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教学案例

第1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第二单元第二节( 2 课时)

学生信息:一个班 52 人,分成 14 个学习实验小组,其中每个组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是优秀一名,良好一名,一般一名,差一名。

教学起点分析:在上节中学生已经了解到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水做知识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使学生认识到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的起点定位于引导学生从观察宏观现象到用微观观点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

教学主要方式:实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课时数: 2 课时。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仪器与药品:水电解器 14 套(玻璃管中注满了 10%~15% 的 NaOH 溶液),启普发生器一套,锌,稀硫酸,火柴,烧杯,橡皮导管,尖嘴玻璃导管

学生自备: 2 张直径 5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氢原子)一张 10 厘米的圆纸片(模拟氧原子)

多媒体材料:课件:( 1 )水的电解示意图( 2 )电解水实验的指导( 3 )氢气的燃烧

网上资源: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文字资源:《初中伴你学习新课程从书》中的“课外探究”;氢气的燃烧有污染吗

三、教学实录:

第一课时:水的分解

(一)提出问题导入

(二)解决方法:用实验验证

(三)学生分组实验(共 14 个小组,每组 3-4 人,实验时学生只需插上电源即可)

展示多媒体指导实验

(四)发散思维多角度分析实验

(五)建立模型得出化学变化实质

(六)介绍分子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师)我们知道水,氢气,氧气都是有分子构成的,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实际上,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有很多物质就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比如(抬手)看手上的这枚戒指,就是由金原子构成的,而中间的钻石,也就是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还有惰性气体氦气也是有氦原子构成的。因为原子也是一种微观粒子,当然也就具有微观粒子的的一般性质(看书) P39 看图结合

(七)反馈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 P37 反馈练习

(八)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都学道了什么? (生畅言)

第二课时:水的合成

一、复习提问

1,水通电生成了什么?是什么反应类型?

2,水通电与水加热有什么本质不同?

二、引出新问题

(师)我们知道,水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分解反应。我们不妨采用逆向思维来考虑,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氧气是否相互反应生成水?

三、解决问题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将氢气点燃看是否生成水,可以在火焰的上方放一个玻璃片,生成水的话会有水滴

四、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教师演示)点燃从启普发生器出来的纯净的氢气,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引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注意火焰的颜色,找两个学生轻轻触摸烧杯

(提醒)不纯的氢气在点燃或高温的条件下,会发生爆炸,所以要点燃的是纯净的氢

(板书)文字表达式

氢气+ 氧气水

(推断)对比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看此反应的特点,如果让你给这个反应类型起个名字,你会叫他什么?

(生)多变一个,叫合并反应……

(师)这个反应叫化合反映,那么,你认为如何去判断化合反应呢?

(生)首先是一个化学反应,并且有多变一的特点。

五、知识迁移

(师)我们知道,研究问题应从多角度思考,那么对上述实验,你们又能从哪些角度说说呢?小组内互相交流一下。

(小组互相讨论)

(生)小结:

(1)从能量的角度这是一个释放能量的反应

(2)从元素组成的角度,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3)从微粒的角度,知道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六、模拟微粒变化

(师)小组同学根据上节课演示的水电解示意图,在组内用大圆纸片表示氧原子,小圆纸片表示氢原子,把水形成的过程模拟演示一遍。

(学生上台演说)

七、物理化学性质

(分析)电解水形成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都是化学变化,在这个变化中表现出了水、氢气、氧气的一些性质,这些性质称为化学性质。例如:水有通电分解的性质,氢气有可以燃烧的性质,氧气有可以支持燃烧的性质。我们发现不同的物质,化学性质不同。而不同的物质是由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例如:像水由水分子构成,那么水分子就有通电能分解的性质;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氢分子就有可以燃烧的性质……。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等等。物理性质是很多分子集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性质。

八、知识整合、梳理

九、信息链接

氢气燃烧有污染吗?

