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诚信的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们在“讲诚信 严管理 重奖惩”教育活动中,经过了各种形式学习、结合分级工作主题进行研讨及配套一些严格的管理制度,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取得较好的效果。个人体会颇深,收益匪浅。
首先要明白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否则那就是糊里糊涂,不明不白的,就没有效果。 “讲诚信 严管理 重奖惩”教育活动的最终意义是落实中央“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方面,是落实省公司的会议精神,是我们公司转型发展,解决自身问题的迫切需要。
其次学习理解到了“讲诚信 严管理 重奖惩”的含义,诚实守信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王总说的是一种品德,是一种精神,是一种财富。而一部分人在如今的经济社会中,只重于求财,不择手段,淡化了中国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国家物质文明不断发展,而精神文明得不到同步。“讲诚信 严管理 重奖惩”教育活动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将来的社会你如果没有诚信,就难以生存。
关键词:主体性;积极性;教学目标
暑期八月份我参加了教育学院组织的新课程培训,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认识到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求。今年我国实行了第八次课改,其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也在积极进行新课程的改革,下面我将就自己的学习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
我们学校是市里的二类学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和偏远地区,所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中我针对这一现状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让基础好的学生吃好,也让基础差的学生吃好,我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影像和图片等手段讲解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也是为了让来自农村的学生能看懂、接受。因为有的知识光说没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我认为这些是不可取的。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同志说过:“活到老,学到老。”不能跟上时代步伐的老师又怎么能教出好的学生来呢?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一、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啊!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这样做之后,你会觉得学生看你的眼神在改变,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所以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我教的一届毕业班学生,在毕业时和我说:“老师,我之所以能考上大学,和你在高三时对我的鼓励是分不开的。”其实我在高三时对这个学生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他要努力,时常走到他的身边拍拍他的肩膀,时常提问他,在我看来很小的事情,却让他有这么大的改变。所以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救一个人,也可以害一个人。
二、课改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尽量地搜集知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产生共鸣。化学学科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比如,在讲解相似相溶原理时,可以给学生讲衣服上有了油渍应该怎么处理?为什么这么处理?然后再告诉学生原理,这样学生在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
三、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应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以“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老师不但要教学生科学知识,也要教他们生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面对生活所必需的能力。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地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改革的意义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方式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所以,教学改革既要重视观念改革的先导作用,又要重视方式改革的载体作用。本次教学改革不仅要我们教师改革教育观念,还要改革教学方式、教学行为。
再次,课改要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知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产生共鸣。化学学科与生活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通过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最后,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过去的学校是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老师被动地教书,管理者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工具。管理上,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不服老师管教的学生,上课和老师唱反调的学生,都是不能在学校生存的。我外甥的学校里,老师讲课时有个学生总是在老师刚把题出完,问题刚刚问完不久,这个学生就把答案说了出来,这个老师的做法就是,“你出去,罚站!”可想而知这孩子以后会成长成什么样,而且领导还默许了这件事,所以管理制度不改,学生的前途还是堪忧啊!
听说长城是看不见头和尾的,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今天,我也来到了北京的八达岭长城,心中无比激动。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长城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长城的心得体会1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北京旅游,终于看到了激动人心的万里长城。
我们旅游团去的是最有名的八达岭长城。导游介绍说,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6700公里,俗称万里长城。长城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
旅游车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路慢慢向上行驶,山路时而宽时而窄,时而陡时而平。到了八达岭长城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在巨石上---亲自提笔的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纷纷在巨石前拍照,兴奋地大叫“我们要做好汉喽!”
在入口处向上仰望,山很高,峰峦雄伟,很有生气。入口像舌头似的,很宽。来长城旅游的真多,还有不少外国游客呢!我一路小跑冲上长城,好象站在一条巨龙的背上。长城上是由平整的大石砖铺成,非常宽阔,两辆汽车都可以并排通过。在那里聚集一万人,一定很轻松。
很快我们登上了第一个烽火台,烽火台有两层,下层可以住人,上层是观察口。站在烽火台向北面望去,城墙下山石起伏,漫山遍野都是松树,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场面:许多敌人往上进攻,长城上的士兵奋勇抵抗,喊杀声惊天动地……再往南面看,山坡上有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用中文英语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不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标语嘛!
台阶慢慢陡起来了,越走越吃力。我们走走停停,不时地拍照片。爸爸妈妈给我讲了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还说了城墙剁的作用、烽火台的作用。古代的劳动人民真是了不起,他们不仅勤劳、勇敢,而且非常有智慧。
台阶越来越陡了,我们只好借助于长城两端建好的栏杆,拉着那长长的栏杆一步一步往上爬,慢慢地我门终于登上了第三个烽火台,脚就像罐了铅一样,很酸!我想退缩,可是“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一定要爬上第四个岭,
长城的心得体会2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早秋的北京,微风吹过感到一丝丝凉意。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举世闻名的长城。
我们登上长城,爬到了一个较高的烽火台,此刻我已是汗流浃背。我满怀豪情吟颂着---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放眼向四周望去,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中,穿过苍莽的树林,翻越陡峭的`岩石,从山海关一直延伸到嘉峪关,越过了好几个省,因此它得到了“万里长城”的美称。据历史记载,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十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超过了一万里。
我们登上长城,踏着长城的石阶,扶着城墙上的栏杆,一会儿缓,一会儿急。每隔大约300米就有一座烽火台。据说古时候,只要看见了敌军就点火,靠点火来传递信息。
我又想起了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修建嘉峪关城时需要成千上万块长2米、宽0.5米、厚0.3米的石条,人抬不起,车拉不上,且山高路远,无法运输。眼看隆冬季节就要到了,石条还没有从山里运出一块,这时有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等到冬季到来后,众人从山上往嘉峪关城修一条路,在路面上泼水,寒风吹过,结成一条冰道,然后把石条放在冰道上滑行,非常顺利地把石条运到了嘉峪关城下。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了这条高大雄伟的万里长城!
