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幸福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一,教师“幸福感指数”与年龄有关。中老年教师的“幸福感指数”普遍高于中青年教师。
中老年教职工的心态是知足常乐。他们说得好:“工作30年了,前10年,月工资是40元,想吃点红果酱都要计划很长时间;中间10年,月工资是400元,家里开销要三思而行;现在月工资是4000元,消费上心想事成。”与同龄人比,他们感到很知足,认为是这份工作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幸福与快乐。
这说明生命的愉悦和幸福与价值感相关,同样的生命历程如果价值得不到体现,就不会有幸福感。
当然,中老年教职工也有困惑:财富在不断增加,但是幸福感却在不断下降;拥有的越来越多,但快乐感越来越少;沟通的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诚的朋友越来越少。有人说,他老人家那个时代多好,家里穷得丁当响,但心情特别好;现在家里啥都有,就是心情不好。但中老年教师毕竟经历丰富,在与已往生活的比较中,能感受到幸福,也能紧紧抓住眼前的幸福。
在老教师眼中,现在的青年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他们拥有了前人不可企及的物质条件。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青年教师并没有很强烈的幸福感。我们分析了原因,感到青年教师虽然有更多的追求和梦想,但没有珍惜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生在这样一个幸福的环境中,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幸福的真谛,那真是人生的一大遗憾。
第二,教职工的“幸福感指数”是动态的。学校可以通过有效的沟通和管理,引领教师提高把握幸福的能力,帮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
1,送给教师感受幸福的“钥匙”。通过优秀教师事迹学习、演讲、读教育名著、交流教育随笔等方式,提高教师感受幸福的能力,使他们拥有幸福的心态――一种平常的心态,一种感恩的心态,一种热爱工作、热爱学生的心态,一种没有嫉妒和抱怨的心态。
一、坚持体育锻炼塑造健康体魄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一个人只有身体健康,才能耳聪目明,声音响亮,才能具有充沛的精力,敏捷的反应,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心理健康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基础。由于身体长期衰弱,久病不愈而引起心理失调,心理不健康的现象,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是常见的。有的因身体衰弱,经常失眠,情绪烦躁,对学生发脾气;有的表现为记忆不佳、思维迟钝、注意力分散及意志懈怠等等。因此,教师要想心理健康,首先就要塑造健康的体魄。目前,许多教师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导致身体素质不佳,如熬夜、久坐、不参加运动等,坚持参加体育锻炼是保持健康的前提条件。
二、培养积极心态确定人生目标
上世纪初,两位日本年轻人来到东京,看到有人卖水。一个认为“连水都要钱,看来活下去成问题”,而另一个则认为“连水都能卖钱,看来要活下去不成问题”,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日本水泥大王浅野一郎。还有一个故事,某鞋业公司派两个推销员到非洲某地去搞市场调查,其中一个推销员到非洲之后,第二天就给公司拍电报说:“这里的居民都不穿皮鞋,我明天就回公司。”而另—个通过深入调查给公司拍电报说:“太好了!这里的居民都没有穿皮鞋,我建议在这里建立最大的销售网。”结果,前者受个人责任心的影响和制约,只满足于“是什么,不是什么”,最后空手而归;后者则在“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考中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结果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说明:有什么样的责任心就会“创造”出什么样的价值。这两个人在表现的形式上是责任心的问题,其实它的背后是一个人的心态问题。前者抱着消极的心态,应付了事;而后者具有积极的心态,积极思考,认真对待。不同心态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印证了走向一切成就的起点是积极的心理态度和确定的目标。
积极心态的主要内容包括目标、爱心、自信心、热情、乐观、不抱怨。目标,成功的人与不成功的人只差一点点——成功的人为目标实现找方法,不成功的人为不实现目标找借口。爱心,一个用心温暖别人的人,他的内心也一定温暖。人要从内心深处创造幸福。心理学研究显示,一个感激他人、宽容和乐观的人要比别人更幸福。
那么,教师怎样培养积极的心态呢?
