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高中语文答题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语文答题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语文答题总结

第1篇: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导入时,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时间,拉近教师、学生、教材的心理距离,尽快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在教学导入时,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兴趣吻合的情境,引导学生随情入境,将情感融入课堂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主要有语言引入法、视觉引入法、联想启发法和实验法。如《荆轲刺秦王》教学前,教师以视觉引入法创设视频和问题情境,为学生播放《荆轲刺秦王》电影片段,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荆轲是什么人物形象?太子丹是什么人物形象?面对荆轲刺秦王失败的事实,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的?”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沉浸在视频片段和问题情境中,迈出学习第一步。

二、先学后教,学案引导,师生互动

先学后教,学案引导是指学生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结合教师的预设问题、自学提纲、导学案等预习课文,把握课文结构,自主完成课文预习内容,记录学习疑惑,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高中语文“三环五步”教学的大环节,也是课堂一大亮点。在教师的调控下,学生对预设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落实学习情况,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通过交流、探究、质疑,列出课文学习问题清单,整合学习知识。

如《鸿门宴》预习目标: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史记》故事发生的背景及有关知识;归纳特殊句式的方法,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辨析词义;通过梳理冲突矛盾,体会对比手法和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和思想性格。在学生预习中,提出问题:“鸿门宴”是一次怎样的宴会?刘邦和项羽在宴会中各自显示出怎样的英雄本色?教师指导学生预习时,使用导学案,突出预习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时置身在课文的内容中,了解作者基本情况,在问题的引导下和文本生成对话。

三、精讲点拨,指点迷津

教师要参与学生的讨论学习,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的不足,及时给予精讲点拨。在精讲过程中,教师要对疑难问题的解题思路、答题方法、答题规律、答题规范等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延伸拓展,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深度思考,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有争议、疑惑的学习内容进行正确规范和引导,聚焦语文知识生成的合理化和准确性,帮助学生构建系统学习的知识网。

如《荆轲刺秦王》教学中,学生经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文本内容的逻辑思路,多形式朗读课文,并以小剧场形式呈现课文内容, 在听读后按照课文结构复述文章的故事情节。

四、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

在合作交流基础上, 学生要生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归纳整理所学知识,串点成网,形成课堂知识整体结构,全面、完整、系统地把握所学

知识。知识体系是高中语文课堂的延伸,落实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网构。如《荆轲刺秦王》知识体系如下:

中心思想:本文通^叙述“荆轲刺秦王”一事,赞扬了荆轲反抗、扶弱救困、机智勇敢,表达了作者反抗统治的思想。

小结人物形象:荆轲人物形象为果敢机智、刚烈忠义、视死如归、有勇有谋的侠义之士;樊於期人物形象为义勇刚烈、豪爽慷慨;太子丹人物形象为谋事不周、浮躁多疑;秦王人物形象为贪婪怯弱;秦武阳人物形象为外用内怯。

主要艺术特点:写人善于描写人物的神态、对话、动作;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写事善于描写场景,渲染气氛;叙事有张有弛,波澜起伏,有详有略。

五、练习巩固,堂堂落实

教师为学生呈现多样化课堂练习,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水平和学习兴趣,设置相应的练习题,在当堂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目的。如《荆轲刺秦王》课堂练习中

文言知识的梳理(学生整理展示):(1)通假字;(2)一词多义;(3)古今异义现象;(4)词类活用现象;(5)自主归纳文言特殊句式;(6)成语典故。

第2篇: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阅读方法;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语言转化表述能力,要有很高的鉴赏评价水平。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需要一定量的积累和训练,更需要方法的获得与有效地运用。