两千年来,万里长城减缓了战争的破坏,保护了中原地区的农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据说从太空回望,万里长城是地球上唯一能望得见的人工工程。
长城的心得体会3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去年暑假,我和爸爸来到祌往已久的万里长城。在长城脚下,我被它那雄伟的气势震撼了,听人们说,居墉关是所有关口中最险的。开始登城了,我们就从石阶往上爬,石阶很陡,也很窄。绝大部分地方我们都是扶着旁边的锁链或者墙垛而上的,坡度几乎接近九十度。有的地方并排只能走两三人,有的地方稍宽,可以并排走七八人。石阶两旁各有一条锁链,很多来到长城的人们都会买一把锁锁在链子上,并许下愿望。因此,这条锁链又叫“心愿链”。我顺着陡峭的石阶往上爬,只见两旁的城墙每隔两米左右就有一个瞭望口和射口,那是供士兵瞭望和射击用的。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个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用的堡垒。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站在长城上往下望,原先的景物都变得渺小了,也能看到更全面更广阔的画面了。看着祖国的锦绣河山,我心中涌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也更有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我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每块都有两三百斤重,而那时并没有火车和汽车,也没有起重机,就靠那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扛上这陡峭的山岭,我就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无限崇敬之情!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的万里长城啊!
我也随后游览了八达岭长城,确实,居墉关是最险峻的。而八达岭的坡度要缓得多,也宽得多,保存得也要完整一些,并且它的两旁都有垛子口,这是八达岭的引人之处!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想你看了我的介绍,也涌起了深厚的爱国之情吧!
长城的心得体会4暑假,妈妈带我去北京旅游,在8月19日,终于要去爬我盼望已久的长城了。
到了慕田峪长城脚下,抬头一看长城果然是那么的雄伟,壮观。
开始爬长城,妈妈开口了:“认为自己有实力的可以爬全程,没有信心的,就先坐缆车,再爬一半的路程。”不过,因为天气太热,我还是选择了先坐缆车,再爬长城。
下缆车后,当爬到第一个烽火台时,我的心情激动得很。我又定下了一个目标——爬到最顶上。当我爬到最顶上时,我惊喜地发现,长城顶上的风景太美了,天空里白云朵朵,长城边上草木茂盛,果树成林。
弯弯曲曲的长城看起来就像一条长龙,卧在各个山头,但里面很陡峭,爬的时候很吃力。看来妈妈说得没错:“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一身汗。”
也许,我还不能感受到古时候的人们修建长城时的辛苦,但我可以想象他们修建长城时的样子,为了修一段长城他们付出多少的代价,有的人甚至是生命的代价!
爬了长城以后,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万事空。”只要我们肯吃苦努力,做什么事情都能成功。
长城的心得体会5今年春节,我和爸爸妈妈去北京旅游,我们游览了举世闻名的故宫和万里长城,虽然游览的日子不多,但我感到很愉快,尤其我们争先恐后登长城的情景,至今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那天天气非常好,一大早我们就坐车去八达岭长城了。大概过了一个小时,透过车窗,我看见远处出现了连绵不断的高山,山峰上隐隐约约出现了白色的城墙,城墙在红彤彤的朝霞的映衬下,犹如一条歪歪扭扭的金丝带,爸爸告诉我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旅游车离长城越来越近,我的心也越来越激动,感觉时间过得真慢!几分钟后,我们的车就来到了离长城脚下不远处的车站,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
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镌刻在路边巨石上---的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在巨石前拍照留影,爸爸兴奋地对我说:“我们今天一定要做回好汉!”买好门票,我们就进入景区了。我站在长城的入口处,向远方眺望,只见长城蜿蜒曲折、连绵不断,远处的游人似一个个小点,缓缓地上下移动。我们一边登长城,爸爸一边向我介绍长城的知识。爸爸告诉我,八达岭长城是1505年的明朝开始兴建的,主要是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城墙两边锯齿形的叫垛口,上面有瞭望口,下面有射击口,高高的像楼房似的建筑叫烽火台,当士兵发现有敌人入侵时,就点燃烽火台上预先准备好的柴火,远处的士兵看见烽火台上冒出的黑烟,便知道有敌情,会迅速赶来增援。听了爸爸的介绍,我想:我国古代的人民真聪明啊!
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登上了一个烽火台,我向北面望去,只见城墙脚下山石起伏,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场面:千军万马滚滚而来,城墙上战鼓喧天,入侵的敌人有的手提大刀,有的手持长qiāng,还有的肩扛炸药 长城上的士兵奋勇抵抗,到处是厮杀声,到处是呐喊声,到处是鲜血和尸体 我再看长城的南面,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展现在我的眼前,上面用中英文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想这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语,也是我们今天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由于这天北风很大,我们走得很慢,有时是走两步退一步,所以我们不得不拉着扶手缓慢挪动身体,其他的游客也是走走停停,显得非常吃力,但是大家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因为我们的共同目标都是长城的最高处——海拔888米的“好汉坡”。
“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和哥哥姐姐一起去爬长城。我们坐在前往八达岭长城的大巴车上,我的心情很激动。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就来到八达岭山脚下,远远望去,我能看到蜿蜒雄伟的长城横卧在起伏连绵山峰中。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长城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参阅。
长城的心得体会1暑假期间,我去北京参加全国钢琴比赛时。爸爸为了让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便带我到北京爬了“万里长城”沿线中的一段------居庸关。
在烈日下,我们来到了长城脚下。抬头看,哇,多雄伟呀!在翠绿的山坡上,长城婉蜒曲折,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若隐若现。
我抬起了双腿,准备顺着台阶,一步一步地爬上这条“巨龙”。它可不是那么好爬的。每一级台级都是那么高。才爬了十几级,我就感到累了,但我不想半途而废,继续坚持着向上爬去,中途我们在城台的中间平地上休息了几分钟,又继续向高处攀登。
台阶两旁是一米多高的城墙,下边有了望口和射炮口。我踏着脚下的砖石,扶着城墙,激动地想:修筑长城是多么浩大的工程啊!秦朝的劳动人民多么有毅力啊!若没有他们的辛勤汗水,怎么能造就万里长城这么伟大的工程呢?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爬得很高了,离峰火台也不远了。等我站在峰火台上观看美景时,那可真是一览无余呀!此时让我想起了“劝学”中的一名话来:“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登高望远的感觉真是好啊。
我原以为下去会很轻松,可没想到下去居然还比上来要费力很多。上来只要抬起双脚就好了,而下去时,因为台阶又高又陡,不但要抓牢栏杆,而且要很小心地迈出步子才行。
虽然这次没能再登上第二个峰火台,但我还是很开心。我爱你,长城!
