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腰鼓教学范文

腰鼓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腰鼓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腰鼓教学

第1篇:腰鼓教学范文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问: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学生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最后让学生自由合作,也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这样,通过简单的演示,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中,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针对初中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教师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践操作,学生既规范了行为习惯,又在参与活动中认识了自我,产生了兴趣和求知欲。

二、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

1.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预习就是在上课前将所要学的内容提前阅读,达到熟悉内容、了解自己不懂的知识的一种方法。预习是学习各门功课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一般都不会预习。因此,教师有必要教会他们预习的方法,可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重点和难点做好记号,以便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2.教会学生听课的方法。听课是学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数学生由于在听课时不懂方法,学习效率也就不高。那么怎样才能听好课呢?(1)听课时必须专心,不要身在教室心在外。(2)抓住重点做好笔记,上课时教师要将重点知识重点强调,把某些公式或定理及方法板书在黑板上。同时要求学生标上重点符号,并做好笔记,将某些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复习巩固。(3)对预习中不懂的知识点应认真听,多提问,保证听懂。(4)积极回答老师的提问,做到先独立思考再回答。

3.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要求学生认真完成课堂练习,并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对照,比较其异同点,对不同的题目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质疑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到达知识的彼岸。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错题错解,让学生从中辨别命题的错误和推断的错误,判断问题是非;也可以给出命题,让学生判断,若正确,请证明,若不正确,请举反例,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讨的习惯。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问,吸引后进生进入教师所创设的教学场景中,鼓励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如在教完相似三角形时,可以向学生提问“我们教学楼前的石柱子你怎样测得它的直径?”让学生讨论,找出相应的方法。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观察是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动力。后进生的观察能力相对要差些,所以教师就要有方法。如,采用丰富多彩的画面去引导学生观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观察思考,获得知识。

第2篇:腰鼓教学范文

【关键词】古诗文 创新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提出的具体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以往固定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新法。

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鲁迅先生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传统的文言文讲法,老师先介绍背景,然后逐句、逐段地翻译,接着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色等。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感觉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全然没有兴趣。叶圣陶也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语文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采用有效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多鼓励学生,师生间建立民主和谐关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纳入语文课堂教学体系,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在古诗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具体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激发学生兴趣的良方。

1.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1)导入激生兴趣

古诗文的创作年代,离我们已很久远,要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的社会生活,就有必要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以往讲古诗文,都是老师介绍背景,其实这样做学生印象不深,我在讲《孙权劝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上讲台讲这篇文章的背景,来导入新课。即吕蒙是吴国名将,深得孙权器重,但文化知识不多,缺少谋略,只是一介武夫,孙权爱惜人才,劝他学习。这样,学生还更多地知道与之相关的三国故事,即吕蒙学有所成后,巧计从蜀汉手中夺回荆州,还致使关羽败走麦城抱撼而逝等。这样,教师不越俎代疱,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效果很好。

(2)诵读吟唱美文

诵读是进入诗的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方法。通过教师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或名家录音范读,激起学生的朗读意愿。通过领读、齐读、轮读、自由读、配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就会很容易把学生带到古诗文的意境中,初步感悟古诗文的韵味。

如教《木兰诗》时,学生见诗作很长,都皱起了眉头,感觉很难背。我让男女声交叉读,分组赛读、赛背,不断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学生的背诵速度大大提高。《孙权劝学》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背诵。指导学生读出孙权的谆谆告诫、语重心长,鲁肃的赞叹、惊异的神态和吕蒙的自得、自豪,学生认真揣摩说话者的语气,惟妙惟肖,也深刻体会了人物的心理。

(3)绘画体味意境

讲古诗词,引导学生在把握诗意后,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笔画下来。如教《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把“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背景发挥想象,画下来,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样学生更深刻地把握了意境,也能体会游子的断肠之思。

(4)多媒体激趣

多媒体借助图、文、声、像的综合运用,展示一幅立体的全方位的视听形象,成为古诗文阅读与教学的翅膀和动力。让多媒体走进课堂,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观沧海》,引进多媒体教学,荧屏上出现苍茫的大海,黑耸的礁石,低飞的海鸟;音响里出现低沉的海潮声,呼呼风声,浑厚男中音的吟诵声,将学生一下子带到了激越澎湃的大海边,穿越时空的隧道,似乎也感受到勒马碣石山的曹操豪迈博大的胸襟,留给学生许多的浮想联翩。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播放王菲演唱的《明月几时有》,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学生学唱这首歌的同时也就背会了这首词,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这样,适当的声画,起到了渲染气氛、创设情境的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古诗文教学的内涵和空间,使语文学习步入了一片新天地。

