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公立医院管理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立医院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立医院管理论文

第1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一)公立医院会计管理目标定位问题

会计管理工作应该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经济背景进行科学的制定。但是当前我国许多公立医院的会计目标在定位使用者的范围方面不够明确,会计信息系统管理规定不够全面。使会计使用者得不到医院运行情况的实际信息,没有办法准确判断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制度实施问题

原有的会计管理制度并不健全,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院发展的需要,一些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会计管理制度的公立医院,对会计管理制度却不重视,没有切实的运用,执行力度不够,使会计管理制度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三)公立医院会计管理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公立医院的会计人员虽然也有专门招收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并不能达到工作的标准,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一些失误,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从而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当前医院会计管理改革的重要工作。

二、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构建

(一)政府宏观调控

公立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在会计管理模式问题上,应该以政府的管理改革模式为参照,以服务模式为主,充分发挥在社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要求公立医院充分协助政府工作,创建公正、透明的医药交易市场,根据政府下达的各项规范进行会计管理工作,实现以政府宏观主导的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模式。

(二)会计服务公司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单一的会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需要建立一些服务公司来分担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负担。公立医院可以通过跟会计服务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建立协作关系,将会计管理工作托管给公司,节约精力和时间,实现会计服务公司化的管理模式。

(三)自律型管理模式

行业协会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行业管理协会,形成一定的自律管理体系,与公立医院合作,共同建立自律管理平台,保证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诚信度,增强信息的可信度和高效及时性。建立行业的信息共享平台,互相监督,共同发展,提高公立医院会计管理工作水平。

三、公立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实施的重要保证

(一)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必须建立规范的财务人员引进制度,医院会计管理部门应注意人员招聘的合理性。严格考察会计管理部门人员的从业资格,要求从业人员考取上岗证,并积极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对于在职的会计管理人员,要定期安排培训,要求工作人员对会计知识具备一定熟练程度的同时,还要适当补充一些医院相关的知识。注重业绩考核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考核和薪酬挂钩。按时安排考核,检验会计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并对成绩优秀和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并加强对这类人员的培养,为医院提供更多具备熟练技能、职业素养高的会计管理人员。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要制定能够保证医院会计管理新模式有效进行的规章制度,做到与新时代特征相符,并且能够满足我国现阶段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需要,完善健全法律法规,并保证严格执行,切实的将有关法律落实下去,以保证公立医院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强研究创新

公立医院的会计管理新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需要不断的改进,会计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实际经验,对新的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增强创新意识,加强改进和完善。充分吸收新的会计管理理念,并将这些理念实践运用到工作中,争取实现会计管理工作中的新突破,使会计管理模式更加具备科学性、系统性。

四、结束语

第2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一是对相关的政策和规范进行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医院的公共卫生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并且很容易被人所忽视,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就需要将行政职能给充分发挥出来,借助于政策法规的制定,对医院的公共卫生责任进行明确,对医院和个人的行为进行规范,以此来促使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另外,在公共卫生工作体系中,也需要积极加入医院,科学管理,以便将医院在公共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强化学术交流,促使理论水平得到提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医院在公共卫生管理知识体系方面,还比较的缺乏,那么在实践的过程中,就需要会不断总结各类医疗结构开展公共卫生管理的经验。以公共卫生为主题,将相关形式的学术讲座以及学术交流活动给定期开展下去,对国外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行大力学习和借鉴,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管理的理论体系进行逐步构建和完善。

三是要开展公共卫生知识培训,促使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知识水平得到提升:要以公共卫生知识为核心,大力培训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医院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人员,将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作为培训的重点,以便促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可以对传染病防控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将公共卫生方面的行政法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医院中广泛传播,对医务人员的公共卫生观念进行树立,促使医院工作人员的预防医学知识水平得到大力提高,从而促使医务人员能够对公共卫生责任主动承担。

四是要构建一个桥梁,促使医院能够和疾病控制机构进行信息沟通:要结合具体情况,将协调和沟通机制构建于医疗机构和疾病控制机构之间,促使双方能够更加密切的合作,进行信息交流,结合双方的需求,对疾病控制工作计划进行科学制定,并且将运行机制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案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对工作进展情况定期检查,并且进行必要的演练。

