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称建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质量成本;质量成本会计体系;建筑业
0引言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事故频繁出现,这些事故的频繁连续发生及酿成的恶果,无不令人震惊,也反映了工程项目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值得引起深思和重视。看似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刻不容缓,但是,一味地追求质量而不计代价是不现实的。质量差给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样,超过实际需要不计成本地生产过高质量,也是极大的损失和浪费职称论文。
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对开展质量成本控制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使得在建筑行业中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有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理论的缺陷性,在实际推行中还是出现了各种不同的问题,最终导致了管理成效不显著。
1XYZ公司质量成本控制方案研究
XYZ公司是由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建工股份有限公司组成的具有国家房屋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钢结构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园林古建筑一级资质,集房地产开发、建筑科研、建筑装饰、钢结构制作安装、速成墙安装、工程技术咨询等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通过对XYZ公司实地的调查研究与分析,很容易发现,尽管XYZ公司在日常的工程管理中,已经开展了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并且其质量成本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企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如:事后检验造成的不可挽回的损失,成本太大;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职责不明确;高层管理者忽视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质量的重要性没有渗透到基层工作人员当中去,质量意识不强;现有管理体系不健全。
综上所述,公司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管理方案还是问题的焦点,这在结果上集中表现为现有体系没能发挥有效的功能。这些缺陷之间并不是互相孤立的,彼此之间又有着互为依存的甚至是互为因果的关系,这不仅是XYZ公司目前在质量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核心问题,也是该行业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下面的章节中,笔者将在结合XYZ公司自身的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如何正确的实现公司质量成本源归集,如何合理的建立公司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以及科学的应用质量损失成本的分析方法。
1.1XYZ公司质量成本核算技术方案
1.1.1XYZ公司质量成本科目的设置XYZ公司建筑施工质量成本可通过设置以下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一级科目质量成本,并下设4个三级级明细科目,即预防成本、内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各三级账户应根据实际支付的具体内容设置四级明细目,以便反映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
1.2XYZ公司质量成本分析
由上图1.2可以看出,XYZ公司的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及鉴定成本各占10%左右,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各占了37%和43%。因此初步结论是:降低质量成本必须从降低内外部损失成本,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
由表1.1的结论可知,2009年XYZ公司质量成本主要构成是质量损失成本。下面.图1.3分别对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从上图1.3可以看出,XYZ公司内部损失成本几乎全部由内部返工损失和内部返修损失构成。其中内部返修成本占有绝大部分。根据ABC理论知。如果将内部返修成本控制在一定水平上,质量成本控制的优化将有很大的改观。笔者给出以下建议:
①既要注重工程施工的质量,也要注意控制质量成本。提高质量水平不应该是以高的内部损失成本来实现的。内部返修成本如此之大,这是对不合格施工程序因返工重做而发生的费用。如由于工程质量不合格进行返工修复而发生的人工、材料、构件、机械等费用,这些费用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②2009年XYZ公司停工损失费为0。停工损失指由于各种内部的责任或外部的责任而引起的机械、设备闲置而造成的损失。如起重机发生故障造成停工是内部责任。2009年XYZ公司的内部损失成本结构不科学,加固成本、质量故障分析处理成本、材料降级处理损失的数额都很小。由此可以看出,2009XYZ公司没有重视质量成本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在一味地牺牲质量成本来实现建筑施工项目质量成本的提高。
从1.4图可以看出,2009年XYZ公司外部损失成本主要构成有为外部停工损失和外部返修损失。这两者之和超过外部返修损失成本的80%,由此可知要想降低外部损失成本,主要对象是外部停工损失。外部停工损失主要因机械利用率低引起的,因此,应联系项目实际,从管理组织机械施工,提高机械利用率着手,努力减少外部停工损失。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XYZ公司的质量成本结构很不合理,要加大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以及今后控制的重点要放在对内部返工损失成本控制上。然而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的投入量的多少,以及各成本比重多少是比较合适的等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质量成本优化分析的手段。此外,公司应该重视对基层施工人员的培训,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他们的技术和质量意识,从而从根本上预防质量问题的再发生。
