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第1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生物多样性将成为政府、企业和公众社会共同合作的新机遇,一个以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与绿色发展国际论坛被列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计划。”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主任李培在第九届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的发言中表示。

这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三个目标即在利用的过程中公正、公平地获取和分享惠益。人们在每一天生活中的活动都可能影响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6月23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编写和支持的《评估塑料的价值》的报告了这样的发现:塑料原材料的提取和处理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消耗了超过30%的自然资本,但海洋污染消耗了40%的自然资本。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来自于垃圾桶、管理不善的垃圾填埋场、旅游业和渔业活动,它们日益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对于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非常紧迫的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中国提倡的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关,涉及到中国新一轮改革发展中的诸多重点行业,建筑、能源、生物技术、农业、旅游业等等。为此,2010 年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明确要求建立推动由各个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伙伴关系;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50多部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初步建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体系;党的十更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中明确指出,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这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议题。本刊与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于2013年共同组织开展的公众生物多样性意识的全国调查显示,在2013年我国各类组织的1874份社会责任调查报告当中,大部分都披露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信息。然而,对于众多不同的行业领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经验以及标准尚存不足。

对此,李培在当日的发言中介绍到,环保部对外合作中心计划开展一系列的行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参与全球企业生物多样关系,并成立相应的中国的伙伴关系的机构,构建一个以企业为核心的服务平台,包括公众、私营部门、伙伴关系的平台,用于发现、评价和宣传优秀的企业;选择一两个典型企业继续研究进行培训,提出行业优化的建议,并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依赖性比较强的将进行进一步研究;制订生物多样性自愿性的标准、标识和行业引导;为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制订纳入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提供战略咨询和系统解决方案;探索基于市场机制的市场多样性碳汇交易平台,等等。

第2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捕食与被捕食模型研究进展

一类迹占优矩阵的特征值分布

一类出现在化学反应器理论中的奇摄动边值问题

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光强分布的研究

基于磁阻传感器的漏磁信号检测电路研究

高维数据集聚类结果的可视化分析

基于自证明公钥的文件安全传输方案的研究

仿生优化算法在片上网络映射的应用研究

乘法同态加密的百万富翁协议的改进

基于Virtools与DWR技术实现虚拟实验远程监控系统

一种基于SNMP的WEB显示交换机面板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综合作业系统

2-苯甲酰基-4-苯基-2-噁唑啉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包装材料中的有机溶剂残留

蓝莓夏季防热害研究

蓝莓栽培基质和专用营养基质的研制

黄山贡菊挥发油的抑菌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枫香天然林生产力研究

休屯盆地典型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的时空变异

教育部专家组来我校调研

暮年乡音动江关——侧论《之先生晚年谈话录》

现代徽州文学的珍贵史料——读《英子文友书简·英子作品选》

黄山市旅游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

社会导游管理机制中推行劳务派遣制度的尝试

论旅游合同中旅游者的时间浪费请求权

黄山市会展旅游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旅行社旅游线路定价策略的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实践观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代价值

朱熹伦理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自律教育的启示

陶艺的时代气息

公共危机:警察如何应对——以警察权为视角

强化工业支撑是黄山市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试析城市园林产品供给主体的市场化改革

企业社会责任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AHP的高校教师信息素养评估模型

论格赖斯合作原则在冯小刚贺岁片幽默台词中的应用

日语「ていゐ形式的用法以及意义

从实例看英汉翻译技巧

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研讨

大型九对角线性方程组的近似三角分解法算法实例

一类次黎曼流形上测地线的研究

Banach代数中鞅变换的若干收敛性

多延迟微分方程多步Runge-Kutta法的散逸性

阶的估计法在判定无穷积分敛散性问题中的应用

DEA理论在试验数据误差分析中的应用

《初等数论》中的模p法及其应用

幻方构建的一种方法

工程机械中的大型关节轴承重复使用条件下寿命计算方法

金融资本市场的多重分形谱研究及实证分析

基于灰色BP网络的GDP总量组合预测模型应用研究

类氧离子基态能量的变分计算

电子元器件可靠性增长方法和技术

放大反应光度法测定蔬菜中的微量碘

黄山地区蜻蜓目调查初报

泥鳅的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

皖南花猪ESR基因PCR扩增影响因素初探

第3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一、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民工向城镇集聚的基本情况

镇政府所在地大盂村,南距县城13公里,北距忻州市30公里,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也是商业、集市贸易的枢纽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是以建材业为主、农副产品加工和畜产品养殖加工为辅的新型小城镇。2001年进行小城镇规划建设以来,大盂村硬化了两条主街道,凿了一眼深井,扩建了一栋小学教学楼,新建了镇中学教学楼,镇中心卫生院,信用合作社和居民楼,依托深井水建了45栋节能温室。

经济发展的支撑依赖与项目建设,群众增加收入依赖项目建设。大盂镇一手抓现有项目的发展壮大,一手抓新项目的引进落户。全镇的两个支柱企业喜跃发公司、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亮点企业,喜跃发公司承揽县首邑西路等多项县级重点工程,承揽太佳线等多项省级重点项目,公司业务迈出国门,群众务工到了非洲。百城钢铁成为全县的税收支柱企业,全年上缴税金2000万元,但目前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影响,面临效益下滑的不利局面。与此同时,经过积极协商联系,投资在千万元以上水泥粉磨站项目即将投产,将成为全镇新的经济增长亮点。

(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近几年随着小城镇建设力度的逐渐加大,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水利、电力等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容镇貌得到很大改变。

(二)人口不断聚集,就业结构不断完善。小城镇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小城镇人口就业结构呈多元化,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三)集镇建设对产业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改善,为民营经济发展和集贸市场扩大提供了平台,二、三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加大,一改过去冷清、沉闷的景象。

二、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民工向城镇集聚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及效果

(一)理清思路、科学规划。镇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政策和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全局,以加快创新为主题,以项目产业建设为主线,以城效经济为主导,着力构建“一带三产业”,即构建大运经济带,发展林牧、果蔬、生态旅游三个主导产业,显著增强经济实力,富裕农民群众,建设太原北部经济强镇。大盂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抓紧抓好太原工业新区规划建设的机遇,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引进建设民营项目,使民营经济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力;壮大大运经济带,抓紧抓好省市规划建设大运经济带的机遇,依傍大运路的优势,加快项目建设,发展相关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紧抓好国家大力投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机遇,搞好试点,以点带面,建设生态美、实力强、人民富裕的新大盂。

(二)突出重点、壮大龙头。在全县“生态建设年”活动大力促动下,把主要精力放在投产项目即百城钢铁的达产达效上,把税收目标的实现全部寄托在百城钢铁上。通过外部环境的创造和内部企业的努力,对供料系统、除尘设施进行技术改造,在融资、原料、技术、市场等多方面得到改善和开拓,生产效益有效提升,仅百城钢铁一家纳税就达1600多万元,仅次于龙辉、三兴、东铝,连续两年位居全县第四纳税大户,为全县财政税收做出突出贡献。把发展后劲放在研发项目即喜跃发彩色沥青的开发上,新建生产车间,购置稀浆封层和沥青洒布车辆,该公司承建了县城新阳大街改造工程,出资为阳曲公园修建了聚仙阁第一景观,为大盂增光添彩。与此同时,不失时机地争取到并配合好,顺利完成和推进了一批重点基础项目,争取投资800多万元,改造中低产田近20000亩,顺利完成了建于移动新村投资达640万元的富士康敬老院,建于大盂中学投资达400余万元的文物古迹慈仁寺。顺利推进了一期投资700余万元的大盂中学扩建工程,二期投资200多万元的移动新村建设工程,全镇重点工程项目显著推进。

