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范文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关于七夕节的古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第1篇: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股权结构;实证分析

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表明,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产权基础。良好的股权结构能优化公司董事会构成,有效地激励和约束经理人员,促进公司形成相互制衡的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公司业绩。一般认为,股权结构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股权集中度,二是股权性质,即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集团分别持有多少股份。本文以2006年12月31日以前在深圳上市的中小企业为样本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不同性质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

一、理论背景与研究假设

(一)股权集中度与业绩

大股东对公司治理会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利益趋同效应和利益侵占效应。一方面,大股东具有足够的激励去收集信息并有效监督管理层,从而避免股权高度分散情况下的“搭便车”问题,而股价上涨带来的财富使大股东和企业的利益趋于一致;但另一方面,大股东往往也会通过委派自己人的方式直接参与和干涉公司的经营管理,为自己牟取利益,从而侵害公司的利益。正是由于这两种效应的存在,使得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和绩效的影响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对有相对控股股东或其它大股东的公司,股东对经理的监督往往有效,他们因持有相当数量的股份而具有监督动力,不会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同时,他们为了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对第一大股东的利益侵占效应会起到制衡作用。

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孙永祥、黄祖辉(1999)发现,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的存在,总体而言最有利于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用,公司业绩也趋于最大。朱小平、陈仲威(2007)以沪深两市55家商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第一大股东的控制能力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杨水利、杨万顺(2008)研究表明第二至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治理绩效显著正相关。张传洲(2008)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同企业长期经营效率存在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张天阳(2008)以2005年以前在我国沪、深两地上市的196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最终控制人所拥有的控制权比例越大,公司价值越低。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假设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业绩负相关。

假设二:股权制衡度与业绩正相关。

(二)股权性质与业绩

不同性质的股东由于治理偏好、治理能力及行为取向的不同,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也不同。

1.自然人股东对业绩的影响

在中小企业中,处于前五大股东中的自然人往往是企业的实际管理和控制者,其所控制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家族企业。在这类企业中,处于控股地位的自然人股东与企业的利益高度一致,他们对提升企业的业绩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证研究方面,孙敬水、俞利峰(2007)以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高管人员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存在正相关。张传洲(2008)以2006年前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10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中小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现期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三: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与业绩正相关。

2.法人股东对对业绩的影响

一方面,因为各个法人拥有自身独立的利益,同时由于法人股所代表的资本有相当一部分是私人资本和集体所有的资本,因此法人股东对企业监控的积极性要高于国家股东(或其委托人),又由于法人股东持有股份数往往都较大,他们比较关注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情况,对企业的监督比较有效。但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不规范,企业上市重筹资的圈钱现象仍较为普遍,不少法人持股的民营上市公司也是通过上市来圈钱,较少关心上市公司的运营状况,致使很多企业上市或配股的目的就是为了筹措权益资本,为其母公司或关联公司解决资金困难,一旦筹措资金得手后,这些资金很快就被其关联公司卷走,很少用于生产经营,因此对上市公司业绩会有不利影响。

实证研究方面,研究发现法人股所占比重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的有许小年、王燕(2000),张(2000)以及孙菊生、李小俊(2006)等,而林长泉(2004),孙敬水、俞利峰(2007)得出了法人股比例与公司业绩相关关系不显著的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假设四:法人股东持股比例与业绩关系不确定。

3.国家股东对业绩的影响

国家股持股主体缺位问题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国家股东存在着较严重的问题,所有者权能严重弱化。国家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或股东,自身是没有能力控制企业的,而其所委托的行政机关、政府官员也没有真正的积极性去监督企业。因为行政机关与政府官员虽然有剩余控制权,但没有剩余索取权,缺乏足够的动力去有效监督和评价管理者,从而产生内部人控制。陈晓、江东(2000),许小年、王燕(2000),孙菊生、李小俊(2006)等对国有股所占比重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国有股比重与公司业绩显著负相关。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假设五:国家股东持股比例与业绩负相关。

二、样本选取、变量的定义与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6年12月31日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02家中小上市公司,删除1家ST公司和4家在2007年更换第一大股东的公司,共得到97家上市公司作为最终研究样本。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全部来自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2007年度报告(数据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计算分析过程利用SPSS完成。

