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事档案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管理
1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人事档案是一个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人事文件组成的,其真实性、可靠性由该组织的领导及其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由于人事档案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经济效益,所以医院领导对人事档案工作在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保证人才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考察了解、正确评价和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
1.1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相对落后随着人事制度的
不断改革发展,人才流动,医疗卫生单位选拔和使用人才的手续不断简化。由于人事档案管理“终身”制,没有得到及时补充和修正,阻碍了人才的流动。2000年,我院引进了数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整理人事档案时,发现有两名国外留学博士因缺少原始档案材料,无法办理正常调动、派遣手续。之后通过人才服务中心办理了人事,但也不能取得其在国外的人事资料。更由于人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原单位停薪留职出国留学而扣留了档案),他们的原始档案至今没有转到我院,造成人事档案材料的不完整,给新录用单位在人事审核、审批工作中带来不便。
1.2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人事档案
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人事档案材料需要专人管理,单独存放。我院因办公用房紧张,虽然人事档案材料份数多,资料复杂,多年来档案室一直和人事办公室在一起。由于医院人事管理人员编制不足,人事管理工作量大,人事档案管理都是其他人事管理人员兼管,属于非专业人员管理。在档案管理手段上,因为没有单独的计算机和档案管理软件,管理人员还一直采取手工编辑、检索,致使人事档案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整理,存在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2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设想
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分院和经济实体增加,人事制度改革和人员模式改变,给医院带来了人事众多、管理多元化的特点,也给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因此,建立完善的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体现了医院人事管理(含档案)的整体管理水平。
2.1增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医院
人事档案管理应该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转化医院的经济效益。通过档案深层次的开发,提高档案的使用价值,如人才信息软件的开发,人事信息的共享都能为医院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主动开发人力资源信息,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将搜索到的人才信息以最快的时间传递给用人科室,为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
2.2加强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制度,制定《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条例》和《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办法》,使档案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和行之有效。
2.3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干部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着一个人的经历、能力和品德等,因此是组织工作、人事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各类人员的合理分配、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行政、医疗部门结构调配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实行干部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才能更有效利用人才资源。
2.3.1建立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建立卫生技术
人员档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特别是在职称晋升、干部选拔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卫生技术人员档案包括: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学历、学位证明;继续教育及专业技术进修证明、证书;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参加支边、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防疫工作。②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核表和审批表;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和聘任合同。③卫生技术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分级),专业技术成果鉴定书,典型病历、抢救成功的病案、手术分析等。④其它材料:“三基”、“三严”考核及医德医风评价材料;参加专业学术会议的证书、证明;优秀医务工作者的材料、证书和奖状;专业技术失误差错材料。卫生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建立,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为医院管理提供了准确及时的信息。
2.3.2实行人事,促进人事档案的社会化开放式
管理人事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人事管理方式,是与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完善相适应、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有利于促进单位人事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的流动数量和质量会逐步增强。而随着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深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发式管理模式将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自1999年起,我院开始逐步实行大中专毕业生人事,将人事档案托管给人才服务中心,促进了人才流动,促进了人事档案规范化、社会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管理。在线
2.3.3建立以人力资源信息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
系统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是实施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是实现医院行政管理一体化川的根本条件。人力资源信息具有原始性和完整性,是保证信息准确可靠的基础,是有效服务的生命。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就是为了充分使用资源,达到一方收集,多方共享。以人事档案信息系统为中心,建立计算机网络分系统,如通过人事信息系统,完善财务工资系统,人事上的工资变动可以直接通过网络系统传发给财务科发放,医疗保健系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上读取职工基本信息,而其它的行政管理系统也可以直接从人事信息系统中收益,如院办、党办、工会、计划生育及后勤、医务、科研和教学更能因此得到众多的信息和帮助。
