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习题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习题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习题教学论文

第1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问题是数学教育的心脏.余元庆教授说过:“习题是中学数学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习题配备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许多优秀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所以高,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习题选择和处理得恰当.”当代最著名的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强调指出:“中学数学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为什么这些名人名家都如此的重视习题的配备和讲解呢?这是因为数学习题确实存在着多种功能,当学生一旦进入解题这一活动情景之中,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体操”的训练,从技能的或思维的;智力的或非智力的,从各方面塑造着自己.但是,我们也应该严防课堂解题教学进入这样的误区:一部分中学数学教师沉湎于解题之中,忘记了“解答数学的习题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训练手段.”他们不是把解题看成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机会,而是要求死记硬背各种套路和模式,把学生训练成对习题作出“快速反应”的解题机器.这种危害性正如柯朗所说:“数学的教学,逐渐流于无意义的单纯的演算习题的训练,固然,这可以发展形式演算的能力,但却无助于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看来,的确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明智之举乃是扬长避短,讲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讲题.如何讲题?怎样讲题?这自然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老教师普遍关心,最不好把握的问题.我认为,从战略上讲:教师的定位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教师首先要关心备侄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地去触击年轻的心灵.以前,我总认为:讲题就是把自己知道的、最好的、最多的、最精彩的、最与众不同的、最有体会的东西,用最直接、最明了、最简捷、最完整的方式交给学生.其实,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这并不一定好.后来我发现,其实我们常常应该逆向思考以下,想一想把什么不交给学生,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怎么以最小的知识代价,引起学生最多的思考?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往往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和提高的.从战术上讲:在解题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又是决定解题教学成败的关键.

一、讲题应突出思路分析,不要开门见山

仅从解题角度讲,给学生讲习题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发现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讲的关键是展示思路发现的过程,在这个发现过程中,解题人思绪万千,念头百出,有时灵机一动,毛塞顿开,有时山穷水尽,突然峰回路转,有时步入歧途,有时不能自拔…….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把这些生动的思维过程充分的展现出来,不能只展示分析的“成品”,“优品”,还应该把分析的“废品”,“次品”展示出来,并且要好好的讲一讲怎样从“废品”到“次品”,进而到“成品”,“优品”.讲题应把主要精力放在题意分析和思路发现上.教师不应该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指挥员、讲解员、裁判员,而应该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讲习题应潜心设误布疑,避免平铺直叙

讲习题时,由于知识密度大,信息量多,应将讲、练、思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口、动手和动脑,激发学生全方位“参与”.我的做法是:(1)进行开放式的习题课堂教学,给学生出错的机会;(2)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学生的错误想法;(3)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的错误显现出来;(4)做好经过探究学生进行自我否定的经验积累.教师要敢于放手而且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能自由地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做,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把学生学习数学时认识上的错误,理解上的偏差,技能上的缺陷,都表现出来.其实,学生中的智力潜能往往是巨大的,有些独特的思考方法还是教师未能想到的.因此,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的思维状况,摸清学生易犯的错误,正确导航,把握进程,时时点拨.讲习题时有意识设疑布陷,警示学生,这样往往比正面强调效果更好.

一、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先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入手,在求四边形的内角和时转化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和(计算机图形演示: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然后提问五边形内角和的求法.在这儿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求法的回顾与进一步的思考,可知用同样的方法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那么,六边形,七边形呢?适当的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就为n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证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运用多媒体讲授新课,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传统的教学往往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问题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即使如此,学生仍然感触不深,易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有效方法是变革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这一重点,电脑演示把一个圆柱形的蛋糕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后把蛋糕切开,通过动画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就越接近于长方体).反复演示几遍,由蛋糕抽象出圆柱体,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体积与原来的圆柱的体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通过动画演示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体的底面积、高与圆柱的底面积、高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求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三、运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练习容量大大增加.这时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的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这符合中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生动有趣地复习巩固了新识.四、运用多媒体吸引学生,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多媒体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总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可以让数学走进中学生的生活,发展学生的能力,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知识数学化”.恰当地选准多媒体的运用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就会起到“动一子而全盘皆活”的作用,发挥其最大功效,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过重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符合现代化教育的需要,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三、讲习题应该渗透数学思想,切忌舍本求末