氢能的开发和应用

十、练习及作业

《伴你学》 P40 反馈练习

第2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生活化教学 实际问题

引言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课堂同样离不开实际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自身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

1.生活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各种事物,各种景象都为教学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出促进学生学习的典型素材和资料等,有利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上,如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对于整个教学是有积极影响的[1]。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数学《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节新课时,数学教师可以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导入新课时给学生播放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上海东方明珠、南京鼓楼区、西方的一些建筑物、夕阳下的一棵小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体会图形世界的现实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学生观看之后继续引导:在这些画面中是否感受到数学的影子等,让学生从这些实实在在的事物中体会数学的奥妙。

2.生活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数学教学综合生活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不仅可以消除学生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的情绪,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大量地参加实践探究活动才能形成对数学的全面认识。

例如,(结合图片)阳光下,一条旗杆AB与它在地面上的影子BC所成的角度是多少度呢?(图2,生众:90°)

这样的一个平面图让学生觉得很抽象,所以我带领学生拿着三角尺等工具来到操场上,分别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测量旗杆和地面所形成的角度,每个学生测量之后都在地面上画出一条线,最终呈现出上图所示,紧接着问学生:随着太阳的移动影子,在这个过程中,旗杆所在思维直线与影子所在的直线位置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自参与生活实践,会很快地理解并回答出:不会发生变化,那么本节课的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目的就算达到了[2]。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素材围绕“生活中的数学”设计教学环节

数学贴近生活是新数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以往的数学教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逻辑性,学生总认为数学是抽象、深奥的学科。而实际上,数学知识并非空穴来风,恰恰相反,数学中每个知识点都是因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成功的课堂教学首先应该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3]。教师在设计每一节的教学环节时,都要围绕着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设计,尤其是例题解析。

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我选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例子: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开展有奖销售活动,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转盘等分为16份,其中红色1份、蓝色2份、黄色4份、白色9份。商场规定:顾客每购满1000元的商品,就可获得一次转动转盘的机会。转盘停止时,指针指向红、蓝、黄区域,顾客可分别获得1000元、200元、100元的礼品。某顾客购物1400元,他获得礼品的概率是多少?他分别获得1000元、200元、100元礼品的概率是多少?这样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非但不会感到陌生,反而会产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最终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过程中问题设置的生活化

问题设置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连接和启发作用,课堂问题的设置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问题设置的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4]。问题设置一方面要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安排和提出,另一方面是在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后将问题生活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对知识的巩固和吸收。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生活数学》时,本节课的内容基本上就是带领学生一起探究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影子,那么在整个教学中需要有力的生活实例证明生活中有数学的存在。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个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学生每天吃的小食品袋子上有很多数字,学生会看到上面有克数等标志。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问题设置生活化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参与实践的能力。

结语

校园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将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联系现实生活讲授知识。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使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王永超.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刍议[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0).

[2]徐书玲.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青年文学家,2009(13).

第3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几何画板;初中数学教学;案例探讨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而言,数学知识的学习相对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很容易因为学科的枯燥而觉得无聊,长此以往,学生对此学科的学习兴趣就会减退。几何画板其应用过程当中,操作性很高,是一种将数学图形与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的数学学习软件,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运用此种方法,在学生的视角看来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兴趣也能得到更长时间的保持,有助于将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升起来。

一、几何画板的功能与特点

最开始是由一家美国的技术公司发明了几何画板,后来我国将其引进数学教育当中,它能将数学知识当中的点线面结合起来,运用不同的转换与展示方式将一些抽象的数学定理与数学公式具体化,在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是具有一定的特性和功能方面的优势的。

1.把抽象的知识与公式具体化

能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定律及公式通过技术生动、形象、具体地延伸出来就是几何画板最大的一个特点,对于较抽象与晦涩的数学知识来说,这样能将其变得更容易理解,尤其是在几何知识的学习当中,其对于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重难点知识有所突破,发挥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2.操作灵活使初中数学学习变得动态

在几何画板的运用当中,数学知识点变得非常灵活,点线面的存在方式与组合千变万化,几何图形多种多样,数学规律变得更加具象及动态,学生操作尤为方便,学生可以在课堂当中自己动手操作,将几何图形进行个性化的组合、拖动,使自身的观察能力得到提高,对其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作用。

3.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的情景进行创造

在数学教材中,虽然数学知识的图片与文字有很多,但并不如几何画板所演绎出来的具体、直接,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为了更好地体会图形与空间的变化模样往往绞尽脑汁,而在运用了几何画板之后这种情况便不会再发生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来更加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变化,而直接、具体的感受会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总的来说,几何画板就是一个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使数学教学课堂变成数学实验课堂的方式,能大大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的优势

1.知识点呈现更直观

与初中数学早先刻板的教学方式相比,几何画板技术可以使

数学当中一些数量与变量的关系呈现得更加具体与直观。比如在初中数学的函数教学当中,其可以具体演示其中一个变量在经过

变化之后使另一个变量发生变化的动态效果,将其中变量与自变

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地展现出来,使初中数学教学从传统的束缚当

中挣脱出来,为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2.操作简单易掌握

几何画板其操作方式非常简单,灵活性很高,这样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参与过程当中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有很大的帮助,能将学生从以往只能单纯在枯燥、乏味的课本当中汲取知识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使学习过程变得更有趣味性,也更容易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理解由晦涩难懂到简单易学,其对所学习的知识点也更容易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提升的同时,其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也都会有所提升。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运用几何画板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1.通过使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对函数及其图像有更好的理解