(二)变量选择

1.业绩变量

衡量上市公司业绩的经济指标有很多,ROE和TobinQ是最常用的两个指标。但是在中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并不能完全代表公司价值,而且公司资产的重置价值也难以准确估算,因此TobinQ并不适合用来衡量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另外,由于ROE是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进行首次发行、配股和特别处理(ST)的考核对象,企业对这一指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也比较严重,这导致ROE并不能准确代表公司业绩。所以本文选用不易纵的总资产利润率ROA(净利润/总资产)和主营业务利润率CROR(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作为衡量公司业绩的指标。

2.股权集中度变量

对股权集中度的衡量一般有CR指数和Z指数。

(1)CR指数:指公司前n位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本文采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CRI。

(2)Z指数:指公司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Z指数越大,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的力量差异越大,第一大股东的优势越明显。

(3)股权制衡度变量:为了考察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本文选取第二、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RSH23/1)作为股权制衡变量。

3.股权属性变量

股权属性变量一般采用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持股比例表示。由于对公司业绩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大股东,而且中小企业中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较大,因此本文对股权属性变量的衡量采用前五大股东中自然人股东持股数与公司总股数的比值(PA)、前五大股东中法人股东持股数与公司总股数的比值(PL)以及前五大股东中国有股东(包括国有法人股东)持股数与公司总股数的比值(PS)。

4.控制变量

本文选择公司规模和资本结构作为控制变量。公司规模指标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LNA表示,资本结构指标采用资产负债率D表示。

(三)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来检验中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以公司业绩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以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股权性质指标作为解释变量。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考虑到CR1、Z、RSH23/1之间以PA、PL、PS之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不能同时使用,笔者分别考察它们对总资产利润率ROA和主营业务利润率CROR的影响,得到如下回归模型:

模型1:ROA(CROR)=b0+b1LNA+b2D+b3(CR1/Z/RSH23/1)+e

模型2:ROA(CROR)=b0+b1LNA+b2D+b3(PA/PqL/PS)+e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回归结果的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控制了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总资产利润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回归系数分别通过5%和1%的置信度检验。Z指数,即第一大股东与第二大股东的比值,与总资产利润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回归系数分别通过1%和10%的置信度检验。假设一成立,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公司业绩越差,而且第一大股东对第二大股东的优势越明显越不利于公司业绩提升。表示股权制衡度的指标第二、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比值与总资产利润率和主营业务利润率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回归系数均通过了1%的置信度检验。假设二成立,即第二、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对公司业绩提升有正面影响。

(二)对股权性质与公司绩效统计结果的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前五大股东中的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与总资产利润率正相关,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置信度检验。前五大股东中的法人股和国家股持股比例都与总资产利润率负相关,但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当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为因变量时,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与之正相关,法人股东持股比例与之负相关,国家股东持股比例与之正相关,但上述相关关系均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上述结果验证了假设三和假设四,即自然人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正相关关系,法人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不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国家股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不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假设五没有得到验证。其可能的原因是在中小企业中,国家股所占比重比较小,对公司业绩作用不明显。

四、主要结论

本文对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中小企业中自然人控股的公司多为家族企业,自然人大股东的利益与企业利益高度一致,因此其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相关。法人股东和国有股东持股比例与中小上市公司的业绩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业绩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即一股独大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同时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作用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因此中小上市公司应适当降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通过大股东间的制衡作用降低成本,提升公司业绩。

【主要参考文献】

[1] 孙永祥,黄祖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J].经济研究,1999(12):38.

[2] 张军红.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及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0(4):4.

[3] 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11):3-11.

[4] 林长泉.股权集中度的决定、变动及不同股权结构的业绩相关性[J].中国会计评论,2004(12):377-392.

[5] 孙菊生,李小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6(1):80-84.

[6] 朱小平,陈仲威.我国商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公司业绩[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7(3):28-37.

[7] 孙敬水、俞利峰.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6):139-142.

[8] 张天阳.民营上市公司少数股权控制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82-84.

[9] 张传洲.股权结构与中小企业绩效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2):59-61.