(5)课本剧、辩论、口头作文形式等

教《唐雎不辱使命》,我指导学生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让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制作简单的小道具。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把秦王的盛气凌人、阴险狡诈、外强中干、先倨后恭和唐雎的勇敢沉着、不卑不亢、不畏、正义凛然都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很深。

教《愚公移山》时,结合时代,就愚公到底愚不愚展开辩论;并提问学生“在当今社会,还需不需要愚公精神”。当然更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大胆质疑,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学习《伤仲永》,让学生以“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为题进行口头作文,同学们联系自身实际,感触很深。又让学生发挥想象,改写《石壕吏》。这些,都让学生积极参与,巩固了所学知识,使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古诗文的热情高涨。

2.课外活动异彩纷呈

第3篇:腰鼓教学范文

一、如何“谈古”,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美术。美术,就是指占据一定平面或空间、具有可视形象以供欣赏的艺术。也叫造型艺术、视觉艺术。但在最早的古时候它不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无奈的记忆工具。从仓颉造字开始,美术中的简笔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就渐渐地在那个饥寒交迫的社会中慢慢地成长进化了。

儿童美术具有综合性,融合德、智、美等多元素质的培养,需要多领域交叉,自我表达与创造性表现更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这些基本功,主要来自于“科学”、“社会”、“语言”等领域,来自于各领域的融合以及日常生活。

在小学一年级美术课本的第一课《认识美术工具》中,老师让同学们从图画中猜一猜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课文分别举了毛笔,水彩笔,油画棒以及折纸制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剪刀。像这样的题目正是插入美术发展史的最佳时机。加深对中国画的绘画书写工具――毛笔的理解与认识。“谈古”要从课本教材以外的内容上开展讨论活动,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年级下册第一课《影子的游戏》中,皮影戏后台的表演场景,也是“谈古”的好题材,一方面让同学们知道影子的形成原因,还要看到人们利用影子的原理制作出来的计时工具:日晷。还要告诉学生们皮影戏的,我们民族的一门即将失传的古老技法,好好珍惜它吧!这就是课堂中的知识补充。

四年级美术课第九课《精美的邮票》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去教:

[1.出示黑便士邮票

这是1840年5月1日,英国发行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画面上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侧面肖像,因为它是黑色的,价值1便是,所以人们叫它黑便士邮票。我们再来看另外一枚邮票(出示大龙邮票)

2.谁知道这是哪个国家发行的?(中国)从哪看出来的?中间是龙的图案,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叫大龙邮票,是我国发行的第一枚邮票,有绿、红、黄三种颜色。根据邮票的用途不同,邮票的种类也不同。

3.出示图片:纪念邮票、特种邮票。介绍什么是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纪念邮票和特种邮票一般是用来收藏的,而这种邮票是平时寄信用的,印刷数量大,图案不经常变换,所以叫普通邮票。

(出示普通邮票)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邮票的知识,并设计出了很多精美的邮票。……

这一类题材的课题是对历史潮流中的产物进行艺术化的阐述,或者模仿,但抛开了具体的历史空间它就失去了多彩的光环。飞出艺术宝库的大门。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在教授制作方法中,要善于去采用多种方法去试着给学生传达我们的传统,我们的前人是如何选择这么做的。这样孩子们比较好接受。还要善于聆听他们课堂上反馈的意见。

二、如何“论今”。我们知道“美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近代日本以汉字意译,前后传入中国,开始普遍应用。但是,在古代这种艺术形式早就存在的基础上,它们是单独的艺术门类,像诗书画一体的模式。雕刻,篆刻,瓷器制作,建筑等等,没有一个系统的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科目。所以,在近代的材料科学发展的基础上,美术科目的综合性就突显出来了。

