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高一英语语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英语语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英语语法

第1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学习效率

和初中英语教学相比较,高一英语新教材词汇量骤增、英语语法难度加深,很多学生都会对此阶段的英语学习感到难以适应。经过多年一线英语教学经验积累,我深感在高一阶段应着重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才是顺利度过衔接阶段的重要举措。

1. 掌握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重要前提

高一是学生进行高中英语学习的入门阶段,在这个阶段很容易造成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英语学习成绩等级分化。造成学生英语学科等级分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对新学期英语学习方法和新教材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刚接手高一新班级时,我就发现班级内高达70%以上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大家认为词汇就是简单机械记忆,英语学习就等同于听课、记单词、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班级内很多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预习、听课、复习巩固记忆的学习观念。因此英语学是感到越学越吃力。因此,我在开展高一英语教学时,首先做的就是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计划,且引导学生科学听课、及时做笔记,循序渐进的帮助学生养成科学合理的英语学习习惯。

2. 科学听课,激发学习兴趣是关键环节

对于英语学习而言,科学听课无疑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因此我格外注重将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传授给大家,且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过程中要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听课:课堂上仔细听、边听边动手写、边听边思考、对于不懂的问题及时发问质疑、及时化解问题。而且在开展高一英语教学过程中,我摒弃了传统的单词枯燥记忆法,别出心裁的将当天所要传授的单词编成俗语和俚语,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开展以下这些单词argue、argument、wealth、discussion 学习时,我就引入了常见俗语:我国百姓常讲“天上不会轻易掉馅饼”,在西方国家也有“天国馅饼”的说法――pie in the sky,用来形容不可能实现、空想的事情。如果有人跟你说“I have a lot of wealth;I have 5 million wealth.”时,你就可以耸耸肩膀,幽默地说,“Don’t argue!Forget it, it’s a pie in the sky.”

随后,我告诉学生们,“pie in the sky”这个短语源自著名歌曲《传教士与奴隶》,歌词中写道:You will eat, bye and bye. In the glorious land above the sky!Work and pray, live on hay, you’ll get PIE IN THE SKY when you die! 后来人们就用 pie in the sky 比喻“不能实现的承诺”。 argue、argument、wealth、discussion 这些原本枯燥的英语单词,学生们在愉快的听课过程中就轻松掌握了,而且记忆势必会十分深刻。

3. 及时笔记,巩固加深记忆是重要辅助步骤

及时进行笔记记录是保障听课效率的最佳辅助手段。因为我要求所任教班级里的学生人人都要单独准备一个较厚的练习本进行随堂笔记记录。在开展英语新课教学过程中,我通常都指导学生们对所听到的新词汇、新知识、新语法内容进行及时思考和记录;且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这些所记录的英语知识进行整理和系统归纳,将所记录的对英语知识的想法、理解与感受进行标记和圈注,以加深记忆和提升领悟度。

此外,我还要求学生对日常作业中和随堂测试、考评测试试卷答题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思、将所思所想及时进行记录,以利于知识总结和能力提高。同时我也会定期对学生们的笔记进行抽样检查,督促大家养成及时认真进行笔记记录的良好习惯。

4. 科学步骤,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

很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常常有英语学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倦怠期。新单词、新词汇、新语法、新知识刚开始记忆很清晰,随堂测试也能顺利过关;但是由于没有及时进行温故知新的复习,没过一星期就都忘记了,临考试前还要临时抱佛脚;待到考试过后,那些零散的知识点又会被匆忙遗忘。其实这些错误做法完全可以“拨乱反正”。

因此,我要求学生使用科学、可持续进步的学习方法:早自习进行新课文预习及时提出质疑带着问题边听课边思考及时提问进行释疑随堂记笔记课下及时对词汇、语法进行复习和巩固对于随堂练习和测试试卷中出现的错题及时进行记录。以上这些英语学习方法步骤,每一步都很重要,只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势必会形成一套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科学方法。

总之,开展高一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衔接期、如何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学习方法是每位高中英语教师所肩负的重要任务,任重而道远。我深感在进行英语学习时,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科学听课与及时笔记才是提升学习效率的重要举措。

[1] 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第2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公共英语 语法教学 教学分析 侧重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015

在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语法教学的效果并且使语法在英语学习中较好地发挥其作用,对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语法教学的分析研究是很有意义的。

1 英语语法教学回顾

英语语法教学历史悠久而且有多种教学方法。如在语法――翻译教学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中,语法是英语教学的基础和中心环节。18世纪现代外语课出现以后,也依然延续了这种教学法。这类教学法往往包括两部分:英语和母语对照的会话,以及英语语法。该方法的特色是过分依赖语法,注重阅读能力,以书面语学习为主。与语法――翻译教学法相对比的是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这种方法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试图让学习者既不通过母语帮助,也不通过系统的语法知识,直接学习英语。二次大战前后,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语法教学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包括重视句型代换和口语学习的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注重语言规则而非习惯的认知法(Cognitive method),还有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重视培养交际能力的功能法(the Functional method)等等。在所有这些教学方法中,不管是 认为语法教学在英语学习中有中心作用,或认为语法教学应当少一些,语法教学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部分。

