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思修社会实践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修社会实践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修社会实践总结

第1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 思修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简述

翻转课堂 (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 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引进中国后被称为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反转课堂或颠倒课堂,是一种教师创建学习视频,学生在课外自学观看,回到课堂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知识项目、问题答疑等的教学形态。翻转,就是将传统的从“大班上课讲授基础知识”到“个人课堂外研究艰深难题”翻转成为从“个人课堂外学习基础知识”到“大班上课研讨艰深难题”。在翻转课堂过程中,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并完成练习;教师根据学生自学准备情况,在线提供问题反馈。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思修)中运用翻转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的教学改革趋势。

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修中的具体运用

2.1 成立合理分工、各司其责的学生学习小组

成立学习小组是翻转课堂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高校思修一般每个课堂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上百人,而且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专业、班级。根据思修的特殊性,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教W专题,并将学生分成相应的学习小组,分别承担教学专题各环节的任务。具体而言,在教学组织上,可将学生分成学习预备责任组、学结责任组和学习反馈责任组,不同知识背景、不同领域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兴趣加入不同的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责任组主要根据学生课前自学,归纳、提炼急需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难题;责任组负责组织学习活动,总结并展示学习成果;学习反馈责任组主要负责评价学习成效,厘清争论焦点问题,做好收尾工作。在学习小组教学活动全程中,教师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紧紧把握问题的核心和主脉。

2.2 紧扣教学内容,制作网络教学资源

(1)紧扣教材,设置知识点,形成连贯的教学步骤。比如在学习思修“理想专题”时,可根据专题要求围绕理想的作用、理想的实现路径、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形成三大块学习资料展开,为强化学习效果,还可以组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观的实践调查活动,由学生根据调查遇到的现实问题制作调查视频,进行课堂汇报;(2)时间长度适宜。以微视频、微课堂的制作为根本的翻转课堂资源,每个单元教学视频尽量不要超过15分钟,为此,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提炼重难点。这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资源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也能保证对学生的吸引力;(3)注重丰富性和趣味性。生动有趣的网络教学资源既可以寓乐于教,又可以让学生从中领悟思想、产生思考,思修教学视频于网络平台,教学资源的视觉效果、冲击性和互动性都需要教师进行缜密安排、合理选材,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2.3 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网络资源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并解决问题

问题意识是翻转课堂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翻转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动自觉地消化吸收枯燥的理论。因此,在翻转中提出什么问题恰当、符合主题而不偏离知识点,尤为关键。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发挥引导作用,引导、设置问题情境,问题的提出要符合思修教材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其次,教师要着力于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结合新时期实际开发学生思考新视角,全面关注把握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学习进程和效果,及时解答疑惑;最后,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满足于课堂学习,还要在课外多参加各项社会实践,关注社会问题,以此深化对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2.4 “导”与“思”相结合,突破理论难题

在课前教学资源自学环节,教师角色侧重于“导”。在翻转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逻辑,创设师生或生生对话交流情境,通过课堂辩论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行寻找答案,教师通过适时的点评和引导,纠正不正确的观点,也可以通过先回答学生课外提出的问题,然后在回答过程中引出更有意义的问题,启发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使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方面,要求提前学习教学材料,并根据资料进行课前准备,比如提出疑问思考、进行知识辩论、探究问题实质,以“思”促“学”,以“学”引“思”,“学”“思”互相促进。在课堂中,各个小组可以进行理论补充,对问题进行层层剖析、挖掘凝练,对重难点进行突破解决。

2.5 强化翻转课堂评价机制,巩固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由于颠倒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环节,加强了课堂上及课堂外的师生互动交流,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其教学评价体系与传统教学截然不同。教学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的评价,两者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首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结果考核,要更加注重过程考核。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可以包括学生对问题的选择、独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课堂内外协作学习中的表现、学习安排、成果表述和展示等方面,评价的主体不能仅限于教师,而应由教师、学习者及其他教务人员共同组成,并将总体评价作为课程学习成绩的重要参考指标。另外,对教师的评价应综合考量教学准备过程、课堂组织过程、教学质量创新、教学目标完成等方面,评价的主体主要由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员共同组成。

第2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正常来说,自我鉴定也是总结的一种,自我鉴定可以让我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认知,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自我鉴定吧。自我鉴定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四学年中个人鉴定五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自我鉴定范文大四学年1回顾已经过去的的四年多,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觉得自己过得很快乐,也很充实,除了努力学习基础课程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文体活动,在这四年多里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在学习成绩、工作能力、思想觉悟等方面比起刚来大学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习上,我一贯保持着高中时代的良好学习作风,并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方面,除了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外,我还很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大二开始我就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大三暑假自己也找了份兼职,终于也感受到了步入社会的艰难,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我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平时我还非常注重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涉猎了大量计算机方面的课外书,并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二级和省计算机二级考试,同时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现代办公所需要的各种软件工具。

在生活方面,也许是受家人的影响,我向来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很拮据,但是学校的补助和奖励以及老师的帮助和同学们的关心让我感受了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使得我并没有为生活上的问题而操太多的心思,同时我还积极参加学校、系和班级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对于一名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踏入社会就是人生的一个新旅程,走好这段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也非常重要。通过对这四年多的鉴定,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加系统地客观地认识,在以后的求职路上我会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全新的面貌面向社会、迎接未来,迈好人生新旅程的第一步。

自我鉴定范文大四学年2结束了四年的学习,我也是要走入了社会,去工作,来回顾那过去这四年的时间,我在学校也是有很多的收获,在这毕业之际,我也是对自己来做一个自我鉴定。

在学习上面,我认真的按照学分要求,去把该修的学分都修好了,而且门门的成绩也是80分以上,虽然和优秀的一些同学去相比,我并不是那特别的好,但是我也是在认真的去学习了,并且通过学习,我也是获得了成长,除了学分修好,我平时也是喜欢看专业相关的书籍,而不只是局限于学好课堂的知识就行了,我明白大学是我人生学习的最后一站,以后就要工作了,那么学好对工作有帮助的知识是尤为重要的,我也是在刚进入大学就做了一些计划,列了一些我需要去看,去学的书籍。四年的学习,也是让我对进入社会有了充足的信心,对于专业知识我也是有了很多的储备。

在生活之中,我和同学的相处都是非常的友好,无论是宿舍里面,班级或者在学校里面,四年来没有和同学起过什么冲突,也没有吵过架,当同学是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也是会去热情的帮忙,而在学校,我也是会积极的参加一些社团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充实我的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并且在一些活动组织之中锻炼自己的为人处世的一个能力,我明白,大学不是只有学习,也是需要我去认识志同道合的一些朋友,去和不同的人相处,在这些沟通之中,也是会让我的大学更加的丰富而多彩,并且也是能让自己得到能力的提升。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从大一的寒假开始就每年两次去社会上做社会实践的工作,既有做义工志愿者这类服务型的工作,也有去一些企业里面做我专业相关的实习工作,通过这些实践我也是很好的将我所学转化为我的能力,更是通过这些实践更加的清楚了我自己的一些不足,然后回到学校去学习,去改进,提升自己,四年的时间,我成长很多,和刚进入大学那时候相比,我变得更加的优秀,也是更加的自信。

