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素质范文

教师素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素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素质

第1篇:教师素质范文

素质教育具有全体、全面、全程的特性。作为人的素质,则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因材施教,形成受教育者的稳定的品质和个性特征。如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知识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由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素质则不能用传递的方法去掌握。人们用言传口授的方法,给予别人的是关于素质的知识,而不是素质本身。

教师素质是指教育教学工作特有的品质和能力,它不仅具有个性化的特征,而且还具有专业特征。

实施素质教育意味着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尚的情操和对事业的热爱,还要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它要求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要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研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成为教育家式的教师。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更新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观念陈旧、理论匮乏,以及教育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是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因。因为教育观念落后,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使学生变成了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考试方法僵死,考试内容死板,使得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以分定优劣的评价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教育观念的改变。

现代教育观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参与意识。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推动学生不断地发展。教师应树立符合时展步伐的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质量观,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步提高认识和完善自身素质,实现教育观念的创新。

二、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随着知识的剧增,科技的飞速发展,教师所学的知识和传授知识的办法对他们的职业岗位赋予的要求将越来越不适应,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技能,形成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这样不仅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还对成长中的学生基本能力发展指导有利。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每个人都面临着“学习的革命”的严峻挑战,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不懂电脑、不会外语、不会捕捉和使用信息的人。称职的教师应该是学科知识、人文知识、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等多元化集一身的综合型教师。

三、科学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具有现实性和应用性。培养一支既会教学又懂教育,既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又有教育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教师队伍,其结果可直接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是推动教育发展的真正动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也是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以教育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应该成为每位教师的行动准则。教师队伍是一支教育科研的强大生力军,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起着教育理论工作者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学习教育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参与科研实践,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四、开拓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惟有创新才有希望。教师的创新能力表现在能以创新精神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勇于改革,敢于创造。在教育教学中,要敢于有所突破,在理论上要敢于在前人基础上求新求异,向前发展;在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探索规律,大胆创新实践。

五、高尚的职业道德

新型的教师职业道德,应当是具有高尚的社会道德规范、良好的师生关系,丰富的学识和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渗透着自己的思想、立场和观点。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教师所具有的坚定的正确的政治方向、敬业乐教、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道德行为,其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六、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体魄健康是指人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性等方面的能力。教师特定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特点,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项既包含脑力劳动又包含体力消耗的艰苦工作,身体健康是承担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前提。其次,教师的工作是通过听、看、写、讲来完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有良好的听力、视力和声音,耳聪目明以及声音洪亮是教师必备的身体素质。

第2篇:教师素质范文

作者:尹红领 单位:郑州职业技术学院

充分认识“三平精神”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展示了河南人民在指导思想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追求,对实现中原崛起美好前景的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体现了河南人民满腔爱国热情与务实创新的结合、日常工作稳步推进与激情张扬个性的结合。“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突出了广大干部群众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勇于担当、攻克难关的精神境界,蕴藏着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三平精神”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和日常表现,努力做好每一个平凡的工作,忠诚履职,攻坚克难,不断开创工作和美好生活的新局面。“三平精神”是新时期河南精神的高度凝练和生动展现到2020年,把河南努力建设成为农业先进、工业发达、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实现中原崛起,是全体河南人的期盼。中原崛起,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硬实力,还需要能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的精神软实力。自古以来,为了追求幸福美好生活,中原儿女孜孜以求,培养历练了河南人吃苦耐劳、朴实肯干、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三平精神”就是中原文化优秀内涵的传承,是河南精神内核的发扬光大。既与河南人民特有的愚公移山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一脉相承,又集中展示了新时期河南人求真务实、不懈奋斗、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是新世纪、新时期河南精神的高度凝练和生动展现。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未来,教育是民生。教育事关河南崛起的大局和长远。当前我省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关键时期,要认真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的难题,就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弘扬包括“三平精神”在内的河南精神,才能推动我省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强力支撑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三平精神”激励着广大教师铸就高尚师德在《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中讲道:“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河南崛起的过程中,更需要一种“精神”。“三平精神”正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精神。“三平精神”既是教师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充分体现,也是对教师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三平精神”,体现了教师所应具有的工作热情和拼命精神,道出了教师不平凡的平凡人生,呈现着教师不懈努力的精气神,体现了教师敢于担当的历史使命,促使广大普普通通的教师,踏踏实实,不畏艰难,铸就塑造人类灵魂的高尚师德。

