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政教学范文

思政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政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政教学

第1篇: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职教育;实践应用

1高职思政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高职思政教学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互动

传统的高职思政教学模式教学中心在课堂上,上课的学生人数较多而且比较集中,思政专业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如果仅靠课下有限的交流,无法同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只能让学生被动地学习课堂知识,依靠这种教学方式将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2高职思政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时效性有待加强

现在世界形势发展加快,而高职思政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会涉及到该部分内容。当前高职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相关内容更新不及时,使得该门课程的实效性有待加强。另一方面,高职思政教学当中的思想理论也需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帮助大学生塑造科学的三观。只有将高职思政教学传统内容进行更新,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建设中来。

1.3高职思政教学传统教学模式缺乏丰富教育元素

传统的高职思想教学模式的教学资源主要集中在课本中,这样的授课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平时进行课堂建设的积极性,使课程缺乏应有的灵活性和丰富的教学元素。尤其是对于网络资源的忽视,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针对以上高职思政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考虑如何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相关教学实践:

2.1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必要性

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思政教学中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共同研究解决挑战以及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现阶段,我国高职思政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的发展成效,但是面对在实践教学中产生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2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首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让教师与学生实现角色的互换,并通过这一方式,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高职思政教学教师需要将课堂建设的重点放在课堂互动以及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明确这两方面;其次,也可以通过设置有模拟讲堂让学生分组对知识点进行解析,让各团队来给同学们上课,讲出他们的观点等等;最后,学生需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思想模式和学习方法,也就是说,学生之间通过团队配合在课堂上进行对知识的学习和深入理解,而教师只是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指导,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

2.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颁奖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

网络平台内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创造云平台,将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进行制作,然后将这些资源在网络上进行分享,依靠社交软件与学生在课下积极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近况,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以及普遍应用性。基于此,学生就可以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传统的高职思政教育已经难以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新课程改革下制定的新教育教学目的,本文提出了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及对应的策略。事实上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将翻转课堂的先进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思政教育课堂当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江梅.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2014,(11):100-103.

[2]刘长生,刘新桥,黎湖广.以翻转课堂来推动未来高职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1):101-105.

第2篇:思政教学范文

1.1更注重对教学水平的提升

面对信息化时代所带来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也在不断的考验着教师的教学水平。而多媒体技术的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加强教师对现代技术的学习,同时也可有效的促进对教学方式的研究,以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1.2更有效的吸引学生对思政课程的注意力

作为深受现代科学技术影响的一代大学生,对新型事物的追求的特点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如何更为广泛的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融合思政课程的精髓是大纲要求的重点。而多媒体技术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各个方面让学生去学习,因此,在思政课程对学生的开发方面更具备主动性,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对该课程的注意力。

2系统功能设计

该系统的使用者主要为思政教师和学生。因此,结合思政课程的实际,该系统主要的需求则包括对思政教学资源的共享、思政课件的开发、教学课堂的互动等。其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则主要是根据思政老师教学的需要,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进行课程优化、作业布置、个性化的设置,同时还借助该信息系统,实现对后台数据库的资料更新、上传思政视频以及上传思政课程习题库、建立思政考试系统等,以此体现出现在教学理念下的个性化、人性化发展。从而实现了从课堂上,再到课堂下学生都可进行自主的学习和管理。因此,该系统有具有作业提交、课后评价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此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而在该系统的设计中,其主要包括网络采编工具、后天数据库、课件演示工具、电子笔、白板等。