对函数来说,其表达式一般为二次函数形式,比如y=3x-x2,y=2x+9等。学生如果仅仅通过对书本上的公式进行学习,很难理解其中函数式的含义,但如果运用几何画板来使函数式与数学图形

相结合,学生对函数性质的理解就容易得多,在其对函数知识有深刻理解的同时,还可以有更直观的感受与体验。虽然此前教师教学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的时候也会将函数图形展现在黑板上,但运用了几何画板技术之后,学生可以自行操作,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其数学思维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例如,在学生刚开始学习函数的时候,为了让其对y=-x+7与y=x+7的区别有更直观的理解与感受,可以让学生通过在几何画板自己操作绘图对两者进行分析比较,让其利用几何画板分别绘制y=-x+7与y=x+7两个图形,再对两个图形分别进行观察与对比,

让学生说出两个图形不同的地方。

2.可以运用几何画板对勾股定理进行验证,使学生的能力在发现中提升

教师在讲解《勾股定理》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几何画板来对其进行验证,学生对知识有了新发现,自然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兴趣,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自主思考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例如,学生对“勾股定理”进行学习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绘制一个三角形,将其三条边分别命名为a、b和c,并分别以a、b、c为边长画长方形Oa、Ob和Oc。再通过分别计算得出Oc面积刚好等于Oa、Ob面积之和,证明了勾股定理成立。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再画一个边长不同的三角形做进一步验证,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

3.运用几何画板技术对几何学科角平分线课程进行教学,颠覆传统教学模式

在初中数学几何学科当中,教师对角平分线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技术让教学更简单化。

例如,运用几何画板软件创建∠ABC及它的角平分线BE,之后对∠ABE及∠CBE的数值进行分别测量,之后让学生拖动A点以观察角度的变化,使几何课堂变得新颖、生动、有趣,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中也更有成就感及主体意识,这样,在教学方式有所简化的同时,教学效率也得到了相对的提升。

在几何画板的运用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其与数学教学当中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更真切、实际地对数学知识的要点进行理解。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应用几何画板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对其教学方式与技巧进行深入研究,并以自身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为基础,将几何画板的特点与优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将两者结合起来,让所教学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使学习变得简单,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积极、主动,有热情,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生活化;高职;基础会计;教学

《基础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其走进会计世界的钥匙,学好基础会计知识,有利于学生之后专业学习的顺利开展。但是,刚刚开始会计专业内容学习的高职学生来讲,他们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基础,对于基础会计这样理论性较强的学科还比较畏惧。学会基础会计知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其会计学习思维的完善。单一的教学方法会影响学生的会计知识学习积极性,利用生活化案例丰富高职基础会计课堂,会让课堂学习氛围更加浓厚,更会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 高职学生的基础会计课程学习特点

第一,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兴趣整体不足。在高职阶段,《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甚至经济管理、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一般来讲,学生需要在刚入学的第一个学年学习基础会计知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较差,他们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数学能力较弱,自然在会计专业学习会出现理解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无形中加大了基础会计教学的难度。学生在基础会计课程内容的学习中有困难,会影响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热情,影响学生的基础会计学习兴趣。

第二,学生对于基础会计学科重视力度不足。作为一门重要的会计专业理论课,基础会计课程的作用就是为学生之后的会计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基础会计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必考科目,只有重视并且学好基础会计课程,才能让会计专业学习更加牢固。但是,许多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基础会计课程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基础会计学习对于自身专业素质提高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意识到基础会计学习对于个人成长的作用,对于生活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三,学生的思维特点。从高职学生的中考成绩来讲,这些学生大多是没考上高中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不足,思维方式有所限制,很难在进入高职院校后快速转换自己的学习思维。因此,一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利用学习数学的方法去学习会计知识,遇到理论知识就去机械化地记忆与模仿,或者死记硬背去掌握,没有自主去构建知识体系,影响了基础会计的学习效果。

二、 生活化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将生活化案例引入到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开动自己的脑筋,从高职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使生活化案例的入手,可以服务于学生基础会计知识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 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化案例

