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感恩演讲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爸妈打工,常年漂泊在外,我从小就生活在姥姥姥爷家里,姥爷是退休教师,在他们的教育下,我从小就懂得了诚信、善良、勤奋是立身之本。
还在我蹒跚走路时,姥爷就开始教我识字、读书,背诵唐诗宋词。当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宁夏小龙人报就已经刊载了我的好几篇作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我受益匪浅,我突出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做人道德,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因此,我也被老师和同学们推选为班长。六年来,我也没有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时时刻刻以做班长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常常是第一个到校,组织大家温习功课,检查作业。给予学习困难的同学帮助,在我的带领下,我们班在同校的四个平行班中,无论是学业的综合评定成绩,还是学校组织的各类演讲竞赛活动,经常位列前茅。
鉴于我知书达礼,学校的少先队组织又推选我为少年先锋队的大队长。肩上的担子重了,但是我的心力越来越强大。我一定要以身作则,组织和带领大家,让每一个同学争取做一个遵纪守法、恪守功德、诚信守法的新时代的好少年。为此,我积极协助辅导员老师,经常在升国旗时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演讲,用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准和做人的准则。
工作忙了,然而,我一点也没放松对自己的道德修养,凡是代表学校参加惠农区和石嘴山市组织的演讲比赛和诗词大赛,我都积极报名参加,并小有斩获。
我的家境让我充分的认识到生活的不易。为了生存,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很少与我谋面,当他们回到我的身边,总是想用各种方法,表达他们对我的爱,我也从内心深处得到了他们的,但我也深深的懂得,他们挣来的钞票,每张都渗透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因此我拒绝他们对我慷慨的施舍,而是用更加勤奋的学习来报答他们对我的爱。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感恩教育;实践作业;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242-01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感恩教育的内容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只要我们敏锐捕捉、深入挖掘,就一定能够觅得丰富、精彩的感恩教育的内容,为有效渗透感恩教育提供素材。
1、自然馈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编者安排了《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石》这几篇文章,风起石涌、潮涨潮落、奇花异木、高山峡谷,大自然像一位强大的魔术师,在我们的面前呈现出精彩绝伦、神奇瑰丽的美好画面。在享受这篇篇美景的同时,我们也要心怀敬畏与感恩,以自己积极的学习态度、谦逊的人文品德,和大自然一起健康成长,共享和谐。教学《观潮》时,师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下面的对话:
师:同学们,现在请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谈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1: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两丈多高”,该有多高啊,恐怕比我们的教学楼还要高,这是多么壮观的画面啊!
生2: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这震耳欲聋的声音,这浩浩荡荡的气势,让我特别想去见识一下钱塘江大潮,我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生3:这篇文章中我喜欢的句子很多很多,几乎每个句子都让我甘之如怡、爱不释手,我想大自然给了我们如此丰厚的馈赠,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满怀感恩之心,不乱扔垃圾,不随意践踏草坪,不破坏公物,不随地吐痰,等等,让大自然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永远美丽、万古常青。
……
另外,感恩自然的材料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屡见不鲜、俯拾皆是,像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就编有《第一朵杏花》《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天鹅的故事》等文章,只要我们心怀感恩,善于发现,眼前就一定繁花似锦、姹紫嫣红。
2、祖国历史。悠悠数千年,祖国的历史既有唐宋华章的精彩,又有屡遭侵略的耻辱,这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一定的渗透。教学中适时地把握这些素材,不仅有益于升华小学生感恩教育,而且对塑造他们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大有裨益。
3、父母亲情。千百年来,歌颂父母之爱、美好亲情的文章数不胜数,引导学生积累、品读这些文本,是积极渗透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与载体。时常沐浴在爱的长河里,知恩图报会像一粒粒春天的种子,在成长的岁月中破土、发芽,并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
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方式
1、课堂活动。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采取以下几项课堂活动渗透感恩教育。
首先,诵读体验。这篇文章有很多雷棣的语言描写,组织学生诵读这些语句,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让他们了解现在社会的和平是多么地来之不易,我们要像雷棣一样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本领,长大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课堂辩论。就“雷棣应不应该接受哥本哈根大学教授的邀请”这一话题展开辩论,不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需要学好本领,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昂首阔步走进大学;应该接受邀请的原因是雷棣只有尽快地到大学里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尽快地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观点各异,本质却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浓浓的感恩心理,而这正是设计这一教学环节的初衷。
再次,随堂练笔。就“爸爸,我想对你说”这一话题,课堂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雷棣的口吻开展随堂练笔活动,一方面将阅读与写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潜移默化地渗透感恩教育,润物无声。
2、实践作业。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六”安排了“和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的写作内容。对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作业,而不必急于开始写作,如“回家后要认真端详妈妈,或者爸爸的脸、手、脊背,或者腰、脚5分钟,然后用笔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吃完饭后帮助妈妈刷洗碗筷,注意观察妈妈的表情,倾听妈妈会絮叨些什么”“尝试着送给爸爸一份礼物,可以是一首歌、一个拥抱、一幅画,或者是写给爸爸的一封信,给爸爸端一盆洗脚水,或者在爸爸洗澡的时候给他搓一次澡,通过爸爸的表情变化揣摩他的心理活动”……
这次实践性作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写作时不但下笔千言、一挥而就,而且情真意切,对爸爸妈妈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受此启发,我们可以结合植树节、教师节、母亲节、感恩节等中西方节日,联动学校各德育教育组织,开展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升华感恩教育效果。
3、结合网络。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安排了“我最敬佩的人”口语交际活动,为了激发孩子们的交际灵感,我们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精彩的感恩教育视频,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在教室掀起一阵感恩的热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学生们的感恩行动、演讲情况,还有他们的相关习作上传到网络,供网友评论点赞,最大限度地升华感恩教育活动效果。
妈妈给予我的爱是无私的,是高尚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长大了,无论贫富,无论贵贱,永远不会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一起来看看母亲节主题活动总结最新5篇精选,欢迎查阅!