2结论
质量成本控制需要质量成本数据,质量成本数据显示了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合理化的潜力。
质量成本数据是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质量缺陷和质量管理薄弱环节的重要指示器,通过质量成本分析可以为建筑施工企业改进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的经济效益寻找突破口。
一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对于非货币性数据不敏感,而对货币数据非常敏感,因此质量成本的货币形式能够引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从而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实现经济效益增长的目标。建筑施工企业应如何有效的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呢?从前面的分析来看,施工企业必须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构建一个可靠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质量成本核算是质量成本控制工作的基础组成部分,要正常、有效的运作需要各个组织保证。
2.2注重培训提高素质。既要注重施工质量,更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作为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这样做的目的是加大企业预防成本的投入,以便减少质量控制失效成本。
2.3加强施工企业自身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预防成本投入。必须要提到预防成本。质量较高的工程项目,这部分费用占质量成本费用中的比例相应就大。应实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成本管理,把钱花在避免故障的出现,而不是花钱解决不合格项目造成的后果。
2.4建筑施工企业应关注质量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建筑施工企业质量成本核算是开展质量成本分析、撰写质量成本报告质量成本划、实施质量成本控制预计反映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绩效的依据,是企业质量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2.5企业应从制度上明确质量损失成本源。企业研究质量损失成本源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找出导致质量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帮助有关责任部门尽可能地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2.6企业应有效地运用质量损失的分析方法。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质量损失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为了支持质量改进决策,因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工作程序,使质量损失分析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易于操作,更好地为决策工作服务。运用质量损失成本总额及相关指标分析、ABC分析以及质量损失函数等方法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内外因素的影响程度,把握减少企业质量损失的计划和有效实施对企业质量损失的控制。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质量成本,并开始尝试开展质量成本管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质量成本管理理论。理论与实践并进,将质量成本管理推向前进。此文仅是笔者学习质量成本管理与控制的一点心得体会。在此只想抛砖引玉,以引起更多企业的关注,唤起企业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希望质量成本管理能真正走进我国企业,为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道奋,王效俐.浅论质量成本特征曲线[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8):80-83.
[2]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5:2-5.
[3]于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方法及对策初探[J].中外建筑,2007(6).16-18.
[4]全国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委会.房屋建筑工程成本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6]丁春红.工程质量控制和成本浅谈[J].科技信息,2007(10):29-21.
[7]黄春金.工程监理中质量成本的研究与应用[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7-9.
[8]李正权.质量工程师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中国质量报,2006.4.12.
[9]李卫东.企业质量始于质量工程师.人民政协报.2002.11.14.
(1)人为的因素。人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首要因素,一个工程项目质量的保障要靠每一位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人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施工人员的个人素养、法律意识以及责任心、安全质量意识等等。倘若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施工技能和较强的责任心,那么其在施工的过程中自然会依据质量的标准与要求执行,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的合格达标。再者,建筑企业的质量控制管理人员也需要具有严格按照质量要求进行现象监督与监管的能力,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的规范问题。