(三)夯实基础、提升功能。从事关群众长远发展的水、路、田入手,下大力气抓好基础建设。积极向市县交通部门争取,年内新修三条乡村路,分别是卷子头――三畛――大盂,大运路――大泉沟――张家沟――李家沟――大盂,大运路――南高庄――大盂——辛庄。至此,大盂镇将形成环形路网结构,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以此为契机,硬化卷子头、大盂、南高庄、张家沟等村主街道,新建铁猫公园、绿化大盂村主街道,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稳步推进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改造大盂村农田1400亩,新打深井1眼,修整田间路5公里,栽植田间林6000余株,铺设灌溉管道6000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优化产业,形成特色。巩固优化传统产业,以景庄、北家庄小杂粮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在景庄、北家庄、金家岗等村规模发展小杂粮种植,以砂河、棘针沟养猪专业合作社为带动,发展农户规模养猪,以中低产田改造项

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现状调查报

“认知企业”实践报告

乡镇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

09年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调查报

大学生人民广播电台实践报告

入党积极分子社会实践报告

手机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白色污染研究性调查报告

第4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amage caused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large-scale promotio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Xi'an bring more severe challenges for Xi'an, which has entered the aging society 10 years ahead of schedule. The construction of Xi'an ecological endowment community accords with the needs of the contemporary group of elderly population.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ecological debt repayment and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line with the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project.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dowment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Xi'an has been discussed and studied, so as to promote the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service in Xi'an.

P键词: 西安;生态养老社区;可行性

Key words: Xi'an;Xi 'an ecology retirement community;feasibility

中图分类号:TU2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1-0016-02

0 引言

2013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聚焦的主题就是城镇化转型、生态文明建设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报告预测从2010-2030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不但肯定了中国要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道路,还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断地得到了肯定、拓展和提升,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持续推进和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也进一步加快。在此形势下开展西安生态养老社区建设研究,是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的举措,是促进西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

1 生态养老社区的内涵、特点及构建意义

1.1 内涵

我国2006年提出生态养老这一概念,所谓“生态养老”,就是老年人通过亲近生态环境,践行生态理念,在生态良性循环的条件下,在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通过人与自然和谐、互惠互利发展,实现生理、心理健康,人际适应的一种积极养老方式。它是后工业时代驱动下恶劣生态环境的产物,是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污染驱动下的产物,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背景下健康老龄化的必然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内容,其兴起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向往,是人类逃离和反哺环境的行为。生态养老社区属于社区养老的高端层次,是社区养老的发展和创新。

1.2 特点

①它将高龄人口、生态环保、经济、政策4位一体融入养老过程之中。它将高龄人口自助、互助、与护理服务分类结合,通过生态养老社区的构建及相关的服务的开展推动老年消费带动内需增长,具有生态经济学等理论交叉的背景,符合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互动增长的现实需求。②社区选址规划、建筑设计、构建、医疗健康服务配套及其它生活软硬件配套供给和生活方式等充分结合并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能全面满足老龄人口衣(医)、食、住、行、学、玩、情、游等各个方面的需求。

1.3 构建意义

生态养老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解决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①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可以有效促进区域实现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收入,提供就业岗位。②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③生态养老社区建设是创建生态城市活动的重要载体。④生态养老社区建设可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竞争力和知名度。

2 西安构建生态养老社区的可行性分析

2.1 西安目前的老年化趋势及老年市场发展形势所需

据统计,西安市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总数的57.2%,另据2015年陕西省统计局的人口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陕西省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383.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0.11%。全省65岁以上的老人占到了60岁以上老人的63.79%,65岁以上的老人中,70岁以上的占到了约62.25%,80岁以上的占到了16.05%。[1]相关数据及测算显示,西安市老龄化的进程已经比全国提前10年。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西安市的老龄化趋势已相当严峻,老人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等养老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当今西安政府和老人们以及普通人民群众关注的民生大事。

2.2 西安市养老机构可持续发展所需

据西安市养老机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5月,西安市已有养老机构95家,其中公办32家,民办63家,分别占33.7%和66.3%;共有床位22680张,其中公办9221张,占三分之一,民办15359张,占三分之二。全市共有城镇社区760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44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覆盖率达到58.6%。[2]但据笔者了解,这些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条件基本上都维系在一般水平,且差距较大,分布不均衡。多数社区养老日间照料室服务功能缺失,形同虚设,资源利用率低。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这些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中心服务项目单一、范围不够全面,服务可及性差、辐射范围小、无上门业务、服务质量不高。

2.3 西安城镇化进程中老年人养老所需

从2011-2015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报告的城市环境数据对比我们可以看出,从2011-2015年西安的城市生态环境出现了弱化。全年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明显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2015、2016两年西安遭遇了v史上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16年两次学校停课。随着2015年陕西城镇化率高达53.92%,西安城镇化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污染,使身体素质本身就较差、健康较弱的高龄人口其生存环境受到了冲击和侵扰,老人对回归自然、生态养老极度渴望。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基本都是我市生态环境从优至劣变化的见证者和受害者,他们也必然会成为环境保护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因此,生态养老社区的构建可谓是众望所归。且在西安晚报针对西安老年人的调查研究中显示,西安8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或社区养老。生态养老可谓一箭双雕,既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参与生态债务偿还,又能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是一项符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惠民工程。

2.4 西安具备构建生态养老社区的经济基础和消费潜力

西安东联西进、承东启西,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地区的门户和交通枢纽。[3]西安有五区一港两基地,且11区3县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2016年西安市国民生产总值呈稳步上升趋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基本呈上升趋势。(见图1和表1)陕西退休养老金实现了连续11年的上调,银发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刚性消费潜力。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保的全覆盖,老龄人口随之将会成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2.5 西安具备构建生态养老社区的自然资源基础、人文资源基础和交通基础

从自然资源上讲,西安具备重要的山脉生态―自然宝库秦岭(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大水大绿的生态新区(如西安哄鄙态区)、环城公园、园林绿地生态区、水系自然生态长安8水,166公里生态旅游的环山路及众多的绿色校园等。从人文资源上讲,西安是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1100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古城,历史上13朝在此建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古建筑700多处,历史特色街区、老宅院更是触目皆是。西安所具备的自然、人文资源为西安规划构建生态养老社区提供了条件。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西安市政府也先后出台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调整全市高龄老人生活保健补贴标准意见的通知》、《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行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的实施意见》、《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项相关政策直接或间接支持鼓励西安市养老事业的发展。这些文件和政策意见为西安构建生态养老社区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保障。

参考文献:

[1]我省2015年常住人口3792.87万人,男性比女性多123万[N].三秦都市报2016-3-16(A08).

