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军训考核表个人总结范文

军训考核表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军训考核表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军训考核表个人总结

第1篇:军训考核表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中职生; 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2-0089-02

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职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好,中等职业教育已构成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许多主客观原因,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却令人担忧,我们应该在抓好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抓好德育能力建设。

一、中职生思想和行为特点

(一)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

相当一部分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旷课、逃学、早恋、打架斗殴、乱扔垃圾、破坏公物、辱骂教师的现象时常发生,少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私自利,对家庭、集体和社会缺乏责任感,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明知不可以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但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时常有违规行为,而且屡教不改。

(二)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

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或养成良好的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不爱学习,不会学习,进入中职学校后,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英语等课程普遍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加费劲,作业上交不及时或者纯粹不做等状况比较多。

(三)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受“普高热”的影响,许多中职生认为只有升入普高,才是优秀生,进入中职,就是“末等公民”。为此,总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差,前途渺茫,意志消沉,情感冷淡,遇到挫折就更难承受了,由于心理承受能力差,使得他们在处理师生和同学间矛盾时容易急躁、不考虑后果,心理上自我保护、爱面子、自尊心强。

(四)意志力差

现在许多中职生由于家长的娇生惯养,无原则的溺受、宠爱,加上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缺乏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遇到困难,不思进取,不谋求解决办法,只有退缩或放弃。有的中职生就业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总嫌工作吃力,工作时间长就放弃就业机会,游荡于社会。

二、中职生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一)行为习惯的养成

众所周知,在中等职业中学而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对于学校、班级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1)明确规章制度,建立班级个人量化考核办法。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而且中职生农村学生也比较多,农村学生家长农活较多,平时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这些学生往往是中考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的后进生,正是这一特殊的群体构成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主要成份。新学期开始后,新生从原来不同的学校汇聚到职专,面对新的学校,好奇心与期望好的开始的想法交织在一起,他们都想重塑形象,也想拥有一技之长。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开学第一周起就设法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然后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有条不紊地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学生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学生日常仪容仪表要求细则》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详细阐述中职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毕业、升学后就业的重要性,同时提出每一阶段的班级奋斗目标,并与班干部、学生代表共同拟定各阶段目标的具体要求,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建立班级考核机制和办法,将要求明确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使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按这一要求去做,使他们做有标准,学有样子,有章可循,从而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并将考核结果载入班级量化考核表上,同时统计每日迟到早退、自习课纪律情况,对迟到次数较多、闲话较多的同学,责成其写说明书,或为班级表演节目,或适当增加晨跑的圈数。在这些监督考核制度之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行,学生对良好习惯有了一定的共识,能够逐步的建立起来相应的行为习惯。

(2)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俗话说的是冰冻一尺非一夜之寒,因此,其养成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也不能快刀斩乱麻。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自我磨练,加强修养而形成的。若要常抓不懈而又不浮于口头,流于形式,我认为必须加强监督。设岗监督是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力度的有力保证。加强岗位监督,不但可以及时表扬好行为、好作风,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可以经常获得反馈信息,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监督分两个方面:班干部监督和学生代表监督。班干部监督岗由值周班干部轮流上岗。主要负责监督全班学生在上课、晚自习、课间、课外活动时段的基本情况。监督内容包括:填写班级日志,组织检查学生校徽佩戴、衣着打扮,发型,上课纪律,班风班貌,安全意识、卫生习惯等。学生代表监督岗由班干成员提出候选人名单,交由全班同学进行民主选举产生。主要负责值周班长值周期间管理情况的监督,对值周班长的做法有异议时,可视轻重程度及时报告常务班长、班主任。每周星期一早晨早自习时,有值周班干部主持,值周组长和学生代表向全班作上一个星期的工作总结。像这样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监督,既发挥了班干部、学生代表的特殊作用,把不良的行为习惯扼杀于萌芽之中,又巩固了贯彻实施《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趋向经常化,实现常抓不懈的目的。

(二)集体观念的形成

(1)参加军训。军训是中职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军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艰苦奋斗,文明节约的良好习惯;增强了学生遵纪守法的观念;锻炼了学生吃苦耐劳的意志;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友爱和集体主义精神。一般在秋季开学第一周实施军训计划,时间为一周或十天。军训过后,学生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于后期的学习和教育打下了坚实的身体和纪律基础。

(2)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学校和班级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参与班集体活动和团组织活动,如组织读书、技能竞赛、艺术展演、传统文化教育、体验竞赛、主题教育月等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的关系,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校内外活动。让学生参加多样化的活动,将学生置于多种复杂的关系中,在这些复杂的关系和交往中让学生确立道德观念,丰富道德情感,使他们得到多方面的教育,促使其全面地成长。如依托校外教育阵地,开展“法庭听证”、“警校共建”、校外生产实习劳动、社区服务等活动;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生产实践劳动。如让学生打扫校园、冲洗卫生间等,使学生体验不讲究卫生的危害和劳动的辛苦,使学生逐步养成讲究卫生、不乱扔垃圾的良好行为习惯;每学年假期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到市区超市、社区等地方参加劳动、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劳动等,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劳动的社会价值,养成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等优良品质。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弘扬了革命传统,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为了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学生心理咨询室、谈心室,设置学生心理咨询信箱,并安排资历深、教学经验丰富的心理老师负责心理咨询工作。每年组织和选派老师参加省市或国家级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为我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储备人才。积极在班级内组织开展一对一谈心活动,并把谈论的内容或者解决的问题以书面的形式上交给班主任,让班主任及时了解班级内发生的一些情况和学生心理状况,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积极的心理干预行动,化解矛盾、建立和谐的班集体。

(四)定期与家长联系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渐趋成熟,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同时又希望能摆脱成人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对此,应利用家长来访、开学报名之机,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每位班主任应建立班主任工作手册,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如果学生不到校要通过电话及时向家长报告,并了解学生去向;如果学生在校期间发生不良情况和事故必须跟家长沟通,积极配合学校处理事故;每一学期期末召开家长座谈会,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在家学习状况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行为情况等等,班主任与家长积极联系,互相沟通,交流信息,这一方式能有效地发现和制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学校与家长互相配合,才能齐抓共管,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引导解决。子女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因此,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的桥梁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必要途径。

三、总结

对中职生而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以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在校生活的全过程,从学习方面的认真听课,积极作答,认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到纪律方面的不迟到,不旷课;从日常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培养到行为举止方面的端庄大方,文明得体等,都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通过师生间的沟通,不断贴近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一次次地有所感悟;通过与家长的全力配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长期的坚持,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教育一定会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