一、掌握多种阅读方法,提高有效阅读能力

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主要是围绕阅读开展教学的,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需要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准确地掌握阅读方法,获得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1)多种阅读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阅读分析与鉴赏能力不是天生的,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因此,我们在平时阅读教学时就要教会学生多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能够质疑和探索释疑,能够知道阅读重点和难点所在。如苏教版必修教材明确了必读课文和选读课文,那么,我们在阅读学习时的方法也应该是不同的,可以灵活运用粗读、精读、跳读等阅读方法。如杨绛《老王》一课,老王的“不幸”可以粗读,我们只要大致把握“老王”不幸的几个方面,知道他的不幸的根源就可以了;而在分析“杨绛一家”的“善”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跳读,找到文章写杨绛及其家人的事件、语言和心理活动就可以。而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就要精读、细读、反复揣摩地读,例如:“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为什么说“有钱”的时候“笑”?这里体现着“老王”的善良,这一底层人物自己生活艰难,还不忘关心别人,让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他金子般的心;杨绛的“笑”应该是一种感激,也是对对方的宽慰,于是,我们懂得了人与人相交赤诚的可贵。

(2)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现代文阅读题应是平时阅读能力的检测与运用,要整体把握,局部重点内容突破,从语言、内容、思想、布局等方面思考。如2012年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邮差先生》,学生们阅读时候普遍感到容易理解,可是题目却不知道如何下手。如果他们掌握阅读的几种方法,那么,就能有效阅读,较好答题。如第11题“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我们可以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粗读、跳读,找到文章写环境方面的内容,如“仍有许多剩余时间”“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 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等句子做概括就能较好作答,而在“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就是要反复阅读与揣摩两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从而梳理出人物的性格。

二、明确题目考查侧重,有效运用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的方式是先开展整体把握的阅读,之后是带着问题力求找到相应答题区域进行细读,验证所读,找出做题依据并合理表述作答。但是高考现代文阅读还需要对试题进行研究,在平时做题中掌握不同能力要求的答题侧重与方法。那么,我们的阅读和作答就能有质量。

(1)把握不同问题命题特点提高答题准确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素养的具有选拔性的高考试题也不是没有路径可循,没有方法可找的。就现代文阅读而言,选材上多是在小说与散文中选,如小说的命题多是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和环境,外加小说的主题设置题目。不管怎么问,其实考什么还是可以找出来的,一般来说命题是依据考纲围绕考试说明的,考题主要是对重点词语、句子理解、句段作用分析,语言运用的作用和好处;鉴赏评价作品中人物事物的形象,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探究蕴含的思想性与时代性等方面设题的。如2014年江苏卷的《安娜之死》的阅读题的第12题是对内容的简析,是理解概括题,也是对小说人物的心理变化的考查。2013年江苏卷第14题对文本最后依据一句话“他喜爱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几位说得来的朋友”进行探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含义,要从作者的情感态度和写作意图去分析探究。

(2)熟悉不同题型答题策略增强作答得分率。现代文阅读题的设置对能力考查是有指向的,如能在平时练习中就能找出他们的特点,结合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进行作答是可以答准答好的。这需要学生能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并灵活运用,不断提高现代文阅读理解,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以及探究的水平进行做题。如2014年江苏高考卷第13题是考查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的题,其实这道题是两个问,我们要从主人公角度思考是什么样的描写以及用这样描写的好处,而另一问是作用题,我们学生一般会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作答,而描写则是为人物的性格、品质与形象服务的,因此,我们还是可以答出表现主人公安娜恍惚、敏感、神经质等心理状态的。当然,学生在揣摩人物心理上练习的可能少些,难以答得精准。另如2013年的江苏高考卷的第11题的句子作用分析题答题策略就清晰得多了,只要学生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作答,并有效提炼内容,整体感知结构上的作用是可以提高得分率的。

总之,考试的现代文阅读是平时阅读能力的再现和运用,我们学生只要掌握不同阅读的方法,在具体做题中运用阅读技巧,并与阅读的能力层次、考点结合,针对不同题型运用答题策略就使作答方向准确起来,能够提高得分率。至于如何组织语言,有条理地、合理科学地表述还是需要学生们不断在训练中反思和总结才能达成的。

参考文献:

[1]熊际涛.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初探[J].语数外学习,2012(5).

[2]李娜.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外语文,2012(18).