多想一下积极的人生目标。人总是应该不断地向前看,任何时候都给自己前方留一片充满阳光的天空。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在二十多岁刚刚工作时,就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光荣退休”,那么面对漫长的几十年我们的心理能不倦怠吗?如果我们以“三年规划”为单位,每三年给自己定一个可达到的积极的发展目标,那么近10个三年下来,我们自身获得的发展将是何等地惊人,而这样的教师生涯又是多么充实幸福而有意义。
希拉里-克林顿1947年出生,18岁进入大学,22岁就读于耶鲁大学法学院,26岁获法学博士学位,28岁与克林顿结婚,并两次当选全美百名杰出律师,46岁成为美国历史上学历最高的第一夫人,53岁当选为国会参议员,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谋求公职的第一夫人,62岁竞选美国总统,63岁出任美国国务卿。在中国许多人已经黯然退休的年龄,希拉里却选择竞选总统,可见积极的人生目标,足以让人青春常在,芳华永驻。
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教师要学会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节,缓解和减轻心理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压力的自我缓解首先可以调整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世界。情绪放松训练可以采用:(1)放松训练。即通过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的练习,从而使人体验放松的快乐,达到控制情绪强度的目的。神经的放松,尤其是大脑的放松对于消除紧张情绪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转移注意力。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产生的紧张情绪是由于他们过分注意那些令他们担心的事物或情境所造成的。由于他们的注意和紧张构成了一个相互强化的系统,越注意越紧张,越紧张越注意,恶性循环,使心理压力不断增强。因此,转移的方法可以有很多,如经常进行体育训练,适当从事一些家务劳动,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手工劳动,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还可以为社会或他人做一些好事等等。(3)与人交谈。因为教师工作的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交往范围的狭小,所以,当教师出现压力和心理紧张时,应与人交谈,以排解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取得家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会上的其他人的理解和支持,消除紧张情绪。(4)情绪对比。就是使两种对立情绪发生冲突,使正面的积极情绪战胜消极的反面情绪。具体做法就是当教师感到紧张、压力过大时,找来一些极幽默的笑话、相声、漫画、书籍等来听或看,并从内心发出开怀大笑。因为人在笑时,可以帮助人们减轻疼痛和不舒服感,消除厌烦、忧郁和紧张的心理状况。
三、学会交流善于交流
教师要学会与人交流,善于与人交流,将自己和谐地融入到各种人际关系中,保证健康的心理,更好地教书育人。其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尤为重要。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成为与学生沟通的“高手”,知晓学生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学生想象成“天使”,避免使用易造成师生沟通障碍的不当语言。
心理专家给教师开出了“四个一”的药方:一种观念(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一种方式(有效沟通,和谐你我)、一种角度(积极思维,健康乐观)、一种保障(主动宣泄,寻求平衡)。事实上,每个教师都是心理专家,每次教学活动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心理学,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我们就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正确地认识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学会沟通,学会化解,不断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农村教师 教育公平 幸福感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048-02
社会的进步靠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可以说,一支充满朝气、才气的教师队伍在一定程度上能左右整个教育的成败。提升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也是构建和谐中国,体现教育公平的一项任务。对应以上分析的制约农村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提升农村教师幸福感,需要从社会、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出发,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社会要关注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1.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在推动社会文明和创造和谐社会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尊师重教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按时发放乡镇补贴,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每个教室都安装电子白板,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完善医疗、住房等福利制度。
2.寄予农村教师合理的社会期望。教师背负着培育下一代人才的巨大责任,社会对教师也寄予了深切的厚望,甚至将教师视为“神”,以为教师无所不能,一旦教师的努力与社会期望不能合拍的时候,对教师的责难便开始了,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新闻媒体对个别失职教师的大势批评,使整个社会对教师都充斥着鄙视、厌恶、甚至憎恨。社会的宽容和支持是农村教师成长的有利环境,合理的社会期望可以降低农村的社会压力,因此,社会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去衡量农村教师的劳动成果,当社会对教师进行指责、谩骂时,不要把这些压力都推到教师个人的身上,教育管理部门要引导公众对教师建立合理的期望。多关注农村教师的优秀成果和先进事迹,形成社会对农村教师良好的信任感。