忠于职守,提升素质,在平凡岗位中争做“三平教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崛起,教师为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深刻领悟“三平精神”,必须在教书育人的工作岗位中提升素质、争做“三平教师”,在思想观念、专业发展、自我反思机制和工作方法上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1.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必须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牢固树立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广大教师应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是要经历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是教师个体对职业发展目标的设想和努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的人生价值。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能,教育智慧。教师专业理想,主要包括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它解决专业服务的方向问题。教师专业知能,是指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它解决“用什么服务”的问题,包括知识结构,即科学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等;专业技能与专业能力,即良好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与反思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养等。教育智慧,是教师运用其所积累的全部综合知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判断和解决的能力,解决“能不能服务”的问题,它是建立在前二者的基础上,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伴随着平凡的岗位、平静的心态和平常的生活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则能促进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3.建立教师的“沟通———反思———建构”机制沟通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特定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它是自身知识能力、表达能力、行为能力的发挥。沟通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信息发送者应清晰地表达信息的内涵,以便信息接收者能正确理解;二是信息发送者重视信息接收者的反应并根据其反应及时修正信息的传递,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教师要加强与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状况,做到因材施教,关爱每一名学生;教师之间也要加强交流沟通,才能取长补短。反思,正如黑格尔所言:反思以思想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其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思维和思考,另一方面是指对自身的思想和思考进行再思考。它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和校正纠偏式思维,是人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反应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必须不断反思自己对学生的一切言行,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方式,立足加强自我修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才能有长足进步。建构,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人的认识结构的建构,指人的认识结构的建立或构造的过程;二是人的认识观念的建构,指人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建构或重建的过程。认识结构,是自身由各种认识能力要素所组成的结构;认识观念的结构,是主体凭借在大脑中形成的认识结构,对所获取的信息在选择、加工、改造的基础上,按照正确反映客体的要求把这些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为观念信息系统的过程。教师应立足有效的交流沟通和自我反思,不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出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教育能力。在“沟通———反思———建构”机制中,沟通是反思和建构的前提,反思具有批判性,建构则具有建设性,这三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和循环上升式发展,促使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认识事物规律、解决学生问题等活动。同时,教师通过建构起来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工作,推动工作顺利、有序、高效进行。4.深刻把握“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三具两基一抓手”是在工作实践中得出的真知灼见,是破解教育教学发展难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更是教书育人的有效策略。“三具”,就是做任何学生工作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切实抓好班级基层、打好知识能力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活动)项目带动作为各项教育工作的总抓手。学生无小事。做学生工作,无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必须遇到困难要突破,观察学生的思想和举止要深入,使学生工作覆盖照顾到每一名学生。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过分在意分数的高低。做学生工作,更加注重身教,更加注重通过活动来锻炼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第3篇:教师素质范文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这场变革首要的和根本的任务是教育目标的转变。它以发展人的素质为总目标,实施立足未来的长期教育行为,追求教育的长久效应,“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要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协调统一、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创造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素质教育的社会氛围。同时我们更要意识到学校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站在这个主阵地前沿的则是广大教师,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提高自身素质。常言说“打铁需要本身硬”,教育者素质的高下是能否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和保证。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工作者,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几方面,那么教师也应该从这几方面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首先,教师要具备优秀的思想品质。

要加强师德修养,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要求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教师更要遵守工作纪律,忠于职守;要求学生清除污言秽语,教师必须禁绝一切不文明语言。要增强热爱学生的感情,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发扬民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形成平等相待,心心相通的融洽的师生关系。要认识到教师道德修养如何,不仅是教师本身素质问题,更重要的是它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要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素质教育对教师的文化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教师就要努力学习素质教育所必须的教育理论和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做到全面发展,一专多能,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以后,教师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就有了较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研究和改进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三、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教师首先要有较高的劳动技能,对于教师来说,劳动技能主要表现为教学技能,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熟练掌握教师应具备的语言表达、板书、操作等基本功。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的拼时间,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单纯灌输等陈旧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培养他们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要通过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劳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它们感到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这样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教师必须有良好和身心素质。

