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休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2
一、引言
目前,我国旅游业正在从大众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演化进程中,在大众休闲旅游时代,休闲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群体其休闲行为存在内在的区别,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休闲行为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由于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家庭背景、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为他们提供的条件不同,他们的日常休闲活动也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本文通过选取广州市最有代表性的大学城和广州市经济较发达、名牌高校较集中的天河区为研究区域,采取问卷调查、访问座谈等方法对广州市当代大学生的日常休闲行为进行调研分析,试图掌握当代大学生的休闲认知度,休闲的内容,以及休闲活动的层次等特征,并从内外部性对影响大学生日常休闲行为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大学生日常休闲发展的对策,提出合理的初步建议。
二、当代大学生日常休闲行为分析
1.当代大学生对休闲有较好的认知。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主见的群体,他们对休闲的认知度直接影响着其休闲的行为表现。通过调研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休闲有较好的认识,也肯定了休闲的价值。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休闲的认知还是持积极的态度的,其休闲目的也是比较积极的。绝大部分大学生的主要休闲目的是消遣娱乐,少部分是为了打发时间。很多大学生表示,他们想通过休闲实现修身养性、自我提高的目的。
2.当代大学生休闲的内容非常丰富。由于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因素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为他们提供的条件不同,他们的日常休闲活动也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代大学生休闲的内容非常丰富,种类繁多,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周一到周五时间段,他们的主要休闲活动是上网、看课外书、闲聊、体育健身等,其他的休闲活动较少。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周一到周五主要参加的休闲活动类型是消遣娱乐类,延伸学习类和体育休闲类。周末及节假日期间,他们的休闲活动较多样化,主要有朋友聚会、购物逛街、睡懒觉、上网、闲聊、逛公园、旅游等。由此可知,大学生在这个时间段的休闲活动较分散,呈现多样化。
3.当代大学生休闲活动的层次较低。调研显示,当代大学生在周一到周五时间段的主要休闲类型是消遣娱乐类、延伸学习类以及体育健身类,而周末或节假日期间主要的休闲类型是消遣娱乐类、旅游观光类以及社会实践类。虽然两个时间段的主要休闲类型都是消遣娱乐类,但其中的休闲活动分布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通过比较,周一到周五时间段大学生偏爱消遣娱乐类中的休闲活动是上网、闲聊、睡懒觉和朋友聚会,而周末或节假日时间段的却是朋友聚会、购物逛街、睡懒觉和上网。但是,无论在哪个时间段,大学生们都喜欢上网,都喜欢与朋友聚会、逛街、闲聊。这表明大学生的休闲层次较低。美国学者纳什曾经从社会伦理价值的角度排列出休闲活动的等级模式图,从高到低依次为创造型,积极参与型,情感投入型,摆脱单调型,消磨时间型,伤害自我型,型。目前大学生日常休闲的类型主要是消遣娱乐类,最为典型的是,上网、睡懒觉、闲聊、购物逛街等占据了相当多休闲时间,这些休闲活动多属于消磨时间类或摆脱单调型,他们的休闲活动没有达到“创造型或积极参与型”等高层次,以至他们的休闲很难得到自我满足或促进自我完善,从而难以发挥休闲的价值。
三、当代大学生日常休闲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内部因素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其自身因素直接影响其日常休闲行为,他们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休闲方式。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时间费用问题、性格与兴趣问题等。
(1)费用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经济尚未完全独立的群体,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一般比较有限,主要的经济来源依赖家庭,所以费用不足也是制约休闲的一大因素。
(2)时间问题。通过对不同时间段休闲行为的差异比较,可以得知,大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的日常休闲行为存在很大的区别,这些差异主要是由大学生的余暇时间决定的,余暇时间的多少直接影响休闲方式的选择。大学生是拥有余暇时间比较多的群体,可是,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时间不足,难于开展休闲活动。显然,大学生并没有充分合理地利用好余暇时间,时间的开发管理方面有所欠缺。
(3)性格和兴趣问题。性格和兴趣也是影响休闲行为的主要方面,大学生闲暇时间如何安排,做些什么,都与个人的性格和兴趣爱好有很大关系。在深入访谈中发现,大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休闲的,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一般就选择什么样的休闲方式。
2.外部因素
休闲环境是大学生从事休闲活动的基础,没有良好的休闲环境,即使休闲觉悟再高,大学生的休闲活动也难于得到实施。影响大学生日常休闲行为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因素、校园周边环境因素以及城市休闲环境因素。
四、对策建议
1.高等学校需积极开展休闲教育
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尤其是在大学生不断扩招的影响下,大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等造成的精神负担和心理不安因素不断增多,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甚至可能给学校乃至社会带来难以预料的恶性影响。休闲不仅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调节身心,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而且也是实现人格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它也是中国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从大学生日常休闲行为存在的特征和问题来看,学校开展休闲教育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休闲观念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休闲观,从而充分认识到休闲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要提高他们的休闲知识和技能,教导他们合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和费用,拓展休闲的内容和方式;学校也要在硬软件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休闲环境。
2.要重视完善学校内部及周边城市休闲设施与功能
休闲活动对各类资源的依赖性很大,目前学校内部和周边城市休闲设施和功能的供给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日常休闲行为,为了给大学生的日常休闲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首先,学校内部要提供更多的休闲设施和休闲场所,配备更多的休闲器材,要全面开放网球场,运动场,健身房,体育馆,音乐厅等设施,尽可能地改善学生的休闲环境;再次,周边城市要创建一个和谐的休闲环境,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职能,通过各种方式供应尽可能多的公共产品,提供尽可能多的低费或免费休闲设施和服务,比如城市公共绿地,博物馆,艺术馆,公园,游憩休闲中心等;总之,广州市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应该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创造完美和谐的休闲环境的基础上引导休闲、创造休闲并在城市休闲服务供给和城市休闲文化建设等方面下大功夫,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休闲文化需求。
3.大力发展休闲产业,促进休闲产业的多样化
休闲产业发展的滞后使人们的休闲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从休闲产业的产生来看,它是为了满足人类在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对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它陶冶人们的情趣,注重精神需求,提升国民素质。要大力发展休闲产业集群,重视提高休闲产业的整体水平,逐步建立休闲产业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同时,休闲产业要努力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开发具有品味富有特色的休闲产品,不断满足休闲市场的需要。
目前当代大学生的休闲层次普遍较低,他们的休闲行为远远没有达到“创造型或积极参与型”的层次,以至他们的休闲很难得到自我满足或促进自我完善,从而难以发挥休闲的价值。大学生是一个具有文化水平高,吸收借鉴能力强以及创造能力强的特殊群体,休闲产业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点,在学校周边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休闲产业,开发尽可能多的适合大学生的休闲产品,要符合大学生求知上进、求新求异等需求特点,满足大学生创新创意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玉华.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5.