比公式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它是解题的指路明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观点、方法.它是数学的“灵魂”.“在解决具体问题中,数学思想往往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他对产生一个好‘念头’,一种好‘思路’,一种好‘猜想’提供了方向”.数学思想是‘纲’,纲举目张.中学数学主要涉及的数学思想是:转化的思想;化简的思想;逻辑划分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讲题时,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有那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它们各自有什么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展现应用过程的丰富背景.否则学生当遇到新问题时,尽管头脑中也知道要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解决,但却仍然不知从何处入手.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我们总结出两条有效的经验:(1)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的侧重应有所不同,在低年级介绍较低层次,在高年级介绍较高层次;新授课阶段介绍较低层次,复习巩固阶段介绍较高层次.这就是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按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顺序进行.(2)在解题教学中,重点是展现知识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过程,使学生从中学到创造性数学活动的经验,并经过多次强化巩固下来.问题解决的过程大致如下:当遇到新问题时,首先要把条件和结论转化成与原有知识结构相吻合的形式(这是同化过程);再在数学思想的指导下把原数学认知结构中的概念、定理、法则等重新组合成新的法则,以便适应问题的解决(这主要是顺应);最后选择适当的数学方法实施解题手段,实际操作解决问题.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按由高层次到低层次的顺序进行.总之,在讲解习题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要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要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思想对解决问题的巨大指导作用,从根本上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2.问题教学提出的依据。

①高中语文课程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②高中阶段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学“问”。

③教师发现学生课下提出的问题多集中在知识性问题上,极少数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④问题教学的实施在理科课堂中收效显著,它是否同样适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基于以上四点原因,我提出假设:问题教学法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

3.语文问题教学的实施策略。

3.1实施步骤:

①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产生认知矛盾,从而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②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找出有价值的问题。

③自主、合作探究或由教师讲解。

④学生掌握文本内容,并实现知识迁移和自主发展。

3.2课例分析:(在这里,我以2008年上的两堂公开课作为课例来分析)

【课例一】《将进酒》教学课例:

步骤1、2创设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朗读李白的诗歌《行路难》,他在本诗中流露出怎样的情感?

生:面对艰难险阻,依旧对未来充满信心。

师:八年后,李白又写下了一首诗《将进酒》,那么同学们从这首诗中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

生1:李白生活得怎样?

生2:李白这么多年经历了什么?

生3:李白的人生态度怎样?

生4:李白有着怎样的的情感世界?

师:就语文文本而言,我们看哪个问题提得最具体,最好呢?

生:第4个。因为“诗言志”,“志”即情感。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明确本堂课中要探究的主问题:8年后,李白的情感世界。(此处让学生到电脑前打出,让学生体会到质疑的乐趣,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好铺垫。)

步骤3:探究问题(生生探究,师生探究),引导学生走进李白的情感世界。(具体环节略)明确情感世界:狂放、悲壮、乐观、激愤、孤独。

步骤4:走出文本,拓宽角度,实现知识迁移和自主发展。

师:以上我们对李白情感世界的探究是由他第二次漫游时期的两篇作品提出问题的,那么我们还可以从别的角度提出问题,比如围绕《将进酒》这首诗中的语句,我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1:可以围绕“酒”字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喝酒?(借酒消愁)什么愁?(怀才不遇)情感世界

生2:可以围绕“万古愁”中的“愁”字提出问题。如:愁什么愁情感世界

师: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并布置作业:

从《将进酒》中的“酒”字或“愁”字,走进李白的情感世界。(这项作业的布置,一可以巩固、检验学生课上的听课效果,夯实基础;二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后的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又有很大的开放性。

【课例二】《逍遥游》教学片断:(文本探究中的问题教学课例)

师:作者庄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逍遥的状态?

生:乘天地之正。

师:书下将“正”字解释为“与辨字相对”,即“不辨”,你怎样理解“正”字?

生:天地间不变的是自然。

师明确:庄子认为一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逍遥的状态。齐读课文前两句,你有什么疑问?

生1:鲲为什么要化为鹏?

生2:鲲是怎样化为鹏的?