第4篇:教师素质范文

关键词:教师素质心理素质自我提高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新的世纪,对人的要求更高,更全面,没有良好的素质,难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更谈不上在改造社会和创造社会中有所作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是影响教育质量最直接的因素,是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在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是提高教师的素质。现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一、教师素质的概念及构成

关于教师素质的定义描述较多,如:

(1)“教师素质是教师稳固的职业品质,它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科学教育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时代特点的思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身心特征和职业修养。”

(2)“教师素质是指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及将各种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

有关教师素质的结构有许多不同的提法,如:

(1)“教师素质结构应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外在素质七项因素”。

(2)“教师素质主要包括知识、智能、个性三方面的静态素质和协同性、系统性、事业性三方面的动态素质”。

(3)“教师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等”。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经过大量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所必须具有的身心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其本质特点是指教师自身的质量,即教师身心发展的总水平。其构成要素主要是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对教育教学地影响尤为重要。“教师是什么样的人要比他教授什么更为重要。”(KarlMenniger)

二、教师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指表现在教师身上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意志品质、情感过程、职业兴趣、智力与能力、人格特征和教育信念等。

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从能力方面看,教师的基本能力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注意分配能力和敏捷的思维力等。这些能力是从事教育事业必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此外,教师的特殊能力还表现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决策、教学监控等多方面,如有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反思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教师的智力和能力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带学生走进了知识的殿堂,而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坚韧不拔的意志,健全的人格不但影响其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地健康发展。

教师健康的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动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人格发展和形成”。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心理素质(非认知因素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兴趣,勇于进取,勤奋向上;性格开朗,自我悦纳,胸怀坦荡;情绪稳定,自信乐观,有轻松愉快的心境,善于自解;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面对挫折,有较强的承受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扬合作精神;乐于交流,有较强的适应性。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心理成熟度、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对于教育教学质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事实和研究均表明,教师心理健康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教师心理健康地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健康地心理是教师良好身体素质的必要条件。长期不良的情绪和心理,如烦恼、紧张、焦虑、抑郁等都会通过影响神经生理机制、内分泌机制和免疫机制等损伤机体的功能,导致生理上地不健康,甚至病态。反之,心理上的健康会有效增强身体机能,促进生理健康。其次,教师心理健康与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有密切相关。只有教师处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积极投入工作,充分发挥其潜能,因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工作效果,而不良的情绪与心境则会直接抑制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甚至消蚀其意志与事业心。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心理健康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师生互动的过程与质量以及师生的关系的建立与性质,从而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积极或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性、人格品质的发展。只有心理积极、健康的教师,才能在教室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心情愉快、如沐春风;而自身情绪紧张、烦躁、忧郁的教师,常常使教室形成一种紧张与压抑的气氛,使学生惶惑不安、如坐针毡。教师的心理情绪问题及其导致的不适宜教育行为常常会直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过度焦虑、压抑惑抗拒、逆反,因而严重影响学生人格、情感的健康发展,并极易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丧失学习与行为努力的动机与进取心,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三、教师心理素质自我提高的途径

教师心理素质提高从外部条件看可通过政策、管理等加以改善,如加强职前、职后培训,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等,但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心理调节塑造健康心理品质,是承担教师角色、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

1、热爱教育事业,悦纳自我是教师心理调节、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前提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而是一个需要甘于奉献的事业。对学生真诚的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热爱自己的教育岗位,所授学科,不断进取,不断学习先进科学,先进文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做长流水。能够自我接纳,一个能够善待自我,尊重自我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接纳和善待学生。