长城的心得体会2长城巍峨,蜿蜒曲折绵绵不绝,从书上看长城是那么雄伟,那么长,就像一条巨龙,中间的山,被长城围着,那条‘中华龙’好像守护着那片绿色的山,不让它有损坏。
在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一天,我来到了长城。
一道长城脚下,就看到一条盘旋的巨龙,在远处就有几座绿油油的山,后面的几座山若隐若现。在长城脚下我大声呐喊:“长城,我会用汗水爬到顶的,我一定会在顶上和你再次见面的。”
我们登的是八达岭长城,听妈妈说八达岭只是长城的一小部分,要练成什么英雄好汉,先从最简单的练起。
进了长城,先是一个小道,才可以到爬长城的地方。
长城真长啊,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好像一条巨龙,在守护着北京人民。
不但长城长,它还特别吸引人,怎么说呢,他的身躯上不但有中国人民,还有外国人民,都特地来到中国登一下一望无际的长城,就连和我们当初抢地方的日本人民也被长城屈服了。对面的山被雾包住了,山群穿着白色的连衣裙。
长城长还很宽,据说在秦国时,长城可以使五六匹马齐头并进,向敌国浩浩荡荡飞奔而去。
长城不但宽,还很陡,上上阶梯时必须抓住栏杆。
把长城游玩了,我对长城大声说:“长城再见了。”
长城你是一个不屈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巨人,你是一个崛起的国家,一天举世闻名的“中国龙”
不朽的长城,中国巨龙,我们为你骄傲,为你欢欣。
苏醒吧,不朽的长城,你是中华儿女的信念,腾飞吧,中国龙,你是炎黄子孙的期盼。
长城的心得体会3北京,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从已往学习的课文中我知道,北京有庄严的天安门,有华灯高照的西单商业街,还有精美绝伦的天坛。但我最想去的是那气势磅礴的长城,终于在五一那天我的愿望实现了。
一路上,我满怀着激动的心情,不断向外张望,是不是快到长城了,在下午四点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八达岭长城,看见那雄伟的长城,我急忙往上冲。远远望去,长城就像一条盘卧在山脉上的灰色巨龙,仰着头,看着天边。
紧接着,,我们开始爬长城了,我是兴致勃勃的往上爬,弟弟却在后面呼哧呼哧地爬着,累得直喘气。爬到第三个风火台时,弟弟简直累的要趴下了,坐在地上不起来了,没办法公公只好拼命的'捉弄他,吓得弟弟四处乱串,像个小猴似的一个劲的往上窜样子可搞笑了。历经千辛万苦,我们终于登上了顶峰,整个长城顿时跃入眼帘。朝下眺望,远处的山峦。房屋显得那样渺小。看到这一切,我不禁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我大声地喊着:“啊----这就是长城!这就是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朝朝暮墓,日思夜想,跌宕起伏,绵延千万里的长城。”站在长城上,我心潮起伏,这古老的长城,是用一块块巨大的石头砌成的,在古时候,没有起重量机,也没有吊车,全靠肩挑人扛,把这么重的石头一块块地搬上来是多么不容易呀!长城,是用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凝聚而成的啊!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啊,长城,你是用千万劳动人民的血肉建筑而成,更是中外伟大的建筑奇迹我爱你长城,你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
长城的心得体会4在北京有一处名扬中外的景点,这就是从古到今最受人们关注的文化遗产————长城。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往北京,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长城了。
长城像一条从天而降的巨龙,在那崇山峻岭间随着山势时而起,时而落,有时跌进万丈深渊,有时腾空而起。“上临星斗三千丈,下暇燕云十六州”,不错,长城是坚强的化身,是中华的骄傲。
在长城脚下,我抬头看往,长城真高呀!它就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站在天地之间,高耸立云,看不到顶。看到这样的景像,我就迫不及待地想上往了。导游买好票,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开始爬长城了。一到长城上,我呆住了,哇!这么多人!连外国人都有好多,我这才体验到什么叫人隐士海了,似乎每个人互相都要碰在一起似的,这些人有的在照相,有的在欣赏风景,有的`在努力的爬长城……
长城宽大约7米左右,地面是由青砖石一块块砌成的,非常光滑,城墙上有一个个垛口,就像一只只眼睛,这一只只眼睛似乎正在观察敌人的一举一动。
我们一边走,导游一边先容。导游说:“修建长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同一六国,就下令修建长城,到现在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想继续往上爬,可是好景不长,要回往了,我只好下往了,但心里却是一百个不愿意。这次爬长城,我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结晶。
长城的心得体会5八达岭长城,在北京以西约一百多公里处。远远望去,就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大地上。号称“世界奇迹”的长城久建造在八达岭连绵起伏的山岭上,八达岭长城还是古长城中保存得最完好的一段。
走进风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湖,此时正逢阳春三月,湖边的几十株杏树上缀满了粉红、艳白的杏花,一阵微风吹过,捎来了清爽且沁人心脾的花香,真舒服。沿着湖边的小路走,长城的石阶终于浮现在眼前,我兴奋地跳了上去,可没过一会儿就累了,原来这阶梯的间隔很长,阶梯面很宽,阶梯与阶梯之间有20厘米高,很是难爬。
迎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终于爬到了第一道长城顶上,顺着长城内开凿的甬道向前走,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炮台上,炮台是前朝抵抗侵略者遗留下来的珍贵历史文物,它历经时光的沧桑,还是保存完整。炮台上的大炮非常雄伟壮观,上面镌刻有精美的花纹,它全长约2米,宽约0.5米。
走过炮台,我看到有一块汉白玉石碑立在长城的通道中央。我上前一瞧,啊!果真是-----题写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看到眼前的七个苍劲有力的草书大字,我触景生情:这巍峨壮丽,凝聚前人智慧的长城当然配得上-----的赞美了!
