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康复治疗学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康复治疗学专业

第1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康复治疗;临床技能;教学满意度;教学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一门起步较晚的新兴专业,是科学技术与医学相互渗透结合,逐渐发展形成的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医学应用技术学科专业[1]。我校为全国首家康复治疗学开办院校,一直在探索如何改善教学质量。项目教学法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最早的雏形是18 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经过发展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2]。我院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技能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校进行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技能学习的学生共120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其中观察组男38名,女22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3±1.3)岁。对照组男35名,女25名;年龄18~20岁,平均年龄(18.6±1.3)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且上学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比较无差异。

1.2实施方法

1.2.1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带教教师根据临床实习需要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在确立项目目标和任务时,一方面要求项目活动符合临床病例的实际情况,即项目具有可行性;另一方面要求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计划,即项目的完整性;再者,要求项目的设计应该符合康复治疗规则。

1.2.2设计活动形式、步骤和方法 在项目教学中,为了便于项目的操作和管理,在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需要对项目运作的基本步骤、形式和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过程中,活动的形式一般采用的是分组进行的模式,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起到优势互补的效果。一般每组4~6人为宜。在分组的基础之上,要求各组列出项目计划、活动步骤和具体分工。小组的活动步骤可以设计为准备开始阶段、研究实施阶段、评价总结阶段3个部分。要求学生全员参与,注重过程的体验,全面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1.2.3成果展示(康复治疗方案)与交流 活动结束,带教教师组织成果的展示与交流,让学生切身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感觉,并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成果(康复治疗方案)展示可以采取计划书展览、多媒体展示、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技能教学考核成绩 沿用传统技能考核方案进行,分笔试部分以及操作部分,总分100分。

1.3.2教学满意度调查 自拟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学生的满意度的调查,于期末进行调查,量表由10个问题组成,每个问题10分,满分为100分,100分为十分满意,85~100分为比较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PS 19.0统计软件分析所有资料数据,结果采用(n,x±s)表示结果,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学生十分满意28名,比较满意20名,不满意12名,教学满意度为80%,观察组学生十分满意38名,比较满意22名,不满意0名,教学满意度为100%,观察组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2001 年,“项目教学法”被引入我国,并应用于医学临床、计算机、电工以及财会等多个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学活动中,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枯燥的学习气氛,提高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3]。张伟丽等将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病理学》的教学中,结果显示,通过在《病理学》课程的大专院校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满意度,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明显提高教学质量[4]。本次研究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康复治疗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并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开展项目教学法的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晓捷,吕智海,张丽华.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康复治疗学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94.

[2]郭明,李建军.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的新思路[J].中国康复,2005,20(6):371.

第2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61-01

现代康复治疗的发展要求康复治疗人员不仅要学习康复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使康复对象能够得到主动、全面、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的实践调查表明,康复治疗需要用7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因此,治疗师的沟通交往能力,是做好康复工作的关键能力,这就要求康复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康复理论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1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适应能力差。同学们从学校转入医院,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医院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医院的教学和管理模式与学校相比更具弹性,强调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部分学生在学校养成的学习、生活中的依赖性不能很快调整,产生了适应不良的现象,尤其是在处理医患关系、师生关系等问题时,一些学生感到迷茫困惑,有的同学甚至产生惧怕交往的心理。

1.2社会认知能力不完善。大学正是学生的社会认知系统建立和完善的重要阶段,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环境的认知。在人际交往中,不少同学自我认知出现了偏差,部分学生过高评价自己,与别人交往时以自我为中心,处处为自己着想,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和利益,遇事强调自己的感受,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价值和人格,漠视他人的处境、利益和感受。还有部分学生自我评价过低,缺乏主见,人云亦云。有些学生甚至压抑自己的性格,有意讨好别人,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色。有的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接纳,阻碍了个体社会化。

1.3过度封闭自己。部分学生在与别人交往时,总喜欢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需求掩盖起来,给人一种孤傲处世的感觉,一些古怪的行为和习惯有时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交往的失败就在于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从而无法与别人沟通,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处于危机之中。

1.4教育教学存在一定不足。

1.4.1教师方面的因素。康复教师多为专职教师,有的是本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或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他们与病人接触少,缺乏临床经验,对治疗环境及病人不熟悉,其教学重点只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操作时重操作步骤和操作方法,而忽视了与病人的沟通。没有让学生去体验病人,用自己的感受和语言与病人沟通,更没有让学生把沟通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操作中,学生不会与病人交流,造成了治疗上的“哑巴操作”。

1.4.2教学环境方面的因素。康复实操教学区是康复治疗学生进入临床康复治疗工作之前的一个重要模拟演练基地,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场所,但是在实操课中,很多学校都没有安排去医院见习,操作练习面对的都是模型、模具,交流时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应答,缺乏真实感,以至学生交流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同学感到可笑,从而影响了沟通能力的培养。

2培养康复治疗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有效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学院康复治疗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弱,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和沟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1加强职前教育,培养优秀的性格品质[1]。通过开展职前宣教讲座、情景模拟等活动,一方面学生可以了解康复治疗中沟通的重要性,培养优秀的个性品质;另一方面,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及环境,善于接纳自己的优点、缺点,引导学生懂得尊重别人、赞美别人、鼓励别人和宽容别人,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鼓励学生多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充分体验不一样的角色感受。

2.2实施情感教育,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医患关系是当代医务人员中最敏感的关系。注重情感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友好、信任的育人环境,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3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培养是大学生未来社会化的重要要求,针对现在学生自我意识强烈的特点,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示自己的个性,充分发挥各类教育载体的引导功能,鼓励有特长的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各种文体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在不同的舞台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2]

2.4在康复治疗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培养学生沟通技能的关键。教师对医患沟通意义的理解、带教责任心、康复临床经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病人关爱的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3]。如教师在示教每一项治疗操作时应努力做到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恰当的语言与患者通,做好解释工作。学生练习时,要督促、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医患沟通贯穿于整个康复治疗操作过程中,而不要背老师的语言,这样反复练习,使学生能自然与患者交流,同时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康复治疗操作用语,避免说废话或语言不当引起医患纠纷。