母亲节主题活动总结1
为进一步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了解母亲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理解母亲对自己的期望,懂得如何去感恩,如何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根据县团委安排,我校大队部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布置了活动方案,开展了“温馨五月天,感恩母亲节”系列活动,以引导学生了解母爱的伟大,并用真心和行动来回报母亲。
此次活动分为“宣传教育”和“践行实施”两个阶段。5月16日下午班会课时间,各班开展了《妈妈,您辛苦了!》主题班会,进行了感恩教育动员,引导学生积极畅谈对感恩的认识和感受。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了“算算亲情帐,感恩父母心”活动,看自己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年或从小学到中学、高中、大学阶段要花父母多少钱。并组织学生传唱《感恩的心》、《烛光里的妈妈》等感恩歌曲,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在5月12-13日“感恩节”践行实施阶段,各班安排学生回家为自己设计一种感谢妈妈的方式,如:向妈妈说一句真诚的问候或祝福;为妈妈捶一捶背;为妈妈洗一洗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送给妈妈一个深情的拥抱;我为妈妈唱一首动听的歌……并建议3—5年级同学悄悄地收集妈妈的信息,并把它记录在自制的亲情卡上,不时地给妈妈送上一份意外的惊喜!如: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妈妈的姓名、妈妈的生日、妈妈的兴趣、爱好、妈妈最喜欢的食品、妈妈最快乐的事、妈妈最想做的事、妈妈最大的心愿……
除此之外,还布置了“给母亲写一封感谢的信”的家庭作业。我校还利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国旗下讲话及“红领巾”广播站进行了题为“用行动感恩”的主题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母爱无边,让学生懂得感恩,做一个心存感激的人。通过这次活动,爱的种子深深的埋在了每个人的心中,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发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母亲的爱,用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培育之恩。
母亲节主题活动总结2
一、活动过程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部积极准备并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不仅做了吸引人的展板,而且大家积极动员各班人员,使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然后分工明确的布置了场地,安排好了到会人员,每个人的职责明确,保证了活动的顺利的进行。
讲座流程:先由主持人开场白,引出话题,介绍演讲老师--刘素珍老师。
然后主持人宣布演讲开始,请出刘素珍老师进行讲座。
讲座结束,由主持人宣布讲座结束,并对刘素珍老师、参与讲座的同学致谢辞。
送走嘉宾及刘素珍老师。由秩序维持人员组织参与讲座的同学有序的退场
讲座完成后,我们联系了宣传部进行了跟踪报道,通过展板刊登照片、文字的'形式让同学们更加直观了解活动内容。
二、活动总结
1、活动前期准备较充分,达到了预想的宣传效果,很多班的同学们都积极的参与,不过仍然有部分班级参加人数较少。
2、活动很荣幸的邀请到了刘素珍老师,刘老师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并且为本次讲座做了充分的准备,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了同学们对母亲的关怀和爱戴,加深同学们对母亲的理解和尊重。活动互动环节中有许多同学上台与老师一起演唱了一首感人的"母亲",并将活动气氛推至,接着老师又与同学们一同分享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但就是这些平凡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父母的爱是那么细致,那么温暖。
3、活动得到了全院学生的大力支持,不仅给同学们创造了一个表达对母亲的爱的空间,震撼了他们的心灵,而且让同学们时刻不忘父母的恩情。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和期望。
4、活动后,我们听着温馨感人的《母亲》,大家眼眶都有些湿润了。歌曲好像化作甘泉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滋润着一颗颗美丽的心灵。
三、活动意义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通过这次活动,使每位同学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同时教育了每个人要学会感恩。其次,这次活动达到丰富校园文化,鼓励学生创造和谐校园的目的。感恩主题的提出,提高了大学生素质,激发了学生的校园主人翁责任感,促进文明校园的建设。本次活动总体较成功,但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们将认真总结这次活动中的不足,汲取教训,努力改善。
母亲节主题活动总结3
母亲节来临之际,各位在校的莘莘学子对于生养他们的母亲自是思念万分,同学们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意,一次次的长途通话又怎么能将他们心中的爱意用简简单单的话语表达呢。我们部门为了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感恩母亲的方式特开展了母亲节系列活动。
我们的活动以海报制作,贺卡征集,写信传情等方式开展。在本部门成员的努力准备以及勤工管理中心各部门成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们的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1前往各二级学院宣传
2收集各学院作品
3作品评比与成果展示
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一些信件寄出,一封封薄薄的信封承载着最深重的情意驶向养育他们的母亲手中。
看着一份份富有创意的的海报,我们看出的是每个母亲的谆谆教诲,欣赏着一张张精致的贺卡时,我们体会到的是游子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在评比时,我们经常在挣扎犹豫,那一份份深情是无法用一等奖、二等奖来评定的。我们只能以庸俗的眼光将它们挑选出一些展示,我们展示的不是作品本生而是它们背后母与子的故事。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从个人到部门都有不小的收获。就个人而言,培养了我们的组织能力以及和同学们沟通和协作能力,在慢慢成长为勤管以后的顶梁柱。就部门而言,我们部门得成员们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时,更是体会到了团结的重要性,还有团队合作的各取所长,相信我们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协作的更好。而且见微知著,这次活动虽然有部门主办,但是其他部门的同学给予了极大的帮助,让我相信了一句话:“勤管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有信心将勤管的明天发展的更美好。
这次活动同时也为盐师的同学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对母亲爱意的机会,让那些羞于在自己母亲面前表达爱意的同学有了一个方式。我们为此非常欣慰,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勤管在学校内的影响力。
希望勤管各部门以后可以在完成本部门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利于学生的活动,将勤管建设的更美好。
母亲节主题活动总结4
一、指导思想
“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和道德准则。在温馨的五月,母亲节来临之际,学校以“浓情五月天,感恩母亲节”为主题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学会知恩图报,始终不忘父母之恩、师长之恩、知遇之恩、帮扶之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之,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二:活动目的:
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为我们的母亲献上最诚挚的祝福,唤起同学们对母爱的最真挚的情感。
三、活动时间:5月7--5月10日
四、活动地点:周末在起家里,周一在学校五、
五活动内容:
(一)5月7日上午早操时间,启动仪式,宣传母亲节意义,安排周末的“特殊家庭作业':
1)写一封感恩信、制作一张感恩贺卡向父母表达温馨的祝福;
(2)做一件让父母开心的事情;
(3)和父母进行一次交心的谈话;
(4)给父母捶捶背、打一盆水、洗一洗脚;
(5)我为家里做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二)5月10日上午晨会时间国旗下演讲,班级交流。大队部结合母亲节进行宣传活动:
1.5月10日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2.同唱一首歌:《感恩的心》
3.5月10日利用校园广播、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宣传和教育。
4.5月10日各班积极开展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算算亲情帐,感恩父母心”(看自己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年或小学阶段要花父母多少钱)”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畅谈对感恩的认识和感受,深化对学生的感恩教育。