第5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低碳环保;污染;大学生;美丽家园

党的十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在雾霾天气、水污染等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今天,培养和增强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显得尤其紧迫。为此,我们采用电子邮件、微信、QQ等网方式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低碳环保意识和行为的调查。调查了解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现状,分析探寻地方高校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地方高校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及行为现状

(一)大学生对低碳环保具有一定的认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面对气温变暖,雾霾天气增多,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是怎样的呢?本次调查中,74.5%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气候和环境问题是政府和社会应该关注的问题,对自己没有直接影响,但有18%的大学生认为与自身密切相关。和胡玉东等2010的调查相比,对自己影响不大的减少0.5%,与自身关系密切的提高了3%,说明现在大学生对低碳环保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大学生要践行低碳环保行为,必须具有低碳环保意识,充分认识低碳环保行为对建设美丽家园的重要意义,了解如何实践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由低碳经济、碳生产率和碳关税三个核心术语组成,而低碳环保则是指“低碳环保生活,即人们在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污染,减缓生态恶化。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之后,全世界都十分关注温室气体的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低碳”的概念如雨后春笋般传播开来,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暖引起的对地球的担忧,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人类要建设美丽家园,实现社会经济良性循环,建设绿色GDP,必须养成低碳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即施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二)大学生对低碳环保的实践不能做到知行合一

大学生是低碳环保的生力军,校园生活应该倡导低碳环保理念。在本次调查中,有77.1%的同学不能自觉践行低碳理念。85.1%左右的学生认为低碳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绿色的生活方式。由于低碳生活是近几年才提出的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很多学生不太了解,有的不适应。在调查过程中,学生经常出现浪费食物,频繁使用塑料袋,铺张浪费,随手乱扔垃圾,长明灯置之不理,水龙头不及时关闭等现象。在调查中,有近80%的学生承认,他们会把看过的杂志、报纸随便扔进垃圾桶,对纸张的使用也仅仅限于一次甚至不少空白作业纸白白浪费,所以,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低碳环保教育。

二、地方高校培养大学生低碳环保意识的几点设想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统计,2014年我国大学生在校人数2468.1万。高等院校是以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和文化传播场所,围绕节能减排的任务目标和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要求,我国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和优势,借鉴世界著名高校低碳建设的有益经验,找准对接点和切入点,开展技术合作,实施低碳教育,开展低碳研究,健全低碳设施,强化低碳管理,完善低碳制度,营造低碳文化,倡导低碳生活,以此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高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设低碳环保的校园文化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环境育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营造低碳环保和谐校园氛围。首先,在高校日常管理中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如在教室、走廊、学生宿舍张贴醒目的低碳环保宣传标语;在宣传栏中展示低碳环保知识和行为的图片;在校刊校报中加强低碳环保宣传。其次,加强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境承载能力,如进行充分美化、绿化,多栽树,多种草,把低碳环保意识融入各种基础设施建设中去。第三,校园中加强节能技术的运用,减少资源能源的消耗,如校园建设中尽量使用太阳能灯、节水阀门、低耗能设备等节能产品。

(二)建设具有低碳环保理念的教师队伍

高校教师的低碳环保理念参差不齐。调查结果显示,仅有50%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过低碳环保知识,有不足37%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能积极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这些学科限于化学、生物和英语相关的课程。所以,高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低碳环保意识培养,应在高校教师中养成低碳环保氛围,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课程内容改革,教学管理部门在教学检查中定期进行低碳环保方面专项检查,使所有高校教师形成合力,不论是辅导员还是专业课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在教学管理中渗透低碳环保知识,宣传低碳环保理念。

(三)建立环保的学生社团

在学校中成立大学生低碳环保社团,积极开展低碳环保宣传推动,让低碳生活进教室进宿舍,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环保意识中的重要作用。据统计,目前我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约有2700余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

依托大学生低碳环保社团广泛开展大学生低碳环保教育活动,如开设环保选修课及开展低碳环保讲座,组织低碳环保知识竞赛,演讲活动;评选低碳环保先进宿舍;到环保部门进行实地调研等。这些活动必将有利促进大学生低碳环保知识储备,形成低碳意识,为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遇到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调查中,99%的大学生认为政府、高校、社区、学校、媒体都应为低碳环保做出应有的努力。低碳生活贯穿于我们的日食住行,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节能减排贡献一分力量。中国的成果人人共享,美丽中国的建设人人有责,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低碳环保行为做起。

参考文献

[1]陈小娜.浅析如何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J].才知,2013.9(16)

[2]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06

[3]温建华.温建强.大学生低碳环保科技教育宣传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2

第6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S93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2000504

1引言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生态文明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自然保护区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1,2]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环境,防止物种灭绝的重要方式[3],而野生动物的保护成效是衡量自然保护区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指标[4]。河口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复杂多样的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价值功能多样性、区域开放性、水资源和水环境依赖性、保护对象特殊性、社会影响复杂性等特点[5]。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类活动最频繁、经济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之一,探索珠江口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及发展对策,对协调好人类、资源、环境、经济间关系,建立人鱼共处、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文明具有示范作用。

2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概况

2.1黄唇鱼简介

黄唇鱼(Bahaba taipingensis)俗名大鸥、白花鱼、金钱鳘、黄甘,硬骨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唇鱼属,近海大型暖温性底层鱼类。黄唇鱼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我国的南海和东海,1988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6年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CR)。

黄唇鱼体长、侧扁,尾柄细长、吻突出,头部被圆鳞、体被银元般栉鳞,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腹侧灰白,胸鳍腋下有一黑斑,成鱼一般体长100~150 cm,体重15~30 kg,大者重达100 kg,长1.8 m。黄唇鱼一般生活于50 m深水域,4~6月份洄游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海域产卵,以鱼、虾为食,喜居水深、有鱼礁、水流较缓的海域。黄唇鱼鳔的形态独特,在石首鱼科系统发育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具有扶正固本、大补真元等药效,特别适用于治疗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妇女经亏等症,黑市交易价高达200万元/kg。

2.2黄唇鱼自然保护区设立情况

为有效保护黄唇鱼这一珍贵资源,促进其恢复、增殖和合理开发利用, 2005年,东莞市在黄唇鱼现存仅有的产卵场――珠江口虎门海域设立了东莞市黄唇鱼市级自然保护区,这是目前我国唯一以黄唇鱼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属野生动物类海洋自然保护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侧,位于珠江出海口中最大的虎门口。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东起威远岛西岸,西与广州交界,南起太平水道南河口,北至太平水道北河口,面积686 hm2。地理坐标为:东至113°39′16″,西至113°36′26″,南至22°45′48″,北至22°48′41″。

3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保护现状

3.1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3.1.1水质环境现状

根据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多年监测数据显示,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挥发酚、氰化物、总铬、锌、铅、镉、砷等指标符合海水水质一类标准,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六价铬、铜等符合海水水质二类标准,pH值、石油类、生化需氧量符合海水水质三类标准,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劣于海水水质四类标准,为主要污染物。

3.1.2沉积物现状

根据监测数据,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沉积物中硫化物、石油类、有机碳、“六六六”、滴滴涕、多氯联苯、镉、汞、铬等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锌、铅、铜、砷等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二类标准,沉积物生态风险相对较低。

3.2生物资源保护现状

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所在水域为珠江口伶仃洋,这里咸淡水交汇,水动力结构复杂多变,潮汐往复流、垂直密度流等相互影响,加上湾口的汇集作用以及独特的底形底貌,使这里水生生物资源特别丰富,是黄唇鱼、棘头梅童鱼、凤鲚等鱼类的产卵场以及花鲈、中华海鲇等多种经济鱼类的索饵场及栖息地。

