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建筑调研汇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调研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调研汇报

第1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一、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紧密结合本地实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全局,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狠抓农业项目建设,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始终把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核心任务来抓,并且围绕我市的“六条龙型经济”和“五大新兴产业”开展项目建设。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开工建设项目76个,竣工项目17个,完成投资14.37亿元,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73家。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促进了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全市拥有“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村1815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2%。较为规范并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28个,经济人队伍发展到2万多人,全市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127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9%。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3325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9%。

2、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开展文明生态村建设工程。总数达到303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3%。截至到9月底,全市确定的创建村已完成道路硬化1818.8公里,栽植各类林木762.43万株,建设“村民中心”1273个,累计达到2078个。实行公路客运村村通工程。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村全部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运。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发展了农村有线电视和互联网进乡(镇)入村,有线电视入村率达到了43%,互联网已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目前全市已完成了106个村、6.25万人饮水安全任务,全市安装自来水的村达到3448个,受益人口为314.52万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9.5%。实施“一建三改”工程。推广了农村沼气池和改厕、改圈、改厨,截至到9月底,全市新建沼气池34032户,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28.8万户,占适宜建沼气池总户数的21.1%。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城乡一体的流通网络建设,全市发展“农家店”1970家。

3、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一是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到目前,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已向学校累计拨付资金3724万元,其中拨付免杂费资金3166万元,全市免杂费和补助公用经费资金全部到位。二是健全完善了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全市农业人口参合率达到了93%。得到医疗补偿的96.2万人次1.13亿元,住院补偿的13.4万人次,9945万元,补偿在1万元以上的346人次。并且完成193所乡镇卫生院整合和规范化改造任务,全市乡镇卫生院全部达到省级标准。与此同时,市级财政又投入6000多万元,为所有乡镇卫生院和5278个村卫生室完善设备配置,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国家和省颁标准。三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今年全市共有21374名五保供养对象被纳入保障范围,其中集中供养6173人,分散供养15201人,集中供养标准平均达到2984元/年,分散供养标准平均达到2687元/年。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800元提高到了1000元。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低保对象有4.87万户、9.71万人,已发放低保资金4657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四是逐步实施养老保险政策。全市共有63.65万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领取养老金人数共计9.59万人。

二、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模式

我市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新农村建设呈现出城市工业文明辐射下的农业产业化、乡村工业化、村落社区化、农民生活方式市民化、基层智力结构民主化的大趋势,因地制宜的探索了一些新农村建设模式。

1、小城镇建设带动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托小城镇现代化建设,坚持镇村互动、协调发展,发挥城镇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我市丰南区的黄各庄镇对本乡镇的建设进行了科学的规划,高标准的建设现代化小城镇,形成了行政文化中心区、商贸服务区、居民住宅区和惠达工业园区等四个功能区,并初具规模。该镇以城镇化为带动,着力推进“两个集中、一个转移”(即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有序向城镇集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全面促进了镇村融合、共同繁荣。占地3平方公里的惠达工业园区,吸引发展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入区发展,初步形成了卫生陶瓷、塑料制品、机械制造、煤化工等产业集群,并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达11500个,职工年均工资收入15500元。同时,伴随农业经营方式向集约型、规模型、企业型的转变,大批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民进入企业、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几年来,全镇累计投入1.25亿元实施沿街改造,建设商居楼12.6万平方米、市场5个,全镇各类三产服务网点累计达到2750家。并通过做好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服务,发展各类经济大户136户,形成了文化用品、家具用品、蔬菜生产和交通运输等17个专业村,占全镇总村数的32%。目前,全镇从事非农产业人员达到2.1万人,占全镇劳动力总数的72%,非农收入已经成为全镇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

2、循环农业示范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根据循环农业发展的理念指导农业发展,改变农村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变废为宝,实现农村的清洁生产,改变农村的面貌,提高农业的投入产出率。

位于我市乐亭县县城南部的赵庄村,自2005年被确定为省级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示范村和市级文明生态村以来,以循环农业和清洁生产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大力建设“一池三改”沼气池,全村共新建10立方米沼气池115口,占全村总户数的90%。沼气池的建设使农户庭院卫生明显改善,提高了空气质量。厕所用沼液冲洗,无蚊蝇乱飞现象,特别是人畜粪便进入沼气池后,通过沉淀除卵、厌氧杀卵灭菌、氨态氮杀卵灭菌、温度杀卵灭菌等环节,大大减少了疾病传播,达到国家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发展循环农业和清洁生产改变了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把家庭妇女从繁重的家庭劳动解放出来,促进了家庭和睦。使农民有时间从事文化娱乐活动,讲卫生,爱整洁,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沼”综合利用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意识,成为农民学用科技的新时尚,并且改变了农村街道柴草乱堆乱放、粪水横流的卫生状况,使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根本变化。全村每个建池户年可产气350立方米,完全满足了一家四口的做饭、照明的需求,可节约燃料费600余元,电费150余元。沼气池年产的50立方米沼渣、沼液,通过作底肥、追肥、叶面喷施等方式用于棚菜生产,年节省化肥、农药投入1200元。

3、农业产业化促进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根据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带动周边农村成为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增加农民的就业渠道,提高农民的土地收入和务工收入。

我市玉田县玉田镇、陈家铺、唐自头和林南仓四个乡镇,依托北京同仁堂河北中药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益民制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强化示范引导,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1万亩,并且全县有板蓝根、荆芥、地丁3个品种通过了GAP认证。通过作为大企业的生产基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样,遵化市团瓢庄乡的西下院寺村作为广野食品贸易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东旧寨镇的大寨村作为蓝猫饮品集团有限公司的原料基地、西下营乡作为栗源食品有限公司的板栗原料基地,也都大大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4、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重点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农业。

各县(市)、区都把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突破口。立足传统农业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选定产业,调优结构,培育基地,突出龙头,发展能人,注重科技,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加工则加工的原则,突出培植奶牛、海珍品、蔬菜、食用菌、板栗、甘薯、瘦肉型猪、肉蛋鸡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区域农业特色和品牌,全市“一村一品”特色经济村达到了1815个,占全市农村总数的32%。滦南县柏各庄镇交六村的蛋鸡产业、奔城镇张官寨村的畜牧养殖、迁安市寺后村的百亩粉丝加工园区、汉沽管理区四队的芦笋种植、遵化市平安城镇平一村的食用菌、娘娘庄乡相古庄村的香白杏、上、下马峪村的秋蜜桃等都是“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典型。

5、区位优势受益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托本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所带来的商机和机遇,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的服务化水平。

唐海县位于我市的南部沿海,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曹妃甸工业区的腹地,兼具行政建制县和国营农场双重体制,港口的建设发展为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唐海发展临港经济带来大好机遇。该县在着眼建设曹妃甸工业区后方服务基地和冀东油田生活基地目标下,下大力量推进城市开发建设,累计启动财政资金近3亿多元、吸引社会资金20多亿元、完成城建工程150多项。在加快城市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的同时,以文明生态村镇创建为抓手,加快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共创建市级文明生态村31个,八农场进入“全国文明村镇”行列。积极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开发建设了“落潮湾”、“恒行蟹园”等一批集湿地旅游、农业观光、港城游览、休闲观光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景区。大力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星级宾馆、大型商务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城市服务业,同步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目前从事服务业的农村务工人员达到8000人,年人均收入达到超万元。

