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一轮复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轮复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轮复习计划

第1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1、认真回顾课本知识

这个阶段过程主要是对高中三年全部课程的整体回顾。因高考绝大部分内容都贴近课本的,高考试题的80%是基础知识,20%是稍难点的综合题。注意,千万不要埋头做题,而是先巩固课本知识,再“精”做题目。

2、把握好自己的节奏

很多学生因为在复习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前面部分没弄懂,后面部分更是跟不上,学校在教学节奏控制上又不能根据学生本身个人情况进行制定。这个时期,培训班的优势就凸显了。学生可根据需求选择一对一培训班以更好地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在第一轮复习计划中脱颖而出。

3、正确处理作业练习

在处理作业练习上要记住两个原则:

一、不要和题目过不去。第一遍做不出来或做错就直接先放弃,并将这类题型保留好,通过老师讲解后,自己再动手去做,直到领会贯通。

二、要加强互动性。做完作业先不要对答案,和同学交流做题心得。无论对错,看答案或对答案的过程中尽量回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与别人差别点在哪里。这样,尽管你当时没有“获取”答案,但是留下了疑问,又有时间来探讨自己做题时的思维。

4、利用好每一次考试

刘老师指出,处理考试上,要认同自己。分数很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到的那些分数和你得不到的分数,毕竟不是高考,当前阶段分数的高低没有任何意义。你只需做三件事:一、根据你所获取分数的部分,整理你当前会的知识,会做的题型。二、根据你所丢的分数,立即回归课本,看完课本后再做一遍。三、拿着卷子问自己,当时做对的题自己是怎么想的,不会的题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会的题和当时不会做时差距在哪里。

5、努力很重要,但不能瞎努力

很多人认为高三有一年的时间,只要花时间肯学,成绩一定能上去。其实这话是不对的,考试并不是你一厢情愿的付出就有收获的。方法很重要,看问题的角度也十分重要。

第2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电视画面艺术

作为视听艺术的电视艺术,电视画面艺术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不断推动着电视画面艺术向前发展。数字技术为电视创作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表达的可能性,在这个综合性的视听艺术领域中,数字技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电视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变革。特别是数字技术对电视画面艺术的变革更为深刻。

一、数字技术与电视画面艺术概论

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的争论由来已久,有人认为科学追求是严,艺术的追求是美,一个是理性的演绎,另一个是灵感的发挥,二者之间少有共同之处。然而正如丹纳所说:“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艺术家,是因为他惯于辨别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特色;别人只是见到部分,他却能见到全体,还抓住它的精神。”这同科学家的精神本质何其相似。另一方面,艺术的表现方法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如果没有慢干型颜料的出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就难以表现细腻的色调,如果是没有书写工具的发明,作家就难以写出长达几十万字的小说,如果没有乐器,音乐家就不会有流芳百世的乐曲,如果没有照相机,摄影艺术也就无从谈起。

数字技术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产生了多样的表现形式,在电视领域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可以说正是数字技术的推动了电视画面艺术的不断前进。艺术行为一直贯穿在人类历史的每一个环节,并且随着时代和文明的发展,在不断的寻找更合适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创造更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品。作为目前人类接触最为广泛的电视,数字技术与电视画面艺术的结合正在创造最新最鲜活的艺术品。

二、数字技术丰富电视画面艺术

1. 数字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

电视节目制作中数字技术主要可以用于处理实拍画面、合成数字影像和构建全数字虚拟影像。主要包括对前期拍摄的画面进行后期处理,调整画面的色度、亮度、饱和度、对比度等,对画面中的对象虚化、马赛克、放大、醒目提示、遮挡、变速、定格、套边、切割、合并等处理。合成数字影像。利用多个轨道画面的叠加、切换、抠像,来合成新的电视画面,创造出新的艺术效果。全数字虚拟影像。用二维和三维以及用激光扫描器和动作传感器生成虚拟的数字角色制作出全虚拟人物,或制作虚拟演播室等数字背景。

具体来说,数字技术可以应用到片头、标识logo,广告、宣传片,纪录片、科教片、电视剧等各种类型的电视画面中。

2. 数字技术对电视画面艺术的影响

(1)技术与艺术的相互作用

数字化的电视画面艺术的产生源于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艺术既要与技术进步保持持续的对话,又要对技术进行清醒地批判。艺术一方面依赖技术而存在,另一方面批判技术并超越技术的藩篱而发展。正如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所阐明的:“艺术,使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遗失或潜意识中深藏得感情。情感越珍贵,唤起越强烈,反响越普遍,艺术越优秀。科学,是对自然界现象进行新的准确地观察和抽象,这种抽象地总结就是自然定律,定律的阐述越简单,应用越广泛,科学就越深刻。所以,科学和艺术的共同结合就是人的创造力,它们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及性,它们事实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这样的一枚‘硬币’就代表了文化”。数字化的电视画面艺术就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人类艺术成就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增添了新的内容。

(2)数字技术丰富电视画面艺术的方式

①虚拟现实的时空

数字技术提供了虚拟现实的技术,应用这些技术电视可以模拟现实、重现历史、创造现实。从美学上考察,数字电视画面与现实的本质关系无外乎“虚拟现实主义”和“虚拟非现实主义”。