二、学校要创造条件优化教师成长空间
1.减少农村教师压力。教师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他们需要发展、需要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很多不必要的工作往往将老师折磨得筋疲力M,“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很多农村教师真实的生活写照,在这样的状况下,幸福感荡然无存。学校领导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农村教师的日常工作,给教师们减压;要善于因材施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避免不恰当的人事安排;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农村教师、学会赞美下属,被重视、被尊重和自身价值得到最大实现正是农村教师幸福感产生的重要源泉。
2.创设和谐人际环境。农村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与学校和谐的人际关系分不开。学校领导之间要做出表率作用,形成一种精神凝聚力,在做出利益分配和荣誉分配的时候进行全局考虑,避免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学校对教师间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行为要予以批评和制止;要弱化竞争,在精诚合作中缓解教师们的压力,让农村教师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快乐的工作,愉悦的生活。
三、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1.提升人格魅力。成为一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才会赢得周围人的认可和尊重,才会有幸福感。要提升人格魅力,首先要具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拥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始终保持一个平和、愉快的工作心境;其次,要具备良好的性格特征,充满信心,并能虚心向他人学习,具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执行目标的决心和毅力,对突发事件能沉着冷静的处理;再次,要具备持久的职业动力,在困境中求进步,在艰难中勇于前行,对工作始终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只有获得事业的成功,才会获得心灵的富足,才会感觉到自己是幸福的。
关键词: 教师职业幸福感原因建议
英国教育家Elizabeth Holmes在《教师的幸福感》一书中指出,幸福感(Well-being)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主观感受,它要求身心之间的和谐,意味着生活中各个维度所具有的平衡感和舒适感。那么教师的幸福感是什么?陈艳华指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刘次林认为:“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专家学者由于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幸福进行诠释,因而对教师幸福感的内涵界说也不尽相同。在当下这种充满人性关怀的氛围中,幸福为何与许多教师无缘呢?这就成了我们关心、思考、探讨与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的原因探析
影响教师收获幸福的因素颇多,在研究这些影响教师收获幸福因素的研究中,许多心理学工作者采用了自然科学研究物质世界的方法:量化分析。不可否认,得到的相应结果,对我们认识幸福与收获幸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笔者认为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在相同的环境中,不同人的幸福感也可能不同,而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却有共同的幸福体验。因此,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探讨问题才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1.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许多教师缺乏对幸福的正确认识与感悟
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的确,这是一个人言人殊的话题。对幸福的理解取决于每个人的幸福观,幸福观是一种理性的认识,通过个体的反思与感悟得以提炼与升华。幸福观与个体的认知取向息息相关,而个体的认知取向受个体的生活实践制约。回答什么是“幸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不仅需要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生活实践,而且需要有一颗敏锐的洞察之心,时刻对人生的阅历加以反思、提炼,获得感悟。幸福是对生活的感悟,它高于感知,是理性的思考与认识。幸福是一种高级情感,它是人们对工作、生活、家庭、学生、学校这些生活的组成元素的同一认识与完美整合的积极情绪情感体验。幸福更是一个过程,个体自身、他人、社会与自然是这个过程发生发展的土壤,四者之间的矛盾是这个过程的动力源泉,个体在处理四者矛盾的实践与反思过程中,幸福观念由模糊到清晰再到形成。与此同时,个体的人格也逐渐完善,从而走向和谐。这正是教师达成心境平衡,收获幸福所必需的。
2.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许多教师缺乏积极的体验
既然幸福是个体对生活深刻的、稳定的体验与感受,那么它自然与个体日常生活的体验紧密相联。因此,幸福感的获得需要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体验和积累,如果个体的日常生活为消极情绪体验充斥,那就很难有所谓的幸福感了。积极的体验需要教师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需要教师有正确地看待问题的观念。
3.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许多教师缺乏获得幸福的途径