6、县域经济辐射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托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点带面促进周围农村地区的发展,“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形成多点开花、共同发展的新气象。

迁安市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其发展主题和方向,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一是利用县域内较好的农业自然资源基础,发展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传统农业产业,尤其是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延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服务业随之出现。*市鑫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迁安市禽类制品生产龙头企业,该公司集种蛋生产、雏鸡孵化、饲料加工、肉鸡养殖及屠宰加工为一体,可以向当地肉鸡养殖户(场)提供种鸡、饲料、养殖技术指导、防疫服务,并与养殖户(场)签定肉鸡保护价收购合同。二是利用该市拥有较多的旅游景点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旅游业。大五里乡重点发展塔寺峪、老爷山、挂云山、云山峡谷森林公园等自然景点和高家大院、贯头山酒等文化景点,大崔庄镇重点发展了白杨峪等旅游景点,并都开发了乡村民俗游、采摘游。三是利用丰富的铁矿资源大力发展钢铁产业,并与国有大中型企业联营,使得该市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马兰庄镇李家庄与首钢的联营促进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县域经济发展,使该市走上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道路。

7、第三产业主导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依靠农村周围的自然人文环境,大力发展旅游、餐饮、商场、娱乐等第三产业,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建设。

迁西县从建设全县的生态家园入手,坚持保护与绿化并举,深入实施“三环两沿”工程。在此基础上,该县提出了创建“中国旅游强县”的目标,搞好景区生态建设,做好与京津唐承秦景点的衔接,全力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积极推动青山口、太阳峪、石梯子、小黑汀等村开发“农家乐”旅游项目。目前,以“青山、绿水、古长城”为主题的乡村游已初具规模,带动了当地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200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2800万元,农民实现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创社会效益1亿元以上。

迁安市大五里乡拥有众多的自然旅游景点,塔寺峪、老爷山、挂云山等自然景区风光旖旎;高家大院、贯头山酒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原始森林”之称的云山峡谷森林公园里有高达200米的绝壁、桃花洞、春山洞等景点,山鸡、野兔、貉子、狐狸等时常出没,并有八百余种中药材。拥有得天独厚资源的大五里,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游,重点开发了云山峡谷景区、山叶口景区、水峪农牧园和佑龙湾水上乐园等,形成了集自然生态景观游、乡村风情民俗游、采摘山果等于一体的旅游新亮点,带动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8、经营体制创新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改变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通过土地置换、与大企业联合经营等方式改变农民的生活面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迁安市马兰庄镇李家沟村三面环山,“大姑娘不嫁李家沟、要饭的不到李家沟”的顺口溜流传久远。上世纪90年代,村里开办的铁矿以及与首钢的联营,使李家沟村开始走向富裕。改造居住环境,像市民一样拥有整洁舒适的住房、洁净方便的自来水、硬化平坦的道路成为富裕的李家沟村人的新追求。李家沟村按照科学规划、集约建设、规范管理的思路,从2003年起着手建设居住相对集中、土地相对集约、基础设施相对聚集的高标准新农村。对全村整体拆迁,建设统一的别墅85座,无偿提供给85户村民使用;建设村民公园和植物园,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硬化村路,安装路灯,修筑河防工程;全村电力、通讯、有线电视“三线”入户,实现网络统一和集中给排水、集中供热……2005年,李家沟村被命名为河北省卫生村。在整治环境的同时,李家沟村实现了“人人有保障”的目标,村集体出资为全体村民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为失地村民办理养老保险,每个村民年终有分红,上了年纪的村民按月领取生活费。

9、政策法规推进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按照河北省提出的“四个一批”建设要求,结合我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重点抓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切实做到“转变一批”、“提升一批”、“改善一批”、“迁建一批”。

我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积极按照省政府提出“四个一批”建设要求,重点抓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典型。如玉田县结合蓟运河滞洪区村庄搬迁,确定了宋庄、小辛庄、船窝4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滦县响?镇结合采矿区压矿搬迁,确定了前常峪、后常峪等7个村进行连片规划建设新农村示范点;唐海县四农场抓了村队撤并迁建,促进人口向场部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建设新农村示范典型;开平区抓了贾庵子村以村企共建方式实施并村搬迁,高标准建设新农村示范典型等等。

10、协会组织帮扶型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各种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促进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突破原有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制约,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改善公共设施,使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促进村容村貌不断改善。

迁安市围绕农产品产、加、销的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迅速崛起,市优质农产品产销协会、市甘薯产业协会、苗木协会、花卉协会、养猪公司、养鸡公司、养牛公司等行业专业协会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扣庄乡寺后村甘薯加工协会、大崔庄镇长城绿宝农产品经销有限公司、上庄乡银田棚桃协会、凉水河村果菜协会等围绕本地区域特色产业的各类区域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62个,拥有固定资产总额29276万元,社(会)员总数14560人,带动了全市91155农户的生产,占全市总农户数的56.8%,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生产资料服务、农副产品购销贮运等多个领域。仅甘薯加工业,就有规模型甘薯粉丝加工企业43家、加工专业村29个,参与农户达1400户,从业人员1万人,年产粉丝19.2万吨,年加工产值6.42亿元,年可实现纯效益9636万元,仅此一项,全市每户农民增收580元。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稳定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1、科学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起步要件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面广,是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应按照“科学规划、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点面统筹”的步骤推进其发展。各县(市)、区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聘请高层专家为本县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科学的规划。唐海县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制定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布局全力予以推进;遵化市全面启动了镇村规划编制工作;丰南区的黄各庄镇投资45万元,统一编制了小城镇建设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科学规划的实施,使得各县(市)、区的新农村建设能够稳步、扎实地推进。

2、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内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需要扶持的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我市坚持以农村基础设施为重点建设内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增加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切实改善了乡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解决了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市共完成道路硬化1818.8公里,解决6.25万人饮水安全任务,自来水普及率达到了59.5%,实现了农村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并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运。也正是由于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发展生产的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3、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强力支撑

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是根本、是关键。各县(市)、区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农产品增值增效和农民增收,形成了“县县有特色、乡乡有产业、村村有精品”的产业格局,使得传统的农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现在我市500万元以上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225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额达到了245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7%。农业龙头企业的周边乡村利用为企业提供原料基地和输送务工人员来推进新农村建设,既增加农民土地收入,又增加了农民的务工收入。

4、政府扶持是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取向直接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成败。我市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县两级在财政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使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得到了资金支持,使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文娱设施等有了资金投入。市委八届三次全会制定了以城乡统筹为基本途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思路、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

5、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要用现代经营理念指导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改造农业。我市各级政府都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并融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迁安市与河北省农科院合作开发出省级名优产品8个,获得农业部认定的绿色产品标识11个;玉田县与双汇集团共同兴建了*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河北省规模最大的生猪屠宰和肉制品加工基地;唐海县与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合作开发了千亩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与日本山星株式会社合作了河豚鱼加工项目等等。这些工程项目的实施,大大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进而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

四、我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与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地区之间的差距。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农民收入问题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问题。虽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我市农民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城镇居民的收入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从全市来看,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1,绝对额相差5906元。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4:1,绝对额相差7221元。农民增收不快、生活水平偏低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2、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尽管我们一直在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但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装备和农业技术生产手段落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现代农业、外向型农业发展还不快。与城市相比,农村在“水、电、路、气、讯”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服务方面差距很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还不高。