总之,人际沟通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合作精神,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职业环境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4]。培养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在临床实践中,学生使用有效的沟通手段,帮助病人适应角色的转变,为促进病人康复起到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康复治疗教学中,加强人际沟通技能训练,创新教育途径,注重实践锻炼,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掌握沟通知识和技能,并能在临床学习中自觉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朝晖,温梅,李惠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12)

[2]陈莺,孙苗芳,黄家懿.护生人文能力现状及其培养[J].护理学杂志,2007(19)

第3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专业技术;自然疗法;中西医结合;循证医学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since "Eleventh Five-Year" plan.Methods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iscipline from all military sanatoriums since "Eleventh Five-Year"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ResultsSince "Eleventh Five-Year",the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n our army had realized combination of natural remedies and modern technologies,combin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rapies and Western medicine technologies,and combination of experience-based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Technology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combined past and present,Chinese and Western,and theory and practice.ConclusionThe three "combinations" showing special features is not only one characteristic that different from other medicine disciplines,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new developments of recuper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Key words】Professional Technology;Natural Remedies;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Evidence-Based Medicine

疗养康复医学是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交叉、渗透、整合而成的一门新型的边缘学科。在核心技术上疗养医学与康复医学有所不同,一个偏重于自然疗法和传统疗法,一个偏重于现代医学和现代科技。“疗养康复医学”将二者,使自然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医疗法与西医技术相结合、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在新的基础上达到融通重整,形成了鲜明的专业技术特色。

1自然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疗养康复技术融通于古今之间

“自然因子疗法”是疗养康复医学最主要、最古老的技术之一。俄罗斯对自然因子疗法研究的深度和日本对自然因子应用的广度有目共睹。近年来,全军疗养院在四医大陈景藻教授的倡导下,兴起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自然因子疗法进行研究应用的热潮。

1.1地处温泉的疗养院对矿泉疗法的研究应用 临潼疗养院徐莉等[1]深入分析了临潼硫酸盐、氯化物、重碳酸钠、氟水弱氡复合型矿泉的温热效应、力学原理、理化性质及其对人体多项生化指标、微循环、血流变、脑血流等的影响,研究了临潼矿泉对亚健康军人、高原作业后军人、抗震救灾人员的心理、疲劳状态、睡眠质量、颈腰背痛等方面的作用疗效,近3年在《中国疗养医学》上发表的系列论著13篇;武汉疗养院范平等[2]对咸宁硫磺石膏低氡温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近4 000例皮肤病患者进行了大样本人群专病治疗的疗效观察和作用机理研究;昆明疗养院黎英[3]对重碳酸钙、镁高热型温泉和氯化物及硅酸矿泉进行了骨关节病的疗效和作用机理研究,探讨了自然因子治疗顽疾的新路;兴城疗养院刘欣等[4]用全身温泉水疗法加腰背肌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方法独到;230医院五龙背疗养区张衍波等对温泉泥疗的机理深入探讨,利用地表深1.5 m的紫黑色火山泥通过温泉数年浸泡滋养,加热至22℃~24℃,制成温泉泥,对软组织伤、风湿类疾病、创伤、训练伤后进行康复治疗,疗效喜人。

1.2地处海滨的疗养院对海水疗法的研究应用青岛一疗朱红宇等[5]探讨了海滨疗养因子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以及对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北戴河疗养院段利平等[6]观察了海滨疗养因子对老年高血压降压疗效;鼓浪屿疗养院郑芳等[7]分析了海滨康复疗养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做功指数、左心室功能以及心率变异的影响,李秀增等[8]进行了鼓浪屿疗养区微小气候观测;烟台疗养院高鹰等[9]研究了海水浴疗法在保健养生防治疾病中的机理作用。多元化的研究加深了对海水疗法理性认识。

1.3地处湖滨的疗养院对景观疗法的研究应用西湖之滨的杭州疗养院赵瑞祥[10]研究了景观疗养因子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神经系统调节、生物反馈效应、心理血压调节等作用及景观文化内涵;东湖之滨的武汉疗养院余红英等[11]用滤膜采样等检验检测方法研究了气候、湖水等自然因子和人文景观,并对慢性下腰痛、颈椎病、飞行疲劳等飞行员航空性疾病进行了自然因子和人文景观治疗的疗效观察;太湖之滨的总装无锡疗养院也发表了关于湖滨景观治疗各种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有关报道。

1.4地处山林的疗养院对森林疗法的研究应用庐山疗养院、峨眉疗养院、武汉疗养院鸡公山疗区分别对所在地的自然疗养因子进行了分子水平的量化检测分析研究以及疗养康复临床应用。

古老的自然因子疗法在现代高科技检验检测和离子水平的研究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2中医疗法与西医技术相结合,疗养康复技术融通于中西之间

中医疗法是疗养康复医学最具特色的方法之一。被美国西医界称作“创造奇迹的中医师”的田小明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创建了第一个中国针灸诊所,成功医治了很多疑难病症患者,2007年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授予“国际杰出医师贡献奖”,成为首位由美国总统亲自任命担任白宫医政委员的中医专家。我国著名针灸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针刺手法量学”理论以及针刺治疗老年期痴呆等研究,构成其学术成就的主要内容,他带领的“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以世界先进设备、当代高新技术研究发展中的中医针灸学,充分发挥中医针灸、推拿、药物、洗浴、气功等疗法的独特优势,促进了我国的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12]。他们的成功经验,为疗养康复医学指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道路。

与国内外医学发展趋势一样,近年来我军在疗养康复技术的中西结合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大连疗养院“全军软组织病诊疗康复中心”杜杰等将针、刀、药结合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磁振热、低周波、高射频等西医物理治疗技术相结合,创造了“非手术软系疗法”用于软组织伤治疗康复,中心研制的“功能数显脊柱治疗机”创造性地将中医、物理治疗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治疗脊柱损伤性疾病,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青岛二疗“全军神经疾病诊疗康复中心”陈庆华等创造的“六位一体序贯疗法”、“三针两药一整脊”(神经阻滞注射针、一穴多针平衡针、小针刀,内服外用中西两类药,手法整复关节解剖位置)与康复治疗的PNF技术、大脑功能重塑技术等相结合,促进脑卒中康复,充分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兴城疗养院“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第五临床诊疗中心和“全军软伤疼痛治疗与康复研究中心”潘德金等,将中医整脊调衡、穴位压痛验证小关节错位等中医技术与激光射频等微创介入技术相结合治疗软伤疼痛达到新水平。