2.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新形式下要提高档
案管理的水平,必须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创造型、复合型、协作型”多素质人才。①档案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知识、新技术,了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具体内容。②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新的工作业绩,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最大的贡献。③引人竞争机制,通过择优录用,竞聘上岗,把真正优秀的档案专业人员选拔到档案管理岗位上来。④医院要将档案人员的培养纳人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关心他们的职称晋升和工作业绩,使他们的辛勤劳动得到公正回报。
2,5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手段图增加资金
投人,引进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现档案现代化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硬件设备,增加档案库房,购买空调、除湿机、档案密集架和电脑。设置防火、防盗的自动监控系统。引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建立人事档案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系统,实现人事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确保医院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干部聘用等方面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事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也相应制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平衡计分卡。通过愿景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设定,使我们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及业绩。总之,平衡计分卡通过指标分解让职工参与管理指标的设立,让员工都了解医院的战略规划,认识到自身工作对医院战略及整体业绩的作用,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加强事业单位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
除了单位组织培训学习外,为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档案工作者也需要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创新。首先是意识创新。没有创新的想法和认识,档案创新就无从谈起。网络经济和信息时代是一种全新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灵魂。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广大档案工作者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档案知识,还必须学习档案学以外的基本知识,不断地充实自我,不断地提高自我。其次是知识创新。当前是科技和资讯日新月异的时代,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必须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专业人才,在充分学习档案专业的学习基础上,还要学习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学习。再次是能力创新。档案工作者不但要有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应用开发的能力,还要有培养自己对新知识的补充和善于把知识转化为对本单位提供有效服务能力,培养自己创造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以求变的态度和能力,适应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更新换代。
2.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让各项规章制度必须要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其规章制度必须要符合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实际需要。第一,工作原则创新。传统的工作理念已难以满足新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需要对工作原则创新,新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条系统的链条,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是脱节都会造成整个管理工作的失误,新的工作原则要严格依据管理的要求进行制定,使得档案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第二,坚持协调发展。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联系才能实现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完成,这也与当今提倡的和谐发展理念相符合。
3.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发展机会,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组成现代高新技术的出现,给档案工作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因此,要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加强事业单位信息化,可使档案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使其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之成为事业单位对档案信息的需要,成为档案工作创新的需要。
4.丰富档案管理信息资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日益信息化、数字化、多元化,要想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必须丰富档案管理信息资源。首先,加强档案馆室的建设。随着增多的企业发展年限,管理工作会越来越复杂,单位的资料也会越来越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规范化、制度化很强的工作,需要加强档案馆室的建设,新的档案馆室的各项设备都要与当前的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从管理的载体形式上实现创新。其次,实现档案馆室的业务重组。业务重组是档案管理的一大创新之举,对于业务重组要形成这样的局面:实现信息的收集与开发,达到信息的服务与管理的目的,各项档案载体共同管理,这样的业务重组使得档案馆的功能变得异常强大,将多个功能集合与一体,同时也保证了档案管理的有序进行。
二、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
Abstract:HigherCollegesofthecadreandpersonnelrecordsmanagementandutilizationofsomeproblems,theauthorofthearticletowork,andtoexploreanumberofpracticesandrecommendations.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s;ofthecadreandpersonnelfiles;managementanduseof