3客户端功能设计

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将客户端功能划分为资源管理、课件编辑、思政课程备课、课堂互动四个不同的模块。其中,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教学资源数据库和学生资源数据库。在对思政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对不同的班级的每个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并掌握不同学生在思政课程方面的进度。而在这其中,采用的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对系统不同功能的集成,并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的管理,以此满足《思政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个性化的发展。课件编辑管理则是通过web浏览器,实现对课件的演示、视频的播放等,并通过该系统完成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实现对学生的课堂测验、作业布置、电子笔等功能。备课系统则是不再需要教师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纸质的备课,而只需要通过学生对教师在课堂的讲解的情况,并根据学生的教学评价进行的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学生备课系统。通过该在线反馈,对自身的思政教学的进度进行调整,对并对其中的相关测试的题目进行重新设计,测验的主要的内容等进行把握。而这种方式改变了思政课程教学中传统的在期末后方才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具有很强的实时性和互动性,更好的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思政课程方面的沟通与互动,更好的调动了学生思维。课堂教学则是将原本的现实的教学环境进行虚拟化,通过这种三维立体的方式,实现教学三维化、教学策略智能化和平台统一化。通过该模块,教师可对网上的资源进行实时的调动,或者是将相关的学习资源放置到网上,以此实现学生可对教学资源进行实时下载并学习的功能,让广大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来。而甚至是通过这种三维立体的动态模拟,使得学生能够让学生感觉到自身身临其境。如在演示中国近代抗战历史的时候,透过这种三维立体的画面展示,让学生能对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有更深刻的体会,并在接下来对中国近代历史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同时,通过该学习模块,实现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如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并对该视频所表达的含义进行测试,而学生则通过该虚拟教师进行抢答,更使得该系统具备互动性和趣味性。其他模块则主要包括对思政课堂的实施采集,并给老师提供学生出勤管理、题库管理等不同的功能。

4系统关键技术

针对该系统的设计,则主要包括用户登录、课件管理、课件编辑、课堂管理、课件等,同时其主要包括素材、试题、课件和学生信息等数据库。其中用户登录则是根据用户的权限进行登录,在登录后思政老师进入到自身的功能界面。首先,系统采用技术,实现了传统文本编辑器所不能实现的功能。通过该组件,使得系统可对多类不同数据库的管理和访问,因为在该数据库中包含有学生数据库、试题数据库、课件数据库等各种不同的数据库。运用该技术,搭建了不同文本和数据库间的桥梁,以此更好的实现了对系统访问的需要。其次,课堂教学中采取的动态数据库编辑和数据采集是实现课堂管理的核心。其中的课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学生在考勤、学习等各方面都的了解,而这种方式可通过条形码技术和日志签到的方式实现,以此更好的实现了对你思政学习学生的动态的管理。同时,其中的学生提问、课堂检测等,则都是对学习效果的实时检测,更好的促进了课堂的互动。

5结束语

第3篇:思政教学范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后,依宪治国在国家依法治国方略中的核心地位愈加重要,在此背景下宪法教育在公民教育中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中学宪法教育作为公民宪法教育的重要阶段必须引起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好中学宪法教育问题,并有效提升中学生宪法教育的效能,是新时代实现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中学宪法教育的概念

宪法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始终,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核心,其意在培养和增强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既是实现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1]

中学宪法教育是我国国民宪法教育的重要一环,是针对中学阶段的青少年进行系统宪法知识教育、参加宪法学习实践活动,培育宪法思维、树立宪法信仰,最后自觉维护宪法权威的过程。当前我国中学宪法教育主要以思想政治课为载体,以宪法主题活动、不定期憲法教育讲座、课外宪法实践教育为补充。

宪法教育融入中学思政教学的必要性

宪法教育融入中学思政教学,是优化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内在要求,是培育中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力措施。宪法教育应成为核心素养的教育载体,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效果最大化。[2]宪法知识是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譬如,涉及我国政治经济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公民基本权利等宪法文本的内容均有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提及。中学宪法教育应首先以思政教材为载体,注重对课本宪法知识的挖掘,构建起教材内部宪法内容的联结。

宪法教育融入中学思政教学,是加强培养中学生宪法意识,贯彻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推行依法治国,核心在于依宪治国,依宪治国离不开对公民实行宪法教育。通过高中阶段的宪法教学,能让大部分公民在学生阶段接受最基本的、最系统的宪法教育,普遍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从而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宪法教育融入中学思政教学的路径

加强宪法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宪法教育教学能力普遍不佳,与其没有系统接受过宪法理论的学习关系甚大。宪法教育融入中学思政教学,需要我们加强对思政任课教师的宪法理论培训,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宪法教育教学培训机制,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宪法素养和宪法教育教学能力。同时应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宪法信仰教育,只有老师发自内心的相信、热爱宪法,自身树立坚定的宪法信仰,才能让宪法教育变得更有热度、更有温度、更具感染力。