3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疗养康复技术融通于理论与实践之间

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是近年来医学发展中的流行词汇,其含义为:充分、正确、明智地利用最新、最可靠的各种医疗手段为病人制定最有效的医疗方案。20世纪末,康复医学界又提出了“循证康复”(evidence based rehabilitation,EBR)的观点,认为在临床医疗实践中如何采集到客观科学的临床资料、如何利用相关的数据库、如何收集和正确分析文献资料以及正确的统计学方法等“循症”过程,是获得最佳康复效果的关键[13]。

近年来随着疗养康复医学科技工作者学历的不断提高和对“循证医学”的共识,采用“循证医学”方法从事疗养康复医学实践和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北戴河疗养院邢建华等[14]用“循证医学”方法收集中医症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为肾病的中西结合康复治疗打下可靠基础;青岛第二疗养院侯建明等[15]用“循证医学”研究银耳多糖对免疫功能和脂代谢的影响以及酶法逆向提取工艺,为心血管代谢异常、各种疾病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中药康复做好充分准备;临潼疗养院王忠波[16]用“循证医学”探讨TCD对模拟失重下脑动脉血流的检测,为航天员疗养康复寻找正确依据;广州疗养院郑军等[17]用“循证医学”分析腰身指数、腰臀指数、体重指数、踝肱指数、脉压指数等“五指数”对心血管代谢危险的早期评估价值,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康复提供明智方法。

综上所述,疗养康复医学的自然疗法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医疗法与西医技术相结合、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在新的基础上达到融通重整的专业技术特色,是疗养康复医学专业技术有别于其他医学学科的特点之一,也是“十一五”以来我军疗养康复医学学科新进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徐莉,王绍林,仝武军.临潼自然疗养因子矿泉的临床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6):530-531.

[2]范平,刘晓君,刘明桥,等.咸宁疗养区自然疗养因子调查与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3.

[3]黎英.温泉浴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11):645-646.

[4]刘欣,王梁一代,张宁.全身温泉水疗法加腰背肌锻炼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8-30.

[5]朱红宇,王珩.青岛海滨疗养因子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07,16(3):133-134.

[6]段利平,李娟,宋丽,等.海滨疗养因子对老年高血压病降压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7):

387-388.

[7]郑芳,戴蓉,林玲.海水浴体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5):452-455.

[8]李秀增,余涛,戴明,等.鼓浪屿疗养区微小气候观测[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7):578-579.

[9]高鹰,王庆涛.海水浴疗法在保健养生防治疾病中的作用[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1-12.

[10]赵瑞祥.景观疗养因子对机体作用的研究[J].中国疗 养医学,2009,18(3):195-196.

[11]余红英,张奕.武汉自然疗养因子治疗飞行员航空性 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08,17(4): 193-194.

[12]石学敏.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必须发挥自己的优势 [J].中国临床康复,2002,6(3):329.

[13]范建中.物理医学与康复的百年进展[J].人民军医, 2002,45(1):49-50.

[14]邢建华,翟红莉.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近况[J].中 国疗养医学,2007,16(2):68-69.

[15]侯建明,蓝进,郭树兴,等.酶法逆向提取银耳多糖的 工艺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292-293.

[16]王忠波.TCD对模拟失重下脑动脉血流的检测[J].中 国疗养医学,2009,18(5):391-393.

第4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老龄化社会;课程体系

康复医学源自于医疗康复,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康复医学是以研究病、伤、残者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治疗为主要任务,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发展仅有30年历史,最早的康复医学工作人员基本来自于临床医学、运动康复或中医学等专业,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本科教育自2011年教育部批准开设仅有十几年时间。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人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我国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作为一个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如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求,具有高度执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康复治疗师,已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

康复治疗学在国家2012年高等教育本科目录中归属于医学、医学技术类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学生毕业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医学康复科和医疗康复机构。目前,国内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除了医学院校之外,还有体育类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学校由于本身条件不同,自身依附的专业基础不同,所设置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差别很大。如体育类院校主要从运动康复的角度,中医院校强调的是传统的针灸推拿,医学院校则强调以西医为指导的临床康复治疗学。总之,由于我们国家本专业建设比较晚,现在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应设什么样的课程各个院校也多有不同。以下是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经验。

1.专业培养目标

我们设立的康复治疗学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基本康复理论及技能,能够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系统地掌握康复治疗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规范的临床康复、社区康复和初步的康复研究能力,能够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康复机构从事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等方面的工作。

这样一个培养目标,一方面强调康复治疗学的基本技能是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及语言治疗这三大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在康复机构工作为就业方向。虽然国际康复医学教育早已发展成为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专业,成立了世界物理治疗师联盟(WCPT)和世界作业师治疗联盟(WFOT)等国际组织,有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及作业治疗师培养模式,但至今,我们国家尚没有加入该组织,也没直接采用该教育模式,故我们也是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的专业培养目标。

2.老龄化社会的培养需求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到来,与老年相关的疾病越来越多,老年人康复的需求自然也逐年增加,作为康复治疗学的学生,将来要为社会服务,老年病人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康复治疗的疾病谱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为此,我们在设计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时,也充分注意到这种社会现象,并且专门建立了老年康复实训室,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的康复进行重点学习,以此来适应工作需要。