第2篇: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范文

起源于天文崇拜与农耕文明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有关织女星牵牛星的记载就有了。七夕的时间点在上古是根据织女星的位置确定的。

我国最早的天文历法著作《夏小正》记载:七月,“汉案户,初昏,织女正东乡”,意指织女星只要初昏时在正东方向出现,就标志着进入了秋季月序,首次出现的时间是七月初一。织女星是现代星图中天琴座的主星,是全天第五亮星。与它相对的牵牛星,相当于现代星图中的天鹰座。这两颗星都很亮,它们分居银河两岸,织女在西,牵牛在东。

上古时期,每年初秋,也就是七月的时候,织女星正好升到了人们头顶的天空,因此,人们只要看到明亮的织女星到了头顶,就知道秋天到了,所以织女星实际上是秋天到来的标志。《汉书·律历志》载:“织女之纪,指牵牛之初,以纪日月,故日星纪。”从星纪来说,七月初一具有星纪岁首的意义,是“星回岁终”新旧交替的时节,因此祈年、祈福、祈子嗣的习俗作为后世七夕习俗的核心内容便由此而来。

河南大学教授、民俗学家高有鹏认为,七夕作为节日文化的实质是天文崇拜与农耕文明的集合。七夕之夕的原意是与天文崇拜相关,其内涵在于祈求人口生产与农作物生产的最大化。作为节日,其文化主体生成的直接起源应该与我国古代的星占习俗相关。

事实上,古时的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天文崇拜的痕迹。

乞巧是七夕的重要习俗

当人们仰望星空,看到头顶的织女星正好和银河东岸的牛郎星隔河相望。牵牛织女遥相望的意象,就是这样来的,而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从这种意象中发展而来的。

其实,牵牛与织女的故事原不浪漫。在秦初,七夕是作为一个婚嫁的禁忌日而存在的。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按其中的《日书》记载:“戊申、己酉,牵牛以取(娶)织女,不果,三弃”,说牵牛没有娶到织女,三次都没有成功。因此,在早期阶段,牛郎织女的故事是纯粹的悲剧。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介绍,七夕萌芽于春秋战国,成形于汉魏,兴盛于唐宋,明清成为一般性节日。真正将七夕视为节日的是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述了汉代宫廷七夕节俗情形,汉宫“至七月七日,临百子池,做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绶。”又日:“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巧针与开襟楼,俱以习之。”

为什么七夕的主要习俗是乞巧?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宗迪指出,因为秋天来了,天气冷了,女人要织布准备冬衣了。《诗经》中的《豳风·七月》说:“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授衣,则必须七月织布,八月缝衣。因此七月是女人织布的时节,是女红开始的时候,所以女人要先乞巧,希望自己心灵手巧。

五代人编辑的《开元天宝遗事》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都在宫中举行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阗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人如潮涌、交通堵塞的景象充分证明乞巧节曾是古人最喜爱的节日之一。

乞巧是七夕节流传至今的重要习俗之一,清代咸丰年间固安谓之“丢花针”,民国年间文安谓之“投花针”。据说女人乞巧时,“以碗贮水,曝热日中,投绣花针于水面,谛视水底,针影成云雾花鸟之影者好;成剪刀牙齿之影者次之;如其影粗如槌,细如丝,直如矢,则以为拙”。七夕的乞巧活动很多,比如“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以巧芽取针。现在南方很多地区还保留这些习俗。

爱情丰富了七夕的文化特征

著名民间文艺家冯骥才曾说过,七夕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如果说每个节庆都有自己的文化特征,那么七夕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情”字。

自牛郎织女传说融入七夕节后,这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就成为七夕节的主要内容。从时间禁忌到爱情悲剧,从浪漫神奇到忠贞不渝,爱情极大丰富和锻造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这从历代的文学创作中可以一一窥见——

