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神经外科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神经外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神经外科论文

第1篇: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1.1脑棉的使用脑棉片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最基本的压迫止血材料,还可以保护脑组织。手术中棉片的修剪、清点是至关重要的。器械护士供应大小合适的脑棉。常用脑棉型号有1cm×1cm、1cm×2cm、2cm×2cm、2cm×3cm、2cm×4cm5种规格,台上有直尺可以先进行标准测量,然后照样剪用。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一起及时更换脑棉,以10片为单位。棉片使用后重新将10片放回纸包装内,点2遍,1遍点棉片,第2遍点带线,准确无误后卷成1卷10片整数替换。经观察通常清点40块脑棉后,术中很少有添加发生。器械护士常规修剪1片长约3cm,由宽到窄,最窄处约1cm梯形棉片用于剪开脑膜时保护脑组织用。本院神经外科手术使用2个高低一致的托盘,第1只托盘固定于手术床离手术切口20cm以上,用于存放手术中正在使用的器械。第2只是移动的托盘放在手术床的近尾端处,用于存放手术中可能使用的器械。

1.2物品的清点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仔细清点棉片、缝针的数量,检查器械的完整性。手术中及时记录棉片、缝针的增加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录,不受模式化趋势影响,不按自己的思维查对,勿违反操作规程酿成差错,造成医疗纠纷[1]。缝合脑膜前后、缝合皮肤前再次核对手术台上的物品,避免遗漏体内。

1.3麻醉的配合器械护士协助麻醉医生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气管插管,麻醉成功后闭合患者的双眼睑,并用3L薄膜黏贴,防止角膜暴露时间过长引起患者角膜干燥,双耳塞上干棉球,防止消毒液进入耳朵。

1.4仪器的摆放巡回护士合理安排仪器的位置。一般开颅手术显示器放在床尾,显微镜放在床的左侧,并连接好视频线,调试好录制系统。垂体瘤手术时显微镜放于床的右侧,椎体手术时显微镜放在床头。

1.5的摆放手术应使患者感到安全舒适,手术部位应充分显露。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护肌肉神经不受损伤,保持静脉输液输血的通畅,保证术中补液和给药途径的方便。术中患者的必须根据手术切口的实际需要来摆放,比如后枕部手术取俯卧位、颞侧手术取仰卧头侧位、额顶部手术取仰卧位等。摆放好后,固定好患者头颅。为了不影响腹肌及膈肌的正常呼吸活动,俯卧位时应把海绵枕头垫在两侧锁骨肋下及耻骨联合处。侧卧位时患者侧卧90°,头置于头架上,上耳道塞棉球,防止进水,要在腋下垫1软枕头以防止压伤臂丛神经,上侧肩部用肩带向腹侧牵拉,固定于手术床边,以充分暴露手术野,下侧上肢固定于搁手板。

1.6头架的使用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安装神经外科头架时,将头架的各个螺丝松开,使头架自然松垂,在头托的固定轴上套1个黄色塑料袋,保护头架用,先不打开塑料袋,以免影响麻醉师操作。在固定好头钉后打开塑料袋,在消毒手术切口时保护好头架不被消毒液污染。患者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用中单固定,用约束带固定膝部,松紧要求能插入1指。

1.7药物管理神经外科手术中用药种类繁多,因此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保证用药准确,及时无误。甘露醇是高渗脱水剂,进入静脉可迅速提高血液渗透压,从而达到组织快速脱水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到神经外科,用于缓解颅内压力增高,预防脑水肿。一般在颅骨锯开前快速静滴甘露醇,防止切开硬脑膜时引起脑组织挤压形成脑疝。尼莫地平注射液对大脑有抗血管收缩和抗缺血作用,手术开始后1h使用,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罂粟碱主要用于缓解伴有动脉痉挛的大脑及外周血管疾病,30mg~60mg局部冲洗。

1.8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套装显微镜护套。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的配合工作:①按手术需求调整光源的亮度,并避免光灼伤。②按手术进程,收集患者手术相关资料(视频或图片)。③遇有意外断电等情况,协助手术人员排查简单故障,如插头脱落,误触电源开关等,并按正确步骤及时、有序关闭系统,避免因意外断电而损坏电子部件[2]。④依据手术需要协助术者及时调整显微镜位置。术中显微镜护套及手术器械偶因接触未消毒物品意外被污染时,器械护士应立即警示术者并以无菌贴膜覆盖相应区域,或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重建术区的无菌环境。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先关闭显微镜工作站,再关闭氙灯开关,最后关闭电源总开关;存储患者及手术相关数据;用防尘罩盖住显微镜;将伸展的显微镜臂折叠至初始位置并移至指定的存放位置,清洁、整理线缆。收纳脚踏等附属设备;最后锁好底座固定装置。术中使用显微镜时器械护士通过显示器观察手术,及时传递所需器械及合适的棉片,传递时不可触及术者,任何细小的震动都可能造成显微镜下操作的误差,应做到轻、快、准、稳以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

2讨论

2.1增加了医护配合默契度神经外科手术采用改进后的配合流程,使配合技术规范化、程序化,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业务与专科手术同步发展,减少了医护矛盾,得到了神经外科医生的认可。

2.2提高了护理配合的效率器械护士手术前充分了解手术步骤,备齐所需器械及用物,熟练掌握特殊器械及仪器的使用。保证吸引器畅通无阻,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随时更换吸引器头,减少手术医生等待时间。通过观察经过规范脑棉清点的程序,避免了脑棉的遗失,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2.3便于手术医生操作和麻醉医生的观察合理的安置减少了患者皮肤压疮的概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正确调整仪器的摆放位置避免了麻醉医生手术中增加物等操作引起手术台污染的机率,也方便了手术医生的操作。