增进学生对宪法教育的情感认同。目前中学宪法教育仍主要集中于对宪法文本的解读,教学内容略为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涨。宪法教育融入中学思政教学,需要我们不断丰富宪法教育的教学内容,増进学生对宪法教育内容的情感认同。通过讲授我国宪法的制度修改史,让学生从内心认真对待宪法;通过中外宪法的制度对比,深化学生对现行宪法的信任感;最后通过宪法事例教学,以实际的宪法事树立学生对于宪法践行的责任感。

推动中学宪法教育活动的常态化。宪法教育融入中学思政教学,需要我们强化中学宪法教育的仪式感,推动中学宪法教育活动的常态化。从高中宪法教育的实际出发,中学宪法教育要实现常态化必须重视除中思想政治课堂外的宪法教育活动。例如,可以充分利用例行班会与国旗下讲话等德育活动,让中学思想政治课中的宪法教育在课后到巩固与延伸。中学思想政治课宪法教育要实行常态化需要跳出课堂的限制,从时间、制度各方面保障宪法教育的实施。

营造良好校园宪法文化氛围。中学生宪法信仰的树立离不开良好的校园宪法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校园宪法文化氛围应从“硬环境”与“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出发。就“硬环境”建设来说,包括在校园内投放大量有关宪法宣传教育的标语、横幅,建设宪法教育宣传栏、宪法文化长廊等。而对于“软环境”的打造,则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完成:例如重视在国旗下讲话等重大场合宣传宪法文化,举办宪法知识竞赛、开展宪法晨读活动等等。营造良好的校园宪法文化氛围是希望采用这种环境影响、日常渗透的方式坚定学生的宪法信仰。

第4篇: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 思政教师 实践教学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7-0040-02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也随之扩大,撑起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培养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过程中,高职思政教师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工科类高职大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对此实践教学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现实中,工科类思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有所欠缺,直接影响着工科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 工科类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的原因

1.重学历,轻能力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工科类高职院校在选聘思政教师的过程中多数也只是看重教师本身的学历高低,是否名牌高校出身,而对实践教学能力相对忽视,不注重考查教师的实践经历,要么对实践教学能力考虑很少,要么甚至不予考核。由此,造成了思政专业科班出身的工科类高职思政教师在学历上相对突出,而对工科类高职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能力上却不足。

2.重课堂,轻实践

目前,工科类高职思政教师大多数仍然重视课堂上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类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知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讲,理论灌输的方式固然是很重要的途径,但是面对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获取这种传统知识的途径很多,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到更多这方面的知识,而如果通过实践让他们自身深切感受到、体会到,则教学效果对学生的影响会更为深刻和深远。

3.重校内,轻校外

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多数还是囿于校园之内、课堂之上,而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得生动活泼和易于学生接受,很大程度上要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强不强,要充分利用好校外的广泛资源,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社会这个大课堂。学校周边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红色资源”,将这些“红色资源”有效转化成为教学资源,就会对工科类高职大学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思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校外、重视社会这个更广阔的教学资源平台,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4.重专业,轻职业

工科类高职院校非常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并给予大量的教学资源,而多数工科类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资源的投入不足。同时,思政教师自身也是过于重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素养,而忽视教学中需要结合工科类高职大学生以后从事职业的要求。充分将自身的思政教育专业与工科类高职大学生以后所在行业企业的政治思想要求相结合。只有思政教师对企业文化及企业管理模式有深入的了解,才会将思想政治教育做好,而这需要工科类高职思政教师要深入学生毕业后所在的企业、行业,去了解第一手资料,通过考察锻炼,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

二 提升工科类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途径探索

1.走进社会、走进家庭、走进企业

积极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重构基于工学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育人功能。

对于提升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陕铁院)下了大功夫,首先从选聘思政教师上采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方式,目前除了少数专职思政教师以外,而且还有担任学院其他岗位工作的、思政专业毕业的兼职思政教师,例如各系部辅导员,职能部门干事、干部等,在管理方式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互补长短,资源共享。连续开展了假期“三走进”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思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按照人员构成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都按一定比例的系部辅导员、职能部门干事和干部等兼职思政教师和一定比例的专职思政部教师组成,人员按照小组奔赴各地,分别选择青春榜样学生、家庭贫困学生、品学兼优学生、学生实习及就业的典型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在这过程中锻炼提高了工科类思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积累了实践教学素材。陕铁院假期“走进社会接地气、走进家庭明学情、走进企业知要求”的“三走进”活动,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能力。