东汉古诗十九首里的柔肠婉转:“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会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白居易《长恨歌》里的缠绵悱恻:“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秦少游《鹊桥仙》里的千古绝唱:“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因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及由这个故事引发的关于爱情的想象和创作,现代人十分倾向并且乐于把七夕当作歌颂爱情的节日,尽管有的学者不以为然,有的学者对于七夕节的商业化大力抨击,然而,绝大多数人持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节日的存废兴替应该取决于民众的自然传承,古老的节日需要也应该在不违背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第3篇: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膝关节骨折术后 早期 恢复期 康复治疗【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25-02

膝关节骨折术后会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会有肿胀、压痛感,对于此种患者来说,康复介入治疗很重要,但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期。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对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与恢复期不同康复治疗时期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我科收治膝关节骨折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30岁至55岁之间,平均年龄(42.12±1.02)岁。对所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康复介入的时间为3天至30天不等,根据康复介入的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早期康复组和恢复期康复组。其中早期康复组25人,在术后第3天介入康复治疗,恢复期康复组25人,在术后第30天介入康复治疗。

1.2 治疗方法。对于早期康复组,患者术后卧床,指导其抬高患肢,进行间歇性气压循环治疗,在手术后第3天进行关节的全范围活动,运动量每天控制在18次左右。如果感觉到局部疼痛减轻,可进行固定区域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果关节面骨折存在牢固的内固定,可在手术后5天至10天之内持续CPM治疗。大约在手术后14天,手术部位拆线,此时应辅以蜡疗,从而促进血液循环、消肿等。在骨折外固定2周或者3周之后,要每天取下固定物,作受累关节屈伸主动运动,每天大约25次。在术后大约5周之后,针对患肢进行定负荷的康复训练,即采用阶段负荷的方式,按体重的25%、50%、75%以及100%逐渐增加负荷量与上下阶梯训练。[1]

对于恢复期康复组,先对患者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对位情况,拆除外固定后进行康复训练。首先是患肢的各关节ROM训练以及膝关节CPM治疗。如果患者膝关节僵直粘连,应及时采用蜡疗,并配合应用膝关节屈曲功能牵引,每次30分钟左右。此外,也应对患者进行关节松动术治疗,即髌股关节的上下推动和向内侧、外侧推动,股胫关节的长轴牵引、前向后滑动、侧向滑动及内外旋运动,每次30分钟。要记得在手法结束后进行冰敷[2]。

1.3 膝关节功能评定。我们针对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8周之后进行功能评定。主要从患者的步行能力、活动范围以及日常动作等方面来进行评定。总分为100分,91分以上为优秀,71分至90分为良好,51分至70分为中等,50分或者50分以下为最差[3]。

1.4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经治疗后,早期康复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恢复期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组别例数(n)膝关节功能评分疼痛活动范围主动伸展受限内外翻畸形步行能力日常动作总分早期康复组2528.82±0.5517.12±2.129.65±0.329.77±0.2118.77±1.659.28±0.8293.41±4.75恢复期康复组2528.01±0.8914.12±1.239.55±0.339.66±0.3215.92±1.666.11±0.6283.37±4.552.2 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后膝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后,康复组患者的无功能障碍率明显高于恢复期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随访半年后膝关节功能比较

组别例数(n)无功能障碍有功能障碍例%例%早期康复组252392.0028.00恢复期康复组251872.00728.003 讨论

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髁以及髌骨构成,为人体最大且构造最增长,损伤机会相对较多的关节。对于膝关节骨折患者,我们需要在术后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对于康复治疗的时期,早期一般是指3天以后,恢复期一般是指30天之后,在不同的时期对其进行康复治疗,对患者疗效有一定的影响[3]。

在本组研究中,25例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另25例患者进行了恢复期康复治疗,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恢复期治疗组(93.41±4.75>83.37±4.55),且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半年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早期康复组明显优于恢复期康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可见,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防止出现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等现象,其临床疗效优于恢复期康复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参考文献

[1]胡永善主编.新编康复医学[M].第l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8(2):68

