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儿童档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建立档案,思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随之广大农村也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被父母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与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和身体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又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盲目自卑、自暴自弃、盲目反抗和逆返、寂寞无聊、怨恨社会的心理,这些异常个性和心理的发展,会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甚至使他们中的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便于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工作,尽快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让党和各级政府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意义
1、有利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全面及时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具体的基本情况:哪些孩子温饱无着落,哪些孩子挥金如土,哪些孩子沉默寡言,哪些孩子缺乏引导教育,哪些孩子因家庭困难上不起学等等。通过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反映的详实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从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对他们加强关心和监护,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比如学校可对留守儿童中的“问题儿童”,落实责任,进行重点教育监管,也可针对学生品德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心理矫正工作,帮助留守儿童疏通心理障碍,解决心理问题。
2、有利于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变化情况。农村留守儿童不是固定的,而是经常会发生变化。如有的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爸爸妈妈回家创业或被接到城市上学,与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就不再是留守儿童;有的农村孩子最先不是留守儿童,后因爸爸妈妈决定外出打工,临时成了留守儿童。同一个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也是经常发生变化的,有的因外出打工的父母生意不好做,或出了意外,生活陷入困境。如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政府和有关部门难以及时了解他们真实具体的情况。只有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才能让有限的爱心资助用在真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身上。
二、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内容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首先要确保信息完整、内容准确、适时更新,能够为各级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为科研单位提供详实的原始数据,为社会救助团体提供可靠的救助目标和救助需求信息。
1、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记录。主要包括户籍所在地、家庭成员、身体状况、外出父母的务工地址、联系方式和收入状况;留守儿童在家的主要托管人家长或临时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地址、家庭情况等内容;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状况、学习情况、所在班级及班主任姓名和联系方式。
2、农村留守儿童已获资助情况记录。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受社会的关注,大部分地方政府牵头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和广大自愿者也纷纷向农村留守儿童伸出援助之手,农村留守儿童获得了更多的关爱,他们获取资助的情况必须载入档案,这既有利于追踪爱心款的去向,也有利于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
3、农村留守儿童最需要得到的帮助信息资料。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不同,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通过多种的方式记录下孩子最需要的帮助,形成档案,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及时地疏导孩子,教育孩子。
4、政府各级管理部门颁布的关于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些政策、法规性文件。
三、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的管理。
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管理措施,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制度。
1、农村留守儿童档案要采取动态管理的方法。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是不断变化的,且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情况千差万别,需要的帮助各不相同,获帮助之后会有显著变化。这些情况都应在档案中及时记载,以便及时调整帮助措施。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农村留守儿童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由于农村留守儿童档案需随时增添内容,政府和有关部门需及时了解情况,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应建立网络登记、实时更改、网络查询、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农村留守儿童档案正规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
3、注重保护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根据《档案法》、《国家保密法》、《未成年儿童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既要充分利用好留守儿童档案,又要保证留守儿童个人信息不受侵犯。
四、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ERP系统数据状况及归档的必要性
ERP系统产生的数据是动态、实时数据,包括财务、设备、供销、项目、科研等各部门业务数据。这些数据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最重要、利用率最高的档案,定期归档ERP系统已办结了的业务数据,是企业在建设数字档案馆时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2 ERP系统数据归档可行性分析
2.1 报表归档。各业务部门定制的报表经过筛选,定期自动导入档案服务器。目录数据自动采集与整合,原文格式封装。
2.2 以财务明细账为基础的财务元数据归档。自动采集每笔账的有关字段并整合档案元数据库,作为关联检索与该笔账有关的凭证、报表等。
2.3 以设备主数据为基础的元数据归档。以设备、固定资产主数据为基础采集有关字段,整合成档案元数据库,目的是关联检索该设备的基础资料、设备台账、检修工单、报表等所有文档。
2.4 以物料主数据为基础的元数据归档。以产品、原料等物料为基础整合成档案元数据库,目的是关联检索物料的性质、订单、供销、报表等所有文档。
2.5 以项目主数据为基础的元数据归档。以项目为基础整合成档案元数据库,目的是关联检索该项目有关的合同、项目预算、工单、报表等所有文档。
2.6 ERP统计数据库归档。采集ERP中投放产出、成本、利润、供销、库存等所有统计数据,连续保存到档案数据库,目的是为物料平衡、计划规划等模块提供基础数据。
3 ERP系统对油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