2.访红色圣地、访新型农村、访行业劳模

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红色文化资源,访问新农村建设典型的村庄和行业劳动模范等,让思政教师进行“三访问”体验式学习。陕铁院每年都组织新进的思政教师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宝塔山、枣园、杨家岭、南泥湾革命遗址以及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地,思政教师互相讲评,更深切体会到党经过长期斗争实践和艰难探索,形成的以延安精神为代表的、体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主张和方向,这些都会成为实践教学取之不尽的资源。

同时,组织思政教师参观新农村,例如赴华阴市夫水镇台头村、渭南市临渭区官底镇紫郭村、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等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学习考察。让思政教师切身感受到农村环境明显改善和农民生活富裕了。思政教师通过实地学习考察积累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际案例,提升实践教学水平。陕铁院思政部与袁家村村委会、袁家村文化产业公司签署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挂牌和共建协议》,挂上陕铁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牌匾,加强共建活动,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将袁家村共建为学院师生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改革开放教育的实践活动基地。

通过访问行业劳动模范,加深工科类思政教师对土木工程行业和铁路建设行业的了解,积累实践教学案例和素材。陕铁院成立了全国劳动模范、杰出校友窦铁成事迹展览馆,并组织全体思政教师进行讲解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用知识技能去言传身教的观念。将展览馆作为校内思政实践基地之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执行力,掌握实践教学必要的方式方法和技巧,使实践教学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3.到项目部、到施工现场、到毕业生身边

基于高职生未来就业的特点和方向,工科类高职思政教师必须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使学生应企业的管理。因而,思政课教师到企业施工现场锻炼与专业课教师同等重要。通过思政课教师到现场锻炼,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与管理模式、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思政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企业所要求的职业素养与道德素养,加入这些元素,就不会导致思政课的空洞枯燥,并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到项目部、施工一线,接触和了解到毕业生的真实感受,结合思政教师的自身体会,在以后的思政教学、教书育人过程中会更加坚定信念和理直气壮,用思政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实践经历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和感召力,使思政教育教学科研业务精益求精,扩大思政教育影响力。了解毕业生思想动态及个体特征,也会使思政教师热爱、尊重、理解学生,增强工科类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和信服力。

三 工科类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意义

目前,工科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很多思政课教师共同的特点还是重思政专业理论讲解和传授,而对相关的行业和企业的文化、运行方式、人才需求却不了解。因而,容易造成思政课教学过程中空对空的现象。即便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但较少联系到学生以后就业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而这一点恰是高职大学生非常渴求的。工科类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要定期到现场锻炼,用自己在企业及施工一线所了解到的现状和感悟,结合专业理论与企业需求来丰富思政课堂教学,将教学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性。工科类高职思政教师对此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因为自身就缺少企业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所以工科类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到现场锻炼,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就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第5篇: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课程思政;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变革过去专业课、思政课等课程相对独立的、碎片化的育人模式,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脱节的困境。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谓课程思政,是一种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1]。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立足学科特色、专业理论及方法,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有助于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扭转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仅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塑造的现状。此外,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比单纯通过思政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深度发挥专业课课堂的主渠道功能,让德育教育回归专业课课堂,是践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于2014年率先在上海市开展试点工作,在2016年习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后迅速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探讨[1-2],研究表明“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高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第二,探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3-4],两者在目标、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但二者又有不同侧重,课程思政虽强调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但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把专业课“思政化”,更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将思政课的内容融入专业课当中,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政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第三,对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教学设计及实现途径的研究。如李国娟、于颖等探讨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5-6];柳逸青等则梳理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7];张天航、马艳艳等针对某类专业或具体某门课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研究,对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如何落实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为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蓝本。

二、安全工程专业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技术开发、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建筑、采矿、交通运输等诸多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安全行业是艰苦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合格的安全科技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要道德高尚,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具备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淡泊无私、甘于奉献的人文情怀。安全学科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本专业具有显著的德育内涵和更高的德育要求。目前,关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研究尚且较少[10-11],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和具体举措,充分挖掘安全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教学中的育人资源和思政元素,结合各类专业课程的知识特点,寻找有效的融合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有个性、重独立的“95后”“00后”青年在大学阶段获得更好的价值引领、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提升政治素质,明确专业责任和职业使命。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课堂打造成不仅是教授安全科学技术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播正能量、培养高尚品质和情怀的道场。