布莱希特在他《三个芬尼》的歌剧中有这样一段话:“只是在追逐幸福,殊不知,大家追逐幸福,而幸福却在追逐着你。”的确,每个人终日忙忙碌碌地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但幸福在哪儿?笔者认为教师的幸福可以来自以下途径:(1)教育教学的过程。教育教学是教师的主要工作,有的教师仅仅把教育教学当作是工作与任务,就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有的教师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着和学生知识共享、情感交融的过程。(2)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来源于学生的成功,还来源于自己的充实与发展。(3)教师对学生无私的关爱。幸福,是因为爱和被爱。教师要想幸福,就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在职业中收获快乐,这样,付出也就成了享受。因此,爱是动力,也是获得幸福体验的途径,爱与幸福融为一体。
4.教师缺失职业幸福感是因为教师缺乏发现、创造、收获幸福的能力
幸福能力是指人们追求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能力。一个社会,个体追求幸福的水平越高,这个社会就进步得越快,对教师而言,只有在感知到真正的幸福时,才能体会到创造幸福的价值所在。为什么有的教师能够精神焕发,保持青春与活力,而有的教师则牢骚满腹,脸上愁云密布呢?道理很简单,幸福的教师通常有一颗善于总结、善于思考、善于宽容、善于发现与感恩的心。他们具备了从生活中汲取养料与快乐,以及收获幸福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自我监控能力和反思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胜任自己的工作中体验和创造幸福。
二、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积极的心向
积极的心向是个体主动积极地把外部的信息与追求幸福的观念、信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的确,在教师的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资不高,压力太大,工作重复性太强,学生个性十足,等等。但是当教师具备了这种积极心向的时候,他就会想方设法赋予这些普通的或者消极的事件以积极意义。
2.教师应该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并学会“自我超越”
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职业最高的境界,要想成为一名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就要具有为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良好的性格特征和持久的职业动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需要时间的磨练的,在困境中求进步,在艰难中勇于前行,对自己的工作始终持有一种不懈的追求,是教师取得事业成功的基础。我们常说“超越”。超越现实,超越时空,超越历史,超越别人,其实,人最难超越的是自己。当“愿景”(vision,愿望的景象)与一个清楚的“现况景象”(相对于“愿景”的目前实况景象)同时在脑海中并列时,人们心中便会产生一种“创造性张力”(creative tension),想要把二者合而为一。实践与研究表明,一个人有美好“愿景”的时候,不仅可以激发他的动力,而且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教师应该善于自我反思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这种感受就是“活得有意义”。怎么样才能有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自我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才能找到幸福与意义的标准;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去评判当下的生活是否幸福。当然,幸福还是一个过程,回想过去的时候,它叫满足;面对现在的时候,它叫幸福;指向未来的时候,它叫乐观。只有反思,我们才能调整状态,形成幸福感,获得幸福能力,幸福地感受现在,乐观地面对未来。
4.教师应该增强自己的幸福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幸福是一种感受。对于教师而言,不同的幸福能力会有不同的幸福感受,这取决于教师对幸福的认知水平和体会能力。教师以创造为幸福,以学生的进步为幸福,以学校的荣誉为幸福,以自己的奉献为幸福……教师要正确地定位自己的幸福,将幸福建立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基础上,在幸福中寻找教育的真理,在幸福中感受成长的,在幸福中改正自己的错误……那么,教师生活中的幸福将会愈来愈多,教师的内心将会愈加宁静而富足。
5.教师应该找到自己的归属
教师的归属可以是多元的,既可以是自己专业成长的喜悦,又可以是学生的积极的身心变化;既可以是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又可以是同事之间的关心帮助;既可以是对教学自的向往,又可以是对教育教学重点难点的攻克。当然,教师的归属也可以是变化的、综合的。
无论怎样,有归属的教师是有目标的教师,有目标才能有反思,有反思才能有感悟,再加上积极的心向与自我超越的能力,幸福将属于每一个教师。教师幸福感是教育事业永恒的追求目标,毕竟教师的幸福关系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幸福。
参考文献:
[1]高兆明.幸福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关键词】 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状况分析
A Study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College Teachers. Gong Pimin, Bo Shijie, Li Jianwei, et al. Faculty of Xingta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ubject Well-being of College teachers. Methods 300 teachers of Colleges were investigated by Subject Well-being scale. Results ①There is no obvious disparity on income of College teachers. ②There is obvious disparity on sex, age, professional title and marital status in terms of Subject Well-being. Conclusion The Subject Well-being of College teachers is good on the whole.