[2]曹芙蓉.休闲与旅游的辩证关系及其社会功能试析[J].旅游学刊,2006,21(9):25-30.
[3]伍延基.休闲、旅游及其相关概念之辨析[J].旅游学刊,2006,21(9):5-6.
[4]宋瑞.从混同到渗透、结合:现代社会的休闲与旅游[J].旅游学刊.2006,21(9):6-7.
[5]喻学才.休闲的最高境界[J].旅游学刊,2006,21(11):6-7.
[6]钟霞.大学生休闲生活及其优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6.
[7]张建国,吴凯,马莉.大学生双休日休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杭州高校为例[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2(2):25-32.
关键词:高校;休闲体育;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04
1.休闲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1)适宜的休闲体育活动能够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参加喜欢的运动项目能够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从而获得良好的生活体验。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对于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是以心理健康的情绪维度为核心。这不仅是因为情绪在心理健康中所占据的核心位置,更主要的是因为情绪是通过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所能体验到的最直观的心理效应。
(2)休闲体育促进大学生自我概念、认知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在休闲体育活动中作为主体参加者,会对自己在运动中的表现有一个不同的认识,这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优势与不足。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培养大学生谦虚、自信、顽强的品质,还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自尊心。在休闲体育活动中,大学生必须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仔细观察、认真记忆和发挥想象创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敏捷,思想更灵活,丰富大学生的想象力,使感觉更加敏锐,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认知能力。
2.大学生休闲体育的社会价值
(1)促进大学生提升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精力旺盛,喜欢结交朋友,从事自己喜欢的休闲活动、俱乐部或是组织。在这些组织中学生们互动频繁,不仅培养了同窗的感情,也使他们认识到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相处之道,提升了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于潜移默化中达到社会化的目的。
(2)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优秀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养成的。在大学阶段开展休闲体育,可以为休闲体育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大学阶段休闲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何,将会影响到学生对休闲体育的参与兴趣和热爱程度,直接关系到锻炼的效果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开展得好,对于大学生形成理性的认识而得以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理性地锻炼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大学阶段开展休闲体育对于终身体育的培养意义重大,大学阶段是我国开展休闲体育教育的黄金期。
3.大学生休闲体育的教育价值
(1)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在开展休闲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参加者要适应环境、调整身心,克服诸多困难,以应对挑战,要有不甘落后、永不服输的进取精神。这就需要参加者具有相互合作、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尊重观众的良好风尚。休闲体育的这些特点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培养坚强的思想意志,培养适应社会市场竞争环境的创新型人才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2)培养大学生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休闲体育的开展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体质,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3)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全面的促进作用。在开展休闲体育活动中,人们相互交流,从而促使个体的全面、完整发展。休闲体育使个人的智力和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应该注重实用性和休闲性,将学生作为体育参加的主体,要从学生主体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和兴趣,从这些反馈中总结经验,才能找出适合学生能力和爱好,并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活动的运动项目,使休闲体育与学校体育达到结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江西省 大学生 休闲体育 影响因素
进入21世纪,休闲体育作为一种休闲的形式,已在校园悄然兴起。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极强的吸收借鉴能力以及善于创造的能力,使他们不自觉地成为领导社会潮流的特殊群体,代表着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开发大学生休闲生活的新内容,新形式,不断提高大学生休闲生活质量,己成为校园文化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按区域随机选取江西省8所普通高校(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上饶师范学院、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井冈山师范学院、宜春学院)80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利用江西省图书馆和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互联网检索查阅了《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网》、《万方数据资料中心》、《超星图书馆》与本研究相关的期刊论文100余篇,著作10余部。并将搜集的资料按同类专题进行归类整理。了解国内外关于休闲体育的发展动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思路和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社会学和统计学分析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江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基本情况的调查表,对近距离的学校进行走访调查,对较远的学校采用信函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22份,有效回收率为90.25%。
(3)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和SPSS13.0统计软件,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二、影响江西省高校休闲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和调查研究,把影响江西省高校休闲体育开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并将其分为主观、客观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1.主观因素
(1)自身健康的评价
世界卫生组织(WT0)关于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的完美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状态。”这就是人们所指的身心健康,也就是一个人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是完全健康的人。当人们还在为温饱奔波的时候,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仅仅是指身体的无病状态,只要身体(肉体,包括组织、器官、细胞)没有疾病就称为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的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不单纯是身体本身的因素,而是与社会的、心理的、情绪的变化等多种因素有关,因而人们就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追求在身体上、社会上、心理上的完美状态。
本次调查,大学生自身健康评价如下,不同性别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差异,33.3%的男生认为自身健康状况很好,比女生高出一倍多。女生认为自己经常生病的比例达15.2%,比男生高4.9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情况有关,前面所调查显示,61.1%的男生在闲暇时间里参与体育活动,而女生只有22.1%的女生的在闲暇时间选择参加体育活动。
(2)体育兴趣与爱好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体育兴趣是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通过调查显示,17.3%的大学生认为对体育无兴趣爱好而妨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
(3)体育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
本研究调查显示,37.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缺少必要的技能限制他们参加休闲体育,位居第四位。对这部分大学生来讲,有的学生在从事休闲体育时兴趣很高,但是运动技能的缺乏使他们在活动过程自信心遭受挫折,自信心的缺乏和缺乏必要的技能,使得他们无法鼓起勇气参加该项体育活动,并最终表现出对这项运动缺乏兴趣。
