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宿舍心得体会范文

宿舍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宿舍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宿舍心得体会

第1篇:宿舍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043-02

一、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甘肃转型跨越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有着鲜明的党性原则。它不仅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又涉及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认识的方法论等问题,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不仅以研究和传播社会科学知识为己任,同时还发挥着特殊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作用。坚持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是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灵魂,决定着文化建设发展的性质和方向。甘肃是国家安全的战略纵深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通道区、生态保护的战略屏障区和全面小康的谷底区。甘肃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趋势,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相互激荡尤为明显,尤其在当前阶段,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其中社会公平、扩大就业、完善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在甘肃省更是面临着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分裂主义分子的干扰和破坏,社会管理问题,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面临着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在这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所作为,必须首先保证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统帅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它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的主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有利于我党和各个地区牢牢把握前进的方向,它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器,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整个西北地区的安全,事关构建社会和谐,事关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及其生态文明建设等的战略利益。只有加快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坚持和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来统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才能有效引导民众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和处理各种矛盾,及时、果断和准确解决违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错误倾向,事关政治是非的重大问题或相关的利益冲突而引发的等,从而努力构建甘肃社会和谐有序,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发展。

二、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是提升甘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当前是彰显文化的时代,GDP速增中,文化的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评价百姓的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尺。文化软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它日益成为全球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扩大影响力,提升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即便现代化建设起步比较晚,即便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和民族一旦有了先进文化,就能形成无穷无尽的生命力、凝聚力、影响力和创造力,奋起直追,后来居上。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①这是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献中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标志着我党从国家战略高度对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新概括,这也为各省各地区提出文化发展战略。作为一个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落后于发达地区的甘肃要想在区域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促进文化软实力整体水平的提高。哲学社会科学是打造和铸就国家和区域软实力的基础力量,加快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和繁荣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是提升甘肃省软实力的主要引擎,只有发挥社科理论工作者的思想库作用,开发软实力资源,把社科界的人才优势、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物质财富,为甘肃的转型跨越进程提供强大的社会整合能力和社会协调能力,为生产力的增长提供最佳的社会环境,甘肃省的软实力才能真正提升。通过文化软实力的作用,致力于科技、制度和品牌创新,加快文化软实力向经济硬实力转化,提升经济发展层次有效促进经济增长。

三、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实现甘肃科学发展、富民兴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现今,甘肃省进入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开辟新局面、迈上新台阶,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更深厚的智力支撑。建设民主法治、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美好新甘肃的进程中,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界不断提供丰富的知识和发挥教化的作用。要在甘肃建成民主法治、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不仅要有快速发展的经济,还要有对文明进步的追求。这意味着甘肃省,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发达,这也彰显出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党的十报告更是明确地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同时强调要进一步推进哲学社会创新体系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五大建设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甘肃省是文化建设和精神生产落后的省份,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而衡量文化强省的标准既要有收入倍增、物质极大地丰富,还在于精神大发展大繁荣。这就决定了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必须大力抓好文化建设和精神生产,创造绚丽多彩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抓经济和文化应当“两手都要硬”,抓自然科学和抓社会科学也应“两手都要硬”。建成幸福美好新甘肃必须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偏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教育和科学,繁荣文学和艺术,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其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民众符合时展的创造思维和人文观念、提升民众参与竞争能力,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的功用。新时期全省只有切实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全省民众从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中获取了思想营养和精神动力,才能进一步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优良传统和陇人品格,让每一个生活在甘肃的民众了解甘肃、理解甘肃、热爱甘肃,树立坚定信念,形成统一思想和坚定意志,凝聚党心民心,激发全省人民建设文化强省的热情和斗志,发挥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努力发出甘肃声音,提升甘肃形象,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2篇:宿舍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术;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41.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33-75-02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是因心率突然急剧加快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不开刀、无痛苦、疗效确切、并发症少,目前已成为治疗PSVT的最佳方法。2006年5月~2009年5月我院对4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RFCA,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患者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3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6例,本组48例均为住院患者,男32例,女16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21岁,平均年龄(38.7±16.1)岁。所有病例均有反复发作性心动过速及食管心房调搏诱发室上速心电图证实。除合并冠心病2例、高血压1例外,其余均无器质性心脏病。