3.2.1浮游生物资源现状

经调查鉴定,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有硅藻、甲藻、蓝藻、绿藻、金藻和黄藻共6大门类22科87种,平均密度为379.58×104 cells/m3,多样性指数分布平均为3.96,均匀度平均为0.77,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爱氏角毛藻。浮游动物有6个生物类群共26种,平均密度为255.00 ind/m3,优势种为桡足类小拟哲水蚤、小哲水蚤和驼背隆哲水蚤。

3.2.2底栖生物资源现状

经调查鉴定,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底栖生物共4门8科12种,平均生物量为5.41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53.75 ind/m2。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在1.0000~2.1556之间,平均为1.5994;均匀度分布范围在0.8867~1.0000之间,平均值为0.9412。主要优势种有3种,分别为膜质伪才女虫、小头虫和光滑河蓝蛤。

3.2.3潮间带生物资源现状

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潮间带生物共有2门8科13种,其中软体动物5科7种,占种类总数的53.85 %,节肢动物3科6种,占种类总数的46.15 %。平均生物量为202.20 g/m2,平均栖息密度为1096.00 ind/m2。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较大,在0.2307~1.7081之间,平均值为0.7558;均匀度的变化范围为0.1455~1.0000,平均值为0.4708,优势种为沼蛤和鳞笠藤壶。

3.2.4游泳生物资源现状

游泳生物88种,隶属于16目40科,其中鱼类55种,头足类6种,甲壳类27种。平均重量密度和个体密度分别为327.02 kg/km2和52033 ind/ km2。对比平均重量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均为鱼类最多,其次是甲壳类,最少是头足类。渔获物的优势种分别为棘头梅童鱼、风鲚、脊尾白虾、红狼牙y虎鱼、七丝鲚、日本y、近缘新对虾、短吻、锯缘青蟹。

3.2.5黄唇鱼资源现状

20世纪60、70年代珠江口黄唇鱼年产量约为180 t,为全国最高,曾创下一网捕获1.5 t黄唇鱼的记录。80年代初,黄唇鱼仍是虎门海域鱼类优势种,资源量及出现频率排在第6位,占渔获总量的9.0%[6]。改革开放后随着过度捕捞和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黄唇鱼资源量急剧下降,罕见踪迹,目前已濒临灭绝,每年大概只有数百尾幼鱼被误捕的记录。

3.3管理机构设立情况

为确保黄唇鱼相关保护措施落实到位,更好地保护黄唇鱼种质资源及其栖息环境,2005年成立了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挂靠在东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实施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巡护与宣传,组织开展黄唇鱼救护、驯养、繁殖和相关研究。

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成立后,设立了黄唇鱼救护基地,纳入全国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网络,并成为全省首批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同时,在2011年被认定为东莞市科普教育基地。

3.4保护工作开展情况

3.4.1抓制度建设,保护区建设管理渐有章法

科学编制功能区划,在2006年出台《东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上,2011年出台《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确定了保护区界址坐标,划定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明确各功能区的具体管理要求,严格限制在保护区内进行项目建设和倾废排污等可能破坏保护区的活动。认真谋划保护区升级,2014年出台《东莞市创建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案》,着手编制《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提出2017年建成黄唇鱼省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保护区建设完备,成东莞濒危物种保护、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科普、特色旅游四张名片。编制规范性文件,落实“一区一法”制度,编制的《东莞市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明确了保护区地理范围及保护对象、各相关机构职责和相关法律责任,规范了涉及保护区的社会和经济活动。

3.4.2 抓设施建设,保护区各项功能日趋完备

加强黄唇鱼救护基地建设,通过政企合作形式建立黄唇鱼救护基地,开展黄唇鱼救护、驯养、繁育研究等工作。对保护区陆岸确标立界,结合威远岛相关规划,完成黄唇鱼自然保护区陆岸确标立界,在保护区陆岸界址点共设置界标9个、标示牌3块,强化了保护区的法定地位。完善巡护及科研设备,结合管理要求,先后设计修造巡查监测艇2艘,购置PCR仪等专业分子生物学研究设备,完善了保护区管护和基础研究功能。整治修复保护区岸线,对威远岛西南侧保护区岸线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整治,建设了主题广场、景墙、休闲栈道、亲海平台、沙滩等公共设施,拉近了保护区与人的距离。

3.4.3抓日常管护,保护区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逐年改善

坚持执法巡查,开展“海剑”、“护渔”等专项行动,坚决制止违法用海、违法捕捞、违法采砂倾废排污等行为,累计巡查280多次,航程近3000海里。定期监视监测,每年制定海洋环境监测方案,每季度开展常规监测,监测项目达20多项。注重救护放生,对渔民误捕的黄唇鱼幼鱼进行救护,10年来累计救护放生黄唇鱼400多尾,救护成功率达80 %以上,使保护区的黄唇鱼数量逐渐增加。

3.4.4抓技术科研,黄唇鱼人工繁育有望突破

黄唇鱼繁育条件较为苛刻,除需对生态环境有较高要求外,亲体一般还需10年左右才进入繁育期。目前国内尚无黄唇鱼人工繁育成功案例。多年来,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以积累的环境监测及黄唇鱼生物学基础数据为基础,努力提高科研水平,大力推动技术攻坚。先后开展《黄唇鱼救护与驯养研究》和《黄唇鱼种质储备及繁殖生物学研究》等科研课题,突破了黄唇鱼人工驯养难题,储备的亲体达8龄,取得“黄唇鱼全人工驯养”国家发明专利,为突破黄唇鱼人工繁育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4.5抓科普宣传,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保护区宣传工作,引起了社会的关心关注,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一是做好常规宣传,包括树立警示牌、悬挂宣传横幅、制作派发宣传册以及通过各媒体宣传报道,特别是在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每天在电视台海洋天气预报栏目中播报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公益宣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二是发挥科普功能,海洋与渔业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定期组织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科普活动,积极倡导关注海洋,珍爱黄唇鱼,保护生态环境理念,4年来累计接待参观约80批2000人次。

4存在的问题

黄唇鱼自然保护区设立以来,通过扎实推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管理还不够完善,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建设仍面临着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4.1保护区基础建设尚不够完备

按照《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应建立基本办公和生活设施、救护基地、管护码头、宣教中心等基本设施建设。目前,相关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救护基地用地仍为租用,不利于长远发展。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管理站挂靠的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远离保护区,不利于保护区日常管理。此外,当前黄唇鱼科普教育基地场地偏小,科普参观接待能力不足,黄唇鱼科博馆由于用地指标问题也尚未进入立项阶段。

4.2黄唇鱼生存环境仍受到威胁

受珠江三角洲大环境影响,整个珠江口海域无机氮和磷酸盐污染严重,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海域水质尚未达到自然保护区要求的海水一类水质标准。20世纪末大范围地填海造地,造成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岸线大部分消失,岸边的红树林全部被破环,削弱了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此外,由于历史原因,黄唇鱼自然保护区沿岸存在多处违法搭建构筑物,多用于开设大排档和安放缯网捕鱼,破坏了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对黄唇鱼及其它水生生物生存造成很大威胁。

4.3保护区地位需进一步加强

当前的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为市级,受行政区划影响,保护区的黄唇鱼栖息区域无法管理,影响了黄唇鱼的保护效果,亟需升格为省级甚至国家级。同时,尽管东莞市政府制定的保护区管理规范性文件即将,但法律效力层次较低,不能作为执法的依据,从依法行政管理的角度,仍需进一步上升到立法层面。

5对策与建议

为提高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建设水平,切实有效保护和利用黄唇鱼及保护区资源,应该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围绕“严管护、强基础、谋发展、创示范”,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能力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创新管理机制,大力推进保护区各项工作。