2、磨砺意志,塑造性格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

教学是一种精神消耗,教师的劳动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极其复杂而艰巨。教师若没有坚韧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师的意志品质和性格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的形成,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其个性品质形成时期,教师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师本人的人格特征、言行举止等对学生施加影响。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磨砺意志,矫正不良性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3、关注心理健康,学会自我调节是教师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措施

当前,考试升学的巨大压力,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前所未有的社会要求与竞争压力使教师经常处于巨大的精神压力之下,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和心理疲劳,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从职业道德规范看,人们对于教师地德性要求显然来得更为严格。被奉为“至圣先师”的孔子就常常担心自己“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后者如孟柯强调“教者必以正”,要求教师“独善其身”;董仲舒提出“善为师者,即美其道,又慎其行”等等,如此种种,为我国历代教师规定了基本的职业操守,成为社会评定衡量教师的主要依据。然而,现时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教师偶像地位的渐趋失落,造成了教师内心的惆怅、彷徨和失落。倘若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教师的职业特点需要教师具有稳定的情绪和自控能力。Goleman(1995年)在他的《心理智力》一书中论述道“那些能进行心理调节即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并能理解和有效地对待他人的感情的人,往往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占据优势。”

具体方法有:一是合理释放“宣泄法”。这是一种通过适当渠道把胸中的郁闷释放出来。当你为一件事所困扰时,不要闷在心中,而要把它讲给你所信任的人听。这既可以使情绪得到缓解,又可以从对方那里得到忠告,从而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情绪转移法。转换情景,转移注意,改变心境。三是暗示微笑法。笑能消除精神和神经的紧张。当你自感情绪欠佳或精神紧张时,可以和亲朋好友娱乐一番,讲几句话,笑上一阵,利用积极地心理暗示改变心情。四是升华转化法。这是调节情感的最高形式。就是将因为某些挫折或困扰而引起的消极情绪转化为具有社会价值的行动,将挫折化为动力,将压抑变为激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能使人忘却烦恼,给自己带来愉悦等等

第5篇:教师素质范文

在影响学生成绩方面,政治教师应具备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素质;在影响课堂教学成效方面,政治教师应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素质;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政治教师应具备设计教学方案、制定教学计划的能力和激发学生情感、驾驭教材等素质。

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已得到了明显改进,按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政治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方法普遍改进,教师都意识到了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并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讲授法”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课堂评价取向仍受到限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试成绩仍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潜能未被完全列入评价标准。此外,教学手段还比较落后,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授课的教师数量较少。因此,政治教师应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继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

二、达成初中政治教师素质新要求的策略

1.宏观策略。从宏观层面上看,达成初中政治教师素质新课改要求的对策为:提高教师队伍福利待遇、改进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加大政治教师的培训力度。物质待遇的提高可以防止教师队伍人才流失,同时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在改进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方面,可以建立优秀教师认证制度,让优秀的教师得到回报、受到奖励,发挥榜样作用。提高初中政治教师素质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加大培训力度,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各方面专业素质。

2.微观策略。从微观层面上,也就是从教师自身出发,达成初中政治教师素质新课改要求的对策为:加强学习、不断进行自我更新和反思。政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是政治课程特点的要求,也是新课改的需求。同时,教师要注重自我更新。

第6篇:教师素质范文

一、崇高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作为教师,良好的师德是教书育人的基础,要求教师一定要信念坚定、理想崇高、勤业敬业、热爱学生。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那么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教师要能够在教育事业中甘于奉献,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去影响和激励自己的学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广博的文化素质

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广博的知识是教书的关键,所以教师必须具备人为素质和科学素质。教师应该知识渊博,修养深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读书,读书,再读书……他把读书看作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提倡老师要“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其实这就是在要求做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提高,只有自己具备了过硬的知识本领,才能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上取得成绩。作为教师,不断的学习是提高自己文化素质的一种方式,同时我们还可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调查增强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如果能够恰当的把实践的成果和教学工作很好的结合,那也是教师的一个创新能力的体现,也是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途径。