第3篇: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散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散文知识1散文结构形式

(1)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

(2)按空间位置安排结构。记事性散文和游记散文多按此展开,不突出时间因素,或隐没时间因素,只突出空间位置的变化。

(3)按事物性质、类别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4)以中介物组织材料,安排结构。即把中介物作为串联作者思想感情和材料的媒介。所谓的中介物,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问题、概念、思想等。

(5)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脉络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6)以双线结构(复调)行文,分明线和暗线。明线,作品中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如记事写景的时间线或空间线;暗线,即作品中未直接描述或间接呈现出来的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的线索,如记事写景中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

(7)环扣式结构。写两件以上的事,写完一件再写一件,各件之间以特定的方式联系起来;事件间或层层深化,或互相映衬,或互相对比,或相互反复、强调。

(8)“阳光散射式”结构。即围绕一事或一物,写与之相关的事件或事物。

高中语文散文知识2方法小结

1.分析散文的整体结构思路

主要有两大题型:

(1)根据文章内容(线索)梳理思路

(2)梳理文章线索并分析其作用。

解题思路: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和作者情感的变化。

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的作用

主要有两大题型:

(1)分析局部语段在全篇的作用

(2)分析散文局部语段能否删除。

解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段落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综合分析)。

高中语文散文知识31、修辞手法

(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

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第4篇: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一、广西高中新课改下语文教学对策的分析

广西各所高中学校,正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高中学校在教学模式上较为单一,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严重影响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转变教学观念,在语文课程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深化改进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应当针对一些较为典型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使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同时提出一些能够启发学生逻辑思维的问题,锻炼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2.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对于学习与生活有一定的感悟与体验,从而对学习与生活有一个新的认识。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要重视对学生的鼓励与认可,培养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信心,提高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媒体技术

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围绕着学生的特点与学习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将语文课程中重要的知识内容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多媒体设备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语文教学中的新动态。例如,教学《再别康桥》,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文章中的情形展现出来,利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关的图片与动画,然后教师可以针对文章进行提问,如文章中蕴含着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对于文章有什么样的印象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引导学生鉴赏《再别康桥》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

二、广西高中新课改下语文复习对策的分析

1.语文教师在复习中的主导作用

(1)明确语文考试中的方向

教师应当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语文考试中的出题方向,把握语文试卷中的难点、重点以及薄弱点,在学生复习中突出语文考试中的重点、难点,同时还要让学生关注薄弱点,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复习计划,让学生进行复习训练。

(2)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学生对语文基础理论知识的复习,巩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课前进行复习活动,如字词句改正、美文赏析、名句默背、口头作文等。

(3)总结答题方法与解题思路

语文教师在教学复习中,要对语文课本中的各个章节、课时进行及时的讲解,然后总结出答题的方法与解题的思路。例如:习题评讲课中,教师的评讲要有规律性、针对性以及变化性。

(4)掌握语文教学内容的难易度

学生在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复习的时候要掌握知识内容的难易度,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与个体辅导。

2.学生在语文复习中的主体作用

(1)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复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对学生做题时出现的比较典型、常见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2)学生应当积极配合教师制定的复习计划,在整体复习的思路与方法上与教师保持一致。

第5篇: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语文是与生俱来的学科,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启了对语文学习的启蒙。而想要学好语文,就应该亲近它,甚至热爱它,从心底里接受它的枯燥和博大精深。语文作为母语,对于国人的教育作用不言而喻。一个人可以缺乏数理化知识,但是一旦欠缺语文素养便会被人们当做愚蠢的人,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所以端正学习的态度,培养语文的兴趣,一步一步的建立起对语文学习的架构,从而深识语文,爱上语文,懂得语文。

一、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

语文教育受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使得很多教师和学生无法突破自我,将语文局限在教室之中。而高中生学习语文更是增加了难度。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不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堆叠,而是要求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课外阅读的积累,这就加大了高中生学习语文的难度,若在按照以往的学习方法就容易让学生将语文学死。这也就是目前很多高中生对语文学习的迷惑,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也找不到语文学习的具体方法,以至于一直不能在语文学科上突破自己。