五是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促使社会参与得到实现:非政府组织在诸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如社会动员、公众参与、普及预防医学知识方面等等。因此,就需要将非政府组织的优势给充分发挥出来,对卫生科普知识大力普及和推广,将一系列形式给利用起来,如广播、报刊、互联网、手册等,将公共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广泛开展于社会公众之间,指导群众在看待公共卫生问题时,需要坚持科学的行为和方式。

2结束语

第3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1.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改制前的医院是大型工业企业的一个附属单位。过多的行政干预使医院缺乏对人才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医院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长期遵循工业企业管理的模式,缺乏适应医疗行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给医院的发展和人才的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所以,必须尽快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的工业化模式向医疗机构管理模式的转变。

2.建立独立自主的选人用人机制。

以往医院引进人才都是通过向集团公司报人才需求计划,由集团公司统一招聘安排,采取的是行政分配机制,医院的人事部门没有独立自主进行招聘、面试、选人的职权,主观上造成医院对引进人才和人才管理不重视;客观上缺乏长远的人才需求和培养规划,致使在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所以,要建立独立的选人用人机制,按需要自主招聘人才,到岗后量才使用。

3.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

改制后的医院基本仍然参照并延用原来隶属企业的年度考核制度和考核标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及其他人员分专业、分层次进行考核,不能客观公正地反映出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工作业绩。考核的内容和指标也不够明确。考核形式主义倾向明显,考核结果与员工的实际使用提拔没有密切挂钩,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是当务之急。

4.建立体现公平竞争的薪酬管理体系。

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医院科学管理的一个有用的工具。建立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杠杆作用,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而且能够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但目前职工医院仍然在沿袭工业企业的等级工资体系、工资结构和工资水平。因此,改制后的医院很有必要根据岗位分析和薪酬市场调查,确定出新的薪酬分配机制。

二、加强改制后医院人力资源的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的制度建设是实现医院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医院人力资源的制度建设要符合医疗行业科学管理原理和行为规则。它具有以下特点:

1.合法合理化。

有关人力资源的规章制度是医院内部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直接涉及医护人员及其他工作者的切身利益。制度建设必须在国家现行法律的框架之内进行,各项规定都要遵循可靠的法律依据,要做到原则清晰、语言易懂、便于执行、科学合理。充分考虑医院的历史沿革,充分考虑制度执行的可操作性。

2.民主公示化。

医院有关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要体现医院医护人员的意愿,得到他们的认可。制度出台前,必须履行有职工代表参与的集体协商表决的民主程序。公示是尊重职工知情权,公示方法不能仅在企业内部网站或张贴在公示栏内,要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发放《员工手册》等方式交到员工手中,并留有员工收执签字的存根,以免因知情权问题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3.合同契约化。

劳动合同是劳资双方建立劳动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受国家法律的保护。医院要重新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保证合同的履行。要突出签订时的公平自愿和双方意见明确一致原则。劳动合同在履行过程中要遵循公平性、契约性、时限性和从属性原则,充分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改制后医院人力资源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人力资源的制度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之得到规范地执行,执行的过程就是人力资源体系的建立、健全并使之能够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

1.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体系。

结合开办现代化医院的特点,合理设置医疗科室和管理部门。党政管理和医疗业务各有侧重,互相配合,互相穿插。人力资源配置体系的建立和运行需要对医院总体结构和流程进行系统分析;对每个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和优化,优先配置医疗一线的医护人员,保持一线医疗队伍的稳定、精干,以确保高质量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精简管理人员,按需求配置辅助人员。打破身份和资历界限,能者上、庸者下,杜绝论资排辈和因人设岗现象;选拔各学科带头人担任科室主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发挥优势,梯队成长。

2.薪酬及激励体系。

薪酬及激励体系的建立应该结合医院的战略目标,对社会薪酬市场进行周密调查,从而使医院的薪酬制度对内体现公平性,对外具有竞争性。薪酬体系的运行要坚持公平原则。发挥薪酬分配的杠杆作用,有利于吸引人、留住人,让岗位薪酬与岗位价值量对等。医院要按照规定和具体薪酬发放流程、时限和标准足额向员工支付劳动报酬,及时为员工交纳规定的“五险一金”,让职工感受到集体的强大与温暖。