随着不断向上延伸的石阶,我看见一座座烽火台矗立在绵延起伏的长城之中,那曾经是为了抵御敌兵所建造的。烽火台很高,上面有许多排列整齐的方形小洞,估计是为了在里面放大炮或弓箭什么的吧。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烽火台,艰辛地爬到了顶上,我们极目远眺,蜿蜒曲折的长城在群山中绵延万里,真像一条巨龙!
一、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说实话,高中班主任的确不好干,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应该是受一种思维定势的影响吧!觉得和学生谈话或者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应该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指出缺点和失误,或者呵斥批评,或者训斥教育,觉得只有如此自己才尽到了老师的职责。可是,往往事与愿违,而且有时候还弄巧成拙反倒激化矛盾。所以新形势下的班主任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对学生也不要有越位要求,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错误也有他自身的价值,学生的成长本就是伴随着错误并不断地修正的过程,再说了处理那些问题学生对我们自己也是一个提高。
有一句广告词说:男人不止一面,今天你秀哪一面?学生也有很多面:积极的一面,乐观的一面,进取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颓废的一面,懒惰的一面等等,这些面并存于他们的心里,如果能让他们更多地展现积极的、乐观的、进取的一面,并且赞赏他们,欣赏他们,使他们更积极、更乐观、更进取地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那负面问题自然也就少了。无论什么学生都有出问题的时候,跟他们生气,他不高兴,老师也不痛快,关键的是那样也解决不了问题,燃烧了一场愤怒往往带来的是无法追回的后果,而如果我们能把他们心里软弱的一面、柔和的一面煽动起来,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走到他的心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为日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二、正确地引导集体舆论,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对于班集体整体面貌,教育学理论是这么写的:一个良好班集体的标志是: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坚强的集体核心;有正确的集体舆论;有完善的班级制度;有良好的班风学风。不过想做好这些,实在是不容易,我很注重集体舆论和班级气氛,也曾做过一些尝试,效果很明显。每天在学生的周围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当中有很多的事情很有意义,我们可以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该肯定的就肯定,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并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每周的主题班会,对于一个班级来说非常重要,也是很好的造势途径,如果利用得当,可以更好地促进集体舆论的形成,对全班成员都有感染力。鼓励学生积极地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而且无论活动大小一定要总结,并且导向要明确。哪怕是一次集体劳动,也要有总结,毕竟就事论事要比空谈有效果。在总结会上的批评要针对现象,不要针对个人,面对本班、其他班级或者社会上的一些能教育学生的人或事,要告诉学生“一个人惹的麻烦,难道要让全班同学为你买单吗?”等等。这样一来也有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并形成良好的班级气氛。力争在班级形成一种扬正气、促和谐的集体舆论。时间久了,学生会产生“犯错会给班级惹麻烦”的想法,能增强学生自律意识。
三、尝试中的做法,收获中的体会
1.让学生明白,你的一言一行将产生三个效应:(1)反映你个人的品性素养;(2)影响你所在的班风校貌;(3)折射你背后的家风家教。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高一刚开学的军训中,我注意到了两件事情,一个是学生在烈日下一动不动地站了30多分钟,另一个是检阅时他们的严肃和认真,我知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所以在总结军训活动时,为了表扬和鼓励他们,我非常夸张地说了这样几句:你们可曾想到,那个能在烈日下一动不动地站立30多分钟,检阅式上那个表现出无比的坚毅和富有责任感的人就是现在的你,就是现在的你们,让我没想到的是:在你们每个人的心里还蕴藏着这么强大的潜力和爆发力,那些你们想象不到,但是却能做得很好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们肯付出,我相信迎接你们的必将是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学生很受鼓舞,跃跃欲试。
3.要正视潜能生,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要相信只要方法得当,那么大部分的潜能生都只是暂时的。要敢于宽容学生的错误,宽容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的教育力量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一、教师应定位于资源的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的是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发挥主体性作用,不能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知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政治、理解政治,同时把学习到的政治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政治,感到学习政治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为学生知识更新、亲身体验积极创造条件和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课程内容繁、难、偏、旧,主要表现在内容陈旧,以学科经典内容为主,缺乏反映现代性。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往往造成部分学生成为学习的失败者。这也是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核心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对教材熟悉,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教具和材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
三、树立高层次的目标,追求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高效课堂;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总结来看,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二)
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已经走过几个月的时间了。在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其科学性、实用性、先进性和前瞻性是毋庸置疑,而且深化实施新课程,扎实提高新课程的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每一位老师急需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面对课程改革的热潮,每一位教师都是积极投入,又"冷静"思考,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主要的成绩可以归结为以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采用的就是小组模式,在小组中将学生按层次组合到一起,这样就充分利用优学生带中等生,中等生再帮差等生。这样既能让差等生获得知识,也能让优等生和中等生锻炼讲解和管理能力。
二、小组竞争意识的增强。班内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形成一个整体,而小组之间形成浅层次的竞争模式。这样利用打分评价的形式刺激小组去拼搏,去争取,有效提高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
三、在教师备课方面也有不小的改进。首先由原有的传统的写教案的备课模式,变成现在的导学案模式。这样老师虽然显得辛苦一点,但是却将内容有效的整理到导学案中,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提前做好预习任务,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可以有法可循,有据可依。不再是盲从的在课堂上跟着教师满堂转,变普遍听为有重点的听,有效提高的课堂效率。
