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有的学生合作学习时,不会倾听,不会合作。
在课堂活动前,先明确分工,再合作。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也可以先独立思考,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形成集体的意见。在合作学习的内容中,要考虑学生之间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发现,这些内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是学生靠个体自主学习很难解决的,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变成一种教学资源,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中去。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要靠自己个人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里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就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行多方位的学习,现在的语文教学,已经不是单一的语文知识,而是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其次,就是学会和同行合作,吸取多人的智慧,协调一致;对学生的评价,不仅看学生成绩,还要多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搞提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可以通过吟诵法,主要通过学生,老师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进行对比,而产生共鸣;也可以进行教学情境法,来让学生感悟,主要通过教学内容,精心布置情境,让学生们都能融洽到情景中;还可以利用传授的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里产生感悟。
探究式学习实际上就是一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是关键。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有着不同的性格,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个性便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向好的方面进行发展,这就对于在课堂上的自由程度提出了一个要求,即尽可能地给学生以自由,不给他们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自由的程度越高,他们的思想会更加的开阔,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更加有益于学生自我提问,自我解答,自我发现以及自我评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有了保证。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课堂的自由程度也是如此,课堂不能因为采用探究式学习就完全没了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保证课堂秩序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的效果往往会更佳。
二、创设课堂情境,增强师生互动,融洽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良好的师生关系必然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热爱并且尊重自己的学生,对于年龄尚且不大的小学生来说更加需要这种关怀,我们教师应该亲近学生,爱护学生,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和关爱。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肯定的话语都能够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课堂氛围将不会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将会更加得活跃,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于发言,敢于和教师进行互动。用热爱与尊重的行为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信任,轻松愉快地参与探究学习,营造民主氛围。
三、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进行学习活动的,在这个过程中能否巧妙地提出问题也是很关键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一个重要的爆发点。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怀着问题去进行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在问题设置的时候可以以班级学生实际的水平为依据,设置出不同难易程度的问题来引导大家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在问题进行设置的时候也可以设置一些相对来说比较开放性的问题。比如,在对《刻舟求剑》的故事进行学习的时候,提出问题:“剑掉到水里,应该怎样才能找到剑呢?《坐井观天》中的青蛙跳出井口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通过诸如此类的开放性问题的设置,将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情绪就会得以调动起来,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好,探究性的学习结果也会变得更加理想。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让学生在对课文学习之后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敢于提出疑问,教师要从文本出发或改变体裁,或转换角度,或引导质疑,或抒感,渲染鼓励创造的氛围。在此情此境中,学生的创造性才会易于表现出来,才能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从而使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四、精心组织、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组学习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小学生的天性决定着他们比较喜欢这种小组式的学习模式,在实际分组上,我们教师也应该考虑到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进行分组,力求能够让每个小组成员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这样的分组模式对于学习将会带来极大的帮助。分小组学习,各个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样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各个小组内部的成员之间,又有着明确的分工,既能够保证相互竞争,又能够实现相互帮助。分组学习既有着极大的好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人多瞎胡乱的情况也会出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各个小组明确自己的目标。让各个小组将目标记录在黑板上,待问题完成后再展现给大家,这样课堂上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有效地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便于他们人人参与,相互激励和共享信息。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主探索和研讨,使学生切实处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的状态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五、及时对学习成果作出评价
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是符合现代化发展规律的,也可以帮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向更加长远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特点,针对性地提出小学语文的教学理念,要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技能掌握作为重要方向。首先就是要对课堂教学的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并根据其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法;其次,就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总结出学习重点;最后,就是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以及吸收状况进行教学,让他们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应用于具体实践中,为以后各项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2设计全新教材,完善教学思路
小学语文教学对教材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要设计出全新的教材内容,让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了解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性,通过革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思路,设计全新的教材内容,完善教学思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创新必须要在熟悉的教材中设计更多的发散性思维的考题,还要设计情景对话和话剧的主题设计,让学生学习如何自导自演话剧。要让小学生的语文课堂变成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注重练习,而不是生搬硬套的学习模式,务必要突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与难点内容。积极引导和提出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向,将生活中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解决问题,最终获取知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