3小结

第2篇: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1.1方法

对照组63例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主要有病情观察、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等。观察组63例研究对象则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其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入院指导。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并且要热情地向患者介绍医院、病房环境,热情的作自我介绍及主治医生等相关人员的介绍,以逐渐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另外,护理人员还应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通风,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舒适感。第二。躯体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对患者的血压、心率、颅内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等情况进行监测,并及时给予患者降颅压、营养神经等治疗。第三,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严格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耐心的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关心及帮助,逐渐建立起聊天式护理方式,从而逐渐消除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耐心观察患者各方面的情况,并及时给与患者帮助及鼓励,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第四,构建家庭支持体系。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视,耐心的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家属认识到自身的关心、安慰及监护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力;从而使患者家属积极主动的配合医院进行相应的疏导工作,构建家庭疾病支持体系。第五,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以患者的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等为依据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可通过设置健康宣传栏、发放健康知识小卡册、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使其认识到治疗的有效性及重要性,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依从性,并有助于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2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进行评价及比较。

1)护理服务质量以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为依据进行评估,护理质量考核评分表主要包含四项内容,一是医院制度考核,占30分;二是护理文书考核,该项占20分;三是护理安全考核,该项共占30分;四是药品安全考核,该项共占20分;考核总分为100分;通过对上述四项内容的考核对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质量的总体考核情况进行评价。

2)患者护理满意度由我院自制的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表为依据进行评价,问卷调查表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满意度、心理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总体满意度等几方面。

1.3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126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采用“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同时进行t检验,组间比较则展开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考核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医院制度考核得分、护理文书考核得分、护理安全考核得分、药品安全考核得分及总考核得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63例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心理护理满意度及总体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满意度及环境满意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3篇: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 输血;神经外科手术;围术期;输血界限

贫血对机体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潜在损害[1], 何种程度的贫血开始累及组织氧合与生存仍难以确认。其受损程度可能取决于受累组织的种类和病理学改变。Hopf[2]等证明:当健康志愿者急性血液稀释到Hb5g/dl, 机体通过增加血流量补偿, 皮下组织氧分压无明显改变。Weiskopf[3]等进一步进行对照研究显示:急性血液稀释不低于Hb6g/dl仍属安全的。业已证明[4]:即便血红蛋白阈值高于公认接受水平(7.0g/dl)也有加重脑损害的可能性。决定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输血时应权衡输血增加携氧能力与输注不同血液制品伴发的一系列严重风险。诸如感染、溶血、与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异体免疫和免疫抑制及输注的红细胞制品是否增加携氧能力[5]。目前判断患者是否需输血缺乏足够的依据, 常因从医者接受的培训不同或来自不同的中心对输血具体实施方案存在差异。本文主要围绕新近研究和不同文献针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输血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 脑血管外科

脑血管手术(如动脉瘤夹闭和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术中输血率相对较低, 不少报道低于10%[6], 输血是否有益目前仍有争议。

界定颅内动脉瘤破裂的血红蛋白输血阈值为一特殊情况, 由于采用主动或被动血液稀释易诱发高血压、高血容量、脑血管痉挛及动脉瘤破裂, 为此在处理中应严格把握血液粘度同携氧能力之间的平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高血红蛋白对脑血管手术患者是有益的, 但理想的血红蛋白水平仍不清楚。新近一项研究界定Hb9g/dl或红细胞比容0.27为宜, 通过有创脑组织氧合检测发现低于此值脑组织缺氧事件增加[7]。

2 脑内出血

治疗脑内出血(ICH)的最新进展是酶活化溶解治疗, 研究III期酶活化溶解治疗(phase III FAST)已取得治疗效果并确认VII因子在治疗中的作用, 尽管减缓血肿扩大, 但对患者生存、脑功能的最终影响未得到论证。采用活化因子VII治疗与脑内出血经常应用的抗凝疗法密切相关[8]。

3 外伤性脑损伤

外伤性脑损伤(TBI)呈现复杂异质性改变, 其机制在于脑的正常自动调节机制受损, 难以保证脑实质的充分血供。在这种情况下血红蛋白越高携氧能力越强是符合逻辑的, 但血红蛋白低于界定值所涉及的问题仍难以确定。通过一项对头外伤危重患者的输血试验分析发现:血红蛋白维持于7.0~9.0 g/dl与10.0~12.0 g/dl其携氧能力无明显差异, 对患者的影响也不明显[9]。由于脑外伤患者伴发凝血病预后较差, 为此选择成份输血效果较好。因脑实质富含组织因子, 一旦释放可激活凝血系统, 产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并于凝血活化同时伴发纤维蛋白溶解, 致使凝血因子消耗, 血制品如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可能起替代凝血底物消耗的作用, 肝素和活性蛋白C对DIC有治疗作用。

4 肿瘤外科

同创伤性脑外伤一样, 脑肿瘤切除术常伴发DIC、凝血病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一项有关肿瘤外科的输血研究认为[10]:输血可促进肿瘤发展, 推测输血影响机体免疫调节机制, 损坏机体先天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能力。这些观察用于神经系统肿瘤虽未得到证实, 最低限度也为严格限制不必要输血的另一理由。

5 神经放射学介入治疗(栓塞, 急性中风)

随着放射介入领域的进展, 围术期出血已对手术产生明显影响。目前对栓塞性脑卒中进行介入治疗的最适宜标准值仍然不清楚, 多数研究认为:急性脑卒中患者红细胞比容越高其预后越差。Allport[11]等人研究显示使红细胞比容增加到中等水平(39%~42%)可降低再灌注及利于组织生存。但通过血液稀释降低血粘度提高狭窄血管的血流量效果不明显。