前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合并升格的高职院校达1100多所,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的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了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了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合并后的高职院校是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管理利问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合并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许多合并高职院校是由一些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学校(如中等职业学校)合并而来,原来的学校对干部人事档案没有自主管理权,长期以来不能引起学校领导层的足够重视,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专业人员缺乏
合并的高职院校,干部档案管理实现了由被动式管理向主动式管理转变的模式,师资队伍迅速膨胀,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任务加重,然而,部分高职院校没有配备专用的档案库房,没有设立单独的编制,配备专职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仅由组织人事部门配备兼职人员兼管这项工作,这样势必影响了组织人事部门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这种管理模式,缺乏对管理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的培训与提高,使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探讨与深化,自身改革与发展受到限制。
(二)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管理手段落后
合并高职院校由于先前的隶属关系、办学规模、管理方式不同等历史原因,导致出现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不一,质量参差不齐、人员构成复杂、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如归档材料没有统一的规格;收集过程中纸张大小不统一;档案材料没有进行规范整理,有的甚至没有进行科学的分类和装订;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尚未得到有效的应用。
(三)信息开发利用率差,发挥服务作用程度低
干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还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和被动服务局面,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往往大多只限于干部考察和发展党员等方面,在师资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稳定与年度考核等方面未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升级达标工作任务繁重
很多学校合并升格后,就赶上了中央组织部要求开展干部“三龄一历”审核工作的通知,这对干部档案管理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原先几所学校档案工作起步不同,有的学校已经经过了上级部门的检查验收,达到干部档案管理目标一级,二级或三级标准,有的规模甚至都没有按新标准整理过,为了达到同一个等级或更高水平,除“三龄一历”需要审核准确外,档案管理人员仅技术加工就有相当大的工作量。
二、解决高职院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利用问题的途径
(一)领导高度重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干部人事档案是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内容的材料,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每位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作为学校领导,尤其是主管组织人事工作的领导,应充分树立起档案意识,合并高职院校应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上给以充分保证;在档案经费上落实到位,增添必要的硬件设施;主动关心档案工作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当他们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或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时,主管领导应及时给以表扬和认可,同时还要让他们享受同等的升迁机会,这些措施最终可以促进人事档案工作绩效的提高。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依据。要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对在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系统地学习党和政府制定组织人事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档案专业理论知识,用档案方面的新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开阔眼界,指导工作,以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科学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规章制度,使工作有序,有据可依,保证人事档案工作逐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人事档案“见证历史”的作用。完善档案的保管、利用、借阅、保密、归档、鉴别制度,及时收集、补充、更新和完善人事档案材料,对收集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练,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使人事档案的收集和归档工作真正做到不丢失、不积压、客观真正地反映事实。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加资金投入,严格执行现代化管理标准,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唯一性,做到划分准确、排列有序、条目清楚、查找便捷。
(三)建立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服务效能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把档案中的手写文字信息电脑化、数字化;二是要把数字化的信息网络化,要能实现网上人事信息的接收、传递、储存和资源共享。当前,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计算机信息软件已在大多数高校使用,但其发挥的作用程度比较低,高职院校要逐步吸收一批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和从事档案信息管理构件或善于制作档案管理网页的人才,更好的组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事档案信息数据库,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下转第51页)(上接第43页)技术,实现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共享,大大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四)充实干部档案管理队伍
为切实做好干部“三龄一历”审核工作,顺利实现干部档案升级达标任务,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按照政策规定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干部从事此项工作,适当时间抽调部分政治素质高、原则性强的同志协助从事那些耗费时多、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的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干部档案工作的长效性,促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上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永娟,马跃.合并升格院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黑龙江档案.