2.客观因素
(1)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校体育这个主要空间中所形成的文化形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观、体育道德观、体育行为等,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体育竞技等形式来实现。其结构内涵可分为三个层面:(1)表面层的显形物质文化,主要是学校体育的物理环境,诸如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它为广大师生从事体育活动提供条件,直接影响师生体育锻炼的情绪和效果。(2)中介层的混形的制度文化,是学校体育的综合形态,主要包括学校体育的管理方式、组织机构,是学校体育的广泛开展,运动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保证。(3)核心层的隐性的精神文化,这是校园文化的意识形态,主要指师生的体育意识、体育作风、体育道德以及由而产生工作热情、协作精神、进取意识等等。加拿大教授斯蒂芬.利考克在《我见之牛津》中深有感触地说:“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生活环境。”调查显示,33.9%的学生因为校园运动氛围不浓而影响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一所学校具备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体育
价值观,树立终生体育的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校运动场馆设施
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和器材是开展体育教学、娱乐健身、体育训练和竞赛等活动的物质条件。高校体育运动场地设施的类型、状况和规模都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1997年7月,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公布了《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全国符合普查标准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共有615,693个,其中隶属于学校系统的有413,583个,约占67.17%。即:我国的学校系统体育设施拥有量,目前在全国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在学校系统体育设施中,高校拥有12,762个,仅占3.86%,表明高校体育设施拥有率相当低,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活动需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80.5%的学生认为缺少场地设施器材影响他们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排在影响因素之首。还有25.1%的学.生认为场地开放的时间限制他们参与体育活动。进一步调查显示,仅有10.1%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感到很满意能并满足体育需求,33.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场馆设施一般基本能满足他们运动需求,还有40.2%的大学生对学校的场馆设施很不满意,认为不能满足他们休闲体育的需求。这说明目前江西省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还比较缺乏,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运动需求。
(3)学校的组织管理
学校组织休闲体育活动不仅能营造良好校园文化和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还给学生拓宽了自我表现和心理宣泄的形式,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并培养他们新的群体归属感,加强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
本研究调查显示,认为学校每学年有组织一次休闲体育活动的占总人数的22.3%,每月一次组织一次的占总人数的22.0%,每半月组织一次占总人数的6.8%,每周一次为14.7%,每学期组织一次占总人数的34.2%,位居榜首。这表明各学校、院系还没有正真将休闲体育活动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休闲体育活动还没有引起高校管理者所重视。
从学生参加观看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的人数为161人,偶尔参加的人数为488人,从不参加的人数为96人。这说明学校在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组织工作力度不够,使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组织的休闲体育活动没有一种强烈的参加欲望,而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没有养成一种良好的体育习惯。学校组织休闲体育活动的频率对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有着直接影响,调查结果来看,从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的人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都能参加或偶尔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这就要求学校在为学生组织休闲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培养,多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使更多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
调查结果显示,33.1%的大学生选择了影响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原因是由于缺少专业人员进行指导。通过走访了解,江西省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在闲暇时间里从事体育活动时,缺乏科学、完善、有效的管理,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与服务,使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而放弃参加休闲体育活动。
(4)体育俱乐部
高校体育俱乐部、协会的建立是学校实施课内外体育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俱乐部、协会的建立与实施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参与,是学生变“被动体育”为“主动体育”的重要阵地。表1显示,在大学有近加30.9%的学生居然不知道学校有俱乐部、协会、培训班等,仅有不到27%的学生参加俱乐部、协会、培训班,并且有48.8%的学生对其指导服务表示不满意,只有15.2%的学生对指导服务感到较满意,这一现象显示了高校在俱乐部、协会、培训班的宣传、组建、指导与实施上还很落后,没有发挥出俱乐部的真正作用,还需进一步改善与提高,使大部分学生参与到俱乐部、协会、培训班中,并在俱乐部、协会、培训班里,在教师或体育骨干指导下,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3.社会因素
(1) 周围人员对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的影响
从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0.1%的大学生认为家长或亲戚是影响他参与运动休闲的主要人员。6.2%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的态度是妨碍他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主性越来越强,他们将会逐渐摆脱家庭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从小受家庭影响而形成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习惯将伴随着大学生涯甚至整个人生。值得一提的是,同学、朋友成为影响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要人员其比例高达71.4%,这是因为大学生正处在一个人际交往的旺盛时期,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同学的赞许和认可,所以同学之间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容易相互影响。而体育老师在此方面的影响最低只有9.0%,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只重视技术、技能传授,对科学锻炼方法、手段、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传授的较少以及对课外休闲体育锻炼的辅导不够、积极引导不力、没有组织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传播者,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而同学、朋友对大学生休闲体育影响是一种从众行为。所谓从众(cnoofoiyt)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工作,营造一种良好的运动氛围,使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休闲体育中来。
(2 经济因素
经济是制约江西省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又一重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显示,39.1%的大学生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妨碍参加休闲体育活动位居第三。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经济来源较少,93.4%的大学生由父母提供,5既的大学生月生活费不足300元,其生活费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一部分休闲体育项目是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才能参与的。
(3) 气候因素
对于休闲体育,气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因为气候状况不仅影响学生余暇体育内容和项目的选择,而且影响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方式。26.3%的学生认为参与休闲体育受季节与气候的影响。这因为江西省的气候特点是: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四季温差大,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春季阴冷多雨,暴雨频繁;盛夏高温多雨,间有台风影响;秋季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冬季湿冷,多偏北大风。而江西省大部分高校缺少室内运动场所,即使部分高校有室内运动场所也难以满足大部分学生同时运动的需求。