6 血液保护方案

神经外科患者输血的利弊争论很多。围术期血液保护方案的实施必须规范, 血液保护的目的是减少或避免应用异型血。自体输血、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术中失血回收、控制性降压、药物治疗、术中仔细止血都可以减少同种血应用。有限的资料表明神经外科手术中红细胞回收, 围术期自体输血耐受性好, 并减少输注同种血的比率[12]。早期研究[13]发现抗纤溶药6-氨基己酸和氨甲环酸用于动脉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减少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但大剂量和长期应用(>72h)药物效果不明显且增加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风险。

7 结论

一般来说, 血红蛋白水平较高预后较好, 但通过输注同种异体红细胞保持较高血红蛋白水平则预后较差。最好使拟行手术患者达到血红蛋白正常, 尽量减少术中出血, 减少不必要的失血, 注意自体血回收、等容血液稀释等节约用血措施的作用。根据目前研究发现, 血红蛋白的标准量应界定于8.0~9.0 g/dl, 如果术中持续出血, 血红蛋白量减少(7.0 g/dl)可产生短暂的或更严重的贫血、脑血流灌注不足, 尤其当伴存明显的复合病变(如冠心病、低氧血症)时, 故在治疗期间血红蛋白标准量应随时校正。因此, 为使神经外科患者在治疗中获益, 有必要对存在争议的问题不断深化认识。

参考文献

[1] Beattie WS,Karkouti K,Wijeysundera DN, et al. Risk associated with preoperative anemia in noncardiac surgery:a single-center cohort study.Anesthesiology 2009, 110:574-581.

[2] Hopf HW,Viele M,Watson JJ,et al.Subcutaneous perfusion and oxygen during acuate severe isovolemic hemodilusion in healthy volunteers. Arch Surg 2000, 135:1443-1449.

[3] Weiskopf RB,Kramer JJ,et al.Acuate severe isovolemic anemia impairs cognitive function and memory in humans.Anethesiology 2000, 92:1646-1652.

第4篇: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优秀科主任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是××县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创始人之一,率先开展了颅脑创伤的绝大部分手术,使死亡率和致残率很高的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尤其是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随着医保覆盖扩大、老龄化来临,2008年开创性地在基层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所有出血性中风,开展了小骨窗、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术等脑出血的几乎所有手术,填补了××县脑溢血外科治疗的空白,成效显著。初步改变了基层医院脑外科普遍存在的病种单一、专业被动的局面。××本人在××市范围最早开展有创颅内压监护技术,独立开展了医院首例脑膜瘤、脑胶质瘤等手术。同时,还千方百计改进和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科室业务量、收治病人和手术数量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增加。在××市五个县(市)级医院中,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业务总量都排到了的前列。而且在人员相对配备不齐的情况下,无论手术数量还是类别,已列浙江省中等县(市)医院前列。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曾主持、参与和指导多项切实可行的科研项目,使××县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对颅脑创伤和脑出血诊疗水平、规范程度与省市三级医院十分接近,使得本地人不出远门也能看大病、看重病,一改省市三甲神经外科中心人满为患、而县级医院神经外科普遍存在的病人本就稀少频繁转院的现状,使基层医院在医改的迷茫中看到方向、赢得生机。基层单位除了力争在可行的情况下开展新技术,拓展新业务,更重要的是紧紧抓住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诊治,让大部分此类病人在基层单位解决问题。

作为科主任,年专家门诊数量居同行前列,抢救危重病人、开展手术成功率和满意度均高居榜首,经常性被点名要求主持手术和抢救。多次主动处置或手术一些疑难、复杂或有争议且不满意的病人,至今从未发生医疗纠纷和事故。为了在有限的病员资源和局促的硬件空间中拓展业务,狠抓常见病诊疗质量。主持科研项目数字化预成形钛网颅骨成形术在科室推广率近100%,手术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高,病人外流急剧减少,甚至吸引了外地病人。项目也获得县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还在××县二院和海盐人民医院推广,据反映可操作性较强。尝试对慢性硬膜下血肿和颅骨修补进行临床路径管理,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进行单病种质控。近两年颅骨修补,慢性颅内血肿较往年明显增多。在人员本来就缺编的情况下,2011年坚持安排4名医师依次前往上海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轮训进修。所有培训学员基本掌握了目前神经外科创伤、出血等神经重症的最新知识和技能,特别是手术水平和病人管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救治成功率显著提高,达到了培训目的,次年即顺利开展了有创颅内压脑室内监护这一脑外科基本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专业程度,该院开展的有关病例也有幸参与由华山医院周良辅院士牵头的有创颅内压监护在中重度颅脑损伤救治的应用的多中心研究。学科在本地也声名鹊起,因此,××还多次应邀前往××县第二医院脑外科的抢救会诊及手术。

在颅脑创伤这一基层单位主要病种普遍减少的情况下,能解放思想,放手开展脑出血的外科全程干预,收治了全院绝大部分出血性中风,积极探索脑出血的外科治疗新技术和新理论,成功手术抢救大量脑出血患者,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已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确保脑出血的医疗质量。由于对脑出血手术干预范围的扩大,在已开展了脑出血小骨窗、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脑室外引流术等脑出血主要术式的基础上,近年又开展了软通道微创血肿引流技术,丰富了手术治疗手段,腰大池置管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数量也增长迅速。该同志已在二级以上刊物近二十篇,全科近60篇,这在人员较少、建科较晚的脑外科算"论文高产"专科。多篇论文在全省及全国神经外科年会书面交流,甚至于2013浙江省年会分会场做专题发言。上任科主任仅两年,即将毫不起眼的神经外科这一较小的亚专科打造为××县卫生系统首批"重点学科".作为中小县城的县级神经外科,没有妄自菲薄,经几年积淀,在2011年与许多发达地区县市的三级医院大专科同场竞争中,夺得 "浙江省县级龙头学科"称号,是全××市仅有的两个临床专科之一、全省仅有的两家神经外科之一,为全县乃至整个××五县争了光,这也必将使学科水平迈上一个台阶,极大造福全县人民,也为邻近沪苏杭的基层县级神经外科生存和发展探索出一个可效模式。