2 高职高专语法教学现状分析

语法教学是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知识水平来说,普遍存在语法基础不完整,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当教学中出现语法课程,学生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往往大打折扣。根据作者对本校大一、大二两个年级共5个班的学生进行的随机调查,学生认为英语学习中最困难的两个方面是语法和单词,其中语法的困难程度较单词更高。而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公共英语教学有着教学进度和课时等限制,无法系统地重新讲解中学时应当讲授的语法体系。尽管教师将语法的基础内容重新梳理一遍,但对提高学生的语法知识水平却不明显。如在CET4考试中,尽管没有专门的语法习题(实际上语法能力是通过翻译和阅读体现的,尤其是翻译试题),但由于语法知识的缺失,学生不能从宏观的角度认识英语的语言知识体系,对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结构性差异认知不够,在翻译题中难以理解复合句式,经常出现欧化中文和中式英语的句子结构。经与学生交流并用CET4原题让学生重新演示答题思路时发现,学生尽管在专项语法训练有着较好的表现,却对英语句子的结构认识混乱,无法将汉语意思以英语句式的方式表达出来,尽管在诸如时态,词性等细节方面有时能做得不错。还有在其他英语书面表达的任务中,学生也会出现中式英语的错误。其实这些错误说明,最主要的问题并不是学生的单词量的不足。即便在讲解了所有陌生单词之后,学生依然会出现中式英文的句式,这凸显了学生由于语法知识薄弱而不是单词量缺乏导致的错误的英语表达方式。

3 抓住语法教学中的侧重点

语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习者提高英语读写译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法教学中有必要把握好侧重点。认知理论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一门学科的知识结构是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语法教学应当优先传授语法的作用,基本结构和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然后才是各个语法专题的进一步讲解。如以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文中最常出现的语法点定语从句为例。教师应当以课文内容为实际材料,先让学习者搞清楚定语从句的作用,其修饰的对象,即名词和代词,以及定语从句和所修饰词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定语从句和现在分词短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出现定语从句的复合句。而目前在语法教学的配套练习题上,往往以单个句子为主要练习对象,缺乏上下文联系,而且考察内容更多地偏向于定语从句的特殊用法,诸如only,序数词等词修饰的名词,后面应当用that而不能用which等细枝末节。学生即便能够记住这些特殊语法规则,却不易将定语从句这个语法知识同平时的阅读产生关联,因此也无法在考试中发挥作用。

再有,就高职高专公共英语的学生所面临的学习任务来看,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应侧重一般性规则的讲解和练习。语法分为一般性规则和特殊规则两个部分,在平时语法教学的习题中,大多数习题倾向于测试学生对语法特殊规则的运用。这一方面是考试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某一语法知识点的理解。这种将语法要点以专题形式分别讲授的教学编排,对单个语法要点教学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如果缺乏对整个语法知识结构性的讲解,容易使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只重视特殊性规则,而忽视一般性规则,因而在语法习题中表现出色,但在读写译这类需要灵活运用的习题中却无法有效使用语法知识。我们知道学习公共英语的学生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主要掌握一般性的英语读写译的任务。从他们的写作和阅读水平来说,所应用到的语法规则大多数情况下也都是一般性规则。现有的语法教学由于过于侧重于特殊规则,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书面英语能力,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先进行一般规则讲解和练习,再进行特殊规则的讲解,把语法知识与现实中的书面英语任务结合起来,与读写译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就会避免学生在语法学习中出现一叶障目的现象。

4 教材情况分析及改进建议

除了抓好语法教学的每个环节,适用的教材也能为学生的语法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目前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使用较为广泛的几套教材中,或多或少有其局限性,有些教材在听说方面编写得较好,但对读写方面则有局限,语法知识的系统性不强;而另一些教材虽有系统的语法知识和写作知识,但听说环节却和阅读环节没有本质区别。笔者希望教材能够引导学生听说和读写译采用不同的方式,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的规律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在听说方面,可以部分抛弃传统的听力题的形式,采用归纳含义,复述等以意义为核心和口头表达的题目,或加入一定的插图等视觉线索帮助学生理解。目前的教材内容基本是大量的文字符号,使得听力训练方面依然大量依赖于文字表述,这种方法已经远落后于国际英语教学的规律。在读写和翻译方面,有必要进行较为系统的语法教学,要突出结构与形式在英语书面表达中的重要性。在英语表达方面,有一些宏观的归纳。语法知识可以出现以考察特殊情况为主的单选题,还可以有考察普遍规律为主的句子结构分析题和造句题,语法教学也可以与短文写作有所联系。英语中听说与读写,虽有联系,但更多的体现出差异性,其中书面英语对语法的要求更高,而英语口语则与英语文化背景联系更加密切,在教材编写中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差异性并加以利用,更好地适应英语教学的规律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

5 结论

总之,语法教学应当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使其成为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能力的工具而不是障碍。英语语法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语法的讲授及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语法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对英语语言现象的简明概括,使学生对英语语法不仅有感性认识,而且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能够举一反三,恰当地使用语法结构和提高交际能力,达到使用和交流的目的,有效地提高高职高专公共英语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朱丹江.高职高专英语语法与训练[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张道真.张道真英语用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安美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种种[J].外语界,2000,(3).