3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要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经常的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关心他们学习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
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多维度教学方法,通过高新技术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教学引导学生搜索和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点,加快信息获取的速度,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通过多媒体技术,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辨别能力,提高了对科学技术的信任度,极大的提高了学习兴趣。
5结束语
在学生和教材间有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教师的职责就是衔接、引导,寻找结合点,让学生借助教学资源主动获得发展。教师始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使课堂教学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性向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明确的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效益。这里所指的“学生”不是宽泛的概念,而是指“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不仅是有共同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的学生,而且是知识背景、生活背景、个性特征各不相同的学生。为特定教育对象确定恰当的目标,仅仅考虑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
二、如何了解学情
(一)了解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期望
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不同学段和年龄段的学生所具备的母语水平不一。小学生在学龄前已经在母语口头表达和语言运用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甚至通过电视等媒体,部分小学生已经认识一些汉字。在这样的情况下,低年级小学生语文学习并非“零起点”。通过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小学生识字量和语文能力更是飞速发展。小学生除了渴望识字而独立阅读外,更希望语文课情趣盎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母语水平进行调查,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期望和需要,加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
(二)分析学生的知识和生活视野
语文教师除了根据学段分析学生已经具备的书本知识外,还须分析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生活视野。这里所说的知识视野主要是学生课外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知识范围。这里所说的生活视野,则是指学生从其生活环境中可能得到的知识范围。
(三)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分析学情时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任何教学都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重任,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急于求成,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方面“突然革新”,而应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顺应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中积极的方面,使自己的教学为学生所认可。同时,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矫正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
习习惯。指导学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在分析学情时,必须分析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或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了解学生对特定单元主题的兴趣和理解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一定的主题编排的,同一单元内的几篇课文或在内容上有内在联系,或在形式上有相通之处。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其内容都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
三、教学中如何把握学情
(一)把握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设计教学目标,提出学习任务要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使各层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学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即是听、说、读、写的训练,而每一课又有每一课的具体要求,有每一课的训练点。制定教学目标就要从课程标准、教材出发,从各层次学生可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去考虑达纲目标和目标(即提高目标)。这样制订出来的目标才恰当、全面、具体,体现了对学情的把握。例如:我们在上《秋天的雨》一课时,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钥、匙、趁”等8个生字,会写“盒、扇、邮”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仙子、菠萝、气味、香甜、粮食、加紧、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4、积累好词佳句。
5、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6选择文中秋天的一处景色,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不难看出,前面五点是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目标,而第六点是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达到的。以上的教学目标,是老师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体现了把握学情制定教学目标的特点。
(二)课堂授课要把握学情
课堂教学中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训练机会,老师从旁为他们及时纠正错误,通过反复强化训练达成巩固。在上课时,要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要面向全体的总要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区别要求。分类自学、分类质疑、分类指导、分类练习;集体讲授、集体归纳;记录本课心得。这样总体要求,区别对待不但自然地融进了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而且做到优、中、学困生兼顾。对学生学习要求要有不同的梯度。对低层次的学生着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对高层次的学生侧重于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提问上,问题的设置要顾及各个级别的学生,让大家都能回答,有话可说,只是在回答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差异。在学法指导方面,在对全体学生普遍施以最低层次和基准层次的学法指导内容的同时,对高层次的学生要施以较高层次和最高层次的学法指导内容。这样各层面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上,学生们都积极表现自己尽显才华,学得兴味盎然。一节课下来,学生们一直处在积极探索新知的激情中,他们不断为不同层次的知识思索、讨论、归纳、获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全面调动了。例如:在上《给予树》一课时,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三类来提出:第一类:《给予树》这篇课文有几段?课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都是谁?课文中的生字你用什么方法识记的;课文中有哪些量词、成语、词组是你喜欢的说说喜欢的原因等,这些问题可以提问学困生。只要他们能认真读文就一定能回答。这样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第二类: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意思。这一类问题属于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理解内容,段落间的联系文中有哪些语法知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你从课文哪儿找到的。文中的哪些段落,是我们历来习作时常见的类型题,谈谈你的理解等这些问题是不会难住中等生的。而且回答对问题也需要勤动脑。在中等生回答时,穿插优等生和学困生的补充或回答,这样相互帮扶启示,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在运转,把优、中、学困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讲起课来事半功倍。学生们个个兴趣盎然,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第三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金吉娅的看法,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怎么学习。这一类问题属于文章发散拓展思维类的拔高题,就要优等生挑头回答了。在优等生回答的基础上,穿插中等生与学困生的补充回答,再次做到优、中、学困生兼顾。让每个学生都满怀兴趣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课堂不可缺少他们任何一个,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学生在不同层次知识点的认知上,自己也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评价标准与学情相结合