二、高中语文学习的难点

高中语文共有五个板块,分别是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和语言运用。高中生主要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三个部分有一定的难度,找不到能够提高的方向和方法。1.文言文阅读。高中阶段的文言文阅读以课外传记为主,主要取材于《宋史》《明史》等。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理清文章的大意,了解传记的主人公所做的每件事情和所说的每一句话。在进行语句翻译时要掌握好基本的文言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猜词能力,知道在一个句子的基本成分主谓宾中不能省略的是谓语,而谓语一般是由动词充当,所以在进行文言阅读时最主要抓的便是动词。而知识上的储备和猜词能力是高中生欠缺的。2.现代文阅读。高中语文的改革加大了现代文阅读的难度,不仅增加了阅读的量还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尤其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学生切实的回归到文本当中摘取人物的性格和体会人物的命运。而高中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很难对小说的某些人物进行深刻的体会,以至于在答题时困难重重。3.作文。作文是语文学习最难的一关,也是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一个部分。因为写作不仅要通顺优美的语句,还要求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进行限时创作,如若不然,语文的整体成绩就会掉很多。高中生由于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导致在作文时容易缺乏真情实感,而有感而发才能写出好文章。

第6篇: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关键词:功利性 探究合作 机械训练 技巧

“功利的危害是导致人的狭隘: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人是看不见水的;功利狭隘的人说到底是没有出息的,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这是一位一线教育名家的惊人之语,他一语道出了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弊端。为了让高中语文阅读回归文学的范畴,就必须深刻认识造成现今高中语文阅读的功利性的思想和做法,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这一令人担忧的局面。

高考是一根毁誉参半的指挥棒,它操控着教师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也正因为它,高中语文阅读逐渐背离了文学欣赏下的深刻思考,背离了阅读的最基本理念。细究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是为了取得高考理想的阅读分数,便以丧失人文精神为代价获得短期“效益”,教师不是从语文素养和必要的人文精神,方面积极的影响学生,并和学生积极探讨,而是片面的从做题技巧做题理论入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得高分,这种功利一直从高一持续到高三,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表现,课堂设计更多考虑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能否吸引眼球,能否标新立异,能否控制全局等,而不是从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课堂设计流于表面,华而不实。另有部分教师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只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乏味单调的灌输和机械训练泯灭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极端模式化训练弱化了文本内容的挖掘

1.高三语文阅读的终极目的很单纯,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到最高的分数,不丢点,答题思路正确,答案要点齐全。为了这个目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做大批量的题,只为把握答题规律,揣摩命题人的命题思路,阅读,在这时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阅读,而是一种做题技能的培训,至于所选文本的深层次内涵,不作为高中阅读的重点,只是一带而过,甚至只字不提。这种功利性彻底背离了高中阅读的初中,文本的深刻性反而成了阅读的附属,而不是重中之重。

2.高一高二的阅读教学虽然暂时不以拿分为主,但借助多媒体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演绎教学内容,意图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的问题;着力于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纯粹接受知识的泥沼中走出来,进而经受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考验,等等。种种努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传统与单一,而且显然是取得了或者部分取得了预期效果,仿佛给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然而,透过好看的表象我们看到的却是有些糟糕的真实:它追求形式胜过内容,它追求统一胜过个性,它追求“技巧”胜过艺术。一句话,就是有点喧宾夺主。这样的表里不一让我们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语文阅读教学。

二、过于频繁的合作探究造成个性理解的缺失

为了迎合新课标,也为了追求时尚,因此,一些教师将合作探究引进课堂,对于合作探究,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在操作过程当中,没有很好的让其发挥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运用过于频繁,且只一味的追求形式,对于合作探究的最终效果却并不在乎。另外,合作探究应以深度思考为前提,在没有深入思考的前提下泛泛的去讨论,其探究的质量会不高,并没有多少独立深刻的思维火花互相撞击,表面上热闹非常,课堂活跃,但最后,还是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探讨结果公布出来,做最后的总结。这种有名无实的合作探究,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浑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课堂情感目标并非学生出自真情实感

阅读的过程,就是个性解读的过程,高中生思想感情丰富,阅读应该最能体现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和情感反应,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让课堂好驾驭,也为了更体面,不给学生表达真实感受的更多空间,而是以教参为准,以成定论的专家理论为标准,来限制规范学生的情感,这不免给人虚假之嫌。只有放开手脚,让学生真正读进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理解,这才是阅读的根本。一切背离这一理念的面子文章做法都是做秀。