(2)非人为的因素。最重要的是物质的因素,这里的物质指的是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对一个建筑项目来说,好的建筑材料是高质量的保障,如果材料的质量难以达标,那么即使施工人员再认真负责也难以保障质量问题。因此,在建筑工程使用大量材料的过程中,如何全面建成材料的质量,是目前很多建筑企业的一大难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采购人员下手,采购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够有效鉴别建筑材料的优劣,坚决不用不合格的产品,以免给建筑施工留下质量隐患。
2提高工程建筑质量控制的策略
(1)树立质量至上的观念,加强施工人员整体的素养。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人的素养与建筑质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建筑企业若要想对所承接的建筑项目质量负责,就必须对其企业所在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对于一线的施工人员,对他们的施工技能、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要有更高的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避免因为人为的因素而导致质量问题,坚持打造高素质的施工团队。
(2)选择合格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在采购人员购买建筑材料之前,应该对材料的合格证书、使用说明进行严格的检查与审核,对市场中同样的材料进行综合对比,择优选购。现场施工的材料人员与工地负责人对材料进行现场的验收与检查,保障每一项材料都是合格的产品。
(3)建立完善的工程建筑质量管理机制。在工程施工之前,施工单位需要对其施工的项目做一个全面的质量的分析和要求,最好以手册的形式发放在每一位施工人员手中,使其明确施工的要求与责任,把好每一个细节的关。针对项目中的重点施工部位,应该由专业的施工组织进行,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4)提升对施工质量管理水平的要求。在建筑项目施工前,每一项的工种都有一套相应的施工方案,与此同时,各个方案在施工前已经都保持好了现行状态,针对不同的方案要进行分级的审批,并对有问题的方案要进行整改或者反复的检查。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会根据需要不断地对存在的情况进行及时反映和修改,提高施工的质量。
3结语
1.1造价控制在施工建设前期中的实施
在这一阶段过程中,也明确了工程建设的整体规模以及建筑成本。同时,在设计阶段中以及实际施工造价过程中都与上述内容有着直接关系。其中,明确建设项目规模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并且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市场情况、科学技术等各方面条件都制约着规模的大小。其次,要想做好对整个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十分有必要做好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设计质量水平是影响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提升的关键因素,鉴于此,在进行方案选择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相关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并对于方案中的技术条件以及经济投入进行全方位评定分析,尽可能使得所选方案既能达到经济承受方面的要求,还能够运用先进的技术。最后,在招投标阶段工作的实施。众所周知,招投标制度是通过各单位竞争,有效实现成本下降,切实使得设计质量与效率得到有效发展的一种方式。一旦目标确定之后,设计单位就要对此展开造价控制工作,并通过灵活有效的发挥,使得造价控制方案建立健全。之后,建设单位对这些造价控制方案进行审核,不仅要求其分析工作到位,还要认真细致的进行对比,从而甄选出创新性、有效性最优的方案。值得强调的是,造价水平高低并不是确定最后方案的唯一标准,各个方面的因素都要兼顾到位。
1.2造价控制在工程建设前期阶段存在的问题
首先,造价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在施工建设前期阶段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现如今的工程管理工作中,有一个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即只有施工阶段涉及造价控制问题,而其并不影响投资、设计、招投标等阶段工作。其次,投资决策并不科学有效。一个工程项目能否成功以及建设造价高低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决策的正确与否。然而,工程建设阶段中造价失控问题很可能由于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多数建设项目并不认真,导致投资、工程量估算误差过大等问题产生。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现如今,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造价控制还不健全,现存问题亟待解决,就此我们进行详细分析。
2.1施工设计的稳定性不到位
施工内容变更是如今实际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施工阶段中其弊端也展露无疑。由于工程施工变更过于频繁,其成本支出也会由于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变更索赔而增加,具有十分不良的影响。
2.2一切以工期为准的不当做法
施工单位总是将施工进度作为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加大人、财、物等方面力量的手段尽可能的缩短工期。这样虽然使得工期降低,却变相增加了施工成本,使得工程建设整体造价额外增加。
2.3工程材料价格控制在工程造价中的弊端
该方面问题体现在,市场信息无法第一时间切实被采购部门所捕捉。与此同时,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也涉及采购部门,鉴于此,就要在切实分析掌控好市场行情的情况下,再进行施工材料的购置采购工 作。并且要货比三家,对相同部门的材料价格、质量等方面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从而得出最为科学合理的价格水平。
3建筑工程项目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工程竣工结算是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末端,虽然它是最后一个环节,但也不容忽视其在控制整体工程造价方面的巨大作用。根据项目表明,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20%左右,有效地减少了资金投入,降低了成本。为了防止出现造假签证的现象,有必要确保签证真实、可靠与合理。审查签证单的内容与设计图纸、定额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否重复,一旦发现重复的条目和内容,严格进行剔除,不能允许重复内容的出现。严格审查施工合同,正确处理结算纠纷。在施工合同以及相关文件审查工作内容中包括:核算结算范围内的工作;使得施工时间、施工日期等因素进行明确;确保索赔方式正确有效;对承包方式进行确定。此外,还要及时将合同设计内容进行落实,并保障今后工作严格依照其条款要求展开。