六深化活动
1.班主任组织学生写出对感恩教育活动的认识和感受,于5月14日在班级学习园地和风采栏展出。
2.班主任要注意对班组感恩教育活动进行及时总结,5月14日把班组活动总结及有关材料交大队部。
3.学校将对有特色的班级活动资料在校宣传栏中展示并予以表扬。
七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的总体效果较好,活动中吸引了不少学生,活动参与人员热情很高,还有部分老师参与进来,经过全体组织人员的共同努力,母亲节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从此次活动中我们收获不少,这可以为以后的活动积累不少经验:
同时本次活动依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
由于准备时间仓促,活动形式不够多样化,所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在以后类似的活动提前做些准备,进行多维度的思考,使活动更加绚丽多彩,吸引同学。
同时本次活动达到了我们最初的活动目的。
母亲节主题活动总结5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把伟大的母爱推广到社会上去,进行亲情传达,感恩教育。感谢母亲,提醒每个人都再一次感恩母爱,让更多得人都能铭记母爱的伟大。大家平时很少对父母说“我想你们了”,“谢谢你们”等等感激的话语,可母亲节当天,大家不但说了,而且说了很多。这不但与父母沟通了感情,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增强了一份责任心与使命感。
二、活动时间:
5月8日(5月的第2个星期天)
三、活动地点:
临潼东三岔路口
四、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
1、做一份海报,买若干气球或红花。
2、做一条横幅(长10米左右)。
3、提前一天去临潼东三岔联系,协商帮助我们解决电源问题。并与临潼市区城管局联系,以免受到阻碍,影响活动进行。
4、准备一音响和一笔记本电脑或P3下载一些有关感恩母亲的歌曲。
(二)活动流程:
1、5月8日早上7点开始在预定地点集合,把所需物品借用学校送水的三轮车拉过去。
2、到达地点后结好电源音像等设备,放起歌曲(声音不会太大以免扰民),把所需气球吹起来。
3、展开横幅,吸引路人,让他们了解我们的活动。
4、组织人员,让过路的人在横幅上签名,然后再便签上写上一句对母亲感谢祝福的话语,每一个签名的人都可得到一个气球做为纪念赠品,并让他们在气球上写一句最想对妈妈说的话,(气球上我们可以先写上我们学校的名称和我们学院的名称)让他们送给自己亲爱的妈妈,增进与母亲的感情。
5、活动结束后把场地打扫干净,把东西带回学校。
五、影响及效果:
本次活动面向临潼市区广大人民群众,形式新颍,得到了市区群众的广泛参与与支持,也是远离家乡的农民工人和不能回家的人们即使不能在家陪妈妈过节,也依然能够在感恩的气氛中为母亲送去最温馨的祝福,活动受到临潼电视台全程报道,提高了广大团员的知恩感恩的意识,意义深远。
我校少先队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结合上学期少先队活动中已经取得的经验及教训,充分发挥少先队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为主线,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落实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安全教育、社会实践等,不断增强少年儿童的爱国思想、民族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少先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
(一)抓好少先队的常规工作。
1.升旗
结合我校实际,合理实行周一升旗仪式班级负责制,制定详细的升旗计划和考评制度。
值周班级做到按时升降旗,提前一周进行队形队列训练。选出升旗手护旗手、主持人和演讲人。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每周都有主题,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加强升旗手、护旗手的训练。
2.鼓号队训练。将鼓号队训练学习纳入学校校本课程,从选拔学生、制定课程计划、开展活动到成果展示、总结考评力求制度化、常规化。
3.新学期各中队委改选,学校大队委改选。
4.开展大、中队主题活动,要求开展有计划、活动有序、材料充实,使队员在活动中受到教育。
(二)抓住时机,多开展有益活动。
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
念日,如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建队节等节日,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如教师节开展制作“心意卡”赠送老师的尊师活动,对广大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建队节期间通过新老队员手拉手,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广泛开展少先队员光荣感教育,帮助少先队员了解并不断加深对少先队队章的理解,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少先队组织的基本性质和使命,明确少先队员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少先队的组织生活,引导少先队员以是少先队员为自豪,愿意为少先队添光彩。
三、具体工作(活动)安排:
九月份:“文明守纪、尊师重教月”
1.新学期开学典礼
2.开展“文明守纪,尊师重教”系列活动,结合教师节开展“感恩教师,向教师致敬!”尊师主题队会。
3.结合新学期及九月的重要节日出一期墙报
十月份:“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1.开展纪念建国、”祖国发展我成长”活动
2.重阳节敬老活动(号召每位少先队员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社区老人做一件事)。
3.一年级新生队知识教育
4.庆祝建队活动(二年级部分队员入队)
5.结合德育及少先队主题活动出新一期班级墙报
十一月份:
“珍爱生命、感恩生活”
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消防节),宣传学习消防知识,进行消防逃生演练。
月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各中队围绕“感恩节”开展主题中队会。
3.少先队报刊征订活动。
十二月份:“遵纪守法、做健康小公民”
1.庆祝元旦文艺活动。
2.更新墙报,学习园地。(11月30日前)
元月份:“快乐学习、实现梦想”
1.进入期末复习阶段。
2.少先队工作总结
3.表彰各类优秀人员和中队、资料归档
4.散学典礼、指导少先队员开展健康有益的寒假生活
一、“闪光德育”创新尝试
“闪光德育”,是用引导生成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求得品德闪光,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设立特定节日,培养意识,闪情商之光。
为了培养学生感恩、分享的情怀,集团把周六定为“感恩日”、周一定为“赏识日”。围绕感恩自己、感恩父母、感恩同学老师、感恩社会祖国的主线开展活动,每学期评选十大感恩标兵,全校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加评选,由初选、公示到终审评定的方式确定名单,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刊发颁奖辞,并组织标兵到各班巡回演讲,浓化感恩氛围,形成强大的感恩气场,浸润学生心灵。在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上,要求学生赏识自己、赏识他人,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节日的设立,使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时间上一以贯之,内容上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受到熏陶,情商得到提高。
(二)推行“四爱教育”,筑牢根基,闪生命之光。
“爱”是生命的本源,是教育的本源,也是德育的本源,我们推行“四爱”教育,即爱自己,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引导学生从关爱自己开始,到关爱集体,关爱祖国。为了避免停留在口号上,我们将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细化,如“爱自己”,就有三项指标:(1)爱护生命 ,按时吃饭、睡觉,坚持体育锻炼,有病及时治疗,相信科学;(2)爱护声誉,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不危害他人,遵纪守规,有错就改;(3)爱护前途,有理想,有追求,热爱学习,全面发展。同样,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也都有具体的要求。用这样的指标将每项内容具体化,而且都与学生日常行紧密联系,做实了平常的相应工作,就是在践行“爱”的承诺。这样,使“四爱”教育寓于学生生活,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三)采访成功人物,见贤思齐,闪进取之光。
所谓“成功人物”,是指在做人、做事方面受人称道,有一定影响或一定成果的人。每学期,我们都布置学生至少采访一个成功人物的任务,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要求学生形成书面材料,或拍摄成视频,每学期的第二个月第一个星期开始,在班内相互交流,到学校相关媒体上展示,学期末进行评优奖励。学生津津乐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式多样,文字、图片、视频材料丰富、新颖、鲜活。学生在感言中说,一次采访就是一次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许多,身边的人看似平常,实际上都有过人之点,都有我们学习之处。这样的采访,有明确的指向性;形式活泼,主动性大,容易为学生接受;交流展示,形成了氛围,强化了意识。四年多的实践,活动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四)设立标准,规范行为,闪习惯之光。