[2]汤静霞,李文清.高校合并后的干部人事档案工作[J].档案与建设,2003,(7).
[3]刘淑霞.浅谈合并高校干部人事档案
管理[J].浙江档案,2004,(1).
[4]陈蓉,罗迎芬.从学历学位清查中浅谈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的管理利用问题与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①全面性。人事档案作为文件材料,通常情况下收录了员工的履历、自传、鉴定(考评)、政治历史、入党入团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同时,记录着员工的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历史等方面的内容。②现实性。由于人事档案记录着员工详细的个人信息,人事(劳动)部门依据人事档案,正确使用人才,同时合理解决工资等问题。③真实性。真实性是人事档案的根本,人事管理部门需要确保人事档案整体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为用人部门提供优质服务。④流动性。在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与员工的人事管理进行统一,进而充分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为了确保员工与档案的一致性,在员工调走后的一周内,需要将其人事档案转往新的管理部门。⑤机密性。在人事档案中,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的信息,因此,人事档案属于重要的机密,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泄露或私自保存人事档案材料,更不能向社会提供服务。
2人事档案在现实中利用的主要方面
通过笔者近些年在人事部门的工作经验,员工对人事档案资料的运用主要表现在:①职工亲属关系证明。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对材料的审核愈加严格,在人员死亡后的遗产公证时必须提供原始的亲属关系证明,这无疑要查阅个人的档案资料。在现实中经常会出现由于以前对个人档案资料重要性认识的不清晰而导致档案资料缺失,无法直接从某个人的档案资料中直接验证,往往需要经过连带关系人员的档案资料拼凑方可进行验证的情况。②干部的选用和提拔。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在干部选用和提拔的程序上较为规范,往往对提任人员以往的经历、考核资料等除了人事部门提供的说明材料外,还需调阅提任人员的个人档案,从原料档案数据中进行查验,这时个人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是非常重要的,往往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事业道路。③职工退休审核。目前社会保障部门在职工退休手续办理时对年龄、工龄等涉及退休待遇的关键性问题审核严格,必须依据个人档案中的原始资料进行确认。在现实中往往会出现职工对于参加工作时间提出疑问,如历史造成的临时工、行业等现象是否成为退休工龄的一部分,以及对于曾经下放的职工下放时间的确认等,如个人档案中没有相关可以证明的原料资料,社会保障部门是无法确认其早期工龄的,职工所在单位提供的后期证明往往无法成为职工工龄时间确认的依据。
3人事档案管理在现实中存在的不足
①人事档案收集、归档重干部、轻普通职工。由于笔者所在单位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国有企业,虽然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在员工上岗、干部任用等方面已经打破了身份的限制,但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仍沿袭了员工身份的划类管理,对员工的档案仍划分为干部档案和普通职工档案。同时,在员工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时仍不可避免地会对干部档案有所偏重。②部分领导及员工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首先,部分领导印象固化,将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与普通的保管性事务性工作相等同,没有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只要做到不丢失、不泄密,同时又能应付外调、查档就可以了,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对档案收集的意识,导致“档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其次,员工缺乏对档案资料收集、保管和提交的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取得的学历、职称考试、奖励等资料没有及时收集并提交给档案专职人员,只是习惯性地自己保存,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出现资料遗失或缺漏的情况。第三,员工在填写如简历表等存档资料时不够重视,填写随意,对重要经历、家庭关系成员等方面的信息或随意填写、或填写不够详尽,导致档案资料不齐全。③人事档案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其作用在化办公中尤为突出。然而在人事档案管理方面,还没有充分挖掘和发挥某些先进技术的作用,尤其是在人事档案管理中还没有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笔者所在单位目前已经建立并使用了多个版本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仅对企业的文档资料、图像和图书资料等进行了较为有效的管理,提高了这些文档资料的查询、使用效率。员工个人信息资料主要依赖于人事部门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步完善。但是信息只存在于数据库中,无法将员工日常的部门和岗位变动、工资调整等与反映个人成长变化经历的信息反映到个人档案中,会导致将来调阅个人档案相关资料时信息的缺失。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专职档案人员相对不足。笔者所在企业在岗职工1170余人,企业内部退养职工800余人,近2000份的人事档案毫无疑问在整理、归档、查阅使用方面的工作任务是非常繁重的。企业目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仅1人,人事档案由人事部门的兼职档案员协同管理。随着员工数量的增多、个人信息资料的丰富化和多样化,想做到人事档案的全面性、及时性管理,在现有专业人员配置的情况下无疑是困难重重。
4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一些建议
结合人事档案目前的利用之处,对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提出自己的一些掘见:①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员工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强化人事档案的基础建设。要将档案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要深化人事档案为重的意识,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从而让每位员工自动、自发地为人事档案的资料收集、完善作出努力,同时档案专业人员加以督促、指导和定向性的检查,让人事档案管理不再是档案管理人员的专项事务,而成为全员性的一项工作。②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企业目前配备了一支兼职档案员的队伍,负责各级部门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对档案资料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档案管理工作涉及一定的专业性,今后要进一步提升这支队伍人员的专业素质,注意对他们的教育培养,关心他们工作、生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进一步加快现有人事档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笔者所在企业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至企业领导小至企业员工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动,体现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人动大而复杂,并且档案材料数量过大,通过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档案数据信息,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效率。