四、技巧训练和文本貌合神离

第7篇: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一、高考命题方面

高考不仅仅是一种为高校招生的选拔性考试,而且是中小学教学的指挥棒。高考命题的改革直接牵动着中小学教育,用一线教师的话说,就是“高考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既然高考只是把原来的标准答案中的文字改为要我们考生自己回答,答案模式化,那就不妨多做一些,多记一些,多准备几套答题的公式。由此,“伪阅读欣赏”现象便产生了。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对“阅读与欣赏”的要求是:“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在具体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阅读实践活动中,要求老师提供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此外,可结合观摩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通过观摩戏剧演出,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

显然,这是一种开放式的阅读主张,不是以命题考试为归宿目标的课程标准。《新课标》指导下的阅读与欣赏是要让学生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探究性、创造性阅读中主动积极地思考,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教学中不要过于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际是主张通过大量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文体的文本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增加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而高考命题则对新课程标准作了狭隘的理解,把学生从一个极端赶向了另一个极端。命题者主要抓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等后面的几行说明文字大做文章,命题模式化、单一化,答案规范化、标准化。有些教师经过几年的观察总结,还归纳出一套答题的公式。试想,有答题公式套检的阅读欣赏还能让学生获得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吗?这种命题思维实际上已成为杀伤“真阅读欣赏”的利器,“伪阅读欣赏”的帮凶。

二、教辅资料方面

为了践行《普通高中语文新课标》,教育部、文化部、新华书店出版总局联合颁布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因为有这么一个建议,唯命是从的教师们、家长们只有年年不断地做宣传推销、购买。同时,为了应对各种复习考试,应对高考,各类专家又编出更多的指导精要辅导检测类的资料。这些教辅资料在阅读教学中没能释放出多少正能量,反而给学生错误的引导,并造成更大的学习压力。

一套苏教版语文教材达四五十本,还不包括配套练习之类。主编的名师官员们却未曾想过学生在学校能够用于学习语文的总时间是多么有限。假定三年高中能全部用来学习语文的时间是一年(事实上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一年的实际在校时间为300天,每天的实际高效学习时间为8小时,那么,全部的时间当为2400小时,即使教师一节不讲,练习复习检测一节课不用,需要多少时间读完这个总量呢?笔者自己匀速看初中教材,实时计算了一下,大致在每分钟400字左右。按此计算,高中学生全年在校高效阅读8小时,其间一刻不停,其阅读文字总量也就在五千多万字。若按每册教材20万字计算,也就250本。按6个学期算,每学期的极限量不该超过42本。但是,有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不该忘记,在学校里学生用于自己独立阅读的时间是很少的,连五分之一甚至八分之一都不到。最终的结果就是多数学生在毕业之时不得不将没有看上一页、做上一个记号的崭新的教材当作废纸垃圾卖掉。

三、各类试题的标准答案方面

在语文的能级要求中,欣赏是基本等同于写作的创造性活动。在阅读欣赏心理学中,欣赏实际就是对作品的二度创造。不管作者的创作意图如何,一旦作品面世,进入读者的视野,那么,怎么去阅读理解,那就是读者的事情了。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家孙犁的《荷花淀》写得细腻清新温婉,很多描写令人拍案叫绝。后来有教师请教孙犁先生,问他在写作时有没有考虑得这么细致,有没有预见到会有这样的效果。孙犁先生如实说明,没有,确实没有。作家是观察的高手,想象的高手,驾驭语言的高手。他忠于生活,对人物加以集中化、典型化,就会有这样出入意料的效果,有何怪乎?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看《画蛋》有感,江苏原来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长何永康曾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中展开探讨,发现对其意义的理解居然多达五十余种。莫泊桑小说《项链》主题的探讨,有人归纳,也达二三十种之多。一部作品,意蕴主旨越是丰富,说明作品的张力越强,越具有普世价值;人物形象越是个性化、形象化,那么,其艺术生命力越强,艺术价值也就越发持久,魅力越是无限。这断然不是某个公式所能言明或者套检的。经过老师反复讲过,答案反复背过的阅读欣赏还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欣赏吗?