3.课程设置

有作者指出,康复治疗学专业培养的是康复治疗师, 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康复治疗技术的理论和实验制定。该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同时要系统地掌握各种康复治疗技术, 因此课程设置既不能照搬国内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也不能照搬国外康复教育的教学计划,而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结合中国传统康复医学内容, 制定出具有自己特色又基本符合世界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联盟标准的康复治疗专业的教学计划。[1]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比较符合目前康复治疗学教育的国情。为此,我们在康复治疗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基础课课程设置中,除设置了功能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外,重点设置了与康复相关的课程如:医学物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及康复医学概论,而与康复治疗关系不大的课程像生物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放弃设置,另外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医学物理学中的力学,诊断学与医学院影像学中的骨与关节,人体运动学中的关节功能等教学内容,这为此后的物理治疗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基础课总学时608学时,其中理论440学时,实验168学时,教学以满足康复专业基础知识为目的,也不同程度加深教学内容。

在康复专业课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康复治疗学的技术课程,有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等课程;二是临床疾病的康复课程,有神经康复学、社区康复学、临床疾病概要、内外科疾病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使学生基本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及这些技术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另外根据有些学院的经验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传统康复方法学,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针灸、推拿和按摩等教学内容, 使学生能较系统地掌握中医的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专业课总学时672学时,其中理论480学时,实验192学时。除此之外,学生在第四学年进行集体毕业实习40周,按教学大纲要求制定和完善实习教学大纲, 制定了实习轮转计划和实习期内要求完成的学习内容。在实习中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4.实验室的建设与开放

康复治疗学专业是培养康复治疗人才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 在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 由于康复治疗学本身的特殊性, 教学应偏重于康复治疗技术, 培养学生的康复操作技能。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教学中有很多操作技术, 单纯理论课讲解难以收到好的效果,相当部分的实践操作难以在临床完成, 因而实验室的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院康复治疗学专业的建设得到领导高度重视, 在医学院实验实训中心辟出400多平方米的场地作为康复治疗实验室, 购进设备共约70余万元。现有高、中、低频电治疗机、磁疗机、腰椎牵引机、平衡训练测试系统、语言训练和评估系统、吞咽电刺激治疗仪等大型设备, 建成物理治疗实验室、作业治疗实验室、语言治疗实验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康复评定室。实验室的规模完善, 为我院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为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5.强化人文教育

现在随着医患矛盾的增加,也使医务工作者更加考虑到医疗工作的社会因素和患者的心理因素,而要求医疗服务更加社会化和人性化[2]。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这方面我们开设了就业与创业教育及三门选修课,增加学生的社会学知识,通过对社会的了解,认识医学康复工作的复杂性,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学生到社会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人文课程总学时166学时,其中理论160学时,实验6学时。

【参考文献】

第5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康复医学;课程体系;医学教育

康复医学源自于医疗康复,是为了康复的目的而应用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以改善躯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存质量为目的的一个医学专科。

现代康复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仅有30年历史,尽管康复医学专业发展迅速,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团队,但是团队成员的职责及其构成极不合理,尤其是康复治疗师,多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 [2]。这些都导致专业课程设置不统一、人才培养欠缺专业化和规范化,无法充分满足日益增长的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要。

1 现状

1.1 国内外概况 现代康复医学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20世纪8O年代初现代康复医学引进我国,虽然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近10余年发展十分迅速。2001年,我国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纳入国家全日制高等教育计划内,近年尤以高职高专层次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历教育发展更为迅猛。

1.2 招生院校分析 经过对6省市的高等院校调研,显示本专业共有65所院校开展康复医学类专业,主要发现了两点:一是如今社会对康复医学的需求量极度膨胀,国家对康复医学类专业培养热情的高涨;二是办学高校层次多样,民营资本有所介入。

1.3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人才的成才方向和规格,是教育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而这其中,最能体现培养目标的便是专业名称的设置。经过对6省市的高等院校调研,反映出康复医学类专业办学的特点:一是康复医学类专业办学多元化,设计范围广;二是康复医学类专业办学层次较分明,结构比较合理。

1.4 专业教学模式 我国1949年后成立了一些疗养院、康复医院,综合医院成立了物理治疗科、针灸按摩科,许多医学院校开设了物理治疗学,物理医学课程。我国的高等院校大多没有设立专门的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专业,而是采取物理治疗为主,兼顾作业的模式培养。

2 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40多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本科教育,70多所普通院校开展了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教育。但与国外相比之下, 我国康复医学教育普遍存在规模小、系统性差、临床实践和科研能力较为薄弱的问题。经过专业培训出的合格康复人才极少,各种大量的康复机构基本处于虚设状态。因此,我国康复医学的医疗资源的硬件与软件无法相匹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统一,影响学生质量 国内开办此专业本科教育的院校,其 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均在摸索之中,其专业课程设置的名称、课程门数、各课程学时数等均无统一标准,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的课程分类不同,尤其是康复治疗技术高职高专层次的康复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统一规划教材。

2.2 培养目标不统一,影响人才水平 人才培养的方向不够明确,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从护士岗位或技师岗位转行而来,一般未接受过正规的专业学历教育或培训,最多仅接受过本科室传、帮、带,业务素质相对较差。我国前几年康复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客观的需要.但由于各种原固.普遍存在着“杂”、“短”、“散”、“浅”等弱点,我国以康复治疗师为培养目标的专业名称五花八门 ,有命名为“康复技术”、“运动康复”、“保健康复”,也有命名为“社区康复”、“康复治疗”等名称 。专业名称不统一 ,势必导致培养目标不一致。

2.3 院校层次偏低,影响专业技能 在2002年开始的10年间,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专科和本科院校共有97所,但1O年内没有1所高等院校开设系统的康复教育,这显示了康复教学的院校层次较低,大部分学校相关教学设施并不完备,而使得教育出来的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不是很高。其次,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开设的课程层次差别较大,这种参差不齐的差异将会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导致无法通过院校培养尽快为我国提供高素质康复专业人才。

3 建议与思考

我国开展康复医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由于各院校在办学理念和师资队伍上存在差异,我国开设此类专业的院校,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仍在摸索之中,其专业名称的设置、课程门数、各课程学时数均无统一标准。以上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康复医学教育存在巨大差异性。但从长远看,我们应该与国际相接轨,提高康复医学类专业教育的规范性和统一性。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在针对康复治疗师的培养上都结合了本国国情进行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我国有自己的国情特殊性,所以我们在借鉴他人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也可以加以改革。

【参考文献】

[1]刘志学,黄爱华,翟佳丽.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现状及三所院校培养方案对比.社区医学杂志,2014,(20);66-68

[2]李学军.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的探索.科技致富向导,2014,(32);318-318

[3]朱晓委.国内外康复医学教育现状比较.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4);66-67.