我相信,通过我的一个努力,而今的我也是能很自信的进入社会来工作了,也是为进入社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想在今后的一个工作岗位上,我也是能作出业绩,来让自己的职业道路走得顺畅的,四年,过去了,而未来也是在我的脚下,等待着我出发,去创造,去改变,去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

自我鉴定范文大四学年3四年时光匆匆而过,转眼即将踏入社会,让社会来检验这四年的成绩。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自己。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鉴定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我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在专业技能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社会实践上,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各类的书籍,并参加了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培训并取得高级工程师证书,成绩优秀。学习固然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才可能战胜自己。

学习当然是重要的,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在参与各种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自我鉴定范文大四学年4四年的大学生活充实而紧张,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四年里,我始终坚持”天道酬勤”的原则,一日三省,自信品格的日趋完善;勇于行事,务实求新,自信工作有所成绩;三更灯火,寒窗苦读,相信学有所成。

在校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实践方面: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的思想,在年暑假,我在_酒店实习,通过做服务生的工作使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一定要投入到社会这所大学校自己才会真正地长大:对世事的人情冷暖不再一味愤愤,而是多了一份接受与面对,用感恩的心来面对周围的世界,其实生活很美好!回顾过去,自己仍然有不少缺点,如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有时候不懂得坚持,但我会尽可能地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着重提高这些方面的能力,争取做到各方面都具有新素质的人才。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这给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处理人际关系时充分展示了出来。

我的生活准则是: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我的特点是:勇于拚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牢固树立了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朝夕耕耘,图春华秋实;十年寒窗,求学有所用。

自我鉴定范文大四学年5光阴似箭,逝者如斯夫,一转眼,充实而又忙碌的大学生活已经悄然无息的离我远去,回想起来,人生中这段难得的经历,俨然已经成为了我人生中一段无法磨灭的美好印记,大学四年生活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实在是我人生中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些日子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苦楚,但是这些好的,坏的过往却把我培养成了一个现代大学生,使我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提高,为以后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而一条属于我自己的道路。

在专业技能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和管理能力。

在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基础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自己。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鉴定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优异的成绩,我就会对自己更有信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现代大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在社会实践上,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各类的书籍,并考取一些相关证书,学习固然是学生的职业,但现在的学生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才可能战胜自己。

第3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中,是以教师的讲解再配合学生的练习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老师先传授基础知识,再给学生演示教学实例,演示完成后再让学生做练习来巩固学习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教学中持续了好多年,他的好处是教学系统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完整。可是这种教学方法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教师在台上面面俱到的教,可是学生没有实际的操作经验,难以理解,老师在孜孜不倦的教,可是学生却兴趣缺乏,往往是老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却收效甚微。为此,我们提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法。

1.1教师备课以学生为主导,要准备合适的案例为学生开启网页设计的大门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人翁,教师实现备课,除了准备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外,我准备大量的设计实例。网页设计在技能上更注重设计,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准备各个阶段的案例项目。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网页设计之初,要给学生一个网页的整体设计思路。这时候要准备大量的成品优秀案例,最好是获奖作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网页设计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后,要及时的准备教学实例,这个阶段要及时地把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融入其中,这个阶段的教学实例要简单易行,让学生比较容易上手,这时候的案例要比较充裕,以大的作业量来提高学生的基础设计水平。在学生掌握了基础制作水平以后,就是学生的提升阶段了,这个阶段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是关系到整个网页设计教学的成败,这个阶段案例的选取要有代表性,这时的案例要全面可行,每一种案例都要涉及。最后的一个阶段是总结阶段,这个阶段的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实用性,要采用企业的实际案例,模仿企业的运行模式来教学,案例要选取企业中实际制作项目。这样一整个备课过程下来,教师就对整个教学有了事先的良好把握。

1.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校企一体化”的模式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模仿企业的运营模式,老师是项目经理人,学生是企业员工。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学生就是作为新进员工参与其中的,教师指导学生做大量的基础案例项目。这种项目可以是把制作好的网页模板切片做必要的基础链接,可以是为网页设计漂亮的导航,可以是为网页优化布局。当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加入一些简单的网页整版设计,要注意要及时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完成的好的作业案例要给予表扬,适时的肯定学生的成绩会使学生的学习更为有益。在基础案例做的比较多的情况下,学生的基础制作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候要及时的推动教学进入下一个提高阶段,这时候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项目经理人,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项目,比如为某酒店制作一个网站,提出各种要求,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制作完成。这阶段教学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要有一定的高度,对于学生的要求要严格,对于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马上提出,并督促学生做出优化设计。这个阶段的案例一定要全面,给学生的项目要有代表性,对目前使用范围比较广的网站设计方向要把握准确。在最后的总结阶段,教师提出的案例最好是企业所提供的,这种实例更具有实际性和探索性。比如,为宏福祥服饰有限公司制作网站。在这个网站的制作过程中,就有学生的大量参与,从选片修片到整个版面的设计,乃至后台的制作设计,学生们都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这个网站的制作过程中,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做出了五套网站设计方案,最终有一套方案被企业录用。这种企业的教学模式在网页设计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3教学结果评价的改革在以往的教学中,都是以考试来评定教学结果的。在新的校企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摒弃了以往的评价模式,采用作业考评结合平时表现的模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采用平时表现,作业成绩三七开的方法来考核学生。在作业的评定中,为了使评定结果更客观,我们采用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学生的作业讲评,根据讲评综合给分。这种考核方法更为合理有效,不仅仅考核了学生的全面的专业技能还考核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2.有效合理的利用校内实训

在网页设计的主要授课过程结束以后,最好要安排一至两周的校内实训。在实训周内,整合学生的全部力量,完成一至两个大的企业实际项目案例。实训周是提高学生网页设计水平,培养学生成为网页设计师的良好时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选好实训项目,最好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过Photoshop、Dreamweaver、Flash、Div+CSS等网页设计主要软件工具以后,一直以来都是分开来使用的,这次要把他们整合在一起来使用。把网页设计的整套设计过程整个的体验一遍,选用Photoshop制作出版式配色等整体效果设计,然后切片导入到Dreamweaver中,对需要用到特殊排版的地方用Div+CSS进行设计排版。对于画龙点晴之处最好加入特点鲜明的Flash短片,这样完成的项目更具有吸引力。通过合理有效的校内实训,可以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4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 历史教育 社会价值 教材呈现