4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的其他问题
4.1工程造价准确性得不到保障
现如今,我国社会水平不断提升,其先进的材料及设备也不断得到运用,鉴于此,定额换算工作就要在工程造价编制过程中得到保障。但是,我国的编制造价工作并不具有动态性,这就导致实际情况以及未来预测情况不能及时的被展现出来,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可靠性上出现问题。
4.2工程造价与己无关的错误观点
许多人都认为建筑工程造价单纯是造价员与设计员的职责,这样的错误观点在实际建筑施工中普遍存在。实际上,每一个阶段、人员都要积极参与造价控制,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得建设总体成本从根本上实现下降。
5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5.1建立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的体系
从工程项目初期决策投资阶段开始,就要时刻把握好造价控制这个中心点,做好市场调研和经济指标的测算,科学合理做好投资估算,实行限额设计,在计算审计阶段要给予严肃认真的审计结算过程等。
5.2施工阶段实施成本动态控制管理和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
施工时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而这些物品价格变动较大,具有不稳定性,所以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估测其价格的走向,减小预算差错。此外,应该有效地加强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更是依托自身的巨大优势被应用到各大领域和各个行业,造价管理行业也不例外,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成为可能,其透明性、公开性得到了保证。建筑市场的各方都需要快捷、方便、真实、有效的市场信息,所以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搭建信用评价体系势在必行,符合各方的切身利益,为政府对市场开展更便捷的监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健全最为直接的作用就是保证建筑工程造价管控的诚信,保证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对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信用状况实行全民的评价,为信息需要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关于企业的信息,并且需要完善奖惩制度,对企业实施适当的奖励与惩罚,促使其在遵守法律的前提开展经营活动。
5.3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学习
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对要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了如指掌,时刻关注影响施工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因素,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资金投入的预算,不能漏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尤其是施工费用较高的环节,大力对其进行造价控制,但不能以延误施工进度作为牺牲代价。
6结语
建筑行业是一门古老的行业,但可惜的是相应的配套学科知识却很年轻。尤其是当下国际化的环境下,加强建筑行业的学科理论研究,不仅是一件很时尚的事,还是一件具有国际意义的项目。当下中国的很多建筑方面的保险虽说已都建全了,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与制度却还很落后,因此需要建筑学科研究迎头赶上,才能有实力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尤其应该加强保险资金、保险成本、保险的费率、保险所涵盖的范围、保险的责任、保险合同条款、培养保险专业人才、工程风险的保险管理、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保险的规章制度等。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决定了我国保险行业相关问题的有效执行,而这一切还有赖于建筑工程相关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成熟与完善。
2、制定明确法律法规
上面刚刚提到我国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很有必要。但也不可全盘模仿,因为毕竟还有中国国情之下的现象需要因地制宜地处理。因此我们在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建筑保险法律法规的时候还是可以要参考《FIDIC土木工程合同条件》中的相关条款,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建筑工程保险方面的法律法规,引进国外保险机制的同时,责权分明,划分好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利益风险关系,如投保的项目、方式、费用等相关内容都要条款清晰,防发生相关的纠纷。把,参加相关的保险作为颁发相关施工许可证的硬性条件,以法律的形式准其入市场。
3、健全保险中介组织
同样在学习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的时候,学习国际上的投保人的具体做法:如详细分析和评估保险的风险,确定保险经纪人办理保险业务。确定保险经纪人更有利投保人。因为人多数都是为保险公司的利益而拼命地推销保险的相关产品,保险经纪人却是投保人的娘家人,为投保人服务,比为投保人保险建议、制定优秀的保险方案,替投保人谈判为投保人争取最大利益。办理相应的投保手续甚至是事故之后协调索赔等事宜。一般来说,投保经纪人与投保人一种和谐的良性关系,因为经纪人是投保人的智囊,为其出谋划策,可以业务咨询。相对于保险经纪人的还有一类人是保险中介人,他们是保险市场必不可少的动力,能提高保险市场的运作效率,为两方保险人员节省时间。因此,我国应加大对保险经纪人和保险中介人的专业培养和技术培训,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的保险市场有序顺畅进行,还能提高整个市场与国际的竞争力。
4、打造有序的市场环境