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与方法

本文从总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梳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线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对这一理念的认同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及推动作用,以支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载体,创新专业教师理论学习形式,扩展学习内容,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与此同时,立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从专业顶层设计出发,在梳理本专业职业素养及价值引领方向的基础上,确定思政教育目标,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标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照各项毕业要求观测点,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设计或修订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并贯穿落实到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授课、课下拓展及全过程评价等各个环节。不断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授课手段,不断优化思政元素的呈现形式;积累思政素材,建立安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素材库;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经常性地开展经验交流、“示范课”观摩等活动,实现持续改进,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二)梳理教学内容,实现价值引领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等学科的综合,是交叉学科,其学科知识体系中涉及到伦理价值、道德责任和家国情怀的内容较多。立足这一特点,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不能仅仅“就安全科学理论谈理论”“就安全技术谈技术”,而是要放在国家整体发展大局中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从家国情怀和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明确肩上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入当代工程观,增强学生的生态思维和工程伦理意识,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的安全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求精求细不求多,不追求在所有授课章节中全部加入思政元素,而是在授课重点章节上下足功夫,结合时事热点、工程实际案例、模范人物生平事迹等对专业知识点进行二次开发,顺其自然而非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而非“说教”地开展德育教育,在育人细无声中达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引领的目的。例如,在入学教育中,为新生作主题为“从事安全工作,需要贵族精神———责任、荣誉、纪律、勇气”的专业介绍,在提高专业认同感的同时培育职业使命感;在专业基础课“工程流体力学”绪论一章中讲解流体力学的发展史并融入科学家故事,力求让学生对科学理论及其演变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崇尚真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感悟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在专业核心课“安全科学基础”讲述风险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风险管理与核心价值目标实现的联系,引导学生提高对于推进国家、社会及每个公民风险管控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在专业选修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通过系统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环境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客观、科学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而非人云亦云或以讹传讹。通过对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不断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混合教学方式

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催生“教”与“学”的变革,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中,同样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总体理念下,探索应用混合教学方法,如协同课上和课下两种教学方式,“课下”利用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及时补充参考书籍、扩展材料、视频等课程教学素材,系统有效地开展线上预习、复习、讨论和答疑;“课上”则采用开放性问题导入、主题演讲及讨论、红蓝军对抗、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以嵌入和渗透的方式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辩证思维、职业精神等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同时还能避免“说教”式教学的枯燥乏味,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授效果。

(四)建立双维度下的多元性评价方式

目前,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多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主要针对专业知识。为了强化专业课程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改革的专业课程教育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应由单一的知识维度向多维度评价延伸,立足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工作。然而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反映出的仅就某个阶段、某门课程或某项活动的思想教育效果进行简单、直接的评价并不合理,因此开展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切忌操之过急和过度追求量化。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科专业的忠诚度、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同、学科专业方面的操守(伦理)、对与学科专业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业课程维度的评价则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评价内容包括随堂测试、学生课堂展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线上拓展学习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总体评价原则为“多元性”“及时性”和“过程性”,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旨在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论

第6篇: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学;人文素质教育;作用

1引言

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学、美学、法学、哲学、历史学等学科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等,使大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文精神。在大学思政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大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的习惯,使大学生在思政课程中悟到更加深刻的知识,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内在涵养。然而,当前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不太理想,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使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无法发挥重要作用。

2大学思政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2.1高校教育重视专业知识,忽略人文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校方往往把专业课程放在首位,而素质教育则位居第二,这样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使大学生毕业后在从事工作的过程中会出现道德滑坡的现象,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在某些大学,尤其是高职院校中,他们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是学生的首要任务,而对于素质教育,可有可无,学生不能在素质教育上花费太多时间。但是,这种看法往往阻碍了素质教育在大学中的发展,也妨碍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高职院校一般重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知识,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得不到重视,最终会导致一些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缺乏人文素质教育,使得这些学生难以形成较高的人文涵养,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