人事档案的功能是由服务对象、内容构成、管理方法等各种因素决定的,人事档案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出记录对象的基本信息,包括:基本数据、专业特长、工作经历、业绩水平、政治信息等。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是封闭的、单一的,不能够很好地实现以上的人事档案功能。市场经济运行客观上要求建立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充分反映出人才的基本信息以及工作记录,这样才能够为企事业单位选聘人才提供准确而可靠的信息。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改革,需要调整人事档案管理重心,改变传统管理中重数量轻质量、重外延轻内涵、重自身发展轻社会效益的管理倾向,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基本属于静态保管型的管理,见物不见人,无法建立起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始终处于一种自我封闭的、盲目的管理状态之中。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指导理念,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以为人服务为中心,突破传统服务理念、技术手段、管理体制的制约,将死档案变为活信息,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当前档案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第一,人事档案材料的诚信度不高。近年来,企事业单位加快了产权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流动人员大幅度增加,结果导致配套管理措施跟不上,人事档案材料造假时有发生,诚信度大大降低,这已经成为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无法发挥作用的最大阻碍性因素。档案材料的领会就是诚实信用,这也是档案存在的基本价值,所以真实性是人事档案赖以生存的前提,也是它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认识档案的生命。
第二,当前人事档案存在内容质量不高的问题。优秀的人事档案应该全面、真实地记录着人各方面的发展,应该是人最具说服力的正面材料,但是事实证明,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没有及时更新和补充人事材料,材料内容空话、套话较多,多为“过去式”的材料,信息量严重不足,从材料中根本无法判断出人的个性特征,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大大降低了人事档案的价值。
第三,当前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手段陈旧。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而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仍然处于手工填写、记录人事信息的阶段,缺乏基本的管理设备和手段。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有限,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其一,缺乏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认识,重视程度不高。传统观念中认为,人事档案是“神秘”的,记录的是个人思想和隐私等内容,人事档案的作用是供组织上考察了解个人所用的,所以档案材料多是关于个人整治、历史、家庭、社会关系等内容的记载,而忽视了个人德能勤绩的归档,所以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与成长经历。另有一些管理人员不重视人事档案,真假材料不去鉴别,导致材料的真实性受到影响。其二,部分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没有经过专门的业务训练,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没有足够的能力和精力把人事档案工作做好。加上一些领导不重视人事档案管理,也是造成档案管理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采取有效措施,改革人事档案管理
(1)明确用人单位建档和管档机制。企事业单位应该将人事档案管理当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来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是所有企事业单位人才管理的一项基本义务和职责,转变管理机制,实现“谁建谁管、建档权、管理权、使用权协调统一”,从而促进人事档案信息的有效运用,从而为国家人才培养提供可靠地人才信息保障。
(2)加强管理,保证人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人事档案材料来不得半点需求,所以必须加强材料内容的真实性。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工作中必须严把三关。一是把好材料入口关,对材料进行验明正身,有疑问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从源头上切断问题文件入口。二是管理工作人员要把好验证关,鉴别后的归档材料一定有理有据,严肃认真地进行材料鉴定,检查材料是否准确,手续是否清楚,重点信息是否完整,确定无误后方可入档。三是严把人事档案转递关。对调动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严格审核和装订,由专门的单位进行取送,要求档案公章完整,个人不能私自带出人事档案。
基于当前的信息技术水平,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针对负责人的整体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整体层面来讲,我国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以及实践操作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而整体素质以及管理水平较为有限,且人员团队稳定性不强。另外,一些企事业单位欠缺对档案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教育培训,尤其是既掌握专业知识又精通网络通信能力的人才更是极为欠缺,无法符合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综合需求。从主观层面来讲,信息安全工作并没能引起各界人员的全面重视,导致工作人员欠缺良好的档案安全以及信息保密工作意识。针对归档以及出来的信息欠缺细致的审核管理,导致实际操作并不规范,信息备份无法及时到位。同传统纸质人事档案数据信息比对,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可更加便于数据的移动、更新、复制以及再次编辑,且对于档案工作的规范性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者,由于网络系统的开放性导致病毒传播更加便利,而黑客们也为了谋取私利对信息系统展开恶意的攻击。加之电子存储设施或多或少包含技术缺陷,因此对人事档案数据库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形成了不良威胁。
2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策略
2.1创建完善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机制
持续优化并合理规范的人事档案工作机制以及工作流程,令其同信息化工作的具体需求合理适应。为此,应继续创建优质的内控体制以及责任追究管理制度,做好严格管控,进而确保档案收集、归档管理的高效性以及全面完整性。并可在查阅的阶段中,提升档案资料应用的可靠安全性。针对档案管理工作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可履行问责管理机制,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可靠有序性。再者,伴随档案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有效的更新当前管理工作方式以及具体的机制,进而提升人事档案工作的人性化服务水平以及综合控制力。