3.1 ERP系统的实施给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实施ERP系统后,油田企业可以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模式,应用网络技术,将其纳入企业ERP系统,建立档案管理模块,采集ERP系统中的各项数据。一方面,可以加强对文件、数据等管理,使文件、数据等自形成之日起即导入档案管理系统,真正实现文档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快速传递和有效利用,更方便、更快速地为企业各部门和人员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3.2 目前企业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2.1 信息载体和信息内容多元化问题。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油田企业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要载体。实施ERP系统后,档案部门要面临着如何接口和管理这些文档的问题。
3.2.2 信息基础技术标准问题。现阶段,油田企业仍处于传统经验管理模式中,ERP系统中信息基础数据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录入标准有待规范,影响着油田企业档案信息化发展。
4 ERP系统环境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4.1 抓住试点机遇,全面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
河南油田要抓住总部信息化建设试点这个机遇,把档案信息化纳入ERP管理系统之中,使档案信息化与企业化同步发展。
4.2 健全制度,规范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档案部门要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全方位参与油田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工作与勘探、施工、管理等工作流程相衔接,加强各种载体文件材料运行的监控与管理。
4.3 完善标准,实现企业档案信息集成和共享。实行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实行ERP管理系统的必然要求。要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存储等标准,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唯一性。
关键词:学前听障儿童 家庭康复 档案 助听器 人工耳蜗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是指在听障儿童在家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形成的有关听力诊断、检测、教育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标、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体系中,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它的建立和管理一直不尽人意,内容上难以规范和完整,其直接原因在于家庭康复听障儿童数量大分布散,造成了档案收集工作巨大困难,因此收集工作是建立规范完整的家庭听障儿童档案的首要条件和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家庭康复听障儿童数量众多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档案群,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对于促进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工作存在的问题
开展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档案工作,首先要确定档案由谁收集。其次对档案收集的范围要予以明确,解决档案收集中的针对性问题。然后是方法问题,即如何实施有效的收集。
1.1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形成和收集者
开展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是一项由医疗康复到教育康复,再到后续教育,最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系统工程,医疗工作者、康复工作者、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都参与了这项工程的建设。参与过程人员的复杂性必然导致了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形成者的多元化。根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发展过程,家庭康复档案的主要形成者应当包括各级康复中心的听力门诊部、社区康复部与听障儿童家长,他们形成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各种价值材料,最后由康复档案管理办公室汇总归案集中统一管理。
1.1.1听力门诊部。从各级康复中心听力门诊部的职责来看,它主要包工括:①对听障儿童的听力进行检查和诊断。②根据诊断情况合理地对听障儿童进行筛选和分流,即确定治疗还是选配助听器。③助听器选配、维修和销售服务。④制作耳模。⑤对听障儿童进行助听观察和听觉功能评估。⑥开展课题研究。因此,听力门诊部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的直接形成者。
1.1.2社区康复部。随着听障儿童社区家庭康复模式的推广,传统意义上自发式的纯粹意义上的家庭康复逐渐被以各级康复中心为技术指导,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模式所取代。在把听障儿童康复工作推向社会化的过程中,社区听障儿童康复指导员走进了听障儿童家庭,肩负着指导听障儿童康复与培训听障儿童家长双重责任,是各级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家庭之间的联系纽带与桥梁。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过程中,社区指导员是直接参与的专业人员,正是由于社区指导员的特珠职责使命,所以社区康复部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教育材料的主要形成者。
1.1.3听障儿童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听障儿童家长与听障儿童朝夕相处,对于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康复状况最为熟悉了解,他们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过程的书面详细记录,对于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者具有重要和参考意义和科研价值。因此家长记录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直接形成者。
通过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形成者的分析,我们可以明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应当是康复中心不同部门与听障儿童家长共同收集,最后由康复档案管理办公室汇总归档集中统一管理。
1.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价值材料的界定
由于家庭康复的听障儿童数量大、分布散,势必造成听障儿童康复记录材料种繁量多,全国80多万听障儿童如果每人生成一份档案,这数量本来就惊人,再倘若形成每个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的材料良莠不齐,无疑阻碍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管理和收集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听障儿童康复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的康复效果。因此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收集必须具有针对性,有必要对形成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相关材料进行价值界定,即明确收集范围、明确档案价值。从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的参考意义和科研价值角度考虑,并根据材料的来源差异,笔者认为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2.1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材料:①听障儿童及其家庭等一般情况;②助听器验配及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等情况;③助听效果观察及评估、人工耳蜗术后调试及评估。
1.2.2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材料:①听障儿童康复阶段性指导方案(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五个方面);②听障儿童康复各项指标的执行反馈;③阶段性的听力语言康复评估;④阶段性学习能力评估。
1.2.3家长康复记录;听障儿童家庭康复的原始记录,包括听能、言语、语言、认知及沟通五个方面。
1.2.4 听障儿童后续教育的跟踪调查等。
1.3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价值材料的收集方法