一、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

历史学作为现代科学起源于潜科学(所谓潜科学,就是说它本身还不是科学,但具有一些可能发展成为科学的潜在因素,或者说,只是科学的萌芽状态),其发展经历漫长的过程:从天命―神学史观主导下的古代史学到人性―理性史观主导下的近代史学,再发展到唯物史观主导下的的历史科学[1]。其所体现的社会价值通过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凸显。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初中历史课程,是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的,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形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结合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概括,得出当代历史教育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社会价值。

(一)“温故知新”――传承文化财富。

人们常把历史比做知识的宝库,里面储存着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积累的一切知识成果,是文化价值的结晶,是促进人类智慧发展永不枯竭的源泉。由此决定了历史教育的首要社会价值在于认识、选择、学习并最终传承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先进文化财富。对于过去文化记起结晶的传承是历史教育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和最基础的社会价值。任何脱离这一功能的历史教育,就如同用黄沙堆砌城堡,最终只能功亏一篑,徒留一盘散沙。

(二)“润物细无声”――陶冶精神品格。

马克思把人类的历史比作一部“历史剧”,人们既是这部历史剧的作者,又是剧中人。把这样一部“历史剧”的真实面貌再现出来,具有巨大的伦理和审美价值。因为其中充满各种美和丑的生动历史形象,既有为国家、民族舍身捐躯者,又有卖国求荣者;既有杀身成仁者,又有求生害义者;既有富贵不能者,又有为权贵而折腰者;既有悲剧、喜剧人物,又有笑剧、闹剧人物……历史教学过程应当在力求传承五千年绵绵不断历经沧桑磨难的辉煌文明成果的同时,还具有陶冶和升华人类精神品格的社会价值,这是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所指的“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史为鉴”――指导社会实践。

历史教育的根本社会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古往今来,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高瞻远瞩的有识之士都注重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西周统治者在庆典上总是追忆“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2],以时刻警惕重蹈覆辙;司马迁身受腐刑,然忍辱偷生撰写鸿篇巨制《史记》,其主要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3];怀揣共同目标的西方史学泰斗,也不乏其人: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写史就是“为了保存人类所达到的那些伟大成就,使之不致因年代久远而湮没不彰,为了使希腊人和波斯人那些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不至失去其应有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记载下来,以永垂后世”[4]。另一位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评价自己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没有奇闻轶事的史著,恐难引人入胜。但是如果学者们想得到关于过去的正确知识,借以预见未来(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未来虽然不一定就是过去的重演,但同过去总是很相似的),从而判明这部书是有用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5]。只有从历史教育中总结出对人类社会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并用以指导人类社会今后的发展,才是历史教育最终的社会功能与最大的社会价值所在。

二、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材呈现方式的利与弊

透过以上对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的分析,不难看出其在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针对现实情况,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不管是在呈现方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做出了较大程度上的变动,力求全面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

(一)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育符合其实现社会价值的需要。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历史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揣摩三维目标可以概括出初中历史教育的目标在于:是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逐步帮助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新课标解读的基础上,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即《历史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与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具有一致性。这是当代历史教育与时俱进,服务于社会发展的有力表现。

(二)历史教材呈现方式仍有待改进。

1.历史教育社会价值对教材呈现方式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新课程打破了历史内容单一的呈现方式即以学习主题形式取代时序性通史形式。之所以采取这种呈现方式,借用新课标的说法,初中历史教育应当避免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克服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不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2.学习主题呈现方式所存在的问题。不言而喻,课程改革的初衷总是好的,但是新课标虽然体现了设计者追求完美,力求使历史教育充分体现其社会价值,但在实际的落实中却有较大难度。

首先,这种学习主题形式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全面、系统的自我整理能力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无法形成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那么他在学习过程中将对各类历史问题的成因、先后、结果等都感到困惑甚至对历史学习产生将举步维艰的困顿感。而现实情况则是教材的编纂者高估了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对初中的历史教学不甚了解。虽然初中课程经过改革,将历史纳入中考考试范围,但初中历史课程仍没有摘掉副课的帽子,授课老师也不能保证全是专业教师,而上课一般是采用勾勾画画的形式,然后临近考试,由学生背诵考点内容,分数依然很高。然而这样的知识都是零乱的,既无法形成体系,对于学生而言更无通史概念,更有甚者古往今来的朝代顺序尚不能掌握。面对升学考试的压力,通过短时记忆的方式固然可以应付一时,然而学习态度没有端正和中考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只能停留在以为划划背背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层面上,何谈实现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

其次,历史课程改革要服务于历史教育,最终为实现历史教育教学的社会价值。人类文明历史的发展是遵循时间顺序的,大体来说前后历史事件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往往没有“前因”就不存在“后果”。然而单就个体历史事件本身而言,其发生原因多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新课改背景下的学习主题的呈现方式,打破了时间线索,选择性地罗列历史主题,这种表现方式不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历史发展脉络对于学生而言是学习历史知识的基础,因为只有在清晰掌握人类文明史脉络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达到“以史为鉴”指导社会实践的终极目的。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的巨著《历史研究》充分体现了考察人类文明史与指导人类文明克服危机,不断前进之间的密切关系。黄仁宇先生亦强调通过分析文明史发展历程总结出客观历史规律的重要性。唯物史观更是在充分考察人类历史发展的脉络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三、改进初中历史教材呈现方式的一些建议

历史教育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课程改革的驱动力,也是评价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立足于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是历史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新课改下历史内容的呈现方式所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教材的编纂者在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调整以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精选学习主题应有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

对于存在一定因果联系的前后历史事件之间应当有简单交代,可以划入“了解”的内容,这样既能保持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灵活教学方式方法,又不至于让学生面对一框新内容时有“如坠云雾”、“摸不到头脑”之感。

(二)在一课之后增加总结性的学习主题。

除在教材中所设“动脑筋”、“活动与探究”等灵活的教学内容之外,可另设“想一想”、“小结”等类似的新的学习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将课本内容按照历史时序及历史事件前后因果联系进行排列、思考,达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聂幼犁教授在《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出:“从根本上说,中学历史学科的课程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认识生存现状,不是为了学习历史专业知识而是为了开拓未来。”[6]赵亚夫教授说:“从本质看,历史学科既不以传递知识为目的,又以讲授事实为能事,它培养一种精神品质―关系到学生对现实世界的看法。”[7]两位老师的观点正是历史教育社会价值及新课改要求中的陶冶人类精神品格的体现。然而不管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还是能力的培养,都要在其深入学习和体会人类文明发展史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新课如果在精选学习主题的同时更侧重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思路,培养学生的整体历史意识,则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基本知识,传承文化财富,在学习中陶冶精神品格,更能帮助学生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汲取人类历史的智慧成果,并最终落实在社会实践之中,实现历史教育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庞卓恒,李学智,吴英.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6.