1.1编制任务书不当经过审核、立项规划后,就需要编制任务书,任务书是设计的基础,其包括诸多的要求和参数,诸如工程方案要求、工艺条件等。但是在现实的编制过程中,很多建设单位不重视任务书编制环节,没有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对设计单位提出的要求不具体,导致设计偏于常规设计,难以贴合工程的特殊要求,导致设计方案的大量修改,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资源。任务书的编制对工程质量有着本质的影响,建筑的格局和功能的发挥都需要依赖任务书编制这个环节,一旦这个环节处理不当,很容易出现设施不配套等情况发生,降低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1.2设计环节不协调建筑的设计并非仅仅涉及一个专业,而是由诸多专业组成,其中不但包括设备专业、装饰专业,还包括电气专业等,只有理顺专业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地避免专业施工中产生冲突。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比较典型的就是设备专业和电气专业的冲突。诸如建设单位出于独特的考虑而要修改部分设计内容,就很可能导致专业之间的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较强的会审能力,一旦会审不到位,建筑工程的功能发挥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造成工程质量隐患。
1.3材料质量不达标材料构成了建筑,材料质量达标与否直观关系到工程的质量,若是不能保障材料质量的话,工程质量将会受到很大影响。而要保障材料的质量,就需要完善采购制度和检验制度,而当前的很多施工队伍在这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影响了工程的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1.4施工变更不到位施工变更是施工图的补充,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碍于自身的视野,建设单位在施工变更的时候往往难以从建筑整体功能着眼,这样就导致设施系统的技术要求被忽视,图纸中的问题难以被及时发现,工程质量出现了很大的失误,设计的要求难以实现。
2工程质量控制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对建筑工程质量失控的原因有了更深地了解,为此,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对策。具体如下:
2.1注重任务书的编制工程立项之后,建设单位应该注重任务书的编制,在任务书中全面反映建设单位的要求,其中不但应该包括建筑工程的要求、配套,还应该包括工程的技术工艺等,只有将这些内容转达给设计单位,结合建设单位的要求,对其进行特色化设计,才能更好地确保设计方案、图纸的质量,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建设单位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个表面的流程,而应该将其看作整体建设的一部分,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职浪费设计单位的时间和精力,影响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任务书编制过程中,应该加强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的交流,切实保证计图纸的质量。
2.2加强设计协调工作在方案、图纸的设计过程中会涉及到不同专业之间的配合,要保障各个专业功能的发挥,就需要使这些不同的专业做好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使建筑工程的作用得到正常的发挥。不同专业难免会发生冲突,为此在设计变更的时候,应该提高会审深度,尽量避免专业之间的矛盾,确保设计的科学性,更好地保障施工的有效性。
2.3完善施工变更工作工程的质量受到施工变更很大的影响,在设计阶段,施工图纸、方案难免存在一些问题。正因如此,施工图纸需要施工变更的补充,只有对施工图纸加以辅助,才能更好地发挥建筑工程的整体功能,使建筑的效果更好地呈现出来。建设单位应该注重施工变更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
2.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材料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和检验制度,确保进入施工场地的材料都符合质量要求。其二,施工控制体系,项目经理应该以质量目标为指导,结合施工单位的作业方针,及时和业主进行沟通,使业主的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在实际的质量管理中,建设单位要切实发挥项目经理的作用,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完善策略。其三,工艺、技术保证体系,施工单位应该采用新工艺、技术,提高工艺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工程的质量。其四,执行质量标准以及相关规定,在实际的工程中,监理单位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理作用,以建筑行业相关的质量标准、规定等全程监理建筑施工,不断提升自己的监理水平,增加自身的工程施工经验,以便更好地监督和协助施工队伍完成施工任务,确保工程的质量。
3总结
在建筑设计中,尤其是在智能建筑中弱电系统设计时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弱电系统中存在很多子系统,同时涉及到多种高新技术,但是现阶段这方面理论体系并不完善,优秀设计人员较少,存在较大的设计难度,然而只要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照相关规定与要求进行,就能使设计要求得到较好的满足。图1为智能建筑弱电系统设计示意图。准备工作在建筑设计工作中,前期准备工作很容易被人们忽视,这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明确规划设计方案、分析用户需求、分析可行性三方面,其中,用户需求分析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根据弱电系统设计的相关规范与要求展开进一步分析,并进行量化对比,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目标;明确规划设计方案指在确定系统具体目标之后,设计者着眼于整置,针对弱电系统设计的规模与性能进行论证,从而为用户提供一种总体的概念;分析可行性指出台设计方案之后针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的分析,这方面的分析是以弱电系统建设经济上的合理性为基础的。的提高。详细设计在这一阶段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展开深入分析:首先,方案设计应该与规范要求相结合;其次,方案设计应该与弱电系统平面设计相适应;第三,方案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保证建筑面积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果与实用效果;第四,系统集成和综合布线应遵循相应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原则。完善设计安装完弱电系统后,如果在系统测试工作中发现了与性能指标或功能指标不相符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进而在设计修改方面使系统应用需求得到满足。保证这些部分相辅相成,同时只有符合实用、合理的原则,弱电系统设计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2智能建筑弱电设计质量控制