造型艺术是学生学习的重点科目。小学美术教材里面的“论今”会提及到材料科学的应用,如:颜料、纸张、画布、泥土、石头、木料、金属、照片、动画、图像处理软件等。

例如,我在教授小学四年级第17课《电脑美术》的时候,我要让孩子们了解电脑画图程序里面的小笔刷的功能。让他们大胆地去勾轮廓,描细线,涂底色,填局部。还要在它们掌握的基础上,提出有没有比这个绘画工具更好用的工具呢?如:金山画王这个画图软件,讨论一下这个软件和微软系统提供的画图程序有什么区别,例如在画笔形状,调色板的布置上有什么不同等等。所以“论今”要在对比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往往会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美术课上的制作上来,还没有等你讲完,多数同学就跃跃欲试了,那么充分说明了学生们还是在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上有所选择。现在的电视节目纷飞复杂,美术题材举不胜举,学生们真正操作的时间太少。大多在白描,漫画,折纸这种形式的美术创作上活动。

教师应积极地投入新事物,新美术元素的实践中来。让自己的美学空间得到一些拓展。

第4篇:腰鼓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鼓励教育

鼓励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鼓励教育理念就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以学生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其本质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其优势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人生环境,消除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对立情绪,拉近师生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距离,跨越师生之间由于年龄差异而产生的年代鸿沟。它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程中,他们有个性、有思想、有感情,有各自不同的心理需求,尤其有被尊重被鼓励的需要,他们的健康发展更离不开教师的鼓励。

一、教学观念上的转变

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教育方式都遵从“师道尊严”,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学生对教师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敬畏感,而且,这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起到了严重的限制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自己在学生中威严的形象,要以真诚的微笑来面对小学生,以满腔的热情来感染小学生,消除小学生心中对老师的畏惧。课堂上,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来打破小学生的羞涩,让小学生自信心增强。曾经有位诗人对鼓励教育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如果一朵花不美,就请欣赏它的叶子;如果叶子不美,就请赞美它的枝干;如果枝干不美,就请赞叹它的根基;如果根基也不能使你产生情感的冲动,那么你总该为它是一株蓬勃的生命而讴歌。”

二、关爱和尊重

新课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体验及理解,能动地认识和改造知识,赋予知识以个性化的意义。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居于认知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人格等领域,体现了学习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价值。课堂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圣殿,而是发展生命的乐园。作为课堂教学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小学生语文课堂学习评价也应该体现这一理念。关爱、尊重,是小学语文课堂学习评价的本质,更是鼓励教育的灵魂。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宽容学生的个性,支持学生的创见,理解学生的苦恼,善待学生的缺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从而鼓励学生克服种种困难。教师应该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敏锐地捕捉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亮点,并及时地给予鼓励,把爱的阳光洒给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心田,把每一位学生都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价值的独特的生命个体。只有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善意宽容,才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温馨的课堂里倾吐心灵的声音,无拘无束地享受生命成长的喜悦。

三、在鼓励中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大胆探索与创新

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创新。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课堂这个有利的环境,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鼓励中教会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求异思维,能够展开丰富想象,在探索中有所创新。

1.以导促探,以探解疑,让学生在鼓励中完善自我

在教学上,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索,在鼓励中自主解决问题。如教学《奇怪的大石头》时,首先在多媒体软件中显示了一个大石头,并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石头有多大?”另一位学生则问:“‘石头奇怪在哪里?”还有的问:“这么大的石头是哪里来的?”于是,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谁最醒目,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后,都情绪高涨,纷纷愿意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只是作了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就拼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从而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趣促思,以思求异,让学生在鼓励中升华自己

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沉闷的、死板的读与解决课后问题中,而要在这旧框框中摆脱出来,就得在沉闷中寻找乐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如在《蜜蜂》一课中,我除了让学生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外,还在课文结束之前提出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这种无法解释的本能到底是什么?除了法布尔这种试验方法,你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又如《听听,秋的声音》中,除了课文中听到的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于是一下子功夫,什么“动物声音”、“花儿的声音”、 “云朵的声音”、“小草的声音”等等。这时我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因势利导,请他们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故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在乐趣中思考,在鼓励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创新,对培养学生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语文教学中应用鼓励教育注意事项