【Key words】 College teachers; Subjective Well-being; Status analysis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是根据个体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总体评价[1,2]。它包括生活满意度和情绪体验两个基本成分,前者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后者是指个体于生活中的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愉快、轻松等)和消极情绪(抑郁、焦虑、紧张等)两方面[1]。近几年随着我国政府和学界对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视,主观幸福感问题也引起了国内不少研究者的关注[3]。本研究拟探析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在性别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帮助其自我认识和身心成长。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曲阜、潍坊、济南等地4所高等院校的教师,发放问卷300份,共得有效问卷263份;其中男性114名,女性149名;年龄23~57岁;教龄1~34年;职称分布为助教101名,讲师84名,副教授35名,教授43名。
1.2 工具 采用邢占军编制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4]。量表包括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10个维度;采用从“很不同意”到“非常同意”6点计分法。在本次测量中,此量表的克龙巴赫α系数为0.82。
1.3 统计方法 在取得相关部门同意后施测,所采集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F检验。
2 结 果
2.1 主观幸福感的收入差异 本研究将月收入1000以下的用1表示;1000~2000的用2表示,2000以上用3表示。结果发现,不同收入水平高校教师的主观幸福感没有达到显著差异水平,这与我们对高职教师的研究结果非常一致[5]。
关键词:初中 教师 幸福感 信度 效度
一直以来,人们比较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而对教师的生命质量有所忽视。本研究综合幸福感的两种研究取向,采用质性访谈法探讨了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结构模式,并编制出适用于初中教师幸福感的量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漯河市共9所初中的教师300名,利用学校开例会时间进行团体施测,收回有效问卷284份。
1.2 研究步骤
(1)开放式问卷调查和质性访谈。选取了郑州某中学60名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根据分析结果编制预访谈提纲,进行2~3例预访谈后,修订预访谈提纲,最终形成正式访谈提纲。(2)资料的分析与编码。本研究转录文字近12万字,访谈时间最短为25分钟,最长为90分钟,对质性访谈的结果进行编码、归纳,最后确定核心类别为教学成就感、教学本身、学生管理、社会支持、教学改革、自我提升六大类。(3)项目的归类与汇总。根据访谈结果确定的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维度,编制成43道题的问卷,采用四点等级量表。(4)预测。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市、漯河市两所初中的教师106名,由研究者担任主试,利用学校开例会时间进行团体施测,现场收回问卷,有效问卷97份。依据总分高低排序,以高低分数的27%作为高低分组的标准,删除在高低分组上差异不显示的题目2项,保留项目的鉴别度良好的题项。(5)验证性因素分析。采取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方法对项目做进一步的分析,删除11个项目,最终形成包括32个项目的问卷。正式施测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84份。(6)统计分析工具。使用spss 13.0和amos 4.0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等处理方法。
2 结果
(1)信度检验采用克隆巴赫一致性系数(cronbach)检验各维度的信度指标,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0.658~0.876,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2)效度检验运用验证性因素分析对初中教师幸福感问卷进行了构想效度的分析,gfi在0.85以上,rmsea等于0.05, 2/df的比值小于5,各拟和指标均达到了较优的水平,说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3 讨论
3.1 教师幸福感结构的讨论
本研究打破以往研究的模式,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经过开放式问卷调查、访谈及质性资料分析等步骤之后,确定初中教师幸福感的结构模型为六个维度。
(1)教学成就感。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教师首先提到的是工作。很多教师感到幸福的事情主要是来自教学方面,如学生学习进步,或者通过教师的努力使某个学生发生重大的改变等。对教师来说,教学是基本的业务要求,教学成效的好坏直接体现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教师幸福感的主要源泉来自教学成就感。
(2)教学本身。一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才能真正体验到工作是一种追求,是一种事业。一个真正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对工作是热情的,对学生是负责的,对教学本身是喜爱的,在工作时更多的体验是幸福的。
(3)学生管理。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管理难是教师普遍反映的问题。家长将教育学生推向学校,一个教师管理多个学生精力有限,而且现在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这对学生的管理都有影响。无论你知识有多深奥,管理不好学生,就会影响教学效果,给学生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
(4)社会支持。许多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幸福感之间是相关的。教师的社会支持度高,家庭各睦、同事关系融洽、朋友关系良好,幸福感就高。反之,社会支持度低,人际关系差,不仅影响教学工作,而且影响教师的幸福感。
