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略管理课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洞察企业战略本质、焦点和特征的概念技能,使学生对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挑战性、所关注的中心问题和基本原理等获得较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针对企业这种特定的组织,如何建立和发现作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关键性约束条件,详细地了解相关原理、主要路径、常用方法和工具,既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与分析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战略管理操作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共享与交流信息的过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大趋势和超竞争环境下,需要不断创新企业经营方式。其中,战略性经营主要关注企业长期的整体发展方向,如构建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特色、增强顾客忠诚度等,战略管理探讨的主题就是战略性经营,本质上就是研究如何不断地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企业高层管理工作的能力。尽管企业家的才能很难通过学校培养来获得,战略管理才能还是可以通过学习、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关键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践的企业环境与锻炼机会,并辅之以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目前,各本科院校都已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列为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我校还对非管理类专业开设了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战略管理对于企业(组织)的重要性,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能力等都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体系整合概要
(1)企业战略管理概论。具体内容包括:战略管理本质、理论演进,战略管理过程、战略管理系统和战略管理概念、特点及作用等;(2)企业战略分析。具体内容有: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企业内部条件分析、企业使命愿景与战略目标;(3)企业战略选择与评价。具体内容包括:公司战略选择、国际化战略、竞争战略选择、战略评价方法及战略选择过程;(4)企业战略实施与控制。具体内容有:资源规划与配置、战略与组织结构、领导与战略、战略控制、管理战略变革等;(5)企业战略管理实践。具体内容包括:案例分析讨论、实践内容、实践要求、实践组织方法、实践时间安排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与实践性教学方法探讨
对于非经管类专业,由于课时较少,教学侧重点主要在1、2、3、4部分,适量且适当选择第5部分中的实践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对于经管类专业,在改进1、2、3、4部分的理论教学内容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第5部分的实践教学,可以结合实践案例展开理论教学,将实践环节和理论教学有机地进行结合,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1.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实践性教学设计的思想应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出发,以深化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基础、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2.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对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将选择少量(2~3个)案例在课堂内进行案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环节可分三步展开:(1)课堂内实践环节。有的案例分析讨论、模拟决策可安排在教学课堂内进行,但事前给学生分好组,选定小组负责人,预习好实践内容,以便在正式教学课堂内取得实效。(2)实验室实践环节。有的实践内容,如竞争战略沙盘模拟等,可安排在实验室内进行,要求学生事前分好组,选定小组负责人,预习好实践内容。在实验室模拟更有一种亲身感受的体验,效果更好。(3)课程外实践环节。利用短学期(6周)内的实习实训环节,要求学生(可分组)自选(或由教师指定)一个熟悉的企业,对之进行战略管理调研。以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充实教学内容和改善实践教学环境。(1)利用扩充性资料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扩充性资料分为纸张型和非纸张型两类。前者主要包括教师指定阅读的书籍,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非纸张型主要是指课件和网上阅读材料。从使用情况看,课件资料的使用情况较好,其次是相关的带有实践案例的参考书。(2)改善网络教学环境。基于学校课程中心平台,我们应加强网络教学环境建设与改善,拟开设课程内容讲解、重点难点分析、案例分析、作业点评、教学讨论、网上课程答疑等栏目,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将对有关内容及时进行充实、调整并得到课程中心的网上。任课教师向学生公布个人电子信箱,通过电子邮件和课程中心进行师生教学交流,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模糊层次分析;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
【中图分类号】 C9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69-2
一、绪论
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积极开展双语教学课程的研究,相关教研理论和成果层出不穷。但遗憾的是,通过详尽的文献检索,我们发现目前双语教学问题研究中依然存在一些空白,其中如何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就是其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的待解决问题之一。
笔者本人的研究方向是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实践中的主讲课程也是战略管理,因此对于战略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较为关注。战略管理是管理学科组成体系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理论体系的综合性强,其教学内容基本上包括了经济类和管理类课程的所有知识要点,因此本文拟选择战略管理课程作为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样本。
据此,本文将着眼于战略管理课程的特点,首先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概念,构造出一个用于衡量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工具,笔者将其命名为:“双语教学计分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双语教学模式甄选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层次集成的模糊多准则决策方法得到不同教学情境下双语教学模式的模糊整体评价;从而确定各种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先顺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求解过程。
二、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两种语言在教学用语中的使用比例以及最终去向,目前得到我国双语教学实践者广泛认可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浸没式(Immersion programmer)、维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而如何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就成为了战略管理课程双语课堂教学所需解决的问题,为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我们首先必须构建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甄选指标体系。
为完成这一甄选指标体系的构建,笔者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概念,自主构造出了一个用于甄选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工具,并将其命名为:“双语教学计分卡”。 该工具的具体内容以及与平衡计分卡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简单归纳如下表1所示: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理论模型
本文此处首先将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所供选择模式和甄选决策的评价准则权重和各备选模式对准则的集成评价结果分别用模糊数和模糊语言变量来表示,并采用模糊数与非模糊数相结合的方法以得到各甄选机制指标的相对权重和各备选模式的集成评价结果;然后运用模糊数运算法则和模糊数排序方法, 计算得出各备选模式的模糊整体评价和模糊数总排序,以定量化确定备选模式的可行性高低。其运作步骤阐述如下:
第一、邀请相关专家依据特征向量方法得到上层准则的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通过Matlab求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得到教学管理者对于每个上层准则的重要性评价,按照模糊Delphi法的思路,将各个专家意见集成后的结果用三角模糊数来表示。
第二、下层准则的权重和下层准则对备选双语教学模式满意度分别模糊语言变量来表示,并用平均算子集成决策者的评价。在得到各备选双语教学模式对上层准则的满意度Ri和各上层准则的模糊权重值后, 就可以对每个备选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模糊整体评价。
第三、将模糊评价值进行非模糊化,以便从中选出最优的双语教学模式。此处选择Chang Jing-rong的双系数法与传统的重心法相结合来对模糊数进行排序,计算值越大则该种双语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满意度越高。
四、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甄选机制的实例分析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曾经针对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大三学生的实际状况,在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时,从浸没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中选择了过渡式双语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方式,为简单起见,本文此处将浸没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双语教学模式分别标记为Z1,Z2, Z3。下面将讨论具体的甄选机制过程:
首先邀请相关领域的教育专家和战略管理学科的资深教师对上述三种双语教学模式的上层准则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并计算得出各上层准则的模糊权重,接着应用模糊数分别评价下层准则的权重和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计算得出三种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模糊整体评价;计算得出三种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非模糊化值并进行排序如下表2所示:
根据模糊集合理论,重心法的值越大则该种方案的风险越小,故此,第三种双语教学模式为最佳方案,即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为所选。
五、结论
在战略管理双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随时根据各种教学实际情况,从浸没式双语教学、维持式双语教学、过渡式双语教学三种双语教学模式进行甄选,以切实提高战略管理课程双语课堂教学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本文结合模糊集合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念,首先构造出一个用于衡量双语教学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的工具――双语教学计分卡,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双语教学模式甄选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模糊Delphi法对多个专家的意见进行集成,确定各备选双语教学模式的优先顺序,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分析诠释了该甄选机制的求解过程。
该方法使用的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专家意见对各层准则权重和备选双语教学模式评价的不确定性,同时将准则权重和备选双语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评价集成到模糊数中,这种数学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将各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反映到决策过程中,有效提高战略管理课程双语课堂教学的运作效率和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欣然.双语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5,(4).