[4]衡仁权.国外语法教学研究的最新发展综述[J].外语界,2007,(6).

第3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导入法;英语教学;技巧

导入会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必须注重导入技巧。在开始上课时,调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主动张口吃而不是被动灌输。导入亦不能过长,应控制在5~8分钟内。本文结合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浅议新课标中常见的导入方法及如何有效实施这些方法。

一、复习导入法

论语里讲到温故而知新,这一方法亦适用于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备课时要努力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准衔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从而找准导入点,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此时学生的思维处于比较活跃的状态,教师在引导复习时既检验了学生头脑中存储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知觉有赖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在感知事物时,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

二、故事导入法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生词不多的故事,故事内容紧扣课堂主题。学生一旦被惟妙惟肖、声情并茂的精彩故事吸引,很快便能投入到学习中。

三、情境导入法

情境导入法是英语教学中较常用、较重要的导入方法,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造情境,把认知活动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英语教材中的对话和课文大多出现在一定的情境中。教师在新课起始阶段,借助动作、手势和表情等体态语,运用直观教学,通过师生的一系列活动将教学内容的情境生动地再现出来,使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感知、理解新语言材料的意义、用法、功能及作用,理解具体情境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著名教育家杜威说:“ 为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情景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直观情境导入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直接“入境”,“入境”才能“生趣”,才能身临其境,尽快进入语言学习的最佳状态——习得。

四、联想猜测导入法

课文的标题通常能体现文章的主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可以利用标题,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对将要阅读的课文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引起阅读兴趣。

五、问题导入法

“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在听课中抓不住问题,思维是渺茫的。准确、巧妙的问题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积极思考。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把讲授的内容整合成一两个中心问题,以此为中心,联系与之相关的问题,按照一定线索,提出相关问题,给学生脑子里埋下问号,然后,或层层深入或迂回到问题的中心,一点即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问题导入法又称悬念导入法,随着学生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讨论中,并有一种“欲知详情,请看课文”的心情。问题导入法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开门见山,节省导入时间。

六、情感导入法

用“情感”来组织教学,可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情感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教师充满人情味的做法也会刺激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趣,使学生精神饱满地上好这节课,教师渊博的知识加上富有人情味的讲授让学生感觉生活处处有学习,从而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七、歌曲导入法

利用多种感官,智能教学。呈现新课前组织学生演唱英语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愉快的心境。教育心理学表明:音乐教育与智育相辅相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曲调活跃听者的思维、丰富听者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欢快的乐声中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唱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做到寓教于乐,让学习更为轻松。

八、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信息量大、节奏快,活化教材内容,交互性强,能刺激多种感官,让教学活动从平面纸质教学走向全面立体多方面教学,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与问题面对面立体接触,从而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英语新课的导入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新奇、多变、多样、热烈。英语新课导入应按照:集中注意—引发兴趣—明确目的—进入学习的顺序推进。导语设计要有针对性,贴近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特点,从而吸引学生注意,诱导学生求知。一堂成功的英语课,应准确把握导入时间,过短或过长均不能体现导入的地位。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便是开头,“头”的问题如何做好是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探讨的。

参考文献:

[1]刘佳.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张锁占.英语课堂导入的设计[J].衡水师专学报,1999.

[3]田萱.英语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中学外语教与学,2004.

第4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一、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使学生带着轻松的心情,在有趣的语言环境中积极地发掘自我,最大限度地获得语言能力。上课前三,五分钟热身时间,以各种跟英语有关的活动形式来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欣赏和参与的同时,体味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活跃了课堂气氛,置身于英语乐园。课上,老师亲切热情的态度,耐心细致的点拨,使学生对老师及其所教的英语都产生好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消除掉对英语的恐惧,为良好的英语教学打好基础。

二、初高中英语知识衔接(词汇补充、语法回顾)

在开新课之前,拿出一周左右的时间搞好高初中之间的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为开新课做好准备。或者在学习新课的过程中的,穿行知识的衔接,做好计划,抓好落实,以新带旧,温故知新。

下面提供的是高一上学期开学之初一周的初高中衔接工作计划,以供参考。

时间安排:一周左右。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音标(安排在第一单元教学之前)。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拼读单词和自学单词的习惯和能力。

第二课时:词类与句子成分(安排在第一单元教学之后)。例句必须经典、简练、上口,以学生易于熟悉记忆与再现为准。

第三课时:语法线索:在整体梳理初中所学语法现象的基础上,以一段“自我介绍”涵盖初中主要的语法内容。

第四课时:教材编排特点分析、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指导。

另 外,在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小型测试(如词汇测试等)、写作或阅读等内容。

三、加强口语训练,让学生敢于开口

在高一开学的时候,我让学生上台用英语作自我介绍。结果相当部分学生上了讲台紧张得几乎开不了口,开了口的也大多语音语调不规范。学生们彼此并无恶意地笑着。我以此为契机,教育他们要多练习口语。我要求课前五分钟让学生们进行口语训练,要求按座位轮次,每天一个学生登台朗诵英文诗歌或邀约他人表演英语短剧。我鼓励学生多搞短剧表演。几个人一起上台可以消除紧张感,学生也容易投入到短剧中,极易提高兴趣。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上台锻炼的机会。在活动进行中,我从不打断他们或挑他们的错。在表演结束时我进行适当地点评,但更多是鼓励。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不断增强,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提高。

