按居住地所在居委为单位建立社区服务队,定时到居委报道,定点参加社区活动及志愿者服务。

在教学上也不断开拓,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学工作以学生为本,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不断进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摘掉了全年级最后一名的帽子,同时也提高了全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虽然在政教处的工作刚刚开始,但自己对分管的工作也能出谋划策,想尽办法将工作做好,并能虚心听取有关领导和同志的意见,力求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

本年度下半年,由于工作需要,担任了政教处副主任并兼任初二(5)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政教处主要分管学校卫生、宣传、社区教育等工作,在这些实践工作中不断创新,积累经验,不断成长提高。在教学工作中精益求精,不断发展,使初二(5)班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4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今年以来,教研室紧紧围绕教育局20项重点工作和《教育局再次创业行动方案》,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坚持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第一要务,加强了中考、高考备考指导工作。

高中组教研员深入市直各高中学校,听课、评课,具体指导高考备考工作,先后召开了三次高考备考研讨会,帮助各校制定科学合理的备考复习方案,并组织了三轮模拟考试。初中教研员深入市直和各乡镇初中学校,听课、评课,帮助制定备考方案,并组织了四次中考研讨会,组织了四次中考模拟考试。3月5日组织学科教研员参加Xx省中考备考研讨会。回来后各学科教研员抓紧整理了会议内容,编辑印发材料60余份,刻制光盘60余张,全部发放给全市各初中学校,对2010年的中考备考起到了积极地指导作用。

2、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组先后在Xx中学召开了全市初中有效教学现场会;在进修学校围绕实施有效教学创建高效课堂召开初中第四届校长论坛主题;在二中召开了全市加强初中薄弱学科教学研讨会;小学在Xx小学完成了大成全语文实验阶段汇报,会上邀请了中央教科所戴汝潜教授,对大成全语文实验如何转段,做了专题辅导;在Xx一中召开全市“外请专家组特级教师郑希冰、李一特老师做了观摩课”,与会人员达500多人,听课教师通过听特级教师讲课,收益非浅;在Xx小学召开了Xx市盟校办学,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观摩会;在富强小学召开小学语文“学全国名师,创Xx优课”教学展示会;在Xx乡Xx小学召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联盟校教学研讨;理论组在第二幼儿园召开了盟园教研现场会,加强盟园教研工作建设。

3、坚持推进校本革命,深化教学综合改革。

4月13日,Xx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Xx市实验区工作会在第三中学召开,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我市教育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发展的战略转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月21日,Xx市在Xx小学召开了全市“课业革命现场交流会”。Xx小学和Xx小学两位数学教师当场作课,获得与会人员好评。教研室准备充分,计划周密,获得成功。

4、举办了首届“三名”评选工作

受教育局委托,教研室承担了我市首届“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等“三名”评选工作,通过资格审查、课堂观摩、个案演讲、工作陈述、理论答辩等过程,公开,公正进行了评选活动,现已报局务会。

5、加强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申报Xx省“十一五”2010年度课题13项;对Xx市“十一五”2009年度27项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对Xx省、Xx市“十一五”37项规划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强综合改革项目研究

我市承担了省县域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综合实验项目,对于整体推进我市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县域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把此项工作当作大事来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建立健全项目研究组织、制度、实施和评价管理制度,强化督查。不定期地开展项目研究的调度和督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对实验工作扎实有效的学校进行表彰,对先进做法及时推广。

2、教科研工作重心进一步下移

进一步实现教科研工作重心向基层、向农村倾斜。认真调查研究我市农村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小学教学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大力推广大面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经验,制定促进均衡发展的得力措施;学科教研要优先考虑农村学校和薄弱县区;举办教科研评比活动,要在名额分配、评比条件上兼顾农村学校、教师,并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加强盟校教研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促进盟校教研生动、活泼开展,切实解决校际均衡发展难题。

3、加强课程管理和指导,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要加大国家课程管理力度,保证学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要着力提高农村学校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校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的困难,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广成功经验。通过采用网络教学、师资培养、教师支教、中小学教师统筹、紧缺师资走教等多种方式,弥补农村师资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师资不足的缺陷。

要加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研究开发的力度,将地方课程和学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纳入教学评估范畴。进一步组织地方课程教学研讨会、学校课程建设研讨会,推动我市地方课程教学和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学校积极开发利用社会、家庭、环境教育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资源。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在构建高效课堂上有新的突破

继续研究“学案导学”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借鉴省内外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我市比较成型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模式进行总结、提炼、推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普遍提高。

5.大力实施“三名”带动工程

对首届“三名”人员进行表彰,并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认真总结、交流学习体会与成果,举办首届名教师公开课、示范课,开设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

第5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学数学;专业发展;教研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发展为要。教师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加强教研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理念,实施教研兴校

首先,确立教研兴校战略。近年来,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学校结合数学教师队伍实际,确定了教研兴教战略,旨在通过数学教研活动,既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困惑,又能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教师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双赢目标。