[2]姜宏德.“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3]卢丹华.双语教育的实质、有效性及不同的教学语言[J].全球教育展望,2004,2.
[4]范钛,陈小凡.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0).
[5]Chang J R, Cheng C H, Kuo C Y. Conceptual procedure for ranking fuzzy numbers based on adaptive two-dimensions dominance[J]. Soft Computing, 2005, (4).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230-02
1 案例教学与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结合
案例源于英文case,是一种将实证的描述引入情景,引起分析、演绎、推断、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将现实生活中的代表性事例提供给学生互相学习与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于案例本身具有真实性、针对性和实践性,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同时,在案例教学中师生角色的互换,能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实现。这种教学法已在各种学科与课程中应用,而企业战略管理更是一门将管理理论与案例分析结合的非常紧密的课程。
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编写非常重要,案例要符合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包含相应的知识点,以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案例设计要深入浅出,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案例要新颖、有时效性,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选用最近年度发生的一些热点经济事件;案例要来源于实际,一般没有唯一或固定的标准答案,并且能引起争论,内容丰富且相对集中;案例还要具有典型性,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针对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的选择要以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为主线,根据战略管理过程的三阶段:战略分析、战略选择和战略实施,组织相应的案例并进行讨论。主要包括战略环境分析、企业目标制定、公司层战略制定、竞争战略制定及企业战略实施几个方面的案例。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在课程初期,以引导学生发现概念、理解原理为主,则可以采用短小精悍的德鲁克式案例;在课程中后期,以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式学习为主,则采用哈佛式的冗长而细节俱全的案例。
2 案例教学的组织与特点
(1)案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在企业战略管理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道者,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的传授,是一种单向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学生仅是被动的听课、接受知识,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案例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协调者,是双向交流、共同参与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案例组织、案例分析、案例讨论和案例总结的全过程,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引导和鼓励学生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根据授课班级学生人数情况将学生分为6~8人一组,小组人数过少不利于集思广益和新思想的形成,小组人数过多会减少发言次数并出现“搭便车”现象,同时小组成员在一学期中固定不变,有利于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的思想。其次,鼓励学生讨论,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反复强调在案例中并没有“唯一解”的存在,鼓励不同意见的出现。再次,每组代表总结发言,讨论最后由每组代表对本组讨论的结果进行10~15分钟的总结发言,同时要求每次案例必须由不同的成员进行总结,这样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一方面考查各组的分工协作和组织情况。接下来,留出5分钟的同学提问时间,本组的所有同学均可以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的作用,即可以提出问题也可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最后,在对案例进行广泛的讨论后,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并要求每个小组在讨论的基础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且每次由不同的学生主笔完成该报告。
(3)由学生组织案例。
在课程学习的后半段,在学生对该课程体系充分了解,且大部分课程都已完成的情况下,加入一次由学生组织的案例讨论课。教师提前给出命题,例如,针对企业的多元化战略选择,由学生组织该方面的案例。从选择合适的企业、整理背景资料,到整个案例的分析、整理,全部由学生完成,并要求学生制作相应的文字资料、演讲文稿和幻灯片,在课上由学生来演讲并组织讨论。
3 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1)学生多方面能力得到增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了解与案例相关的大量背景资料,学会如何将书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同时,通过学生组织案例的过程,学生要独立寻找案例、撰写报告并进行演讲。在整个案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必须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倾向,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师生角色的互换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案例教学通常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课上演讲、自由发言、提问等多种形式,甚至可以由学生来组织案例及讨论。虽然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观点及演讲进行“点评”,并对案例进行“总结”,但教师做得更多的是“引导”,会反复强调在案例中并不存在“唯一解”,积极鼓励学生拓宽视野、积极创新。因此,案例教学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3)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案例教学改变了单纯由教师唱主角,总是教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案例分析、讨论过程使教师走下讲台,同学生一起讨论;案例总结过程使学生走上讲台,而教师坐到学生中间一起听、问、评,师生关系平等。
4 案例教学的要求与问题思考
(1)对教师要求大大提高。
在案例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在逐渐提高,照本宣科式的重复书本内容不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一方面,为了能选择恰当并使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教师必须及时学习和掌握当前经济管理中的新思想和新问题。另一方面,案例分析虽然没有“唯一解”,但是教师的点评和案例总结要精彩、有说服力并能适时的提出新观点,这就需要教师广泛阅读大量的文献和书籍。最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同时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2)案例教学与教学任务的合理结合。
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拥有众多的优势性,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教师要正确处理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当前的课程教学通常都有教学大纲、教学任务的要求,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即能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重要的环节。案例教学应占整个教学课时的多大比例更“合适”?在美国,以案例教学为主的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时间占到80%以上;而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商学院案例教学时间的比例为25%,其强调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因此,案例教学课时的安排要根据教学目标,甚至是学校的类型来决定,要根据培养人才的方向、目标的不同而不同。
(3)学生的观念尚需要转变。
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学生是被动式的接受;而在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发言,刚开始学生会显得有些不适应。另一方面,学生习惯了习题中的“对与错”、“唯一解”,因此,案例分析时学生喜欢急于从教师那里寻求标准答案,而忽略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在案例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一些固有观念,提高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
虽然案例教学仍有一些问题和困难的存在,但是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多方面增强学生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更有利于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结合。案例教学不可避免的会成为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甚至是更多管理类课程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郁文.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践与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2,(11):208-210.
