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商场空铺半年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四川长江公司(化名)的主打产品“长江醇”酒,享有“四川第一醇”之美誉,2004年营业收入达到3亿元人民币。
长江公司已与四川经销商B公司合作了6年之久,其间B公司全盘负责四川市场的开发、销售和客服工作,为长江公司的销售立下了汗马功劳。2004年B公司销售长江产品近1亿元(占长江公司总收入的1/3),使“长江”稳居四川酒类第二集团内(第一集团由茅台和四川六朵金花等高档酒占据)。
人们都说,没有长江公司,就没有今天拥有资产 3000多万元的B公司。可谁能想到,当初一对卿卿我我的“恋人”,如今不但劳雁分飞,而且半年之内置整个四川市场于半死不活的境地。
背道而驰结下怨怼
2002年,随着实力的增强,B公司向长江公司提出,希望拥有自己品牌的产品,并由长江公司贴牌生产。由于当初的经销协议过于宽松,没有涉及此类情况,于是经过协商,长江公司同意帮助B公司代工“布衣”品牌系列,长江公司可以赚得代工利润,算作补偿。由于系出同门,“布衣”产品的工艺及包装风格与“长江”系列产品如出――辙。
从2004年开始,B公司的业务员们开着由长江公司提供的送货车辆(车体上印有长江公司的标识和广告),开始了“布衣”系列酒的铺市工作。片区分销商、零售老板、商场、消费者都认为,“布衣”其实就是“长江”的姊妹产品。
借助长江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布衣”成功地启动了市场。
推出“布衣”不到一年,B公司又暗中请其他厂家代工生产了另一品牌“天子液”,而且照葫芦画瓢,同样借助长江公司的资源进行推广。经销商B公司在2005年工作计划中这样明确写道:本年工作重点是为“布衣”系列酒做好铺市、上架销售工作,辅以长江系列产品。
自己的孩子最心疼。B公司的经营重心明显向“布衣”和“天子液”这两个自有品牌倾斜,带动其对产品和资金重心的调整。这直接影响了长江产品的销售。
四川市场是长江公司的基础和战略性市场,容不得丝毫闪失。看着B经销商移情别恋,市场上又遭遇酒类同一集团的“小角楼”、“丰谷”等品牌的步步进逼,四川长江公司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攘外必须先安内。
长江公司曾经设想寻求新的经销商来取代B公司,但是由于自己对市场十分生疏,现在剔除B公司转而重新招商,明显是将已占有的市场拱手让人。经过权衡,长江公司最后决定直接接管四川市场,能接多少是多少。
难以插足陷入泥淖
2004年11月,长江公司设立四川办事处,派出公司代表和协销员,参与四川市场的销售网络开发、建设和客户关系维护,希望借此掌握客户资源,力争从B公司手中接过四川市场。
尽管经过事前沟通,但是长江公司的说辞显然未能麻痹B公司。从长江公司的销售代表进入四川市场的第一天开始,B公司就如临大敌,严加防范,开始了一场反架空的斗争:
1.B公司明文规定不允许业务员与厂方代表共同拜访客户――事实上由于双方要争夺客户,B公司的业务员从内心里也将厂方代表视为竞争对手;
2.若遇到需要双方共同协商的问题,应分头报批,涉及的费用由双方共同承担。
面对B公司的阻击,长江公司在四川一直难以置喙。
以四川最大的销售区域成都市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B公司已经将成都市分为双楠、玉林、东门、北门、西门、簇桥等片区,在每个片区设立一个分销商,同时为每一个分销商最少配置3位业务员(分渠道管理),而长江公司向每个片区只派驻了一位销售代表。由于B公司的业务员与客户合作多年,先人为主的优势明显,厂家办事处代表寸步难行。
比如,长江公司要进入终端,首先必须收集很多店面资料,包括店方的信用情况、资金实力、店方接受产品的意愿、竞品情况、店方内部权力结构等。面对生疏的市场,长江公司仅仅是掌握这些基本资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再加上B公司业务员从中作梗,厂方代表与客户的沟通更是难上加难。
经过客户归属上的冲突,厂商合作已经名存实亡。四川市场半死不活,长扛公司更是进退两难:
1.相互推脱责任。
两拨业务员同时管理一个市场,对客户明争暗抢;出现问题时,则相互推诿,市场空隙无人管理,给竞争者以渗透之机。比如餐饮终端进店合同到了续签的时候,B公司希望长江投入市场支持,而长扛则担心费用为B所用,最后将终端拱手让人。
2.资源使用效果差。
以往由B公司负责的部分业务,现在由新设的厂家办事处完成,不但直接增加了人员投入,而且,厂商业务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造成工作的重复性安排。
资金使用效率更是低下。比如,在餐饮店的入场谈判或对分销商的促销中,两个公司分头开展,重复谈判的直接后果就是费用重复发生、销售成本增加,厂商双方的收益都受到了影响。
防不如控,控则控死 郝星光
看到这个案例时,可能很多人都会说,长江公司在 B公司开始做大做强、有“独立”倾向之前,就应该未雨绸缪,预防其背叛。
可是,企业经营的最根本目的,就是在保证一定利润率的情况下,扩大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在这个过程中,价格透明度必然提高,难以让经销商赚到更多的钱,于是经销商只有变换品牌再寻出路。也有的像 B经销商一样,做大做强后,就开始做自己的品牌,进而摆脱企业的控制。
事实上,白酒品牌在市场上的生命周期本来就很短,一两年做倒一个牌子的现象十分普遍。可见,背叛事件是防不胜防。
相对于被动防范,主动控制是最好的“防范”方法。当然,渠道控制不是一天完成的,当初面对翅膀逐渐变硬的B经销商,长江公司应该怎样稳妥调整,防患于未然?