其次,坚持以规划为前提。针对教师实际,找到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制定学校教师发展规划,其中包括远期中期和近期规划,每个教师也相应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以此确保教师专业发展的系统性、持续性和长期性。再次,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数学教学实践实际,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作为研究选题,分年级,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团队研修与个人微型课题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会带着问题开展数学教学教研,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教学,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教研的有效性,更容易获得成功。最后,以活动为载体。数学教研活动是实现教研兴校战略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教研活动,让广大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发现差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例如,笔者学校在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之别注意强调正确的教学理念在教研工作之中的重要性。在一些教研会议之中,有关管理者专门抽出时间仔细讲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的工作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就课程改革的推进状况和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等各个方面听取一线教师们的意见,同时表达校领导对相关工作开展的意见。同时,在教研会议的过程之中会进一步分析学校的教师情况,明确学校的师资力量,并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师资力量进行教研活动计划的制订和实行。数学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和相关管理者相互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够解决好计划制订和计划实行过程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一些校领导经常会要求教师在会上就自己在教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谈谈想法,同时要求大家群策群力寻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学校还会帮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发展方向,同时根据每个教师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和执行规划。为了确保教师能够保证自己专业发展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学校会专门安排人员对教师的计划制订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核,对于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监督审核人员会及时地指出并给出自己的建议。教研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师的独立性,又能够保证教师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寻求帮助的地方。同时通过交流和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教研的质量。一些学校要求教研小组必须有计划地开展小组讨论和小组检查,定期汇总整理学生学习的新情况、学生在学习之中遇到的新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寻求最理想的解决办法。这样的教研活动才能够真正做到从实践之中来,到实践之中去,将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完美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学校的教研活动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小组沟通交流的过程之中教师们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同时教师交流的内容也会有所拓展,长期坚持,教学质量也可能会有明显的提升。

另外,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成为“看得见的成绩”,学校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期的时间安排举办一些有趣的活动,比如在听课环节上,不仅教师能够听课,学校管理者可选择一定数量的学生参与听课,由学生来给教师的课评分。另外学校也会组织两个或多个班级进行比赛,激发班级学生们的好胜心,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使命感。除此以外,露天开放式的教学也可给教师们更大的展示空间和舞台,教师们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二、开展教学研修,发挥教研作用

教研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行为,更应是团队行动。因此,作为数学教研组,通过实施团队研修,充分发挥团队作用,能够集思广益,在相互沟通交流中达到最佳效果。

1.充分发挥年级教研组长的作用。教研组长可以由教师共同推荐,也可以由学校任命安排,其人选不仅应具有一定的数学教学理论和实践水平,而且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感召能力,这样才能成为教研团队中的核心人物。另外教研组长也要做好榜样和模范作用。榜样和模范作用可以对组员的积极性和动力等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时候甚至可以对团队的整体实力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2.实施好团队研修。学校可以周、月、半学期、学期和年度等为时间单位,召开教研会议,专题研究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由教研组收集整理汇总,最终确定几个最为主要的问题作为总课题,然后分解成几个子课题,进行时间段分解和任务分配。一周结束后,教研组进行沟通,交流进度,及时提出意见,调整教学措施。此外团队领导者也要注意处理好团队之中的关系,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对团队的教研效率和教研质量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够为以后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3.实施微型课题,提高教学效果。根据年级教研组确定的总课题,每个教师将自己感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子课题,然后将此课题纳入到团队研修的规划中去,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譬如针对学生对数学兴趣不够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进行研究,摸清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找到症结所在,然后将拟实施的对策逐步付诸于数学教学实践中,并通过写教后记、教学反思等方式,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效果对采取的措施进行调整,在不断的完善和调整中,寻找规律,总结经验,并升华到理论层面,形成微型课题研究成果。校领导要帮助教师们树立对微型课题的正确认识,帮助教师们更好地面对和处理微型课题。微课题的研究成果要不断地在实践之中检验和修改,这样可以确保其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积极开展教育活动,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就必须具备有比较强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而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实施数学教学素养理论发展工程。学校应加大投入,积极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数学专业理论水平的提升。如开展数学教师课题成果展示、数学论文投稿和评选、数学理论讲座等活动。此外,还可拓展理论学习渠道,丰富学习方式,倡导教师以自主学习为主,采用阅读数学教育教学报刊书籍、登陆数学网站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数学理论素养。

二是实施数学教学实践能力发展工程。采用“名师教学”工程,通过名师教学风采展示、骨干教师示范课、优秀数学教师座谈交流等方式,推荐一批数学名师,发挥引领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数学教学比赛、听课评课、同课异构等活动,让广大数学教师都能充分展示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教研带来的快乐和实际效果,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支持和参与教研工作。

总之,教研兴校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之一,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快车道。因此,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站在全局和未来发展的高度,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切实做好教师团队专业发展的引领者,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校发展,更好地为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冬琳.积极开展数学教研活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8):42.