[2]诗经・大雅・荡[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286.

[3]吴楚材,吴调侯编选.古文观止[M].湖南:岳麓书社,2007.260.

[4]转引庞卓恒,李学智,吴英著.史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5]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17-18.

第5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一、博学

博学有两层意思,一是修见识。作为一个大学校长,面对的是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要让人信服,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尊敬有加,要驾驭好自己所扮演的领导者和教师的双重角色。首先应该具备过硬的学识,以此为基础,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广泛获取各种知识。不仅要做到横向的铺开式学习,还要做到纵向的深入式研究;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积淀,更要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不断接触最前沿的资讯和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大学校长应该善于从的经典著作中挖掘真理,从科学发展观出发,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向,并将它们内化为自己待人处事的方法。同时,大学校长不仅要从有字之书中获得知识,还应该留心生活中的无字之书――生活的阅历和社会的实践,它们往往比有字之书更有实用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效果,也远比对大学生进行的灌输式教育显著。

博学的第二层含义是指博大和宽容。为学要目光长远,具备世界眼光,同时要胸襟开阔,兼收并蓄,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即修胸怀。在领导大学校园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校长更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所大学要想获得持久的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层科学的决策和先进的管理方法。领导者首先要“心大”。“心大”者,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无限憧憬,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蓝图――我们学校要发展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学校,我们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我们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教师,我们应该给全体师生提供怎样的教学和学习、生活环境。有希望才有奋斗的动力,才会不安于现状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胸怀的宽大还体现在“容人”。大学校园里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一个人的学识毕竟有限,作为大学校长,周围学识比自己渊博的大有人在,学术水平比自己强的更是不乏其人。一所大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来自于全体师生的努力,如果领导者不能容纳人才,不接受与自己相左的意见,听不进下属的建议,就是在扼杀学校的前途。―个称职的大学校长要有宽大的胸怀去尊重人、信任人、赏识人、培养人,无论对方是自己的同事还是下属,无论对方是教师还是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是那个能捕捉到闪光点的人,应该是那个独具慧眼的伯乐。

二、审问

审问,即治学要有怀疑精神,对所学不断加以怀疑,一旦有不甚明了的地方,就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社会发展到今天,很多原有的管理理论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作为一个领导者,原有思想体系中的观念和方法如不及时更新,融入时代元素,很可能给领导工作的开展带来阻力。“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领导者应该经常审视自己的言行,追问自己在某件事情处理上是否考虑全面。审问,是建立在博学基础之上对自己不断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循环往复过程。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领导者一直被看作单纯的管理者,普通民众只需听从指挥而无须有任何想法,管理者拥有绝对的权威。

社会发展的脚步一直没有也不会停下来,管理理论在当生了本质变化,服务型领导理论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证明。服务型领导理论的核心就是以他人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那么作为一个不断有机会接触前沿理论的大学校长,在自己的角色定位上是否应该经常进行反思呢?美国著名领导科学专家华伦・本尼斯认为:“领导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而管理者是将事情做正确的人。”一所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大学校长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领导的真正作用在于带领、引导下属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向前。领导不是统治,也不是命令别人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一个激发下属无穷潜力并使他们成为自我领导者的过程。下属的进步就是自己有效管理的最好体现,下属的成功就是对领导者卓越管理水平的最高肯定。在大学校园的内部管理过程中,校长虽不至于日省三次,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以及自我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肯定自己和下属以及教师、学生的成绩,坦然面对每个人的不足并去思考解决之道是非常有必要的。任何一所大学都会以创办一流大学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要想在茫茫大海中不断前行,必须拥有优秀的舵手,而校长,正是这个重要角色的扮演者。他必须用自己宝贵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判断形势,不断作出正确而有力的选择,不断鼓励并激发全体师生的工作学习热情,让校园上上下下齐心协力,勇往直前。能够常常“审问”自己的领导者才能迅速发现问题,借助外部信息,结合自己的思考及时找出解决的方法“具有自省”精神的领导者才有资格成为一所大学发展的“领头羊”,在博学精神的有力支撑下,推动大学综合实力的持续提高。

三、慎思

慎思作为治学方法,同样具有双层意义。其一,通过自己的思想活动来考察分析,使学有所用。对大学管理来说,慎思要求管理者实现将学识、生活经验、高瞻远瞩的眼光与前一阶段的“审问”四者有机结合,全面考虑各方因素和各种可能出现的状况。在对事情的处理上,大到关于学校今后发展方向的定位,小到处理一个学生的违纪事件,都要谨慎待之。学校的发展关乎几千甚至上万人的前途问题,也可以上升到社会问题。而处理一个学生的违纪事件,同样不可掉以轻心,或许稍微的偏差会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大学校长是一个“领导者”,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时刻从教师、学生的实际利益出发,关心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感受,才能获得他们的心理认同,从而在校园中形成一种内部向心力,保证学校的长远发展。其二,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包括自己和他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角色特征,运用科学理论工具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指导新的实践。大学校园一直以来是最具有学术气氛的地方,而今天的大学校园又是“80后”这一特殊群体的聚集地,二者在大学校园的碰撞与结合使得大学管理实际上是一个集深厚理论与广泛实践于一体的过程。大学校长唯有通过“慎思”,科学选择合适的方法与途径,才能对二者交集过程当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作出适当处理,促进学校的稳定与发展。

四、明辨

明辨,指仔细分辨各种信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1世纪是追求创新与超越的世纪,社会对高校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校自身的发展任务也十分艰巨。生存还是灭亡?发展还是倒退?这两个问题是最迫切也是最实际的问题。在这样的抉择面前,高校领导者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审时度势是成功的关键,只有认清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处的发展阶段,在同类学校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才能准确定位,为今后的发展作出合理规划;只有认清世界的形势,社会的需要,民众的心理,才能在改革与前进的过程中及时作出合理调整。一个优秀的犬学校长应该做到对未来的“谋而善断”。这样的“谋”,是以对学校充分了解为基础的;而“善断”,则是决策者把影响事情发展的各个方面的内外因素和各种复杂形势全部理顺的结果。当然,现实中一般不可能仅仅依靠校长一个人的智力和想法作出判断,一个人考虑事情的角度毕竟有限,而且“独断”也违背民主原则,影响组织长远发展。在“明辨”原则下,高校管理需要整个管理团队的合作。可以采取构建学习型团队的方式,组织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不断接受最新的资讯和理念,从而保持高度的智慧和敏锐的洞察力,群策群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笃行