[4]陈艳.国内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0);992-995

第6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1我国康复医学需求巨大,康复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1.1病、残、伤、老群体增多,康复医学亟待发展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而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此外,我国有2亿多慢性病患者,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每年因交通、工伤事故等各种意外致残需要康复人数为10多万。因此总体而言,我国有康复需求的人群超过了1.3亿,由此可见,康复医学需求巨大,亟待发展。

1.2康复机构建设不足,专业化服务亟需加强我国现代康复医学以临床康复模式为主,辅助以机构康复和社区康复。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联)等部门均积极发展康复服务机构:目前,中国残联系统建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国家卫生部门明确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具备社区康复的功能,目前,至少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是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不足20%,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康复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2]。

1.3康复医学教育滞后,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规范目前,我国康复人才分为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但无论哪一类,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缺口都非常大,各类康复技术人员总数不足10万[3],但依据国际标准,我国康复技术人才需求量达30万,因此市场潜力极大[4]。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以康复治疗师为例,目前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与人口的比值平均约为70/10万,而我国内地只有0.4/10万[5]。我国的康复人才培养起步晚,2002年才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制4年。目前虽有50多所学校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但每年仅培养二三千名康复治疗师,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由于所设专业院校有限,康复医师中只有少部分人是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习,获得学历学位后成为康复医师。也有极少部分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我国康复医学队伍的精英。但大多数康复医师是由其他临床医学专业转行而来,他们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后就直接成为康复医师。由于康复医学人才培养体制的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康复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2直面康复医学发展问题,走出康复医学认识误区

2.1服务资源缺乏,康复医学负重前行近几年来,我国康复服务机构不断增多,但仍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康复服务资源严重缺乏,服务水平较低。1亿多需要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慢性病患者、意外伤残者、老年人等人群尚未得到有效满足。康复服务水平与康复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落差,这一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也不相称。全国残联副主席沈晓明教授曾经说过“:我们有能力把他从死亡线上救出来,但是我们却没有能力让他‘无残’生存”[6]。这成为我国当今康复医学发展的真实写照。

2.2康复医学教育起步缓慢,专业人才培养总量不足由于我国康复医学教育起步晚,且培养体系尚未健全,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仅2000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30万康复专业人才的缺口,毫无疑问是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康复医学人才短缺,既有起步晚的历史原因,但也有人才培养体制不健全的现实因素。首先,我国大学本科新专业目录中只有康复治疗学,学制为4年,且授理学学位,没有康复医学本科专业,致使我国康复医学人才严重短缺。其次,虽然我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层次已经涵盖本科、硕士、博士,但每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人数仅数百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最后,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即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没有形成制度,有关专业设置、职称评审、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严重制约了康复医学人才队伍的发展。

2.3民众认识存在误区,康复医学普及发展受限对康复医学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在:(1)把康复医学和理疗混为一谈。(2)把康复与治疗分开,认为生病是住院治疗,然后才是康复,而忽视了康复需要贯穿整个临床治疗过程。(3)受医院追求经济效益的影响,只承认康复医学的社会效益,而怀疑和误解康复医学的经济效益等,严重影响了康复医学在民众中的普及和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制约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3改革创新,建设中国特色康复医学体系

3.1创新康复医学教育体系,科学规划人才培养布局唯有符合中国实际的改革与创新,才具有生命力。因此,我国的康复医学人才培养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彰显中国特色,既要立足国情,又要符合医学发展规律,同时还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面对巨大的康复医学人才需求,建议:(1)在高等医科院校开设康复医学本科专业,培养高起点、专业化、高水平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并授予医学学位,与现行的康复医学硕士、博士培养相衔接。(2)授予康复治疗学专业毕业生理学和医学双学位,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康复医学领域,同时也为康复治疗人才在职称评审、职业发展中增大空间奠定基础。(3)在国家的医学人才培养布局中,应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建设培养康复医学专门人才的康复医学院。(4)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应尽快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3.2传承与创新并举,打造多学科联合的康复医学体系目前我国的康复医学在学派上有现代临床康复学、中医康复治疗学、中西医结合康复学等派别。为了适应中国国情,我国康复医学应在广泛吸取国际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融入中国传统医学的康复方法,多学科联合创新与合作,开发高效、低廉的中医药康复疗法技术[7],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康复医学体系。

3.3拓展康复医学服务,构建康复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中建立康复医院和康复医学科,逐步形成住院康复、门诊康复、社区康复、家庭康复等完整的康复服务网络。在此基础上,实现康复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覆盖,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康复医疗需求。同时,将康复医学与疗养学互相融合,发挥疗养学在增强体质、防治疾病、促进康复方面的作用,利用疗养院来拓展康复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形成高端康复医疗保健机构[8]。

3.4加强高新技术应用,提升康复医学技术支撑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康复医学的高科技含量正在不断增加,康复工程配合康复医疗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今后康复医学领域引进和采用诸如康复机器人、高端辅助矫形器具等智能系统,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将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合作中心卓大宏主张疾病、损伤和残疾的防治与康复应以预防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以中西医结合方法为手段、以工程技术和艺术为补充[9]。另外,应充分利用综合型医院完善的设施,为康复医学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康复医学积极渗透到临床疾病治疗早期,为提高患者生存和生命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打造德业双优的人才队伍康复医学面对的人群多长期遭受病痛、伤残的折磨,他们的康复不仅需要从生理治疗方面入手,更需要在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呵护,这就要求康复医学工作者具备更大的同情心、责任心、耐心、热心和爱心。康复医学教育要在系统医学观的指导下,强化人文医学教育,培养品学兼优的高素质康复医学人才,更好地推动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