[2]张群.校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第6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发达国家;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4-0052-06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巨大转型,科技进步日益迅猛。为了适应这种极富挑战性的变革,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推动和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理所当然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之相适应的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考虑到相关国家数学课程的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以及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发展的借鉴意义,我们分别选择美国、日本和新加坡作为研究重点,期望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美国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

1.基本情况概述

美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和发展不仅极富探索性和进取性,而且对国际数学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美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由于教育行政权归属地方。各州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标准,这就导致了某种程度上的混乱以及标准要求不恰当的降低,从而也就使得美国中小学生在国际教育比较中多次出现糟糕的表现。正是出于对中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下降的担忧,2000年4月美国全国数学教师协会推出了《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2010年6月,美国州长协会最佳实践中心和州首席教育官员理事会又共同颁布了首部《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

《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充分体现了课程、教学、评定三个标准在数学教学中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依托,着力于启发教师把上述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实践于课堂教学之中。

就课程评价而言,该标准在“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部分,具体阐述了“评估原则”,其要旨是:第一,评估中使用的题目要有助于向学生表明哪些数学知识和表现是重要的,从而有助于他们确定学习目标、承担学习责任、更加自觉独立地投入学习:第二,教师要善于通过评估推断学生知道什么和需要学习什么,从而作出相应的教学决策,包括怎样和何时复习必备知识、怎样复习较困难的概念、怎样为那些有困难或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问题;第三,评估应该反映所有学生应当学习和能够掌握的数学,同时应侧重于评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第四,教师应综合考察不同来源的证据和信息,特别是,不能过分依赖那种较为“正式的评估”,因为这种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书面完成的评估题,可能导致对学生学习上的表现产生不完全的、甚至扭曲的印象;第五,数学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估技术,包括开放题(Open―endedquestions)、解答题(Constructed-response tasks)、选择题(Selected-response items)、操作题(Per―formance tasks)、观察、访谈、反思性日记和收集代表作(Portfolios)等;第六,在选用评估方法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经验和特殊需要。教师必须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清楚并完整地表达他们知道和掌握了什么。

《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由两份文件组成,包括《共同核心数学标准》与《共同核心英语语言艺术与历史/社会、科学、技术学科中的读写标准》。就数学学科而言,该标准一个重大的变化是改变了过去各州数学课程存在的“宽而浅”的弊端,强调学生对每一个概念的掌握,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不断取得进步。

在课程评价方面,主要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强调依据标准开发新的测评工具。美国联邦政府教育部长阿恩・邓肯(Arne Duncan)明确表示:“新标准问世后,现行的考试将被新标准所带来的新的考试所取代,所以联邦政府的经费将主要用于开发新的测评工具。二是更加强调“数与运算”能力的评价。例如,提出将“数字属性和数字运算”分为两部分来考察:四年级重点关注整数以及整数加、减、乘、除运算,开始使用分数和十进制数,包括识别、表示、比较及排序;在八年级覆盖面应当扩展到分数、十进制数和分数的运算。另外,计算器不应当被用在旨在测试计算能力的测试项目之中。

2.主要特点分析

(1)强调评估不应只是“向”学生实施的,而是应该“为”学生实施的。这就是说,评估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评估不仅仅只是教学告一段落时的一次测试,仅仅在于考察学生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而是侧重于通过评估使学生懂得哪些数学内容是重要的,好的解题策略与一般的解题策略究竟有哪些不同,自己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数学学习的责任、是否需要考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某个内容的学习之中或适当调整数学学习的具体目标、策略和方法。与此同时,还特别强调要把评估和教学结合起来,使评估成为课堂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强调影响深远的评估必须和要求教师达到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所谓“影响深远的评估”,是指国家标准成绩考试以及各州、各部门和各地方的学生成绩考试。因为,如果这些评估与数学教育的学校和社会目标以及课程不一致,那么它就会破坏教学的完整性,同时会将教师和学生置于一个很不稳定的位置,最起码将不利于教师做出正确的教学决策。

(3)强调多种评估形式对于评价学生数学理解水平的重要性。这里所说的“多种评估形式”包括收集代表作、小组研究课题以及书面解答问题等等。尽管学生和家长可能会觉得这些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比较陌生的,但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和家长理解这样做的目的,以及这些方法对促进数学学习的作用。

(4)强调对“数与运算”能力,尤其是分数及其运算能力的评估。他们认为,概念的理解、计算的熟练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几方面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将促进另外两种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熟练掌握整数是学习分数的一个必要前提,分数又是测量与几何的前提,而整数、分数、测量和几何是代数的“三大基础”。

二、日本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

1.基本情况概述

日本和我国同属东方文化系统,在数学教育方面有不少相似之处。然而近几十年来日本数学教育更多地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改革思想和经验,并有机地融入到自己的传统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大体说来,“二战”以后的几十年中,日本每十年就要对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的课程标准)修订一次。最新修订的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于2008年2月颁布,并于2011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份《学习指导要领》在小学数学上的修订主要有如下一些令人关注的变化:一是增设了