2.2师资队伍水平有限,不利于开展素质教育

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在学校中开设得不多,在所有课程中占有非常低的比例。而真正具备高端人文素质的思政教师很少,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教学质量。思政是一门具有较浓厚人文精神的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相应的思政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自身要培养一种由内到外的人文精神,因为这样的教师能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深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无形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教师具备这种人文精神,这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不深入研究与思政教学紧密相关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些年轻教师来说,他们大多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阅历不够丰富,对人文知识的研究不够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利于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因此,一支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和丰富人文知识的教师队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3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作用

为了应对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以上现状,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使学生在大学中得到全面发展,很有必要明确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大学思政教学提供良好的教育途径。以下将介绍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思政教学中的作用:

3.1充分利用人文资源,营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

在大学思政课程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能有效提高教师对利用人文资源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在思政课堂中深入学习人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涵养,同时还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大学是知识的聚集地,拥有良好的人文资源,包括校园文化资源、进步的思想资源以及红色教育资源等。在思政课堂中,教师要搜集、充分利用以上资源,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熏陶,从而能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对于我国历史上的优秀人文资源,只要教师愿意花费时间备课,积极寻找资料,就会找到很多有趣且值得学生学习的人文资源。在大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冷静思考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人文气质,避免学生在这个经济主导型的社会中感到心烦气躁。因此,在思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人文资源,帮助学生培养优雅的气质,营造一种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

3.2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方式,是传播人文精神的桥梁,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形成一定的认知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涉及的学科内容比较广,但是内容比较浅显,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写小论文、团队合作完成有关学习任务。前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自由发表个人观点,有利于学生培养独立的判断力;后者则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使学生培养一种积极乐观、善于沟通交流、自信的心理习惯。因此,在大学思政教学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3.3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主要依靠对人文知识的积累和人文素养的积淀。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他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网络时代尚未发达的时候,大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是教师、同学、书籍、报纸等,而在如今这个网络发达的时代,网络风靡全国,所以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但是网络囊括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减少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防止大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金钱观,就要营造人文氛围,在思政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其中,红色教育能使学生坚定自己的信念。例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使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革命的艰苦,让学生更加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生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

4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4.1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确立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政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从广义上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是教师传播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气质的一种教学途径。要正确认识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历史、道德、审美等多方面的学科内容,为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人文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渠道。其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存在共同之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爱国、守法、文明的人,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则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奉献社会、独立自强的人。这两者有交叉重叠之处,都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一批有责任感的优秀的当代青年。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既要落实好思想政治教学的工作,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批有思想、有理想、文明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4.2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起着传播知识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作用,就要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和人格素质。为人师表,教师要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在教学上,教师要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决不怠慢,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良好的心理素质、宽广的知识视野、深刻的逻辑思维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研究课本的内容,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灵活地取舍课本内容制作精美而简洁的PPT课件。另外,校方要组织教师进行相应的人文素质培训,尤其要针对部分年轻、缺乏教学经验、人文知识不够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学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者要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考核,并鼓励教师深入研究有关人文素质的论题,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

4.3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

要从根本上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就必须从实践中感知,从而得到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制作一个与历史遗迹有关的视频,学生可在网上寻找有关视频,也可以实地考察制作视频,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这样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当地的文化风俗,使学生觉得更加真实,一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二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另外,还使课本里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何乐而不为呢?因此,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使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运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思政教学中重视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致了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得不到全面发展,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思政教学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思政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很有必要在大学思政教学中重点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作者:苏冰星 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7篇: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中学;思政教学;立体育人;应用

立体育人模式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推行需要高效整合育人资源,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教育模式,在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引导下,围绕当前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等核心,展现教育,加强实践,并结合当前时政,让学生们获得收益。下面我们对实施途径略作探究。