2.2做好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数据库建设
为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应进一步加强数据库建设,以人事机构为信息枢纽,借助安全可靠的计算机系统、扫描装置、缩微技术、多媒体系统,全面发挥技术引导以及职能作用。可借助网络系统的综合优势进行高效的信息录入、合理的档案归档、安全的保管存储、快速的信息搜索、精准的查阅、可靠的备份、及时的维护以及销毁,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实践工作中,各单位应积极创建技术一流、功效明显、便捷人性化的信息化服务网络系统,确保人事档案资源的进一步深入开发应用,以符合不同阶层、不同机构人员应用信息进行统计查询的综合需要,真正提升实践工作效率。
2.3提升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可靠安全性,创建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
优质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需要创建合理可靠的安全规定,细化各项执行标准,进一步创建健全的安全保障系统。例如,针对档案信息数据制定合理、操作性强的信息备份以及恢复制度,确保信息储存以及应用的可靠安全性。另外,应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升他们的信息保密以及安全责任意识。另外,应优先选择操作可靠、通用性较强且可靠稳定,具有良好安全保障机制的人事档案操作系统,选择正版杀毒工具,定期做好系统的备份以及病毒查杀,及时快速的更新软件补丁,营造安全有序的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环境。人才始终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核心要素。人事档案信息化工作为持续优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因此,应创建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做好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并形成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真正激发核心潜能,为人事档案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3结论
论文摘要:由于人事档案真实地记载和反映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等,是干部个人自身成长历史的真实记载,为学校党的组织工作、人事工作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学校合理分配使用人力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参考。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人事档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事档案工作面临了不少新的挑战,档案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更好地为党的组织、人事工作服务,笔者结合几年来档案管理的实践,就学校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一、人事档案的定义
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等工作中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品德作风、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并按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后组成的,是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人事档案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以来,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公共管理工具对中国的信用建设、干部管理、国家安全、福利分配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制度性贡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推进,传统人事档案制度的身份性和体制性弊端也显露无遗。“死档弃档”、“虚假档案”、“人质档案”、“人档脱节”、“档案克隆”等现象也日益增多,其“二元化人事体制结构”所形成的“人才壁垒”、“单位封闭”、“制度交易”、”身份阻隔“等负功能愈加显现,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人事档案已经沦为“鸡肋”——食之无味却弃之可惜,其制度性生存愈发尴尬。因此,传统人事档案制度必将走向终结,新的、科学的人事档案制度必将走向前台。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要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必须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发展人事业务,改革户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放宽户籍准入政策,推广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探索建立社会化的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作者认为,人事档案及其制度的公共政策创新必须沿着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契约化、社会化、电子化、法制化是人事档案制度创新的必然路径。
内容上,立卷不够规范,案卷质量不高。一是档案材料内容填写前后不一。“三龄一历”(年龄、工龄、党龄、学历)记载多样,个别干部的“年龄越填越小,参加工作时间越填越早,文化程度越填越高”。二是档案用纸规格不一。虽然规定档案材料要统一使用16开办公用纸,但现行的公文材料大部分是A4纸,高等院校印制的学历材料绝大部分也是A4纸,纸张大小不同,致使有的表格印制超过装订线,给立卷归档工作带来了麻烦。三是材料归类不准确。有的不该归档的材料归了档,而该归档的零散材料却没有及时归档。四是档案材料短缺。如表彰和处分材料散失较多,有少量的履历表、自传等未盖人事部门公章。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干部人事档案中有些陈旧的信息内容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如记载个人履历、社会关系、政治面貌等基本情况的内容多,而反映个人工作能力、技术特长等方面的内容少,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案卷质量。
使用上,技术手段滞后,运行效率较低。在整理档案过程中,有的单位没有启用干部人事档案电子信息化管理系统,大部分是靠手工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与行业整体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不相适应。
三、笔者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建议
保持人事档案工作的高质量,就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传统的管理方法在一定时期有它的科学性,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干部工作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的变化,就会显现出它的局限性。因此,目前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必须紧跟干部工作的需求,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1、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重要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而材料收集、归档、鉴别是否规范化将直接影响进档材料的质量,对收集到的档案材料,从手续是否完备,表述是否准确、精炼,观点是否明确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鉴别,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退回,限期纠正再归档,对于不属归档范围的材料,及时退给有关单位,做到不散失、不积压。