新的学习领域“数学活动”;二是增加课时;三是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扎实。

就课程评价而言,自1998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提出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的学习能力之后,日本几乎每年都要进行全国规模的学习能力调查,由文部科学省下辖的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负责实施。这种基于监测学习水平为目的的“学力考试”将每科试卷分为A、B两套,A卷为“知识”部分,B卷为“活用”部分,A卷答题时间为20分钟,B卷答题时间为40分钟。以2007年度学力考试中的小学“算数”为例,A卷的内容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等四则运算;日常生活中量的单位和测定:对图表性质的理解;数量关系的表达:对概率涵义的理解和概率的计算;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性质的理解,等等。B卷则多是对数字、几何计算以及图表等的实际应用。其中,有些题要求在具体场景中解决问题;有的题给出了图表资料,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图表所反映的事物特征和变化趋向;还有的题是考查学生能否灵活运用一些技巧使数字运算变得简单快捷,例如要求参照题中给出的心算技巧,计算出当每块巧克力25日元时,买32块巧克力一共需要多少钱,并要求以叙述或算式进行说明。

除了“学力考试”之外,同时进行的还有问卷调查。这项调查分为学生问卷和学校问卷,前者由参加学力考试的学生回答,后者由他们的校长回答。通过这一调查,文部科学省可以了解学生及学校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就这些基本情况与学生学力的相关程度进行分析。以小学调查问卷为例。学生问卷的提问内容包括学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态度、经历、学习时间、对国语算数等主要科目的态度和掌握情况,以及对本次学力考试难易程度的评价,等等。学校问卷则涉及学校规模、教职员情况、学生情况、学校设备,为提高学力或培养道德品质以及锻炼学生体质而采取的措施、对学生学力水平的把握、个别化教学指导对策、与学生家庭的联系互动、校长权限等问题。

此外,日本的课程评价制度也十分关注不同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并注意科学处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关系。特别是,现行的日本中小学课程评价体系中还十分重视“个人内差异评价”这种评价形式。所谓“个人内差异评价”又被表述为“以个人内部标准为依据的评价”。它是以每个学生自身为标准依据,积极评价学生的优点、可能性和进步状况等的一种评价。在中小学“指导要录”中设立的“综合所见和指导上的各种参考事项”栏目,教师可以在这个栏目中记载学生各学科学习、综合学习别值得记载的事项,以及在特别活动、日常行为中那些特别值得记载的事项。

2.主要特点分析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日本全国学力考试的命题以中小学学习指导要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基准,一方面参照文部科学省以往实施“教育课程实施状况调查”等国内学力考试的经验,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又参考PISA等国际学力考试的经验和出题方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就小学算数而言,这种重视体现在试题上,往往表现为不再单纯考查计算或解题能力,而是侧重于考查思维能力、概括提炼和文字表述能力,以及各种能力的综合。

(2)慎重公布、积极利用考试和调查结果。一方面为避免排名压力和考试竞争,日本文部科学省在考试结果的公布上比较慎重,规定公布的内容限于全国的总体成绩,国立、公立和私立学校各自的整体成绩,各都道府县公立学校的总体成绩,不同规模行政区域(如大型城市、中等城市、其他城市、村镇、偏僻地区等)的总体成绩。各地成绩只公布到都道府县一级,市町村一级和学校的成绩不予公布。同时,各地和学校也会得到自己的考试结果,最终通过学校将学生的个人试卷返还给本人。为了保护学生的个人信息不被泄漏,学生在考卷上只写号码而不写姓名。另一方面,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则对考试和调查结果进行非常周密的统计和分析,以便为进一步的课程改革以及各地各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3)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强调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日本学校较为普遍地接受“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不仅是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而且也应该作用于教学前和教学过程中”,“评价有助于学校实现教育目标,也有助于教师改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评价结果只有被用于支持学习活动才有意义”等现代评价理念。正如文部科学省在教育课程审议咨询报告中所表明的思维逻辑一样,“学校的教学是以学生的更好成长为指向的,而教学和评价并不是‘别物’,教学与评价是一体化的,所以评价也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

三、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

1.基本情况概述

新加坡的数学教学因其在TIMSS考试中的出色表现而备受世界各国的关注。该国最近一次的数学课程改革是从2005年开始的(小学从2007年正式实施)。这次课程改革所颁布的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继承了2000年大纲的基本理念和框架,以具体内容的调整为主,对课程目标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充实。