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材料由各级康复中心收集,称之为直接材料。与此同时,另一些价值材料诸如听障儿童教育康复材料,家长记录及其它价值材料主要来自家长方面的二手材料,称之为间接材料。目前对于间接材料的收集主要有三种:①听障儿童家长将康复记录送至康复机构;②社区指导员到听障儿童家庭中去;③以信函方式收集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材料。这三种方法各有利弊,造成收集工作零散与被动。因此,只有准确地把握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的范围,提高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内容的有效性,变被动为主动是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关键。为此采取了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1.3.1要求有条件的家长对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作翔实纪录
家长与听障儿童朝夕相处,对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过程最为熟悉和了解,对听障儿童康复表象的原始记录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是比较接近客观实际的反映。因此,家长记录具有原始性和可靠性,就其参考价值和科研价值而言是最好的第一手材料,社区康复指导员应根据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收集和整理的要求,切实做好听障儿童康复原始记录,家长记录应包括听障儿童康复过程各阶段诸如听能管理、语言、言语、认知及沟通等方面详细内容。
1.3.2以听障儿童家庭康复定向指标反馈表的形式收集
考虑到各听障儿童家长文化差异,我们制定的康复定向指标反馈表应当尽量贴近客观,同时要易于家长操作。以同龄的健听儿童的听力、言语发展规律为参照,以语言年龄和听觉年龄来这两个指标来综合考察听障儿童的听说交流能力发展情况,并以此来划分0-6岁听障儿童的听力语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家长根据列出每个阶段中两项指标的各自具体达标项目作出定向反馈,在操作方式上家长可以根据听障儿童康复现状作是与否的判断。这种定向的听障儿童康复指标反馈表,目的明确易于操作,为社区康复指导节约了大量时间,从而对听障儿童康复作更深入细致的指导。社区康复指导员在指导完后,发一张表格给听障儿童家长,让家长作针对性的定向反馈,下次指导时一方面可以根据定向反馈作具体指导,同时又将表回收作为档案材料。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过程中反馈表是社康复中心与听障儿童家庭的联系纽带,听障儿童康复各阶段发放的反馈表是给定听障儿童康复的目标,能使家长建立信心,收集反馈的过程同时就是敦促家长加强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关心和努力。
1.3.3家庭评估要将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相结合
对学前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成效评估历史记录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重要组织部分。因此,做好家庭康复评估档案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尽管各康复中心的评估方案不尽相同,但总体上侧重于于定量评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准确性。但由于定量评估只能对听障儿童个体进行阶段性评估,且耗时长,专业性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对来自同一类型家庭的听障儿童作出准确、全面及可比较性的定量评估。与定量评估相反,家庭康复定性评估避免了定量评估中技术操作的专业性、复杂性,但是由于定性评估自身的缺陷,造成评估的主观性、人为性及随意性。因此,对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应采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家庭康复评估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矛盾的解决,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准确、全面地反映出家庭康复成效。
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
2.1管理与利用的关系
档案工作的基本矛盾在于高度的集中管理与广泛的利用服务之间的矛盾。档案的科学管理必须以档案的社会利用为出发点,并表现于整个档案工作过程之中,而档案的社会利用正是检验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客观实践标准。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管理工作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价值材料分类归档标准问题,现行有两个标准可以考虑:一是按横向分类归档,形成家庭听障儿童医疗康复档案、教育康复档案、听障儿童家长记录档案等档案群。二是按个人分类归档,即每个家庭康复听障儿童各自形成一份档案,然后按年龄段及听力损失程度集中分类归档,形成0-1岁、1-2岁、2-3岁、3-4岁、4岁以上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等档案群,67-70dB、70-80dB、80-90dB、90-100dB、100dB以上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等档案群。
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档案的利用,康复教师在利用这些档案过程中,有时需要查看听障儿童的个人档案,有时要查看某一类或所有听障儿童档案的纵向情况,如听障儿童的教育康复资料等各方面查询需求,同时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和科研价值,所以这些档案必然会得到全方位的多层次的频繁利用,听力门诊部、社区康复部和其它相关部门以及听障儿童家长等都是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者。
为解决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科学管理与高度利用的矛盾,我们认为必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这具有以下两方意义:第一、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大量的档案资料,以适应加强档案管理的需要。第二、电子计算机具有记忆强,并能进行逻辑判断,它可以根据档案利用者的需要对档案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和选择等,从而为档案利用者提供科学统计和最佳方案等。
2.2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利用及其意义
听障儿童康复档案集医疗、康复材料于一体,其中更有家长原始记录这一宝贵的科研第一手资料。如何利用和开发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对于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研人员来说,研究听障儿童心理与听力语言发展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促进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的重大课题,从而为听障儿童教育、听障儿童康复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方法。目前我国对听障儿童的心理还是停留在个别的、零散的研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和成熟的理论,听障儿童康复的实践工作往往不得不凭经验来进行和开展,其弊端显而易见。另一方面我们对听障儿童听力语言康复所作的指导以及评估均以正常儿童为参照,虽然听障儿童康复的最终目标是接近甚至达到正常儿童水平,与正常儿童作比较是有一定科学的,但是听障儿童的听力言语发展与正常儿童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对听障儿童听力及言语发展规律的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因此,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研究听障儿童的心理康复教育问题以及家庭环境对听障儿童康复的影响是具有显著的意义。
对助听器选配师和人工耳蜗调机师来说,为听障儿童精确地调试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使听障儿童残余听力得到最大意义上的补偿或重建是其职责和目标所在,因此充分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统计分析助听器选项配和人工耳蜗植调试情况与听障儿童康复效果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听障儿童聆听声音的能力,从而为听障儿童康复提供最科学最根本的物质基础保证。
对社区康复工作者来说,充分利用听障儿童康复档案,对不同年龄听力损失的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作全面的分析总结有利于提高其业务水平。一方面总结康复规律,为听障儿童康复确定科学指导方针、制订最佳康复方案,使听障儿童康复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使听障儿童得到最大限度的全面康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听障儿童康复档案选出不同年龄段不同听力损失的最佳康复听障儿童建立康复典范,提供给听障儿童家长,可以增强家长信心,明确康复目标,又可以让家长学习和吸收康复典范的成功经验,为听障儿童康复作出最大的努力。