3、农民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总体来说,我市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长期坚持工业化战略,资源配置总体偏向城市,使得劳动力的素质与城市相比仍然存在明显的差距。由于农民的素质不高,使得一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无法得到推广,一些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无法得到应用,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智力阻碍,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建设。

4、农村集体经济薄弱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其小生产、小资本、小流通的通性难以面对大市场的冲击,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发展生产的支柱,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是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保障,但我市农村面临的建设资金难以筹措、社会保障难以兑现等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全面发展。

五、对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1、坚持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要继续打牢农业基础,这不仅是保证粮食安全,支持城镇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客观要求。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切实加大财政支农力度,重点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园区”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业;以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发展外向型农业为方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的第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我们要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富裕农民,以城镇化改造农村,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使全市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3、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一个关键措施,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农村较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而且能够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要在道路硬化、院街净化、村庄绿化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村容村貌,并且要推进村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娱乐设施的建设,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

4、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

农村社会事业的建设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稳定。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大力普及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和各种商业医疗保险,使农民能够看病,并且要看得起病。要按照农民的实际意愿,分阶段、分层次、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使其能掌握一门致富技术,尤其要加大对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和外出打工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第2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段时期我们的中心工作.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县政府办《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调研工作的通知》,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XX镇,辖8个村,农业人口7533户2.96万人,农村劳动力1.2万人,全镇总面积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万亩,农业生产总值1300万元。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对“三农”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镇有五个“新农村”试点,分别分布在碧石、沙田、十六都、溪头四个行政村五个试点自然村。这些试点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十六都村组织实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环境整治措施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变,青山绿水,沿河路绿树成萌,环境优美,公路畅通,是个人见人赞的好地方。

我镇新农村建设虽取了一定成效,但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农村生产力低下

我镇的农业总体是还是粗放生产,产业化基本未形成,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都处于低水平发展,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户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出外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农民大都是老、弱、妇、幼。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田只能粗放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

(二)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强

我镇除了十六都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各种因素,老百姓响应不积极,“六改四普及”难度大,农民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还不够,有些农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观念,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级党和政府的大事,个人存在不愿让利、不愿筹资的思想。虽成立了“村民理事会”,但“理事会”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改水、改厕、改栏工作进展缓慢。

(三)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财力制约,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1、农田水利设施薄弱,镇、村投入资金有限;2、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虽有所改善,但通达深度、通车质量都存在较大问题。且镇村都面临通村公路的养护资金紧缺的困难。

(四)社会各项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镇的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同时,农村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扰,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资金少、设施差的状况没有得到改善。农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动,“__”等赌博活动有抬头的趋势。农村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

三、几点建议

(一)加快农村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完善、强化、落实扶持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农民收持续增长机制。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要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其次,加强对农民的文化、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操作技能,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就业率,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二)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进一步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要根据现有特点,对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建设,要在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民房设计上充分体现农村特色和地方特色,注重与自然相和谐。重点整治脏乱差,加大 宣传力度,转变镇村干部工作作风,耐心做好引导、疏通工作,认真按照“三清、三通、三改、三规范”的要求,进行一次村庄整治建设。成立“村民理事会”,并充分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加快“六改四普及”步伐,集中力量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净化、绿化、美化村容村貌,让农民群众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促进农村全面小康建设。

(三)加大对农村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进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滞后的瓶颈制约。树立“建设大通道、发展大产业”的思路,全面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自然村内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第3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各位会长、各位监事:

大家上午好!

现在我向会议汇报山东省***协会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财务情况。我会根据省住建厅、省民政厅的要求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按照协会《章程》规定收取和使用协会会费,不强制会员单位缴纳会费,不向会员单位收取除会费以外的其他费用。

省协会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会费及各项收入总额为**万元,各项费用支出共计**万元。具体收支情况汇报如下:

(一)会费收支情况

2019年至2020年6月份共有**家会员单位缴纳会费,会费收入合计**万元。支付房租、物业费、空调使用费等各项费用**万元;办公室装修及购置办公家具费用**万元;车辆维护使用及保险费用**万元;协会会刊、各类文件打印及邮递等费用**万元;购置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等办公设备费用**万元;召开理事长会议、专家委员会会议、专家评审会等各类会议费用**万元,会费支出合计**万元。

(二)课题经费收支情况

1、承接《装配式建筑工程监理规程》课题成果转团体标准项目的课题经费**万元。支付会议、实地考察调研、差旅费、资料印刷费计**万元,缴纳税金**万元,支出合计**万元。

2、承接《建筑业统计分析与市场调查》项目拨付的课题经费**万元;支付专家费用、实地考察调研费、差旅费、会议费、资料印刷费共计**万元,缴纳税金**万元,支出合计**万元。

(三)省协会参加山东省民政厅组织的山东省省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经考察评估公示后被授予5A级社会组织,并收到山东省财政厅集中支付中心拨付的**万元扶持资金。

(四)利息收入**万元。

截至2020年6月省协会各项收入与费用收支相抵后的结余为**万元。

汇报完毕,请审议。

谢谢大家!

第4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关键词:城乡规划;三年级设计课程;“职研教融合”;改革研究;河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5104

1 引言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教育部2011年4月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将城乡规划学从原建筑学一级学科中拆分出来,标志着城乡规划学被正式提升为新的一级学科[1]。虽然城乡规划专业属于工科门类,但是涉及的知识体系众多,专业课程涉及工学(建筑学、风景园林、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统计学、地理类、应用数学)、艺术学(设计学、美术学),以及社会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历史学、管理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门类[2]。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综合了上述学科门类的相关知识,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于城乡规划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组织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定,因此不同学校针对自己的办学特色进行了学科定位和课程设置。

我国城乡规划专业多为五年制办学,不少学校都是以三年级作为专业的过渡期,从之前的建筑学知识的学习转向城乡规划专业的学习,因此研究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为了提高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质量,进一步做好城乡规划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确定城乡规划专业的办学特色,需要进行设计类课程的改革。当前社会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要求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城乡规划专业乃至整个行业都处在大转型时期,未来的规划方法和方式会和现有的规划体系有很大变革,从粗放式的追求量的规划转向精细化的强调质的规划,教育体系要灵活变革来适应未来的发展要求。

本文以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职研教融合”的角度出发来探索一般工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课程的改革研究,其中“职”指的是学生就职,“研”指的是学生考研,“教”指的是本科课程教学。

2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现状

2.1 办学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成立于2005年,学制为5年,毕业发工学学士学位证。当时所在学院为土木学院,2008年并入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2013年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该专业的前身是测绘学院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城市市政工程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区域规划等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接受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设计等基本训练,掌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能力。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成立于2005年,设置有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发理学学士学位证。该专业的前身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2001年秋季开始面向全国招收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学制四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承担自然资源学、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规划、村镇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教学工作,致力于培养具备坚实的地理科学基础和开阔的城市与区域经济视野,较强的空间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从事资源环境评价、城乡规划管理,以及村镇旅游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管理与技术复合型人才。