[2]廖秋林.工商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思考-以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6):67-70.
关键词:战略 企业战略 客户战略 战略管理 客户战略管理
客户战略管理的内涵
“战略”一词,原为军事用语。《辞海》中对战略一词的定义是:“军事名词,对战争全局的筹划和指挥。它依据敌对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诠释“战略”一词说:“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即战争指导者为达成战争的政治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据此,笔者认为,“战略”是指统领性的、全局性的、左右胜败的谋略、方案和对策。
对于什么是“企业战略”(Business Strategy),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K.Andrews)认为企业整体战略是一种决策模式(Mode of Decision),决定和揭示企业的使命和目标,提出实现目的的重大方针与计划,确定企业应该从事的经营业务,明确企业的经济类型与人文组织类型,以及决定企业应对员工、顾客和社会做出的经济与非经济的贡献。美国达梯莱斯学院的管理学教授魁因(J.B.Quinn)认为,战略是一种模式或计划,它将一个组织的主要目的、政策与活动按照一定顺序结合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一个完善的战略有助于企业组织根据自己的内部能力与弱点,环境预期变化,以及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行动而合理的配置自己的资源。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安索夫(H.I.Ansoff)与安德鲁斯(K.Andrews)一样,都是战略管理第一次浪潮的代表人物。他对战略管理的最大贡献是自从他的战略定义提出以后,西方战略管理文献一般便将战略管理分为两大类:企业总体战略和经营战略。企业总体战略考虑的是企业应该选择进入哪种类型的经营业务;经营战略考虑则是企业一旦选定了某种类型的经营业务后,确定应该如何在这一领域里进行竞争或运行。
笔者认为,企业战略就是用来培养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企业战略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
作为企业职能层战略,客户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以优化客户资源和最大化客户价值为目标的长远规划。它包括谁是企业的客户、客户增长向量、客户组合分析、企业怎样响应客户需求和最大化客户价值等问题。
战略管理(Strategy Management)一词最初是由美国企业家兼学者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计划走向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来的。此后,其他许多战略研究学者与实业家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概括起来,可以将各学者的观点归纳为两种,即广义的战略管理和狭义的战略管理。广义的战略管理是指运用战略对整个企业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安索夫;狭义的战略管理是指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管理,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坦纳。目前,战略管理中狭义战略管理的学者占主流。
根据前述对战略管理等概念的理解,本文将客户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对客户战略的制定、实施、控制和修正进行管理。
客户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的原因分析
第一,战略直接决定人的思维、概念、判断、控制和协调等能力。一个企业如果不能将客户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其客户管理系统必定是紊乱的,其客户管理活动也必定是低效的。
第二,战略性的客户管理能影响企业客户管理绩效,从而影响企业绩效。国内外研究表明,客户管理战略规划和客户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第三,客户战略管理对于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是由不同部门、职能和工作活动组成的,这就需要协调,需要将注意力都集中到达成客户管理目标乃至组织目标上。战略性的客户管理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第四,战略性的客户管理涉及到企业及管理者制定的许多决策,包括其客户管理宗旨、目标和政策,这些与企业最后的客户管理绩效都将有直接关联。
最后,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资源越来越容易被其它企业共享的环境下,企业要维持其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困难,尤其是在一些完全竞争行业,战略性的客户管理将是其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
客户战略管理过程模型
动态的客户战略管理过程包括战略形成、战略执行、战略控制和战略修正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又包括若干不同的步骤。图1展示了动态的客户战略管理过程,我们称之为动态的客户战略管理过程模型。
如何从战略高度实施客户管理
(一)客户管理战略形成
1.分析确定客户管理面临的内外环境因素。客户管理的外部环境因素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直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包括政府、股东、供应者、竞争者、顾客、公众、媒介、社区等;另一类是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环境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科技、社会文化等客观环境因素。
客户管理的各种内部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企业资源状况(包括人、财、物、信息和技术等);二是企业在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现状;三是企业管理者是否在研究与开发、市场营销、内部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使用了正确的方法。
2.根据环境约束确定客户管理的宗旨。确定客户管理的宗旨,就是根据客户管理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应该从事什么业务?它的顾客是谁?它要向自己的顾客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确定客户管理的宗旨是客户战略管理过程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困难的工作。客户管理宗旨的表述必须把企业客户管理的理念、特点和目的描述清楚,既不能把客户管理宗旨定得过窄,也不能把客户管理宗旨界定得过宽。过窄的客户管理宗旨会限制企业的行动,使企业不能灵活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过宽的客户管理宗旨则因包罗万象而使企业和员工无所适从,从而达不到客户管理的目的。
3.设置客户战略管理目标。客户战略管理目标是企业在遵循其客户管理宗旨时所要达到的长期的特定地位,它可以被视为企业客户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要取得的结果,客户管理宗旨为客户战略管理目标制定提供了方向和范围。客户战略管理目标同时与企业客户管理面临的一系列外部和内部环境密切相关。从外部因素来看,客户战略管理目标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知名度、美誉度等相联系;从内部因素来看,战略管理目标与企业追求的经营成果,如市场份额、增长速度、盈利水平、竞争能力等相联系。
客户战略管理目标的确定是整个客户战略管理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只有明确客户战略管理目标,企业才能根据实现目标的需要,合理地分配企业的各种资源,正确安排企业客户管理活动的优先顺序和时间表,明确和落实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客户战略管理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衡量的、现实可行和有时间限制的。
4.制定客户管理战略。客户管理战略是为实现企业客户管理的宗旨和目标服务的,它是指导客户战略管理的综合性蓝图,是从客户管理全局出发而做出的、较长时期的、总体性的谋划和活动纲领。它涉及企业客户管理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客户管理战略必须解决企业始终面临的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面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威胁,企业应当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以利用新的机会,减少外界环境变化给客户价值带来的不良影响。第二,在不同的业务、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行动之间,企业应当如何分配自己的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也就是说,当企业的资源有限时,企业必须把自己的有限资源有限分配给哪些客户,或者客户的哪些方面。第三,在企业从事的行业中,企业应当如何与同行企业竞争。如怎样打入市场,怎样争取顾客,应当突出顾客的哪些诉求,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手段向客户提品和服务等。第四,为了贯彻实体总体战略,企业应当在每一项业务范围内管理好主要的职能部门,以使企业内部的每一个单位都能为客户管理战略的实施而努力。
5.制定客户管理政策。企业客户管理战略的含义需要由客户管理政策来做进一步的阐述和说明,客户管理政策是指导企业实施客户管理战略的细则。为了实现客户管理战略,每一个企业都需要在客户管理过程中通过制定一系列客户管理政策来指导客户管理工作。
(二)客户管理战略执行
客户管理战略执行过程包括制定中间计划、行动方案、编制预算、确定工作程序等内容。中间计划将企业客户管理战略按时间段进行分解,确保目标的落实。行动方案是对某一具体计划的活动和步骤的陈述,其保障计划按进度实施。预算是实现客户管理战略的财务保证。工作程序是为某一具体客户管理活动制定的步骤和方法,是客户管理活动执行效率和效果的保证。
(三)客户管理战略控制
客户管理战略控制就是将反馈回来的实际客户战略实施效果与预定的战略目标进行比较,检查二者的偏离程度,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战略控制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在战略执行过程中会出现由于个人认识和执行能力的局限性,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不一致,以及战略计划制定不当或环境发展变化等导致战略无法继续执行或战略实施效果与预定战略目标相背离。
客户战略的控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定客户战略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对实际执行效果的评估;三是将实际执行效果与评价标准相对照,检查二者的偏离程度。
(四)客户管理战略修正
通过将客户战略实际执行效果与评价标准相对照,如果存在偏差,则需要对客户管理战略进行修正。客户管理战略的修正视范围大小可以分为三类,其内容与程序见表1。
结论
客户战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客户管理理念、客户管理机制和客户管理技术三大子系统。正确的客户管理理念是客户战略管理的灵魂,有效的客户管理机制是客户战略管理的大脑指挥系统,先进的客户管理技术是客户战略管理的肌体,三者缺一不可。为保证各子系统能够协调一致,其管理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流程。
参考文献:
1.王方华主编.企业战略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迈克尔・A・希特(Michael A・Hitt),R・杜安・爱尔兰(R・Duane Ireland),罗伯特・E・霍斯基森(Robert E?Hoskisson)著.战略管理(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SWOT;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F2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167-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更多企业倾向于将物流交易承交给独立的物流服务企业来完成,物流行业的服务属性也愈加明显。但与一般服务行业不同的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从本质上要求其与客户在物流服务发生的各环节中紧密结合,与客户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交流,以提高客户满意度,维系其客户资源,为企业获取最大化的利润价值。统计数据表明,第三方物流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主体。在欧洲一些大型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高达76%,且有70%的企业会同时选择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务。英国第三方物流所占市场份额为34%,法国为27%,德国为23%,美国、日本等国家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比例都已达到30%以上。面对物流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三方物流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高效、有竞争力的发展战略。基于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趋势及所处的市场环境情况看,客户关系管理战略正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第三方物流客户管理
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著名的研究机构Gartner Group首先提出了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CRM)的概念。客户关系管理应包含三方面:一是洞察客户,正确识别企业的目标客户及其需求和偏好,筛选出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二是创造和传递客户价值能力,创造客户所需价值并传递给客户以获取利润。三是维持客户关系的生命周期,该生命周期越长,越有益于企业和客户双方。做好这三方面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
目前,欧美国家的企业越来越关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研究,并且已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指标。随之大量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应运开发,许多企业将其主要精力放在对现有客户的关系营销上,利用客户网络资源,有效地维护客户关系,并通过科学化管理从中探寻新的商机。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客户关系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应用还较少,因此相关研究略显不足。尤其是现有文献主要还是讨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客户服务方式或满意度如何测评,而对如何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研究还不是很多。
二、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客户关系管理战略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通常运用于市场营销领域,是竞争情报分析常用的方法之一。SWOT用来确定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可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结合。
(一) 优势层面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给CRM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据统计,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增长率每年可达到25%,年均业务增幅超过了30%,强劲的行业发展势头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提供了可能,其强大的市场需要和合理的产出机制,也为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及框架的构建提供了物质基础。
2.有效的政策引导与激励为CRM战略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环境。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振兴现代物流业”成为很多省市地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措施都为进一步构建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提供了支持。
3.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培养为CRM战略对接企业提供了人力支持。目前,我国已有近300所高校设立了物流管理学科,上千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专业的在校师生近60万人。这些专业的物流人才不仅具备较强的物流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对顺应国际物流行业发展趋势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理念比较认可,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储备人才,一旦经过系统的培训,便可将其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实践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劣势层面
1.客户信息收集不足,缺乏对客户分析能力。基于供应链的角度,全面掌握客户信息特别是客户需求情况,有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周全的、有针对性的服务。但在实际运营中,第三方物流企业很少去关注客户合同之外的一些信息,对客户类型、特征、偏好、需求等问题很少去分析,更缺乏建立完整的客户档案方面的考虑,因此难以衡量客户需求、满意度、信用度、忠诚度等指标,企业决策缺乏科学性。
2.客户沟通渠道单一。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沟通联络方式主要还是采用电话、传真等传统工具,未能有效拓展网络沟通渠道。而客户一般较少主动与企业联系,企业及时获取客户反馈的信息渠道单一,难以把握客户的满意程度,甚至引起客户的不满。
3.缺乏有针对性的物流服务方案。很多客户在选择物流服务商的过程中难以找到合适服务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得不到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同时,企业向所有的客户群体均提供统一的物流服务将难以获得最大客户满意度,因为不同客户对同一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不同,因此,企业难以与一些重要的客户维系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机会层面
机会层面主要从战略构成要素分析。第三方物流企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前提是对CRM战略的构成要素有一个清晰的了解。通常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关注对象不同,其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有所不同。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客户价值、客户细分、客户满意度以及客户忠诚度是其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核心要素。
1.客户价值。基于客户角度,客户价值即客户从企业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中获得的需求满足值。基于企业角度,客户价值是企业从与其具有长期稳定关系且愿意为企业提品和服务并承担合适价格的客户中获得的利润,也即客户对企业利润的贡献值。“长期稳定的关系”表现为客户生命周期。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如果其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所带来的客户价值高于客户成本,则表明客户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带来的价值高于企业对该客户付出的成本,那么证明该客户对企业而言是有价值的。因此,衡量每个客户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价值是构建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基本要素之一。
2.客户细分。基于客户需求的角度,不同类型的客户需求存在差异,为使不同类型的客户都获得满意,企业就必须提供有针对性的、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为满足这种多样化的客户需求,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标准对客户群体进行客户细分。基于客户价值的角度,不同类型的客户为企业提供的价值亦存在差异,要对客户价值进行科学判断,就必须对自己的客户进行细分,清晰掌握客户的需求和认知情况,这样才有助于创造出较高的“客户价值”。
3.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也称为客户满意指数,是指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即客户对产品或服务可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得出的指数。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可以增加单位客户价值。
4.客户忠诚度。客户忠诚理论意在要求企业应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为目标,有效地消除和预防客户抱怨、投诉,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促使客户忠诚,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质量价值链”。 对于企业而言,只有通过客户满意度的研究才能掌握客户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信任和忠诚程度,这对企业发掘潜在客户及维系客户关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尤其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客户满意度与客户忠诚度呈正相关关系。
(四)威胁层面
1.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环境仍不乐观。一方面,由于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是由传统的仓储货运企业发展而来的,与国外大型物流企业相比,无论是在管理机制、物流技术还是在硬件设备方面都相对落后,要适应全球化竞争的浪潮必须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另一方面,全球化背景下,物流市场已是开放化的市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将与国外实力雄厚的企业一起竞争与抢占物流市场份额,使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2.物流资源整合度低。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综合行业的企业,需运筹水、陆、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而我国公路、铁路、航空分别是由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交通部、铁道部及民航总局这些部门各自为政,其发展目标、规划等尚未完全实现对接,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合社会各方面物流资源时面临一定的难度,制约了物流成本的降低和物流服务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的客户具有区域广、跨地域性强、辐射面积大的特点,而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全国性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各地增设多个服务网点,朝着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三、第三方物流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实施