5.1加强领导,继续扶持自然保护区发展

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黄唇鱼保护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延续实施行之有效的各项扶持措施,制定更加有利于保护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建设成果。要切实加强管护队伍建设,强化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要通过启动创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工作,积极开展保护区提档升级工作,使其成为珠江口的生态名片和文明窗口。

5.2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要切实保障黄唇鱼人工驯养繁殖、救护、监测、宣教、应急防控等工作所需的经费,确保基本业务正常开展。要积极拓宽投资渠道,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重点推进管护基础、科普宣教、环境监测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整治,结合威远岛打造历史文化生态旅游岛的发展定位,整治修复威远炮台至上涌闸口段保护区岸线,改善保护区生态环境。要在扩建保护区建立和恢复生态廊道下功夫,将黄唇鱼救护基地划入黄唇鱼自然保护区范围,为黄唇鱼未来驯养繁殖研究、资源保护、发展特色旅游和产业化提供基础保障。要将保护区建设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把保护区建设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文化效益,形成保护区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互利共赢的局面。

5.3严格监管,全面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

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严厉打击、取缔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开展的任何旅游和生产经营活动,从严控制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非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海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严肃查处在保护区内违法用海、违法排污、违法建设的行为。要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保护好环境。要抓好碧海行动计划的实施,切实解决珠江三角洲区域全流域的水污染问题。要建立起以环境容量为基础、以海洋环境功能区划为指导、以排污许可证为主要管理手段的排污总量控制体系,不断改善珠江口海域生态环境。

5.4健全机制,努力营造黄唇鱼保护的良好氛围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保护区管理机构,增加管护人员,加强保护区机构建设和人才引进工作,使专业人员占有一定比例,提高科研水平。要充分利用 “海洋宣传日”、“野生动植物宣传月”等生态保护的节日,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要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交流合作,认真开展各项救护繁殖研究,早日突破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难题。要对照省级保护区创建标准,出台保护区管理办法、总体规划和综合科学考察报告,实现对保护区的依法依规管理,为保护区建设管护保驾护航。

6结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黄唇鱼是典型的洄游性濒危保护物种,黄唇鱼自然保护区地处典型的珠江口经济和生态环境,切实加强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在珠江口黄金水域专门划出一个区域来保护黄唇鱼,体现了东莞市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视。正是黄唇鱼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10年来的坚持努力,避免了黄唇鱼物种的灭绝,改善了黄唇鱼栖息的生态环境,珠江口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黄唇鱼自然保护区仍处于抢救性建设阶段,各项措施还需一一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呼延佼奇,肖静,于博威,等.我国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4,34(22).6391~6396.

[2]刘文敬,白洁,马静,等.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1,33(2):49~53.

[3]王献溥,崔国发.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8~121.

[4]关博,崔国发,朴正吉.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成效评价研究综述[J].世界林业研究,2012,25(6):40~45.

[5]余春华,陈永柏,陈大庆.河流型鱼类自然保护区管理思考[J].淡水渔业,2014,44(6):109~112.

[6]卢伟华,叶普仁.黄唇鱼Bahaba flavolabiata(Lin)资源调查报告[J].现代渔业信息,2002,17(5):10~14.

[7]高志全.东莞将建黄唇鱼省级保护区[N].东莞日报,2014-09-17(6).

[8]李希国,卢伟华,张汉霞,等.野生黄唇鱼救护技术研究[J].现代渔业信息,2014(4).

[9]林义浩,黄志保,温其添.广东北江黄唇鱼资源状况及保护开发意见[J].淡水渔业,1984(8).

[10]叶普仁,卢伟华.黄唇鱼生物学[J].水产科技,2001(10).

第7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一、生态伦理的内涵

生态伦理是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即人类处理自身及其周围的动物、环境和大自然等生态环境的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通常是人类在进行与自然生态有关的活动中所形成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是“生态智慧的终极性规范”。只有当人类能够自觉控制自己的生态道德行为,并理智而友善地对待自然界时,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才会走向和谐,从而实现生态伦理的真正价值。

人类自诞生以来,其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从未停止过。因此,自然环境是人类诞生与发展的客观条件.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人类的经济活动、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等从某种意义上讲都可融人自然生态活动的范畴。其既可反映出人与自然生态的联系。又可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直接地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伦理价值理念与价值关系。所以说,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给予道德层面的关怀,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人类自身道德层面上的关爱。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积累。大量的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生物资源、环境资源等遭到破坏。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现代化的生活.同时对自然与生态的破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产生了滥伐森林、水土流失、草原退化、土壤沙化、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重的生态后果。进入21世纪,特别是哥本哈根会议以来,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共识,使人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是人类应尽的义务,也是生态价值与生态伦理的核心内涵。在高师院校构建生态伦理教育平台,加强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就是为了塑造大学生新型的道德理念,有着时代的针对性和现实的紧迫性。

二、高师院校生态伦理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等师范院校的生态伦理教育表现为“四无”状态:一无教学计划。未将生态伦理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造成生态伦理教育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教学程序:二元相关教材。生态伦理教育缺少权威部门组织编写的相关教材。导致高师开展生态伦理教育难以规范进行:三无专业教师。生态伦理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也可归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范畴。该课程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涉及到伦理学、生态学、环境保护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内容,具有跨学科的特点,专业教师奇缺,制约了生态伦理教育正常进行;四无教学基地。由于生态伦理教育尚未引起高师院校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与实践基地的建设方面更是不足,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高师生态伦理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师的培养目标忽视了生态伦理教育。我国生态伦理教育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许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环境方面的专业,但多数学校重视的是环境专业教育,却忽视了生态伦理教育,没有把生态伦理作为21世纪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列入培养目标。目标的丧失,影响到高师生态伦理教育的开展;二是高校教学改革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极为迅速,而高校的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生态伦理愈发显示出在公民道德中的重要性,而高校无论是在理念更新与行动响应方面,还是在课程设置、教材出版、教师队伍、教学计划等具体改革方面,都未能与生态伦理教育进行有效的接轨,致使在高师各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普遍缺失这方面的内容;三是管理者对生态伦理教育重视不够。高校对专业教育十分重视,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愿意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而对于生态伦理教育尚存在可有可无的思想。学生生态伦理观的建立主要依赖电视、报刊等社会媒体的宣传。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的高校生态伦理教育在内容上还只停留在科技层面,少部分涉及到法制层面,而在道德观的教育上还存在很大的缺欠;四是高师大学生内在要求的缺失。调查显示,几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生态伦理的重要性不以为然,他们重视专业的学习.而忽视道德的冶炼:重视必修课程,而忽视素质课程;重视马列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课,忽视生态伦理道德课。他们认为生态伦理教育远不如专业学习那么重要,造成对生态伦理教育内在要求的缺失。

三、高师开展生态伦理教育的意义

1.生态伦理教育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取决于广大人民群众生态伦理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生态文明素质的普遍提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一战略目标的根本实现必须建立在全体公民生态伦理意识普遍提高的基础上。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生态伦理教育是高校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高师大学生将来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特殊使命,他们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加强高师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培养他们的生态伦理观、价值观,对全社会普及生态伦理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会产生积极影响。

2.生态伦理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道德平台

加强生态伦理教育,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平台,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高校应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落实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行动中,对高师大学生实施生态伦理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具体实施内容之一。高师大学生具备了较高的生态伦理素质,他们将来会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学活动、道德规范等。对中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3.生态伦理教育是高师教学改革的需要