3.对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前景运用
目前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多数是面向档案管理单独信息处理,这类系统多用于本档案部门,一般不直接与外部信息发生联系。听障儿童家庭康复档案的两个明显特征在于它的参考性和科研性,听障儿童康复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因此听障儿童档案借助于网络通讯技术,与全国各地各级的康复机构及全社会资源共享、共同研究,这对康复事业的发展及推动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高红,加强康复档案工作 促进康复事业发展,《浙江档案》,2008年10期,48
[2]王英玮,《专门档案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李淑英,浅谈家长在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中的作用,《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03期,26
[4]郭菊君、刘锡峰,聋儿康复档案的价值与开发利用,《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8年1 期 44
[5]张虹,姬瑞环,《档案管理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
[6]武素兰,档案管理与计算机,《学理论》,2010年02期,94-95
[7]李露,计算机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科技信息》,2011年25期,109
[8]贺真,科技档案分类管理初探,《中国档案》,1989年09期,34-36
1.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有效提升居民健康服务水平。
社区居民健康保障,是一件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大事,涉及民众的基本利益;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是信息化社会中居民各类健康事件所产生相关健康数据的详细历史记录,该项工作的成果直接体现着现代健康信息化建设水平。
2.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多档合一,有效提高了信息应用效果。
社区居民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系统的应用,可以将医疗、康复、保健记录等信息进行自动归类。居民健康档案种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自动存储相同信息模块内信息,实现多档合一,及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3.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可以实现双向转诊以及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实践中可以看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组织和集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料,而且还可以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共享平台上实现健康信息在社区与医疗机构间的双向传输。通过信息双向传输,不仅可以有效满足社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我预防和保健,而且还可以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无法有效诊疗的病人情况及时传送到医院,在上级医院主治医师的指导下诊疗或根据病人患病情况转诊到上级医院治疗。在医院治疗时,社区居民无需重新做重复的体检,只需根据就诊人员的信息从档案系统中调取健康档案资料,了解其以往病史、就诊状况,并且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4.社区健康档案建立对深化我国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记录居民医疗、康复和卫生保健信息,因此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性、完整性显得非常重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将信息录入到信息平台之中,而且还可以顺利实现不同信息平台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
二、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建立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居民健康档案主要包括普通的、儿童的以及心脑血管方面的健康档案,而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系统又包括五个功能模块,即档案管理、信息服务、家庭监护、信息传输以及系统管理等模块。对于系统中的档案管理模块而言,该模块为普通健康档案、儿童健康档案和心脑血管健康档案提供档案添加、修改以及删除和查询等功能,还包括档案报告的统计与打印。对于信息服务模块而言,该模块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整个社区内的居民家庭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在一起,方便社区居民通过网络获知所需各种信息资料,并且及时将个人的信息告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便后者及时作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家庭监护模块而言,该模块主要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对整个社区独居老人、患有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病人,进行家庭监护。对于信息传输模块而言,主要是建立健全社区医院服务网络,从而使社区医生通过网络得到多家医院专家们的技术指导。如果社区居民病人需在大型医院接受相关诊疗,则只需通过该网络系统,医院医生即可方便快捷地获知该病人的病历及病情。对于系统管理模块而言,主要用于病人资料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和权限设置;同时还具有用户密码修改、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等功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主要包括,社区居民基本信息表、体检表、社区医生表、居民辅助检查表、儿童信息表、家庭信息表、儿童体检表、妇科保健信息表、孕妇信息表、妇科检查治疗表、常见疾病表、慢性病人信息表、保健信息表以及慢性病人和发病记录表等;在该系统中,社区居民的个人信息资料,主要存放在基本信息表中。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采用三层体系架构———B/S结构(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业务逻辑层在体系架构中的位置很关键,它处于数据访问层与表示层中间,在数据交换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送客户端的请求;将服务器处理结果及时地返回到客户端。在此过程中,数据库服务器只是根据客户端的请求,把处理后的数据反馈给业务逻辑层,这样就减轻了服务器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社区居民档案数字化管理
社区居民档案管理过程中,为进一步适应现代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所有信息资料需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软件处理,即实行数字化管理。在社区居民档案管理系统中,各数据信息之间既保存着一定的关联性,又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中,数据又可以分成与系统相关的应用数据、与系统管理相关的管理数据。其中,应用数据主要有家庭档案、保健档案、个人档案、儿童档案以及死亡和残疾档案等。上述数据记录差异性信息,具有各自相互独立的特性,但这些信息彼此之间又互相关联。用户进入系统时,首先需进行登录,其采用的是双密码验证模式;双密码分别用于连接应用、数据库两个系统,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利用用户授权密码打开数据库,泄露病人及家庭信息。同时,对数据库访问系统,采用的是角色管理以及分级授权模式进行控制,并且设有存取权限。应用程序级功能控制,通过控制应用程序菜单项应用权限来实现;利用SQLServer建立社区居民病历信息备份与转储,一旦系统遭受破坏或者出现了误操作现象,可将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要求,全面提高工作管理质量和效率。笔者建议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掌握的所有的信息资料,都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利用软件技术实行数字化管理。