××本人也连续多年荣获系统"先进个人"或"优秀党员",并于2008年获"县青年十杰",2010年又获院首批"优秀科主任"称号,在2011年创先争优活动中,荣获"浙江省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并于2012、2013年分别先后获得 "××县劳动模范"和"××市劳动模范"光荣称号,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市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作为××市唯一的外科系统浙江省县级龙头学科带头人,被确立为××市"第六批后备学科带头人",为广大医护人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多年来,坚持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崇尚健康高尚的生活方式。无论在帮困助学、义工义诊,还是抗震救灾、世博安保、义务献血等社会公益活动中,都能感染和引领全科同仁争先恐后,义无反顾,科室集体和谐向上,充满朝气和凝聚力。科室三年内有两人获"十佳职工"称号,学科连续多年荣获医院先进集体,是全县卫生系统仅有的"省级青年文明号"科室,曾被评为"××市先进单位","××市先进职工小家","明礼诚信十佳文明单位".作为一个基层临床学科带头人,以实际行动为专业团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5篇: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参考文献是论文写作的最后一步,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写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呢?不要着急,本文主要是针对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和范例来给大家介绍,希望小编整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肖敏.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重症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17-18.

[2]李树娟.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防止压疮的护理对策探析.吉林医学,2013,34(3):558.

[3]黄玉虹.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老年患者压疮预防中的作用观察.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3,34(6):92-93.

[4]李贵芹.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7):89-90.

[5]韩杰.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13,11(5):394-395.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1,17(1):

[2]王翠茹.压疮的临床护理进展[J].天津护理.2006,14(1):58-59.

[3]郑清月,秦惠基.美国褥疮护理现状[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5:204.

[4]杨旭.压疮的防治护理新进展[J].全科护理,2008年33期.

[5]吴连红.泡沫类敷料治疗压疮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6]王爱萍.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J].中外医疗,2008,24:115.

[7]袁长蓉.褥疮护理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3):104-106

[8]黄峰.褥疮护理近况[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5-197

[9]王新华.压疮护理新进展及护理干预性预防措施[J].医学信息,2010,23(9):

[10]王彩风,巫向前压疮形成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5-77.

压疮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赵广平.鲍金艳.压疮的康复护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伤残医学2010(2).

[2]李香玉.褥疮的护理体会[期刊论文]-中外医疗2010(12).

[3]张翠芬.赵慧英.38例高龄卧床患者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期刊论文]-泰山医学院学.报2010(7).

[4]周金英.陈彦红.高媛.霍玉娥.王杏薇.神经科患者压疮易患因素分析与预防.[期刊论文].-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21).

[5]胡向云.护理干预对神经科患者压疮发生发展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原医刊2008(8).

[6]魏忠梅.安聪娟.张林会.王秀丽.桑琳霞.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期刊论文]-疑难病杂志2008(9).

[7]魏忠梅.安聪娟.王秀丽.桑琳霞.卢金菊.自制神经外科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与Braden量表信度与效度的比较研究[期刊论文]-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24).

[8]钱瑞莲.徐建珍.屠丽君.神经科病人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测评估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护理研究2008(13).

[9]夏厚萍.溃疡期褥疮对症处理的方法及护理体会[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7(2).

[10]徐建珍.钱瑞莲.赵卫红.屠丽君.麻丽萍.徐国彬.成月花.王红.吴明琴Braden评分预测神经科患者压疮的准确性及影响准确性因素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7).

[11]钟慧欣.李海英.碘伏治疗Ⅲ期压疮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临床护理杂志2006(3).

第6篇: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基础教学临床教学神经外科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6-0007-02

外科基础教学,不仅需要掌握理论性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对临床操作熟练掌握,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外科基础教学中的医疗器械设备及基础知识不断更新,原有的一些外科教学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技术。因此本文将通过神经外科学生应用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获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及方法

(一)基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外科2009级1班50名学生为观察组,男性25名,女性25名,年龄18~22岁,平均年龄为(20.2±0.95)岁,另选取神经外科2009级2班50名学生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成绩无统计学差异(P>0.05)。

(二)方法

1. 对照组的教学

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学员进行成绩考核,并让学员完成临床技能考核。

2. 观察组学员的教学

观察组学员在接受病种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教学措施,具体如下:(1)教员在平时的讲课及学生见习、实习过程中结合不同学员自学和接受能力, 将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诊断方法以及各病种基础医学的要点作为教学的重点,并将它灌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对于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等相关基础内容可以让学员自学或简单讲解。(2)教学的内容应有主次之分,而不是一味向学员灌输基础知识,而忽略了临床诊断的重要性。在以往传统模式的教学下,学生的基本功往往得不到教员的重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带教老师可以用一定的时间来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提高学员临床基本知识技能。(3)由于医学知识更新的水平相当快,因此教员在做好自身的科研工作时,需不断查阅文献及资料,将国内外一些最新的医疗知识讲授给学员,而不是仅仅沿用过往的教案进行教学,而且需要对学员负起全面的责任,对学员提出的问题应给予充分的解答。

(三) 问卷调查

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观察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对PBL教学方式的认识,包括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能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能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方面、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方面、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综合知识整合能力。

(四)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学生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分析

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为(84.6±5.2)分,对照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为(75.6±3.8)分,两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学生实验能力水平提高分析(±s)

(二)问卷调查内容分析

自行制定相应的调查问卷,对培训的50例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具体结果见表2。

表2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n(%)]

三、讨论

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87.6±4.8)分,对照组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为(75.6±3.6)分,两组学生实验操作考试平均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为(84.6±5.2)分,对照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为(75.6±3.8)分,两组学生实验报告撰写能力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调查分析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基础与临床教学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从而提示通过对教员进行培训、改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临床教学方式等措施对学员进行教学,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实施操作成绩及报告撰写能力。通过本研究发现,目前基础医学实验普遍落后临床实践,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临床医学教学,新型的教学方法可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娄飞云,熊韵波.多媒体典型病例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8(7):136-138.