第5篇:腰鼓教学范文

我从事计算机进行以来,主要交给学生计算机的维修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水平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如果在计算机教学中单一采用项目教学模式,没有具体考虑到每个学生在学习、理解、接受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也有了差异,甚至出现两极分化,从而造成项目教学效果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时间久了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实际上,分层教学更具有普遍性,与现代计算机教学中的项目教学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能够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和分层教学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目标,且使优生、中等生、后进生都有“东西”可吃、可消化,并逐渐使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接近,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

项目教学法和分层教学法必须相辅相成,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际上,分层教学更具有普遍性,与现代计算机教学中的项目教学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能够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层次教学”与“项目教学”的结合方式

1.项目学生分层

对学生恰当分出层次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计算机教学中在每一章做项目授课前,结合本章节知识点,首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综合学生基础、平常成绩、平时表现、智力因素,把班内学生分层,一般情况下分为A、B、C三个组。对于分到差组的同学,要做好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项目学习中。

经过一个章节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变化,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2.项目教学内容分层

在设计“项目”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设计每一个项目模块,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项目,也就是说“项目内容”要有层次性。要把本章节内容根据知识发展的规律和难易程度,分成难易程度层次化的几个项目,项目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每项目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进行低、中、高的设计,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项目。通过这样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并且让学生有一种完成项目的成就感。

3.项目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清层次后应以项目教学内容为依据,根据项目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能力,每堂课制定出三个层次的目标,A组学生完成低级目标,B组学生完成中级目标,C组学生完成高级目标。同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实际能力选择要达到的目标。对于低层次学生,教师应积极启发、适时引导,在课下尝试完成高层次的项目内容,鼓励其向高一级目标迈进。

4.项目效果评价层次化

第6篇:腰鼓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意象捕捉;方法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027-01

学习古诗,不仅仅在文化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先进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时代和社会的写照。那么,古诗在他们之间发挥着桥梁的作用。至于会出现上述问题,涉及到态度和能力因素。应该指出并非所有当代青年教师和学生都是这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中的大多数受这个新社会的影响,对古诗写作背景及旧社会知之甚少。换句话说,古文根基不扎实,难教难学是可理解的。既然是能力问题,我们总会有办法解决的。关键态度是否正确,如果端正了教与学的态度,并正确掌握教与学的方法,那么,问题也就不攻自破。据此,我们提倡古诗教学中的意象捕捉法。

1.有利于促进画面的生成

古诗中出现的意象一般不止一个,而是一连串,且这些意象不是孤立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由颜色深浅、虚实、远近组成的一幅幅画。在古诗教学时,老师首先要学生找出其中的意象,然后,指导学生按作者的情感流路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犹如身临其镜。不妨来看两首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扬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前一首,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写,诗中句句都是意象,处处有景。也处处活动着诗人的身影,移步换景,景中有人,象中有兴,情义盎然,如诗如画。生动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是一曲优美的春的颂歌!教学时,教师应声明:写景诗当然需要形象鲜明,突出景色特征,更主要的还应象中有人。而学生也只有在准确的把握意象基础上,及诗人观察方向,方可进入诗人的心灵,悟出真谛!后一首前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环境风物,后四句是诗人抒诉这样特定的环境风物中的心情,物与人两组画相互对应、交织。很多时候,与其说我们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看画,看那些一系列越过的动态画面。一个人善于或不善于读诗,重要的一个区别在于他能否将凝固不动的文字,迅速转换成活跃飞动的图画。尤其是中小学生在其智力发展不完全的情况下,好动不好静。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年龄特征,授之以正确的阅读方法,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很必要的。

2. 创设情境,让学生看一看

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作为教师,要借助这些媒体向学生传递教育内容,可以使声、形、色融为一体,为课堂教学创造立体化环境,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参与学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宽信息传递的渠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古诗教学中,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理解诗文内容、再现诗文画面、感受诗的意境、感悟诗情,都有着莫大的帮助,从而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之意境。 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文未出,声画先行,学生眼前展现的是一幅诗人站在黄河边观赏山川美景的中国水墨画,耳边回响的是古琴演奏的中国古典名曲《渔樵问答》。此时,学生仿佛就置身于诗人当时的情景之中,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当时诗人在想些什么,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为接着的学诗明理打好基础。

3.加强字词的理解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所成,有些字词与现代汉语的用法已大相径庭,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恰当运用录像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障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考,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彩。