其中,家庭档案信息数据管理,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管理;而个人的档案数据管理,主要体现在个人基本健康资料的记录;对于保健数据管理而言,其中主要包括病历数据、免疫数据、体检数据、妇女保健数据以及儿童保健数据和残疾登记等;实用的数据查询: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查询各种数据,对提取的数据可以进行整理并输出为EXCEL文件;数据统计分析:能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自动生成统计图;灵活的报表打印:系统提供多种报表格式,可根据自定义从系统提取所需数据以形成各种报表;数据备份:能进行数据库备份,数据不易丢失;数据合并:能将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数据集中合并到数据处理中心。对于社区居民健康档案而言,各数据信息之间既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又保持相互独立。数据信息分为与系统有关的“应用数据”和与系统管理有关的“管理数据”两大类。其中,应用数据包括家庭档案、个人档案、保健档案、儿童档案、残疾档案、死亡档案等。这些数据记录不同类别的信息,它们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但是这些信息又是互相关联的。通过这些信息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数据进行管理和查询。同时,为了逐步实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笔者建议利用区(县)、市级居民健康档案计算机网络平台,逐步建立覆盖全省的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用户包括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实现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向社会开放。统一使用省级开发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软件,提高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全省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信息化,为医疗服务、医学研究、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四、结语
1.社区档案管理内容
社区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种人群的档案:老年人健康档案、慢性病人(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档案、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孕产妇健康档案、0~6岁儿童健康档案、结核病患者健康档案。社区医院档案主要由社区资料、社区医疗情况以及社区内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三部分组合而成,①社区资料。社区资料中含有社区位置、社区的环境以及社区教育等。②社区医疗。社区医疗主要就是指社区内医疗机构的种类、数量以及社区居民就医情况等。③社区居民健康。社区居民健康包括社区居民数量、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等。
2.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档案管理意识浅薄。社区医务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没有对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记载,对于档案的保存也没有概念,不能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对于档案管理中的具体要求也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导致不管是病例的书写还是医案的内容都出现不规范现象,尤其是对原始资料的处理更是不加以重视,在进行资料整理的时候也是敷衍了事。第二,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比较大。社区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人员兼职的比较多,流动性比较大,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的了解,也没有进行系统性的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在进行短期的档案管理中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第三,缺少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社区医院档案管理中涉及到的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是比较少的,由于没有完善的档案管理体制,就会导致档案管理标准的不确定性。第四,对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内容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导致管理的范围不明确,往往会出现许多应该纳入到档案管理中的内容却没有纳入,致使资料的丢失。而归纳到档案管理中的内容也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导致资料的陈旧。第五,档案管理设备不先进。居民的健康信息更新不及时。
3.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建立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相关体制。社区医院的档案管理必须要建立在完善的档案管理相关体制之上,所以,一定要建立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相关体制。在进行体制建立的时候要结合社区医院自身的特点,通过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制度的建立。要对病案的记载、护理日记的书写以及业务报告等进行规范,完善档案管理的归档、保管、利用、鉴定、销毁、保密、库房等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够有章可循。
3.2 加大资金投入。社区医院在档案管理方面要进行资金的投入,购买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以及信息梳理设备,比如,计算机、自动防火防盗O备等,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达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求。除此之外,档案管理部门可以把纸质档案的保管转变为以电子形式的方式来进行保存,这样也方便对个人档案的查找,省去人工翻找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升工作的效率。
3.3 加强对个人档案隐私的管理。社区医院在进行档案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取得社区居民的信任,尤其是关于社区居民个人隐私更是要加以重视,可以设立个人隐私保护制度,倘若出现隐私泄露的情况时,要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造成的后果比较严重的时候,要移交到当地的公安机关进行处置,通过建立个人隐私规定来确保社区居民个人隐私的安全性。
3.4 注重“活建活用”。社区医院档案管理中的“活建”主要体现在档案率要活以及档案内容要活这两个方面。第一,建档率要活。针对社区内的高危人群以及老年人群发病情况等,来建立建档率考核指标,在考核期间要加强电话核查以及走访核查方式来进行,从而确保档案的真实性。第二,档案内容要活。社区中大部分人都处于健康状态,所以,针对这类人群在档案管理中可以适当的简化,而对于患有心理疾病或者是传染性疾病的人群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档案管理。“活用”主要体现在建立社区联网档案信息系统,要保证该系统的网络化以及电子化,从而使社区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档案信息系统随时在线查询社区人员的健康状况,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档案中加入新的档案内容。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主要作用便是能够为社区人员提供服务,倘若档案没有进行有效的运用,档案的建立自然也就失去了作用。
3.5 居民档案的利用。社区档案管理中一定要对居民的档案进行充分的利用,通过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来防止出现盲目追求建档率所进行的建档行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科室布局和诊疗流程要合理,可以把居民的档案柜放置挂号、病案室,并派专人进行管理,这样不管是提取还是管理都是比较方便的,也有利于社区居民档案利用率的提升。