从上述介绍来看,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前身都是建立于1993年的城镇规划专科专业,目前这两大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尽管两个专业在本科教学的课程设置上有一部分重合,但是城乡规划专业不等同于人文地理学与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和课程设置中避免出现雷同的现象,而设计类课程就是两大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区别。根据笔者对于我国城乡规划专业通过评估的42所院校的调研,城乡规划专业所在学院有众多模式,其中建筑与城规学院模式所占比重最大,这说明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大专业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强劲,建筑学院模式紧跟其后,也说明了城乡规划专业对于建筑学的基础依托。

2.2 学生就职状况

2.2.1 已毕业学生就职总体状况

笔者对已毕业的130名学生进行了统计,除了12人信息不明之外,发现就业状况总体良好(06级学生没有信息反馈,11级学生由于刚毕业信息还不完善)(表1)。其中转行人数12人,占到统计人数的9.2%,从事规划以及建筑行业的人数共计106人,所在的挝恢饕集中在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规划管理局以及景观设计院等。从学生就职的状况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提供借鉴。

2.2.2 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

笔者对已毕业但仍然从事规划行业的85名学生接触的物质空间类的规划项目类型进行了汇总,具体内容详见表2。

根据已毕业学生从事的项目类型,可以为城乡规划专业设计类课程体系提供一定的依据。

2.2.3 已毕业学生对于培养能力的建议

在设计能力方面首先应该掌握各个功能区的做法,如居住区、商业中心、站前区、滨水区、CBD、仓储区、物流园区、交通枢纽等,多参观,多思考。其次设计前应仔细研究地块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基础资料,了解其文化内涵,提炼其城市特色,融入设计中,让作品主题更鲜明,更有灵魂。再次应熟悉相关规范,关注规划前沿,与时俱进。最近国家新出的政策要多了解,如开放式社区、花园城市、美丽乡村、大数据获取及处理等。

在表达能力方面平时多加强手绘的练习,练习空间尺度和建筑尺度的把握,提升方案能力。并且要精通各种软件,包括CAD、PS、SU、GIS、AI、INDESIGN、COREDRAW、OFFIC办公软件等,并且要掌握与外界和甲方的沟通和斡旋技巧。

2.3 学生考研状况

2.3.1 考研录取率分析

河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7年来考研录取率呈现波动状态,在2014年达到低谷,2016年达到高峰,总体考研率为17.5%,具体内容见表3。

2.3.2 快题题目分析

快题设计是规划设计的一种快速表达形式,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设计从文字的要求到图形的表达。无论是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工作选拔测试,都可能采用规划快题设计的形式。研究生初试考快题的高校有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广州大学、湖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天津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清华大学、西建大、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16所高校。研究生复试考快题的高校有西北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广州大学等11所高校。

快题设计测试中一般多考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此类快题在考试测试中更容易操作。具体类型包括: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心区规划设计(商业中心规划设计、文化娱乐中心规划设计、行政中心规划设计)、滨水区规划设计、旧城改造规划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一般会有山地)、公园景观(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步行街规划设计(一般是历史街道)、大学校园规划、中学校园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办公园区规划、物流园区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近5年来部分高校(上述16所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快题题目类型详见表4。

3 三年级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研究

城市规划专业在学科设置上升为一级学科后,城市规划专业涵盖的范围更宽更广,不同院校背景的城市规划专业也在日渐摸索中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3]。不论城乡规划专业如何发展,其核心是不变的,即以城乡物质空间为核心。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是以土建类学科为背景,以设计类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物质空间规划为主,同时强调对多种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具有豫西北地域特色的教学与科研方向。

河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在前三学期和建筑学专业实行建筑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到二年级下学期进行专业的选择(建筑学专业和城乡规划专业)。因此城乡规划专业五年的设计类课程为从大一的建筑设计基础、到大二的建筑设计、大三和大四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以及大五的毕业设计。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城市规划设计系列课程作为城乡规划专业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4]。三年级是城乡规划专业系统的由建筑类知识向城乡规划类知识的转换,因此这个阶段学生在思想上、方法上、认知上会有很大的不同,笔者从已毕业学生的就职状况和考研状况综合考虑,从下述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研究[5~8]。

3.1 教学内容改革

三年级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以物质规划和形态规划为主,同时强调相关知识体系的结合。在教学内容上和二年级下学期的最后一个建筑设计相衔接,从单体建筑设计过渡到群体建筑设计,再过渡到对整体空间环境的综合设计。以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和城市设计为主,每个学期两个设计,每个课程设计56学时,具体内容见表5。

3.2 培养能力改革

城市规划与设计课程不能仅仅只是训练学生的绘图水平,应从多方面进行能力的提升,笔者认为,三年级的规划设计课程可以从设计能力、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综合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具体内容详见表7。

3.3 教学过程改革

3.3.1 O计课流程安排

设计课程要特别重视过程控制,上课纪律应当加强,防止学生最终只交一套图纸的情况发生。严格把控每一个过程环节,一草和二草按照时间交图或汇报,并注重点评。设计课中的集中授课与点评时间应均匀分布在设计过程的每个阶段。并且要注重设计课和实际的结合,要强调实地调研的重要性。具体可以细分为1+1+2+2+1模式,即第一周的开题、调研阶段,第二周的汇报、点评阶段,第三、四周的一草、点评阶段,第五、六周的二草、点评阶段,第七周的三草、点评阶段,并且一定要有为期一周的课程设计周,在这一周里学生可以专心的表现最终成果。

上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分析(以快题的形式,注重手绘能力的提高)――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交一草草图)――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手工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下学期:开题――实地调研――资料搜集――规划先例汇报(以ppt汇报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资料搜集――方案生成(师生互动)――一草(师生互动)――二草(交二草草图)――三草(生生互动)――出图、制作机器模型――评图、评模型――展览――制作图集、刻录光盘――归档。

3.3.2 设计课过程监控

为了严格把控学生上设计课的纪律,端正学习态度,应做好平时阶段的考勤工作,平时成绩结合学生上设计课的出勤率以及迟到情况分别对待,并努力控制好上课的学习效率。

为了强化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性,避免最终熬夜突击画图交图的状况,每个设计过程中间要求交草图,草图要求进行简单的排版,要有设计思路分析、手绘草图、设计说明、总平面设计等内容。并且严格要求调研报告、调研汇报、成果汇报、模型制作等的成果质量[9~10]。

课程设计结束要求上交正式的设计图纸,正图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要求来完成,要有认真的排版、分析图、总平面图、效果图、意向图等。

3.3.3 设计师进课堂

考虑到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特点,设计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进一些设计院的工作模式,例如设计师教学、设计师答疑、设计师评审等环节。

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三年级课程建议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参与其中,建议邀请至课堂的规划设计师或规划局工作人员针对规划行业发展行情、规划设计方法、规划评审过程、规划局工作职责等做专门讲座。

4 结语

作为一般工科院校的城乡规划专业,在专业定位、办学特色、设计课程的资源获取等方面不能一味地模仿和学习“老八校”类的城乡规划专业。应从行业需求的角度考虑确定适合非“建筑老八校”类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丰富设计课类型,重视建筑与规划设计方法的指导,加强对外交流。并积极探索学院和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院和兄弟院校合作办学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煜辉,孙国春.重庆大学城乡规划学科教学体系创新与改革探索[J].规划师,2012,28(9):11~16.

[2]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3]李 婧,王 冷.基于城市空间设计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J].华中建筑,2016(4):176~180.

[4]梁振然.产教融合背景下城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5):93~96.

[5]王浩钰.城乡规划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6).