3.教育培训体系。

医院要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制定人力需求战略规划。要重视外培进修,让医生到有名望的大医院进行临床培养。邀请著名学者到医院来演讲示范。培训体系运行过程要保证师资力量、培训课时和教材内容。

4.绩效考核体系。

第4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一)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影响预算管理是一个医院不可或缺的管理模式,它能够把组织的所有相关方面紧密地融合到一个体系当中。但是医院现行的预算管理科学性不高、严谨性不足、主动性缺乏,再加上执行预算过于随意,阻碍着医院的进步发展。公立医院是由政府主办的,它的经济活动属于预算管理范围,部分议员出于传统观念,常年实行的是部门预算(是政府预算的一种制度,由政府各部门编制,部门是指财政直接发生经费领拨关系的单位)。新的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实行全面预算(是将业务、资金、人才、信息等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从而有效开展医疗服务活动,以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目前,有些公立医院“重医疗,轻管理”,认为预算管理是特定部门工作的范畴,把预算看作应付上级的工作,预算执行十分困难。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控制完全靠外部控制这一种形式,自我控制力度不够。预算管理中的一个小问题反映到经营管理中就很可能是一个重大失误,对医院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二)成本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成本管理是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有强大的信息化生产力,实现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等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医院对医疗重视,但是对于经济管理重视程度却不足。医院的人才大多是医学院校毕业的专业型人才,懂经营管理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相关技术人才的缺乏仅仅是一方面的,医院的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网络设备也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目前,公立医院的管理缺乏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一个健全的绩效评估体系,无法恰当处理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之间的关系,当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无法充分调动,直接影响到了医院的发展。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现阶段,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不断改革的医疗体制下,公立医院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正常运行,就必须建立健全经济管理体制,对医院实行科学化、数字化管理,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公立医院可以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加强与全院各科室的信息融合,实现医院的预算控制、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三者的有机统一,使经济管理手段与医院管理更加紧密地结合和更加科学有效。

(一)强化预算管理和控制医院要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并且进行有效的外部控制以及自我控制,实现对经济管理的宏观调控,这是实现经济管理的战略目标的前提条件。科学性、高水平的预算管理是做好医院经济管理的前提。医院必须增强对于预算管理和预算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够实现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前文中已论述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它是在医院一定阶段战略目标基础上,对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详细的筹划和预测,并进行严格的预测监控,以求有效地管理企业,最大限度地实现战略目标,是提高医院运行质量的重要措施。预算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医院的全部职工都应该参与,成立相关的编制小组。为保证制定预算的工作人员秉承科学性、前瞻性、严肃性的原则,一个严格的审核分析、考核制度在预算管理中必不可少。开展本年度预算时,首先要对整个医院各部门上年度的预算执行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对本年度医疗服务的开展、医疗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各个科室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编制这段时期的收支预算,并根据审核分析和考核制度对预算进行审批,恰当调整其中的不合理成分。当然,预算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预算的执行。

第5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药学应对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作为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责任重大的县级医院药品使用、管理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品应急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学应急指挥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1]明确指出:突发共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了确保应急药学体系能够快速、高效应对突各种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成立了药学应急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小组组长,药剂科主任任业务组长,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急预案制定、论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不同级别的药学应急预案;部署突发事件药品储备、调配及配制;掌控药学应急人员的合理调配;和医、护紧密配合及时沟通的工作,以确保大规模人群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信息联络和快速级体系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人员(特别是有技术特长人员)联络方式(手机、住宅电话及家庭详细住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根据不同应急的技术要求,随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快速接受应急召集。

3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的储备、调配、应急配制体系

3.1建立“重点储备,网络调配”体系应急药品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质基础。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备好抢救药品,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可以挽救许多生命,减少致残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偶然爆发的特征,药品的储备很难计划、不可预知,作为北京市的远郊区县我们采用“重点储备(有季节性、有预见性的储药,如:夏季集体食物中毒,冬季一氧化碳中毒等),市区县二级调配网络系统”,这样既能满足突发应急需求,又能极大地节约有限医药资源。