1.2 消融方法

术前均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以确定心律失常类型。常规消毒,采用局麻下经皮穿刺术,经颈内静脉、股静脉穿刺后分别在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右心室、希氏束处放置电极导管用以标测定位,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靶点,然后用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使局部组织干燥坏死,以达到根治的目的。消融成功后观察30min,重复电生理检查确定折返通路被打断且心动过速不能再被诱发后结束手术。

2 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47例1次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7.9%,术后2例复发,复发率4.26%(2/47);经再次消融成功,无一例与消融及导管操作有关的并发症发生。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

准确详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及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教育方法,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性质、方式及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及处理方法,消除思想顾虑及紧张心理,嘱其注意休息,避免因紧张诱发心律失常,亦有利于保持伴有高血压病患者术前血压的稳定。

3.2 术前准备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少5个半衰期,做好皮肤准备。术前完成常规的相关检查,检查各种监护仪器:除颤器、起搏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射频消融仪性能是否完好。仔细检查导管、鞘管有无断裂和破损,备足急救药品。术前4h禁食,排空大、小便,送入导管室。

3.3 术中配合

患者平卧于手术台上,开通静脉通道,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接上多导电生理仪以监测心电图,接上背部电极,术中及时配合医生并传递各种物品,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心电图形及血压监测,随时询问患者术中的自我感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当导管进入心室时可出现室性早搏、短阵室速等,如有异常及时报告术者。当术者标测好位置开始消融时,护士应协助术者报时,看好阻抗。部分患者术中出现胸痛或不适感,可能与手术对心脏组织的刺激有关。轻者不需处理,较重者应给予镇静止痛剂,但应注意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胸痛相鉴别。手术完毕后,穿刺点压迫止血,压迫动静脉穿刺点时,注意足背动脉搏动,防止压迫过度引起局部动静脉闭锁。

3.4 术后观察

术后予心电监护,并随时记录,穿刺侧肢体制动12h,平卧24h,穿刺部位用宽胶布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h,加压包扎松紧度要适宜。同时观察局部切口有无渗血渗液、肢体远端供血和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和对称。指导患者术后首次起床时动作缓慢,尤其年老体弱者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致脑缺血发作发生意外。

术后交待患者进食,以防止因术前禁食或手术时间过长而引起低血糖反应,嘱患者多饮水,以稀释血液,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保持大便通畅,以避免便秘用力时腹压增高或加重心脏负担。

3.5 并发症的护理

3.5.1 心包填塞 心脏压塞是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由于过度热损伤使组织碳化或导管过硬,或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发生心包填塞多由于动作过猛、导管选择不当或放电功率过大引起,尤其在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左心房等薄壁腔内操作时易发生。此时病人表现为胸闷、气促,血压明显下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因此,需严密观察病情,充分重视患者主诉,及早判断,心包穿刺引流是缓解心包压塞的首选方法。

3.5.2 心律失常 最严重的心律失常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射频消融过程中损伤房室结及希氏束引起,故严禁在房室结部位消融,消融时防止导管移动,严密监视心电图,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停止操作,同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维持静点,重者安置起搏器。在消融放电时应密切观察心电监护情况,一旦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应立即停止放电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已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变化及临时起搏器的起搏频率。本组4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

3.5.3 气胸 气胸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并发症,若术后患者胸痛、咳嗽,深呼吸时加重,气急、出汗,立即给予X线胸片检查,显示气胸,立即协助医生给予抽气;如抽气后仍不能缓解,应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应注意肺部透视有无气胸表现,术后注意肺部听诊,及早发现。

3.5.4 血栓栓塞 与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放置在血管内的电极导管较多、穿刺的血管也相对较多、热效应造成心内膜凝固性坏死、促进凝血有关。消融导管应精确定位,减少射频电能释放次数及时间,必须密切注意肝素的用量和时间,手术时间超过1h,应定时追加肝素,以避免手术中血栓栓塞的发生。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栓塞的并发症。

4 讨论

PSVT药物治疗易反复发作,而RFCA是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该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感染机会少、伤口愈合快,病人容易接受。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射频消融术后患者的临床特点,全面了解射频消融术的操作过程,有预见性的实施护理于预,避免潜在发生的护理问题,及时处理现存的护理问题,实施高质量的护理配合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良好的术后观察和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患者的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晓菲.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0):781-782.