[6]申洁,王丽娜,邵 俊.城乡规划学专业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16(6).

[7]杨梅焕,陈秋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法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2(2).

[8]李 洋,崔 俏,刘叶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课程改革研究[J].江西建材,2016(24).

[9]唐 乐.城乡规划专业快速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10]韩秀茹,燕 华.城乡规划专业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青海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规划与设计》课程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

第5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一、“四校四导师”活动简介

2016年,活动延续“4+4+4”模式,即由4所核心院校、4所知名院校、4所基础院校组成,邀请4家中国建筑与装饰设计50强知名企业,共同探索实用的教学方法。另外,匈牙利佩奇大学的加入,为实验教学课题更好地与国外师生交流开拓了视野。选题以建筑与人居环境“美丽乡村设计”为主线,各责任导师出题成立课题库,最后以考察方便为原则,确立了4个备选课题:新宁莨山莨笏街景区滨水文化商业古街环境设计、安吉剑山村湿地公园改造、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南天门乡郭家庄村乡村设计、重庆市九龙坡区金凤镇九凤村一社魏家民宿。课题组规定每次汇报的内容、设计的深度、参考资料等。3月份在河北承德进行首次开题汇报,4月份在四川美术学院进行中期一次汇报,5月份在中南大学进行中期二次汇报,6月份在中央美术学院进行结题答辩。所有活动时间都安排在周六、周日,师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交流与学习。各校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寻找差距,总结教学理念和方法。整个活动在中国设计教育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设计界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二、毕业设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毕业设计是在教学过程的结束阶段进行的总结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设计技巧,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能力及创新设计的练习。而艺术设计门类下的环境设计,是一门较为复杂的交叉学科,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设计学、人机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社会学、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环境生态学、环境行为学等。因此在毕业设计阶段,上述的范围都会有所涉及,学生面对庞杂的知识体系往往会顾此失彼,设计成果不理想。首先,毕业设计选题假设。大多数的院校基本是教师假定题目,给出设计任务书,学生依据任务书做设计。由于选题是虚拟的,所以学生不能现场调研踏查,不了解实际的环境条件,同时对各种限制或不利条件缺乏分析,这会导致在解决具体设计问题时提不出确切的方案。其次,教学模式陈旧。毕业设计课程基本是延续传统的教学方法,由一名教师辅导多名学生,学生独立进行设计,教师集中辅导。现在可以借助网络优势,学生通过微信图片与教师形成不间断的沟通。但是由于大多数院校把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下学期,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投入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设计过程不够重视,更注重设计成果。学生缺乏对具体事物的操作能力,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欠缺,创新性不足,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最后,毕业设计与实践不接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较强,要通过实践来消化理论知识,并与实际工程接轨。反之,在实践知识的全面掌握下,能够促进设计理念的提升与创新。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少,即使是利用假期到公司实习,也很少能够接触从设计到施工的完整流程。所以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学校所学知识有哪些欠缺之处,也不清楚自己的专业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三、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第一,选题要合理。毕业设计选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完成教学任务,既不能难度过高,因为学生开展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没有达到一定高度,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专业能力得不到发挥。因此,让学生明白毕业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探索设计的社会价值,就是选题的宗旨。2016年“四校四导师”的实验课题以几个美丽乡村为设计选题,使各校教师和学生能够主动把握国家发展动向,面对农村出现的各种新问题,如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农村环境污染;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问题等。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设计应彰显各乡村的特色,并按照乡村的自然禀赋、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的要求,发挥自身优势,挖掘深度底蕴,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和乡土特色。选题复杂程度较高,涵盖了产业经济、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对艺术类本科毕业生无疑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如何处理乡村与城市的关系是关键问题,乡村不是城市的复制品,更不能一成不变地延续旧的设计形式和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铁率先垂范,应邀为河北承德兴隆县郭家庄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为全体学生打开设计思路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第二,加强现场调研工作。实地调研是设计人员收集第一手资料的过程。到现场调研,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限制条件,利用分析数据,可以使毕业设计在充足的理论支撑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性。调研内容包含绘制设计范围的现状地形图;查询设计范围内必须受保护的古建筑、有年代记忆的水井等;听取当地政府和百姓对设计项目功能和使用的意见和要求;了解周围地形、地貌及新老建筑物的关系;了解当地的建材情况,污水、雨水排放情况,以及现有绿化种植情况等。同时,还要了解当地的历史、周边环境、村庄的入口、道路、主要人群等。所有参加课题的师生都到现场进行了实地踏查,包括在农村进行街访、在居民家面对面访问、与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座谈等。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和法规的认真解读,是设计项目能够落地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学生从开题、构思,再到深入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对于基础知识和设计技能的考验,同时还要面对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基本技能的提升,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如在实验课题中出现的对乡村建设的理解产生偏颇、对建筑技术的了解较少、对设计规范和建筑使用功能的知识缺乏足够的重视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实验课题中佩奇大学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展示,更加说明了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重要性。第四,实践教学环节的融入。工学结合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早在包豪斯学院就已经确立了。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奠定的教学思想对现代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学院第一任校长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当时就提出,应建立艺术家、工业企业家、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分隔的关系。同时,他还提倡在新的学校中加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学生的作业成为企业的项目和产品。如今,距格罗皮乌斯提出教学理念已相隔近百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设计教学在世界各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就我国的情况来讲,由于一部分院校在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设施不完善、办学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开始增设艺术设计专业,导致了专业课程的教学基本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而实践教学与学生的操作技能都相对薄弱。如今这个问题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改革已在各校纷纷试用。“四校四导师”实践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知名设计企业和实践导师的加盟与教学指导。外聘实践导师到校参与毕业设计的辅导,能够缩短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距离,客观地评价教学活动的成果,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第五,加强院校间的合作与交流。“四校四导师”课题打破了院校间、校企间的教学壁垒,实现了多所高校联合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缩短差距,从而有助于提高本校的教学水平。“四校四导师”实验课题为师生提供了交流、互动、提升的平台,通过扩展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让学生成为有造诣的人。同时,实验课题也为其他高校的设计教学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作者:于冬波 郭鑫 张享东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玉仓.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浅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3(13).

[2]李丽颖,李海涛.“美丽中国”从乡村起步[N].农民日报,2013-3-16(1).