3.2建立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配制体系对于特殊的应急药品(没有应急储备),为挽救生命,报应级领导小组同意后,按照《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或其他地方标准由具备配制制剂资质的药剂师进行配制。例如:发生在我县某工地集体误服氯化钡中毒事件,针对钡离子中毒药物治疗是需要大量口服硫酸钠溶液,但在我院没有储备,致电本市各兄弟医院也没有储备,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及时报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同意后,立即组织制剂人员配制硫酸钠口服溶液,解救了38位工人的宝贵生命。

4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学技术预案体系

4.1对突发公共事件了解确切,能够及时确诊的病症,药学应急人员要参与临床救护,参与疑难病症会诊,向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咨询,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制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获得预定的治疗结果。例如:确证发生煤气中毒时,在采取必要医学抢救同时,可采用细胞色素C15mg(用前须做过敏试验),辅酶A50U,ATP20mg改善组织代谢,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防止脑水肿等。

4.2对突发不明原因罕见疫情,确诊致病原进行药敏试验,针对病症进药物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药学监护。监测病人血药浓度、尿药浓度,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同时用于判断病人现实的或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解决病人现实存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预防病人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4]。把多个个体化给药方案综合起来分析、论证,从而摸索出较为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2003年春季爆发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SARS,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SARS的致病原是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并将这种种导致SARS的新型的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后命名为SARS-Cov)[2,3]。作为县级医院突发事件应急药学人员,我们遵循“非典”药物治疗原则,明确目标,参与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给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性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我们为病人建立了用药档案,评价不同个体人群不同用药方案,摸索出了适合本院的一套治疗“非典”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药学应对体系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县级医院药剂科综合应对能力及管理水平,有利于药剂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虽然整个体系是基于“突发”的前提,但对平时药品储备、调配、配制、临床药学监测体系的完善也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是促进医院现代化药学建设的一个难得的契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4/1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S].

2ThomasG.Ksiazek,etal.Anovelcoronavirusassociatedwithsevereacuterespiratorsyndrome.NEnglJMed,2003,May15;[epubaheadofprint].

第6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院基建档案管理;作用;措施

随着医院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医疗业务不断的扩大,基建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必须高度重视医院基建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基建档案管理的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基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基建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1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目的是记载基建在建设、改建、维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状态记录。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由于医院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这些档案既是医院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也是整个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医院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又为医院的经济建设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服务。所以,做好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基建档案涉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基建档案,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也对医院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也有利于未来,所以越来越受到各级建设单位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1.3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的财富

随着医院总体规划的逐步进行,近年来我院的基本建设可以说是接连不断,而且又都是在交叉进行,这就需要办理和查阅许多相关资料。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和社会的财富。收集、管理和保护好这种资源是每个职工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职责。例如我院基建处的老处长张乃云,他在儿童医院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上对医院的每项建筑、下对全院地下的每一根管子都了如指掌,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它们的位置。为了便于工作,张乃云在医院总平面图上仔细、认真地在每个建筑物旁都标注了建筑年代和面积,这张图纸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它包含了医院自1955年建院至今所有建筑的年代和面积,它减少了我们许多需要到档案室大量查阅资料的麻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将原图保存起来,平时使用复印件,而且还将上面的数字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摘抄整理出来,这就更加便于查找、保存和计算了,特别是每年向卫生局做报表时,这一表格是我们最可靠的依据。

2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政策性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经历了改扩建、代建、改造装修、融资、拆迁征地等建设工程,每一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学习的过程,但最缺乏的是对工程政策、性质的了解和指导。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流向提出了新的问题。

2.2档案知识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对档案的知识特别是对基建档案知识了解得不够,缺乏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

2.3全员档案意识不强

基建档案资料应该力求完整、正确、真实、严谨,在工作中发现与施工单位和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日期有的不明确或没有写;工程的名称前后不相吻合;施工单位来函有的编号较乱,有没有编号的、有重复编号的;请示报告之类的函件有的没有标题。这些不仅给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接收上级审查时也很麻烦。

3对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3.1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