2、改进档案的检索与查阅方法,实行计算机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对干干部人事档案的检索,无论是采用“四角编码”法还是“笔形编号”法均是利用姓氏检索的方式进行,这两种方法均有一定的科学性,但用记起来费时,用起来繁锁,工作效率低。为提高效率,可考虑采取以英文字母的顺序号进行编排,便于记忆,利于查找,提高速度。同时,为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可以采用计算机管理人事档案信息,研究建立两个系统:检索系统和利用系统。同时,运行干部人事档案原件管理系统,使查档人员利用计算机在不接触干部档案的前提下查阅干部档案原件,不仅可以提高查阅档案的速度,同时也有利于干部人事档案的保密和安全。
3、分类管理。国家公务员的档案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管理权限建立并管理;其余人员的档案,则打破身份、学历、职称、行业、地域等各种限制,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机构建立并统一管理。
4、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实行许可证并年检制度。制定硬件、软件标准,并加强执法检查;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也要进行培训并实行资格证制度,并定期考试更新知识。统一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
5、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人事档案管理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档案管理理论与新技术的运用,开拓创新,开发新手段,加大投入,对人事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开发研制人事档案管理软件,建立数字档案和多媒体档案,并实行联网,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
只有与时俱进,注重档案的服务性,才能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改革、信用业绩档案的建立必将使人事档案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必将使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不攻自破、迎刃而解,必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云庆苗壮《现代档案管理学》青岛:青岛出版社2002年220
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人事情况,包括人员的政治面貌、个人履历、言行品德等资料,这些个人资料可以为事业单位的人事调动提供参考,对事业单位的人员任用和配置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应该要加快完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的步伐。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完善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利于展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价值,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基准,包括多元化的管理内容,以此来履行社会的基本职能,具有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其次完善的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利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改革工作的深化,在完善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更加合理的进行人事考核和职称评定,科学进行人力资源配置,提高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效率和行政效率。
2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几点问题
2.1部分事业单位缺乏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一些事业单位的领导者未能意识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是简单地进行收集、记录、更新等工作,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多的流于表面化,淡化了人事档案管理意识,缺乏专职的、具有专业素养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容易出现漏洞和发生失真,因此不能从基础上进行人员的合理调动,不能很好地对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配置,影响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的步伐。
2.2部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部分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和健全是影响事业单位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改革和完善步伐的关键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部分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构建薄弱,部分制度相对较为落后,不能很好地适应目前的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其次是有的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使得许多人事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更新、整理等工作不够健全和规范,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较为被动,出现不能及时调整的现象;再次许多事业单位缺乏必要的监督制度和奖惩制度,因此导致许多人事档案管理者工作出现懈怠的现象,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许多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较为落后,信息化管理缺失。目前许多事业单位仍然采用较为传统的管理模式,如纸质记录个人的人事档案,手动进行人事档案的保存、归档、查询等工作,不能很好地结合计算机科学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对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纸质的记录方式不利于人事档案的保存和查阅等,一旦进行人员重新进行调整,人事档案的归档更新工作非常繁复,不利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2.4许多事业单位缺乏管理水平高、专业素养高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员,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而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的缺失严重制约着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现阶段,在经过机构重组、人员调整、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后,我国许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培训便上岗,因此对一些必要的、日常的管理工作不够熟悉,容易出现工作失误。此外人事档案的管理人员身兼数职的现象在事业单位中也时有发生,导致许多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重,精力无法集中,影响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