1.建立相应的客户管理机构。首先需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设立客户关系管理中心、客户呼叫中心、客户互动中心,并明确其职责。由客户关系管理中心负责客户信息的汇总与管理,并根据客户的基本信息及需求定制出个性化的客户营销策略,并跟踪客户服务等各项工作;由客户呼叫中心负责培养高素质的业务代表,给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树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良好形象,并在呼叫中心设立CRM模块,进一步获得翔实的客户资料;由客户互动中心负责管理客户资源,维护并拓宽现有市场渠道,发掘潜在客户资源,通过分析不同的客户群体,有针对性地指导企业的客户推广策略,同时通过处理客户的投诉或建议,及时发现客户关系维护中的问题,改善客户服务。设立客户关系管理中心、客户呼叫中心、客户互动中心是客户服务的先决条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战略实施的必经之路。在具体操作中,可以借鉴一些大型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例如,安吉天地物流公司设立的客户服务中心,能够做到集企业形象宣传、信息查询、业务受理、客户投诉和建议、客户回访为一体,通过与原有物流管理系统相连,实现将客户数据及时导入呼叫中心的数据库中,快捷地将客户的信息数据直接显示在服务电脑屏幕上,以便客户代表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优质、亲切的服务。
2.建立相应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构建集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流程优化与服务改进管理制、客户接触管理制度、客户档案管理制度、客户服务管理制度、客户定期回访制度、客户意见投诉处理制度、客户资源流失管理制度、客户忠诚度调查制度、客户信息分析与数据共享制度等为一体的客户关系管理制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将一系列的客户关系管理程序及细节纳入制度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商机。
参考文献:
[1] 邓·皮波斯,马莎·容格斯.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 罗纳德 S 史威福,杨东龙.客户关系管理加速利润和优势提升[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关键词: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探讨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我国的高等教育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很重视双语教学,很多课程都开展了双语教学的模式,期望以这种教学方式来提升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现代化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一、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Bilingual Teaching),简单地说就是指在学校用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进行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它其实是一种强化外语学习的教学方法,目的在于结合中国现实和国际商务往来的沟通情况。目前在中国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是,除了外语课程外,使用以外语为主教授或外语讲授占相关课程50%以上课时的课程,被称之为双语教学。在大学期间,之所以采取双语教学,其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可以同时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思维,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随时进行转换,即我们双语教学的最终目标。针对战略管理双语教学则是要求在课堂上教师用专业的外语对战略管理学科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用双语形式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用两种语言对战略管理问题进行思维,对战略管理的案例进行分析。
二、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匮乏
首先表现为双语教学教师的匮乏。在我国高校的教师中专业知识背景较强,但是涉及到用英语进行教学,就颇有难度,具备较高的双语教育学术水平的教师在中国依然十分缺乏。因此,要在中国推行双语教学,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双语教学资料依然缺乏。虽然现在有很多学习资料非常的丰富,但确确实实适合双语教学的有效资源依旧匮乏。教师可自行到图书馆,或是利用网络工具,收集相关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前沿资料,下载可供教学使用的相关英文材料,但是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把它变成条理化、系统化的教学资料不是件容易的工作,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
(二)教学模式尚需探索
双语教学目前在国内各大本科院校里还是一种过渡性的教学,由于这种教学涉及对英语的学习和应用的问题,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模式,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故教学模式仍在探索阶段。
(三)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较差
目前,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双语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对于刚进校的大学生,英语水平还有待提高,对于高年纪的学生虽然通过了全国CET-4甚至CET-6考试,但也只是满足英语的应试能力,对于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方面还无法达到专业课程的学习,尤其是在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这就直接影响了双语教学的开展。所以如果不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双语课终将只能成为另外一种方式的英语课。
三、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目前根据双语教学的特性, 我们可以把战略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分为几个双语教学的元素,例如:英语教材、英语讲授、英语课件、英语交流、英语作业或英语课堂讨论等。同时, 根据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中参入双语教学元素的多少可以将双语教学划分为三种形式, 第一种形式(全外型): 在实施双语教学中,所有的教学讲授都采取全外语形式,甚至包括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考试都用外语。这种形式要求学生和教师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第二种形式(穿插型或半外型): 这种类型的双语教学,旨在在战略管理课程教学中,英语和中文交叉使用,使用英语课件进行讲授,但是遇到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时,则使用中文,甚至对于难以理解的英语专业词汇进行中文的解释。第三种形式(渐进型):在这种形式下进行的双语教学,主要使用中文战略管理教材,用英文战略管理教材作为辅助,逐步建立起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知识的兴趣和培养其理解专业英语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例如刚进校的新生一般使用母语上课,随着对英语学习的提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战略管理学科都是要到大二下学期甚至大三才开设的课程,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英语基础,逐渐可以使用第二语言对某些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实施战略管理学科双语教学, 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双语教学模式。
四、战略管理双语模式构建
为了提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动性,需要构建《战略管理》双语教学模式,并针对战略管理课程丰富双语的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
1.战略管理双语教学主体构建
首先,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师资水平。双语教学的实施对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相比起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双语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的使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尤其战略管理课程,除了理论的知识,更多的是案例分析和讨论,如何运用外语做到案例分析和课堂交流就尤为重要。因此,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组织教师赴国外进修,在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还可以打造较为深厚的语言功底。也可以雇佣外教进行交流学习,从而实现提升教师的双语教学的能力。
其次,学生分级,因材施教。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在战略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将学生进行分类,采取多种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英语水平较高的,可采用全外型的教学模式;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采用穿插型或半外型的教学模式; 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采用中文教学, 首先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再逐一解决学生英语水平不同如何实施双语教学的问题。分级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优劣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实现更好的授课。
2.战略管理双语教学内容
课程建设中最重要的就是教材,为了适应双语教学的开展,双语教学选用的教材应具有适合中国本科大学使用的实用性。所以选择双语教学的教材多半是国外优秀的教学用书,或者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所适合的教材用书。除了教材外很重要的就是相关的辅导书,特别是对于战略管理课程而言,案例是很重要的,一些专门关于案例分析的辅导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分析能力,帮助战略课程的学习。