德育的落着点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成才要先成人,为此,我们制定九条成人标准:仪表端庄大方,谈吐文雅得体,交往彬彬有礼,秩序井井有条,服务主动热心,生活自主自理,为人诚实守信,实践增长才干,身心和谐发展。结合日常生活,再拟定考核内容和ABC三个等级标准,每月公示每个学生的考核等级,学期做出结论,其结果与学期奖励挂钩,并作为学生思想品德综合评价的结论。评价方式,由学生本人申请,小组根据日常考核记录集体审定;考核主体,合作小组;考核程序,个人申请,小组审核,公示复议,确认记录。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把德育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强调学生对照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自我约束,人人是评价者,人人都是被评价者,评价结果被综合利用,吸引学生不断争取优秀。从而,做到了化大德育为小德育,化无形德育为有形德育。
(五)培育寝室文化,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闪和谐之光。
寄宿制学校,寝室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场所;引发矛盾纠纷的场所;滋养习惯的场所;构建人脉关系的场所;促进教学的场所。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把解决独生子女身上的相关问题与寝室建设联系起来,着力构建寝室文化,将寝室文化的内涵界定为四个方面,即布置温馨整洁,关系兄弟姐妹,氛围互助成长,平台家校互动。以“关系”与“氛围”为核心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构建寝室文化考核标准与机制。让学生在与寝室成员的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关系,学会处理矛盾。实践告诉我们,明确标准,积极引导,寝室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尤其是学会与人相处方面的好阵地,学生能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缔结友谊之花。
(六)走出校园,挖掘德育资源,闪能力之光。
学校德育离不开社会,走出校园,利用校内、校外两种德育资源,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我们曾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收获了一些感悟。
我们举行过“七彩湘江,青春飞扬”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欣赏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沿岸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目的,140多人历时十多天,行程800多公里,从湘江源头走到江尾洞庭湖,大家在宁远文庙席地而坐,在孔子像前聆听讲座,在舜陵举行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在诞生12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180多名学生,兵分三路,模仿1927年、、井冈会师的情境,举行了“井冈会师,点燃梦想”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龙江书院举行了盛大而内容丰富的会师典礼,之后,前往井冈山,重走路,吃南瓜饭,听讲座,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当年的生活,领悟了精神。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我们组织学生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苗、侗、土家、瑶四个民族的民俗,和当地少数民族同龄人开展联谊活动,听专家关于各民族的讲座,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含义。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总结当中无不感叹:自己受益匪浅。
(七)开阔国际视野,培养本土意识,闪民族之光。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留学年龄层次,逐渐转向低龄化,民办中小学该如何培养这批学生?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一方面,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域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如在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等文化的同时,把中国传统的六大节日有关知识编印成册,纳入校本课程,开展制作灯笼,写年夜饭祝酒辞等特色活动,强化学生传统节日的意识,滋养民族之魂,让他们即使走出国门,民族传统的东西也能跟着出去。
二、闪光德育创新的启示
(一)民办中小学德育要踏实而为
踏实而为,一是指要贴近学生生活,二是指要落实目标。德育是一种浸润的过程,学生内心的触动,情感的涌动,思想的波动,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引发的。
“生活是德育的基石,而不仅仅是德育的一种手段,‘生活’与‘德育’是一种本体性关系,在这种关系上,德育即意味着一种生活德育,或者简单地说,德育是生活德育的简称。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方式,自觉地建构一种道德生活。德育不能离开生活,离开了生活,德育就会异化为一种教条式的知识灌输。”德育应该让生活的气息不断吹拂德育的领地。
但生活不等于德育,生活中,时时有德育的契机,处处有德育的素材,准确地把握契机,细心地收集素材,是德育有效性的保障,是德育创新的着力点,是做实德育的生长力。
(二)民办中小学德育要顺势而为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顺势而为,这“势”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的需要、兴趣;其二符合学生的趣味的活动。
要了解学生行为的动力需要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入手,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把德育的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联系起来,要把学生的个体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德育的目的既是社会的,也是学生自己的。
符合中小学生的兴趣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有学者认为,当学生意识到你在对他进行教育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德育要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出发。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把德育目标落实下来。
(三)民办中小学德育要登高而为。
首先,要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为先”和“教学为中心”并不相悖,学校的稳定靠德育,没有它,教学就无法正常有序开展;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靠德育,没有它,教学工作无法持续开展;良好的班级氛围靠德育,没有它,教学效果无法彰显。德育为先与教学为中心相互促进。
关键词:民办中小学;闪光德育;创新思考;实践反思
党的十对教育事业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更加明确了。用怎样的德行标准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用怎样的方式落实德行标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日常课题。唯有不断实践、创新、提升,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落地。民办中小学是基础教育领域特殊的一员,同样肩负着这一使命。
一、民办中小学德育的不足
民办学校是市场产物,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教育的责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德育工作存在着亟待提升的空间。
1. 德育的地位有待提升
民办学校,因其特殊性,举办者几乎一致认为:学校安全保证了,教学质量出名了,学校生存就有了保障,发展就有了希望。因而,视人员安全和教学质量为关乎学校存亡与兴衰的头等大事,德育工作往往服务、服从于学校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抬得很高,喊得很响,结果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未得到应有的保证。
2. 德育工作体系有待完善
袁贵仁部长曾说:“我们将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开发德育资源,突出实践环节,营造文化氛围,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密切协作的教育网络。”可见,要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需要完善德育工作的体系。民办中小学关切点囿于自身发展原因,导致德育的视野、领域、体系均受到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打鼓,独划船,难能较好地融入社会、融入教育总体体系当中,构建既切合校情,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工作体系。
3. 德育的内容有待贴近生活