[2] 李豫颖,王均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护理体会[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7):723-724.

[3] 黄莉,王三娣.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10):887-888.

第3篇:宿舍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社会效益;策略;分析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content of our country highway as a transportation work is very important.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economy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effect is more outstanding. This effect is gradually becoming apparent. The freeway is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aorta, the core task is to promote economic benefits of higher returns, so as to realiz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However, the overall efficiency to achieve this goal we must first depend on good operating ability and the whole operating system enhance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elow expressway operation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and specific ways of how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 economic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Keywords: highway; economy; social benefit; strateg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同时为我国的社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以至于现在国际社会将高速公路的发展视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速公路作为一项新型的收费还贷服务性行业,采取措施提高运行过程中的快捷性、安全性、通畅性、舒适性,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质量,同时能够有效实现社会和经济最大化目标。同时高速公路的相关目标的实现还要积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高速公路其自身的“高速”性能进行挖掘,建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促进整体效率的提高,积极增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工作,积极挖掘相关的经济效益的增长点,从而实现高速公路相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提升。

提高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相关意义

高速公路产生的相关效益有两个方面,具体而言即为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提高高速公路经济的意义的相关分析

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紧张交通运输状况的缓解,有效提高相关的运输效率,此外还能有效促进相关运输的结构的转变。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相关建筑原材料行业的发展与壮大,进而能够对建筑行业以及机械行业的进步与革新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进而对社会的就业需求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还能够有效存进高速公路网的形成与完善,同时逐步解除相关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相关制约作用,这些都能够有效促进我国市场分布格局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进而有效完善相关的市场,进而积极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同时对改革开放的进程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形成,同时对周边经济以及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产生良好的带动作用,进而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经济全方面的发展。

(二)提高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意义的相关分析

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升同样有着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一方面,能够对高速公里的升级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对于交通运输结构的完善,进而形成具有多样、高水平特点的运输法式,对交通运输的拓展以及交通运输结构的完善起到良好的积极促进作用;第二方面,能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促进香港交通条件的改善,同时积极聚集相关的资金、劳动力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而有效影响着高速公路自身的纵向发展;第三方面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关公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相关的现代化物流效率起到积极的提高和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社会效益的提升能够对这种一体化的运输进程起到积极的加速作用,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交通运输互动的局面,进而对人们的外出的动机性以及选择性起到良好的优化作用。

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相关思路和策略

(一)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十分必要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过程都应该建立相关的规章以及管理措施来进一步进行完善和约束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整个流程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于高速公路的营运管理而言,这种新兴的行业更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而发挥其在运行过程中相关的科学性、、严密性以及权威性,从而充分保证整个得高速公路系统的营运管理工作充满活力、运行规范、实施顺利,进而实现其最终的目标,即为能够收费还款,以及创造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发挥极大的社会化效益。结合在高速公路实际营运过程的相关情况,在其管理规章的制定过程中应该设立相关的准绳以及依据,同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进行行动,尽量做到公正、公平、公开,而且要奖罚分明,一视同仁。管理制度的完善,要实现管理过程的数据化和规范化。此外,还要积极促进相关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工作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积极保障相关营运管理工作的顺畅落实,比吗出现相关的贪污作弊现象。着重从免费率的控制以及对车辆通行费实证率等方面进行考虑进而有效提高高速公路收入的增加。

(二)从营运管理成本的方面着手

可以从营运成本管理的成本控制等方面入手,进而充分提高效高速公路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具体而言相关的措施有挖潜增效以及精简机构等相关形式。在高速公路的实际运营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关人力资源措施,制定相关的开源节流的计划,从而充分开发相关的经营潜能,尽可能聘用一些一专多能的人才。以上的相关措施能够对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降低以及提升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起到良好的积极推动作用。一方面,对于高速公路企业管理机构的简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减少相关的工作问题。另一方面,精心进行员工的选择与聘用,应该着重加强对于多方面人才的聘用,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优势与资源优势,进而促进工作的主动性,进而充分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从服务方面入手