第7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治疗课程;调查研究

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领域郑处于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往单一的生物医学理念已经不再符合人们对于医疗卫生的要求,而临床医疗体系更加关注医学治疗与人为关怀的相互结合。医学实践结果证实,人们心里状态的改变和不良情绪的消除,会对其疾病的治疗和生理健康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患者发生疾病后,尤其是严重疾病的患者,通常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情绪和心理问题。音乐治疗的主要目标在于患者各种情绪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其更加关注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精神和人为关怀。作为一个医学、心理学、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性新兴学科,音乐治疗在世界发达国家的临床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治疗手段和方法较为常数。音乐治疗措施起始于美国,而当今美国已经成立了超过200个音乐治疗机构,且设立音乐治疗专业的大学也达到80所以上。尽管我国医学研究人员对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相关的研究结果仍然较为初级,而随着人们对于心理健康关注程度的增强以及对于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音乐治疗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按照中国音乐治疗学会高校专业委员会的统计,我国已有6 所医学院、11 所综合大学、7 所音乐学院设置了音乐治疗方向和音乐治疗专业,其中,北京市共有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开设了音乐治疗专业,但是,每年报考该专业的人数相对较少,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这种类型人才日益增长的需要。

1 音乐治疗专业的发展背景

中国音乐学院与1988年首次成立了音乐治疗大专班,而这也是我国音乐治疗课程早期研究和实践的基础,由音乐治疗领域学者张鸿懿等任教。随后,受到师资力量不足、报名人员过少等因素的影响,该专业停止招生。但1989年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成立以及中国音乐学院1988年第一届音乐治疗专业学生的入学,标志着我国在音乐治疗领域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开始。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的音乐治疗领域逐步拓宽,并涉足儿童孤独症、儿童智力障碍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我国的传统音乐治疗观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一阶段我国对于传统音乐治疗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研究,为有中国特色的中西结合的音乐治疗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组织和倡导之下,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医疗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开始涉足音乐治疗领域的探索研究,然而,尽管这一时间很多医疗机构都大胆尝试音乐治疗的理论和时间,但通常仅仅是简单地为患者播放“音乐处方”,这就导致我国20 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这段时间里, 音乐治疗研究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此后,我国的音乐治疗专业教育逐渐涌现,很多音乐治疗学者都在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的支持下,在不同领域、不同地区开始了积极的实践,使得中国音乐治疗专业发展逐步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音乐治疗学术世态。

2 音乐治疗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

2.1 音乐治疗人才的主要就业去向

现阶段,我国音乐治疗人才的就业方向相对较为灵活,可选择的就业方向包括:对于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学生,可选择进入高等院校开展教学活动;少管所、监狱、戒毒所等心理治疗结构;临终关怀、肿瘤科、产妇分娩、镇痛等综合医院的临床治疗方向;孤独症、残障、儿童康复中心、老年病院、儿童医院、精神病院等专科医疗单位。现阶段,音乐治疗在我国的应用通常为疾病的辅助治疗,而没有将音乐治疗应用到轻度心理障碍患者、各类学生、亚健康人群等普通群体或是服务对象,因此,我国的音乐治疗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该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仍然较为广阔。

2.2 音乐治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从世界发达国家音乐治疗课程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社会服务机构、社区心理诊所和医疗单位等都设置了音乐治疗工作室,配置了专业的音乐治疗人才,由此可见,音乐治疗已经初步实现了职业化发展,并在一定程度满足了国家和人民对于音乐治疗的需求。从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于音乐治疗人才的培养和应用仍然停留在病然后治疗的状态,而没有将其纳入多种疾病的预防措施,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对于音乐治疗人才的缺口仍然较大,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基本上每个医疗单位都设置了音乐治疗室,为来访的每个患者提供包括身心疾病维护、疼痛控制、医疗生活环境、癌症康复、临终关怀、分娩、麻醉、康复和心理等在内的治疗服务。

3 我国音乐治疗人才培养现状

3.1 各教育层次相关专业的开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于音乐治疗重要性认知的逐步深化,全国各大高职院校的都纷纷建立起了音乐治疗专业,例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等北京地区高等院校都设置了音乐治疗专业,然而,这些院校都是的相关课程也仅面向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学生,而高职院校开设音乐治疗课程的学校却少之又少。现阶段,高职院校音乐治疗课程开设的主要目标在于为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特殊青少年职业教育、特殊儿童基础教育和特殊儿童早期教育提供教师储备。

3.2 高职和本科所述专业介绍和专业目录

音乐治疗专业实践环节和专业核心课程包括:毕业论文、专业实习、音乐医学、心理学、医学和音乐学,以及相应课程的实践环节和其他特色课程。学生缩影具备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医学心理学知识和临床医学指标,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对于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具备相应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疾病的诊断,通过自身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治疗技能,强化疾病的音乐治疗能力。专业培养目标:除了基础性的音乐治疗、心理学、医学和音乐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还应具备各项知识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包括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职业中学、幼儿园、中小学、企业工会、基层社区文化单位和各级艺术团体。由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音乐治疗与音乐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目标较为相似,所以,本文认为可将音乐康复治疗与音乐治疗相结合,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方向,但音乐治疗更加关注在各个医学领域内渗透音乐治疗的技能,而音乐康复则相对更加全面和深入。

参考文献

[1] 张孝杰.高职音乐类专业作曲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微探[J].理论学术,2011(01).

[2] 陈华,黄春燕.音乐治疗在高职院校的应用探索[J].文化万象,2012(02).

[3] 谭军.音乐治疗对高职生网络道德人格异化的案例分析[J].科教文汇,2009(04).

[4] 钟代琴.团体音乐治疗在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学院,2015(01).

[5] 史琼,樊嘉禄,叶建国,陈军.音乐治疗的历史及展望[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1).

[6] 杨迪.新兴行业――音乐治疗师浅析[J].科海故事博览[J].科教创新,2009(03).