正由于民办学校的重点在教学质量上,导致德育处于从属地位,服从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服从于学校正常秩序的运转,服从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中心工作。德育的内容多为校园安全、卫生、秩序诸多方面的日常事务,而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而开展的内容相对缺乏,更难谈得上丰富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实际的内容。
4. 德育手段、方式有待丰富
德育内容的单薄,势必导致德育手段、方式的单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除了有丰富的德育内容让学生可感、可悟外,还得有与之相适应的手段、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当前社会形势总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而中小学生是最容易受其影响的群体,没有丰富的手段、适当的方式难以达到德育的目标。
二、“闪光德育”创新尝试
湖南金海教育集团创办于2000年,系当前湖南最大的民办中小学教育机构,集团以“让每个生命闪光”为办学理念,把德育工作实实在在摆在首位,以德育促学校工作,构建了“闪光德育”新常态,赢得了口碑,赢得了市场,赢得了发展。国家副总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教授曾题字“闪光教育,育人育心”。
“闪光德育”,是用引导生成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求得品德闪光,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设立特定节日,培养意识,闪情商之光
为了培养学生感恩、分享的情怀,集团把周六定为“感恩日”、周一定为“赏识日”。围绕感恩自己、感恩父母、感恩同学老师、感恩社会祖国的主线开展活动,每学期评选十大感恩标兵,全校师生、家长、社会人士共同参加评选,由初选、公示到终审评定的方式确定名单,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刊发颁奖辞,并组织标兵到各班巡回演讲,浓化感恩氛围,形成强大的感恩气场,浸润学生心灵。在引导学生学会分享上,要求学生赏识自己、赏识他人,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节日的设立,使感恩教育、赏识教育时间上一以贯之,内容上切合学生实际,学生受到熏陶,情商得到提高。
2. 推行“四爱教育”,筑牢根基,闪生命之光
“爱”是生命的本源,是教育的本源,也是德育的本源,我们推行“四爱”教育,即爱自己,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引导学生从关爱自己开始,到关爱集体,关爱祖国。为了避免停留在口号上,我们将每一项内容都进行了细化,如“爱自己”,就有三项指标:①爱护生命 ,按时吃饭、睡觉,坚持体育锻炼,有病及时治疗,相信科学;②爱护声誉,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不危害他人,遵纪守规,有错就改;③爱护前途,有理想,有追求,热爱学习,全面发展。同样,爱班级,爱学校,爱祖国也都有具体的要求。用这样的指标将每项内容具体化,而且都与学生日常行为紧密联系,做实了平常的相应工作,就是在践行“爱”的承诺。这样,使“四爱”教育寓于学生生活,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3. 采访成功人物,见贤思齐,闪进取之光
所谓“成功人物”,是指在做人、做事方面受人称道,有一定影响或一定成果的人。每学期,我们都布置学生至少采访一个成功人物的任务,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小组合作进行,要求学生形成书面材料,或拍摄成视频,每学期的第二个月第一个星期开始,在班内相互交流,到学校相关媒体上展示,学期末进行评优奖励。学生津津乐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形式多样,文字、图片、视频材料丰富、新颖、鲜活。学生在感言中说,一次采访就是一次教育,使我们懂得了许多,身边的人看似平常,实际上都有过人之点,都有我们学习之处。这样的采访,有明确的指向性;形式活泼,主动性大,容易为学生接受;交流展示,形成了氛围,强化了意识。四年多的实践,活动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
4. 设立标准,规范行为,闪习惯之光
德育的落脚点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成才要先成人,为此,我们制订九条成人标准:仪表端庄大方,谈吐文雅得体,交往彬彬有礼,秩序井井有条,服务主动热心,生活自主自理,为人诚实守信,实践增长才干,身心和谐发展。结合日常生活,再拟定考核内容和ABC三个等级标准,每月公示每个学生的考核等级,学期作出结论,其结果与学期奖励挂钩,并作为学生思想品德综合评价的结论。评价方式,由学生本人申请,小组根据日常考核记录集体审定;考核主体,合作小组;考核程序,个人申请,小组审核,公示复议,确认记录。实践告诉我们,这种方式,把德育的基本要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到一起,强调学生对照标准规范自身行为,加强自我约束,人人是评价者,人人都是被评价者,评价结果被综合利用,吸引学生不断争取优秀。从而,做到了化大德育为小德育,化无形德育为有形德育。
5. 培育寝室文化,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闪和谐之光
寄宿制学校,寝室是一个特殊的场所:学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的场所;引发矛盾纠纷的场所;滋养习惯的场所;构建人脉关系的场所;促进教学的场所。近年来,社会上马加爵事件、林森浩事件也警醒着我们,基于这些认识,我们把解决独生子女身上的相关问题与寝室建设联系起来,着力构建寝室文化,将寝室文化的内涵界定为四个方面,即布置温馨整洁,关系兄弟姐妹,氛围互助成长,平台家校互动。以“关系”与“氛围”为核心内容,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构建寝室文化考核标准与机制。让学生在与寝室成员的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关系,学会处理矛盾。实践告诉我们,明确标准,积极引导,寝室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尤其是学会与人相处方面的好阵地,学生能从中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缔结友谊之花。
6. 走出校园,挖掘德育资源,闪能力之光
学校德育离不开社会,走出校园,利用校内、校外两种德育资源,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德育的发展,我们曾做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收获了一些感悟。
我们举行过“七彩湘江,青春飞扬”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欣赏两岸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沿岸厚重的历史文化”为目的,140多人历时十多天,行程800多公里,从湘江源头走到江尾洞庭湖,大家在宁远文庙席地而坐,在孔子像前聆听讲座,在舜陵举行庄严肃穆的祭拜仪式。在诞生120周年之际,我们组织180多名学生,兵分三路,模仿1927年、、的情境,举行了“井冈会师,点燃梦想”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在龙江书院举行了盛大而内容丰富的会师典礼。之后,前往井冈山,重走路,吃南瓜饭,听讲座,一系列的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当年的生活,领悟了精神。为了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深刻含义,我们组织学生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苗、侗、土家、瑶四个民族的民俗,和当地少数民族同龄人开展联谊活动,听专家关于各民族的讲座,感受到“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含义。每次活动结束后,学生在总结当中无不感叹:自己受益匪浅。
7. 开阔国际视野,培养本土意识,闪民族之光
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留学年龄层次逐渐转向低龄化,民办中小学该如何培养这批学生?我们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一方面,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域文化;另一方面,积极培养学生的本土意识,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如在让学生了解西方节日等文化的同时,把中国传统的六大节日有关知识编印成册,纳入校本课程,开展制作灯笼,写年夜饭祝酒辞等特色活动,强化学生传统节日的意识,滋养民族之魂,让他们即使走出国门,民族传统的东西也能跟着出去。
三、“闪光德育”创新的启示
1.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踏实而为
踏实而为,一是指要贴近学生生活,二是指要落实目标。“中小学德育存在着主动性、实效性差的问题,学生不愿意学德育课程,德育实践中知行脱节甚至背离,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提高往往止于一种口号或一种要求,这是德育真正的困境,最大的困境。”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民办中小学更是如此,德育是一种浸润的过程,学生内心的触动,情感的涌动,思想的波动,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所引发的。
“生活是德育的基石,而不仅仅是德育的一种手段,‘生活’与‘德育’是一种本体性关系,在这种关系上,德育即意味着一种生活德育,或者简单地说,德育是生活德育的简称。德育是个体在完整的生活内容中,以道德的方式,自觉地建构一种道德生活。德育不能离开生活,离开了生活,德育就会异化为一种教条式的知识灌输。”德育应该让生活的气息不断吹拂德育的领地。