在课程评价方面,首先是实行差别化的课程体系。在2000年和2005年的大纲中,都把小学阶段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阶段为1~4年级,依照共同的标准执行。另一阶段为5~6年级,这个阶段同时执行三种不同的数学课程分流计划,分别称为EMl、EM2和EM3。其中,EMl和EM2在内容和时间上基本是统一的,而EM3与前二者差异较大:不仅每周数学授课时间为6.5小时(EM1和EM2为5小时),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前两种计划的教学内容没有或是被推迟列入第三种计划的课程内容之中。此外,新加坡还允许各学校对资优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促使1%~2%的“天才学生”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在评价方式上,新加坡采用连续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并重的策略。连续性评价可以是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部分,通过这种评价可以及时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信息,诊断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阶段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的总体表现的考察,可采用的形式有学期中和学期末的考试等。在小学毕业时,则有由国家组织的小六考试(PSLE)。在小学数学书面测验考试中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还在不断提高。

2.主要特点分析

(1)以解决问题为依托,重点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在新加坡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与评价指引中,既强调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更强调把基础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重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创造能力。这一点与新加坡社会

经济的转型密切相关,反映了新加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早在1997年新加坡政府就明确提出了“思考的学校,学习的国家”这一教育总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以及相应的课程评价改革,实际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2)纸笔测验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组织前述的阶段性评价时,无论是学期中考试、学期末考试,还是国家层次的“小六考试”,纸笔测验仍是基本的形式。但另一方面,新加坡《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也十分强调“无论哪种形式的评定,都应当适当地反映大纲在心算、数学交流、数学的实际应用、探索、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创造性工作以及使用信息技术等方面所体现的特色”。这表明,在新加坡的纸笔测试中也融入了西方教育中注重知识探究、注重动手动脑、注重自由创造的某些特质。

(3)评价标准的细化保证了各类考试对大纲要求的准确落实。新加坡的评价指引对不同内容的评价标准制定得非常详细、具体,这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同时也有利于课程评价者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上的度,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等不规范现象。事实上,不仅评价指引的规定比较详细,大纲中相关内容的要求也十分具体,甚至某类题目该出现在哪个年级,深浅度如何,能否使用计算器等都有明确标记。

(4)实施与分层次教育相适应的分层次评价,强调效率优先。新加坡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实施分层次教育,执行三种不同的数学课程计划,同时允许学校开设与普通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完全不同的“天才班”。这种做法尽管在保护落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方面存在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但也体现了新加坡数学教育大众化与精英化并列、规范化与灵活性共存的特色。

四、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的启示

课程评价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影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就小学数学而言,当下的课程改革正处于一个攻坚克难、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因此,改变相对滞后的课程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评价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师教学的作用,并在评价方法与技术层面进行一些新的有益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综合美国、日本、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评价改革的共同特点以及他们各有特色的具体经验,至少可以获得如下一些重要的启示。

1.建立以监控质量为指向的、稳定的评价机制

通过国家层面的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以准确把握基础教育质量的现状、探索发现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科学分析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是近年来国际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如前所述,美国有“国家教育评估”(NAEP)每两年一次的抽样测试,日本有文部科学省组织的“全国学力调查”,新加坡有每年一次的“小六会考”。事实上,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国有关方面已经开始重视并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例如,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北京市教委的“北京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较大范围的学生学业成就调查已陆续组织实施。但这些调查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参与测试的学生样本容量要么太小,要么限于一地或几地,不足以代表全国,从而也就缺少国家层面的权威性;二是调查的组织实施并不稳定,缺少可以准确预见的周期。由此,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建立一种以监控质量为指向的、面向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的、稳定的评价机制。考虑到我国基础教育规模巨大,这种评价机制可以由国家提供测试标准和技术,由省市负责具体规划和实施:测试内容应该适当突出探索性、实践性和创造性,以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现实世界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时间周期以两年一次为宜,参与测试的学生可采用适当的抽样方法产生。

2.开发旨在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题库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发展日益迅猛,一个国家公民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这个国家持续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无论哪种形式的评价都应该把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一个十分突出的地位,尤其是如前所述的国家层面的质量监控性质的考试。就小学数学而言,我们认为可以仿照日本的“全国学力调查”,分别设置“基础”部分和“活用”部分,并适当提高“活用”部分所占的比重。“活用”部分的试题应该突出真实性和情景性,以便于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培养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法分析现实生活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活用”部分的试题还应该重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收集资料、形成假设、推理判断、归纳结论的能力和素质,促使他们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习惯,体验思维的乐趣,进而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种试题库的研发,应以专业的教育研究人员为主体,同时适当吸纳一线教师的参与,并注意合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此外,“活用”部分的试题也应该以相关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不应追求超越标准的难度。

3.大力倡导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质性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判断自己的个性特点、优势智能和发展潜力,并在此基础上使他们逐步明确适合自身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因此,有必要大力倡导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质性评价。实施这种质性评价,首先应该适当拓宽评价指标,把评价所关注的领域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语言表达、逻辑分析引向更为广阔的道德品行、人际关系、学习态度、动手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各种兴趣特长等等,使学生有不同的机会充分地展示自己。其次,应该积极探索除纸笔测验之外的各种评价方式。比如,行为观察、问题研讨、研究性学习、情境测试等。这里,尤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历程,包括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作品、最感兴趣的一本课外书、最难忘的一次讨论等等。通过记录并反思这样的学习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积累素材。