传统的影视艺术是建立在传统的生产方式之上的。其核心是“以现实反映现实”。即使是一个假造的现实(舞台化的布影、摄影棚里的布景、特制的特技模型)它也必须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

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的电视画面艺术的典型样式则应当是“虚拟美学”。如尼葛洛庞帝所说“虚拟实在能使人造事物像真事物一样逼真,甚至比真实事物还要逼真。”全数字虚拟的技术为电视画面艺术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创作空间,数字技术为人类无边的想象插上了可以飞翔的翅膀。

数字化非线性编辑不断进入电视行业。影像经过数字化技术的处理,在屏幕上变得“为所欲为”。有趣的是,人(在电影电视中)越来越把真实世界和虚拟的世界混为一谈了,已经难以判断什么是真实的世界,什么是虚拟的世界了。

②数字电视画面的构图语言

电视画面构图“一般有静态性构图、动态性构图和综合性构图三种”。静态构图景别的两极得到扩张。大到宇宙万物,小到微观世界,凭借数字技术媒介,都能展现无遗。静态构图中用数字技术制作的字幕、图形、图表、地图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再现手段。这些数字画面不仅能提高电视画面的信息容量,而且制作精良的数字字幕、图形等本身就成为了观看的乐趣之一。

动态性构图加强电视画面的节奏感,速度感。数字技术提供了更为多样的方法制作对比强烈、变化明显、节奏快速的电视画面。这种快节奏同对也适应与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同步的心理节奏。画面旋转、翻转、移动、切换,视点多变,构图多变,增强电视节目的视觉效果。

数字电视画面的综合构图动势效果极为强烈。综合使用了数字后期编辑技术和前期的拍摄技术。视线、视点运动的综合运动构图是审美活动的一种新的方式,它可以使景别、方位及画面空间都具有美感。综合运动决非是随心所欲的事情,和其它形态一样,它应当是在立意的基础上,对所有表现对象进行选择、组织、加工、捕捉而突出其表意和审美效能的结果。

③增加了电视画面艺术的交互性

如果艺术品有了交互性,那将是对人类集千百年之精髓所创造的传统艺术产生具有革命意义的冲击。

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电视的交互成为可能,超女的冠亚军名次是大众通过短信投票而产生的,让观众有了充分参与感,交互性的方式提供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观看电视的体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交互性”对观众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使得电视画面制作变得更普及,电视话语权也发生了变更。电视台越来越重视由大众来提供电视素材,很多电视新闻的现场画面都是大众用DV甚至手机拍摄的。

观众已经不是原来的单向接受者,他们提供电视画面,参与节目制作,并在观看中得到新鲜的观看体验。敏感的电视台开始有意识的提高电视的交互性。邀请观众作为主持人、增加观众参与环节,如电话、短信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观众的参与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数字电视将提供观众更多的互动手段,虚拟人物的形象设计、动作编排、故事情节走向等环节都会有越来越多观众介入其中。观众将更全面的参与到节目的设计、制作、播出等整个过程中,电视画面艺术的交互性也会成为电视的必要属性。

④多种媒介整合电视画面艺术

艺术的发展不是一种艺术形式或者流派取代另一种艺术形式或流派的过程,而是一个叠加整合的进程。它历时性地先后出现了不同的艺术品类,诸如摄影、电影、影像艺术、电脑艺术、网络艺术、多媒体;随着新技术发展的广泛性和渗透性越来越强,各种新媒体艺术门类日趋走向综合。当一种新的媒介出现的时候,它不可能作为承载艺术的单独的媒介而存在,而是吸收原有介质的特质,然后融合在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中,以一种“兼容并包、合而不同”的精神,创造出自己的独特视觉和美学特征。

电视画面艺术以前所未有的包容性,融合从古至今所有的视觉艺术品种与一体,数字技术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世纪之初,Man Ray就说过,“我拍摄那些我不想画的东西,画那些我不想拍摄的东西。”电视画面艺术多元化混用各种媒介,包括即时的现场影像、计算机合成影像、三维虚拟影像、手绘动画影像、电子技术的纯抽象影像等。它几乎包含了艺术制作中所有的媒介手段。

在新媒体艺术工作者的创造中,同一空间中的多个视频屏幕在结构上的并列,包括视频、雕塑以及环境、现成品装置的使用、音乐和多媒体的混合。这样的作品也建立在数字技术发展的平台上,将电视画面艺术看成表达的一种方式融入整体的作品之中。

⑤电视画面艺术的美学特征

电视画面艺术有其特有的美学特征,它结合了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美学特征。非物质性的虚拟存在、图像化的思维方式、拼贴及超文本的非线性表现方式、即时性未完成式美感、在线空间的交互性审美、游戏世界的快乐审美、观念性个性地表达、批判既而超越的艺术精神、多媒体的整合并用等特征使其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向我们不断演绎数字化时代的后审美主义艺术图景,也在不断促进艺术观念的革新。电视画面艺术彻底改变了人的视觉、思维、行为和认识方式,它的全面普即将导致以文字和平面图像为基本媒介的文化形态让位于以多媒体为基本形态的影像文化。我们可能会对这个社会是否景观社会或者仿真社会有所怀疑,但不可质疑的是,这是个“屏幕的社会”(a society of the screen)。