三、过硬的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知识应该扎实,现代教育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特别高,所以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新理念和自觉性,教师要不断的进行知识创新,在课堂中要大胆的创造性的使用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名老师是否能够把课上好,主要是看教师的专业素质,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能够把新鲜的有趣的东西与书本的知识相结合,那是教师过硬素质的体现,但是如果教师照书本生搬硬套,不能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那是教师专业素质不过硬的体现。教师就应该对自己的学生负责任,所以教师应该练就过硬的专业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是从事教师职业必备的条件之一。教师应该时刻精力充沛、处事乐观。因为心理素质是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对外来“压力”的排解,直接制约着个人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比如,有些班级总会有些调皮的学生喜欢戏弄老师,让老师很尴尬,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很气愤、很冲动,和学生发生了正面冲突这是很不理智的,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理性的来处理好这种问题。使学生心服口服的同时,又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发展。

五、仁厚的爱心

教师应该时刻具备爱心,来爱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如果一名教师不爱自己的也不爱自己的学生,那么何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又怎么能把学生教好呢?所以教师应该时刻保持用自己的爱心去爱自己的工作和学生,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有时候教师的一句关心会让学生倍感温暖,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惜自己的爱心,应该把满腔的热忱都奉献给自己的学生和教育事业。都说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这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孩子的承受能力还不够大,有时面对一些问题就会很偏激,那老师就应该用仁厚的爱心去关心他感动他。有时教师一句简单的问候就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作为教师,奉献自己的爱心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六、不断创新的精神

教育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要不断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更新的教育理念奉献给学生,来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积极开展创新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这一本质决定了教育应该不断进行全面的创新,它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制度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创新以及整个教育体系的创新,也就是在真正意义上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很多教师,从工作开始就用一本书,就用一些固定的方法来讲授同一个问题,久而久之,使学生感觉学习的知识特别的落后和枯燥,所以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在教学中大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总结教育经验,为促进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教师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一旦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身教和师表就无法落实。所以,创新精神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所占的位置格外重要。21世纪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作为教书育人的当代教师,必须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果总是用老思想老眼光看待事物的话,那么不仅仅制约自己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进步。所以,教师的创新素质必须是全方位的,具有开放性和突破性。它不仅仅体现于教案中、课堂里,而且还体现于终端教学对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思想,不断进行学习和自我提高,为教育事业做出更突出的贡献,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教师素质范文

在素质教学中音乐教师担负着审美教育的重任,在这种特殊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既要有高尚的师德,又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既要有较全面的音乐技能技巧,又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修养;既要有健康的体魄,又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所以音乐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是对教师素质的整体要求,因此素质教育对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良的音乐素质教育思想

这是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前提, 既把握方向, 又提供动力。发展学生基本音乐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整体基本素质发展; 从教育关系和过程而言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和主动精神, 民主合作、生动活泼地展开校内外音乐教育教学活动。音乐教师具备了科学的音乐素质教育思想, 才能因材实施音乐教育, 既使每个学生在音乐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小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合格标准, 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音乐素质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成功观。学生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他们都处于成长期,可塑性很大,每个学生只要教育得法都能够成才。人才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学生都有其长处,都是要求上进的,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强心。并且自觉而不是自发地、积极充分地发掘音乐教育在“辅德、益智、健体、育美、促劳”中潜移默化、渗透陶冶的功能,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更要耐心和谨慎,不可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促使学生的整体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而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需要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这里我就要说说音乐教养能力,是指其利用音乐对学生的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等方面陶冶、促进的能力。它强调音乐教学活动本身的教育性力量必须得到加强, 强调音乐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强调音乐教育过程不仅是客观的, 也是具有主观性质的。音乐教师具有了这种能力,才能把音乐教育真正作为一种精神生活, 成为品行高尚、才识卓越、为人表率的“人师”。在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观,不断学习,努力充实自己,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在当代科技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的走进中小学课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 对象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将音乐欣赏教学素材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和动画等手段结合多媒体技术,制作适合课堂教学的音乐课件,以多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让枯燥教学变为兴趣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变单一式教学为立体的启发式教学。