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维修、改造、扩建,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系列制度。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行多项改革,随着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日益增多,边建设、边报批、边设计的事情常有发生。这给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应制定相应的基建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基建档案前期的收集工作,力求后期档案的完整、真实,使基建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从而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3.2加强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

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发挥档案价值作用的前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必须发挥全体参与人员的档案意识,一起参与档案收集,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初期,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树立科学的档案观,让科室内每个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解、重视基建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各负其责,大家尽量配合把好自己的关口。这是做好基建档案和医院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3.3提高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随着基建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医院管理中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熟悉基建专业知识,掌握电子文档管理和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论的技能。以业务素质的提高为着重点,可以争取各种机会参加有关基建政策文件、档案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

[参考文献]

第7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在基础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我院将推行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这些管理工作都要以数据统计分析为基础,主要流程为:科室成本统计—作业病种成本统计—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统计—全院平均成本计算—病种成本计算。通过对这些关键指标的统计分析和计算,能够准确客观地掌握各科室的经营状况、行业平均水平、医院资源配置等内部运营信息,同时也了解到如价格是造成目前医院政策性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与医务人员的技术劳作相关的价值全部被严重低估,是调价的重点等外部影响因素,从而规范医疗行为、加强成本控制,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并对医改政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统计工作在人事制度改革

2.1选人用人公平、公正

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及职称动态管理,打破论资排辈的旧的用人体制,根据业务能力可以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在竞争中,通过竞争者的工作数量、工作效率、经济创收等情况的统计数据,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他在技术、知识、管理能力等无形资本绩效,让数字来说话,杜绝了“人情分”、“主观分”,真正体现了“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用人原则。由此可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以优质的服务、精专的技术提高自身的业务工作能力,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2.2岗位配置合理、高效

通过对全院人力资源的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各科室人员的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发现有工作负荷不均衡的现象,尤其在护理工作中较为突出。为此,人事科与护理部以科室护理工作量统计数据为依据,制定并实施“护理动态岗”,对忙闲不均的人员进行动态调配,将人力资源流动起来,充分发挥出人员的效能,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3统计工作参与契约化目标责任制管理改革

医院建立了以岗位要素为基础的科主任契约化管理体系,利用科学的统计预测方法,根据行政、临床、医技工作重点制定关键业绩指标(KPI)管理指标,制定出了每个科室年度的效率指标(包括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等)、质量指标(包括三日确诊率、抢救成功率、甲级病案率、抗生素合理使用率等)、服务指标(患者满意率、健康教育覆盖率、医疗纠纷发生率等)、成本指标(包括业务收支结余率、百元物耗比、人均医疗收入等)、创新指标(新技术新项目开展数、科研成果)等目标值,对每一个科室完成的情况进行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目标管理体系,明确科主任权责利,进一步提高科室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整体目标的顺利达成。

4统计工作参与绩效分配制度改革

医院改变原有以收支结余为基础的绩效分配方案,实行“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保存量激增量”的分配原则,建立以岗位管理为基础、优质产品产出为核心,与“岗位风险、责任大小、成本控制、工作质量、工作数量、考核结果相关联”,这就更突出了统计信息的重要性,所有考核数据均来自医院信息系统(HIS)及病历首页的信息,体现了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为绩效核算和分配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5统计工作参与医疗管理改革

5.1开展统计信息服务,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除做好常规的月、季、年统计报表外,我们针对深受关注的问题进行专题统计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大量的参考依据。如单病种专题分析、死亡病案专题分析、交通事故伤收治情况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分析、住院患者结构分析及门急诊患者结构分析等,为实现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了前提,并为医院管理者准确掌握医疗市场信息提供参考,从而能够及时确立服务主体,制定切实有效的服务措施,有效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

5.2实行全院“一张床”

第8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竞争优势主要区别于传统的资本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由于大批网络(IT)企业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传统企业几代人才能创造的财富,知识经济成为IT经济的专利。其实,知识经济的动力是掌握知识的员工,知识员工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资源。知识员工对企业财富贡献不限于IT企业,包括不同行业的大小企业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立足,就不得不关注如何认识、培养、领导和管理知识员工的问题。