三、结束语

数字技术为电视创作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拓展了电视画面艺术的表现力,丰富了电视画面,还改变了电视画面艺术的创作观念。更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带来了高清晰度和现场感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为观众带去了全新的视觉体验,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总之,数字技术与电视画面艺术的联姻丰富了视觉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尤其对电视画面产生了极大的冲击。数字技术对电视画面艺术来说就像是人们工作中的电脑一样,在继承和批判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数字技术将与电视画面艺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开创电视创作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 金丹元.《影视美学导论》[M] . 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张歌东.《数字时代的电影艺术》[M].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5月

第3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计划行为理论;模糊综合评价;评价体系;服务质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2.013

〔中图分类号〕G25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2-0070-04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quality that is addressed by both library and users,based on the Planned Behavior Theory,the paper built an index system for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carried out an index importance-degree survey of mobile information resources users using the designed questionnaire,calculated the survey results and obtained the index weight using the weighted statistical method.Adopting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the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for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is conducted.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quality of the library is more than medium.Therefore,the service means,mobile resources,retrieval system,and personalized service of the library should be enhanced and innovated,and the 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 should be improved to better satisfy users demands for mobile information.

〔Key words〕university;library;mobile information service;Planned Behavior Theory;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evaluation system;service quality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应运而生,它突破了传统信息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用户随时随地接受信息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因此逐渐成为高校图书馆又一有着广泛前景的新兴服务领域。由于移动信息服务网络的泛在性以及移动终端的便捷性决定了用户所处的信息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用户的信息需求与信息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将成为衡量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成败的重要标准,因此移动信息的服务质量成为当前图书馆和用户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依据相关理论,建立一个较全面的移动信息服务定量评价指标体系来诊断移动信息服务工作的缺失,已成为移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和质量优化的迫切需求;同时也为图书馆推广移动阅读、合理配置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述评

从2000年开始,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就已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研究和开发的新主题[1],随着移动信息服务的深入推进,移动信息服务质量问题日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对于移动信息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①构建概念模型,赵杨[2]应用多维度多层次方法构建了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赵春燕[3]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层次结构模型;②设计测量量表,R.Hegarty和J.Wusteman[4]通过测试问卷来评价EBSCOhost数据库在移动服务的可用性;③基于服务的指标体系研究,C.Y.Wang等[2]应用技术接受模型(TAM)分别对数字图书馆移动Web服务和短信息服务(SMS)性能进行了评估;郭瑞芳[5]通过对LibQUAL+TM模型理论的构建与实践,分析了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严浪[6]在分析影响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A.S.Hashim等[7-8]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建立移动服务质量的评估指标,并提出了不同的划分方法;廖,许智敏[9]运用德尔菲法,构建涵盖移动及网络环境、信息获取以及服务效果3个范畴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④基于用户接受的影响因素研究,余世英[10]等引入相关性、社会影响、感知成本等外部变量来实证分析确定影响用户接受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影响因素;明均仁[11]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可访问性、导航、术语等变量分析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影响因素。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目前国内外学者或从图书馆提供移动信息服务的角度进行研究,或从用户接受移动信息服务的角度进行研究,但同时考虑图书馆提供移动服务和用户接受移动服务两个角度的研究还较为缺乏,鉴于此,本研究在综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移动信息服务的特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借鉴LibQUAL+TM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的某些因素,尝试构建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综合分析评价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旨在为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控制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

2.1 计划行为理论

计划行为理论(TPB,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Ajzen(1985)在理理论(TRA,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的基础上增加了知觉行为控制变量而初步提出的;1991年,Ajzen发表了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标志着该理论的成熟,他认为用户的使用行为受到用户行为意向的影响,而行为意向又受到用户使用新技术时的态度(ATT,Attitude)、主观规范(SN,Subjective Norm)及感知行为控制(PBC,Perceived Behaviora Control)的影响;此理论为分析复杂的人类社会行为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12]。大量的研究证实该理论有效地解释了个体在接受新的信息技术时的意向和实际行为,并且能显著提高对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并且在各领域都具有适用性[13-14]。

2.2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解释 依据计划行为理论,态度是一种个体对执行某项特定行为的信念,用户对于移动信息服务,最终获得资源或服务所感知到的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信息行为态度有正向影响,国内外不少研究发现,移动信息服务中的随时随地可访问性是影响用户接受移动信息服务的关键因素[15]。因此,用户感知到移动信息资源越充足、利用移动信息服务越便利,感知行为控制越强,其信息行为态度越积极[16]。

(1)主观规范:主观规范是个体执行某一行为时所感知到的来自团体或社会的压力[17]。在移动信息服务中,是用户决定是否采用移动服务时,重要的或者影响很大的人对其采用行为的支持程度。移动服务环境、移动服务方式以及服务态度、周围人群大量使用移动服务等会影响用户是否采用移动信息服务。

(2)感知行为控制:感知行为控制是个体执行某一行为时所感知到的困难或容易的程度[17]。在移动信息服务方面,用户感知贯穿于整个服务过程,用户能够通过移动技术与终端更加全面、真实地体验与感知服务质量,因此移动信息资源的内容的权威性、时效性以及检索系统的查全率、查准率等会极大地影响用户对移动信息服务的接受意向。