生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引导:鲲“化而为鹏”与“乘天地之正”有关系么?

生:鲲“化而为鹏”抵达南溟实际上就是顺应了自然,也就是做到了“乘天地之正”。(突破了难点,为后面文本的解读作了有力的铺垫。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生1、生3的问题有价值,他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问了同一个问题。)

4.问题教学实施的效果。在这两堂课中,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读懂了文本,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思维在“问”的过程中活跃起来,主动地将课程设置的内容“能学到什么”和学习方法“怎么学”结合起来。从而为学生将来对问题的“考证”(或者说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来,我把问题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课堂中不断改进,基本探明了这条集教法、学法、新课改理念于一体的动态行为策略。现在我教的两个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地提出问题,所提问题的质量与高一时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邹贺同学(我的课代表)的进步尤为明显。他不仅能够对课内外篇章提出问题,并主动搜集材料,寻找答案,而且还能够较自如的运用这种方法引导同学们进行有效学习,促使班级“问”的风气长盛不衰。我相信,问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一定大有裨益。

5.结论:语文问题教学突出了对学生质疑、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突破了“师问生答”的传统教学,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品质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可见,这种集教法、学法、新课改理念于一体的动态行为策略的确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当然,问题教学如能和其他教学途径合而并用,必能推进中学语文教学进入新天地。

第3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与现代教学媒体相比,传统教学媒体缺乏形象性。受技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统教学媒体不能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教学,信息传播量也较少。虽然现代化教学媒体具有种种优势,但是在教学中并不是多多益善,如何正确选择、合理应用现代教学媒体,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效果,才是教师必须注意的。下面笔者就教学媒体选择时要遵循的原则进行分析。

(一)目标性原则

教学媒体选用时,首先,要从教学的总目标出发,保证实现总目标;其次,要考虑到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目标,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目标,使用不同的媒体来实现教学传递,保证各个知识点目标的实现。

(二)有效性原则

教学媒体要能有效体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因此,选择教学媒体也因学科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即使是同一学科不同章节由于内容不一样,对教学媒体的选择也不同。例如,语文鉴赏课程,较为注重感性,则可以采用展现力强的媒体形式,例如,声音、视频等;而像数学这类学科注重逻辑和空间思维,则可以采用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应的课件有利于学生建立思维联系。由上述可知,要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

(三)适用性原则

就是要应用不同的学生,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逐步形成的,与学生年龄直接相关。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不同,低年级学生以激发感性认知为主,可以采用活泼生动、形象直观的媒体形式;中高年级学生,需要培养理性、逻辑性思维能力,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不同性质的媒体进行多角度、多维度的呈现。同一年龄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要重视学生群体的平均水平和接收能力,使教学媒体适用于更多的学生。

(四)经济性原则

教学媒体的选用要考虑教学媒体的投资与预期效益,尽量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收益。由于各地经济条件、资源状况、教书水平等不尽相同,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五)最优化原则

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一部分,教学媒体要与教学的其他方面相互协调,使教学的各个方面达到最优效果。

二、媒体变化与教学模式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负责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是接受知识,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制作教学媒体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这种绝对教与学的师生关系下,教学就变成了灌输和命令。长期的这种使学生被迫接受、服从的方式导致了反抗与叛逆,使学生厌倦学习,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模式经过长期的实践,其弊端已经暴露无遗。多媒体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完全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这种师生关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来选择适宜的媒体课件,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而评价教师水平的依据不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现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使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明显提高,这关键是因为多媒体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传统模式下知识信息的传授,基本都采用语言描述的形式,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的表达能力,学生更需要通过单一的语言信息去想象。这一过程相当困难。但是引入多媒体技术以后,教学知识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促进学生及师生之间的自主、互动学习。

三、小结

第4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工程实践教学体系重构教学方法

目前国外的机械工程教育正向着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趋势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有坚实的数理科学知识,同时需要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强调理解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在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中,不仅仅要加强理论教学和宽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提高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使工程设计的功能与方法从验证理论知识扩大到应用知识与培养能力,从模仿设计上升到独立思考与创新设计,从单一的设计内容拓宽到综合性设计,重构机械类专业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开展面向21世纪的工程实践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工程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师,其培养的主体是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要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践的锻炼,大约需要7~9年时间,学生毕业后,需要到企业工作3~4年,取得实际经验后才能成为现代高素质的企业工程师。其中工程实践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全面改革工程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求突出专业特色,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社会需求,从培养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思想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的、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2实施全方位的工程实践活动