“实践出真知”。使学到的知识落实到实践之中,做到知行合一,是“笃行”的现实意义。“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才能取信于众,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笃行”不仅是一个人的性格和做事情的风格,更是一个人是否讲信用的体现。性格犹豫,做事拖拉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领导者,领导者应该是具有大将风范的人,而大将风范首先体现在他的威信上,没有威信怎能服众?兵法有云:“立威者胜。”威信是顺利开展领导工作的保障。树立威信的最佳途径就是讲信用,做到言行一致,并且及时。任何管理过程实质都是决策与实施决策的循环,建立在“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基础上的决策可以认为是科学的决策。但是,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没有实践,再好的决策也仅仅是纸上谈兵。同时,决策也讲究时效性,很多时候,时机的把握往往比决策方案更重要。因此,必须及时让决策结果发挥效用。对教师和学生许诺的事情,一定要一以贯之,这样才能树立校长自身的威信,才能保持他们对学校的信心,激发他们对建设学校明天的激情,才能让学校上下形成共同的愿景,为了共同的未来,团结一致,努力向前。这种共同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是建立在对校长的信任、拥护基础上的角色认同,是由教师、学生对校长的热爱升华而形成的对学校的热爱。这样的校长何愁不魅力四射?何愁工作难以开展?何愁学校没有生机?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校是育人的场所,大学阶段更是一个人完成人格塑造的重要时期,大学校长不仅有“学高为师”的任务,更有“身正为范”的责任,“独善其身”是“兼济天下”的前提。作为年轻人的榜样,如果不能做到言出必行,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这是每个大学校长必须深思的问题。

第6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政治;教育;理论

思想品德课,究其自身特点:极具理论性、教育性,启发导行,是检验品德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方式,更是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性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

一、正确认识思德课的性质和根本任务

思想品德学科与其他学相比既有联系,又有其特性。任何学科都可以有思想品德教育,并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而其本质是指一个人依据社会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包括法制和道德规范在言行中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只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更好地掌握文化知识,培养全面的素质)。

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征,思想品德的根本任务是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政治立场,世界观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也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师的业务素质、道德修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思想品德教师的素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知识要扎实,业务能力要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高。这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实施素质教育,首先教师的自身素质要不断提高,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与更替。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要提高教师素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长期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随着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深入,其理论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师应该不要只仅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要坚持长期不懈地学习,不断更新新知识,让自己的知识贮备,适应社会发展和当前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的需要。

2.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教师具有渊博、浓厚的学科知识,这还不够,还需要勇于实践。这就要求品德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所教的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开拓创新、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科学的优质教法,长期坚持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3.为人师者,也应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有人说:“高尚的师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以高尚的师德去熏陶学生的心灵,用高尚的行动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教师在行为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做到。教师必须为人正直,用浩然正气去影响学生,面对当前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一身正气、两袖清气,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应追求的道德情操和境界。

三、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初中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在课堂教学上,根据《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规定:“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应该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丰富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

1.导读。读是学生主动去阅读、思考、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读,以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学生实际,把握好重点,提出读的提纲,指导学生学生学会精读、细品,全面熟悉把握重点,实现难点突破。

2.互议。由于现在思想品德教材一单元一课中的知识呈现栏目多。因此,我们通过学生互议,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趣味性,也能达到学生相互学习,自我教育的目的。当然,教师要把握好议的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精讲。可以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一节课的重难点要讲,小结部分要讲。学生互议时,阅读中,存在的疑点要讲。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纠偏,释疑。

4.精练。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练对学生及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消化与巩固。

四、思想品德课教学,应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学校教学应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手段,根据教学中所在不同年级,遇到的不同课题,组织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感知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具体做法就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根据课题的要求,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社会的调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推动我国政治、文化、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

第7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路径;工作机制;有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G410

随着党十的召开,对高校的教学方向以及教学重点提出了相应的指导。笔者着重从教学理念方面,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以及有效的工作机制上进行有效的考量,如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树立,日常管理教学的正常开展,毕业指导的加强以及一些社会实践平台的有效搭建等,下文将逐一进行详尽的描述。

一、“立德树人”理念机制的明确

立德树人,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的话,“立”指的是“树立”,“德”指的是“德业”,所谓“立德”实际上是“树立德业”的意思。“立德”一词的出处是《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是培养人才的意思,它出自于《管子・权修》中的“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立德树人是党的十上对高校教育目标和宗旨提出的新方向,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来实现这一教学任务呢?

从现阶段高校的教育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大学的增多以及相应专业门槛的降低,各个高校的教学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出现教学质量严重下滑的状况,针对这一现状,十“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的提出,为现阶段高校教学理念的转变点亮了一盏明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从理念上认可“立德树人”指导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以身作则,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德育水平,争取能为学生扮演良好的示范,促进高校日常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成长环境,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学生应对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日常教学的高效开展途径以及毕业指导机制的加强

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除了教育理念的转变之外,还离不开日常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就立德树人这一指导方向来书,它不是简单的四个字或者是一个口号,仅仅依靠理念的转变而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一指导思想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的。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学习意识。

(一)学生课堂主导地位的确立

就高校日常教学的开展来说,提高日常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就是确立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一旦明确这一点,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观念培养与专业知识教学的有效结合

传统高效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通常是将专业知识培训放在首位。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演变成为一味的专业技能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问题,比如学生的心理成长以及品德的养成等方面的问题,前段时间不断频发的大学生事件也在一遍又一遍的对先进的高等教育发起质疑,是不是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其实并没有形成“高等”的品格,在高等教育开展的过程中,品格、品德以及价值教育这块是否存在严重的漏洞?针对于这一现状,对于“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实现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两句宽泛的口号,而是应将具体措施落到实处,将观念培养与日常的专业教育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成为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作出相应贡献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思想以及价值观加以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除了日常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之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相应的毕业指导。大学生在初出社会的时候,不管是社会经验还是心理素质等方面都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对他们而言,社会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一切,似乎都施展不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强有效的毕业指导的话,学生极有可能在应对社会的时候面对一些不必要的困难或者是困境,比如在签就业合同时,不具备相关经验,上当受骗情况的出现等。因此,就“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的实现来说,加强毕业的就业指导,不仅能为学生大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同时还能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正确的途径步入社会,增强学生应对社会的勇气和信心。

三、有效测评机制的建立健全

立德树人任务目标的实现,除了日常教学过程中应实行的一些基本机制之外,还离不开相应测评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只有教职工明确自身任务,对任务有一个明确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真正张开有效的“立德树人”教育。有效测评机制的建立,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开展的效率,还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工作热情。针对现阶段大学教育的现状,测评机制的建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进行:

(一)对学生的平时表现进行有效的测评

就大学教育的主要是实现对学生的良好教育,从这一点来说,“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最终实现还是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表现作为任务实现结果的基础参考依据。在这一测评项目中,应主要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为测评标准,学校德育处以及学习部等部分可以不定期的对不同课程的课堂情况进行抽查,以此作为最后绩效考核的标准。