有成绩当然也有误区和弊端,当前数学课堂中出现的一些不容忽视的认识误区上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广泛关注。
误区一:"狭义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自身不知如何定位
"还课堂给学生"是新课改的要求,主要是体现"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思想,面对"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但是我们不能对这一改革精神产生误解,唯恐在课堂上讲多了,影响到学生的"领悟",于是"谨小慎微"起来,结果却大大削弱了教师的主导地位,甚至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忘记了自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学的研究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忘记了一些必要的教学过程、引导、设计和主题的深化拓展,变成了课堂上的"大撒把".恰恰这些必要的教学过程、引导、设计和主题的深化拓展是学生们所不具备的,所以就需要教师的主导作用。如部分教师把"精讲"理解成"少讲",该讲的少讲甚至是不讲,盲目地让学生自学,仅是"机械地"、"生硬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该强调的不强调,怕讲多了占用了学生的自学时间,认为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学讨论就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果便出现了放任自流现象,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肤浅的、支零破碎的知识,这种学生的自主学习便失去了效果。
例如我们在讲八年级数学下册的勾股定理逆定理时,给定三角形的三边长度(3,4,5)去验证该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如果一开始就直接学出来a2+b2=c2,然后才去写成32+42=52,,随后认为其为直角三角形。这样的过程是错误的,因为要先32+42=52,然后再说a2+b2=c2去判断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引导学生去理解,那么在解题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错误;如果有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引导,那么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实新课程贯穿的是民主、和谐的教育理念,反对的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提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绝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对教材和学情要有更好和更深的把握,明确讲解时机,多设台阶,多作铺设,尽量做到"小步快进",讲学生之所需。所以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强化。
误区二:课堂形式追求热烈活泼,忽视了对知识与技能的落实
"学生是否真正动起来"在某种意义上讲,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之一。但真正意义的动起来是指课堂活而不乱,是一个开放活动与注重实效并存的课堂,绝不是不要课堂秩序的"热闹纷繁",毫无目的的"任马由缰".数学学习是离不开生活的,是现实的。所以我们不能本末倒置,为了追求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出现了侧重于教学形式,而忽略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夯实,使得学生对知识产生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导致教师最终讲解时还需费尽心力来澄清这些模糊的认识。如在勾股定理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根旗杆,绳子从其顶端垂下时,长度超过旗杆1m,将绳子下端沿地面拉开5m,绳子末端正好位于地面,求绳子的长度。对于这样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如果单纯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而让学生准备绳子和米尺去实地测量,那这就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这样做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却偏离了建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构建而言,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所以真正好的课堂氛围应该是活而有序。放时,放的让学生无拘无束,任感情思维驰骋;收时,要收的时宜,收的恰到好处,整个课堂形如散文一般,只有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才能将课堂"画龙点睛",真正实现三维目标,以达教学相长,师生共进
误区三:教法改革追求"皇帝的新装",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在新课程改革中,很多教师都努力改变原有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些教师急于求成,生硬地让课堂多些"阳光",让教室多些"笑脸",让教学多些"掌声".这种机械的"掌声"、"笑脸",未必来自教学实际,有的仅仅是为了让课堂教学赶时髦,为了给自己的课堂教学披上"美丽的外衣".只追求趣味,迷失了教学本色;只追求热闹,迷失了教学目标。如在多媒体教学中滥用视听效果,在课件中过度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象、音乐、动画。使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兴趣放在精彩的画片和悦耳的音乐中,而无法专心于教学内容,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为了让课堂多些"掌声",滥用"表扬"艺术,这种"掌声"的作秀,仅仅靠教师的发动"来点掌声吧",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预想效果,同时也不由让人怀疑:是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一点掌声呢?还是向学生要一点掌声给自己的课堂教学贴一点金呢?所以我们一定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朴素的讲解,简洁的黑板运用,适度的小组讨论,如果可以解决问题,就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小题大做,非得在课堂上秀出什么"花"来,这种课堂上热热闹闹,而课后学生脑袋一片空空,该记住的没记住,不需要掌握的却记下来,绝对是一种失败的教学。
误区四:不问效果地追求大容量,忽视教学效果的落实
新课改要求课堂大容量、高效益、大收获。所以为了让学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必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增长见识,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不问教学效果的追求大容量",这也是与新课改背道而驰的。所以我们在课改过程中,实行精讲多练的模式,让学生多练习,多讲解,哪怕是一节课只掌握一个知识点或者彻底弄懂一道题也好过整堂课下来笔记本上的内容多,却影射不到头脑中,或者干脆就不知道如何去做题。所以新课改不是仅仅简单呆板地"广泛占有资料",而是怎样将资料组织、分析、思考、整理,使之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变为有益于课堂的、有益于教学的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广泛占有资料"固然重要,要将其"为我所用"则更重要。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创设情境、组织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所以追求大容量的前提是注重教学效果的落实。
由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伴随新课程改革步伐出现的不只是取得的效果,也有认识误区和弊病之处,毕竟我们的新课程改革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存在不足是正常的。这也为我们今后的课改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只要我们敢于面对这些误区,认清其产生的根源,寻找到解决的办法,我相信我们的课改之路会走向成功的。
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三)