全面系统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在每个学期均安排有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工程实践训练四年不间断。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实习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环节,是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对学生进行机械制造装备和工艺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数控机床等现代设备的操作和编程能力的培养、先进制造工艺的熟悉,因此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去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达到硬件软件兼备;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建立课程设计系列,加大综合设计力度,鼓励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专业至少设置一个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着重加强现代设计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要强化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应结合社会融入工程意识和经济观点。

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工程实践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要靠制度来体现,制度要准确、合理、可行、方便。首先应明确和理顺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内容,明确工程实践在各个环节和各阶段上的建设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使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其次网络技术为实验仪器的运行状况、材料管理与统计、信息交流、管理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实现科学的管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应用网络技术对工程实践的实施和执行状况进行网络化管理,能够提高工程实践环节的服务水平,促进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提高实验室和设备仪器的利用效率,提高管理的档次、快捷性和全面性,也有助于领导层进行评定、分析和决策。

4改革工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机械工程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相应的工程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定时定点”的同步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工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难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1)购买或录制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光盘,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借助计算机和高档图形软件(如Solidworks、Pro/Engineer),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仿真系统,如JIBIC公司的CNC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操作、编程和加工过程、故障检测;利用MAT?鄄LAB、LABVIEW软件,开发虚拟仪器、虚拟仿真系统。

(3)植入多媒体技术,开展CAI工程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体现出来,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提高教学的质量。

(4)探索合作教育的模式,把单一的培养模式改变成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合作教育是一种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与本地区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或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一年的“三加一教学(即三年学校教学加一年企业教学)”、或每学年设置为三学期制,其中两学期在校内学习,一学期在校外进行实践工作,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要有计划地开设机构创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电子设计、包装装璜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活动,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视野、启发科学思维,创造条件把学生引导到各种科学研究活动中去,他们可以参加大学生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要积极组织各类科技竞赛,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和课外科研活动,如CAI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

参加指导工程实践的教师和指导创新训练的理论课教师要协调配合,精心策划出实践教学每个环节,编写优秀的实用的教学实践教材,解决学生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构思、设计、工艺等诸多实际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深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德才兼备、勇于奉献、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时铭显.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2时铭显.面向21世纪的美国工程教育改革[J].中国大学教法,2002(10)

第5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体验式学习要应用到高校篮球教学中来,对教师的协调和监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锻炼,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指引。体验式学习教学模式应坚持的原则有:(1)以学生为中心;(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3)监督学生回顾和反思;(4)要求学生学以致用。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分享、总结,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取经验知识。

二、体验式学习应用在高校篮球教学中

1.改进教学手段,创造适宜的教学环境

由于篮球教学是一项室外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场地更为宽广,部分学生会对这种开放的环境产生一种紧张和胆怯的心理,而且教师与学生的接触面更广、互动更频繁,这就更需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善的师生关系,使篮球教学能在一个和平、轻松的环境中开展。因此教师应先布置好教学场地,摆放好教学仪器,营造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消除学生的紧张状态,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同时为了更好地与学生沟通,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朋友,并做到尊重、理解、支持学生,让学生也把教师当成朋友。如篮球课程教学一般都是在篮球场上或者场边进行集合,教师可以将视频播放机等摆放在场边的安全位置,教学过程中有需要观看欣赏优秀篮球运动员的示范动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席地而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观看过程中与学生以平等的方式进行讨论,提出建议,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比赛中,教师可以加入学生,与学生一起进行比赛。

2.转换师生角色,创设教学情境

要想进行体验式学习教学,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为此,教师可以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暂时互换师生角色,可以请课前做过准备的学生来组织和领导学生进行热身练习,可以请学生设计一些篮球相关的小游戏,也可以让篮球基础较好的学生来教学生基本动作,教师再做适当点评,这种形式的活动可以实行轮换制,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当“老师”的机会,并要求学生尽量有自己的创新,构思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式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篮球教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比如说三步上篮练习课,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大家都知道最基本的三步上篮,那么有谁知道这个动作形成的来历与原因呢?然后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请他们在练习过程中注意观察与思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体验式学习篮球中获得成就感。