四、多方面结合,加强听力训练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我更多地是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在听力方面,我教育学生做题前要调整好心理状态。拿到试卷后以最快速度进入听力状态。在听的过程中保持冷静,即使有个别没听清楚,也要暂时放弃,做好下一题的准备。在放音之前,要预读材料,并划出关键词,这样有利于听的过程中迅速捕捉到所需信息。听的时候一定要集中全部精力。在晚自习前每两天作一次听力训练,并交叉改变形式。通过我的精心辅导和训练,学生学会了方法,养成了自觉听的习惯,听力水平自然增强。

五、结合教材,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能力是发展其他语言技能的基础和前提,是衡量一个人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标。高考英语中最难的部分,分数最多的部分是阅读部分。因此,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利用教材,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现行高中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题材广,内容新,长度适中,适合学生阅读。在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根据文章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必要的思路指导。根据不同的体裁,教师要指导抓住主要内容和重要信息,从而准确地理解文章。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向学生系统全面地介绍有关阅读策略和阅读模式的基本知识,能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阅读技能。

2.指导学生把课内外阅读结合起来,拓宽视野。在课外阅读中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注意选材。选体裁多样,有知识味性现实性的材料。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各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形式的阅读材料。除课外阅读外,每周要利用一定时间训练学生进行课内快速阅读和限时阅读。可选用带有问题的短文,注意选材多样性。

3.注意文化背景的介绍。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老师有必要在课堂上适当增加英语国家的人文知识的介绍,也要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甚至阅读相关的英文资料和小说,增强对英美国家的人文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英语的思维和阅读能力。

六、注重因材施教

第5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语法;词法;句法

中图分类号:H314.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16

语法(grammar)、语音(phonics)与词汇(lexicality)构成语言的三大要素,为语言的基础。语法是组词造句的语言规则和逻辑结构。忽略语法或者语法运用不当,组成语句的各种词汇必然杂乱无章,难以清晰、准确地表达句意。

高中英语教师围绕词法、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句法、从句五个主题开展语法教学,既能拓展语法结构教学,又能紧扣语法重点,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语法规则,熟悉语法结构,构建语法体系,从而准确获取信息,理解句意,表达观点,进行交流情感,增强英语学习与应用的能力。

一、词法主题

词法(morphology)包括词的性质(词性)、形态及其变化(词态)和词的运用(用法)。词汇研究单词的构成、来源和词义,而词法研究单词的性质、形态和用法,即词汇在句子中的运用。基本内容见表1。

词性是词法的基础,词性不同,则词法内容不同。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能单独回答问题,有词态变化。词态表达事物数量、属格(genitive)、时序等。语言学家杰弗里・利奇(Geoffrey N. Leech)指出,“除不规则形式外,英语词形有四种常用后缀:‘-ed’(动词过去式或过去分词)、

‘-e(s)’(名词复数和动词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er’(比较级)和‘-est’(最高级)”。词的运用是词法核心,体现不同性质的词在句中的位置、顺序及词态变化,使句子表达准确、恰当和得体。如:“But me no buts.”(别老对我说‘但是’。)句首but是动词,意为“对……说‘但是’”,句尾but是名词,意为“借口”,有词数变化。再如,单词“last”有不同的词法内容:①形容词(late最高级):“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他决不会干那事。)②副词:“It is an age since I saw you last.”(好久不见。)③名词:“He was the last to leave.”(他最后一个走。)④动词:“We can't last (out)without water.”(没水我们活不下去。)

二、谓语动词(Predicate verb)主题

谓语动词是充当句子谓语的动词,说明主语的动作或状态。基本内容如表2。

谓语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无谓语动词则无句子,谓语动词决定时态(tense)、语态(voice)、情态(modal)、虚拟态(subjunctive)、主谓一致、并列句、主从复合句、非谓语动词等语法规则的运用。特定情形可省略谓语动词:①“The 13 horizontal stripes symbolizes the 13 colonies and 50 stars the 50 states.”(13条横纹代表13个殖民地,50颗星代表50个州。)②“He was injured,but he just slightly.”(他受了伤,但很轻。)谓语动词中的时态和语态是教学难点。如:“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r 9 years.”(九年来我常常来北京。)瞬间动词come的现在完成进行时与一段时间连用,说明行为反复发生。被动语态与系表结构形式相同,被动语态表动作:“The article was written with care.”(这篇文章写得用心。)系表结构表状态:“The article was well written.”(这篇文章写得好。)注意主动形式表被动意义情形,如:①“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这本书值得读。)②“He persuades easily.”(他易被说服。)