第6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我个人担任了五个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办公室主任,现在,我就绿色经济长廊建设和月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向与会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其他三个项目分别由和为大家汇报。

一、绿色经济长廊

工程建设情况

一是制定了方案,明确了职责。建设绿色经济长廊是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建设时间长,为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挥部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形成了《县绿色经济长廊建设实施方案》,现已由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到各单位组织实施。《方案》对各项建设内容和目标进行认真的梳理,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明确了洁净一条江,绿化两条路,重点建设十个节点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项工程项目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为下一步迅速启动、尽快推进绿色经济长廊各项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紧密跟踪项目申报工作。认真对照《实施方案》中的工作职责,继续梳理可以申报的项目名称和资金规模,积极开展项目的申报工作,建立了项目开发申报半月汇报制。10月16日统计:2012年可开发申报项目单位共有17个,申报项目总数64个,资金总额达3.7亿多元。项目涉及农、林、水、环保和民政、文化、教育、旅游等众多单位,都可以在绿色经济长廊范围内实施,为下一步各专项工程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证。10月31日统计:又新增了6个项目,使项目总数达70个,资金达到6.2亿元。

三是科学规划设计。厦门格林贝尔设计公司对两岸进行了多次的实地调研和踏勘。11月1日初步规划纲要和初步方案已提交县有关会议讨论,需要进一步补充、修改。

四是开展了生态休闲区地形测绘工作。10月6日,赣南测绘院一行9人进场进行地形测绘。目前,技术人员正在加班加点测绘地形,已完成90%的工作量,预计本月20日前完成,为下一步编制生态休闲区298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提供服务;

下一步工作打算

1.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根据《县绿色经济长廊实施方案》,11月底前做好、做细一条江、两条路、十个节点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各项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把各项建设工程项目落实到具体的地带、落实到具体的年度,确保工程项目如期开工、如期竣工。

2.各单位密切配合,认真梳理项目、包装项目、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实施计划,做好做细各专业规划设计和资金预算,形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分别向上争资争项。

3.11月20日前底完成生态休闲区地形测绘工作,并尽快制定该区域建设方案。

4.督促规划设计单位12月底完成《县绿色生态经济长廊总体规划》。

5.督促规划设计单位11月底完成生态休闲区的修详规;12月底完成筠门岭历史文化名镇、(小鱼潭)高速出口道路、小鱼潭至县城出入口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6.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民间资本参与生态休闲区建设。打算引进福建著名品牌“招宝-刘老根生态农庄有限公司”到投资兴建生态休闲农庄,缓解工程建设的资金压力,加快工程建设步伐。

二、月新区基础设施项目

项目进展情况

1.10月31日上午,在县规划建设局召开座谈会,对月新区城市设计及行政中心、展示中心、接待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进行讨论,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当日中午,就以上规划设计方案向傅春荣书记、县长、副书记作了汇报,汇集了县领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了修改意见。

2.11月10日,安置区规划总平面图及效果图由设计单位按照我方意见作了修改,经请示县领导,安置区规划总平面图及效果图最终确定,11月14日前可将大型喷绘效果图在安置区建设现场进行公示。

3.已委托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协助规划设计单位做好月新区防洪堤及滚水坝规划设计。

4.行政中心、接待中心、展示中心建筑设计任务书已起草,可供设计单位参考。

存在问题

新区城市设计及行政中心、展示中心、接待中心建筑方案设计还需一定时间,对其他工作进度有一定影响。

三、近期工作计划

1.11月下旬结合我方修改意见,由规划设计单位将规划方案修改到位,形成专家评审稿,进行新区城市设计的专家评审。为此,我方将派人到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面对面沟通,将修改意见逐一落实到位。

2.12月初结合专家评审意见,由规划设计单位将规划方案修改到位,把新区城市设计报县规划委员会审定,形成最终稿,并按法定程序进行报批。

第7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建筑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4-0113-01 

“参与式”教学理念于20世纪六十年源于英国,由于它具有充分调动项目执行者的积极性特点,被引进教育领域,其核心思想是“全员参与,公平教育”。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培训的方法。其基本的主张是教育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主发展能力的、有创造性的社会主体。它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双边的互动合作的重要作用,以实现学习者主动、持续和全面发展。在中国高校传统的大班教学中引入参与式教学还是有很多问题的,因此本人先在建筑设计小班教学课堂上试用参与式教学,然后再推广。 

建筑学由于涉及到建筑艺术和建筑技术,因而一向被认为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学科。在建筑学作为一个学科于近代确立之前,中国传统的建筑教育,或曰有关营造的技艺向来是以“师傅带徒弟”式的手口相传得以传承。毋庸置疑,这对于我们传统技艺的继承曾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都是一个建筑小班30个学生左右,会有三四个老师一起上建筑设计课。但是作为独立学院,教学资源有限,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目前所处情况就是一个老师带着班上30个学生做方案。其弊端也显而易见,老师精力有限,相当于同时在做30个方案。同时,建筑设计教学过程都是老师对学生一对一辅导,针对学生方案进行讲解。这样的话就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比如老师在讲台上看一个同学方案,其他同学少部分同学可能会参与讨论这个方案,但大部分同学是参与不进来的,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知识的有效时间过短,整个课堂氛围较为沉闷。 

基于以上问题,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把参与式教学引入了我的课堂。在沉闷的理工科课堂上充分利用参与式教学的优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操作如下:首先,确定设计题目,比如别墅设计,也就是参与式教学中所说的主题。然后,老师让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对别墅的功能布局,人流,景观设计等有初步了解。再分组实地对别墅建筑调研,对不同类型的别墅,如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分别实地考查,并留意实际项目和课本上的区别与相同。进一步加深对别墅建筑的认识,清楚的知道别墅建筑中的各个功能组合,人流关系,空间组合,景观设计等。这就是参与式教学中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学生对别墅建筑有了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分组对别墅的主人进行采访,深入了解别墅建筑使用者的一些看法,需求。通过以上准备,学生对别墅建筑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栋自己的别墅。 

第8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建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134-02

一、引言

随着绿色建筑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教育也引起了国内高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各种关于绿色建筑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也如雨后春笋在各大院校兴起。

本次教学选择三年级上学期的博览建筑进行了绿色建筑设计的专题教学实践。根据博览建筑所涉及的乡土文化、科技艺术、民俗风情、著名人物及历史事件等主题,自拟设计题目。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地区,要求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和气候特点,进行绿色建筑设计。

二、教学方案

本次教学活动结合中国绿色建筑协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绿色建筑设计竞赛组织,历时八周,分六个阶段完成,在不同的课程设计阶段,要求达到各分项的教学目标,分步骤地完成各阶段的具体任务。

(一)第一阶段(前期准备1周)

教学重点: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知识、实地调研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博览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教学内容:(1)专题一:绿色建筑概述,以及绿色建筑案例的讲解与分析。(2)布置任务书,讲解博览建筑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3)组织学生进行博物馆的实地参观调研,4~5人一组。收集绿色建筑和博览建筑相关的设计资料。

学生作业:(1)每组完成一份实地的参观调研报告PPT。(2)收集相关资料(博览建筑的优秀案例、大师作品、绿色建筑等作品),每个学生完成一份读书笔记,要求包含2~3个典型案例分析。

(二)第二阶段(总体设计1周)

教学重点:案例解读、场地分析。

教学目标:掌握场地日照、采光、风环境等的知识和分析模拟软件,完成总平面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二:场地日照、采光、IAQ、风环境的分析模拟,对绿色性能比较推敲。(2)组织学生对调研和资料收集的成果,进行汇报讨论。(3)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汇报总平面构思和设计初步构思,确定场地布置与竖向设计,完成总体设计任务。

学生作业:(1)制作场地地形模型,分析场地的植被、水文、周边环境等,分析朝向、风向、高差、土方等对建筑的影响(场地分析图)。(2)完成总平面图的构思图(出入口位置、流线组织、场地布置等情况)。(3)完成方案的初步构思图(平面功能图)。

(三)第三阶段(概念设计1周)

教学重点:概念设计、多方案比较。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设计,完成一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三:建筑围护结构热工设计(墙面与屋顶)讲解。(2)进行建筑概念设计的多方案比较,确定设计思路和框架;研究绿色建筑构成及空间设计要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制作若干构思的工作模型,推敲建筑的体量关系、体块组合形式。(2)完成一草方案平面图的构思(各功能组合、流线组织、动静分区等)。(3)完成建筑形体分析图。