当我们刚接触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时,感觉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改革与创新的精神,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很不适应,简直象在沼泽中行进。后来,经过听取黄恕伯老师等编委的指导,参加我区每月一次的教材研修,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人教版新教材不仅知识顺序安排衔接得当,符合逻辑规则;内容螺旋式编排,与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相吻合,而且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尤其是每当想起新教材中所蕴含承载的物理学科智慧,即学科核心价值及建构性呈现方式,总是使我们情不自禁地对自己所从教的学科油然而生敬意,同时也为白己走上从教生涯而感到自豪。如此等等,四年的实践,四年不寻常的收获。新教材,带给了我们思考,带给了我们感悟,更带给了我们很多成长的启示……
一、对人教版物理教材的初步认识
我认为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人教版物理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能引发问题的情景、说法、事例,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材内容,通过问题启动探究、深化探究、反思探究,把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例如,关于蒸发条件的学习,教材不是采用归纳的思路,而是将新知识的学习寓于问题解决之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了解的 "加快蒸发"方法入手,给出一些日常生活中蒸发的事例,然后提出问题"在这些情况下怎样加快液体蒸发"学生在这样一个基于真实情景的问题任务的驱动下,积极思考,通过对快液体蒸发的方法熟悉,进而推断出蒸发所需要的条件。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跟他的生活经验和面对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既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更有利于知识的迁移应用。
2.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教材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反思。在设计每一节的内容时,教材都通过"交流共享"、"动手动脑学物理"、"科学世界"等栏目凸显反思评价这一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探究方法、探究结果等进行及时的反思,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另外,教材在呈现内容时多采用第二人称 "你",以对话的方式提出问题,如"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相信你有更好的想法。""如何用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假如当时你在现场,你会怎么想呢?""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这样的对话营造了一种平等、合作的氛围,丰富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3.内容呈现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材中主要设计了 "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多识一点","在线测试","由你决定","长话短说","挑战自我","信息冲浪","单元练习与实践"等栏目。不同的栏目具有不同的功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教材中还插入了大量精美的图片,主要包括实物照片、物质结构模型图、反应过程示意图、数据曲线图、拟人化图片等,这些图片形象直观,内涵丰富,成为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图片还使教科书的版面更加美观,有力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教科书的欲望。
二、使用人教版物理教材带来的变化
新的课程体系给教师留出了充分的驾驭教材的空间和余地,而新课标的目的也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使他们受到更好的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人格。因此教师、学生在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观念、行为、角色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经过课改教学的实践,我在听课、教研中感到了以下几点突出的变化:
(一)教师的变化
1. 过去教师是《教学大纲》的贯彻者、教材的执行者。现在新课程赋予教师的责任不仅是课程计划与标准的执行者,同时还是新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使用者,教师可以超越教材,可以合理取舍教材。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不仅要育人,还要育己,要不断自我完善与提高,实现自身的发展,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同时也是研究者,研究的目的是为行动而研究,为完善自己的教学实践而研究。从准备情况看,教师现在都感觉到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不研究,不更新就适应不了新的教学,所以大家都争当新课程的研究者。
许多教师积极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教育资源。我为讲好一节课,为把课上得更生动形象,为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自学计算机应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有关技能;或看一些与物理教育有关的光盘、视频,它们既充实了课堂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2.从新课导入看,导入形式丰富多彩。
现在听物理课不再单纯是教师一上课就带领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讲新课。现在光是新课的导入就很精彩,除了复习旧课式导入、提出问题式导入外,很多课都引用了演讲式导入。
总之,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选用不同的导入新课方式,会很快带学生走进物理,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从教学方式和方法来看,使用多媒体教学,内容编排灵活,形式新颖,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很强,课容量大了,把课上得更精彩了。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新课程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在课堂上既有小组讨论(常用形式),又有游戏、角色扮演、抢答竞赛等形式,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教师也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在教师钻研教法的同时,还注意遵循新课标中"过程与方法"这个维度的要求,在授课中注意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忽略了发现和探究,学生学习成了纯粹的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德国教育思想家斯普朗格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仅仅是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那么培养出的人"有悟性,却没有灵魂;有知识,却没有精神;有活动,却没有道德欲望".这样的人是没有生命活力的人。他强调"教育之所以成为教育,正是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因而,新课程强调教育乃是养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或人格,建立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以及合作学习的机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实训内容:1. 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2. 各种成本基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的综合训练。