弱电建筑工程十分复杂,它同时是多门学科与多种技术的综合。纵观现阶段的智能建筑弱电工程,其质量并不算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因为选用设备不能达到相关技术要求,主要在于并没有对其进行科学配置和合理规划。下面就让我们对智能建筑弱电设计质量控制的对策进行分析。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工程设计应该随着智能建筑技术的发展,对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积极的引进,采取可靠的、稳妥的技术保障性措施,在市场中选择经过实践证明和市场考验的电气产品。与此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注重经济上的合理性,对设计系统进行尽量的简化,有效降低投资与成本,不能盲目贪大求全。遵循实施求是的原则在智能建筑弱电设计工作中,各系统与设备都存在自己适用的范围,不管是功能还是性能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盲目的追求“最全”和“最新”,避免一切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做法。在每个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都要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对合适的设备与系统进行选择,使系统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达到简化系统和满足使用要求的目的。重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弱电系统在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施工中的使用寿命最多只有几十年,一旦投入使用之后便需要24小时不停息的运作,与此同时,弱电系统自身还承担着多种电力任务,这时不仅要重视对智能建筑中设备与系统的选型,同时还要重视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结语
1.1价值工程的概念
价值工程(VE)作为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建设管理领域。价值工程(或者价值分析)是指成本与绩效的优化活动,即依靠组织性的活动来对某项服务或者某类产品的功能予以分析,由此实现该项服务或者产品总成本的最低化以及总价值的最高化。根据上述定义可知,价值工程的目标是提升研究对象的总价值,核心是对功能系统的分析,基础是开发集体性的智力资源以及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此外价值工程的原理包括动能变动性原理、价值准则性原理、功能本质性原理、成本变动性原理、行为与代价原理、影响费用三要素原理。价值工程的特点包括普遍性(由建筑工程的多样性决定)、一次性(由建筑工程建设的单件性决定)、系统性(由建筑工程结构的复杂性以及用途的多样性决定)。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为:选择对象→组成价值工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搜集整理信息资料→功能系统分析→功能评价→方案创新→方案评价→提案编写→审批→实施与检查→成果鉴定。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价值工程的工作程序属具备普遍意义的工作程序,而具体行业的价值工程工作程序受到该行业实际特点的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研究必须考虑到该行业造价控制的具体特征以及实际要求。
1.2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价值工程的应用
由前文可知,价值工程是以实现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化为目标,以对服务或者产品的功能分析为核心的管理技术,因此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现结合前文所述的相关理论知识,浅析价值工程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领域的应用。
1.2.1总体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额高、建设规模大等特点,因此价值工程的应用对总体方案的优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必须从业主以及国民经济角度来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功能,同时必须从建设投资、运营成本以及维修费用三方面分析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成本,因此建筑工程总体方案的设计过程运用价值工程来实现设计方案的优化非常必要,即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两方面来反映建筑工程的最终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价值应为总体方案价值分析的核心,此外必须重视建筑工程整体价值提高的途径:功能不变,造价降低;造价不变,功能提高;造价略微提高,功能显著提高。
1.2.2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限额设计的前提是实现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造价限额分配的合理性,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限额分配非常必要,即以功能、成本的动态原理为基础,使建筑工程实际成本与预定功能成正比例关系。限额分配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流程为:分析、整理、评价建筑工程各部位与各专业的功能→对建筑工程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进行定量化处理(由此确定各部位、各专业的功能及总体功能的百分比)→依据步骤二所计算出的百分比,分配建筑工程各部位及各专业的造价限额。