3.6 制定统一的社区医院档案管理标准。社区医院档案的管理一定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对应该归纳到档案管理中的内容进行明确,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档案信息不完整以及只注重形式的现象。除此之外,对于收入到的档案中的文件不仅要保证文件的统一性,还要进行编号的编排,这样对于今后的查找阅读工作能够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关于过时的档案资料要进行及时的销毁,从而保证档案资料的先进行。
4.结语
当前的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尽管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话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但是,这种现象主要取决于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医疗卫生的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社区医院档案管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也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档案的利用率,从外,还要提高社区医院档案人员的待遇,增强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吸引力,使大批优秀人才主动参加社区的档案管理工作,以此来保障社区医院档案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档案简单层面上的理解即为历史记录。包括个人档案、团体组织档案、国家档案等。每种不同形式的档案有其相应的价值,就医院档案而言,它不仅记录着医院发展变革过程,还有宝贵的病患资料、用药方法,这些历史资源是用多少资金都换不来的。然而现如今医院档案管理却存在很多问题,使医院档案不仅没有发挥到档案的借鉴启示作用,还造成了档案资源浪费。医疗改革形式下医院档案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当今的很多医院更注重经济效益而轻视档案管理方面,有些医院甚至忽视了档案管理问题,认为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科技发展进步,医疗仪器、新生代药品都相继问世,陈旧的医院档案不过是过时的药方,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不管医院引进多么先进的医疗设备都需要结合医生丰富的经验,而这医院档案就是不可多得的经验来源。由于医院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档案管理重要性,甚至本末倒置,造成医院档案混乱,珍贵资源变成废纸一堆。
1.2档案存放混乱、管制不完善
医院档案内容丰富,数量巨大,档案需要管理人员定期整理,以方便查阅取用。由于以往的档案资料大多是纸质版,档案保存时对存放环境有一定要求,以免档案受损。但有些人不能明确医院档案的重要性,在档案保存方面漫不经心,久而久之致使档案受损。轻微受损的档案尚能通过一些方法修复,但是一旦档案受损严重,珍贵资源将毁于一旦。用房紧张的问题也时常会造成医院一再缩减档案管理室的面积,大多数的医院档案管理室比较狭小,空间往往不够用,使用起来不方便,有些档案室阴暗潮湿,文件档案至于其中时间长会有所损坏。此外,管理水平的低下也制约了档案管理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医院现代化的发展。
1.3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有些医院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在选取管理人员时也不加以重视,造成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的现象。忽视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是当今医疗卫生事业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档案整理整合、分类归档等方面能力欠缺,造成档案混乱、查询不便,致使档案不能尽数发挥功用。由于档案管理方面有所欠缺,使得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
2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2.1提高对医院档案的重视
人们对档案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管理档案时的工作态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观念,无论多强硬的手段都很难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提高人们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强化管理意识是改善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工作人员对医院档案重视程度提高,工作中自然就会明确自己的责任,从而能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医院要把档案管理提到日程上来,不可只顾眼前利益,只忙碌于看病治病,档案管理是后勤工作中一重要环节。医院加强监管力度,工作人员才能更认真负责;院方可以通过例会讲解、开展座谈会等方法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明白医院档案的重要性;在医生看病治病的同时遇到棘手问题也可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找寻档案,查找此方面疾病的历史记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制定出最优方案。当医院所有人员看到医院档案发挥的巨大作用,自然而然会加大对档案的重视程度。
2.2制定完备的档案管理方针
档案管理是医疗改革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内容,其医院管理方面的方针制定和各种疑难杂症的病历报告都是医院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制备完善的档案管理方针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各个医院成立时间有差异,发展途径也不尽相同,医院档案管理方针制定不能以一代百,制备完善的档案管理需要医院领导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方针。加大对医院档案重视程度方法上文已提及,在此就不赘述。除思想上的重视外,还要加大档案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以改善现今的档案保存问题。以往的档案大多是纸质版,有些医院成立时间悠久,很多文件由于保存方法问题已经造成损失,这就需要院方尽量投入人力物力修缮档案。医院档案在保存方面有一定要求,纸质文件保存环境不可阴暗潮湿,图像影像类档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存地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医院档案都以纸质版、电子版两种方式保存,并且有相应的程序可是让工作人员上网直接浏览档案,大大降低了寻找档案的时间。医院在电子档案方面投入相应资金,请专业人士制作完善的系统,系统包含医院档案内容并且操作步骤尽量简单,以提高医院档案利用率,从而更好地完善医院建设。
2.3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匮乏和素质的高低不齐会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如果在档案信息整合方面出现问题,会导致信息混乱,查询时出现问题。对信息的整合、处理、分类等都是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的专业素质。随着电子档案的推行,对管理人员要求程度也逐渐提高。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以上几点传统能力,还需有一定的电脑知识。医院最好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档案程序设计,并在程序运行时监控程序是否出现异常,及时排除风险。其余管理人员也要有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保证电子档案保存完整、运行无误。
3结语
区域社区卫生信息的管理是以社区为核心、家庭为单位,以老人、妇女、儿童和慢性患者为重点服务对象;以健康为中心,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优生优育指导为服务内容,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和一些医疗设备终端,实现居民健康数据区域信息共享;将医疗服务、医疗延伸服务、健康教育引人家庭,最大程度地体现这些服务的及时性、实时性、随时性、交互性、多媒体化。居民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可充分地享受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区域社区卫生管理的基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依据,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通过建立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社区居民的所有健康相关信息,社区医生可以通过分析,掌握社区居民中健康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变化情况,有利于社区医生及时、动态地了解所在社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开展社区诊断。