(二)学生获奖情况或者是受到表彰行为的统计

针对于这一绩效项目,有人曾发起过质疑,他们认为,如果将这一项列入到测评的范围内,并不能排除有的教师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去获取优评,而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并没有收到相应的效果。一旦这一项目被列入测评范围,我们都知道,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真实的数据以及不诚信的手段,但是就这一行为的本身来说,实际上它是能从整体上反映出“立德树人”这一教育任务某些方面成果的。

除了上文提及到了绩效测评措施,在实现这一教育任务、目标的过程中,建议还应适当的采取一些奖惩措施,对于教育效果突出,任务完成质量高的教育者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鼓励;对于任务完成质量较低的年级或者专业,比如有的年级或者班级出现了重大的违规事件,或者学生个人的重大事故,应酌情采取一些合理的惩罚措施,以儆效尤。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词,它并不意味着一味的打压,也并不意味着长久的放任,根据十的相关指示,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将他们引到正确的或者说是优秀的发展轨道上来,正确将他们培养成为新一代、支撑祖国未来发展的新希望和新力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立德树人”教学根本任务的提出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对高校教学进行改革、引导高校走上“树人,育人”道路的有效措施。高校在实现这一教学任务的过程中,首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放在教育的中心点展开日常教学,加强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将观念价值引导与日常的专业课程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除了加强相关的毕业指导之外,教育工作者们还应搭建有效的社会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正式步入社会之前先进行一番模拟探索,从而提高学生抗压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促进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骆郁廷,郭莉.“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及有效机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45-49.

[2]李金杰,陈树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07:50-53.

第8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通过此次活动,带动队员们一起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提高了大家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让志愿者体会到志愿服务的精神,提高了大家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志愿者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组织青年志愿者的总结,方便大家学习。

组织青年志愿者的总结1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雷锋同志高尚的信念、理想道德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身上传承,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在奉献中体现作为,我局深入开展了此项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识到位

我局党组高度重视此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统一思想认识,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该项工作,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相关各项活动也进行了周密部署和精心安排,把每一项活动落实到个人,加强了对活动的领导,为扎实开展好该项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为全面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局在局机关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积极而广泛的宣传,通过发放活动通知和会议的形式,向干部职工宣传此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广泛普及“学习雷锋、关爱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并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到各项学雷锋活动中去,有力地推动了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结合实际,积极开展

在“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中,我局结合3月份节日多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

1、开展学雷锋故事、日记活动。

号召干部职工以各种形式学习了《光辉的榜样——雷锋》、《雷锋传》和雷锋日记等书目,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为此次志愿服务月活动补充了精神食粮。

2、开展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活动。

局班子和群工队员通过到泉塘街道长桥社区、小塘路社区了解社区(村)的基本情况,记录民情社意,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帮助了社区群众解决他们期盼的在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发挥支部的职能和审计干部的职业优势,为社区提供财务帮助、开展财经知识宣传活动。

3、开展慰问困难群众志愿服务活动。

与长桥社区、小塘路社区的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开展了捐款救助等活动。局班子成员及干部职工与泉塘街道长桥社区、小塘路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对社区的困难群众进行了走访慰问。在慰问中,仔细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等,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4、结合“党员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我局将本次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与“党员进社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局干部职工与星沙街道、泉塘街道、湘龙街道等一起,在各个社区开展了爱心衣服书籍捐助、大扫除、环保宣传、义务巡逻等活动,并为社区居民提供全面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发放法律宣传资料;关协以新学期开学为契机,组织对困难家庭的学生、留守儿童进行了生活照顾和亲情关爱。

5、开展环境保护学雷锋志愿服务。

我局以植树节为契机,积极参与了泉塘街道的义务植树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局机关大扫除活动,清扫局门外两侧的道路、打扫院内和办公室卫生,营造天蓝、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培育崇善自然、善待环境的理念。

6、将志愿服务活动融入日常审计中。

我们注重把志愿服务活动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审计中关注扶贫、水利、农业、创业富民等民生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积极深入人民群众,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的诉求;积极接待来局办事、反映问题的群众,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在我局形成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良好氛围。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志愿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把学雷锋活动推向新的。

志愿者活动的总结报告2记忆中的小桥流水,记忆中的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已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遭受着一天一天的恶化,我们都知道她是我们唯一的生存支柱,却仍不断地给她压力,不断地伤害她,作为一个地球人,我觉得自己有必要,也有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我们的地球,一个甜美的微笑化作美丽的彩虹,用七色光芒让大地映出快乐的影子。

我们不是造物者但我们拥有最神奇的力量;我们不是太阳,却能发出万丈光芒;我们只是一滴露水,但只要发挥每个人小小的力量,我们将会聚成浩瀚的海洋。为广泛推广和普及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与周围社区共同搞好绿色社区建设,同时扩大社团的活动范围及影响。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有幸第一次担当了此次志愿者活动的带头人,为此我感到很兴奋,以前的我总是为没有这样的活动而感叹,现在终于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亲自组织并参加了活动,我感到非常的快乐。在放假期间,我们同学几个去大街上本可以呼吁大家保护环境,但是我们没有行动。

这一次我们用一种无声的语言传达了这个声音,每一个环保志愿者都是真心实意的喜爱并珍惜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应该珍惜绿色生命,爱护绿化,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不仅要节约纸张,少用一次性筷子之外,更要多多植树,绿化祖国。

在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我看到有的小孩将吃完的冰棍随手扔掉接着玩自己的去;有的小孩则一直拿着直到遇见垃圾箱才扔进去;有的人把垃圾扔到附近的草丛里或许他也觉着不好意思?这让我深深的感受到环保不是一些人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大家共同去努力,我想那些不屑一顾的小孩子还太小,他们还不能理解到这么高的层次,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对世界不了解。

我相信如果多一些我们这样的志愿者,更多的人会理解并且一起加入进来,为我们的地球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志愿者活动的总结报告3一、注重宣传先行,构建社区志愿服务网络

1、抓宣传动员。

社区采取上门走访、座谈交流、共建联席会等多种方式,加强与机关、非公企业、学校、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各界的沟通联系,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广播、楼组长会、党员学习日、计生入户宣传、综治上门走访,以及社区举办的街头宣传演出、文体活动等各类活动,宣传志愿服务工作的精神和重要意义,提高机关干部、居民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为社区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抓队伍组建。