1.2.3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研究表明,建筑结构的选择既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又影响到建筑工程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质量,例如地基的处理方案、主体结构的类型等均与造价控制相互关联,因此建筑结构的合理选择对控制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非常重要。建筑工程结构方案的优化对价值工程的应用,要求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的使用要求以及基本功能,即建筑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过程,组织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设计,以及尝试应用系列先进的新技术。如此设计出多种备选方案,最后再比选,并确定出最终方案。
1.2.4设计方案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针对建筑工程设计方案的选择,传统的方法存在经济与技术相互脱节的问题,即对设计方案的技术性、功能性以及经济性进行分别评价,由此确定出造价最低且能够实现预定功能的设计方案,或者功能最强且造价限额合理的设计方案。但就价值工程的观点而言,上述最优设计方案却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价值工程的观点认为,必须始终立足于建筑工程的价值以及功能与费用,对最优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出具备最高价值的设计方案。价值系数法作为综合评价设计方案的常用方法,具体步骤为:计算出备选方案的成本系数与功能系数→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备选方案的价值系数。注意最优设计方案的价值系数最大。
1.2.5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建设过程,材料与设备的费用约占建筑工程直接费用的2/3,因此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必须合理,即满足建筑工程使用质量的同时,切实降低建筑材料与设备的费用。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对价值工程的应用是指采用提问法来完成建筑材料与设备的选择,而所提问题多涉及到材料的功能、材料的成本、替代材料的成本等。实践表明,运用价值工程来选择建筑材料与设备对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以及提高建筑工程的价值意义重大。
1.2.6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
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图纸审核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因此运用价值工程来完成图纸审核非常必要。图纸审核对价值工程的应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挑选出价值最高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的审核突出重点,即所审核的图纸尽量具备功能性强、造价高、影响大的特点,由此实现经济与技术效果的最大化。二是分析、评价设计图纸的功能,即对设计文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来评审设计方案,由此挑选出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而实现控制造价的目的。
2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对于承包的范围越来越受到我国施工建筑企业的重视。对于成本等经济的管理与控制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和支持。但是,这种管理与控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没有在我国广泛的实行,很多企业结合了西方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法,可是这种方式的运用,不能够真正的契合我国建筑业的整体情况。近年来,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多,怎样对成本进行管理控制,这是我们继续发展和解决的问题。
2成本的控制理论
成本在广义上是指商品的价值,而在企业项目控制中,成本包含着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抽象和具象的资金总和。为了使企业能正常的持续生产,资金的及时补偿就非常必要,而资金的来源是靠整个企业的销售得来。为了使资金流转的更为迅速有效,就必须提高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成本管理的优劣,可以反映出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好坏,同时也影响着企业的营利情况。
3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要符合成本最低化、成本控制全面化、控制动态化、管理目标化和责、权与利三者相结合的原则。明确控制成本的根本目的,需要通过各种手段不断的降低施工成本,达到基本要求。但是在不断降低成本的过程中,要明确整个过程是在合理的条件下改变的。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成本的降低而使施工的质量下降。并且在整个过程的管理控制中,要保证涉及到每个管理层,将管理的条例实施到每个工作人员当中。成本的控制管理作为一个动态的管理,随着施工项目的改变,其也随着改变,在施工初期进行设计之后,在每个施工阶段都应该有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避免施工结束时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一般民用建筑的成本控制非常明确化,因为对自身的利益影响较大,所以对人员的奖惩制度必须明确,调动每个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并且对低成本的意识进行培养。
4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于成本控制的认知不够强烈。其次,没有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成本控制。第三,成本的管理手段处于落后状态,比较封闭。第四,没有意识到关于成本的制度建设。第五,整个行业的控制管理信息不够流通。
5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
1)控制人工费。计算人工费就是通过计算实际的工程量和规定的人工实际工作数,参照着行业的指导价格,在整个工程的开始就已经确定完成。决定工程工作实施的途径:一部分外包,一部分根据实际做工量进行价格制定。不论选取哪种方式都需要在合同中讲清楚,根据不同的工程特点,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选择更适合民用建筑企业的施工方式。