(四)第四阶段(方案深化2周)

教学重点:功能深化、表皮建构。

教学目标:掌握绿色建筑材料与水处理的基本知识,完成二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四: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利用,以及水处理等相关知识的讲解。(2)修改和深化方案,完善二草的方案设计,并确定绿色设计的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继续制作工作模型,修改一草的方案设计,完成二草的方案设计内容(平面、立面、剖面)。(2)立面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建筑表皮使用绿色技术和绿色建筑材料。

(五)第五阶段(方案完善2周)

教学重点:绿色设计、结构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建筑室内环境控制系统与绿色能源的知识,完成三草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1)专题五:建筑室内环境控制与能源应用(暖通空调系统)的讲解。(2)继续深化方案,确定三草方案(包括结构设计方案和绿色建筑设计内容)。(3)设计讲评。

学生作业:(1)完善二草,进行立面的多方案比较,查阅并搜集相关的方案资料,推敲模型。(2)制作反映建筑整体形态的模型,完成三草的方案设计内容,进行结构设计。(3)深化并完善绿色建筑设计(绿色技术的节点设计图等内容)。

(六)第六阶段(成果表达1周)

教学重点:模型制作、成图绘制。

教学目标:完成最终方案成果的绘制和模型制作。

教学内容:(1)绘制正式方案图。(2)成果模型制作。(3)评图。

学生作业:(1)绘制2~3张A1的彩色渲染图(包括有关绿色建筑设计的分析图、设计图等)。(2)制作正式模型,图纸上不少于2张模型照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建立绿色建筑设计观

长久以来,国内大多数院校的建筑学教学仍然是沿用“形式与功能”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理念[1]。教师和学生把精力集中于“形式与功能”的问题上,而忽略建筑本应关注的环境协调性、室内舒适度、建筑能耗、能源资源利用、经济性等问题。由于缺乏成系统的讲解和训练,学生没有建立起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在进行绿色建筑设计专题时,仅仅把绿色技术当作是一种装饰性的、补救的技术手段,没有把建筑的绿色性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基本目标;到下一个设计专题时,又将建筑的绿色设计理念抛于脑后。

(二)相关课程缺少绿色建筑知识的教学

建筑学专业学了设计类课程之外,还有相关理论、法规以及技术方面的课程学习,例如建筑概论、建筑历史、建筑构造、建筑材料、建筑物理等相关课程。在传统建筑学专业的课程构架中,设计课之外的理论及技术课程多着重介绍建筑设计的相关理论和一些传统的建筑技术,内容不够系统且略显陈旧教条,几乎没有介绍绿色建筑的相关内容。

(三)各门相关课程教学脱节

虽然许多高校设置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等相关课程,但是与建筑设计课程可谓是“各自为政”。各科教师只关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忽略相关知识间的衔接,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间缺少必要的联系。这样就造成了设计与理论、设计与技术的分离,最终设计成果又落在“形式与功能”上,而忽略了绿色建筑的设计意图和技术特征。“无效教学”与“空白教学”产生,使得绿色建筑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教学建议

(一)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1.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学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从二年级开始,陆续增设与绿色建筑相关的必修及选修课程,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绿色建筑相关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2.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调整建筑设计课的教学目标,改变长久以来建筑学的传统教学理念,要从以“功能、空间与形式”为主的职业技能训练转向培养适应新时展的绿色建筑设计人才。

3.培养学生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彻底改变目前建筑设计课的评分体系,把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加入到衡量学生建筑设计课的评分标准中,才能培养和加强学生建筑设计的绿色意识。

(二)融合绿色建筑的理论技术课程教学

通过一、二年级相关理论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及绿色建筑设计观。在建筑概论中,加入关于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知识及基本理念的介绍;在二年级增设绿色建筑概论的课程;在中外建筑史中,引入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地域文化、被动及适宜技术的介绍;在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结合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等。

通过三、四年级相关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绿色建筑技术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建筑物理、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设备、建筑材料等一系列技术课程相关章节的安排,重点强调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及理念的了解与掌握;增设绿色技术、建筑节能、可持续建筑等专门课程介绍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要点及应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加入环境模拟分析软件的教学,例如Ecotect、Revit、Doe等软件。

(三)融合绿色建筑的专题教学

在现有的以建筑类型分类的教学“纵向”教学体系保持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尝试将建筑设计专题与绿色技术专题相结合,组成“建筑+技术一体化设计”。通过此种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内结合设计实践,学习专门性的绿色建筑知识。

另外,在设计课前期阶段,也可以通过设计分组安排不同的专题调研作为小组工作的内容,如被动式太阳能技术专题、遮阳技术专题、通风专题、水处理专题等。

(四)融合绿色建筑的其他形式教学

1.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绿色建筑”的学科竞赛,例如全国绿色建筑设计大赛、加台达杯国际太阳能竞赛、零能耗建筑竞赛等,促进学生与国内外行业内专家的学习与交流,增长见识、开拓眼界,促进了高校绿色建筑教育的发展。

2.学校举办绿色建筑的相关活动。可以学习国内外某些高校的绿色建筑教育方式,在校园中举办建造节、模型展览、学术论坛等活动,如澳大利亚的生态小竹屋、美国的校园生态住所、天津大学的零能耗建筑等,增加学生动手、讨论、研究的环节,达到自我教学、教学相长的教学目的。

3.增加绿色建筑的实践研究。可以在本科三年级设置大学生创新训练环节,或者通过导师制来指导学生对绿色建筑进行实践和研究,使学生能更深入地学习掌握绿色建筑的知识。

五、结语

发展绿色建筑,培养绿色建筑的设计人才,需要建筑教育工作者以建筑学为核心,整合相关学科以及各专业绿色建筑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绿色技术、结构设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计算机模拟分析等相关领域课程的学习,需要我们研究和建立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9篇:建筑调研汇报范文

方案阶段是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构思建筑的风格、平面功能的布置以及场地的整体规划,这些内容都是后续阶段进行更进一步设计的基础。在方案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必须就设计构思与建设方的策划、决策部门不断沟通,以期达到良好进展。那么在进行方案报告时,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设计思路,如何展现构思呢?

认识事物与创造事物是不同的过程

如果我们用一种超然的目光去看,我们可以看到: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我们作为设计者是去创造一个事物;而在进行方案报告的时候,我们作为讲述者是在向别人介绍一个陌生的事物。

认识一个事物与与创造一个事物,其过程往往是相反的。这是因为当我们去认知某件事物时,需要先从宏观方面对其有个基本的认知,然后再进一步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了解,由此不断重复,向微观方向靠近,进而了解事物的全部内容。举个例子:当我们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住址时,我们先说明自己的所在省份,然后是所属的市,市下面的某区,然后是某小区的某栋某房间。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宏观到微观的例子,只有在宏观方面有了基本认识,我们的微观认知才有所依附,宏观认知犹如微观认知的基石。如果我们不遵从这样的认识规律,往往会失于偏颇,乃至谬误,如同盲人摸象。

创造一个事物时,我们固然已经具备宏观方向,但必须从微观方向开始,一点一点去实现它。原因很简单:一个宏观事物必然是由若干微观事物组成的,正如“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脚下”。作为设计者,我们日常所做的工作,微观的内容要多于宏观的内容,这也是有其原因所在的,毕竟宏观的内容是方向性的,而微观的内容是要切切实实地画在图面上的,比如我们一旦决定了建筑的风格,便开始考虑立面各元素的造型,一旦决定了建筑平面的功能构成,但开始琢磨各个房间的布置,这是由于“立面风格”“功能构成”都是宏观的东西,它最终由立面上的每个元素的共同作用、平面上各个房间和动线的良好组织才能最终体现。

正是认识事物与创造事物的规律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组织汇报与设计的思路也是不同的。正如上面所分析的,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宏观的分析往往是很快就决定好的,而微观方面的设计花费了我们更多的时间;但在为一群人介绍一个近似陌生的事物时,我们必须以认识论的规律去进行讲解,因此这些宏观的分析才是我们的重点,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是我们进行汇报的正确顺序。

那么,作为建筑方案设计,其认识过程是否有一个通用的过程和逻辑呢?