一、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是基础部分,它对以后几章内容有很大作用。成本归集与分配过程实际上就是成本计算过程。在本次实习中,我们按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先后对材料费用、职工薪酬、其他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七个方面进行了分章做题练习,经过实习我基本能够对这些费用进行分配。在这些章节中难度不大,只要掌握了一些方法,在加耐心做题训练,就能熟练掌握了。可以说这些章的内容不难,学好了这些,以后的部分学习起来就容易了。
在材料费用方面,分配费用比较简单,比如一批材料为几种产品共同使用,应根据一定的分配方法如按材料消耗定额或材料定额费用分配,从而计入各产品成本;人工费用方面,应按成本项目进行归集,生产工人的计入生产成本,车间管理人员的计入制造费用,厂部管理部门的计入管理费用等,若生产多种产品,应按一定的方法如实际工时进行分配后分别计入各成本项目;辅助生产费用方面,在本次实习中,主要运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这里用的方法相对来说难度比前面的大,不过最重要的求分配率;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将在生产环节发生的制造费用按一定的方法如工时比例、定额材料比例,分配计入各有关产品的基本生产成本项目中;废品损失计算,在核算时,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发生的费用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借方,将受到的赔款和废品残值计入“废品损失”账户的贷方,然后结转出净损失;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计算是成本核算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很难很重要的部分在实习中我们主要用约当产量法,定额成本法和定额费用分配法来做,在这里我们花费了好多时间。
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综合运用。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只是讲了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其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好多企业都用这中方法,在实习过程中花费了好几节课;而分批法是按批别作为计算对象,是一种订单生产,成本计算期与核算报告期不一致,一般不考虑在产品和完工产品的分配问题;分步法是以生产步骤作为计算对象,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分步法是最难的,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分步法实际是品种法的多次应用,最难的部分是要成本还原,学习了这些方法后老师带着我们对这些方法分别做了综合训练。
心得体会:
1.经过一周的实习,让我真正体会到成本会计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作,它最考验一个人的耐力与细心,每一个过程都是非常的复杂与繁琐,所以一定要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
2.经过实习,使我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和熟悉了现代成本会计核算各个环节的基本内容,加深了我对成本会计核算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使我对成本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更加熟练,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整本书的内容逻辑很清晰明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我就大概描述下我们所学的内容,第一章是从整体分析软件工程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接着后面的几章深入分析了软件开放过程和模式、软件项目管理、计算机工程、需求分析、结构化分析建模以及基于UML面向对象分析建模等。接着我就详细介绍下我对这门课程知识点的理解概括:
软件:软件是能够完成预定功能和性能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和使程序正常执行所需要的数据,加上描述程序的操作和使用的文档。软件的特征:①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②软件是通过人们的智力活动,把知识与技术转化成信息的一种产品。③软件成为产品后,其生产只是简单的拷贝,不同于硬件制造。④维护过程比硬件复杂的多,甚至会引发新的错误。软件危机:指的是软件开发和维护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严重问题。出现软件危机的原因:①软件维护费用急剧上升,直接威胁计算机应用的扩大。②软件生产技术进步缓慢。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工程学科。 软件生存周期:一个软件从定义到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终被弃用,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通常把软件经历的这个漫长的时期称为生存周期。软件的生存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①问题定义;②可行性研究;③需求分析;④总体(概要)设计;⑤详细设计;⑥编码与单元测试;⑦综合测试;⑧软件维护;
瀑布模式:是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其中的“瀑布”是对这个模式的形象表达,由山顶倾泻下来的水,自顶向下、逐渐细化。其特点是:线性化过程;分为分析、设计、编码、集成等几个阶段,并且各阶段逐级推进,不允许跨越。里程碑管理;阶段评审;文档驱动;简洁便于工程应用的线性化过程步骤,并可以通过里程碑管理机制而使项目进程量化。其明显的优点就是没个阶段结束前都要对所完成的阶段成果进行评审,这使得软件的错误能够在个阶段内尽早发现并尽早解决,总的来说瀑布模式具有良好的质量保证机制,有很强的生命力。
原型进化模式:对软件进行直接模拟或仿真,只需要分析需求框架后进行原型创建,再对原型系统进行逐步细化与完善,通过版本更新逐步满足用户对于软件的多方面需要。
增量模式:开发过程有三个任务域,分别是设计结构、开发构件和集成系统,它既有完善的工程管理机制,又能适应用户需求变更,有利于质量的监控,并且各局部基于构件构造,有利于逐步构建与完善;由于先交付核心构件可利于降低项目的技术风险。
螺旋模式:是一种可较好的规避开发风险过程的模式,项目是基于任务的螺旋式推进,每个螺旋由内之外分别是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系统集成、验证与交付。
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①需要项目团队,组建优秀的团队可以开发出更搞质量的软件产品。任务开发团队要求小而精,成员大多在8人以内,主要成员有项
目负责人、开发人员、资料管理员和软件测试员。②项目计划是为了使软件开发各项工作有秩序地进行,包括任务分配和基于里程碑的进度安排,甘特图和任务网络图是用来描述进度计划的工具。项目计划书可以作为软件开发的工作指南。③项目成本估算,由于项目有来自各方面的成本包括工资开支、场地费、差旅费、设备费和资料费等,但是软件主要是对人力成本的估算,常用的方法有程序代码成本估算法等。④软件风险管理包括很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如计划风险、管理风险、需求风险、技术风险、人员风险、产品风险、用户风险和商业风险等等,而风险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⑤软件文档管理,软件文档是工程模式软件开发的成果体现,包括技术文档、管理文档和用户文档。 ⑥软件配置管理与软件质量管理,包括配置规划、软件变更控制、软件版本控制和质量控制计划。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软件、数据资源、网络资源、使用系统的人等诸多元素。有三种典型的计算机体系结构:①主机结构,主机集中了全部智能,并依靠终端接口与外部设备连接。②Client/Server结构,智能分布于服务器与客户机,并依靠网络连接成系统,其中,服务器处于核心位置,提供被动核心服务;客户机处于边缘位置,可主动访问服务器,寻求服务支持。③Browser/server结构,可适应互联网远程交互的特殊结构,基于Web服务器构建。
需求分析:系统开发前期需求分析很重要,它是为了有效解决用户问题的需要进行的一项工程活动,所需要考虑的需求问题是功能需求、数据需求、性能需求和接口需求,开发者承担分析任务,核心是用户。其步骤有三个:①获取客户需求,客户泛指某个人或机构部门等,一般方法是调查,包括访谈、座谈、问卷、跟班和收集资料,需求规约可表达用户的软件价值。②建立需求模型,它是用户需求的图解,一些常用的模型有:业务树图、用例图、活动图。分别用于结构化需求建模、系统业务举例和反映系统工作流程。③进行需求验证,要验证的主要内容有:有效性验证、一致性验证、完整性验证、现实性验证和可检验性验证。 结构化分析建模:它是建立在需求规约基础上的,对软件问题进行全面解说,包括四个方面:①数据建模,它与数据库设计密切相关,ER图涉及实体、关系、属性等图形元素,在业务层面建立数据库概念模型,一般用于前期的建模构想。②功能建模,是对系统数据加工的图解,数据流程图是常用的建模工具,涉及数据接口、数据处理、数据流、数据存储等图形元素,用于描述系统数据加工细节。③行为建模,行为模型用于说哦名软件系统与环境的交互,状态转换图常用的软件行为建模工具涉及状态、事件等图形元素。⑤数据字典,是用于定义软件的元素,使软件元素获得严肃的、详密的、精确的规格说明。需求分析模型中的数据、功能、行为等诸多方面的元素,都有必要通过数据字典给予细节说明,以达到对系统较完整全面的规格定义。