(4) 时间因素
调查发现:没时间是制约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所占比例为47.6%位居第二,但从对大学生休闲时间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上拥有充沛的闲暇时间。究其原因,30.5%的大学生认为学业负担重影响他们参加休闲体育这说明部分大学生要把一部分闲暇时间花在学习上;还有相当一部分课余时间被其他活动所占据,其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电脑的普及和社会需要的不断增加,使得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电脑学习和操作上,上网占据着大量的余暇时间。游戏的乐趣使很多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了转移,余暇时间选择电脑的人数越来越多,正如美国健身专家克拉克.海奇预言的“中国正面对电视、电脑、快餐……等的冲击,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中国存在着潜在的迫切问题一健身。”必须承认,电脑、电视等的冲击力不可谓不强且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因势利导,大力宣传体育健身,是摆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极需解决的课题。
(5)大众传媒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及互联网等传媒十分发达。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中己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提供了丰富、及时而且准确、实用和重要的信息。
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激励性、凝聚性、竞争性、娱乐性和欣赏性的社会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全人类的关注。媒体作为一种大众传媒看准了体育的潜在经济效益,而体育也借助于新闻媒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世界上通过媒体来同时关注同一件事,排在首位的就是体育,在奥运会期间,全球同时在关注奥运赛事。
电视以其传播信息的直观性、生动性,成为主要的传播形式,由于电视的普及,各高校学生住宿条件的改善,很多高校宿舍安装有有线电视,致使成为目前大学生获取体育信息的主要手段,占大学生调查总数的82.3%,位居榜首。排在第二位的是报刊、杂志,翻开世界上各种报刊,可以发现绝大多数都设有体育专栏或报道体育新闻的版面。
青年学生休闲体育行为与大众传媒的宣传有潜移默化的联系,世界杯决赛年,大学生从事足球的比例猛增;到了奥运年,青年学生有滋有味的谈论田径场上和游泳池中的运动明星;在天津举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期间,青年学生买球拍的增多;在美国NBA篮球赛转播期间,青年学生又出现抢占篮球场的现象。本次调查结果显示,非常喜欢媒体上体育相关信息的大学中有86.1%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比较喜欢的有79.4%参加休闲体育活动,而不喜欢的只有32.3%参加休闲体育活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可见,媒体对大学生休闲体育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对健康的需求是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前提之一,关注体育新闻、赛事是参加休闲体育的催化剂。大众媒体与休闲体育之间是互动的,其结果是双赢。对大众传媒来说,通过设立精彩的体育栏目,使电视、网站、报刊杂志、等用户大幅度增加,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扩大。对大学生而言,通过大众传媒的大力宣传,了解体育动态,加深对体育的作用、功能和意义了解,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体育价值观,促使大学生们主动地参与休闲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中不断的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三、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还不能满足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休闲体育的开展。而且缺乏休闲体育指导人员,限制了大学生参与休闲体育的积极性及其活动质量。
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影响大学生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缺少活动场地、器材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建议
(1)加强休闲体育的宣传力度
通过课堂、社团、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休闲体育时尚化、流行化,使大学生自觉从事休闲体育活动。根据大学生“学、乐、适、情”一体化要求,有机安排“学习型”的休闲体育项目,如各种体育技能的培训班,参与指导学生课外体育健身锻炼和休闲项目的培训,利用各种渠道鼓励大学生参加健身锻炼和开展不同等级、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竞赛和社团活动,拓展体育健身、休闲活动的空间,满足大学生对闲暇生活的需求。
(2)加强休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各所院校虽有一定的体育场馆设施,但满足不了大学生的需求,有关部门要加强学校体育硬件环境的建设,加大投入,扩建体育场馆设施,为江西省大学生休闲体育的顺利开展提供设施保障。同时学校体育部要做好体育场馆的统筹规划管理工作,针对学生热衷程度和长效性,改善现有场馆设施,最大限度的挖掘潜力,延长开放时间,提高场馆利用率。
(3)根据大学生的教学内容,结合本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学校具体情况,加大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力度,斟酌选择使用教材,将规定教学内容与增设地区传统体育内容相结合。同时休闲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不拘一格,应“技能型教学模式”、“体能型教学模式”、“快乐型教学模式”、“俱乐部型教学模式”等多种模式并存。此外,积极引导体育竟赛的开展,发挥体育俱乐部导向的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后继续坚持锻炼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琴.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论文摘要:体育舞蹈是集娱乐、休闲、社交、健身和艺术于一身,并能培养礼仪、气质和鉴赏能力等功效的,具有丰富知识内涵的体育项目。在高校尤其是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中,从其身心发展的要求出发,根据现有条件开展此运动项目是有其现实意义的,是可行的。
1前言
体育舞蹈起源于欧洲、拉丁美洲,它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参与的可能;既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又采用体育竞赛的形式;在西方国家被看作一种陶冶情操和锻炼体魄的极好形式,并被认为是真正的艺术。近些年来,体育舞蹈悄然兴起,这项集体育与舞蹈、体能锻炼和艺术修养为一体的国际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吸引了广大群众,更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西北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学生。包括大学一、二、三年级2800名学生(见表1)0
2.2研究方法
、
文献资料法;调查对比法;逻辑分析法。发出问卷2800份,收回问卷2745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2637份(有效率96.1%)。
3结果与分析
3.1开设体育舞蹈课,对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和作用
3,1.1丰富知识
体育舞蹈包括现代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共十个舞种。现代
舞端庄挺拔,高贵典雅;拉丁舞热情奔放和充满异国风情。拉丁舞系中的伦巴,柔媚抒情;恰恰,灰谐花哨;桑巴,奔放热情:其各有风格、特点及区别。大学生学跳体育舞蹈大有益处.也可以培养其文学修养以及经常独立的观察、联想、分析的综合能力。
3.1.2培养气质和鉴赏能力
很多大学生不仅缺乏体育锻炼意识.而且缺乏身体姿势的掊养。他们很希望自己具备一定的艺术细胞融人举手投足之间.给他人一种美的感受(见表2)。通过体育舞蹈课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文明的礼节和优美的举止。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表现力,也培养了良好的气质而且提高了学习者对音乐美、动作美、服饰美、姿态美等鉴赏能力。
表2对体育舞蹈的态度评价表概念:清晰模糊不知态度:喜欢一般厌烦人数226 1951 460 1477 1079 81比例%8.6 74 17.4 56 40.9 3.1
3.1_3锻炼了身体
体育舞蹈中的一举手,一抬脚,一转身,无不包括着身体锻炼的内容,每一个动作的完成必须需要身体各个器官的协调配合,一组动作的成功,往往需要数十次的反复练习,练习的过程无疑就是人体器官的锻炼过程。根据对其能量代谢指标的测试,发现华尔兹和探戈的能量代谢为7.57,高于网球7.30,与羽毛球8.0接近,最高心率女子197次/分;男子210次/分。实践表明,体育舞蹈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对加速新陈代谢有较大影响。
3.1.4是大学生社交的途径
大学的舞厅是学生社交、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而交谊舞自然成为社交的主要途径。很多大学生跳舞很不规范,也缺乏美感,通过体育舞蹈课的训练,规范了动作,提高了技能,培养了乐感、姿态。有了优美的身体姿势和良好气质,无疑增添了大学生的信心,在众多的大学生社交场合可以尽情发挥。通过这一途径,大学生培养了开朗的性格,并开拓了思想,培养了社交能力。同样,也是对自我适应的一种锻炼。
3.2高校开展体育舞蹈课有良好的教学条件
3.2.1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师资条件