但生活不等于德育,生活中时时有德育的契机,处处有德育的素材,准确地把握契机,细心地收集素材,是德育有效性的保障,是德育创新的着力点,是做实德育的生长力。
2.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顺势而为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顺势而为,这“势”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的需要、兴趣;其二是符合学生的趣味的活动。
要了解学生行为的动力需要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入手,因此,德育工作者要把德育的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联系起来,要把学生的个体成长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德育的目的既是社会的,也是学生自己的。
符合中小学生的兴趣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领悟人生的道理,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有学者认为,当学生意识到你在对他进行教育的时候,你的教育就失败了。
江苏省南京市中小学生德育需求调查报告显示:“没有学生认为德育对自己成长‘几乎没有作用’,学生对德育活动‘情有独钟’,学生关注德育活动的目的是否切合自己的要求,内容是否符合自己的实际,形式是否喜闻乐见。”这告诉我们,德育要从学生的需求、兴趣出发。做到了这一点,也就能把德育目标落实下来。
3. 民办中小学德育要登高而为
面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民办中小学责无旁贷,并且要登高而为。
(1)要正确处理德育与教学的关系。“德育为先”和“教学为中心”并不相悖,学校的稳定靠德育,没有它,教学就无法正常有序开展;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靠德育,没有它,教学工作无法持续开展;良好的班级氛围靠德育,没有它,教学效果无法彰显。德育为先与教学为中心相互促进。
(2)创新德育的手段、方式、方法。德育的任务可以是长期的,但德育的手段、方式方法却不可能是长期的,或者一成不变的。时局在发展,学生在变化,要求在提高,德育工作必须随之而舞,根据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瓶”,装上德育核心内容这瓶“旧酒”,不断推陈出新,德育工作才会迈上新的台阶,开创新局面。
一、塑造“阳光学生”:
“阳光教育”的落脚点
学校是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从初入学时懵懂无知的六龄童到毕业时意气风发的小小少年,每一个成长的足迹无不向着学校德育的方向标延伸。工作中,我们结合“阳光教育”特色,开展各类“阳光活动”,让全体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一)给特殊群体学生更多“阳光”
在每个学校,总有这样一群学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家庭教育严重缺位,他们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习惯我行我素,学习成绩较差。其实,他们更需要关爱。我校针对实际,开展了一系列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学生的“阳光活动”。
1.“1+X”阳光助学,温暖特殊儿童的心
“1+X”阳光助学,即学校领导和党团员带头签订“阳光助学承诺”帮助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并动员全校教职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利用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帮扶方式。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年级集中辅导或小组集中辅导的方式;对品行缺陷的学生,采取家访、谈心、主题活动教育等方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采取学校及个人捐助的方式。这样,既起到了应有的帮扶效果,又避免强化学生的“差生心理”,达到了学习困难明帮、品行缺陷暗助的目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让这些同样可爱的孩子们,也沐浴着温暖而灿烂的阳光。
2. “阳光心理疏导”,打开孩子的心锁
针对校园留守儿童或家庭情况特殊儿童,学校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如“六一儿童节”、学生生日等,适时开展“阳光心理疏导”活动,邀请心理辅导专家进行心理辅导讲座,消除孩子心理上的症结,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记得有一年“六一”,学校给一些特殊孩子过集体节日,请市四院儿保科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辅导时,一个孩子这样说道:“我的爸爸妈妈因为吸毒现在都在监狱,这是我的沉重心结,我从不敢与人谈及他们。今天,我终于说出来了,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爸爸妈妈,还有许多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多么真实的话语,多么深切的感受!
(二)让所有学生“阳光”成长
“阳光教育”是全面、和谐的教育。每片绿叶都需要阳光的沐浴,每个孩子的成长都需要阳光般的教育温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努力让阳光洒向每个孩子的心灵。
1. 心灵寄语,丰富学生的情感
“阳光教育”,致力于让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心中有阳光,就会有温暖、有爱、有感恩,就会懂得奉献与回报。为此,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极具特色的“心灵寄语”活动:感恩节,我们引导孩子向在成长道路上陪伴帮助自己的人书写感恩寄语;教师节,我们指导学生自制感恩卡,并写上自己的心里话;重阳节,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用自制贺卡向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们传达节日的祝福与祝愿……活动让同学们收获着感动,也幸福着他人:一位老奶奶一边不停地用布满老茧的手抚摸着那张简朴的贺卡,一边拉着那位同学的手说:“你这娃娃,真懂事!”只是一张简单的贺卡,只是一段简短的祝福,却温暖了一位老人孤独的心。
2. 建立德育大联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成长
“德育大联盟”就是坚持立足学校、连线家庭、融入社会,形成德育教育和实践的“大联动、大联合”。为进一步凝聚各项资源,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构筑新的平台,学校大队部结合各类节日、纪念日和寒暑假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主题的实践体验活动,如“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民风、民俗的体验活动中,和家长一起采购年货、贴春联等,在活动中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和文化的了解,感受生活中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自办手抄报、填写实践活动表格,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记载自己的真实感受;此外如“学雷锋 做有道德的人”“日行一善”“待人接物”“洒扫应对”“我会感恩”“我爱读书”等主题实践活动则趋于常态化,引导学生走出学校家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综合家长、社会等各方面的资源,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上炫出更美的风采。同时,为扩大活动的效果,引领更多的家长及关注儿童成长的其他人员和学校一起投入到德育工作中,每次活动结束,学校都会挑选突出的案例在校外宣传栏展示,以起到良好的社会效应。
3. 开设兴趣小组,塑造七彩童年
阳光有七色,“阳光教育”也致力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打造七彩人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通过调查摸底,结合学校特色,开设了“阳光文学社”“海之声”合唱团、“动之韵”乒乓馆、“美之风”版画室等兴趣小组,由专业性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定期免费授课辅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为了让每个孩子在成长中享受人生最快乐的童年时光,兴趣小组还致力于创造开放式的课堂,田野、村庄、社区……处处都是孩子们充分汲取营养的快乐课堂。
4. 竞选“阳光儿童”,展示真我风采
“阳光教育”,致力于培养“阳光儿童”。为此,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阳光儿童”竞选活动,制定了“阳光儿童”标准及竞选细则。符合标准的学生积极参与竞选,在产生班级“阳光儿童”的基础上推荐至学校参加校级竞选,大队部邀请学生代表、家长代表担当评委,根据选手的演讲、自制手抄报等才艺展示最终评选出该年度“阳光儿童”并于“六一”儿童节进行隆重表彰。
活动中,选手们充满激情地发表着自己的演讲,抒发着自己的梦想:“我是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有我的梦想:假如我是一朵小花,我要让它尽情开放……假如我是一颗石子,我也要为阳光大道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台下,评委席和观众席上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是的,有梦想才会去追求,有梦想才会去努力,阳光儿童们在梦想的指引下,不断努力、不断追求,将阳光的种子撒遍校园每个角落!
