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

第1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渗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有些已经严重影响到部分地区的生态和人民的健康。而这些环境问题所带来的恶果,都让人们愈发体会到保护环境的现实性和重要性。中学生物学科与环境科学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环境科学的教育上,生物学科任课教师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从小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转变观念,将环境科学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在新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提到: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对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当热爱自然、珍爱生命,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要求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将对青少年环保意识的教育纳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中。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转变环境科学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有可无”的观点,在平时备课的时候,按照《课标》要求,将环境教育目标纳入教学计划,通过网络等途径收集和整理有关环境科学的资料,加强自身对该领域的学习,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二、精心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知识教育

在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几乎每个章节中都有着与环境相关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课堂精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生物圈”中,在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对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等生态环境的研究,学习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对于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十分重要。

三、关注热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动态信息

在电视、报纸和网络上,随时可见有关环境、生态的新闻。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收集相关信息,特别是热点信息,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引发学生思考。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三章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中,向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什么是PM2.5?这项指标的监测有什么意义?”“你知道2012年年底至2013年年初发生在我国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天气的成因吗?它给当地人民带来什么危害?”等。将这些有关环境的动态信息引入教学过程,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开展活动,让环保意识渗透在学生的习惯中

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是我们进行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环境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因此,除了在课堂上渗透知识和关注动态外,还需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让环保意识渗透在他们的习惯中,在不自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尝试组织以下类别的活动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这些意识和习惯。

1.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在各种纪念日,如“地球日”“植树节”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组织学生投校园广播稿,办相关黑板报,开办小型展览会,为学校树木挂牌等。(2)开展各种调查活动,如,调查校园、小区内的植被种类和分布,调查本地水污染、空气污染情况等。(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环保相关的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公意识。

2.规范日常行为

(1)通过日常教学,让学生了解哪些是环保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不起眼,但如果人人做到,却能改变我们的环境和生活。(2)倡议学生力行“节约”,从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饭等小事做起,让学生针对各种环保行为自制每日达标表格,并采用监督评议机制,一周一小节,评出“环保标兵”。

第2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物;参与性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3-0252-01

中学生正处于思想与意识相对叛逆的时期,对于课堂学习的兴趣不高,再加之原有生物教学模式的滞后,导致中学生物教学水平大大下降。新时期,应积极响应素质教学的号召,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1],转变原有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烘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打造一个实践参与的平台,在实践与参与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生物知识水平。

1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分析

1.1教学方法过于滞后

为了更高的推进教育改革工作,就目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是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通常条件下,在初中教师开展生物教学的过程中,会严格按照课本教材中知识点的设计来开展生物教学,甚至很多强调生物知识的理论灌输,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知识点,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减弱,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较少,主张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1.2实验教学力度不足

生物与物理、化学具有共同的特点,很多知识点需要借助实验来完成,如显微镜的使用、对植物细胞与人口上皮细胞的观察、种子萌发等,都需要通过实验来予以演示,方可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度。但是,就目前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在经济方面相对紧张,缺乏足够的实验材料,不能满足实验教学的需求,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制约实验教学开展的基本原因。此外,生物实验教学还与教师的实验意识存在联系,教师对于生物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2],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验的机会,学生的参与能力与实践能力未得以体现。

1.3教学评价不够合理

传统的中学生物教学评价模式是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凭借最终的成绩单来衡量学生生物水平,缺乏合理性与公平性。运用终结性的评价方式,未对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评价指标设定相对单一,会让学生产生为了成绩而学习的心思,对于成绩较低的学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教学评价模式不够合理,未对学生的参与能力予以评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中学生物参与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2.1设置课堂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背景下,对中学生物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满足此教学目标,可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几率,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实施参与性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设置趣味性的生物情境,根据生物知识点的实际特点设计情境[3],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之中,在耳濡目染中即可实现生物知识点的良好灌输。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体的结构》时,针对“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知识点进行学习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如牛奶、蛋糕、叶片等,借助多媒体进行相关图片的浏览与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而教师设计相关的显微镜观察实验,以植物的叶片为观察对象,对叶片中的细胞组织进行观察,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从中感受生物界的强大魅力。