高校的室内场馆,音响设备等,不仅可以用于教学,而且可以成为大学生展现自我风范、审度美的姿态,陶醉美的情操的场所。良好的设备伴随美妙和谐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热情,活跃练习气氛,达到增加练习密度、缓解练习疲劳的效果。高校从事体操、艺术等教学的师资很多,都可以经再培训转教体育舞蹈,且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素质较高,业务水平较强,是可以很快适应教学的。
3.2.2有较好的管理机制
高校校园绝大部分是学生、老师和家属所生活的场所,外来人不多,可以说是文化殿堂的一方净土,这样就给管理部门营造了良好的管理环境。高校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拥有美好的姿态和文雅的举止,这无不体现出了高校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而高校对教学本身就有一整套系统的管理办法,这对学习是十分有利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在高校公体开设体育舞蹈课,不仅能推进学校体育向着终身化、娱乐化的方向发展,而且能促进学校体育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有机结合,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自愿地参加体育锻炼,并掌握锻炼的方法,用以指导今后终身体育锻炼,以强健的体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
4.2建议
(1)普通高校应把体育舞蹈作为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口径狭窄
传统农学专业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大田作物,如玉米、小麦、水稻,而北京郊区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三大作物的种植面积逐渐缩小,甚至生长期间需水量较大的水稻已经限制生产,小麦亦改为节水种植。有限的农用土地逐渐被籽种农业和设施农业的兴起所占领,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应用的舞台日渐缩小。
(二)专业课程老化
传统农学专业的骨干课程主要是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和作物育种学。作物栽培学和耕作学课程的学习目标是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面对北京都市型农业中农作物种植的多元化、生产的机械化、设备的现代化和农业功能的转化,其学习内容与北京农业的发展方向渐行渐远。
(三)实践教学简化
学校正向综合大学转变,原本在校内的农场、实验田逐渐被其他功能的建筑所替代,实践教学远离教学区,实验课与理论课在不同场地进行,增大了实验课的难度和成本,原来每天都要求观察农作物生长情况的教学安排,在成本约束下,变成了一次,投入时间少,学生学农兴趣很难形成。
(四)动手能力弱化
在教学改革“厚基础”的大背景影响下,专业课时逐渐减少,相应的实践学时也在减少, 在规定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很难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技能。实验课中以验证性实验居多,教师无法得到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情况的反馈,学生也以考试能过关的低标准要求自己,导致实验设计能力差、独立操作能力差。
二、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的改革
针对上述问题,按照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特点和专业教师的业务优势,经过多方调研和论证,提出了“适合北京需求,培养都市型农业人才”的原则,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方向,构建课程体系,增加实践环节,争创特色专业。
(一)调整专业方向
农学专业的支撑学科以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主,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是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硕士点之一,以农作物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为特色,先后选育出 6 个小麦品种,6 个玉米品种,4 个小豆品种,2 个大豆品种,师资力量在种子科学方面有优势。其次,根据北京农业的发展方向,籽种农业将成为北京农业的优势产业。因此,农学专业在 2003 年第一次改革时,将专业学习方向调整为“种子科学与工程”方向。2006 年,又针对北京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领域,借助本院园艺学科和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农学院)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增设了“观光农业”的学习方向。至此,农学专业包括:“种子科学与工程”和“观光农业”两个学习方向,形成了培养北京都市型农业中籽种农业、观光农业两个核心产业所需人才的新型农学专业,每年两个专业方向各招收一个本科生班。农学专业的两个专业方向直接针对北京都市型农业中籽种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的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北京籽种产业发展需要的,掌握种子科学与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理论、技能;懂得国内外种子法规、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种子管理部门、种子加工与生产、种子营销企业等领域和部门,从事新品种选育、种子繁殖生产、种子检验、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才;“观光农业”专业方向侧重于培养掌握观光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观光园区、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高科技现代农业园区等部门和领域,从事技术指导、规划设计、项目策划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二)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体系
2005 年在北京市教委“农学专业课优化整合及骨干课程体系的研究”教改项目的支持下,根据专业学习方向和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深入调整。经过反复修订,形成了现在的专业课程体系。“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包括:《植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学》《种子加工与贮藏》《种子检验学》《种子法规》《种子经营与管理学》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种子营销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园艺学概论》《植物种质资源学》《国际贸易学》等。专业课程体系以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经营管理为主线,涉及种业产业化方方面面的知识;“观光农业”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为《农业生态学》《植物种质资源学》《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生产原理与技术》《都市农业发展规划》《都市型农业评价案例分析》等,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新农村发展规划》《现代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籽种农业》《农业项目投资与评估》《城市园林与绿化》《观赏植物装饰与应用》等,形成了以观光休闲园区、现代高科技园区建设、管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均面向北京农业生产需求,很多课程没有现成教材,任课教师就边学习、边总结、边教学。学生感到学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有用武之地,增强了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方向,每个学生都有专业特长。
(三)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为加强实践环节,在教育部“新世纪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工程———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校内外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02- 2005)教改项目的支持下,将农业生产中常用的技能作为农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形成实践课程《农事学》教学体系。《农事学》在 2004 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其配套教材《农事学实践教程》为 2005 年北京市精品教材。目前,该课程改名为《植物科技技能训练》,成为植科学院所属农学、园艺、植保专业的基础实践课程,该课程从大学第一学期开课直到第四学期,每周 3 个学时。在农学专业两个新学习方向形成后,又对专业课学习增加实践环节。原则是专业课学时不变,调整实验课时和增加教学实习天数,同时安排一些科研实践、生产训练和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现在的专业课都增加或补充了实践教学,例如,《植物育种学》课程包括 30 学时理论课、10 学时实验课和 9 天教学实习;《种子加工与贮藏》课程包括 16 学时理论课、16 学时实验课和 3 天教学实习;《种子检验学》课程包括 8 学时理论课、16 学时实验课和 3 天教学实习等等。在科研实践、生产训练和创新竞赛等活动安排上,第四学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假期或周末参加不少于 12 天的“三农问题调查”和“拓展训练”,在学习专业课之前了解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农业生产。第六学期以毕业论文为主线,学生自由选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参加导师的科研课题活动,完成毕业论文,毕业前答辩。同时组织、鼓励学生申报市级或校级“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课题,通过参与项目研究的方式激发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热情,提高科学研究与创业能力,