社区结合本辖区内省直机关单位多、资源丰富的特点,加强与省直机关党工委以及老干部处的联系,积极调动老干部这一支队伍的特有资源。由社区党委牵头,屏山社区组建了10余支志愿者队伍:扶贫助困志愿者、家政服务志愿者、医疗保健志愿者、社区工作志愿者、法律援助志愿者、文体宣传志愿者、生育关怀志愿者、敬老服务志愿者、拥军优属志愿者、科普宣传志愿者等。这10支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单位小区、街巷、新村楼院,特别是经常活跃在省直机关宿舍区开展国家政策和健康知识咨询、护绿种植、综治巡逻、卫生督导、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形成了省直机关小区里的一道风景线。

3、抓网络建设。

为了不断壮大志愿服务的工作队伍,社区专门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共建单位作为主体纳入到成员中,形成了由社区党委牵头、辖区单位主动参与、居民群众自愿加入的良好的志愿服务工作氛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使志愿服务的活动更有效。社区还制定并实施了开展社区党员、青年志愿活动的工作方案,使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二、注重机制建立,探索志愿者发展模式

1、做好志愿者注册登记工作。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安排,社区规范做好志愿者招募、登记、注册的工作,对内容填写及选择服务项目进行详细说明,为社区广大党员居民进行志愿者服务注册登记提供便利。目前,社区注册的志愿者达到1510人,使广大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从此有了志愿服务的“身份证”。

2、开展志愿者服务互评活动。

根据区、街和社区的部署和安排,社区组织志愿者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社区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安排和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开展志愿者服务互评活动,对经常参加活动的在职党员干部、离退休干部、居民群众积极推荐到街道、区参加评先评优。社区也每半年召开一次评比会,对开展志愿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表彰,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3、组建弱势群体“解忧解困小组”。

社区党委为有效地解决空巢老人、特困家庭的帮扶问题,成立了“解忧解困小组”,该小组志愿者经常上门服务,成为社区居民诉说衷肠、解疑难的好帮手。如冶山路105号5座303室的空巢老人潘水玉,生活孤单,身体欠佳,社区青年志愿者黄桂仙得知情况后,经常前往老人家中,陪她聊天、看病,帮助解决老人实际生活困难,让老人真正感到“空巢不空,孤老不孤”。

三、注重突出重点,拓展社区志愿服务

1、以“便民”为中心,拓展志愿者服务。

屏山社区坚持以“民思我想、民需我为、民困我帮、民求我应”为志愿服务的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便民服务活动。如以辖区资源为依托,成立卫生保健服务志愿者分队,定期为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经常为社区老人进行身体保健宣传检查,及时为困难群众送医送药上门,极大方便了年老、残疾及其他行动不便的群众。

2、以“安民”为保障,拓展志愿者服务。

为提高社区居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以辖区单位为依托,组建青年干部治安巡逻志愿者服务队。这支志愿者服务队与民警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定期、不定期发放治安宣传资料,到居民中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和安全防范措施等行动,积极配合社区民警巡防工作,健全群防群治网络,有效维护社区社会稳定。

3、以“助民”为动力,拓展志愿者服务。

社区居民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助学助困活动,并作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区良好风尚的举措来落实。根据毗邻就近原则,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成员以“一助一”、“多助一”形式,对各分属片区内的特困孤寡老人、病人及残疾人和特困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例如,在实行“一对一帮扶”制度之后,社区党委及时了解辖区内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情况,组织志愿者定期到老人们家中,嘘寒问暖,解决他们生活实际困难;每逢节假日,给老人们送上慰问金、礼品、组织文艺活动,丰富老人们的节日生活,让社区的老人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为构建平安和谐社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以“乐民”为载体,拓展志愿者服务。

为了丰富辖区居民生活,活跃节日气氛,社区利用节假日或中国传统节日,邀请具有文娱特长的居民群众参加文化娱乐表演等活动,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宣传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知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培养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新型人际关系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抵御的良好氛围,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注重丰富活动,发挥志愿服务示范效应

1、开展“党心连民心、亲情进万家”活动。

社区发挥党员志愿者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以“一举一动树形象”为主题的“四个一”即“每月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找社区居民聊一次天、帮助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活动,赢得了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也树立了党员志愿者的榜样形象,极大地推动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

2、开展“进家门、知家情、解家难”主题活动。

以社区成员为带头人、青年志愿者为主力的服务队伍,以“进家门、知家情、解家难、暖家心”为工作标准,以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为己任,为辖区居民群众提供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医疗卫生、群众维权、计生、幼儿保健、政策法规咨询、治安管理、家政、电讯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使社区居民逐步实现小事不出门、方便在社区,真正实现社区为民办实事、为民谋利益的服务宗旨,构建“顺心、舒心、安心、贴心、欢心”的和谐社区。

3、开展“市民动起来,文明创出来”主题活动。

社区积极配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开展了“文明树起来,市民动起来”主题活动,在鼓屏路街道,在省林业厅、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局等省直机关的宿舍区开展了宣传活动,并定期组织离退体老党员上街开展文明劝导、交通路口卫生督导和文明宣传活动,既发挥老同志的余热,也给展示了老年志愿者的风采。

志愿者活动的总结报告420_年,社区志愿服务站在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开拓工作领域,以社区志愿服务为新的增长点和着力点,志愿服务活动正向着持久、规范、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一、注重队伍建设,完善服务体系

为了切实把志愿服务站工作落到实处,把志愿服务意识和回报社会理念深入居民,我社区成立了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及志愿者服务队伍,现已注册_人,接近社区总人口10%,每支队伍均由专人负责。先后开展了为老服务、科普宣传、法律援助、医疗志愿者等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社区志愿者的积极响应,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开展各项活动,确保社区志愿站各项志愿服务正常有序

各支队伍在志愿服务建设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入贯彻服务居民的理念和意识。社区志愿服务站组织各志愿队每年均开展各项服务活动,其中以下方面尤为突出:

1、清洁社区,爱护家园。

社区志愿者定期开展打扫社区卫生、为居民宣传政策法规安全知识等服务活动,平日里打扫小区的卫生死角,维护社区环境卫生,还居民一个整洁、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当前全民创建全国最清洁城市和全市最清洁社区的号召下,志愿站正在精心策划并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宣传及实干活动,为社区清洁全力出击。

2、便民利民。

社区志愿站定期开展大型便民利民服务活动,志愿服务队开展&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回报社会”的学雷锋暨庆三八活动,各志愿者队伍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计划生育、修伞、修鞋、修自行车、理发等各种便民服务。

3、文体表演。

社区志愿站不定期开展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组织社区各文艺队伍为居民送上精彩表演,为居民生活增添乐趣于活力。营造睦邻、融合、和谐的氛围,也给居民朋友送去了艺术大餐。

4、帮困服务。

社区志愿站组织各志愿者队成员于节日、不定期对社区低保人员、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进行慰问关怀,平日里经常上门询问生活情况,发现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在春节期间,社区组织帮困志愿者一起上门走访了困难群众,给他们送去了生活必须品。居民生活照料志愿者不定期上门为居民修理电器、照料困难人员、解决生活困难。在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大好形势下,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显的尤为突出,如何关心关爱弱势群体,为其开展优质志愿服务,是我社区志愿服务站一直在不断探索、不断改进的重要方面。