第7篇: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颅底外科  虚拟现实  神经外科  手术计划

【论文摘要】  目的 应用手术规划系统,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术前采集10例颅内深部病变患者的CT、MRI、CTA、MRA、DSA影像资料输入Dextroscope工作站进行图像融合处理和三维重建,在虚拟影像上观察病变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设计手术入路、模拟手术过程进行骨窗开颅、颅骨磨除及肿瘤切除,并与实际术中所见进行比较。结果 术中所见病变与周边重要神经血管结构的空间关系和病变解剖细节与术前模拟完全吻合,减少了手术时间。通过手术模拟,术者得以提前预演手术经过,为优化治疗方案创造了条件。结论 虚拟现实手术规划系统有助于术前诊断、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预先评价手术难度,提高手术安全性。是医疗教学和训练的得力工具。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飞越,提供了日益清晰细致的医学影像,但不同成像技术在成像能力上对不同组织各具优势。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的出现,为不同模式的影像资料融合成同一图像提供了平台,使各种成像技术取长补短,并通过后处理,在虚拟三维空间上呈现给人们一个可以交互互动的全息立体仿真环境。我科自2006年10月至12月间,运用Dextroscope 手术规划系统,对10例神经外科手术病例进行术前手术规划和模拟操作,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进行了10例术前手术规划和模拟,其中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听神经瘤各2例,巨大嗅沟脑膜瘤、垂体瘤、眼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岩斜脑膜瘤、松果体区肿瘤各1例。

1.2 Dextroscope工作站(Dextroscope MK 10,新加坡Volume Interactions公司),包括主服务器和虚拟操作平台,软件版本RadioDexter 1.0。(1)术前完成患者各类影像资料的采集,可用DICOM3、TIFF和SGI Classic、Raw volume chunk或slices、Analyze AVW Volume或7.5 Image等多种格式的CT、MRI、MRA、CTA、DSA资料,数据都将会被转换为RadioDexter原始格式(mk)。扫描要求为无间隔、薄层、无重叠、不间断连续扫描。(2)加载数据到Radiodexter,通过预处理排除图像干扰,将各类图像的优势细节调试出来,导入Dextroscope VR环境,通过图像配准和融合,获得一个细节丰富、易于区分的三维立体图形。通过分割工具,可以将不同结构单独挑选出来全方位仔细观察,还可以调整透明度和分别着色后重新放回原位,使不同结构的分界更加直观。(3)通过佩戴立体眼镜和将双手伸入反射镜面背后操纵电磁示踪设备,术者有机会体验显微镜下真实操作环境,模拟手术入路和操作,直接切除病变并空间测量。所有操作动作均可被记录和反复回放,进行事后评估和演示教学。

   1.3 实施手术 依据手术模拟确定的体表标志开颅,对照比较术前虚拟环境与真实手术入路中所见解剖标志和空间关系。

   2 结 果

   虚拟显示大脑皮层血管和引流静脉与术中所见完全吻合。虚拟眼动脉段动脉瘤朝向及瘤颈与前床突及视神经关系与实际相同,简化了术中周边探查步骤,从而顺利实施前床突磨除和动脉瘤夹闭(图1)。通过手术模拟,事先获知蝶骨嵴内侧型脑膜瘤对同侧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的包裹情况,手术开始早期肿瘤得以迅速内减压缩小体积,然后动脉主干得以安全游离,肿瘤全切(图2)。其他病例术前手术模拟也为手术骨窗调整和病变周边细节解析提供了常规影像无法获得的信息,手术时间大为缩短。

 

   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面世多年,但由于早年硬件庞大昂贵,最初仅应用于军事及航天飞行训练领域。该技术使代价高昂的操作得以低成本的无限重复,特别为初级医务人员无法触及的领域提供了实践机会。医用Dextroscope系统运用VR技术实现了手术操作的真实模拟。最主要的特点是:(1)交互性:按操作者意图去执行并即刻反馈,尽量接近临床的真实过程。(2)虚拟性: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不同影像技术进行整合,在一个数字模型中同时展示各自的优势,并根据需要在任意角度和平面分别或综合提供全息化的解剖信息。(3)可复性:由于不接触病人,虚拟手术操作可多次重复、修改和扩展[1~3]。

   3 讨 论

   本组病例的实际应用显示,VR系统构建的相关结构三维可视化模型,使操作者可以透过立体眼镜观察到三维立体图像,并且在近似日常操作环境的眼前30~40 cm处观察和直接操作3D虚拟对象,不仅真实模拟手眼协调操作,而且同步体验操作空间的透视纵深感。通过模拟,术者可以更为有效地利用各类影像信息,加深影像理解,更为直观地了解解剖关系,在手术进行前制定最优的手术计划,充分估计手术难点、制定对策并反复推演[4]。

   我们同时也发现:首先图像导入后的处理过程需要熟悉,特别是三维数字模型中各个结构的分割处理,调试不当可能损失许多解剖细节。其次,影像解读仍然需要基于良好的生理和病理解剖知识的判断,比如嗅沟脑膜瘤病例,模拟显示肿瘤表面丰富的血管网,却无法区分实际伴行其间的大脑前动脉主干,需要临床医生根据解剖常识去判断。另外,软件对高亮信号结构的数据提取良好,对低暗信号病变,比如囊性变部分,图像分割时很难建立满意的三维模型。因此,融合较多不同成像方式影像建立的三维模型在结构区分上会更加清晰。

   我们认为,Dextroscope VR系统的模拟影像与真实情况吻合度高,充分显示解剖细节和变异,操作界面友好。对于初学者,有助于无创诊断、模拟外科操作、教学和训练。对于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可以更好解读患者的解剖信息,预知解剖变异,使手术目标更加清晰,手术操作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卜博,许百男,周定标,等. Dextroscope手术计划系统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及评估[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750.