“知识员工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值”。

辛考茨基(Dzinkowski 1999)把知识员工看作智力资本,包括他们的版权、研究成果、运作良好的数据库、品牌忠诚等。知识工作也叫智慧资本,它的创造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知识员工的专业判断、主动性和创意等,因此,知识工作的性质有复杂性、不明朗、不肯定而且风险高等特征。这样的工作性质根本无法按照传统企业的组织方式,把工作切块由相关部门按照工作惯例来完成。所以,知识员工的管理给传统的结构化组织管理带来了空前的挑战,同时也给企业的各层次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在传统的组织管理体系中员工被假设为一个被动的执行者,管理就是对执行者分配任务和考评,这样一来,员工的创造性就难以发挥,知识员工就难以创造价值。要发挥知识员工的价值创造就必须变革传统的管理方式。

知识员工管理的新挑战源自知识工作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员工的流动性、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成果的无形性。知识员工管理区别于一般工作的企业管理主要是由这三个方面的属性所引起。

一、知识员工的流动性

管理咨询公司安达信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知识员工忠于他们的职业多于所服务的企业。

戴维尤里科(David Ulrich 1998)教授认为,具有高度智慧资产的员工(高层次的知识员工)实际上是一种义工,这不是说他们的工作不需要报酬,而是说您所聘用的工作并不是他们的主业或者说他们同时有好几份这样的主业----这就是流动性。他们留在一家公司服务并不是他们的“需要”而是他们的一种“选择”,即选择一家有利于发挥他们专业知识的企业工作。但是,正是这样一种流动性适合知识领域中复杂的专业工作性质。

面对知识员工的流动性问题,我们的不少企业常常为留住员工和避免知识资本的流失而忧虑。企业通常采取的措施是:通过提高薪酬、晋升机会和工作挑战性来建立知识员工对企业的忠心。这些方法对企业来说短时间内有效,但时间一长就变得是一种负担。

二、工作环境的不确定性

知识员工之所以流动性大与他们这种工作环境不确定性有关,道理很简单,既然哪里都可以工作,他们就难免会到一个更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有可能的话他们会身兼数职。这样就导致知识员工实际上很少依赖管理层的领导,相反,如果员工之间存在技术上的互补的话,这倒会让知识员工产生一种依赖感,因为知识工作很少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而他们通过相互交流可以产生协作,协作就会形成团队,比他们的独立工作更有效的多。这就给知识员工的管理留下了一定的空间。由于员工之间的相到信任对知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管理可以在改善公司的人际关系方面下大的功夫。

也有些公司是从管理上进行改善,制定“电子管理上班簇”的方法。在享受电子上班的自由之前,对员工进行严格的电子上班前教育,包括如何与公司沟通、维护企业的利益、保密制度等;还有一些企业引入外判合同制员工(Interim Management IM)管理方法,将员工的资料录入电脑管理系统,按照每一项工作的不同性质寻找合适的人选,订立清晰的IM工作范围和评价标准。这些方法都在某一程度上缓解了知识员工工作环境不确定性的问题。但是,知识员工电子化工作方式所带来的有效管理问题仍然存在。

三、工作产出的无形性

知识工作产出的无形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不同层次来谈:

1、知识的不同信息。信息是零碎的,但是如果我们从中提升了一些抽象的看法,那么这些看法就是知识;

2、知识是指方法;

3、知识是指主意/想法。

无论是抽象、方法、主意,都是无形的成份居多。知识员工工作的无形性表现在:对这些无形看法、方法、主意的产生、存储和传播,并在产生、存储和传播过程中增值和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知识员工的价值创造过程也是无形的。知识产出的无形性导致无法用传统的计划和考评方式进行管理。

第9篇:公立医院管理论文范文

关键词:医院 多元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45-02

在21世纪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经济、文化体制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特别是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道德判断、生活理念等等,无论是在独立性、多样性、差异性、选择性多种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多元文化并存,多种认识交错,多种理念共现,使社会意识形态出现了空前复杂的局面。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观由单一到多样、由传统到现代、由困惑到自觉、由解构走向整合的转变。因此,在全新的多元文化发展的条件下,如何以全新的理念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每一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面前重要而崭新的课题。