4.把评价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结合

教学与评价不可割裂、不可分离是人们对教学规律、评价规律的一种新认识。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尽管流派纷呈,但有一点几乎是一致的,就是把评价纳入到整//教学过程之中,把它视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使教学和评价相互促进。仔细考察美国、日本和新加坡的课程评价实践,也可发现,教学与评价相融合或一体化亦已成为一个理念或原则。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出于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对此种评价理念似乎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注。具体说来,一要确立以改善教学进而促进学生成长为根本价值取向的评价观;二要善于通过行为观察、课堂提问、个别交谈、书面交流等方式了解自身的教学得失、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三要鼓励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表现方式中展示和证明自己。这种多样化的学习表现方式应该基于对学生智力多元和个性差异的尊重,可以侧重于信息整合、逻辑推演,也可以侧重于团结协作、交流沟通,还可以侧重于动手操作、实际应用。

5.让学生从评价结果中获得足够的反馈

评价结果不应该只满足于对评价对象发展现状的鉴定,还应该对评价对象如何加强优势、克服弱点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将评价结果以科学的、恰当的、具有建设性的方式反馈给评价对象,以推动评价对象主动和持续的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十分重视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运用,不仅要从分数和等级中了解学生较以往的进步与变化以及他们在群体中的位置,更要通过对答卷和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入了解,捕捉学生思考过程中的主要特点和关键细节,以便为他们提供明确的、易于理解的有效信息;另一方面要注意采用合适的反馈方式,如公开反馈与单独反馈、全部反馈与个别反馈、积极反馈与消极反馈等等。不管何种方式的反馈,都应以让学生在获得有助于自身主动发展的有效信息的同时,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基本原则。此外,应明确反对通过有限次数的评价就过早给学生下结论的草率行为。因为,学生或许具有某种潜能,只不过还未遇到适宜的环境和机会,一旦条件成熟,这种潜能就有可能迅速成长为一种优势智能。

参考文献:

[1]杨光富,美国首部全国《州共同核心课程标准》解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1(3).

[2]全美数学教师理事会,美国学校数学教育的原则和标准[M],蔡金法等泽,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淑文,史宁中,日本小学数学新学习指导纲要述评[J],全球教育展望,2009(7).

[5]李协京,从日本全国学力考试看其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

第7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常言道:好教师靠一堂课成就自己,好医生靠一把刀成就自己,好演员靠一台戏成就自己。那么要成就一堂好课,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课,要做好哪些事呢?我觉得要从一下几方面做起:

1 全面解读课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的风向标,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我们教学的纲要和法典。而课标的学习不能老抱着一个老本子,要随时关注新的修改稿。老师在备课前,要认真解读和分析课标对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和本年度、本学期学生的具体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例如课标在基本理念方面,“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修改稿已经这样叙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课程目标方面,以前强调的是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修改后加了2个,一个是基本思想,一个是基本活动经验,成为四基。以前强调2个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改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第一学段增加“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两步),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和“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放到第二学段;在第二学段删掉“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增加“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

2 认真解读教材

2.1 教师对教材体系要熟悉,也就是不要只关注自己所教的那一册和那个年段,要熟悉1到12册的内容和编排顺序。要了解每课知识的前卫知识和后续知识。对教材的丰厚理解,体现在把教材由厚读薄,这个过程,要理出教材的知识体系和主干知识,再把书由薄读厚,这个过程中,要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思想,读出自己的感悟,要注意教材的特点,新旧教材的变化,教材的重难点,教材的考点和疑点等。

例如,四年级在学习了《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后,让学生计算36×25=?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再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9×(4×25)、36×25=2×25×18、36×25=6×25×6或者36×25=36×5×5等;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和(或差),再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30+6)×25=30×25+6×25或者36×25=(40-4)×25=40×25-4×25;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把36缩小到原来的4倍,把25扩大到原来的4倍,积不变,于是36×25=(36÷4)×(25×4)。

学生得到这么多的简便算法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哪一种方法最好?后进行总结点拨:你们探索的每一种方法都很好,但我们大家要根据计算的实际,选择适当的,你最容易懂的简便算法进行计算。鼓励学生勤于探索算法的最优化。让他们从小感受“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又如学习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就可以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先提供长短不同的若干小棒,提问“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出结论;进而再问“为什么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而有的不行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可以先猜测,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实验、探讨与交流;接着可以运用具体的事例,如判断“三条线段分别长3厘米、6厘米、2厘米,3+6>2,所以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是否正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含义,找到判断的简便方法是: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相加就可以了。