目前,农学专业已经形成了以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有一定理论体系和实用价值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1)大一、大二学生设置有《植物科技技能训练》课程,每周一次 3 学时,学习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技能。(2)大二学生参加不少于 12 天、由教师指导的“三农问题调查”和“拓展训练”活动。(3)大三学生开始参加科研训练,加入到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中,在科研活动中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实施和写作,毕业前完成论文答辩。(4)大四学生在第八学期结合就业参加毕业生产实习。这一套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不断线,培养学生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同时,每年聘请名师专家来校讲学,使课堂教学与北京都市农业的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基本实现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往往难以掌控,为了督促师生更好地完成实践环节,在考核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标准,完成后计学分,保证教学质量。例如,(1)在每次实验、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或实习报告,分别考核,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30%~40 %。(2)“三农调查”和“拓展训练”等实践环节,要求每位学生深入北京农村或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查、考察,结束后完成调查报告,采用答辩方式,全体导师为评委集体考核,合格后方可计入学分。(3)毕业论文采用导师负责制,学生每人一题,依次完成论文综述、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等工作,每项工作均由导师进行评价和集体考核,最终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四个等级,毕业论文只有达到中等以上成绩,方能合格毕业。几年的实践表明,实践教学的严格要求,督促和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生毕业后很容易融入到工作岗位中。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活动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172-02
体育锻炼是身体与技术相结合的运动,通过兴趣、爱好与身体运动相结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体育锻炼习惯是指重复发生或动作巩固而形成需要的体育行为方式,它的生理机制是一定的情境刺激和有关的动作在大脑皮层形成巩固的暂时性神经联系。因此,体育锻炼习惯是个体参与体育锻炼,并在不断重复地把体育意识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需要与行为的倾向。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体育参与现状,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现状,掌握其特点,以便提出合理完善的体育教学内容、措施,旨在对推进当前高校体育新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大连大学、大连民族学院、辽宁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五所高校非体育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共500名。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检索自2002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论文30余篇作为参考研究依据。(2)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与访问两种形式进行调查。问卷设计严格按照设计原则,并通过特尔菲法进行了筛选,均达到了可信度的检验。发放问卷共计500份,收回437份,回收率87.25%,其中,有效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97.03%。(3)数理统计法:对所有原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1.大连市大学生体育活动课情况调查。根据调查:大学生每周参加3次以上体育活动课占62.6%,每次活动30分钟以上的占96.5%,由此可见,每周活动3次以上的大学生超过60%,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的超过80%。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体育人口概念应为: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不低于3次,每次参加体育活动在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以上负荷强度者。根据2001年全国教育发展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各级在校学生人数已逾两亿五千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这说明在校学生已经成为我国体育人口的主体。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中被称为体育人口有62.6%,说明高校大学生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体育活动课现状比较乐观,体育锻炼意识增强。就其主观上,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有所提高,一是他们自身对体育爱好的问题;二是体育资源的开发适应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要创造良好的体育活动氛围。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体育意识增强,他们认识到体育锻炼对终身健康的重要性。
2.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情况。
由表1可知,大学生经常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有: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篮球、排球、足球、体育舞蹈、游泳、登山、健身跑等;有20%以上的学生经常参加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的活动,而参加其他项目的人数少于20%。从学生选课项目来看,多大部分学生选择娱乐性、非对抗性的项目,如乒乓球、健美操、羽毛球等。新《纲要》特别强调,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主要原则,即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的原则,不但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同时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随着生活的富裕、体育社会化的开展,休闲体育也在高校内蓬勃发展,体育活动逐渐向运动负荷小的休闲娱乐性的方向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品味、个人素养相对提高,大部分学生喜欢协调、优雅且韵律性较强的运动项目,他们多以满足身心愉悦、增强健身意识为主要目的。现有的体育活动课的形式还不能满足学生自我个性的发展,要扩大自由度、自,积极开展服务于学生喜欢的娱乐性、休闲性的运动项目。
三、结论
1.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增强,但是没有形成自主性,他们的惰性仍然较大;大学生体育活动课的项目逐渐向休闲、娱乐性项目过渡,强度较低;转变体育观念,认识到健康包括: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美状态,加强自我个人素养,在体育活动课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喜欢按个人的兴趣与爱好参加体育活动,并具有发展个性的趋向。
2.积极贯彻新《纲要》精神,提出新课标要求,加强体育意识、体育观念的认识。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对体育锻炼有正确的认识、浓厚的兴趣,有无锻炼的能力和习惯等,这是他们日后参与健身活动的决定因素。学生在校受到良好的体育教育,他们走向社会后就可以成为社会体育的骨干,这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普及、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新课标下,对体育活动课的要求,不但积极动员学生的参与性、活动能力性,而且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自我健身的能力和习惯,从而为自己一生坚持从事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建议
1.加强师生体育观念意识的转变。继续加强学习新《纲要》的精神,积极顺应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学习深入《纲要》内容。在体育活动项目和形式原有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体育教材,开发师生潜在的资源、地理环境优势,共同提高其创新、创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树立体育教学改革新思维,从而加强终身体育教育观念。
2.提高体育师资的素养。新《纲要》积极倡导“三个自主”的原则,在学校课程资源允许的条件下,将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任课教师。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体育活动课的质量和发展水平,确切地说直接影响大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和确立。在师资培训中,应加强教学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观念,拓展体育课程的视野,不断学习和探索,有效地利用周边资源,改变体育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如:定向越野、野外生存等。
参考文献:
[1]张岩,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全民健身体系[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2).
[2]季克异.努力提高体育师资的素养,主动适应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J],中国学校体育,2003,134(6).
[3]胡炬波,金新玉,王进.基于流畅体验理论探索大学生体育选课满意度[J].体育学刊,2008(08).
[4]赵继明.江苏省大学生对体育选项课学习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7,(06).