利用健康档案的信息,可以科学地界定或区分社区中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把未诊断的患者(二级预防对象)和高危人群(一级预防的对象)从社区普通人群中及早发现和区分出来,并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要开展疾病或健康管理,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和健康管理,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打下基础。
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连续地记录了个人的健康问题、所患疾病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恰当地诊断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同时,诊疗和干预记录也不断丰富着健康档案的内容,使之成为社区预防保健工作。
覆盖面广的健康档案反映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和社区卫生资源分布情况,能为区域内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改善和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基础信息,以便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卫生保健需求,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动态连续的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收集,能反映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过程,为经济和社会效益、居民满意度等服务效果评估提供信息支持;另外健康档案还能作为健康公平性监测的工具。
居民健康信息采集包括对每个居民的基本信息、慢病信息、体检信息、健康动态记录等信息的采集。
信息综合查询:在信息综合查询模块中,可以利用家庭住址编码、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时间段、慢八病等条件分别查询人员的信息,同时可以对这些条件任意组合之后进行综合查询。
家访预约信息查询:在家访预约信息查询模块中,可以根据家访预约时间来查询某一天需要进行家访的所有老人及慢病患者的信息。
儿童接种信息查询:在儿童接种信息查询模块中,可以根据接种预约时间来查询某一天需要进行接种的所有儿童的信息。
老人、儿童及妇女、慢病患者信息管理。
信息预警和提示:用户成功登录系统后,系统自动列出该登录用户所负责的辖区内,当日需要进行家访的人员信息和当日需要进行接种的儿童信息。
数码动态记录管理:针对没有医生工作站的社区、医生通过计算机输入较困难的医生和家庭访视无法实时用计算机记录的情况,应用数码纸笔技术,医生用数码笔在普通纸上记录诊疗信息的同时数码笔将原始笔迹以矢量点阵的形式存储到数码笔中,并集中上传到数据库中,提供图象式居民健康档案。
数据接口:接口标准的建立是区域社区卫生网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居民健康档案、HIS和医保等系统的桥梁,主要包括居民数字健康档案管理接口、居民数码健康档案管理接口、身份识别接口、双向转诊接口和医保接口。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接口用于连接社区门诊医生工作站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居民健康动态记录数据输入接口,医生在病人就诊时就可以实时地将门诊病历信息记录到居民健康档案数据库中;提供居民健康档案数据查询接口,病人在就诊时,医生可以随时在医生工作站上查询病人健康档信息。
用磁卡作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身份识别介质,建立磁卡信息调用接口,连接与健康档案采集和查询有关的信息系统。
双向转诊接口用于社区HIS与医院HIS的数据连接。医保接口用于社区HIS与医保结算系统连接。
数据管理:采用集中分布式数据管理,建立健康档案数据中心,将健康档案的核心内容存储到数据中心。对于规模、数据量都比较小的社区,直接通过互联网连接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录入和检索;对于规模大且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前置服务器,实现数据本地存储实时上传。
网络构架:根据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网络环境、配备配置、技术条件、资金投入等情况,采取专线、VPN、网站三种形式,在保证数据安全的条件下采用灵活的组网方式。
[关键词]医院基建档案管理;作用;措施
随着医院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医疗业务不断的扩大,基建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必须高度重视医院基建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基建档案管理的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基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基建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1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目的是记载基建在建设、改建、维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状态记录。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由于医院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这些档案既是医院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也是整个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医院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又为医院的经济建设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服务。所以,做好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基建档案涉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基建档案,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也对医院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也有利于未来,所以越来越受到各级建设单位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1.3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的财富
随着医院总体规划的逐步进行,近年来我院的基本建设可以说是接连不断,而且又都是在交叉进行,这就需要办理和查阅许多相关资料。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和社会的财富。收集、管理和保护好这种资源是每个职工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职责。例如我院基建处的老处长张乃云,他在儿童医院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上对医院的每项建筑、下对全院地下的每一根管子都了如指掌,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它们的位置。为了便于工作,张乃云在医院总平面图上仔细、认真地在每个建筑物旁都标注了建筑年代和面积,这张图纸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它包含了医院自1955年建院至今所有建筑的年代和面积,它减少了我们许多需要到档案室大量查阅资料的麻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将原图保存起来,平时使用复印件,而且还将上面的数字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摘抄整理出来,这就更加便于查找、保存和计算了,特别是每年向卫生局做报表时,这一表格是我们最可靠的依据。
2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政策性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经历了改扩建、代建、改造装修、融资、拆迁征地等建设工程,每一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学习的过程,但最缺乏的是对工程政策、性质的了解和指导。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流向提出了新的问题。
2.2档案知识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对档案的知识特别是对基建档案知识了解得不够,缺乏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
2.3全员档案意识不强