采取措施对相关工作的服务质量进行提高,能够有效建立良好的服务形象,进而对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提升和推动作用。高速公路的服务一方面能够方便人们的出行的方便,另一方面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相关要求。因此,公司营运管理的服务质量的水平,对于交通行业的形象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相关的高速公路的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相关的机制,定期对相关的对乘务人员进行培训工作,进而促使建立一种安全、舒适、优美的工作和服务环境,同时还能够在广大的服务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口碑,进而在侧面增加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相关的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开展多方面的文明工程的开展,积极推动服务的标准化和细则化,同时对各种赏罚制度进行明确。一般在在服务行业中产生的消极影响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能够有效得到消除,因而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时时重视对于高质量工作的重视,采取措施循序渐进的推进服务质量的提升,从而能够有效稳步提升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从通行效率着手

在提升效率和节约住处方面,高速公路目前已经有了一个很大程度的提高与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更加为这个过程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互联网收费正在成为高速公路发展的必然趋势。联网收费,是指充分是运用相关的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积极有效促进相关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同时能够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通畅。这种收费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相关收费站的建设,同时能够有效实现相关收费行为的规范,进而很好的弥补了贪污作弊的漏洞,进而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为大家提供更加便捷实用的服务。在联网收费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要充分遵循相关标准,统一进规划、结算、发卡,撤销相关的收费站,同时要积极降低相关的营运管理成本。

总论

高速公路已经成为了人们一种十分重要的交通出行方式,由于高速公路运营过程中带有浓烈的公益性色彩,而且其建设方式仍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的相关的财政支持,大量的资金消耗严重制约着高速公路行业的发展。因此十分有必要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关人员要充分认识这个过程的重要性,积极从成本和盈利的角度进行考虑,进而制定出相关的合理化措施,这样才能有效高速公路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资料】

1 董平如;罗江浩;;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管理问题探讨[A];中国公路学会’9术交流论文集[C];1999年

2 朱光仪;柯晓华;;白花山、南面山隧道设计与施工[A];湖北省公路学会第七届优秀论文集[C];1998年

第4篇:宿舍心得体会范文

一、作为工会干部提升素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勤于学习

学习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人生成长之梯。工会干部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样,阐发的思想才能鞭辟入里。“学历史使人明智,学哲学使人善辩,学理论使人深刻,学文艺使人丰富。”此外,要联系企业发展的实际,特别是与工会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政策法律法规要学深、学透、学扎实,让工作中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二)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会被书本所累,成为书呆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作为工会干部要有思想、善思考,结合理论知识,寻求更好的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好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职工爱岗爱院热情,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提升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个体以明确的职业追求、朴素的价值观念、忘我投入的志趣、认真负责的态度,从事自己的主导活动时表现出的个人品质。敬业精神是工会干部应具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敬业者必定乐业,乐业者必定精业。作为工会干部要深知胜任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素质,心无旁骛地钻研业务,满怀热情的投身于工作。

(四)增强创新意识

工会工作只有适应时展进行理论创新,围绕激发活力进行体制创新,针对重点难点进行工作创新,努力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才能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工会干部要树立创新意识,以创新的观念审时度势,以创新的勇气直面难题,增强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提升服务理念和创新工作方法。如在劳动竞赛、员工权益维护、员工帮扶等活动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特色活动,以达到凝聚员工的目的。

二、工会干部的能力建设是发展好工作的关键

(一)常怀情系职工之心

牢固树立职工群众观点和职工群众意识,努力克服工会工作的机关化、行政化倾向,时刻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牢记在心,时刻把职工意愿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时刻把职工评价作为工作的“试金石”,适应形势发展的雪要,针对职工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履行好职工合法权益的知情人、报告人和督促落实人的职能。

(二)实施求真务实之举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感知职工群众的迫切需求,强化为职工群众服务的实践,切实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工会组织作为“职工之家”,工会干部作为职工群众的“娘家人”,当职工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倾听他们的苦恼,做好“智力”帮困和“救急”帮困,实施因人施助,让弱势群体切实得到组织的帮助和温暖。