一、医院文化变革对人力资源工作的挑战

“不畏艰辛、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是我国医务工作者大爱精神的核心体现,也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应该切实履行的神圣职责。正如《中国医师宣言倡议活动》中强调的:“医师职业精神是医师的灵魂、医师的脊柱、医师的血液,是医学教育、医生培养和医疗管理工作的关键内容。”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入发展,复杂多变的社会结构,折射出不同的文化服务于不同的需求,也使过去比较单一的文化、传统的文化转别为多种内涵、多种层级、多种角度的多元文化。医院原来所特有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服务态度、道德、观念,以及人生信仰、工作理念等等,与多元文化必然会发生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使每一位医院工作者都面临新的困惑与难题。特别是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来说更是处在了风口浪尖上,必须深入研究、认真对待,不得有丝毫的懈怠。

1.挑战之一:多元文化并存所产生的新的矛盾。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医院的大部分医务工作者都能以“救死扶伤、团结奉献”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医务工作中去,面对日趋紧张的大量的日常工作,大家都能以“责任、担当、大爱、奉献”为自己所追求的人生目标与生活理念,作出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贡献。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也有一些医院管理强调人才“特人特薪”,一切“向钱看”,导致少数医务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人开始主张“跟着感觉走”,个人意识、权利意识、利益诉求得到了尽可能的释放,一切以自己“能得到多少”为衡量标准,“多得多劳,少得少劳”,要求医院根据他们的工作时间给予回报,哪怕是加了几小时的班,也要得到加班费,而且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两种文化、两种理念、两种认识的碰撞,使一些人的行为规范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2.挑战之二:各种思潮共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干扰。信息时代的快速到来,使“时尚消费”、“网言网语”等青年文化现象目不暇接,医院工作者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新趋势:(1)价值观多元化。人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与事物进行评价,综合体现了自己对这一环境的动机、目的、需要与情感意志,即为价值观。大量西方文化思想在涌入中国的同时,形态各异的文化思潮与价值观也纷纷涌了进来,严重地影响了一些医务工作者,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困惑。近年来,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一些“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除了患者与其他方面的原因外,由于当事的医务工作者缺乏责任心、担当精神不够,有的甚至缺乏必要的爱心和敬畏之心,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2)获取信息渠道多样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导致各种信息的获得快速、简洁、高科技、多元化致使信息传播“飞流直下三千尺”,令人眼花缭乱。金钱、功利气息弥漫,加剧了医务工作者们价值取向的自主化、多元化,“此处不养爷自有留爷处”,“跳槽”现象严重,打破了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3)“利”大于“义”成为一些医务工作者的首选。过去,人们一直对“趋利弃义”行为呲之以鼻,认为“利”是不可以言谈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原来的话语体系被打乱了,新语境纷争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一些人不但堂而皇之地谈论“利”大还是“义”大,有的甚至明示为了“利”,“义”完全可以置之度外。

3.挑战之三:多种群体利益同在已成为一大热点。计划经济时代,医院员工分工只有岗位的不同,没有报酬的不同,人们在利益分配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无论是收入、福利以及政治待遇、社会待遇等方面,都大同小异。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医院各科室、各岗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分配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编制内还是编制外,正式员工还是聘用员工抑或是临时员工,工资、奖金以及各种待遇都有很大的不同,有的甚至相差太多。久而久之,自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群体,各自都有不同的诉求与权益主张。每个群体不同的利益诉求交织在一起,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矛盾突出,“按下葫芦浮起瓢”,需要认真研究新方法、新对策,才能及时化解矛盾,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二、如何在多元文化条件下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下,人们不光是对经济利益有了自己的认识,对政治参与、精神追求以及其他社会利益的权利意识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人不再以过去的思维方式因循守旧地考虑问题,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与想法,大胆地向组织上提出自己的诉求。以过去医院的护士为例,只要分配在某一科室或某一病区,可能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很少有人向人事部门提出自己更适合其他科室的某一岗位,主动请求组织上给与调配。现在则完全不同了,有许多青年护士积极向护理部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出自己的诉求,特别是将自己的专长与爱好“出来”,要求调整到在自己满意的工作岗位上。对于这种诉求必须予以肯定,因为这首先就是一个进步,反映了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思想革新和维权精神。笔者认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以全新的视角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1.以法律为准绳,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1)用人用工必须坚持合法性。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医院用工模式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变,有的医院聘任人员甚至达到了50%以上,特别是一些民营医院,更是达到了80%以上。因此,要坚持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医院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做到有法必依,不管是编制内还是编制外,不管是合同制还是聘用制人员,“五险一金”一个都不拉,不允许出现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现象。(2)“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全体员工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要时刻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不论是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护理人员,还是二、三线的医技、管理、财务、库房、物流以及其他人员,都要主动与他们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尽可能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充分发挥正能量。(3)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要建立人才档案,把他们的特长、技能、习惯等都记录在案。要始终坚持“千里马常有”的理念,深入挖掘群众中的“潜力”。特别是对于适合自己医院特色的技能人才,更要及时发现,大力培养,通过组织、人事部门的推荐,选拔到适合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岗位上。