计划行为理论可能无法完全解释用户对于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质量评价,因此本研究结合移动信息服务体系与特征及服务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寻找更具解释力的外部变量,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延伸和扩展,制定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移动信息资源服务质量评价

3.1 数据收集与样本选择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用户使用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的信息行为进行实证研究,样本主要集中于西安科技大学使用图书馆移动信息资源的在校师生。其优势在于高校用户愿意接受新技术并具有创新意识,本次调查采用电子问卷,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1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1%。

3.2 指标权重的确立

指标权重是对每个指标在整个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的数量表示。指标权重确定合理与否对综合评价结果和评价质量将产生决定性影响。本研究利用加权统计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计算,从而确定移动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因素集、指标评判集权重值及分项指标权重值,如表2所示。

3.3 模糊综合评价步骤

模糊综合评价法[18]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判方法。模糊综合评判利用模糊隶属度理论对原本仅具有模糊和定性化特征的因素,经过某种数学处理,转化为定量评价。它的最大特点是能较好地解决模糊的、难以量化的问题,使得处理结果具有相对科学性和客观性,即在定量与定性之间通过模糊数学的理论架起了一座桥梁[19]。

由于移动信息服务质量具有动态性特征,影响因素较多,识别困难,量纲不一,且具有多个层次,所以,选择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以求得到一个关于移动信息资源服务的总体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3.1 确定评判对象

已知评判对象集X={x1,x2,…,xm},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集U={u1 ,u2,…,un},这里就是通常所指的被评判对象的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对评判事物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评判描述。

3.3.2 确定评语等级

选定评语等级论域V={v1,v2,…,vm},vi(i=1,2 ,…,m)就是具体的评语或者说评价等级,一般m∈[4,9],本文的测评等级分为四等:V=(优秀,良好,中等,差),对应的分数集本文取F=(95,80,65,50)。

3.3.3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

3.3.4 确定评判因素权向量A

A是指标集U中各元素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程度的度量,表现为因素集U上的模糊权重向量,所以我们把A称为评判因素权重向量。记作A={a1,a2,…,an},ai为因素ui在总评判中的影响程度大小的量度。

3.3.5 单层模糊合成

R中不同的行反映了某个被评价事物从不同的单指标来看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用模糊权向量A将不同的行进行综合,就可得到该被评事物从总体上来看对各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程度,即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向量。

3.3.6 二层次综合评判

对第一步划分中的5个子因素指标集R(即单层评判所得的B1~B5的结果)再按单层次综合评判的方法作综合评判,再由公式①进行评判得到的结果便是二层次综合评判的结果。通过上文知其权重分别为A,A=(0.261,0.236,0.204,0.168,0.131)(见表1)代入B=[A][R],即可求出最终评价结果(0.359 ,0.260 ,0.190,0.189)。

将模糊隶属度向评价分值转换,优秀为95分,良好为80分,中等为65分,差为50分,利用分值结果与隶属度进行计算,得出指标分值,其中B1为80.6分、B2为77.1分、B3为74.9分、B4为70.2分、B5为82.6分;最终评价结果为76.7分。

3.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评估结果分析

在第一层模糊评价中,可以看到各维度、各指标的综合评价值,分析结果如下:

内容方面指标B1分值为80.6分,说明图书馆所提供的移动信息资源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实效性较优。

检索系统指标B2分值为77.1分,可以看出,由于系统的不稳定以及不兼容等原因,会影响用户对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接受程度。

提供服务指标B3分值为74.9分,随着移动技术不断完善,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日益提高,由于缺少宣传培训,用户对移动服务方式和功能特征并不熟知,因此需要更加贴近用户感知价值的移动信息服务。

用户使用情况指标B4分值为70.2分,可见在用户接受移动信息服务时,成本感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移动信息服务的迅速推广与注重有用性和易用性并最大限度降低服务成本密切相关。

其他方面指标B5分值为82.6分,在个人信息安全、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具有较好的效果。

在第二层模糊评价中,移动信息服务评价综合值为76.7,可以看出,该馆移动信息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整体综合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仍然存在部分问题,因此图书馆应对需要改善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不仅要重视移动项目建设,更应该重视后期的宣传和服务质量,提升服务的有效性,通过充分挖掘智能终端的特点,从而搭建更为完备的移动信息服务体系[20]。

4 结 语

移动信息服务是泛在知识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服务变革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数字图书馆服务发展的新兴领域,本研究在理论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指标体系,一方面为移动信息环境下用户信息行为提供了研究框架;另一方面拓展了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在新领域的应用。在实践上,利用模糊综合评价进行实证研究,力求将图书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到影响服务质量的重点因素上,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最大效率地提升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另外,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研究方兴未艾,尤其是在用户信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面值得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茆意宏.面向用户需求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1):76-87.

[2]赵杨.基于多维度多层次法的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构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4):86-91.

[3]赵春燕.基于AHP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4):86-91.

[4]HEGARTY R W J.Evaluating EBSCOhost mobile[J].Library HI TECH,2011,29(2):320-333.

[5]郭瑞芳.基于LibQual+TM的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探讨[J].新世纪图书馆,2013,(6):25-27,58.