论文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对我院150名男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水平及其体育消费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明显,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但体育消费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体育消费以实物消费为主。影响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消费价格太高、消费场地少和学习任务重。并针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提出几点建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抽取黄冈师范学院150名在校大学生,其中男生75名,女生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本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设立问卷调查表,对我院的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表150份,回收150份,有效问卷142份,其中男生67份,女生75份,有效率为94.700。运用SPSS16.。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
从可以看出,支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这说明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目的非常明显,消费动机是健康、积极的,这与我国推行的全民健身计划是相适应的。但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在从事体育运动时必须掌握体育的知识和科学的方法,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时影响我院大学生积极的体育消费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娱乐休闲、审美、明星效应、从众与攀比等等。其中娱乐休闲占的比重最大,可见我院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是健康的,而且在审美的影响因素上女生明显高于男生。但是也不乏有一些不好因素的影响,像从众与攀比就占了15.6%,所以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必须正确地引导。
2.2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单位来表示。
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100元至20。元之间,男女平均占75.400,可见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层次。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的生活费普遍来自家庭,消费能力受到影响,体育场馆数量偏少也限制了大学生的消费。但调查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能力正逐步提高。
2.3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结构
2.3.1参与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为了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健身训练、体育健康医疗、体育教育培训等所支付的各种费用。从表3看出此项消费女生要略高于男生,是由于女生比较乐于参加俱乐部的锻炼,以求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
2.3.2观赏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门票的费用,统称观赏类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的比例不是很高,这主要还是跟学生的经济支付水平不高有关系。
2.3.3实物类体育消费
主要指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所消耗的实物产品,如运动服装、鞋袜、球拍、球等小型体育用品。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大学生占体育总消费的比例较大,男生占65.200,女大学生占58.700,男女生差异不大,说明男、女生都乐意花钱购买体育服装及体育用品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2.3.4精神类体育消费
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体育知识或获取体育赛事、体育明星、名牌球队等背景材料或信息所购买的体育书刊、报纸、杂志及音像制品等消费。表3显示,此项消费男女生总体较高,男略高于女,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当代大学生偏重于运动实践的锻炼效果,在讲求实惠的同时,也注重对体育知识、体育信息的获取及知识面的拓宽。
2.4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
2.5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频度与体育消费的关系体育消费水平与积极参与体育的意识关系十分密切。表5的调查结果表明,每周参加3-4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消费的比例相对较高,其中男生占56.7,女生占50.2000说明体育锻炼已经必不可少,同时体育消费已成为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6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2.6.1经济条件不允许
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靠家庭供给,消费承受力亦随着家庭的供给的变化而变化。作为大学生经济上首先满足基本的生活和学习的需求,然后才会去考虑和承受其他各方面的消费支出。由于各自地域经济对其体育消费能力的影响,大学生之间体育消费水平不均衡,因此经济支付能力的大小决定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实现程度,从而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水平。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很大,这主要是跟大学生自身的经济来源有关。
2.6.2体育设施太少
体育设施对大学生提供的体育项目、服务价格、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是影响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现在学校学生人数大量增加,而学校场地数量有限,场馆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造成学生参加运动的人数下降。从表6可以看出此项对我院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的影响也很高,这应该引起学校的重视。:
2.6.3学习任务重
由于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他们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准备考研上,这样用于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就减少了。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进一步深化“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
(2)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时间,如在周末适量延长体育场馆的开放时间等。
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为了方便大家,共同阅读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毕业论文感谢信,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感谢信1我的导师温老师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取到项目的最终完成,温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温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齐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每个可爱的同学们和尊敬的老师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忙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情绪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忙,在那里请理解我诚挚的谢意!多谢你们!
毕业论文感谢信2在本篇论文完成的同时,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__老师。在_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论文才能如此顺利的完成。并且得到了其他老师的肯定。在本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_老师对我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细心地和我讲解论文中出现的问题,给予专业上的指导,信心上的鼓励。我能顺利完成本篇论文和老师的认真指导和辛苦的批改是分不开的,在此我由衷的向_老师表示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学校和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论文。感谢同学和家人在这期间的大力支持。
毕业论文感谢信3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忙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透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忙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忙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学生的动手潜力和资料搜集潜力在设计中也得到提升。毕业设计中很多数值、公式、计算方法都需要我们去耐心地查阅书籍,浏览资料,设计中需要用到辅助设计软件的地方,也需要我们耐心的学习。掌握其使用的要领,运用到设计当中去。最后汇总的时候,需要将前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整理。