要将生活化的案例成功应用于基础会计教学活动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选择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案例,是应用其进行教学的重要前提。什么样的案例才是合适的案例呢?能够为学生理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案例才能对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活动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教师要重视课前的生活化案例设计过程,通过有效的设计,让生活化案例在课堂中的呈现具有意义。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会计的科目与账户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会计科目与会计账目这两个概念的区别,虽然通过课本阅读,一些学生可以了解二者的区别,但理解的深度不足。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化的事例,给学生进行形象地描述。教师将会计账户比喻成药店时放药的抽屉,而会计科目则是那些被贴在抽屉上标明药物品种与名称的标签。

除此之外,高职基础会计课堂中所呈现的生活化案例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不是从教师的生活经验出发去选择。将新鲜的会计理论与日常生活中在案例进行整合,有利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讲解课本中有关于企业材料采购的知识时学生需要对采购费用的分摊问题以及会计核算问题进行解决。在这之前,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采购问题进行做好铺垫,使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发展。像“李丽、王佳与赵安三位同学要去超市购物,李丽买了三包,王佳与赵安各买一包,平均每包物品的价格100元。三人一起乘坐出租车回宿舍,车费15元,那么每人应当承担多少运费呢?”用这样的生活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 利用生活化案例切入知识点

具有生活化特点的案例,往往有助于学生理解。基础会计课本中的知识理论性较强,教师通过生活化案例的切入引导学生一点一点地理解,可以减少专业术语带给学生的理解障碍,也能让书面化的语言变得口头化起来。

比如在学习前文采购费用分配问题时,教师提出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去讨论,并给学生一段时间说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看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讨论点。一些学生认为这一问题十分简单,就是李丽9元,其它两人各3元。面对学生不以为然后回答,教师可以反问“为什么不是平均分配车费呢?”学生会快速给出他们的理由,因为三者买的东西重量不同。这时,就引出了新的问题,在采购费用分配时,是以重量为依据吗?在生活化案例的引导下,学生在不断的分析与讨论中深入到问题的思考里,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学习积极性有所提高,有利于新课内容的引入。

(三) 利用生活化案例理解解题思路

生活化案例在基础会计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会让学生的会计专业内容学习难度下降。在之前的学习之后,学生会了解基本的会计知识。在前文中提到的生活案例铺垫之后,教师给学生呈现一道标准的会计业务题目,有利于学生解题思路的明确。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去营造一个真实、形象的题目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配合或者声效的使用,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比如,在呈现了生活案例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一个这样的题目:宏大企业采购A、B两种材料,A材料100件,每件50元,买价总共5000元,增值税发票上注明进项税额850元。B材料150件,每件40元,计买价6000,增值税发票上注明进项税额1020元,运费总共1200元,让学生去分配购买A、B材料的采购费用。根据之前的生活化案例,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更加明确。

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化案例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学习兴趣,像调味品一样让会计学习变得更加乐趣。当然,教师要选择合理的生活素材,让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可以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将生活化案例与高职基础会计教学结合起来,需要教师积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也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让生活化的教学成为基础会计教学的吸引点。(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 吴艺娟.巧用实践教学法提高教学效果――浅谈实践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3(23)

[2] 雍华平.案例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职教通讯.2010(12)

第5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直接导入案例 应用型案例 精细化学品化学

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再现案例实景,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始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最初该学院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强对法律规则和条文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强调在教学中参与分析和讨论个别案例。由于成效显著,使得该方法迅速被其它院校所采用和推广。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和培训机构都采用了类似的教学方法,但专业局限在法学(律)、医学、经济、商学等。该方法在化学化工课程中的应用较少。同时,在高校化学专业课程研究和改革实践中,人们普遍把课程研究和改革焦点集中在必修课程,而忽视了对选修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选修课程的开设旨在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和知识延展性,对其教学方法和课程建设改革的研究很有必要。

笔者承担我校的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精细化学品化学的教学,结合课程特点和自身研究经验,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化工、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具有帮助深化理论知识理解、初步了解精细化工产品和提高学习化工专业兴趣的重要作用。这门课虽然包含大量的产品实例,但是大都是泛泛而谈,甚或一笔带过。以往,在该课程的讲授中,大多采用理论简述和产品简单罗列的方法。该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应用,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习其他同仁的宝贵经验,认为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讲授具有较为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1)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工专业的兴趣