深入内部,控制队伍
B公司的渠道网络都维系在业务员的身上,他们应该是厂家拉拢的对象。假如在B做大做强的同时,长江公司已经有效地控制住其业务队伍(尤其是业务骨干),我相信B不论做什么选择,都会顾忌长江公司的感受,这是非常关键的步骤。
这个步骤要潜移默化,而且要提早进行。放任事情到了僵持的阶段,长江公司再去争夺终端,必然会引起B业务员的强烈反弹,他们会认为失败了就没有了收入,甚至是砸了饭碗,所以只能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长江公司这样生抢硬夺得到市场,既没有稳定性,又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没有任何意义。
1.巧妙介入。
长江公司可以以“协销”名义派出业务员。他们的职责为:协助B快速提高销量;提高B的业务能力;落实企业的各种营销政策5规范各种操作规程。他们所带来的销量提成归经销商的业务员所有。
这个方案不但提高了B业务员的技能,而且能够增加其收入,提高积极性,为切入B的营销组织减小了阻力。当然,长江公司应该提早介入。
2.利益吸引。
可以向B业务员提供提成补贴,让业务员销售长江品牌的收入,远远高于竞争对手和B公司的其他产品,把B业务员争取过来。
3.同化措施。
长江公司可以把经销商的业务员纳入到自己的管理当中,模糊企商之间的界限,吸引B优秀业务员向长江公司流动。企业的待遇毕竟要比经销商的待遇高,“可以到长江公司工作”,这将激发B公司业务员销售长江产品的积极性,进而转移其整个营销系统的重心。
当然,长江公司要注意防止激化厂商矛盾。比如,长江公司可以用委婉的方式与B商量要人。为了打消B的顾虑,长江公司还可以保证继续安排这些业务员来协助B销售产品,对B的市场没有影响,从另一方面说,我长江公司不吸收这些优秀的业务员,其他企业也会挖走。通过沟通,经销商通常都能理解并接受。
4.攻心为上。对B的业务员要嘘寒问暖,提供学习机会,设立福把他们看成自己的员工,以真诚相待换取其向我靠在B的业务队伍中建立稳固的基础。
二、市场操作上进行隔离
在B公司开始树立自有品牌的时候,长江公司就应有所警觉。这时候B公司羽翼未丰,肯定不愿意这么快就失去长江品牌,因此长江公司在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
这时长江公司可以要求B公司成立专门的事业部来经销长江产品,而且这个事业部独立运作,人员、车辆等自成系统,拒绝其他产品渗人。这不但能够保证我产品的销售力度,而且假如经销商白手起家力推新品,将遭遇的困难和市场阻力相当大,说不定B公司自己就打了退堂鼓。
长江公司要慎重选择这个事业部的负责人,因为成功与否可能系于此人一身。在选择时,可以分析B公司最倚重的是谁,衡量其人脉资源和个人能力,进而确定合适人选。用这个人作为在B公司的代言人,对抢夺经销商内部的各种资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品牌标识上进行隔离
在B开始要求做自有品牌的时候,长江公司就不能让这个品牌的包装、标识与自己的品牌相似,因为这很容易让长江的品牌资源投入,变相投给经销商的品牌,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冤大头。
不但如此,长江公司做广告的时候,还可以对消费者强调自己的标识,让消费者认为经销商的自有品牌为仿冒产品,对搭乘顺风车的经销商自有产品给予无形的打击。
四、促使经销商自有品牌老化
假如B公司已经决意树立自有品牌,长江公司还可以采用各种手段让“布衣”和“天子液”在市场上迅速衰落,让B公司尝尝苦头,重新回到自己的怀抱。
其中最有效的打击办法就是降低其自有产品的盈利空间。比如,当B公司开始推广自有品牌时,长江公司可以主动提出与其联合促销,只是必须主推长江品牌,将“布衣”和“天子液”作为促销品。
这样能让几个产品充分利用市场资源,这个建议肯定会得到B公司的支持。
在促销过程中,力度越大越好,让终端得到了数量很多的“布衣”和“天子液”产品,由于这些新产品的价值还没有被市场肯定,终端为了把赠品尽快销售出去,市场价格肯定会一路走低。
当然,长扛公司还可以鼓励B公司的二批商窜货,窜得越乱越好,当然这一切都要秘密进行,绝不可让B知道幕后黑手是谁。
五、争夺二批商
以往长江公司的促销政策通常只是面向B公司,让 B公司获得了可观利润,而现在可以逐步加大对二批的支持力度,比如形成专门针对二批的促销方案,加大二批利润率。例如,一次性进货达到500箱以上的二批,长江就给予2000元的重奖;每年讦选出优秀的二批商,让其到企业参观、座谈、颁奖,努力把这些二批商培养壮大。由于这些二批商是B公司的市场基础,他们的态度对B公司的决策影响甚大,这样就能牵制B公司。
当然在必要时,掌控了二批之后的长江公司,对B公司釜底抽薪也未尝不可。
如何看待力量失衡下的渠道之争 喻 祥
在渠道链条中,谁拥有的有价值资源越多,谁就更具支配力和主导权。然而任何一个渠道成员几乎都没有能力占尽所有的有价值资源,对于资源的争夺过程,实质上就是渠道成员之间制衡和“博弈”的过程。
渠道力量制衡之道,因渠道双方力量变化的引发因素不同,具体选择的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但就其根本而言,无外乎两个方面:
如何维持原有的“责任关系及利益分享”,保持原有渠道力量对比状态;
如果原有“责任关系及利益分享”被打破,那么怎样达成新的渠道力量对比平衡。
长江公司与B公司由原有的“共赢状态”发展至“相残状态”,实质上就是没有解决好以上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