(三)善于协调引导之谋

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建议,均衡看待不同的利益方;学会自制,对于一时难以处理的事情,尽量冷处理;注重发挥团队精神,使工会工作最大限度地得到各部门的理解和支持,得到广大职工的关注和认可。工会干部还应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理论修养,注重修炼自己,用人格的魅力,感染人;要因事利导,动之以情,晓之有理,大道理讲清,小道理讲透,实现工会组织的有为有位和有位有力。

(四)切实发挥维权之力

第5篇:宿舍心得体会范文

论文摘要:完善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一系列弊端,严重制约了为农服务的成效。本文以近年来江苏供销社系统创办的为农服务社为例,探讨了新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渐进式改革思路及为农服务组织合作化的发展方向。

1、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雏形产生于传统人民公社时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了适应当时城乡割据体制下农业发展的需要,国家先后在农村基层建立了俗称“七站八所”的专业服务机构,按照垂直分工的原则面向社队集体组织提供相应农业职能服务,这种服务方式对推动当时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末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社队集体组织土崩瓦解,农民重归农村经济的微观主体,成为接受服务的最终需求方。但为农服务领域的改革却相对滞后,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1.1服务主体多元化造成农村基层服务资源分散和细碎化

    现有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延续了传统体制下的运行模式,体现在为农服务上的多部门、多主体运作特征。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例,既有政府涉农行政部门,也有政府涉农事业单位,还有诸如供销社、农民协会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各涉农部门运行基本是一种纵向垂直结构,部门的设置一般从中央延伸到乡镇一级,有的甚至延伸到村,各部门的服务职能各自沿着这种自上而下的相对封闭管道运行。虽然在中央层面,各部门的涉农服务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分工,在政策上可以相互协调配合,但当传导到农村基层时,这些涉农服务就会演化为各自基层组织的单个部门行为,导致农村基层服务资源过于分散化,细碎化。在面对农户综合性的服务需求时,往往是单兵游勇式供给,不仅不能充分满足农户需求,且服务效率也不高,当这些部门之间存在某些服务职能交叉时,会诱发重复服务、过度服务状况,大大增加了服务成本。

1.2涉农服务部门的逐利动机导致服务类型发展的不平衡

    按照性质划分,农村社会化服务包括两类:一类是具有某种市场化属性的经营,如针对农户个体的农业生产服务和消费服务等;另一类是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农村公共服务,如农技推广、农业水利、农村医疗卫生等。

    但当前一些农村服务部门逐利动机不断增加,竞相选择进人高利润的经营领域,而对低利润的或者公益服务领域则以“改革”名义选择纷纷退出。这种扎堆于经营领域状况,不仅会造成涉农服务部门服务动机扭曲,职能错位,越权越位服务,加大了经营领域市场秩序的紊乱,引发恶性竞争,最终损害服务效率,而且直接导致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供给不足。

    虽然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各级政府加大了对“三农”的投入,专业服务部门在获得政府专项财政经费支持下,开始面向农村增加公共服务,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考核体系,特别是作为服务的接受方—农民没有最终发言权和监督权,导致很多服务效果也差强人意。

1.3涉农服务部门的纵向运作模式使得农村服务供给游离于农民真实需求之外

    目前涉农服务部门实行的是一种带有显著“行政”色彩的科层式管理体制,各基层服务组织都有自己的上级部门,在资源供给上,依赖上级部门,绩效考核的主体也是上级部门,导致农村服务供给模式事实上沦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纵向行政推动,而不是由最终服务接受方—农民的现实需求推动,其结果是服务的供给与需求脱节,特别是一些涉农利益方面的服务,在现阶段分散农户与部门组织间的博弈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强制推行的结果往往是导致农民权益受损,造成农民对服务的满意度降低,甚至产生怨恨和抵触情绪。

2、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改革的思路定位

    客观地讲,我国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中所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其内在根源是涉农服务部门的体制问题,因此基于长远角度,应推动涉农服务系统进行彻底性体制改革,淡化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服务职能,但从短期来看,由于涉农部门面广量大,且体系庞杂,施行根本性制度改革的难度和风险都很大。