[6]严浪.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3):87-89.

[7]HASHIM A S,AHMAD W W,AHMAD R.Usability study of mobile learning course content application as a revision tool[M].Heidelberg:Springer-Verlag Berlin,2011:23-32.

[8]SAHILU S S,AHMAD W W,HARON N S.Development and usability evaluation of platform independent mobile learning to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 Information E,2010,4(4):1310-1321.

[9]廖.基于LibQual构建高校移动省略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的调查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59-62.

[10]余世英.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接受模型实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1):21-29.

[11]明均仁.基于TAM模型的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11):45-51.

[12]AJZEN.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1991,50(2):179-211.

[13]AJZEN.Nature and operation of attitude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1,52(1):27-58.

[14]YAGHOUBI N M.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on line banking-an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0,5(9):159-165.

[15]KIM G,SHIN B,LEE H G.Understanding Dynamics Between Initial Trust and Usage Intentions of Mobile Banking[J].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2009,19(3):283-311.

[16]刘漫.基于TPB的大学生信息搜寻行为决定因素实证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5):39-44.

[17]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8,16(2):315-320.

[18]谢季坚,刘承平.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69-249.

第4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论文关键词:政府采购,寻租支付矩阵,演化稳定策略

 

一.引言

我国政府采购自1996年试点运行至今,采购制度不断健全,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学术界对政府采购也做了一定的研究,但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文献大多都是定性研究而且深度不够,仅少数学者运用博弈理论对政府采购作经济学分析,如张雷宝(2002)对政府采购监管作了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分析;彭文兵等(2003)通过收益矩阵博弈分析了政府采购中寻租的形成过程及其外溢效应;王宏(2006)通过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模型研究政府采购制度的变迁,王宏(2007)还用静态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采购监督制度优化;后小仙(2007)对监管部门、采购方、供应商三方进行博弈分析,构建了反寻租目标体系。但这些论证只是从静态的角度,在完全理性人的假设下进行博弈

分析。本文尝试在有限理性的假设下,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演化博弈方法分析政府采购中监管部门和采购方的行为选择,强调动态性,找出影响博弈双方行为策略选择的变量,并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对策。

二.政府采购寻租监管的三方模型

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采购本是政府利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经济的一种方式,但由于委托机制、监督体制、经济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存在权利干预经济、监管缺失等情形经济论文,这些将会产生权力寻租。政府采购中的寻租包括设租与寻租,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1]。政府采购中的设租是指采购方利用权力对采购全过程进行控制,人为设置障碍,进而营造获得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与条件;政府采购中的寻租是指供应商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供应特权以占有租金的活动[2]。政府采购的寻租行为导致政府开支扩大,纳税人负担加重;导致行业垄断,阻碍技术创新;影响供应商之间的公平竞争,导致寻租供应商与非寻租供应商之间的利益失衡,导致市场竞争秩序的紊乱;滋生集体腐败乃至行业腐败[2]论文下载。

政府采购在具体实施中会涉及多方行为主体,下面以监管部门、供应商、采购方这三方设立博弈模型,模型的假设如下:

1.假设监管部门不与采购方和供应商寻租,供应商和采购方可以选择寻租和不寻租两种行为策略。

2.假设采购方接受委托购买一批商品A,A的市场价值为V;实际的采购价格为Y;供应商行贿金额为R;监管部门的稽查成本为C;监管部门证实违规成功的概率为p,证实违规失败的概率:(1-p),其中证实违规成功情况下监管部门对采购方的处罚为KR,对供应商的处罚为L(Y-V),其中K、L为惩罚系数;一般情况下Y-V-R>0。

3.各博弈主体的收益分别是[3]:

(1)采购方和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不稽查,则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的支付分别为: R,Y-V-R,-(Y-V),供应商的行贿成本或采购人员收益R和寻租者收益(Y-V)独立于模型之外,本文假设R,(Y-V)为固定值。

(2)采购方和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稽查,但不成功,则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的支付分别为: R,Y-V-R,-(Y-V)-C。

(3)采购方和供应商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稽查,且成功,对采购方收益R处以K倍罚款,对寻租者收益Y-V处以L倍罚款,则三者支付分别为:-(K-1)R,-(L-1)(Y-V)-R,KR+L(Y-V)-C。

(4)采购方和供应商不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不稽查,三者支付分别为0,0,0。

(5)采购方和供应商不进行寻租活动,监管部门稽查,三者支付分别为0,0经济论文,-C。

在上述假设之下,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三方的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采购方、供应商、监管部门三方的支付矩阵

 

 

 

监管部门稽查

监管部门不稽查

 

 

证实违规成功p

证实违规失败 1-p

寻租

采购方

-(K-1)R

R

R

供应商

-(L-1)(Y-V)-R

Y-V-R

Y-V-R

监管部门

KR+L(Y-V)-C

-(Y-V)-C

-(Y-V)

不寻租

采购方

供应商

监管部门

第5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正文:一.高考复习计划

高考复习不在于每天的题海战和疲劳战,在于的是高三是否真正用心准备,是否真正全身心地投入。从高三的暑假开始就全力以赴的坚持是完全可以的,但千万记住:一旦开始动手准备高考,就要全身心的投入。高考理综复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复习课程多,时间跨度长,因此,高考理综复习必须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总的复习进度划分为起步、强化、冲刺和临考四个阶段。