一、创新管理办法,全方位育人

立体育人模式的实施,需要准确把握当前学生思想动态、生活状况与学习状况,加强沟通与交流,同时把握时代思想脉搏,这样才能够找好入手着力点。结合当前不少中学的实践情况来看,“班主任岗位责任制”、“干部联系点制度”以及“家庭教育信息交流制度”等一系列学生教育管理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充分整合育人资源,对学生实施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创新管理办法,首先要成立具有核心领导能力的工作小组,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展开思想教育工作。针对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尽量制定完善、具体的管理办法,确定做到工作中有章可循,避免实施特办,形成约束力、向心力与凝聚力。思想教育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尤其是在学生还较为抗拒的情况下,所以在教师中间选拔一些政治思想先进、专业能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是必须,尤其是是一些青年教师,与学生沟通效果好,可重点选拔任用,在学生中间也可进行选择,通过这些人的言传身教,向学生们推荐一些好的思想交流论坛,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中学生之间思想觉悟各有差异,以中学教育情况和教育规律来看,中学生的思想教育要有针对性的分别展开。对于初入中学的学生心态积极,跃跃欲试,对于他们可以鼓励、关心等手段为主,帮助他们转变心态,适应中学生活,并且在初期养成热爱生活、积极上进的思想情怀,加强培养。加强根据学生不断增强思想自主意识的特征,需要对学生主体性予以重视,通过与学生思维相符的教育方法,从灌输至引导,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隐性教育可以通过媒体宣传与活动等来影响学生的思维,显性教育能够向学生输送主流价值取向与道德规范,然而这种教育极易让学生产生抵制情绪。

三、营造和谐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当代中学生中间组织参加拓展训练、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中学生在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经磨练、长才干、作贡献,并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开展有利于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素质教育活动、篮球联赛等文体活动,促进同学之间相互了解,增强集体荣誉感。因为个体行为与思想极易受群体影响,而且群体行为对个体有着很强的引导与示范作用。因此,在进行思政工作时,需要将思政对象置于群体中,使受教育者得以感染。一个具有正能量的群体观念与氛围,对班风的强化具有激励与约束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自豪感,以此达到熏陶人、教育人及塑造人的最终目的。

四、互联网在中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将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开展看作经常性工作,使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网络观念。因为网络具有隐蔽的失范行为,若无法及时性处理则会导致一定负面效应。因此,对于那些严重危害学生的网络行为一定要及时处理。通过行政、技术以及法律等手段,对网络中所传播的有害信息进行严防。通过校园网来服务于学生生活与学习,不断拓展学校思政空间与工作。建设好知识性、思想性以及服务型为一体的网页与网站,使学生对其加以关注。建立一个专门化的网监机构,将那些负面网络信息过滤掉,降低学生与不良网站相接触的机会。同时学校思政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利用论坛、网站、博客、聊天室以及各种即时通讯等网络手段,鼓励与组织学生参加现代化网络建设,积极推进互联网“扫毒”、“环保”及“扫黄”等,在学生积极参与下,加强学生网上道德与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防护能力与判别是非能力。

五、总结

当代中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社会继承人,无论是从时代对他们全面素质需求出发还是社会对未来人才的筛选标准来看,实施立体育人模式无疑是当前中学自主教育宝贵探索经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不断打破藩篱走出属于自己特色教育道路的有效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管理功能实现的工作模式及策略[J].求实,2013(8):126-127

第8篇: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教学 “大思政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4-0064-01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学生普遍不重视思想政治学习,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面临着很大的问题和挑战,所以,进行课堂改革就成为高职思政教育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在新形势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要能够适应形势需要,不断拓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创新,打破教学常规,践行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才能获得有效发展。

一 构建高素养的施教主体是践行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关键

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他们的思想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如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他们成功成才,促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师,要能够积极树立大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能够从教师型转向导师型,要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就目前而言,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不能积极实现身份转型,教师课堂教学中依然做知识的传播者,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式教学,对学生的启发有限,引导不足,课堂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提高。

另外,高职思想政治教师的队伍建设要得到重视要积极构建专兼职结合,人员立交式流动的科学化模式。要通过创新施教主体的方式促进教学的发展,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能够对学生中的党员、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分子进行有效培养,使之能够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通过这些学生了解全班学生的思想状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