生态伦理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尚未正式列入高师院校教学计划之中。据调查,几乎全国所有高师院校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在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生态伦理也难有一席之地,导致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生态伦理素质.缺乏必要的生态环境知识,缺乏环境与生态保护基本理念。普遍存在生态意识不强,环境知识薄弱,绿色生活习惯未能形成,生态行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现状。所以,生态伦理教育是高师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有效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当务之急。

4.生态伦理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延伸

加强大学生生态伦理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生态伦理代表了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伦理标准。生态伦理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在新的社会背景下的一种延伸,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升的内在要求。对于高师院校大学生来说,塑造他们的生态伦理意识、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素质,培养他们的低碳生活方式,对于他们自我成长与终身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四、高师实施生态伦理教育的途径

高师生态伦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层面、管理层面、教学改革、环境建设、思想教育、生活引导、社会实践等多视角开展教育,要将生态伦理教育的理念渗透到高师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总体来说,高师院校生态伦理教育应强调五个结合:即绿色校园建设与生态文化建设相结合,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软环境建设与硬环境建设相结合,宣传教育与行为规范相结合;要努力打造六个平台:绿色校园平台、生态文化平台、课程建设平台、教学改革平台、社会实践平台、行为规范平台。

1.构建绿色校园平台

将创建“绿色校园”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有力抓手,搭建生态伦理教育的平台。学校应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长远规划之中,在管理制度、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育手段等诸多方面予以保证。要将生态伦理教育渗透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倡导符合生态伦理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办学与管理要符合低碳、“和谐”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着力打造环境育人、制度育人、管理育人的和谐高师院校,使学生在“绿色校园”环境中受到生态伦理的熏陶。

2.构建生态文化平台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也是生态伦理教育的最好的课堂。建设校园生态文化平台,打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生态,构建有利于生态伦理培养的文化氛围,是对大学生进行生态伦理教育重要的举措。所以,要在校园里弘扬人际之间的亲和与尊重,营造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与互爱,倡导节约资源的意识与行为,培养低碳生活的行为方式,建设具备绿色理念的校园与环境。从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诸多方面渗透生态伦理教育。努力营造尊重自然、爱护生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把校园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3.构建课程建设平台

要充分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所有大学的培养目标,不仅应该只有经济和社会目标,而且应该有环境和生态目标。要将生态伦理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以必修课、选修课、素质课、活动课等多种学习形式构建生态伦理教育系列课程。在通识课程中开设《思想道德修养(生态伦理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将生态伦理教育渗透其中,还可开设《生态伦理概论》等素质课程。要充分发挥校本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地方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优势,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构建生态伦理教育课程体系,打造生态伦理教育课程建设的平台。同时,教师要将生态伦理教育渗透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着力寻找相关结合点和渗透点,科学确定渗透量,注意渗透的适度性,坚持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双轮驱动”。

4.构建教学改革平台

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创设绿色课堂、和谐课堂、快乐课堂与魅力课堂,有计划、有系统地将生态伦理理念、生态文明知识渗透于教学之中。绿色课堂的建设要建立在绿色理念的基础上,将课堂作为一个鲜活的生态系统,从课堂环境布置,到师生学习生活,从教学内容安排,到教学双边活动等,都应体现生态型、环保型、低碳型、节约型;和谐课堂应体现教学与课堂环境的和谐,师生之间的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教与学的和谐,建立一个友好、公平、健康的课堂生态:快乐课堂要着眼于“乐学”.通过教学改革,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变得快乐,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变得轻松;魅力课堂是教学改革追求的更高境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充分体现课堂生态系统的和谐、健康、平衡,让学生的生态伦理意识在这里沐浴甘霖雨露。

5.构建社会实践平台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广阔天地,高校要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生态伦理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搭建社会实践的平台。重视开设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将地低碳经济、生态平衡、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纳入社会实践课程之中。学校要利用暑期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实践、素质课程、活动课程等,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生态保护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完成调查报告、撰写论文,让学生研究现实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这些生态问题的能力。要发挥社区的平台作用,积极参与社区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亲身体验中培养自身生态文明行为习惯,提升生态伦理素质修养。

第8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运用

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更高效地使用附近的水源进行农田灌溉。根据我国水资源用途调查报告可知,近10年,我国约60%的水资源被用于农业种植中。但在实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农田渠道的渗透问题一直存在,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

1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简述

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是针对农田水利工程而言。施工中应用该技术的目的是增强农田水利工程的抗渗透能力,通过提高渠道的自身抗渗透能力,实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目标。分析全国的施工情况,大部分灌溉渠道都是在露天环境作业的,尤其是一些渠道运行于温度较高的地方,渠道中的水分很容易渗透或蒸发,从而造成大量的损失。此外,由于多数农民在灌溉时以传统灌溉方式为主,其弊端较为明显。一方面,不可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和流失;另一方面,会引起地下水位的上升,在盐碱地还会导致农田渍害问题的发生,进而加深对农田耕地的破坏,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大损害。研究表明,农田水利工程中渠道渗透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①参与工程施工的人员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较多工程施工现场存在施工人员经验不足、施工操作不娴熟不规范的问题,施工流程不按照计划进行,导致缺少部分关键流程,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工作质量和效率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使工程存在安全隐患。②对于农田水利工程而言,完成施工只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后期的养护工作必不可少。工程缺少必要的基础性检修与养护,经过长期应用或“带病工作”,使渠道发生开裂现象。长此以往,导致大面积、大范围的渠道开裂,引发渗漏。③不同工程选址的环境不同,特别是地质方面的差别较大。每个地方土壤中存在的微生物和化学物质都不一样,会给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1]。

2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的要点

2.1土料防渗技术

土料防渗技术是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运用最广泛的一个技术。这个技术运用的材料简单,取材方便,多数情况能够就地取材,具有工序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因此成为国内同类工程施工中普及程度较高的技术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影响防渗层的因素较多,需要有专人对防渗层进行清理,以保证防渗效果。施工过程中要把土料进行分级,清理掉水渠表面的杂物,再根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地质特点、水特点等,合理配置混凝土,将混凝土先干后湿再进行施工,用科学的方法搅拌混凝土,以此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在此基础上,应用分层浇筑的方法展开施工,确保浇筑质量,完成浇筑施工后,由专业验收人员负责防渗能力检测和验收,避免返工。要加强渠道的养护和保养工作,工程运营人员应结合相关标准对已建成的渠道进行观测,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做到防微杜渐,进而确保渠道达到理想的防渗效果[2]。

2.2沥青材料防渗技术

沥青材料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防渗漏材料,有良好的抗渗透能力,但进行沥青防渗施工所需要的工作流程较多,且施工过程中的操作非常烦琐。因此,使用沥青材料进行施工的成本非常高。分析全国范围内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实况,沥青材料普遍应用性不足,部分施工队对沥青施工的具体要求也不清楚。在铺设沥青之前,第1步要做好清除工作,如清除渠道底部土壤的杂草,做好渠道清洁工作。第2步要融化沥青,并使用专用工具喷洒,这样就可以让土壤表层形成沥青薄膜。等沥青薄膜稳定后,再进行上部的沥青铺设。在进行沥青铺设的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稳中求进,不能急于求成。上部铺设工作一定要在薄膜稳定后进行,在稳定之前施工会直接损坏薄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施工中想要使用沥青材料,则要根据施工地的情况,合理设计沙砾、碎石和沥青的配比。具体而言,三者配比要根据施工地的土壤含水量、降水量、天气情况等因素设计,才能保证充分发挥沥青防渗的作用。