3.注重学生感官体验,加深情感体验

篮球教学环境下的体验式学习,不仅是学生通过身体活动获得的体验,还包括学生在智力、思考、情感、情绪方面的体验。要想让学生建立身体感官的体验,就应该让学生体验到打篮球是有趣的、让人兴奋的运动,例如传统篮球的教学都是从练习拍球,到学习传接球、再到运球,然后学习投篮,最后进行比赛,这样的程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如果先进行投篮的活动,比如说组织一些投篮比赛,要求学生接住从球场一端的同学传来的球,并把球运到另一端的球架下去投篮,学生不仅在比赛过程中获得了快乐,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发学习传球与运球的积极性。情感体验是体验式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篮球教学中让学生以自己的价值取向、情感结构等去感受篮球运动给自己带来的情感感受,篮球教学以一种快乐的情绪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体验到学会了动作、提高了命中率等胜利带来的喜悦,也体验到运球不稳,投篮被盖等失败的沮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感受篮球运动带来的情感体验。

4.培养学生在体验中反思与总结的能力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对篮球知识和技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总结出适合自己的篮球技巧。比如,通过投篮比赛中自己的感悟和观察别人的动作,总结出怎样改进投篮动作可以提高命中率,还有通过多次上场比赛与观赛找出进攻时要怎样动作才能突破防守等等。学生通过自己逐步地探索和实践,加以思考和讨论,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篮球技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引导工作,对学生的初步结论予以点评,组织开展讨论和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得出正确可行的结论。由于篮球运动中的规则很多,所以教师应该提醒学生注意在不触犯规则的前提下进行篮球技能的提升,篮球是一项团体运动,离不开团队的配合与合作,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自己在进行篮球体验学习中感受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比如说,篮球的一项基本战术,掩护和防掩护的配合,因为有时一个人很难摆脱防守,自然需要一个队友来进行掩护,两个人之间要怎么配合怎么动作,都需要学生自己在实战中摸索总结,而在教学比赛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分析赛况和安排战术,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也能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意义。

三、结束语

第6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1在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的意义

生物教材涵盖的知识范围广,内容多,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为了提高生物教学的效率,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就不得不在生物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是对于生物教学的优化,在生物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授课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开展生物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仔细观察,从而促进学生知识增长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在生物教学中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的途径

2.1将故事与生物教学相结合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将故事教学法引入到生物教学中,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方面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知识的讲解,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故事与生物教学相结合,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食物链的知识时,可以先给学生讲讲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在故事讲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对这个故事思考和分析一下。在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在引入食物链的讲解,这时学生就会明白故事的奥妙,同时也能够更加简单深刻的理解食物链。故事的导入能够为生物教学增添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2巧妙使用多媒体

生物课本的内容是固定的,是不动的,多媒体的使用却可以让生物知识更加丰富,让生物知识动起来。教师在生活教学中巧妙使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直观深入的学习生物知识,有效解决教学难点和遗漏。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巧妙使用多媒体,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人体器官的知识时,书上的图片不够全面和清晰,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人体器官图,通过放大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的更细致更全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展示使生物知识更加直观和全面,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3采用实物教学

实物的引入能够让生物教学更加真实,学生也可以根据实物验证书本上的知识,这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信服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知识的灵活掌握。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物教学,有效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实物的知识时,可以携带绿色盆栽到教室中,然后根据盆栽向学生讲授植物的构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详细的认识和了解植物的组成。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盆栽,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的解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所以教师采用实物教学是对于教学方式的改进和拓展,有利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2.4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

生物课本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的相联系,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的生物学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推动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本所学的生物知识在生活中观察或实践,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花的构成以后,可以让学生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多种多样的花朵,了解它们的构成,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教师将生活实际与生物教学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感受生物知识的贴切,通过真实生活喜爱和学习生物知识。这对于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也有积极意义。