[2]杨德林,徐启武,车晓明,等.虚拟现实技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193.

第8篇: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及胃肠内营养(EN)续贯性治疗对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方法,将病例随机分为早期TPN+EN续贯性治疗组和早期TPN组两组,比较营养支持后淋巴细胞中CD3+,CD4+,CD8+ 比率,CD4+/CD8+比值和血浆中IgA,IgM,IgG浓度. 结果: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早期TPN+EN续贯性治疗组CD3+由(51.5±6.7)%升至(61.4±6.5)%;CD4+ 由(28.5±6.4)%升至(35.9±7.2)%;CD8+ 由(19.6±6.8)%升至(21.5±6.5)%;CD4+/CD8+由(1.5±0.5)%升至(1.7±0.5)%. 血浆中IgA由(1.91±0.42) g/L升至(2.37±0.31) g/L;IgM由(1.43±0.44) g/L升至(1.85±0.41)g/L;IgG由(11.16±1.89) g/L升至(13.38±2.08) g/L. 而上述指标在早期TPN组中升高程度较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神经外科;胃肠外营养;肠内营养;免疫

【Abstract】 AI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unremitting treatment with early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on immune function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neurosurgerical department. METHODS: A prospective contro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2 groups: 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and unremitting treatment group with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percentage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CD3+, CD4+, CD8+), the ratio of CD4+/CD8+ and plasma levels of IgA, IgM and IgG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In unremitting treatment group with enteral and parenteral nutrition, the percentage of T lymphocyte subsets CD3+ increased from (51.5±6.7)% to (61.4±6.5)%, CD4+ from (28.5±6.4)% to (35.9±7.2)%, CD8+ from (19.6±6.8)% to (21.5±6.5)%, the ratio of CD4+/CD8+ from (1.5±0.5)% to (1.7±0.5)%; and plasma levels of IgA raised from (1.91±0.42) g/L to (2.37±0.31) g/L, IgM from (1.43±0.44) g/L to (1.85±0.41) g/L, and IgG from (11.16±1.89) g/L to (13.38±2.08) g/L. The indic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with that in early parenteral nutrition group (P

【Keywords】 neurosurgery;parenteral nutrition;enteral nutrition;immune

0 引言

许多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因为意识障碍等诸多原因而无法正常饮食,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出现负氮平衡、肌蛋白分解、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情况. 近年来,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和要素饮食已成为研究的热点[1],人们发现胃肠道营养对肠道功能,全身营养和局部及全身免疫均有较大影响[2-3]. 我们选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on care unite, ICU)危重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 将早期给予TPN及胃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续贯性治疗的患者与单纯给予TPN治疗的患者在细胞和体液免疫指标方面进行比较, 以探讨早期进行TPN及EN续贯性治疗对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512/200612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在ICU住院患者74(男46,女28)例,年龄19~76(平均43.6)岁. 其中高血压41例,颅脑外伤33例,行手术者61例,未手术者13例. 入选标准:①存活时间大于2 wk;②入院时无休克,输血或血液制品少于1200 mL;③无严重心肺肝肾损伤,无严重内分泌疾病;④48 h内无严重应激性溃疡. 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TPN+EN续贯性治疗组(A组)35(男21女,14)例,平均年龄40.7岁,平均体质量68.4 kg,血红蛋白127 g/L,血清白蛋白35.5 g/L;早期TPN组(B组)39(男24,女15)例;平均年龄44.8岁;平均体质量66.1 kg,血红蛋白129 g/L,血清白蛋白35.8 g/L. 两组间以上各选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患者入院48 h内下鼻饲管,抽吸胃液观察有无应激性溃疡,先予瑞先(能量密度为6.3 kJ/mL,华瑞制药) 30 mL+温水30 mL灌注,每间隔4~6 h 1次,之后逐渐增大用量及浓度,7~10 d达全量,每日需要量按105~126 kJ/kg计算,不足部分由静脉营养补充. B组:患者入院48 h内开始,按105~126 kJ/kg计算每日所需的热量, 其中糖为60%~70%,脂类为25%,余为氨基酸,根据患者情况可适当调整. 另外根据患者每日所需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Na+和K+等,待其完全清醒后,予以流食. 若未清醒则在1 wk左右下胃饲管,予以流食. 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1,7和14 d晨,采取空腹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 CD8+及CD4+/CD8+),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IgA,IgM,IgG).

统计学处理: 结果以x±s表示,应用SPSS 10.0作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随机区组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细胞免疫指标

治疗1 d时淋巴细胞中CD3+,CD4+,CD8+比率与CD4+/CD8+比值, 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7 d时A组CD3+,CD4+,CD8+比率与CD4+/CD8+比值较1 d时有所上升,B组CD4+/CD8+比值较1 d时下降,CD3+,CD4+,CD8+比率略有升高;治疗14 d时除B组CD4+/CD8+比值外,其它数据均较1 d时升高,且A组上升程度大于B组(P

2.2 体液免疫指标

两组患者外周血中IgA,IgG,IgM浓度在治疗早期无显著差异;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在7 d和14 d 时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均较治疗1 d时升高(P

3 讨论

部分神经外科患者在ICU阶段常处于昏迷状态,且应激反应,手术及脱水治疗常导致患者体内大量营养物质消耗,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具体表现为T辅助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明显下降,分泌白介素2(IL2)和增强CTL细胞的杀伤效应降低,同时T抑制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增加,比值下降[1]. 一方面表现为以吞噬功能和IL2等产生降低为代表的免疫受抑状态;另一方面表现出以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为特征的过度炎症反应. 正是这两方面共同作用构成了创伤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在应激等病理状态下,黏膜屏障出现障碍是SIRS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键环节之一[2]. 如何合理的对严重颅脑疾患患者进行营养补充,改善患者的免疫状况目前仍有不同认识. 营养支持的途径主要有经TPN和EN[3]两个途径. 在早期的肠道营养研究中,人们将EN与治疗严重创伤和危重患者的TPN相比较发现,肠道营养可明显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 肠道营养途径不但对肠道局部免疫有调节作用,对全身免疫也有重要影响[4]. 因此,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及时调节胃肠道的免疫功能,有效维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肠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是临床医生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5].