4.反复诵读,读中悟情

4.1初读,通过诗歌朗朗上口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初知诗意。如五年级上册的《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一诗,我先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但一定要读准每个字音,字正腔圆,读出其韵律和节奏。同时课件出示诗中所描述的画面和背景音乐,巧妙地创设富于激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即让学生迅速兴奋起来。

4.2精读, 理解关键词句,读出诗境。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理解了关键词句的意思后,就要指导学生进行细读,读出对诗句的理解,读出诗的意境。如《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诗中,"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一句,我指导学生理解这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召唤,激发少年儿童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诵读时就要读出召唤的热情,而不是喊读,此时的读就已融入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对作者情感的体验,也就是学生对新知识重新建构并用语言表现出来的过程。

笔者认为,在古诗教学中,正确掌握并灵活运用意象捕捉法,对于恢复文言教学的应有地位,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期望,在以后的古诗教学中能有更新更好的方法应用于古诗词教学。

第7篇:腰鼓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 写景古诗 教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49

小学古诗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对古诗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这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的。笔者以写景古诗为例,探寻革新古诗教学的方法,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找景――初读古诗,诗中望景

在现行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写景古诗通常都是简单明了的点出所要描绘的景物。例如,王维的《鸟鸣涧》直接描写了桂花、山、鸟等景物,张旭的《桃花溪》中,将渔船、桃花、流水等景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学生在初读时就可以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将这些景物寻找出来,这样学生对于古诗学习就没有了抵触情绪。如《游园不值》一诗,我引导学生在“诗中望景”。

师:叶绍翁在游园的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将诗文中描写景物的字词标出来。

生1:“应怜屐齿印苍苔”中写到了“苔”。

生2:“小扣柴扉久不开”中写了“柴”。

师:这里的“柴”和“扉”是表示一个词的意思,是指用木柴做成的门。

生3:我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中找到了“园子”。

师:这里的“园子”指的是什么?

生4:作者要去参观游览的花园。

生5:“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红杏”和“墙”。

古诗中对于景物的称谓和现代虽有差别,但大体上还是相差无几的,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并结合教材让学生认识这些景物的特征,学生就能够充分理解诗中所写的是什么景物,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现色――重现颜色,感知深意

古诗阅读之所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其内涵美,是因为作者在诗中蕴涵了大量且丰富的色彩。在古诗教学中,应让学生从内心去感受诗中的颜色,丰富学生的感官。在《游园不值》一诗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所有景物,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找出诗中的颜色。

师:谁来说说你眼中的天门山是什么颜色的?

生1:五颜六色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从“春色满园”中的“春色”可以看出这是在春天的时候,所以是五颜六色的。

生3:从“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看出还有红色的。

生4:还有绿色、粉色。

师:诗中并没有提到绿色和粉色,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我是想象出来的,因为是春天的景色,所以应该包含各种颜色。

师:想象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将从前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更加有趣。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这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在上述教学中,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寻找出诗中所描写的色彩,丰富了诗文画面。

三、活面――拼读字词,读活画面

学生从诗文中找出有关颜色的词后,在大脑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幅美妙的图画,这时就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对诗词中关键的字词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分析,领悟诗中的境界,让诗中那些静止的画面活起来。《游园不值》一诗主要有三个关键的字,分别是“开”“关”“出”,下面以“出”为例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在引领学生理解“出”字时,我设计了几个递进的教学环节。第一,通过比较句子理解“出”的含义。出示句子“一枝红杏出墙来”与“一枝红杏过墙来”,让学生仔细品读,说说“出”的意思。通过对比,学生可以知道“出”具有运动性,而“过”是静止的。第二,联系上下文,寻找红杏“出”的原因。植物本来是处于静止不动的状态,为什么会产生动态呢?有的学生认为植物一直是生长的所以会动,有的学生认为观看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动态,有的学生认为是作者心中感觉是动态的。第三,反复诵读,感悟“出”的意境。诗人无缘进得园门,游赏的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在失落之余,却惊喜地发现一枝红杏伸出墙来,于是便想象了园子内五彩斑斓的春色。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反复阅读,在阅读中又升华了理解,在理解中得到了享受!