基建档案资料应该力求完整、正确、真实、严谨,在工作中发现与施工单位和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日期有的不明确或没有写;工程的名称前后不相吻合;施工单位来函有的编号较乱,有没有编号的、有重复编号的;请示报告之类的函件有的没有标题。这些不仅给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接收上级审查时也很麻烦。
3对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3.1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
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维修、改造、扩建,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系列制度。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行多项改革,随着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日益增多,边建设、边报批、边设计的事情常有发生。这给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应制定相应的基建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基建档案前期的收集工作,力求后期档案的完整、真实,使基建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从而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3.2加强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
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发挥档案价值作用的前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必须发挥全体参与人员的档案意识,一起参与档案收集,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初期,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树立科学的档案观,让科室内每个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解、重视基建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各负其责,大家尽量配合把好自己的关口。这是做好基建档案和医院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3.3提高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随着基建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医院管理中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熟悉基建专业知识,掌握电子文档管理和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论的技能。以业务素质的提高为着重点,可以争取各种机会参加有关基建政策文件、档案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
[参考文献]
档案信息化就是指的应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使得档案信息获取、应用实现数字化,最终达到档案管理自动化,信息决策科学化。档案的管理信息化就是取代之前的档案保管实体化的方式成为以数字信息化为载体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这里面主要包含二个方面的内涵:第一指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分门别类,以方便查询、利用,例如对档案排序、鉴定编日、检索以及归档能够高效管理,提高利用率。第二指的数字化方式管理档案信息,并能通过信息流来调控档案物流,实现档案管理的创新。
二、妇幼保健所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一)资金力度不足,基础条件不全
我国对于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化起步比较晚,2012年才正式通过了相关的法律来规范档案管理工作。我国的档案信息化最近几年开始大力发展,与国内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在信息化规模、水平以及层次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尽管现在妇幼保健所都在提倡自动化办公,即在单位内部设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致使妇幼保健所数据库软件、电子设备等等都不齐全,严重制约信息化发展。
(二)落后的传统档案管理理论的制约
目前,许多妇幼保健多的很多工作人员包含很多领导者对于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都有狭隘的认识。许多的档案管理人员仍然有着只重保管不重利用的思想,存在安于现状,不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旧思想。在这个信息化的社会,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渗透,致使档案管理领域中不断发生各种新问题,新情况,妇幼保健所里哲学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进程。
(三)高水平的档案管理人员匮乏
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加速了档案信息的变革,同时加快了原有档案信息的管理模式、手段的变革,因此对于从事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妇幼保健所档案管理人员的现状却不令人满意。好的人才留不住,高素质的人员不愿从事妇幼保健所档案管理工作,使得妇幼保健所里从事计算机的专业性人才不多,很多工作人员操作能力不足,缺乏系统专业的网络知识,进一步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发展。
(四)档案保密工作以及安全性存在威胁
网络信息不断发展,已经覆盖到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致使档案的保密工作以及安全性遭到挑战。一方面部分档案工作人员对档子保密性的意识性不强,出现在档案网上随意发信息,甚至将档案文件处于开放状态;另一方面是技术问题,现在网络上经常出现各种病毒加上一些黑客的恶意攻击,使得档案安全受到威胁。这些都使得妇幼保健的整体安全性不足。
三、妇幼保健所信息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应采取的对策
(一)加大档案管理经费投入力度,提高设备条件
要想尽快发展妇幼档案信息化的进程,就要先投入一些相关的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如性能较好的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刻录机等基本的硬件设备。于此同时,应根据妇幼保健所的实际情况,建立专用的数据率处理系统,利于存储、查询、统计所有相关的电子档案。另外,向有关部门说明情况,尽可能申请资金进行有偿服务的方式来吸引优秀人才,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改善职工的福利。资金投入应服务信息化建设进程和管理需要的整体要求。为提高档案信息化服务效率,在相关设备及建设方面应在充分准备于论证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力度,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软硬件设备齐全。
(二)转变传统观念,提升工作人员的认识
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是妇幼保健多档案部门的一项基础业务工作,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摒弃之前重设施购置,轻社会服务的观念,以创新意识,开放意思是档案服务更加便利,快捷。妇幼保健所应积极宣传,努力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要学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接受并学习新的思维与新方法。摒弃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妇幼保健所档案管理的系统程度,优化资源配置,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好为全社会的妇女儿童服务。
(三)提升或引进高素质档案管理人才
妇幼保健所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直接挂钩。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有效的整理利用档案资源。这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需要加强相关人才的引进已培养。这不仅要求相关从事人员不仅有高度的责任感,很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工作态度,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也要有能利用新技术,先进方法处理问题的技能。除此之外,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社会责任感也是不可或缺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