2.2 重组教材,补充知识点。我们在上新课的时候,发现例题偏难或是顺序不合适,就可以调整顺序,重组教材,例如6年级上册分数除法的解决问题,我们觉得第一个例题不适合学生第一课时用,我们就重新编写例题,举出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并适当降低难度,这样学生易于接受,然后再学书上的例题,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如6年级上册14页例5的第3个算式,(1/2+1/3)×1/51/2×1/5+1/3×1/5,虽然左右两边答案相等,看起来也非常符合乘法分配律,但是我们觉得运用运算定律的目的就是使计算简便的,于是我上课的时候修改为:(1/2+1/3)×181/2×18+1/3×18,在验证后,让学生觉得运用乘法分配律是一种需要,而不显得那么牵强。

2.3 解读学生。有效备课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出发点,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三个重要问题,(我的学生在哪里,准备把他带到哪里,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他带到那里),并且科学设计教学流程和具体环节,力求通过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实现在这三个方面的预设目标。

对于一节具体的课来说,老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如何?还有哪些知识和技能没有掌握?所教授的新知识哪些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哪些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了解了这些“学情”,教师就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可以略讲甚至不讲,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从哪个地方入手比较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的过程。①备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发展,了解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②备学生的经验、思想和生活关注点;③备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学习乐趣。

如学《分数的意义》的课题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小数吗?生:见过。再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小数吗?生齐刷刷的回答:知道!师夸:啊?你们这么厉害啊。一部分生:我们学过了!我马上找出课件《分数的意义》,很快进入了正常的教学,整个课堂特别的精彩。

2.4 充满激情和智慧的上课。备出了一堂好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但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常言说,行家一张嘴,便知有没有。我们上课的时候,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因为课堂是学生张扬个性的地方。”

数学学习应该是快乐、和谐和充实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民主的,人文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提供适宜的“温度,空气和阳光”,让学生的心灵快乐成长,让学生的情感流淌,让学生的智慧自然生成。

例如学习了黄金数,告诉学生,哪里有0.618,哪里就闪烁着美的光辉,知道妈妈为什么穿高跟鞋吗?就是为了体现黄金比例啊,学生一下就乐了。

第8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渗透

新课程标准指出:“德育是小学数学必须完成的一件重要任务,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当今的教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作为一名普通的数学教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 以课堂为载体,用德育过程的设计同化学生

课堂是知识传递的驿站,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殿堂,对于学生而言,大部分知识、能力、习惯、品行的形成是在课堂上完成的,所以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

1、挖掘与爱国有联系的德育设计 例如:在教学《公顷、平方千米的认识》时,我会对学生说:“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域辽阔,有着壮丽的河山和丰富的资源,那你们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通过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描述,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在学习百分数时,介绍我国的粮食产量,依靠科学技术逐年增长,用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如在学制作简单的统计表或统计图时,可以把从05年――08年度,每年:中国电脑的拥有量、公路的总长度、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费用、夏季奥运会中国获得的奖牌数等等作为统计的素材,体会到祖国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关注,使学生加深了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挖掘与环保、节约有联系的德育设计 前些日子,班内有一部分学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随意往地面上扔垃圾,为此我设计了一道应用题:我们学校有400人,每人每天往地面上扔一片垃圾,一周按5天计算,则地面上将有多少片垃圾?如果每人每天少丢一片垃圾,自觉捡拾一片垃圾,则地面上将少多少片垃圾?计算完毕,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教学《时、分、秒》时,我在课前设计了一分钟口算练习,让学生知道一分钟能做好多事情。有时我给学生出一道他们身边的数学题:一学期(按20周,每周5节数学课)我们真正用于学习数学的上课时间是多少?

学生计算 40×5=200(分钟)

200×20=4000(分钟)

4000÷60÷24≈2.8(天)

从而教育学生珍惜时间,节约时间。

有时我还用有关节约用水、节约粮食、节约能源、白色污染、保护环境等方面的设计进行数学教学,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3、挖掘与团结合作有联系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中,有时设计让学生合作能完成的问题,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求法、小数乘法的法则等,又如每个学生手中只有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我请同学们拼成一个稍大一点的正方体(至少要用8个一样的小正方体),那就需要他们合起来才能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发言、学会倾听、学会概括、学会合作。

二、剖析教材,用德育素材感染学生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如在认识《圆的周长》时,向学生交代我国古代科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位将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比西方国家要早一千多年,并讲述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在教学数的产生时,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在2000多年前,就会用算筹记数,赞美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在讲简便运算时,把数学家高斯童年的那道数学题让学生做,鼓励他们向小高斯挑战。教材中,还有许多像“你知道吗?”的小知识栏目,既可以让学生学到一些知识,又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时,让学生知道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课堂上,我还适时给学生们讲华罗庚、陈景润……我国数学家立志成材的故事。以上这些,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有我们伟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

三、回归生活,用数学活动中的德育塑造学生

第9篇:小学数学教师年度总结范文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教学 初中数学 教学实践