改变以往将评价作为教学工程中的终了环节,安排在教学过程以后的模式。布卢姆认为:“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儿童与青年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将是寻找能使每个学生达到的最高水平的学习条件。”教学评价的改革就是其中一个,要改革评价观,老师就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一刀切,或一定要把评价放在教学过程的后面,而是运用成功的理论,对多个层面的学生及时进行客观评价,把评价贯穿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各类活动中,要及时给每个学生随机的评价,做好平时的资料记录,评定等级;根据学生的平时等级,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评价类型,再评智力或能力等级。两项相加即为学生的最后评价结果。例如:在课堂发言积极,思维敏捷,语言流畅,观点又新颖又创新的学生,以平时的表现记“甲”。记“甲”等的该类学生在考试时可以避轻就重,有选择性的去考,甚至可以免笔试或只进行口试来得智力或能力等级。那些平时表现比较普通的学生,平时的记录等级为“乙”。记“乙”等的学生,可以选择基础知识的笔试考试或选择部分发散思维题型、拔高能力题型的口试,来为自己的考试得智力或能力等级。其他平时考评“丙”等的学生,选做一定量的基础知识,除此外,他们还可以选择发散思维题型的口试,来为自己的考试得智力或能力等级。这样,每位学生都可以有可观的成绩分值,起到考评作用,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奋进。可谓一举多得。评价等级平时表现加考试成绩的新颖设计有坡度,使不同的学生各取所需,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同时,这样的设计可以减轻学生的厌学情绪,特别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有了新的目标,争取以平时好的表现,得到老师好的评价。(四)根据学情安排作业因材施教是长期被公认的我目教育的优良传统,是整体提高目民素质的重要教育原则。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消化,是教师授课的信息反馈,因此,设计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即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基本作业——完成教学起码要求;中等生布置优化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深刻程度;优等生布置强化作业——注重通过作业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长城》一课的作业布置上,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差异来布置:基础较差的同学,熟读课文,默写课后生字,给每个字组两个词,并解释其意思;基础中等的同学,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课文插图中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优等生,谈谈从这篇课文中懂得了一些什么道理,并以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伟大的奇迹”?为题,写一段自己的看法。通过给学生分类布置作业,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除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的现象,促使全体学生各有进步,整体提高。
(五)根据学情安排预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善于独立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适宜在高度结构化教学情景中学习。在这里,有的学生需要更具体的说明解释,有的学生需要更多例子才能理解一些概念,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的激励与强化,而有的学生则可能一听就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了让学生能更快适应新课的学习,很多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预习。这一点对高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按照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在下放预习题提纲时不会层次,统一要求,势必影响学生的自学兴趣,这样学生绝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预习时可以试着回答课后问题。要求学生预习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题。例如:在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预习时,按照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分别制定预习任务:自学能力较弱的学生,预习时主要要求,了解课后生字新词,查参考书标注“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成语意思,并通读课文一遍;自学能力中等的学生,预习时主要要求,熟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并指出哪些句子说明了中华不振。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主要要求,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对做一定的了解。这样分层预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做,就会促使学生向上一层次靠拢,向高层次发展,达到分期推进的目的。
四、如何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实现有效教学
(一)美化教学语言,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主要的工具。它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理,把知识一道带进去。”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者应着力抓好导入语和渲染语的精心设计,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课堂随机的“碎语”“插入语”等鲜活的语言美。
(二)整体教学设计,强化“板块教学”
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编排能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和认知规律,把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具体化、序列化,整体统一于每篇课文之中。
(三)注重教材开拓,激活学生思维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培养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着眼于本节课内容,要用活教材,要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用科学的发展观来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能力,激活学生思维,唤起学生深藏心底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小学英语; 口语; 交际; 教学
21 世纪的中国是一个对外开放中国,是一个更加国际化的中国,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有着更高的要求。因而,在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也与过去有所不同,在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方面更加侧重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而非过去一味地学习单词、语法、进行题海战术来达到考试成绩高分的目的。我们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将英语学习的培养方向转移到口语交际上才是符合当前英语人才目的培养。
一、当前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时期, 而目前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英语教学氛围不浓厚。 课堂上大多是在使用汉语进行教学活动, 不管是教师的讲解还是学生的回答, 都没有进行英语口语交流的氛围和环境。 结果,学生口语发音不标准,错误多,更有甚者,一些学生不敢说或者不愿意说英语, 没有很好的语言环境进行说话与交流,存在着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不敢用英语进行表达自己的看法, 所以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则少。另一方面,英语口语学习的呆板性。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有着自身的语言环境,跟我们母语的语言环境不同。 教师在讲课时没有建立很好的语言环境,课堂上仍然是侧重对英语语法、知识点的讲解,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单纯地让学生进行记忆、背诵,忽视学生听、说、读等实际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种英语口语教学的方式, 学生学到的东西是呆板的,没有生气的,不能进行灵活运用。
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1.受环境因素。语言学习是和其环境密不可分的,语言环境是习得第二语言的前提,并创造了学习的快速渠道与进行语言沟通的场所。由此,学生必须在语言实践中持续的对英语加以运用,才能够切实提升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然而,现阶段学生缺乏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除课堂之外,在实践中运用英语的机会相当少,导致学生中有英语口语交流方面爱好的寥寥无几,未形成与他人用英语交流的习惯,口语交际能力止步不前。