(1)起步阶段(第一轮复习)

首轮复习的主要目的是全面夯实基础。这一阶段各科目都在进行一轮复习,基础差的考生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补上自己的短板,合理分配时间到薄弱科目,从而达到各课程之间的平衡;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加强练习,全面检查自己的相关知识点,建立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完善自己的课程体系。

(2)强化阶段(第二轮复习)

所有科目的第二轮复习都安排在强化期,主要目的是重点专题突破。这一阶段要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重点专项复习,对各科重点、难点进行提炼和把握;总结出常考、易考知识点,同时注意解题能力的训练。

(3)冲刺阶段(第三轮复习)

4月中下旬第三轮复习阶段开始,主要目的是查漏补缺。本阶段复习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调整心态,回顾错题本,劳逸结合;二是适应理综答题顺序和时间的合理分配。物理、化学、生物的冲刺复习,购买最新的权威模拟试题和预测题,保持住答题手感。

(5)初试临考阶段 (第四轮复习)

6月上旬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

二.复习技巧

(1)第一轮复习(8月份~12月份)

①物理:重点是力学大版块和电磁学大版块,这两大版块占到80%左右,同时,高考对于实验创新的能力也逐步加强,每年高考大纲虽然有所修订,但变动不大,因此可以找本前一年的《大纲》先看着,在一轮复习跟住老师的前提下,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晚上的时间补齐自己的短板。这段时间可以用除全国卷一、二外的历年高考真题来进行分章节的联系。

②化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这三大版块,这三大板块是整个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第一轮复习在紧扣课本复习的同时注意概念的理解记忆并不是机械式的死记硬背,尽量把晦涩的概念转化为自己易懂的语言,不但这样方便理解,而且记得会更牢。这个阶段的练习也很重要,但是切记不要题海战术,适当的练习即可,但是练习之后对于错题要及时总结。

③生物:生物分为细胞与代谢,遗传变异,生殖繁育,新生物技术这四大板块。争取做到知识主干清晰,枝叶明了,重点难点心中有数,为下一步的复习进一步夯实基础,扫除知识上的遗漏。此外,适当回顾初中相关内容,不留知识上的断档。针对自己平时容易混淆的概念,做题时易产生畏惧心理的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争取在第二轮复习前不再有知识上的盲点和大的障碍。

(2)第二轮复习(1月份~4月份)

① 物理:在这一阶段,新的考试大纲刚刚下来,考生要根据最新的大纲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对于新增和修改考点要给予关注,这往往是当年命题的热点,此时开始进入章节复习,分专题、分章节把握,要注意跨章节的综合类大题的处理,此时可以用全国卷一、二的历年高考试题来进行训练。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② 化学:化学首轮复习和第二轮复习是紧密结合的,而且这个时候是考试大纲公布的时刻。此阶段重点之一是提炼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重要结论,以及考试知识点,特别是新增考点和新修考点;对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初步综合。二是进行专题训练,并对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在这时对真题进行总结和研究

③ 生物:生物方面,应该在已经大体掌握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在考试大纲的指导的前提下开始深入研究真题,尤其是非选择题,掌握各种答题方法和要点,本阶段必须进行相当量的题型专项练习,通过做题来巩固。

(3)第三轮复习(5月份)

这一阶段已经十分接近高考的时间了,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对于做过试卷的错题进行整理和分类,第二是带着问题再次回归课本,这一阶段已经不需要大规模的做题,主要就是调整作息,保持住手感,解决错过的题目。

(4)第四轮复习(考前一星期)

第6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复习计划;考试说明;夯实基础;指导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62-01

笔者通过多年的生物教学,认为对于高三的学生一轮复习是非常关键的,所以现将自己的一点见解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若有不妥之处,欢迎指正。

一、复习计划的制定,是一轮复习的关键

制定总体计划是很关键的,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就很容易随心所欲而顾此失彼,计划中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1、时间分配 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2、有所侧重 时间不能平均,必须向重点章节倾斜,如必修一模块新陈代谢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和必修二模块的遗传变异等等章节;

3、教学分层 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二、研读《考试说明》,是一轮复习的基础

研读《考试说明》,搞清楚两项内容:一是内容和能力的要求,明确"考什么";二是深入研究对考纲的解读,特别是试题的分析,明确"怎么考"。同时,比较最近三年的考试大纲,找出了其中的不同,通过研究这些不同,更加准确地把握高考的方向。在准确把握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以指导平时教学,做到减负增效,提高一轮复习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学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知识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新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生物学新的概念和发展成就是考试常用的题材,因此要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使之学有方向,学有方法。

三、夯实基础知识,是一轮复习的主要内容

虽然高考的试题年年在变,但不变的是编制试题考查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们取得理想成绩的必要条件。高考的每一道试题其实就是某些知识点的体现,试题的难易程度和试题包含的知识点的多少呈一定的相关性,知识点越多,试题相对难一些。尽管高考遵纲不遵本,能力的要求可以超出课本,高于基础,但必须依托基础,越是基础的知识,越是具有广泛的迁移性。我们只有夯实基础,自身的各种能力才能有发挥的机会。那么,如何把“双基”打扎实呢?回归课本是明智之选。