三、非谓语动词(non-finite verb)主题

非谓语动词有不定式(infinitive)、动名词(gerund)和分词(participle),不充当句子谓语。非谓语动词由动词衍生,是动词的一种变化形式,既具动词特性――有逻辑主语或宾语,有时态和语态变化,有否定形式,具有动作或状态意义;又具非动词特性――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不能独立作句子谓语,只充当句子中的其他成分。基本内容见表3。

同一动词接不定式和动名词作宾语时意义可能不同:①“I forgot to tell you about it.”(我忘了要告诉你那事。)②“I forgot telling you about it.”(我忘了已告诉你那事。)不定式中可插入副词构成分裂不定式:“I like to half close my eyes.”(我喜欢半闭着眼睛。)非谓语动词复合结构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其中分词复合结构即独立主格结构:①不定式复合结构:“It's kind of you to say so.”(你这样说真好。)②动名词复合结构:“Your coming to help was a great encouragement to us.”(你的支援给我们极大鼓舞。)③分词复合结构:“Time permitting, I'll go there on foot.”

(若时间充裕,我徒步去那里。)句子省略不定式逻辑宾语时,因形容词描述事物的内容不同,语义关系也不同:①“He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听他讲话很有趣。)主语he作“listen to”的逻辑宾语,interest描述“谈话”这一事件(events),句子可改成“it形式主语+不定式”结构:“It is interesting to listen to him.”②“The water is warm to swim in.”(水暖,里面能游泳。)主语“the water”作介词in的逻辑宾语,warm描述“水”这一事物(things),句子不能改成“it形式主语+不定式”结构。

四、句法(syntax)主题

句法研究词汇与句子的模式及关系,研究对象包括句子种类、类型、句子成分和句子结构。基本内容见表4。

英语属线形结构的形合语言,注重句型与语法结构的完整。英语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不可或缺,特殊情形可省略,如:“What a silly thing (you have done)!”(多蠢的事!)省略了主语和谓语。句子由基本句型扩展而成,如:“Her work in genetics won United States scientist Barbara McClintock the Nobel Prize in 1983.”(美国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因在遗传学方面的成就而获得1983年诺贝尔奖。)系“win sb. sth.”结构和“主+谓+间宾+直宾”句型。注意句子否定转移:“Don't cry because it is over, but smile because it happened.”(不因感情结束而伤心落泪,而因曾经经历而微笑面对。)系否定原因状语从句而非谓语。独立主格结构由“名词/代词+分词/分词短语”构成,自身有逻辑主谓关系。如:“There being no bus, I had to go home on foot.”(没车了,我得徒步回家。)句中分词being与逻辑主语there构成独立主格结构,作句子原因状语。“with复合结构”由“with/without+宾语(名词/代词)+补足语(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分词)”构成,其逻辑主语即句子主语。如:“He entered the hall with a book in his hand.”(他手拿一本书走进大厅。)句中with复合结构的逻辑主语即句子主语he,作句子伴随状语。

五、从句(subordinate cl-ause)主题

不同从属连词引导名词性从句时,其意义可能不同:①“I wonder whether he did it.”(我想知道他是否做了那事。)②“I wonder that he did it.”(我奇怪他做了那事。)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引导从句并担当句子成分:①“This is what he said to me.”(这是他说给我的话。)连接代词what引导表语从句并作从句的宾语;②“Fall is when fruits become ripe.”(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连接副词when引导表语从句并作从句的状语。定语从句限定先行词(Antecedent):

“It's a fact that you can't deny.”(这是你无法否认的事实。)同位语从句补充说明先行词:“It's a fact that he did it.”(事实是他做了那事。)as、than、but可引导定语从句:①“I want to have such a pen as he has.”(我想有支和他一样的笔。)②“Don't order more food than (what) can be finished.”(点的食物够吃就行。)③“There is no man but errs.”(人都会犯错。)强调句型不同于it从句。强调句型:“It is he that can't swim.”(是他不会游泳。)it从句:①形式主语:“It's a pity that he can't swim.”(很遗憾他不会游泳。)②形式宾语:“I take it he has been out.”(我想他已出去过。)③时间状语:“It's 5 years since he lived here.”(他搬走已五年。)

词法是句法的基础,句法是词法的扩展,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割裂。词法、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句法、从句五个主题整体呈现了英语语法体系和语法要点,能帮助学生从繁杂的语法知识中梳理语法规则,理解语法结构,增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满胜.英语语法新思维[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8.

[2]薄 冰.高级英语语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

[3]Geoffrey N. Leech,蓝 纯.英语语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2):1-6.

[4]蔡 晔.高中英语词法全解全练[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0.

[5]孙军伟.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的新尝试――新议高中阶段谓语动词的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4,(34).

[6]丰华焕.浅谈高中英语非谓语动词的含义及句法功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4).

[7]郭士永.高中英语句法应试指导[J].新一代月刊,2010,(2).