3完善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针对性措施
3.1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提高事业单位领导者的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是确保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之一。事业单位领导者首先要加强自身和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并起到带头动员和监督督促的作用,使得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之间要互相监督,及时交流,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还要定期向领导者汇报工作情况,以便领导了解工作实况,制定出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工作决策。
3.2健全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是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因此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部门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较为完善和健全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人事档案的各项管理工作,如人事档案收集归档办法、人事档案保管和保密制度、监督和奖惩制度等,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责任到人,权责分明,不断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3.3推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管理进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事档案管理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显得越来越必要,这样可以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事业单位要灵活的将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等先进的技术应用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进而对人事资料进行科学的、自动的汇总、整理、更新等,节约人力投入,提高工作效率。
3.4构建高水平高素养的管理队伍。管理人员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核心人员,因此事业单位要任用高水平高素养的专业管理人员,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训,不断提高人事档案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处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高水平高素养的管理队伍。此外管理人员要注意材料的更新和收录,保证材料的实时性、有效性、权威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多数事业单位由于其自身性质,对生产成果业绩考核工作并不重视,相应的工作档案的记录缺乏完善记录,经常导致脱档、死档、虚假档案的情况存在,再加之人事档案中相关材料并不完善,使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受到影响,造成档案利用率较低。
2、档案管理模式的创新需求
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改革。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人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能够让企业及员工通过该平台及时方便地获取实时档案信息,实现从传统繁琐冗杂低效的传统时代到清晰、快捷、高效的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这将让人事档案管理更加专业化、规模化。在企业化改革的背景下,相对于过去事业单位单一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未来的档案管理模式需要不断的顺应时展,需要以数字化、多元化、综合化趋势为主。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人动不可避免,同时随着企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将越发受到重视,那么将个人德行、工作业绩、主要成果作为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建立完善综合档案管理模式。综合性档案应该在原有的档案基础上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员工的履历情况,掌握更为充分、丰富的资料,以便企业了解员工信息,使之在员工的业绩考核、岗位调整的过程中对其作出客观、准确、综合的判断,以适应企业对于人才多元化需求。
3、关于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
3.1人事档案材料筛选
知识经济发展时代,人事档案需要全面反映的员工个人的履历情况。一份完整的人事档案应具有业务、任务及合同等几个方面的档案材料。其中业务档案应全面反映出员工德行、才能、业绩等情况,任务档案方面要表现员工主要的成就、业绩,合同档案方面要维护劳资双方的权益。作为负责档案管理的人力资源部门,应以我国相关法律文件为依据,保证所保存的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对接收放出的档案材料内容进行严格确认,并根据审查结果对材料有针对性的筛选,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价值性,并做好归档工作。有效鉴别档案管材料是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责所在,这就要求档案管理者在筛选整理人事档案材料同时要熟记档案材料的相关各项政策法规以及材料收集范围,对鉴别人事档案材料的各项规定烂熟于心,保证材料质量以及材料真实性,提高其使用的价值。
3.2建立档案管理新模式
在当今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事档案管理新体系应主要依据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分类、分层次的对档案分类管理。结合我国当前人事档案发展情况,综合健全的档案管理模式应具备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细节的结合。以陕西某地勘集团为例,该单位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公司,该集团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各子公司、分支机构的统一,即在集团公司统一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指导下,各单位、部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部门人事档案管理规定。同时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可借助网络手段,实现对集团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人力资源的全面了解。现今企业人事档案管理通过利用多媒体、指纹、声音等现代科技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纸质档案材料的不足。企业单位在查看所需人事档案材料时,可通过系统检索、关键词搜索等方式全面直观了解所需人才的资料。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为单位提供优秀、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同时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工作效率,这是当今信息技术运用对人事档案创新管理的又一大优势。
3.3强力推动改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