(5)教学改革 长期单调重复的工作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而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刺激教师的“麻木和倦怠”,还可以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6)自我提升。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有一桶水,而水源则是来源于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最新动态,更新知识,
学生才乐意听教师讲课,教师才能在教学中不断体验到幸福和快乐。
3.2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本研究编制的初中教师幸福感量表是通过借鉴相关量表项目、开放式问卷调查、质性访谈、专家审核等整理分析而成,能够较好地反映初中教师幸福感的主要维度,能有效地对初中教师的幸福感进行测定。但是本研究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是缺少其它外部效标,无法计算本量表的效标效度;其次是取样单一,适用于河南省,量表的可推广性有待进一步考证。
参考文献
[1]冯伯麟.教师工作满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教育研究,1996(2):43-49.
[2]王洪明.市郊中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5):508-510.
关键词: 高校教师 幸福感 影响因素
教师的幸福是教师作为“人”、作为“职业人”和作为“教育主体”的完整的幸福,是物质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统一。高等学校承载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教师的幸福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关注高校教师幸福感,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对于构建和谐高校具有重要价值。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科技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共3所高校正式在编专职教师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为71.9%。其中男性107人,女性80人;未婚组97人,已婚组90人;年龄在25岁以下34人,25―30岁83人,31―35岁21人,36―40岁22人,41―50岁25人,51岁以上2人;理工类102人,文科类85人;无职称组8人,助教组73人,讲师组57人,副教授组34人,教授组15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综合幸福问卷》对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包括幸福指数和健康关注、生命活力、自我价值、人格成长、友好关系、利他行为、生活满意、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共10项内容[1]。经检验,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3][4]。
1.3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和方差分析。
2.结果
2.1高校教师幸福感总体状况。
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5.36±1.66)分,高校教师总体感觉比较幸福。
2.2不同性别、婚姻差异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女教师的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男教师。未婚的高校教师在生命活力、利他行为、健康关注和友好关系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已婚的高校教师。
2.3不同学科、职称幸福感比较(表1)。
研究结果表明,理工科教师生命活力和幸福指数得分显著高于文科教师(p
研究表明,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随着职称的上升而上升,教授的幸福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助教(p
注:学科a p<0.05,b p<0.01。职称c p<0.05,d p<0.01;与助教比较,e p<0.05,f p<0.01;与讲师比较,g p<0.05,h p<0.01;与副教授比较,k p<0.05,l p<0.01;与教授比较,m p<0.05,n p<0.01。
2.4不同年龄幸福感比较(表2)。
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组教师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41―50岁年龄组在生活满意上显著高于41岁以下教师(p
注:年龄o p<0.05,p p<0.01;与25-30岁比较,q p<0.05,r p<0.01;与31-35岁比较,s p<0.05,t p<0.01;与36-40岁比较,u p<0.05,v p<0.01;与41-50岁比较,w p<0.05,x p<0.01;与50岁以上比较,y p<0.05,z p<0.01。
3.讨论
在性别上,高校女教师幸福感高于男教师,这与邱秀芳的研究结果一致[5]。原因是女性在家庭中女性教师要承担贤妻、良母、女儿、儿媳等多重社会角色,所以更愿意体验和表露情感。对大多数人来说,婚姻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婚姻能减缓生活的困境、得到更多的情感和经济支持,从而婚姻能对幸福感水平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年龄变量上,36岁以上高校教师幸福指数高于36岁以下的高校教师。原因是36岁以下的教师大部分刚参加工作,职称、收入都较低,工作缺乏经验,处于适应教师职业的过程中,同时又面临家庭、事业发展等多重负担。30岁以上教师生活稳定,收入乐观,事业也具备一定基础,在工作中容易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这些良好的因素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幸福感。
幸福指数随着职称的升高而增长。教授的成就较大,收入较高,物质和精神生活都较好。副教授正好处于上升阶段,他们努力争取晋升和提拔,虽历尽千辛万苦,但感到希望很大,因此难免产生更多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教师的个人能力一时难以适应,担负巨大压力[6]。
参考文献:
[1]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5:87.