2.3灌浆防渗技术

灌浆防渗是通过打管灌浆的方式加强渠道的抗渗能力,提升渠道防渗抗渗性能。灌浆防渗技术的应用,要结合施工地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地质情况,同时,要精准地计算灌浆孔数量,做好孔洞的定位工作。对于大多数地质条件较差的区段,可以利用高压喷射的方法进行灌浆处理。这种灌浆技术对改善中小型水利工程建筑物地基渗漏和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具有效率高、效果好的优势,能够有效避免漏喷、显著提升防渗效果。

3提高农田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质量的组织管理因素

3.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前,要摸清现场环境和施工条件。在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改善渠道渗漏问题。技术人员要和当地农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当地情况,从而保证施工图纸的适用性。与此同时,施工单位也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例如针对防渗技术选取合适的施工人员、材料、设备等。为了可以顺利地进行工程施工,还应重视现场管控工作,通过具体、细致、合理的制度,实现科学管理、有效管理。施工人员要确保模板的安装与拆除符合技术要求,确保不因为模板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间接影响渠道整体的施工质量。

3.2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农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因此,想要提高工程的防渗能力,切实运用好防渗渠道的施工技术,首要条件就是从施工源头入手,即从施工材料入手,把好材料质量关。具体而言,应建立完备的采购制度,工程采购人员要由专人负责,建立责任机制,并且采购工作要注重资料的保存留底。同时,材料管理制度也不容轻视。在材料购买完成到达施工现场后,第1步要进行检测,检测合格的材料才能登记入库。并且要切实做好仓库管理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并每日检查包括仓库的水、电等方面。

第9篇: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范文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自今年5月以来,东阿县认真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针对“满、旧、浮、难、小”五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宣传发动,深入学习研讨,认真查摆整改,着重在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标准、工作作风、工作机制、发展环境等方面取得进步和提高,努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使思想观念更加开阔,全县形成了加快建设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东阿的强大合力。今年11月,东阿县被评为“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

一、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开展情况

在历时8个月的时间里,我县紧跟市委部署,坚持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全县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党的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稳步推进各阶段工作,基本达到了“观念上有新飞跃、思想上有新突破、作风上有新改进、环境上有新改善、工作上有新局面”的目标要求。

(一)搞好宣传动员,发动群众,营造氛围。

5月份,市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议后,我县立即安排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召开县委常委会或常委扩大会专题研究,于5月24日召开了全县动员大会,并现场电视直播。在大讨论活动中,县委成立5个专项工作机构,10个督导小组,制订了信息上报、通报和检查考核等制度,共编发信息简报30期,在县电台、电视台和《东阿时讯》、东阿政务网站上开办专栏,累计播放、刊登相关新闻稿件600余篇次,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200余篇次;分别开展了送电影下乡、摄影图片展览、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并结合庆祝建党87周年、建军80周年、国庆节等重大节日组织了多场文艺晚会,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向社会宣讲全市范围内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多层次动员宣传,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精神和重要意义逐步深入人心,在全县营造了解放思想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丰富学习形式,开阔视野,提高境界。

在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带头学习,带头开展分析评议,带头抓好整改。县委召开了3次常委会,专门听取活动开展情况的汇报,就深入推进大讨论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县委常委和县政府党组成员共参加了36次集中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县领导除集中参加专题报告会、传统教育、警示教育等活动外,还组织了6次理论读书会。制订公布了集中学习计划和参考篇目,每位领导成员集中学习时间均达到50个小时以上,学习笔记2万字以上,心得体会3篇以上。针对思想和工作实际,县委在理论学习活动中邀请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的教授和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十大检察官--白云分别作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县域经济形势和十七大精神的报告,各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党委书记、副书记、宣传委员以及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200余人参加。7月上旬,县委组织安排召开了解放思想理论研讨会和吉祥文化学术研讨会,理论研讨会上共征集论文50余篇,其中《关于东阿县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和《交警服务社会发展初探》等14篇优秀论文分别获得全市解放思想理论研讨会一、二等奖。7月中旬,县委分3批组织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江苏、浙江两地考察;组织50余名村支部书记赴泰安等地学习观摩先进经验,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另外,各乡镇、各单位也采取了同样方式进行了学习交流。同时,县委组织开展了向基层先进典型学习活动,推出了“感动山东十佳人物—陈金良”、“全国百佳医院院长”宋钢兵,“东阿阿胶管理模式”等先进事迹典型,并先后召开了3次农村基层干部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研讨活动,全县干部群众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境界,理清了思路,增强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激发了解放思想学先进、科学发展创大业的的热情。

(三)坚持查摆改进结合,转变作风,注重实效。

1、现场观摩查改。7月13日—14日,县委召开了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现场观摩会议,全体副县级以上干部、各部门单位、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负责人共110人现场观摩了12个乡镇(办事处、工业园区)的25个工业企业、商贸物流项目和17个新农村建设、畜牧养殖、农业观光等示范点。会上当场梳理出了7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6项整改指导意见,各乡镇、办事处立即进行了整改落实;39个行政执法和事业服务单位提出了解放思想促发展的新思路,出台了便民利民的新措施,改善了形象,改进了作风,提高了效率,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

2、调查问卷查改。7月8日—25日,在全县范围开展了解放思想万人问卷大调查活动,共梳理出10大类20个小项的各种问题和意见建议,涉及经济发展、工作思路、行业作风、文明意识、执法服务等各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大讨论”办公室撰写了《东阿县委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查摆分析报告》,在市督导组参加的全县民主测评中,群众满意率达100%。另外,县委“大讨论”办公室和督导组还认真组织了对各级各单位的民主测评。

3、集中座谈查改。9月18日、20日、26日分别召开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企业家、个体工商业户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大讨论”办公室通过走访群众,发放征求意见稿,当面征求到各类意见300余条、书面意见100余条、电话征求130余条,其中合理化建议60余条,确保了整改方案切实符合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县委先后召开2次常委会和常委扩大会议,每个常委都根据自己所分管工作的实际对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各级各单位也都对本单位的整改方案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征求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和督导组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整改方案切实可行。

4、明确责任查改。为进一步确保整改目标落实到位,县委创新工作方式,通过明确整改责任制、公开整改承诺制、强化整改督办制、严格整改评议制等形式,制定了《东阿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整改方案》,并建立了责任明确、流程清晰的整改台帐,形成了长效整改机制。在具体工作中,31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包12个乡镇办事处、7个县委工作部门和23个政府组成部门,县委各常委和政府副县长对十一个方面的问题负总责。各级各单位也分别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密切协作的整改工作责任机制。对需要立即、限期、长期整改的三大类十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化分解,制定整改措施55条,落实责任部门68个。目前,立即整改的2项已经完成,限期和长期整改内容正在落实中。