第4篇:关于七夕节的古诗范文

[关键词] 胆固醇;胆囊结石;胆囊动力;缩胆囊素

[中图分类号] R657.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6-0001-03

胆囊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有报道表明,在正常体检的人群中,男性、女性胆囊结石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3.2%、20.1%。由于胆囊结石患者常感觉到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疗还会有梗阻性黄疸等疾病发生,加大患者发生胆道肿瘤的几率[1]。胆囊结石具有复杂的发病原因,在胆囊结石形成的过程中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果胆汁在胆囊内流动顺利,胆囊排出异物的能力较强,即使机体的各项条件均满足形成胆囊结石的条件也不一定能够形成,所以在胆囊结石形成中胆汁滞留是一个重要的因素[2]。近年来在胆囊结石形成中缩胆囊素成为研究的热点,缩胆囊素及CCK-A受体(CCK-AR)两者中无论哪一种出现变化,均能够导致胆囊不能顺利收缩,形成胆囊结石。笔者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对其胆固醇含量进行检测,对其缩胆囊素及CCK-AR含量进行测量,以期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7月~2012年5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93例胆囊结石患者,其患有结石时间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2.8年,所有患者的发作时间均在半小时以内,与胆囊总体积比较,结石的总体积低于其30%,所有患者疾病在1个月内均没有发作且均具有正常的肝功能。以所有研究对象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为依据将其进行分组,共分为三组:胆色素结石组(n = 31)将其作为A组,混合性结石组(n = 31)将其作为B组,胆固醇结石组(n = 31)将其作为C组。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研究对象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将其作为D组。四组研究对象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的胆囊收缩功能由B超进行测定;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由721型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该项检测对患者的结石由95%酒精试剂将其溶解后进行;患者的空腹及脂餐后血浆CCK浓度的测定由放射免疫法(RIA)进行,胆囊壁CCK-AR含量及其活性的测定由受体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RBA)进行。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研究中的计量资料的多组间的差异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其表现形式为均数±标准差(x±s)形式,用Pearson法对各项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检验的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各组观察对象的结石中胆固醇含量比较

C组的胆固醇含量最高,而A组的胆固醇含量最低,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各组间胆囊动力结果比较

C组患者的FV及RVmin最大,其次为B组,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 = 3.65、4.68;tac = 4.33、5.07;tbc = 3.14、3.93;tbd = 3.62、4.71;tcd = 4.67、5.36,P < 0.05);而A组及D间较为接近,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患者的EVmax最小,其次为B组,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 = 4.82,tac = 5.38,tbc = 3.95,tbd =4.03,tcd = 5.74,P < 0.05);而D组及A间的数据较为接近,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注:FV为空腹胆囊体积;RVmin为餐后胆囊最小残余体积;EVmax(%)为胆囊最大排空率

2.3 各组间血浆CCK比较

各组患者间空腹CCK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脂餐后CCK的浓度在各组别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D组的浓度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b = 4.19,tac = 6.58,tcd = 7.26,tbd = 4.68,tbc = 3.27,P < 0.05),浓度最高的为C组,其次为B组,而A、D组浓度最低。CCK-AR含量及CCK-AR活性在各组别中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相关性分析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与脂餐后CCK浓度、EVmax%、胆囊壁中CCK-AR含量及胆囊壁中CCK-AR活性的相关性分析具体见表4。脂餐后血浆CCK浓度明显负相关于胆囊壁CCK-AR含量、活性(r = -0.892、-0.791,P < 0.05)。提示CCK-AR的含量随着脂餐后血浆CCK浓度水平的升高而降低;患者的CCK-AR活性会随着脂餐后血浆CCK浓度上升而降低。EVmax%明显正相关于胆囊壁CCK-AR含量及活性(r = 0.934、0.835,P < 0.05),提示CCK-AR含量的升高及CCK-AR活性的降低均会对患者的EVmax%造成严重的影响。

3 讨论

胆囊结石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复杂的发病原因。有报道表明,胆固醇的过度饱和、胆囊动力的受损等均是胆固醇结石形成中的重要原因[3]。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胆囊动力受损中CCK及其受体所发挥的作用。临床有不少报道是关于胆囊结石及胆囊动力方面的。有报道表明,将近半数的土拨鼠胆囊的收缩在形成胆囊结石前就发生了变化,而收缩减弱者在形成结石后高达65%。笔者收集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并将其分为胆色素结石组、混合性结石组及胆固醇结石组,我们对其功能采用B超进行了测定,并将检测的结果与健康研究对象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组患者的FV及RVmin最大,其次为B组,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A组及D间较为接近,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组患者的EVmax最小,其次为B组,与其他组别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D组及A间的数据较为接近,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结石中的胆固醇的含量明显负相关于EVmax%,结果提示RV随着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而呈现增加的态势,而EVmax%则出现相应的减少,胆汁淤积现象会在胆囊动力受损后出现,从而导致患者发生结石,因此,在胆固醇结石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胆囊动力受损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4]。