基于UML对象面向对象分析建模:UML是统一建模语言,有统一的语法、语义和语用规则,其建模过程的特点是:用例驱动、以构架为中心和增量迭代,通过包实现对模型的有效的一体化管理。包括三部分:①用例建模,它面向用户需求的,能够反映系统的用户价值,用例图的基本元素有用例、参与者、交流;用例之间有泛化、延伸和包含关系。②活动建模,活动图用于描述系统动态过程,主要图形元素有:活动、转换、起点、终点、判断、并发、同步、泳道等。可描述高层业务级活动,涉及整个业务流程,针对每个用例活动建模,反映用例内部活动细节。③类分析建模,这里就只考虑实体类,实体类所代表的数据相互之间通常有一定的关系,依靠这种关系可形成有组织的程序数据结构。实体类之间的主要数据关系有:关联、聚类、泛化。
接下来我就简单说下我上这门课的简单的心得体会,我们是大四的学生了,也只有这个学期有课了,刚开始课表安排出来的时候觉得挺意外的,只有前八周有课,当时我还是有点小感动的,大四事情很多,有要考研的和工作的,大家也都有各自的事情,如果有16周的课,那么每周课不是特别多,但是时间特别分散,也不能集中某段时间去做什么事情。但是相对于老师的压力也有,课程压缩了相当于每节课的教学任务大大增加了,在加上有些假期冲掉课,就感觉我们好像上课学不到什么东西,也只是一些关键的和考试挂钩的才重点讲,完全没有扩展的时间和空间了。但是总的来说,学校开了这门课,我们上了这门课,总是学到了点东西的,不可能明明上了软件工程这门课,却像没上一样什么都不懂。在上课的时候我还是很认真地去听老师所讲述的内容的,我觉得他的思想和我一向而来的培养计算机学生综合素质的理解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了,所谓的需求获取,那就是一个谈判,辩论,交流的过程,已经不是单纯的编编程序就能解决的问题了。从我所看到的听到的来说,我最怕的就是计算机系的学生被别人说成是个带着厚眼镜的,只能够在电脑前编编程序的,在交际场上不知道说什么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的人。我觉得这样的人进入社会之后是没有什么前途的,起码他们缺乏了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而这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我们这些学生一个机会来锻炼自己在另一方面的能力,设想一下,一个又有技术又能够与人交流合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自然要比一个单单只会编程序的人要大得多。其次,这门课程教给了我们在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时的一般程序及过程,我认为这是一份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教学内容。当我们在毕业之后,这是我们实际要运用的一项非常有用的技能,而且不仅仅局限于软件工程的范畴,我们即使是从事与其它行业,不也是要从需求获取开始,一直有条有理地到最后成品的出炉吗?应该说这就是这门课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在学生会里面做学生工作,我都深深地感觉到,技术性的工作就好比变魔术,其实原理是非常简单的,甚至可以说简单的可笑,但是当你就是做出这么一个简单的东西出来之后,一些外行们有时候会用崇拜的眼光看着你,觉得你很厉害,很高深莫测。但是制作的过程他们却不知道,也许知道之后他们只是会哑然失笑,原来这个东西的制作过程是如此的简单。这个可以说就是技术的魅力了,而作为需求获取及之后的一系列过程则是类似于魔术揭秘的过程,但是作为这个秘密我们并不需要一揭到底,至于揭的程度如何那就是我们那就是我们学出的程度如何了,我们要让对方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这些东西需要我们以一定的技巧叙述出来,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能够让对方了解自己的进度,却又能够不让对方来干涉自己的工作过程。因为我们是技术员,对方只是外行,即使对方知道了这个魔术的操作过程,也并不代表他们就能够向变着魔术的我们来随便修改这个魔术的变法,况且我们能够用不同的过程来得出一个同样的结果,这个过程的得出的主动权如何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就看我们如何以高明的方式来揭开这个魔术的谜底了。当然了,在纯粹的理论上,我觉得开设这样一门课程是很成功的。但是毕竟现实里有太多的不确定的因素。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授课的老师和听课的学生。这两个可以说是这门课成与败的决定性的因素。
以前,有些市民不讲文明,总是乱扔垃圾,胡乱排放污水,乱摆摊点,乱停放车辆,随便吐痰、随地大小便,“脏乱差”随处可见,把京山这个美丽的城市弄得乌烟瘴气。“三城同创”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做为一个普通市民,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坚持“干”字当头,广泛凝聚工作合力
1、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实化工作方案,统一思想,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三城同创”各项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
2、进一步发动一切可动员的力量,深入宣传“三城同创”的重要性,调动干部主观能动性,积极发动企业及居民群众,形成人人关心创建、户户支持创建、全员参与创建的工作格局。3、对涉及多个部门配合的工作,主动衔接,密切配合,同心同向,确保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任务逐步推进,逐步落实。
二、坚持“细”处着手,全面补齐工作短板
1、加强对人流密集、交通密集的场所的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切实解决重点区域“脏、乱、差”问题。
2、加强对菜市场、商业街集中整治,重点对乱摆摊点、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突出现象进行监管;按照“四净两规范”要求,定期对居民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并将结果予以公示,激励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
3、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开展“一月一主题”、“道德讲堂”等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4、积极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文化活动,进一步增进干群关系,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充分发挥街道人居环境义务监督群作用,扩大监督群体范围,真正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文明创建活动中来。
5、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与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务真求实的工作作风、优质高效的服务,推动文明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6、落实网格化管理制度,实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定岗、定责、定位的责任制。常态化组织社区开展集中消除露天垃圾行动、“爱国卫生月”活动、健康教育、除“四害”等专项工作。
7、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居民爱绿护绿意识,着力营造主动、互动、联动的创建氛围。
三、坚持以“民”为本,着力推动深入群众
1、始终把群众所想、所愿、所盼、所急作为开展“三城同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诚倾听居民对创建工作的意见建议,让广大居民在创建活动中有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2、推广“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机制,发挥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各自优势,支持社会工作者在志愿服务中的发挥引导作用,提升志愿服务活动成效。
3、通过在社区、小区楼栋广泛搭建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为核心的活动载体,组织居民举荐参与评选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在邻里互助间持久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