    可行的思路是,按照渐进式改革原则,走一种诱致性制度创新道路,先从改革农村基层服务组织人手,通过整合和重组农村基层服务资源,创新一种贴近农村实际,农民信任,服务有力的微观组织形态和运行机制,作为新时期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和服务主体,以替代原先“散沙式”低效率服务体系,履行为农综合服务职能,克服种种垢病,提高服务效率。在搞活最基层服务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条件,积累经验,再逐步向纵深层次推进,不断深化改革,最终形成上下一体化的有效农村服务体系。近年来,江苏农村地区涌现的以为农服务社为主要形态的新型农村基层服务组织创新就是很好的尝试。

3、为农服务社承接农村基层综合服务职能的优势分析

    为农服务社是江苏省供销社系统为适应新时期“三农”发展的服务需求,以基层供销社组织及其服务网络为依托,整合其他农村服务资源和力量,扎根农村基层,贴近农民实际需求,采用全新的机制,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为农服务平台和载体。

    从2002年兴办第1家为农服务社开始,截至2008年底,全省供销社为农服务社总数达8 036个,覆盖全省45%以上的行政村;各级供销合作社对为农服务社的投资总额达到8亿元;2008年,全省为农服务社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9.29亿元,其中生活资料15.11亿元,农业生产资料24.18亿元,购进农产品61.21亿元,收购废旧物资5.4亿元。

    为农服务社在发展中也形成了多模式、多形态格局。投资形式上,有以供销社作为投资人的自办模式,有供销社职工回村领办模式,也有供销社与村委会、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投资的联办等多种模式;而按照服务的范围与类型,为农服务社可分为基本社、综合社和社区服务中心三类,每类社的服务权限和功能范围各不相同,其中最小的基本社服务范围仅限于农业生产基本环节的服务,如农资供应和庄稼医院等,而从综合社到社区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和功能逐步扩大,不仅覆盖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服务,还延伸到农民生活服务、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等。

    为农服务社作为一种新时期农村基层服务组织创新形态,在履行为农综合服务职能上具有显著优势。

3.1为农服务社初步整合了基层涉农服务资源

    为农服务社的组建,初步整合了原先散布于各部门的服务资源,使得绝大多数的涉农服务,无论是经营性还是公益性,都可以汇集到这个公共平台,各垂直服务部门可以借助这一公共载体,集中提供相应服务。据笔者对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东贪村的实地调研,该村为农服务中心是利用供销社现有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发展形成的,目前在服务范围上不仅覆盖了供销社的现有业务,如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农产品和废旧物资收购等,还与有关职能部门合作,在为农服务中心设立了若干专业为农服务窗口,比如与村委会、公安部门联合设立村警务室,与文化部门合作设立村图书室,与劳动、教育部门合作设立村农民夜校与就业培训、职业中介等等,为村民提供多种类型综合服务。

    为农服务社作为一种综合服务载体,逐渐消除了以往各服务部门“分散出击”、“九龙治水”格局,减少重复服务、多头服务,实现彼此间服务协作,促进综合服务效率的提高;对于农民而言,有了紧靠家门口的为农服务社,真正可以实现足不出村、组,就能获得从农业生产、生活到社区活动等全方位服务,不仅及时便利,且服务成本也显著降低,减轻了负担。

3.2为农服务社在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为农服务社是依托供销社组织发展起来的,相比其他终端服务组织,在实施为农服务上更具有相对比较优势。一是可以分享供销系统庞大的终端服务网络资源。目前在涉农服务部门中,要数供销社系统扎根农村基层最深,终端网点最多,与农民的亲和力较高。为农服务社依托供销社网络资源平台,把为农服务网络深人到村组、农户及田头;通过嫁接供销社传统优势服务项目与业务领域,如农资供应等,实施专业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水平。二是可借助供销系统新型流通业态,增强服务竞争力。近年来,供销社系统深化内部体制改革,积极探索新的经营发展模式,确定把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和连锁配送作为今后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新网工程”,为农服务社能够分享供销连锁配送体系的规模网络优势、产品质量安全优势和规范化服务优势,增强了在农村商品流通服务领域的经营优势与竞争能力。

3.3为农服务社职能向公共服务领域的延伸也能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产出和服务效率