但是高中各类阅读欣赏试题却往往设定了标准答案,没能给学生留下多少发挥余地,可谓限制有余,启发学生思维不足。

第8篇: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关键词】整理 试卷 分析与总结 答题框架

各种类型的考试对高中生来说再平常不过,试卷凝结着出题者的智慧和心血,学生答题纸上那些尚不完美的答案是考生思维现状的显现,如果往日的试卷给师生留下的印象只是一个分数,对于当初苦苦追寻而不得分数的原因、以后再遇到此类题目的对策,却不作深层次的思考,这是学习资源的一种浪费。

怎样才能实现语文试卷的有效利用?

近年来,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去整理试卷,即在每次评讲试卷之后,我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答题情况,选择一些典型题目并其答案整理到积累本上;然后,分析题目的特点、答案的设置,进而分析题目与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结合自己的答案,找出在审题、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不足,写出对自己的提醒、以后做此类题目应注意的事项,最终在头脑中建构某类题目的答题框架。

我和学生们商定了一些整理的方法和原则,我们习惯上将试卷分为:基础知识、语言知识与运用(以下简称“语知”)、作文三大部分进行整理。基础知识包括语音、成语、病句、名句默写和文言阅读中的实词、翻译等识记的知识点。这一部分主要是整理自己暂时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而夯实知识功底。如在字音题的四个选项中寻找自己尚感陌生的词语,文言实词除了题目中出现的实词、虚词,还可以从原文中再找出几个重点词语进行整理,需要注意的是,文言词语的整理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作文资料的整理主要是积累试卷中可供借鉴的素材和语句,如文言文中的人物故事、现代文中的精美词句,等等。

最值得探究的是“语知”部分的整理,主要包括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具体整理方法和原则如下:

选择失分较多(失去分值一半以上)的题目进行重点整理。“主观题具有开放性高的特点,给考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不仅考查考生思维的结果,也考查考生思维的过程。”失分多的答案正好能反映学生做题方法和思维方式上的严重不足,因而这些题目应该成为师生大可有为的重要资源。广东广雅中学的肖广慧老师认为,将错误答案直接告诉学生的做法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引发他们对答题规律的探究和思维方法的改进。学生把这些题目整理在一起,更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改进方法、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对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就某一个知识点从试卷呈现的问题向具有相似性的另一些问题拓展延伸,使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把知识点联系紧密、考查角度相似的题目整理在一起,然后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某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整理答案比较规范的题目。如有些诗歌鉴赏题目,所提供的参考答案语句冗长且不够规范。而高考和一些质量较高的参考答案则角度明确、语言简洁,不拖泥带水,这样的答案无论思考角度,还是语言组织,都能起到示范的作用。

整理时切口要小、要有的放矢。整理的切口要小,目标要明确,针对自己的得失情况,每次确定两三个整理目标。

把题目搬到本子上只是整理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之后的分析、归纳和总结。2013年4月我校高一月考的现代文阅读《稻草人》,一位同学整理的是14题:文中父亲说,“用不了几十年,稻草人在大地上怕要消遁了”“稻草人去了,以后也不会有了”,请分析这两句话的深刻含义。该生的反思为:①谁说的话就应该反映谁的看法和态度;②结合语境,“父亲”在什么场合说的这些话,为什么这样说,表现他怎样的心理和情感。另一位同学整理的是15题: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他反思道:先梳理本文写了与稻草人有关的哪些故事;再看涉及哪些人(父亲、我和侄子),对于稻草人的去留问题,他们各自的态度如何;最后要明确:探究类题目一般是围绕文章的主题去分析,所以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整理的过程是一个慢慢领悟的过程,需要及时回顾整理,领悟其中的内容,进而学会知识的迁移。早读课学生可以花些时间去读,在品读过程中去感知参考答案的遣词造句,去质疑其合理性并探究参考答案的弹性空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而我还定期组织学生交流整理的感悟、心得,以期精神成果的共享。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也会相互促进,他们会感受到别人思考的深度,也会去效仿、学习,甚至更为努力。

市场上也有现成的错题集出售,但我还是坚持让学生亲自整理。因为市场的错题集收录的是常见的易错知识点,而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思维方式不同,他们在考试中的得失也就不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去整理,才会在有限的时间内收益最大;同时学生对自己亲历的失分题目印象很深刻,再遇到同类题目,他们就能很快调动起头脑中已有的储备。

一段时间之后,学生整理本的内容丰富起来,面对未来的考试他们也就多了几分从容。“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的学习也是这样一个在不断整理、积累中慢慢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赵静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主观题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分析. 高中语文教与学,2013(3):7.