5. 评比“校园之星”,散发灿烂光芒
相对于“阳光儿童”竞选而言,每年一次的“校园之星”评比则以“人人争当校园之星,齐心共建阳光校园”为主题,引导全校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主动申报,在家长的参与下,认真填写《申报表》并附上详实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大队部组织家长委员代表、大队委进行审核、评选。
活动充分调动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积极性,如第十届“校园之星”评选活动中,有245名同学申报“校园之星”,参与率近30%,最终有154名同学荣获各类“校园之星”称号,获选率占参评人数的16%。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评选“阳光教师”:
阳光教育的助推力
如果你是“一点晨曦”,就请装点孩子一天的清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就请温暖孩子一生的心情。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者,教师就应是那“一点晨曦”“一缕阳光”。为此,我们开展了“阳光教师”评选活动。
1. 多措并举,引导教师形成阳光教育共识
首先通过学习、讨论,举办校内教师论坛,引导全体教师形成“阳光教育”共识,争做孩子成长路上那“一缕阳光”。同时,学校还建立了《淮河路小学阳光教师工作细则》《淮河路小学阳光教师宣言》等规章制度及一些奖励措施,并在校门口设立了校长信箱,公布监督电话,加强对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监督。每学期期末则着重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及“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的“两会一调查”工作,尤其是问卷调查让我们能够从学生和家长的视角,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二是开展“我的教育故事”交流活动,教师在故事的撰写中用“阳光教育”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交流中分享着收获与感动。在此基础上,学校于每年教师节前夕为各教研组推荐出来的“阳光教师”举办颁奖典礼。
2.“阳光家访”月,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每学期组织教师开展一次“阳光家访”月活动。在活动月中每个教师走访几个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家庭状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加深与学生的情感沟通。
渐渐地,教师的面容温和了,目光柔和了,语言温暖了,能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了;渐渐地,教师能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个需要鼓励、需要安慰、需要温暖、需要交流的孩子;渐渐地,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增加了;渐渐地,孩子与教师更亲近了,他们说:“老师,感谢您的包容。您的胡子太帅了。”“老师,我原本是一颗小小的花种,在您的精心教导下,我开花了!”……
以贴画艺术为载体,将贴画文化与德育教育活动紧密结合,围绕爱国主义、平安教育、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心理健康、社区实践、红领巾手拉手等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贴画育人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创作贴画,培养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品质;结合安全教育,创作主题贴画宣传卡,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学习安全自护知识;结合养成教育,在贴画艺术创作中,培养学生说文明的语言,行文明的举止,养成文明的好习惯。贴画架桥,我校快乐育人活动精彩纷呈。
二、贴画延伸社区,凝心聚力,立足环境美育
1.亲子贴画沙龙
邀请贴画艺人进校,以贴画的构图、选择材料、创作、装裱等为内容,定期举办家长主题贴画技艺培训,掌握贴画技巧。家长委员会牵头,组织家长进校园参观,走进贴画校本课堂,全面了解贴画艺术。布置亲子贴画家庭作业,小手牵大手,孩子们和家长交流在课堂中学到的贴画知识。大手拉小手,家长和孩子交换对贴画作品的创作意见。成立校园亲子贴画俱乐部,每学期举办一次亲子贴画沙龙活动。亲子手拉手,以贴画艺术为话题,在不断沟通交流中,亲子之情快乐地扎根在艺术乐园里。
2.贴画宣传卡
借助“快乐贴画”主题卡片,让贴画艺术美丽生活。制作“感恩卡”,帮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劳,表达自己的感恩情怀;教师节,让队员向每一位自己敬重的老师献上一张“谢师卡”;同学成功、失败、生日等重要时刻,送上一张“友情卡”或一张“快乐传真卡”;新春佳节,队员深情制作“慰问卡”,向劳动者献上自己的敬意;清明时节,队员通过制作“寄情卡”、“托志卡”,缅怀革命先烈,立志报效祖国;环境日,让学生制作“绿色卡”向市民宣传环保。贴画宣传卡作为自我教育的一种方式,真正将学生的实践舞台与社会大舞台通过贴画进行无缝对接,让学生通过贴画实践直面社会,直面生活,使学生浅层的道德认识在与多元信息碰撞的过程中,逐步调整、强化,从而形成自己稳定、深层的生活观
3.感恩实践基地
牵手干休所,建立少先队德育感恩实践基地。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干休所聆听老讲革命故事,在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六一节,自己快乐的同时也不忘给老革命带去温暖,少先队员们到干休所,和老人一起开展贴画创作活动,交流贴画创作乐趣,在艺术创作中拉近孩子和老人的心灵距离。重阳节,老师带着孩子们走访看望退休老干部,陪老人聊天、看书、下棋,帮助老人修剪指甲、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在劳动实践中,培养敬老爱老的优秀品质。春节来临,贴画能手给干休所的老干部送上自己精心创作的贴画,表达祝福之意,培养了感恩道德情怀。
4.服务实践基地
团省委、团市委在我校建立“农民工志愿者服务基地”,志愿者们轮流到校护送路队,为孩子们保驾护航。定期到校开展志愿者巡查、安全知识讲座、书法指导、体育竞赛、贴画研究等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还是社区两所幼儿园小朋友实践基地,每年的幼儿大班毕业生,都会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陪同下,参观学校的大操场,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感受到了小学生们丰富而快乐的学习活动和课间活动。为即将步入小学学习的小朋友们更全面直观地了解小学校园,了解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提供了帮助。
5.因地制宜共建。挖掘社区育人环境优势,与邻近单位南平市质量监督局开展共建活动。在“告别三无食品”的主题活动中,质量监督局专业人员深入课堂,细致地给孩子们讲解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耐心地引导孩子辨别食品质量,认真地指导孩子们认识商品质量标识,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商品质量安全意识观。在“爱心妈妈”结对活动中,市监局的叔叔阿姨们结对农民工子女,定期到校,和孩子们交流学习和生活情况,和孩子们一块做游戏、创作贴画作品,辅导孩子们的学业。节日里,爱心妈妈给孩子们送来了书籍、学习用品、生活用具等。周末,爱心妈妈走进孩子的家庭,熟悉结对孩子的生活环境,带孩子走进自然,领略自然之美。母亲节到了,孩子们也不忘感恩爱心妈妈,和妈妈一起品尝自己精心制作的蛋糕。一系列爱的行动,让爱的情感悄然播进童稚的心灵。在“我是小小质量监督员”活动中,老师带领学生走进质量监督局,参观质量监测的过程,并动手试一试,通过亲眼所见,动手操作,学习质量检测的方法,体验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三、贴画融入传统,传承美德,立足文化美育
孝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校开展“孝心文化进校园”活动中,贴画作为鲜活的艺术载体,通过“贴画里的故事”、“孝心贴画卡”、“书香美、贴画乐”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收获体验,由孝心产生爱心,由爱心上升为责任心。
1.讲孝心故事
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众里寻你———最美孝心少年颁奖晚会”并撰写观看心得体会。通过上网、上图书馆等途径,收集和阅读孝心美德故事,并举办中队孝心主题故事会。开展“贴画里的故事”孝心主题贴画创作活动,引导孩子们认真体会孝心故事内涵,建立故事中形象的画面感,在孝心故事中创作贴画艺术作品,在贴画艺术创作中接受孝德教育。
2.找孝心伙伴
寻找生活中的德育素材,让道德教育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利用少先队活动时间,开展寻找身边孝心伙伴活动。用眼睛看一看,用耳朵听一听,用相机拍一拍,用心想一想,用笔写一写,记录生活中孝敬的美丽镜头。活动中,学生们有的找到了父母孝敬老人的事迹,有的分享了小伙伴感恩别人的快乐,有的收获了老师关爱的温暖……在找寻活动中,孩子们互相赠送孝心卡片,畅享寻找孝德的深刻体会。
3.学孝心行动
以“日行一孝、感恩长辈”为主题,开展孝心教育学生主题实践活动。一年段开展“孝心调查”活动,引导孩子们通过看身份证,问爷爷妈妈、外公外婆等办法调查并记住父母的生日,铭记养育之恩;二年段完成“孝心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做一件关心父母的事,说一句爱父母的话,密切亲子之情;三年段发送“爱心短信”,编一条爱心小短信,发送给长辈,表达感谢之情;四年段制作‘“孝心卡”,剪贴精美的孝心卡,记录关爱瞬间,品味关爱之暖;五年段设计“孝心菜谱”,学习了解烹饪知识,用心设计一份长辈喜欢的菜谱,并试着做一道菜,让长辈尝一尝,感悟孝德之美;六年段写“孝心书信”,给长辈写一封信,回忆长辈的关爱,表达感恩之意。通过孝心行动,让孩子们实践中学习关爱家人、帮助伙伴、感恩别人。
4.传孝心美德
在校门口建设“二十四”孝主题文化墙,宣传“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等古代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让孝德文化影响孩童一代,影响社区居民。在校园楼道开辟“孝心”文化长廊,宣传孝德名言警句,宣传最美孝心少年先进事迹,让崇孝向善道德美丽孩童的心灵,美丽东山校园。开展“捕捉精彩、记录幸福”孝心教育教师主题摄影比赛,老师们用心捕捉生活中孝心美丽镜头,并记录拍摄随想。开展“党旗飘扬、孝心传递”孝心教育党支部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帮扶退休教职工,结对困难教师。开展“孝心育儿、快乐家庭”孝心教育家长主题实践活动,在家长会上由家长代表交流分享孝心育儿经验和孩子敬孝让父母感动的一件事。