建筑方案设计的认识论

当我们接到设计任务书的时候,我们还会拿到宗地图和选址规划意见书,宗地图告诉我们用地的位置和大小,选址规划意见书告诉了我们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建设单位的意向与策划,我们开始考虑方案:

建设场地与城市规划

建设场地作为城市用地的组成部分,它是城市这个大的有机体的一部分,所以它的建设条件必然受整个城市规划的影响、受场地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考虑宏观定位的时候,我们必须着眼于城市规划或区域规划,由此出发来发现建设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作为一个提供社会服务的建设场地,它的首要考虑因素就是交通--只有交通才能让潜在使用者顺利抵达本场地,使用本场地的设施。因此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场地所在区域的整体交通状况:是否有铁路连接其它城市,为本场地带来大量的潜在客流或货流;是否有高速公路或城市快速路,为人流提供便捷;未来的城市交通规划是否能为本场地的交通带来优势;场地是否与城市道路相邻或相接,周围的城市道路性质、等级和走向情况,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

场地相邻地块的土地使用状况、布局模式、基本形态、以及场地各要素的具体处理形式,是场地周围建设条件调研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建设方案,应该与城市形成良好的协调关系,力争做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场地附近是否具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城市元素,比如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城市广场或其它类型的自然或人文景观等,对本场地的设计会有一些特定的影响。

建设场地的现状因素

建设场地内的一些现有因素,也会对建设方案产生重要影响,如地形高差、溪流、河道等地形因素,有时场地内会有一些现状建筑物,它的用途、质量、层数、结构形式和建造时间我们也应予以关注和考察。

场地内的现存植物也是一种有利的资源,应尽可能地加以利用,特别是对场地中的古树和名木,更应如此。另外场地内如有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物存在,也应注意保护。

建筑风格意向

一个好的建筑方案,其设计应与周边地块产生良好的对话。这不仅表现在场地布置方面,也表现在建筑立面的风格上面。在一片历史街区建造一栋后现代风格的建筑,无论是谁都会认为是格格不入的。因此,建筑风格与周边建筑相协调,是必须从宏观角度予以考虑的。

一般情况下,我们需要考察场地周围建筑的风格,尊重其长久以来形成的风貌;同时我们也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以及整个区域的文化氛围和人们可能产生的对建筑风格的期望。

建筑风格的确定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具有不同审美观的人对同一方案可能产生不同的评价,这就是更要我们摆出详尽的理由,为我们的论点提供基石,同时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对影响建筑风格的各要素的主次程度予以重新审视。

总平面分析

作为市场经济下的投资者,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大家共同的想法。设计师固然有自己的处理手法,而建设方也会有自己的考虑,我们不应武断地以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建设方的想法。因此,以法规为基础,画出总平面的最大可建范围,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方案考虑,是非常必要的。一般来说,总平面的最大可建范围可以分为平面最大可建范围和立面最大可建范围。

影响平面最大可建范围的因素一般有:1〉退界要求。作为城市规划的要求,这是必须满足的。2〉防火及消防要求。如果场地周边或场地内存在现状建筑物,则必须考虑其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道的设置。3〉日照。场地南侧的建筑物可能影响本场地的日照需求,而场地北侧的建筑物可能被本场地内的建筑物影响。另外,建筑物所处地形的高低也会对日杂计算产生影响。4〉防噪。对于学校类建筑、临近马路的居住建筑以及其它对噪声敏感的建筑,我们必须考虑防噪措施,这可能需要占用部分场地。

影响立面最大可建范围的因素一般有:1〉限高要求。在选址规划意见书里,规划部门一般会注明允许的最大建筑高度。这个最大建筑高度又分为两类,一类控制建筑物整体最高处的高度,一类控制建筑的檐口(女儿墙)高度,要视场地所在区域予以区别。2)景观视线要求。结全景观设计,为了不遮挡视觉中心,可能会对建筑物的高度提出要求。3)日照要求。一般情况下,多层建筑会以日照系数形式控制南北向建筑的日照间距,我们可以据此推算场地内南北向建筑最多可以设计的排数。

平面功能分析

经过前面由宏观到微观的分析,拟设计的建筑所受到的外界限制条件基本已经罗列出来,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对建筑所应包含的功能进行分析,并确定各楼层的基本功能区。如果场地内有多栋建筑,我们还要还分析一下各建筑物承担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有的设计师会把平面图与平面功能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这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应该明白:功能分区与平面图是有先后关系的,尤其是遇到同一栋建筑包含大量功能分区时,对功能分区先进行梳理,再来扮演平面图,会更有说服力。

立面造型分析

同样的,基于对建筑风格的分析,我们从宏观上确定建筑物的基本建筑风格,而在如何表现这各风格,需要我们再进一步研究。一般情况下,构成周边建筑风格的要素、类似风格的经典建筑所利用的要素会成为我们研究的对象,由此我们可以归纳、演绎,推陈出新,形成与现状环境相适应的立面造型。

平面图、剖面图、效果图

经过不断的由宏观向微观的分析,我们逐步理清方向,最终把建设方的意图表现在图面上,形成平面图(有时以彩色表现功能分区)、立面图(或以效果图替代)、剖面图。关于这些,是设计师驾轻就熟的,不再赘言。

多方案比较及推荐

在方案设计阶段,存在若干个方案发展方向,这可能来自建设方的要求,也可能来自设计师对方案的深入思考。基本上,之所以产生不同的方向,是由于某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而这些答案都可以自圆其说。我们经常碰到这类情况,比如同是现代风格,由于表现形式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方案发展方向。

在进行汇报时,我们应该说明多方案出现的原因,而这些原因正是其存在的基础,只有予以透澈说明,在后面的讨论中才可以充分而完整地判断其是否还有深入发展的必要。另外,作为专业的设计师,也可以在多方案介绍后,向建设方提供自己的观点,比较各方案优缺点后,推荐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方案。

网状联系与线性表述

建筑物以三维的形式存在于这个世界,它与外界的联系是错综复杂的,它的内部联系也是错综复杂的,事实上,在由宏观到微观过程中分析出来的各类建筑限制条件,也是相互作用,而非互不干涉。我们称之为网状联系。而在进行语言表述时,我们的讲解是线性的,如何用线性的语言来表述网状的联系,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每个汇报者各自体会。基本上,我们要注意每个重要设计因素都受哪些因素限制,把网状联系转化为线性联系,这样有利于听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