2.受学生自身因素。一是心理素质。部分小学生心理素质差,缺乏自信。例如,部分小学生认为自身英语基础不好,使用时语音、语调不规范,缺乏自信,不敢开口说英语,恐惧被人耻笑,长此以往,英语表达的兴趣不断消减。在离开教师帮助的情况下,部分学生表达不清晰,且害怕表达出来的句子存在语法错误,对语言模式的精准性过于重视,难以开口。二是小学生英语知识储备的制约。小学阶段的年龄相对较小,和外部社会接触与沟通的次数匮乏,思维模式过于形象化,组织语言的水平差,词汇、语法知识等储备严重欠缺。三是受母语的影响。所有的语言均具备其独立的语言习惯与语法属性。如果想使用一种语言进行流畅的沟通,则需要在其语言的表达与思维模式的坚持上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小学生已习惯了运用汉语,在进行英语表达时普遍会在很大程度上将母语里的表达与思维模式套用其中,这实际上对其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形成了很大干扰。
三、提高小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课堂教学的对策
1.整合教材,为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口语交际话题。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相关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相比较课改前的旧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新教材里仍不乏一些成人化、城市化的话题。《新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从生活出发,重视地区差异,尊重个体差异,真正的将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2.优化课堂,激发学生交际兴趣。在一些缺乏教学资源的情况下,教师应备课充分,多花心思,努力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踊跃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发言,在一些学生中,有些连汉话普通话都还说不准,对于这些学生更应该加以指导和纠正。
3.主动积极培养学生的课堂责任感。口语交际课堂追求的是一种灵动的课堂氛围。 灵动的课堂就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口语交际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前进和深入的过程,口语交际教学更倡导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课堂气氛追求的是让学生动心、动口、动脑,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老师起决定作用的口语交际课堂中, 往往出现重视形式化忽视真实性、 重视个别学生的表现忽视全体参与的倾向性的表现。 学生会为了迎合老师的意愿而表达观点,这样,口语交际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追求。 培养学生的课堂责任感,意味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交际话题的权力,自主选择课堂形式的权力,自主思考与发言的权力。 赋予了每一位学生课堂主体的权力,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课堂责任感。 让学生有在课堂上自觉做好自己分内之事的心态, 有对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许诺认真负责、坚决执行的态度。
4.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口语教师队伍,提升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由于大多数教师虽然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并有着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他们可能来自非英语专业或者并为经过专业化的口语训练,他们的口语发音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小学生的问题发音等现象。建立一支专业化的口语教师队伍,从外引进英语专业人才教师或者将学校里的英语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合格者方可教英语口语这门课程,如此一来,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小学生们也有了更加专业化的教师对他们进行口语教学,引进的教师将会用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生们进行口语训练,在口语发音上能够纠正他们以前一些不正确的发音方式,让他们以更正确的方式开展他们的英语口语训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们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5.多利用课外活动时间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开展课外活动时除了开设各种体育活动项目,还可以加一项口语训练。在口语训练中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或是感兴趣的事,或者就平时的所见所闻进行讲述。 师生的相互交流不仅可以优化师生关系,更能让学生喜欢上口语交际,喜欢和老师交流,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更多的对学生加以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英语作为当今世界沟通的常用语言之一,应该受到高度重视。在如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需更为关注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塑造,并选择可行的方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从而切实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语文小班化 课堂教学 师生关系 多媒体技术 教学评价
一、引言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好这门课程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还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积极的意义。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在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运用小班化教学。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希望引起教学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关注,为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理论早已提出来,并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越来越受到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它的理论依据有教育公平理论、教育价值观理论、教学论观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为:小班化课堂教学的运用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也有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正因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采取相应的策略,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推动小班化教学法得到更好的运用。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更好地运用小班化课堂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友好地对待学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应当成为小学语文知识的主动接受者,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习,使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与学习习惯,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对小学语文的热爱,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重视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班化教学,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必需的。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组织和安排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营造良好的氛围。可在教学前,可以结合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或者情节,利用多媒体创设短小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时,单纯讲解难以让学生对武夷山有详细的了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播放武夷山的影像则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播放武夷山的风景图画,并配上音乐,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老师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对武夷山有更详细的了解。
3.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小班化教学更需要老师关心每位学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同时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为小班化教学营造更好的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时,可以采用游戏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活跃课堂氛围,例如猜字谜,可以编一些字谜让学生猜,也可以鼓励学生编字谜,如找朋友、将课文内容适当改编、进行课堂表演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好地推动小班化教学。