应用化学和化工专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以来已经学习了无机、分析、有机和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面对的都是艰涩的理论知识,同时,多年来化工背负的“操作瓶瓶罐罐和污染严重”的名声,更容易使学生降低学习的兴趣。案例教学法提供活生生的产品实例和经典的生产解决方案,结合多媒体授课形式,将会使学生看到化工创造了当代整个物质世界和化腐朽为神奇的巨大作用,会提高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前所述,学生在学习四大化学和其它专业基础课后,虽然掌握和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但是最多也仍是“纸上谈兵”,不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例如,表面张力是个非常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和掌握,尤其是表面张力的方向对许多学生来说更是难懂。只有在《精细化学品化学》中学习了表面活性剂及其应用部分后,才会对表面张力有彻底的理解。如果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和重要用途等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会使学生对表面张力的理解更深入、更直观。

(3)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般来讲,知识可分为3个层面,即原理性知识、特殊案例知识(智慧)、把原理和规则运用到特殊案例中的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和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学校教学只传授第一层面的知识,或称为书本知识;而学生掌握第二层面知识较少,因此,对第三层面知识的掌握势必减少,即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所以,引入案例教学,可使学生在第二层面知识的缺陷方面得到有效弥补,从而也可以增加学生第三层面的知识。

2.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1)学生渴望真正掌握精细化工方面的知识

在习惯了大量单纯的公式、分子式和直接理论讲授后,学生非常渴望能够接受到由生活实例到化学理论、由浅入深的全新教学模式。案例直接导入法正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和生产实例入手,将多彩多姿的使用过的、看到的、听到的精细化学品展示在学生眼前,然后,逐渐引出产品的作用原理、公式参数和具体产品组成规格等,势必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

(2)学生的前期知识积累充足

在学习《精细化学品化学》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4大化学、高分子化学、反应工程等化学专业基础课,前期知识积累充足,完全可以理解《精细化学品化学》中的基本理论。此外,已学了应化和化工专业课程的学生已经进行了课程实习和参观实习,对工厂和化工产品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学习《精细化学品化学》也有较大的帮助。

(3)教师具有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方式的动力

作为讲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多年来也苦于“填鸭式”教学方式造成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教师认真备课、力图讲解系统;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所学课程似懂非懂,不感兴趣。所以,在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后,经过认真探索,案例直接导入教学法已经初见成效,教师更愿意深入研究,广泛发掘合适的案例,开发一套行之有效、灵活多变、适应广泛的案例教学法,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而不懈努力。

二、案例教学法组成和实施程序

在已有的案例教学法中我们看到,实施步骤可设定为设计案例、剖析案例、解决案例和推广及升华案例4个方面,其核心在于剖析案例。也有采用顺序和逻辑多案例讲述、结合提出问题的案例教学法实施步骤。笔者结合教学要求、教学实践和前人经验,总结出直接导入案例教学法,其实施步骤归纳为:

案例提出并回答问题典型产品简介强调重要参数和指标。

首先,在一系列活生生的案例基础上,提出学生感兴趣且切中基础理论核心的问题,回答问题,逐步深入,反向推理,最终使学生对精细化学品的作用原理很轻松、自然地理解、掌握、接受;最后,要强调掌握部分重要的参数和指标。这样的结果就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且必要的产品作用原理和重要性能参数,符合教学要求和就业入门的目的。

三、案例举例及剖析

以“表面活性剂”部分为例。

首先,导入肥皂和洗衣粉的实用案例。肥皂和洗衣粉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精细化学品,可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虽然可能有部分学生对这类洗涤剂有初步的认识,但是真正了解其洗涤作用原理的并不多。因此,此案例满足“听说过但不熟悉”的要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的种类、造型、颜色以及使用对象和部位等方面充分展现其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该类日用品还有很多“高端产品”,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前景。在此过程,还可以简要说明肥皂的来历等科技发展历史。

其次,用生活中的多个实例来显示表面活性剂的其它作用。例如,透明状、水溶性注射针剂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化妆品和农药乳状液产品中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墨水的制备中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浆料中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在新型纺织品材料中的防水、防污作用等。

从这些实例继续讲述胶束、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结构、性能参数(CMC值、HLB值)等重要理论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掌握了。具体讲述和实施过程如图1所示:

当然,在回答问题时要详细地讲清楚某产品或某概念、参数的定义、分类、使用范围以及测定方法等。

四、教学效果评价

近3年来,本教研组在精细化学品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在13个精细化学品专题均设计了合理的案例和实施步骤,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往学生看到和听到的,只是简单的知识和理论传递,倍感生硬和乏味,兴趣不大,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如今采用案例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很多同学对其中的问题饶有兴趣,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互动,下课后主动与老师探讨。此外,学生对自己专业前途也增强了信心,很多学生表示对某一个精细化学品专题感兴趣,愿意到公司、企业大显身手,反过来更提高了学习此类专业课的兴趣性和积极性。2.学生掌握精细化工的知识更加牢固、更加有针对性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的大量案例,对化学化工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且对知识理论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入深、由提出问题到上升理论理解的过程,使其对化工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能够达到看到一个精细化学品就想到其主要原理、参数和用途,而这些基本知识,正是学生在就业之前所应该初步掌握的。同时,有的学生对某一种精细化学品感兴趣,就会在课堂听讲的基础上自己查阅资料,积极参与实验教学活动,加深对该领域的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学习后,经常会提出一些很有价值的问题,如用什么取代有毒的亚硝酸盐拉丝液和防腐剂、如何提高涂料的光致变色性能等,很多学生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学生能看到产品就想到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例如,说到催化剂,马上想到其4个特点,联想到用ΔG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进行和用ΔG计算出反应的理论产率。

五、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提出并回答问题典型产品简介强调重要参数和指标”这一案例直接导入法,在精细化学品的教学中是一种良好的方法。实施此方法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且在教学实施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当然,该方法还在不断完善中,相信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不断的学习交流,案例直接导入法将会在精细化学品和其它化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示越来越优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耿.化学案例教学初探[J].化学教育,2001,(4).

[2]霍本瑶.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教育,2009,(6).

[3]董伟,彭新华,张常山.再现科学发现过程,倡导创新思维习惯――基础化学课程的案例教学实践与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5,(2).

第6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案例 计算机基础 实践教学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当前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系统知识的入门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初级应用能力为目的。针对该课程的现状特点,在实际教学中适时应用案例教学法引入知识点进行教育教学,注重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优化教学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者集体合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观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启发性的先进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建立在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的知识主要不是靠教师传授,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起来的。教师是一个帮助者、引导者与促进者,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和推动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

二、 案例教学法的优越性

传统教学方法一般按照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有着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然而计算机行业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内容更新速度快,生活中会不断涌新的有着重要社会意义的案例。关注社会现实,选取选合适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案例依据课堂内容进行案例教学,非常切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案例教学法改革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呆板和枯燥,切实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老师对核心知识进行点拨和传授,从中进行辅助和指导。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多样案例教学来创造教学氛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顺着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习,在学习中选择,在选择中发展,为学生构建知识的桥梁。

三、 案例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基本环节及操作步骤大致包括案例选取与设计、案例分析与探讨、案例讲解和总结。 案例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要保证课堂效果,必须紧紧抓住每一个环节。上述步骤和方法是案例教学比较典型的一种,它的优势在于可以促使学生比较直接的、高效率地获得知识技能,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又为老师提供了重新挖掘知识和组织教学的机会。

1. 案例选取与设计

案例的选用和设计是案例教学方法中的首要关键步骤,是组织好一堂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根据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进行案例选取和设计。在选取和设计案例时,要注重以下几点:

1.1 选取案例要明确的目的性

案例的选择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是案例选取的最基本的原则。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育教学根本在于提高学生关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所选择的例务必要适合当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1.2 选取案例要具有典型代表性

因为学生要通过分析案例来完成教学目标,所以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代表性。事件要发生在我们平常生活之中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让学生可以体会到真实案例来源于现实的生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 选取案例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实际状况

案例教学的直接目的在于通过借助分析案例来完成教学任务,所以针对选取的案例一定要把握好难易程度。如果选用案例过于困难,则会在分析过程中带来诸多阻碍,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选取案例过于简单,则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同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选取案例时,要符合接受案例教学的学生的知识以及阅历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案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来分析、解决问题,以达到案例分析教学方法的目的。当前的教育已经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案例教学也应当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案例得到一些特殊的启发与启示,通过案例对授课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提高学生的见识和认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1.4、案例设计要注重彼此间的关联性

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教学案例,最好建立起这些案例之间的关联性。不同的案例会涉及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而案例之间的相互关联就代表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关联。学生在学习不同的案例时,会不禁想起或用到之前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技巧,这无形当中就是一个复习、加深和巩固的过程,对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意义。另外,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加强各事例之间的联系,同样对于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2.案例分析与讨论

案例分析与讨论是进行案例教学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根据授课进度引导学生对展示案例进行分析与讨论。教师首先要解读本次所分析的案例所涉及到有关本节课堂知识的全部知识点,并将其串连成一条清晰、明确的线路,供学生有调理的学习和掌握。随后,学生在教师的提问及指导下通过查阅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对相应的思考题进行分析,并把自己放到案例的真实情景中去并根据情景提出相关问题。之后,学生可以按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讨论,相互探讨和交流分析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此环节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对案例的看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大家在得到交流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各小组成员的代表在课堂中表达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上台进行演示。本环节的核心在于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分析和讨论,教师发挥辅助和指导的作用。这一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活跃课堂氛围也有重要的意义。