    提供具有公益性质的公共产品是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应是乡村政府,但目前乡村政府组织在提供农村公共产品服务方面存在着供给力量不足,供给效率低下,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存在某种认识误区,即把政府应承担的公共产品供给职责混淆为政府直接负责公共产品的生产。乡村政府部门属于一级政治组织,缺乏专业化管理经验,由其直接主导生产供给,有悖专业化分工原则,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生产效率不高。而为农服务社是一种专业服务组织,具有一定的专业化管理经验和能力,将某些特定公共服务职能(比如农村环境保洁、慈善事业等)交给为农服务社等第三方服务组织承担,由他们对社区农户提供公共服务,而乡村政府退到幕后,通过把公共服务经费投人为农服务社,以“购买服务”方式承担供给主体责任,同时承担起公共监督责任,不仅能减轻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负担,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社区农民对公共产品服务需求。

4、强化为农服务社进一步服务于三农的对策

    为农服务社是新时期供销系统转变自身职能,探索为农服务新途径的积极创举,其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当前的三农服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作为一个新事物,为农服务社本身还需要不断摸索和完善,特别在当前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改革发展的战略背景下,为农服务社也巫待创新发展机制。

4.1要逐步以合作社组织形态改造为农服务社

    合作社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其意义在于实现社会弱势群体能够以自助的办法为自己争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会,合作社能提高市场化下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发展能力。日本农协与我国台湾地区的农会发展经验也充分验证了这一点。因此,为农服务社作为供销组织系统的一种新形态,也应始终坚持合作原则。

    要强化农民作为为农服务社的主体地位,通过开放办社,吸收农民人社,逐步将为农服务社改造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的目标。但在改造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自愿人社为原则,不能搞强制性或行政推动。

4.2渐进式实施为农服务社的产权制度改革

    当前,为农服务社由于投资主体多元,组建形式多样,因而运营模式也多种多样,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伙经营、个人租赁、承包经营等等,总体缺乏一种行之有效的、统一运营管理机制,且现有的运营模式过多偏重市场化和盈利目标,这与其为农服务目标定位存在一定的潜在冲突风险。

    鉴于目前为农服务社的合作化程度还很低,农民入社率不高,且服务社自身规模实力和服务能力也较有限,暂可保留现有存量资本结构和产权关系不变。对于外部市场主体参与投资形成的资本部分,产权可界定为市场化性质,权益分配也应按照市场机制操作,当这部分资本投资契约到期后,可视其情况,分别采取不再续约、资产置换、回购股权等不同形式将其投资逐步收归社有,按照合作机制运行;另外,对于由供销合作社或者村镇组织运用集体资产注人形成的资本部分,应明确其合作性质,其投资权益分配应参照合作社运行机制,属于全体社员所有,但现阶段可暂由供销社等集体组织代行管理权,待为农服务社的内部组织与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后,再转人社内管理;而对于为农服务社合作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增量资本,应明确其合作性质,归属全体合作社成员所有,其来源可包括农民入社股金、服务社公积金以及政府对合作社的专项扶持资金等。

4.3探索为农服务社的发展业态

    在商品经营服务方面,应逐步朝农村消费合作社方向发展。消费合作社是一种以入股社员为主体,为满足社员自身消费需求,而实行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合作经济组织形态。消费合作社由于其面向社员的非盈利性动机以及接受全体社员的监督机制,因此能充分保障全体社员享受到安全、价廉、物美的商品供应服务。

    针对现有的经营服务领域,为农服务社可以分别组建农资产品购买合作社和消费品合作社,也可将两者结合起来,组建一个综合消费合作社;也可基于供销系统的城乡双向购销网络组建城乡互助消费合作社,即在原先农村消费合作社的基础上,利用进城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吸纳城市居民人股组建城市消费合作社;对于其他服务领域,具备成立条件的,也应将其纳人各种专业消费合作社。在经营上,各消费合作社仍然可以纳人供销系统的统一连锁配送网络中。

    在公共服务方面,应充分尊重和体现农民的服务意愿和服务需求,利用合作社机制,保障农民的决策主导权;从制度层面明确为农服务社作为农民的自治服务组织在为农服务中的主体地位,有关部门通过与为农服务社的合作提供协助和业务指导工作,而不能横加干涉或越权服务,并逐步从直接为农服务领域“退出”。

4.4推进为农服务社的运营管理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