毕业设计结束了,透过设计,学生深刻领会到基础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仅仅能帮忙学生检验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更多的是毕业设计能够帮忙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磨练学生的意志与耐性,这会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忙。
毕业论文感谢信4感谢培养教育我的__学校,__浓厚的学术氛围,舒适的学习环境我将终生难忘!祝母校蒸蒸日上,勇创辉煌!祝校长财源滚滚,仕途顺利!感谢对我倾囊赐教、鞭策鼓励的__大学_系诸位师长,诸位恩师的谆谆教诲我将铭记在心。祝恩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感谢论文中引文的原作者,他们都是__学界的名师大家,大师风范,高山仰止。祝他们寿域无疆,德业永辉!感谢同窗好友___、___、___、__以及更多我无法逐一列出名字的朋友,他们和我共同度过了四年完美难忘的大学时光,我十分珍视和他们的友谊!祝他们前程似锦,事业有成!家有娇妻,外有二房!最最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最无私的爱,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惟愿他们健康长寿!感谢我的牌友___、___、___、___,他们和我一齐度过了大四无聊的时光,让我在写作之余能有很好的休闲活动。祝他们以后多培养牌坛新秀!感谢我的烟友___、___、___。在我没烟抽的时候他们总能毫无吝啬的将自己的烟分给我抽,尤其是在本文写作过程中,我废寝忘食,足不出户,烟抽得很快,他们给予我很大帮忙,让上一支烟,文思如泉涌,快乐似神仙!祝他们永远都有好烟抽!最后要感谢我自己,没有自己的努力,本文是无论如何也完不成的!感
谢我以最大的毅力完成了四年大学学习,在这个环境里我能洁身自爱,出淤泥而不染持续一颗纯洁的心,真的是很不容易!祝自己身体健康,权财两旺!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传播;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
“鱼是否知道自己是湿的?”这是文化、媒介评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他的回答是“不知道”。鱼的生存是由水决定的,只有在没有水的情况下,鱼才会感觉到自己的处境。这个例子对于人和大众媒介来说是同一个道理。媒介已经完全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至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感觉不到它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媒介向我们传递信息,给我们提供娱乐,使我们兴高采烈,让我们烦恼困惑。媒介改变我们的情绪,挑战我们的文化意识,侮辱我们的理智。
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变为“地球村”的今天,大众媒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在改变传统文化边界,拓展文化空间的过程中,推进着跨文化传播,进行着文化的整合,同时也携带着政治与资本的力量,推行着文化霸权主义。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现象,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各种文化正是由于不断地吸收不同文化的有益因素,使自己不断得到更新、丰富和发展。
现在越来越活跃和频繁的跨文化传播使我们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充满了新鲜内容,校园媒介也开始在跨文化传播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例如,大学生们穿的是“韩国风”和“欧美风”带来的、款式多样的、休闲时尚的衣服;戴的是“韩国风”吹来韵有着光亮色彩的、能展现大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细幽雅的饰品;我们的手机彩铃是现在最流行的韩文或英文歌曲;宿舍墙上贴的是安在旭、Rain、张东健、金喜善等韩国影星的巨幅海报;手机、钥匙或书包上挂的是“冬日恋歌”的插图或Rain、辈勇俊等英俊韩星的小型照片;课余休闲时,我们在网上看韩国最新的浪漫爱情剧或美国现在最受欢迎的连续剧;我们模仿韩剧男女主角的流行发型和发色,现在我们最想去的城市是汉城……
追求浪漫、追求美、追求时尚、追求新形式和新鲜内容,喜欢模仿别人的东西、适应性强、价值观和审美观灵活的、代表一个时代的现代大学生正在成为吸收跨文化传播养分的主力军。我们的各类文化意识也随着跨文化传播的潮流而打破了本土文化的界限。具体说来,跨文化传播对现代大学生文化意识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服饰文化意识的影响
公元前221年以后,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织品通过贸易进入欧洲,促使西欧人广泛地了解东方的古老文明。从此东方文化开始影响欧洲中世纪人们的服饰。中国织物光泽华丽的外观、豪华的金银线刺绣与欧洲人对神的崇拜心理一拍即合。尤其在l3世纪,随着西方和东方贸易的不断加强,形成了欧洲人热烈追求东方服饰的热潮,女装衣服的领、袖、衣边均出现模仿绣花的形式。因此,中国袍装和装饰对后来的西欧服装的演变和更新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可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跨文化传播对各民族的服饰文化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的。而现在,“欧美流”和“韩流”在中国迅速蔓延,对中国的服饰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充满活力、善于接受新事物的现代大学生,常常把具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衣服叠放在箱子里,成为追逐“欧美版”“韩版”潮流的主力军。
几年前,在年轻人中间兴起美国黑人的“街舞热”,在我们校园则引起穿HIP—HOP服饰的浪潮。在校园里,无论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男生或女生,都流行穿宽大的休闲T恤、肥大的裤子和滑板鞋。几年来,随着韩剧越来越多的播放,走在校园里,身旁飘过的、一身精致时尚韩版服装打扮的个性男女越来越多。韩剧给人印象最深的除了剧中女美男俊的主角、催人泪下的煽情剧情外,还有男女主角青春亮丽的各色服饰。现在“韩国风”征服了无数年轻人,让欧美时尚成功的亚洲化。
突出自由自在的个性,即不像西方服饰那么开放、又没有东方服饰那么的过于保守,注重精美的细节处理,简约而含蓄、大方,经典又不失时尚、朴实,闲适中透露出高雅,适合各种场合穿着的休闲、舒适的韩服符合具有追求完美、自然轻松、无拘束的浪漫休闲心态的,还在校园学习生活又渴望时尚个性的现代大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因此,风靡流行的韩服成为了现代大学生的首选。
大学生们也喜欢佩戴韩剧里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首饰,喜欢金黄色的、剪得千奇百怪的韩版发型,还喜欢像韩剧中的女主角一样着鲜艳的眼影,抹光泽的唇膏,以此炫出自己的青春。
由此可见,跨文化传播使大学生的服饰文化意识更多样化、个性化和色彩化了。
二、对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
饮食文化,从本质上说,不是指这个人和那个人在餐饮上应该做出哪种选择,它指的是隐藏在人们心里的东西;如共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文化的基础;指的是人们在这个方面连续重复的群体实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为了生存,曾发明很多加工食物的工具以及各种烹饪技巧和食用方法,并把这些技巧和食用方法利用各种符号传播给别人。也正是因为这些饮食文化的传播,人类积累了丰富的饮食习俗、典故、思想和理念。
信息交流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跨文化交流对各族人民的饮食文化意识的影响更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及饮食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长盛不衰,是因为,不仅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传播交流,同时又积极吸收海外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饮食文化。
从秦汉时期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大众传播媒,跨文化传播和交流不断地影响我们的饮食文化,断地更新我们的饮食文化意识。在古代漫长的岁月中,商业贸易传播和宗教传播是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现在各大众传播媒介也成为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2002年笔者刚进大学的时候,同学们中间去肯德鸡、百富、德克士等西式餐厅就餐的情况不是很普遍。但随着乌鲁木齐西式餐厅的增多,西式食品价格也随之下降,在校园里,学生去装修豪华、优雅的肯德鸡、德克士、西饼屋等西式餐厅消费成了一种时尚。在各种节日里,同学们很喜欢去环境舒适、给我们新鲜感的西式餐厅,享受给我们带来新滋味的西式食品。最近,随着“韩流”热在中国的出现,各式各样韩国料理的美味也飘到了我们的身边。像西餐很快成为我们饮食文化的一部分那样,不久,韩餐也将成为我们饮食文化意识的另一个新内容。
三、对节日文化意识的影响
世界上各民族都有本民族特色的各种节日。如圣诞节是西方人的最大节El,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肉孜节和古尔邦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最主要节日。随着各民族和各国之间跨文化交流和大众媒介的跨文化传播的日益增多,其他民族的一些节日不同程度地融进了我们的节日文化。特别是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典型的西方国家的节日,在新疆的各民族人中尤其是年轻大学生中很流行和普及。
每次圣诞节,不论是外国语学院的学生,还是其他学院的学生,都会用圣诞树和圣诞礼物把教室和宿舍装饰得非常漂亮,门和玻璃上贴着“MerryChrist.mas”的贴纸,并相互发短信来庆祝。情人节是追求和向往浪漫爱情的现代大学生的另一个重要节日,母亲节和父亲节则是我们向父母表达孝心的重妻节日。总之,这些典型的西方节日已成为大学生节日文化意识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对休闲娱乐文化意识的影响
年轻人都特别重视娱乐活动。尤其是在校园重重的学习压力下,在做不完的作业之中忙来忙去的大学生,特别渴望参与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几年前,校园里主要盛行的娱乐活动是去操场打球,在安静的树林里跟朋友聊天、看小说,晚上则去操场沿着跑道跑两三圈或散步,或去看学校搞的各类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