2.2开展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

若想开展参与性教学,要让学生进行主动参与,而非被动式参与,应强调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注重对课程轻松、活跃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与接地,增进师生间的情感,通过互动的方式来展现双方的亲和力,能让学生无心理阻碍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之中,在参与过程中感悟知识。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专业修养,将知识点巧妙的融入到课程教学之中,可大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4]。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的由来”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展开实际的互动“,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类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吗?据说最早是由‘女娲造人’的传说所得来的。”引起学生的广泛讨论,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对其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参与教学,运用多媒体图片、文本以及Flas等资源来丰富课堂,可以通过欣赏人类起源的纪录片来学习“人的由来”这一课,提出相应的问题,供学生进行知识点讨论。

2.3完善教学评价,优化教学评价的指标

新时期,教育事业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为了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应从教学评价方面着手,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制定更为完善的教学评价指标,对原有的教学评价模式予以完善,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就是对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将其纳入最终的成绩评价之中,将学生课堂的参与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纳入学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可加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实现参与性教学模式的深度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学生生物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到生物教学模式相对传统,为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将参与性教学应用到生物教学之中,运用趣味性的设计或巧妙的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必然结果。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生物教学应适应教育的需求,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实现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国瑾.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教学法的灵活运用[J].生物学杂志,2011,03:112-113+91.

[2]林廷柏.论高中生物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38:77-78.

[3]滕喜全.论新课改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率的策略[J].才智,2015,07:160.

第3篇: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写工作计划实际上就是对我们自己工作的一次盘点。让自己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计划是我们走向积极式工作的起点。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一

一、指导思想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引,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转变教学理念;

2、在总结实施高中地理(必修1部分)新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3、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地理学科和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

4、通过对地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地理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地理意识,汲取地理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地理洞察力和地理使命感。

二、情况分析

1、课标分析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教材分析

(1)本学期高一地理采用人教版教材,高一下学期教学内容是地理必修2,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

(2)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全册六大单元。

(3)新教材每节课的知识容量都非常大,教师必须学会处理好教材与课标的关系、学生活动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特别是人文数据、理论的不断更新,更需要老师认真备课,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

3、学生分析

存在的学习问题

(1)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

(2)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

三、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教学措施

1、备课时重点研究教材和学生,圈出难点、重点,把知识分为了解层次、识记层次、掌握并运用层次,针对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做到有的放矢,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记住常识。

2、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为主,运用多媒体和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学生所见所闻的现有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启发其积极思维,开拓其动脑、动手能力。

3、课堂练习应紧扣课堂讲解的内容,从易到难,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以中低档题目为主,做到有梯度有层次地推进教学,使学生能在识记、听懂课堂内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对,从而达到消化课堂内容,体验成功的感觉。

4、作业批改时教师应做好总结,把那些学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记录下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查漏补缺。同时,教师要做到认真批改,对那些掌握得好的学生不吝表扬,差等生鼓励支持,中等生促进加油提高,批示时注意语言的感召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5、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抓好“记忆改变学习计划”,开展班级竞争,激发其学习动力,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应通过适当的知识竞赛让学生参与竞争,达到成绩总体提高的目的。

6、教学进度的安排。由于新课程内容设计新而多,且教学时数少,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压缩,对教学进度抓紧抓好,力争在期末考前一周(第19周)结束上课,以保证期末考的复习备考时间。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二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又是一个新学期,本学期我担任初二34、35、36及初一48、49共五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我根据各年级地理学科的特点,特制订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参考、推行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教学任务

1、初二:本学期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湘教版)——《中国地理》(八年级上、下册)。

2、初一:新授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地理(湘教版)

三、学生情况分析

总体上讲,初二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地理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课堂讨论较激烈,具备一定的学习自觉性,求知欲较高。课堂气氛好,学生思维灵活;当然,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兴趣,目的不明确,成绩不理想。