3.战略管理双语教学计划
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具有特定的优势,因为战略管理的理论发展就是由国外衍生而来,所以外文期刊资料较丰富,国外教材也比国内较为成熟,因此开设战略管理双语课程较合适。由于目前高校大学英语会安排在前四个学期的课程中学习,所以战略管理课程作为专业课程大多在大学的第四或者第五个学期开设。在战略管理课程双语教学计划中,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时制定不同教学计划,选择不同的单元操作作为不同专业的讲授重点, 既满足大专业通才培养要求, 讲授管理学基本原理, 又兼顾各专业对培养学生的特殊要求,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精选讲授内容。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给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企业而言,大数据日益深入和广泛的应用给其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会和挑战,这给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对传统的战略管理框架体系造成了革命性的影响。与此相适应,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也相应地要发生变革,从而能够跟上时展的步伐。实际上,除了对课程内容的影响外,大数据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模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进一步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鉴于此,本文将在简要分析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对策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的影响
大数据将对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体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也相应地将引发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数据对企业战略思维的影响。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有两种典型的战略决策思维:基于外部环境的行业组织模型以及基于内部资源的资源基础观。前一种思维关注行业竞争,以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为主要手段,后一种思维关注企业的独特资源,视其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于行业内部,跨界竞争成为常态,例如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颠覆了手机行业的发展格局,同时也对游戏机、数码相机、影视产业等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与此同时,数据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如何获取和利用数据资产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新课题。跨界和数据资产化是当前企业战略决策思维需要拓展的重要内容。
(2)大数据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影响。在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中,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大数据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正在不断地重塑企业的经营环境,伴随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对竞争格局和行业标准的颠覆实际上为企业赶超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例如青岛红领集团成功运用大数据实现了西服的大规模定制,成为行业新标杆。同样的,大数据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方面是无法预知竞争对手会利用大数据带来怎样的颠覆性变革,另一方面对于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对企业也是一大挑战。如何有效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以及应对挑战,是企业战略管理者当下必须关注的问题。
(3)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与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战略决策过程中,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无论是员工参与还是顾客参与,其规模和范围都极为有限,而且成本极高。但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術可以迅速有效地抽取出员工和顾客意见中有价值的信息,为“分布式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此外,传统的战略决策往往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基于大数据的竞争情报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以及舆情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为量化决策提供了重要手段,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洞察消费者需求、竞争环境变化、技术发展趋势等。
(4)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效果评价与控制的影响。决策的核心在于信息,以往由于信息获取的滞后性,对决策效果的评价往往只能采取事后评价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获取的时效性大大提高,甚至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因而也可以对决策效果进行实时评价,并且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在一些情况下,利用大数据还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比如宏观经济发展,微观方面如设备故障的预测性维修等。
2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受到颠覆性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教育平台的出现,课堂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种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的出现,实现了标准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是使用标准化的教材,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培养标准化的人才。但在大数据时代,新型教学平台为大量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了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并依此提供个性化的课程。
(2)信息获取渠道剧增,精准度也大大提高,教学的知识传输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从网络获得信息的渠道剧增,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此外,个性化推荐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可以及时精准地获取到自身关注领域的信息。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但面对大数据的冲击,这种功能将会不断弱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在新形势下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3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对策建议
面对着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实践和教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变革,以此来不断改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对教师而言,要努力做到更新观念、调整定位、提升能力。首先,面对大数据的冲击,从事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时代的变革,及时更新观念,建立大数据思维,从心理上接受而非抵触这一变化。其次,任课教师要及时调整自身定位,要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推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最后,在新形势下,任课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将大数据相关的知识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当中,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加强对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运用。
(2)在教学内容方面,当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努力。一个是要在现有的教学当中适当加入有关大数据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据、思考大数据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为这是时代大趋势,不可避免。由于目前还非常缺乏有关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的现成资料,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并进行课堂讨论,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另一个则是需要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加大对大数据影响的研究力度,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进一步整合到教材当中,为教学工作提供强力支持。
(3)在教学模式上,要更加强调个性化、实践性和参与度。积极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通过将课程内容制作成PPT、视频、练习题、测试题、讨论题、评分标准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也能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需要。再者,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课程,以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要加强案例教学、企业实地调研等环节的工作,同时也更多地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来,参与讨论、参与知识讲授等不同环节。
4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是如此。面对这些挑战,任课老师需要更新观念、调整定位以及不断提升能力,在教学中加入大数据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呼吁加强相关研究并更新教材内容,最后在教学模式上也要更加强调个性化、实践性和参与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智淋.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6).