2.5开展生物实验

生物实验应当是生物教学的一部分,它是对于课本知识的补充和完善,也是对于学生学习的更高要求。生物实验的开展可以让学生通过仪器和实践观察到肉眼看不清或看不见的实物,从而理解生物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中等师范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开展生物实验,建立多元化教学体系。教师对于比较课本上需要实验辅助的知识,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在将关于细胞的知识时,可以将学生带到实验室中,采用仪器让学生观察细胞的形态和构成,做积极思考和详细记录,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教师开展生物实验可以丰富生物教学的内容,加强生物教学的直观性,从而促进学生生物学习的进步,推动多元化教学体系的建立。

3总结

第7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本文作者:刘建武工作单位:山西青年职业学院

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打造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实现体育教学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不再控制学生的思想,教师的主要角色发生了变化,要协调学生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给与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充分展示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健康成长。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大学体育教学课程标准主要根据现如今体育教育现状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针对学生学习什么,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短期的教学目标,这样更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长期的学习目标老师制定,短期的学习目标可以自己制定,例如我们在学习一项体育技能的时候,可以将这项体育技能细化,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学习,循序渐进,使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学生的短期学习目标确立以后,我们要刺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阶段训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看到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要给与适当的鼓励,这样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入大学时代,自主意识也在不断加强,求知欲望的趋使会让他们更好的投入训练,老师要不断鼓励,耐心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到自主训练的运动中去,去享受成功的快乐。在学生自主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做示范动作,让学生感悟动作要领,这样学生才能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自主练习,巡回指导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自主练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学生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动作技巧,学生自主练习并不一定单独孤立的练习,可以小组合作练习,合作练习过程中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训练,同时,这种练习方法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老师只要把握好以下方法就可以了。首先,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前,一定要告知学生掌握好动作要领,要注意一些难度比较大的动作,避免在练习过程中受伤,同时,针对一些耐力性的练习,要提前将注意事项告知学生。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检查,对于一些技术动作不规范的学生,要耐心讲解技术要领,同时做好示范动作,带动学生努力专研,对于那些努力训练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表扬,对于在自主练习过程中表现比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与鼓励,同时不断强化练习技能,使他们向更高的阶段迈进。当然,在练习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消极应付的学生,这样的学生要不断督促训练,强化管理;对于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要仔细点拨技术要领,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总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的不断引导,老师要纵观全局,既要照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还要单独指点一些学生技术要领,以便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尽快提高技术水平,自主学习训练过程需要全体学生都能够“动”起来,在活跃和谐的气氛中组织学习,不断提高。

做好讲解和示范动作,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材中的有些内容难度比较低,技术动作学生比较容易领会,例如:各种跑的练习,学生经过简单的自主练习就可以掌握要领,但是,教材中也有一些难度系数比较大的训练内容,有些训练内容,部分学生在平时接触很少,教师就要仔细讲解技术要领,同时,反复示范动作要领,这样便于学生尽快掌握技术规范,自主的进行练习,例如:篮球传切和攻防技术等,就需要老师仔细讲解,耐心示范,学生对动作要领深刻理解才更有利于自主练习,尽快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同时,体育教师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教学示范一定要标准规范,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和领会,努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要拘泥于形式,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要努力发挥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体育,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努力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8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语文学习具有体验性强的特征,它是表达的艺术,生命和情感的艺术,美与自由的艺术,要想孩子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美好的生命和情感体验,语文教师应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体验性学习策略,创设模拟情境,在活动中体验;激活相关经验,在联想中体验;提供体验环境,在实践中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 体验学习

“体验”是一种新时代倡导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课程取向,“体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经成为整个文本的一个关键词。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理解,“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与意识。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包括认知、理性、情感、人格等范畴,使学习过程不仅成为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体验学习” 是通过实践(听、说、读、写、做等活动)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中学语文最基本的学习策略。它是由孩子运用体验的方法,去发现所学的语文知识,去获得所需的语文能力,从而达到逐步提升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是一种有指导的发现学习,同西方的“发现法” 学习有所不同,它更重视作为辅导者的家长的参与作用和文本的示范作用,并力避孩子无序的、杂乱的学习活动。 其特征更不同于接受性学习,它要求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先议后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从体验入手,从学练开始”,采用灵活多样的体验方式,让孩子主动进入学习情景。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与文本世界的交往之中,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在阅读教学中,只有突出体验学习,才能更好地彰显学生的个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应用形象思维,通过情境创设唤起学生体验