近年来,EN支持治疗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营养液配置上都有了显著改进,在ICU,实施EN支持治疗对于维持重症颅脑疾病患者消化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 与TPN相比,在提供相同热量和蛋白质的情况下,EN更符合人体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同时,进行TPN的费用要比EN治疗的费用高出8倍以上[6]. 因此,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开展早期EN支持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EN的实施途径主要有经鼻胃管、鼻空肠管、空肠造口等. 我们采取早期TPN+EN续贯性治疗的方式对部分神经外科ICU危重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并与早期TPN的患者在部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指标上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在因颅脑疾患引起下降的免疫指标上,采用早期TPN+EN续贯性治疗的患者比单纯采用TPN治疗的患者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早期TPN+EN续贯性治疗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小剂量、低浓度开始,可避免胃潴留、腹泻等并发症的出现.

参考文献

[1]Takagi K, Yamamori H, Morishima Y, et al. Preoperative immunosuppression: Its relationship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receiving thoracic esophagectomy [J]. Nutrition, 2001, 17(1): 13-17.

[2]吴肇汉. 脂肪乳剂的临床应用及发展[C].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 2004:18-19.

[3]Wolach B, Sazbon L, Gavrieli R, et al. Early immunological defects in comatose patients after acute brain injury[J]. J Neurosurg, 2001, 94(6): 706-711.

[4]Falcao de Arruda IS, de AguilarNascimento JE. Benefits of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with glutamine and p robiotics in brain injury patients[J]. Clin Sci (Lond), 2004, 106(4): 287-292.

[5]沈通一,秦环龙,佟大年,等. 肠外肠内营养对腹腔感染大鼠肠上皮紧密连接和屏障功能的影响[J].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 20(3):174-176.

第9篇:神经外科论文范文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素质

神经外科是危急重症科室,病人病情变化快、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失调,病情复杂。神经外科护士承担着神经外科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和大量的基础护理工作,这对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急救技能等基本素质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评判性思维是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是一个有目的的内心活动,人们在进行这一内心活动时,将会产生想法并对产生的想法加以判断和评价。其特点是主动性、独立性、反思、全面审查和有说服力的评判 [1] 。目前,护士普遍对现代护理观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护理从属于医疗,而非独立学科。观念上的滞后表现为护士的从属性、依赖性的存在,正是这种从属性和依赖性导致护士缺乏评判性思维的主动性。在临床护理中有护士存在机械执行医嘱的现象,对于错误而不切实际的理论观点缺乏鉴别能力、工作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护士的专科和专业技能,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1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1.1明确评判性思维的概念,认清其与开展护理工作的相关性

组织全病区护士学习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特点、组成、应用意义及与护理程序的关系,让护士认识并达成共识。评判性思维的核心是在质疑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深化的认识过程,护士执行医嘱、观察病情、科学研究中均需应用评判性思维方式来进行护理工作,才能提高护理质量。目前,在美国等护理教育和实践较先进的国家,评判性思维不仅已纳入护理教育中,而且在护理实践的应用中也展现它的应用价值[2]。因此,将评判性思维的理念和技能培养应用于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继续教育,无疑是对神经外科专科护理工作水平的提高、护理思维方式的拓展起到推动作用。

1.2通过案例分析,验证实施评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我们针对神经外科特点,每周组织一次,由护士长主持的护理案例分析和讨论,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方式,从质疑的角度对案例中护士是否掌握病情观察的要点、护理措施是否得当、记录是否全面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实例验证与实施评判性思维过程,从中学习、获益、加深印象。提高了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不断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的预防各种差错和纠纷。

1.2.1 病情观察的评判性思维危急重症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后,要进入病情相对平稳的观察阶段,这阶段主要是在延续抢救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治疗效果及相继出现的并发症和病情变化。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应多收集资料,善于发现问题,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判断资料的可信性,并进行归纳作出推论,根据观察,区分病人的资料是否与病情加重问题有关。例1:患者脑垂体瘤术后恢复期,病人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尿量正常,但病人自觉乏力,食欲下降,护士在了解病情后及时汇报了医生,医生认为病人体质虚弱并无异常,但护士坚持病人全身状况不如昨天,后查电解质提示病人低血钠120mmol/L,予及时静脉补充氯化钠溶液并增加食盐的摄入等处理。在日常护理中护士应用评判性思维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及时的汇报病情给医生提供依据,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病情相对稳定的病人从某种意义上说病情观察的要求反而更高,评判性思维要求护士要对病人的病情观察要有预见性的思考,当然这也要求护士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1.2.2 药物应用的评判性思维护士在执行用药医嘱时病人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首先被护士察觉,护士及时报告医生病情的变化,为医生进一步的治疗提供依据[3]。例2:患者脑出血、昏迷,交替应用甘露醇、速尿、甘油果糖三种脱水药物,治疗期间护士在应用某一脱水药物时发现病人血压偏低,皮肤粘膜明显干燥、弹性差,此时护士对应用脱水药物的治疗进行评判性思维,收集过度脱水的资料,并将病情汇报医生,停止脱水剂的使用。药物应用的评判性思维是对药物治疗的作用与副作用的临床判断,体现护士对专科知识和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在执行医嘱的同时要依据病情的变化确定护理问题,及时向医生汇报,及时调整治疗药物,取得更好的疗效。