四、教材分析

1、八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教材内容是中国地理为主,分为中国的疆域、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区域差异四大部分。八年级地理上册表现出对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更多篇幅的图片和活动的训练。我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这就需要在教学上处理好整体与差异的关系。

例如:我国的疆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东西和南北都跨度很大,带来了冬季气候上的南北差异也带来了东西的时间差异。

例如: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但地形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存在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降水的差异。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各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北方地区的能源与工业,南方地区的商业与农业,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与畜牧业,青藏地区的高寒景观各具特色形成了四大地区差异。

又例如:我国自然资源丰富,许多资源的总量都居世界前列。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东西差距较大,许多重要的资源分布不均,在利用的过程中出现极大的浪费。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可更新能源,保护好现有的能源是我们在这一章节不可忽略的主题思想。

2、八年级地理下册主要学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内容,介绍了中国的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以及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分为经济发展与区域地理两大板块。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大致分布格局。在区域地理中,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各个区域。

地理教师新学期工作计划范文材料三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1)、(2)、(3)、(4)班的地理课的教学,本学期本人将认真地做好教学工作。现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继承我国现行地理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力求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对地理这门课比较有兴趣,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1)班与班差别比较大。

(2)班中成绩差别悬殊,两极分化严重。

(3)优秀率不很突出,双优率不太理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要对学生加以鼓励和引导,争取在上一个新台阶,以期待在毕业会考和中考中能取得好的成绩。四个班共有学生220余人。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有的则较差。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每一章内容之前设置学习导语,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每单元未尾又有单元小结,进一步深化及强调基础知识。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有利基础知识的学习。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目标: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文化知识目标:继续了解地理知识。

(3)能力培养目标: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更具自主性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通过尝试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具体措施

(一)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备课应包括以下过程和内容:

1、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工作计划。

(1)钻研教学大纲,通读教材,了解教学任务、目标、重点、难点及“双基”内容。

(2)了解任教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学习风气、知识状况等,做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3)制定改进和提高质量的措施,编制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4)确定本学期的教学实践活动。

2、写好教案。

(1)按照大纲要求,反复阅读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双基”的内容,明确每一课时的讲述内容。

(2)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搜集、整理、精选参考资料。

(3)全面了解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习规律和已有的基础知识,结合教材内容写出具体教案。

(4)教案内容包括:课题、目的和要求,重点、难点,课型、课时、教学方法,教具、作业等。

(二)上课

上好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不仅要求具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掌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教学艺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做到:

1、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

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4、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教材内容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技能训练。

6、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教给学生学习规律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看图记忆等)。教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

(4)在学的过程中,可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交叉进行,以提高教学效果。

(5)为使教与学的双方密切配合,学生集中精力听课,要求学生记好课堂笔记。

7、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每节课一般应包括:提问、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检查效果和布置作业等。每个教学环节,力求连贯、紧凑,时间分配合理,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三)作业批改

精选作业,认真批改,可使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利于改进教学。每月布置一、二次课外作业。

1、作业内容要根据大纲要求,注意“双基”的训练,精心选题。

2、在布置作业前,掌握作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及时批改作业,坚持讲评,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班进行纠错,要求重作和口答,以便加深印象。

(四)考试

考试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督促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1、注意平时考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平时考查包括: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

2、期中、期末考试前组织好复习。制订复习计划,进行复习动员并指导学生系统复习,有针对性地进行章、单元的摸底考试。

3、考试内容应以大纲为依据,题型多样,难易适度,试题覆盖面要大,应是绝大数学生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另外要有一定的提高。

4、认真阅卷,考试后作出全面的质量分析和试卷分析,并进行讲评。对考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归类整理,找出原因,以作为改进以后教学的参考。

5、认真登记考试成绩,提供全面认识学生学习程度的依据。

六、教学要求

1、教师在教学中要继续认真落实《课程》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地理科学素养。

2、大力倡导“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教育科研观。教学中要有科研意识,力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

3、在教学中,要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4、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力争创造条件开全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练习、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