课程不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体验”离不开学生某种亲身亲历,更多侧重立足于感性的“感受”,由于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往往更相信所见、所闻、所做的学习材料。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就是架设书本世界与经验世界、想象世界沟通的桥梁,唤起学生的体悟、感受,从而形成主动、自觉的态度。比如,在教学《春笋》这篇课文时,针对本课语言生动活泼、节奏明快、情趣盎然、音韵铿锵的特点,紧扣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不畏艰难,破土而出、顽强生长的情景和热情歌颂了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主题,以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让学生踏着欢快的节奏走进教室,心情轻松而又愉快。课始,以谈话导入:刚才,我们踏着春的乐曲走来,仿佛走进了春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春天的足迹吧!随后,一段声情并茂的描述,配以画面优美的影片,学生的情感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个个脸上洋溢着如沐春风般的笑容。以情境的创设,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感受春的气息,唤起了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

2.基于已有经验,通过语境再现启发学生体验

要想顺利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感悟课本内容。而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体验,则不失为锻炼其敏锐语感的妙法。以第四册的《语文补充阅读》中的《和花朵说的悄悄话》为例,课文第三小节讲“我”与“杜鹃花”之间的悄悄话。其中有一句:“你的客人:蜜蜂和蝴蝶就要来了,难怪你这么喜气洋洋。”为了能更深刻地感悟到杜鹃花的“喜气洋洋”,我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想想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也会“喜气洋洋”?学生马上说:

“我考了一百分,会喜气洋洋。”

“假期里我跟妈妈学会了烧红烧肉,我喜气洋洋。

“我们家中了大奖,全家人喜气洋洋。”

在教师营造的语言环境中,学生马上就体验到词语所蕴含的情感,在紧接着的朗读训练中读得入情入境。

3.突出自主参与,通过活动开展鼓动学生体验

体验的前提和要素是以感性活动作基础的感受、感知。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借助于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在活动中,鼓动学生体验。如《海底世界》教学中有一个“我是×××”的自述活动,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更有了体验的兴趣。每一只海底动物都各显其本色,“梭子鱼”为了显赫自己的速度之快,边说还边在教室周围快速“游动”,“海参”则横着身体踟躇地向前爬行,表演得非常逼真到位,“乌贼”和“章鱼”也表演得栩栩如生,如同快乐的小天使一般……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在体验中学习,享受着语文学习带来的快乐!

4.尊重多元解读,通过个性凸显激发学生体验

语文课程中有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表现人类情感活动的,蕴含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同时,学生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如某教师教学《三袋麦子》一课,当老师最后提问:在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时,学生有的说喜爱小猪,因为他憨厚可爱,性格率直;有的说喜欢小牛勤劳节俭,精打细算;还有的说喜欢小猴,聪明能干,爱动脑筋。教师并没有妄下结论,而是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再如某老师教学《科学怪人》一课,组织学生展开了一场“开文迪许怪还是不怪”的辩论。很多学生都认为他很怪,尤其是在“借自己的书还要办理手续”一事上。为了使自己的辩论更具有说服力,学生还找了不少科学家其他的怪事来假说明,据理力争。这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与理解。不同的心理体验,便会出现感悟的广度与深度的差异。作为教师,就应当尊重个体,珍视他的独特感受,使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焕发出生命的艳丽!

第9篇:习题教学论文范文

1引申要在原例习题的基础上进行,要自然流畅,不能“拉郎配”,要有利于学生通过引申题目的解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如在新授定理“a,b∈R+,(a+b)/2)≥(当且仅当a=b时取“=”号)”的应用时,给出了如下的例题及引申:

例1已知x>0,求y=x+(1/x)的最小值.

引申1x∈R,函数y=x+(1/x)有最小值吗?为什么?

引申2已知x>0,求y=x+(2/x)的最小值;

引申3函数y=(x2+3)/的最小值为2吗?