2.体现人文关怀,始终坚持在员工管理中发挥医院文化核心凝聚力的原则。要想将医院打造成人民群众首选的“患者之家”,就必须使医院的全体员工将医院当成自己的“家”;只有员工愿意为“家”而努力工作,愿意为“家”而奉献一切,才能换来广大群众对医院服务水平的认可。因此,医院人力资源部门要与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坚持在员工管理中发挥文化核心凝聚力的作用,将人文关怀体现在平时的每一件小事上。譬如,护士下了夜班后医院是否提供了夜班休息室;主刀医师中午做完手术后是否还能够吃到可口的饭菜;近年来引进的博士是否能够及时评上高级职称,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咋看起来都不起眼,但是岂不知“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这一件件小事,汇聚成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共同助力于医院的持续、有效、和谐发展,使人力资源工作在医院文化互相促进下,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3.下大力气培养人才,始终坚持医院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融合原则。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就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只有拥有思想、业务、技术一流的医务、护理人员,拥有一流的现代化医疗设备,拥有脍炙人口、被广大群众、患者众口相赞的医院文化,才能使医院真正树立起“不畏艰辛、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独占鳌头,傲视群雄。(1)要高度重视“人才立院”的医院文化理念。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树立“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见”的理念,当好伯乐,发现人才。要善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及时将有一技之长的医务护理人员推荐和选拔到更适合他的岗位上,真正做到唯才是举,才尽其用,各尽所能。让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医院为他们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平台,只要自己有能耐,都可以竞争上岗,发挥自己的正能量。(2)要切实树立人才价值观。人才的价值高于一切,人的因素第一。无论是对自己医院成长起来的人才,抑或是从高等医科院校或是其他渠道引进的人才,只要是在同样的工作岗位上,都要一视同仁。不论是薪酬、奖金以及其他福利待遇都要公平、公正、公开,要让他们有同样的感受,真正体会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从而能够在追求自身权益的同时,更多地为患者、医院和社会着想;在追求物资改善的同时,去注重精神意义上的升华。(3)要进一步创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新理念。无数事实证明,医院文化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价值就是创新,只有与时俱进,才能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社会的转型期利益与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中西价值观、新旧价值观的激烈冲突与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出现了林林种种善恶不分、是非不清、荣辱错位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用求真务实、创新进取的精神取向,引导广大医务工作者摒弃虚无、颓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更多的人才参与“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中来,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晋升职称、竞聘领导岗位、外出进修、学习提高以及经验交流、科技攻关等方面的机会,让他们看到阳光,看到希望,以强烈的时代精神和进取意识,发挥正能量,打造实现自己理想的幸福平台。

三、结语

同志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医院作为肩负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核心职能单位,必须上升到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的高度来认识问题,解决矛盾。因此,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医院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以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吸引更多的人才共同为医院的快速、健康发展出力,是我们每一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及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进行自身的变革,“敢为天下先”,就一定能够使自己的医院屹立在市场竞争的最前列。

参考文献:

[1]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日报,2014.5.5

[2] 葛晨虹.当代青年价值观透视.人民日报,2014.5,1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