[2]苗元江,高红英.《综合幸福问卷》老年人群应用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8,13(3):23-26.
[3]郑霞.硕士研究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D].南昌大学,2007:18.
[4]苗元江.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7,4(4):30-34.
关键词: 幼儿教师 态度 幼儿幸福感
幸福是人的根本的总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快状态,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主观感受,是人作为生命体的永恒追求。幼儿的幸福感,可以理解为幼儿在所生活的环境中,其各种生理、心理和认知等方面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这些指导性文件都凸显了对幼儿积极情感的关注,尤其是“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体现了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培养让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教育作为培养人、发展人的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幸福能力,即追求幸福、体验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教师的态度主要指教师对幼儿的态度,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以及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教育孩子,决定着孩子们如何成长。幼儿园是孩子们踏入社会的第一扇门,在离开父母之后,教师就成为他们的监护人,他们会把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老师身上,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依循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实施教育,发展幼儿的生命潜能,促进幼儿的主观幸福感受,让幼儿获得幸福和满足,逐渐形成正确的幸福观和自主追求幸福的能力,从而使幼儿逐步发展成为拥有幸福能力的生命主体。
一、教师态度的表现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表现方式促使幼儿从内心感受幸福。教师对幼儿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幼儿的关爱、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语言方式。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情感。如请孩子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幼儿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幼儿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动作方式。“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幼儿的态度,达到与幼儿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幼儿的爱心和善意,使孩子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幼儿心里感到轻松。借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幼儿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及“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相反,如果一个老师不懂得微笑,那么幼儿可能会认为这个老师对他们并无好感,或者认为这个老师冷漠无情,不好接近。如此,师幼心灵交流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3.眼神方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态度。日常活动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一个孩子眼睛应该与幼儿保持对流。
有人调查统计过,学生对不喜欢的老师进行了一番描述,其中有“不耐心”,“情绪不稳定”,“过于严厉”,“粗暴不讲理、讲话刻薄、讥讽挖苦人”,“表情严肃、不和蔼,整天脸无笑容”等内容。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9万多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态度: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我能顺利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二、端正教师态度,促进幼儿幸福感的形成
我认为,要让幼儿获得幸福感首先要端正其正确的态度。不过由于教师也是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教育观念。因此,要每一位教师都做到完美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应怎样来端正教育态度呢?
1.严中有爱,爱而不溺。
《三字经》中提道:“教不严,师之惰。”古人早就知道教育要严格,同样我们的教育也要严格,但严格不等于无爱,爱是严的出发点和归宿,爱要贯穿严的全过程,要做到严而有度、严中有爱。
2.有宽容、仁慈之心。
幼儿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需要我们细心地呵护。由于幼儿能力和经验有限,他们经常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宽容仁慈之心,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幼儿的错误,并将之当做孩子不断进步所必需的阶梯。相反,如果教师总是十分严厉地对待幼儿,不能原谅幼儿所犯的任何错误,这样,幼儿的学习生活会轻松愉快吗?