四、注重选修的复习,是一轮复习的一个必要环节

选修教材中的内容是必修部分的拓展和加深,涉及到的知识是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所以高考命题中可以直接考查选修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与必修部分内容联系起来对某一主干知识进行考查,同时选修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不少热点,如艾滋病(免疫部分)、基因工程等也是考纲所要求的。进行选修部分的一轮复习,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是在对大主干知识复习时,多联系选修中的内容,对选修中内容复习的更详细些。二是命题和选题时,多练习与选修有关的题目,同时讲评时,能联系选修的尽量展开。三是选修内容多以识记和理解为主,在复习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及时合理的引导和指导。

五、选好练习题、训练学生解题能力,是一轮复习成功的前提

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掌握,归根结底要反映到解题上,所以进行习题训练是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模拟练习中可使复习过的内容进一步强化,重点与难点又一遍巩固,未讲到的或讲得不透的内容,可以通过综合练习使之得到弥补。而每做一份综合练习,不仅学生要全力以赴,老师也应该以高考的要求严格批阅和分析。当然,在练习中要注意避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题量过大,通过做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增强信心、找出差距。

六、做好学生的学习指导工作,是一轮复习成功的秘诀

1、加强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静下心来把生物课本梳理一遍,加强和巩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并及时解决有疑问的知识点,有问题不能拖。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每次的月考 成绩在一定限度上对复习起一个指导作用,不要过多关注分数高低,而应认真总结,分析一下这阶段的复习有什么不足,在哪些知识点上还有漏洞,从而在后面的复习中进行强化。教育学生根据年级名次及分数,摆正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复习策略,对优势科目巩固的同时,要加强劣势科目,达到全面发展,利于高考的成功。

3、树立明确的目标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确定合适的阶段目标,为自己的学习增添动力。

4、引导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学生要结合教师的计划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基础好的同学,多做一些综合能力较强的题目,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争取拿高分;基础较薄弱的同学,以基础知识点的复习为主,保证不丢基本分。教育学生制定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能过死,要具有强的可操作性。

第7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一、要有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个人制定的计划要与学校老师的复习计划同步,按照在校内和校外、讲课和自习的不同学习方式进行安排。在不同的复习阶段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如在第一轮复习中,通常是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注意系统的串联知识和方法,架构知识网络,复习数学通性通法。第一轮复习时间最长,是高三复习打基础的阶段。第二轮复习以专题为主,目标指向考解答题。这个阶段的复习特点是打破章节界限,以高考解答题的重点题型为专题进行突破。第二轮复习往往是学生提高成绩最快的一段时间。第三轮复习是以向考实战模拟训练为主,按高考的要求和标准组织考试,重点是全方位地提高应试方法和能力。这段时间需要熟悉高考考试环节和要求,调整你的心理、生理和学习状态,以期在高考期间达到最佳状态。

二、明确复习方向,少做无用功

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高三复习计划和目标,克服“以本为本”的想法,充分研究新课标,特别是新课标带来的变化,选好教辅资料,处理好解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不做或少做无用功。

三、注重总结规律方法,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考生的运算能力、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探究与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影响考生成绩的主要因素。原因如下:

1. 运算能力是解综合题的瓶颈。首先,要纠正对运算能力要片面理解。现在经常可以看到,试题运算步骤长一点或含有字母或需要对参数进行讨论时,考生往往会出问题。

2. 分类与整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解综合题的钥匙。不会分类或分类不正确是解答题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考解答题涉及分类讨论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必须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搞清楚分类产生的原因、分类的标准以及分类讨论的结果。

3. 适度创新是新课标理念的体现。试题模式新一点就不知所措,也是学习方式模式化、思维方式僵化的表现。因此我们需要创新,那样才能改变我们的思想。

4. 合情推理是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新课标和新考纲均首次把推理与证明列入学习和考试的范围,特别是需要注意合理推理、发散性思维等开放性、探究性、迁移性的思维方法训练,培养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

5. 及时反思与总结是提高成绩的好办法。各地普遍推广使用主“反思本”是一个及时反馈、积累学习经验教训的好做法。在日常学习中,要多练、多思、多积累,发现规律,总结方法,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及完整的数学认知体系。

四、调整心态,增强自信

第8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制定中考复习计划;中考化学复习方法

现如今中考和高考一样备受社会的重视,在紧张的复习阶段,采取什么样的复习策略才能提高复习的质量和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是我近十年来一直关注的问题。本人在近十年的化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也积累了一点点经验。下面就谈谈我在中考化学复习教学中的做法。

一、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考纲

复习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依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对照考纲明确命题原则和考试内容,并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关注社会中出现的热点话题。中考化学命题的方向如下:从试题比例来看,易中难之比为7∶2∶1;从题型来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包括推断题)、实验题、计算题;从考试内容来看,基本概念和理论占35%,元素化合物知识占25%,化学实验占28%,化学计算占12%。从命题的立意看,试题在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即自学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思维的过程。从命题的趋向看,融入新课程思想,试题多取材于实际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立意新颖,知识起点高落点低,灵活性强,使考生在答题时,能深切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化学学科与其它的学科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只有九年级一年的学习时间,新课完成后复习的时间很短,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的提高复习效率,就要用科学的复习方法,而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和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是关键。本人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化学学科的特点制定的复习计划是:第一轮主要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教材为依据,复习将课本内容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基本实验、化学计算;第二轮以专题复习为主,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主要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灵活应用,适当提高深度和广度,但不宜过深;第三轮以化学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应用为主,关注社会热点,进行查漏补缺,并有的放矢进行综合练习;第四轮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模拟考试练习,先考后分析,分析时一定要重视总结,找出错误原因和丢分原因,讨论怎样避免和减少失误。