由该例题及三个引申的解答,使学生加深了对定理成立的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的理解与掌握,为定理的正确使用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例2求函数f(x)=sin(2x/3)+cos[(2x/3)-(π/6)]的振幅、周期、单调区间及最大值与最小值.

这是一个研究函数性质的典型习题,利用和差化积公式可化为f(x)=cos((2x/3)-(π/3)),从而可求出所要的结论.现把本例作如下引申:

引申1求函数f(x)=sin(2x/3)+cos[(2x/3)-(π/6))的对称轴方程、对称中心及相邻两条对称轴之间的距离.

引申2函数f(x)=sin(2x/3)+cos((2x/3)-(π/6))的图象与y=cosx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上两个引申的结论都是在相同的题干下进行的,引申的出现较为自然,它能使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图象的变换规律及和积互化公式进行全面的复习与掌握,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引申要限制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上,引申题目的解决要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之上,并且要结合教学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要有助于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如在新授定理“a,b∈R+,(a+b/2)≥(当且仅当a=b时取“=”号)”的应用时,把引申3改为:求函数y=(x2+3)/的最小值,则显得有些不妥.因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熟悉不等式的应用,而解答引申3不但要指出函数的最小值不是2,而且还要借助于函数的单调性求出最小值,这样本堂课就要用不少时间去证明单调性,“干扰”了“不等式应用”这一“主干”知识的传授;但若作为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去讨论,则将是一种较好的设计.

3引申要有梯度,循序渐进,切不可搞“一步到位”,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问题的解决,降低学习的效率

如在新授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时,《代数》(非实验修订本)课本给出了例题: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个数f(n)等于(1/2)n(n-1).在证明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f(k)与f(k+1)的关系有f(k+1)-f(k)=k,从而给出:

引申1平面内有条n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求这n条直线共有几个交点?

此引申自然恰当,变证明为探索,使学生在探索f(k)与f(k+1)的关系的过程中得了答案,而且巩固加深了对数学归纳法证明几何问题的一般方法的理解.类似地还可以给出

引申2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该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f(n)个区域,则f(n+1)=f(n)+_______________.

引申3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该n条直线把平面分成f(n)个区域,求f(n).

上述引申3在引申1与引申2的基础上很容易掌握,但若没有引申1与引申2而直接给出引申3,学生解决起来就非常困难,对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是不利的,从而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4提倡让学生参与题目的引申

引申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发扬教学民主,师生双方密切配合,交流互动,只要是学生能够引申的,教师绝不包办代替.学生引申有困难的,可在教师的点拨与启发下完成,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意识.

如在学习向量的加法与减法时,有这样一个习题:化简++.

(试验修订本下册P.103习题5.2的第6小题)在引导学生给出解答后,教师提出如下思考:

①你能用文字叙述该题吗?

通过讨论,畅所欲言、补充完善,会有:

引申1如果三个向量首尾连接可以构成三角形,且这三个向量的方向顺序一致(顺时针或逆时针),则这三个向量的代数和为零.

②大家再讨论一下,这个结论是否只对三角形适合?

通过讨论学生首先想到对四边形适合,从而有

引申2+++=0.

③大家再想一想或动笔画一画满足引申2的这四个向量是否一定可构成四边形?

在教师的启发下不难得到结论:四个向量首尾相连不论是否可形成四边形,只要它们的方向顺序一致,则这四个向量的代数和为零.

④进一步启发,学生自己就可得出n条封闭折线的一个性质:

引申3+++…++=0.

最后再让学生思考若把++=0改为任意的三个向量a+b+c=0,则这三个向量是否还可以构成三角形?这就是P.103习题5.2的第7小题,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至此,学生大脑中原有的认知结构被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被唤起,形成了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

5引申题目的数量要有“度”

引申过多,不但会造成题海,会增加无效劳动和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解题产生厌烦情绪.笔者在一次听课时,有位青年教师对一道例题连续给出了10个引申,而且在难度上逐渐加大,最后引申的题目与例题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解题方法上都相关不大,这样的引申不仅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没有帮助,而且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

综上所述,变式教学中习题的引申方式、形式及内容,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来安排,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永远要坚持的原则,恰当合理的引申,可使学生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学活,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产生学习的“最佳动机”和激发学生的灵感,它能升华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