三、要有精干的教育教学艺术。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而要提升音乐文化素质,而其基础应是音乐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各种文学艺术修养的提高与完善。在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师作为美的使者主要是通过音乐审美的作用来实现的,教师的审美修养可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作用,增加学生的向师性,进而使学生喜爱音乐课。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良好的审美修养不仅体现为懂得美、能够发现美,而且还要善于创造美。首先是文学素养的提高, 因为对音乐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 需要文学素养的支持,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文学素养, 才能进入音乐作品中那种令人喷发出激情火焰的精美绝伦的思想艺术境界, 才能深入浅出而又出神入化的开展好音乐教育。其次是多种艺术门类素养的提高, 诸如绘画、书法、雕塑、舞蹈、戏剧等艺术。这些艺术素养的提高,必然会促进音乐素质和音乐教育素质的提高,促使音乐教师由音乐知识技能而深入于其后的音乐艺术精神, 更进而把握到此精神具有者的具体人格, 促使音乐教育中的师生双方的人格均在音乐中沉浸、融合, 达到人格陶冶或教化——即素质教育之目的, 亦即是音乐教育的最高境界。

此外,音乐是情感体验艺术,音乐教育是情感体验教育。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音乐体验能力、具备较高的音乐鉴赏水平,这是胜任新的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能够感悟和理解音乐内在的情感,能够体验音乐作品真正的内涵,领悟音乐作品的精神真谛,理解它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教学是师生共同交流音乐信息与分享音乐美感的过程。因此,教师音乐鉴赏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音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四、注重教学反思

第8篇:教师素质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 英语教师 文化素质

一、英语教育思想的转变

1.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忽略了英语教育的人文性目的。英语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兴趣和信心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基础,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关键。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息的培养,具体包括帮助他们认识自主学习的作用和必要性,转变他们的学习观念,帮助他们意识到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本人,使学生学会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成为自主独立的英语学习者,自我管理英语学习,培养良好规律的英语学习习惯等。此外,以学生为本的英语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技能,主动协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大提高效率。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社会的人才的要求不同,这就必然要对我们的教材实施改革,使之适应社会的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也是被使用得最多。如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界、科技界,英语是国际性语言。故外语教学内容也是与时俱进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涉及艺术、科技、音乐、天文地理、健康饮食、肢体语言、文化遗产和未来生活等。这些均要求英语教师的素质与时俱进。

二、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文化素质

现代课程中提出了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级别目标,为了尽可能地完成教学目标,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做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素质。在英语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的时代,教师要从权威性的教导者,转化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甚至是合作者,首先就需要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具体包括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同时应具备丰富的辅导和支持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方法,同时宽宏的心胸、耐心的性情也不可缺少的。新时期英语教师不能只是被动地执行课程标准,应当是课程设计的参与者,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和研究者。现代课程的英语课本中包罗万象,十分具有时代感、思想性和真实性。新时期英语教师要积极地为自己创造后继教育的条件,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同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要求外籍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谈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通过教师间的交流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提高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总之,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充电”,通过自学、互学、进修等多种学习渠道不断提高英语专业知识及英语教学水平,才能把学生带上良好的英语学习轨道。

三、如何提高自身英语人文素质

1.丰富词汇

要提高自身英语素质,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而将阅读能力比作成功的建筑,那么词汇便是建筑材料,如果建筑材料不充足,任何建筑都是空中楼阁。词汇量是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

为提高教师的阅读能力和水平,首先:①要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记住单词对于教师来说又是一个难题,对于记单词,要切记不能死记硬背,在刚接触英语的时候老师都教过我们音标,而根据音标去记忆单词是最有效的,也是最不容易忘记的。②要尽可能多地记一些常用词的搭配。③借助所学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当然,猜测词义也很重要。必须能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④英语的构词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合成,另一种是派生。英语单词构词法以派生为主,了解构词法并记住一些派生词词缀,可以扩充单词量,也可猜测生词词义。

2.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的影响,作为国际通用语,英语早已成为社会活动各个方面国际交往重要工具。随着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深,以英语为载体的各种信息遍布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阅读能力看似比较容易提高,事实并非如此。