3.有公平的爱心。
有了老师公平的爱,幼儿在园里就会生活得心安,他们不会为了得到老师的爱而刻意地去表现自己或者通过一些能引人注意的“违规行为”来引起老师的注意,进而得到老师的爱。
4.有耐心,沉得住气。
我们不是圣人,总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是为了幼儿能获得幸福感,我们“有气”时,要注意发泄的策略。比如,在实在忍耐不住时,可先暂时停下“教育活动”,待到心平气和时再重新开始进行活动,尽量避免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可怕的形象”。应保持愉快的心情。孩子是天真活泼可爱的,要保持宽容的心。
5.于循循善诱中教育,使孩子明白真理。
我们的孩子是二十一世纪的新生力量,用传统的方法教育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适的。我们要成为他们的好朋友,聆听他们的心声,从而更好地和他们交流,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这样,他们就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在社会的文化价值体系中健康地生长。
6.活泼开朗,并且快乐常溢于言表。
幼儿年龄小,他们在情绪的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易感染性,即他们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别人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容易受到教师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年龄小的孩子,如我们常见的,刚入园的幼儿,看到别人哭,自己可能也会哭的,有可能会整个班的幼儿都在哭。到这时,教师就很难控制了。我们主张,快乐应成为幼儿教师职业活动中的主导情绪,微笑应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7.努力追求事业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教师要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并不断地从幼儿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只有内心幸福的教师,在工作中才能给予孩子们以幸福。我们要努力追求工作中的幸福,并学会享受工作及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然后让孩子们幸福着我们的幸福。
教师对幼儿亲切的态度,能够让他们获得满足感,使他们敢于正确地面对自己的对与错,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态度,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童年时代儿童最为重要的心理营养是爱。爱的内涵十分丰富,如鼓励、赞扬、信任、支持,等等。长期得不到别人关爱的人,不但不能健康成长,而且会造成幸福感缺失、人格不健全等不良现象,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教师要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成为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使他们把老师当做自己亲密的朋友和伙伴。所以,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态度,只有具备的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孩子的利益出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参考文献:
[1]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晓燕,谢云挺.中国教育问题.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纵然你的理论再高,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我从小就喜欢教师这一职业。现在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教至今已经有几个年头,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的物质生活相对清贫,但精神生活却无比充实。每当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的目光,一张张专注的面容,不由得让人身心激动,似乎融入到无比圣洁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赢得了壮丽的升华。我们的奉献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课堂内外淳淳的教诲,一点一滴,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正如古诗所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是的,教师的职业是平凡而琐碎的,教师的生活清贫而艰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老师们脸上却永远挂着晨曦般的笑容,正是因为老师们都愿自己像一片绿叶,默默地去成就果实的辉煌,才有今天的桃李满天…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是少有的净土,如果能在光荣感之余再多点幸福感,是值得一直干下去的。
说起来,教师这职业到底给了我们许多,比如一份可以矜持一些的心态,一种相对安定的生活,一个三餐准时的习惯……所以,那些多年不见的朋友听说我做了老师,往往都会问:你的薪水高吗?你的待遇不错吧?
可是,即使是再关心我的好友,也无人问及,你幸福吗?
我幸福吗?
幸福是什么?也许我们记住了许多快乐的场面,可幸福却是一种自己灵魂的问答。
当然,你完全可以选择爱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获得幸福。但当你身为一名教师,就有了一份以爱为主题的职业,那就去爱你身边的孩子吧,像宽容你亲人的小脾气,和原谅你的孩子的恶作剧一样,去接纳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关爱别人,是一种发自灵魂的芬芳,一种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会萦绕成一团幸福,紧紧裹住你的心灵。
多少次,当你辛勤的工作日见成效,当你发现孩子们一个小小的进步时,无不欢欣雀跃,这样巨大的幸福感难道还不够吗?
几年的工作经历,使我深深懂得,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她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不是吗?母爱容易出现溺爱,友爱需要回报,情爱是专一、自私的爱。而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积极主动的爱。这种爱包涵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们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但是,我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会无怨无悔,当清晨走进校园,面对一个个标准的队礼,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早”;当走进圣洁的课堂,看到一双双渴求甘霖的双眸,一颗颗等待塑造的无邪的心灵;当课间跟孩子们泡在一起,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我又是那么激动,那么满足,终而丢不下九月的承诺,离不开那笑靥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