[2]何建华.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4,36(10):13-17.
[3]刘力钢,袁少锋.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战略思维特征[J].中州学刊,2015,217(1):42-46.
关键词:互联网;平台战略;创新思维培养;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0-143 -03
一、互联网与平台战略
自从互联网出现以来,人们的生活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改变了产业发展与企业运作模式,一大批新兴企业快速成长起来。而实践的背后是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陈威如和余卓轩所著的《平台战略》就揭示了平台思维的发展,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刻阐释。平台是通过交换、管理、规则约束来为双方或多方创造价值的场所。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平台战略除了这一功能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以互联网为依托
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是一种虚拟化的交易场所,是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它塑造了全新的产业模式,对传统的单向的、直线式的产业价值链进行重组,弯曲了原本垂直的价值链条,激发“网络效应”,不再将受益方禁锢在垂直交易的双方之间,弯曲的价值链条使得交易效率大大提高,形成受益群体多样化。例如,传统出版业的产业价值链是单向的、直线式的,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却改变了这种状况:线上的阅读平台省去了经纪人、经销商的环节,使通过过滤机制筛选出的作者作为“补贴方”将他们的作品到平台上,读者作为“被补贴方”可以免费阅读大部分书籍,作者通过不断在该网站文章建立阅读群体,提高双方的转换成本,增加用户粘性,从而打造一个平台生态圈,并通过不断调整战术巩固自己的生态圈,形成多方获利。
(二)碎片资源整合与共享经济
基于互联网的共享经济(又称“分享经济”),主要通过网络实现使用权的共享,实现了对社会零散资源或碎片资源的整合,形成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如通过包括租赁、借贷、交换等经营模式,有效地催生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一系列平台的产生。这些平台的出现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并增强了企业经营的灵活性,给这种以借贷、租赁等为主要业务的平台提供了良好的经营背景和环境,同时给一些传统行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易方式,帮助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结合。例如,近几年的打车软件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汽车租赁实现共享经济的平台。Uber和滴滴都有效利用了互联网平台发展自己的产业,通过线上线下的衔接进行汽车租赁,开发自身的专业系统,整合了家庭闲置的车辆,利用了人们空闲的时间。对于私家车这种碎片资源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便捷了人们的出行,形成经济共享。因此,通过平台战略发展起来的企业在其业务方面都简化了很多中间环节,或让以前价值链上的中间环节变成了直接受益方,使得它依托最先进的互联网通过线上操控让交易变得简单高效,降低经营成本。
(三)利益的重新调配
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战略,使得价值链上的价值传递不再是直线式的。平台将传统价值链进行弯曲,并改变了传统企业的经营模式;利润收入不再仅仅在一方或双方之间产生,而可能被多方利益共同体共同瓜分,实现多赢共赢的局面。
二、将平台战略引入战略管理课程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意味着更多的传统行业将加入互联网大军,将已有的传统商业模式与互联网进行结合,进行一场空前的商业革命。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碰撞形成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其结果必然会提高产业效率,获得更高的收益,增加收益方数量。以淘宝为主的较早借助互联网的东风发展起来的企业已不在少数,多数企业凭借市场敏感度,对瞬息万变的商业模式的紧密观察和正确的战略指导,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分得自己的一杯羹。在平台战略实践和理论发展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深化平台战略的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管理教学应与时代同步
互联网时代下,管理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在发生深刻变化,比如慕课、微课的兴起,学生多渠道、多方式获取知识,这对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的职责应该相应发生改变,需要从满堂灌的形式,转向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向,提出学习和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找答案。因此,教师应更大地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刻意学习的意识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战略,不仅是管理实践的产物,也是战略管理理论的新发展和管理教学应当引入的新内容。研究表明中国的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在中国的企业中,每一天有1.2万家倒闭,每一分钟有近10家企业关门。可见企业的生存环境瞬息万变,企业的命运只有具有良好的前瞻性战略和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才能把握在自己手中。面对难以捉摸的市场环境,如何把企业放置在一个更安全的地位,这需要每位创业者学会利用战略新思维,能够把企业与互联网挂钩,在平台上发挥自身优势,并利用平台来完善自身发展,跟紧进步的速度以免面临淘汰。在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平台战略新思维也许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企业面临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使企业有效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缩短创新周期,降低创新的成本和风险。基于平台战略在实际中的巨大作用,应该将管理教学和时代接轨,通过引入、鼓励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平台思维,为未来管理实战积累厚实的理论基础。
(二)运用适当方法将新理论引入课堂
如何学习基于互联网的平台战略?本校战略管理课程组,开发了以下学习方法:课下阅读《平台战略》,结合实际写读书心得和收获体会,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课上分组分享学习收获。根据书面心得和课堂分享,确定平时学习成绩。本方法从2013级、2014级工商管理专业3个班级150人的运用看,效果良好。学生普遍反映,通过学习《平台战略》,不仅拓宽了战略管理知识,而且通过结合身边的案例,以及书中大量丰富的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很好地掌握了企业成功的奥秘,了解和熟悉了案例企业的商业模式,发现了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的异同,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也打开了学生对实践问题的探究学习之门。
(三)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该教学方法的使用,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对一些耳熟能详的企业有了全新的认识。学生们会惊讶于这些企业是如何获得盈利以及如何运营的。与局限于课本上的理论而言,这种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方式,能够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创新思维的养成。
三、存在问题与对策
目前国内高校在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对如何与实践结合显然重视不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实际应用能力的养成。在战略管理教学中,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了解战略管理的一般理论。但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让他们在遇到实际案例的时候能够有理论依据地进行案例分析和表达自身观点,而不是到了实际情况之中这些经典的理论却毫无用武之地;如何帮助学生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搜集提供将理论运用到实际中的机会;如何帮助学生吸收新理论新知识;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典理论和新理论上重视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化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
首先,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后作业,例如读1-2本管理实践类书。书籍的选择,不要占用太多时间,同时又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比如围绕管理实践新出现的一些管理成果,如蓝海战略、平台战略、智能时代、创业维艰、精益创业等,给学生读书以明确的指引。读书心得,要有明确的字数要求,比如不少于两千字,且不得抄袭(包括不得抄书、不得相互抄袭、不得抄袭网络);课堂报告,要事先准备PPT,每位报告时间不超过10分钟,非本组成员对报告人作点评,报告人和点评人随机抽取。这些表现即为平时考核的主要内容,也是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要求对于学习战略管理者课的学生们有非常大的帮助,能够使他们不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也能使他们对于最新的前沿的理论有所了解和掌握,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商业模式也能够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可以借鉴“电梯间营销(elevator pitch)”方式,进行表达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创造模拟环境,选择战略管理的重要问题,如平台战略的商业模式分析,分小组进行比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等。采取这种比赛机制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死板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和总结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新理论。