临床上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在胆囊结石的形成中血浆CCK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报道表明患者的胆囊动力由于使用了生理剂量的CCK后可以得到恢复,对于胆囊结石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这也进一步提示了胆囊的收缩可以受到CCK的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其具有相对较低的分泌量则会加大发生胆囊结石的可能性[5,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各组患者间空腹CCK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脂餐后CCK的浓度在各组别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D组的浓度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浓度最高的为C组,其次为B组,而A、D组浓度最低。结果提示C、B组患者的脂餐后CCK浓度随着胆囊结石中胆固醇含量的升高而上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明显正相关于脂餐后血浆CCK浓度。结果提示患者结石中具有不同含量的胆固醇,对于患者的空腹时血浆CCK没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浓度没有较大的改变,但是较大地影响了各组患者的脂餐后CCK浓度,表现为脂餐后CCK浓度在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是胆囊动力由于胆固醇结石发生后而出现受损,胆囊收缩在空腹时减少,只需要较低浓度的血浆CCK,所以其受到的影响较小,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体内的血浆CCK在脂餐后需要的浓度出现增加,导致机体出现较高的血浆CCK浓度[7]。

有学者对胆固醇结石患者及将草原土拔鼠给予高胆固醇饮食后进行研究发现,其胆固醇含量明显较高,此外,还具有较高的胆固醇磷脂的比值,但是如果将胆固醇中多余的量去除掉后,会影响其异常的平滑肌功能,促进其形成正常的平滑肌功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FV、EVmax%、CCK及CCK-AR活性在健康研究对象组成的对照组中及胆色素结石组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随着胆固醇在胆囊结石中含量的增加,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结石及混合性结石患者中以上观察指标差异均出现显著性。相关性研究表明,患者的胆囊壁CCK-AR含量及活性随着胆固醇在胆囊结石中含量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而相反患者具有明显较高的脂餐后血浆CCK浓度,EVmax%出现降低,相应的减弱了胆囊动力,CCK-AR含量及活性明显负相关于CCK含量,正相关于EVmax%。推测其机制可能为胆囊壁CCK-AR数量及活性受到胆固醇的影响而出现降低,从而使患者具有较低的最大排空率;脂餐后血浆CCK浓度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出现升高,当持续升高到一定的程度机体不能完全代偿时,胆囊内会增加积聚的胆汁,从而促进形成胆囊结石,胆囊结石中胆固醇的含量呈现升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CCK及其受体受到胆汁胆固醇的影响导致机体降低了胆囊动力,淤积胆汁后增加结石中胆固醇含量[8,9]。

总之,胆固醇通过对CCK造成影响而使机体的胆囊动力减弱,从而对于形成胆固醇结石起到了促进作用,提示在胆固醇结石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胆固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毛建勋. 胆囊结石治疗新进展[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 14(9):12-13.

[2] 文霞初,刘晓富,刘亮.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1):56-57.

[3] 赵纪春,朱红. 胆囊结石中胆固醇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0,9(2):124-128.

[4] 翟秀兰,郝美金,刘欣,等. 胆囊结石与胆囊动力学相关的研究[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28(1):45-46.

[5] 樊凌,常小荣. 胆石病与缩胆囊素(CCK)关系的研究概况[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15):1823-1826.

[6] 汪国营,孟翔凌,徐阿曼,等. 胆石病胆囊缩胆囊素受体及其基因表达的研究[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5,22(9):1134.

[7] 傅华群,吴伟顶. 胆汁胆固醇对胆囊收缩素受体表达的影响[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86-788.

[8] 韩佳. 胆囊结石治疗现状与进展[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 32(3):413-415.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相关热门标签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