2)控制材料费。a.对材料的单价进行比对,并且加以控制。采用控制采购成本的方式,以本地的材料价格作为基础,根据本企业采购量大的特点,充分发挥优势,并且对采购的价格进行初步的分析,多次比对计算,确定成本中各种费用所占的额度。最后审核整个采购过程,使材料费降到最低;b.对领取材料的控制。严格制定材料领取的相应制度,每人每次领取时将关于数量、部门、用途、日期等表格填全。及时的将材料的领取录入电脑,对所消耗的材料进行总结,做到每一份材料都能应用到实处;c.对周转材料的控制。在确定施工方案的时候就应该保证经济的合理性,充分利用新型的技术,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合理优化分析,保证周转材料的完全利用率。所以在施工的前期一定要对整个施工方案进行分析,尽可能的采取最优化的分析结论。
3)控制机械费。在确保满足整个施工进度的条件下,对机械的利用率和设备的完好程度都应该有所保证,对待租用的机械设备,要对整个的机械的完好做保障,机械的修理方面都应该在工期结束后进行考核,使负责人能够发挥作用。在保证以上费用应用除外,做好良好的信息沟通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沟通可以使负责人免去一部分通过计算等进行的预测,通过互相交流,掌握整个的管理体系流程,使每个分流转换都能够畅通无阻,项目实施起来就更加的顺畅,保证整个项目按照原定的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进一步做到成本的控制。
6建筑施工成本的管理以及工程周期控制
对于成本的控制是贯穿于每一个项目中的,而不是仅仅对工程项目周期结束进行总结、概括和核算。整个核算控制体系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而事中的管理控制是最为关键的。也就是说在工程的各个阶段需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进行控制。
1)事前控制。在整个项目开始之前,制定出先进的、合理的施工计划,使得工期在最短的时间能够高质量、低成本的完成。事前控制最关键的在于对施工方案正确的分析和决定;
2)事中控制。在这个阶段的控制主要是一边干一边算,根据实际情况控制成本。根据本身的规律,规划出适应项目本身独特的施工方案。进行限额配料节约使用,奖惩有度,使节省材料资源与每个人的经济效益相关。在获取材料和材料运输的时候要进行合理的调度,专门人员进行有序规划,有理有据,提高利用率,防止成本超出预计,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3)事后控制。事后控制最重要的就是对整个项目的总结,分析出在这个项目中所经历的矛盾与错误。并分析其原因,为今后其他项目的进行提供了经验,为企业提高策划管理水平。
7与成本控制的相关因素
1)与工期相关。对于成本来说,工期的长短决定其高低,存在着正比例的关系。尤其是固定成本,正比例增加减少都是非常明显的。把计划与实际共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对,是工期成本分析的重要一项。
2)与工程质量相关。质量成本除了必须的施工质量所需的人工成本外,还有对于返工和返修相关的损失,这经常被忽略,是在管理控制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在施工的过程中,既要保持满足质量要求,也要保证质量过剩导致的超额支出。所以说,在质量方面一定要全面规划,做到统筹兼顾,事半功倍。
3)与管理制度相关。制度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管理体系。对全局的把握控制是企业建筑施工的经济效益提高的重中之重。所以,加强动态经济控制,使其建立起具有行业特色的控制管理制度。
8结语
采用项目动态的组织关系控制质量管理目标和实现质量管理任务。运用动态控制原理进行项目质量目标控制将有利于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并有利于促进施工方管理体系的科学化进程:运用施工动态控制方法控制施工质量的工作步骤与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近似质量控制目标不仅是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它还包括材料、半成品、成品和有关设备等质量。在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开始前,首先对质量目标进行分解,然后定期的对施工质量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如果发现质量有偏差,则必须采用相应的纠偏措施进行纠偏。
2创新性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模式
首先要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所以要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对其质量监督的具体工作要做定期的汇报以保证业内人士对其工作进行细致的了解,这样能够大大的提高相关监督部门的工作的透明度,从而避免设法逃避质量监管的施工方以及想利用监督职务之便进行灰色利益收入的工作人员有可乘之机,进而切实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此外,还要建立集体监督制度以保证相关的工程质量监管的执法机构工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通过互相监督和第三方监督等多种方法来保证监督部门工作的质量。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的重要手段是加强监督执法,增强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此应改变现有的监督方法,建立集体监督机制,一个专业配备两名以上监督人员,并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同时规定要持证上岗。在日常工程质量监督和调查违法行为过程中,推行“一人为私、两人为公”的执法理念。同时规定不同级别的监督文书分别由各科室的监督人员、科长以及站领导按权限范围签发。推行责任监督员的办法,保证执法检查和处罚的严肃性和准确性。为了保证监督工作科学、公正,监督机构应配备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尤其现场检查已由手摸、眼看、尺量等一般检查手段转变为采用钢筋扫描仪、回弹仪、激光测距仪等先进仪器、设备,以数据采集、数理分析为依据的科学检查手段,真正做到用数据说话,保证监督工作科学、公正、准确。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做到服务与执法有机结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针对工程质量的事前控制、工程过程和事后控制3大环节,在做好过程监督和工程违规行为的严肃查处的同时,加强工程质量的事前监督。提高监督工作的预见性、服务性。当工程质量出现下降的趋势或工程施工到难点部位、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时。监督人员应及时到现场提示和指导,以此扭转滞后监督、被动应对的局面。
3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