第8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1.1骨科疾患和老年疾患是康复医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交通事故、运动竞技导致骨折、脊髓损伤(截瘫)及颅脑损伤等创伤日益增高,其后期功能康复使康复治疗技术成为首选。同时,老年康复迫在眉睫。中国科学院2009年的资料显示,未来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显着上升,解决认知、行为与精神障碍,实现个人的身心全面健康已成为国家的迫切需求[7]。

    1.2康复医学的信息化和工程化发展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设信息化康复医疗机构,实施远程康复医疗及远程康复技术培训,密切康复机构与社会的联系,密切康复专业人员与伤残人士的联系,达到康复医疗信息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及信息共享。同时,虚拟技术(VT)、增强技术(AT)、康复机器人技术、人脑-电脑介面技术(BCI)及其他多种实用适用辅助技术和产品-辅助器具。这种康复医学与工程技术的深度结合,将促进康复医疗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康复成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1.3康复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逐步接轨国际标准

    随着康复医学的科研和学科建设不断深入,将进一步完善康复专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制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康复治疗师专业教育将逐步向以下方向发展:①从设置康复治疗单一专业转为设置PT、OT,并逐步开设言语治疗专业;②逐渐规范PT、OT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等;③建立开设PT、OT专业评估准入制度;④建立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的职业系列和资质认证及准入制度;⑤培养和建立一支胜任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10]。2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的问题与困难2.1基础教育落后,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四川省近年来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定的格局,但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上离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康复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康复医学硕博士点大部分在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国家级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大多分布在上海、南京、武汉、广东等东南地区[2]。在四川康复医学各层次办学机构中,有3所学校举办研究生教育,4所学校举办本科教育,4所学校举办专科教育,3所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11所学校举办初中起点中专教育。特别是在康复医学高层次教育中,仅有四川大学开展了康复治疗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流动站于一体的教育体系及实践。

    2康复专业人才匮乏、专业化程度低

    中国现阶段需要康复治疗师11.47万人,人才缺口达10.09万人。按未来5~10年所需,有待补充康复医师3000~5000名,目前康复医学专业教育还存在着缺乏规范化等问题,影响培养质量[11]。康复医疗机构及服务集中在大中城市,而县、乡,尤其农村基层缺乏基本而必要的康复服务。我国政府提出,到2015年每个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都将得到康复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速康复医学人才培养。四川省乃至全国康复教育发展都面临着起步较晚,发展不足,康复从业人员数量少,学历层次低,专业化程度不变的问题。康复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亟需提高。

    3缺乏统一的康复医学办学标准及专业评估制度

    目前四川省乃至全国各院校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界定不是很明确。同一课程在不同院校的分类不同;课程名称及教材亦无统一的标准,专业课程繁多,名称及学时数都缺乏可参考的标准[12]。康复专业人员临床康复知识和技能培训比较薄弱,康复医学师资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高。有些师资仅经过专业知识的进修或短期培训即上岗,甚至有的院校只能临时聘请从事临床工作的康复医师授课,教学理念和方式陈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而部分院校教学基地建设滞后,病种相对单一。

    4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对策

    4.1确立分层次培养目标,着眼康复专业医师和治疗师的培养

    康复医师: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是在临床医学下设立的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其培养模式与临床医学其他专业一致。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康复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独立处理临床常见病和疑难病,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学能力,了解康复医学发展方向、新进展、新技术及相关科学研究方法的高级人才。学生毕业被授予医学专业学位或医学科学学位,毕业后从事临床医师工作或研究工作。康复治疗师:根据国务院学位办在2011年3月8日颁布的新学科目录设置,其中医学技术以独立全新的一级学科面貌出现在我国的医学门类中。该学科主要是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生医疗服务工作中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治疗师,其中包括康复治疗学。康复治疗专科教育、高职教育和中专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治疗师,康复治疗本科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临床应用型和学术型治疗师。目前,我国还没有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应探索和建立康复治疗师的研究生教育,尽快培养出能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康复治疗学人才。

    4.2加强“双师型”康复医学师资培训和专业实践教学

    很多院校实践证明,医校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是适应国情的最佳医学教育管理体系。康复教研室与康复医学科有机结合,康复医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相互促进、互为支撑。康复医学专业教师均为医院康复医学科临床医生。康复专业理论与康复医疗服务实践结合,发挥“双师型”师资在教学中无可比拟的优势作用。要加强培养学科带头人,鼓励骨干教师在职深造,提高学历层次等。同时,在教学培养计划中要侧重康复治疗技术的教学,增加其理论和实践教学。

    4.3发挥各级康复医学专业学会的作用

    发挥参谋和智囊作用,为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和规范院校康复医学教学提供参考建议。制定《康复医学教育最低标准》;协助审议和认证康复医学专业开办资质;统一规范和指导康复亚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指导、培训康复专业人员通过国家专业职称考试。

    4.4实施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建立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龙头、各地市医院为核心的四川省康复医学教育培训网络,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协作发展,形成了“华西主导、全省参与、院际协作、合作共赢”的联盟模式。根据地区实际,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康复专业人员培训。对县级以上医院康复人员,进行康复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的在职培训,提高其对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水平。对省市级以上医院康复业务骨干和社区康复医生、治疗师进行全脱产学习,重点加强康复治疗师培训。建立省级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逐步完成在岗康复治疗师全员培训。同时建立制定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和康复护士培训大纲和教材,逐步建立完善康复医学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

    4.5加强区域协作,建立康复医疗协同网络

    以成都为主导,绵阳、自(贡)泸(州)等地协同,构建三角试点创建示范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手段,以信息、知识、资源共享为基础,以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医疗服务、管理咨询及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内容,培养师资、搭建培训网络和交流平台,以在位教育和在线教育为手段,搭建起全省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人才的毕业后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发挥华西康复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集合四川各院校康复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优势互补,探索网络联盟协同发展模式,为城市社区和农村地区不断培养和输送核心适宜技术的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改善和提高基层康复医学人力资源配置,带动西部康复医学技术水平的提升。

    4.6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适应康复医学全球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国内外康复医学学术团体和专业机构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追踪和引进世界先进康复医疗技术。引进国内外优秀康复人才来川工作,同时不断提高本地化康复医学人才素质,组建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势学科和专家队伍,推动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