5.评孝心榜样
“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事实上,我们也非常需要感恩,因为,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单位对我们有知遇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或许,很多父母与老师并不渴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感恩教育不可或缺。缺少感恩教育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
中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初始阶段,一个人的成长行为习惯不少就是那时养成的,然而这影响着青少年的一生。当前在我们的中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知感恩的情形令人痛心和警醒。前年,区教育局对全区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景仰科学家,35%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1.5%的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而景仰黑势力老大的学生竟然达到2.9%,几乎是崇拜父母的两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塑造学生的感恩意识意义重大,加强农村中学生的感恩教育更是当务之急。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也是人之常情。人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课题组提出了《农村中学开展感恩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有利于中学生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积极做好课题准备工作。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的放矢,开学初,我们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学习新课程标准精神,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在认真学习并领会课题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课题组成员积极地参与其中,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与建议,确定了各自的研究重点。
2.1组织分工:
顾问:朱春雷(连云区教育局副局长)、指导开展工作。
组长:李立飞(中学高级教师)全面负责学校的的课题组织、指导工作。
副组长:祝运平(师德先进个人,党支部副书记)资料搜集汇总并执笔。
成员:崔建华(市优秀教师)、张叶川、董志园(连云区模范班主任)具体课题实施与探索。
2.2认真做好课题开展工作。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活动,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并着手进行课题准备。事先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主要成员会议,对各自的分工作了具体的布置,研讨了课题计划方案。
2.3感恩教育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使学生懂得了常感父母养育之恩;感师长教导之恩,感同学帮助之恩;感党和国家关怀之恩;常怀报效党和国家之心、报效父母之心、报效师长和同学之心。学生的思想转化了,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有利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我想:一个怀着感恩理念的学生,感受到父母节衣缩食,含辛茹苦供养自己读书学习,为的是让他成为有用的人,过上幸福生活时,他能不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效父母吗?一个怀有感恩理念的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呕心沥血教育他成长时,能不刻苦钻研,力求以最好的成绩回报老师。
3.研究内容与策略。我们认为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有正确认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我们这个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在于对中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进而推恩及恩,发展成爱自然、爱祖国等,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3.1教育活动感恩先行。当前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的重要任务。“人际和谐应从学会感恩开始”,将感恩理念大胆引入学校德育,开展感恩教育和活动,有利于健康心理、人格的形成。为此我校“十一五”德育课题《农村中学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在上级有关部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动,提高综合素质,共建和谐校园,努力打造学校特色德育。
3.2动手实践,亲身体会。组织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让学生感受亲情,感恩父母。校团支部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活动,从调查、走访、实地调查发现:初一年级学生在行动中、生活中,认识了妈妈、老师的辛苦,有的学生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老师,例如,他们为妈妈洗脚、为老师唱歌、帮奶奶梳头等体验活动,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情;初二年级学生精心设计、自己动手制作有意义的贺卡送到妈妈、老师、爸爸手里,在贺卡的传递中,让他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初三年级学生用书信的方式,在字里行间中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体验到:感谢有你、伴我一生、给我勇气等,本次活动不论是在学生的实际操作还是在学生的情感体验上都给学生以启迪教育,使之学会感恩,懂得关爱。
3.3让学生感恩集体,关爱校园,珍惜友谊。学校课题组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寻找身边需要感恩的对象,并且把最感人的事例在学生中广为宣传;要求学生起身离座后,把椅子放回桌子下面;看到地面上的垃圾、纸屑拣起来,扔到垃圾桶里去;按时关好门、窗;开展活动后,把活动现场收拾干净再走。同时各班寻找家庭困难的学生,在经济上开展“一帮一”活动。通过这些实实在在、力所能及的体验活动,养成学生文明、卫生、守纪、助困的良好行为习惯,增强同学之间友情,创造美丽、和谐的校园环境。
4.研究对象:连云区板桥中学全体学生。
5.感恩教育课题研究要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农村中学感恩教育要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5.1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感恩教育不能少,整体的德育教育更应该改革。学者刘金铎在他的《道德体验论》中写道:如今的学校德育未能达到引导者预期的效果,理论界称之为“德育失效”。目前约束性道德教育无法使道德教育本身与体验者之间发生有效的情感关联,也不能使体验者个体把有关的道德知识与一定的实际道德情境有机结合起来,发生实际的体验,因而无法保证道德教育的实效。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5.2努力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5.3教育学生知恩,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帮助。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5.3.1对父母的感恩。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①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②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感。
5.3.2对老师的感恩。
①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②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③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5.3.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①“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课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②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③结合“学雷锋、学赖宁”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5.3.4延伸至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①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②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事迹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6.研究方法:根据课题性质、类型,本课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结合文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等
7.研究过程:
7.1研究时间:2008年4月~2008年8月
7.2研究步骤:
7.2.1准备阶段:做好前期工作,制定课题实施放方案,并组织组员学习。
7.2.2实施阶段: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具体的研究实践工作,并注重材料的积累、存档。
7.2.3阶段性小结:小结前一段课题的实施情况,反思存在的问题,修正实施方案。
7.2.4针对性实施阶段:根据修正后的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