1.2.3 应用仪器设备的评判性思维评判性思维过程要求人们关注问题、盯住问题、分析和评价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推进问题的更替和转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4]。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仪器设备越来越先进,在临床应用时不仅要求护士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流程,更要求护士在应用仪器前全面评估仪器的性能和病人的病情,进行评判性思考,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更好的应用仪器设备,取得最佳的效果。例3:护士遵医嘱用药,尼莫同50ml维持12小时静脉滴注,护士选择输液泵设置4ml/h控制输液,预算控制在12小时输完,结果50ml药液在7小时内就全部输完了,不符合医嘱的用药要求。输液泵和微量推注泵,这两种仪器都是用于控制液体输入速度和量的,但其精确度却不同,一般来说输液泵在控制输液的精确性上不如微量推注泵,在使用过程中护士没用应用评判性思维,根据输液的量和所需控制的输液速度来选择仪器,如药物总量大于60ml,一般宜选用输液泵,如药物总量小于60ml,且速度要求慢、精确,则应选用微量推注泵。应用各种仪器设备的评判性思维,是护士利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对病人、病情和仪器设备进行全面评估的体现,运用评判性思维能使危重病人的护理更加具有个体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1.2.4 护理记录中的评判性思维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恰当有效的护理措施,正确客观地护理记录是高质量护理工作的体现。例4:老年患者,男性,脑出血经保守治疗恢复期,意识朦胧,语言含糊、生活不能自理,由两个女儿照顾其生活,但两个女儿对患者的治疗方案一向不统一,患者的大女儿不听医护人员劝阻执意为其父亲实施电磁针灸疗法,并亲自在其父亲虎口、内关、足底、后背等多处穴位使用自带治疗仪20分钟并涂抹不明药液,过后护士在为病人翻身拍背时查看了病人的皮肤并无异常,但当班护士认为病人大女儿的行为可能会对病人产生影响,于是将所有情况客观的记录在护理记录上,十小时后病人的虎口、内关、足底、后背果然出现红斑和水泡,对病人的皮肤造成了极大的损伤,此时病人小女儿对护理工作产生质疑,认为是护理不当造成的,然而客观的记录真实的反映了问题,避免了一场护理纠纷。虽然案例中的情况是少数的,但从评判性思维的角度,护士在护理记录的问题上进行分析思考,虽然当时没有发现病人皮肤异常,但护士有预见的记录为后面发生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1.3运用评判性思维成果,不断改进专科护理工作流程

在每周案例讨论的基础上,每月进行护理质控分析,分析和总结每月的护理质量情况,并应用PTCA循环不断改进科内的工作流程,修改护理常规和一些规范。例5:垂体瘤的患者术后观察尿量,在多次的案例讨论后总结护理流程为,垂体瘤术后病人在尿管留置期间每小时记录一次尿量,尿管拔除后记录每次尿量,每6小时结算一次,并记录24小时的尿总量。同时尿量的观察还应排除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脱水药物的干扰。这样及时准确的观察患者的尿量变化,能及早的发现尿崩等并发症,而且还排除了脱水药物对病情观察的影响。例6:呼吸机的备用状态,在神经外科的急救护理工作中,呼吸机的使用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在案例分析中发现,临床建立人工气道后到连接呼吸机还有一段的时间,主要是在呼吸机管道的连接和参数的调节等环节上,如果呼吸机预先连接好管道备用,则存在管道的消毒和费用问题,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在呼吸机备用时连接好非一次性使用的原装硅胶呼吸机管道,并完成好呼吸机的测试,使呼吸机真正处于备用状态,备用期间管道每周采用环氧乙烷消毒并标注消毒日期,这样既保证了呼吸机的备用,又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2效果评价

2.1护士通过对评判性思维的理论学习,明确了评判性思维的概念,确定了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外科专科护理中应用的重要作用,评判性思维不只是一种理论,重要的是实践者自身改变其思维方式,认同并接受这种思维方式,通过教育和实施训练,使护士明确评判性思维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现代护理工作对评判性思维的迫切需要。正确树立医生与护士是合作关系,而不时依附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建立在日益发展的护理学与护士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具体在工作中则体现在专科护理能力的日益完善及对医生工作的配合和监督补充等。

2.2通过对专科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全面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护士拥有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对患者关爱负责的态度。通过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无形中促进了护士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了护士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家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创造性的工作及不断总结、积累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2.3评判性思维运用于改进护理工作流程,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护士在日常护理中运用评判性思维的成果,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流程,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论证新流程是否合理、新规定是否正确,从而促进专科护理的不断发展。

3结果

从2007年开始,通过一年多的评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实施,神经外科专科护士的学习热情和专科护理的能力得到提高,专科护士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向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护理,80%的护士开始撰写专科护理论文,90%的护士掌握呼吸机、冰毯和重症监护技能。专科护理开展有序,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2007年护理不良事件共6起,2008年1~10月共2起。

4体会

护士是医疗过程中最直接与患者打交道的群体,担任着病情观察、执行医嘱、治疗护理等重任。护士是否具备评判性思维素质,影响到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甚至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评判性思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性很强的思维技巧,学习时不能按照常规的课堂授课方法进行,而是要让护士亲自参与实践,在日常工作中反复训练和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个人临床经验、专科和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同时应注重护士专业理论的培养。评判性思维是护士在护理程序中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护理管理者要重视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潘小平.综合性常见的心理障碍的识别与治疗[J].护理心理学与临床应用学习讲义.2002,8:38-45.

[2]李树贞.现代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