三、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

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采用记忆法,分层次的进行提问,再分析总结、查漏补缺,对一些易混的概念,在复习中要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一些训练。例如,分子和原子,原子和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等。在本轮复习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在复习中可采用将各物质相互关系形成知识网络进行归纳的方法,例如以空气的组成为线索,归纳出氧气的性质、用途、制法,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制法,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还要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各类有关的化学问题,比如空气的污染和防治,二氧化碳所引起的温室效应等。化学实验也是中考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复习中应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的基本思路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重点复习实验探究,如粗盐的提纯,溶液的配制,探究影响食盐溶解的速率的因素。同时,也要关注家庭小实验,阅读选做实验。在第一轮的复习中除进行必要的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网络外,还要对一些常见题型进行归纳解析,探究规律。为第二轮复习打好伏笔。

在第二轮复习中,“双基”夯实后,要针对重点知识和学生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相关专题的专项训练。例如化学用语、质量守恒的应用、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推断题,物质的鉴别、实验设计等,通过专题训练,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还要利用好近三年来兰州市中考题目,将这些试题根据内容编为专题来讲解,并适当进行变换,提高其示范性;或作为习题来精炼,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在第三轮的复习中要以化学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为主,关注社会热点,并有的放矢进行综合练习。例如,以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酸雨、臭氧层被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白色污染、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再利用、生态平衡、生活健康、火灾的防范和灭火为题材,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用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幸福感。

第四轮是复习的最后阶段,经过系统复习,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时进行必要地模拟考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也得到一个发现弱点,及时查缺补漏的机会。必要的模拟考试也可以让学生早一点适应考试的氛围,更好把握考试节奏。通过模拟训练,要让学生注意审题时怎样抓住问题的关键,怎样用精练、简洁正确的语言答题。还特别要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如在做化学计算题时,应练习怎样按要求设未知数,如何规范地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怎样列式,如何答等,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参考文献:

第9篇:一轮复习计划范文

为了迎接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从九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就要进行总复习,要完成初中三年数学教学任务之后的一个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重视并认真完成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利于升学,学生巩固、消化、归纳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就业后学生的实际运用。同时是学生对学习基础知识达到系统和查缺补漏,掌握教材内容的再学习。因此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实施总复习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数学学业考试的总复习前,经过我们几个数学老师的多次讨论,针对今年泸州市中考的调整与变化,我们拟定出了初三数学的复习方案。

一、精心制订复习计划。

教材课标,教材和《中考说明》是指导我们制订复习计划的依据。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知识分布零乱,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分散覆盖在三年的教科书中。因此,计划的编写必须切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特点和平时教学中掌握的学生应用知识的实际,我认为复习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轮复习(2月份----4月底)纵向整理,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细化初中数学知识,细嚼慢咽,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第二轮复习(4月底----5月中旬):横向梳理,利用专题训练,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

第三轮复习(5月下旬----5月底):考前训练,综合模拟导考。

第四轮复习(6月上旬):查漏补缺的复习。

复习计划制定后,要做好复习课例题的选择、练习题配套的筛选以及模拟考试。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要交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再按自己的学习实际制定具体复习规划,确定自己的奋进目标。

二、纵向整理阶段。

总复习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掌握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首先,以课本为主,深钻教材,课本中的例题、练习要让学生弄懂、会做,把书中考点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结构,并注意解题方法的归纳和整理。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1)对基本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不仅要正确叙述,而且要灵活应用;(2)对课本后练习题必须逐题过关;(3)每章后的复习题带有综合性,要求多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少数困难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第一阶段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初中数学学业考试的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2)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高落点、多归纳、快反馈、重反思”的方法

(3)每个单元复习完一定要进行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4)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可以每节下课布置一题稍难的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做)

(5)要鼓励学生多问,可以把学生问的题目当例题来讲,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系统整理,横向梳理阶段,提高复习效率。

总复习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构建初中数学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侧重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这一轮采取专题讲座、综合训练等形式。要特别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初中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把整个知识进行分类并做为各个专题复习。专题训练是这样的:(1)阅读理解型;(2)开放探索型;(3)方案设计与决策型;(4)动态几何型;(5)图表信息型;(6)综合型。

四、模拟导考阶段。

总复的第三阶段是综合和模拟导考的复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精选综合练习题要注意几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习题要有目的性、典型性和规律性。

第二,习题要有启发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第三,根据近几年泸州市中考命题情况进行复习。在复习中还要狠抓重点,练习热点。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初中数学学业考试的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初中数学升学考试的又要高于初中数学毕业考试的。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5)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6)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7)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五、回归教材,面对基础,查漏补缺,达到全面掌握。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