二 教学要能够引进教育典型事例,通过实例启发学生智慧促进教育功能的提升

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中要能够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凡是可以促进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素材都可以作为教学内容引进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有所思、有所想。现在社会竞争力和压力很大,很多高职学生都担心自己的前途,怕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在开展高职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明白学生的心理,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和引导,给学生鼓劲,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使学生能够轻装上阵。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向学生介绍一些具有思想教育价值的教育典型事例,使事例人物的典型品质、职业操守、个人修养、业务能力等被学生感受到,促使学生思考、借鉴,发挥典型事例的内在影响力,获得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如教师可以将主流媒体推出的先进人物与思想内容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先进人物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聆听他们的感人事迹,感受他们的高尚品格,这种作用比单纯的教师讲解教学内容,传授一些理论知识效果要好得多。另外,教师可以请校友中的成功人士到学校来现身说法,用他们的创业事迹和人生经验来感化学生,鼓励学生不断锐意进取,鼓励学生不断追求人生的真善美,追求人生价值和意义,这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会更大。因此,高职教学要勇于突破,利用一切条件,创造典型事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人士的崇高与伟大,为学生树立生活中的榜样,使学生能够不断努力追求成功。

三 积极拓展,创新高职思想政治教学模式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要立足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就需要教师能够面对形势需要,研究学生特点,能够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多种模式教学中获得学习潜能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模式,积极探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变单向教学为师生的互动教学,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为学生创设模拟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要积极进行改革创新,认识到创新才能促发展的道理,努力开拓教学创新途径,力图促进学生成功成才,进行有效教学探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雪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2)

第9篇:思政教学范文

关键词: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思政课程贯穿于学生的所有课程当中,并且能够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向学生不断的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思政课程能够达到目前学校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因此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学元素,并将其有效地衔接在一起,我们目前还在探索当中,我们将以社会心理学课程作为案例,为思政课程的有效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

1社会心理学课程融入思政教学的优势

1.1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时常遇到学业、生活、情感方面的挫折,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成为大学生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阴影,因此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开始积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纳人了思政教育的体系之中。而社会心理学中的很多内容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学习社会心理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分析自己和他人在社会中的一些心理和行为,正确的看待自我。社会心理学教师可以挖掘出社会心理学课程中蕴含的很多的德育元素,例如正确的沟通方式、合作能力、价值观的培养、自制力的培养等,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的綜合心理素质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标。

1.2思政元素可以渗透进社学心理学中

课程思政是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这就需要找到二者的契合点,而社会心理学与思政教育之间具有非常多的契合点,二者可以实现自然的融合,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社会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以及其内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这些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的,这个背景就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程度以及文化背景,可以说这些因素都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而这些都与思政教育内容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社会心理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政治制度、角色规范等内容时,都可以适时的引入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等进行了解与思考。

2社会心理学的思政教学策略

2.1精准提炼社会心理学中的思政元素

在社会心理学课程当中不断的挖掘其所存在的思政元素,教师还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找准思政元素的契合点,不断的将社会心理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到一起,在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的同时,还要在不影响专业课程的情况下限制课时。教师还应当研究人们在社会传言中所在的心理状况以及行为规律,并结合专业进行学习,精准的提炼社会心理学当中的思政元素,使得社会心理学和思政教育不断的融会贯通,也不会受到专业教学的冲击。

2.2积极应用网络平台,适时引入思政内容

在社会心理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适时的引入思政内容。当前网络信息技术非常发达,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社会心理学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师在讲授“自我意识”这部分教学内容之后,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发起一个小词论,让学生谈谈什么是“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学生的发言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适时的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特别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理想的自我,以及现在的我与理想的我有哪些差距,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并引入一些革命先烈和当代奋斗者的事迹,鼓励学生勇于追求自我,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融为一体,实现自我的价值。

2.3创新社会心理学课程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当中,通过评价活动本身的效果保证目标能够顺利的进行并完成,因此这个过程一般我们将其称之为过程性的评价。在社会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使用过程性评价方式,将其作为结果性评价的重要补充,注重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在设置社会心理学考试时也要加入一定的思政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对思政内容的重视。

2.4教师要加强自我综合素质的提升

如果想要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健康完善的发展,教师就应当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并不断地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教师要不断的调整是自我的心态意识,并且完善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建设。教师每天以乐观的态度,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断地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社会心理学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正确的价值取向、饱满的教学热情对学生产生影响,实现显性思政教育与隐性思政教育的融合。

3结语

我国目前对于思政课程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就目前情况来看,社会心理学的课程思政还是有着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对社会心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初步优势进行探索,不断的挖掘教材当中所原有的思政元素,将其和专业知识融入到一起,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使教师完成专业教学任务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海鹰,刘听.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分析与设计[J].大学教育,2020(0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