第9篇:高中语文答题总结范文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行文对仗华美,是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文种之一。但是长久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多数职业高中生的文言文学习情况令人不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感觉枯燥乏味。这其中有文言文本身特点的关系,但也与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逐字逐句的串讲为主,让学生记笔记、背考点。这样“填鸭式”的课堂,固然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很不利。

在文言文教学中,一些现代文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被我们所借鉴,如,引入课堂竞争机制,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等,以此来活跃语文课堂。下文以人教版语文二年级教材文言文为例,论述该教学方法在课堂中的实际应用。

在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把全班四十名学生分为八个小组,将整个课堂教学分为预习、展示和拓展巩固三个部分。

一、预习课

以《岳阳楼记》为例,要求学生预习三项内容:

(一)基本知识

1.一词多义:夫、观、极、去、开、或。要求找出例句并解释该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古今异义:找出下列例句中古今异义的词:气象万千、微斯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横无际涯、浊浪排空、予观夫巴陵胜状。

3.通假字:找出属予作文以记之、百废具兴两句的通假字并解释。

4.了解词类活用:百废具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分析特殊句式: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多会于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用简要语言阐述文章内容。

(二)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为什么开头第一句就提出“谪守”?而不写“出守”?范仲淹这不是使老友难堪吗?为什么?

2.接下来写滕子京的政绩,有什么用意?能否删去?

3.第一段话写什么?在全篇起什么作用?

4.第二段从哪些方面写洞庭湖景色?

5.“气象万千”一句有什么特殊的作用?既然是写景,为什么写的如此少?

6.“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有什么作用?与第一段哪一句呼应?

(三)根据课文注释,用当代汉语翻译文章,并在小组内讨论

以上三项任务提前两天打印并散发给学生,要求组长把第一项内容中的六条部分分派给本组成员,建议学生通过工具书查找,并在预习课上讨论。后两项内容可在课堂上讨论,在展示课上以抢答方式检验预习效果。

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预习教学,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热情为基本内容,而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为目的。

二、展示课

课时开始前要求值日生做好优秀个人和小组加分统计的准备工作,回答正确、有新意的答案通过加分予以鼓励。课堂抢答积极活跃的个人和小组可以获得加分和表扬。

进行展示课教学时应时刻遵循下列原则:

(一)设计有趣导语,引起学生的兴趣

展示课开头的导语不仅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激发学

生的竞争意识。

(二)营造和谐、轻松、有活力而又充满竞争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应捕捉学生展示内容中的闪光点,给予正面评价和鼓励。一个赞许的点头,一阵热烈的掌声,都能够给学生以极大的信心和勇气。展示必答题有小组内的竞争,展示抢答题有全班学生间的竞争,课堂效率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

展示课的活动过程是:

1.课前让组长抽签,分配展示任务。

2.展示前应范读课文,以求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3.各组展示预习结果,接受其他同学的评价。

4.由学生翻译全文。

5.设计抢答题,要求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后抢答。

三、拓展巩固课

拓展巩固课不是单纯的复习课,也不是简单的练习课。预习课和展示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本节课则更注重教师引导。

1.带着激情上课。因为激情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产生浓厚兴趣。以教师投入课堂教学展现的激情,感召学生学习的渴求之情;以教师用心对教育的事业追求,焕发学生的终身学习热情。

2.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实践中创造,让每个学生的智、情、意、行协调和谐地发展,发挥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指导背诵。朗诵和背诵是人们从文言文学习的实际过程中总结出的好方法和好经验。背诵是我国语文学习上的优良传统,是学好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

总之,文言文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多注意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从兴趣入手,创新教学思维,探索教学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