第8篇:腰鼓教学范文

在评估检查工作中发现,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现代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有些院校虽然也在档案管理中配备了一些现代化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档案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很好的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在材料分类管理方面与目前高校档案分类标准不一致,给评估档案的移交和查找利用造成困难。

评估工作后评估材料存放不到位

教学档案材料在迎评过程中往往十分受重视,但评估检查完后大多数学校未能及时将评估检查材料按要求归档,致使这部分档案材料的管理较为混乱。这种不规范的势现象必对高校今后的档案管理和评估工作带来影响。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措施

1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档案管理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质量和发展,为了更好的发挥档案工作在教学评估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加强档案人员的管理意识,明确责任人。

2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已落后速发展的时代。评估检查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为了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要求,学校应转变现有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开发教学档案信息资源,使高校档案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使档案室成为学校的教学信息中心。

3规范评估档案管理

学校要参照《高等院校档案管理办法》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度适合自己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使教学档案资料在收集与归档得到制度的保证。档案人员应较强教学档案的编研工作,将平日整理的需要归档的材料按要求归档,为评估检查做好服务,提高档案工作的价值。

第9篇:腰鼓教学范文

【关键词】历史故事;思维能力;史料

众所周知,学史是为了让这一代人去了解自己国家的发展历程,追寻自己民族的发展历史。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借助一些史料来展开教学,历史故事是在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前人们留给后人了解和认识过去的重要依据,对初中课堂教学也十分重要。借助历史故事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史料的应用,开阔他们的眼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通过历史故事将历史传输给学生,让他们了解真正的历史,继承和传扬我国历史文化。

一、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关注更加具有丰富性,教师不是照着书本教书,而是有更多的课外知识的内容。历史故事它本身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不会很教条式的方式传送给学生,让学生易于理解和学习。利用历史故事进行初中本学科的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呈现一堂有意思、生动的课程,让学生们喜欢历史这门学科,也可以增添他们的兴趣,这对教学和学习都是极大的帮助。其次,锻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故事的应用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他们思维的能力,使得学习的内容更加的理性化,让学习者能够掌握严明准确的历史文化,还能锻炼他们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初中历史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听故事,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讲故事,这个转变的过程虽然有些难度,但教师要积极引导,多加训练。最后,树立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历史知识的学习有的时候是需要学生去感知当时的环境和情境,对于初中生来讲,让他们去理解离自己很遥远的时代的事情是很困难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历史故事中有鲜明特征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引起学生情感上的认知,帮助他们去体会认同,传扬民族优秀的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利用历史故事制造课堂情境

初中历史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情境对一节高质量的课堂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导入一节新的课程时,对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具有良好的功效。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介绍或是事件发生的影视资料等等,巧妙的制造一些历史情境,让学生对陌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好感和兴趣。例如,再讲到汉武帝时,教师就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汉武帝个人的介绍,中间穿插一些汉武帝时期发生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去体会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事件的意义,并能够熟记于心。像金屋藏娇的历史典故,苏武牧羊的历史故事都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积极的去关注汉武帝这个人物,进而去分析研究他自己他所在的朝代,还有相关的历史事件。

2.2利用历史故事加深学生的记忆

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这个漫长悠久的发展过程发生的太多事情都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去学习和了解,这样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去记忆这些知识,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历史而是机械的死记了下来,但是过后很容易忘记。所以,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故事教学,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理解着记忆,有利于他们记忆牢固。例如,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由于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太遥远,生活的社会也不相同,有时学生们会对那个时期的历史记忆不会太深刻。教师可以给学生们讲一讲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战国的围魏救赵、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有助于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加工。

2.3利用历史故事强化学习成果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后学习效果,课上德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一定要引导鼓励学生在课后的时间多去学习和记忆历史知识。但是初中学习的科目太多了,长期以往学生就会对所学的知识开始淡忘和失去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来巩固强化自己的教学成果。例如,教师在给学生留历史作业题时,也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个历史故事,引发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好奇心,让他们觉得学习和做作业也十分有趣,这样学生们就会对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了学习的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总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成为一名有学识、有远见、有胸怀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强化学生历史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自己所教学的学科,充分利用历史故事帮助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将历史故事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的历史思维,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尹玉.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学周刊.2016(13)

相关文章阅读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