大量的阅读不但可以使教师温习已掌握的词汇,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助于良好语感的建立,促进其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的英语综合素质,更是教师持续进步、长足发展的坚实基础。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通过分析一些普遍存在的限制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的因素,提出一些较有实际意义的策略,也能为提高教师的英语阅读能力服务。

3.讨论和写作

书面表达既考查教师基础语法知识和语言知识的运用,又提高审题和布局谋篇、组织成文的能力,从而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这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须掌握以下七种技能:英语书面表达的书写技能(包括拼写、标点等等);准确的审题技能;指导性写作的用词技能;在特定题材下、特定时间内的书写速度;运用语法来表达意义的技能;语篇的整合技能;交际技能。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讨论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对我们所思所做开展讨论,能使我们对该写什么、怎样写有所了解。在讨论中,我们能集思广益,互相借鉴,对讨论的材料有话可说。这是写作之前的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写与说具有相同心理语言的形成过程,都需要先形成要表达的思想和信息,然后再将信息编成有意义的句子或段落,进一步则能形成个人的思想。实践证明,只要把对话及课堂讨论当作写作的阶梯,就能更好地训练我们的写作能力,拓展我们的思维,便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自由发现空间。

其次,我们的老祖宗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强大的阅读功底是写出好文章的保证,只有输入得多了才能输出得多,因此一定要多读课外文章还有精读文章。

四、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方法,是广大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英语教学中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CALL)是现代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不断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实际过程中为英语素质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能提高个人的素质。

总之,实施英语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这一工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的好坏对整个英语素质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期教师的文化素质不能只拘泥于某一方面,应该是多方面的。教师的素质与学生的素质、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在新时期,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探索,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赶上教改的步伐,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新时期英语教师需要不断充电,完善自己的教学手法和知识储备,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雪梅、康淑敏.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研究,《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2).

[2] 范治光. 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

[3]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4] 李树河. 大学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呼和浩特,2005年,3(4):50-52.

[5] 马国英.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J]. 太原科技,太原,2005年,9:86-87.

第9篇:教师素质范文

音乐教学从它的教育功能来看,对培养合格人才,提高人才的全面素质承担着重要任务。从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和审美观点。从这些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新时期的音乐教师,我认为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一、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革命的理想

有一定的思想道德修养,懂得职业道德,做到教书育人,尽职尽责,要勇于进取,勇于创新,虚心好学,独立思考,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热爱音乐教育事业,具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关心和爱护自己的教育对象,具有为培养人才贡献毕生精力的献身精神。当然,以上这些,也是其他学科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修养。

二、应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

理论修养包括艺术概念、音乐美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理论、音乐教学法的理论和音乐专业理论。

三、具备相应的文化素质

只有专业技能而缺乏文化素养,对提高文化素质、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打好知识的基础。如,需要总结工作,写论文,总结经验,课堂教学语言规范等,没有语文基础和文学修养是难以胜任的。

四、应具备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

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基本乐理、声学、复调、初步作曲技术;视唱练习的技能、歌唱的技巧、合唱指挥和乐队指挥能力;键盘乐器应达到一定的技巧,能独立演奏和伴奏;还应掌握一种或两种选修乐器;对舞蹈要有一定的认识和技能技巧,能够指挥学生完成不太高难的舞蹈动作;要对中外音乐作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能分析音乐史;具有开展课外辅导活动的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具备音乐教学法的基本理论

师范院校和在职培训培养师资,不懂得音乐教学法,即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它只是完成了培养师资的部分任务。由于学校音乐师资数量奇缺,质量不高,即使有音乐师资也是单兵作战。教学再不甚得法,就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好比要过一条河,却没有桥或船。因此,新的师资初步学习和掌握教学法的理论,就等于解决了桥和船的问题,否则过河是很困难的。音乐教学法是一门教学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音乐教师在作为学生专业学习期间,就应了解音乐教学大纲,明确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原则、教学内容和要求,懂得教学的基本规律,具备这些素质和修养,一名教师才能胜任本科教学,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