5、科普宣传。

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科普宣传志愿者不定期上门为居民传播科学、法律,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社区志愿站利用市民学校平台,组织各志愿者服务队不定期对居民以讲座、座谈等形式进行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与传播。

6、在社区计生服务方面,志愿者努力为社区育龄妇女提供满意服务,为她们和她们的家庭更多的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和婚育新风的有关知识,计生服务队志愿者为她们提供介绍各种避孕节育方法计生小信使服务,向她们介绍紧急避孕方法,并为她们提供避孕药具及对孕情监测的服务,使她们的家庭生活更加文明、幸福、美满。

20_年,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将一如继往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扩大志愿者队伍,增强志愿者服务意识,提高志愿者服务技能,实实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志愿服务。

志愿者活动的总结报告5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人类在不断利用自然,征服自然地同时,却也在破坏文明这个乃以生存的地球。

此次活动是由我市组织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队,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部组织的关于环保的一次活动,时间是在3月5日,活动前期我们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我们活动的内容有在淇河以及周围地区宣传环保·捡垃圾比赛·环保进社区等。所有队员都能积极参加,此次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通过此次活动,带动队员们一起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提高了大家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也让志愿者体会到志愿服务的精神,提高了大家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志愿者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在成功的背后,我们也认真反省思考了我们的不足:

1场面有点混乱。活动虽然经过具体分工,详细安排,但实际过程中由于人数较多,场面有点混乱,个别成员没有完成自己的分工。 2安排上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活动中个别成员不够积极,对分配的任务不能及时保证质量的完成,这与管理和分工上的失误有一定关系。

3活动形式没有多大创新,没有严谨的组织纪律。开展环保工作要有一个抓手和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纯净淇河”教育行动要扩大效果,必须要有一个系列活动,同时要把范围扩大,让更多的人一起为创建绿色家园而努力。 5 活动还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和延续志愿者们的参加的兴趣和工作热情,活动的内容也比较单一。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会一如既往的本着“传播绿色指示,倡导绿色生活,保护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唤起每一位同学关注环保,关爱环境的热情,增强生态环保的意识,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号召更多的同志加入我们的环保队伍中来,让我们的环保活动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为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人们,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第9篇:思修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关键词:忧患意识;形成;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C9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264-02

一、忧患意识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

从某种角度来说,忧患意识与人类进化历史的脚步相伴始终。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忧患意识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按照忧患意识所指向的对象分析,忧患意识可以分为对自然的忧患意识、对人自身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的忧患意识。这三者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历史规律性。

对自然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最初源于人们对大自然不可抗拒力量的警觉。人类在其意识萌芽之初,便用刚刚清醒的意识创造力创造出“神灵”,与自身一起抗拒外界的压力。在我国的神话中,就记载了共工怒触不周山而天柱折、地维绝,致使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以及女娲断巨鳌之足以立四极,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故事。这些神话故事显示出远古时代的人们对自然界力量的恐惧和对自身所处境况的忧患,正是这样一种忧患意识,使当时的人们在规范自己的行为和道德,在探求“上苍”意志的同时,也摸索出一些客观世界的规律,进而推动着人类历史前进的巨轮。

对人自身的忧患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忧患意识逐渐成为人们对自身德行修养的追求,人们在借助自然界为自己提供物质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潜能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周代初年,政局动荡,周公东征,三年苦战,始克天下,人类自身的力量于此得到体现,人们的忧患意识的内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忧患意识不再是以揣测“上苍”意志为宗旨,而是要努力通过完善人类自身的道德、展现人类现实的力量而应“天命”。儒家圣人孔子谆谆教诲人们注重自身道德修养,强调礼义仁爱;诸子百家努力探讨人性善恶,都是忧患意识的具体体现。在《周易》看来,可否做到防患未然,并不单纯是一个认识问题,还是一个德性修养的问题。如《乾》卦九三爻辞就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说君子整日进德修业,到晚上还戒惧反省,就不会有什么灾害临到自己身上。可见,防患未然的关键是谨慎自守,提高道德修养。这种意识深深地植入了中国文化,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传统,千百年来为无数的人们所保有。

对社会和国家的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最后体现为对天下兴衰和政权交替的忧虑。《周易・系辞传》借孔子之口说:“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大意是说,凡是衰落的,都是由于过去曾经荒腐败;凡是灭亡的,都是由于过去曾自以为平安无事;凡是动乱的,都是由于过去曾自以为治理得宜。因此,君子安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动乱,这样才可以自身安全而国运昌隆。这是叫人对自己的处境和现状时刻抱有警惕之心,孟子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把它概括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他所表达的忧患意识具有深刻的警世意义。可以这样说,总结历史经验和居安思危,是忧患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突出反映。

二、忧患意识具有普遍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事实上,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人类进取的精神状态,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发奋图强、锐意进取的不竭动力。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忧患意识就应该存在,或者说,忧患意识具有普遍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忧患意识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既然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从事任何工作,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要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脚踏实地地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这样才能战胜困难,不断取得胜利。忧患意识既体现了物质的决定作用,又蕴含了意识的反作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在这里实现了高度统一。忧患意识作为一种人类意识是能动的主体对被动的客体的真实反映,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必然态度。因为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得在优化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断地提高索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忧患意识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忧患意识作为人类解决矛盾的一种精神状态和进取精神,也和矛盾一样是普遍存在的。忧患意识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从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看,忧患意识无处不在,即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的一切领域。既然矛盾无处不在,既然每一个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方面都存在着矛盾,而矛盾是复杂的,那么,我们在分析和努力解决这些矛盾的时候,就必须有忧患意识,并做出具体的努力。其二,忧患意识无时不有,存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始终。

忧患意识道出了矛盾双方相生相灭、相互转化的机理。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依赖性,即矛盾的一方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的相互贯通性,即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人对于祸福安危之间相反相成的关系有深刻的认识。比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忧患意识的价值核心即在于从安中把握危,从福中看到祸,此乃执政兴国之正道。又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成功有时就是危险即将到来的信号,因为繁荣稳定容易使人感到志得意满,进而骄傲放纵。

三、新时期必须增强忧患意识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居安思安则危,居安思危则安。一个没有忧患意识的民族就不会开拓进取,就不会发展进步。我们必须正确判断所处的历史方位,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于成功之时,居福安之境,务必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增强对自然的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们对大自然的忧患意识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即便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现象非常严重,表现在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农田污染等方面,资源几近枯竭,原油仅够开发95年,天然气只能维持190年。因此,我们必须增强环境忧患意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