第6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1、主谓关系中人称和数量不一致性

汉语的动词不受主语的人称和数的影响,但英语的谓语动词要和主语保持一致,谓语动词要随着主语而变化。而学生主要用汉语思维,因此他们往往没有习惯去考虑主语是第几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例如:

a. A number of students is going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b. He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分析:

a句中a number of +复数名词做主语时,其谓语动词用复数形式。b中 He是第三人称单数,在一般现在时态中谓语动词go应该加es。

2、时态

高中生在写作中经常在时态方面犯错误。英语时态种类繁多,动词的构成形式随着时态的变化而变化。中文里没有时态区分。动作或动词的时间由跟在动词后的诸如 “着”、“了”、“过”等副词来表示,对高中生来说,掌握英语的时态不是很容易。实际上,学习者在头脑里很清楚语法规则,但经常混淆或忘记改变动词的词形。例如: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was born.

b. I spend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will rain tomorrow.

正确的句子:

a. A baby can cry as soon as it is born.

b. I spent 50 yuan buying the clothes.

c. I will not come here if it rains tomorrow.

分析:

第一句是一个常识问题,应该用一般现在时态。第二句“我买这件衣服花了50元”应该是过去时态。第三句主句是一般将来时,从句是一般现在时态。

3、语态错误

动词的被动式在英语中比比皆是,学生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很少考虑到用被动语态。虽然中文里也有被动式的含义,但与英语里被动式表达方式完全不同。英语里的被动式要求有助动词be和一个变异的过去分词形式,其中这个助动词带有时态和人称数量信息,中文里需要使用诸如“被”、“使”、“让”等词语,不需要有不规则的动词形式。这对中国的学习者来说就有潜在的困难。例如:

a. New bicycles must keep inside.

b. The book has to return at the end of the week.

c. The food has cooked.

d. Knife should take away from babies.

正确的句子:

a. New bicycles must be kept inside.

b. The book has to be returned at the end of the week.

c. The food has been cooked.

d. Knives should be taken away from babies.

很明显,这些句法结构己经被确认为未能正确使用英语中的被动式。学生还会犯一些其它方面的错误,其中之一是,常常把英语里没有被动语态的词(组),如 take place, occur, happen, belong to,appear, break out, rise, die等用作被动语态。

4、固定搭配

错误有介词短语的搭配,固定词组的搭配,更多的是特殊动词的搭配和用法出现错误最多。很多学习者在记单词的时候,不记搭配和真正用法,错误如下:

a. He suggested to go there on his bike.

b. My teacher explained me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c. My mother made me to choose the one I liked best.

正确的句子:

a. He suggested going there on his bike.

b. My teacher explained to me the text very carefully.

c. My mother made me choose the one I liked best.

据以上的分析,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应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母语的影响,直接翻译,没有记住这些动词的特殊用法。

5、非谓语动词

错误由于学生对非谓语动词的概念不清楚,对不定式、分词、动名词的用法不明白,对句子结构分析不正确,常把非谓语动词误用作谓语动词。学生不知道在英语句子中谓语动词只能有一个,如果有另外一个动词出现,这个动词有三种情况:一是并列谓语,但是这时候必须有连词,如and, but等;二是出现在从句里面;三就是以分词形式出现,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还有不定式。现在分词有主动语态和进行时的含义,而过去区分词有被动语态和完成时的含义,不定式有将来时态的意义。例如:

a. In the museum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look at.

b.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 you.

正确的句子:

a. In the museum there are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to look at.

b.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第7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能力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044-02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强调提升学生运用书本知识的综合能力。但鉴于各地教学软件、硬件设施等的差异,素质教育无法在较快时间和较广范围内取得良好效果。许多中学依然保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依旧以升学率为总指挥棒,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导思想,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由于在中考和高考这两项大考当中,许多地方还没有涉及口语测试,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把重点放在阅读、听力和写作这三方面,而忽略了口语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结果造成不少英语笔试成绩优良的学生,在涉及英语的口头表达时都望而生畏。那么该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

二 解决方法

1.转变观念,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表达认识

首先要转变教师和学生轻视英语口语的偏见,转变认为英语口语练习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观念。不能为了应付中考和高考就放弃英语口语的练习,要意识到口语表达的重要性。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是互相促进的。如果能协调地处理好四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学生英语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听是用耳朵在读,读是用嘴在说,说是用嘴在写,写是用手在读。不难看出,在这四个环中,缺少任意一环,都难以拥有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

其次,英语和母语的学习是一样的,学习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用来交流与沟通,如果最基本的沟通都不能解决,即使英语笔试分数再高,也不能说明什么。因此,教师在课堂当中应该起到一个推动作用,要主动把口语能力培养提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关注自身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善于将已经学到的英语理论知识转换成口头表达能力。鼓励他们敢说、能说、会说。

2.创设语境,促进学生的表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变苦为乐。具体该怎样促进学生的表达兴趣,主要需注意以下三点:

(1)教师要以身作则。初中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极易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英语教师能说一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不但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身体力行地给他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形象,他们会不自觉地去揣摩和模仿教师。因此,英语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不断提升自己的英语口语素养;在课堂当中,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口语达人榜样,挖掘并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口语的信心和兴趣;将学习英语口语的努力与热情传染给学生。这是对英语教师口语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其专业水平的检测。如果,教师能够以身作则,认真对待英语口语的训练,那么,学生就会从中受益,在教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2)教学民主,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良好的环境是学生学好英语口语的一个前提条件。古时“孟母三迁”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例证,环境虽然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但是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对事物起着不小的影响作用。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欧莱特认为,语言学习的成功在于将学生放在一个需要用目的语交际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和“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课堂和谐氛围的构建,实行民主教学。更要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好课堂中的每分每秒,尽最大的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得到最好最有效的口语训练。当有学生在表达过程中遇到障碍时,教师不要表现出不耐烦或不高兴的情绪,要采取宽容的态度,增强他们的信心;当学生阐述自己的思想,有错误的表达时,不要直接提出来,要肯定他们的勇气和表现良好的地方,再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激发他们的动力……总之,教师不应该矗立于学生之上,要和学生保持亲近的关系。要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积极地创设一个和谐而友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享受于教师课堂教学,乐于进行英语口语交际活动,让他们敢于出错、勇于表达、善于总结。

(3)多鼓励性评价,引导学生克服害羞和自我封闭心理。我国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一个通病,就是不敢表达、害怕表达。有的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有的是担心说不好被笑话……不管是出自怎样一种心理状态,教师都应该重视,更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走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多用鼓励性的评价,多用表扬的评语,让学生找到说出英语的自信。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关心都可以让学生受到鼓舞和感染。

3.形式多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具体内容如下:

(1)朗读。读是用嘴在说。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最基本的一个步骤。当学生在大声朗读时,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感,还可以让他从中汲取有用的单词,和学习一些优美的英语描法,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树立起开口说英语的自信心。因此,朗读很有必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和课程的安排情况,指导学生进行个别朗读、分组朗读和分角色朗读。

(2)复述课文。复述课文不是对原课文的机械背诵,也不是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简要概括,而是要求学生必须在充分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的前因后果进行串讲。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又可以掌握学生对本课或本章内容的习得情况,同时还可以利用机会,让学生锻炼与展现自己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3)课前的小演讲。课前演讲一般是3~5分钟。教师每堂课让一位学生做一个演讲。演讲的主题可以是由教师限定,也可以是学生自由发挥。可以是一段自我介绍,也可以是一段读后感或是一段主题演讲。目的在于给学生机会去表现和发挥。在同学演讲结束时,教师要让其他学生对刚才的演讲给予评价。评价包括该同学的发音、仪态以及表达效果。这样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参与其中,并在每一次的短暂演讲过程中都能有所收获和提高。

(4)支持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人只有在竞争中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对于英语口语的学习也是这个道理。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只有在不断的磨炼与碰撞中才能历练出来。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一些比赛,让自己的能力在比赛中得到升华。这样的场合见多了,学生的胆量和经验也就历练出来了。以后也不会害怕或担心说英语了。

三 总结

综上所述,英语口语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尤为重要。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英语口语在未来的生活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的好坏可能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先从自己改变,摈弃传统的只重视读、写、听的教学方法,积极地适应素质教育的步伐,把英语口语教学纳入到正常的教学当中;还要多耐心,多引导,多鼓励,多赞扬,让学生一步步地步入学习英语口语的正轨,再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最后,教师也要注意自己与学生同进步,在课堂训练和课外比赛中,把英语口语教学生活化、趣味化、有效化。

参考文献

[1]张明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能力[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4)

第8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一、为什么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高职教育面向地区办学,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自然条件等原因形成的区域性经济的特征,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有适应区域经济的要求才有生命力。也就是说,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考虑当地的产业结构,如依据工业区、农业区、林区、牧区、渔业水产区等不同情况及其开发新产业的要求来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必须考虑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群众生产、生活的要求;办学层次和规模必须考虑当地承受能力,即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高职教育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高职教育面向地区办学,有利于减轻人民的经济压力。我国目前的财力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发展的区域性特征。高职教育实施区域性办学,首先是受我国目前的财力水平所决定的。诚然近20年来,我国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较之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比较落后的。有限的财力困挠着各项事业的发展依然是突出的矛盾。在当前的财力条件下,更需要勤俭办一些事业,提高各项事业的经济效益。其次,高职教育实行区域性办学,是受目前人民的消费水平决定的。党的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之以往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就总体而言,城乡居民仍不富裕。在消费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发展高职教育如果不实施区域性办学,让广大受教育者就近上学,势必会增加居民的经济负担,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学龄青年因经费困难而无力上学深造。

高职教育面向地区办学,有利于社会进步。高职教育实施区域性办学,有助于调动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有利于培养本地区所需的经济建设人才,其结果必然会促进地方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如前所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责任在地方,应实施以省、市为区域来办学。其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需要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龄青少年数量巨大,如果依靠国家统一办学,不仅难以做到,而且难于管理;其次,明确地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责、权、利,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办学积极性,使高职教育蓬勃地发展起来。我国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已逐步改变了那种单纯依靠国家的局面。实践表明,只有实施区域性办学,才便于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对职业教育实施统筹规划,培养出适合于本地区经济建设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

二、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要使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就必须使其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这是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问题。也就是说,要使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把握好以下诸点:

高职教育的服务方向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党的以来,我国已从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生活中的所有制成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来的全民、集体所有制经济成份已改变成为以全民所有制为主,集体、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势头越来越猛,在创汇、增加税收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这种势头将随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大而更加强劲。然而,我国职业教育过去一直沿用的是计划经济的旧模式,培养的是包揽分配的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技术人员、技术干部。这样的服务方向是与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的人才需求相悖的,也难以满足正在发展中的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要。其直接后果,不仅造成了国家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也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办学活力。目前,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院)的办学方向多己进行了全面改革,正在朝着不包分配的面向多种经济成份的办学方向发展。其重要原因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与多种所有制人才需求不相一致的矛盾。

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要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高职教育能否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造福乡梓,还体现在它的专业设置上,也即学校设置的专业具体体现了它的服务方向。高等职业学院所设置的专业,如果符合本地区产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会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与支持,就能推动本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反之,即便学校教学质量很高,培养出来的人才也将会无用武之地。高职教育能否做到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有针对性地妥善选择专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地方政府·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职院校,必须了解清楚本地区经济发展都有哪些产业门类及其地位、关系,在此基础上做好人才需求的预测;与此同时,还应以动态的、发展的、变化的眼光,探讨本地区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趋势。在这中间,要特别注意市场经济竞争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因素对产业结构带来的影响,根据它的需要设置专业。一般说来,高职教育的专业布点,应力求在地(市)范围内统筹规划,实行横向联合、对等招生的办法来稳定专业设置。

高职教育的技术人才要与区域技术结构相适应。所谓技术结构,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经济建设中运用不同层次生产操作技术的比重及其构成状况。目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同发达国家相比还较为落后,农业生产和手工劳动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等方面虽然有基础,但利用率和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生产设备陈旧,工艺技术落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自动化生产力,按原值计算仅占25%。我国工农业生产工具的突出特点是:少量的先进的生产设备与大量的落后的生产设备并存。这种局面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较大改观,但人的素质的提高绝非像购买新设备、淘汰旧设备那么容易。马克思早就指出,机器本身并不会给人们带来任何的财富,而必须有相应生产技术的劳动者操纵生产设备同生产对象结合起来,才能创造物质财富。物质财富是人创造的,是活劳动的结果,也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但还必须进一步了解,并非任何条件的人都可以创造出等量的物质财富。让一个文盲操纵电子计算机去创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是不可思议的。有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没有掌握现代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再先进的生产设备也只是一种欣赏品而已。特别是对于生产水平正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技术结构的不断优化,更需要大批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技术人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出来的专门人才,必须要与之相适应。这是现代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

第9篇:高一英语语法范文

一、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一)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著名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具备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会得到最多的积极学习感受、在课堂也可以自然迸发出最多的学习潜力,并且真正融入到整个语言学习的过程。任务型教学法的优势之一就是有益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在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时候就摆脱了传统单一的说讲方式,给学生们布置与教材紧密相关的明确的学习任务,增加了学生练习英语口语、听力的机会和应用英语的经历,因而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有益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实现

尊重和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主要优势。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和要求积极完成既定的英语学习任务,然后在准备充足之后进行相应的展示,学生在任务型教学法的合理使用中有效全面融入到整个课堂之中,成为英语课堂名符其实的主人,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实现,随之而来的学习信心和成就感都是影响学生切实提升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非智力因素。

二、任务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路径

(一)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任务型教学法的使用目的是兼顾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倡导学生在实际的联系和运用中真正学习到实用的英语知识,为将来应用英语处理日常事务乃至涉外事宜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采取多样化的途径帮助学生们最多地参与到实际的英语应用之中。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是围绕着教师给定的材料展开的,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之前,需要首先完善与任务相关的教材问题。单纯的教材蓝本,因为设计编撰的时间差、教材内容的有限性等问题,存在不可避免的滞后性和片面性,因此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自己对学生兴趣点的了解和把握,将一些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具备与时俱进精神的材料引入课堂之中,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学生练习英语的范围和视野。在精心挑选有助于学生任务完成的辅助材料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两个基本的原则。其一就是材料的时效性,比如说在讲解到与人生价值观有联系的一部分时,我们就可以引入时下正热的“中国梦”、“正能量”等主题词汇,最新的话题总是可以引发学生积极完成任务的强烈主观愿望。其二就是引入的材料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因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可以构建一个真实的语境,一个真实的语境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应用英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际技能,这与我们追求实用性价值的主旨是一脉相承的。

(二)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

英语是一门语言,语言的应用就是人与人沟通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实际应用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中还应该积极采取小组合作的课堂模式,增强学生运用英语与他人沟通、配合的能力。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终究是有限的,而集体的智慧则是无限的。每一个学生擅长的英语范畴不尽相同,小组合作模式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帮助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的时候,互相借鉴经验优势、规避教训劣势,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任务完成的模式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们在小组内部的通力合作,也要鼓励组际之间的交流分享。总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一系列全面的英语应用经历中,可以实现综合英语应用能力事半功倍地提升。

(三)增加和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这一环节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