3.案例讲解和总结

案例讲解和总结,是教师依据案例研究分析的重点内容和同学们讨论过程中出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点拨,是对课堂重点知识的加强和深化,是一个总结、巩固和再提高的过程。这一环节,也是教师思想和学生思想交流和碰撞的过程。由于之前的分析讨论,学生们已经对案例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也得到了一定的结论,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限制,对于新知识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的,因此,教师对案例重点知识的讲解及解决学生讨论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这一环节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与创新能力,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教学方法,值得广大计算机教师不断改进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红艳. “实战式”教学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 机械职业教育. 2004(09).

第7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范例教学借助于典型范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疑、析疑和解疑能力,推动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素养。将范例教学应用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巨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范例教学有利于将枯燥乏味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营造和谐温馨的化学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二是范例教学将典型的案例作为学生学习的催化剂,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发展平台,不断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能力的提升。三是将课堂知识讲解与学生能力提升巧妙链接,确保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四是范例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初中化学课堂高效化,从而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

二、范例教学应用于初中化学的有效策略

1.精选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与激情践行范例教学的基础与前提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认知和教师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精选教学范例,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情,有助于营造和谐温馨教学氛围的范例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教师系统的范例指导中实现高效学习,因此,范例教学中范例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在升华和凝华的实践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升华”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冬天冰冻衣服放在太阳下很快晒干”的图片,即物体直接由固体变为气体“升华”。为了将“凝华”的内容具体形象化,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些常见范例配合教学,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冬天窗户上经常出现的“冰花”,然后借助此案例进行系统讲解,并鼓励学生思考“冰花”一般出现在内窗还是外窗?为什么?这样既符合教学目标,又契合学生兴趣的生活化范例,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践行范例教学范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在践行范例教学时不能只靠教师运用简单的教具演独角戏,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大限度发挥范例教学的优势与价值。在开展范例教学时,可以运用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等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例如,在一单元或者一个学期的学习结束后,为了巩固教师范例教学的结果,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化学知识,教师可以专门开设“阶段范例讨论课”,让学生基于不同阶段范例学习中遇到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重温案例,攻破化学学习中的重难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围绕任务(或问题)进行探索与分析,提高学生质疑、析疑、探疑和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8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用语 教学策略 案例分析

一、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

多元化教学[1]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改变学生乏味枯燥的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初中化学教学有了新的挑战,要求教育方法灵活多变,实施多元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对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化学主要是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通过初中“化学用语”规范学生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准确性,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所以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更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使用“化学用语”的素养。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与化学是息息相关的,老师应该利用这一点,从生活出发延伸到具体化学物质元素及符号,寻找一些身边看得到、摸得着的化学元素提供给学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活学活用的能力。

二、《化学式与化合价》具体教学案例分析

(一)引课。

在引课中要尽量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化学元素,如氧气、过氧化氢、氯化钾等实物,以小组比赛制的形式通过不同化学符号分别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式简单明了的特点,也真正突出了本案例研究的策略之一:化学元素与“化学用语”名、实结合,有助于学生加强记忆。

(二)新课。

通过活动一,对化学元素的认识促使学生对化学式的概念进行独立界定。具体活动是:通过提出问题的形式――“是否任何物质都存在化学式?是否同一种物质化学式也一定相同?化学式是否可以随意书写?”通过三个连续不同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总结化学式书写与使用的具体规范及注意事项。与此同时,可以将这两个活动结合构建另外一个教学框架――如何通过化学元素符号和数字配平化学方程式;活动三:通过前面两个步骤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从微观和宏观两个不同层面认识化学式的含义和化学用语。活动四:最后让学生写出不同化学元素组合的化学方程式及规范其读音。此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可以适当追加课堂练习对教学成果加以巩固。

三、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启示

(一)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化学用语如同一个人的名字,在众多化学元素中起着区分每一项化学物质的作用,在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化合价符号、离子符号、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结构示意图等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看似复杂,体系庞大,但是容易从具体教学内容抽离出简单的化学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兴趣寓教于乐,通过小组实验、比赛及制作卡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所在,避免学生因为过多的化学元素而丧失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教学任务中,教师在为每个学生分配任务时,也需要对学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针对每个学生的能力分配合理任务,注重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培养,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学生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这样分配也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模式不仅让复杂的理论知识变得生活化,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教学任务的明确性,不再“满堂灌”知识点,而是通过多元化手段剖析问题。