4.重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视频、音频、图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直观显示相关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哪里,当学生回答这是桂林的时候,向学生显示一段文字: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围绕甲天下进行讲解,适时播放相关的视频,将学生带入桂林山水的美景当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桂林山水的美。
5.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例如,巧妙地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音乐、故事、笑话、设置悬念、表演等导入新课,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又如,采用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语文水平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合作教学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相互配合,友好竞争;活动教学法,组织抢答、接龙、小组竞赛、辩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小班化教学效果。
6.改进小学语文的教学评价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让评价既改进教学,又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手段。例如,采用及时评价的方法当场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并提出改正意见;采用多元化评价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价,改变单一地将卷面测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的做法。同时,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增强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优化小班化课堂教学流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小班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策略,以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小班化课堂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海英.语文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创新[J].教育科学论坛,2010(11).
[2]王建波.新课改下农村语文小班化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探究[J].现代阅读,2012(1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课堂有效评价;导向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所谓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各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堂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应充分发挥语文课堂评价的多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同时,语文课堂中的评价,是教师与学生情感和思维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联系学生与文本之间的纽带。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运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策略,增强语文课堂的活力。那怎样运用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策略呢?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来进行评价的,可见有效评价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有相当的益处。
一、导向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有明确的导向性,通过评价使评价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地向评价标准靠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应体现全面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的品格、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的人。(2)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现代教学观,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发展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活动和交往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独特性的差异观等。如,我在教学《蝙蝠和雷达》一课时,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了现代科学的发达,同时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二、有效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标准的有效性。评价的有效性是评价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就是指所确立的标准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能够体现现代课堂教学的内在要求,并为从事具体课堂教学的老师所认可。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有效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应反映明确的教学目标;(2)应体现课堂教学的内在的规律;(3)应体现课堂教学自身丰富多样的个性,使课堂教学具有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如,我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一课时,想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一句话:“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这时我就运用了激励的语言,从正面给予学生评价,而且评价的语言是针对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学习兴趣浓厚,使课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同时教师能够合理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评价,这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开放性原则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不可能用一个整齐划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一个标准不可能涵盖众多复杂的教学行为,因此,现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该具有开放性。这样不仅为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具体掌握标准留有一定的余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它应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广阔的创造空间。这一点突出在学生学习口语交际中,有学生自己的评价,有老师的评价,有同学的评价,还有家长的评价,开放性的评价原则让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自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我在教学口语交际《令我敬佩的一个人》时,上课时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和意见,并让小组内学生互相作出评价。然后在班上交流,先让学生对自己作出评价,接着让其他小组的同学给予评价,最后教师再给出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很好地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可行性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满足当前社会的迫切要求,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同时还应具有可操作性,尤其是新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更多的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变化,因此,评价的可操作性就显得特别重,否则再好的评价标准也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五、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依据就是教学效果的检查。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1)能达到预期的
学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基本能力的发展。(2)通过知情交融的活动方式,促使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和良好个性的形成。(3)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感受生活的乐趣,体验创造和成功的喜悦。