引言: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大,学生能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业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如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值得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思考和探索。

1.初中数学教学与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1.1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学习数学过程表现出的应该是积极的学习态度、高昂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求知的欲望。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大多数学生都将数学学习视为一种“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很少主动投入精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因此受到禁锢,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初中生各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得数学课堂效果提高产生难度。

1.2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以学生主动、互相合作进行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合作、互动、探究是此教学方法的精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将主动对知识进行理解、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建构、通过互相吸取优点实现问题的解决,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推理、逻辑思维等能力发展的过程。

1.3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态度养成具有独特作用,通过探究式学习,学生将体验到数学学习真正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自己头脑的发展和变化,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独特的数学思维方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将有所提高。

2.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2.1 对探究性情境的创设

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主动使用思维能力的“启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情感诱导和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学生对学习产生“自由意志”。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难点,由于几何知识不同于以往学习的数学知识,需要应用空间感知能力,建立对立体图形的理解,这种抽象的学习内容很难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探索欲望。此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现在,老师手头有一个工厂设计的订单,有一个洗车场希望对店面进装饰,装饰的元素就是各种几何图形,老师现在想征求大家的意见,看看大家能不能帮到我”。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们开始拿起纸笔绘制由几何图形表示出来的“创意”,梯形、等腰梯形、菱形、圆、椭圆被广泛应用于他们的“作品”之中,甚至有同学开始考虑用圆柱体表达创意,可见他们的思维扩展到了立体几何的范围内,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充分证明他们对几何知识已经充满兴趣。

2.2 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学习

有了探究性的学习环境之后,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学生分成均质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对数学学习的探究性之上的,也就是说,每个学习小组的任务是采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为了使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更强,我以学习项目为子单位,以学期学习效果为终极目标,鼓励每个学习小组对“今日数学家”、“公式王者”、“年度数学思维成就奖”等荣誉发起“冲击”。例如,在“图EDCA、FCBG为正方形,点C在两个正方形的一边上,点F为DC线段的中点,问线段AF、DB长度是否相等,并证明?”此类问题的解决中,我没有直接教学生解题,而是对每个学习小组提出共同的问题“若点C位于直线AB的延长线上,问线段AF、DB是否相等,并证明?”探究任务布置下去之后,有的小组很快对问题展开讨论,同组中有不爱发言的学生,大家纷纷征求他的意见,鼓励同伴表达,你一言我一语的“头脑风暴”式解题很快使题目得解。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在“竞争”的环境中调动自己最大的学习积极性,对集体荣誉的责任心也使得对数学学习采取回避态度的学生在同伴的影响下投入到学习中去。

2.3 对学生的探究和合作进行指导

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并非教师为学生创设探究性情境,学生自发进入“大讨论”的过程,在学生的合作、竞争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并带领学生对探究合作学习的结果进行总结。在合作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我除了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引导探究小组清晰思路之外,还在一节课结束之前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你在合作学习中做了哪些事”、“为什么优胜组比我们组高明”、“我的小组成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学习”,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探究合作学习后形成“总结学习结果”的习惯,是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自己在学习中使用的能力、自己的思维发展状况的思考过程,也是学生对知识、能力进行内化的过程。

3.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影响

3.1 对数学教学本身的影响

为了使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起到作用,教师必须在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使用方面进行整体的调整和布置,这将对教师选择教学工具造成影响,还影响到教师对课堂的控制,鉴于教学是由无数个细节所组成的行为综合体,对课堂细节的影响实际上就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使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将直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3.2 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创设情境和探索性教学的方法给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在节省了教师和学生的课堂时间的情况下,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晰,头脑风暴式的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在巩固知识方面更主动,对数学知识掌握的更加牢靠;对知识的合作式探究学习影响到学生的身心成长,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需要的尊重,而学生也将从这种教学模式当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获得学习的信心,学习态度也因此有所改善。

如掷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和理论概率的关系,要从本质上认识他们的关系,就要做大量的实验,当实验次数足够大时,其频率才稳定于理论概率,但不等于概率。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动手,34个小组共同做实验,并将实验数据依次叠加,分别填入表格,再绘制折线统计图,分析它的发展趋势,这样学生能直观地、深刻地体会到频率与概率的关系。如果教师只是自己讲解,那么学生就不会有深刻的感受,学到的知识只是停留的记忆的层面,不能透彻理解掌握。在以上合作式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有趣的获得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积累了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这样的课堂教学渗透了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自信心,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数学素养,促进了他们身心的发展,同时也落实了素质教育。

4.结语

综上所述,以合作探究式教学法为主导的初中数学课堂是愉快的、轻松的、效果显著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获得成长,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主动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更加积极,因此可以说,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是改善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方式,值得广大数学教师进行实践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贺建强.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5月:10-12.

[2]严伟娟.浅谈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J].新课程(中旬),2014(04):118-120.

[3]包艳梅.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9):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