第9篇:康复治疗学专业范文

康复科在随着人们生活所需,业务随之快速发展,为进一步规划好科室发展,结合实际情况,具体该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供您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1

近年来,现代康复治疗项目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是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绝佳时机,加之我院各级领导对康复医学科大力支持,又恰逢我院新病房大楼开诊,对康复医学科的硬件装备,人员配备,管理、教学和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较高要求。为此,更鞭策我们在科室建设、诊治水平、医德医风、科研创新、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上不断发展,现制定2014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

请求院部成立康复病区,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装潢留置康复训练治疗大厅,面积200平方米左右,设置床位20张,按照康复科标准装潢病区。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进,培养

我科现有医师5人,其中理疗医师一名,医师严重缺编,请求院部至少安排二名医师,一至二名治疗师上岗,以维持病区正常运行。现有医师建议院部安排到省立医院康复科依次参观学习一个月,主要针对神经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学习。

三、医疗器械配备

请求院部购置康复训练器材一套,大概20至30万左右,现有理疗器械破旧不堪,部分更新如腰椎牵引床,超短波,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大概至少10万左右。(可行性报告附采购申请后)

四、康复护理

建议院部安排最小护理单元,5人,或者固定2至3人,白班,夜班由中医科护理部代值。

五、内部管理,横向联系

1.安排医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4.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

5.对疑难病人进行科内讨论,以提高治疗效果增进康复医疗技术水平。

6.劳务酬金实行二级分配,以工作量为主,结合岗位工作、职称、病人满意度综合考虑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2

在新的一年里为了将科室工作做得更好、使医疗工作顺利进行,医疗质量逐渐提高,特订计划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1、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科人员继续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并认真贯彻执行,坚持“九不准”,积极参加院内外一切政治活动,坚持政治学习。

2、调动全科人员的积极性,继续发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争取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服务态度,一切为了病人,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疾苦,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二、业务、人才培养方面

1、开展门诊诊疗工作,争取住院人数达到40人,收入达到380万。 2.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加强与ICU、骨外科、其他科室的合作;

3、拟开展穴位贴敷、脐疗、足心疗治疗中风后遗症、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运动障碍、肩周炎、慢性胃肠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药熏洗治疗肢体运动障碍,突出中医特色; 4.有计划对本科医师、治疗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

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疗技术水平。

5、加强人才培养,拟派三名治疗师和两名护士先后到省级康复医学科参加康复进修学习。拟增加1名内科研究生,三名康复治疗师,可以从在本院实习的学生中挑选,还可以从外面招聘,申请一名有经验的针灸治疗师,开展中医治疗项目。鼓励现有治疗师考康复治疗师证,争取人人有证;

6.按照诊疗方案进行,及时完成临床路径;

7、鼓励开展新项目新疗法,鼓励科研及论文撰写。将其作为评先的条件之一。争取2项科研立项,2篇论文在国家级杂志发表; 8.利用万名医师下乡村和网络、电台,做好科室宣传;

9.新院建成后,三年后,在充分利用60张床基础上,争取达到80张床,争取再引进四名研究生,一名康复专业,一名内科专业,一名骨科专业,一名针灸专业,十名康复治疗师,康复科分成三个单元:卒中单元、骨关节病单元、内科病单元(老年病康复),康复治疗师也分成三组,有计划地向这个方向培养。

三、综合治理方面

加强综合管理,按规定及标准贯彻落实各项政策,做好医疗安全工作,搞好室内、外卫生,做好防火防盗工作,营造良好就医环境,继续做群众满意医院,配合医院的中心工作顺利进行.

康复科下一年度工作计划3

近年来,现代康复治疗项目逐步纳入基本医保,是为康复医学发展的绝佳时机,加之我院各级领导对康复医学科大力支持,康复病区成立,开张大吉,病房供不应求,对康复医学科的硬件装备,人员配备,管理、教学和医疗质量安全保障,均提出较高要求。为此,更鞭策我们在科室建设、诊治水平、医德医风、科研创新、人员配备、硬件设施上不断发展,现制定2015年度工作计划如下:

一、着力建设康复科病房、规范发展康复科病房管理

康复病区已经成立,按照卫生部国家标准装潢,焕然一新,装潢留置康复训练治疗大厅,面积八十平方米左右,设置床位二十张,目前床位供不应求,开张大吉,采购器械最迟三月份到位。按照规范病区管理,加强核心制度学习和执行,完善三级查房,加强住院部病人管理,实行有康复特色的病房管理模式。

二、人才引进,培养

我科现有医师五人,其中理疗医师一名,门诊上班一名,病房三名医师,无法正常排班,严重缺编,存在严重医疗隐患,请求院部至

少安排二名医师,一至二名治疗师上岗,以维持病区正常运行。此十万火急!现有医师建议院部安排到上级医院康复科依次参观学习一个月,主要针对神经康复治疗、物理治疗学习。或者请上级医院医师过来传帮带。

三、医疗器械配备

现有采购计划院部已通过,估计争取春节前安装测试使用完毕,暂时以器械公司培训为主,所有医师必须熟知操作,完全掌握适应症,禁忌症,专人保管,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疗需要,逐步添置被动训练器械.。

四、关于医保

加强住院病人床位管理,严格实行病人离院请消假制度,避免医保查房,堵住医保漏洞。及时书写病历,病程记录,规范用药。

五、内部管理,横向联系

1.安排医生定期到其他科室查房,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指导相关科室医师开需要的康复治疗项目,指导本科人员制定康复计划及实施。本科医师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适应证,向其他相关科室医师推介本科特色。

2.有计划对本科医师进行全面康复培训,做到康复理论和康复治疗技术每周一小训每月一大训,以提高每位医师的康复理论及康复治

疗技术水平。

3.全面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吞咽障碍治疗,拓展脑损伤、脑瘫、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4.在院内外宣传康复项目特点治疗效果提高社会各界康复意识。通过病人及时反馈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改正我们工作当中的不足,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