(三)建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

当前沪教版教学规划中,明确提出教学目标体系要朝多元化方向发展,老师应该注意对学生及时评价,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课堂小测、提问、周考、期中、期末的总结,对于学生来说是检验自己成果的重要时刻,老师评价也需要从不同角度出发,老师可以设立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在评价中主动参与,提高自信。老师在评价中要以鼓励为主,用鼓励的态度面对学生的发展,对学生进步给予肯定。初中生思想和价值观尚处于不稳定状态,所以老师的评价和肯定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而且初中化学又是一门难以理解的学科,所以针对初中化学建立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配合,通过合理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主动性。

(四)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针对初中“化学用语”教学要结合化学学科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化学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化学用语的规范和掌握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而不要把化学成绩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和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也要加强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总结对比能力的培养,多元化教学的进行,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封闭式教育模式[2],学生在多元化教学下,不仅对教科书有了新的兴趣,而且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多元化的教育手段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新鲜感。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把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具体化,丰富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生活。

通过多元化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传统的师生情发生了变化,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求知欲也被激发出来。在备课过程中,老师会充分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准备课件,生活之余也会观察身边与化学相关的内容,为课堂增添色彩。为了给学生提供高效率、减压的学习环境,多元化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多元化教学手段对于初中“化学用语”课堂教学的意义深远,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需要调节化学实验任务。规范使用“化学用语”更需要老师用鼓励的眼光看待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潜能和创造性。学生在老师正确的指引下,才会跟上时代的脚步,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出多元化人才。

参考文献:

第9篇:初中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1促进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的改革

化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自然学科,其宏观现象中蕴含着较多的微观抽象性知识。一直以来,化学教学中都十分强调教学的直观性,因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利用挂图、模型等教具将部分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了解抽象性知识。但是这些教具具有单一、静止等特点,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能满足化学教学目标的需求。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则可以通过视频、短片、动画等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示出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其高效性、先进性、形声性等特点可以使生硬的化学知识更加真实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物质在水中分散”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将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细致直观地表现出来,学生不能轻易理解这种抽象性知识,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上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微观过程图片用动画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可以直观地从屏幕上看到氯化钠中的氯原子和钠原子以离子的形式进入水中并均匀分散的过程。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能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虽然初中化学课本中的许多精美图片都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化学知识,但是如果能利用信息技术将静止的图片转换为生动的视频或动画,则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2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相关内容都可以利用计算机展示平台直观的呈现在课堂教学之中。教师要灵活掌握信息技术,建立人机互动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使传统的“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由于许多因素的限制,学生们在实验室中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教师也无法将所有实验仪器搬进教室,因此“口头实验”、“纸上实验”、“黑板实验”等实验方式较为普遍,这种抽象性的实验方法导致学生难以记住实验的所需仪器和实验现象及结果,逐渐感到学习的枯燥和乏味,教师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化学教学效率明显降低。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化学当中,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实验室,将各种实验放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例如,某教师在带领初三学生复习常见气体制法的内容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虚拟实验室,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让学生进行复习。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回答实验室仪器的安装与拆卸顺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法与原理等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该教师将相关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成“树型”结构,帮助同学及时地梳理知识;第二个环节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选择实验所需的仪器和材料,并且按照实验要求选择实验仪器、材料和药品等。在学生们认真进行实验时,教师在一旁指导和纠正,在充分掌握学生实验情况的基础下,抽出几个典型教学案例;第三个环节是让各小组之间相互点评实验过程和结果,互相纠正,互相学习;第四个环节是结合复习内容,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通过这节化学复习课的四个环节可以得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虚拟实验室不受物理空间和材料条件的限制,学生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完全实现了将“要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要学”的目的。信息技术的运用,能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充分感受到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不仅增强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3加深师生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交流时间非常少,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扮演着观众的角色,极少有机会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搭建教室内联网的资源共享平台,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实现具有广泛性、民主性、针对性的交流。

例如,笔者利用信息软件制作了校内网站,网站中包含了教材的相关内容与许多“化学材料”网站的链接地址。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外经常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与复习,在网站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回答同学的问题。在交流网站上,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当发言人,也可以充当观众,向教师提问,或向同学提问,使师生成为学习上的朋友,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有利于打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工具的单一,物理空间的限制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初中化学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笔者提出,将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具有创造性、整合性、交互性的全新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