5、公开承诺整改。11月、12月份,对公安、工商、环保、交通、地税等重点单位的整改措施在《东阿时讯》进行了公示,各级各单位的整改措施在显著位置进行了公开张贴。并通过开展“十佳文明服务窗口”、“十佳文明和谐新村”、“十佳执法服务标兵”的“三个十佳”评选活动,检验了大讨论活动成果。到目前,全县所有责任部门单位均实行了承诺服务制。其中,县医院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全程就医卡”制度,将病人的病情、用药、费用等情况全部计入Ic卡,将整个就医环节置于患者和社会监督之下,既为患者提供了完整的就医纪录,又提高了服务效率。12月份,县委在组织检查验收后,将适时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大讨论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对“十佳”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集中表彰。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县委始终坚持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突出第一要务,着力实施“富裕东阿、文明东阿、生态东阿、和谐东阿”四大建设,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使发展思路更加开阔,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富裕东阿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5次召开企业发展座谈会,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并利用各种会议,深入宣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服务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引导鼓舞干部群众开拓创新,加快发展。2007年前三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9亿元,同比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23亿元,同比增长2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14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03元,同比分别增长7%、19.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3亿元,同比增长37%,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在工作中,突出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工业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东阿阿胶、鲁西化工、东昌集团、东阿钢球等骨干企业不断膨胀,阿胶、机械、建材、化工等优势产业逐步壮大。鲁西化工基地40万吨尿素、10万吨烧碱,东昌焦化80万吨焦炭,华通热电5万千瓦热电,金华钢铁45万吨钢铁联产,东阿钢球滚子及高精密度钢球扩建等一大批项目建成投产,其中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47个,过亿元项目9个。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4户,实现增加值27.7亿元、销售收入104亿元、利税13.6亿元。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达到18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2户。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0%。g5级瓷钢球、型煤粘合剂、水泥助磨剂等一批自主研发、拥有国家专利的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目前,全县拥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6个山东名牌产品、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民营经济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抓,充分激发民间创业活力。全县民营企业发展到1110家,实现税收3.7亿元,增幅居全市第一位。以钢球及其相关产品、阿胶系列产品、木材加工等为特色,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实施了“大开放、大招商、促进大发展”战略,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65.64亿元。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实际利用外资 1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2300万美元,被批准为“山东省外派劳务基地县”。工业园区建成区达到4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八通一平”,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重点循环经济园区”。

以新的思维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县委引导乡镇、农村基层干部努力破除“满、旧、浮、难、小”思想的种种束缚,以规划建设“两区一园”项目为平台,以培植林业、畜牧、蔬菜、桑蚕四大产业为重点,生态农业初具规模,综合效益明显提升,带动了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林木面积发展到56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7.1%;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达到300处;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8万亩;推广“山农12号”优质小麦30万亩,粮食生产连续4年创历史最高水平。实施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小麦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家园、新型农机等一批科技兴农项目得到实施推广,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

文明东阿建设稳步开展。县委把推进文明东阿建设作为全县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形势报告会、理论读书会、经济社会发展观摩会等一系列形式,着力解决干部群众存在的自满、守旧、畏难等思想观念的禁锢,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并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在今年的县、乡两级干部考察调整中,全县上下表现出了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顾大局的务实作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村级民主管理,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73处,落实了村级主职干部的工资待遇;“联村自治”、远程教育工作扎实开展,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进行;大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24期,培训干部3100人次;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举办大规模理论辅导班、报告会十多场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倡树“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保持了干部队伍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共引进科技成果88项,获得专利授权279项。鱼山生态旅游景区建设进展顺利, “东阿阿胶”、“鱼山呗”被省政府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国吉祥文化博物馆、东阿图书馆、文化馆等一批富有文化内涵的文化设施正在实施。

生态东阿建设持续发展。县委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以“生态立县”为基本战略,从创建“省级园林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入手,扎实推进城市建设和生态建设,形成了“八纵八横”的城区道路框架,建成区面积达到19.2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40%。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洛神湖景区被授予“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实施了曙光街、环球北路的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植树造林,形成了以绿色为主体的生态框架,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把节能减排放在重中之重,严把建设项目审批、验收关,对落后生产工艺加大改造力度,第一批城区采暖锅炉治理完毕,工业园区和东昌集团列入省循环经济试点。

充分挖掘开发“一人、一山、一品、一鹊”的特色文化资源,基本形成了以鱼山曹植墓风景区、阿胶工业旅游线、洛神湖景区为中心,以黄河旅游、农业生态观光为辅助的旅游格局。

和谐东阿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各级各部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召开座谈会110多次,并深入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生产工作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县电视台对栏目进行了改版,推出了《点击生活》、《乡村四季》等关注民生的新栏目。针对群众反映的城镇就业保险、医药卫生、执法服务、干部作风等热点问题,分类梳理,责成有关部门制定了相关措施,立即进行整改,相继制定了《城镇就业、养老、医疗办法》、《加强药械集中招标采购十条规定》等规章制度,使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得到解决。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统筹兼顾,农村“路、水、电、气、医、学”建设成效明显。农村公路改造1600多公里,公路密度在全市最高,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通客车”;改建新建乡镇卫生院11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54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全县新增就业61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76人;养老、医疗、失业等各项社会保险实现扩面7174人,资助困难家庭学生4099人;针对6个药品价格方面的问题,对2100多种药品进行了集中招标,药价降幅达15%;城建系统制定了《建设系统社会服务公开承诺制度》,公开服务承诺11项70多条;工商部门认真落实“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200多件,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投诉135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全县治安联防工作全面推开,截至到10月份,全县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5%,治安案件同比下降3.9%,农村可防财案件同比下降32.4%,被评为“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县”。

三、主要体会和下步打算

(一)解放思想应成为永恒的主题。只有思想的解放、才会有观念的更新。“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形成的在学习中提高、在查摆中改进的原则,较好地解决了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形成的一系列学习和工作机制,应该长期坚持,常抓不懈,实现创新学习、创新观念、创新发展思路和措施的长效机制。

(二)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应作为长期坚持的一项制度。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应建立起经常学习知识、经常查摆问题、随时改进工作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把“边学边查边改”纳入日常工作中去,体现到干事创业上去,落实到岗位职责上来,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检查和评先树优,严格奖惩,严格管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切实改进的工作目标。

(三)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应成为全县干部群众的共识。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牛鼻子”,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可以刺激和带动商贸流通、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相关产业发展起到龙头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以工业反哺农业,统筹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从万人问卷调查情况看,干部群众对发展民营经济、工业、农业和招商引资的支持人数分别占64.56%、60.98%、59.32%和56.08%。为此,要通过抓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园区建设,达到全县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应成为维护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政府职能部门在工作中,一定要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行政,高效工作,文明办事,热情服务,自觉提高和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避免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的发生。

虽然全县“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有:一是发展不够平衡。在少数非公有制企业、社区、农村等党的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地方,“大讨论”活动的一些工作要求仍然落实得不够好。二是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问题的整改还没有完全到位。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工作任务仍然较重。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按照“观念上有新飞跃、思想上有新突破、作风上有新改进、环境上有新改善、工作上有新局面”的总体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把“大讨论”活动的成效引向深入。一是突出重点,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学习教育。突出十七大精神的学习和贯彻落实;二是坚持上下联动,继续抓好限期和长期问题的整改。进一步对照检查,查找和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边查边改,不断扩大整改成果;三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加强制度建设和理论研讨,搞好舆论宣传,努力形成解放思想促进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牢牢把握大讨论活动的有利契机,切实做好今后的工作。即突出“五个重点”:工业立县、新农村建设、服务业发展、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城镇化;推进“三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实现“三个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抓好“五个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最终实现“五个目标”: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特色鲜明。总之,通过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东阿和谐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