另外,我认为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标准不应面面俱到,并不是把上面的方法都用到我们的一节课中来。课堂教学评价还应该考虑面向不同层次的问题。如,低中高年级的教学标准应有所区别等,而且评价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的需求来评定。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提问;竞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12-01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不但是一门艺术,更是由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活动,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已经成为广大教师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而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是不够理想,并没有达到当前教育的预期。为了改变现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遵循科学教学理念,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课堂教学效果。作为卢集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此表述,共同仁参考指正。
一、优质、精彩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
不容否认,每节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然而每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却很多,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所要面临的困难。不过,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合理的、精彩的导入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人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看到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我觉得我们可以从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入手。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很丰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同时创设气氛,营造氛围。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劭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而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人情、移情、冶情。同时通过重点文章作者生平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优质课堂的构建。
二、营造竞争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合理的竞争机制能够给语文课堂带来生机和活力。当学生的激情和动力被调动起来以后,接下来教师的工作就是怎样巩固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怎样全面激活学生的思维,怎样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述真实的例子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何等激烈,只有那些能力强、竞争力高的人才能取得强者的头衔。竞争讲求公平、公正、平等,代表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实力、丰富的知识和娴熟的技能,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各种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学习中竞技。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竞赛活动涉及读报、朗诵、知识、口语交际、即兴表演、小性辩论、快乐日记、写作等各个方面。通过这些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创新能力。形式各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变的乐学、愿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了展示自我的机会。通过竞争,学生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课堂的学习氛围活跃了,教学质量也随之提高了。
三、重视提问方法,发挥提问作用
微笑是拉近师生关系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使用的主要方法、手段之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当中,要面带微笑的讲授知识,这是营造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的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笑是发自人们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与学生更深层次上的交流。假如两个教师,一个总是面带微笑,与学生平等的姿态教学;另一位教师则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如何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严。假如你是学生,你会更喜欢哪个教师呢?答案可想而知。其实,教师的威严并不是建立在你的面部表情上,而是源于你的学识与修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要用微笑来感染学生,用自己的正能量去激励学生。
二、创设悬念营造良好氛围法
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创设悬念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方法。例如在语文教学当中,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与作者进行对话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课文的导入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有些教师不愿意去活跃课堂氛围,依然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少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课堂的气氛沉闷,不利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大胆创新,主动去活跃课堂气氛,设置一定的悬念与情境,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爱思考,爱学习,爱反思,在悬念下产生求知欲望,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也会学会自主学习,师生之间亦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激发大家的思维,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例如在讲授《两小儿辩日》的古文时,教师可以提问同学们到底哪个小孩说的对,还有什么不同的观点之类的问题,引发同学深思,引导同学认真听讲。还可以组织同学进行辩论,活跃课堂氛围。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途径。用多媒体技术来使小学语文教学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以往的单调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完美结合,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同时,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火烧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火烧云的美,为了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千变万化的火烧云,教师可以寻找一些图片,再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制成精美的幻灯片。再如,讲授《守株待兔》这样的成语故事时,可以做成精美的幻灯片,并且插入守株待兔的动画片等,让同学们更好的感受这一成语故事。因此说,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可以调动课堂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学习新的知识。
四、动手操作营造课堂气氛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所以,要提高儿童的智慧要多多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操作可以使书本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变得更加感兴趣,课堂的学习氛围也不会是简单的讲和听的形式,而是变得更加生动。比如,可以让每个学生弄一个存放精美剪报的本子,把好词好句动手剪下来珍藏,在增加记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味。陶行知曾经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可见,只有将学习与动手和游戏结合,同学们才会对学习更感兴趣,这也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既调动了课堂气氛,由让同学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享受了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小学课文中有一个关于杨桃的形状问题,假如没有亲自动手谁也不会切开他,就不会发现其中的五角星;又如《小蝌蚪找妈妈》,只有学生亲自动手,养一只小蝌蚪才会发现与体会小蝌蚪进化成青蛙的过程,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五、建立新型师生关系