再者,通过增加课堂互动来打破原有的课堂氛围,比如管理类游戏。在战略管理课程中,采取形式多样的管理类游戏活动,如学习曲线与团队合作。通过游戏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增进对新知识和新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在以后的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其养成敢问、勤问、善问的好习惯。
最后,除了在课堂上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通过课堂活动来为学生传输新思想和新理论以外,可以尝试课下的时候与学生线上沟通,如建立班级微信群、学习小组微信群。通过课外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面临的问题和学习状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敦促学生“刻意学习”,促使其对个人不熟悉的领域和知识进行反复学习提升而不是对已经熟悉的领域加强训练,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不熟悉的领域知识的掌握,使其养成独立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管理知识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要及时洞察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并尽快将其引入课堂,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培养社会有用的管理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威如,余卓轩.平台战略[M].中信出版社,2013,(06):8-23.
[2]肖迪,刘新华,侯书勤.互联网背景下基于平台战略的开放式创新模式研究[J].浙商管理评论,2014,(12)13:2-4.
[3]梁淑珍.浅议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02):1-4.
[4]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型经济模式[J].科学发展,2015,(12):78-84
[5]陈威如.用互联网精神转型平台模式[J].商学院,2014,(06):43.
[6]陈威如.打车软件不可能赢家通吃[N].中国商报,2015-3-3.
作者简介:
1百色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对投资管理学
课程实践教学的要求及实践教学现状百色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具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投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面向企业生产、管理、服务一线需要,掌握投资目标的管理技能、投资计划的管理技能、投资策略分类技能、投资策略的制定技能、投资组织的管理技能、投资方法的应用技能、投资风险的管理技能、投资绩效的衡量技能、投资绩效评价的量化指标技能、投资绩效评价的质化指标技能,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坚韧自信品质和踏实勤快作风,能从事投资融资、风险管理等工作,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能发展的,心有谋划能力、眼有洞察技能和手有成事本领的较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投资管理创新创业人才。第一,课时安排不足,实践课时较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程体系由这几部分构成:学校规定的公共基础课、本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科特色课、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又包括学校规定的创新创业课程、毕业论文、课程实习、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前专业见习。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由基础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组成。根据学校模块和教育部需求,一些课程不能变动,由于学分紧张,受学分及总课时的限制,投资管理学课程总课时45个课时,其中理论课时70%,实践课时30%。课程六个章节理论知识32个课时,实践课时13个课时显得不足,实践课程的开展受学时的限制,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第二,投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师资力量薄弱。百色学院目前教师团队以年轻教师为主,大多数都是研究生或博士毕业直接进入学院工作,实践经验欠缺。教师理论知识丰富,技能缺乏,双师型教师很少。百色学院目前发展前景壮观,但是地理环境条件不是很好,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很难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投资管理专业人才。第三,实践基地的数量少。目前学院的实践基地有田阳古鼎香集团基地、广西长江天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践教学基地、广西联润实业集团见习基地、百色闻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见习基地。学生去基地实践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见习,老师带队要考虑学生安全问题等很多因素,一般外出实践见习三个小时很难接触到投资管理方面的专业实践,实践质量不高。
2构建投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
第一,建立校企合作,提升教师队伍建设。百色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近年来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如与广西西红鑫国际云服务科技有限公司、广西联润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有利于学院的发展以及教师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院扶持教师队伍发展,分批派老师去企业实践一个月,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校外企业高级人才担任相关实践课程的讲授,丰富学生的实践课程知识。第二,打造庞大的双师型团队。为提高百色学院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整体质量,推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步伐,学校加大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方面的政策力度,学校成立了百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积极开展青年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提升工程系列专题讲座培训、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开展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等。第三,创造学生校内校外实践机会。每学期末工商管理学院都会组织老师带队带领学生去企业实践见习,每学期举办财务管理十佳能手技能大赛、炒股大赛、创新创业技能大赛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把投资管理专业知识融入校内和校外实践。
3百色学院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投资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优化
第一,投资管理学课程课堂实践。根据教材6个章节内容,按照理论和实践7∶3比例,针对每一章节开展课堂实训,适当加大实践课时。利用投资战略管理BCG矩阵设计某公司产品组合技能、设计某公司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制度技能、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技能、在实践中运用平衡计分卡技能、设计证券投资组合规避证券投资风险技能、编写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技能、设计问卷调查技能、投资权益内部控制设计技能与绩效评估技能。第二,投资管理学课程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课程结束,学院每学期举办的炒股软件模拟大赛、ERP沙盘模拟投资大赛学生都可以分组报名参加,将课堂理论知识用于校内实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百色证券交易所、百色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参观见习。第三,毕业见习实践。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投资技能,去投资公司见习,也可以去证券公司见习等,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财务管理岗位,学生掌握了多方面的技能,选择面更广。
4结论
根据投资管理学课程培养目标对课程实践进行分析,按培养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等层次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优化了百色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投资管理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应用型高校的投资管理学课程实践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学生可以将投资管理学知识技能用于工作,提高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也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者:白兰琼 单位:百色学院
参考文献:
[1]杨胜雄.投资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